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锦泉感动中国颁奖词

苏诗丁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苏诗丁”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吴锦泉感动中国颁奖词(共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感动中国吴锦泉作文

感动中国吴锦泉作文

他有一头花白的头发,一张黑呦呦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他穿着朴素而又整洁的衣服,衣服上永远挂着一个引人注目的红十字标志,上面写着:红十字志愿者。他的一条裤子穿了三十多年也舍不得扔,为的就是向贫困者捐款,他就是吴锦泉。

吴锦泉老人每天骑着自行车,无论刮风下雨,都要跑好几里路为人们磨刀,一把刀一元钱,一把刀要磨三百多下,他削瘦的手上除了一丝丝血管又多了无数个老茧。他已经87岁了,整整磨了二十多年刀的他,好不容易攒了些钱,却将全部的收入捐向了灾区。

,当吴锦泉得知甘肃省舟曲县发生泥石流灾害后,带了几百个硬币,倒了三趟公交车,经过两小时来到红十字会捐款,其实那几百个硬币的背后是汗水、心血,那几百元是他四个月的薪水。他虽然生活简朴,不舍得买吃买穿,可不管他的生活多清苦,哪儿有难,哪儿就有他的身影。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节。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这是感动中国给这位老人的颁奖词。他曾说过:“我是大海的一滴水,掀不起什么风浪,但只要能做一件好事,那就要做一件,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繁荣。”

多伟大多高尚的一个人啊!如果我们的社会上多一些像吴锦泉一样的人,那我们的社会就会充满阳光,充满欢笑,充满正能量!

篇2:感动中国观后感吴锦泉

磨刀老人吴锦泉的事迹,在南通早已家喻户晓。老人继去年入围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后,今年再度入围。上个月22号,中央电视台开放《感动中国》候选人投票平台,老人得票数目前已经突破191万。至今仍有不少市民,每天坚持为老人投票。

吴锦泉,一位磨刀老人的事迹感动了通城。尽管已到耄耋之年,仅靠磨刀为生,生活非常清苦,他却乐善好施,将磨刀得来的微薄收入用于慈善公益。年复一年,老人共捐出了4万多元。老人说过,坚持公益是他的一份心意。人们竞相为他投票,正是被他的精神力量感染,被他乐此不疲地投身公益慈善的热情所感动。

吴锦泉是一位老人,他自身属于需要关怀的弱势群体。但他并没有简单地满足于被关怀,而是努力地发散自己的光与热,为公益慈善事业贡献力量。4万多元,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位以磨刀为生的老人来说,他的这4万多元可能就是他收入的绝大部分。扶危济困、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老人持之以恒地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他的这份执着值得其他人学习。通城百姓竞相为他投票,从老人的得票数我们能够感知到社会道德文明的温度。这说明,他的事迹已经感动了很多人。至今仍有不少市民,每天坚持为老人投票,这是道德的力量、文明的力量。

人们被磨刀老人感动,更需要拿出向磨刀老人学习的实际行动。磨刀老人磨刀一次也就赚个一两元,4万多元是他磨刀上万次才能得到的收入。不少人干着的工作比老人光鲜,挣的也比老人多。我们要努力挣钱,做物质上的富翁,同时也应该努力做精神上的富翁。人皆有同情心、恻隐之心。我们的身边或许就有老弱病残孕这些需要帮助的人。对于他们,我们不能一毛不拔,而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其实,人生的际遇千变万化。我们的帮助,能够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坚定生活的信念。磨刀老人能够积极为公益慈善事业贡献力量,我们每个人也应该为建设文明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为困境中的人提供帮助,社会道德文明之花将才会激情绽放。

我们都是社会的成员,社会成员之间需要守望相助。12月,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发布“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倡议书,号召人们从关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你我做起、从日常做起,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和残障人士,用志愿服务使每一个遇到困难、渴望帮助的人得到及时的关爱。磨刀老人,树立了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的标杆。投身公益慈善事业,让守望相助精神落地生根,每个人都要激发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形成守望相助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道德文明的温度,需要所有人的努力。

[感动中国观后感吴锦泉]

篇3:感动中国吴锦泉观后感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这次让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吴锦泉老人了,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社会需要这份“坚守”,需要这种正能量,这些中国好人来自生活,他们鲜活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每天发生,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他们的精神品质向我们传递着正能量。看完这次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份爱心和热心,把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和社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应该加强对好人的表彰和宣传,这也是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人们内心深处“善”的信念,用好人精神去感染其他人,指引大家跟随内心的善念,做一个存善念、有善心、做善事的好人。

