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演讲稿优秀

尧舜禹天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尧舜禹天”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传统节日演讲稿优秀(共17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传统节日演讲稿

传统节日演讲稿

我的父亲是一名中医。做外一个访问学者他怀着一个伟大的梦想去了美国,让全世界更多的人受惠于中国传统医学。但在那期间,他遇到了些中国同胞,他们不但主张废除中医,还说我父亲缺少国际公民的素质。

听了这个,我感到特别惊讶!这种话怎么会从我们自己的同胞嘴中说出呢?他们的话不禁让我深思:什么是国际公民?怎么又才能成为一个国际公民呢?

难道全球化就意味着我们舍弃自己的传统节日而盲目地过圣诞吗?或是在好莱坞电影前我们传统京剧的黯然失色吗?

当然不是!在我看来,国际公民身份意味着对世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巨大尊重,但这种心态是建立在我们民族身份基础上的,只有我们充分地表现出我们的民族身份,才有可能成为国际公民!换句话说,国际公民从家里做起!

要成为国际公民,我们在意识到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正是有了民族身份,我们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要做些什么,向哪个方向前进; 正是有了民族身份,我们才能被世界铭记与尊重。比如说孔子,他可是什么外语都不会说,但凭着对人类智慧做出的巨大贡献,他成了一个无人不知的'中国人;成龙,作为一个中国的文化大使,之所以被广受欢迎,不是因为他穿牛仔,喝可口可乐,而是他的中国功夫,和他那低调的微笑!

所以,大家看,民族身份其实正是使全球化的基础,全球化不意味,也不应意味着民族身份的丧失。要在世界做好一个国际公民,先得在中国做好一个中国人!

女士们先生们,全球化是我们无法逃避的时代潮流,竟然我们没有其他选择,为什么不主动拥抱它呢?带着我们的民族身份去拥抱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公民!

谢谢!

篇2:传统节日演讲稿

我的父亲是一名中医。做外一个访问学者他怀着一个伟大的梦想去了美国,让全世界更多的人受惠于中国传统医学。但在那期间,他遇到了些中国同胞,他们不但主张废除中医,还说我父亲缺少国际公民的素质。

听了这个,我感到特别惊讶!这种话怎么会从我们自己的同胞嘴中说出呢?他们的话不禁让我深思:什么是国际公民?怎么又才能成为一个国际公民呢?

难道全球化就意味着我们舍弃自己的传统节日而盲目地过圣诞吗?或是在好莱坞电影前我们传统京剧的.黯然失色吗?

当然不是!在我看来,国际公民身份意味着对世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巨大尊重,但这种心态是建立在我们民族身份基础上的,只有我们充分地表现出我们的民族身份,才有可能成为国际公民!换句话说,国际公民从家里做起!

要成为国际公民,我们在意识到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正是有了民族身份,我们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要做些什么,向哪个方向前进; 正是有了民族身份,我们才能被世界铭记与尊重。比如说孔子,他可是什么外语都不会说,但凭着对人类智慧做出的巨大贡献,他成了一个无人不知的中国人;成龙,作为一个中国的文化大使,之所以被广受欢迎,不是因为他穿牛仔,喝可口可乐,而是他的中国功夫,和他那低调的微笑!

所以,大家看,民族身份其实正是使全球化的基础,全球化不意味,也不应意味着民族身份的丧失。要在世界做好一个国际公民,先得在中国做好一个中国人!

女士们先生们,全球化是我们无法逃避的时代潮流,竟然我们没有其他选择,为什么不主动拥抱它呢?带着我们的民族身份去拥抱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公民!

谢谢!

篇3: 传统节日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

早上好!

5月5日是端阳,门口放满了艾。吃粽子,撒糖,赛龙舟。节日是人生的礼物,因为等待的过程充满惊喜,一切准备都是甜蜜的。

端午节前几天,最有气氛。勤劳的人们异常忙碌开朗,空气中弥漫着粽子叶的香味。这是幸福的生活。

端午节始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多年的历史。那么是一个怎样的节日呢?

