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山与谷阅读答案

不相信任何魔法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不相信任何魔法”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短文山与谷阅读答案(共9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短文山与谷阅读答案

短文山与谷阅读答案

面对着一座大山,面对着耸入云霄的高峰,谁能不震撼呢?面对着真正的“崇高”、“庄严”、“雄奇”、“瑰丽”,谁能没有崇仰的感情呢?

然而,山,却不管这些。不管人们如何对待它:以惊诧,以震骇;以嘲弄,以轻蔑;以赞美,以崇拜;或者以彩色缤纷的言语。山什么都不管。山,以万古不变的沉默,屹立在大地之上。

--山就是山。

虽然远离了尘俗,山不寂寞,山不孤独。那缭绕在峰头的白云,岂非在絮语着动人的爱情?那愉快地生长着的林木,岂非在描述着丰厚的友谊?若不是山岳特别地宠爱,小草为何特别茁壮?花朵为何特别艳美?鸟儿们的鸣叫为何特别地嘹亮呢?

山,以膜拜的姿态,面对朝阳。以满身的新绿,迎接春天。山,绝不动摇。山把根扎在大地上,而以无私的坦率,展开,向天空。当黑夜降临,当风暴袭击,当天地陷在迷蒙混沌中,山,保持着坚强的姿态,傲然挺立,一无所惧。

--山就是山。

人们面对着雄伟的大山,却不能不以多样的表情,来暴露自己的浮夸、浅薄、鄙吝或骄狂。人们总要以凡俗的眼光去了解山岳,要以冥顽的心灵去窥探雄奇;焉得不眩惑?焉得不沉迷?焉得不负荷过多的疑虑?可是,对于山,一切复杂的表情和声浪,都毫无意义。山,永远屹立在那里,以万古不变的沉默。人们,为何要徒然地哓哓呢?

--人就是人。

人们妄图超越,企求永恒,却不能虚心学学山的样子。人只想装饰自己一下,渲染自己一下,沉醉在盲目的掌声和喝彩中,便梦想着摇身一变而为山岳。这是何等可笑的天真,又是何等可悲的愚昧!

--人就是人。

山,沉默着,以傲然的屹立。人,忙碌着,以幼稚的喧嚣。

--山,就是山。人,就是人。

看啊!那些耸峙在大地上,耸峙在历史里,耸峙在人类灵性领域中的山峰:

多么雄伟!多么永恒!多么新奇!

再没有比那些深溪、那些峡谷更令人感到恬然的了。溪谷,以完全的静谧,从肌肤一直渗透心灵,整个包围着你。让你感到自己躺在大地温柔的怀里,让你感到被覆盖在天空深厚的爱里。

匍匐在万山之间:峭壁千仞,群峰插天,那些惊心动魄的形象,那些庞然的阴影,以巨大的压力震荡着你的灵魂,对于生命的价值构成严重的挑衅。人,为什么如此窘迫地生活呢?为什么如此忙碌地追寻呢?崇高,是多么不可期的东西,你不感到攀援的痛苦吗?不感到渺茫、迷惑和绝望吗?那么,看看溪谷,看溪谷以何等的样子守着自己的宁静。

溪谷,躺在山脚下,以自己的卑下成就山岳的崇高;而且,容忍着一切低下的,接纳着一切卑微的,以自己的宽广、深邃,给不安的灵魂以归宿。溪谷,从不表露自己,可是,谁不知它是那些千里长河的源头所在呢?溪谷,从不宣扬自己,可是,谁不知道在绝对的幽寂中,却有最富丽的音韵呢?--许多生命的乐章,都回荡在溪谷的幽寂里:花的红,草的绿,阳光的闪耀,风的呼啸,以及星星们的密语。--但,溪谷,不显露自己,只是谛听着它们,只是谛听世界。

人们,蠕动在绝岭巉崖之间,像爬虫一样地软弱和孤独。人们,只知道喘着气,拼命向上爬,羡慕飞翔的轻快,眼睛凝望着天空。居于最低位置的溪谷,虽然不受注意,但,溪谷的眼睛却注视着人们,流露着温厚、安宁和亲切。溪谷绝不愤慨,也不妒嫉。溪谷为什么要愤慨、妒嫉呢?它坚持着的是另一种真理,而且已经得着了。

人们有犀利的眼光,能看穿世界,然而却不能透视溪谷的深邃。那些岩洞、溪涧、幽壑、回谷……埋藏着多少神奇,含蓄着多少奥秘!在日月的光影里,在云霞的缭绕中,溪谷,经历着多么美妙的变化。可是,谁能窥到这些风景的瑰丽呢?若不怀着虔诚去探寻,若不抱着谦逊去发掘,谁能懂得溪谷的深邃呢?