范文二:

这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在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结束之后,我参加了“与身边好人”见面、采访活动。见面会上,有一位看起来很普通的老人,他长着一张布满皱纹黝黑的脸、微微眯起但却炯炯有神的眼睛,特别是一双长满老茧皱裂的大手特别引人注目,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磨刀老人”吴锦泉。

虽然吴爷爷已经年过八旬,是一名老党员,已有51年的党龄了。他每天走街串巷靠磨一把把刀挣来的钱过日子。当他在广播里听到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孩子们都没有学校了,就毫不犹豫地将辛辛苦苦磨刀攒的1000多元硬币捐给了灾区。可是他生活朴素到了极点,衣服鞋子也是别人穿旧了要扔掉的,捡回来,洗洗再穿!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后,吴爷爷为灾区同胞捐赠数千元磨刀所得的事迹被传为佳话,感染着千千万万的人。当吴爷爷听到讲到这儿时,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他在接受小记者们采访时说,“因为我是党员,我要对得起我的誓言。”“我很富裕,我很开心。”“因为我知道没钱的痛苦,所以我要尽其所能地去帮助别人。”……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深深地感动了我,吴爷爷真不愧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3月,在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评选中,吴爷爷入选“助人为乐”模范典型。在得知入选的消息后,吴爷爷谦虚地说:“我做得太少,自已的能力十分有限。但是只要还磨得动刀,挣得点钱,我就要坚持做点好事,这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吴爷爷那倾其所有,乐于助人的精神让人深受感动,那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人钦佩不已。那一个个平凡的故事,感染着千千万万的人。正是因为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像吴爷爷这样的共产党员,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我们现在就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范文三:

磨刀老人吴锦泉的事迹,在南通早已家喻户晓。老人继去年入围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后,今年再度入围。上个月22号,中央电视台开放度《感动中国》候选人投票平台,老人得票数目前已经突破191万。至今仍有不少市民,每天坚持为老人投票。

吴锦泉,一位磨刀老人的事迹感动了通城。尽管已到耄耋之年,仅靠磨刀为生,生活非常清苦,他却乐善好施,将磨刀得来的微薄收入用于慈善公益。年复一年,老人共捐出了4万多元。老人说过,坚持公益是他的一份心意。人们竞相为他投票,正是被他的精神力量感染,被他乐此不疲地投身公益慈善的热情所感动。

吴锦泉是一位老人,他自身属于需要关怀的弱势群体。但他并没有简单地满足于被关怀,而是努力地发散自己的光与热,为公益慈善事业贡献力量。4万多元,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位以磨刀为生的老人来说,他的这4万多元可能就是他收入的绝大部分。扶危济困、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老人持之以恒地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他的这份执着值得其他人学习。通城百姓竞相为他投票,从老人的得票数我们能够感知到社会道德文明的温度。这说明,他的事迹已经感动了很多人。至今仍有不少市民,每天坚持为老人投票,这是道德的力量、文明的力量。

人们被磨刀老人感动,更需要拿出向磨刀老人学习的实际行动。磨刀老人磨刀一次也就赚个一两元,4万多元是他磨刀上万次才能得到的收入。不少人干着的工作比老人光鲜,挣的也比老人多。我们要努力挣钱,做物质上的富翁,同时也应该努力做精神上的富翁。人皆有同情心、恻隐之心。我们的身边或许就有老弱病残孕这些需要帮助的人。对于他们,我们不能一毛不拔,而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其实,人生的际遇千变万化。我们的帮助,能够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坚定生活的信念。磨刀老人能够积极为公益慈善事业贡献力量,我们每个人也应该为建设文明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为困境中的人提供帮助,社会道德文明之花将才会激情绽放。

我们都是社会的成员,社会成员之间需要守望相助。年12月,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发布“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倡议书,号召人们从关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你我做起、从日常做起,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和残障人士,用志愿服务使每一个遇到困难、渴望帮助的人得到及时的关爱。磨刀老人,树立了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的标杆。投身公益慈善事业,让守望相助精神落地生根,每个人都要激发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形成守望相助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道德文明的温度,需要所有人的努力。

