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角度进行对韩汉语教学

小麦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小麦”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文化角度进行对韩汉语教学(共1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从文化角度进行对韩汉语教学

从文化角度进行对韩汉语教学

本文从我国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状况的分析,简述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了如何从文化角度进行对韩汉语教学.

作 者:姜红 王智杰 叶燕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人发学院,北京,100083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23) 分类号:G64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与文化   民族性   全球化  

篇2:从文化角度谈汉语中吃的隐喻

从文化角度谈汉语中吃的隐喻

中国的吃文化源远流长,这使得与“吃”有关的`表达法在汉语中十分丰富.本文尝试从文化角度对汉语中与“吃”有关的隐喻作分析.“吃”,作为中国人的普遍的存在方式,反映了我们的朴素的认知方式和广泛的社交方式.

作 者:王英雪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外语学院,上海,51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 “”(27) 分类号:G0 关键词:吃   隐喻   文化  

篇3:对韩高中汉语教学的几个问题

关于对韩高中汉语教学的几个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多用语法翻译法和协同教学方式组织教学的韩国高中汉语教学现状要求在韩高中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备较为系统的汉语语言理论、语言教学理论、良好的.英语运用能力和韩语基本知识以及其他相应的文化素养.

作 者:李现乐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刊 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9(1) 分类号:H195 关键词:韩国高中   对外汉语教学   教师素质  

篇4:从文化角度切入英语启蒙教学

从文化角度切入英语启蒙教学

常有学生在学校或街道上看见陌生的外国人就热情地问:“Hi! What's your name? Where are you from? How old are you?What is your job?”这些唐突的'问题会把外国人弄得很尴尬,他们不知该不该回答,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多数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这样的问题一般只在医院、警察局、海关等地点才使用,随便使用往往是不礼貌的,但在国内,这样的问候习以为常.实际上,含义相同的语言在使用上的禁忌,从一个角度折射出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作 者:唐晓苏  作者单位:南充市大北街小学 刊 名:四川教育 英文刊名:SICHUAN EDUCATION 年,卷(期): “”(9) 分类号: 关键词: 

篇5:从5P的角度对物流管理进行分析

从5P的角度对物流管理进行分析

摘要:所谓5P指的是Philosophy、Policies、Pro-grams、Practices、Processes,也就是物流管理哲学、物流管理政策、物流管理规划、物流管理职能和物流管理流程.在本文中,笔者从这五个方面对物流管理进行分析,以期为业界尽些许贡献.作 者:彭飞  作者单位:广州公路实业发展公司 期 刊:商场现代化  PKU  Journal:MARKET MODERNIZATION 年,卷(期):, “”(30) 分类号: 关键词:物流管理    哲学    政策    规划    职能    流程   

篇6:从访客角度对网站用户体验进行分析

什么是网站转化率,含义就是当访客访问网站的时候,把访客转化成网站常驻用户,也可以理解为访客到用户的转换,不管是网站SEO优化,还...

什么是网站转化率,含义就是当访客访问网站的时候,把访客转化成网站常驻用户,也可以理解为访客到用户的转换,不管是网站SEO优化,还是做竞价广告推广,初步的效果只能访客引进来,暂时性的提高网站流量,而网站要做强做大,不但要把访客引进入,还要把访客留下来,这就要考虑如何提高网站转化率,认这也是网站发展的关键策略之一,

下面我将以访客的身份对网站的用户体验进行分析:

第一关,网站速度

首先,当访客进入网站时,首先第一感觉就是网站的打开响应速度,如果首页文件太大,或者网站服务器偏慢,打开速度超过8秒,你就可能永远失去这个访问用户,在此要注意选择高速稳定的服务器与网站代码的精简设计,网站可以采用Div+Css的构造,提升网站打开速度,

第二关,网站形象

网站形象表现主要体现在在网站整体是否符合用户体验,网站要不做到小而精,要不做到大而全,网站内容是关键,扩充完备的网站内容,打造漂亮简洁的网站界面,网站界面清晰,内容明确,让网站的美化度、专业度、信息度都做到最好,提高网站整体形象。

