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列传第三十六》阅读答案附翻译

王卿卿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王卿卿”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宋史·列传第三十六》阅读答案附翻译(共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宋史·列传第三十六》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列传第三十六》阅读答案附翻译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曾祖焘,晋平西将军。祖序,豫州刺史。父谌,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簿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后随彦之北伐。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而食之,遂陷于虏。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彼国敬传诏,谓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迁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失利。孝武初,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宽简,士众悦附。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檄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帝嘉之,以为荆州刺史。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击襄阳。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约,凡所赠贶,一无所受。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去镇,秋毫无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乃贫家好食。”致饱而去。

修之后坠车折脚,辞尚书,领崇宪太仆,仍加特进、金紫光禄大夫。以脚疾不堪独行,特给扶侍。卒,赠侍中,特进如故。谥贞侯。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可谓不忝尔祖矣 忝:辱没

B.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 发:谋叛

C.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 妻:嫁

D.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 加:更加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修之能守节的一组是(3分)( )

①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 ②修之潜谋南归 ③复欲率南人窃发 ④而遣使陈诚于帝 ⑤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⑥然性俭克少恩情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都担任不小的官职。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在留守滑台的时候,被敌人围困,虽坚持数月,但最终被俘。

B.修之治身清廉简约,凡是赠送的礼物,他一点都不接受,而发下的军粮,他有时会接受下来,但很快就同下吏属员分享,或用以安抚群蛮。

C.朱修之克勤克俭,廉洁奉公,从不对亲属额外照顾。他看望姐姐时,姐姐准备了很差的饭菜来激他,但他不为所动,甘之如饴。

D.虽然拓跋焘很赏识他,但朱修之毕竟是南人而时时想着回去。后来在随拓跋焘讨伐冯弘时,终于找机会逃走,最终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

9.断句与翻译。(10分)

(1)用“/” 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修 之 命 断 马 鞍 山 道 秀 不 得 前 乃 退 及 义 宣 败 于 梁 山 单 舟 南 走 修 之 率 众 南 定 遗寇 时 竺 超 民 执 义 宣 修 之 至 乃 杀 之 以 功 封 南 昌 县 侯。

(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檄修之举兵。(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5.D [解析] 加:施加、施与、实行。

6.A [解析] A.连词,表顺序承。B.助词,被;介词,对。C.连词,于是,就;动词,是。D.助词,表判断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

7.B [解析] ①仅仅说被围困,③所说的是徐卓,⑥说的.是朱修之太过节俭以致缺少亲情。

8.A [解析] B.饷,应该是上面的馈赠,也不是拿来安抚群蛮;C.原文中说的是朱修之太过节俭以致薄情少义;D.“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不正确,回宋国是冯弘的派遣,并非出于传诏的帮助。

9.(1)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2)①等到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叛乱,(义宣)发檄文给朱修之,让朱修之跟他一同起兵。(“反”“檄”“举兵”各1分,语句通顺1分)

②(修之)统计在雍州点灯所耗费的油及牛马所吃的谷物草料,用自己的钱十六万偿还。(“计”“偿”各1分,语句通顺分)

[参考译文]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曾祖朱焘,是晋朝的平西将军。祖父朱序,曾任豫州刺史。父亲朱谌,曾任益州刺史。修之从州主簿迁任司徒王弘的从事中郎,文帝对他说:“你的曾祖当过王导丞相的中郎官,你现在又做王弘的中郎官,可以说你没有愧对祖先了。”修之后来跟随到彦之讨伐北魏。彦之从黄河南岸率军回朝,留下修之戍守滑台,被虏寇围困,几个月后,粮食吃完了,将士们饿得用火熏老鼠吃,终于被虏寇俘获。

北魏拓焘嘉许他的操守气节,任他为侍中,并把王室的女儿给他做妻子。修之暗中谋划逃回南方,妻子对他也有所怀疑,常常流着泪询问他的心意,修之非常赞美她的情义,但最终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她。后来,鲜卑人冯弘自称燕王,拓跋焘去讨伐他,修之与同时被俘的邢怀明一起随从。当时还有徐卓这个人,他想率领南方人暗中发动兵变,因事情败露被杀。修之、怀明惊恐地投奔冯弘,冯弘并不以礼相待。修之在冯弘那里滞留了一年时间,正碰上宋朝派传递诏书的使者来到,修之的名望地位早就显赫,传递诏书的使者见到他就下拜。冯弘尊敬传递诏书的使者,称他是“天子身边的人”,看到他向修之致敬,才开始对修之尊重有礼。这时北魏多次攻伐冯弘,有人劝冯弘派遣修之回南方寻求救援,于是就派修之前往。

元嘉九年,修之到达京城,文帝任他为黄门侍郎,屡次迁升任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死后,许多蛮人大动干戈,修之任征西司马讨伐蛮人,出师失利。孝武帝初年,任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事方面宽和简易,士人和百姓都乐意依附他。到了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谋反时,义宣传檄修之,要他举兵响应。修之假装与他同谋,却暗中派使者向孝武帝陈述对朝廷的忠心。孝武帝嘉奖他,任命他为荆州刺史。义宣得知修之不与自己同谋,就用鲁秀为雍州刺史,出击襄阳。修之下令截断马鞍山的通道,鲁秀不能前进,只好退兵。到义宣在梁山失败,乘孤舟往南逃跑时,修之率兵向南,平定了残余的贼寇。这时竺超民捉住义宣,修之领兵赶到,就杀死了义宣。由于这一功劳,被封为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廉简约,凡是赠送的礼物,他一点都不接受,有人送食品,他有时接受下来,但很快就同下吏分掉,始终不归为己有,只把安抚接纳众蛮人作为自己的专务。后来朝廷征他为左民尚书,旋即任领军将军。离开镇守之地时,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并且统计在雍州点灯所耗费的油及牛马所吃的谷物草料,用自己的钱十六万偿还。不过,他的性格也过于节俭,缺乏亲情,他姐姐在家乡,饥寒交迫,修之未曾接济她。他曾经前去探望姐姐,姐姐想激发他的恻隐之心,故意为他安排菜汤粗饭,修之却说:“这是贫寒人家最好的食物。”饱食一餐而去。