溪谷,以卑下来成就山岳的崇高。山岳,以巍峨来成就溪谷的深邃。溪谷和山岳是不可分离的,崇高和深邃是真理之两面。

溪谷之中有山岳,山岳之中有溪谷。

溪谷与山岳乃为一体。

(1)依次选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A.缭绕 宠爱 嘹亮 B.缠绕 溺爱 嘹亮

C.缭绕 溺爱 响亮 D.缠绕 宠爱 响亮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人们,蠕动在绝岭巉崖之间,像爬虫一样地软弱和孤独。

(3)文章赞美了山和谷的哪些品格?

①山:多么雄伟!多么永恒!多么新奇!

崇高、庄严、雄奇、瑰丽

②谷:宁静、温厚、安宁和亲切.深邃、神奇、奥秘.

(4)文中批评了人的哪些行为?

答案:

(1)A

(2)“人们,蠕动在绝岭巉崖之间,像爬虫一样地软弱和孤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人们的软弱和孤独,突出了人们只知道喘着气,拼命向上爬的特点.

(3)山: 崇高、庄严、雄奇、瑰丽、多么雄伟!多么永恒!多么新奇!谷:宁静、温厚、安宁和亲切.深邃、神奇、奥秘.

(4)浮夸、浅薄、鄙吝或骄狂、妄图超越,企求永恒,只知道喘着气,拼命向上爬,这是何等可笑的天真,又是何等可悲的愚昧!”

古诗文阅读原则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阅读理解方法

一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脉络。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二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去浏览所设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三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有些试题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四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五组织语言规范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啰嗦重复,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

篇2:《太行谷》阅读答案

《太行谷》阅读答案

阅读聂怀贵的《太行谷》,完成9~12题。

(1)一只苹果的色彩和曲线,自然是一种美,而把它切开来的剖面,将把你带入另一种美的意境。这是我穿越太行大峡谷时,心中生发出的一枝联想。站在山脚下仰视或登上山顶俯瞰,蜿蜒险峻,秀美雄奇,都是山势表象的一种浅读。只有深入峡谷,才可能走进山的内部世界,倾听到山的阴柔心韵。

(2)太行山,从《愚公移山》的历史传说起,就以高大威猛的身影贴近我,我承认了他是一个父亲的形象。当我在一个秋日步入太行大峡谷时,突然觉得沐浴在一片母性的光芒里。

(3) 深秋的太行峡谷,花淡叶瘦,树简枝疏。两壁峭岩上的树木,不时被山谷的风吹动,落叶如蝶,在水面闪闪烁烁。一只红尾巴的小鸟,飞上飞下,箭来箭去,与其说是在不厌其烦地丈量太行山的高度,不如说是在向我们反复诠释峡谷的深彻和隐秘。有意思的是,这种珍奇之鸟,我在九寨沟也曾见到过。九寨沟是极少有飞鸟和其他动物出现的',况且九寨沟与太行山,一个在川西,一个在晋东南,南北自然条件差异巨大,这只鸟在展现生命力强劲的同时,分明也暗示了“峡谷’’和“沟’’ 之间某种相通之处。

(4)太行峡谷,是一个峡谷群:黑龙潭,青龙潭.八泉峡,红豆峡、万佛山、紫团山……深秋季节,前不久降了一场雨,山无寒意,各峡的水却丰沛肥茂。滔滔峡水,若一根根脐带,牵动着我的脚步,更牵动着我的想象。 沿了峰回岩转的太行峡谷一路走去,忽而如坠一筒深彻的古井,井口惟间一丝半缕的云影流过;忽而又被裹夹进一道弯曲的山缝,天空窄如一线星光;忽而柳暗花明,眼前一片朗然开阔,无限明媚……如果山有阴阳之分,那么峰峦为阳,雄性气质彰显;峡谷属阴,女性特征昭然。走在太行大峡谷,一种回归母体的神圣感和敬穆感,久久地在我心中激浪回荡。峡谷的阴柔,托起山石的阳刚;峡谷的幽邃,映出山体的伟岸;峡谷的垂直深度,一定是岩壁如切如削的高度……