第三关,网站实用

网站实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尽量符合用户习惯的设计,网站功能是适用

2、网站层次合理,该突出时就突出,建立清楚的导航层次

3、网站设有客服联系方式,当访客有所需,又不知怎么办时,可以随时客服咨询服务

4、网站互动能力加强,开设用户反馈,网站论坛,网站博客,等互动性栏目,把访客互动起来。

网络营销只能拉来流量,但最重要的是怎样提高转化率,这样网站的用户慢慢堆积,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网站。

篇7:从温和建构主义角度谈文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从温和建构主义角度谈文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相对于政治、经济、军事而言,文化是较为隐性和富有弹性的范畴.以温特为代表的温和建构主义主流学派的国际政治理论,提出国际体系文化有着多种形式,即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和康德文化.国际关系的性质取决于文化的先进性,即由积极文化建构的.观念和认同将导致积极、合作性的国际关系;反之,将生发出消极、敌对性的国际关系.

作 者:丁鹏 谭世强 刘遥 DING Peng TAN Shiqiang LIU Yao  作者单位:丁鹏,谭世强,DING Peng,TAN Shiqiang(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部,北京,100091)

刘遥,LIU Yao(重庆市人民政府,对外联络办公室,重庆,401147)

刊 名: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年,卷(期): “”(3) 分类号:G05 关键词:国际关系   温和建构主义   文化  

篇8:语文写作教学案例设计:从教材角度进行整合

以一本教材作为一个单元,从中抽取相关的篇目,然后和与之相对应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部分文章进行整合,也是我们在进行整合性写作训练时常用的整合方式。如王坤老师设计的案例:《一切景语皆情语——让景物描写点缀你的文章》。

附课例:

【课例名称】

《一切景语皆情语——让景物描写点缀你的文章》

【课题类型】

主题写作课

【教学主题】

让景物描写点缀你的文章。

【教材篇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莫怀戚《散步》、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张之路《羚羊木雕》

第三单元:朱自清《春》、(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第四单元:宗璞《紫藤萝瀑布》

【丛书篇目】

七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第二册P2《我的老师》(苏叔阳)

第四册P37《三颗枸杞豆》(程海)

【学习目标】

1.掌握并能运用一些景物描写的方法。

2.学习如何适时地在自己的文章里运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理,即用“景语”表达“情语”。

【学习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图片导入:

先请大家欣赏两幅图片(展示图片),它们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

第二幅图片,蓝天白云、黄绿点染的空旷原野,一个明丽的少女轻提裙摆,在这辽阔的天地间轻快奔跑,一如她明快的心情,令人不禁被感染,无比的赏心悦目;而第一幅图片则是一片黑色,显得沉闷、压抑。

我们发现,人物还是那个人物,给我们感受不同在于她身后景物的不同。在文学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也是一样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点明了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最常见、最常用和最能为文章添彩的莫过于景物描写,因此,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展示学习目标)

一、美段入景: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两个片段,如此美段,让我们一起来读。

1. 出示两个语言片段: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莫怀戚《散步》

(2)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宗璞《紫藤萝瀑布》

同学们,这两段属于什么描写?

明确:景物描写。

2.定义景物描写:(幻灯片展示)

景物描写又称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的描写,如日月山川、花草树木、阴晴雨雪等。

二、慧眼赏景

(一)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

这段景物描写,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明确:

1.运用修辞:比喻、排比、拟人。

2.调动视觉、味觉、听觉等感觉器官。

3.写作顺序:由上到下,树上—花间—地上。

(二)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上面文字中加粗的字词感情色彩非常鲜明,想一想,有何作用?

明确:借助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突出了“我”变得坚强、勇敢。

(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元)马致远《秋思》

这首诗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表达情感?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抓住景物特征。“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三、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就告诉我们,写景的终极目的是表达感情。情景交融是景物描写的关键所在。

(一)下面两段文字中,加粗的词是每段所选的景物,它们分别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两段文字分别用这些景物抒发了人物什么样的感情?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朱自清《春》

2.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羚羊木雕》

明确:

第一段是“明丽、欢快、充满生机”的“乐景”,第二段是“清冷、孤寂”的“哀景”。 朱自清在《春》中用乐景抒发了喜悦之情,张之路在《羚羊木雕》中用哀景抒发了伤心之情。

由此可以想到情景交融的文章选景的一般方法是在有情的前提下,选取和自己心情协调一致的景物,也就是“乐景抒乐情,哀景抒哀情”。

(二)主题阅读,赏景析情(小组合作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七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第二册P2《我的老师》(苏叔阳)

