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的现状总结

蛀牙的人不伤心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蛀牙的人不伤心”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互联网发展的现状总结(共2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资料: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资料: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据CNNIC的最新估算,截至10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达到5800万,上网计算机数升至2300万,短短的四个月间分别增加了1220万和687万;与此同时,国内三大门户网站在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也分别交出了令人满意的业绩答卷。这预示着我国互联网在经历一个时期的发展低潮之后,正在开始回暖。

自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以来,短短的几年时间,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不仅表现在我国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方面,也表现在互联网的用户人数、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等各个方面。虽然自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网络业的发展遭遇了一段时期的低潮,但从近期的种种迹象来看,中国互联网业正在走向复苏,开始迎来它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三大门户网站业绩优良

近日,国内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和网易分别公布了第三季度财务报告。10月22日搜狐公布的季报显示,它提前实现了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全面盈利,盈利额度达到11.2万美元。11月5日,新浪发布的财务报告称,上季度新浪的净营业收入达到103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1%,达历史最高值;按试算额计算,新浪在历史上首次实现盈利24.1万美元,而去年同期的数字为亏损290万美元。11月6日,网易公布的季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网易收入总额达到7440万元人民币(900万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93.3%,营业利润达310万美元,毛利率达67.6%,创历史最高。业内人士认为,与以往网站大面积亏损相比,如此良好的业绩说明互联网正在回暖。

由于业绩的大幅上升,作为中国概念股在纳斯达克的标志性代表,新浪、搜狐、网易的股票一片飘红,大幅上涨。与一年前一些公司在纳斯达克面临摘牌的尴尬处境相比,今日的风光实在不可同日而语。国内门户网站的股票在纳斯达克受到追捧,说明了国内互联业的发展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它们已经从过去纳股中的边缘状态、边缘待遇变成比较中心的状态了。

互联网得到广泛应用

今年以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等信息化应用进展迅猛,互联网开始在各个行业、各个部门进行广泛的、实质性的渗透。政府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的推进,使原来“不食人间烟火”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实体经济进一步结合,也使互联网找到了广阔的应用空间,焕发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对此,中科院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吕本富认为,目前中国互联网产业开始了全面复苏。

他认为,之所以说现在的复苏不是一些企业的复苏,而是全面的复苏,是因为过去中国的企业在IT方面的投入本来就不多,有一个对历史欠账回补的过程。在企业层面,网络经济高潮到来时,启发了企业对信息化的应用,让他们认识到了网络经济的重要。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整个IT产业,包括互联网业,都回到了基本面,回归到了一个在正常经济活动下的一个正常产业。

据估计,全球500强等世界大公司在IT方面的投入提前支出了1000亿美元,现在还处于消化投资阶段。相比较之下,中国的互联网业由于本身发展水平所限,非理性成分和泡沫成分都不是那么大,或者根本就没有产生太大的.泡沫。而在这个时候,政府加快推进了电子政务,企业开始重视内部信息化建设,这两股力量反而成为比较强劲的推动互联网复苏的力量。目前,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亮丽的IT市场之一。

网民人数迅猛增加

上网人数和上网计算机数反映出一个国家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和繁荣程度。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提供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10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达到5800万,上网计算机数达到2300万。而今年上半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4580万和1613万,短短的四个月内分别增加了1220万和687万,分别比今年上半年增加21%和30%。网民和上网计算机数的迅速增加,标志着我国互联网回暖的步伐加快。

CNNIC的历次调查显示,从7月到207月,我国上网用户人数每半年都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年1月达到顶峰,然后开始下降。从201月开始,又开始逐步回升。今年上半年,我国的上网用户人数为4580万,半年增加了1210万,增长率为35.9%,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2.8%。同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62万上网用户人数相比,目前的上网用户人数已是当初的78倍。由此可见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增长之快。特别是今年以来网民呈现加速递增的趋势,预示着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的第二个春天即将来临。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互联网络的大环境经历了高潮、低潮的反复,可是从上网用户人数的历次调查结果看,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却一直保持着比较强的增长势头。从联合国贸易及开发会议上透出的信息,目前中国的网民人数已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同时不能忽略的是,5800万网民在我国将近13亿的总人口中仅占4%多,说明我国互联网络的普及程度还很低,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WWW站点数止跌回升

截至今年6月30日,我国WWW站点数为293213个,半年内增加16113个,增长率为5.8%,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0.8%。从我国WWW站点数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尽管在上半年,网站数下降了2.3万,但是从20下半年到现在,网站数又开始了增长。从年7月到年7月,一年时间增加了50474个站点。这种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互联网产业在经历了一个低潮后,正呈现出进一步发展的迹象。

截至2002年6月30日,我国国际出口带宽的总容量为10576.5M,半年增加了2979M,增长率为39.2%,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25倍,是19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25.408M的416倍。

CN下注册的域名数到今年10月底达到139288个,比7月份统计的126146个增加了13142个。而在2001年7月到2002年1月这半年时间里,由于受互联网低潮的影响,CN下注册的域名数曾减少了1173个。这几个月CN下注册的域名数的重新回升,同样说明互联网在逐渐转暖。

链接一:网民结构特征

1.用户性别。调查显示,男性网民占60.9%,女性网民占39.1%。男性依然占据网民主体。从历次调查结果网民的性别分布上看,女性网民所占比例呈递增趋势,且增加显著,从年10月的12.3%增加到现在的39.1%,男性网民则从最初的87.7%减至60.9%。男女网民之间比例上的差异也从1997年的7∶1缩小至目前的1.6∶1。这一变化趋势与我国互联网的普及有着密切关系。

2.用户年龄。35岁以下的网民占82.0%,35岁以上的网民占18.0%,两者之比为4.6∶1。35岁以下的网民仍然是互联网络时代的主力军。在各个年龄段中,以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

比例为最高,达到37.2%,其次是25~30岁(16.9%)和18岁以下(16.3%)。

3.用户受教育程度。目前网民中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的比例最高,占30.5%,其次是本科(29.2%)和大专(26.3%)。大学本科以下的网民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本科及本科以上的网民,形成后来者居上之势,在网民中占据主体。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与互联网上的内容、服务日益多样化以及互联网使用更加简便有关。

4.用户个人月收入。调查显示,86.6%的网民月收入不超过2000元,只有13.4%的网民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37.8%的网民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包括无收入)。低收入网民仍然占据主体,并且增长速度明显高于高收入的网民。这说明互联网越来越趋于大众化,互联网从过去那种只属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中高收入的人的专利,转变成受过基本教育的、收入还过得去的普通人都能使用的工具。

5.用户职业。在网民中,学生所占比例是最高的,达到了26.2%,其它职业中,以专业技术人员为最多,占总数的17.5%,其次是办事员等协助人员和商业、服务业人员,分别为13.2%和12.0%。值得说明的是,与2001年1月相比,学生从20.9%增加到26.2%,绝对数量从470.3万增加到1200万,增长显著。这与校园网的建设以及各种网校、远程教育等的兴起有比较大的关系。

6.用户行业。网民中从事批发和零售贸易的人最多,占14.6%,其次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占12.1%,排在第三的是教育、科研机构,为10.8%。与2001年1月相比,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网民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而IT业所占比例有所下降。社会服务业从8.3%增加到9.6%,制造业从6.5%增加到10.0%,IT业则从14.5%降至9.8%。其它行业在绝对人数上随着整体网民数的增加都有所增加,但从所占份额来看,虽然有小幅度的波动,但无明显变化趋势。从网民在职业、行业的分布上可以看出,网民逐渐趋于多元化。

链接二:网民上网行为习惯

1.上网地点。62.1%的网民选择在家里上网,43.3%的人在单位上网,其次是学校(21.8%)、网吧和咖啡厅(17.3%),同时还有0.7%的人在公共图书馆上网,0.9%的人移动上网,地点不固定。家中是网民上网最主要的地点,这与家庭电脑的普及、小区宽带的建设以及互联网使用成本的降低有很大关系。同时,在学校上网的网民比例也有所增加,从2001年1月的19.7%增加到21.8%,这应该与网民中学生的比例增加以及校园网建设的推进有很大关系。

2.上网时段。网民一天中使用互联网的时间波动比较大:凌晨4、5点钟是网民最少上网的时间,只有3.9%的网民在这一时间上网;上午8、9点钟,上网的人开始增多,达到20.4%,并且随着时间的延续一路爬升,到晚上20、21点的时候达到高峰,有80.5%的网民在这一时间上网,这之后上网人数又逐渐减少。这一现象说明,网民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分布状况和人们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有一定关系。

3.用户上网设备。目前,有97.4%的人使用台式计算机上网,4.5%的人使用笔记本电脑上网,用户上网设备仍然以台式计算机为主。但也有少量网民在使用计算机(包括笔记本电脑)上网的同时,也使用其它设备(移动终端、信息家电等)上网。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这些新的上网设备正在逐渐被网民所接受。

4.上网费用来源。调查显示,77.1%的网民采用自费上网,只有10.1%的网民公费上网,公费自费均有的占12.8%。从历次调查数据来看,自费上网的网民都比公费上网的网民所占比例要高,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与网民上网地点的变化有一定关系:家里逐渐成为网民上网的最主要地点,自费也相应成为网民上网费用的主要来源。

5.每周上网时间。目前网民平均每周上网3.1天,8.3个小时。2000年1月CNNIC的调查数据显示,网民每周上网时间达到17个小时,此后上网时间逐渐减少,最近一年内逐渐稳定在8~9个小时。网民上网天数也从去年的3.3天降为现在的3.1天。造成网民每周上网时间减少的原因可能与网民结构上的多元化有一定关系。

6.平均每周收发电子邮件数。网民平均每周收到6.5封电子邮件,收到垃圾邮件6.9封,每周发出电子邮件5.3封。与历次调查结果对比可以看出,网民每周发出的电子邮件数逐渐递减,从2000年1月的每周发出10封电子邮件减少至目前的每周5.3封,尤其是近一年来的减少最为显著,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9封。这与网民对电子邮箱的使用更加理性以及手机、短消息、网络寻呼等其它通信手段的流行使通信联络方式更加多元化有关。

7.上网目的。调查显示,47.6%的人将获取信息作为上网最主要的目的,接下来是休闲娱乐(18.9%)和交友(14.9%)。

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同期相比,以获取信息为上网最主要目的的网民所占比例有所增加,从42.9%增加到47.6%,增加了近5个百分点。互联网的开放性、便利性、互动性以及网上信息的丰富性和服务的多样性,是越来越多的网民将获取信息作为上网主要目的的原因。

篇2:“互联网+电视”发展现状与展望

“互联网+电视”发展现状与展望

摘    要:OTT电视和智能电视依靠互联网和智能操作系统, 整合了电视、视频网站等内容产业和终端产业, 形成了完整的生态链条, 构建起新的媒介生态圈。本文以二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视频平台数据及案例, 分析“互联网+电视”背景下新的媒介生态圈的建构。

关键词:OTT电视; 智能电视; 视频网站; 互联网电视; 优酷; 爱奇艺; 小米盒子;

由于在线视频网站和OTT视频点播业务的繁荣, 广电业面临着巨大挑战。在线视频的收看模式更符合当今受众碎片化、移动化的观看方式, 而这种模式也间接导致家庭电视开机率降低了30%。中国广电业也在寻找发展方向以及出路。

一、“互联网+电视”的发展现状

1. 卫视频道寻找新的突破口

在一剧两星、制播分离、制播费用水涨船高等因素影响下, 一线卫视在制作经费、影响力和收视率上马太效应显着, 二三线卫视和一线卫视的差距正逐渐拉大。

2. 视频网站仍未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

随着视频网站对自制剧加大投入, 网剧呈井喷式发展, 数量增多且质量大幅提升。电视剧播出开始呈现出从“先台后网”“台网同播”到“先网后台”的趋势。表面繁荣的背后却是各大视频网站没有找到成熟的盈利模式的状态, 在线视频市场仍是“烧钱”圈地的状态。

3. 资本力量进入网络视频领域

随着视频网站和卫视的竞争日趋激烈, 头部剧的马太效应日益明显。网络视频平台一方面面临虚高的版权费用, 同时在自身盈利方面也存在困难。付费用户、广告收入和版权分销显然不能覆盖网站成本。所以, 视频网站把目光转向资本市场, 谋求上市或者被收购, 寻求资金来源。

4. 智能电视逐渐成为主流

随着智能电视的兴起, 内容方面逐渐被各大电视厂商重视起来。智能电视作为平台, 不仅呈现出OTT视频点播的特点, 联合众多视频平台, 通过版权采购、自制、独播等多种方式进行内容建设, 将众多影视内容植入电视之中。同时, 一些传统电视厂商也开始涉足内容, 尝试自己布局, 全产业链商业模式初现。

在此背景下, OTT电视和智能电视依靠互联网和智能操作系统, 整合了电视、视频网站等内容产业和终端产业, 形成了完整的生态链条, 构建起新的媒介生态圈。

二、OTT电视与智能电视

OTT电视, 也称互联网电视, 是指以现有宽带互联网为基础, 通过获取丰富强大的网络资源来为用户提供视频服务, 它的终端比较多样, 可以是网络电视机、电脑、机顶盒、PAD、智能手机等。从下半年开始, 互联网公司开始推出基于安卓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机顶盒, 一时间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品牌的电视盒子, 例如优酷盒子、小米盒子、乐视盒子、天猫魔盒等等, 这些盒子就被称之为OTT电视, 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推广。而智能电视是配备高性能芯片和开放式操作系统、拥有开放式应用平台, 通过互联网应用技术集影音、娱乐、游戏、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电视产品。智能电视拥有智能操作系统, 包括了硬件与软件两个层面。与OTT电视相比, 尽管二者都提供视频内容, 但依然存在差异。OTT电视的服务是相对固定的, 用户只能在线点播节目, 而智能电视则为开发者提供了更为开放的平台, 可以在上面开发应用, 同时用户也可以任意观看和使用。本文把二者都列为研究对象。

三、用户分析

和传统电视相比, 互联网电视用户在看电视时可以留下身份特征、兴趣偏好、行为轨迹等数据, 这给互联网电视运作方进行用户分析提供了数据依据。根据奥维云网和群邑联合发布的《OTT广告投放指南》显示, 包括智能电视和OTT盒子在内, 20上半年OTT终端保有量达到2.34亿台, 用户数占到有线电视家庭覆盖规模的80%。从结构比例上看, 传统电视用户较为成熟, 70后、80后是主力军, 占比为70.2%;而智能电视用户90后占据主力, 比例为68.8%。相比传统电视用户, 智能电视用户的学历程度、家庭收入都较高。和PC、移动视频用户相比, 智能电视用户在年龄结构上相对偏高, 但经济实力更强, 这符合中国家庭“客厅环境”的国情。奥维云网《电视用户调查数据》显示, 在5085份样本总量中, 智能电视用户家庭年收入10万元以上占比56.9%, 7成有房有车。而从CNRS中国城市居民调查数据库 (2017年上半年) 的数据来看, 智能电视用户整体比传统电视用户更有资产实力。

