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论文

老菜头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老菜头”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论文(共12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篇1: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论文

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论文

内容摘要:

在80年代中期,计算机的主流操作系统是DOS 3.2或3.31,到了90年代初期是Windows 3.x 和DOS 6.x,95年以后,则是Windows 95,现在又正在向Windows 98过度。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应用的知识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讲过了Windows 3.x 和书写器,要不要讲Windows 95和WORD 97呢?我们认为应该讲,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意识到“帮助系统”对于学习新的软件是十分有用的;同一种软件的不同版间,低版本的知识可以迁移到高版本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在80年代中期,计算机主流的操作系统是DOS 3.2或3.31,到了90年代初期是Windows 3.x和DOS 6.x ,95年以后,则是Windows 95,现在又正在向Windows 98过度。主流操作系统的变化,也深刻地影响着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应用的知识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仅仅跟着技术发展的潮流讲最先进的知识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所面临的是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异常迅速,怎样在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给或引导学生学习在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的新构想,认为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指能支持现代人在信息时代有效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四种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与他人一起生活)、学会生存。

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应该围绕着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学习能力来发展和进行。

对于开计算机课较早的学校,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讲过了Windows 3.x 和书写器,要不要讲Windows 95和WORD 97。要讲,是显而已见,必须的。但选择什么内容,怎样讲却是应该进行研究和探索的。下面结合我们对该问题一学期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体会,供大家参考指正。

二、我们的考虑

我校是在六年级开始学习Windows 95的,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学习了:计算机基本操作、DOS初步、Windows 3.2简介、画笔和书写器、全拼输入法、LOGO语言。

Windows 95是继Windows3.2之后新一代32位的图形化操作系统,两种之间是有密切的关系但又很不一样。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图形化的界面,都有固定的图形窗口和操作方法,可以通过剪贴板实现数据应用程序间数据的`共享。不同之外在于:Windows 95的桌面已经简化,使定位文件和启动和切换应用程序更加快捷;帮助系统也比以前更易于使用等。针对Windows 95的这些特点,我们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模式:

Windows 95的进入和退出(1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Windows 95的进入和退出

Windows 95系统介绍、帮助系统的进入与使用(2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Windows 95系统的特点

(2)使学生会进入Windows 95的帮助系统

Windows 95图标的操作、任务栏及“开始”按钮(1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Windows 95的桌面组成

(2)使学生会操作Windows 95桌面中的图标,会使用“开始”按钮

Windows 95窗口的外观组成及操作(1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Windows 95的窗口组成

(2)使学生初步会Windows 95的窗口操作

Windows 95菜单操作各种类型的对话框(1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Windows 95菜单的基本操作

(2)使学生了解和初步会使用不各种类型的对话框

评价测试(1课时)

评价目的:(1)了解学生对Windows 95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了解学生对Windows 95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

(3)了解学生对Windows 95“帮助系统”的意识和应用情况

三、实施过程:

1、在讲Windows 95的进入和退出时,结合上机规范一块讲,把正确的进入和退出纳入上机的规范要求,用进入、退出过程的实录片在上机前进行讲解,突出强调Windows 95 与Windows 3.2在启动时的不同,使同学们有深刻的印象。第一次上机结果表明,学生对新的操作系统Windows 95的开机、关机过程掌握得非常好,完全是按规范要求做的。

2、在讲Windows 95的“帮助系统”时,先简单介绍Windows 95系统的特点(对照Windows 3.2),在上机前,只简单介绍怎样进入帮助系统和怎样选择和阅读帮助系统。而在上机练习时,则精心选择了涵盖Windows 95的操作的基本内容的“漫游,十分钟学会使用Windows 95。”这是一段十分适合学生自己学习的内容,包括以下部分:使用帮助;启动程序;查看磁盘;切换窗口;查找文件。每一部分都有文字途述、操作演示及相应的操作练习。在上机过程中,注重设计上机的顺序以及上机辅导,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机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需要,一步一步地进行学习,还设计了上机作业,让学生及时总结并内化刚学生到的知识。对于练习较快、掌握较好的同学,在富裕时间里,按教师指导继续学习其它的知识内容。

3、在学生对Windows 95的界面和操作有初步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开始讲它的桌面组成和图标的操作、任务栏及“开始”按钮的使用。讲解演示时,用POWERPOINT把Windows 95的桌面和Windows 3.2的桌面放到了一块,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比较两个桌面的不同,并且演示了在Windows 95下定位文件和启动及切换程序的快捷性;上机则结合上一节课的“帮助系统”,继续在“机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

4、在讲Windows 95窗口的外观组成和操作时,结合以前学过的Windows 3.2的窗口进行比较,基本相同,就是最大化、最小化和关闭按钮不一样,更加直观便于记忆。而且在上机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在Windows 3.2环境下窗口是怎样操作的,比如:改变窗口尺寸、移动窗口、最大化、最小化、复原及关闭、窗口的排列、复制窗口内容等操作在Windows 95也同样适用,而窗口的切换在Windows 95中更方便,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意识到有些知识可以迁移到新的操作系统中。

5、在讲Windows 95的菜单操作,让学生自己分析比较在Windows 3.2的情况下和在Windows 95的菜单有什么异同,实际上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操作方式可以同样迁移到95下。另外,让学生从“帮助系统”中找查相应内容进行学习,结果很多同学能独立地找到相应的内容。学生们感觉到我跟着“帮助系统”也能进行学习,而且内容和时间可以自己控制。充分感觉帮助系统的好处。而且帮助系统在某些知识的总结方便也比较全面、简洁、明了,如各种类型对话框的图表式总结。

在使用对话框的标题下,列出了Windows 95常用的七种对框,在每一种对话框处都有一个超链接,指向该对话框的使用介绍,学生很自觉地在出现手形光标处单击,进一步地了解相应的知识。