修之后来从车上掉下来折断了脚,辞去左民尚书。兼任崇宪太仆,仍加特进、金紫光禄大夫。由于脚病不能独立行走,所以特地赐给他扶持侍从。死后,赠侍中,特进如旧。谥号贞侯。

篇2:《宋史·列传第二十六》阅读答案及翻译

《宋史·列传第二十六》阅读答案及翻译

魏羽者,字垂天,歙州婺源人。少能属文,上书李煜,署弘文馆校书郎。时改当涂县为雄远军,以羽为判官。宋师渡江出其境,羽以城降,太祖擢为太子中舍。

太平兴国六年,受诏诣瀛州覆军市租,得隐漏数万计。因上言:“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上赐诏褒谕。复命,迁太常博士,改膳部员外郎。丁外艰①,起复②莅事,入判大理寺。因上疏言三司职官颇众,愿省其半,可以责成,仍条列利病凡二十事。诏下有司详议,皆以为便。时北边多警,朝议耕战之术,以羽为河北东路营田副使。

淳化四年,并三部为一司,以羽判三司。先是,三司簿领堆积,吏掾为奸,虽尝更立新制,未为适中。是冬,羽上言:“依唐制,天下郡县为十道,两京为左右计,各署判官领之。”制三司使二员,以羽为左计使,董俨为右计使,中分诸道以隶焉。未久,以非便罢。丁内艰①,起复,加给事中。

咸平四年,以疾解职,拜礼部侍郎。谢日,召升便殿,勉以医药。月余卒,年五十八。

羽涉猎史传,好言事。淳化中,许王暴薨。或有以宫府旧事上闻者。太宗怒,追捕僚吏,将穷究之。羽乘间上言曰:“汉戾太子窃弄父兵,当时言者以其罪当笞耳。今许王之过,未甚于是。”太宗嘉纳之,由是被劾者皆获轻典。尝建议有唐以来凡制诏皆经门下省审,有非便者许其封驳,请遵故事,择名臣专领其职。迄今不废。

羽强力,有吏干,尤小心谨事。太宗尝谓左右曰:“羽有心计,亦明吏道,但无执守,与物推移耳。历剧职十年,始逾四十,须鬓尽白,亦可怜也。”羽出入计司③凡十八年,习知金谷之事,然颇伤烦急④,不达大体。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①丁外艰:子遭父丧或重孙遭祖父丧;丁内艰:子遭母丧或重孙遭祖母丧。②起复:官员因父母丧而辞官守制,未满期而奉召任职。③计司:古代掌管财政、赋税等事务官署的统称。④烦急:苛细峻急。

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羽判三司

判:掌管

B.追捕僚吏,将穷究之

究:推究

C.有非便者许其封驳

许:允许

D.各署判官领之

领:兼任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朝议耕战之术

习知金谷之事

B.未久,以非便罢

勉以医药

C.以羽为判官

并三部为一司

D.愿省其半

择名臣专领其职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B.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C.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D.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羽少时便能写文章,后来通过上书给李煜而得到赏识,获得弘文馆校书郎的职务,又因会写文章做了雄远军的判官。

B.魏羽在做官的过程中,曾经先后遭父丧、母丧,但朝廷器重他,每次都在他守丧期未满时便下诏令他赴任做官。

C.淳化四年,朝廷将三部并为一司,虽采纳了魏羽的建议,但最终还是没能解决过去三司公务堆积、官员犯科的弊病。

D.魏羽为人坚忍有毅力,做事谨慎。皇上认为他有智谋,也熟悉当官的方法,只是缺少操守,容易受到钱财的影响。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宋师渡江出其境,羽以城降,太祖擢为太子中舍。(4分)

②今许王之过,未甚于是。(3分)

(2)从文中找出能体现魏羽“有吏干”的两个具体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参考答案

5.B(“究”应为“追查、追究”。)

6.A(两个“之”都为“的”,结构助词。B.因为,连词;用,介词。C.担任,动词;成为,动词;D.他们的,人称代词;这个,指示代词。)

7.D

8.A(A.他并未“获得弘文馆校书郎的职务”,只是暂时代理;也不是因为文章写得好做了判官,文章里没有这个意思。)

9.(1)①宋朝军队渡过长江来到雄远军境内,魏羽率领全城百姓投降,太祖提拔他为太子中舍。

( “以”“擢”各1分,“出其境”1分,大意1分。)

②现在许王的过错,并没有比这个更过分(厉害)。

(“甚”1分,介词结构后置句1分,大意1分。)

(2)①上疏言三司职官颇众,愿省其半,可以责成,仍条列利病凡二十事。诏下有司详议,皆以为便。 ②受命去军中审查租税问题,发现很多漏洞,向朝廷提出官员的调动挑选有失公平,请求朝廷对主管人员进行严查以肃清欺骗的弊病。 ③当皇上打算要严查许王案时,魏羽借汉朝太子的例子进言,让皇上对相关人员从宽处罚。 ④尝建议有唐以来,凡制诏皆经门下省审,有非便者许其封驳,请遵故事,择名臣专领其职,迄今不废。

