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课题计划

终于可以改名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终于可以改名了”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小课题计划(共13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小学语文小课题计划

一、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与写字教学是一项基本任务。它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是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工具,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前提。但通过平时的作业及考试检测情况来看,二年级学生的错别字现象很多,这对语文学习带来了很多障碍。要是学生避免写错字的现象,牢固掌握所学生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将学生的错字现象作为生字教学的一个突破口,找到其出错原因,并研究相应的解决策略,迅速提升二年级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提高教学效率。

将研究重点放在课本上,并不是将视野局限于课本,适当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贯通课本知识,培养能力。在了解语文课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2、在获取丰富关于易错字的基础性资源,从而建构符合实际的语文课程资源。探索高效的语文活动课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构建小学语文的操作模式。

二、课题概念的定义

关于易错字------顾名思义,易即容易,错即错误,易错字就是特别容易出错的字。出现错误的字,我们叫它错别字,一般分为错字和别字。易错字就是指容易写错或混淆的字。

在生字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先入为主的现象是值得注意的,生字的书写,第一次正确是很重要的,有不少学生,第一次书写的时候出现错误,事后再去弥补,效果事倍功半。然而,通过一定的干预,在以后的书写中,正确率将会大大提高。

这要求教师具有对易错字有提前的预设,知道这个字出现的常见错误,并且知道用恰当和巧妙的方法,在课堂上对这个生字进行提前干预,防止大部分同学出现这样的错误,甚至达到把错误扼杀在萌芽状态。

易错字的提前干预,是指教师在知道学生学写新字之前,对易错字进行归类,通过教师和学生自己巧妙地利用比一比,编故事,顺口溜等有趣的形式进行提前干预,让学生自行特点后再进行书写,尽量把错误扼杀在第一次落笔之前。

现场跟进指的是在第一次作业出现第一次错误的时候,在第一现场及时跟进,通过一定的干预措施,让学生避免出现错误,或及时纠正该错误。由此对易错字的产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

三、课题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从研究设计到具体实验应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有序地安排研究活动。在作业设置上最大限度的减少机械性,增强情趣性。

(2)综合性原则:合理构建作业结构体系,注意作业设计的相互协调,合理搭配。对于学生作业设计要以新课标为准绳,依据新课标对作业体系进行定向和控制。

(3)以人为本原则:同一年龄的学生存在生理、心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的个别差异,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分对待,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课题的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一)我们研究的理论依据是精加工策略------精加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完成的对新信息的精心制作或精细加工,是对要记住的新信息附加额外信息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可以加深对学习材料的记忆,通常用的方法有:(1) 对信息进行联想; (2) 产生关于新信息的视觉表象;(3) 将信息的字面意思进行扩展;(4) 把进信息同别的事物进行比较; (5)举出一个信息的实例;(6) 补充新信息的细节; (7) 找出信息的上位概念或下为概念;(8)对信息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等。

(二)我将二年级所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⑴文献资料研究:在研究初期,对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作为本课题的理论支撑,帮助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⑵调查分析研究:在课题研究初期、中期和后期,通过调查测试,分析了解学生识字能力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并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⑶个案分析研究:在教育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建立个案登记表,首先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后对其施加影响并跟踪观察,从观察记录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较科学的事实结论;

⑷经验总结研究:重视资料积累,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三)具体做法:

(1)把本册所有的生字按照教材的单元编排进行汇总。

二年级的生字数量固定,每课课文后面要求“会读会认会写会默”的四会进行汇总。因为二年级教学的识字量相对有限,每个生字的相关词语也相对固定。因此,我们预先对每一课课文的四会字进行扩词,让这些常见词语让孩子们多读多写,扎实训练。这样的八张词汇表包括所有的生字和词组,以及相应的针对性训练。应该说,这就是所有易错字的范围,打个比方来说,这就是我们用来猎取易错字的一张大渔网。

(2)把学生出现的易错字按照原因进行归类。

生字教学之后,在学生的各项作业中,如看拼音写词语,听写、写句子等,学生的易错字就会逐渐显现。迅速测查和总结,整理了易错字汇总表。

① 根据错别字出现的原因,汇总归类,可分成这样三类:(别字)

② 改变字形:如“黄”字中间“由”写成“田”,“原”的第一笔写成撇。(错字)

③ 添加或遗漏笔画:如“试”多加一撇,“球”遗漏最后一个点((错字)

(3)根据易错字的不同原因,进行相应的教学干预。

① 第一类:用法混淆而产生的易错字。

A措施一:充分理解字意,进行分辨训练;

B措施二:适当提供语境,进行强化训练:

这些同音字,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需要进行一定的练习,要求学生不仅理解,掌握,更要学会运用。如“比一比,再组词”的练习,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固定词组。如“选词填空”的练习,学生在句子中理解字义词义,真正掌握字词。

② 第二类:改变字形而产生的易错字。

措施一:根据字形,进一步挖掘字义。

这一类易错字的产生,学生大部分因为粗心,不注意字形特点,写字时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把笔画写错,或是把字的某部分写错,导致字形完全改变,成为错字。如“黄”字中间“由”写成“田”,这是因为学过“田”,而不认识“由”。又如“原”的第一笔写成平撇,是因为前期对“后”的印象太深,第一笔顺手就写错了。这种错字不存在字义理解的问题,多是因粗心而引起。这种情况。我们适当的把字形和字义加以联系。在教学时加深孩子的第一印象,让孩子对字形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尽量避免首次错误发生。

措施二:正面强化,提倡现场跟进

这一类易错字的产生,很多是受到形近字的定势影响。有一些孩子会在写字时张冠李戴。把A的偏旁移到B的身上,又把B的底部放到A的身上。比如,学过“高”字,再学到“亮”,因为两者相似,就会出现把“高”的上半部分套到“亮”上。又如,前面写过“学”字,下一课学到“常”时,因为上半部分相似,粗心的孩子受定势影响,就把“学”的头,套到了“常”的脑袋上。这样的错字,简直是移花接木,不伦不类。

如教到“常”字。教师在教完字形之后,在学生第一次落笔写字时,注意巡视,发现有学生出现错误时,立刻跟进。马上让学生停笔,将错误现象拿出来,进行对比,仔细分析字形之后,再让孩子提笔写字。这样的跟进,可以将易错字在第一时间加以纠正。

第三类:添加或遗漏笔画而产生的易错字。

措施一:强调关键笔画,将字形生动化,形象化。

这一类易错字,原因与第二类相似,同样是受定势的影响,遗漏或添加了关键笔画。如“试”多加一撇,“球”遗漏一点。最后一点。这就是老师们反复强调,但学生又反复出错的“经典”易错字。