6、小结测试采用书面方式进行。对于操作系统的学习,应用包括两个方面,即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在操作过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应该通过书面的方式及时加以总结,上升为内化的知识。操作上大家都会的东西,不一定能通过语言出来,所以书面测试的目的有两:检查操作水平、检查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测试的结果,和预想的差不多,1/3的同学基本全对,1/3的同学大多数答对了,1/3的同学掌握得不够理想。

四、评价:

通过本学期试验Windows 95的教学设想,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对比Windows 3.2和Windows 95的异同点,能够较顺利地学会使用Windows 95,而且部分学生能够在学习使用别的软件中自觉利用“帮助系统”进行学习。Windows 95的这一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篇2: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改革给教育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在能力上也得到综合发展。

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表现力

以往的调查资料表明,音乐教学有这样一种状况存在:“学生大多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究其原因,教材中枯燥、烦琐、理性的知识太多,同时,我们总是习惯于把学生学会了多少乐理知识看得很重,导致学生对音乐课厌而畏之,缺乏了学习兴趣,音乐表现力自然发挥不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依照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情趣化,一切从兴趣出发,并且不断采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去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产生良好情绪,并从中寻求音乐表现力的发展。如在学《让世界充满爱》时,为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我运用直观的各种爱心图片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强烈的刺激,同时绘声绘色讲述震惊世界的海啸、抗洪救灾、各种爱心救助等故事,将学生的听觉充分调动起来,而且在听音乐、做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力也得到了发展。

增添课堂魅力,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的无穷魅力在于能使人在没有任何阻碍的精神领域里自由地想象,进入与音乐情绪同步发展的状态。而以往音乐教师在讲台上尽情挥洒表演,学生则象木偶,必须听从教师摆布,那种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想象与感受,所以根本谈不上魅力可言,因而导致学生感受枯燥、乏味,美好的体验与感受被无情地压抑了。

现在,人们意识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无论是教材编排,还是课堂设计都体现了这种魅力。当然,要达到好的效果,还需要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自由的感受和展示空间,以及良好的教学情绪,使学生自由体验、自由发展。如:在学习《十送红军》一课时,由于歌词内容较多,各段落之间较为相似,因此学生在记忆时就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在课堂上采用直观形象的即兴简笔画与诗歌朗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当黑板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出来,立即增添了课堂的活力,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体验与美的享受,歌曲也很快掌握。

新课程注重增添课堂魅力,并将这种美渗透在课堂的每个角落,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从而使他们的审美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强调参与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音乐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音乐要靠学习者去亲身感悟,决不能靠教师讲述完成。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强迫的学习,他们的参与性被 教师所控制,课堂气氛讲究一个“静”字。于是造成了一批“高分低能”“人云亦云”“缺乏独立见解”的学生。

新教材在每个单元中设置 增添了有趣的实践环节,通过让学生谈体会,想意境、做表演等活动,增强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培养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创造条件。如《天山之春》这一单元的教材设计就体现了这一理念,《青春舞曲》一课中,让学生了解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及其基本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进行歌舞表演,为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和展示的机会。

由此可见,没有学生的活动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启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以往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传承式教学方式恰恰违背了现代教育理念,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他们只是枯燥地学习音乐,被动地感受音乐,机械地模仿音乐,可以说完全是按照教育者的思路被动学习。

新课程标准提出把“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中心内容,新教材的编排中有许多地方是留给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创造的。例如:《雪域高原》这一单元的设计就较多地体现了创造理念。在《走进西藏》一课,让学生随着伴奏边唱边即兴作动作,这一系列的编排无不体现了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创造的重要性。

另外,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巧妙地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保证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通过实践证明,新课程的实施,不仅使学生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获得发展,对学生的评价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鉴赏能力等一系列能力,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要注意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

篇3:计算机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计算机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一、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

与人交流的能力是人的一种基本能力,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获得,通常包括与人交谈、讨论、当众演讲、阅读及书面表达等综合能力,是日常生活及从事各种职业必备的社会生活能力。有了计算机和网络的支持,教学不必采用传统模式,即教师在台上的理论讲授占用大部分时间,有的甚至占用全部课时,而应当采用分组教学模式,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也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情境,采用个别交流和全班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在课堂上,采用项目教学方式或者任务驱动方式,总而言之,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目的,引导学生以不同角色、方式、手段进行全方位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供信息和建议的能力及建立公共关系的能力。

二、培养信息处理能力

计算机教学活动都是在当前最先进的计算机实验室中进行的,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网络和多媒体教室的支持,使学生全面感受到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技术手段多样等特点。面对大量信息,学生要学会对信息进行选择、处理,抓住主要东西,筛选出有用的,放弃无用的信息。这样,既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又丰富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归纳处理,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三、培养合作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工作需要,协商合作目标,相互配合工作,调整合作方式以改善合作关系,等等,这些能力是从事各种工作所需的.能力。当今社会中,合作比个人奋斗更重要,与人合作的能力是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的条件下,通过与人交流的方式,并结合其他有关方式或手段,以促进工作任务的完成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的。相反,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明显冷淡,则必然导致人产生懈怠态度,给共同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某一项任务,为了达到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组内讨论以加强组内团结协作,组间相互竞争,有时甚至跟老师进行合作,在网络背景下,这种活动更显示出其威力。这些有益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非常有好处。

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从事各种职业都需要的职业能力,能够准确地把握事物本质,有效利用资源制定、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适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的技术和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以最终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每个人的现实生活就是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上面所做的教学设计中,把任务和项目抛给学生是一个完整的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由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具体实施、检验其实际效果,问题的提出要考虑到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决定一堂课的成败的关键所在。精心设计任务,给学生创设任务情境,提出具有挑战性任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想象、概括等研究方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计算机教学相比其他课程而言,有了更多手段和方法,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精心设计,考虑到各方面有利因素,充分发挥网络的力量,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既能丰富课堂又能让学生学到多方面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对整个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使学生具备学习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4:计算机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计算机教学的目标之一,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提升计算机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完成计算机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也是计算机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有效优化计算机教学时间的运用方式,并显著提高计算机教学成效。