(答对一点2分,对两点3分。)

参考译文:

魏羽,字垂天,歙州婺源人。少时便能写作文章,上书给李煜,(得到赏识),暂代弘文馆校书郎。当时改建当涂县为雄远军,朝廷让魏羽担任判官一职。宋朝军队渡过长江来到雄远军境内,魏羽率领全城百姓投降,太祖提拔他为太子中舍。

太平兴国六年,他接受诏令到达瀛州审察军队征收的租税,查到隐瞒、漏报的数万件。于是向上报告说:“本州的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没有被替代,河间令即墨任期没满一年就升迁了,官吏的调动挑选有失公平。地处遥远通过什么渠道向皇帝报告呢?请求问罪主管人员,来肃清欺骗的弊病。”朝廷赐诏进行褒扬。回朝廷复命后,魏羽升迁为太常博士,后改任膳部员外郎一职。遭父丧,守丧期未满即应诏赴任、处理公务,进京兼管大理寺。魏羽趁机上疏说,三司官员人数太多,希望减少一半人员,可以派专人或机构完成这项任务,于是逐条列举了一共二十项弊端。皇上下令交给有关官员详细讨论,大家都把这事看作是可行的。当时北方边境经常出现险情,朝廷讨论农耕与战争的方法,让魏羽担任河北东路营田副使。

淳化四年,朝廷合并三部为一司,让魏羽掌管三司。在这之前,三司记事的文书堆积如山,官员违法犯罪,虽然曾经更改建立新的制度,但都不合适。这年冬天,魏羽上书说:“依照唐朝的制度,天下郡县分为十道,两京设置左、右计,各官署的判官兼任这些职务。”于是设置三司,派出两名人员,让魏羽担任左计使,董俨担任右计使,划分所有的道来归属他们管辖。没有多久,(这个操作)因为不大可行而被停止了。遭母丧,守丧期未满即被起用,担任给事中的职位。

咸平四年,魏羽因为疾病而解除职务,被任命为礼部侍郎。在去向皇上谢恩的那天,被召至别殿,皇上用赐医送药的方式来鼓励他。一个来月后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魏羽广泛阅读史传,喜欢发表议论。淳化年间,许王突然死了。有人把宫府中过去一些事情上报。太宗非常生气,追捕相关的属官,将要彻底追查这些案件。魏羽趁空子进言说:“汉朝的戾太子盗用父亲的兵权,当时的`说法是,按照他的罪行应当被鞭打。现在许王的过错,并没有比这个更过分。”太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由于这样,被弹劾的人都获得从宽处罚。魏羽曾经建议,自唐朝以来,凡是皇上的命令都经过门下省的审察,有不合适的,允许门下省把它封还并加以驳正,请求朝廷遵守以前的规定,挑选名臣专门兼任这个职务。(他的建议被采纳后)到现在也没有被废止。

魏羽为人坚忍有毅力,拥有从政的才能,尤其小心谨慎地做事。太宗曾经对左右说:“魏羽有智谋,也熟悉当官的方法,只是没有操守,容易受到财物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担任高官十年,才过四十岁,胡须头发都变白了,也很可怜啊。” 魏羽出入计司一共十八年,熟悉了解钱财和粮食的事务,然而又比较苛细峻急,不识大体。

篇3:宋史·列传第二十六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宋史·列传第二十六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魏羽者,字垂天,歙州婺源人。少能属文,上书李煜,署弘文馆校书郎。时改当涂县为雄远军,以羽为判官。宋师渡江出其境,羽以城降,太祖擢为太子中舍。

太平兴国六年,受诏诣瀛州覆军市租,得隐漏数万计。因上言:“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上赐诏褒谕。复命,迁太常博士,改膳部员外郎。丁外艰①,起复②莅事,入判大理寺。因上疏言三司职官颇众,愿省□半,可以责成,仍条列利病凡二十事。诏下有司详议,皆以为便。时北边多警,朝议耕战之术,以羽为河北东路营田副使。

淳化四年,并三部为一司,以羽判三司。先是,三司簿领堆积,吏掾为奸,虽尝更立新制,未为适中。是冬,羽上言:“依唐制,天下郡县为十道,两京为左右计,各署判官领之。”制三司使二员,以羽为左计使,董俨为右计使,中分诸道以隶焉。未久,以非便罢。丁内艰①,起复②,加给事中。

咸平四年,以疾解职,拜礼部侍郎。谢日,召升便殿,勉□医药。月余卒,年五十八。

羽涉猎史传,好言事。淳化中,许王暴薨。或有以宫府旧事上闻者。太宗怒,追捕僚吏,将穷究之。羽乘间上言曰:“汉戾太子窃弄父兵,当时言者□其罪当笞耳。今许王之过,未甚于是。”太宗嘉纳之,由是被劾者皆获轻典。尝建议有唐以来凡制诏皆经门下省审,有非便者许其封驳,请遵故事,择名臣专领其职。迄今不废。

羽强力,有吏干,尤小心谨事。太宗尝谓左右曰:“羽有心计,亦明吏道,但无执守,与物推移耳。历剧职十年,始逾四十,须鬓尽白,亦可怜也。”羽出入计司③凡十八年,习知金谷之事,然颇伤烦急④,不达大体。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①丁外艰:子遭父丧或重孙遭祖父丧;丁内艰:子遭母丧或重孙遭祖母丧。②起复:官员因父母丧而辞官守制,未满期而奉召任职。③计司:古代掌管财政、赋税等事务官署的统称。④烦急:苛细峻急。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羽判三司 判:掌管 B.各署判官领之 领:兼任

