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夫人的阅读答案

阳宝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阳宝”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苗夫人的阅读答案(共9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苗夫人的阅读答案

苗夫人的阅读答案

张延赏,蒲州人也,累代为官。延赏常宴宾客,选子婿,莫有入意者。其妻苗氏,太宰苗晋卿之女也。夫人有鉴,特选韦皋秀才曰:“此人之贵,无以比俦①。”既以女妻之。

不二三岁,以韦郎性度高廓,不拘小节,张公悔之,至于无礼。一门婢仆亦渐轻怠,唯苗氏待之常厚。以人多贱视,悒悒而不能制遏也。其妻垂泣而言曰:“韦郎七尺之躯,学兼文武,岂有沉滞儿家,为尊卑见诮。良时胜境,何忍虚掷乎?”韦乃告辞东游。妻罄妆奁赠送。延赏喜其往也,遗以七驴驮物。每之一驿,则附递一驮而还。行经七驿,所送之物,尽归之矣。其所有者,其妻张氏所赠妆奁及布囊书册而已。延赏莫之测也。

后执陇右军事,会德宗行幸奉天,皋以勤王之功持节西川,而代延赏。乃改易姓名,以“韦”作“韩”,以“皋”作“翱”,左右莫敢言之也。至天回驿,去府城三十里,有人特报延赏曰:“替相公者,乃韦皋将军,非韩翱也。”苗夫人曰:“若是韦皋,必韦郎也。”延赏笑曰:“天下同姓名者何限,彼韦生应已委弃沟壑,岂能乘吾位乎?妇女之言,不足云尔。”苗夫人又曰:“韦郎前虽贫贱,然气凌霄汉。每以相公所谈,未尝以一言屈媚,因而见疏。成事立功,必此人也。”

旦日入州,方知不误。延赏忧惕,莫敢瞻视,曰:“吾不识人。”西门而出,凡旧时婢仆,曾无礼者,皆面有惭色。独苗氏夫人无愧于韦郎。贤哉乎!韦公侍奉外姑③,过于布素之时。海内贵门,不敢忽于贫贱之婿。所以郭氏诗曰:宣父从周又适秦,昔贤谁少出风尘。当时甚讶张延赏,不识韦皋是贵人。

(取材于《苗夫人》)

注释:①俦:chóu,匹敌 ②外姑:岳母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夫人有鉴 鉴:明察

B.韦乃告辞东游 游:外出求学,求官

C.乃韦皋将军 乃:表判断,是

D.因而见疏 见:被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悒悒而不能制遏也

愁闷之情无法抑制

B.妻罄妆奁赠送

妻子将自己的嫁妆首饰全都送给了他

C.彼韦生应已委弃沟壑

那个韦皋应该已经死在沟谷里了

D.过于布素之时

过着与布衣之时一样的朴素生活

1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从韦皋之妻张氏劝说夫婿和赠送嫁妆首饰的行为能看出她对丈夫情深意重。

B.韦皋是个有骨气的铮铮男儿,离家后,他一并送还了张家赠送的所有物品。

C.张延赏因为女婿韦皋性格清高、不拘小节而觉得他不合时宜,难成大事。

D.“苗氏因识佳婿而被敬”的故事使当时轻视贫贱之婿的社会风气有所改观。

12.结合本文,概括韦皋离开张家的原因。(4分)

13.“苗夫人识佳婿”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请选择一个角度,结合文本与生活实际或阅读经历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2分)

14.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部分断句。(5分)

元丰中,丞相曾鲁公卒尚书省百官谥之始曰忠献礼官刘挚驳曰丞相位居三事不闻荐一士安得谓之忠家累千金未尝济一物安得谓之献众不能夺其议改谥曰宣靖。

答案:

9. A(A鉴:名词,识别力)

10.D应为“超过了当初没有当官的时候”

11. B

12.(4分)韦皋离开张家的原因:岳父张延赏对其无礼;奴仆们也逐渐瞧不起他;自己无法忍受别人的轻视;妻子张氏对他寄予殷殷期望,希望他能够成事立功,不虚度光阴。(1点1分)

13.(12分)