首先,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因为爱国诗人屈原看到国破民亡,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屈原沉入河中后,古人将竹筒中的米丢入河中,成千上万的船只燃起熊熊烈焰,呐喊鼓噪,以吓跑恶龙,从而表达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

第二,端午节是健康的节日。端午节是春夏交替的时候。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是传染病高发季节。为了避免疾病,古人在端午节时插入艾叶,驱赶蚊子、苍蝇、昆虫和蚂蚁,净化空气。

第三,端午节是一个体育节日。因为这一天人们会在水上赛龙舟。赛龙舟是一项极具气势和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端午节比赛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和人民团结。

第四,端午节是一个美食节。早在晋代,粽子就被官方指定为端午节食品。人们泡糯米,洗粽子叶,包粽子,粽子的颜色多种多样。形状有四边形,圆锥形,菱形。从馅来看,北方有很多包枣;南方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各种馅料。可谓是香叶,好吃的饺子。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但一些传统习惯已经淡化了很多。我希望我们能以爱和珍惜来度过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传统节日,成为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和传播者。

谢谢大家!

篇4: 传统节日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就要到了,你知道端午节的起源吗?让我来告诉你!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午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

但是今天的端午节更多的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传说赛龙舟是为了拯救投河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

把粽子投入江,是为了不让鱼饺虾蟹吃屈原的遗骨。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屈原的故事。

相传春秋时期,中原地区以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为雄。当时,屈原是楚国的左徒官,他劝楚怀王要仁治,不要听小人的谗言,但怀王不但不听,而且还要听谗言除掉屈原。

屈原写了不朽的诗篇《离骚》和《天问》。公元前278年,屈原的精神在当时受到了极大的打击,面对国破家亡,看着百姓民不聊生,自己却无能为力,于是在极度失望和痛苦中,抱石投入长江东边的汨罗江。

楚国百姓闻讯赶来,纷纷划船,到河里打捞屈原的尸体,并把粽子放进河里喂鱼喂虾喂螃蟹,让他们不要吃屈原的尸体。

两千多年过去了,但是诗人屈原的形象仍然在人们的心中。今天,在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当然,各地的习俗不尽相同,但都要吃粽子、插艾叶、佩带香囊、赛龙舟。除此之外,我们还有送绿豆糕和吃绿豆糕的习惯。

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不仅因为它能吃粽子和绿豆糕,而且因为它对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篇5: 传统节日演讲稿

女生们先生们:

我的父亲是一名中医。做外一个访问学者他怀着一个伟大的梦想去了美国,让全世界更多的人受惠于中国传统医学。但在那期间,他遇到了些中国同胞,他们不但主张废除中医,还说我父亲缺少国际公民的素质。

听了这个,我感到特别惊讶!这种话怎么会从我们自己的同胞嘴中说出呢?他们的话不禁让我深思:什么是国际公民?怎么又才能成为一个国际公民呢?

难道全球化就意味着我们舍弃自己的传统节日而盲目地过圣诞吗?或是在好莱坞电影前我们传统京剧的黯然失色吗?

当然不是!在我看来,国际公民身份意味着对世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巨大尊重,但这种心态是建立在我们民族身份基础上的,只有我们充分地表现出我们的民族身份,才有可能成

为国际公民!换句话说,国际公民从家里做起!要成为国际公民,我们在意识到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正是有了民族身份,我们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要做些什么,向哪个方向前进;正是有了民族身份,我们才能被世界铭记与尊重。比如说孔子,他可是什么外语都不会说,但凭着对人类智慧做出的巨大贡献,他成了一个无人不知的中国人;成龙,作为一个中国的文化大使,之所以被广受欢迎,不是因为他穿牛仔,喝可口可乐,而是他的中国功夫,和他那低调的微笑!

所以,大家看,民族身份其实正是使全球化的基础,全球化不意味,也不应意味着民族身份的丧失。要在世界做好一个国际公民,先得在中国做好一个中国人!

女士们先生们,全球化是我们无法逃避的时代潮流,竟然我们没有其他选择,为什么不主动拥抱它呢?带着我们的`民族身份去拥抱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公民!

谢谢!

篇6: 传统节日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幽幽端午情》。

同学们,五月五日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产生于战国时期,经过很多朝代,一直源远流长,至今有多年的历史,它被世人蒙上了一层纱,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揭开那神秘的面纱吧。

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看看春秋战国时期的感人故事吧。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主张联齐抗秦,因此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而被去职,被赶出成都,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的都城,他眼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在五月五日,他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人民衰痛异常,就在江面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并且以芦叶包馅料投入江中,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后来人们为纪念屈原这位英雄,将五月五日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怎能忘记吃粽子呢?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中国百姓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粽子的馅料种类繁多,北方常用的是小枣;南方则有豆沙、水果、鲜肉、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一直盛行,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各国。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句俗语表现了端午节热闹欢快的情景。当今的端午节不单是纪念屈原,而且也在展现人们和谐幸福的生活。

