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

我有一个朋友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我有一个朋友”参与投稿,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共16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

当前,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远家离乡,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有些儿童的家长不可避免地尽不了家长监护的责任,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这部分远离了父母亲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为此,特制定本期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共创美好未来为落脚点,奉献一片爱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根据上级有关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学校实践育人的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巩固率达100%;

3、关爱留守儿童,在班级实行帮扶活动。

三、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 长:戴厚嘏、王善魁

组 员:孙芮红、杨霞、吴东、陈敏、魏龙恩、张亚楠、卞士林。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地址,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有关内容。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电话号码:0564-4552466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寄宿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动员留守儿童寄宿,抓好寄宿生的晚辅导、住宿、就餐等日常工作,让寄宿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班级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以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3、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成立各类兴趣小组,活跃和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篇2: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

为了规范我校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建设和管理,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贯彻落实省委、政府《关于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皖发〔20xx〕32号)、《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办法》(民生办〔20xx〕1号)和《安徽省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皖教基〔20xx〕6号),根据县镇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有关会议讲话精神,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特制订柯坦初中农村留守儿童实施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我区教育民生工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切实为留守儿童和潜能生成长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发挥学校、社会、团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活动宗旨

加强对我校留守儿童和潜能生的关爱、教育、管理,从思想上疏导、学习上辅导、言行上引导,并在生活上予以帮助,让留守儿童和潜能生感到学校就象家一样温暖,让留守学生和潜能生与其它孩子一样幸福健康地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三、工作目标

1、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2、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4、关爱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5、拓展家教,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再提高培训工作。

四、成立组织 明确职责

组 长:

副 组 长:

成 员:

职责:

1、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做好留守儿童的入学工作。

2、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3、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

4、教育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主要措施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留守儿童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要通过图书阅览等形式,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4、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5、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6.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篇3: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结合我乡的具体实际,更好地发挥学校、社会、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道口乡中心小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实施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4、关爱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实行结对帮扶活动。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辅导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信息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电话号码:*******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对其他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班级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确保他们完成义务教育。

3、积极发挥班集体作用,开展各项活动

课外活动时间,学校将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组织成一个新的班集体,定期开展各项活动。由教导主任汲广然担任班主任,拟每月开展一次大型文娱、体育、读书等活动,也可邀请关工委领导来校上课,学校领导也可以不定期对班级授课,对这些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自信教育,自强教育。

4、定期表彰自强留守儿童,进行榜样教育。

对于我校的留守儿童中出现的优秀学生、自强学生进行表彰,这是树立留守儿童自信的重要激励工作,拟在学期末表彰一批自强学生。

篇4: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

当前,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远家离乡,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有些儿童的家长不可避免地尽不了家长监护的责任,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这部分远离了父母亲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一、指导思想

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落实XX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和谐发展,服务经济,共创美好未来为落脚点,奉献一片爱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活动内容

(一)目标任务 针对我班30多名留守儿童得不到直接监护人的关爱,加之农村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因年老体弱或文化水平较低,无法担负起教育辅导孩子的责任,他们的生活习惯比一般家庭孩子差一些,有的成绩明显下降.如何确保留守儿童不失学、不违法犯罪,同时让外出务工的父母安心挣钱,这就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

(二)工作内容 我们深深体会到大多数农村农民外出赚钱,解决了贫困问题,但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却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在建立和谐社会和城市化进程中,留守儿童的教育困惑,逐渐凸现出来,这不仅是一个家庭自己的事,更是全社会应关注的大事。

1、留守儿童家长教育能力与孩子自身发展的需求有差距。据调查,凡外出务工的夫妇家庭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的需求、交往、兴趣关注很少,更谈不上给儿童精神上的`慰藉和知识上的辅导 。

2、营造关心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妇联、团委、镇政府是社会群团组织,我们组织这一次活动,意在呼吁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以便影响本地区不在利用游戏厅、网吧、舞厅来坑害未成年人.特别是要与学校加强协作,引导留守儿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挥他们个人兴趣和专长,给他们创造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留守、单亲儿童茁壮成长。

3、建立留守儿童的牵手扶助体系,确保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落实到位。针对留守儿童在校学习情况,生活状况,行为习惯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落实扶助措施,每个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其在外务工父母反馈,使我们真正成为留守儿童的第二监护人,让孩子得到健康成长。

4、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减轻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由于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许多困惑与疾病,因此学校除提供良好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在他们身上倾注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得到更多的温暖,从而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和精神失落,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

三、活动要求及措施

凡牵手扶助联系留守儿童从初一开始,直至18岁之前,重点是初中阶段。联系要求:定期到学校、家庭了解留守儿童阶段性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校内外表现,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工作;定期与联系的儿童父母交换意见,以便形成有效的家庭、学校、社会的立体化教育网络,确保儿童成人成才。要求参与这项工作的牵手扶助人员,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使外出务工的家庭夫妇安下心在外赚钱,让留守儿童在“三位一体”化的牵手活动中健康成长,让家庭成员实实在在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群众团体组织力量的作用。同时也是增强党员、干部服务妇女儿童,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三农”大局的意识。

四、活动步骤

1、调查摸底阶段 4月上旬

2、征求意见阶段 4月下旬

3、召开座谈会 5月中旬

4、拟定活动方案 5月下旬

5、实施活动计划 6月

五、活动的效果

群团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凝聚广大群众的重要手段,我们要通过活动的开展,要使广大群众认清形势,正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暂时困难,引导更多的农村家庭积极投身到富民创业致富奔小康的大潮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努力奋斗。

六、考核及奖励。

考核奖励分为两块。一块为牵手扶助志愿者、班主任。以初一第一学期期末学习成绩总分名次为考核基数,到第二学期期末,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每上升1个名次,被考核人加10分,保持在班级前5名的加10分。学生无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以学校处分为依据),另加20分,学生获得“三好学生”称号的加10分。

依据上述加分的办法,每一学年累计得出的加分总分即为牵手扶助志愿者及 班主任老师的考核得分,考核分是多少就奖多少元。牵手扶助人员所得总分等于包保留守、单亲儿童各自所得考核分的总和。学校班主任按本班相关学生所得考核均分为实际考核得分。

第二学年的考核就以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生考试成绩名次为依据,加分办法不变。

另一块是奖励学生(不含学校正常奖励)。设有班级优秀奖和越位进步奖。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总分在班级前第一名的奖100元,2—5名的即为优秀奖,奖学生30元。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比第一学期期末(或上一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总分名次进步达5名的即为进步奖,奖学生15元。

篇5: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学生的情况:

姓名:任东海

性别:男

年龄:十一岁

五年级(1)班学生

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生活规范,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责。尤其是对处于社会化关键时期的留守儿童而言,学会自我控制,遵守集体的规范,是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重要方面。留守儿童能否适应学校的规范,形成遵守纪律和规则的行为习惯,关系到留守儿童学业成功和身心健康发展。下面通过一个留守儿童案例对学校规范不适应问题进行分析。