这时可以运用精加工策略,将这个容易添加或遗漏的关键笔画进行强调,赋予这个笔画以形象的意义,让他符合儿童认知特点,让抽象的笔画产生具体的含义,深深印在孩子的心上。

措施二:抓住字形特点,编故事,唱儿歌。

有一些笔画,还可以抓住整个字形的特点,让笔画融合在字形里面,把整个字编成故事或者儿歌,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牢牢记住字形,对这个笔画更是印象深刻。

六、课题的预期成果

(一) 初步打算

(1)让易错字的统计更具科学性。二年级易错的生字基本来源于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学生学习过程出现的错字。那么这样的汇总是否存在疏漏呢?我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A 进行全体语文教师问卷;B在二年级进行同步测查;C在现在的二年级进行返回测查。

(2)呈现不同错误,反复出现。

易错字在统计后进行简单的归类,从教学进度上,从出现错误上进行归类。比如“旁、傍”“川、州”“刻、孩”等,反复呈现错误。将“精细加工原理”加以深化运用,在理论上寻找支点。

(3)将课题与教学进一步紧密靠拢,整理相关教学案例等资料。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将易错字研究进行渗透,更新学生的识字观念。

(二) 预期成果

(1)对易错字有了初步的归类汇总

(2)积累了一部分易错字的实施策略。

A同音字易混字的辨别训练,注意练习的节奏,不能过多强化。 B第一次干预效果之后,注意效果的保持,隔一段时间加以巩固训练。C易混字的练习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避免比较难理解的,生僻的字句。如 “木耳”“耳目”,“升高”“高声”这样颠倒词语,不提倡强化训练。 D儿歌故事等手段恰当使用,不能太泛滥,太牵强,不要刻意为“生动”而“生动”。

(3)学生学得轻松积极,错误率降低。

(三)结果呈现

(1)整理相关数据材料以及案例分析。

(2)撰写教学论文,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时注意的问题

总而言之,以上是为课题研究指定的初步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有小的调整,但是会努力完成课题的研究。

小学语文小课题计划(三)

一、课题名称: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与个性化表达

二、课题的提出:

多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阅读教学走进了一个繁琐分析、机械训练的怪圈,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体会和见解,更谈不上从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使学生的表达倍受困惑。与此同时,作文教学又远离儿童的生活,一些作文教学观念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摆脱原有作文教学费时、高耗、低效的弊端。在作文教学研究上依然沿用传统的思维方法,重视对作文教学各个部分进行个案研究,忽视了作文教学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探讨,学生完全是为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作、为应付考试而作,下笔时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语文课程标准》已把语文实践活动和语文积累放在了小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为了让学生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掌握积累语言方法,充分积累,全面积累,并自由表达,主动用自己的方式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写自己独特的见解,真正将习作作为自己的发展需要、成长需要。我提出“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与个性化表达”这一研究课题,旨在进一步以作文教学为重点,拉动语文整体改革,从而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张扬学生个性,还真实于学生,让表达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确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理论假设:

“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与个性化表达”以“大语文”观、素质教育观为指导思想,用立体化的、科学的训练模式,开放的、灵活多样的活动,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养成广泛阅读、全面观察、处处留意、时时思考、主动记录的良好习惯,从课堂到课后,校内到校外,将习作生活化,生活习作化,让学生感受习作的乐趣。使学生情动词发,叙童趣,抒童情,写童真,勇于创新,张扬自我,从而活化语文教学,深化能力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其研究的理论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课程标准》理念

《标准》指出:“语文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同时强调“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手,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情感。”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积累与写作中坚持个性化之路,才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自由发展的环境中成为个性特色鲜明的学习者,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二)《小学教育学》理论

教育学理论指出:“同一年龄段的少儿在身心发展上存在差异。不同的个性特点,表现了儿童未来不同的发展趋向。”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在写作教学中,“对这些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便可使学生成为学有专长,富于个性的人才。”

(三)名人名家教育思想。

①中共中央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要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其基础就在于学校教师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在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而习作能力的培养也应体现这一精神。

②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能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精彩。”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只有尊重学生个性,他们才会乐于去学、去写,也才会养成健康的人格。

③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善读未写书,不进图书馆,阅览室,万物皆书卷”。天地万物都是阅读的好教材,只有善积累,才能为写出独具个性的文章奠定扎实的基础。

④语文学家吕叔湘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文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只有让学生独具个性的感官去观察社会、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学生的习作才会有新意,有个性。。

四、研究目标:

1、该研究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树立育人观念,培养出对知识能主动学习,灵活使用且具有健全人格的素质型人才;构建教学新格局,通过系统的、开放的实验,使学生主动积累,自由表达,确实为乐于表达而习作,逐步形成个性化的习作品质。

2、探索一整套科学的研究体系,构建课题自身的理论体系。

五、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小学中年级

具体设想如下:

1、从学生兴趣入手,广辟阅读资源,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积累具有个性化语言特点的材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讲的是积累对于创作的重要性。小学生的习作更需要大量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并在积累中进步。语言积累只能通过有声语言和阅读获得。有声语言积累往往在人与人的对话中无意识便获取,阅读积累则主要来自书籍和网络。现代的书籍和网络信息多如牛毛,个人无法完全获悉,因此必须讲究阅读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去读,让他们能巧妙运用选读、速读、跳读、精读、批注、笔记等方法,还要给学生创造大量的阅读条件,建设班内小书架,开放校阅览室,与某些图书馆友好联络,鼓励同学间书籍推荐和互借,开展班内和小组阅读交流会、精彩片段赏析,让学生有机会阅读,乐于阅读积累。

2、优化开放阅读教学,让学生自由地在读中学写。在阅读中、生活中搜集积累语言,主动地在写中巩固自己的语言,培养学生主动收集有关课文资源的资料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把语言描述的情境,表达的意思既能概括化,又能具体化;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才摘抄下来;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语段中的一些词语。理解了的语言在记忆仓库中处于激活状态,犹如整装待发的士兵。

3、作文教学全方位“开放”,不受任何束缚,指导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充满个性的习作。引导学生开展具有趣味性的、实践性的活动。结合游戏、实验、参观游览、调查采访等特意安排的活动进行,让学生在玩乐中积极主动地获取写作素材,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写作的兴趣。习作练习一定要“重视个人独特感受”,“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充分肯定和展示发自学生内心的声音,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引导他们用眼睛洞悉,用耳朵倾听,用皮肤感触,用心灵抚摸自然、社会以及人类的道德情感,引导他们学会“生命体验”,培养其张扬的个性。