一、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自身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在逐渐加快,计算机知识的传播路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终身学习成为了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代社会,学生学习已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已经变成了学生的主动行为。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汲取知识、消化知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发展和进步。教师要清晰的意识到,学生的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要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习丰富的知识。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自主学习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确立学习目标,自主学习知识内容,自我克服学习困难,能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传统计算机教学主张教师讲课,学生听课,限制了学生思维,阻碍了学生发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弥补传统计算机教学的缺陷,有助于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教师应相信学生,让学生带着疑惑去学习,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熟练掌握操作步骤。

(三)适应社会人才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排除外界对学生的干扰,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助于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教师应积极探索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为学生日后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教师追求的目标。学生只有对计算机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才会主动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遵循趣味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趣味性情境,利用趣味性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在讲授word图文混排时,可以引导学生制作贺卡,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通过贺卡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可挑选特定节日,将学生制作的贺卡加工出来,发放给学生,提升学生制作的成就感。

(二)主体性原则

计算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计算机教师为学生提供服务。在传统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感受,只知道讲述知识,没有意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遵循主体性原则,在计算机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感受,根据学生需求来设计课程,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之中。例如,教师在讲授电子表格中的计算函数时,可以引导学生计算班级学生成绩,让学生熟练使用求和、求平均数等多种函数,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师可以将完成任务最快、任务完成质量最好的学生树立为榜样,让其他学生向其学习,提升整个班级的学习效果。

(三)生活化原则

计算机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核心素养。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没有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时间,学生的学习水平始终无法提升。教师应遵循生活化原则,将教学和生活相连接,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例如,在讲授PPT制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家庭成员关系表,并要求学生利用三种不同的翻页样式,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摆脱传统教学观念束缚,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第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应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锻炼学生,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计算机知识基础,使学生掌握高超的计算机技术。教师应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实践技术,促使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第二,以学生为教学重点。教师应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力度,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自行认知计算机知识,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从而实现计算机教学的目标。

(二)改良教学方式

教师应改良教学方式,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第一,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应主动和学生沟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在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出实质性建议。在课下,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工具和学生交流,帮助学生解决课下问题,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教师可将网络上的教学资源汇总整理,为学生课下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第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平均各组实力,让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利用教学任务来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凸显学生的自我意识。同时,教师应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做好评价工作

教师应做好评价工作,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一,重视学生评价。学生评价是指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评价,可以让学生认识自己,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和学习经验,让学生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第二,重视小组评价。一方面,教师应评价小组成员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教师应评价小组成员付出的努力。通过小组评价来提升学生合作的喜悦感,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第三,重视学生反馈。教师应接受学生对课程的评价,要根据学生的意见来优化课程,让学生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结语

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促进学生自身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适应社会人才需求。教师应遵循趣味性、主体性、生活化原则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改良教学方式、自做好评价工作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效果,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杰.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才智,(08):115.

[2]李星宇,赵松.自主学习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J].电脑知识与技术,,12(24):127-129.

[3]刘源淇.中学生计算机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策略[J].电脑迷,2018(11):222.

篇5:在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在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一、教师首先应当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我国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中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为我国IT行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但是随着时代环境的发展变化和IT行业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再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要求。教育模式和理念亟需做出创新和转变。在计算机教学中尤其需要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转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师应当首先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创新应该体现在教师对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理解上,并且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地实施和运用这些先进教学理念。为此教师应当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通过继续教育和各种培训机会不断积累创新教学的各种理论和手段。借助现有课程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不再将他们限制在课堂之上。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发现问题是创新思维的良好开端,学生能够注意到普通事物与特殊事物之问的不同之处才能产生有价值的一些问题。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充分调动自身的创新思维来总结、归纳、推理。

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教师首先应当对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有更加系统和熟练的把握,对计算机学科发展的历程过程有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解。同时还要在这种对过去的理解和总结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比较好的把握。早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解决未来的问题也是一种创新。因此教师这种创新思维的流露会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启发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如一些应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时经常出现一些不方便操作的地方,这些细微之处若能得到完善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也应当注重通过这种细节上的变化和微妙之处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转变创新理念对于学生实际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解决创新教育中的问题,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教育理论和技能增加上,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创新素质提升需求。

二、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教学中营造创新的气氛和环境对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具有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应当注意对学生创新积极性的保护。在当前的教学中,传统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整个教学环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按照教师设定的程序进行学习。这种模式对学生产生的不利影响是,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新问题,他们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的设计和轨道时,往往使得教师猝不及防,教师也会强制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走。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初始阶段就被扼杀了。这种教学环境是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和成长的。为此教师应当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保护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反映的新问题应当及时的给予解答和分析。

将创新教育扩展到课堂之外。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培养应当放在一个大的环境中去完善和发展。这与计算机学科的性质存在很大联系,计算机教学应当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学生不但能在课堂上接触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同时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大量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创新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教学环节开展,还应当扩展到更广泛的环境和氛围当中去。鼓励学生到实际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去发现新问题。带着些新问题回到课堂上做理论验证或者提出之后由教师系统的解答。另外还应当注重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问的整合。加强学科创新能力的迁移,例如用计算机知识设计数学学科和教学演示软件等。