(一)留守儿童学校规范适应不良的案例

留守儿童任东海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爸爸妈妈由于工作忙,很少过问留守儿童任东海在学校的表现。最近,老师与他们联系,告诉留守儿童任东海在校的情况,留守儿童任东海常常迟到、早退,在课堂上捣乱,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下等,并且调皮、任性,在情绪上经常表现出烦躁不安,攻击性行为多,经常和同学吵架。

(二)学校规范适应不良的原因

经过调查与分析,留守儿童任东海实际上是对学校纪律与规范适应不良。这种情况,不仅在新生中而且在中高年级学生身上也会发生。产生这种规范适应不良的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行为上的坚持性和自制力不足

留守儿童由于良好意志品质还没有形成,因此,遵守学校规范的坚持性和自制力不足。有的学生缺少纪律和规范的意识,对学校规范和学习要求不屑一顾,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放任自流;有的学生也想遵守纪律,但是行为上不能控制和约束自己。上例中的留守儿童任东海,意志的坚持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因此,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学校的规范,因而对学校的规范不能很好的适应。

2.不理解遵守纪律与规范的意义

有些学生对遵守学校规范的意义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将学校的纪律要求转化成指导行为的自觉原则,只是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受到约束,想要摆脱这种被束缚的感觉。所以,当面对学校的规范和要求时,有些学生采取消极的态度,违反学校规范,不遵守学校纪律,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上例中留守儿童任东海的情况就是如此。

(三)指导教育措施

学生出现了对学校的行为规范不适应,不要简单粗暴,一味批评,也不能对其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而是要认清其行为规范适应不良的原因,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1.有意识地培养意志品质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留守儿童遵守学校行为规范的保证,不良的意志品质常常导致无法适应学校的纪律要求。因此,要注重培养留守儿童的意志品质。留守儿童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意志的坚持性和自制力,才能使他们克服内外障碍,管理自己的行为,从而遵守学校的行为规范。

2.以情诱导,严格要求

留守儿童自觉遵守学校规范的能力比较低,单纯硬性地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的行为规范,反而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要注意在提出行为规范要求的时候激发留守儿童积极的情感,使留守儿童愿意接受、愿意遵守。例如,要求大家按时上课,就可以告诉学生:如果有人迟到,会影响老师的讲课和大家的听讲,还会让老师担心;只有看到全部同学都在教室,老师才能安心讲课。这样要求的方式,使学生从内心能够接受,往往比单纯的硬性要求更能促进其行为的自觉性。

3.从小事抓起,形成遵守纪律规范的习惯

为了使学生形成对学校规范的适应,教师应当注意从日常小事抓起,通过小事来培养留守儿童遵守纪律的习惯。如果在日常的一些小事上放松了对他们的要求,当这些小事逐渐演变为习惯,要加以改变就十分困难了。另一方面,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一些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明了其利弊,震动学生的心灵,明白小事不小,使他们对教师的要求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通过这种方式的教育和培养,可以使留守儿童适应学校规范要求,成为遵守纪律的好学生。

篇6: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与爱同行 赵贺维

教育历来倡导一个真爱,但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我们有时也会失误,不是因为爱的不真,而是太认真了,一动真就十分敏感、计较,就会抓住学生的错误狠批不妨,这种不讲策略的批评往往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压力。这种压力的直接表现便是被批评者紧张、压抑,甚至会出现极端厌学、厌世。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儿童犯错误的时候是最脆弱的时候,也是教育最有效果的时候。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与用融合浓浓情感的批评来引发犯错误学生道德的震撼,用饱含宽容与理解的批评给学生留一个改过的机会,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屈江熙,男孩。刚从外地回到家乡,父母都不在家,跟着老家的爷爷、奶奶,还有一个姐姐读六年级。上课时,他老爱用方言插嘴,下课后,喜欢跑到其他班级去指点别的老师该干点啥,不该干点啥,与班中的小朋友不合群,班中哪个小朋友稍不合其意,或说了他什么,或无意碰了他一下等,他就对同学呲牙咧嘴或挥着小拳头怒气冲冠地冲上去,此类情况几乎天天上演,更甚者就会离校到街上乱逛,最严重是第一次的离校出走,原因是他把他同桌推倒在地上,擦伤了膝盖,该同学妈妈心急火燎地找到我,忧心忡忡地说:“老师,麻烦你帮晓怡换一个位置,听她说,同桌很会骂人,打人,这不……”边说边挽起小涂的裤子。“我没打你们家小涂……”还没等我解释,小屈已经嚷嚷起来,就差没跳起来,我忙用严厉的目光制止他,我安抚好家长,准备午觉后跟他谈,谁知他就离校了。我和他的奶奶从中午12点多开始找他,找到1点多,还动用了“警力”,其间我们看到他三次,一叫他,他就逃。在寻找的过程中,我向其奶奶了解情况时,她第一句话就说:“老师,辛苦你了,据他爷爷说,在老家没一个老师管得了他,也是动不动就离校,离家。这不,刚到这不久,就已被他爷爷板子伺候好几次了,可他还是那么散漫,现在只能靠你们老师了”

事后,我主动找他单独谈心,用和蔼可亲的语气跟他说:“为啥离校到外面闲逛呢?”他低着头,没吭声。我又说:“你知道你离校的这段时间,老师和你家人有多担心吗?想过吗?”他摇摇头,原先僵硬的表情趋向缓和,小声地说:“我怕老师把这件事(推人的事)告诉爷爷,我又要挨板子了。“挨板子痛吗?”他吃惊地望着我,好像在说:”“老师,你是傻瓜呀,挨板子不疼吗?”“那你把小涂推到擦伤,她不疼吗?”“疼。可是谁叫他管我复习功课(我安排小涂做他的小老师),我玩得正起劲呢。”后面一句话是小声的嘟囔出来的。原来如此,我让他换位思考:“假如你是一位合格的小老师,去叫别人复习,你希望那个同学也把你推倒在地吗?”他摇头。我又说:“再说小怡也是为你好呀,你竟然把她推到,更离谱的是离开学校到外面闲逛,还老师和家长担心。”他头低得更下了。“这样吧,你以后犯事,老师尽量不找你家长,不过你要答应我,尽量控制好自己的脾气,不要动不动就对别人动手动脚,好吗?”他点点头,“还有这一次,你该不该向小怡道个歉呢?”我笑了,说:“去吧。”

自此,小屈还是有几次的反复,依然离开教室藏起来,可没有离开校园,其他老师劝他回到班里,他都无动于衷,而我也遵守我的诺言没告诉其家长,依然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

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屈也慢慢地有了变化,虽然还是那么调皮、好动,可没了以前的暴力、让老师家长担心了,学期末,他妈妈还高兴的跟我说:“老师,这半年,小屈懂事多了,现在在家还帮我干家务活,还让我出去工作(他妈妈为了他,不上班),他说他会照顾好姐姐的。”我笑了,我相信,在爱的浇灌下,小屈会越变越好的。