C.追捕僚吏,将穷究之 究:推究 D.有非便者许其封驳 许:允许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因上疏言三司职官颇众,愿省□半,可以责成

②谢日,召升便殿,勉□医药

③汉戾太子窃弄父兵,当时言者□其罪当笞耳。

A.①其 ②以 ③以 B.①其 ②而 ③以

C.①之 ②以 ③因 D.①之 ②而 ③因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B.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C.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D.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羽少时便能写文章,后来通过上书给李煜而得到赏识,获得弘文馆校书郎的职务,又因会写文章做了雄远军的判官。

B.魏羽在做官的过程中,曾经先后遭父丧、母丧,但朝廷器重他,每次都在他守丧期未满时便下诏令他赴任做官。

C.淳化四年,朝廷将三部并为一司,虽采纳了魏羽的.建议,但最终还是没能解决过去三司公务堆积、官员犯科的弊病。

D.魏羽为人坚忍有毅力,做事谨慎。皇上认为他有智谋,也熟悉当官的方法,只是缺少操守,容易受到钱财的影响。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宋师渡江出其境,羽以城降,太祖擢为太子中舍。(4分)

②今许王之过,未甚于是。(3分)

(2)从文中找出能体现魏羽“有吏干”的两个具体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5. 1.C2.A3.D4.A

5.(1)①宋朝军队渡过长江来到雄远军境内,魏羽率领全城百姓投降,太祖提拔他为太子中舍。②现在许王的过错,并没有比这个更过分(厉害)。

(2)①上疏言三司职官颇众,愿省其半,可以责成,仍条列利病凡二十事。诏下有司详议,皆以为便。 ②受命去军中审查租税问题,发现很多漏洞,向朝廷提出官员的调动挑选有失公平,请求朝廷对主管人员进行严查以肃清欺骗的弊病。③当皇上打算要严查许王案时,魏羽借汉朝太子的例子进言,让皇上对相关人员从宽处罚。 ④尝建议有唐以来,凡制诏皆经门下省审,有非便者许其封驳,请遵故事,择名臣专领其职,迄今不废。(答对一点2分,对两点3分。)

篇4:《宋史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宋史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孔守正,开封浚仪人。宋初,补内殿直,兼领骁雄、吐浑指挥。从刘廷翰平蜀,还,迁骁雄副指挥使。开宝中,太祖征太原,守正隶何继筠麾下。会契丹遣兵来援晋阳,守正接战于石岭关,大败之,斩首万级,获其将王破得。时宋师之陷敌者数百人,守正以骑军驰之,尽夺以还。

太平兴国中,累迁日骑东西班指挥使。太宗亲征晋阳,守正分主城西洞屋,领步卒大呼先登,继与内侍蔡守恩等率骑兵力战,晋军遂溃。从征范阳,至金台驿,诏与刘仁蕴先趋岐沟关。时城未下,守正夜超垣,度鹿角,临机桥,以大军将至,说关使刘禹使降。禹解悬桥,守正遂入城,抚谕其军民,以城守属綦廷朗,而已赴行在。时契丹兵在涿州东,守正与傅潜率御前东西班分两阵驰击之,逐北二十余里,降其羽林兵数百人。继与高怀德、刘廷翰合兵追之至桑乾河,契丹自是不敢近塞。

一日,侍宴北苑,上入玄武门,守正大醉,与王荣论边功于驾前,忿争失仪,侍臣请以属吏,上弗许。翌日,俱诣殿廷请罪,上曰:“朕亦大醉,漫不复省。”遂释不问。俄命为定州行营副部署,受诏诣保州军开道,遇敌于曹河,与战数合,枭首三十余,获马五十匹,上闻而壮之。

真宗即位,复徙代州。咸平初,授昌化军节度观察留后。守正上言:“四任雁门,边亭久安,愿徙东北以自效。”会夏人入寇,改定州行营副都部署。四年,移彰德军留后,以风疾妨政,改安化军留后。景德初,复以不任职代。时议防秋北鄙,守正犹屡表请行。上闵之,不许。无何,卒,年六十六,赠泰宁军节度使。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城未下,守正夜超垣 超:跳过

B.以城守属綦廷朗 属:属吏

C.逐北二十余里 北:败兵

D.朕亦大醉,漫不复省 漫:模糊不清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麾下”,麾本意旌旗之属,是将帅用以指挥的旗帜。文中的`麾下意为部下。

B.“迁”指官员职务的高升。“累迁”即累功升职。

C.“行在”即行军所在的意思。

D.“羽林兵”皇帝卫军的名称。谓为国羽翼,如林之盛的意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守正英勇善战。在石岭关一战中打败契丹的军队,杀敌万余人,俘虏敌将。还亲自率军杀入重围救出被围困的宋军。

B.孔守正有勇有谋。在跟随太宗征讨晋阳时,越过城墙,度过鹿角,来到机桥,劝说戍守岐沟关的刘禹投降。

C.孔守正深得皇帝厚爱。在一次宴会中喝醉酒与同僚在皇帝面前争功劳,失掉了做臣子的礼仪,侍臣请求治他的罪,皇帝却宽恕了他。

D.孔守正忠君爱国。宋真宗即位后,主动上疏请求离开太平安定的职所,到国家边境为国效力,甚至患病后,不顾惜个人身体依然上表请求去边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宋师之陷敌者数百人,守正以骑军驰之,尽夺以还。(5分)

(2)景德初,复以不任职代。时议防秋北鄙,守正犹屡表请行。(5分)

