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七四五六三二一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七四五六三二一”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共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选段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段二】

薛谭①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旨,于一日遂辞归。秦青乃饯于郊衢,抚节②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①薛谭、苏青:传说中的两位歌唱家。 ②节:古代乐器名,用竹编成,形状像箕,上合下开,可拍打成声,调整音乐的'节奏。

1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 )(2分)

A、余一小舟 B、渔人甚异之 C、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薛谭乃谢求反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⑵秦青乃饯于郊衢

译文:

13、两选段皆采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或对西湖奇景,或对歌唱家的歌声进行了描绘。请选择其中一选段,予以简要分析。(4分)

答:

阅读答案:

11、答案:B

评分:2分。

12、答案: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痴的人呢!(后半句译成“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也可) ⑵秦青于是在城郊大道旁为他饯行。

评分:共2分。每小题1分。其中,第1小题关键词“似”译对,句子基本意思、句序对即可;第2小题关键词“饯”译对,句子基本意思、句序对即可。

13、答案示例:

示例一:在选段一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句用清幽淡雅的笔调,将西湖的景色与天、云,与周围的山、雪、亭、人等融合在一起,正面描写出了其唯美壮阔的特点,显示了作者对物、人、天地关系的理解;在这之前,作者冒雪黑夜前往西湖赏景,后偶遇两位金陵人一起同赏美景,若逢知己般快乐,这是对西湖景色之美的侧面烘托。两相结合,让人对西湖雪景充满了向往。

示例二:选段二中,“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用听觉和视觉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正面描绘了秦青高亢且满含情感的歌声及其强大的感染力。其后,再用开始自以为是而后“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的薛谭言行侧面表现了歌唱家秦青歌艺之高超。正侧结合,更加突出秦青歌艺。

评分:共4分。其中,从文中找到正面、侧面描写的句子2分,结合文句予以分析2分。

篇2:湖心亭看雪阅读及阅读答案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问题一:

6.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 B.是日更定矣 问今是何世

C.问其姓氏 望其旗靡 D.强饮三大白而别 乃记之而去

7.解释加点词。(4分)

①余孥一小舟 ②见余大喜 ③及下船 ④客此

8.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5分)

9.在文中 ,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6.(3分)B

7.(4分)①通“桡”(携,带.拿) 非常,十分 等到 客居,寓居

8.(5分)湖上映出的影子,只剩下一道若有若无的长堤的痕迹,一个墨点般的湖心亭,和我那

一片小草叶般的小舟,以及小舟上两三个如米粒般大小的人影罢了。(意思对,略有文采满

分;其余答案酌情扣分)

9.(3分)C

问题二:

1.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结构全文的?围绕这条线索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

2.文章一开始,记叙看雪的时间、天气、背景有什么作用?在记叙观雪的人时说“独往湖心亭看雪”,而又说“舟中人两三粒”,最后连舟子都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为什么?

3.结尾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

参考答案

1.作者的游踪。独往湖心亭看雪和湖心亭偶遇佳客两件事情。

2.开篇叙事,交代看雪的时间及背景。朴实地记叙交代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人:他写不一般的纪年方法,在不一般的时间、不一般的天气,去做不一般的事情。这些都突出了一个“独”字。“独”不仅强调数量,更写出了作者与众不同的心态与情趣。

不矛盾。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的`孤傲,同样体现了一个“独”字。

3.作者引用舟子的话表达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同时这种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作者心中的淡淡愁绪。

拓展阅读: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主题:

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篇3:湖心亭看雪阅读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及答案

【课标要求】学习古诗文要多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诵,多积累,加强感悟和体会。利用工具书,能读懂浅显文言文。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了解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重难点】

1理解本文运用的白描手法。

2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自主学习】

1、搜集关于张岱及写作此文的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2、 反复诵读,积累字音字义。

A字音:

崇祯 更定 挐 毳衣 雾凇 沆砀 一芥 喃喃

B词义:

上下一白 是日更定矣 余挐一小舟

余强饮一大白 更有痴似相公者 上下一白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是日更定矣 余挐一小舟 客此

3、文章描写西湖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自己及文人雅士清高拔俗的志趣,寄寓了对()的怀念。

【学生疑惑】

【问题探究】

1.请大家在文中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并说说作者眼中的西湖的雪景有什么特点?