最后祝大家节日快乐。

篇7:传统节日中秋节演讲稿优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中秋情思》。

在中国,中秋节是一个特殊的节日,她寄托着我们无限柔美的情思,承载着我们无比浪漫的情怀,传承着我们无比高雅的文化精神!中秋!风清月明,柔情四溢。中秋!小河与大海相思,旷野与天空互唤,草木与阳光相依,星星与月亮相悦。中秋!更是把父母与儿女,爱人与亲人,游子与故乡的心紧密相连。

中国人是重情谊的,中秋节是个多情的节日!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人们毡席地坐,登高赏月,遥寄远方,倍思亲人。无论何时何地,云卷云舒、星月轮回,改变不了的是人们心中深远悠长的思乡之情,挥之不去的是我们对爱人、亲人、友人最缠绵最真挚的不了情。这些深情浓浓的汇成了中秋节圆圆的明月,汇成了人们心中深挚的期盼:让天宫月娥免去凡间灾难,送去我们对亲人朋友最真诚的祝福,愿我们的海外游子早日回归祖国怀抱!

中国人是浪漫的,中秋节是个诗情画意的节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当我们吟诵这耳熟能详的诗句时我们脑海中是多么浪漫的画面,我们心中洋溢着多么神圣的情感,我们为古老的中华民族而自豪,为我们崇高不朽的中华文化而骄傲!

今天,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兴旺和平的时代里,在这个祥和美好的节日来临之际,我更想对大家说:请珍惜家人和师长对我们的爱,珍惜我们的同学情,珍惜我们拥有的幸福生活吧!让我们为亲人更加幸福,祖国更加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力拼搏吧!

最后,祝我们的亲人、友人健康平安,祝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合家欢乐,幸福美满!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8:传统节日中秋节演讲稿优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中秋之夜,月圆如镜,月华如洗。当家家户户摆出月饼,柚子,石榴,核桃,花生,西爪等果品,边赏月,边畅谈,其乐陶陶,其景融融,何其快哉。这是多么美好的图景啊。

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何况是这象征团圆美满的中秋佳节呢。在尽情赏月之际,家中的亲人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异乡的游子,异乡的游子也总会情不自禁地思念起其家中的亲人。因此,中秋节历来有团圆节之称,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团圆的月,团圆的饼,团圆的思念,细细的倾听,圆月高挂云中行,清晖烁烁泛情思,同在一个圆月下,思念与君行,中秋快乐。

有一种凄美叫嫦娥奔月;有一种坚持叫吴刚伐桂;有一种节日叫中秋节。有一种问候叫中秋快乐;有一种祝福叫愿你幸福!

中秋佳节,外出欣赏皎皎月。夜深露重,御寒衣裳不能缺。多加小心,安全意识莫停歇。好朋友,提醒你,平安是一切!

中秋到了,该团圆了,放下手头的工作,抛开繁杂的琐碎,回到温暖的家,微笑地看看自己的亲人,亲人才最重要!

中秋古往今来,寄托着多少中华儿女的乡愁与离情。每逢佳节倍思亲,同根同宗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将在这一节日里重温民俗再叙乡情。

面对国旗,面对辛勤的老师,我们想说:是师院附中把我们汇集到成才的摇篮,让我们在这个摇篮中互相团结,努力拼搏。

最后,在这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之际,祝全校师生合家幸福,中秋快乐!

谢谢大家!

篇9: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优秀

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源远流长,其所衍生出的各种传统节日更是丰富多彩,大大增加了人们生活的趣味性和想象力。坦率地说,很多人对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人文思想和民俗习惯知之甚少,或者说解读得不够透彻,缺乏必要的人情味和专注的认同感,节日过了就过了,没过似乎也没有太大的遗憾。