第四册P37《三颗枸杞豆》(程海)

景物描写:

《三颗枸杞豆》:

那时正值三月,春天几乎从山沟里溢出来了。小树林的一切都散发出诱人的魅力。林子里今天格外美丽。一绺一绺的阳光,像金色的丝绸。一只大花蝴蝶冒冒失失撞在我额上,又慌慌张张飞走了。

星期日下午,小树林静悄悄的,各种花儿、草儿,连那些爱吵闹的小山雀,也仿佛午睡了,一点儿声息也没有。

秋天又来到了山沟,小树林的叶子变得殷红殷红,好像里边藏着一个发出红光的太阳。

《我的老师》: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蹿入云霄。

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

四、妙笔绘景

(一)看看下面景物描写有什么错误?

“来到公园的假山上,我依然很郁闷,并觉得有点累,便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举目四望,天上漂浮几朵悠悠的白云,阳光虽不太热情,却也因此更明媚。一阵风吹来,竹叶轻吟,杨叶欢唱。我苦恼极了,于是闭上了双眼。这时妈妈的叮嘱声在耳边回响起来:“竞争的年代,英语至关重要,决定着你的前途和命运,你一定要……” 可现在,我这66分的成绩,怎么有脸见父母呢?”

明确:环境描写与人物心情不相符合。(注意要点:情与景要和谐统一)

(二)小试牛刀——景物描写的运用

1.造句:运用下列一两种景物表现自己的心情。

景、物:太阳(阳光)、星星(星光)、月亮(月色)、云、树(树叶)、小草、花、路、小鸟、蝴蝶、蜜蜂、虫子、猫、乌鸦

心情或感受:烦燥、苦恼、昏昏欲睡、悲伤无助、温暖、感动、快乐、欢喜

例句:月亮出来了,冷冷的,似乎在嘲笑我的天真无知,我的心冷到了极点。

2.A题:今天水平测验,我经过认真复习,上学的时候充满信心。

B题:由于昨晚看电视,我没有充分复习,上学的时候满心懊悔。

根据以上提示,写一段上学路上所见景物的环境描写,借所写景物来表达出文中“我”的特定心情。

要求:

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②景物描写要有序;

③描写要生动具体,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④80字左右。

结语:

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你们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发现美景,以我心写我情,让景物描写点缀你的文章。

【教学反思】

七年级学生,对于景物描写这一描写方法并不陌生,但是景物描写的作用,尤其是其对七年级的训练体裁——记叙文来说,对于环境渲染、情感表达的重要作用,学生还未形成系统的认识。所以结合主题阅读教学,我尝试着将七(上)课本上涉及的景物描写选取典型例子系统化,形成知识点,然后由《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篇目拓展,最后重点是学习写景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以我景抒我情。层层递进,先归纳学习,后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从课文的经典写景语段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美文中,学得情景交融技巧,在写景记叙文中能有意识地大胆尝试运用。

情景交融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情境下的景物描写语段,给学生以“景语”表达“情语”的意识,感受其魅力。再由主题阅读加以拓展,“赏景析情”,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现,在互相交流、碰撞中,自然引入下一环节的写作训练。

课堂教学环节中,我觉得有些知识要系统呈现,尤其对于刚升入七年级不久的学生来说。所以第一环节“美段入景”对于景物描写的定义,我考虑了很久还是保留了。有些地方生成比预设的要好。比如我让学生回顾学习《春》时学到的写作手法,孩子们说的的确很好,如:使用修辞、正侧面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都在我的预料之中,甚至意料之外的好,这对于写法指导就更容易生成。所以本节课的这几个环节在时间上用时多了一点儿。

这次主题写作训练,让学生学得写景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要点,学会情景交融,有意识地去尝试,根据需要有选择地选取适合情境的景物描写,让景物描写能够在作文中起到精彩的点缀作用!