篇7: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她在关爱中改变 王明

昨天中午,我在办公室正和王老师商量教师职业道德考试的工作,一个熟悉的小女生出现在门口,我第一意念:“糟了,不是又出什么事了吧?”她来到我这儿,通常不会有什么好事情发生。正寻思着,她早已迫不急待地向我招着手,示意我马上出去。她歪着脑袋,双目圆瞪,一脸煞气,小嘴还在小声地唠叨着什么词。我立刻结束了和王老师的交流,伸手示意叫她进来坐下,她斜着眼睛盯着我走了进来,不过这次进办公室表现较之以前要好得多。

她叫“小平”(化名),是转到我校就读的。她的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得病死了,父亲为了维持生计到处打工。没有亲人的在身边,缺少关爱,缺少家庭的欢乐,她逐渐形成了偏激、孤僻的性格;父亲觉得对不起孩子,为了弥补,对她就一味迁就、溺爱,也使她变得蛮横,凡事以“我”为中心。现在她在学校早已是“大名鼎鼎”,是个不好惹的狠角色,蛮横起来又哭又闹、打骂结合可以搞上一天,甚至可以闹到同学家里去砸碗,和学生家长争吵打骂。才上小学呢,厉害吧!说来也怪,只要她心情好呢就很乖,对你是言听计从,又非常有礼貌,只要见到你就满脸堆笑,又是敬礼又是问好,天真又可爱,但是这样的情景一般不会持续很长,一天当中,如股票涨跌瞬息变化,如天气变化阴晴不定,说不定什么时候她又会爆发。久而久之,同学们怕她躲她恨她,教师们也烦她,可有什么办法呢,还得慢慢教育呀。

我校以“温暖、关爱、培育”为办学理念,以“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为校园文化主题,如果教育不好这个学生,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理念、文化了。为了能更好地关注这类特殊学生,于是在本学年我也着手参与了对“小平”同学的教育,因为我知道,对于这样的学生,光靠班主任做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能更多了解她和帮助她,我告诉她,只要有什么事可以尽管来找我,我会帮她一起解决,其实说心里话我是不希望她到办公室来找我的,话已既出,这不,本学年算下来她到我的办公室可能不下于40次了,有时一个星期就是好几次,有时一次可长达好几个小时。

教育的秘密在于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爱学生,才能接纳学生,教育过程中你才会有耐性和韧性。每当我气不打一处来时,每当我想放弃时,我就这样想:“她是我的教育对象,我正在研究怎样才能教育好她。”这样我就会慢慢静下心来,做这类学生的思想工作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否则气得你吹胡子瞪眼,事情还搞得一团糟。其实,我们换位想想,学生是受教育者,未成年人,哪有不犯错误的?在与她多次接触后,我渐渐

地读懂了一些她的内心世界:她孤独,需要老师的关爱,需要同学的尊重,需要友情。有一次大课间活动时,她高兴地跑过来告诉我说:她有好朋友了,结果发现是几个中年级的同学同意她一同跳绳,让她很高兴,可见她需要友情,盼望得到友情。我以此为切入口,特意安排了几位学生并征得了她们的同意,从那以后,总会有几个同学陪她一起玩。这孩子病痛多,常常肚子痛,每次她来找到我,哪怕再忙,我也会安排教师带她去医院抓药。记得有一次,她的病发得严重,昏倒在地,全身抽动,可怜的孩子“癫痫病”又发了,当时情况很吓人,我赶紧安排人员进行临时抢救,我们三个人才把她弄上车,然后送到医院救治,学校支付了医药费。苏醒后,她知道了事情的前后,虽然没有来感谢老师,但是能体会得到她对老师的态度在发生变化。

“乖孩子是夸出来的。”激励是进步的良药。对于她每一次的进步,我都及时给予表扬,这一次也不例外。她进来后,我让她坐下来,还没有等她开口,我就先说了:“小平同学,我今天要表扬你,你有进步!”听到我说“表扬”,她诧异地看着我,脸色好看多了,我接着说:“你说说看,你与前面进办公室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吗?”她想了一会儿,茫然地摇了摇了头。我说:“你听我说说,你看是不是这些地方有进步。第一个进步是你到了我办公室门口,没有高声吼叫,是不是?”她点点头,我接说问:“第二个进步就是你看见我在和老师交流,你在门外招手示意有事找我,没有直接闯进来。”她又点点头,脸上已有一丝笑容,眼睛开始发光。 “为什么我说你没有高声吼叫是进步呢?

“这样做有礼貌。”

“是呀,你表现得非常好,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非常高兴。”

“还有一个更大的进步呢?你知道吗?”“你学会控制自己情绪了,在生气的时候有时老师都做不到,而你却做到了,不吼叫,不重重地啪门,招手示意,这就是你在控制情绪。真是了不起!”说完,我竖起大拇指。

你再看,她已捂住小嘴,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眼睛更是光亮有神。

气氛对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她在操场上玩,几个男生在打球,几个男生几次把球打到了她的身上,她认为是这几个男生故意欺负她,所以跑到我这儿告状来了。“还好,是件小事,好处理。”我心里想。我叫同学到教室找来了那几个男生,并叫小平同学先回避一下,然后我就开始询问事情的经过,和小平同学说的差不多。接着我问这几个男生:“你们通过这事发现小平同学有进步吗?”一个说:“她没有原来那么凶了。”另一个说:“要是以前,她非要来打我们不可。”我说:“是呀,小平同学生都有进步了,你们呢?你们是几次打到她的身上,凡事不过三,她当然认为你们是故意的。”这时,有个男生指指门外,我明白了,门外有人在偷听我们的谈话。于是,我故意提高嗓音,在几个男生面前把跟小平说的话重复了一遍,并提醒他们以后活动多注意安全,不要妨碍其他同学,要向小平同学学习,共同进步。我想门外的她一定很高兴。男生走后,我又叫小平进来,叫她大度一些,不要过份计较,同学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她点点头,给我说:“我原谅他们了。刘老师,

请你表扬二个同学,她们帮助我期末学习。”多好的机会,我立即又进行表扬:“你看,你进步有多快。你不光能原谅同学过失,更能发现同学的优点。我相信,你将来进步更大,加把劲。”我用信任的眼光看着她,她向我深深的鞠了一躬,说:“谢谢你,老师。”出门的时候给我说挥挥手,并轻轻地把门给我带上。

教育好学生不是一朝一夕事,不但需要我们运用好方式方法,更需要有一颗爱心,爱是无私的奉献,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在爱的阳光下,一批批学生正在茁壮成长。

篇8:留守儿童教育调查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教育调查报告

XX县是一个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农业县,全县总人口40.7万人,农业人口约占75.4%。全县在外务工人口为43043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达7317人,留守儿童数量相对较大。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不仅成为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而且给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带来巨大影响。

为全面了解XX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xx年以来,XX县妇联对全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监护情况先后两次做了调查,一是对劳务输出量较大的乡镇下发了调查问卷,二是对全县267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全面普查。