4、创设情景,平时多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话题,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写出充满新意的文章。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习作这片天空中自由翱翔。

5、重视在修改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文章不厌百回改”,关于写作的教学建议有“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使习作修改氛围轻松、团结、和谐,充分调动全班、小组和个人的积极性;

6、进行作文口头训练。结合阅读教学,通过朗读、背诵、扩句、复述、谈学习体会等途径,在课堂上加强口说练习,并展开讲新闻、一分钟演讲、朗诵会、故事会、辩论赛等语文活动,训练学生说话围绕中心,思路清晰,口齿清楚等技能。

7、评价以激励为主,蕴含指导意图。一味的批评会使学生丧失兴趣与自信,一味的颂扬也会使学生迷失进步的目标,止步不前。因此,优秀的评价语既要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充满自信心,又要指明他们有待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培养评价能力,要侧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修改、加工润饰。

8、在班上设立“习作”进步奖,每次习作教师认真审阅,对习作有明显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让他们不断树立自信心。同时设立“佳作欣赏”栏目,让每一个成功者享受写作文的乐趣。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学生都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动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而学生的习作是学生辛勤劳动的成果,要充分发挥学生作文成果的激励功能。

9、每学期组织全班学生开展习作竞赛,并办习作专集,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同时把学生的优秀成果向全国性少儿杂志推荐发表,不断激励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积极性。

七、研究步骤:

研究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XX.1--20XX.4)学习理论,成立组织,拟定研究方案,研究工作全面启动。

第二阶段:(20XX.5--20XX.8)教师针对学生习作与习作教学弊端,探求研究“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与个性化表达”的教学思路,摸索出让学生乐于积累,个性化习作的途径与方法。

第三阶段:(20XX.9--20XX.12)整理研究资料,撰写总结报告,推出研究成果,申报结题验收。

篇2: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学会欣赏与修改――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习作评改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长久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却忽略。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也就是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以致于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视若无睹,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没有了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益低下。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人为本、民主、互动、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提出本课题,就是为了探索一条落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评价、欣赏与修改,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验假设与理论依据

(一)实验假设

几乎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有闪光点。这闪光点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词、一处标点甚至是格式、行文布局、字迹等等。只要学生经过了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哪怕从一个很小的方面接近或达到他的“最近发展区域”,这个“闪光点”就会显现。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学生并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自己的优点,能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激发习作的动力与兴趣,不断促使学生向着新的“最近发展区域”迈进。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习作都可以通过修改达到更高的水平,得到更理想的成绩。在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自行修改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解决问题、改进学习,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高作文水平与能力。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欣赏、评价与修改,能增进学生相互间的了解与交流,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全体共同提高。

(二) 理论依据

1.成功教育理论

成功教育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成功教育强调通过教育的改善,促使学生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触发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自我开发潜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引导每一个学生发现、欣赏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优点,即成功教育。成功教育对于作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意义便是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和增强作文的信心,使学生产生自我期望和要求,自我激励,争取成功。

2.《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对于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3.《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习作”的阶段目标有“增强习作的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等要求。

4.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指出:“平时作文,教师很少提自我修改的要求,学生往往懒于修改。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只提笼统意见(如内容不具体,语句不形象等),学生也不愿修改。如果提出具体的要求,划出需修改的词句,或朗读了班中同学的优秀作文,榜样具体,容易取长补短,上进心被激发,则愿意修改。”“小学高年级儿童希望教师指出毛病,由自己修改的占89.05%。希望教师直接改正作文错误的学生占24.36,希望教师指出错误,学生自己动手修改的占75.44%。”

三、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并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发展作文能力。

四、研究的内容

1.欣赏的引导。欣赏与德育、美育的导向作用;学生自己欣赏与教师指导下的欣赏相结合,欣赏与习作要求相结合;怎样引导学生欣赏“真实”、“新鲜”、“创意”、“个性”的表达。

2.修改的引导。怎样根据习作要求确定修改的目的、范围、内容;成功的修改需达到的要求;对学生修改的评价。

3.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各种评价方式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结合对于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影响。

4.对学生习作的形成性评价与定性评价研究。

5.“学会欣赏与修改”对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对于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研究。

五、具体做法

1.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与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引导学生在读自己与他人的习作中,发现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闪光点”,欣赏习作,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在欣赏中互相学习,感悟表达。

2.每完成一篇习作都要引导学生修改。培养学生乐于修改的良好态度和兴趣;培养学生在自我修改与相互修改中提高作文能力。对学生的修改及时作出评价。

3.培养学生对欣赏与修改的兴趣,还必须与写作指导教学紧密结合。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表达真情实感;注重学生的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累素材和语言材料。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辟习作园地,展示学生作品,组织或让学生自行向报刊杂志投稿。

4.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5.建立学生习作档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形成性评价与定性评价的方式。

6.培养学生对习作的欣赏与修改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在各学科领域转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以及收集与处理信息等能力。建立民主、平等、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六、研究的对象、方法、步骤

(一)研究的对象

以中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的前一阶段,以五年级一个班(3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对比实验法、个案发展观察法、调查测查法。

(三)研究的步骤(计划周期为一年)

1.前期准备阶段(1月―2月) 撰写计划,收集相关资料,建立研究档案(案例、反思、学生作品),进行研究。

2. 实验阶段(203月―12月)

(3月―5月) 请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交流研究情况。 反思前段研究情况,调整研究方法,形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执教一堂汇报课。

(6月) 总结研究情况,以论文形式汇报阶段性研究成果。

(7月―12月) 深入研究,解决问题,形成成果。

3.总结阶段(1月)进行实验后测和实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课题验收。

篇3: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与写字教学是一项基本任务。它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是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工具,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前提。但通过平时的作业及考试检测情况来看,二年级学生的错别字现象很多,这对语文学习带来了很多障碍。要是学生避免写错字的现象,牢固掌握所学生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将学生的错字现象作为生字教学的一个突破口,找到其出错原因,并研究相应的解决策略,迅速提升二年级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提高教学效率。

将研究重点放在课本上,并不是将视野局限于课本,适当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贯通课本知识,培养能力。在了解语文课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2、在获取丰富关于易错字的基础性资源,从而建构符合实际的语文课程资源。探索高效的语文活动课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构建小学语文的操作模式。

二、课题概念的定义

关于易错字------顾名思义,易即容易,错即错误,易错字就是特别容易出错的字。出现错误的字,我们叫它错别字,一般分为错字和别字。易错字就是指容易写错或混淆的字。

在生字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先入为主的现象是值得注意的,生字的书写,第一次正确是很重要的,有不少学生,第一次书写的时候出现错误,事后再去弥补,效果事倍功半。然而,通过一定的干预,在以后的书写中,正确率将会大大提高。