大家都知道,每个传统节日几乎都与吃有关,比如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七夕节吃巧果、中秋节吃月饼、除夕夜吃饺子,即便是清明节也要给逝者上一些贡品。民以食为天,传统使然,生存使然,吃点喝点本不为过,但放在节日里谈饮食,似乎吃的成份远远大于节日本身的文化传承意义,甚至有些人把过节当成了一种享乐生活的由头和福利,这就难免让人有些酸楚和迷茫。传统节日要延续,民俗文化也要传承,透过饮食的表象,人们更应该深刻地关注一下每个节日里的文化底蕴和地域风俗,如此,方能在欢度节日的同时,直接或间接地回顾一下中华的历史文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神话传说、天文地理、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都是祖先们经过长期的生活积淀和感情凝聚而诞生的,可以说,每一个节日都意义深远。我们在传承和光大这些传统节日时,一定要饱含深情且高度关注,切不可流于肤浅。个人认为,在每一个节日里有三个环节必不可少:一是感受亲情,亲情重于山,亲情清如水,节日里去感受亲情就显得特别浓郁和迫切其实,年轻人忙事业无可厚非,但在节日期间与父母和家人多呆一会儿,感受一下亲情,真的是一种责任和幸福;二是传承文化,现在能静下心去读书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即使读书也是快餐文化,中国那么多的史料典籍更是鲜有人问津。成年人对传统节日可能熟谙于胸,但未成年人却未必知根知底,每一个传统节日所传达的知识量是非常庞大的,可借节日家人聚会时机,适当地普及一下相关的逸闻趣事;三是参与活动,随着交通和通迅的飞速发展,地域文化的差异正逐渐缩小,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一些习俗还是一脉相承、融会贯通的。所以在节日期间,无论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多参与一些纪念性的和娱乐性的活动尤为珍贵,节日最注重是就是气氛浓烈。

所有的传统节日,都是我们国人的幸福日子,也是我们感受亲情、传承文化、参与活动的最佳机遇。现在很多人连过春节都感觉无情趣无滋味,于是怪罪于生活压力过大,始终无法亢奋起来,其实不然,自身情感的平淡冷漠才是罪魁祸首。过节,就是要情深意长,对家人的感恩也好,对文化的传承也罢,都要创造出一种和美的“意境”,让美食成为一种享乐,让过程成为一种记忆,这样舒心的节日才是我们迷失已久且迫切需要的幸福时光。

篇10: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优秀

作为一个现代的中国人,我觉得我们在为中华上下50自豪的时候,也应该反思我们如今的社会,我国的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在慢慢的消失了,像最早的孔孟之道、论语、孟子,这些有着无限智慧的书籍又有多少人曾去认真的阅读过呢?这何尝不是中国人的一种悲哀呢!

在中韩端午节相争韩国最终申遗成功后,举国感到忿忿不平,国人们纷纷指责韩国卑鄙,下贱,无耻,抄袭中国申遗项目的人大有人在。但是,又有多少国人能够反思自身呢?与其说是韩国抢走中国的端午节,不如说是国人自己扔掉它罢了。

时常在一些电视节目中看见被岁月给尘封,被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所掩盖的传统建筑,传统文艺,甚至传统习俗。面对灯红酒绿,层楼叠榭的摩天大楼,谁会甘愿住在那破旧,老土的四合院,窑洞,吊脚楼,过着原始土着民般的生活呢?谁还会对那传统的造物技术——简单粗糙的物件和纯手工高强度劳力而放弃学习更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从而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在眼球经济,泡沫经济盛行的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够保留住中国的国粹——京剧……少之又少罢了。

今天,大多数80后,90后,00后不过传统节日而喜欢过洋节。在一次小学生问卷调查中,有记者专门“按重视程度,给传统节日”排序的题目,结果几乎所有学生都填写了“春节、中秋、清明、端午”的顺序,端午竟成为孩子们眼里最不受重视的传统节日。和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相比,学生们更愿意过圣诞节等洋节。“我最喜欢过圣诞节了,能收礼物和贺卡,大家还能一起玩,很开心。端午节就很平淡了,唯一盼头就是放假,就连吃粽子也是平时就能吃到。”某小学生回答说。班上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过圣诞节,觉得中国的传统节日过于单调和严肃,都不如圣诞节般轻松有趣、充满幻想。

而当问到屈原是哪国人,是干什么的,学生回答的也是五花八门,离奇搞怪。而在几十年前,即使目不识丁的老人们都能谨记屈原的生平事例和对国家君王的忠贞,还有每年的划龙舟是为了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包粽子扔进河里这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了使江鱼不要吃了屈原的身体,特包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后演变为吃粽子了。

何其悲哀,端午节竟成为学生眼里最不重视的传统节日,而吃粽子竟是大多数学生们的唯一项目,端午节难道就将成为粽子节了吗?最后只能用吃粽子来苟且地维持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吗?