普查结果显示:全县留守儿童共计9545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约7317名,部分中小学留守儿童已超过在校生总数的50%;这些孩子中50%以上不同程度存在生活无助、学业失控、道德失范、心里失衡、生病得不到及时照顾等困难和问题,结合此次调查,现将“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现状

1.留守儿童分布广泛。在这次调查中,在我县45740名儿童中,有7317名农村留守儿童,占16%,其中女童有3624名。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4643名,占留守儿童的63%;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2674名,占留守儿童的37%;随父母进城生活的流动儿童有783名。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63%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工作,一方在家。其中49%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孩子。其中有31%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3%被托付给亲友,3%在校寄宿。

3.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70%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很辛苦,约80%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7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少。

4.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占35%,中等占5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游戏、网络,抽烟、喝酒、拉帮结派、参与盗窃、抢劫现象的占10%。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单亲也忙于家务与农活,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更谈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

1.学习成绩一般。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

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调查中我们发现,全县7317名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的不足10%,70%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

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3.性格发展不健全。临时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

他们没有倾诉的渠道,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在从婴幼儿期到儿童期、青春期的孩子的人格形成过程中,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心灵孤独、情感淡漠,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另外,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安全的忧虑,从更深层次来看,反映了留守儿童内心的压力。

三、形成的因素

由于我县留守儿童存在的量大,涉及的面广,近而在开展的留守儿童的工作中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我们县对留守儿童工作做了一定的努力,认为留守儿童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原因。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

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家庭原因。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

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同时,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3.教学原因。由于教育内容、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加之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

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而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四、对策及建议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发展农村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2.贯彻落实政策,确保农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学。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流入地就近入学,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基本措施。根据x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以流入地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两为主方针”。

学校要尽力就近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并且要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流动儿童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不断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篇9:留守儿童教育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教育调查报告

一、尤庄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尤庄共有36户共157名村民,其中16岁以下的儿童有52名,16至50岁之间的村民有82名,50岁以上的村民共23人。在36户村民中,每户均有外出务工人员,有的甚至一个家庭有三人在外务工。居统计,尤庄共有外出务工人员76人,这些人有的农忙时回家,有的半年或一年回家一次,有的甚至数年不归。在52名留守儿童中,跟随父母在外的仅三人,其余的均在家中由祖辈或者上辈亲戚抚养。这些孩子在心理、学习、行为等各方面普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现在以尤庄留守儿童为调查的样本,综合分析其种种情况,总结得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关爱,性情孤僻、任性、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2.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在父母有一方外出务工,尤其是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的情况下,除了给留守儿童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外,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缺少了对留守儿童的监督和家庭辅导。然而,其他抚养人由于无暇顾及或没有能力顾及这些留守儿童,不能填补这一空白,这样就直接影响到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持“学习无用论”的观点,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总体期待不高,他们将孩子的学习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务工上。由于孩子的思想极容易受父母等外界影响,久而久之也不免会被同化。

3、容易产生行为偏差

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时期,他们的自律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和其他人的负面影响。再加上亲情缺失、代理抚养人对留守儿童管理不到位,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采取迁就、认可的态度,造成行为偏差。表现最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纪律观念差,违法违纪现象严重;(2)沉迷于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等场所;(3)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又缺少必要的指导,与社会上的“小混混”混在一起,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4)有些留守儿童的抚养人,采取“物质+放任”的管理方式,以为这样就对得起孩子的父母,结果孩子养成了乱花钱、摆阔气、奢侈浪费等不良行为习惯。

4.安全无保障

留守儿童安全意识差,自身在生理上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心理上也缺乏防范意识,容易受到侵害。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住家偏僻,步行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身安全隐患较多。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数留守儿童在上学路途中缺乏成年人的陪护,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由于没有父母的直接监管,遇到突发性事件缺乏自我保护和应变自救能力,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1.从社会角度看,大量农民工进城以及城乡壁垒的存在是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根本原因

走城镇化道路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农民进城务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同时,政策法规滞后于社会变迁或存在许多壁垒,还有些地区和学校不能很好地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如一些城市学校要求流动人员的子女必须交纳一定的借读费才能入学;有的以需要办理各种手续为借口将流动人员子女拒之校外;流动人员的子女不能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必须回户籍所在地参加考试等等。进城务工人员一般承担不起高昂的城市消费和孩子的上学费用。而城市里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要么是学费太高,农民工无法承担,要么是条件有限,不能满足孩子进城读书。这样,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只能将孩子留在老家接受教育,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

2.从家庭角度看,亲情和教育的缺失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某种先入为主的作用。家庭教育的实施者主要是父母,影响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是亲子关系状况。由于留守儿童不能跟在父母身边学习,一般由祖辈或者亲戚抚养,生活中就缺少了父爱或母爱,长期在这种缺少亲情的环境中成长,势必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父母不在孩子身边,除了给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之外,也造成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

3.农村学校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来自于家庭的关爱和亲情,因此,他们尤需从学校生活中得到弥补。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导致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存在着诸多的缺陷。目前,许多农村学校没有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重视,没有采取必要的、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措施。这些学校没有根据留守儿童家庭、心理等特点建立相应的教育机制,把他们与其他学生同样对待。另外,有些学校在教育管理上也存在许多不足,如片面追求应试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关注不够;学校周边环境复杂,得不到改善致使留守儿童有可能接触社会上的“小混混”,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学校不能给留守儿童提供安全、便利的住宿条件;学校不能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或抚养人积极沟通,将留守儿童在学校的表现和行为告知他们等等。

三、对策与建议

1.政府方面

一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差距给留守儿童教育带来的障碍。二要强化政府职能作用,政府职能部门要重视和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同时加强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普及、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农民工家长掌握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庭对少年儿童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三是综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政府相关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篇10: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摘 要: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性分析,发现留守儿童的现状的不乐观性,要解决留守儿童的诸多相关问题,需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体系,尤其在政策措施,直接的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等方面应加大力度来改变现有状况。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对策

基于教育的责任感,我们一直非常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通过对我县一些城乡社会,农村中小学的走访调研,结合本校数百留守儿童的情况分析,缘于“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上存在的“五缺”现象,衍生出这一特殊群体普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亟需引起全社会的正视与关注。

一、“留守儿童”安全隐患多,极易遭到伤害

根据认知发展规律及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这时候的“留守儿童”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适当的约束与科学引导,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很多少年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同时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时自救能力差,伤亡事故极易发生,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侵犯对象,极易遭受伤害。

二、“留守儿童”生活习惯差,身体发育不良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常不洗脸、不洗澡、不讲卫生、吃饭不按时、作息不按时、生活不规律、营养不良、抵抗疾病能力弱等情况,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留守儿童”心理不健全,性格孤僻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父母关爱缺乏,心理健康失衡。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遇到不当行为的表现得不到有效制止,极大地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致使不少“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自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

孤僻敏感,爱发脾气,情绪异常,难于沟通。对老师同学甚至家人产生隔阂,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人格扭曲隐患。

四、“留守儿童”学习功力不足,成绩普遍较差

由于缺乏监管或监管方法不当,相当部分“留守儿童”在学校反映出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吃苦精神,厌学情绪日趋严重。严重者发展到经常旷课、逃学。