【评分说明】

①对文中相关内容理解准确;(3分)

②阐述具体、准确、深入,思路清晰;(5分)

③语言通顺、流畅,表达清楚、得体;(4分)

④字数不足,每少20字减1分。

14.(5分)

元丰中,丞相曾鲁公卒/尚书百官谥之/始曰忠献/礼官刘挚驳曰/丞相位居三事/不闻荐一士/安得谓之忠/家累千金/未尝济一物/安得谓之献/众不能夺其议/改谥曰宣靖。

(取材于《渑水燕谈录》)

(评分标准:断错两处扣1分)

【参考译文】

元丰年间,丞相曾鲁公去世,尚书省的官员们商讨给他定谥号。开始定谥号为“忠献”。礼部官员刘挚反驳说:“曾丞相居三公之位,但没听说推荐过哪个人,怎么称得上 ‘忠’呢?家财万贯,也没听说过捐助一物,怎么称得上‘献’呢?”众人无法改变他的意见,于是改谥号为“宣靖”。

张延赏是蒲州人,连续做了几朝的官。他经常举行宴会招待客人,想要从客人中挑选一个女婿,可是没有他满意的。他的妻子苗氏,是太宰苗晋卿的女儿。她有识别人才的能力,特意挑选了秀才韦皋,她说:“韦皋将来的尊贵,无人能比。”于是把女儿嫁给了韦皋。

过了二三年,因为韦皋性格清高,不拘小节,张延赏很后悔,以至于对他无礼。慢慢地,家中的奴婢们也瞧不起他,只有苗夫人对韦皋一直很好。因为人们轻视他,他的愁闷之情无法抑制。妻子张氏哭着说:“韦皋是个七尺男儿,又文武全才,怎么能长期呆在我们家中,让家里人和奴婢瞧不起。大好年华,怎么能够虚度?”韦皋于是向张延赏家里的人告辞,独自向东游学求官。妻子张氏将自己的嫁妆首饰全都送给了他。张延赏对于他的出走很高兴,送给他用七头驴所驮的物品。每到一个驿站,韦皋就叫一头驴驮着物品返回家中。经过七个驿站,所送的物品,又全回到家中。韦皋所带的东西,只剩下妻子所送的'首饰以及一些书籍。这些是张延赏所不知道的。

后来韦皋执掌陇右军事。恰逢德宗皇帝巡视奉天,以勤侍王室的功劳持节镇守西川,来接替张延赏。于是韦皋改了姓名,把“韦”改作“韩”,把“皋”改作“翱”,左右之人没有人敢说这件事的。他到了天回驿站,距离西川府城还有三十里,有人特意报告张延赏说:“替换你的,是将军韦皋,而不是韩翱。”苗夫人说:“如果是韦皋,必然是女婿韦郎。”张延赏笑着说:“天下同名同姓的人何其多,那个韦皋早已经死在沟谷里了,怎么会来继承我的位置?女人说的话,不值一提。”苗夫人又说:“韦皋之前虽然贫贱,但是英雄气概冲天。当时同你说话,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奉承话,因而被你疏远。成事立功,必然是他。”

第二天早上新官入城,才知道苗夫人说的没错。张延赏忧虑不已,不敢抬头观看,他说:“我不会识人。”说完从城西门走了。凡是当初对韦皋无礼的奴婢,都面有惭色。只有苗夫人无愧于韦皋,真是有远见呀!韦皋对待岳母,超过了当初没有当官的时候。从此全国当官有钱的人家,不敢轻视贫贱女婿。郭氏作了一首诗说:“孔子从周又适秦,古来圣贤出风尘,可笑当日张延赏,不识韦皋是贵人。”

篇2:菩萨蛮魏夫人阅读答案

菩萨蛮

魏夫人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阅读题:

(1)上阕与下阕在内容上各有什么偏重?上下阕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整首词看,哪些景物与离情思妇有直接关系?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上阕主要描绘了一幅景色怡人的春景图,下阕主要写思妇盼离人归的急切心情。上阕所写之景是为下阕写人作铺垫,下阕写思妇的盼归是在上阕触景中生出的感情。(意对即可)