篇4:感动中国人物吴锦泉观后感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这次让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吴锦泉老人了,20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社会需要这份“坚守”,需要这种正能量,这些中国好人来自生活,他们鲜活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每天发生,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他们的精神品质向我们传递着正能量。看完这次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份爱心和热心,把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和社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应该加强对好人的表彰和宣传,这也是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人们内心深处“善”的信念,用好人精神去感染其他人,指引大家跟随内心的善念,做一个存善念、有善心、做善事的好人。

篇5:感动中国人物吴锦泉观后感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分别是吴锦泉、张宝艳、秦艳友、郎平、屠呦呦、阎肃、徐立平、莫振高、官东、买买提江·吾买尔、王宽等。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都是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

这些人物衬托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放飞追逐着我们的中国梦。感动中国,感动我们的心灵。中国梦,凝聚中华儿女的百年期盼,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烘托我们美好的中国梦,支撑我们美好的中国梦。

用十大人物去感染中国梦,感染我们视觉,给我们心灵上的洗涤,精华我们的心灵。为了中国梦的实现,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让我们实现自身解放和自我超越。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感动中国梦。

更多热门文章分享阅读:

1.感动中国观后感(精华版)

2.2016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

3.感动中国观后感【精选】

4.感动中国2016颁奖晚会观后感

篇6:感动中国吴锦泉的人物事迹

吴锦泉的人物事迹

“心里想着在做好事就不累”

2月14日,一个有爱的日子。

晚8点,央视新闻综合频道“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开播,心怀大爱的南通“磨刀老人”吴锦泉首先出场。

在港闸区天生港镇街道五星村,乡亲们早早簇拥着老人来到村部一起看电视。颁奖典礼是春节前在北京录制的,今晚,大伙儿相约,与老人家一起分享当选“感动中国人物”的喜悦。

屏幕上展现的是一个热闹的社区,吴锦泉像往常那样挥汗磨刀。那辆破自行车、那张条凳,正是老人走街串巷的看家宝。有人估算过,磨好一把菜刀,赚1元钱要挥动手臂300下,那么,年迈的老人捐出1000元,就要挥臂30万下!看到这里,现场不少人泪花闪烁!

主持人白岩松问,“你累不累”,老人用浓浓的乡音给出了答案,“一点都不累。心里想着在做好事就不累。”

颁奖台上,87岁高龄的吴锦泉接过孩子们献上的鲜花,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在22位“2015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中,好人吴锦泉的善举令无数国人唏嘘感慨。据中国文明网投票结果显示,吴锦泉获2989400票。南通的网友在朋友圈里接力,力挺这位可敬的老人。而更多的外地朋友,在听说磨刀老人的感人故事后,默默为之点赞。大家的共同愿望就是,要让老人走上央视的领奖台。

“我力量不大,力量大再多捐一点”

吴锦泉清晰地记得,他是1958年8月8日入党的。年轻时曾担任过生产队队长、民兵营长、种猪场场长。1990年,吴老退休。闲不住的他,拾起了19岁就跟外乡师傅学到的磨刀手艺,打响了“吊金龟”(磨刀人招揽生意的响器),磨剪抢刀。“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央视的颁奖词,勾画的正是老人辛勤劳作的景象。

20多年辛苦,每一枚硬币里都洇着汗水。吴锦泉的磨刀功夫那是没说的,出名后,他收费更低了。老人说,我现在有点名气了,不能靠这个多赚钱。

吴锦泉一直生活节俭,但有一颗热心助人的慈善之心,为帮助别人总是慷慨解囊。在邻村的另一位慈善名人——修车老人胡汉生的引领下,吴锦泉决定将磨刀的所得捐给社会。

,吴锦泉夜里从广播里听到汶川发生大地震,就开始将他修车的储钱罐倒在桌上,仔细数过,1元硬币902枚,5元纸币20张,共1002元。第二天一早,老人骑着自行车,几经周折,找到市红十字会募捐点。只听得“哗”的一声,一枚枚硬币从布包里倾泻出来。他对工作人员说着说着流下了泪:“四川受了难,我是一个党员,今年80岁,还能挣钱,就捐给那些受苦的人吧。我力量不大,力量大再多捐一点。”

青海玉树、甘肃舟曲、四川雅安,此后几年,千里之外发生重大灾难,吴锦泉都会将爱心送出。只靠听广播获取信息的他,多次成为南通第一位通过红会向灾区捐款的市民。

“锦泉一元爱心社”、“磨刀老人”微基金,在吴锦泉的慈善精神感召下,周围越来越多的人投身慈善事业。有人来到老人的磨刀摊前,磨一把刀给出100元,请老人代为捐款。老人总是记下姓名住址,让红会开出票据。作为南通市年龄最大的红十字志愿者,老人的“粉丝”遍布江海大地。