五、“留守儿童”良好道德缺失,行为习惯养成差

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加之祖辈的溺爱和代监护人的无奈,部分“留守儿童”常常表现出任性、自私、贪婪、固执倔强、我行我素、不尊敬长辈、好逸恶劳等不良品行。

上进心、集体荣誉感多有缺失,道德品行、自控能力养成习惯较差,常有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发生。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

从一年来的调查、探讨中,为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诚实守信

我们家长和孩子监护人要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这样才具有说服力,让孩子在一种良好品德氛围中健康成长。诚实守信,应是教育孩子的主要内容,诚实不足归根到底是我们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做得不好。

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让整个社会充满和谐关爱的氛围。我相信,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心、孝心、诚心、诚信的和谐社会中,一定能健康茁壮成长。

二、用爱激励孩子

“留守儿童”多数在农村,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一般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姨妈等照料。在他们的心理上,对孩子的“爱”理解不够全面,认为对孩子百依百顺就是爱。其实这是溺爱。

真正的爱不仅是使其在物质上得到保障,而且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错必改。像父母一样经常与之谈心,使孩子心情愉快,学习目的明确、自强不息,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才是一种真爱。

三、指导孩子慎重交友

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这种特殊的监管环境,留守儿童容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会陋习。所以,我们要引导他们慎重交友,以防孩子与有恶习和品德败坏的人交朋友,被引诱变坏。

特别是现在的网络文化的泛滥,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为了孩子,使之健康成长,我们要向孟母学习,把好“孟母择邻”这一关。

四、引导“留守儿童”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留守儿童”因特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缺乏父爱、母爱,心理不完善、感情脆弱,再加上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在爱好和兴趣方面各有所为。因此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爱好和兴趣尤为重要。

同时这也是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沟通和培养感情的有利机会,并弥补“留守儿童”空虚心理,起到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远大志向的'效果。

五、注重教育方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对孩子教育时应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教育孩子要多做换位思考,要杜绝粗野、蛮横的教育方式,以免诱发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以及强烈的抵触情绪,甚至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

再有就是对孩子监护不力,孩子犯了错误,怕伤孩子感情,轻描淡写说两句完事,长此以往怂恿孩子的坏毛病,最后无法管教,误入歧途。教育孩子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堵又疏,才能水到渠成。

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我们应教育孩子正视现实,理解父母背井离乡、亲情分离的无奈,放下心理包袱,不自卑、不气馁,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篇11: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

・・・・・・・  ――高尔基

我是一名有30年教龄的区县中学教师。近十年来,我最大的感悟,是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慢慢地,学生们都不再是专心学习的乖宝宝,他们孤僻、自闭,怨恨的心绪开始蔓延,甚至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道德品行不端。那是在的毕业班,一名女生当着全班学生的面骂我是“老巫婆”;那是在的夏天,一名男生偷窃其他寝室同学的财物;有学生追着老师打,有学生沉迷于网游“失踪”一周,有学生结成小帮派收其他同学的保护费……

从任教以来我一直秉持这样的观点,就是把刚走进校门的孩子看做是一张白纸。如今,这张白纸上沾染了如此多的污浊,我身为老师,心何以堪。想必众多一线教师同行,都有着与我同样的经历与感受。

问题的产生和爆发,是因为这些孩子多了一个称呼,“留守儿童”。

在与本校同事、外校同行交流的过程中,区县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比例普遍占到班级学生总数的40%左右,高的竟达到70%。然而,现在已不是去追究留守儿童这一现象及成因的时候了,超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城乡二元结构,必然衍生这一社会问题。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发现症状,对症用药。

一、留守儿童的四大症状

我认为,留守儿童主要体现出以下四种主要症状:

1.心理问题。

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及时沟通,学生放学回家面对的是花甲之年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然而,祖父辈的隔代教育,要么产生极度溺爱现象,要么就是有深不见底的代沟。孩子们感到寂寞,产生强烈的'孤独感,甚至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滋生怨恨情绪。遇到失败挫折,没有人在第一时间给予及时的引导,孩子们要么继续享受外婆的溺爱,要么就把心灵之门紧紧闭合,自信心逐渐消磨殆尽。

2.学习成绩差。

在我任教的班级中,留守儿童能够完全自觉地努力学习,并取得中上游成绩,十中难出一二。心理问题影响到学习心态,若是儿童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那成绩怎么可能提高?

3.认知偏差导致行为偏差。

学生的思想就像海绵,对精华和糟粕没有分辨能力。无论是对他人、对事、对物、对金钱、对自我,这些学生都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家庭、学校、校外,构成影响学生认知的三大因素。其中任何一项缺位,都将导致孩子的价值认知观念走向误区,并最终传导到行为,犯下令人痛心的错误。

4.道德缺失。

人生是0,道德是1,无论你有多少钱,多少学识,多大权势,没有道德这个1,那有再多的0都是枉然。然而现在的学生,由于社会大环境的浸染,小小年纪便开始产生拜金、暴力、色情的负面情绪,衍生出偷盗、斗殴、沉迷网络和色情等诸多道德问题。如果说成绩差影响成才,那么道德败坏将直接上升到“做人”的高度。这是四大症状中影响最为恶劣的一个。

二、寻找对症的药方

1.不建议改变教育制度,让留守儿童随父母就读。

曾经,我认为改善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有两条线索:一是改善现有教育制度,让留守儿童随父母就读;另一条是改善教育环境。但经过反复思考,与专家沟通探讨,最终我认为,第一条线索不具备可操作性。主要出于以下3个方面考虑,首先是留守儿童父母的工作流动性太强,将导致孩子频繁换学校,穿梭于不同的老师和同学当中,然而容易产生更多问题。其二,大量留守儿童来到城市就读,势必给城市教育资源带来无法承载的巨大压力。其三,留守儿童出走,也将抽空区县乡镇的现有生源,造成地方上的教育资源浪费。

2.改善教育环境是根本之路,有七大良方。

1)加强家长与留守儿童的联系。

虽然我们都爱这些孩子,但是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亲子教育是任何其他形式教育都无法取代的。在这一点上,学校和老师应当为他们搭建沟通的桥梁,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家长与子女间的联系是双向的。如果与家长联系困难,那至少学生一方的资源是可把控的。父母和子女,不管是哪一方的主动沟通多了,亲情也就温暖直达了。

2)营造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

如果说学生回到家之后的环境,是教育工作者难以影响的,那至少在学校、在班级、在学校周边,我们是可以影响和正确引导的。可由学校牵头,通过校内广播、刊物、宣传栏、集体活动等形式,积极传播良好的学习方法。相对较难的,是周边环境,这需要地方政府坚持不懈地开展整治行动,让网吧、游戏室、录像厅等青少年不宜涉足的营业性场所远离学生。

