用餐时不良现象教育随笔

邀你共舞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邀你共舞”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用餐时不良现象教育随笔(共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用餐时不良现象教育随笔

用餐时不良现象教育随笔

在课间吃餐点时,我发现有的小朋友不留意把饼干掉到地上后,立刻拾起来就往嘴里塞;也有的小朋友不爱吃,故意把饼干扔到地上。对于这两种现象,我觉得一种是不讲卫生,另一种是浪费粮食,两种现象都不好。

于是我就先对小朋友讲了饼干是从哪里来的:把从农民伯伯种粮食开始到工人叔叔把做成的饼干从工厂运到商店里,再到爸爸妈妈用自我辛辛苦苦赚来的'钱给小朋友买饼干吃的过程详详细细地告诉了他们。虽然孩子还小,不能十分明白的体会到,但至少也已经懂得了饼干的来之不易,不就应再随随便便就把它扔掉。

之后,我又对小朋友讲了地上有许许多多人们肉眼看不见的脏东西,如果这些脏东西吃到肚子里,就会肚子疼、拉肚子的,还会影响到我们长高、长胖,而且还有可能会使小脸蛋变得难看起来,所以掉到地上的东西不能随便就往嘴里送,如果像苹果这样能够洗的东西要洗干净了再吃,如果不能洗的就不要吃了。但同时也提醒大家尽量要留意,不要让食物掉到地上去,否则,浪费粮食是很可惜的。孩子们都听得很认真,他们都已经明白了要做一个讲卫生,懂得节约的孩子才是一名真正懂事的孩子。

篇2:教育随笔:怎样让幼儿安静用餐

怎样让幼儿安静用餐?针对这个问题,曾经的我也有所困惑。我们班孩子特别的活泼,也特别的爱说。就连吃中饭、点心的时间也都不放过,总是滔滔不绝。不过最近,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就给大家讲讲我自己的小小经验吧!

首先,在进餐的前十几分钟,我们让孩子们放松的坐在椅子上听听故事,等待开饭。并在就餐时给孩子提供安静进餐的环境,让孩子能够静下心来专心吃饭。

其次,在就餐前几分钟,跟孩子聊聊吃饭的时候该怎么做,并结合自编的小故事,让孩子明白吃饭的时候不该讲话以及其原因。

最后,鼓励表扬那些吃饭安静的小朋友,并做一些奖励,让孩子体会到成就感。这样过了几天,孩子们自然就形成了安静的就餐习惯。(有个别孩子偶尔会说一两句闲话,我会提醒孩子等到吃完饭再说。)

篇3:当学生一言不发时教育随笔

当学生一言不发时教育随笔

这是一节习作指导课。习作的内容是写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

一上课,我这样导入:“电视上有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小男孩端着一盆水,颤巍巍的走到妈妈面前,给妈妈洗脚。”这是学生小声议论:“对,我也看过这则广告。”我没有制止他们,继续往下说:“我不止一次被这则广告感动,为这个小男孩的孝心,为这个妈妈拥有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些平凡的感动,在我们身边常有发生,你想到哪件事了吗?

话音刚落,一个男孩子举起了手,然后站起来说:“前些日子我眼睛做手术,妈妈天天陪着我,一日三餐都要送到医院来,很辛苦,让我感动。”“奥事。谁还要讲啊,这是发生在母子之间的令人感动的事。谁还要讲啊?”这是教室里鸦雀无声,孩子们低着头一言不发,有得做苦思冥想状;有的面无表情,看不出是否在思考;有的眼睛盯着手中的书,似乎想从书中找到答案。

怎么回事,一件令自己感动的是这么难想吗?还是这些孩子平时就没有被感动过?无奈,我进一步启发:可以发生在亲人之间的,还可以是陌生人令你感动的行为。大概过了半分钟,终于有人举手了:“我的邻居,一位80岁老汉,每天精心的照顾他瘫痪的老伴,洗尿布,很感人。”“奥,这是发生在邻居身上令你感动的事情——老伴间的关爱。”

