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任务驱动法教学研究的论文

骑着蚂蚁去逛街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骑着蚂蚁去逛街”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任务驱动法教学研究的论文(共17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计算机应用基础任务驱动法教学研究的论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任务驱动法教学研究的论文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出来,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变革。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应用最为普遍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使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基于此,本文以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为例,分析该方法的应用措施以及注意事项,旨在更好的提高计算机课程教学效能。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

0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能力,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一种理实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不再只是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而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能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符合新课改的需求,更是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明显的不同,该方法具有突出的合作、自主、探索的教学特点。在任务教学法施行的过程中要求教师首先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是教学的主体,老师只是课堂中的引导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在任务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分解教学内容,并将它们设计成细化的教学任务,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所要学的内容,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新相结合,而且计算机课程也是一门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其中是相得益彰。这不仅对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的综合素质。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形成完整的教学主线,使教学思路更加的清晰明了,由易到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仅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高效率的完成学习目标。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不是将需要教授的知识直白的传授给学生,而是将教学目标合理、科学的分解成一个个教学任务,并且任务的设计还要具有引导性,使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总结归纳,切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2.1设计任务目标明确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内容就是任务的合理划分,它对教学效果的实现也是有直接影响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应用情境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教授氛围,然后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使每一个知识点都对应着一个简单的小任务,同时还要注意各个任务之间的衔接,从而完成整个教学目标。例如,在Word课件教授的过程,老师可先通过一些复杂、漂亮的画报、宣传单或是个人简历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自主的投身到Word课件的学习过程中。其次布置设计任务,例如以“关爱地球”为主题设计板报、宣传册,并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以及操作,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设计中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2.2分析任务,正确引导

在明确任务之后,教师应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自主的分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自主讨论和探索的过程提出自己的执行方案。老师在这一阶段只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新知识进行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每个人的思考方法都是不同的,对任务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老师不要固化学生的想象能力,应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正确引导,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3评价交流,总结拓展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最后步骤就是对任务完成的过程进行总结、评价,这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评价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不足,并相互借鉴,切实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评价环境主要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二是,老师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同学之间的点评,主要是向同学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让其他同学进行分析和评价,达到共享借鉴的目的;老师对学生的点评主要是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设计思路以及技术手段进行综合的而评价,给学生一定的肯定,同时还要对学生作品存在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的意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了教学目标,还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3设计任务时要注意的问题

3.1可操作性原则

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所做课题的可操作性,在设计课题时,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现实条件,给学生以学习机会。例如:在进行计算机硬件的学习时,先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各组成部分,以及作用。因为贸然的让学生去组装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脑,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而且不切实际。因此,计算机教学任务可以改为让学生们去动手拆解一台电脑,在拆解的过程中,逐渐的认清电脑的构造,以及内部原理,进而再将任务进一步提升到装配电脑的难度。这时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就会实现循序渐进,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3.2因材施教

作为教师要明白,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而且在每个方面的优势、领悟程度都有所差别。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因材施教,并且设计教学任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实际情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时候尽管教师对于某个问题解释地很清楚,但是学生在做任务的时候同样会提出很多问题,作为教师一定清楚耐心的解答。

3.3发散性思维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思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解决任务目标,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计算机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实施操作,勇于尝试,不受固定模式约束。事实证明,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勇于尝试,对于逻辑思维开发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手段。因此,在进行课题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意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比如,在进行版面的美化设计时,要学生探索多种方法开拓想象力,一些图片除了剪切的方法以外,还有许多其他方法,要给学生自己探索的空间,有的学生就会开始尝试研究是否图片能自己绘制,或者是否能将网上的一些美图放到版面中,甚至一些同学将纸质版的图画都传输的电脑当中,更有学生提出用其他美化工具来组合为更具特色的版面样式。

4结语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仅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的过程中,还要明确任务目标,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任务驱动法不是单纯的传授理论知识,它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力,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慧华.论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现实意义[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8):180-180.

[2]宋丽丽.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下旬),,08(3):179-179.

[3]王晓玲,颜秉忠.探析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实效性[J].教育与职业,,(23):154-155.

篇2:“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研究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研究

蔡芸

(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102200)

摘要: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式教学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是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最优模式。通过实践,探索出了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开展教学的设施步骤、作用及保证措施。增强了学生职业素养、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和动手解决计算机应用中遇到实践问题的能力。通过做中学,实现了课程与岗位的零距离教学要求。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项目式教学设计;任务驱动法;做中学

作者简介:蔡芸(1972-),女,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管理等。

从 年开始,高等院校连续进行了十几年的大规模扩招,大学教育也开始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随着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的转变,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不再适合现代教育的需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大多数院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所涉及的学生人数多、专业面广、影响大,是后继课程学习的基础。旨在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方法,从而具有应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一般信息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作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基础。而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提炼获取、分析处理、传递交流和开发应用的能力是21 世纪高素质人才所必须具备的。

而基于“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当今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化,由继承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的教育改革中可以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还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教学项目,可以与其他课程进行很好的衔接,因此基于“项目引导,任务驱动”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适合于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学生能力弱。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扩充,从“Windows XP+Office ”到现在的“Windows 7+Office 2010”以及计算机硬件知识等,讲授的内容越来越多,相关的知识点越来越细,然而学时数却未增加。据了解一些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理论和实验总计有64 个学时左右,教师为了讲授规定的教学内容,只能占用实验学时数,更甚至是遇到节假日还放掉几个学时,使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越来越少,这个知识点还没有掌握,但根据教学进度又要学习新的知识,造成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弱。