(2)词中的“鸳鸯”、“红杏”、“柳绵”等景物都与离情思妇有直接关系。因为,鸳鸯总是成双成对地在一起,这容易引起独处之人对爱人的思念;红杏出墙,这容易引起人寂寞孤独难耐的伤感;柳绵因“柳”与“留”谐音,而古人在送别时有折柳相赠的习俗,因此,也有伤别离、感思怀的意味。(意对即可)。

作品赏析

此词写景以抒情,情因景生,描绘了思妇盼望远行丈夫归来的情思。全词紧紧围绕一个“溪”字构图设色,表情达意,写得清新自然,不落俗套,饶有情韵,耐人寻味。

首句“溪山掩映斜阳里”写斜阳映照下的溪山,侧重点于“溪”字。次句“楼台影动鸳鸯起”,补足上文,进一步写溪中景色。夕阳斜照之下,溪中不仅有青山的倒影,而且还有楼台的倒影,还有对对鸳鸯溪中嬉水。上句专写静景,下句则动中有静。“楼台影动”,表明溪水微风吹拂之下,荡起层层绿波,楼台的影子也仿佛晃动一般。再添上“鸳鸯起”一笔,整个画面就充满了盎然生趣。

三、四两句写两岸景色,这条溪水的两岸,只住着两三户人家,人烟并不稠密,环境自然是幽静的。至此,上面所说的楼台原是这几户临水人家的住宅,全词意脉连贯,针线绵密。这句为实写,下一句便是虚写,如此虚实相生。深院高墙,关不住满园春色,一枝红杏花,带着娇艳的姿态,硬是从高高的围墙上探出头来。此句的妙处于一个“出”字,词以“出”字形容红杏花,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意味隽永。

词的下片,转入抒情,但仍未脱“溪”字。溪水旁边,有一道长堤,堤上长着一行杨柳,暮春时节,嫩绿的柳丝笼罩着长堤,轻拂着溪水,而魏夫人作为临水人家的妇女,是经常从这里走过的。“早晚”一词,并非指时间的早和晚。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云:“早晚,犹云随时也;日日也。”其义犹如舒《鹊桥仙》词“两堤芳草一江云,早晚是西楼望处”。

古代,水边柳外,往往是送别的场所。据《宋史・曾布传》,曾布于神宗元丰中,连知秦州、陈州、蔡州和庆州。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也说:“曾子宣丞相,元丰间帅庆州,未至,召还,主陕府,复还庆州,往来潼关。夫人魏氏作诗戏丞相云:”使君自为君恩厚,不是区区爱华山。‘“这期间,曾布告别家人,游宦外,可能连续三年。此处,当指魏夫人填词述怀。结尾二句说明她溪边已徜徉了三年,年年都见过一次柳絮纷飞。从柳絮纷飞想到当年折柳赠别,这是很自然的。”三见柳绵飞“是实语,而着一”犹“字,便化实为虚了,这样,哀怨之情,离别之恨,便隐然流于言外。

此词声律上极具特色,八句中两句一叶韵,如“里”与“起”、“家”、与“花”、“路”与去、“飞”与“归”,均押韵工整;且两句与两句之间又平仄交错,如上片四句“里”与“起”是仄声韵,“家”与“花”是平声韵;下片“路”与“去”是仄声韵,“飞”与“归”是平声韵,读来十分谐婉,再加上语言晓畅,词句清丽,较好地抒写了贵族妇女温柔敦厚而又婉曲缠绵的感情。

1.建筑的阅读答案

2.海的阅读答案

3.伤仲永阅读答案

4.《伤仲永》阅读答案

5.病人阅读答案

6.《海燕》阅读答案

7.选择阅读答案

8.往事阅读答案

9.寻梦阅读答案

10.海啸阅读及答案

篇3:诚斋夫人文言文阅读答案

诚斋夫人文言文阅读答案

杨诚斋①夫人罗氏,年七十余,每寒月黎明即起,诣厨躬作粥一釜,遍享奴婢,然后使之服役。其子东山先生启日:“天寒何自苦如此?”夫人日:“奴婢亦人子也。”东山守吴兴,夫人尝于郡圃种芝,躬纺缉②以为衣,时年盖八十余矣。东山月俸,分奉母。夫人忽小疾,既愈,出所积券,日此长物墨也,自吾积此,意不乐,果致疾。今宜悉以谢医,则吾无事矣。”平居首饰止于银,衣止于绸绢。日生四子三女,悉自乳,“饥人之子,以哺吾子,是诚何心哉?”诚斋父子,视金玉如粪土。诚斋、东山清介绝俗,固皆得之天资,而妇道母仪所助亦已多矣。