不要让眼泪成为地球的最后一滴水。同样,不要让传统文化过了许多年后只能成为我们脑海里仅存的模糊的记忆啊。

篇11: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优秀

从古至今人们都是在烟花爆竹的陪伴声中辞旧迎新,而当时光划过二千多年,随着烟花爆竹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满城不闻鞭炮声,没有了噪音污染,年味儿照样浓郁醉人。人们在风清气正欢乐祥和的气氛中,举家团聚,共话幸福生活;沐浴着新年俗的光辉,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产物,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民俗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植于中国人的内心,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灵。春节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阖家团聚为主题,以各种民俗文化为载体,表达了人们追求团圆、幸福、欢乐祥和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尊老爱幼、崇德向善、团结友善的价值取向。随着社会的发展,节日的形式发生着改变,但主题是永恒不变的。物质的丰富、文化的扩展、科技的进步,人们过节不再满足于吃好穿好,而是更大程度追求精神文化的满足。如今春节除了家人团聚吃年夜饭,新思想新文化催生了新民俗,过年的方式更加丰富多彩,新民俗向益智、益乐、宜游发展。比如春节在看春晚的基础上,又诞生了电话、短信、微信拜年,诞生了集吃喝玩乐社火表演文艺演出为一身的文化庙会。迎春灯会和射虎猜谜是中国传统的年俗,各地在举办灯会和猜灯谜活动中,增加了中国梦和奔小康的话题,丰富了活动内容,人们摩肩接踵徜徉在花灯的海洋里,置身于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的世界,赏花灯,猜谜语,沉浸在东方节日的情调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享受新生活的美好。

文化创新无止境,传统节日文化创新空间巨大。在时代大潮中,丰富和创新节日文化的内涵,不仅不是对传统节日的否定,恰恰是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原动力。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枝繁叶茂,薪火相传。在社会变革中,传统节日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主题,社会的进步为传统文化提供更大舞台。专家认为,虽然如今过年的“仪式感”在弱化,但烙下新时代印记的新年俗在嬗变中传承,近年来新年俗文化活动发展势头强劲,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春节在观灯逛庙会的基础上,K歌看电影、体育馆健身、图书馆充电、游园滑雪等成为人们过节的新年俗,仅春节观影今年初一至初五全国电影票房累计达某某某某亿元,同比增长近某某0%。旅游过大年、周边景区休闲游也成为新年俗。客观地说节日里公共文化资源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图书馆、文化馆、艺术馆、博物馆、民俗馆、科技馆等,在春节期间相继推出形式各异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参与其中,共享文化大餐。兰州市图书馆今年推出某某个大项活动打造书香年,书香里的春节,既有线下活动内容,又有指尖上的线上项目,新鲜又益智。笔者在春节里除了到图书馆看书猜谜,还通过手机上的数字图书馆,进入到全国地方图书馆,聆听专家讲授《古典诗歌的意境与鉴赏》、《看“一带一路”中的河西走廊文化》等,受益匪浅。在文化氛围中度过春节,比过去单纯的吃喝玩乐过节更有意义。

探索做好传统节日文化在现代时间体系下的推陈出新,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整合传承好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一项我们面对的日益紧迫的文化命题。

篇12: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优秀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廊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璀璨的文化瑰宝。而传统节日就是这些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缩影与沉淀。但如今,传统节日似乎离国人越来越远,往往流于形式,而“过洋节”却成为流行。对此,我们感叹悲哀和遗憾之后,更应该思考如何让中国优秀的传统节日回归,让宝贵的中华文化得到肯定。

取其精髓,保留传统节日中的美德和情感。传统节日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无不是因为其凝结着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端午佳节,是为了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歌颂其刚正不阿、抱石投江的爱国情操;中秋佳节,是为了寄托思念家乡,祈盼阖家团圆幸福的美好愿景;九九重阳节,更是以登高远眺、赏菊、遍插茱萸等传统习俗倡导全社会树立敬老、爱老、助老的和谐新风……传统节日的精髓就是几千年中华文明流传的优秀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发扬品质,传播美德,永远都不会过时。

去其糟粕,摈弃传统节日中的陈规与陋习。虽然传统节日是祖国灿烂文化的结晶,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美丽的宝石之中也存在着一些“杂质”。春节,是走亲访友,增进情感的好时机,有些人却铺张浪费、暴饮暴食,更有甚者选择通过聚众赌博来增添“年味”,殊不知这赌博行为才是让年味消散的元凶。清明节,是缅怀英烈、祭奠先人、寄托哀思的节日,然而每到清明祭祀时节,烧纸焚香祭奠之风盛行,灰纸满天,烟雾弥漫。这既影响了社会风气,又污染了环境,更带来了诸如火灾等社会安全隐患。美丽的宝石需要经过打磨才能绽放异彩,传统节日也需要摈弃陋习才能愈久弥新。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缩影,呼唤传统节日的回归就是呼唤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和重视,呼唤国人的自身文化认同和爱国情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传统节日更加绚烂,大放异彩。