之后,教室里又是一阵沉默。一秒钟,十秒钟,三十秒钟……我扫视过每个孩子的脸,期待着他们的'小手举起。尽管心里很着急,但是我仍然面带微笑耐心的等待着。接下来的几分钟,我感觉比几个世纪还要长。自从本学期开始,这群原本活泼的孩子突然害羞起来,它们总是在课堂上摆出一副深沉样,以前踊跃发言的局面一去不复返。看来,还得由我来打破课堂的宁静。

“前些天,王启的妈妈到学校来,提到他辅导王启做功课的事……让我好感动,为这个妈妈对孩子付出的耐心和爱心而感动。我希望王启也能和我有同样的感动。”王启不好意思的笑了。我接着说:“只有心是柔软的,才容易被感动。看着我们班谁有一颗柔软的心。”也许是被我的话语感动,也许是为了摆脱困境,张迪站起来,结束了冷场:“有一次上语文课我病了……”“你是被我的关爱感动了吗?”我微笑着问。“看来女孩的心比男孩柔软,它们更易被感动。”也许是被我这句话所刺激,两个平时学习有困难的男孩子举起了手……紧接着,又有几个女孩子陆续发言了。虽然它们的思维还没有我期望的那样开阔,但比起以前的局面已有很大改观了。

这节课后,我为当时没有发脾气,而是耐心的等待而感到欣慰。从中我进一步认识到,教育需要多一点耐心,多一些等待,多一份尊重,尤其在学生一言不发时。

篇4:当分身无术时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当分身无术时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日常生活中的孩子是最自然、最真实的,在—言一行中流露真实的心情,我班的好多孩子,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也很愿意去了解孩子的心思,走进他们的心灵。因为,在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蕴藏着无尽的述说渴望。

“许老师,我家里有……”——这是一个爱交流的孩子最寻常的开场白。

“许老师,恐龙是怎么来的?就是恐龙妈妈的妈妈是从哪里来的?”——这是最令教师头疼的声音,很多时候你根本毫无准备。

“许老师,XX不肯让我玩她的玩具……”——这是求助的紧急呼叫。

“许老师,我想妈妈了……”——这是最容易“传染”的声音。

对每一种声音的倾听、每—个场景的处理,都需要消耗教师许多时间利精力。因此,当几个声音同时响起、几个场面并列呈现时,有时我也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记得有—回,我正在洗手间处理孩子们的冲突,几个孩子兴奋地冲过来,一个要跟我说刚才发现的—件趣事,一个来告诉谁的玩具坏了。—声声“许老师”的呼唤使我心烦气躁,真恨不得学学孙悟空拔根毛、吹口气,变出几个替身来—…应付。情急之下,我生气地把他们打发了。

但事后我觉得自己做得不妥当,进行的'反思中使我对不同孩子的相似需求有了深刻的认识。我认识到:中班孩子还未脱离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他们有较为强烈的与教师分享、有求于教师的愿望,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教师应力求给予满足,如果分身无术,可以明确告知孩子,让孩子先藏——藏自己的想法,耐心等待。这样既尊重了孩子们希望与教师分享的愿望,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又留出了让孩子学习交往的机会。

篇5:教育随笔800字:当你举起屠刀时

1

黄昏,夕阳斜照,总给人静谧美好的感觉。那天黄昏,和平日的黄昏也没有什么区别,可尖利的警笛声和呜啦呜啦的救护车的声音划破了小区的宁静。

具体情况并不很清楚,只知道是一对母子,儿子是大学生,母亲在此租房陪读。受伤的是母亲,抬出来时鲜血淋漓,据说当时昏迷不醒,而儿子被警察带走了。邻居听见呼救报的警。此等电视电影上才见的场面和情节惹得当时在场的小区居民唏嘘不已。女儿说上大学了还要母亲陪读本身就说明这是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可是是什么样的仇恨才会使得儿子对生养自己的母亲举起了屠刀?