【注释】①杨诚斋:即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②缉:把麻折成缕连接起来。③长物:多余的东西。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 2分 )

奴 婢 亦 人 子 也

A.奴/婢亦人子也 B.奴婢/亦人子也

C.奴婢亦/人子也 D.奴婢亦人/子也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 躬 ( ) (2) 宜 ( )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饥人之子,以哺吾子,是诚何心哉?

4选文通过哪几件事来表现诚斋夫人的勤劳?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分)

5.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诚斋夫人具有怎样的品格?(2分)

参考答案:

1、B

2、(1 ) 亲自 (2) 应当,应该

3、饿着别人的孩子,来喂着自己的孩子,这究竟是什么样的心呢?

4.三件事情,分别是:①亲自下厨给下人煮粥;②亲自种芝纺线织衣;③生儿育女并全部自己喂奶。(写出两息即可)

5.①宽厚仁爱,善待下人;②勤俭持家;③言传身教。(写出两点即可)

参考译文:

(宋朝)杨万里的夫人罗氏,年纪已经七十多岁了,每年冬天,黎明的时候就起床,到厨房里亲自煮一锅粥,每一个仆人婢女都吃过了热粥之后,才让他们工作。她的儿子东山对她说:“(娘,)天气这么冷,您这是何苦呢?”诚斋夫人说:“仆人婢女也是别人的'孩子啊!”

东山担任吴兴太守的时候,诚斋夫人曾在田圃种植纶,并亲自纺线织成衣服,当时(诚斋夫人)已有八十多岁。东山把自己月俸的一部分用来侍奉母亲。诚斋夫人有一天患了小病,已经痊愈之后,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说:“这是多余的东西,自从我积蓄这些东西以来,心里就不快乐,(后来)果然患病了。现在应该全部拿出来感谢大夫,那么我就没事了。”平时生活中的首饰仅仅是银的,衣服仅仅是绸绢。(诚斋夫人)生育了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全部自己哺乳,(并且)说:“饿着别人的孩子,来喂着自己酌孩子,这究竟是什么样的心呢?”杨万里父子,把金玉看作粪土。杨万里和杨东山清正耿直,超越寻常,这固然和他们与生俱来的资质有关,但也与诚斋夫人遵守的道德规范和为人母的仪范有相当大的关系。

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阅读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种阅读题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阅读题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篇4:《诚斋夫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诚斋夫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杨诚斋①夫人罗氏,年七十余,每寒月黎明即起,诣厨躬作粥一釜,遍享奴婢,然后使之服役。其子东山先生启日:“天寒何自苦如此?”夫人日:“奴婢亦人子也。”东山守吴兴,夫人尝于郡圃种芝,躬纺缉②以为衣,时年盖八十余矣。东山月俸,分奉母。夫人忽小疾,既愈,出所积券,日此长物墨也,自吾积此,意不乐,果致疾。今宜悉以谢医,则吾无事矣。”平居首饰止于银,衣止于绸绢。日生四子三女,悉自乳,“饥人之子,以哺吾子,是诚何心哉?”诚斋父子,视金玉如粪土。诚斋、东山清介绝俗,固皆得之天资,而妇道母仪所助亦已多矣。

【注释】①杨诚斋:即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②缉:把麻折成缕连接起来。③长物:多余的东西。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 2分 )

奴 婢 亦 人 子 也

A.奴/婢亦人子也 B.奴婢/亦人子也

C.奴婢亦/人子也 D.奴婢亦人/子也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 躬 ( ) (2) 宜 ( )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饥人之子,以哺吾子,是诚何心哉?