篇13: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优秀

著名作家沈从文就写过这样一段与节日有关的文字:“一般吃的如年糕、棕子、月饼、腊八粥,玩的如花炮、焰火、秋千、风筝、灯彩、陀螺、兔儿爷、胖阿福,穿戴的如虎头帽、猫猫鞋、作闹龙舟和百子观灯图的衣裙、坎肩、涎围和围裙……”这些民俗物件、吃食穿戴充分体现了节日与百姓农耕生活、四时演变、习俗文化息息相关。

中华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传统节日,是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从这些传承至今的世俗民风节日里,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许多传统节日通过民俗、生活事象来表现文化,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转化为日常生活和日常表演时,使人可感可触,生动形象。

有学者认为:在我国,所有的传统节日都有趋吉避凶的文化内涵,都会涉及福、寿、祭、结、娱、情某某个方面,是集体文化记忆的载体。人们的节日文化是心灵相通的。拿端午节为例,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赛龙舟等民俗活动,会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出去拔蒿子、拔菖蒲,会不约而同地给小孩做荷包,会在这一天吃粽子,其实并没人通知要这样做,这反映出一种心灵相通。这些习俗,反映出是人们追求天下太平、家人团圆的观念,是一种祈求国富民强、风调雨顺的符号。人类本能都有追求美好的东西、防范不好的东西的倾向,在这些对自己美好命运的追求中,反映出了自己的信仰。这些信仰很大程度上反映在传统节日中,所以,几乎不存在没有信仰的节日。很多传统节日都反映出一种原生态的膜拜。

自20某某年起,国家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为法定节日。加之许多西方的洋节,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裹挟着消费主义而来,节日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让人们应接不暇,但是,节日的仪式感逐渐淡化,传统节日文化受到商业大潮的极大冲击。尽管政府一再强调历史内涵,推出了许多文化活动,但在大众层面,几乎所有节日都被消费所冲淡。圣诞节、万圣节这些“舶来节”自不待言,就连那些最纯粹的本土民俗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上元节,以及春节,也都被裹上一层浓墨重彩的商业外衣。而这些节日所代表的传统生活方式,却日渐被人遗忘。土生土长的“乞巧节”,因牛郎织女的传说而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但商业味浓重,真正的文化内涵却被遮蔽。事实上,即使是西方的情人节,也是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意涵的,绝不等于互相赠送鲜花和巧克力这样简单。某某月8日国际妇女节,多少人血拼抢购。商家们似乎一致认为,“关爱”女性的最好方式就是诱惑她们买更多的东西。又有多少人知道 这个节日起源于1857年某某月8日,美国纽约的服装和纺织女工举行抗议,反对非人道的工作环境、某某小时工作制和低薪。女性争取和平、平等、发展的权利,才是这个节日真正的意义。即将到来的国庆节,属于最重要的政治类节日之一。怎样过国庆节,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本身,就是成熟公民自然意识的体现。然而国务院推出“黄金周”应对金融危机后,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国庆方式。国庆节成了集中消费的节日,我们很难想象,通过旅游和消费欢度“黄金周”的国人,究竟会有多少心思去思索“爱国”的问题。有人说,淘宝正致力于把每一个节日都变成购物节。当所有的节日都被粗暴地改造为消费主义的仪式,无疑构成了对于文化传统的巨大创伤,从文化母胎中传承下来的血脉联系被硬生生割断了,节日的仪式感、关于节日的共同文化记忆、节日的本源、节日与集体无意识的联系都逐渐被淡化和物化。人们关注着更多形式上和物质上的东西,无法静下心来去思考,也因此和许多美好的东西擦肩而过,包括过节的快乐。

“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使人们能够安定地生活下来的,正是信仰的力量。”走上物化迷途的节日定例注定是无法成为钮系整个民族团结和社会共同体的洪荒之力。当然回归节日的本源不是回到复古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花钱过节”,消费主义都无可厚非,让节日回归其本来的意义,关键在于弱化缺乏文化内涵的“消费”在节日庆祝方式中扮演的角色,让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真正返还民间的日常生活。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相应措施,重现节日的文化内涵。对传统节日的发展给予积极引导。同时通过学校教育、课程设置、活动组织加强青少年对节日内涵的传承。另外,政府要积极创设浓厚的节日氛围,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应积极宣传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等内容,为传统节日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另外应该注重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创新,与当下民众鲜活的生活节拍与韵律相协调,使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相结合,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韩愈说过,“民俗既迁,风气易随”。让我们期待!