举办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潜能。举办各种创新活动,并设置相应的激励机制对激发学生创新热情,调动他们的创新积极性。如在校内组织网页制作比赛,对于活动中出现的优秀作品探索实施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这样就能调动更多的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各个方面的创新。举办创新教育活动在我国计算机教学中已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教育方法,每年各大院校和职业院校都不定期开展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网页设计大赛等各种赛事,这对学生创新积极性的提升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这些创新活动的举办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就大赛作品来看,其实用价值不高,虽然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已经做了不少的努力。但是这些创新成果“看上去很美”但是没有太多的用武之地。再就是从参赛的选手来看,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公平获得这种资格。有些创新项目非常有潜力,但是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更加系统的指导。但是这些项目要么教师不能发现其中的价值,要么没有精力去帮助学生完善。因此只能选送那些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参赛了。

三、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首先需要在根本上具备一种较为明确的创新自觉意识。这种意识的形成需要在教学工作中给予重点培育,只有在具备了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之后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创新活动。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辅之以必要的教学辅导手段,解决学生创新环节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创新积极性应当以这几个方面的工作为突破口,一是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为牵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任务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手段。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制定一个比较科学的任务。例如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语言识别转化软件等,让学生调动一切资源和知识完成这项任务。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必然需要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小型技能竞赛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虽然我国每年都举办大学生计算机创新大赛,但是这些大型的赛事不是结合教学开展的。为此在教学中应当更加注重小型技能竞赛的灵活性与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例如在教学中课程内容进展到某一程度,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时候,可以举办一次小型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技能比赛。比赛规则中要求学生要有创新成分的体现。教师可以给与一定的指导,对于创新的方向和所用到的基础知识做简单介绍。学生应当以具体的创新项目参加这种小型技能比赛。在当前的教学中,笔者也举办过几场这样的小型技能比赛,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如果要求学生自愿参与的话,参赛人数不足全班10%,如果要求全体参与的话,学生被动情绪较为明显,抄袭现象大量存在,敷衍塞责。对待这一问题的解决还是应当从教师做起,注重投入更大的精力激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教材是教学环节中的关键和依托。结合教材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当注重对教材内容的优化和更新。当今时代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教材内容非常容易因科技发展而显得滞后,对当前的前沿理论和最新技术应当及时体现在教材当中。让学生充分体验新科技的魅力,了解创新对于计算机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实际的学习中充分体验这些创新精神对自身的指导意义。同时教材还应当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是一个复杂群体,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而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又带有一定的统一性。这种现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带有很大不足之处。为此教材设计和编写中应当注重个性化设置和多元化发展的方向,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篇6: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是相对与被动学习而言的,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摒弃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来选择、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

学生的自主学习,不等于教师瞪着眼睛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学习,更不等于老师用一套讲义来应付全班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而是指教师和颜悦色地走到学生之中,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教师既要提问学生又要让学生提问,让教和学在彼此质疑、共同思考之中展开,让学生的学习在彼此交流、相互促进之中深入。自主学习有如下特征: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有为这个目标而努力的心理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为解决问题达到目标而自我探索各种学习策略,能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调试,对学习结果自我评价。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情感投入,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过《声音的特征》后,我们就可以设计这样的自主学习方案:

一、布置任务

观察一种乐器的使用过程,或者上网搜索一种乐器的使用说明,或者到图书馆查看有关乐器的原理和使用的图书,了解乐器为什么会发出各种各样的音调。

二、交流成果

一周后,有的学生带来了二胡,他发现二胡弦的粗细有不同,不同粗细的弦振动发出的音调不一样。有的同学带来了二胡的演奏录像,他发现音乐家在演奏二胡时,手指不停的移动,手指在弦上的位置不同,弦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有的同学带来了二胡的使用说明,要求要适当调节好弦的松紧程度,说明二胡发出的音调可能与弦的松紧有关。还有的同学带来了笛子,他当场演奏给同学们听,一些细心的同学发现他演奏时,手指不停的移动,可能是改变振动物体的长度(老师更正是空气的体积,内容较难,留给有兴趣的同学课后研究)。

三、深化探究

设计方案,验证以上同学的猜想。

经过一番讨论后,大家确定了下面的方案:

(1)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由此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一根和两根橡皮筋,拨动,听一听所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区别?

(3)一根橡皮筋拉紧和拉松,拨动,听一听所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区别?

四、总结评估

以上的实验方案有什么不妥之处?反应快的学生很快发现没有使用控制变量法,经过讨论后,同学们一致赞成下面的方案:

(1)取两根长短不一,粗细相同材料相同的弦,使其松紧程度相同,拨动使其振动,比较听到的声音频率高低。

(2)取两根粗细不一,长度相同、材料相同的弦,使其松紧程度相同,拨动使其振动,比较听到的声音频率高低。

(3)取两根长度相同,粗细相同材料相同的弦,使其松紧程度不一,拨动使其振动,比较听到的声音频率高低。

显然,上面的教学设计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与爱好,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必然是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效果肯定是相当好的。然而,在现实的科学教学中,有许多老师并不怎么愿意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原因之一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但归根到底是由于老师平时没有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教师采用何种措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应该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并把这种信任的态度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能,并对自己的学习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其次,就是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第三,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学生学习科学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扩展。

篇7:能力的培养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能力的培养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就如何改革计算机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对当前学生进行计算机教学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投影、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实践能力 思维能力

当今世界各个领域正日益受到新的科学技术的冲击,日益成熟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技术构成了前所没末有的新科技群。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造成信息量剧增,这就要求本世纪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更要具备独立接受新信息、处理新信息的能力。怎样教育下一代能学会学习,进而学会生存,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曾指出: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相比最大差异是:中国学生虽能在考试中获得较高的分数,但缺乏创造力、动手能力。所以在现实生活中,美国的学生比中国的学生较灵活,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我国现在现实生活中,美国的学生比中国的学生较灵活,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是给学生一头猎物,还是给学生一杆枪?”每位有远见的教师都会选择后一种答案。因为猎物总有被吃完的时候,而学生一但有了“一杆枪”,他可以不靠自己不断地去捕猎,而继续生存下云。由此可见,改革我国现行教学中的弊病,培养富有创造性的人才,对我们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就业和深造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旧的计算机教学模式