12.选文通过哪几件事来表现诚斋夫人的勤劳?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分)

1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诚斋夫人具有怎样的品格?(2分)

参考答案:

9、B

10、(1 ) 亲自 (2) 应当,应该

11、饿着别人的孩子,来喂着自己的孩子,这究竟是什么样的心呢?

12.三件事情,分别是:①亲自下厨给下人煮粥;②亲自种芝纺线织衣;③生儿育女并全部自己喂奶。(写出两息即可)

13.①宽厚仁爱,善待下人;②勤俭持家;③言传身教。(写出两点即可)

参考译文:

(宋朝)杨万里的夫人罗氏,年纪已经七十多岁了,每年冬天,黎明的时候就起床,到厨房里亲自煮一锅粥,每一个仆人婢女都吃过了热粥之后,才让他们工作。她的儿子东山对她说:“(娘,)天气这么冷,您这是何苦呢?”诚斋夫人说:“仆人婢女也是别人的'孩子啊!”

东山担任吴兴太守的时候,诚斋夫人曾在田圃种植纶,并亲自纺线织成衣服,当时(诚斋夫人)已有八十多岁。东山把自己月俸的一部分用来侍奉母亲。诚斋夫人有一天患了小病,已经痊愈之后,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说:“这是多余的东西,自从我积蓄这些东西以来,心里就不快乐,(后来)果然患病了。现在应该全部拿出来感谢大夫,那么我就没事了。”平时生活中的首饰仅仅是银的,衣服仅仅是绸绢。(诚斋夫人)生育了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全部自己哺乳,(并且)说:“饿着别人的孩子,来喂着自己酌孩子,这究竟是什么样的心呢?”杨万里父子,把金玉看作粪土。杨万里和杨东山清正耿直,超越寻常,这固然和他们与生俱来的资质有关,但也与诚斋夫人遵守的道德规范和为人母的仪范有相当大的关系。

篇5:菩萨蛮魏夫人阅读及答案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1)请就上片中前两句词“动静结合”手法做简要赏析。(4分)

(2)有人说“她”“早晚溪边去”的目的是为了盼望外出的`丈夫,请结合词意说出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3.(1)参考答案::①前一句是静景,后一句是动景。以动衬静,自然浑成。(2分)②上句置静意于动中,夕阳斜照之下,溪中不仅有青山的倒影,而且还有楼台的倒影。下句置动意于静中,“楼台影动”,表明溪水微风吹拂之下,荡起层层绿波,楼台的影子也仿佛晃动一般;“鸳鸯起”写出对对鸳鸯溪中嬉水的情景。整个画面就充满了盎然生趣。动静相衬,整个画而就充满了盎然生趣。(2分)

(2)参考答案:①从“楼台影动鸳鸯起”中的“鸳鸯”也可以看出她在思念她的另一半。②从“三见柳绵飞”中的“柳”也可看出她盼夫,在古代水边杨柳往往是送别的场所,结尾两句说她在溪边已徘徊了多年,年年都见过一次柳绵纷飞,从柳绵纷飞想到当年折柳送别的丈夫,这是很自然的事。③从“离人犹未归”一句也可看出她盼夫,柳絮年年满天飞,可是外出的丈夫却未归。(任答一点2分,两点4分)

篇6:苗庄酒事阅读题答案

② 秋粮归仓,农具归库后,进入腊月,农事的脚步就可放缓了。剩下来的大把空闲时光,村庄里的女人们却是不能闲着的,她们还得去准备过年所需的东西。真正有空闲的,还数村庄里那些男人们了。这个时节,男人们就留出足够的时间来,专门用来喝酒。

③ 在苗庄,在这个三百余户人家的村庄里,酒事几乎天天都有。逢年过节自不必说,大到婚丧娶嫁、起房造屋、三朝周岁,小到竖门起仓、谢桥修路、远门归来,都要邀朋请友,喝上几碗。甚至哪家男人买了只好画眉,哪家耕牛卖了个好价钱,哪家夫妇吵架拌嘴……只要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知道了,大家都要找个机会,不妨说是找个借口前去喝酒的。

