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居咏怀白居易阅读答案

ababalbb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ababalbb”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端居咏怀白居易阅读答案(共12篇),欢迎阅读!

篇1:端居咏怀白居易阅读答案

端居咏怀

白居易

贾生俟罪心相似,张翰思归事不如。斜日早知惊鵩鸟,秋风悔不忆鲈鱼。

胸襟曾贮匡时策,怀袖犹残谏猎书。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

【注】张翰:字季鹰。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遂辞官归隐。惊鵩鸟:贾谊曾作《鹏乌赋》,借与鹏鸟问答以抒发忧愤不平的情绪。 惊鹧乌指对命运的忧伤感慨。谏猎书:指汉天子迷恋游猎,司马相如劝谏狩猎的奏章。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运用了贾谊和张翰的典故,与自己的境遇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的伤感之情。

B. 颔联的“鹏鸟”“鲈鱼”两个意象分别对应了首联的前后句,续用典故,语意连贯。

C. 颈联写诗人曾怀匡时之策,有谏君之章,欲建功立业,但实际却是待罪闲居之身。

D. 本诗通篇重在抒情咏怀,陈述诗人自己过往的心路历程,并表达了对未来的意愿。

15.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①从此以后,一切尘世因由都撇开不管,想要携妻子儿女买山中居所隐居。②这一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隐居之志。③暗含了诗人待罪闲居、有志难申的忧愤不平。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与自己的境遇形成对比”错误。“心相似”表明诗人认为自己和贾谊的境遇是相似的。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然后理解尾联的意思,再结合注释和全篇分析尾联中的情感。

首先理解诗句的含义,“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这句话的含义是:从此以后,一切尘世因由都撇开不管,想要携妻子儿女买山中居所隐居;然后分析使用的技巧,尾联笔锋一转,写自己从此之后放下一切因缘际会的纠缠,只和家人一起归隐山中。很好的照应了前文的“悔”字,全诗结构清晰严谨。表达了诗人的归隐之意,也暗含了作者内心的忧愤。

篇2:端居咏怀,端居咏怀白居易,端居咏怀的意思,端居咏怀赏析

端居咏怀,端居咏怀白居易,端居咏怀的意思,端居咏怀赏析 -白居易的诗

端居咏怀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七律   贾生俟罪心相似,张翰思归事不如。

斜日早知惊f鸟,秋风悔不忆鲈鱼。

胸襟曾贮匡时策,怀袖犹残谏猎书。

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

篇3:端居阅读答案

【原文】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题】

12.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营造了【 】的氛围,抒发了【 】的情感。(3分)

13.赏析诗歌首句加点词“悠悠”的表达效果。(3分)

篇4:端居阅读答案

12.冷寂、凄清;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评分意见:本题3分。第一问1分,意思对即可;第二问2分,两个要点即可。

13.示例:“悠悠”,长久,遥远之意,诗人远离家乡和亲人,时间已经很久了。这句诗正是诗人在盼远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悠悠”二字,叠音词,既形象地显示出远别家乡,得不到亲人书信的时间已久,也传神地表现出希望落空时怅然若失的神情。

评分意见:本题3分。

篇5:端居李商隐阅读答案

端居李商隐阅读答案

《端居① 》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阅读题目: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阅读答案:

⑴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

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⑵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篇6:李商隐《端居》阅读答案

李商隐《端居》阅读答案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阅读题目: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⑴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

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⑵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篇7:李商隐《端居》阅读理解答案

李商隐《端居》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3】诗歌一二句中,“ ”一词写出了诗人在远方来信和回到家乡这两份希望落空时怅然若失的`意态。(2分)

【4】雨中寥落月中愁”,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参考答案

1、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

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3、(2分)悠悠

4、(2分)思念家乡、亲人不得而惆怅、忧愁。

(评分标准:思亲、忧愁两点2分,仅写出思亲只得1分)

篇8:阮籍《咏怀其一》阅读答案

阮籍《咏怀其一》阅读答案

咏怀(其一)

阮籍【1】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1】:阮籍处在魏晋之交,天下纷纶,权奸与亲贵之间互相交讧,政情异常混乱。

(1)诗运用了动静相生的手法塑造了怎样一位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说明。(5分)

答:

(2)这首诗化无形为有形,表达了诗人“忧思独伤心”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9. (1)这首诗采用动静相生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下忧愤、苦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起坐弹琴、孤鸿哀鸣、飞鸟盘旋、忧思徘徊是动写,明月朗照、夜色茫茫是静描。这些动景集中反衬出了夜的死寂与深重,映衬了诗人不寐而弹琴的孤影,突出内心的'焦躁与悲凉。(5分,意思对即可)

(2)诗人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将内心忧愤、悲凉等感情寄托在冷月清风、旷野孤鸿、盘旋的飞鸟、深夜不眠的弹琴者中,月明风清,衬托了诗人高洁不群;写“薄帷”、写“吹我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而鸿雁哀号、翔鸟徘徊正是诗人看不见希望和出路的忧愤、苦闷的形象写照。(6分,意思对即可)