从整体来看, 智能电视拥有更为年轻的年龄结构和更高的学历水平, 同时家庭收入相对较高, 这就意味着用户的购买欲望和购买力更强。对硬件厂家来说, 可以在开机广告中更有针对性的投送广告, 而视频网站可以培育更多潜在的会员用户, 有利于媒体生态圈的建设。

四、内容的生产和提供

在“互联网+电视”融合发展的初级阶段, IPTV借助运营商的渠道铺垫, 成为主流。但此时OTT盒子开始流行, 主要是因为当时用户均使用老电视, 如何接入互联网成为关键所在, 这一阶段可称之为“互联网+传统电视”时期。在这一时期电视厂商只关注硬件本身, 对于内容整合几乎没有布局, 内容由运营商提供, 广电运营商甚至通信运营商主导了这个阶段。

, 乐视超级电视S50正式发布, 其开创的“软件+硬件+内容”大屏生态模式, 成为智能电视的起点。今天所有智能电视都采用了与乐视相似的“软硬件+内容”模式, 只不过又进行了各自的演化。可以说, 乐视成为中国智能电视的'开创者, 但小米、暴风、微鲸、PPTV等互联网电视玩家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TCL、创维、海信等老牌电视厂家的跟进, 直接让智能电视进入大众市场。

随着智能电视硬件的同质化, 内容成为核心竞争力。在这一阶段, 乐视最早基于自有版权内容做硬件, 电视只不过是其内容的分发工具。而小米、微鲸电视则以硬件起步, 通过联合视频网站平台, 采取战略合作的形式, 采买第三方内容, 丰富完善资源。这一阶段可称之为“互联网+智能电视”阶段, 如果说IPTV、OTT电视的出现只部分解决了内容问题, 智能电视的出现则真正构建了“互联网+电视”的媒介生态系统。

硬件设备的普及、用户习惯的改变、行业链条的完善、广告形式的丰富等都显示着智能电视已经成为客厅媒体的新入口

从目前看, 通过自制或采买版权已不能满足消费者对内容的需求——不同平台有自己的特色内容, 有的擅长体育, 有的擅长娱乐, 没有一个智能电视品牌有实力采买所有版权,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智能电视版权的共享。智能电视领域, 视频内容已在面向智能电视开放, 比如PPTV在2017年6月就召开了发布会宣布百亿内容战略, 将其耗资百亿、包括欧洲五大联赛等顶级赛事在内的、覆盖国内外90%赛事的体育内容开放共享, 与传统电视厂商甚至是互联网电视平台合作共赢。

五、新型商业模式的建构

随着大量的电视用户从广电网转向互联网, BAT开始涉足“客厅经济”, 4月阿里巴巴十亿美元入股华数传媒, 更是为本来就已经在热锅上的OTT领域添了一把火。除了阿里之外, 腾讯、百度和小米纷纷布局。百度借助爱奇艺从内容角度切入, 通过和银河的合资绑定牌照商, 固定自己的内容地位, 借助爱奇艺的内容, 和下游的家电企业、盒子厂家进行广泛合作, 提升用户规模。阿里和华数, 以资本纽带形成双方的紧耦合。从操作系统切入, 牢牢把握平台的入口, 同时以资本来收购上游内容资源, 与硬件厂商紧密合作, 大手笔收购优酷, 积极探索DVB+OTT模式, 走在了OTT领域的前沿。腾讯投资了未来电视, 和家电企业推出微信电视, 和央广、国广进行内容、牌照合作, 扶正泰捷视频, 推出游戏盒子, 动作谨慎, 步步为营。小米以银河为播控, 整合未来电视更多的内容牌照服务资源, 陆续推出明星产品小米盒子、小米电视。针对智能电视, 爱奇艺、优酷和腾讯分别推出银河奇异果、CIBN影视和云视听极光等APK应用, 作为视频平台接入电视的接口, 进一步拓展用户数量。

除了资本的介入, “互联网+电视”融合背景下硬件厂家和视频平台出现了新的盈利模式, 包括视频内容服务、广告收入、视频购物、游戏内付费、在线教育等。而视频内容服务可进一步细分为付费视频 (独家内容、版权) 、付费直播 (演唱会、体育比赛) 、视频会员制以及广告植入等形式。以下就视频内容服务和广告收入两种形式进行分析。

2017年第二季度智能电视平台的广告投放量同比增长639%。硬件设备的普及、用户习惯的改变、行业链条的完善、广告形式的丰富等都显示着智能电视已经成为客厅媒体的新入口, 呈现全面爆发之势。根据奥维云网的统计, 在智能终端中各类APP的到达率最高的为影音类。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发生变迁, 偏好点播而不是直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 OTT大屏促使用户注意力重新聚合, 小屏流量向大屏回归, 在奥维云网的样本调查中, 9成以上大屏用户表示自从有了大屏电视, 就很少使用PC、pad和手机看视频内容了。而对各智能电视厂商来说, 视频分成占运营收入分成的比例是相当高的, 原有的生态链被重构。平安证券在《客厅经济专题报告》中预测, 到, 国内互联网电视视频付费市场规模将达到205亿元。按照电视厂商平均20%的分成比例, 分成收入规模预计达到41亿元。

除去视频付费, OTT广告继续保持爆发式增长。OTT广告在2017年上半年收入规模达到10亿元, 相当于全年的规模总量。当前OTT广告形态包括开机广告、屏保广告、贴片广告、渠道分发广告 (首页推荐、下载、搜索等) 。根据不同的广告形态, 资源归属不同。系统层广告归厂商, 内容层广告归视频媒体。同时, 调查显示, 用户针对广告的注意力大屏是小屏的1.2倍, 广告观看完整度大屏比小屏高出20%, 广告效果比小屏有显着提升。而按照OTT广告不同路径, 开机广告在接受度、记忆度、观看完整度方面均领先于其他广告形式, 在大屏广告中效果突出。

电视是继电脑和手机后, 进入互联网的第三大智能终端入口。在“互联网+电视”的背景下, 我们需要从产业发展的逻辑出发, 整合上下游的生态资源, 重新定义“电视”的价值。立足整个行业, 以电视为连接点整合行业的各种资源, 促进信息在人与人、人与媒介、媒介与媒介中间传播, 勾画出互联网和电视融合发展对媒介生态圈的重塑。

参考文献

[1] -2017中国智能电视市场专题研究报告.www.iimedia.cn/50391.html

[2]杨丽君.OTT TV、IPTV与传统有线数字电视之间的博弈.东南传播, 2016 (2) .

篇3:资料: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资料: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据CNNIC的最新估算,截至10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达到5800万,上网计算机数升至2300万,短短的四个月间分别增加了1220万和687万;与此同时,国内三大门户网站在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也分别交出了令人满意的业绩答卷。这预示着我国互联网在经历一个时期的发展低潮之后,正在开始回暖。

自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以来,短短的几年时间,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不仅表现在我国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方面,也表现在互联网的用户人数、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等各个方面。虽然自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网络业的发展遭遇了一段时期的低潮,但从近期的种种迹象来看,中国互联网业正在走向复苏,开始迎来它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三大门户网站业绩优良

近日,国内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和网易分别公布了第三季度财务报告。10月22日搜狐公布的季报显示,它提前实现了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全面盈利,盈利额度达到11.2万美元。11月5日,新浪发布的财务报告称,上季度新浪的净营业收入达到103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1%,达历史最高值;按试算额计算,新浪在历史上首次实现盈利24.1万美元,而去年同期的数字为亏损290万美元。11月6日,网易公布的季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网易收入总额达到7440万元人民币(900万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93.3%,营业利润达310万美元,毛利率达67.6%,创历史最高。业内人士认为,与以往网站大面积亏损相比,如此良好的业绩说明互联网正在回暖。

由于业绩的大幅上升,作为中国概念股在纳斯达克的标志性代表,新浪、搜狐、网易的股票一片飘红,大幅上涨。与一年前一些公司在纳斯达克面临摘牌的尴尬处境相比,今日的风光实在不可同日而语。国内门户网站的股票在纳斯达克受到追捧,说明了国内互联业的发展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它们已经从过去纳股中的边缘状态、边缘待遇变成比较中心的状态了。

互联网得到广泛应用

今年以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等信息化应用进展迅猛,互联网开始在各个行业、各个部门进行广泛的、实质性的`渗透。政府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的推进,使原来“不食人间烟火“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实体经济进一步结合,也使互联网找到了广阔的应用空间,焕发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对此,中科院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吕本富认为,目前中国互联网产业开始了全面复苏。

他认为,之所以说现在的复苏不是一些企业的复苏,而是全面的复苏,是因为过去中国的企业在IT方面的投入本来就不多,有一个对历史欠账回补的过程。在企业层面,网络经济高潮到来时,启发了企业对信息化的应用,让他们认识到了网络经济的重要。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整个IT产业,包括互联网业,都回到了基本面,回归到了一个在正常经济活动下的一个正常产业。

据估计,全球500强等世界大公司在IT方面的投入提前支出了1000亿美元,现在还处于消化投资阶段。相比较之下,中国的互联网业由于本身发展水平所限,非理性成分和泡沫成分都不是那么大,或者根本就没有产生太大的泡沫。而在这个时候,政府加快推进了电子政务,企业开始重视内部信息化建设,这两股力量反而成为比较强劲的推动互联网复苏的力量。目前,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亮丽的IT市场之一。

网民人数迅猛增加

上网人数和上网计算机数反映出一个国家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和繁荣程度。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提供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10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达到5800万,上网计算机数达到2300万。而今年上半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4580万和161

[1] [2] [3] [4]

篇4:互联网现状调查报告

据外媒报道,全球最大的CDN服务公司Akamai Technologies发布的最新《互联网现状》调查报告显示,第四季度全球的平均网络连接速度已经达到了7Mbps,同比增长26%。值得一提的是,韩国的网速在全球居首,平均网速高达26.1Mbps!

这份基于Akamai智能平台数据的报告提供了全球网络相关的各种统计数据,包括连接速度,宽带采用状况,著名的网络中断事件,IPv4地址枯竭和IPv6的部署。印度的平均网速为5.6Mbps。

“网络连接速度在全球各地持续显示出积极的长期趋势,所有宽带采用指标同比增长均格外强劲,”《互联网现状报告》编辑大卫・贝尔森说。“当Akamai在首次发布该报告时,我们对高速宽带的定义是5Mbps或以上,九年前它的全球采用率是16%。现在我们看到,15Mbps的全球采用率已经达到25%。这种上升趋势令人鼓舞。”

该报告的其他发现还包括:

全球平均连接速度和全球宽带采用率

――全球平均网速去年第四季度环比增长12%,至7Mbps,同比增长26%。

――韩国平均网速再次排名全球第一,第四季度达26.1Mbps。

――全球4、10、15、25Mbps宽带采用率同比分别增长15%、31%、37%和45%。

移动方面

――平均移动连接速度方面各国差距较大,英国达26.8Mbps,委内瑞拉为2.9Mbps。

――有30个受调查的国家或地区平均移动连接速度达到或超过10Mbps大关,多于第三季度的24个。58个国家或地区的平均移动连接速度达到或超过4Mbps的宽带水平。

IPv4和IPv6

――20第四季度,连接到Akamai智能平台的IPv4地址数达到近8.07亿个,同比下滑0.4%。

――IPv4地址分配活动显著减少,第四季度共分配了640万个IPv4地址,而第三季度达1600万个。

――Akamai平台收到的内容请求有47%来自IPv6。在IPv6采用方面,比利时继续在全球保持领先,采用率环比增长了20%。

[互联网现状调查报告]

篇5: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论文

一、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是整合二者优势的“升级版本”,即运营商提供无线接入,互联网企业提供各种成熟的应用。移动互联网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web3.0。比如dropbox,uDrop这类应用就是典型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移动互联网业务和应用包括移动环境下的网页浏览、文件下载、位置服务、在线游戏、视频浏览和下载等业务。随着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将成为继宽带技术后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推动力,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平台,使得互联网更加普及。并以移动应用固有的随身性、可鉴权、可身份识别等独特优势,为传统的互联网类业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商业模式;同时,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为移动网带来了无尽的应用空间,促进了移动网络宽带化的深入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正在成长为移动运营商业务 发展的战略重点。

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小巧轻便”及“通讯便捷”两个特点,决定了移动互联网与PC互联网的根本不同之处,发展趋势及相关联之处。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享受互联网业务带来的便捷,还表现在更丰富的业务种类、个性化的服务和更高服务质量的保证,当然,移动互联网在网络和终端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与传统的桌面互联网相比较,移动互联网具有几个鲜明的特性:

1、便捷性和便携性。移动互联网的基础网络是一张立体的网络,GPRS、3G、4G和WLAN或WIFI构成的无缝覆盖,使得移动终端具有通过上述任何形式方便联通网络的特性;移动互联网的基本载体是移动终端。顾名思义,这些移动终端不仅仅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还有可能是智能眼镜、手表、服装、饰品等各类随身物品。它们属于人体穿戴的一部分,随时随地都可使用。

2、即时性和精确性。由于有了上述便捷性和便利性,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工作中的碎片化时间,接受和处理互联网的各类信息。不再担心有任何重要信息、时效信息被错过了。无论是什么样的移动终端,其个性化程度都相当高。尤其是智能手机,每一个电话号码都精确的指向了一个明确的个体。是的移动互联网能够针对不同的个体,提供更为精准的个性化服务。

3、感触性和定向性。这一点不仅仅是体现在移动终端屏幕的感触层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照相、摄像、二维码扫描,以及重力感应、磁场感应、移动感应,温度、湿度感应等无所不及的感触功能。而基于LBS的位置服务,不仅能够定位移动终端所在的位置。甚至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趋向性,确定下一步可能去往的 位置。使得相关服务具有可靠的定位性和定向性。

4、业务与终端、网络的强关联性和业务使用的私密性。由于移动互联网业务受到了网络及终端能力的限制,因此,其业务内容和形式也需要适合特定的网络技术规格和终端类型。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时,所使用的内容和服务更私密,如手机支付业务等。

5、网络的局限性:移动互联网业务在便携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网络能力和终端能力的限制:在网络能力方面,受到无线网络传输环境、技术能力等因素限制;在终端能力方面,受到终端大小、处理能力、电池容量等的限制。 以上这五大特性,构成了移动互联网与桌面互联网完全不同的用户体验生态。移动互联网已经完全渗入到人们生活、工作、娱乐的方方面面了。

三、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的互联网与最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激情碰撞,一个创新无限、活力无限的移动互联网新世界就此诞生。 移动互联网第一次把互联网放到人们的手中,实现24小时随身在线的生活。信息社会许给人类最大的承诺——随时随地随身查找资讯、处理工作、保持沟通、进行娱乐,从梦想变成活生生的现实。正如中国移动一句广告语所说的那样——“移动改变生活”,移动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翻天覆地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在购物、用餐、出行、工作时,都习惯性地掏出手机,查看信息、查找位置、分享感受、协同工作??数以亿计的'用户登录移动互联网,在上面停留数十分钟乃至十多个小时,他们在上面生活、工作、交易、交友??这些崭新的人类行为,如同魔术师的手杖,变幻出数不清的商业机会,使得移动互联网成为当前推动产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最强有力的技术力量。