④ 主人在暖烘烘的火房里就着火炕沿,把菜和酒碗逐一摆好,再在火红的炭火上放一口铁锅,或小炒、或炖猪脚,还可以根据客人的口味来烹调、酸汤清汤麻辣一应俱全。这时,主人就可邀客人入席就坐了。

⑤ 入席就坐,在当地也是颇有讲究的,在火房门对面的位置称上席,那是留给最尊贵的来客坐的;而靠门边或灶台的`位置,则是主人座位,这样方便主人为后面来客开门、盛饭或去打酒。

⑥ 在苗庄,喝酒用的器具一例是饭碗。开席后,不分主客先倒上大半碗,确实不会饮酒或身体欠佳的客人跟主人阐明缘由后,可以免喝。但对于远道而来的客人,整顿饭你滴酒不沾则已,如禁不住醇香米酒的诱惑或主人盛情邀请者,一旦开了酒戒,主人是不会轻易让客人辞杯的。客人不醉,主人则不会放客人走。席间为劝客人多喝酒、多吃菜,主人的劝说方式层出不穷,但划拳猜令则是最常用的方式。

⑦ 因为喝酒,山村冬天冰凉的寂寞的夜,便平添出许多生气来。因为醉酒,山村冬天的夜,也平生出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事儿来。

⑧ 而在苗庄流传甚久的另一个酒后趣事,让村人们铭记至今。说是改革开放初期,两位老人夜里喝醉酒后,两家居住地相隔有二里地远。两老人彼此都怕对方回家途中摔倒或找不着回家的路,于是,彼此搀扶着,边走边歌。当把对方送到家门口后,又怕另一个不能安全回去。于是,又转陪着对方往回送。如此循环,一路走来一路歌。第二天天亮后双方子女才发现,原来两家老头子彼此相送,唱了一夜歌,也走了一夜路,无数次走到自家门口了,却没有一个真正踏进家门去半步。

⑨ 苗庄人爱酒,但很少嗜酒如命,借酒滋事。在苗庄人眼里,酒,那是平淡乡村生活的调味剂,是春耕、夏播、秋收、冬藏的原始生命力。而在苗庄人心里,酒,则是好日子长长久久的期盼,是待客之时以酒为媒、主客情谊久久长长的桥梁枢纽,是苗家人与生俱来的待客之道。

⑩ 许多年后我仍会想起,在那个春风沉醉的晚上,那人那歌那情怀,醉了的不只是人,还有那座淳朴的村庄。

阅读题及答案

1.苗庄的酒事有哪些特点?

答:几乎天天有;主人客人都不需刻意准备;劝酒有原则;爱酒但不嗜酒。

2.文中说:“在苗庄,喝酒用的器具一律是饭碗。”怎样理解这句话?

答:喝酒用碗而不用杯,体现了苗庄人豪爽的性格特点。

3.从叙述顺序的角度说,第⑧段属于插叙,作用:酒后趣事表现了苗庄人的淳朴可爱,同时使行文起伏有致。

4.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答:表达了“我”对苗庄淳朴民风深深的爱恋。

篇7:给书虫当夫人现代文阅读答案

给书虫当夫人现代文阅读答案

“书虫”是我母亲送给我先生的雅号,他敬受不辞。说他是“书虫”,自然与书有缘。先生在高校从事教学与研究逾卅五载,家中藏书少说也有两万册。当我们还住在旧居时,已是书满为患,但先生视为珍宝,待若上宾,并且任其喧宾夺主,几乎占领了家庭所有领土,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好不容易盼到迁移新居,“分居”的书籍终于统一归置到顶天立地的大书架里了,我还特意给先生买了一张非常宽大的写字台,好让他有个宽松、舒适的读书写作之地。然而好景不长。不知觉之间,写字台四周又摞满了书,形成高高矮矮的“书笋”,光洁的台面不久也被各种书稿覆盖,连喝水杯也没有容身之地。对此“惨”状,我实在目不忍睹。一日趁他外出,我花了两个小时整理写字台,自以为替他办成了一件好事。殊不知,我的整理反面打乱了他的秩序——他按照自己的习惯去找东西,可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见此问题已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我从此不敢再替他整理写字台了。