2

百思不得其解。且不说报春晖,起码的母子间的温情哪里去了?当时你的脑海里浮现的都是仇恨吗?你有没有想起母亲温柔的怀抱、含情的凝视?有没有想起母亲为你做的饭菜、替你洗的衣服?你握刀的手可曾颤抖?砍下去时心是否在颤栗?

最近在追《九州·海上牧云记》,魔幻和拖沓的剧情已让我弃剧,可唯独对剧中反复出现的一句带着预言性质的台词印象深刻:“当你举起屠刀时,自己也必将死于刀下。”

这个举起手中的刀伤害自己母亲的儿子,有没有想过,你对母亲举起了屠刀,可日后你会日日夜夜面对自己心中的刀,那刀会一点一点割着自己的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像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一样,你的伤口永不能痊愈,你的生命会在愧疚自责和永无法弥补的痛苦中消耗殆尽,永远也无法得到救赎。

3

悲剧是这个家庭的,可造成这样悲剧的原因在哪里?这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可事实是好多家庭的教育都是以考上大学为目的,一些孩子考上了大学就失去了目标,不是沉迷游戏便是耽于情爱,本该自由地汲取知识、锻炼能力的阶段被白白荒废。

他们的教育过程中缺乏了最重要的生命教育,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的教育。百度百科说:“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才是最重要的教育,是教育的最高追求。这是值得整个社会关注的命题,因为只有这样的教育才会让孩子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才能获得身心和谐,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我们可以考不上大学,但绝不能培养出能举起屠刀砍向自己母亲的可怜人!每个人生命应如一树花开,鲜妍明媚,而不该被各种错乱蒙上阴影,变得灰暗沉重。

但愿这样的悲剧永不重演!

公众号:角落里的石头一家

篇6:自由活动时幼师教育随笔优秀

在孩子们自由活动的时候,我都会或坐着大椅子上或站在教室的中间看着孩子们游戏。没过多久,孩子们游戏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响,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窃窃私语。通常,我都会站在教室的最前面,对着孩子喊几遍“请宝宝们安静点”,但情况没有改变,过不了两分钟.他们又开始闹腾起来了。

这时,我特别恼火,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自由活动的时候会发出这么闹的声音呢?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坐在一块儿总有说不完的话。为了让孩子们稍微安静点游戏,我决定教育一下几个比较“闹”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环视了一下,看见较远的那组孩子在玩陀螺。当我走近时,孩子们的笑脸凝固了,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张张惶恐、胆怯的脸.一副准备受罚的表情。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们究竟在玩什么玩得那么开心,便什么话都没说,在那组找了个空位子坐下来。一坐下来.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原来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玩陀螺,可是现在陀螺只有3个了,很多孩子也想玩,但是没有了。所以晖晖想去玩区角材料里磁铁这份材料,但是被赵洋阻止了,赵洋说“老师说的,自由活动的时候是玩玩自己的玩具,你不能玩区角里的材料的。”“可以,我想玩陀螺的`,但是你们不肯跟我玩,我只好玩磁铁呀。”旁边的翔翔也说“不可以玩的”。“可以的”。“不可以的”。于是他们的争吵声越来越响。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我释然了。我对孩子们说:“自由活动的时候是玩玩自己的玩具,但是有的小朋友没有玩具的时候,也是可以玩玩探索角里的玩具的。

但是很晖晖没有玩具的时候,你们为什么不跟他一起玩呢,他也很想玩陀螺的。”赵洋听了我的话,对晖晖说:“那我的陀螺和你一起玩。”“好的”晖晖开心的笑了。我连忙说:“你们在自由活动的时候,发生矛盾有问题的时候,自己来解决,但是声音要轻轻地,不要影响到其他小朋友。”

这一事件给了我很多启发。一方面,孩子的“矛盾”行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仅凭主观判断,往往会误解孩子。当我们组织了自认为很有意思的活动而孩子参与率不高时,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的位子上去耐心地观察和了解,并及时引导和调整;另一方面,教师平时应该鼓励和引导孩子自己来解决问题。

相关专题 随笔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