篇14:传统节日冬至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回归传统节,感受冬至日》

12月22日凌晨1:11,阳光恰好直射在地球的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开始进入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是的,明天就是24节气中的冬至。冬至节在我国有25的历史。

这一节令在现代人看来,可能仅仅是是划分时间的标记,甚至一个无关紧要的日子;然而在我国传统社会里,冬至具有的人文意义可能盛于新年:殷周时期,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从汉代以来,每年冬至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欢度节日。唐人以“小岁”称冬至;宋人甚至有“肥冬瘦年”之说;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

为什么冬至的影响这么大呢?究其原因,首先是先民们最容易直接观察到这些气象的变化,毕竟这一天昼最短、夜最长,太阳升得最低;也因此,冬至的极寒对于先民们是最危险的。而过了冬至,阳气反生,下一个循环就开始了。老人又过了一个寒冬,孩子又长了一岁;太阳要高起来了,冰雪要化下去了;天要亮起来了,水要动起来了因此,冬至是轮回的起点,是值得庆贺的大吉之日。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古人在年年的轮回中品味出自然规律,他们以节令作为标志,按照亘古不变的土地的法则安排着自己的活动。然而在现代,在这个我们已经离土地很远的时代,在这个气候混乱、难以寻觅规律的时代,在这个冬的极寒已经不再能造成任何威胁的时代,冬至,和其他的节令一样,似乎要离我们远去了。我们在人工安排的时间表中丢失了轨迹、丢失了规律;在充满目标的生活中忘记了安静,忘记了家。然而,气候、土地在我们的血液中留下的痕迹,绝不是能够轻易磨灭的。还总是应该有这样一个时节,让天气肃敛,让人心安定,让游子回家。

如今,不少同学只记得万圣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却忘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国学大师文怀沙说,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毕竟“树的影子拉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我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中华文明养育了我们五千年,历史的印记早已烙在每个炎黄子孙的生命里。当我们追韩剧、追日漫,万圣节送糖果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起活字印刷术,道德经,还有那汨罗江畔的身影?

走在校园的小路上,感受着冬至的气息。我醉心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更热切地盼望每个中国人都能谨记自己的历史使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谢谢大家!

【传统节日冬至演讲稿600字】

篇15:弘扬传统节日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珍惜传统节日,弘扬传统美德。 五千年的斗转星移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历史的背影虽已渐行渐远,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却传承至今,散发着永恒的魅力。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被保留到现在。然而,一个严峻的现实正摆在我们面前,近年来“洋节热”现象层出不穷,而许多人对我们的传统节日却有些冷漠,了解甚少。11月24日,韩国成功申请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但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抢救中国传统文化的警钟。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自豪和心结。4月4日,是今年的清明节,国家将其定为法定节假日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放假休息,而是通过扫墓、祭拜等活动来追忆祖辈,传承文明,弘扬美德,从而使我们更加珍惜先辈已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心怀感恩,继往开来,奋力拼搏。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给予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宝贵财富,不要等它湮没在时代的潮流中才追悔莫及。今年春节以来,中国大江南北都在发起“光盘”行动——吃“光”你“盘”子里的东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我们南中学子更应多了解传统文化,并有责任坚守传统文化的阵地,时刻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为此,我号召全体师生: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节约水电,珍惜粮食,爱护公物,用实际行动来弘扬祖国的传统美德,真正做到“勤以修身,俭以养德”。最后,让我们以男生公寓楼的对联共勉:日新其德仁智修双,三省吾身知行合一。

谢谢大家!