3)鼓励学生住校,专设教辅老师。

目前不少区县中小学校,对寄宿学生仍采取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一方面由于担心管理麻烦和安全问题,学校往往不主动提倡学生住校,另一方面,学校对学生寝室只设置门卫和清洁工。我的建议是,一方面学校应鼓励留守儿童住校,校方采取集中管理,老师有更多机会与学生沟通,学生节省大量上学时间。另一方面,学校应针对寄宿学生,专设教辅老师,由班主任或班级科任老师担任,其主要职责是关怀学生放学后的生活情况,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后学习方法。

4)积极推行家访制度。

光把学生收进来还不行,老师得走出去,由学校制订“分工家访,共享信息”的家访制度,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分头对每个学生进行家访,了解班上每个学生的大致家庭背景,比如父母亲在哪里打工,从事什么工作,平时跟孩子采取什么样的联系方式,孩子的代理监护人(往往是祖父辈或叔叔)是谁,对孩子的日常教育又主要采用什么方法等。家访后收集到的信息,由班级老师开会共享,针对其中的难题,大家一起商讨。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相应的信息资料库。

5)定期组织班集体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定期组织班集体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并在形式方面建议契合当前学生关注的热点和潮流,不必拘泥于常规,活动只需要把握方向,是往有益的方向引导就可以了。活动主要目的是不断增强班级内部凝聚力,给学生培养集体意识,弱化孤独感,养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畅快交流的良好风气。

6)代理家长制。

由校方出面组织,发动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村社干部和有帮扶能力的共产党员,以及社会热心人士,争当“代理家长”,自愿与留守儿童组成代理家庭,与留守儿童结成一对一的管护对子,做孩子们的成长保护人。这一制度目前已有地方学校开始试点,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性。

7)提升教师自身修养。

老师们做什么,学生们学什么。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学生模仿:打麻将、爱喝酒、玩游戏、说脏话脏字……倘若有一天发现初中生在寝室抱着白酒瓶子喝,还说“这是我们亲爱的班主任最喜欢的牌子”,那是令人羞愧难当的。因此除学校一直强调的专业水平提升外,不仅是班主任,而且各科老师都必须普遍重视提升自身道德品行和个人修养。这种修养的提升,虽非一日之功,但如果从学校、从教师个人,都可能普遍引起高度重视,是能够在短期内起到相当明显的变化,从长期的潜移默化看,效果更是惊人。

最后,与诸多奋战在教育一线的同仁,分享一下我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方法心得,“勿要操之过急,从小事或边缘事切入,逐渐打开学生心扉,让孩子认同你。处理好关键的那一下,走进学生心灵,让孩子信任你。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的意义,端正学习态度,最终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助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无愧于父母,无愧于社会”。

个人写作习惯,不重案例,更重视总结问题与探询方法,愿以此文,抛砖引玉,也算是对我30年一线教育生涯的总结,与大家共勉。

篇12: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一、产生背景

近年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拥向城市,为国家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可是,在农民背井离乡,生活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新的问题即“留守儿童”问题却日渐突出。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甚至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问题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给老师,家长,社会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难题。

我校作为县“留守儿童”教育基地,开展了很多活动,如开展亲情活动;完善代理家长职责;对留守儿童进行各方面的关爱等。身为一名一线班主任和代理家长,关爱留守儿童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我想就工作中的一个案例,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二、案例描述

王翔、王浩同学上课比较认真,特别是在我的历史课堂上表现相当出色,酷爱历史学科,却不喜欢学习英语,在英语学习方面找不到自信,成天少言寡语,目光忧郁,心事重重,但却尊师敬长,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属于典型的“普通型”留守儿童。

三、案例分析:

1、亲情的缺失:

王翔、王浩同学的父母在外务工多年,很少与子女相处,尤其是近两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远远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父母的不闻不问,祖父母的隔代观念,几乎让年幼的王翔、王浩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陪伴她的除了孤独之外,更多的就是泪水了。

2、学习上偏科:

今年开始,或许是因为我上他们班的历史的缘故,王翔、王浩同学特喜欢历史,但是却不喜欢英语,英语成绩直线下降,走访该班英语老师才得知,原来王翔、王浩同学上英语课一点都不认真,据其他同学透露,她整天都只学历史,从来不看其它书。所以,偏科现象就出现了。

四、个案指导的设想及实施:

1、努力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

(1)交流谈心,从内心感染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会常常走近王翔、王浩,和英语老师赵佳佳一起交流管理办法,一起与她分析现在的学习状况,帮助其想办法,竭力为其解除学习英语上遇到的困惑,多次在其焦虑的脸上露出了“柳暗花明”的笑容。

(2)同学的榜样感染

为了让孤独、在英语学习上自卑的王翔、王浩走出封闭的自我,我先后让班上优秀的同学(包括留守儿童)去主动接近她,与她一起谈心、学习和搞活动。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业能力等方面帮助她,努力让其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进步。

(3)集体的感化温暖

良好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感化和温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利用班上开展各项活动的机会,让她主动的参与进来,全班同学为其加油助威,既让她觉得集体的温暖,又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她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全班同学都是自己的朋友。

2、尽力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作为监护人的祖父母,由于自身病痛的原因和隔代观念差异的原因,对王翔、王浩的教育和引导几乎为零,甚至有时还会将自身的愤怒和不满发泄在幼小的心灵上,对孩子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对此,我特意与其祖父母一起分析和探讨他们的家庭和孩子的现状,安慰并鼓励他们坚强的站起来,度过难关;同时还将一些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方法交给他们。通过这些,消除了隔代观念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家人虽并不富裕,但也“其乐融融”。

五、个案教育指导结果:

1、在思想道德方面:

前面已经说道,王翔、王浩同学在教育之前,除了存在较重的焦虑感和孤僻感之外,并无道德上的较大缺陷。通过学校、家庭两结合的教育,现在的王翔、王浩已经变得非常的开朗,愿意与同学和老师接触,喜欢将自己的欢乐和痛苦与外人分享或分担,特别尊重老师和长辈,人际交往能力有明显提高。

2、在学业能力方面:

刚入七年级的王翔、王浩,各个学科均落下很多,在学习上不能找到任何自信,现在,同学们不仅推举她当历史科代表,而且非常推崇她在学习上的方法和干劲儿,英语也进步不小,可以说,王翔、王浩同学的学习精神已感染了全班绝大多数同学,她在学习上的进步真有些令我吃惊。

七、个案教育启示和反思――“爱”的力量有多大?

从王翔、王浩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还是在学业能力方面,他都有一个较大的转变,而这一切的转变,就其核心而言,应该要归功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爱”。爱可以为枯萎的小草带来整个春天;爱可以让干涸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爱可以给孤独的小鸟一个浩瀚的天空;爱可以带来不可以的可以。我想,只要我们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多点恒心,为留守儿童共同架起一座呵护的桥梁,她们将会演绎更多的精彩!