很明显,计算机这门综合性、新型的学科和我们传统的学科有很大的区别,它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好其中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的操作实践当中去,并在操作不断地发现问题,因此通过学习这门学科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上具有很好的作用。在传统的教育理论中,教育实践的主要目标是”传道授业解惑”。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我们现行的计算机教停留在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定义和常识,且强调其重点,把学生误导向学计算机是为了记一些理论知识,从而脱离了和实践操作的联系,这样老师和学生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也的确记下了一些计算机理论知识且能应付一些考试,但当学生面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的时感手足无措。

据调查笔者了解到,有些中等专业学校还没有把计算机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操作相联系的重要性提到一个实际的高度,在一些学校的教学日程中,往往是多安排理论课,而实验操作课只是一种调节,这样对一些具有优秀计算机教学经验的教师无法发挥其教学能力。当然我这里讲的不排除一些学校的条件的局限性。但是在一些有充分的教学条件的学校,除了学校没有引起重视外,并且教师也只是启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管自己上理论课,而上机操作却由实验员负责或教师只备理论上课、不备上机操作课,使原本很重要的实践活动变成了搭配。更有甚者,有的学校认为在中小学计算机教学只是一种过渡,根本没有引起重视,只是一种形式和赶时髦,这种理论和实践相脱离,或重视理论而忽略实践的做法,势必导致学生学习的效率低下,学习死板,难以面对和解决新的问题。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的学科中,在面临21世纪的挑战面前,要培养出适应现代需要的人才,让我们这些从事计算机教育的工作者和有关人员不能不引起深思。

二、新时代,改变教师观念,改变教学模式

国外的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预言,21世纪最伟大的产品不在科学技术,而在新型的学校教育。早在1983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还曾提出”电脑应从娃娃抓起”。有些地方教委也引起了重视,已经把计算机这门学科提到与传统学科同等地位列为中小学的必修学科。作为一名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计算机教师,在面临”知识爆炸”的时代,如再用陈旧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就难以培养出智能充分发展的创造型人才。因此,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手段、方法,对从事计算机教学的工作者有着紧迫的现实意义。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如果牵着学生亦步亦趋的进行计算机理论和实践,一松手,当学生面对与此类似或其他的问题时学生就只能干瞪眼了。教育工作者应该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地,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确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教育理论家曾明确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

在计算机教育中,理论固然重要,如果只有丰富的理论而没有实际操作的能力,最多也只是“纸上谈兵”。我们的作法应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大屏幕投影、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手段代替传统的粉笔和黑板。在课堂上,教师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

例如在学习DOS命令时,把先由老师讲解理论,改为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边实践、边学习;在学习Windows时,更是每堂课都离不了计算机。例如在讲解Word软件时,首先把学生带到计算机旁,使每一位学生都面对Word软件的界面。老师先让学生熟悉Word界面,再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帮助”,了解所有的操作都离不开菜单,当然在熟练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常用工具栏以提高工作效率。学生在刚开始操作时,感到困难重重,每进行一步操作都会遇到新问题,甚至产生抵触心理,此时教师要亲切和蔼地耐心指点,鼓励学生去发现新问题,大胆地引导学生实验,并提供可行的处理办法,使学生在不断的操作中,总结出有规律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提高学习的气氛应让课堂上互相交流。在文档设计中,学生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使得版面非常美观、精致,很多老师看后都赞叹不已。在十节课的Word软件学习中,学生们不断进行着自我评价、自我完善,最终不但能全部掌握要求的内容,而且对学生来说,感到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一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为学生今后能独立使用其他工具软件奠定了基础。

当然教学模式有多种多样,如讲解接受模式、自学辅导模式、引导发现模式、实验模式等,在诸多种教育模式中,没有哪一种模式是最完美的。在教学中,采用哪种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总结。当然,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追求完美的模式,改变教学模式不是目的,而是通过某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

“教育技术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促进了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其先进的教学设计思想,以及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讯技术能为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提供有利的支持。应该让学生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善学习的正确方法,在学习中锻炼自身创新能力的主动性,从而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它突破了计算机与多种电教设备的界限,融电脑、电视、录像、录音、动画等功能于一体,根据需要可随意处理文字、数据、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教学信息,形成智能化的多媒体终端,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了高效、交互、实时的操作环境和良好的服务。多媒体教学不仅在计算机学科上,其他学科也不甘落后。随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产品的性能不断提高,价格的不断下降,教育领域里的计算机应用日益普及,多媒体网络教学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学校教育。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新事物,与传统的教学理论、形式、方法等既有相互融合之处,又产生一定冲击。搞好多媒体网络教学,技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在于用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去指导这一新型技术的运用。这要求我们计算机教育工作者不断地进行探索。使多媒体、大屏幕投影、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手段在计算机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利用。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一般可分为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发散式思维是一种无一定模式、不依靠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形式,它的特点要求思维敏捷、思路灵活、具有创造性。聚合式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计算机语言具有逻辑性强、处理问题周密、严谨的特点。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和知识体系,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目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深化教学改变的重要课题。

1、抓好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在给所任的计算机班进行课外辅导时,经常进行编程提高的训练。这时,我就注意利用程序设计及算法自身的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教育,通过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确立算法、上机实践、调试程序、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

例如,我曾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就体育彩票“6+1”这一实例出了如下一个题目:一旦选中两个数据最少能得末等奖。如选中25,则”25”应该在前面六位数字的任意地方出现。