这要求教师具有对易错字有提前的预设,知道这个字出现的常见错误,并且知道用恰当和巧妙的方法,在课堂上对这个生字进行提前干预,防止大部分同学出现这样的错误,甚至达到把错误扼杀在萌芽状态。

易错字的提前干预,是指教师在知道学生学写新字之前,对易错字进行归类,通过教师和学生自己巧妙地利用比一比,编故事,顺口溜等有趣的形式进行提前干预,让学生自行特点后再进行书写,尽量把错误扼杀在第一次落笔之前。

现场跟进指的是在第一次作业出现第一次错误的时候,在第一现场及时跟进,通过一定的干预措施,让学生避免出现错误,或及时纠正该错误。由此对易错字的产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

三、课题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从研究设计到具体实验应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有序地安排研究活动。在作业设置上最大限度的减少机械性,增强情趣性。

(2)综合性原则:合理构建作业结构体系,注意作业设计的相互协调,合理搭配。对于学生作业设计要以新课标为准绳,依据新课标对作业体系进行定向和控制。

(3)以人为本原则:同一年龄的学生存在生理、心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的个别差异,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分对待,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课题的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一)我们研究的理论依据是精加工策略------精加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完成的对新信息的精心制作或精细加工,是对要记住的新信息附加额外信息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可以加深对学习材料的记忆,通常用的方法有:(1) 对信息进行联想; (2) 产生关于新信息的视觉表象;(3) 将信息的字面意思进行扩展;(4) 把进信息同别的事物进行比较; (5)举出一个信息的实例;(6) 补充新信息的细节; (7) 找出信息的上位概念或下为概念;(8)对信息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等。

(二)我将二年级所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⑴文献资料研究:在研究初期,对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作为本课题的理论支撑,帮助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⑵调查分析研究:在课题研究初期、中期和后期,通过调查测试,分析了解学生识字能力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并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⑶个案分析研究:在教育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建立个案登记表,首先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后对其施加影响并跟踪观察,从观察记录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较科学的事实结论;

⑷经验总结研究:重视资料积累,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三)具体做法:

(1)把本册所有的生字按照教材的单元编排进行汇总。

二年级的生字数量固定,每课课文后面要求“会读会认会写会默”的四会进行汇总。因为二年级教学的识字量相对有限,每个生字的相关词语也相对固定。因此,我们预先对每一课课文的四会字进行扩词,让这些常见词语让孩子们多读多写,扎实训练。这样的八张词汇表包括所有的生字和词组,以及相应的针对性训练。应该说,这就是所有易错字的范围,打个比方来说,这就是我们用来猎取易错字的一张大渔网。

(2)把学生出现的易错字按照原因进行归类。

生字教学之后,在学生的各项作业中,如看拼音写词语,听写、写句子等,学生的易错字就会逐渐显现。迅速测查和总结,整理了易错字汇总表。

① 根据错别字出现的原因,汇总归类,可分成这样三类:(别字)

② 改变字形:如“黄”字中间“由”写成“田”,“原”的第一笔写成撇。(错字)

③ 添加或遗漏笔画:如“试”多加一撇,“球”遗漏最后一个点((错字)

(3)根据易错字的不同原因,进行相应的教学干预。

① 第一类:用法混淆而产生的易错字。

A措施一:充分理解字意,进行分辨训练;

B措施二:适当提供语境,进行强化训练:

这些同音字,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需要进行一定的练习,要求学生不仅理解,掌握,更要学会运用。如“比一比,再组词”的练习,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固定词组。如“选词填空”的练习,学生在句子中理解字义词义,真正掌握字词。

② 第二类:改变字形而产生的易错字。

措施一:根据字形,进一步挖掘字义。

这一类易错字的产生,学生大部分因为粗心,不注意字形特点,写字时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把笔画写错,或是把字的某部分写错,导致字形完全改变,成为错字。如“黄”字中间“由”写成“田”,这是因为学过“田”,而不认识“由”。又如“原”的第一笔写成平撇,是因为前期对“后”的印象太深,第一笔顺手就写错了。这种错字不存在字义理解的问题,多是因粗心而引起。这种情况。我们适当的把字形和字义加以联系。在教学时加深孩子的第一印象,让孩子对字形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尽量避免首次错误发生。

措施二:正面强化,提倡现场跟进

这一类易错字的产生,很多是受到形近字的定势影响。有一些孩子会在写字时张冠李戴。把A的偏旁移到B的身上,又把B的底部放到A的身上。比如,学过“高”字,再学到“亮”,因为两者相似,就会出现把“高”的上半部分套到“亮”上。又如,前面写过“学”字,下一课学到“常”时,因为上半部分相似,粗心的孩子受定势影响,就把“学”的头,套到了“常”的脑袋上。这样的错字,简直是移花接木,不伦不类。

如教到“常”字。教师在教完字形之后,在学生第一次落笔写字时,注意巡视,发现有学生出现错误时,立刻跟进。马上让学生停笔,将错误现象拿出来,进行对比,仔细分析字形之后,再让孩子提笔写字。这样的跟进,可以将易错字在第一时间加以纠正。

第三类:添加或遗漏笔画而产生的易错字。

措施一:强调关键笔画,将字形生动化,形象化。

这一类易错字,原因与第二类相似,同样是受定势的影响,遗漏或添加了关键笔画。如“试”多加一撇,“球”遗漏一点。最后一点。这就是老师们反复强调,但学生又反复出错的“经典”易错字。

这时可以运用精加工策略,将这个容易添加或遗漏的关键笔画进行强调,赋予这个笔画以形象的意义,让他符合儿童认知特点,让抽象的笔画产生具体的含义,深深印在孩子的心上。

措施二:抓住字形特点,编故事,唱儿歌。

有一些笔画,还可以抓住整个字形的特点,让笔画融合在字形里面,把整个字编成故事或者儿歌,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牢牢记住字形,对这个笔画更是印象深刻。

六、课题的预期成果

(一) 初步打算

(1)让易错字的统计更具科学性。二年级易错的生字基本来源于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学生学习过程出现的错字。那么这样的汇总是否存在疏漏呢?我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A 进行全体语文教师问卷;B在二年级进行同步测查;C在现在的二年级进行返回测查。

(2)呈现不同错误,反复出现。

易错字在统计后进行简单的归类,从教学进度上,从出现错误上进行归类。比如“旁、傍”“川、州”“刻、孩”等,反复呈现错误。将“精细加工原理”加以深化运用,在理论上寻找支点。