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正在席卷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新闻阅读、视频节目、电商购物、公交出行等热门应用都出现在移动终端上,在苹果和安卓商店的下载已达到数百亿次,而移动用户规模更是超过了PC用户。这让企业级用户意识到移动应用的必要性,纷纷开始规划和摸索进入移动互联网,客观上加快了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的发展 世界各国都在建设自己的移动互联网,各个国家由于国情、文化的不同,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上也各有千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些移动运营商采取了较好的商业模式,成功地整合了价值链环节,取得了一定的用户市场规模。

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分析 曾几何时,移动互联网还仅仅被人们视作互联网的一个分支。事实上,传统互联网和电信业巨头采取的种种战略转型举措早已深刻说明,移动互联网不单是 一种时髦应用,更是一股席卷ICT领域的破坏式的创新浪潮。移动互联网时代摧毁沾沾自喜的领先者、淘汰麻木不仁的守旧者的速度,比当年互联网兴起时对落后者的淘汰速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个人电脑和桌面软件掀起了信息产业的第一次浪潮,PC走进了人类的办公室。进入90年代后,互联网掀起了信息产业的第二次浪潮,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让一大批固守传统生存法则的老牌企业为其对科技变革的漠视与迟钝付出了沉重代价,他们要么饱受经营下滑之苦,要么就此告别历史舞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移动数据流量的井喷,推动移动网络的升级换代。 人民网研究院29日发布中国《移动互联网蓝皮书》,认为移动互联网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它仍处在发展的早期,“变化”仍是它的主要特征,革新是它的主要趋势。

篇6: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论文

1、移动互联网超越PC互联网,引领发展新潮流。有线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早期形态,移动互联网(无线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未来。PC机只是互联网的终端之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电纸书)已经成为重要终端,电视机、车载设备正在成为终端,冰箱、微波炉、抽油烟机、照相机,甚至眼镜、手表等穿戴之物,都可能成为泛终端。

2、移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融合,催生新的应用模式。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正在呈现出新的特点,平台和模式都发生了改变。这一方面可以作为业务推广的一种手段,如食品、餐饮、娱乐、航空、汽车、金融、家电等传统行业的APP和企业推广平台,另一方面也重构了移动端的业务模式,如医疗、教育、旅游、交通、传媒等领域的业务改造。

3、不同终端的用户体验更受重视。终端的支持是业务推广的生命线,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逐渐升温,移动终端解决方案也不断增多。,主流的智能手机屏幕是3.5-4.3英寸,发展到4.7-5.0英寸,而平板电脑却以mini型为时髦。但是,不同大小屏幕的移动终端,其用户体验是不一样的,适应小屏幕的智能手机的网页应该轻便、轻质化,它承载的广告也必需适应这一要求。而目前,大量互联网业务迁移到手机上,为适应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及不同操作系统,开发了不同的APP,HTML5的自适应较好地解决了阅读体验问题,但是,还远未实现轻便、轻质、人性化,缺乏良好的用户体验。

4、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多样化。成功的业务,需要成功的商业模式来支持。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新特点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空间。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网络、终端、用户等方面已经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不盈利的情况已开始改变,移动互联网已融入主流生活与商业社会,货币化浪潮即将到来。移动游戏、移动广告、移动电子商务、移动视频等业务模式流量变现能力快速提升。

5、用户期盼跨平台互通互联。目前形成的iOS、Android、WindowsPhone三大系统各自独立,相对封闭、割裂,应用服务开发者需要进行多个平台的适配开发,这种隔绝有违互联网互通互联之精神。不同品牌的智能手机,甚至不同品牌、类型的移动终端都能互联互通,是用户的期待,也是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时代是融合的时代,是设备与服务融合的时代,是产业间互相进入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移动互联网业务参与主体的多样性是一个显著的特征。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产业间、以及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技术和资金门槛,推动了传统电信业向电信、互联网、媒体、娱乐等产业融合的大ICT产业的演进,原有的产业运作模式和竞争结构在新的形势下已经显得不合时宜。在产业融合和演进的过程中,不同产业原有的运作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都在改变,产生了更多新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6、大数据挖掘成蓝海,精准营销潜力凸显。随着移动带宽技术的迅速提升,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地接入网络,加之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带动,中国移动互联网也逐渐步入“大数据”时代。目前的移动互联网领域,仍然是以位置的精准营销为主,但未来随着大数据相关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数据挖掘的不断深入,针对用户个性化定制的应用服务和营销方式将成为发展趋势,它将是移动互联网的另一片蓝海。

五、总结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信息产业运作模式正在被打破,新的运作模式正在形成。对于手机厂商、互联网公司、消费电子公司和网络运营商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他们积极参与到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市场竞争中。

篇7:“互联网+农业”如何发展

互联网+农业发展状况

互联网+农业正处风口,吹来了机遇,也有挑战,当巨大发展与产业升级的机会迎面而来时,中国农业如何迎风起飞,落地执行,需要更多农业建设者们的冷思考和热处理。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链系统效率低下,农业现代化程度依然很低,产业链面临“内忧外患”。拥抱互联网也就成了农业未来的新出路,作为最传统的产业,农业被互联网改造的潜力最大。,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互联网技术开始与更多产业进行结合,互联网发展进入“产业互联网”阶段。

1、变革主角是农民:普及培训是关键

作为“互联网+农业”这场变革的主体,农民能否接受互联网的洗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农人”,是互联网与农业真正实现深度融合的关键。为农民重新教授市场经济的基础知识在长期来看一定是存在其重要性的,使农民能够看得懂市场走向,做出市场预测,从而进行正确的市场决策,而这对于当前我国农民群体受教育情况的现状而言,无疑是有些超前的。但当务之急可以把握的,首先是充分调动农民接受互联网从而转变传统经营的积极性,培训农民了解“互联网+农业”运作模式与操作方法。

分析农民对互联网诸多抵触情绪的原由,互联网安全问题首当其冲。在当前互联网知识普及程度尚且不够的情况下,即使是较早接触互联网的城市居民也常常为网络安全问题所困扰,而对于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差,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农民来说,一个小小的网上操作失误可能会使其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这一点无疑会增加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普及难度。

今年2月,阿里研究院就正式发布了《中国新农人研究报告》。报告提出,新农人群体的形成是互联网赋予“三农”的必然产物。随着农村互联网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的应用推广,未来的农民都是“新农人”。“互联网+农业”首先要以提高这些农民兄弟收入为目标,要让农民增收得利,而不是打着各种旗号到农村去圈地圈钱。只有真正为农民增收提供帮助的“互联网+农业”创新,才能获得农民发自内心的认可,才可能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

2、深度融合产业链:探索农业新模式

“互联网+农业”实现的是农业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不再只是简单互联网接入农业,或者农业融合互联网,从而实现去中间化,提升效率等旧有模式,而是成功地将互联网与社会资本带入驱动农业发展的轨道中。一方面,“互联网+农业”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互联网+农业”通过便利化、实时化、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 为农地确权、农技推广、农村金融、农村管理等提供精确、动态、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正成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

“互联网+农业”的落地执行首先需要从国家层面对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普及作为基础支撑。5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今年新增1.4万个行政村通宽带,在1万个行政村实施光纤到村建设,95%以上的行政村通固定或移动宽带;明后两年,8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光纤到村。由此可见,国家对农村互联网设施建设充分重视,迈过了农业与互联网结合普及的初级门槛。

概括起来看,围绕农业生产,整个农业产业链系统包括农资供应、农业金融、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的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通过与互联网的结合,其中农资和农产品的流通环节都已取得突破进展。

5月8日,国务院出台了“电商国八条”,提出加强互联网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中央财政将拿出2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政策的出台必将进一步推动农资、农产品电商行业的发展。除此以外,之前炒得火热的互联网金融也迎来了“1+1+X”的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开始将互联网与金融的优势相互结合起来,服务于第三对象,其中“三农”领域的巨大人口红利及资本蓝海也会吸引社会资本向农业金融领域不断流入。

推进互联网和农业达到真正融合的关键,应该是着眼于整条产业链的融合而不仅仅是其中的某一环节。同样,互联网+农业融合而成的电商平台,不仅仅是把农产品搬到网上售卖,而应该考虑对农业产业链的完善和革新。

正如联想搞农业的模式,就着手打造互联网农业产业深度融合的新模式。联想对农业的改造是全方位的,不仅用互联网技术改造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水平,而且运用互联网技术管控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确保品质,同时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产品营销,最终将农业的各个环节打通,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再比如,阿里集团也在布局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计划将农村电商依托于旗下整个生态圈发展,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蚂蚁微贷等业务都已跟农村挂钩,未来运用大数据将直接介入农村金融市场,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

“互联网+农业”在探索实践中创新出了许多新颖的结合模式。但不管是互联网技术深度运用的智能农业模式,还是互联网营销综合运用的农资农产品电商服务模式,抑或是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摩拳擦掌的资本一波接着一波,是借着“农业+互联网”的概念吹起一轮泡沫,还是通过深刻改造和深度融合让农业产业迎接互联网大潮所带来的巨大发展与产业升级,时间会给我们最好的答案。

3、热效应前冷思考:落地执行渡难关

“互联网+农业”概念看起来很美好,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作为理论落地的开拓者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农业是高风险弱质产业,自然因素影响着整个生产过程。“互联网+农业”虽然能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加速流通提供有力支撑,市场经济的内在契约性约束也越来越被农民了解,但面对自然风险的不可控性,农民仍可能被迫违约。当违约责任被农民归咎于互联网的负面性因素时,就难免会滋生抵触互联网的心态,其结果不排除“农业-互联网”的出现。

虽然国家已经开始实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只有通过大面积土地流转,才有可能实现农业规模化和现代化,为“互联网+农业”奠定基础,但是,目前土地的整体流转速度仍然偏慢,更多的地方仍处于探索阶段。绝大部分的土地仍然处于小规模种植状态,这正是“互联网+农业”介入农村的第一道难关。

“互联网+农业”企业虽然可以利用现有的农村市场线下渠道,将产品和服务打进农村。但是,这一般要求“互联网+农业”拥有较雄厚的资金实力,才能充分保证渠道畅通。由于农村大部分的渠道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赊欠现象,即农民赊欠零售商,零售商赊欠批发商,批发商赊欠上级经销商,如果遇到年景不好,有些欠款就可能逾期不还甚至成为坏账。“互联网+农业”企业一旦想通过法律手段追讨,则可能出现维权成本远高于最终所得欠款的尴尬处境。因此,“互联网+农业”企业必须在设计渠道战略时,先设法解除农村“无赊不成店”的思维习惯,或者解除追债难的问题。

唯互联网模式陷阱。互联网热风下,不少企业老板成了唯互联网论,张口闭口都是互联网思维,网络化手段。事实上,人是多场景消费者,转型中的农业从传统渠道到网络营销更需要多消费场景,唯互联网模式只能是营销飘在天上,销售跌到谷底。归根到底,农产品营销从顶层设计到路径选择都要有清晰的战略设计。传统农业企业家必须重视的一点是,网上很多看起来很美的农产品电商模式,事实上并没有实现盈利,对于本身资金链就紧张的传统农业企业,太过“尝鲜”,说不定会死在黎明之前。目前而言,“互联网+农业”大多还处于行业进入期,适合一些在农业产业链上某一环节具有突出优势的企业,借助互联网新模式强化优势。

毫无疑问,“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将带给农业巨大的模式变革,但是,作为企业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大变革下,有成功,但也永远不缺失败的案例。当农业遇到“互联网+”,农业企业能否选择“互联网+”和企业原有模式的最佳接入点,新模式能否真正落地执行,并给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优势。这是农业企业家们必须考虑清楚的问题。

篇8:民族教育发展现状

民族教育发展现状

纵观中华民族教育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民族教育法规建设总是落后于民族教育自身的发展。由于民族教育法制的不健全,导致民族教育政策所确定的各项优惠措施难以落实,民族教育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得不到保障。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加强及 年12 月中国加入WTO,民族教育立法已远远不能满足民族教育发展的需要,这种不相适应的矛盾日显突出。

表现

第一,民族教育法规体系极不完善,法规层级过低。从现行的民族教育法规来看,大量的为民族教育行政规章及规章性文件,法规很少,至今没有民族教育单项法,更没有居于《宪法》和《教育法》之下的统领民族教育法规规章的民族教育基本法,民族教育法规体系远远没有建立起来。由于民族教育法规体系不完善,法规层级过低,必然导致法规刚性不足,从而影响其效力的发挥,很难起到应有的对民族教育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年,国家曾启动了《少数民族教育条例》的起草调研工作,拟在行政法规层次对全国少数民族教育中重要的基本的问题做出明确规范,并计划于“十五”期间颁布实施《少数民族教育条例》。但《少数民族教育条例》至今未能出台。当前,为适应中国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需要,以及民族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迫切要求有关方面将《少数民族教育条例》的制订工作列入紧要工作议事日程,促成其尽快出台。与此同时,从现在起就着手起草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基本法―――《少数民族教育法》,为它的出台积极创造条件。《少数民族教育法》的起草制订,将极大地推进中华民族教育法规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使中华民族教育事业尽快走上法制化轨道。

第二,民族教育立法指导思想有失偏颇。通过对中华民族教育立法历史与现状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族教育立法比较注重对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特别是进入主流社会的受教育权的保护,而忽视对民族教育在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中作用、角色的规范。中国现行民族教育法规很少有关于维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是中华民族教育立法内容的重大缺失,也是中华民族教育立法指导思想的偏颇。这一点,可从中国双语教学政策的演变中略见一斑。建国初期中国非常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而现阶段更多地是关注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和掌握,如规定在使用民族语授课的民族中小学逐步从小学一年级开设汉语课程、制定了《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试行) 》、《关于在有关省区试行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的通知》等,而有关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运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规定,则非常缺乏。

语言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民族语言文字的失传,将导致民族文化的消失。因此,必须重视民族教育立法在保障和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从维护少数民族平等的受教育权出发,中华民族教育立法比较注重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升学优待与照顾,而忽视了对其升学后有关学习辅导与帮助的规范,没有确立民族教育与一般教育同等质量要求的思想。这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少数民族学生的低学业成就,从而其教育平等权也不可能得到真正落实。