很多学生采用搜索的方法,先产生其他的五个数,从第一个位置开始,把选中的两位数字依次嵌入前面的五个位置中(第六个位置不能再嵌入,第七个位置是一个与所选中的数字无关的),第七个数可以不参与考虑,随便产生一个即可,这样一次最少得买五注,得出了这样的数据模型后接下来是确立算法。根据学生思考的结果有如下几种算法:

[算法一]把每注奖从数字上考虑,先选中一个可以中末等的数确定这个数所在的位置,然后产生其他的数再把这些数放在其他的位置上。如选中的数是“25”在第一个位置上,其他的数分别是9876(这个数可以由随机函数来产生),那么就是:25*100000+9*10000+8*1000+7*100+6*10再加上任意产生的第七个数字就可以构成一注奖。

[算法二]从字符考虑,把选中的字符数字放在某一位置上,然后再产生其他的字符数字,把其他依次连成一字符串。

[算法三]不管是从数字还是从字符考虑,把所选中的和任意产生的数字都放在一个数组中,然后根据排列组合按要求的顺序输出这个数组即可。

[算法四]对算法三进行改进,如果选中的不是两个数,而是N(N<6)个数,也可以由数组来完成。

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课堂教学在形式上虽是集体授课,而实际上则是学生的集体化学习。课外活动小组则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们即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进度,也可以互相探讨、交流,使每个人的思路更开阔、更清晰。若老师能适当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能很好的保持和提高。

计算机课外活动的内容有编程训练和软件设计、网页设计、动画设计,活动宗旨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地学习知识、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小组活动中,老师根据学生的自愿,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学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题目,也可以自己找题目,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编写软件,服务于各个部门。在编写软件的过程中,老师不控制每个组的进度,而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与学生共同探讨或指点。这样,学生的学习从原来的“老师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在这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如九八届谷培诚等同学曾编出了较完善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给班主任提供了现代化的管理成绩手段。九八届黄益明等同学用Qbasic编出了一些益智性的游戏软件放在学校的局域网中,给全校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带来了强烈的兴趣,02届应海潮等同学编辑的班级网页给同学们学习交流做了一个典范。在小组活动中,我们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有了自学本领,就等于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当然,自学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任务,老师则着重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生共同研究,启发学生找出解决办法。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合格人才,教师要努力掌握教育理论和技术,以此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参考资料

[1]黄新军《研究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2]颜凤云《浅谈小学计算机教学》

[3]纪芝信《职业技术教育学》

篇8: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已然是不仅需要研究型、教学型、开发型的白领人才,也迫切需要掌握熟练技能的灰领、蓝领人才.学校必须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努力培养出市场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因此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数学课的教学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以培养能力的实用型为主要目的.

作 者:杨建荣  作者单位: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35) 分类号:H191 关键词:数学教学   培养   能力  

篇9: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在有机化学教学中从注重传授知识转向注重能力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发挥学生在教与学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

作 者:许志锋 邝代治 张复兴 王剑秋 XU Zhi-feng KUANG Dai-zhi ZHANG Fu-xing WANG Jian-qiu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系,湖南,衡阳,421008 刊 名: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 30(3) 分类号:G642.4 关键词:有机化学   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  

篇10: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论文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论文

高中学生具有相对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而且,高中生今后无论是升入大学深造还是进入社会求职,自学能力都是很关键的。因此,培养高中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

一、自学能力培养上存在的主要障碍

对于普通学校的高中生,当前在物理学习上较大的问题是学习方法问题。这也是能力培养上的最大障碍。他们一般是上课急于抄笔记,回家急于完成作业。解题时又急于对得数、凑答案。并不会从中总结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规律。正确答案得出了,而错误思路却被掩盖了。这些学生的作业,日常都还整齐无误。一旦考试,就“六神无主”,原本会的也因为紧张而出现失误,他们的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常此以往,恶性循环,所以总觉得高中物理“难”教,摆脱不了学习被动的境地。这种不良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形成,大多是由于长期依赖老师,套公式、套例题的结果。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首先从教法的改革入手。

二、“班门弄斧”是克服学法障碍的好办法

教学的宗旨是,在能力培养方面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首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敢于在老师面前“班门弄斧”是难得的好事,只有这样,学生的真实想法才能展现出来,误区才能暴露出来。例如对一些选择题,按常规填写出选项符号就行了。但有的任课教师却没有简单处理,也没有因为某道题有一定的难度,举一个类似的例题,教会学生解这道题了事,而是鼓励学生对问题首先进行解析,要求学生做到“根据在前,结论在后”。要鼓励学生在老师面前当老师。这样从学生的思维活动中,不仅可以了解他们知识掌握的情况和漏洞,更重要的是找到学生学法上的问题所在,以便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点拨、疏导和教育。对选择题、填空题不仅进行解析,我们在试点班中还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让他们始终坚持对选择题、填空题写出求解的思路和根据,学生从中尝到了甜头,考试成绩上得到了提高。

“班门弄斧”的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体现出这一特点来。要让学生成为名符其实的主体,其成功的秘诀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最佳匹配。这种最佳匹配的保证是搞好课堂教学设计。   三、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是能力培养的前提

自我学习的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它包括了观察、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自学不仅仅是一般地独立阅读和课内看书,它是课前设计好的`一系列的有序启动的各种环节的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施的主体是学生。重在能力培养的课堂设计,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1.设问质疑。2.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3.检测和小结。

下面以电磁感应课堂教学设计为例,说明一下设计思想。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节课都要把启动顺序、知识结构等写在教学材料上。从表面看有点像程序教学,实质上它有更多的灵活性。其中操作上有分有合,时间上可长可短,运行中有序也交替。总之,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训练要求,避免“一刀切”。

1.“设问质疑”的设计思想。

(1)用学过的磁通量ф来回答△ф、△ф/△t,重点突出针对性很强的预备知识△ф=?0。

(2)3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深化△ф是否“零”现象和条件,为E∞△ф/△t作准备。