(案例设计:山东省寿光市实验中学 王坤)

作者:潘继云

公众号:云说语文

篇9:主题写作训练教学案例设计:从单元角度进行整合

因为我们当前使用的语文教材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排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也是按照一册书对应课本一个单元的体例进行编写的,所以我们进行的作文课程整合也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的,这样整合的难度能够稍微低一点。但是,作文教学因其本身的灵活性非常强,所以,在实际的操作中,进行单元整合的思路也就更加多元。单纯整合教材一个单元和与之相对应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部分文章,如上述案例:《刻画人物传神的外貌》。这是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整合方式。

以某一本教材的一个单元为基点,整合与之主题相关的其它教材的课文内容以及《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部分文章,是整合作文教学最基本的方式。如以下两个课例。

附课例一:

【课例名称】

《淡妆浓抹总相宜——景物描写贵在情景交融——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景物写作课案例》

【课题类型】

主题写作课

【教学主题】

景物描写贵在情景交融。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

【课外拓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紫藤萝瀑布》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八年级上册:郁达夫《故都的秋》

八年级下册:《丁香结》《鼎湖山听泉》

【学习目标】

1.景物描写抓住层次性。

2.景物描写贵在情景交融。

【学习重点】

1.景物描写如何写景。

2.景物描写借景抒情。

【学习思路】

由所学课文,联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相关篇目,学习景物描写的引人之处。

【学习过程】

情景导入:

目前是夏季,夏的美好在哪里呢?找一找,看一看。

可以试着以“夏叶之绿在于 ;

夏花之美在于 ;

夏果之甘在于 。”的句式来说话。

学生探讨夏之美后,引导学生思考:你为什么能够寻找到这些美呢?那是因为一份对夏天的 情!有了感情,自然而然就会喜欢了夏天。这样有了情,才会欣赏到周围的美景。导入本节课的写作训练。

一、寻找写景美点

1.再读所学的《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寻找两篇文章中写景的句子,看看有什么特点?

句式如何?

写法怎样?

写景层次的变化?

四字句让我们读起来琅琅上口,对比让景物特点鲜明,比喻让景物生动,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景有静景,有整体有局部,这些层次的变化,让景物活起来,达到了淡妆浓抹总相宜。而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呢?

学生抢答: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能同其乐。

2.思考:为什么欣赏美景之后,我们一下子能够被上面的这些句子吸引呢?品味之后,景美愉悦我们身心的同时,更让我们共鸣于这些含有哲理的句子呢?

师引导:

写景的最高境界——情景交融

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说出了景和情的关系。你高兴时,小鸟为你唱歌;你悲痛时,乌云为你哭泣。一切景物都承载人的思想感情。

写景情景交融作文方法指导:

回想上学期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所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作者曾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色彩相同吗?与作者当时的心情有关系吗?

写到了槐树的落蕊、牵牛花的蓝朵、农民的青衣、廿四桥的明月诸多景物,这些景物呈现出蓝白黑灰的冷色调,非常吻合作者当时苦闷的心情;当时北平有香山的红叶色彩绚丽,颐和园游人如织,这些暖色调不吻合作者心情。作者的心情孤独、苦闷、悲凉,笔下的景物自然就清、静、悲凉。这样写景,就达到了情景交融。

二、增强写景美点

1.景物描写为了达到情景交融,要注意什么呢?(学生分组讨论)

注意景物的整体和局部

从《醉翁亭记》中寻找:环滁皆山也(整体),醉翁亭也(局部)。

注意景物的动静结合

从《岳阳楼记》中寻找:锦鳞游泳(动景),静影沉璧(静景)。

注意感觉配合景物描写

从《小石潭记》中寻找: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2.除了这些,你从中还学到了哪些写景特技能达到情景交融呢?(学生畅谈)

正面与侧面相结合:

如《小石潭记》中,写潭水的清澈是通过游鱼来描写的,可爱的鱼给游玩的人带来了快乐,感情自然融入其中了。

语言造势,回环成美。

运用包含感情的词语多次出现,比如《醉翁亭记》中全文共用了二十一个“也”字和二十四个“而”字,韵律独特,回环往复,行文自如,增强了节奏感和抒情感,作者的怡然自乐、与民同乐的感情尽情抒发出来。

三、拓展写景美点

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八年级下册宗璞《丁香结》(第192页),同时回想七年级所学作者的《紫藤萝瀑布》,欣赏景物描写如何达到了情景交融。

《紫藤萝瀑布》运用比喻、拟人写紫藤萝的旺盛生命力,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丁香结》同样运用了比喻、拟人,语言很优美,写出丁香的美丽、芳香。

学生寻找到的美句有: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比喻、拟人,动词很形象)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拟人)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拟人,扣题)