内容

第三,民族教育立法内容不完善,重点不突出。如前所述中国现行的民族教育法规很少有关于维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忽视了对少数民族学生升学后有关学习辅导与帮助的规定等。此外,对于民族教育发展中的其他重大问题,如政府在发展民族教育中的职责、民族教育经费、师资、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和特殊专门人才的培养、民族教育科学研究等,或忽略了对其的规定,或缺乏具体明确的规定。当前,关于民族教育基本重大问题的规定,主要体现在2002 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中,内容比较宏观,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关于这些问题,建国初期,中国政府曾制定了《关于少数民族教育事业费的指示》、《培养少数民族师资试行方案》等专项法规,但这些法规,随着时间的推移及中华民族教育的发展变化,许多内容已不适用。因此,有必要加强民族教育法规的修订、废止工作,或制订一些新的法规,使中华民族教育中的主要问题特别是重点和突出的问题,有法可依,而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介绍

第四,地方民族教育立法严重滞后。国154 个民族自治地方中,仅有十几个地方制定了民族教育法规,绝大多数地方还没有制定民族教育法规,这既与中央教育立法的发展不相适应,也与民族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及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极不协调。另据统计,从1985 年中国第一部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经吉林省人大批准诞生,到 年底,各民族自治地方共制定自治条例133 件,单行条例280 件,变通或补充规定64 件。与此相比,地方民族教育立法明显滞后。

第五,现行民族教育法规还存在法律形式、法律语言不规范,民族教育立法理论研究亟待加强等问题。

篇9:物业管理发展现状

物业管理发展现状

摘 要:物业管理目前在我国虽然发展迅速,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仍然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其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制约着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有序发展。中国物业管理理论发展相对滞后,这种状况。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物业管理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加强物业管理理论的研究与创新,是解决当前物业管理难题、推动中国物业管理又好又快发展的关犍所在。本文简要分析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历程,目前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物业管理 现状

一、我国物业管理的发展历程

物业管理的发展实际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81年3月深圳市国内首家物业公司成立,至1994年3月,以房管所向物业公司转型为主题的发展,是我国物业管理的起步、探索阶段,其特点是房管所式的管理。第二阶段:从1994年至,这是我国物业管理开始进入规范化大发展阶段。其特点:一是物业管理立法加快;二是物业管理队伍迅速壮大。第三阶段:19至今是我国物业管理法制化和市场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其重要标志是《物业管理条例》的出台。

截止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我国物业管理企业总数超过3万家,从业人员大约有300多万,城镇物业管理覆盖率已经高达到50%左右,在一些大城市,像北京、上海、深圳已经达到70%甚至80%、90%。而其物业管理类型也增多,涉及很多领域。所以说物业管理所创造的增加值在一些大城市中所占GDP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逐渐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的新兴行业。

二、我国物业管理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特点和问题

(一)起步晚、规模小,发展快

从1981年3月全国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在深圳成立。至今全国已有各类物业管理企业2万余家,从业人员突破200万人。目前我国物业管理发展迅速,物业管理类型多,涉及各个领域,约11大类,其中有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写字楼、工业区、政府政法机关办公楼、医院、学校、车站、码头、宾馆、商场商业街和农民房等。

(二)物业管理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

由于受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居民收入水平、业主对物业管理认识、政府相关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物业管理发展不平衡程度较高。南方、经济发达地区、沿海城市、大城市开展早、发展快;北方、经济不发达地区、内陆城市和中小城市开展晚、发展慢。

(三)物业管理企业运作规范化程度低,物业管理市场竞争相对无序化

由于我国目前有关物业管理的法规对物业管理企业的运行规定不明确,导致目前我国物业管理企业运作规范化程度较低,整个物业管理市场呈现相对无序化的竞争态势亟待规范。

(四)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矛盾重重,争端频频发生

近年来物业管理纠纷案件频发,物管问题形成了消费者投诉的热点之一。一边是业主抱怨物业服务公司以管理者自居,凌驾于业主之上,缺乏服务意识,服务质量达不到当初签订物业合同时的承诺。另一边物业公司也喊冤叫屈,抱怨遗留问题多,业主处处刁难。这些都给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力。

(五)物亚管理缺乏专业人才

目简我国的物业管理行业还是一种势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教育培训体系未能穗意。职业化队伍尚未形成。而物业管理是一门知识面广的新兴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建筑、房地产、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但由于我国物业管理起步较晚、定位不高,加之物业管理的人才培养跟不上物业管理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要求。

(六)物业管理行业管理观念落后,缺乏有建设性的理论研究

目前,我国的物业管理理论发展相对滞后,物业管理理论体系尚未完全成形。物业管理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践发展的状况,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物业管理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长久以来,我国的物业管理行业被定位于处于起步阶段的“朝阳产业也是十分正常的。在这样的思想观念的指导下,我国的物业管理活动往往是“重”,人们普遍认为起步阶段重在实践探索和业务开拓,因而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实践”而“轻理论”,甚至是在没有什么现成理论前提下就进行“大胆摸索”和“冒险试验”。结果是,缺乏理论指导的物业管理实践出现很多矛盾和问题,影响了我国物业管理的持续发展。近年,尽管有不少专家学者呼吁加强物业管理理论研究,但整个物业管理行业的理论研究意识依然欠缺,“重实践”而“轻理论”的形势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

三、应采取的对策

(一)政府积极管理和引导,行业协会完全发挥协调作用

政府作为重要的职能部门。应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和引导。尤其是在新修订的《物业管理条例》之后,主要是应加大宣传力度,使业主对该条例有更多了解;二是尽快建立相关制度,完善物业管理法制体系。另外,行业协会也应完全发挥其应有的协调作用,多办一些宣传和咨询活动,提高业主的自我管理意识,保障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提高业主的`物管意识

许多业主物业知识缺乏,因此,行业主管部门、物管企业、新闻媒体应当加大宣传力度相互配合,提高业主的物管意识,使物业管理的发展得到社会的支持。这样才能增强业主和物管企业之间的沟通、信任,才能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

(三)提高业主的物管意识

许多业主物业知识缺乏,因此,行业主管部门、物管企业、新闻媒体应当加大宣传力度相互配合,提高业主的物管意识,使物业管理的发展得到社会的支持。这样才能增强业主和物管企业之间的沟通、信任,才能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

(四)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目前,我国的物业管理行业的市场竞争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由于传统管理机制和观念的存在,使业主得不到对物业管理企业的选择权,物业管理企业也就缺乏提高服务质量的压力。要想解决这一个问题,要想取得更高水准的优质的物业管理,需建立和完善招投标的竞争制度,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迫使各物业管理企业不断地提高自己,促进物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和行业的良性发展。 (五)专业化管理

物业管理的发展,依赖于物业管理的专业化,而物业管理的专业化又依赖于物业管理的市场化。通过市场化,企业会由原来的小而全、大而全,变成有特色的专业公司。通过专业公司专业人员的专业化服务,企业生产效率会提高,服务水平会提高,人员会随之精简,工资支出会节省、管理成本会下降,随之服务价格也会下降。从根本上解决收费难的问题,并且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六)智能化、信息化管理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已成为物业管理企业服务的一个核心竞争力量。在沿海城市、大城市一些实力较强、有远见的物业公司已成熟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先进管理理念融入日常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打造了自己的服务品牌,实现了规模化、节约化经营模式,把竞争对手远远抛到后面,抢占了市场先机。因此其已成为当前物业管理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筹码。

四、结语

物业管理在我国仍然属于一个年轻的行业。它的发展非常迅速.在提高人民居住与丁作环境与质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负面的问题,这就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对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模式继续进行学习与探索,寻找出适应中国国情的物管方式,从而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同时。国家也要对物业管理行业进行必要的监督指导.从立法与政策上,规范物业管理市场秩序,从而推进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治力,赵许栋.试论我国城市物业管理发展[J].大众商务,,(18).

[2]张襄誉,廖晓峰.物业管理: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J].城市问题,,(1).

[3]江楠.我国物业管理制度浅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9).

[4]庞爱玲.我国物业管理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3).

[5]杨浩,杨红娇.刘茂红.我国物业管理中的问题与政策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2).

[6]张玉阳.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教育学报,2008,21,(6).

[7]周文国,韩国波.我国物业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建筑管理现代化,,(06).

[8]陈小呜.博弈与协调——试论业主与业委会、物管处、开发商的关系[J].企业管理.2004,(11).

[9]施晓东.浅论物业管理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目标[J].管理研究,2008,(4).

[10]杨中宣.新时期物业管理市场分析及发展展望[J].商场现代化,,(1).

篇10:移动互联网发展瓶颈

今天下午一个电信的朋友拿来一个手机,安卓系统的,我一直想买,但是我没钱,大家都知道,做小站长的,一般都很穷,玩了一会,上网是爽,并且看到最近这么多的软件厂商抢着出安卓版本的软件,各个电商平台也开始登陆手机,我总感觉改说点什么!

手机的发展速度相对PC来说很快,PC从386到普及双核用了十多年,而手机从单核到双核,仅仅是这两年的事情,现在的手机,1.5双核,1G运存,虽然和电脑的参数无法相比,但是表面看来堪称电脑的配置了!而待机时间也开始像笔记本电脑接近!经过调查,大部分的笔记本电脑持续续航时间在 1.5-2.3小时,而手机的待机时间从原来的一个星期(诺基亚)到现在的平均一天,手机平时带在身上出门的必需品,待机时间一天,电话听歌时间多的话更短,甚至半天,出差怎么办?从原来的出差不带充电器到现在的到处借充电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第一大瓶颈在哪里,是电池,电池容量在增加,但是耗电量也在增加,现在的屏幕听说都出了5寸的了,那干嘛不在平板上弄一个手机呢,在这里麻烦各个厂商在努力提高自己手机配置的同时,能不能想着提高一下持续续航时间,不远的将来可能会出现手机续航时间和笔记本相同的时候,谁还愿意用那样的手机,你配置在高,没电,对我来说有什么用处!

手机上网,现在手机都支持的功能,在,04版的动感地带卡可以5元包月,无限流量,无限时间的上网,2G卡,10K的速度,在那个年代没有人用,当两年过去之后,5元100M流量,同样的速度,却有着孜孜不倦的人去开通,去使用,发展到现在,5元10M流量,在到今天,3G盛行,速度达到 100-200K每秒,但是那些速度是什么?是钱啊,现在3G速度比较好的联通,又是最低消费,又是包月,100多K的速度,100M流量能算什么?能坚持多长时间?能够干嘛?一个电影?超了吧……当那些电商们努力把自己的平台搬到手机上的时候,他们发现,大部分的人们还是使用不起的,100元钱,对于一个农村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家人一个月的油盐酱醋,对于一个站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年的域名续费,所以,希望那些商家在做移动领域的电商的同时关注一下到底有多少人用得起的!

篇11:广东互联网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截至6月底,广东省网民总数已达到7075.8万人,普及率达66.8%;手机网民达到6325.8万人,占网民总数的89.4%。有关数据显示,相比于高速增长的商务交易类应用,广东网民对于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文学的使用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应用重心逐渐从娱乐型应用向商务型应用转变。

网购团购支付增长超20%

《广东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显示,从广东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来看,商务交易类应用继续高速发展,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大量增长,论坛/BBS等互联网应用使用率持续走低。

数据显示,20广东省网民对网络购物、团购、网上银行、网上支付、旅行预订等商务类应用的使用比例都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其中,网络购物以及与之类似的团购、网购带来的网上支付增长尤为明显,用户增长率均在20%以上;旅行预订、网上银行的使用用户较去年同期也分别增长了14.1%、19.6%。

搜索引擎是老广第一应用

与全国情况不同的是,搜索引擎依然是广东第一大上网应用,即时通信的使用率排在第二。

报告称,广东网民对信息获取的需求较高,使用搜索引擎的黏性和深度较强,年搜索引擎使用率为84.2%,用户年增长率为9.9%,依然保持网络应用使用率排名第一位。

同时,以社交为基础的综合平台类应用发展迅速。广东省网民微博、社交网站的使用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47.5%和59.4%。据分析,社交网站的发展迅速,一方面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带动,另一方面由于在社交关系的基础上,增加了信息分享、交流沟通等应用,增加了用户黏性。

粤高中学历网民占比最多

从网民特征上看,高中学历人群最多,占总体的46.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5.4个百分点。据了解,青少年网民是广东省的重要群体,总体规模已达到2683万人,占广东网民总体的38.4%。同样,学历为高中的网民比例最高,占比过半,达到51%。年龄方面,青少年网民以12―24岁网民为主,占青少年网民的97.1%。从全省来看,39岁以下网民占网民总数的77.9%。

上网设备方面,2013年广东网民手机上网比例为84.3%,高于台式电脑上网比例,也高于全国手机上网的平均水平。与相比,广东网民手机上网比例增长最快,提升了9.5个百分点。

在此背景下,11月21日至22日在广州举行的“广东互联网大会”以“网事辉煌・跨粤梦想――畅享移动互联新生活”为主题,并将同期举办“2014全球移动互联网CEO峰会”。据透露,场地总面积将超2万平方米,设置展位200余个。

篇12:互联网发展的论文

有关互联网发展的论文模板

羊毛衫是一种市场需求量极大的毛针织服装产品,手动横机是生产它的主要机械,其特点是款式变化较多,产品为半成形产品,不须裁剪,故损耗较少。但其生产效率较为低下,成为制约发展的一大因素。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是一项重要的研究。

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手动横机的生产效率主要包括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款式设计、工艺单计算、工艺单打印、实物模拟等几个部分,准确制作工艺单无疑是最终目的。要准确高效的制作工艺单,就必须将一个完整款式正确的处理成各个衣片。目前款式设计分为2 种方式,一是由人工操作,通过计算机所提供的工具来绘制任意款式,实现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一过程由于从绘制的时候计算机就可以对衣片数据进行记录,供以后计算工艺单时使用,所以计算机在对它进行各种处理是比较方便的,但人工绘制较为费时;另外一种是通过一定的算法对由一般相机或数码相机或其它设备所拍摄的现有羊毛衫款式图片进行分析转换,建立可处理的衣片数学模型,从而最终完成自动计算工艺单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快捷,也是目前企业和公司迫切需要的功能。

从目前的国内外资料显示,上述的后一种方法即对图片款式进行分析这一课题的研究还鲜有报道,原因是计算机对衣片的自动分析的编程算法难度较大。找到一种可识别图片款式,拆分衣片的算法,进而建立数学模型,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这一课题的主要任务是:将由普通相机、数码相机等外设所拍摄的羊毛衫款式图片录入到系统中进行分析,提取出其款式轮廓图,并进一步分析这个款式的各个部分,进行自动或半自动拆分,以供以后计算工艺单时使用。这一课题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毛衫企业或毛衫市场信息研究单位能够将市场上流行热销的羊毛衫款式进行快速自动分析,从而由计算机自动制定出其生产工艺参数,为企业服务。

具体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毛衫款式的自动识别,其过程如图1 所示。

1 解决方案

1.1 图片录入

以前分析服装款式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数字化仪,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毛衫服装款式实物的各个部分经过数字化仪扫描出可处理的数字化轮廓,从而进一步进行处理。然而这种方法对于本课题不适用:一是所研究的对象是照片上的款式,而数字化仪一般针对实物;二是由于所拍摄的羊毛衫款式图片都比较小,所以数字化仪不能够准确直接录入所拍摄的普通毛衫款式照片;三是加入数字化仪必然会增加此系统的成本,不符合企业的要求。