篇16:弘扬传统节日演讲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上午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是《了解传统节日,热爱中华文化》。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博的国家,广袤的地界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自然景色,也为我们展现了不一样的人文风光。有众多民族组成的中国就连传统的习俗都是如此丰富多彩。

相信大家一定还记得“冬至”这个节日,冬至是一年之中白昼最为短暂夜晚最为漫长的日子,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周礼春官·神仕》就记载道:“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到了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对于冬至,苏州一直延续古时候的传统,“冬至大过年”这一说法在苏州人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在冬至这一天,苏州人就会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斟上冬酿酒,煮上馄饨,有说有笑的过一个温暖的冬至,在冬至夜饭的餐桌上一定不会少了卤菜,俗语有云:有得吃,吃一夜;呒不吃,冻一夜。即富裕之家要吃一夜,贫困之家只能干坐着冻也要冻一夜。人们不甘心冻一夜,想吃一夜,所以就喝酒、买卤菜吃。

这可以说是南方人的冬至夜,那么北方人的冬至就没那么隆重了,北方人并不过冬至夜,而是过冬至,在那一天北方人会吃一碗饺子,因为饺子的形状类似耳朵,吃了饺子,耳朵就不会被冻掉了。

说完了刚过去不久的冬至,再来说一说即将到来的春节吧。对于春节,南方和北方的差别也很大。

春节从腊月二十三日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在春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对家里进行一次大扫除,意味着“辞旧迎新”,南方人喜欢在门上贴上“福”字和春联,北方人除了春联外,还会在窗户上贴上剪纸窗花。到了除夕,大家围坐一起吃一顿团圆饭,长辈会给家里的小辈一份压岁钱,听着窗外的鞭炮声,看着春节联欢晚会,雪白的冬天也染上了喜庆的红色。

南北方的除夕较为不同的是对于小年的理解,南方人通常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年夜”,而北方则是将腊月二十三日成为“小年”,在这一天需要“祭灶”,北方人会煮好麻薯,供奉给灶王爷,因为在这一天灶王爷会上天向玉帝禀报人间的事情,为了让灶王爷不要胡说,能够说些好听的话,人们就用又甜又黏糊的麻薯糊住了灶王爷的嘴。

我们国家还有许多有趣的传统文化,如“上元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元宵节,“乞巧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七夕节等,都有着耐人寻味的历史,同学们不妨凭着兴趣去探寻一下吧。

篇17: 传统节日中秋节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们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中秋,感恩》。

秋渐渐浓了,月渐渐圆了,再过几天,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快到了!都说中秋的月最圆,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称为“团圆节”。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说到这,我就想考考同学们了,有人知道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吗?

没错,嫦娥奔月。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金桂飘香,花好月圆,在这美好的节日里,人们除了赏月、走亲访友,还能做些什么呢?没错还有大家最为期待的就是吃月饼。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清朝杨光辅也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嗯,对。中国一共有四大月饼种类,分别是广式月饼、京式月饼、滇式月饼和苏式月饼。各式精美的月饼真让人垂涎欲滴啊。诱人的月饼确实是让人难以抗拒。那么,中秋吃月饼,有哪些禁忌呢?需要注意什么呢?

月饼不宜粥相配、吃月饼宜早不宜晚、月饼宜少不宜多。月饼宜鲜不宜陈、先吃咸后吃甜。尤其是女性朋友吃月饼更要注意,特别是妊娠,产后因为孕育胎儿或哺乳特殊生理情况。吃月饼、赏月、走亲访友,无论什么形式,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是中华瑰宝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人特别讲究亲情,特别珍视团圆,中秋节尤为甚。

中秋,是一个洋溢着亲情的节日;中秋,是一个弥漫着团圆的时节。这个时节,感受亲情、释放亲情、增进亲情;这个时节,盼望团圆、追求团圆、享受团圆……这些,都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

中秋最美是亲情。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讲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诉说着人们同一个心声:亲情是黑暗中的灯塔,是荒漠中的甘泉,是雨后的彩虹……

中秋最美是思念。月亮最美,美不过思念;月亮最高,高不过想念。中秋圆月会把我们的目光和思念传递给我们想念的人和我们牵挂的人,祝他们没有忧愁,永远幸福,没有烦恼,永远快乐!

中秋最美是感恩!无须多言,给父母一个微笑,给亲友一个问候,递上一杯清茶,送上一口月饼,这是我们给予父母最好的回报。感谢父母给予的生命,感谢父母给予的培养……

愿天下所有的父母中秋节快乐。

老师们,同学们,这个中秋,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度过!心怀感恩!感恩一切造就我们的人,感恩一切帮助我们成长的人!心怀感恩,我们才懂得尊敬师长,才懂得关心帮助他人,才懂得勤奋学习、珍爱自己,才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

老师们,同学们,中秋最美,美不过一颗感恩的心!中秋最美,美不过真心的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祝所有老师同学们中秋节快乐。

相关专题 传统节日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