更揭示出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一语双关,开拓意境,情景交融,点睛之笔)

也可以读一下《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鼎湖山听泉》(第17页),从中感受利用各种感官来写景,来表达感情。

小组讨论,分享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学得的情景交融的写法:

选择好景物(注意最好能够开拓出意境的景物,比如花——生命,云——自由,水——坚韧,树——成长……)

营造好意境(注意由景物传递出情感,表现出生命力)

景物融入情(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联想和想像,一语双关,象征,感情强烈的语气词,照应等)

四、写景作文训练

茫茫宇宙,多情自然。一草一木总关情,一鳞一羽有灵性。你肯定关注过春天蜜蜂颤动的翅膀,凝视过夏天转瞬即逝的流星,倾听过秋天冲天的鸽哨,寻觅过冬天雪地里腊梅的香魂。花草虫鱼、风云雷电、高山流水、峡谷丘壑……自然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视线,也无数次给予我们心灵慰藉与神思启迪。

请以“ 轻轻地告诉我”(横线上可填:春、夏、秋、冬、流水、飞鸟、高山……)为题作文。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教学反思】

本次主题写作课,我尝试的是课本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交叉进行,重点是学习写景作文,由浅入深,先借鉴学习,后写作训练,让学生从课文的经典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美文中,学得写景作文的情景交融技巧,自然而然领会要点。

这次《淡妆浓抹总相宜——景物描写贵在情景交融》主题写作课,重在引导学生把握写景作文的思路,借所学课文,学得写景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结合,动静结合,感官的配合,正面与侧面的结合,语言造势,立足点的变化等写作思路,再举一反三,自己受益。接下来,利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精彩篇目,进一步加强写景作文的学习和渗透。这里,我采用教师推荐和学生自由选读,教师推荐分精彩片断和精彩 篇章,比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片断,师生一起赏读。虽是一段文字,多种带有了感情的景物,让我们自然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感受到景物有了生命力,就连景物的色彩也仿佛有了喜怒哀乐。这时,我会指导学生再想想刚刚从课文中学得的写景方法,提示学生如果你也写一篇《家乡的秋》,你会选择哪些景物来写,会写色彩吗?会写香味吗?会写人们的活动吗?会写秋的丰收呢,还是秋的萧瑟呢?秋的落叶仅仅是悲哀吗……这样,学生更容易投入学习。也推荐了精彩篇目,比如《丁香结》,这篇文章不长,丁香的描写运用了多种修辞,生动引人,结尾对景物进行了拓展意境,融入作者的感情,引申了人生的思考,这点很值得学生来学习。因为写景作文,语言美,景美,吸引人,更难能可贵的是提升一个高层次的意境美。随后,学生可分组研读,自己选择喜欢的写景篇目,二至三篇,小组讨论,摘记自己喜欢的写景美句。最后,借老师自己所写的景物描写片断,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难,老师能写出来,自己同样也能写出来。进行到这里,学生对写景有了一定的认识,再进行写景作文训练就比较顺手了。训练后,分享学生的写景片断,师生共享这次主题写作课的快乐。

简单地说,这次主题写作训练,让学生学得写景的要点,学得情景交融,让景物作文能够淡妆浓抹总相宜,与写人记事的作文一样同样会出彩!

(案例设计:山东省寿光市侯镇二中 李凤华)

作者:潘继云

公众号:云说语文

篇10:从激发兴趣的角度传播美-对普通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思考

从激发兴趣的角度传播美-对普通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思考

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笔者通过几年来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几所高校面向普通大学生开设“舞蹈鉴赏”课程,切身体会到“兴趣激发”对干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普及推广的关键性.由于深知“兴趣”对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积极作用,笔者坚持将“兴趣激发”作为开展“舞蹈鉴赏”课程教学的'重点,并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作 者:路漫漫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6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 “”(23) 分类号:G642 关键词:文化素质教育   兴趣   舞蹈鉴赏  

篇11:从韩国人学汉语看对零起点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

从韩国人学汉语看对零起点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

在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中,有一部分是处于零起点阶段的韩国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利用各种形象化的技巧跨越因语言不通而形成的学习障碍,还要注重基础内容的学习,要使其认识到汉韩文化和语言的相通及差异.

