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阅读答案湖北省中考真题

王祖贤王祖闲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王祖贤王祖闲”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莲说》阅读答案湖北省中考真题(共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爱莲说》阅读答案湖北省中考真题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

10.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多)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C.不蔓不枝(长枝)

D.亭亭净植(种植)

11.下列各组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且焉置土石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濯清涟而不妖水落而石出者12.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

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答案

10D

11C

12D

篇2:《爱莲说》阅读答案湖北省中考真题

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完成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粗字词。

①可爱者甚蕃 蕃:_________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_________

③濯清涟而不妖 濯:_________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敦颐说:“莲,花之君子者也。”请你联系选文用自己话说说这个“君子”应该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结尾说:“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也。”这一慨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多;②取消句子独立性;③洗涤;④亲近而不庄重。

2.①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

②爱菊花的人,在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3.不随世俗、洁身自好、豁达正直、决不阿附、德声远播、端庄严肃、受人尊敬。

4.三句慨叹,叹世人中真正的隐逸之士太少了,能洁身自好的人就更少了,追求荣华富贵的人太多了。

篇3:《爱莲说》阅读答案湖北省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2)可爱者甚蕃。( )

(3)濯清涟而不妖。( )

2.翻译下列句子: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亲近而不庄重;

(2)多;

(3)美丽而不端庄;

2.(1)(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2)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3.(1)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意对即可)

篇4:《爱莲说》阅读答案湖北省中考真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节选)

【乙】芙蕖①自荷钱②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③。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④矣。迨⑤至菡萏⑥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节选)

【注释】①芙蕖:荷花的别称。 ②荷钱:初生的荷叶。 ③妍:美丽,好看。④逸致:情趣。 ⑤迨:等到。 ⑥菡萏:花苞。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2分)

①日上日妍( ) ②及花之既谢( )

【小题2】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3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小题3】人们爱荷,因为它有很多价值……在观赏价值、精神价值、实用价值中你更看中它的哪一价值?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案

【小题1】⑴ ⑶一天比一天(或:一天天) ⑷等到

【小题1】(1)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

却不显得妖艳。(2分)

(2)这些(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看)的方面。

【小题1】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小题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翻译句子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能通过增补、替换、调整等手段来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注意“染、濯清涟、妖、目”等关键词语的理解。

【小题1】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篇5:《爱莲说》阅读答案湖北省中考真题

《爱莲说》,完成下面题目。( 14分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⑴、陶后鲜有闻( ) ⑵、濯清涟而不妖( )

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⑷宜乎众矣(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小题3】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4】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2分)

【小题5】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请你为重庆市推荐一种花为市花,并说明理由。(2分)

答案

【小题1】(1)、少 (2)、洗涤 (3)、亲近而不庄重 (4)、应当

【小题2】(1)、从淤泥里出来却不粘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2)、对于菊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小题3】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小题4】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小题5】示例:我推荐三角梅为重庆市市花,因为三角梅生命力强,象征重庆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花期长,花色艳丽,象征重庆蓬勃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

篇6:《爱莲说》阅读题与答案

关于《爱莲说》阅读题与答案

(一)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鄂州市初中升学考试样卷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⑴不蔓不枝

⑵陶后鲜有闻()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2.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

5.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⑴长枝节,生出枝节⑵少⑶停止⑷合宜,适合(2分)2.C(2分)3.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4分)4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3分)5.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3分)

(二)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亭亭净植②陶后鲜有闻

③而名之不可④莫能肖也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2分)

A.强迫B.接近,迫近C.狭窄D.威胁

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纯以情韵胜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辍耕之垄上

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其子好骑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

5.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6.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

香味:莲——;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

7.(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的品性。(2分)

【答案】1.①树立②少③说出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4分。每格l分)2.B(2分)3.A(2分)4.(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分。“染”、“濯”、“妖”各0.5分)5.B(2分)6.香远益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2分。后一格填出其中一句得0.5分)7.洁身自好高洁(2分)(意思接近即可)

篇7:《爱莲说》阅读答案

四、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共16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现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群葩当令时 ,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 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 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到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 者也。……此皆言其可目 者也。

——(李渔《芙蕖》)

【注释】①群葩(pā):百花。各种花都在一定的时节开放,这段时节称为当令。

②芙蕖:荷花的别称。③妍:美丽。④迨至:等到。菡(hàn)萏(dàn):尚未开的荷

花。⑤资:资财,这里指享受。⑥目:观赏。

16.解释下面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3分)

(1)陶渊明独爱菊 (2)香远益清

(3)陶后鲜有闻

1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8.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9.甲文和乙文作者喜欢莲(荷花)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元曲,回答问题。(5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0.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3分)

21.下面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感情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B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共16分16.(1)唯独(2)更加(3)很少

17.(1)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

(2)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有很多人。

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知音甚少的人生感慨。

19.甲文:莲花是花中君子,品行高洁。乙文:荷花在每个价段都让人赏心悦目。

20.示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气氛;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21.C

篇8:《爱莲说》阅读答案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可爱者甚蕃 蕃: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3)香远益清益: (4)亭亭净植 :

(5)宜乎众矣宜: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小题3】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小题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分)

答案

【小题1】(1)通“繁”多.(2)洗涤(3)更,更加。(4)“植”通“直”,立。(5)应当

【小题2】(1)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小题3】陶渊明“爱菊”的原因:花之隐逸者也;世人“爱牡丹”的原因:花之富贵者也。

【小题4】示例一:这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示例二: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解析【小题1】试题解析:“可爱者甚蕃”中“蕃”通“繁”,多的意思。“濯清涟而不妖”中“濯”是洗涤的意思。“香远益清”中“益”是更加的意思。“亭亭净植”中“植”“植”通“直”,立的意思。“宜乎众矣”中“宜”是应当的意思。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因此,考生在备考前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解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通、直、蔓、枝、爱、鲜、闻”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做翻译题,要注意几点规律: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2、注意词类活用、特殊句式;3、注意句子整体连贯。在翻译句子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对译。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1)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2)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试题解析: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做这类题型,方法是考生必须仔细阅读原文,找出原文能够回答的话,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来分析归纳。从《爱莲说》的第二段可以得出陶渊明“爱菊”的原因是花之隐逸者也;世人“爱牡丹”的原因是花之富贵者也。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做这类题型的方法是:考生可以从内容、思想感情、句子的句式、手法等方面着手。本题对“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理解,从内容和思想感情方面: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从句式方面:这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篇9:《爱莲说》阅读答案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蔓不枝枝:长枝节

B.亭亭净植植:种植

C.自古人知贵兰贵:尊贵

D.平居与萧艾不殊殊:相同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清风过之

B.濯清涟而不妖雪霜凌厉而见杀

C.花之隐逸者也来岁不改其性也

D.同予者何人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

B.【甲】【乙】两文都表明了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

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

D.【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了作者所鄙视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贵的社会现象。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6分)(1)(3分)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观:观赏,1

分;亵玩:玩弄,1分;句意1分。)

(2)(3分)(兰花)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芳香。(为:

因为,1分;芳:发出芳香,1分;句意1分。)

相关专题 湖北省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