图片录入方法是将羊毛衫款式图片通过计算机外部设备生成图像电子照片,然后导入到款式识别系统中进行处理。这一过程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①所拍摄的羊毛衫应尽量保持平整,没有重叠,这样才能使计算机准确识别羊毛衫的具体图形数据,本系统对重叠的衣片也考虑了识别方法,但是比平整款式的质量差; ②所拍摄的羊毛衫轮廓需要清晰,背景需要用单一颜色背景,以便计算机准确识别。

系统对于所拍摄的不规则款式图片也进行了考虑,可以通过人工方法将其拆分成各个衣片,但是对不规则款式图片的处理,该方法尚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所以准确高质量的拍摄羊毛衫,是计算机分析该图片的先决条件,直接关系到本系统的后序工作。正确拍摄的羊毛衫如图2 所示。

1.2 对图片进行轮廓勾勒并提取

这一部分是计算机款式识别系统的关键,其任务是将系统所导入的图片进行处理,以提取出轮廓,并且将这一轮廓进行矢量转换。具体步骤分为图片预处理和款式轮廓勾勒提取2 个步骤,每一步都是技术难点,需要计算机进行大量的智能计算和判断,其结果直接关系到计算机能否正确识别款式。

1.2.1 图片预处理

这一部分任务是将录入的羊毛衫照片处理成透明模式,去掉背景,只留下羊毛衫的轮廓,以便进一步处理。如果图片的信息格式中有背景色参数,则过程较为简单,直接将背景色去掉即可,即寻找图片中信息参数中的背景色数值,然后运用计算机图片去色方法将图片中的该数值颜色处理掉[1 ] 。而对于一般直接扫描的普通相机照片,判断背景色还需要计算机进一步处理,即需要一定的'算法。这里结合羊毛衫照片的一般比较规则的特征,采用“逐点判断法”进行去掉背景色的处理,即计算机逐个判断图片4 个方向边界线的每一个点,然后分析每一个点的颜色值,一般情况下,如果一半以上的像素点颜色一致,就认为这些一致点的颜色就是背景色;但是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即由于照片的特征,这些点的颜色其实是款式本身的点,那么这时候就需要进行人工处理。即通过软件系统提供的“选择背景色”工具,在人工操作下选取背景色从而完成图片的预处理这一过程。这一步虽然是人工操作,但是准确率相当高。

以上2 种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果计算机自动判断的或人工选择的背景色和羊毛衫款式中的某一区域的颜色一样,那么在去除背景色的同时会去掉羊毛衫款式中该部分的颜色,将给以后的轮廓提取造成困难。这一点通常使用在8 个方向做辅助线的方法并结合计算机技术中“8 点连通法”[1 ] 联合解决,它的原理是依次判断图片上与所确定的透明色颜色值一致的每个点,然后再制作8 个方向的辅助线(计算机内部做,不显示出来) ,如果这个点的8 条辅助线的每一条线上的所有点均有2 种以上颜色值,则认为该点肯定是款式内部的点,不予去除;否则可认为是应该去除的点。但是如果款式边界有这样的情况,还需进一步运用8 点连通法,即判断这个点四周8 个方向的点的颜色值,根据不同的排列组合来完成点的取舍。这一步骤非常复杂,涉及到许多计算机图形学的理论,这里就不再赘述。

篇13:“互联网+物流”模式怎么发展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的发生演变。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为传统货运行业带来哪些机遇

通过互联网平台,客户可以清楚地看到,为其服务的物流公司,历史上一共承接了多少的货量和订单,客户的选择和评价如何、时效怎么样。物流信息全程可视,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让货物实时可见,实时可签收。

以来,许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货运网络平台相继出现,互联网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在传统货运模式下,客户、物流公司双方必须见面。在“互联网+”时代,货运业正拥抱互联网,构建全新的价值链。

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提出“互联网+”高效物流,“加快推进货运车联网与物流园区、仓储设施、配送网点等信息互联,促进人员、货源、车源等信息高效匹配,有效降低货车空驶率,提高配送效率。”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未来高效物流模式向什么方向发展?互联网经济为传统货运行业带来哪些机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说,加快促进道路货运转型升级,是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要运用互联网改造传统货运业,重构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据中物联统计,20,我国道路运输费用占物流的总比重达到30%。道路货运业共完成了全社会76%的货运量、33%的货运周转量,平均每天都有8400余吨的在途货运量,平均每年为每个人运22吨货物。

长期以来,我国的道路货运业一直被贴上“多、小、散”的标签。超过700多万家物流企业,以及3000多万名司机,构成了非常庞大的承运企业群体。在整个承运企业中,97%是中小微型的物流企业,平均年营业额在1000万元以下。

在传统货运业模式下,整个物流链条形式复杂。“比如发货企业要找到若干家货运代理,要经历多次中转、多次装卸,运作效率很低,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中物联公路货运分会会长王坚说。

王坚说,“互联网+”将改变货运行业,货物信息更加透明化,车辆技术也将整合车队和司机,运输效率会进一步提高。

“互联网+”货运,从线上交易到线下运作,实现了从订单、到运单到交付,到最后结算,以及评价、诚信系统的完整生态链。通过互联网手段的集货平台,统一收集客户的需求,减少了中转和多次装卸,实现了集约化运作。

国内大型公路运输网络平台、卡行天下总裁钱钰说,我国约有5000万以上的生产商贸企业发货方,万以上的个体运输经营户承运方。供需双方庞大分散的群体,由此产生了平台需求。

目前,卡行天下在全国建立了26个城市节点枢纽,13个物流园区入网,4000多家物流企业成员,平台月交易量约60万吨,在线上完成开单、交易、调度、支付、诚信一系列环节的管理。

“平台型物流企业绝不仅仅是提供简单交易和撮合的服务商,而是通过承诺合同,为其承担所有的运输风险,通过运费差价和信息服务获得利润。”何黎明说。

在浙江传化物流集团,依托线下的基地打造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形成全国的快运网络,实现了集散功能、配送功能、中转功能。目前已经投入运营了5个公路港,已经落实的项目有70个。

王坚认为,“互联网+”会改变物流买卖双方的信用体系,通过信息的共享,实现预调度、预通知,让手动变成自动。

通过互联网线上的链接,信息对称和分享,来实现线下整个物流运作的高效。通过这样的方式,中小微物流企业就可以突破传统地理、地域的局限,从而获得更多的业务,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如何用互联网来改变中国最传统、最底层的物流业?互联网大数据让中小微货运企业都成为创客,让天下没有难运的货。”传化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绍波说。

篇14:吉林省互联网发展报告

吉林省互联网发展报告

日前,吉林省通信管理局会同吉林省互联网协会,召开吉林省互联网发展报告会,首次向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发布《20吉林省互联网发展报告》。

《报告》从互联网网络规模、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应用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吉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一是网民规模持续增长,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到年底,吉林省网民规模超过1313万,网民数量同比增加5.7%,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7%,在全国排名第19位。二是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到20年底,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达到2667Gbps,同比增长18.7%。三是全省网站总量达4.72万个,约占中国网站总量的1.1%,位居全国第20位。四是商务交易类应用和网络金融类应用发展迅猛,突出表现在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年增长率达到28.5%。

《报告》还提出吉林省互联网快速发展呈现的五大趋势。一是基础网络支撑能力日趋提高。二是农业网络化水平日渐提升。三是“两化”深度融合不断加快。四是新兴产业不断壮大。五是应用服务方兴未艾。

到年底,吉林省网民超过1313万人

《吉林省互联网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文近四万字,从四个方面较为系统全面地反映了近年来我省互联网发展的状况,数据详实可靠。

这份报告是由中国互联网协会谢程利博士等专家执笔,省通信管理局、省互联网协会、省移动、联通、电信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参与编审,采取以数据实证为主,研究分析为辅的方式,经统计分析、整理对比而形成的。其间,得到了吉林省网信办的大力支持。

中国吉林网记者在会上获悉,我省网民规模持续增长,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到2015年底,吉林省网民规模超过1313万,网民数量同比增加5.7%,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7%,在全国排名第19位,较前两年有所提升。

全省网站总量4.72万个 位居全国第20位

吉林省通信管理局局长劳晶复说:“我省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省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保持快速增长,到2015年底,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达到2667Gbps、较前两年增长420.0Gbps,同比增长18.7%。移动基站达到7.9万个,其中3G、4G基站达5.2万个。”

据介绍,全省网站总量4.72万个,约占中国网站总量的1.1%,位居全国第20位,其中我省前十名接入服务商共计接入网站6105个。商务交易类应用和网络金融类应用发展迅猛,突出表现在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年增长率达到28.5%。

劳晶复说:“我省首次向社会发布《报告》,旨在向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介绍吉林省互联网发展总体状况,让大家全面了解我省互联网基础资源、互联网应用发展、网络信息安全等情况,分析我省互联网发展趋势,为互联网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我省男女网民比为55.9:44.1 差距较小

会上,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部主任助理谢程利博士,分析了我省网民性别分布、年龄分布、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职业等结构。

谢程利说:“根据调查统计,截止到2015年底,吉林省网民男性与女性比例为55.9:44.1,而全国的比例为55.2:44.8,两者比较接近。”

目前,吉林省网民依然以男性为主导,但男女网民性别比例差距较小。

我省网民集中在19岁到35岁 较为年轻

根据我省网民的年龄情况分布,谢程利也做了对比和分析。

“吉林省网民年龄主要集中在19岁到35岁之间,其中,又以19岁到24岁为最多,占比达到29%。” 谢程利说。

25岁到30岁网民占比达到22%;31岁到35 岁网民占比达到17%;36岁到40岁网民占比为13%;而18岁以下及40岁以上的网民比例则比较低,分别为9%、10%。

总体来看,吉林省的网民较为年轻。

大学本科学历网民是我省网民主要组成部分 占比达52%

谢程利表示,吉林省网民中未婚网民居多,未婚和已婚比例为53:47,整体差距较小。

从我省网民在学历结构来看,大学本科学历网民为吉林省网民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比达到52%。大学本科及专科占比接近8成,考虑到年龄因素,再次显示了年轻人是吉林省网民的生力军,其次为高中生和硕士等网民人群。

调查中显示,大学专科网民占比达到24%,高中(中专)网民占比13%,硕士及以上网民占比位8%,初中及初中以下网民占比为3%。

我省网民职业结构显示 在校学生占比最高 达22%

吉林省网民职业结构中,在校学生占比最高,达到22%、文职/办事人员位居其次,占比达11%、技术人员和教师、专业人士和工人、以及销售人员等紧随其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等一系列行动的开展,催生了许多新兴职业,因此,吉林省的网民职业中,“其他类”的人数比例也达到了34%。

我省互联网快速发展呈现五大新趋势——

优势一:基础网络支撑能力日趋提高

从数据分析看,随着“宽带吉林”工程的深入推进,吉林省宽带网络的网速,覆盖范围,互联互通,资费等进一步优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网络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按照吉林省宽带发展的总体目标,骨干传输网网络容量将持续提升。

预计到末,3年累计新建传输光缆将不低于2.3万公里,总里程达到32.5万公里,骨干网络出省带宽累计扩容不低于300Gbps、互联网间互通和流量转接能力大幅提升。

优势二:农业网络化水平日渐提升

“今后几年,我省将充分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发展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创新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 劳晶复说:“建成完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培育多样化农业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继续建设完善”三农“信息服务平台,农业现代化水平将逐渐提升。”

优势三:“两化”深度融合不断加强

调研表明,立足我省汽车、石化、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强项的企业在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方面的能力明显提升。“两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初见成效,以工业云服务平台为代表的综合性行业服务平台逐步建成。

优势四:新兴产业不断壮大

云计算产业链初步形成。云计算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在网络教育、数字健康、高效物流等领域开始大量应用云计算服务。物联网产业、互联网数字内容产业、移动互联网产业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形成创新活跃,开放合作,协同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产业新形态。

优势五:应用服务方兴未艾

突出表现在电子商务产业体系日渐拓宽。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将出现较为完善的县城电商运营中心。与此同时,互联网医药平台,互联网特色旅游平台,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等一大批互联网平台陆续建立,网络化、立体化、精细化的公共管理新模式将在全省各个领域悄然兴起,应用的广度、深度不断扩展。

劳晶复说:“互联网是这个时代最具有发展活力的领域。互联网”未知远大于已知\",未来发展空间无限。以《年吉林省互联网发展报告》发布为契机,集思广益,增进共识,携手共同营造健康、安全、向上的互联网生态,促进互联网与吉林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为加快推进网络强国、网络强省建设、助推吉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15: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现状和移动互联网应用...

文章描述:那么对于实际开发者来说,如何才能在众多的应用中脱颖而出?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呢?本期极客观察问您解惑,

在上期极客活动百万级应用是怎样炼成的上,多家百万级应用的拥有者和助力军分享了自己眼中百万级应用的炼就过程。

那么对于实际开发者来说,如何才能在众多的应用中脱颖而出?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呢?本期极客观察问您解惑。

一. 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现状

1.平台

目前,主流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包括iOS,Android,Palm,Blackberry,webOS,Windows Mobile六大平台。上线时间都是在08或,最早的是7月上线的Apple 的iOS。

2.市场

从市场份额的角度看,由于“历史原因”,Symbian 和Blackberry 拥有数量庞大的智能机,市场份额相对来说有一定优势,但格局正在改变,以Apple 和Android 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机正在迅速缩小和两大巨头之间的差距。

3.开发成本

各个平台都有自己的开发“标准”,而这必定会影响到开发成本,进而影响到开发者的平台选择,现在的状况是,Android 相对便宜,而Apple 和Microsoft 相对昂贵,当然,各个开发平台的成熟度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二. 移动互联网应用推广渠道

1.应用商店

应用商店作为应用的“栖息地”扮演着最基础的角色,同时也是应用推广的第一步,作为应用信息的第一来源,在应用描述方面要保证真实而有创意,能够吸引挑选者的眼球,另外,把握好应用的更新及分类也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更新 真实 吸引力

2.论坛

论坛有两大类,第一类的大部分成员由“小白”组成,内容则主要以提问及分享为主,所以在这类论坛做推广更多的是要采用间接推广法,明目张胆的推广往往不很理想;第二类论坛则是专业人员的集散地,例如CocoaChina,在这类论坛做推广反而应该明目张胆,越显眼越好,当然,发码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间接 直接 发码

3.PR

通过PR 做推广效率一般不高,可变因素过多而且不易掌控。

关键词:不靠谱

4.促销

促销推广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逢年过节是促销的“旺季”,同时,免费版的推出也是一种效果显著的推广方法,毕竟,低价和免费永远是最能吸引消费者眼球的方式。

关键词:低价 免费 节日

5.代理(Publisher)

篇16:女性互联网创业现状调查报告

女性互联网创业现状调查报告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我们成了足不出户却能享受生活的“宅人”。只要是你想买的,你有足够资金可以买的,在淘宝网、京东商城等等各种销售网站均可以买到。最近,在我们身边出现了一大批“微商”。

一、**市女性微创业的现状

为了进一步分析**市女性微创业现状,**镇妇联通过走访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了女性微创业专题调研。主要集中在小区、世贸广场、商品街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980份。根据数据分析,**市女性微创业呈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业者大部分是家庭主妇

在调查卷中,我们发现,女性“微商”大部分都是家庭主妇。在家带孩子的同时,通过在微信朋友圈发发广告,从而销售自己的产品。这样既不耽误家庭的工作,又可以盈利,补贴家用。

2、创业的热情很高

做一名“微商”,似乎不太难。需要的是一部手机,每天拿出两小时左右的时间,有固定的货源,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做生意了,还不需要整体在外面东奔西走。所以,就算你没有较高的文凭,同样可以做老板,这就吸引了大量的女性同胞,特别是家庭主妇。90%的人都觉得做一名“微商”挺好。

3、销售产品多样化

打开微信朋友圈,只要你想买的,基本上都有。比较多的产品有:衣服、鞋子、奶粉、保健品、化妆品等等。正常情况下,都是些国际名牌或者原装进口。

4、创业的最根本原因是赚钱

调查问卷中,大部分人在填写“做微商的目的是什么?”时,写的是赚钱。无可厚非,既然做生意,自然就是为了盈利。

二、针对上述调查结果的几点思考:

1、你能保证你的货品质量如你朋友圈发的广告上的所说的质量一致吗?