参考答案

4.B 属:委托,交付

5.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

6.B 张冠李戴。劝说刘禹投降应是孔守正在跟随太宗征讨范阳时所做的,而不是晋阳。

7.当时宋朝的军队陷入敌人军阵中有数百人,孔守正率领骑兵追击,都救了回来

当时朝廷又商议防卫北边的边境地区,孔守正还想要上奏章要求去。

【部分参考译文】

孔守正,是开封浚仪人。北宋初年,补任内殿直,兼任骁雄、吐浑指挥。跟随刘廷翰平定蜀地,回来后,升迁为骁雄副指挥使。开宝年间,太祖征讨太原,孔守正归属于何继筠的部下。恰逢契丹派遣军队来支援晋阳,孔守正在石岭关迎战敌军,把他们打得打败,斩杀万余人,擒获他们的将领王破得。当时宋军有几百人陷入敌人包围中,孔守正带领骑兵飞驰进入敌军中,全部把他们抢了回来。

太平兴国年间,累功升迁日骑东西班指挥使。太宗亲自征伐晋阳,孔守正负责攻打城西洞屋,率领士兵呼喊着首先登上了城墙,接着和內侍蔡守恩等人率领骑兵极力奋战,晋阳的军队于是溃败。跟随太宗征伐范阳,到达金台驿,太宗下诏让他和刘仁蕴先赶奔歧沟关。当时城池还没有攻下来,孔守正在夜里越过城墙,度过鹿角,来到机桥,说朝廷大军即将到来,劝说守关将领刘禹,让他投降。刘禹解下悬桥,孔守正于是进入城内,安抚晓谕城中军民,把守城的任务交付綦廷朗,而自己赶赴太宗的行营。当时契丹的军队在涿州东面,孔守正和傅潜率领御前东西班军队分成两阵骑马攻击他们,追赶败军二十多里,降服羽林兵几百人。接着与高怀德、刘廷翰合兵追击敌军到达桑干河,契丹从此不敢靠近边塞。

篇5:《宋史·列传第一百》阅读答案及翻译

《宋史·列传第一百》阅读答案及翻译

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幼善读书,年十二,辞亲从师于江西,五年始归。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乡老先生见之,自以为不及。

庆历六年,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擢上虞令。豪姓杀人,久莫敢问,存至,按以州吏受赇,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治平中,入为国子监直讲。存故与王安石厚,安石执政,数引与论事,不合,即谢不往。

元丰元年,神宗察其忠实无党,以为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时起居注虽日侍,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神宗韪其言,听直前奏事,自存始也。五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京师并河居人,盗凿汴堤以自广,或请令培筑复故,又按民庐侵官道者使撤之。二谋出自中人,既有诏矣。存曰:“此吾职也。”入言之。即日弛其役,都人欢呼相庆。有建议罢免畿内保甲者,存言:“今京师兵籍益削,又废保甲不教,非国家根本久长之计。且先帝不惮艰难而为之,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河决而北几十年,水官议还故道,存争之曰:“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卒辍其役。蔡确以诗怨讪,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确再贬新州,存亦罢,以端明殿学士知蔡州。岁余,加资政殿学士、知扬州。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

召为吏部尚书。时朝廷朋党之论浸炽,存为哲宗言:“人臣朋党,诚不可长,然或不察,则滥及善人。庆历中,或指韩琦、富弼、范仲淹、欧阳修为党,赖仁宗圣明,不为所惑。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由是复与任事者戾,除知大名府,改知杭州。

存性宽厚,平居恂恂,不为诡激之行,至其所守,确不可夺。司马光尝曰:“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存至,按以州吏受赇按:按照

B.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俟:等候

C.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薄:减轻

D.至其所守,确不可夺夺:改变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存忠于职守的一组是()

①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

②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

③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

④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

⑤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

⑥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存从小喜欢读书,十二岁时就辞别亲人前往外地求学,他写的文章得到当地学术界

前辈的高度肯定,显示了出众的才华。

B.王存不因私人关系和官位而影响对政事的看法,王安石执政时多次邀请他去谈论政事,

意见不合,王存就推辞不再前往。

C.京城沿河居住的人家偷挖河堤来扩大住地,侵占官道,王存请求朝廷命令他们恢复大

堤原貌,撤离官道,受到百姓的欢迎。

D.面对朝廷愈演愈烈的朋党之论,王存进谏时引用历史事实,希望皇帝明察进言,不要

冤枉好人,却因此得罪了当时掌权的人。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3分)

(2)神宗韪其言,听直前奏事,自存始也。(3分)

(3)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3分)

参考答案

【1】A按:查办。

【2】D①是年少时为文事,⑤是善待乡邻之事。

【3】C请求朝廷责令修复河堤的不是王存,原文的.意思是王存为民请命,解除了百姓的差役。

【4】

(1)(3分)豪族贿赂其他官员改变他的案子,王存反而因为这件事被罢免离去。

(2)(3分)神宗认为王存的建议有道理(答出“认为……对”或“认为……正确”,亦可),允许直接在殿前(面前)上奏事宜,这是从王存开始的。

(3)在万马奔腾中能够停住脚步的人,大概就是王存了!