“慈善贵在坚持,不能断断续续”

昨天上午,在磨刀老人家中,和我们拉起家常的他特别像一位邻家大伯。他告诉我们,他的生活其实蛮有乐趣。有空还养养鸽子,种植耍兆庸糜凶涛丁

谈起慈善这个话题,老人家颇有心得。他说,我觉得慈善就是三句话。慈善贵在坚持,不能断断续续。捐款不在多少,献出爱心就好。慈善途径很多,人人都可行善。

从北京归来,吴锦泉又回到熟悉的生活轨道。回家第二天,就推着自行车出去磨刀。

吴锦泉最近的一次捐款是在春节前。市二院为表达敬意,给老人送来的元节日慰问金。第二天,老人又添上1050元,捐给了二院慈善基金。老人说:“谢谢你们,我生活得很好,请将这些钱留给更需要的人。”

这些年,吴锦泉陆陆续续捐出近5万元善款。在来通拍摄吴锦泉专题片的央视导演闫大众眼里,近年来总捐款累计近60亿元的曹德旺的慈善力量和吴锦泉是等重的。

“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屏幕上,感动中国栏目组为吴锦泉老人写的颁奖词跃入观众眼帘。

“好人就在我们身边。”与吴锦泉对话的白岩松动情地说,“南通的朋友,如果有一天,发现这位老人在你家楼下,无论你想磨刀的或不想磨的,请关照他的生意。因为帮的不只是他,帮的是他想帮助的更多人。”屏幕内外,热烈的掌声一同响起。

吴锦泉事迹心得体会

今天,我观

篇7:感动中国十大物吴锦泉事迹

“心里想着在做好事就不累”

2月14日,一个有爱的日子。

晚8点,央视新闻综合频道“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开播,心怀大爱的南通“磨刀老人”吴锦泉首先出场。

在港闸区天生港镇街道五星村,乡亲们早早簇拥着老人来到村部一起看电视。颁奖典礼是春节前在北京录制的,今晚,大伙儿相约,与老人家一起分享当选“感动中国人物”的喜悦。

屏幕上展现的是一个热闹的社区,吴锦泉像往常那样挥汗磨刀。那辆破自行车、那张条凳,正是老人走街串巷的看家宝。有人估算过,磨好一把菜刀,赚1元钱要挥动手臂300下,那么,年迈的老人捐出1000元,就要挥臂30万下!看到这里,现场不少人泪花闪烁!

主持人白岩松问,“你累不累”,老人用浓浓的乡音给出了答案,“一点都不累。心里想着在做好事就不累。”

颁奖台上,87岁高龄的吴锦泉接过孩子们献上的鲜花,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在22位“2015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中,好人吴锦泉的善举令无数国人唏嘘感慨。据中国文明网投票结果显示,吴锦泉获2989400票。南通的网友在朋友圈里接力,力挺这位可敬的老人。而更多的外地朋友,在听说磨刀老人的感人故事后,默默为之点赞。大家的共同愿望就是,要让老人走上央视的领奖台。

“我力量不大,力量大再多捐一点”

吴锦泉清晰地记得,他是1958年8月8日入党的。年轻时曾担任过生产队队长、民兵营长、种猪场场长。1990年,吴老退休。闲不住的他,拾起了19岁就跟外乡师傅学到的磨刀手艺,打响了“吊金龟”(磨刀人招揽生意的响器),磨剪抢刀。“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央视的颁奖词,勾画的正是老人辛勤劳作的景象。

20多年辛苦,每一枚硬币里都洇着汗水。吴锦泉的磨刀功夫那是没说的,出名后,他收费更低了。老人说,我现在有点名气了,不能靠这个多赚钱。

吴锦泉一直生活节俭,但有一颗热心助人的慈善之心,为帮助别人总是慷慨解囊。在邻村的另一位慈善名人——修车老人胡汉生的引领下,吴锦泉决定将磨刀的所得捐给社会。

,吴锦泉夜里从广播里听到汶川发生大地震,就开始将他修车的储钱罐倒在桌上,仔细数过,1元硬币902枚,5元纸币20张,共1002元。第二天一早,老人骑着自行车,几经周折,找到市红十字会募捐点。只听得“哗”的一声,一枚枚硬币从布包里倾泻出来。他对工作人员说着说着流下了泪:“四川受了难,我是一个党员,今年80岁,还能挣钱,就捐给那些受苦的人吧。我力量不大,力量大再多捐一点。”