先生的藏书不仅耗尽了他大半生的积蓄,也耗去了他大半生的时间。从日出到日落,从周一到周七,从春夏到秋冬,只要他在家,除了吃饭、睡觉,便可以不挪窝锻造地读他那些永远读不完也永远读不厌的书。母亲关于“书虫”的灵感大抵由此而来。即使是旅途中,他与书的关系也难以“离间”。记得有一次他与几位同道乘火车去外地开会,我特意买了一副扑克给他带上,供他们一路消遣。出差回来他连声向我道谢。原来他一上车,便把扑克送给另人玩,自己却借此抽射去读书了。我曾经问他:如今商海大潮汹涌澎湃,读书人是否知道钱多的好处、生活享受的乐处?他抬头望了望我,不无歉意的说:“知道,怎么不知道。可我们这一代起码被耽误了十年读书和研究的时间,只有全力拼命赶才行啊。”说完,仍埋头读书。从此,我也不好再用这样的问题为难他了。有时,看到一些商界朋友“妇唱夫随”,双双出入于各种消费与娱乐场所,我也不免有点失落。但有一点,我心里是笃的:我的这位仁兄决不会有外遇,只要他有书。为了节省一切时间来读书、研究,他甚至不愿装修新居,说是装修好了,就得打扫、维护,时间花得太不值,末了还引经据典道:“这就叫做‘不为物役’。”我只好无可奈何地回他一句:“但为书痴。”

先生读书破万卷,但自己的论著并不很多。与那些著作等身的学者相比,他不算高产。我有时嗔轻他动作太慢。可每当我看到他那些写得一丝不苟的手稿,读到那些像他的人品一样不容置疑的文字时,我不能不心悦诚服。说来,我的先生既不风流倜傥,也非有钱有势。当初吸引了我、使我心甘情愿以身相许的,正是他那些写得工整隽秀而又朴实无华的情书。现在我常常是他的文章的第一读者。他总是谦虚地说想听听我的意见,于是关于他的或者别人的作品的讨论便成了我们之间交流最多的内容。有时我也会不经意地把自己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说给他听,他总是聚精会神地听着,很少插嘴,只是在重要问题上才发表些意见。起初我奇怪他何以那样客于言辞,后来才悟出他准是把我念叨的一切也当成书给“吃”了下去。而我则在向他倾诉之中审视了自己。赢得了自信。

(取材于肖融《给“书虫”当夫人》)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所谓“惨”状,是说写字台及其周围又被书籍和文稿占据了,显得又乱又挤。

B.“我从此不敢再替他整理写字台了”,说明妻子对丈夫有点畏惧。

C.妻子有时“不免有点失落”,这表明她希望丈夫也能和自己一起享受点生活的乐趣。

D.丈夫说“不为物役”妻子回他一句“但为书痴”。看来这对夫妇也存在着沟通障碍。

E.丈夫做事非常认真细心,不论是写论文还是写情都一丝不苟。

答:【 】【 】

2解释词语并回答问题。

①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本文里的特定含义。

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

答:

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

答:

②结合以上两句话以及文中其他类似的语句,简要说明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

答:

3.本文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书虫”形象。你认为第一段和第二段对“书虫”的描写各有什么侧重?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答:

4.文的结束句“而我则在向他倾诉之中审视了自己,赢得了自信”,深化了作者给书虫“当夫人”的感受。联系最后一段的有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给“书虫”当夫人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BD

2.“有电而无视”将“电视”一词分拆开来使用,表现了家里虽有电视却常常不能看的尴尬。

“意识先于存在”化用哲学术语,是说东西已经被挪动了位置,自己仍然按照先前的记忆去找,自然找不到了。

幽默(风趣、诙谐);富于收卷气(符合人物的修养和性格)。

3.第一问:第一段着重写“书虫,进一步写到他爱读书(研究、写书),两段描写逐步深化,丰富了“书虫”的形象。

4.要点一:丈夫耐心听而少插嘴,使妻子感受到丈夫的关怀、理解与尊重。

要点二:妻子在向丈夫的倾诉中,也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和对自我价值肯定。

如何分析“文段的作用”