(3)将课题与教学进一步紧密靠拢,整理相关教学案例等资料。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将易错字研究进行渗透,更新学生的识字观念。

(二) 预期成果

(1)对易错字有了初步的归类汇总

(2)积累了一部分易错字的实施策略。

A同音字易混字的辨别训练,注意练习的节奏,不能过多强化。 B第一次干预效果之后,注意效果的保持,隔一段时间加以巩固训练。C易混字的练习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避免比较难理解的,生僻的字句。如 “木耳”“耳目”,“升高”“高声”这样颠倒词语,不提倡强化训练。 D儿歌故事等手段恰当使用,不能太泛滥,太牵强,不要刻意为“生动”而“生动”。

(3)学生学得轻松积极,错误率降低。

(三)结果呈现

(1)整理相关数据材料以及案例分析。

(2)撰写教学论文,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时注意的问题

总而言之,以上是为课题研究指定的初步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有小的调整,但是会努力完成课题的研究。

篇4: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一、任教班级学科:

三(2)班语文

二、研究的课题:

挖掘地方课程资源打造徽文化语文特色研究

三、研究目的:

宏村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享有“中国画里乡村”的美誉,它的地方课程资源是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大力弘扬和继承。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如了解美轮美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了解精心设计的天井、花园、漏窗、房梁、屏风;了解宏村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的家训、楹联文化;了解宏村地方小吃、特产、民风民俗等,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感悟力和学生的个性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从小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情怀,使宏村地方文化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结合教材进行课题研究,本学期我任教的三年级语文教材有八个专题,其中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这四个专题可以与课题结合进行研究。

1.宏村地方课程资源的挖掘策略研究

立足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途径掌握宏村地方课程资源,然后在实际教学中自觉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扩展语文教材的学习内容,创造性地开发宏村地方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2.宏村地方课程资源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

利用宏村地方课程资源,拓展教科书的内容,“弥补”教科书的“缺点”,填补教科书的“空白”,尝试以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材料和方式展示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教学活动,创新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让学生在宏村这个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语文。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培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成为学习型的教师,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3.打造徽派语文教学特色的策略研究

要以20XX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为引导,以徽文化为重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句群教学等新策略为抓手,以课内外阅读一体化为架构,来打造“徽派语文”,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特色的徽派语文教学,促进徽派语文的发展,促进学校办学的特色发展。

4.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研究

创导生动活泼自主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讲授文本为主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上网、读课外书、询问、讨论,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组织故事会,朗诵会,讨论会,编习作集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等活动中促进发展,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形成扎实的语文功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研究措施:

1.文献研究法。

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研究水平。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体现地方课程资源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2.调查研究法。

深入宏村,实地考察,了解黟县的名人故事,了解黟县的传统文化习俗,欣赏宏村秋天的美景,并拍摄照片或用文字记载,为研究提供素材。

3.实践研究法。

联系实际,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进行踏实细致地研究。实事求是,注重课题研究过程,在课题组研究计划安排下,每学期上好课题研讨课、“一人一节课”,与全组成员一起探讨成败得失,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能力。不断提出研究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中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实践活动,如走进宏村,当小导游,介绍家乡美景;了解黟县的传统文化习俗,撰写有关习作等,寻求新语文与宏村地方课程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徽派语文教学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对在挖掘宏村地方课程资源,打造徽文化语文特色的实践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总结,理论联系实际,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做法。指导学生习作,积极投稿,撰写教学论文投稿或参加论文大赛。

六、研究工作安排:

篇5: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本学年我组课题研究将以校总计划为指导思想,结合上学期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下一步研究计划:

一、研究重心:

1.继续结合课堂教学常规,以及信息与学科整合的原则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2.针对上学期研究课中呈现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理论学习,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在理论学习中加强教与学策略的学习。

3.建立校内教学资源库。

二、研究方法:

1.课堂教学实践观察

2.经验总结

3.理论交流与座谈

三、实施过程:

1.理论学习

(1)定内容:根据我组课题研究的实际开展有关优化策略方面的理论学习,力求深度改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

(2)定时间:除规定的业务学习时间外,课题组成员每周安排1小时的理论学习时间。

(3)定要求:要求教师每学期完成共5000字的学习摘抄并有学习心得。

(4)定交流:组内经常进行交流活动,就课题研究过程的心得体会进行相互交流,在交流中互助互长。

2.本学期课堂教学研究将侧重以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加强课堂教学技能以及教学常规的实施为目的。有效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充分发挥组内老教师的领头作用;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开展展示研讨活动,通过听课、评课、座谈等活动多方面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的提高;通过研讨交流使研究回归教学、为教学服务。

3.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确定本学期各年级组教学内容按单元分别集备,严格按个人备课------集体听讲-----集体修正-------形成资料的步骤进行活动,定时监督上交资料。

4.积极参加总课题的研讨,定期开展子课题研讨会,注意收集过程性材料和阶段研究成果。

5.建立本校体育教学资源库,各组员将在备课组长带领下,作好以下工作:

(1)各年级按单元搜寻与所教单元内容吻合的体育课件。

(2)搜集、整理与本人教学相关的游戏若干。

(3)完成一篇相关学习论文。

6.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体育运动水平,组织学生进行各种体育比赛活动。

四、时间安排:

篇6: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研究的课题:

《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研究》

研究目标:

1、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诵读是语言的艺术,激发他们想读、敢读、肯读、乐读的兴趣,同时常掌握一定的诵读方法。

2、根据中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通过开展语文实验,确立研究诵读的基本途径,优化学生的语言感知和理解,探索出一条能以诵读代讲解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途径。以期达到叶老所指出的“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带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3、通过对实验班级的研究,带动其它班级,形成诵读氛围,创建校园特色文化。

研究内容: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落实课标对朗读、背诵和阅读的要求,力求做到课堂上让学生多诵读,课外多涉猎。教师要认真研究各种诵读形式对优化学生语言感知过程的作用,把各种诵读形式灵活穿插于课堂教学之中。本课题着重研究以下方面的内容:

1、在课堂教学中,诵读教学与其它教学(写字、习作、口语交际等)的合理分配与密切关联;

2、诵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形成诵读教学策略;

3、如何提高学生的诵读意识的研究;

4、指导学生掌握诵读技能的研究;

5、诵读教学中文意的整体把握与精美语句的鉴赏;

6、如何创建以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工作安排:

十一月份:

1、写好《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研究》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2、将计划上传到自己的博客,并丰富博客内容;

3、通过第一次课题会议,明确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向,明确本学期自己的具体任务及分工。

4、开展第一期诵读教学课例研究,由金丙芳老师上课题研讨课,做好课前的网上阅读和课后的研讨评议工作;