青海玉树、甘肃舟曲、四川雅安,此后几年,千里之外发生重大灾难,吴锦泉都会将爱心送出。只靠听广播获取信息的他,多次成为南通第一位通过红会向灾区捐款的市民。

“锦泉一元爱心社”、“磨刀老人”微基金,在吴锦泉的慈善精神感召下,周围越来越多的人投身慈善事业。有人来到老人的磨刀摊前,磨一把刀给出100元,请老人代为捐款。老人总是记下姓名住址,让红会开出票据。作为南通市年龄最大的红十字志愿者,老人的“粉丝”遍布江海大地。

“慈善贵在坚持,不能断断续续”

昨天上午,在磨刀老人家中,和我们拉起家常的他特别像一位邻家大伯。他告诉我们,他的生活其实蛮有乐趣。有空还养养鸽子,种种菜,日子过得有滋味。

谈起慈善这个话题,老人家颇有心得。他说,我觉得慈善就是三句话。慈善贵在坚持,不能断断续续。捐款不在多少,献出爱心就好。慈善途径很多,人人都可行善。

从北京归来,吴锦泉又回到熟悉的生活轨道。回家第二天,就推着自行车出去磨刀。

吴锦泉最近的一次捐款是在春节前。市二院为表达敬意,给老人送来的元节日慰问金。第二天,老人又添上1050元,捐给了二院慈善基金。老人说:“谢谢你们,我生活得很好,请将这些钱留给更需要的人。”

这些年,吴锦泉陆陆续续捐出近5万元善款。在来通拍摄吴锦泉专题片的央视导演闫大众眼里,近年来总捐款累计近60亿元的曹德旺的慈善力量和吴锦泉是等重的。

“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屏幕上,感动中国栏目组为吴锦泉老人写的颁奖词跃入观众眼帘。

“好人就在我们身边。”与吴锦泉对话的白岩松动情地说,“南通的朋友,如果有一天,发现这位老人在你家楼下,无论你想磨刀的或不想磨的,请关照他的生意。因为帮的不只是他,帮的是他想帮助的更多人。”屏幕内外,热烈的掌声一同响起。

扩展

感动中国人物的名单上,首度出现了一个南通人的名字:吴锦泉。

获悉自己当选后,这位以“凡人善举”感动中国的“磨刀老人”说:“好事,我还要做下去!”

87岁的吴锦泉是一位可敬、可亲、可学的老南通、老党员、老雷锋,也是江海晚报众多老朋友、老读者中的一员。我们深知,平时,他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他做好事,完全是出于自愿。他和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我们都有共同的职业,我们都是做好事的。”

从汶川地震开始,老人便将自己磨刀所得的钱款作为爱心捐出。几年来,他陆陆续续捐出了4万多元善款。老人说:“我生活得很好。我要把这些钱留给更需要的人!”

南通是一座充满爱心的城市。像吴锦泉这样平凡而善良的人,在江海大地如群星闪耀。大爱无疆的“最美总经理”周疆江、把“捡来”的老人当亲娘义务照顾十多年的村民吴美玉、坚守麻风病残老村40多年的乡村医生王秀冲、抱幼儿过马路的“最美交警”陈忠林、舍身扑火救人的老师周福如、捐出全部积蓄100万元的离休老干部宋英。一个又一个“平民英雄”,用自己的凡人善举教育人、感染人,共同谱写了“精神文明建设南通现象”,使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

作为爱心城市的一张以“温暖”为关键词的报纸,《江海晚报》创刊24年来,一路与凡人善举同行。1993年,我们携手同行寻找“莫文隋”群体,弘扬“做了好事不留名”的正能量;,我们与团市委、东洋之花共同发起成立“江海志愿者服务总站”,江海志愿者“滚雪球”一般从34人发展到70多万人;从起,晚报助力市餐饮商会做大做强“爱心年夜饭”,坚持整整,参与者由最初的24家增加到109家,受助者从最初的300户扩展到如今的1500户;从起,晚报开设“关爱一线牵”专栏,5年间,先后携手2000多名好心人和近100家爱心企业,累计捐赠近3000件爱心物资和近100万善款,直接帮助了2700多个困难家庭。作为媒体人,我们用自己的报道,更用自己的行动,为凡人善举搭建一个平台,一个传一个、一个带一个,感染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其中。这是媒体人的责任,更是媒体的自觉。

在感动中国的名录中,吴锦泉也许是最平凡的一员。平凡当中见感动。作为“磨刀老人”的老朋友,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南通现象”的参与者,我们为“磨刀老人”而感动,为爱心城市的凡人善举感动中国而自豪,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让每个人都存好心、当好人、做好事、有好报!”