(5) 走出黑龙峡,谷口有民居俨然排列,遂择一家叩门而入。问知,在此处住一宿仅需十元钱,风味饭菜极是便宜。我便与同行之友相约,明年一定来这里住些日子。说话间,民家灶台锅里的面条煮开,女主人真心实意地留我们吃饭,我们回之以感动的谢绝。她送出我们,忽然想到什么,转身又进到屋子,捧出一大把鲜鲜红红的山楂,说是刚从院子里那株树上摘下来的,要送给我们路上吃。从她那每道皱纹都流动着慈祥的脸上,我读出了久违的母爱,甚至,在一个漫长的瞬问,她几乎幻化成了我母亲的模样。

(6) 一只圆润柔美的苹果,是一度春秋的结晶;一道深邃如历史的峡谷,因包容亿万年时光的雕造,积淀了母性般博大厚重的慈爱……

9.根据全文内容,分点概括太行谷的特点。(4分)

10.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沿了峰回岩转的太行峡谷一路走去,忽而如坠一筒深彻的古井,井口惟间一丝半缕的云影流过;忽而又被裹夹进一道弯曲的山缝,天空窄如一线星光……

11.本文主要是写太行谷,为什么在第5段中还要写谷口民居的女主人?(4分)

12.选文开头、结尾都提到了苹果,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参考答案:

9、(4分)深彻和隐秘(1分),阴柔和幽邃(1分),母性般博大厚重的慈爱(2分)。

10、(4分)“坠”,往下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峡谷的垂直深度(2分),“裹”,包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被山谷包围的情形和感受(2分)。

11、(4分)写谷口民居的女主人的实诚、好客、热情,一这种“母爱”的光辉衬托山谷的博大厚重(3分)。由山谷写到人,拓宽了文章思路,丰富了太行谷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3分)。

12、(5分)开头提苹果,以苹果两个角度的美引出下文对太行谷母性形象的顿悟(2分)。

结尾提苹果,是以苹果的圆润柔美是一度春秋的结晶,衬托太行谷的积淀深远,突出它博大厚重的慈爱,点明中心(2分)。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圆合(1分)。

篇3:游子吟和谷阅读答案

游子吟和谷阅读答案

6、第二至第六段文字详细地描述了故乡土布的制作过程。请用简介的语言将此过程填写完整,并说说作者为何要详细地叙述这过程。

7、第三段中写道:“那一片片洁白的棉絮,薄得像鸟儿的羽翼,又使我时时想到天上的云朵。”这句话表达了“我”如何的`心情?你能找出第四段中表达同样心情的句子吗?

8、上文末段写“我”想象母亲思念孩子的情景,这样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6、剥棉桃、弹花、卷花筒、纺线、合线团、浆洗梳理、绕线、织布

详细叙述这一过程,意在表现母亲为织土布所付出的辛劳,突出母亲质朴、善良、为儿女吃苦耐劳的品格。

7、解脱、愉悦、欣然、轻松、无忧无虑

节奏和音响是那么单调,在我听来,却似乎是世界上最好听最深情的音乐。

8、点明文章主题,写出了我对母亲的思念和深深的爱

篇4:文言文山市的阅读及答案

关于文言文山市的阅读及答案

山市

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⑴然数年恒不一见__________________

⑵城市依稀而已__________________

⑶或凭或立,不一状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历历如画地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过程,用了较多的时间词语。请你按照在课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将这些时间词语一一找出来(包括重复的'),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科学的角度看,山市这一现象应作何解释?为什么那个时候的人把它又称为“鬼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经常 ⑵隐隐约约 ⑶有的

2.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

3.时间词语依次为:忽、无何、未几、忽、既而、逾时、倏忽

4.①这里所说的“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

②山市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的美丽而奇特的景象,其中的人家、集市和店铺等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当时的人们对此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加之迷信思想的影响,因此又称之为“鬼市”。

篇5:《三人越谷》阅读答案

《三人越谷》阅读答案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选自苏洵《谏论》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有与之临乎渊谷者  (   )   (2)顾见猛虎 (    )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那个勇敢的人认为胆怯可耻,一定会跳并且超过它的`。

B、那个勇敢的人感到羞耻胆怯,一定会跳并且能够越过去。

C、那个勇敢的人感到羞耻胆怯,一定会跳并且超过它的。

D、那个勇敢的人认为胆怯可耻,一定会跳并且能够越过去。

14、那个怯之人,其越之如康庄是因为      。(2分)

15、作者用三人越谷的故事阐明的观点是     (用自己的语言回答)(3分)

参考答案:

12、(1)来到(2分) (2)回头看(2分)

13、D(3分)

14、顾见猛虎,暴然向逼(2分)