类型: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

对策: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两个。

(1)对文章的结构、内容有何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或前文。有时文段在文章的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掌握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

现阶段的阅读理解题题目都是相对固定的的。因此,有很多题目都有比较通用的解题方法。以修辞手法为例。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比喻、排比、拟人等常见的修辞手法介绍给学生,同时将不同的修辞手法体现的作用,详细的介绍给学生并让学生记住。

这样当阅读理解题目中出现关于修辞手法的问题时,学生能够自己联系老师课堂中讲述的关于修辞的知识以及答题技巧,将老师课堂中讲的知识和阅读理解的题目相结合,找出问题的最佳答案。

篇8:《李夫人不欲见帝》阅读答案

《李夫人不欲见帝》阅读答案

初,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夫人蒙被谢曰:“妾久寝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愿以王及兄弟为托。”上曰:“夫人病甚,殆将不起,一见我属托王及兄弟,岂不快哉?”夫人曰:“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妾不敢以燕媠①见帝。”上曰:“夫人弟一见我,将加赐千金,而予兄弟尊官。”夫人曰:“尊官在帝,不在一见。”上复言欲必见之,夫人遂转乡歔欷而不复言。于是上不说而起。夫人姊妹让之曰:“贵人独不可一见上属托兄弟邪?何为恨上如此?”夫人曰:“所以不欲见帝者,乃欲以深托兄弟也。我以容貌之好,得从微贱爱幸于上。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上所以挛挛②顾念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今见我毁坏,颜色非故,必畏恶吐弃我,意尚肯复追思闵录其兄弟哉!”及夫人卒,上以厚礼葬焉。其后,上以夫人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封海西侯,延年为协律都尉。

(选自汉班固《汉书李夫人传》)

【注释】

①燕媠:轻慢不严饰。“媠”,通“惰”,懈怠,不整肃。②挛挛:通“恋”,爱慕不舍。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李夫人病笃 ( )

(2)于是上不说而起 ( )

(3)夫人姊妹让之曰 ( )

(4)意尚肯复追思闵录其兄弟哉!(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李夫人不见汉武帝的原因是(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从上文中可看出李夫人具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二)1.(1)严重(2)同“悦”,高兴(3)责备,责怪(4)录用,任用 2.李夫人于是把身体转过去,叹息抽泣不再回答。3.欲以深托兄弟。 坚强、理智

篇9:《汉书李夫人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李夫人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夫人蒙被谢曰:“妾久寝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愿以王及兄弟为托。”上曰:“夫人病甚,殆将不起,一见我属托王及兄弟,岂不快哉?”夫人曰:“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妾不敢以燕媠①见帝。”上曰:“夫人弟一见我,将加赐千金,而予兄弟尊官。”夫人曰:“尊官在帝,不在一见。”上复言欲必见之,夫人遂转乡歔欷而不复言。于是上不说而起。夫人姊妹让之曰:“贵人独不可一见上属托兄弟邪?何为恨上如此?”夫人曰:“所以不欲见帝者,乃欲以深托兄弟也。我以容貌之好,得从微贱爱幸于上。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上所以挛挛②顾念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今见我毁坏,颜色非故,必畏恶吐弃我,意尚肯复追思闵录其兄弟哉!”及夫人卒,上以厚礼葬焉。其后,上以夫人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封海西侯,延年为协律都尉。

【注释】

①燕媠:轻慢不严饰。“媠”,通“惰”,懈怠,不整肃。②挛挛:通“恋”,爱慕不舍。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李夫人病笃()

(2)于是上不说而起()

(3)夫人姊妹让之曰()

(4)意尚肯复追思闵录其兄弟哉!()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李夫人不见汉武帝的原因是(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从上文中可看出李夫人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答案

1、(1)严重(2)同“悦”,高兴(3)责备,责怪(4)录用,任用

2、李夫人于是把身体转过去,叹息抽泣不再回答。

3、欲以深托兄弟。坚强、理智

相关专题 夫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