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课例-高庆玲老师教学反思

qixinda2008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qixinda2008”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第一轮课例-高庆玲老师教学反思(共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第一轮课例-高庆玲老师教学反思

第一轮课例-高庆玲老师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口算乘法》教学反思

李渠小学高庆玲

本节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中口算乘法第一课时,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学生已有经验,以及本课在本单元教学中的基础作用,我将教学目标预设为:尝试口算方法探究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体验多种口算方法及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为重、难点。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辅以教师点拨、精讲的方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学结束,对比预设与生成,我觉得有理想方面,也有不足之处。为使今后教学能做到扬长避短,更进一步,我对本课作出如下总结:

1.借助实际问题学习口算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景,如邮递员送信、送报纸的情景、小朋友买邮票的情景等,创设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接着探究口算方法,进而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我发现把探讨口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学习材料饱含生气,对学生有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口算方法,又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口算,切实体会口算的意义和作用。把数学学习置于现实情境问题之中,是今天数学教学所提倡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清这一点,并努力做好。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本节教学,我预设了学生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已有的口算方法,探索新的口算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口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并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堂教学中,学生均能主动参与学习,只是不太善于根据固有经验迁移运用,对口算方法的表述也不够准确。在这方面,我虽及时为学生指正,但是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可见,在这方面,我仍需加强学习、锻炼,以便给学生做好点拨、指导。

3.提倡、鼓励口算方法多样化。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倡导学生运用、体验多种口算方法,但实际教学中,却发现多数学生方法单一,而且经我点拨后,未见很好的效果。课后,我深入思考,认为本班学生已学习过本节内容,应是教师曾强调:两个因数相乘,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所致。这也给我启示,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多角度思维,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比较、交流,培养学生“能为实际问题选择适当方法”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而非简单地教会为止。

篇2:第二轮课例―何永梅老师的教学反思

第二轮课例―何永梅老师的教学反思

《小括号》教学反思

李渠小学何永梅

《小括号》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中第3节“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例3。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不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编排的。教材由实际问题情境引入,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用算式表示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引入小括号,体会小括号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明确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让学生拿出手中的学具,同桌合作,两次亲自动手剪星星,让学生明白了题的用意,知道了怎样解决问题。在另一种做法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尝试探究的过程。儿童天生就有好奇心,什么都想试一试。当我说:“你们试一试吧,相信你们一定行的!”“试一试”就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把学生推到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开始独立尝试计算,讨论交流,发现矛盾,引入新知。使学生明确小括号的意义,发现小括号的作用,并在练习中强化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设计意图:学生对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通过两次剪五角星的直观操作,为学习新知提供研究的素材,为理解运算顺序积累感性经验。)

在巩固练习过程中我选择了以下几道题。低年级儿童注意力不易集中,持久性差,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小括号的用法。

1、P74做一做,说说下面各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设计意图:“做一做”通过说运算顺序、对比,进一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从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P75―3我会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学生可以用连减的方法解决,更要鼓励学生用先加后减的思路,提高学生运用小括号的'意识和能力,强化小括号的意义。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找朋友(设计意图:是学生通过练习,使其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即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只有通过练习,才能让学生将所获得的知识,逐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带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及方法,教学中注重知识间的对比。在做有括号的和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计算时,明确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的从前往后算。通过对比使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系统。

总的来说,我们要让学生在听课、练习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探索、实践、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以及成功的快乐,从而开辟新的教学领域。

篇3:《用坐标表示平移》-第一次汇报课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刘翠玲

刘翠玲

课题:用坐标表示平移

教学目的:1.掌握点的平移与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之间的关系;

2.掌握图形各点坐标的变化与图形平移之间的关系;

3.经历探索点坐标变化与点平移的关系、图形各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变化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重难点:1.重点:掌握点平移与点的坐标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2.难点:图形各点坐标的变化与图形平移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教科书设置了一个“探究”,让学生探索点左右上下平移后,它的坐标的变化规律,然后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点平移后坐标的变化规律。本课的难点就在图形各点坐标的变化引起怎样的一个平移。

板书设计

用坐标表示平移

A(-2,3)刘翠玲“ TITLE=”《用坐标表示平移》――第一次汇报课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刘翠玲“ />A1(3,-3)

A(-2,-3)刘翠玲” TITLE=“《用坐标表示平移》――第一次汇报课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刘翠玲” />A2(-4,-3)

A(-2,-3)刘翠玲“ TITLE=”《用坐标表示平移》――第一次汇报课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刘翠玲“ />A3(3,3)

A(-2,-3)刘翠玲” TITLE=“《用坐标表示平移》――第一次汇报课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刘翠玲” />A4(3,-5)

A2(,)A(4,3)A1(,)

B2(,)B(3,1)B1(,)

C2(,)C(1,2)C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生: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它体现了直角坐标系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个应用,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习近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另外一个应用:用坐标表示平移(板书课题)。在学习之前,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平移的有关知识。

1、什么叫做平移?

生:把图形整体向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

(若生表达不完整,直接在PPT中出示答案,然后让学生读一遍。设计意图:让学生重温平移的概念)

2、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平移后新图形的位置改变、大小和形状不变。

师:接下来,进入新的内容的学习,首先一起来探究点的平移与点坐标变化之间的关系。

二、探索新知

(一)探索点的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的关系

1.点的左右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之间的关系

问题:如图,将(-2,-3)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1,在图上标出点A1,并写出它的坐标。

[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坐标纸上动手画出点A1的`坐标。

师:点A1的坐标是?

生:(3,-3)

(师板书答案)

师:观察平移前后的这两点的坐标,你有什么发现?

生:点A和A1的纵坐标都是-3。

师:也就说两点的纵坐标相同,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生:没有。

师:纵坐标相同,哪横坐标呢?相同吗?

生:不相同。

师:不相同,就是说横坐标发生了变化,那是变大了还是减少了?

生:变大了。

师:变大了多少?

生:5.

师:由-2+5=3,所以增加了5。也就说,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纵坐标。。。(生:不变),横坐标加5个单位长度。

师:那若将点A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呢?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同样,在坐标纸上标出点A2,并写出它的坐标.

师:点A2的坐标是?

生:(-4,-3)(师板书答案)

师:观察这两点的坐标,这里又有什么发现?

生: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减2.

师:也就是说点A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减2。那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两个发现,归纳出点左右平移后,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师生共同完成PPT上的归纳。

2.点的上下平移与点坐标变化之间的关系

师:说到平移,常见的平移除了左右平移外还有什么平移?

生:向上平移和向下平移。

师:若将点A向上平移6个单位长度和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分别得到点A3和A4,坐标又有什么变化?同样,在坐标纸上把这两点标出来,并写出它们的坐标。

师:谁来说说它们的坐标?

生:A3(-2,5)、A4(-2,-1)

(师投影学生作品,并在黑板上板书答案)

师:点A向上平移6个单位长度后,两坐标有什么变化?

生: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加6。

师:那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

生: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减2

相关专题 老师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