15、人没有有勇怯之分,只是需要用某种形势去驱使他们。(3分,语言表达不够简练但意思对酌情扣1分)

篇6:《巢谷传》阅读答案

《巢谷传》阅读答案

阅读苏辙《巢谷传》,完成10—12题。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十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城不沉者三版,县斧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谈曰:“晋阳之难,惟恭无功,曷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至友其秀杰 友:以…为友,结交

B.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 徙:搬家,迁徙

C.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 恨:遗憾

D.县斧而爨,易子而食 县:通假字,通“悬”

11.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 B.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C.昔赵襄子厄于晋阳 D.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不拘于时,学于余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B.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C.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D.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答案:

10 B(徙:贬谪,官员调任)

11 D(A结构助词, 取独;结构助词, 表提宾。B介词,表原因;

介词, 表时间C介词,表地点;介词,表被动 D介词,均为“替”)

12 C(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篇7:《巢谷传》阅读答案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城不沉者三版,县釜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谈曰:“晋阳之难,惟恭无功,曷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谷始名榖,及见之循州,改名谷云。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自梅州遗予书曰 遗:遗留,留给

B.遂弃其旧学,畜弓箭 畜:储备,置办

C.阅其橐中无数十钱 阅:察看

D.县釜而爨,易子而食 县:同“悬”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予以罪谪居筠州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C.昔赵襄子厄于晋阳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主要通过巢谷的弃文从武、与作者兄弟的交往刻画了他重朋友义气,具有古代侠士遗风的义士的形象。

B.当作者兄弟俩被贬谪岭南时,巢谷以年老多病之体,万里步行,去见苏轼后,再去见苏辙途中,病死。这突出表现了巢谷的古道热肠、侠士风概。

C.本文选材典型,语言朴素平易,看似平淡却又回味无穷,人物形象鲜明,意蕴高妙,这就是苏辙行文的特色所在。

D.文章最后部分作者发表议论,将巢谷比作春秋末年忠于赵襄子的高恭,除了褒扬巢谷之高义外,还有讥刺世人趋炎附势的意味。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3分)

(2)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3分)

参考答案:

17.A(应为“寄、送(信)”的意思。)

18.D(A.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一人称代词,我;B.介词,因为/介词,凭借……的身份;C.介词,在/介词,表被动,被;D.介词,表对象,替,给。)

19.B(先见苏辙 再去见苏轼途中病死)

20.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断对2处得1分,3处2分,4处3分)

21.

(1)士大夫都避忌同我们兄弟交游,平生的亲戚朋友都同我们断绝了往来。

(2)(我)为他痛哭失声,深怪他不听从我的话,然而也格外敬佩他的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行自己的志向。

篇8:《巢谷传》阅读答案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城不沉者三版,县釜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谈曰:“晋阳之难,惟恭无功,曷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谷始名榖,及见之循州,改名谷云。

(节选自苏辙《巢谷传》)

【译文】 巢谷,字元修。他的父亲名中世,是眉山的农民。年少时跟随士大夫读书,年老时担任乡里村学的老师。巢谷幼年跟随父亲学习,虽然人很质朴,却也博学多才。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看见参加武举科考的人,很羡慕。巢谷一向力气很大,就放弃原来所学的,置备弓箭,学习骑马射箭。不久学成,但却没有考中武科。

后来我入朝为官,巢谷在家乡谋生,两人不曾见面。绍圣年初,我(苏辙)因为获罪被罢免住在筠州,然后从筠州搬到雷州,再搬到循州。我哥哥子瞻(苏轼)也从惠州搬到昌化,士大夫们都不敢和我们兄弟来往了,亲戚朋友也再没有联络了。只有巢谷在眉山扬言要徒步寻访我们兄弟俩。听见的人都笑他痴狂。元符二年正月,他从梅州给我来信说:“我步行万里来见你,自己没有意料到还能保全性命,现在到梅州了,很快就能相见,虽死而无憾了。”我惊喜地说:“他不是现代的人,而是古人啊!”相见之后,握手相对而哭,然后说平生之事,说了一个多月也不觉满意。当时巢谷已经七十三岁了,瘦而多病,已经不是当日的那个元修了。他还要去海南见子瞻,我同情他年老多病,劝止他说:“你虽然一番好意,但是从这里到子瞻那里数千里,还要过海,不是老人能做到的。”他说:“我自认为还不会马上死,你别拦我。”留不住他,再看看他包里,只有数十钱了。我虽然也很穷,还是凑了点钱给他作为路费。船到了新会,有个南蛮奴隶偷了他的'包逃跑,在新州被抓获,巢谷跟着他到了新州,很快就病死了。我听说后,痛哭失声,埋怨他不听我的话,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