【参考译文】

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从小喜欢读书,十二岁时,辞别亲人去江西跟从老师学习,五年才回来。当时的学者正崇尚雕琢文字,他独自做了几十篇古文,乡老先生看了,自以为不如他。

庆历六年,考中进士,调任嘉兴主簿,擢升上虞县令。豪族杀人,很久没有人敢过问这件事,王存来到后,以地方官吏收受贿赂为由查办,豪族贿赂其他官员改变他的案子,王存反而因为这件事被罢免离去。治平年间,进入国子监担任直讲。王存原先与王安石关系很好,王安石执政时,多次请王存来谈论政事,意见不合,王存就推辞不再前往。

元丰元年,宋神宗通过观察觉得王存忠直诚实不参与结党,让他担任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当时修起居注的官员虽然每日陪侍在皇帝的左右,如要上奏事宜必须禀报中书等候皇帝旨意。王存请求恢复唐贞观时左右史执笔跟随宰相进殿的旧例,神宗认为王存的建议有道理,允许直接在殿前上奏事宜,这是从王存开始的。元丰五年,升任龙图阁直学士,任开封知府。京城沿汴河居住的人家,偷挖汴河大堤来扩大住地,有人请求命令他们修筑大堤恢复原貌,又按照民房侵占官道的规定让他们撤离。这两个计谋出自宦官,已有诏令。王存说:“这是我的职责。”入朝上奏这件事。即日解除了劳役,京城的人欢呼庆贺。有人建议废除对京城内保甲的训练,王存说:“如今京师士兵逐渐减少,再废除保甲不加训练,不是国家的根本久长之计。而且先帝不怕艰难做这件事,既已就绪,无故废除不行,不可。”黄河决口而北流几十年,水官议论还归故道,王存争辨说:“故道地势已经很高,水的本性是向下流的,改回故道白白浪费财力,恐怕无法成功。”最终停止了这件事。蔡确写诗发牢骚表示不满,王存与范纯仁想减轻他的罪过,蔡确被贬新州,王存也被罢免,以端明殿学士的职衔任蔡州知府。一年多后,任资政殿学士、扬州知府。扬州和润州一水之隔,采用以前宰相的旧例,能够过年时回家上坟,王存拿出赏钱发给邻里乡亲,又准备酒食召会父老,亲自和他们敬酒应酬,乡党传为美谈。

征召为吏部尚书。当时朝廷朋党之论逐渐激烈,王存对哲宗说:“人臣朋比为党,确实不可助长,然而有时不加细察,就会泛滥波及好人。庆历年间,有人指责韩琦、富弼、范仲淹、欧阳修结为朋党,仰赖仁宗的圣明,没有被迷惑。现在有进言这种说法的,希望陛下审察。”因此又与当时掌权的人相违背,除知大名府,改任杭州知府。

王存生性宽厚,日常生活恭敬谨慎,不做欺诈过分的事,对于他的职守,坚持职守不可改变。司马光曾说:“在万马奔腾中能够停住脚步的人,大概就是王存了!”

篇6:《宋史·列传第四十六》原文及翻译

《宋史·列传第四十六》原文及翻译

杨砺

杨砺,字汝砺,京兆鄮人。建隆中举进士甲科。父丧,绝水浆数日。服除,以禄不足养母,闲居无仕进意,乡旧移书敦谕,砺乃赴官。解褐凤州团练推官,岁余,又以母疾弃官。开宝九年,诣阙献书,召试学士院,授陇州防御推官。入迁光禄寺丞,丁内艰,起就职。久之,转秘书丞,改屯田员外郎,知鄂州,以善政闻。

端拱初,真宗在襄邸,迁库部,充记室参军,赐金紫。初,广顺中,周世宗节制澶州,砺贽文见之,馆接数日。世宗入朝,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汝能从乎?”砺随往,睹宫卫若非人间,殿上王者秉珪南向,总三十余。砺升谒之,最上者前有案,置簿录人姓名,砺见己名居首,因请示休咎。王者曰:“我非汝师。”指一人曰:“此来和天尊,异日汝主也,当问之。”其人笑曰:“此去四十年,汝功成,予名亦显矣。”砺再拜,寤而志之。砺初名励,以籍作砺,遂改之。至是,受命谒见藩府,归谓子曰:“吾今见襄王仪貌,即所梦来和天尊也。”迁水部郎中。真宗尹开封,砺为推官。真宗尝问砺:“何年及第?”砺唯唯不对。后知其唱名第一,自悔失问,谓砺不以科名自伐,甚重之。即位,拜给事中、判吏部铨。未几,召入翰林为学士。咸平初,知贡举,俄拜工部侍郎、枢密副使。二年,卒,年六十九。真宗轸悼,谓宰相曰:“砺介直清苦,方当任用,遽此沦谢。”即冒雨临其丧。砺僦舍委巷中,乘与不能进,步至其第,嗟悯久之。废朝,赠兵部尚书,中使护葬。砺为文尚繁,无师法,每诗一题或数十篇。在翰林,制诰迂怪,见者哂之。有文集二十卷。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六》(中华书局校点校勘本)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父丧,绝水浆数日 绝:拒绝

B.砺见己名居首,因请示休咎 休:吉祥

C.砺初名励,以籍作砺,遂改之 籍:名册

D.谓砺不以科名自伐,甚重之 伐:夸耀

7.下列句子中,分别表示杨砺“相信梦境”和“介直清苦”的一组是( )(3分 )

①入迁光禄寺丞,丁内艰,起就职 ②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 ③,汝功成,予名亦显矣。 ④砺再拜,寤而志之。 ⑤襄王仪貌,即所梦来和天尊也。 ⑥砺僦舍委巷中,乘与不能进

A.①② B.③⑤ c.⑤⑥ D.③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砺没有走上仕途时,父亲就去世了;在“知鄂州”前,曾经因母亲有病和母亲去世2次终止做官。