作 者:乐守红 LUE Shou-hong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盐城,224000 刊 名: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CHENG TEACHERS COLLEGE(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8(2) 分类号:H195.1 关键词:对外汉语   零起点   教学方法  

篇12:从审美心境角度对古诗词教学瓶颈的突破分析

关于从审美心境角度对古诗词教学瓶颈的突破分析

如何在借助美学视角,培养小学生对古诗词阅读的审美心境,对其今后学习古诗词至关重要。审美心境,主要指的是主体意识在完成欣赏古诗词作品时所获得的一种持续性的精神、情绪状态,可使意识主体的心理情绪、审美知觉等受到影响,进而更深刻地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因此,教师只有把握古诗词教学基调,并根据其创设适宜的学习氛围,才能促使学生拥有阅读古诗词的审美心境,激发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以及投入感。

一、以别致导入为培养审美心境铺垫

培养审美心境是一个较为漫长且复杂的“工程”,它的竣工与否、质量如何都取决于教师这个“建筑者”的引导。一般而言,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导入环节是学生审美心境培养的初始工序。课堂导入是拉开整个课堂活动的序幕,影响着整个课堂完成的质量,奠定所有教学过程的情感基调,因而若是能运用别具一格、有声有色的导入形式来展开教学活动,就能激起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课堂的动力。

教师可以在了解小学生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别致的导入,将学生引入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中,进而为学生审美心境的培养奠定情感基础。以小学五年级下册的《古诗词三首》为例,由于这三首古诗词中有两首为古诗,一首为词,又都是用来描绘童趣之事的,因而教师可以将其导入部分设定为“童年”。例如采用话语交谈的方式:“有人说一支支优美的旋律是童年的乐章,有人说一幅幅灵动的画景是童年的景象,而我却要说,一首首别样的诗词是童年的模样,只有用心去欣赏,才能读出歌的动听,读出画的美感,读出故事的美好,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去看看,是否童年就是一首首诗词。”既简单地点明了主题,又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以语言示范促进情感体会的交流

教师的教学智慧在于教学中如何将文本情感以及个人体会传达给学生,并带动学生在体会交流的情感基础上主动抒发自我的情感体会,从而增加个人对文本的独特体会,而这也正是古诗词授课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要想促使情感达到交流状态,首先要借助于语言的示范。

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课为例,由于该诗是诗人用来表达自己对家乡、对亲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因而其整体的情感基调为伤感、惆怅以及深沉。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应先把握好自我的情感基调,然后再通过用自己的语言情感、语言塑造来牵引、带动学生的情感,进而促使师生之间的情感达到同一层面,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进入与古诗、与诗人相契合的心境中。在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把握住古诗中表达情感的字词,例如“独”与“异”,“独”字表达了诗人独自在外的场景,而“异”字更是表达了诗人与亲人人地两疏的情形与伤感的情感。通过字词的情感把控,可以更好地促使学生掌握整首古诗的情感基调,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

三、以指导朗读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小学生完成阅读的起点与基本功,对其审美心境的塑造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对陌生事物的了解、鉴赏,首先来自于其对这一事物感性、形象的直观感受与认知,而古诗词的感性面就是其语言符号的结构,因而认知其语言符号的结果就是对其感知的开始。古诗词的语言向来都是经过推敲、精简而组成,具有声韵和谐、节奏清晰的特点,非常适于小学生的认知特征。要想激发小学生对古诗词的朗读兴趣,主要看教师对其良好学习、朗读氛围的塑造。

朗读之所以可贵,主要在于其具有将古诗词无声的表达转变为有声,将诗人的静止情感转变为动态情感,并借助读者之口宣泄情感的作用。因而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感受到古诗词字里行间的情感表达,进而受到熏陶,提高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以《独坐敬亭山》为例,该诗虽然表面上写到诗人独游敬亭山的情趣,但是其深含之意却是表达自身怀才不遇、孤独寂寞等情感,敬亭山的静景正好是诗人的.写照,因此其语言节奏较为缓慢,犹如表达自我孤寂之感后的轻松。在学生的朗读中,教师先要指导学生把握其基本的情感基调,然后纠正字词的错误读音,再通过节奏、神韵等方面的指导来营造朗读的氛围和审美的氛围,进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与投入,使学生融入到作品的情境里,并将其欣赏、学习的认识层面转化到心境上来。