篇9:咏怀古迹其一阅读答案

杜 甫

支离①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②日月,五溪衣服③共云山。

羯胡④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⑤,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①支离:颠沛流离。 ②淹:淹留,久留。 ③五溪衣服:指在西南湘、贵、川交界处居住的少数民族,他们喜欢穿五彩的衣服。 ④羯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这里指安禄山。 ⑤萧瑟:寂寞,坎坷不得意。

1.本诗是杜甫暮年寓居夔州时所作。请说说末尾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分)

2.这首诗和写于同一时期的《登高》《阁夜》一样,都既抒写了诗人对自身际遇的.慨叹,又体现了他心忧天下的情怀。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庾信的一生是坎坷不得意的,(1分)但是到了暮年,他的诗赋却写得越来越好,震动海内(天下)。(1分)这里,诗人以庾信自比(1分),抒写了平生不得志的郁闷,(1分)以及对自己晚年诗作的欣赏与肯定(1分)。(解释诗句2分,剖析心情3分,大意对即可)

2.“支离”“漂泊”以及“淹”“风尘际”“且未还”等词语,(1分)凸显了诗人流寓、奔波的苦难,以及有家难回的悲哀。(2分) “羯胡事主终无赖”一句,(1分)则是对蓄谋发动叛乱,给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安禄山的无情斥骂。(2分)(“慨叹际遇”与“心忧天下”两面各占3分;每一面中,举出恰当例子得1分,分析准确再得2分;大意对即可)

简析

五首中的第一首。开首咏怀的是诗人庾信,这是因为作者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首联写安史之乱起,漂泊入蜀居无定处。颔联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共处。颈联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末联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全诗写景写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篇10:咏怀古迹阅读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2题(6分)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①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释】①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10.诗题中的“古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1分)

11.“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昭君怨恨的是什么。(3分)

1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中的“赴”字化静为动,为三峡雄奇的山势增添了灵动感。

B.诗的颔联雄浑悲凉,“朔漠”、“青冢”写尽王昭君一生的'悲剧。

C.这首诗借王昭君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对薄命红颜的深切同情。

D.杜甫写昭君的孤苦悲怨,也寄托了他的身世和爱国思乡之情。

答案:

10.明妃(昭君)村(或昭君故里)(1分)

11.(1)“一去紫台连识春风面”写出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3)“环佩空归月夜魂”写出月魂空归,思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将写出了昭君远嫁他乡、独葬异乡的怨恨;(2)“画图省乡的幽怨。(3分。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得3分)

12.C(2分)

篇11:咏怀古迹阅读答案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杜甫

支离①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②日月,五溪衣服③共云山。

羯胡④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⑤,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①支离:颠沛流离。 ②淹:淹留,久留。 ③五溪衣服:指在西南湘、贵、川交界处居住的少数民族,他们喜欢穿五彩的衣服。 ④羯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这里指安禄山。 ⑤萧瑟:寂寞,坎坷不得意。

8.本诗是杜甫暮年寓居夔州时所作。请说说末尾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分)

9.这首诗和写于同一时期的《登高》《阁夜》一样,都既抒写了诗人对自身际遇的慨叹,又体现了他心忧天下的情怀。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答案:

8.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庾信的一生是坎坷不得意的,(1分)但是到了暮年,他的诗赋却写得越来越好,震动海内(天下)。(1分)这里,诗人以庾信自比(1分),抒写了平生不得志的郁闷,(1分)以及对自己晚年诗作的欣赏与肯定(1分)。(解释诗句2分,剖析心情3分,大意对即可)

9.“支离”“漂泊”以及“淹”“风尘际”“且未还”等词语,(1分)凸显了诗人流寓、奔波的苦难,以及有家难回的悲哀。(2分) “羯胡事主终无赖”一句,(1分)则是对蓄谋发动叛乱,给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安禄山的无情斥骂。(2分)(“慨叹际遇”与“心忧天下”两面各占3分;每一面中,举出恰当例子得1分,分析准确再得2分;大意对即可)

篇12:《咏怀古迹其二》阅读答案

①杜甫摇落深知宋玉

②悲,风流儒推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注】

①本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年),为杜甫在夔州所写,凭吊楚国著名辞赋作家宋玉。

②宋玉,楚国辞赋作家,政治上不得志,抱负无法实现。所著《九辩》开篇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相传其故宅在江陵。

8.请对本诗起句“摇落深知宋玉悲”进行简要赏析。(5分)

答:▲

9诗人为何会“怅望千秋一洒泪”?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

答:▲

试题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8.(5分)①以 “深知宋玉悲”表明对宋玉的了解,有异代知音之感 (2分);②着一“悲”字,奠定了情感基调 (2分);③化用宋玉《九辩》典故,以草木摇落而悲秋,点明时节天气 (1分)。(意思相近即可)

9.(6分)①感慨宋玉风流儒雅,富有才华,并推崇他,但此人已逝,徒留伤感 (伤心故宅荒台,历史变迁);②叹息宋玉不为人理解,虽有故宅凭吊,却只知其文采辞藻,不了解其诗文背后的抱负、精神;③感叹自己虽与宋玉不同时代,却同样萧条失志,壮志难酬,怀古伤今。(答出一点2分,答出三点6分。意思相近即可)

相关专题 白居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