2.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3、这篇写景散文在写景的同时,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4、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试问作者有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5.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6.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

7.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8、收集有关“西湖”“冬雪”的诗歌。

【教后反思】

答案:

【自主学习】

1《陶庵梦忆》张岱 字宗子,

2A崇祯(chóng zhēn) 更(gēng)定 ná 毳(cuì)衣 雾凇(sōng)

沆(hàng)砀(dàng) jiè nán

B词义:

上下一白 (白色) 是日更定矣(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余挐一小舟(数词,一艘)

余强饮一大白(酒杯) 更有痴似相公者(还) 上下一白 (全)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数词,一个)

是日更定矣 (这) 余挐一小舟 (携) 客此(客居)

3冬夜雪景凝静清绝 故国往事

【问题探究】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

2.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白描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

3.(1)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 (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4、(1)“独”字,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5.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6.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

7.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篇4: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4.“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5.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二)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2.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3.“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4.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篇5: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一)1.明思宗朱由检 怀念故国的深情2.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3.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4.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5.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二)1.“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2.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3.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4.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篇6:湖心亭看雪 阅读答案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挐 同:拏/拿)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A.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是 (2)客()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

4.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4分)

答:

参考答案:

1.C(2分)

2.(1)这(1分)(2)客居(1分)

3.我痛饮(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P道别。(2分)

4.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2分)

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2分)(大意相同即可)

【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接连下了好几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各种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

我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他们)邀请我一同喝酒。我尽情喝了三大杯后告辞。(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情(于山水),还有像您一样(甚至比您更)痴情(于山水)的人呢!”

篇7: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 ,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强人所难

B.湖中人鸟声俱绝 // 绝巘多生怪柏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是金陵人 //是非曲直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小题3】本文作者的“痴”表现他在“ , ”的情况下,在“ ”时分,划一条小船,“ ”去看雪。(用原文句子或词语回答)(4分)

【小题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及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做铺垫。

B.本文是一篇游记,叙事是行文线索,“到亭上”“ 及下船”,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C.“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与《江雪》一诗“独钓寒江雪”中的“独”字表达的情怀是一致的。

D.作者通过追忆一次在西湖诚舟看雪的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念和感伤的情怀。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小题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更定 独往湖心亭(每句1分)

【小题4】C

篇8:《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4.“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5.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二)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2.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3.“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4.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附答案】:

(一)1.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2.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3.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4.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蒙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5.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二)1.“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2.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3.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4.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拓展

总结多年的`经验,在考场上遇到阅读理解类的考试题,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较为快捷有效,当然这个程序不光指记叙文阅读,对其他文体的阅读也适用。具体过程是:阅读理解题目——阅读文章——看清文章后面的试题——按试题要求回头有重点地再看原文——答题。

一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脉络。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二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去浏览所设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三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有些试题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四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五组织语言规范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啰嗦重复,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

从长远角度考虑,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一时之功。它需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多关注最新信息,多阅读名家名著,开阔视野,增加实践,培养对语言的品评、赏析、感悟的能力,培养学习语文、陶冶性情的兴趣,在多读深思中进入学习语文的崭新境界。

篇9: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比较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8~12题。(15分)

【甲】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倚女之碛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如倩女之赜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2分)

A.山峦为晴雪所洗 酿泉为酒

B.冻风时作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且焉置土石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 的特点;从“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读出作者 和 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 。(4分)

5.乙文抓住了初春景象 、 的特点,在生动的描写中,表达了作者 的情怀;用词上处处突出了早春景物的特征,如写柳条用“将舒未舒”,写麦田用“浅”,文中类似的词还有 、 、 。(5分)

参考答案:

1.A

2.D

3.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 变化啊。,

4.凝静清绝(或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特立独行和高洁傲岸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或晋陶渊明独爱菊)

5.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热爱美好自然,厌倦都市官场生活 始、乍、新

相关专题 湖心亭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