以前赵襄子被困于晋阳,智伯率领魏、韩军队用决堤放水的方法围困他。城内水深到要把锅吊起来才可以生火,彼此交换孩子来煮了吃。群臣都散慢了,只有高恭没有忘记礼数。后来赵襄子采用了张孟谈的计策解了三国的围困,论功行赏时,高恭排在首位。张孟谈说:“晋阳之难,高恭没有一点功劳,为什么以他为先?”襄子说:“因为当时大臣们都散慢了,只有他没有忘记君臣之礼,所以我把他排在首位。”巢谷对朋友的义气,实在比得上高恭,只可惜他没碰上襄子,而只是遇到了存宝和我们兄弟。我(当时)正住在南方,和蛮夷生活在一起,大概也要死在这里了。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传扬他的事迹呢?我听说他有个儿子叫巢蒙,在泾原军中,所以只能为他立传,改天交给巢蒙。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梅州遗予书曰

遗:遗留,留给

B.遂弃其旧学,畜弓箭 畜:储备,置办

C.予愍其老且病 愍:怜悯,同情

D.县釜而爨,易子而食 县:同“悬”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所至友其秀杰 友:以…为友,结交

B.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 徙:搬家,迁徙

C.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 稍:渐渐

D.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 顾:只是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予以罪谪居筠州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C.昔赵襄子厄于晋阳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主要通过巢谷的弃文从武、与作者兄弟的交往刻画了他重朋友义气,具有古代侠士遗风的义士的形象。

B.当作者兄弟俩被贬谪岭南时,巢谷以年老多病之体,万里步行,去见苏轼后,再去见苏辙途中,病死。这突出表现了巢谷的古道热肠、侠士气概。

C.本文选材典型,语言朴素平易,看似平淡却又回味无穷,人物形象鲜明,意蕴高妙,这就是苏辙行文的特色所在。

D.文章最后部分作者发表议论,将巢谷比作春秋末年忠于赵襄子的高恭,除了褒扬巢谷之高义外,还有讥刺世人趋炎附势的意味。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3分)

(2)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3分)

(3)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3分)

17.A 解析:应为“寄、送(信)”的意思。

18.B 解析:应为“贬谪、贬官”的意思。

19.D 解析:A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一人称代词,我;B介词,因为/介词,凭借……的身份;C介词,在/介词,表被动,被;D介词,表对象,替,给。

20.B 解析:先见苏辙,在去见苏轼途中病死。

21.

(1) 士大夫都避忌同我们兄弟交游,平生的亲戚朋友都同我们断绝了往来。

(2) (我)知道后为他痛哭失声,深怪他不听从我的话,然而也格外敬佩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行自己的志向。

(3)我住在南方,和蛮夷住在这里,大概也要死在这里了。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传扬他的事迹呢?

篇9:巢谷传阅读答案

巢谷传阅读答案

巢谷传(节选)苏辙

①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②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③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①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④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我正住在这南方边远地区,和南蛮们一同生活,大概要死在此地了。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加以传扬呢?听说他有个儿子巢蒙在泾原军中,所以我给他写了这篇传文,改天把它交给巢蒙。

【注释】①绍圣:宋哲宗赵煦的年号。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畜弓箭,习骑射

畜:积储,准备

B.所至友其秀杰

友:朋友

C.存宝不习蛮事

习:学习

D.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

诵:诵读

解析:A(B.友,与……交朋友。根据其所处谓语位置可以推知。C.习,熟悉,通晓。根据其宾语及下文的“问”可以推知。D.诵,通“讼”,公开。根据后文“言”的内容和“闻者”可推断出。)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见举武艺者,心好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B.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予悯其老且病

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D.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解析:A(者:助词,接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的人”。B.前者介词,可译为“跟、同”;后者连词,可译为“和”。C.前者连词,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又”;后者连词,表让步关系,可译为“尚且”。D.前者句末语气词,表陈述、感叹语气,可译为“了”,或者理解为兼词,相当于“于之”;后者句中语气词,表停顿,可不译。)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B.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C.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D.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解析:C(可依据陈述对象和句式特点来判断。)

9.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首段交待,虽然巢谷出身寒微“农家”,但作者却为之作传,从而设下疑问,自然引出下文对“其贤”的介绍,并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B.在第②段,作者叙述巢谷与存宝的“金石之交”,并以“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来证明其所叙的`真实性,很好地表现了巢谷重义的品德。