B.杨砺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一个穿戴着古人衣帽的人进了一个宫殿,还在案桌上的一本簿册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C.杨砺在梦中见到的那个来和天尊曾对杨砺说,再过40 年,你会立下大功劳,而到时我的名声也会到处传播。

D.杨砺写文章崇尚烦琐,没有拜师学习,有时一个题目要写几十首诗歌。他起草的文稿又长又怪,见到的人都讥笑他。

9.把文言 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服除,以禄不足养母,闲居无仕进意(3分 )

(2)砺升谒之,最上者前有案,置簿录人姓名(3分 )

(3)谓宰相曰:“砺介直清苦,方当任用,遽此沦谢。”(3分 )

参考答案

6.C(登记)

7.C(①写杨砺官职因故变化。②梦中所见。③写的是来和天尊的话。④写他记住梦境)

8.D(“师法”的意思是“师承效法”)

9.(1)服丧期满,因为奉禄不足供养母亲,而闲居没有当官的意向

(2)杨砺登上宫殿拜见了他,最上位的人前面有案桌,放置着簿本记录人的姓名

(3)对宰相说:“杨砺正直清苦,正要任用他,这么快就去世了。”

【参考翻译】

杨砺的字叫汝砺,是京兆鄮人。建隆时中举进士甲科。父亲死后,拒绝喝水浆多天。服丧期满,因为奉禄不足供养母亲,而闲居没有当官的'意向,家乡的老朋友写 信催促和开导他,他才去当了官。最初担任凤州团练推官,一年多后,又因为母亲生病而放弃了官职。开宝九年,赴京城呈交文书,应召被学士院任用,授以陇州防御推官一职。进入朝廷任光禄寺丞,因遭遇母亲丧事,后来才被起用并就职。很久后,转任秘书丞,又改任屯田员外郎、主管鄂州,以处理政事好而出名。

端拱初年,真宗皇帝在襄邸, 杨砺被调任库部,充当记室参军,皇帝赐给他金印紫绶。当初,广顺中,周世宗控制澶州,杨砺送上所写的文章求见了他,在客馆里被接待了几天。周世宗进入朝廷后,杨砺还住在和尚庙里,梦见穿戴着古人衣帽的人说:“你能跟随我吗?”杨砺跟随他前往,看见那宫殿警卫好象不是人间,宫殿上那个称王的人手拿玉面向着南方,统领着三十多人。杨砺登上宫殿拜见了他,最上位的人前面有案桌,放置着簿本记录人的姓名,杨砺见自己的名字居首,于是请他指点吉凶。像王的人说:“我不是你的老师。”指着一人说:“这是来和天尊,将来是你的主人,你应当问他。”那人笑道:“这离开已经四十年,你功成时,我的名声也就到处传播了。”杨砺拜了两次,醒后记下了这件事。杨砺最初名叫励,因为登记时写的是砺,于是改了。到这时,受命拜见藩府官,回家后对儿子说:“我今天所见的襄王的仪表和相貌,就是梦中见到的来和天尊呀。调任水部郎中。真宗做开封府尹时,杨砺是推官。真宗曾经问杨砺:“你哪一年考上的?”杨砺吞吞吐吐不回答。后真宗知道他点名时第一个,自我后悔问话太冒失,认为杨砺不以科名自夸,很器重他。真宗即位后,封他给事中、判吏部铨。没有多久,征召他进翰林做学士。咸平初年,主管贡举,不久任命他做工部侍郎、枢密副使。第二年去世,六十九岁。真宗悲痛地哀悼他,对宰相说:“杨砺正直清苦,正要任用他,这么快就去世了。”岁即冒雨参加他的丧事。杨砺租赁的房子在弯曲的小巷中,乘坐的车马不能进去,步行到他 的住处,慨叹悲痛了很久。皇帝那天放弃了上朝,追赠他为兵部尚书,朝廷海派了使者去护葬。

杨砺写文章追求烦琐,没有什么师承和效法,一个诗题有时做几十篇。在翰林时,起草的公文既不时尚又很奇怪,见到的人都讥笑他。有文集二十卷。

篇7:《宋史列传》阅读答案

刘汲,字直夫,眉州丹棱人。绍圣四年进士。金人再犯京师,诸道不知朝廷动息者三月。冯延绪传诏抚谕,谓车驾出郊定和议,令诸道罢兵。汲谓副总管高公纯曰:“诏书未可遽信。”公纯问故,汲曰:“诏下以去年十二月,邓州去京七百里,今始至州,何也?安有议和以三月,而敌犹未退乎?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可速进兵。”公纯难之,汲请自行,公纯不得已俱至南阳,不进,汲独驰数十骑赴都城,二帝已北行,汲素服恸哭。寻代公纯摄帅事,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就加直龙图阁、知邓州兼京西路安抚使。

金人复渡河,谍知邓州为帝行在所,命其将银朱急攻京西,汲遣副总管侯成林守南阳。金人奄至,杀成林。汲集将吏谓曰:“吾受国恩,恨未得死所!金人来必死,汝有能与吾俱死者乎?”皆流涕曰:“惟命!”民有请涉山作寨以避敌者,汲曰:“是弃城矣。然若属俱死无益。”乃下令曰:“城中有材武愿从军者听留,余从便。”得敢死士四百人,又令曰:“凡仕于此,其听送其家,寅出午反,违者从军法。”众皆感服,无一人失期。

及南阳陷,命将戚鼎将兵三千逆战,及命靳仪与赵宗印分西、南门犄之。汲自以牙兵四百登阵望,见宗印从间道遁,即自至鼎军中,麾其众阵以待,敌至皆死斗,敌却。俄而仪败,金人攻之益急,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曰:“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敌大至,汲死之。事闻,赠太中大夫,谥忠介。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七·忠义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款:缓和