(3)由实验导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以上内容不需老师讲述,也不抄笔记,一般学生都能独立填好教学材料上要求填写的内容。基础好的学生把实验结果和小结写在反馈式投影片上,放在投影仪上进行公布。多余的时间回答有关这部分的练习题。这样的设计,上课之始就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全身心的投入。他们在主动想问题,而不是旁观的听众。其结果就可避免死记硬背,因每一步都有科学的逻辑推理,每一步都能紧扣教学目标。

2.“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的设计思想能力的培养总是伴随着知识的内化进行的。

内化的外因又总是寓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电磁感应这节课由ф、△ф、△ф/△t出发,重点解决E(感)的产生,突破“动势这一难点。感应电动势是在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过程之中出现的。在此过程中学生把低位经验(电动势等同为电压)概括纳入到高位结构中去。

由于问题提出的顺序符合学习的同化和顺应的逻辑关系,所以使其能够顺利进行。因此使学生的心理结构得以改变和更新。对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进行了优化,能力的孕育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得到落实。

3.“检测和小结”的设计思想。

通过挂图、模型、实验和练习题,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模糊认识和存在的误区,让学生口答、笔答,到黑板上画图等、获得即时反馈,小结的作出是学生对知识内化的结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强化和锤炼的具体内容是如何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对一般同学要求熟练掌握右手定则的具体应用,提高一步要求会使用楞次走律。

总之,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绝大部分内容和时间的支配都交给了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材料上,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实施中只是起着监控和调度的作用。当然教师还要做到保证双向反馈的沟通,并能以较强的应变能力准备处理好突发性的问题。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遵从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三条基本原则,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篇11: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通过后天的有目的培养才能获得,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画图是Windows中自带的一个小程序。通过教学与研究发现,如果教师站在思维发展的高度讲授画图程序,便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计算机可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生动的表象,并通过实际操作将这些表象外化,为学生提取、加工表象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教学生用画笔工具绘制几何图形和线条,并让学生练习这些基本图形和线条的各种变化画法。学生通过利用软件中的矩形、圆形、多边形等工具亲自动手操作,画出了形态各异的基本图形的变形,在脑子里逐渐形成这种图形的表象,从而积累了创作的素材。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这一事件本身并不见得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关键还要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便成了教师颇费思量的事情。因此,要想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能动地驾驭课堂,给予学生恰当地点拨与适时地指导,才能使他们真正开阔视野,提高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如:讲解“复制图形”这一课时,可以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预先动手操作并思考复制有哪些作用。通过认真思考,同学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比如:利用复制功能可以轻易地画出汽车四个大小一样的轮子;可以画小动物两只完全一样的眼睛;可以画许多美丽的花朵等等。在综合了同学们的答案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总结了复制的用途:

①可以节省时间。

②可以轻而易举地画出一样的图形。

③可以避免失误、精确度高。

通过采取这种方式,学生自觉地根据老师的提问与讲解,调动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将曾经学过的知识与新学内容联系起来,画出了汽车、花丛、树林、圆的运动轨迹等许多充满童趣的作品。由于同学们真正开动了脑筋积极思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同学甚至提出了利用图形翻转技术画对称图形的想法,从而迸发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二、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学生的创新创造环境。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层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小学教学改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没有创新,人类就没有今天的文明与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学生的创新创造环境。

如在讲解画小房子一课时,先用多媒体演示了几幅由各种几何图形搭建的小房子的图画,如图所示:

然后依次提问:

①图中的小房子由哪些图形组成?你们还见过哪些形状的房子?(帮助学生整理表象材料)

②除了现实中的房子,你们还可以想象出什么样的房子?(对表象进行初步加工)

③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把你刚才所想象到的房子放入一个美丽的环境中,然后将它画出来。(对表象进行再次加工处理,形成雏形)。

就这样,在教师的耐心启发下,学生脑海里具备了图画的大致形象,因此他们操作的过程实际变成了形象思维外化的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能会发现实际效果与预想的效果有所不同,他们思维的积极性被进一步调动起来,一些更好的办法也随之出现。通过对表象进行多次再加工、再处理,他们会寻求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操作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由于每个同学的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创作的画面效果也就不同。如:有的同学用苹果瓣作为房子的烟囱;有的用大树作为房子的外壳,画出了住着小猴子的两层楼房;还有的画出了想象中太空中的房子、童话故事中白雪公主住的城堡;也有的同学画出了美丽的校园、自己的家。总之,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了各自的得意之作。从而可知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从课堂教学入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条件,才能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又如:讲鼠标的常见图案以及它的含义时,首先启发学生:“同学们,我们学习了windows窗口的许多知识,在使用鼠标操作时,你们发现没有在不同的情况下鼠标的图案是不同的,……”我的话还没说完,学生就表示:“对!不一样!”“这节课就由你用所学过的知识来找一找鼠标都有哪些图案,并且想想这些图案的含义!”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上机寻找了,只怕自己比别人少找一个。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利用所学的有关窗口知识积极上机寻找鼠标的各种图案,通过总结,学生找出了鼠标的六种常见图案:箭头、沙漏、多向箭头型图案、小手和“ I”等,并且一一说出了他们的含义。比如:箭头表示是预备状态,在等待执行命令;沙漏表示计算机在执行任务,你不能去做别的操作;多向箭头型图案表示可以移动窗口角落的方向;小手表示在使用帮助文件时,在手指图案处按一下,会出现另一层帮助画面;I表示鼠标在窗口内的位置等等。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而且体现了我们正在提倡的创造教育。创造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它要求我们传授的不仅是过时的知识,而且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需要,培养创造新方法的态度和能力,培养有心理品质、智能品质和伦理道德品质以及相应能力。因此,我们对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激励思维;不仅要灌输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启发学生怎么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向学生“奉送真理”,而是教会学生去发现真理。