篇13: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总结

面对这一特殊群体,学校做了一些工作,尽量从学习上关心他们,从生活上关爱他们。

1、从20xx年秋季起,办起了学生食堂,主要解决留守学生的午餐问题。

2、建立了留守学生个人档案,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对这些学生倾注了更多的关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情感上的缺失,使之得到母爱或父爱。

3、在学生中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活动,使留守学生在享受到大家庭的亲情与温暖的同时,与同学共同学习,共同成长。4、父母、孩子间通信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

为了让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温暖,减少亲情缺失,我们经常组织留守儿童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写信,通过写信来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表达对父母的理解与问候。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我的一件高兴的事,我的进步等。活动前,由班主任向学生讲解他们父母在外务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现在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在父母背井离乡、艰辛劳动的条件下努力学习,照顾和关心好在家的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发扬中华民族勤劳的传统美德。

我们还和学生家长联系,要求家长要多给孩子打电话、写信,做到一个周打一次电话,半个月写一次信,通过电波、信件这些媒介,传达亲情,教育孩子。

篇14:留守儿童教育叙事

留守儿童教育叙事(一):让尊重与宽容浇开幸福之花

有句教育名言这样说:“ 真诚的尊重像春风,能够吹尽寒冬的冰冷,更何况是学生纯洁的心灵?它往往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细细品悟,设身处地的想想,确实如此。在帮扶一个留守儿童的转变案例中我也颇有感触。

在我所任教的班级里,有1/3的学生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身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学习现状令人堪忧,很不利于学校的管理。怎样培育好这部分学生,是一个很具研究价值的现实问题。以本次课题研究为契机,我想方设法地帮扶着我班几位特殊的留守儿童。有位特级教师认为:在教师心中,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待放的花蕾,或迟或早,或长或短,只要教师不放弃,只要耐心等待,幸福之花就会开放。为此,我付出了很多努力,尽可能地让他们有所转变,逐步成为优秀学生。

我班有一个名叫陈浩的学生最为典型,母亲在他一岁时就离家出走至今未归,父亲为了挣钱能在集镇买地盖房,常年在广州鞋厂当搬运工。陈浩就靠爷爷、奶奶抚养,加之奶奶对其溺爱有加,导致孩子身上问题很多:性格暴躁孤僻,上课听讲不专心,最不愿动手写作业,无视班纪班规的存在,常常惹是生非。我多次批评教育,收效甚微。一天中午自习,陈浩因不完成课堂作业,我让他站起来说明原因,可他不但没站起来,还大声说:“我不舒服,还让我写作业,你眼睛瞎了吗?”那时教室里六十多双眼睛齐刷刷地望着我,当时我真是义愤填膺,本想将他拽出来扇几个耳光,可理智告诉我此时必须冷静。于是我强压住心中的怒火说:“你真不舒服吗?对不起,老师不知道。”我示意其他学生继续写作业,装做若无其事挨到下课。课后我刚来到办公室坐下,我班的另一位学生就来告诉我说陈浩没有不舒服,在楼道跳皮筋呢!我思考再三,这件事也不能随意了之,否则我以后怎么做班主任呢?我突然想到《心灵写诗》中一位特级教师说过班主任最重要的不是管理,而是走进心灵,用“悄悄话”的方式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放学时,我将陈浩叫到办公室谈话交流,告诉他源于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宽容,我没有当场让他难堪,还让他说说自己真实的想法。陈浩似乎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点头保证以后改正。

第二天的班会课上,我故意提到昨天老师“误会”陈浩同学的事,出人意料的是陈浩自觉站起来大声说:“昨天我没有不舒服,是我自己想偷懒不写作业。”教室里顿时议论纷纷,似乎都在指责陈浩的不是。我认为给孩子们实施思想教育的时机到了,就带着肯定的目光说:“陈浩虽有缺点,但有知错就改的勇气,他昨天放学时就找我承认了错误,你们说这也不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吗?”学生们面面相觑,我急忙又因势利导,让同学们谈谈陈浩同学有哪些优点。开始全班没有人举手发言,我就举例说陈浩打扫教室很认真,看到同学之间闹矛盾,主动帮老师调解等等,在我的点拨引导下,学生纷纷交流起来,有的说陈浩很可爱,有的说陈浩胆大,我看到了陈浩满脸的欣喜。最后我又讲到:“尊重他人的同时,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多一些宽容,就会多一分融洽。昨天我用尊重与宽容感悟了陈浩同学,今天陈浩就多了一分承认错误的勇气,同学们能宽容陈浩的缺点,发现他的优点,希望以后多与他交朋友,我相信陈浩同学在大家的帮助下定能进步的!”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发现陈浩显得无比喜悦。

从这以后,陈浩确实变了:上课能专心听讲了,作业写得虽不够整洁,但没拖欠了;性格也静默了些,不像以前那样暴躁了。然而教育是漫长的过程,需要耐心施肥,幸福之花才能枝头绽放。为了给予陈浩的自信,我推荐他为班级卫生监督员,针对他的表现,及时肯定表扬,并鼓励他再好好表现。经过半年的努力帮扶,陈浩成为了我班优秀的卫生委员,学习成绩也提高了,现在被学校评为整洁卫生之星。

在陈浩这位留守儿童的帮扶转变案例中,让我明白了老师的尊重就是学生自信的源泉,教师多一点宽容,学生就会多一次自我完善的机会。在尊重与宽容的浇灌下,生活中幸福之花就会灿烂绽放!

篇15:留守儿童教育叙事

我的教学叙事----一个留守儿童的故事

去年我接一个班,是 小学二年级,我代语文 课 兼班主任。班里有个住校的小女孩,平时少言寡语,学习一般,我 慢慢 发现班里很多孩子都不爱跟她玩,发现了这个问题我就询问了我们班的班长,班长也是个女生,结果班长的话让我很吃惊,原来班里的孩子都说她是个小偷,经常在寝室偷别人的吃的和钱,“小偷”这一词被用在一个七八岁孩子的身上,听了我心堵 ! 于是我立刻纠正班长的说法,不可以把这个词随便用在同学身上的!这时候班里别的孩子看我在和班长说话就好奇的凑过来听,结果所有围观的孩子们也都这样说!我又纠正孩子们“小偷”这个词可不以随便用!听我这样说孩子们就更激动了,都七嘴八舌的说起她拿别人东西的“事迹”.还说以前他们的老师也知道,我半信半疑。

从那以后,我就故意引导我们班的孩子跟这个女孩一起玩,我想:也许是因为她的少言寡语不与别人接触才引起大家对她的怀疑吧。 不料,没过多久,我班数学老师的钱包放在班里,包里的钱丢了,就询问了班里的同学,有同学说看到被公认为是“小偷”的那个女孩翻看过数学老师的钱包。我便把她叫到我跟前 询问 ,结果她一会说西一会说东,从她的语言和表情看到了她 很 心虚。

数学老师就开始训她,我说:“别训了,我来帮你处理。”于是,我就把她领到她住的寝室里跟她单独沟通:我先问她家里的情况,原来,她是个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地打工,有爷爷奶奶照顾,住学校10天才回家一次。我问她每次来学校的时候爷爷奶奶 是否 给她带零花钱,她说有时给几块钱,有时不给。问到这,我就基本了解了这孩子的情况。

现在的孩子上学带零花钱是很普遍的现象,甚至有的孩子带的很多,下课,放学,小卖铺就拥挤很多孩子买零食吃。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一个没有零花钱的孩子会是什么心理?可想而知,这种吃零食的诱惑怎么不让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动心呢? 我语重心长的对她说:“老师知道你是个好孩子,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你受了很多委屈,看到别的孩子每天拿着大把的钱买零食吃你也会嘴馋,()是吧?”她泪汪汪的点点头。

“但是,咱来学校是干嘛的?学习的呀 . 不是花钱吃零食的,所以啊,咱没有零花钱就不去想吃零食的事,想想爸爸妈妈在外 地 打工挣钱为了你的学费多辛苦啊!要做个好孩子就得一心一意的好好学习,别让辛苦为你挣钱的爸爸妈妈失望!学习好了,才是最棒的!只知道花父母钱的孩子不是好孩子,知道吗?所以咱不应该跟那样的孩子比。 对吗 ?”