篇8:为吴锦泉而感动作文

为吴锦泉而感动作文

感动中国吴锦泉观后感_600字

这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在观看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结束之后,我参加了“与身边好人”见面、采访活动。见面会上,有一位看起来很普通的老人,他长着一张布满皱纹黝黑的脸、微微眯起但却炯炯有神的眼睛,特别是一双长满老茧皱裂的大手特别引人注目,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磨刀老人”吴锦泉。

虽然吴爷爷已经年过八旬,是一名老党员,已有51年的党龄了。他每天走街串巷靠磨一把把刀挣来的钱过日子。当他在广播里听到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孩子们都没有学校了,就毫不犹豫地将辛辛苦苦磨刀攒的1000多元硬币捐给了灾区。可是他生活朴素到了极点,衣服鞋子也是别人穿旧了要扔掉的,捡回来,洗洗再穿!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后,吴爷爷为灾区同胞捐赠数千元磨刀所得的事迹被传为佳话,感染着千千万万的人。当吴爷爷听到讲到这儿时,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他在接受小记者们采访时说,“因为我是党员,我要对得起我的誓言。”“我很富裕,我很开心。”“因为我知道没钱的痛苦,所以我要尽其所能地去帮助别人。”……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深深地感动了我,吴爷爷真不愧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203月,在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评选中,吴爷爷入选“助人为乐”模范典型。在得知入选的.消息后,吴爷爷谦虚地说:“我做得太少,自已的能力十分有限。但是只要还磨得动刀,挣得点钱,我就要坚持做点好事,这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吴爷爷那倾其所有,乐于助人的精神让人深受感动,那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人钦佩不已。那一个个平凡的故事,感染着千千万万的人。正是因为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像吴爷爷这样的共产党员,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我们现在就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磨刀老人吴锦泉作文_700字

迎来新的一年,回望2015又有太多的感动。大到感天动地,小到不足挂齿。但是这些足以让我铭记于心,与以往一样我又观看了《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同样带给了我一样的感触,让我记住了这些人、这些事,唯一不同的是这次是我自己一个人看的,以往都是与老师同学一起看的,这次我又是泪流满面。

奉献,可能对好多人来说是一个值得费解词语。有些人疑问到底付出多少才是奉献,太少不足挂齿,太多又不舍得拿出来,所以现在社会上几乎看不到太多的舍己为人。

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这是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给他的颁奖词。我觉得这些言语绝不是溢美之词,作为一个高龄老人每月收入几百,按说他应该得到国家的补贴,可是他却将自己的微薄收入用来捐助灾区人民,这就是他的奉献,舍己为人。

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一个靠磨剪刀为生的老人,磨一次三块钱,一天也就能磨十来个吧,这些钱也许对我们来说不算多,但是这些钱他需要磨多少把剪刀,莫多少天多少月,你们可以算算。

我了解过他的生活状况,让我惊叹不已。他是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已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充裕,老两口还住在破旧的瓦房里,但他们关心社会,曾经为村里修桥补路,去过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补助那些需要的人。奉献并不是做的多模惊天动地,而是要付出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真心。

篇9:感动中国颁奖词

“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这是20xx年度“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给予朱彦夫的颁奖词。

“父亲在我眼中是一位自立自强的勇士,他一辈子就像一个军人一样。在战场上打仗就豁上命去打,当村支书就豁上命去干,写书的时候就豁上命去写。”朱彦夫的女儿朱__这样形容他。

朱彦夫的事迹并不是第一次进入《感动中国》的视线。“在朱彦夫老人身上,几乎具备了中华民族全部的美德。在每一个阶段,他都是一种传奇,可以说早就应该登上感动中国舞台了。”《感动中国》制片人朱_告诉记者,虽然栏目组在很早以前就把朱彦夫列入了候选名单,然而《感动中国》毕竟是一个年度的节目,很多时候要有年度新闻性的考量。“但今年《长津湖》的上映让观众对那段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也就借这个契机把老人推上了这个舞台。”朱_说。

相关专题 感动中国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