三、创设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所必需的心理氛围

创造力是一个多维结构,是多个因素的有机结合。发散思维是其中比较重要的要素之一。画图教学中,我让学生做的每一个练习都允许学生在给定的题目中自由发挥。当然自由发挥是有限度的,通过实验发现如果我们对发散空间限制得太严,学生就不能主动灵活的处理问题,而如果限制得太少,他们就会产生大量稀奇古怪的想法,我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在给定的图画中任意添加或改变,但一定说明为什么。如:练习画一棵树,要求学生以树为中心组成一幅画。画完以后请他们说出为什么要这样画。教师和其他同学提出自己的意见供他参考。当然提出不同意见后,也有的学生坚持己见,此时要特别强调尊重他的意见,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看待问题。经过这样反复的培养和引导,学生自我控制创造过程的能力提高了,从而收到了既不降低思想的灵活性又增加实用性的效果。

在画图之前,我通常是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在小组中学生的思维可以相互启发,同龄之间可以更多地交流思维经验,容易使儿童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在课堂上学生表达自已的观点时不会受到打击和嘲笑,主动验证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时不会遭到孤立。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所必需的心理氛围。

因而在培养学生创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愿意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中成长,并相信自己有战胜困难的能力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培养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尝试、大胆创新的意志品质。我在画图教学及成果展示中提出,遇到困难可以得到教师的帮助,但每人只有一次机会。通过这样的`要求之后,发现学生在上机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之后不再是马上想到举手,而是先想:“为什么?”“怎样解决?”,然后上机探索、查书,第二想到的是问周围同学,最后才是举手问老师。当然个别学生机会用完后,还有问题不能解决,我会用一两句关键的话启发他,使他们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不行,接下来的办法是给其他同学解答类似问题时叫他旁听,启发他思考,总之我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手段让他经过思考后弄明白为止,而不是简单的告诉他答案。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解决问题之后,从近期看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长远看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使他们体会到了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时的喜悦。经常有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使问题得到了解决,下课后对我说:“不用您,我自己也行”,这正是我所期待的。

四、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环境和机会,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只有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实际任务让学生动手去实践,他们才有机会去发挥创造,才能去独立思考,才会有所创新。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注意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其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逐渐进入主体角色,能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为此,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四个方面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是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为走出传统教学中“重求同,忽视求异,重集中思维训练,忽视发散思维训练的”泥淖,我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具体来讲,就是引导学生的思考信息向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如在讲授Windows的文件夹操作和文件夹属性的设置后,可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文件夹中,学生上机时便发现自己的文件“不见了”,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再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他们便可能找出“被删除、被重命名、被设置为隐藏属性、被复制到其它文件夹中后再删除源文件”等多种答案。教师再对他们的想法给予分析肯定,并让他们自己归纳总结。

(二)是设疑启思,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心扉,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并不重要,而学生想了些什么更重要千万倍。对疑难问题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授人以“渔”,对“怪”问题以及不同的主张和见解要“沙里淘金”,肯定其中合理成份。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要改变教师“一言堂”唱“独角戏”的老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标新立异,敢于质疑发问,敢于打破常规。如在《Logo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设计一些易出错的程序,让学生自己对这些程序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错误,进行修改和完善,从而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是联系实际,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如指导学生用计算机编辑文稿,制作小报,用Windows画图程序画出简单的彩图和制作书签、卡片等。

(四)是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手是大脑的入口”。手脑并用,能充分发挥大脑左、右两半球的思维功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同时还增加学生的实践性和体验性,巩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一方面指导学生练习基本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引进或自制一些音乐、游戏软件及辅助教学的课件,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如让学生经常在计算机上进行画、拼、编、图案着色等手脑并用的活动。

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现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勤学好问。因为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问题是缺少一把打开这座神秘宫殿的钥匙。相信学生是发展创造力的“兴奋剂”。老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驱使学生向无数次的成功前进。

篇12: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通过后天的有目的培养才能获得,这就要求我们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者,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画图是Windows中自带的一个小程序。通过教学与研究发现,如果教师站在思维发展的高度讲授画图程序,便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计算机可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生动的表象,并通过实际操作将这些表象外化,为学生提取、加工表象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教学生用画笔工具绘制几何图形和线条,并让学生练习这些基本图形和线条的各种变化画法。学生通过利用软件中的矩形、圆形、多边形等工具亲自动手操作,画出了形态各异的基本图形的变形,在脑子里逐渐形成这种图形的表象,从而积累了创作的素材。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这一事件本身并不见得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关键还要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便成了教师颇费思量的事情。因此,要想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能动地驾驭课堂,给予学生恰当地点拨与适时地指导,才能使他们真正开阔视野,提高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如:讲解“复制图形”这一课时,可以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预先动手操作并思考复制有哪些作用。通过认真思考,同学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比如:利用复制功能可以轻易地画出汽车四个大小一样的轮子;可以画小动物两只完全一样的眼睛;可以画许多美丽的花朵等等。在综合了同学们的答案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总结了复制的用途:

①可以节省时间。

②可以轻而易举地画出一样的'图形。

③可以避免失误、精确度高。

通过采取这种方式,学生自觉地根据老师的提问与讲解,调动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将曾经学过的知识与新学内容联系起来,画出了汽车、花丛、树林、圆的运动轨迹等许多充满童趣的作品。由于同学们真正开动了脑筋积极思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同学甚至提出了利用图形翻转技术画对称图形的想法,从而迸发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二、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学生的创新创造环境。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层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小学教学改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没有创新,人类就没有今天的文明与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学生的创新创造环境。

如在讲解画小房子一课时,先用多媒体演示了几幅由各种几何图形搭建的小房子的图画,如图所示:

[1] [2] [3] [4]

相关专题 培养学生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