5、拟订《语文教师诵读现状调查问卷》和《小学生诵读能力及水平调查问卷》,并对分部学校师生实施问卷调查,并认真对问卷进行分析。

6、通过第二次课题会议,讨论如何开展以诵读为主的校园文化建设。

十二月份:

1、继续深入研究《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研究》;

2、继续充实自己博客的内容;

3、开展第二期诵读教学课例研究,由单廷霞老师上课题研讨课,做好课前的网上阅读和课后的研讨评议工作;

4、开展第三期诵读教学课例研究,由从国艳老师上课题研讨课,做好课前的网上阅读和课后的研讨评议工作;

元月份:

1、继续深入研究《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研究》,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2、继续充实自己博客的内容;

3、写好本学期个人课题小结,并进行交流;

4、及时撰写研究材料,上传到网站,充实自己的博客。

5、通过第三次课题会议,小结本学期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收集整理自己的课题材料。

篇7: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教育,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21世纪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开放社会,呼唤着学校教育的开放。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指示,江的“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的指示,这一切都应和着开放时代的呼唤。因此,开放教育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

(2)深化改革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和谐统一是21世纪学校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标。建立开放教育正是顺应人的和谐自然发展的需要。因此,开放教育是深化改革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3)学习者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必然需要。

改变儿童学习起步阶段主体地位不受尊重的现状,让学生参与选择决策,以适应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要求。因此,开放教育是适应学习者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必然需要。

2.课题提出的意义

(1)重新构建学校主流文化。

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质是重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积淀、提炼、培育而成。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办学效益起着关键作用。学校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展,以适应课改的需要,已成为每个学校所面临和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能营造学校良好的氛围,能稳固学校发展的基础,能促进学校的发展。因此,开放阅读教学是重新构建学校主流文化的具体措施之一。

(2)迅速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依托开放的社会环境,从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特征出发,引进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探索开展小学语文开放式教育的基本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打破学科界限,探索语文向自然、向社会、向现实生活开放,拓宽语文教育途径,开发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的结合,建设起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开放的生活实践中用语文,学语文,迅速高效地提高语文素养。

二、课题的界定

关于“开放式教学”。

所谓“开放”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开放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自觉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开放的课外发展环境,使学生在充分开放的环境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达

成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的统一协调的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它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需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改革模式。开放式教育注重教育与社会生活的沟通,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的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实践能力。

开放教学体现在教育信息空间和沟通的多元化,教育功能时空上的纵深化,教育方法上的多样化,教育技术手段的网络化,教育组织形式上的弹性化,教学评价的个性化和师生关系上的民主化。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

2.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渠道,扩大阅读面

3.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合作阅读的能力,

4.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6.发展学生阅读评价和审美的能力

7.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开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开放,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动发展。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主要包括阅读认知、阅读技能、阅读情感三方面。但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目标主要由老师来确定,且比较重视阅读认知目标的完成,而阅读技能、阅读情感等目标,还处于不被重视甚至被忽略的地位。教师没有去深入思考学生学习的方法、技能、兴趣、信心、交往、意志等因素的培养。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使学生既有所知又有所感,既获取方法有培养兴趣。而开放性教学目标除了体现认知、技能、情感目标之外,还要体现出目标的发展规律和目标的多元化,体现阅读目标由学生自主确定和教师指导确定相结合的方向。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开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开放,要体现学生阅读选择的自主性和阅读内容的多样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放意识,教师必须打破阅读教学内容以课本为中心的局面。阅读教学要凭借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要敢于超越教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因为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语言文字。要使语文知识都渗透于实际生活之中,就必须开放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易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进行再创造。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开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开放,要体现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连贯性,体现学生发展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教师不能将阅读教学局限于语文课堂中,要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局面。阅读教学要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将校内和校外相结合,注意学科间的融合和有机整合。阅读教学的过程除了抓好课堂教学,还要抓好课外辅导和实践,向课前和课后延伸。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境的开放

开放的阅读教学环境,就是指开放的阅读教学空间、开放的课堂师生关系和开放的课堂教学气氛。在阅读教学空间上,为了便于学生多向交流、主动探索,在编排学生座位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采用四人或多人围坐的形式,以便学生开展小组间的协作交流,打破拘束呆板的课堂学习模式,也可根据需要将课堂移到教室以外的地方,如阅览室、室外等。在课上,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应信任、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平等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

5.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的开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的开放,要体现评价指标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体现评价方式和评价目的的多样化。教师要打破自己作为评价的唯一主体和评价权威的局面,应注意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也可让家长来参与学生的阅读评价,发扬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阅读兴趣,有效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理论学习法

2.实践操作法

3.经验总结法

篇8: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学生说写的能力间接地代表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展本课题研究旨在让一线教师能深层次理解教材、活用教材插图,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说写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题将在主课题的引领下着重开展第一学段利用插图学生说写方式的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提高研究的实效性,要为提高第一学段学生说写的能力多践行,深思考。

、具体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本课题组组长带领成员认真学习课题方案,明确课题研究方向,深入了解课题研究方法,结合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另外本课题组成员每人订一份跟语文教学有关的杂志,开展“分享阅读”(组员阅读到好的文章作好记号推荐给其他组员阅读),定期组织学习交流阅读心得与研究的相关联系,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有了理论作为航标,行动便有了方向。

2、制订研究方案,扎实研究工作

紧扣课题组研究的规划思路,制订切实可行的本学期研究计划,明晰研究思路与方向,密切联系实际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3、确定研究重点,提高研究实效

本学年重点研究项目及方向为“认真研究苏教版第一学段语文书中插图,发掘训练点,提高学生说写能力”,本课题组成员计划以第一学段中的典型课例为突破,进行研究总结。

4、不断总结经验,实现资源共享

各课题组成员在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要勤于思考、善于动笔,不断提炼研究经验,本学期各年级至少要完成一篇“借助插图进行说写训练的经典课例”或“案例分析”,并争取发表或获奖。各课题组成员要主动积极维护课题网站的正常运转,要把各自研究的动态和成果及时在网上呈现,以实现资源共享,以让本课题起到一定的辐射作用。

三、日程安排(9月-1月):

9月份:

1、制订本学期课题组研究计划。

2、课题组理论学习(学习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习方式的有关章节)

3、制定课题组成员本学期研究课安排表。

10月份:

1、课题组成员上、听、评研究课。

2、课题组理论学习。(分享阅读,主题: 学习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习方式的有关章节 )

11月份:

1、课题组成员上、听、评研究课。

2、课题组理论学习。

3、撰写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和案例。

12月份:

1、课题组观看优秀教学录象,并对录像中课例进行点评。

2、课题组理论学习。

3、课题组沙龙暨研究反思活动。

1月份:。

1、课题组理论学习。

2、本学期课题研究情况反思与总结。

3、收集、整理相关研究工作材料。

篇9:小课题2阶段计划

《小学数学“先学内容”设计的有效性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提出,是因为我校重视教学研究工作,通过学习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让我们真正的认识到只有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场地、让学生的潜能得到真念,进而解放学生的手、脑与口,让课堂真正成为展现学生才能的正地发挥,让学生从“苦学”走向“乐学”。我们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有了质的变化。但我们在为这次改革感到高兴时问题也层层的浮现了出来。如:许多教师反应先学内容布置简单了,没有什么作用。难一点吧,好多学生无法通过自己完成;先学内容许多时候老师无法检查等等。针对有这些困惑的教师我们我们特申报了《小学数学“先学内容”设计的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通过此课题能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让学生更自信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本学期为了让小课题研究在课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学生受益。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明确研究内容:

(1)怎样布置先学内容,有效的先学内容绝对不是简单问题、相应习题的堆砌。布置先学内容时首先要思考:我布置的这些先学内容对下一个新知识点的学习是否有用?如何帮助学生利用好先学内容的实施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先学内容的布置力求做到简单、低入、根本、趣味、开放。

①简单:要求内容的环节要简单,学生能一目了然。简单明了,学生课上交流的例子达十几种,学生做在其中,乐在其中。

②低入:要求设计的内容难度要适中,要照顾全体,保证每个人都能发现一点,体味发现的快乐。

③根本:要求教师抓住知识主线,找准教学重难点,使学生通过先学内容能够完成大部分的知识点。教师在布置先学内容前,一定要精心备课,熟悉教材的重难点,抓住知识的“根”,课堂上再举一反三,效果很好。

④趣味: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颇有趣味的作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完成。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如口头的,书面的,绘画的,表演的,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到作业的乐趣。

⑤开放:教师根据教材适时适量设计开放性的内容,增加学生思考问题的多面性。让学生“各有说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有话可说”,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2)先学内容的设计形式教师熟悉并吃透教材,领悟相应的重难点.定准教学目标,是设计好先学内容的保证。

①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课前和课中相结合的先学内容形式,可课前先学,也可课中先学,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为学生的学服务。

②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得,先学内容可以设计成必答题和选答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

③可以把课后的`部分习题提到先学内容中,让学生通过做完预习阶段的习题初步了解知识。

④可以让四人小组整理出典型的先学内容,把布置先学内容的权利也交给学生。

⑤先学内容的形式:听、说、读、写、看、找。格式可以是:小研究本、表格、批注、资料。

(3)先学内容的检查

①学生学会查找资料并利用资料是先学内容完成的一项重要技能。教师要辅导孩子如何在网上寻找资料,并懂得如何筛选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

②老师在布置完先学内容后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在课堂上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作业成果,让他们的劳动有所做也要有所用,这样的话,学生完成先学内容的兴致才能得以保持,学生才乐于去做,才能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自信心。

③对认真完成的小组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一开始没有认真完成的小组不要操之过急,要耐心引导,积极扶持。也可以安排先学内容完成得比较好的同学帮扶这些同学,逐渐达到人人养成认真完成先学内容的习惯。

二、课题研究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9月:

1、学习课题实施方案。

2、教研组制定出小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计划。各位实验教师根据教研组第一阶段计划、自己本册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制定出本学期课题研究阶段计划。

3、开展学生学习情况研究和教师教学情况研究。(问卷调查)

4、业务学习(有关小课题方面的内容)

10月:

1、围绕课题进行集体备课。

2、上研究实验课。

3、业务学习(有关小课题方面的内容)。

11月:

1、围绕课题进行集体备课。

2、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汇报课。

3、业务学习。

12月:

1、经验交流会。

2、论文的收集。

3、收集和整理有关材料。

佃坝镇中心学校

20xx.09.04

篇10:小课题2阶段计划

一、课题研究进展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

一学期来课题组以课程理论和先进的研究经验为指导,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前沿的课改理论,以教育教学类专著《有效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名师作业设计经验》等为主要理论学习内容,我们还组织各位成员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其解读、《数学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等有关课改的材料,特别是关于“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的总目标、学段目标和具体目标的学习,另还学习了与课题内容相关的理论专著和一些学术期刊。平时强调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全体组员坚持每学期学习一本有关教育理论书籍或每月学习一本教育类杂志,以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

2.认真组织实施开展课题研究,吸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本学期的重点研究工作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有效练习活动策略的探索。“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的四个领域之一,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目标之一。以前的教学,偏重于对几何知识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层面上开展活动,少有进入综合应用和创造性解决问题层面的,因而要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是非常困难的。考虑这些现状,我们课题组首先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理论研读,每月定期开展一次理论研讨活动,其中在4月份我们还组织了校内所有数学教师开展了一次主题为“空间与图形领域有效练习活动的探索”的“教育沙龙”活动,活动中,人人有准备,发言积极,在家都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宝贵意见。

依照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这学期课题研究课的内容核心就是“空间与图形”。典型课例有唐显礼老师的《确定位置二上》、李国兴老师的《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罗家华老师的《认识公顷》、边勇吉老师的《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等,每次研究课后,课题组都及时召集组员进行评议,评议的焦点主要是练习活动的设计是否有效,练习活动的组织实施策略是否有效。

3.基于课题研究,关注学生发展

为检查课题研究成果和推进课题研究工作,以及进一步落实双基的掌握,了解学生数学水平,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这一学期我们在学生数学能力培养方面还开展了这样一些活动。在一二年级开展了“口算小明星”评选活动,分班级推选和学校评比两阶段进行;三四年级开展了“空间与图形”领域为专题的数学探究能力测试活动;五六年级开展了“迎六一”数学手抄报评比活动。活动中,课题组成员积极承担任务,确保了活动的有序、有效地实施。

二、课题研究阶段思考

1.经过又一阶段的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的教学观念和教育行为又有了较大变化。一是教师们自觉树立起现代教育观。通过实施,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二是逐渐建立起新的练习活动方式。以往,学生的练习以独自的书面作业为主,而现在的练习活动方式可以是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也可以是动手操作,还可以是口头表述、网上查阅等。三是更注重练习活动的全面性和实效性。实施中,我们不仅发现“程度好”的学生在练习中的满足,也看到了一部分“后进生”学习的明显进步,练习活动的设计更关注全体,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眼前的学生。四是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从“探索有效的练习