相信每个人的微信朋友圈一打开,就可以看到各种销售广告。我想问这些“微商”们,你能保证质量吗?我身边就有一个真实的例子:我一个表姐,为了在家照顾两个孩子,就没有出去上班。一天她问我她可不可以做“微商”?想卖孩子的一种3D玩具,还特意发了这个玩具的广告视频给我看。我看了之后,就问她能不能保证自己卖的产品,跟广告里说的.一样。她说她也不确定,因为产品不是她自己生产的,她也只是中间的一个“倒卖者”。

2、为什么做“微商”一段时间后,又不做了呢?

我有一个女性朋友,在家生完孩子后,觉得经济有点紧张,于是想做“微商”,卖零食。刚开始,很有积极性,每天都在朋友圈发十几个广告。渐渐地,我越来越少看到她发广告了。后来问她生意如何,她说不做了,生意不好,竞争太强,所以就放弃了。

3、你相信微信朋友圈里卖的货品吗?

说老实话,我朋友圈里卖的产品,我基本上是不相信的。他们中有一部分是我很熟悉的朋友、同学、同事,他们的生活情况我基本上都了解,所以他们哪来的国外产品卖的?可想而知,不明真假。还有一部分“微商”通过各种渠道,千方百计的加到我的微信,给我推销产品,我更不会相信,因为没有任何保障。

三、让女性更好做“微商”的几点建议:

1、不要毫无节制的刷屏、

可能你为了让你的好友在朋友圈能看到你的广告,于是你毫无节制的刷屏,以为这样做可以让大家都看到你的货品,从而能购买。这么想的话,你就做了,往往这样做会适得其反,说不定还会被朋友拉黑。我有一微商朋友是这样做的,她是卖罐头,她不会无休止的发罐头的各种广告,她发的是喂她女儿吃罐头的视频。其实这种方法叫分享,在观看她可爱女儿的视频过程中,自然也对罐头产生了兴趣。

2、完善售后服务与产品保障

当你绝对做“微商”的时候,第一要务就是提高个人的信誉。保证自己货品质量的同时,要完善售后服务。因为是在互联网上传播,买家看不到实物,你要充分的展示自己物品质量的真实性。当别人相信你,买了产品后,应该做好售后服务,有任何问题都应该耐心的解答,给予帮助,不能发展到只能做头一回生意的地步,这样你的创业之路必定是很难走的。

3、充分展现自身产品的优势

每天朋友圈都会充满各种产品广告,如何让你的产品脱颖而出,就得充分展现它的优势。在朋友圈传达产品信息的方式要不断的更新,让看的人眼前一亮。自己心里要充分的明白自己产品的任何信息,这样当别人来咨询的时候,能立刻回答并展现产品优势,直接说出自身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4、妇联搭建平台,提高女性创业的能力素质

在女性微商中或电商中,她们的素质水平不是在同一个层面,对于从商的技能,她们掌握的水平是层次不齐。**市妇联在今年已经举办了两期电商培训班,帮助她们搭建学习的平台,给她们提供相互交流经验的机会,并在能力范围内为她们提供经济上的帮助,从而提高她们创业的能力素质。

篇17:陕西省互联网接入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陕西省互联网接入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陕西省互联网接入市场结构进行了剖析,并分析了基础电信企业和增值服务企业的经营行为和竞争能力,最后为企业和政府管制部门提出对策建议,从而解决陕西省网站用户外流的问题,实现陕西省互联网接入市场的有效竞争及健康发展。

论文关键词:互联网接入,市场结构,普遍服务,增值服务,互联互通

基金资助项目:陕西省通信管理局科研项目,《陕西互联网接入市场发展研究》

引言

伴随全球经济日益网络化,企业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的快速获取与处理能力。如今,高速、可靠的互联网接入已经成为企业能否迅速应对市场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的研究对象正是网站用户接入市场,而不是家庭用户或小区用户等的互联网接入。电信重组之后,国内主要经营互联网接入的基础电信企业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铁通。作为陕西省的三家基础运营商提供的互联网接入理应成为网站用户接入互联网的最佳选择。然而,在陕西省接入的本省网站仅有13000家及外省网站7500家,本省网站在外省接入的却高达6万余家,网站用户外流非常严重。同时,在陕西省通信管理局备案的增值服务企业数量多达40余家,但真正开展ISP业务的企业很少,仅12家左右。

本研究的数据来自针对陕西省互联网接入市场开展的深入实际的调研,调研采取了实地走访、电话调查、网上调查及座谈会的形式。本文拟在调研基础上,对互联网接入市场进行系统分析,找出网站用户外流和开展ISP业务的增值企业数量少的原因,为陕西省互联网接入企业提出经营对策,为互联网监管部门提出监管建议。

一、陕西省互联网接入市场概述

互联网接入是通过特定的信息采集与共享的传输通道,利用传输技术完成用户与IP广域网的高带宽、高速度的物理连接。与互联网接入相关的服务有IDC和ISP两类。IDC(InternetDataCenter),即互联网数据中心,是指在互联网上提供的各项增值服务。IDC是基于INTERNET网络,为集中式收集、存储、处理和发送数据的设备提供运行维护的设施以及相关的服务体系。ISP(InternetServiceProvider),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即向广大用户综合提供互联网接入业务、信息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电信运营商。根据工信部要求,申请IDC经营许可证的增值服务企业必须有自建机房及网络设施设备,机房面积应大于200平方米。按照这一标准,该类企业必须有百万以上的经营资金,对众多服务商而言是困难的。目前,陕西省内的增值服务企业大部分也都是具有ISP经营许可证,本文将重点研究ISP市场。

随着个性化、应用型信息服务需求的增加,传统的“网络运营商——用户”的互联网接入产业链正在向“基础网络运营商——增值服务供应商——用户”的新型产业链转变,互联网接入产业链的演变如下图所示:

图1互联网接入产业链的演变

与其它产业链相比,互联网接入产业链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以信息产品为对象,实现价值增值,换句话说它是一条信息增值链。因此,上下游企业的合理分工与协作是该产业链发挥价值增值效率的重要因素。陕西省互联网接入市场的总体概况可以从基础企业和增值服务企业两方面来看。

(一)基础电信企业的垄断势力依然强大,没有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

陕西互联网接入市场,同上海、北京、广州相比较,无论是从规模还是成熟度上都远远不及。陕西三家经营互联网接入的基础电信企业(电信、联通和铁通)并没有全力投入宽带市场,表现得不温不火,没有感受到真正的市场压力。即使如此,他们仍然可以获取相当可观的利润。目前的陕西ISP市场基本上被电信和联通瓜分,基础电信企业还出租互联网资源给十几家小型增值服务企业,使它们可以也开展ISP业务。陕西电信在原来古城热线的基础上成立了全资子公司——陕西省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独立经营互联网及增值业务。尽管陕西电信的服务是质次价高,但依旧是陕西互联网接入市场的霸主,这主要得益于电信在基础网络上的先天优势。

(二)ISP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着三大问题。

面对着迅速上升的网站用户和网民人数,ISP运营商感受巨大压力的是设备更新和扩容,但追求盈利也是ISP的重要任务。经过分析,陕西ISP企业在发展中存在三大问题:一个是不公平竞争环境。电信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早期经营ISP业务的公司或多或少都与电信有密切联系,而没有关系资源的ISP企业只能艰难地生存,这是一场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竞争。

另一个是高昂的资费,电信垄断必定带来高昂的接入资费,使得ISP们的有限收入都几乎用在了租用电信网络资源上,而目前众多ISP却还在继续打价格战,这严重地制约了ISP们的良性发展。

最后,忽视附加服务也是陕西省ISP发展中的一大问题。对于网站用户来说,ISP是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的,广大网站企业都希望能选择一个合适的ISP为其提供接入服务。然而,相当多的陕西省ISP企业不仅很少向网站用户提供附加服务,在基本服务上都存在一些问题:服务器瘫痪时有发生;上网的高峰期的网络拥挤或无法接通很常见,售后服务也不尽如人意,这都是需要尽快解决的。

二、陕西省互联网接入市场分析

陕西省互联网接入市场中包含了政府、多个经营主体及客户,因此市场结构与他们息息相关。文章将采用SCP分析方法,先从互联网接入市场结构着手,进而对政府监管效果、基础电信企业的经营行为及绩效、增值企业的经营行为逐步展开分析。

(一)市场结构分析

陕西省互联网接入产业目前已不再是独家垄断行业,而是形成了以电信、联通和铁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为经营主体的寡头垄断格局。

当前陕西电信互联网接入的收入以基础业务为主,从收入构成上看,集团主机托管、机位出租、带宽出租等IDC基础业务收入超过总收入的93.8%;其他收入占6%。07-陕西电信互联网接入收入分别为5600万元、9300万元及1.24亿元,每年的业务增长量为33%。省联通08-09年网站接入收入为750万元及1200万元。陕西铁通的网站接入年收入仅有100万元。以三家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接入的收入来计算,电信占91%以上的市场份额,联通占9%左右,铁通占1%。根据现代市场结构理论,可以计算出行业集中度指标CRn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公式如下:

那么CR=100%,HHI=0.827。可见,三家企业瓜分了整个市场,HHI指数很高。这说明市场集中度很高,而且厂商势力很不均衡。由于联通和铁通所占的市场份额极小,陕西省互联网接入市场就形成了电信独大的接近于完全垄断的市场格局。

20的电信重组后,在互联网接入市场上,联通和网通的联手将对电信发起冲击,期望能快速发展并形成对等的竞争格局。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联通在互联网接入业务上尚未找到成熟的商业模式。此外,还由于其他种种历史原因,年与陕西联通合并的网通是“小网通”,相比陕西电信,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本身存在先天不足;“小网通”的网络与陕西电信的网络之间互联互通也存在问题,因此,陕西联通难以在短期内与陕西电信比肩。反观陕西电信,其利用互联网接入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在定价、宣传和代理分销渠道的争夺上对竞争对手进行打压,使得恶性竞争现象屡见不鲜。根本原因是该市场垄断力量太强大、竞争不充分。

根据调查,陕西电信在代理分销市场上出租互联网资源的价格较高,并且没有下降的趋势,下游ISP/IDC企业希望降低带宽和设备出租价格的呼声很高,电信却反其道而行之。因此,互联网接入市场的竞争疑为两家“合谋”共生,并未出现期望的竞争活力。

(二)互联网接入市场的管制政策分析

陕西省通信管理局严格推行网站备案及网站主办者身份真实性现场核验政策,但实践证明,网站备案及现场核验制度对互联网接入产业的发展造成阻碍,而且实施困难重重,原因如下:

(1)实行网站接入地属地化管理。

但遭遇的困境是:接入地的可变性;网站存在镜像站点或二级子站由不同地点接入;新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如CDN技术的出现,接入地虚拟化,并通过节点分散到各地。

(2)实行网站主办者所在地属地化管理。

但网站主办者所在地具有流动性;网站主办主体在境外,这类网站备案就存在问题。

同时实行网站接入地与网站主办者属地化管理。出现的问题是管理交叉复杂化。

(3)网站备案现场当面核验政策。

网站备案现场当面核验政策,当初是根据基础电信运营商量身定制的,但我国大多数网站不是直接选择基础电信企业接入,而更多的是选择增值服务企业来接入的,它们绝大部分是民营接入商企业,大部分无经济实力在外省设立分公司,即使在外省设立了分公司,也没有能力办理全国性经营许可证,因此,民营企业无力为外省网站用户提供备案核验现场服务。

目前要求所有网站主办者到接入商处备案核验现场拍照,无疑增大网站主办者的成本,若外省网站用户选择本省接入商,跨省到接入商现场办理核验成本太高。核验成本可能远超过网站接入服务支付的成本,必然导致用户流失。接入商的经营成本和经营难度,并与互联网的低成本、高效精神相违背。

(三)基础电信企业的经营行为及绩效分析

(1)基础运营商的经营政策

1)对增值服务企业的政策支持不够

A.民营接入商未被足够重视,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没有获得应该有的名份与地位。

B.基础电信运营商垄断基础资源,如带宽、IP、资源定价权等,民营增值服务企业在接入业务上严重受到基础运营商的制约。接入资源定价方面,民营企业没有自主权和知情权,得不到公道合理的资源租用价格;民营企业想要自建数据中心机房,受人为因素限制条件太多;IP地址广播、BPG带宽接入在陕西省基本上行不通。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公共服务平台、运行维护、机房建设、代理商激励、硬件投资和战略联盟等促进民营企业经营增值电信业务的政策缺失。

C.基础电信企业领导和政府主管单位领导不了解,或一味认为互联网接入行业是个高科技行业,对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期望过高,积极促进不多;认为互联网是洪水猛兽,把管理放在第一位;强调“管理中发展”,发展工作少,管理工作多,不利于行业的自主健康发展。

下图也反映了基础电信企业在经营政策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纵轴表示反映问题的ISP企业的数量。

图2增值电信企业对基础电信企业的意见分布

2)没有真正履行互联网接入的普遍服务义务

陕西电信的互联网接入业务由其独立子公司陕西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经营,现有IDC业务员工12人,年全年业务收入1.24亿元。

陕西电信给互联网大客户提供专线接入或服务器托管,仅此项收入就占到了总收入的80-90%。在SP/CP公司中,腾讯、新浪、盛大、第九城市及陕通公司等6家公司09年共计产生IDC收入8000多万元,占IDC总收入的近80%左右。从IDC收入构成看,带宽收入占总收入的93.4%。陕西联通为腾讯提供互联网资源租用,2009年收入2千万,占联通互联网接入业务总收入的50%以上。