C.在第③段,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如对“予兄弟”,巢谷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及与其他人态度的对比,表现了巢谷不趋炎附势、重义笃志的气节。

D.作者通过选取“弃文学武”“金石之交”“万里步行”三则典型事例,抒发自己对巢谷崇敬之情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他“弃文学武”“而不中第”的委婉批评。

解析:D(“也流露出对他‘弃文学武’‘而不中第’的委婉批评”错。)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3分)

译文:所以在小时候就认识他,了解他的志向气节,是(一个)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托付的人。(计分点:“知”“缓急”“缓急可托者也”判断句式)

(2)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4分)

译文:船行到新会时,有南蛮奴仆偷了他的钱袋行装逃跑,在新州被抓获。(计分点:“橐装” “获”“获于新州”的倒装句式、整个句意)

(3)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 (3分)

译文: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加以传扬呢?(计分点:“虽”“何以”“发”)

参考译文

巢谷,字元修。他的父亲中世,是眉山的农民,年少时师从士大夫读书,年老时在当地学校教书。巢谷小时候跟随父亲学习,虽然朴拙但是博学多才。进京参加进士考试,看见参加武艺考试的人,很喜欢。巢谷一向力气很大,于是放弃了原来所学的东西,准备弓箭,学习骑马射箭。很久后学业完成,却没有考取。

听说西部的人大多骁勇善战,骑马射箭攻击刺杀的本领是四方中最强的,于是离开(老家)游历秦凤、泾原一带,与所到之处的豪杰结交为朋友。有个叫韩存宝的,尤其与他交好。巢谷教他兵书,两人结下深厚牢固如金石的友谊。熙宁年间,存宝做河州的将领,有战功,被称为熙河名将,朝廷渐渐地认为他是奇才。恰逢泸州蛮乞弟侵扰边境,各郡都不能加以抵制,于是(朝廷)命令存宝出兵讨伐。存宝不熟悉少数民族的事情,就邀请巢谷到军营中相询问。后来存宝获罪,将被抓捕,料到自己一定会死,就对巢谷说:“我是泾原的一个武夫,死并没有什么可惜的,只是我的妻儿就不免受冻挨饿,(我)口袋里还有几百两银子,除了您(我)没有谁可以嘱托交给他们的了。”巢谷答应了,立即更换姓名,怀揣着银两步行去送给存宝的儿子,没有人知道这件事。存宝死后,巢谷逃避到江淮一带,等到被赦免才出来。我因(与他)同乡,所以在小时候就认识他,了解他的志向节气,是一个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托付的人。

后来我入朝当官,巢谷待在乡里,不曾见面。绍圣初年,我因为获罪被贬谪到筠州居住,后又从筠州调到雷州,从雷州调到循州。我哥哥子瞻也从惠州又一次调到昌化,士大夫们都忌讳同我们兄弟俩交往,生平的一些亲朋好友也不再有音讯。只有巢谷在眉山情绪激昂地公开说,要步行来探访我们兄弟俩。听说这事的人都笑他痴狂。元符二年的正月,他从梅州给我寄来一封信说:“我步行一万多里来见您,没有料到自己还能保全性命,现在已到梅州了。不用十天就一定能与您相见,即使死,我也没有什么遗憾的。”我惊喜地说:“这个人不是当代人,而是古人啊。”见面之后,(我们)手握着手相对哭泣,接下来就讲述生平所经历的事情,讲了一个多月也不感到厌倦。当时巢谷已经七十三岁了,身体瘦削而且多病,不再是当年的巢元修了。他还要到海南去拜见哥哥子瞻,我同情他年老多病,劝阻他说:“您的心意是好的,但从这里到儋县好几千里路,还要过海,这不是老年人能做到的事情。”巢谷说:“我认为自己还不会马上就死,您不要阻止我。”不能留住他,看看他袋子里没多少钱,而我当时正穷困潦倒,也就勉强筹集一点钱送他上路。船行到新会,有个南蛮奴仆偷了他的钱袋行装逃跑,在新州被抓获,巢谷跟着到了新州,很快生病死了。我听说后痛哭失声,埋怨他不听我的话,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去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

我正住在这南方边远地区,和南蛮们一同生活,大概要死在此地了。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加以传扬呢?听说他有个儿子巢蒙在泾原军中,所以我给他写了这篇传文,改天把它交给巢蒙。

相关专题 文山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