活动策略”问题出发,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寻找提高练习有效的途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和交流、不断改善教学行为,自课题开展研究以来,课题组教师的科研素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和思考力有了一定的发展。本学期,课题组成员共在各级刊物发表文章5篇,有3篇论文在县、市及市以上获奖,在市数学评优活动中有2位老师执教的课获二等奖,等等。

2.虽然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不可否认地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练习活动的“有效性策略”研究还不够显著。平时我们更多地是关注于练习活动设计部分,而对练习活动实施后未能都及时地去做到跟踪调查,了解学生练习活动后的情况,练习活动是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是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是否能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能力。二是有效练习活动理念还需进一步加强。实验已有一阶段,其中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理论学习、沙龙研讨、教学观摩等,这方面年青教师通过活动,进步较快,有效练习活动理念已逐渐渗透到每一个教学实践活动中,而对有些年龄较长的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和练习活动的有效性策略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准确,转变观念难度较大,致使他们有时在教学中依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三、下一阶段工作展望

1.继续加大培训力度,扩大课题研究影响力,让有效练习活动的理念深入到学校每一位数学教师心中,以实现课题研究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2.重视课题研究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行动研究。要求课题组成员能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满足于现状,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积极投身课题实践,善于思考,鼓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在初步研究成果上,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深入课题实验,继续努力探索一种操作性强、适应面广、能大

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练习活动有效实践模式。

3.课题实验第一阶段我们已完成了对小学数学四大领域中“数与代数”和“空间与图形”的练习活动的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接下来将对其它两大领域“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进行有效练习活动策略的探索与研究,突出数学教学练习的“有效性”,在“教”与“学”上继续进行细化、分块研究,继续从练习活动的呈现、组织、评价等方面去探索有效地练习活动策略。

苍溪县桥溪乡小学校

20xx-12

篇11:小课题2阶段计划

《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写作兴趣》小课题研究已进入第二阶段,为促进孩子们继续快乐读书、快乐写作、快乐成长,再次提高其语文素养。巩固第一阶段成果,特将第二阶段工作计划如下:

一、注重词、句积累,提高好词佳句运用效率

老师要继续分阶段定类别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利用晨会课、班队课、活动课等有利时机,启发、引导学生阅读,以增加语言积累。没有一定数量的词语积累就不能形成语文能力,更谈不上写作能力。多读则能把书本上的语言材料储存到大脑中,变成自己的语言,运用到实践中。

二、读写结合,正确运用写作方法

在习作教学中,继续有意识有计划地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物用文字写下来,学生只要写出来就要找出几点写作优点进行点评表扬。同时在平时的口语交际教学中,能指导他们将从阅读教学中学得的大量的字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运用,内化为写作的基础。

三、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1、为学生选好读物。低年级学生从开学就为他们设立图书角,介绍好的图书给他们看。现可以偏重于分类作文指导等书目供学生阅读。

2、摘录妙词佳句。在大量的阅读中,要求学生把优美的词句摘抄出来,在学习、交谈、作文中运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每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念自己所摘抄的词语,增加大家词汇的积累。

3、定时组织读书会。组织讲故事、朗诵、写日记、办班级小报、习作手抄报等比赛活动,达到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从多渠道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1、首先教师要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封闭沉闷的繁琐分析中走出来,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教学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向各种传媒、电子网络延伸,使之与社会发展、知识相适应。

2、充分利用电脑、电视等视听媒体多让学生“听”书。,从而诱导学生早读书、多读书。

五、每周一练,坚持写好周记

继续要求学生写命题周记,扩大周记范围,可写人、记事、描写景物、动物,心得体会等。几类周记变换着写以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对学生的周记还要及时评改,发现好的予以鼓励,并提供给全班同学评论或抄在墙报上供大家欣赏,经常评选优秀周记,真正使写周记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总之,在第二阶段研究中要严格执行计划,观察学情,灵活变通,力求最大极限地挖掘学生潜在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

课题组

20xx年2月

篇12:小课题2阶段计划

一、3月~4月,初步尝试小组互助学习方式的习题训练,习题训练内容以化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简单运用为主。

1、编写1~12章知识点的梳理性试卷,整理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内容并编写成小试卷。

2、逐步完善化学互助小组的合理化分组方式。

3、尝试将选编的试题在小组内进行互助训练(包括完成方式和反馈方式)。

4、及时记录活动开展中重要环节的内容,总结好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并分析原因,寻找改进办法。

二、5月份,在基本知识掌握较好的情况下,尝试在小组中进行化学知识的专项训练。

1、选编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酸、碱、盐典型习题的试卷等。

2、将试题运用到小组内开展训练,进一步提高小组成员间的差异练习和互助学习方式的有效结合。

3、及时总结实践中的成功和失败之处。

三、6月份,在中考总复习阶段,尝试在互助小组中进行综合试题的差异练习。

1、预计选编三套综合试卷(全真模拟试题)加以实践,并进行试题运用后的效果分析和反思。

2、全面总结上半年科研内容,撰写阶段性科研报告。

篇13:初中语文小课题计划

一、课题名称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①为了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忽视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定格在书本世界里,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隔断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语文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失去了实践和应用的价值。②割裂了学科知识间的联系,缺乏不同学科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③语文教学中明显出现“四多四少 \":老师讲解多,学生主动活动少;学生一味接受老师观点多,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的现象少;书面习题、机械抄写练习多,观察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少;读教科书多,阅读课外书籍少等等……针对以上问题,我确定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这一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是为了使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作为新课程的一个新课题,它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它的研究能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形成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思路,激发学习研究兴趣,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学习语文;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些也正是我们从事此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反思

2、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探究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第一阶段:课题立项的准备工作阶段。主要工作包括了解在初中语文课中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历史和状况,作一些调查研究,建立课题实验设想并撰写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等。

第二阶段:完成实验研究的措施、方法并在教学中试用,论证其可行性、有效性,并对这些措施方法进行完善。对完善后的实验研究再次进行试验、论证效果。

第三阶段:整理、分析课题实验材料,进行课题反思,完成结题总结。

六、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1、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要用幽默的语言,良好的形象影响学生。

2、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兴趣,为今后他们能自觉、自主地开展活动做好铺垫。

3、教师可结合学情、校情等主、客观因素灵活安排综合性学习的时间,也可根据实际需求增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4、活动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

5、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利用多种途径查找、搜集资料,并能对资料进行简单处理的能力。

要注意 .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课型和模式,但在教学实际中,又不能受其约束和限制,要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对待。不可机械照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开创延伸式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课题研究的方案及报告。

2、案例分析及论文。

相关专题 小学语文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