再来考察基础电信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省电信IDC中心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24亿元/12人≈1千万元/人,远远高于中国电信和世界电信企业的全员平均劳动生产率,见表1。

表1基础电信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统计表(单位:美元/人)

年份

平均值

中国电信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54423

72730

65138

74443

66683

世界电信企业平均全员劳动生产率

216319

259383

199163

229038

225975

本省ISP虽然具有地域方便的优势,但是宣传力度小,使本省网站用户不容易通过网络搜索到,而外省的ISP都投入了大量的互联网广告,很容易被搜索到,比如北京、成都、上海、武汉、深圳、河南、浙江等地的ISP企业。因此在互联网接入市场的竞争中,陕西省ISP企业在营销策略上处于很大的劣势,由此而造成了大量的本省网站用户通过外省接入,客户流失现象严重。

三、陕西省互联网接入市场的发展对策研究

(一)基础电信企业的经营策略建议

(1)基础电信企业的网络接入定价政策选择

10家ISP反映电信资源出租价格过高,希望基础电信企业降低资源租用价格。因此基础电信企业应加快建设低端机房,主要适用于一些对网络质量要求不高的中小网站企业。20底前电信的低端机房将交付使用,机房面积500-600m,总带宽20G,300多个机柜。通过低端机房的建设,降低接入价格,拓展网站用户。

在互联网资源质量方面,联通和铁通的互联网资源质量不如电信的好,但联通和铁通的资源出租价格相比电信却没有什么差异,导致租用联通或铁通互联网资源的增值服务企业的经营成本偏高。希望联通和铁通能够在资源出租价格上和电信体现出差异,从而提升基础电信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

另外,在调研中5家增值服务企业反映,基础电信企业租用资源给增值电信企业时价格不统一,存在价格歧视。因此,基础企业应制定统一的接入价格,实现透明、公开、公平。

(2)互联网接入政策执行的建议

陕西电信计划在今年鼓励经销商发展中小用户。引入信息核查软件,投入大量的精力致力于备案工作和建立健全核查机制。希望其他两家基础电信企业也能改进优化现有的网站备案及现场核验程序,提高审批效率,缩短流程时间。

通过此次调研的11家增值电信企业,收集了他们对我省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所提出的一些建议和意见,有5家反映基础企业的省内相关互联网接入政策不灵活,限制了IDC市场的发展;还有5家反映现行的备案、审批程序复杂不易实现,也导致了一部分客户的外流。他们希望灵活执行网站备案和现场核验制度,建立网络平台,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备案,以缩短审批时间。

同时,基础电信企业应开放二级地市互联网机房,资源分级,形成优、良、中不同等级的资源的多元化、差异化销售,以满足不同类型网络客户的需求。

(3)加强互联网接入的服务质量管理

陕西地区IDC业务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行业内目前还没有一个大型企业,整个市场的售后服务都做得不好。希望基础企业加强互联网接入的全过程服务,进一步完善基础网络的建设,提高资源质量。

通过调研发现,基础电信运营商之间互联互通阻碍重重,限制了省内IDC市场的发展。希望基础企业,尤其是陕西电信应加强互联互通。

(二)增值电信企业的经营策略建议

(1)降低价格

互联网接入服务的价格弹性较高,降低互联网接入价格可以赢得更多的网站用户。

对于本省网站用户来说,我省具有天然的地域优势,因此对于这一部分的网站用户,应该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及相对较好的服务质量来吸引着部分用户。

对于外省用户,没有地域的优势,因此只能靠更低的价格和高质量的服务来吸引这部分网站用户来我省接入。

(2)加大企业宣传力度

网站用户选择增值服务企业时主要是在网上查找的方式寻找上家,因此我省增值服务企业应加大企业宣传,采取积极网络营销措施,才能扩大市场。结合本报告前面部分对本省和外省ISP企业在营销策略上的比较分析,我省ISP/IDC增值服务企业在营销方面处于劣势,宣传力度不够,因此我省增值服务企业应增加对互联网广告的投入,加大网络营销力度,才能增加互联网接入市场占有率,挽留网站用户,将外流的本省网站用户争取回来。

(3)提升服务质量

增值企业应在服务质量上多下功夫。本省接入本省的网站对于本省网站的服务的安全性、灵活性、响应性均低于本省网站对外省电信运营商的评价。作为服务提供商,我省增值企业应该在服务的安全性、服务的灵活性、响应性上下功夫,尽可能为顾客提供安全的接入服务,灵活的服务模式,用户网站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反应,及时解决顾客的问题。

(三)陕西省互联网接入市场实现有效竞争的监管政策建议

我们经历了按业务拆分电信、按区域重组电信的过程,但这些方式都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我国电信产业和互联网接入产业的垄断格局,全方位垄断变为业务垄断,全国性垄断转变为地方性垄断,独家垄断转变为寡头垄断。对联通的多年扶持,也收效胜微。陕西电信的垄断势力依然坚固。

省通信管理局应该把加强网络兼容性、互联互通及互联网资源的合理配置作为互联网接入管制的首要目标。在政策上,加强政府对互联互通的监管,制定全面合理的`扩大兼容性的政策法规,规范各运营商的互联互通义务和责任,提高普遍互联互通程度,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

(1)建立互联网接入产业链层面的监管体系

互联网接入产业链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众多互联网接入企业相互影响并且共生于它们所处的产业环境之中,它们共荣共损。

想要打破当前陕西省互联网接入市场的垄断局面,以及扭转网站用户流失的不利局面,单纯地依靠拆分重组基础电信企业、增加ISP的数量、扶持弱小企业是不够的,应该从整体产业链层面的监管进行深入的反思。在整体产业链的层面上建立起一个普遍兼容的监管体系,才能从根本上均衡互联网接入企业的实力,促进有效竞争。只有建立了普遍兼容的监管体系,网络效应才可以覆盖一个更广阔的范围,企业数量的增加、网络强度的提高、价格差异化、质量差异化等竞争方式才能更好地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基础电信企业将互联网资源出租给增值电信企业,增值电信企业又将租用的互联网资源与增值服务整合之后销售给网站用户,因此整个产业链的各环节都要接受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如图4所示:

政府监管部门

基础电信企业→增值电信企业→……→网站用户

图4互联网接入产业链层面的监管体系

因此省通信管理局应该对互联网接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要加强监管,不仅应该对基础电信企业加强监管,而且也应该加强对增值企业的监管,保障网站用户利益。当然,对于网站企业的监管也是不能放松的。

在加强互联网接入市场准入监管的前提下,陕西省通信管理局应保证互联网接入市场的各个层面能够形成切实有效的竞争态势,尽可能放宽接入资质,允许更多的企业经营接入服务。对于基础电信服务和增值服务领域,哪些业务需要申请许可证,哪些业务不需要申请许可证,应该发放多少,发给哪类企业,不发给哪类企业,省通管局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从而维护互联网接入市场正常秩序。

(2)加强对主导电信企业的监管

1)加强对主导电信企业网间互联的监管

电信网间互联问题是网络经济区别传统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网络经济要求市场主体之间必须互相提供共享对方资源的条件,当然网络的互联互通不是靠市场选择来实现的,而是靠政府的管制政策来实现的。

调研中发现,陕西省基础电信企业之间互联互通阻碍重重,限制了省内互联网接入市场的发展。从以上市场模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陕西电信是占优厂商,它提升网络竞争性和互联兼容性的动机不强,保持网络不兼容可驱逐和打压其它弱势运营商(如联通和铁通),从而巩固陕西电信的市场势力。目前其他弱势基础电信企业的互联成本已经很高,这样很不利于互联网接入市场向有效竞争的方向发展。

同时,互联互通的重重阻碍造成了下游网站用户的网络使用成本很高,这与我省网站用户目前的大量流失及开展ISP业务的增值企业数量少是有直接关系的,因此互联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省互联网接入市场的健康发展。

作为互联网接入的监管部门,省通信管理局应该加强对基础电信企业互联互通的监管,尤其是加强对主导电信企业的网间互联互通的监管。应建立一套完善有效、奖惩并举的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监管机制,通过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推动我省互联网资源的有效配置,使互联网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优。

2)加强对主导电信企业接入定价的调控与监管

调研中,网站企业与增值服务企业对于要求基础电信企业降低接入价格的呼声很高。作为行业监管部门,加强互联网接入市场的价格监管亟不可待。省通信管理局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互联网接入资源出租价格适当下降,打破陕西电信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使得互联网接入市场实现有效竞争,从而降低ISP企业的经营成本,使得ISP企业在向上游企业租用资源与向下游企业提供服务中留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此举不仅可以激发处于产业链中游的ISP企业经营互联网接入业务的积极性,而且也能吸引更多的企业从事ISP及IDC业务,从而实现陕西省互联网接入市场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宗良. 我国电信产业市场结构管制的效果分析[D]. 河海大学硕士论文,.

2 金海,刘志迎. 建立我国电信产业有效竞争市场结构的探讨[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

3 刘先华.论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的趋势——以中国电信产业改革为例[J]. 经济评论,2003,(2).

4 程兰芳,刘玉宾. 互联网宽带接入市场的博弈行为分析[J]. 中国物价,2009,(11).

5 程肖君. 中国电信产业的网络瓶颈、策略性行为与接入管制[D].浙江财经学院,2009.

6 肖兴志,陈艳利. 纵向一体化网络的接入定价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3,(6).

篇18:文体活动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开发区工委宣传部成立调研小组,对我区群众文体活动进行了广泛调研。通过实地考察、走访、与社区(村)负责人座谈、问卷调查以及听取两街文体服务中心工作汇报等方式,调研小组较系统地对现阶段我区群众文体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一、武汉开发区群众文体活动现状

武汉开发区现辖两个街道、22个社区、21个行政村,常住人口约14万人。

1.文体基础设施有所改善。近年来,随着管委会不断加大文体设施建设力度,开发区文体基础设施有所增加:武汉体育中心一场两馆建成,并且有多个文体广场可进行全民健身活动;沌口街文体中心和军山街文体中心通过小型多项建设项目有所完善;社区通过“883”行动建设了文体活动室和健身路径。这些工作的顺利实施,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奠定了基础。

2.政府文体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开发区成功举办了首届车都文化艺术节和首届健康家庭节,并且参与了残奥会火炬接力武汉站的工作,这些大型文体活动的开展,既体现了管委会对群众文体工作的重视,也体现了政府在文体活动中的主导性作用,更极大丰富了群众文体生活。另外,两街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观众达12万人次,反响十分热烈,如沌口街每年一度的社区夏日纳凉晚会和军山街每年一度的元宵联欢暨焰火晚会。此外,各社区(村)也积极组织参加各种活动,比如黄陵社区腰鼓队的巡回演出,既宣传了党的政策、又发现和培养了人才。

3.群众自发性文体活动较为活跃。社区群众文体活动最为活跃。从开展社区文体活动以来,到目前,22个社区都有一个甚至多个群众文体队伍,每天早晚的锻炼既有扇子舞、太极拳剑,又有健身操,这已经成了社区一道靓丽的风景,比如碧湖社区、滨湖社区、黄陵社区等。丰富多彩的社区群众文体活动将群众从牌桌酒桌上解放了出来,从闲言碎语中解脱了出来,从暮气沉沉中解救了出来,整个社区风气一新,昂扬向上。农村群众文体活动方兴未艾。目前开发区只有军山街还有21个行政村,村民们正逐步摆脱“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生活方式,正在从农民向市民转变,思想意识也有很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健身休闲娱乐的观念。比如军江村自筹1万多元购置的6件套健身路径,以前无人问津,现在是人满为患;还有凤山村村民自发组织的腰鼓队,不仅自娱自乐有模样,而且经常创收有效益。

4.特色文体节目逐步形成。开发区从才开始进行小区建设,20才开始社区文化建设,应该说基层群众文体工作起步较晚,但经过不懈努力,各社区(村)都有了自己拿手的特色文体节目,比如红升村创作的节目傣族舞蹈《红是红绿是绿》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系列节目的舞台,还有驻区单位省未管所的节目《戏迷》在多项活动中获奖。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凝结着群众创作的智慧和勤练的汗水,体现了开发区群众文体活动较厚的人文底蕴和较高的精神诉求。

二、武汉开发区群众文体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群众文体活动阵地比较缺乏

1.情况说明

从区级来看,公益性群众文体活动阵地基本为零。虽然拥有武汉体育中心这座一流的场馆,但它毕竟是市场化运作,不能为群众文体活动提供足够的公益空间,而且受交通限制,体育中心免费开放的几个广场利用率还有待提高。虽然区内有艺校实验剧场可以使用,但自己的戏要到别人的舞台上唱,这显然不利于群众文体工作的长远发展。

从街道来看,沌口街文体中心虽然初具规模,有办公场地、培训场地,还有一个影剧院,但功能上还不齐全,缺少书报刊阅览、科普教育、体育室外活动场地等;军山街文体中心条件就更为艰苦,在黄陵社区老年人活动室办公,面积仅有70平方米,只有办公室和图书室;另外,军山街虽然有中山湖公园,但因面积只有3亩,给活动的群众带来很多烦恼:音乐互相干扰,练着练着就走神;空间互相挤压,来晚点就没有地方。

从社区(村)来看,随着883行动的逐步推进,大部分社区都有社区文体活动室和户外健身路径(比如滨湖社区、碧湖社区、万家湖社区等),但是没有建成的室外文体活动场所(除东荆社区有汉纸广场),特别是室外文艺演出舞台,这样一来,群众文体活动只好在街头路边进行,放电影和送文化活动也只能“占道经营”,这一方面带来了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使得群众文体“正规军”变成了“游击队”,不利于扩展群众文体活动的参与面和提高群众文体活动水平,长期处于低水平、浅层次、小规模的阶段。另外,社区(村)里普遍缺乏老年活动室(除东荆社区),以致于滨湖社区的老年人只好在社区内的一个公厕里聊天、下棋,这边“泉水叮咚”,那边“其乐融融”,情何以堪。

2.原因分析

一是农村转型社区建设规划的限制。受历史阶段的限制,开发区的农村转型小区建设时充分考虑了居住,而在文体设施上考虑不足。二是商业开发社区政策执行的不力。一方面是开发商社会责任感的淡薄,另一方面也由于政府监管不够,使得房地产开发建设中文体设施与相关标准不符。三是军山街开发建设的阶段需要。自托管到开发区以来,由于面临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军山街势必只能延后进行基础文体设施建设。四是政府对基础文体设施建设的淡视。开发区是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综合性产业园区,招商引资是重点工作,经济指标是生存红线,项目立区是一贯原则,文体工作相对而言比较次要。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公益性的文体设施建设难以摆上急迫的位置。

(二)群众文体活动经费比较缺少

1.情况说明

从社区(村)来看,群众文体活动专项经费缺乏,而为参加街道和开发区组织的群众文体活动,资金多由各个社区(村)自行消化,甚至有些社区的文体负责人自掏腰包解决费用,比如凤山村自筹6000元为腰鼓队购置服装道具,碧湖社区为组织群众参加首届车都艺术节自行筹资15万元。