B.公纯难之 难:诘难,责难

C.寅出午反 反:通“返”,返回

D. 敌大至,汲死之 死:为……而战死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麾其众阵以待 辱其群臣

B.诸道不知朝廷动息者三月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凡仕于此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D.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者

3.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刘汲“有谋略”的一组是( )

①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可速进兵

②是弃城矣。然若属俱死无益

③凡仕于此,其听送其家,寅出午反,违者从军法

④麾其众阵以待,敌至皆死斗

⑤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

⑥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安有议和以三月,而敌犹未退乎?(4分)

(2)寻代公纯摄帅事,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4分)

(3)俄而仪败,金人攻之益急,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4分)

参考答案

1.B 难:以……为难(意动用法)

2.A(其:代词,他的。B.者:语气助词,表停顿;定语后置的标志。C.于:在;对。D.为:介词,为了;表被动)

3.A (④⑤⑥指刘汲勇敢无畏、精忠报国)

4.(1)怎么会有用三个月来议和(谈判).但是敌人还没有退兵的呢?(“以”、“退”、疑问句式、句意各1分)

(2)不久,他(刘汲)代替高公纯处理统率军队的事务,他捐出金帛慰劳战士,制定战守的准备(计划)。(“寻”、“摄”、“飨”、句意各1分)

(3)一会儿靳仪战败,金人进攻他们更加猛烈,箭下如雨,军队的人请求刘汲离去,刘汲不答应。(“俄而”、“益”、“去”、句意各一分)

参考译文

刘汲,字直夫,眉州丹棱人。绍圣四年进士。金人再次侵犯京师,各道(行政区域)有三个月不知道朝廷的情况。冯延绪传达诏书并安抚通告,说皇帝出郊外签订和议,命令各道罢兵。刘汲对副总管高公纯说:“诏书不能立刻相信。”高公纯询问缘故,刘汲说:“诏下从去年十二月就下达了,邓州离京城七百里,现在才到达邓州,是为什么呢?怎么会用三个月来议和,但是敌人还没有退兵的呢?这一定是金人胁迫朝廷来缓和保卫朝廷的部队罢了,可以迅速进兵。”高公纯感到为难,刘汲请求自己出发,高公纯不得已和他一起到了南阳,不能进城,刘汲独自率领几十名骑兵奔赴都城,二帝已经北行,刘汲穿上白衣服恸哭。不久他代替高公纯处理统率军队的事务,他捐出金帛慰劳战士,制定战守的计划(准备)。随后,升任直龙图阁、知邓州兼京西路安抚使。

这时金人又渡过黄河,通过谍报知道邓州是皇帝所在的地方,命令他的大将银朱猛烈进攻京西。刘汲派遣副总管侯成林守卫南阳,金人忽然到来,杀死了候成林。刘汲召集将领和官吏对他们说:“我们承受国恩,恨没有找到死的处所,金人来了我们必定战死,你们有能和我一起去死的人吗?”众人都流着眼泪说:“听从你的命令。”有百姓请求在山上扎寨来躲避敌人的,刘汲说:“这是抛弃城池。然而,你们都去死,也没有什么意义。”就下令说:“城中有才能和武力从军的人听任他们留下来,其余的人听从他们的方便。”得到敢死的战士四百人。又下令说:“凡是在这里做官的人,听任他们把家人送走,寅时出去午时返回,违者依军法惩办。”众人都感动佩服,没有一个过期不到。

等到南阳失陷,命令大将戚鼎率领三千名士兵迎战,并且命令靳仪与赵宗印分守西门、南门牵制敌人。刘汲自己率领牙兵四百人登上城墙瞭望,看到赵宗印从小道逃走,就自己来到戚鼎的军队中,指挥他的部下布阵来等待敌人,敌人到来之后他们都殊死战斗,敌人退却。

一会儿靳仪战败,金人进攻他们更加猛烈,箭下如雨,军队的人请求刘汲离去,刘汲不答应,说:“让敌人知道安抚使在这里为国家尽死力。”敌人大举到来,刘汲为国家而战死。事情报告皇上,赠他为太中大夫,谥号为忠介。

篇8:《宋史列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2题。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日:“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祜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日:“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①,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有删改)

【注】①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冠,博通经史。 比:等到

B.知徐州 知:担任知州

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 诣:下令

D.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庐:建房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B.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 其孰能讥之乎

1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苏轼“才学高”的一组是(3分)

①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②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③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④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

⑤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 ⑥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4分)

(2)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4分)

(3)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4分)

答案:

10.C(诣:到,去。)

11.B(A代词;主谓之间,取独B替,介词C修饰或承接或表目的;因为,介词D代词;表反问,难道)

12.A(③⑥均是从侧面表现苏轼的才学,②是直接表现,①是说苏轼的品行的,⑤是王安石的话,④是苏轼守城的决心。)

13.(1)母亲程氏亲自拿书本上的学问教他(或“亲自教他读书”)。(苏轼)听到有关古今成败的事,就能马上说出它们的要点。(“授以书”1分,“辄”1分,“其”1分,句意1分)

(2)如今西边正在打仗,多年都不见停战,东南地区发生多起刑狱事件,您难道就不说一句话来解决这种局面吗?(“用兵”1分,“数”1分,“独……乎”1分,句意1分)

(3)皇帝用来对待您的是非同寻常的礼数,您用来对待皇上的,难道可以用寻常礼数吗?(“上”“所以”“非常”各1分,句意1分)

相关专题 宋史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