她流着眼泪又点了点头。

“那你实话告诉我数学老师的钱是不是你拿的?说实话,不用怕,我会给你保密的。”

她犹豫了一会又点点头。

“ 孩子,你要记住,别人的东西永远都是别人的,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 一旦养成了习惯,以后长大了就会成为犯法的罪人,会背警察带走受处罚的,会失去生活的自由!多可怕呀!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孩子也得不到小伙伴们的喜欢,就会失去很多好朋友,也会失去老师和亲人的爱,孩子, 随便 拿别人一点 东西 会失去这么多,你要吗?”

听我说到这, 她已经哭的控制不住抽噎起来 .

我 把她拥在怀里抱抱她, 说:“ 好孩子不哭, 老师理解你,犯错是很正常的,大人还犯错误呢,何况是你一个这么小的孩子呢!最重要的是知错能改,才是最了不起的!”老师相信你以后一定会改掉这个坏习惯。你想证明给老师看吗?“ 她还是一句话也不说,低垂着头抽噎,只是点点头。

”不哭了孩子。“我又一次把她搂在怀里 ------

然后我让她把拿数学老师的钱拿出来 给 我看,她去了自己的棉被里掏出一把钱,是几张十块二十块的零钱。我表扬她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老师很喜欢。 最后 叮嘱她:”以后如果你需要钱买本子笔的时候,或者真想吃零食的时候,就来找我要,在学校你就把我当你的妈妈好吗?“这时看她的表情感觉到她心里轻松多了。

看到她能主动把钱拿出来,并安抚了她幼小的心灵,我很欣慰,带她回到班里,我跟数学老师协商好,就在班里故意说:”王老师,你再找找你的钱,是不是放别的地方了,你记错了没有?这孩子确实没有拿你的钱,她只是看你的钱包好看,看了看。“

王老师跟我配合着摸摸自己的衣兜说:”哦,我把钱放在衣服兜里了,记错了,真不好意思。“

接下来,我面向全班的同学说:”其实她是个好孩子,她没有拿老师的钱,以后谁也不许再说她拿别人的东西了,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重新认识她,跟她做好朋友,行吗?“

同学们都齐声回答:”好――“

这个事就这样过去了 .从那天开始,每到 下课放学的时候我都要喊班里的同学主动找她一起玩,一起写作业 , 还经常走近她 给她谈话 .

从那以后,我再没听说过她寝室里谁的钱和吃的丢过。再没有同学说过她是小偷,慢慢的也有同学跟她一起学习一起玩了,她的学习也有了进步------

如果我像以前的老师直接把她当小偷训斥,也许她还是原来的样子。

只有走进孩子的心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才能拥有教育孩子的资源。

篇16:留守儿童教育叙事

潜江市竹根滩镇小学433101 周红芝

听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我非常震惊,也非常难过。

一位老奶奶在家领着孙子,她的儿子、儿媳都在外地打工,这位老奶奶对八孙子的照顾可以说是关怀备至,一点儿也不舍得让他受委屈。一天早晨,老奶奶发现小孙子的眼角有泪痕,就问他是怎么回事,孙子又哭了,说:”奶奶你要爸妈有什么用?他们不照顾你还叫你照顾我。“老奶奶一惊,忙问:”你为什么想呢?“孙子说:”奶奶,我太想妈妈了,可他不想我们。每天我都睡不着觉,在梦里见到妈妈,我去让她抱我,可是妈妈不理我,却抱着别人的孩子……我太伤心了\"老奶奶把孩子搂进怀里,祖孙俩都哭了。

与此同时,这位孩子的母亲在上海给一家老板的儿子当保姆,难以想象,当这位母亲看着自己伺候的孩子健康、幸福的生活,有没有想到自己的孩子快乐吗?

这是发生在我班真实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能不再度引发关于对留守孩子的思考:这样的孩子能健康成长吗?家庭的关爱――母爱有什么能代替吗?这样的家庭幸福吗?

在我们农村,有大批的外出农民工,他们把孩子交给父母,随便放些钱作为孩子的生活费,一出去就是一年,回来不几天就又一次外出,和孩子在一起的机会太少了,对孩子的`关心也是少之又少。于是在这些孩子中间出现了不少‘留守儿童’病――平时受到爷爷、奶奶的无原则溺爱,生活上随便、散漫,学习上没有压力;爸爸妈妈回来时,又会有极大的物质供应,父母在短短的几天也不会给自己的孩子立规矩。这种病在农村孩子中间非常普遍,应当引起社会、家庭、教育工作者等的高度重视。我班有一个女孩,就是因为从小父母在外打工,一直是爷爷、奶奶看护,她的奶奶对她是有求必应,只要是她和别的人争东西,她的奶奶就会对别人说:这孩子很可怜,她爸妈都不在家,你们让着她点。久而久之,这位女孩养成特别霸道的习惯,只要看到别人手里拿着她想要的东西就要。爷爷奶奶对她的行为不仅不教育,相反孩子只要和别的小朋友打架,就以她爸爸妈妈不在家,没有人保护为理由,对别人的孩子横加指责,自己的孙女一点也没有批评,于是给孩子养成有事没事就告状的坏习惯,弄得所有的孩子都不愿意和她玩,这样以来小女孩又养成了孤僻的毛病。由于没有正确的引导,致使这位小女孩的教育出现失误,责任在于谁呢?

还有不少孩子的爷爷奶奶到学校给孩子讲情,说孩子的父母不在家,我们看着孩子很可怜,由不得管理就放松些,请老师们多多关照,对他们的要求不要太高、太严。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这两年国家社会都在重视关心‘留守儿童’问题,但社会的关爱,怎么也代替不了父母的慈爱,真正的家庭教育才能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些常年在外的农民工兄弟们,我们挣钱是为了什么,不就是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幸福生活吗?如果没有早期的良好教育,孩子们不能成才,不还是要走你们的路吗?你们愿意自己的孩子一辈一辈都常年在外打工吗?

孩子们健康成长是我们祖国未来的希望,是祖国繁荣富强的基本前提。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上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让社会各界都来关心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