2.原因分析

一是现有的文体财政预算没有建立应有的递增机制,预算基准仍停留在建区初期,没有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二是开发区的定位决定了区街两级工作重心仍在发展经济,文化体育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三是特殊的社区体制导致社区之间文体经费不平衡,包含自然村的社区可以从自然村筹集文体经费,单位型社区(东荆社区)和商业开发型社区(金荷社区、奥林社区等)则一穷二白;四是托管后开发建设的过渡期使得军山街的行政村既丧失了原有村级单位的经费预算,又未能及时从“村改居”中得到补偿,正处于困难时期。

(三)群众文体活动人才比较缺失

1.情况说明

从区级来看,社发局作为主管部门,目前无专业文体人才,也没有下属的群艺馆和文化馆,开展群众文体活动主要借助外部资源。从街道来看,开展群众文体活动主要由两街文体中心负责,其工作人员中也无专业文体人才。从社区(村)来看,虽然有很多长期活跃的文体活动爱好者,他们也一直热心积极地参与甚至组织各种文体活动,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再加上水平、年龄和设备的限制,使得基层群众文体活动处于模仿阶段,学别人的多,自己的东西少。

2.原因分析

一是开发区“小政府、大社会”的体制决定了机构和人员的精简;二是基层文体单位的待遇难以吸引专业人才;三是开发区还没有开展社区文体指导员培训工作。

(四)群众文体活动特色比较缺欠

1.情况说明

从开发区近几年群众文体活动开展情况看,除红升社区的舞蹈节目、宁康园社区的器乐队、万家湖社区的民族鼓、得胜村的舞狮、沌口街书画协会的字画篆刻有较高水平和一定特色外,其他社区(村)的活动形式都比较单一,文艺方面就是歌舞,器乐、声乐和语言类很少,全民健身方面不外乎功夫扇、健身操、太极拳剑、腰鼓、莲香等。当然,喜闻乐见、简单易学是群众文体活动得以延续的关键,但是站在一个地区的立场,必须有地域性的东西,才能保持一个地区群众文体活动的独特性和辨识度。

2.原因分析

一是人才缺乏致使创新不够,不能结合当地特色自创好的节目;二是场地有限,使得诸如门球之类的活动不能开展;三是开发区才走过21个年头,历史和人文积淀还不深厚,难以凝结和孕育出特色活动;四是大型活动比较少,群众开眼界和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不多,停留在自娱自乐阶段。

三、武汉开发区群众文体工作的建议

(一)合理规划,进一步做好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一是完善区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快推进车都职工活动中心建设。二是扩(改)建街道文体服务中心。建议利用小型多项建设资金,完善沌口街文体中心功能,建设图书室、体育室外活动场地等。新建军山街文体服务中心。

(二)加大投入,进一步落实群众文体活动经费

一是各级文件均要求确保文体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结合我区实际,建议区级文体工作经费按10%逐年递增。二是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经费中单列文体活动专项经费,专款专用。

(三)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现有文体场所配套设备

一是通过社区列单、群众勾选、政府采购的方式,提高现有社区(村)图书阅览室的图书更新率。二是为条件具备的社区(村)更新或添置健身器材、乒乓球台器具等,并在室外因地制宜开辟羽毛球和篮球场,比如军山街幸福桥村。三是对人气高、规模大、活动规律的晨晚练点配备便携式音响设备,指定专门文艺骨干保管使用。

(四)创新思路,多渠道筹集群众文体活动资金

一是制定群众文体活动年度安排,通过一揽子企业冠名协议解决部分经费问题。二是共驻共建,与社区(村)内企业和单位签订文化共建协议。三是设立公益文体活动发展基金,接受社会定向捐赠,按捐赠人意愿使用。四是引导文艺骨干成立文艺团体,指导其创新节目内容和表演形式,鼓励其进行商业化演出,促使其自我生存自我发展,以商养文。

(五)积极谋划,打造群众文体活动品牌项目

一是重点提升现有的周期性群众文体活动的档次和规模,如沌口街社区艺术节、夏季纳凉晚会、广场文化交流和军山街元宵文艺演出、全民健身运动会等,推陈出新,打造系列特色文体活动。二是实施“一社区(村)一品,一街多品,一特多强”工程,对各社区(村)加强指导,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创作精品,如得胜村的舞狮、红升社区的舞蹈等。

(六)立足长远,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的群众文体队伍

一是开展三级文体指导员和农村文体中心户培训发证工作,分批培训500名文体骨干,覆盖43个社区(村),每人至少掌握一项文体技能,发挥带头作用,给予一定奖励。二是对文体工作人员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培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真正发挥指导作用。三是两街文体中心引进专业文体人才从事文体工作,发挥其专长,还可聘请有水平有热情的人士作顾问。四是对现有文体团队在资金和业务上进行保护和扶持,加强指导,主动服务,规范活动,培养一批队伍稳定、活动规律、水平高超、影响力大的文体团队。

篇19:电子政务发展及我国电子政务现状

电子政务发展及我国电子政务现状

摘要:

【摘要】本文介绍了当今世界电子政务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的电子政务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阐述了电子政务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电子政务;电子政府;电子政务平台;first.gov. 作者:寇杰 近些年来,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主要方向,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建立政府网站,依靠网络服务手段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以达到密切政府与企业及公民的关系。截止到上...

【摘要】本文介绍了当今世界电子政务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的电子政务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阐述了电子政务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电子政务;电子政府;电子政务平台;first.gov.

作者:寇杰

近些年来,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主要方向,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建立政府网站,依靠网络服务手段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以达到密切政府与企业及公民的关系。截止到20上半年,我国各级事企业单位都已经开通了电子政务网站。目前来看,无论是从范围还是从质量来看,这些网站的功效得到了普遍认可,给企业和公民办事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一种全新的、虚拟的政府形式即“网络政府”或“电子政府”已经成型,不久将改变各国政府现有的行政管理方式的格局。

全球电子政务经过近些年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围绕电子政务的各种创新和问题不断涌现,既为未来的数字化政府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又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挑战。虽然还存在各种问题,但是就现况来说,各国的电子政务基本都有如下特点:

首先,全球电子政务的发展很不均衡,各国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而且差距在日益拉大。这几年,有关机构对联合国成员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分析比较。此项调查将各国电子政务的现况划分为起步阶段、提高阶段、交互阶段、在线事务处理阶段以及无缝链接五个阶段。根据该报告的分析,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家,主要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占到总数的50%以上;而处于在线处理阶段的高度发展的国家则主要是那些经济发达国家。显而易见,南北差距在电子政务领域再次体现。

其次,从那些电子政务高度发展的国家现况来看,不同级别的政府机构在开展电子政务方面也存在着差异,政府级别越高其开展的电子政务就越成熟,这也是需要重视的一点,发展的不均衡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应当提早解决。

现在,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服务成为各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点,各国政府在努力建设为企业和公民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领域、全世界的四全服务。例如,英国政府在各种政策文件中都将“建立以公众为中心的政府”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使英国成为世界开展电子商务的最先进国家。

国际电子政务发展目前的一个大体趋势是,政府门户网站已经成为提供政府服务的惟一的电子政务网站。电子政务的发展正在走出相互独立、单独发展的路子,很多国家开始在一个统一的政府网站下,将比较分散的各类政府网站综合到一个协调一致的目录下,根据不同用户群的需求开发一系列集成的政府服务项目。美国是现在电子政务最为发达的国家,认识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和趋势有助于我们建设自己的电子政务平台。尽管美国具有世界最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条件,但是在电子政务战略的具体实施方面,美国仍然采取分阶段实施的策略,由简单到复杂,将电子政务划分为四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为初始阶段,主要是提供一般的网上信息、简单的事务处理,所采用的技术的复杂程度也比较有限;第二阶段,进一步发展门户网站和更复杂的事务处理,实现初步的业务协作,技术复杂程度也逐步提高;第三阶段,实现政府业务的重组,建立集成业务服务系统以及复杂的技术体系;第四阶段,建立具有适应能力的政务处理系统,实现政府与企业、公民的交互式业务交流与服务。美国的电子政务网站功能层次分明,前台后台相互合作,政府网站划分为联邦、州与市县三级,每一级政府网站的服务内容各不相同,彼此之间存在着明确分工。每个州政府和市(县)政府都有自己的一个单一的门户网站,企业或公民根据业务内容,通过访问所在地域的单一的州或市(县)政府网站,即可获得各种不同的服务。在联邦一级的政府则建立了first.gov.,该网站作为联邦政府惟一的政府服务网站,整合了联邦政府的所有服务项目,并与许多政府部门如立法、司法和行政部门建立了链接,同时也与各州政府和市县政府网站都有链接。FirstGov.gov允许用户同时搜索全部2700万网页,使用一个由私有部门企业和联邦政府一起开发的高强度搜索引擎,个人通过关键词、主题或机构进行搜索,可以在不到1/4秒的时间内搜索到半兆的文件。从这个意义上讲,FirstGov.gov与联邦各职能部门、州及市县级政府网站实际上就构成了一种前台与后台的关系,任何企业和公民,通FirstGov.gov可以找到美国政府部门提供的所有服务。Firstgov.gov的网站设计非常有特色,它将政府服务分为三类,即对公民的在线服务(onlineservicesforcitizens)、对企业的在线服务(onlineservicesforbusiness)以及对政府机构的在线服务(onlineservicesforgovernments)。每一类又分为很多小项目,如“对公民的在线服务”就包括申请护照、天气预报、彩票号码等;“对企业的在线服务”包括申请专利与商标、商业法律与法规等;“对政府机构的在线服务”包括联邦雇员薪水册变化表、联邦雇员远程培训以及联邦政府职位等。这种设计简单明了,任何一个寻求政府在线服务的人都可以很方便地找到所需要的各种服务。

当前很多国家都已将电子政务作为国家发展的一项重大的举措,不惜投入巨额资金、采用先进技术来改造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通过分析研究,我们发现,除了美国,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基本上是在同一时间提出了电子政务发展的战略和目标。这预示着新世纪的起点就是围绕着电子政务而展开激烈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场竞争将对世界各国的行政管理面貌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将对各国的国际竞争力及其在未来世界当中的国际地位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我国在中央政府的积极推动下,电子商务的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发展还很不均衡,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阻碍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具体的问题有:

1)不合理的体质从根本上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部门分割,信息不对称是我国目前电子商务建设的一个重要瓶颈。大多数部门建立的信息网络还不够完善,部门内部、部门之间、部门与领导之间,难以在网络上建立直接的联系,这给后期发展留下了成本隐患。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政府信息化工作缺乏总体规划,前期系统咨询论证不够充分,实践中更关注某一单一管理功能的实现,注重单元技术和短期效益。也有人指出,电子政务标准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信息孤岛的形成和扩张。2)陈旧的观念使电子政务建设成为形象工程

很多领导还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了解也不会用,故对其不重视;要么就是重电子轻商务,平台做出来但不在上面做事,或者是办事效率极低。

3)资金上的困难和专业人才的缺失

电子政务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对于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电子政务的建设不是多买些电脑,多安排几个人手就能解决的问题,电子政务的建设从基础设施、硬件配置、配套软件到网络运行以及后期的维护,这都需要长期的大量的资金投入。更重要的一点,政府事企业单位里真正的电子政务人才屈指可数,甚至有些部门连一个懂电脑的人都没有,在这种条件下建立起来的电子政务系统怎么能正常运行呢?所以个单位领导应该充分重视对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投入问题和人才招聘培养问题,不能持有建起后就不管、随便运行的'态度。

4)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各项法律法规还十分滞后,现有的部分法律法规还不足以解决现阶段的各种矛盾,直接导致新事物遭遇层层阻挠,同事现有的法律在犹豫不决中举步维艰,已经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但这是一种必然现象。电子政务的出现亦然如此,虽然现有的法律法规对电子政务的建设没有太大帮助,但是随着问题的出现,相关法律法规也会不断健全,为电子政务的建设发展保驾护航。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一一重视。以下谈谈笔者的见解:

1)深入管理体制改革

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不只是用电子的手段履行政府的现行功能,而是要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一次深入的本质性变革。我们必须要以改革的精神推动电子政务的建设。但是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的历练,而且不可能一帆风顺。虽然这条道路充满艰险,我们还是要坚持,哪怕只迈出一小步,也会对管理体制的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2)摒弃旧观念,树立新观念

一切的创新体制的推进都还得依赖人的控制,如果政府官员们不在观念上彻底改变,做再多的工作也是无法实现的。一定要客服传统的行政观念和重“电子”轻“商务”观念,减少政绩工程和和形象工程,扎扎实实的做到实处。

3)努力解决资金问题,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

目前,以经济作为后盾的中国互联网发展很不均衡,这个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一些地方电子政务发展的头等难题。按照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了电子政务的建设同样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先富起来的要带动贫困地区,贫困地区要积极向先进地区学习借鉴成功经验。而对于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要按时定期的对现有人员对其相关技术学习培训,持之以恒。

4)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在计算机、网络立法这一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关于电子政务的相关法规还要不断的完善。

尽管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情况还不是很乐观,但总体来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还是在进步中。总之,电子政务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注定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电子政务的出现必定会影响21世纪的发展,我们坚信电子政务一定会有一个无比灿烂的明天!

篇20:存量房的发展现状

存量房的发展现状

发展现状 2009年房价下降已成定局,而商品房销售量方面,部分高库存的城市可能需要长达6年时间消化目前的供给,这预示着中国一些城市可能面临更大的楼市下行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在考虑到长期升值潜力和未来自住需要的情况下,有钱的国内人士与外资主要追逐的是中心城区一些高质高价的楼盘,一些品质相对较差的楼盘,价格再低也难于受到青睐。因此,存量房战场依旧激战犹酣。

一位研究存量房销售的内行透露了一个模糊但足以令人震惊的数据,成都存量房总量价值以百亿元计,

并且95%以上的项目都无法在正常的销售期内做到100%的销售。在对存量房没有一个准确界定和统计的情况下,这种数据的冲击力,足以扰乱一个人的判断力。

有一组数据更为令人惊讶,90%以上的开发商、代理商,以及专业人士都承认,由尾房、抵押房、查封房等从未实现过交易的房源构成的存量房,品质大多较好。这与购房者观点截然相反,数据却惊人地相似。同样的90%,完全对立的观点,加上销售成本顾忌造成的信息不畅,共同铸就了存量房徘徊在楼市销售边缘的悲哀。

值得庆幸的是,在北京、上海先后出现存量房处理公司和释放平台后,成都最近也出现类似产物,大量代理、中介公司开始介入和重视。也许,存量房名正言顺地为购房者所接纳,低成本、高效率地尽情释放的那天为期不远了。存量房交易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市场上存量房的价格一般是在售新房的70%~90%。存量房改造后销售后市看好。

相关专题 互联网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