四、以音乐引入激发个人阅读情绪

古诗词的句读之间之所以一直存在着节奏感、音律感,主要在于其自始至终都离不开与曲调的结合。教师可以借助古诗词的这一特性,在古诗词的教学课堂上引入适宜的音乐,增加学生对古诗词情感的把握,营造学习古诗词的氛围,极大程度上改变传统课程中枯燥、沉闷的学习氛围。

古诗词学习的配乐大多可以根据其内容进行选择,例如激昂、悲愤、伤感、幽静、急切、欢快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学生的情感基调,激发学生思维的发散,进而持续将情绪状态贯穿于整个课堂中,完成审美心境的确立。

以《黄鹤楼送别》一课为例,这首诗主要渲染的是离别的情感,情感基调基本上为悲伤、不舍、落寞等,因此教师可以选用类似曲调的音乐,或是以离别为基调却更积极乐观的音乐作为课堂教学的背景音乐。例如先播放《别亦难》,想象着在杨柳依依、江水东流的情景中,二人泛舟诉别,悠悠离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让离别的浓郁之情弥漫在整个教室里。然后可以再播放《相知相守》,因为“天下无不散的筵席”,离别虽在所难免,但是“我们”相知相守着这份情感也不失为另一种情感的升华,这样就使学生的情感在课堂中起伏,深刻体会古诗的情境。

五、以精彩图片刺激想象思维的展开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诗与画的奇妙关系,同时也表达了古诗词的另一美妙特点,即画面感很强。诗与画在结合中相得益彰,不仅可以增加古诗词的美感,而且也使画面增加了些许诗意。古诗词就是一幅幅图画的真实写照,字里行间可以为人们展现出真实的画面感。同时,图画也可以成为诗词的描绘与写照。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课堂中增加些许精彩的图片,可以促进学生对诗词文本的理解,不仅便于理解基本内容,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发散思维。

在如今的教材课本中,大多数古诗词旁都会附上一张张图片,用于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画面的掌握,进而促进学生对诗词中情感的体会。以《江雪》为例,这首诗可以说是写景诗,因为其诗中既有山又有水,既有人又有鸟,既有船又有雪,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幅美景图。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资源将画面更加形象地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画面及画面中蕴含的情感。

篇13:从认知角度看词义的扩大及认知思维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从认知角度看词义的扩大及认知思维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传统的语义理论多从语言结构本身和社会历史的角度讨论词汇意义的.扩展.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论证词汇意义的发展变化,认为词义的扩大是在认知的基础上通过隐喻、转喻而形成的,并认为认知思维对于英语词汇的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作 者:段世齐 杨彬 Duan Shiqi Yang Bin  作者单位:段世齐,Duan Shiqi(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甘肃,天水,741001)

杨彬,Yang Bin(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刊 名: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 28(3) 分类号:H313.2 关键词:词义扩大   认知   隐喻   转喻   词汇教学  

篇14:中国人际间商务谈判的说服策略--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看文化因素对商务谈判的

中国人际间商务谈判的说服策略--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看文化因素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在西方谈判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谈判理念,对中国人际间商务谈判的`实例采用口头话语分析法进行分析,探索中国人际间商务谈判的策略和影响这些策略的社会文化因素.在此基础上,作者创造并采用了分析人际间商务谈判的新模式.

作 者:朱爱清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学院外语系,河南,郑州,450000 刊 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UOH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COMPREHENSIVE) 年,卷(期): 5(2) 分类号:G05 关键词:跨文化   商务谈判   策略   人际间交流   关系  

篇15:从形式角度看语言共性研究对翻译教学的意义-以诗歌为例

从形式角度看语言共性研究对翻译教学的意义-以诗歌为例

语言形式的可译和不可译之争由来已久.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人类拥有共同的思维能力和思维规律,人类语言的'共性反映着人类思维的共性.语言共性的大量存在使不同文化的人能够相互交流和合作,也为翻译教学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本文从语言共性出发,以诗歌翻译为例探讨了语言形式的可译性,说明语言共性研究对翻译及翻译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 者:万文龙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河南,新乡,453003 刊 名:现代企业教育 英文刊名: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年,卷(期):2008 “”(24) 分类号:H3 关键词:语言共性   形式可译   翻译教学  

相关专题 角度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