2.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手段单一。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授课一般采用的幻灯片形式,比以前的“粉笔+ 黑板”教学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的信息量加大了,形象也更直观了。但整个教学过程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还是被动地学习,没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积极性。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觉得老师讲得乏味,而缺乏听课的积极性;而一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因为课程内容相对丰富,实践性又强,觉得老师讲得太快了,跟不上,难以消化,这样也导致挫伤学生积极性;基础中等的学生受到他们的影响,听课效果也不理想。

3.教材内容滞后,评价方式不客观。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的更新落后于知识的更新,尤其是实训教材更为缺乏。很多学校的评价还采用闭卷加笔试的方式,客观地讲有的学生在计算机上是能够做得出来的,但笔试往往不会表达。这样的评价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水平。

二、“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1.项目教学法及其特点。项目教学是针对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个整体的教学项目,而每个单元或模块还要围绕整体项目设计出单元项目,每个项目都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启发性。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来对问题进行分析,搜集整理资料,然后确定项目的实施方案,直到解决问题。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2.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其特点。“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计算机“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1)“任务驱动”是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适用于操作性强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法”使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在某个学习阶段,紧紧围绕这一既定的目标,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

(2)“任务驱动”学习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为我们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逐步求精的学习途径,便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而且,采用这种学习方法,伴随着学习者的是一个接一个的“成就”感。

(3)“任务驱动”是一种适用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十分迅猛,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学生在校学到的一些具体的知识可能在社会各行业中已经过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三、“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实施

1.课程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程序设计、数据库、多媒体、网络等方面的基础概念与原理性内容,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典型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环境及工作平台,具备使用常用软件工具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掌握信息获取、传递、存储、加工、控制等信息处理方面不同专业应该具备的计算机知识。(2 )能力目标。能够进行程序设计和问题求解,具备初步的应用程序开发基础。能够使用数据库技术,具有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初步设计、开发和应用能力。能够应用多媒体技术,具有利用常用工具处理多媒体数据,应用系统的集成与开发能力。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获取相关知识,自我学习。(3)素质目标。通过分组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锻炼学生沟通交流、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项目需求分析,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实施、上机实践与答辩,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观察与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2.课程内容设计。(1)编写实训教材。基于上述项目教学与任务驱动的特点,以及课程目标的定位,从现代办公应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方式,体现“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并以“Windows 7+Office 2010”作为平台。整个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项目式任务驱动为实施教学手段,针对教学过程“做中学”的特点,为了解决教材内容滞后,实训教材更缺乏等问题,组织编写了适合现代教育情境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程》。(2)能力训练项目设计。本课程每个项目均来自生活实践,具有典型性和实用性。将内容分解成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操作系统、商务文档制作、电子表格综合应用、网络综合应用、演示文稿制作和多媒体综合应用7大实训项目。每个项目再根据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设计成不同的若干任务。教学内容安排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内容循序渐进。通过反复训练,融合课程知识点通过“做中学”获得20 个可展示成果。每个任务对应一个具体的上机实践操作,包括能力训练任务、能力实现目标、相关支撑知识、训练方式及步骤和训练可展示的结果。在教师的指导下,灌输基础理论,将知识点融入项目训练中,通过设计具体的实验操作模块,完成技能强化训练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了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3.课程考核设计。考核是教学实践中最后一个重要的环节,考核结果直接反映了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成败和优劣。本课程的成绩评定采用过程化模块式考核和期末综合考试的形式。随着教学的进程,每讲完一个模块都对该模块进行考核,考核以上机操作为主,以80 分为合格标准;对该模块的教学中缺课或缺作业超过1/3 的同学不允许参加考试,须重修补齐课程后再考;模块考试不合格的需重修该模块。期末考试采用上机操作的形式,内容以完成综合文档和电子表格的处理工作为主,仍以80 分为合格标准。只有上述各次考核均达到合格标准的同学才算通过本门课程,总评成绩为各模块成绩和期末成绩的算术平均值;否则该课程不予通过,并安排重修未通过的模块。

四、结语

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式教学,并以此构建课程内容体系,使基础课程的教学实现了任务驱动,教学主线清晰,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避免了传统教学的缺陷,培养学生具备在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多媒体、信息系统、office 办公自动化方面的系统工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实现有效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本课程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结构,将各知识点与操作技能恰当地融入各个项目及任务中,突出现代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强化实践,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情感交流,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艳光,闰丽芳。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基于项目教学模式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5 )。

[2]孟中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8 )

篇3:计算机应用基础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其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结合教学实践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并对其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任务呈现、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的具体运用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系统知识的入门课程,其基础性、实用性、操作性很强。而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宜计算机教学,因为它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就成为了计算机教师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和优势

1.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讲解教学内容,而是精心设计一系列任务,把教学内容融入其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种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1.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一是以任务为主线,有利于全面、准确地掌握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围绕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进行教与学,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学生更容易掌握教学内容。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同学讨论协作来完成任务,而教师则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帮助。三是有利于促进不同层次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除了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完成任务之外,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任务时,必须通过与同学交流合作、相互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在合作交流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大致可分为创设情境、任务呈现、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4个阶段。

2.1创设情境

即由教师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把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例如: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18岁成人仪式的宣传片,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用PPT制作出来的,这样学生会思考这是如何制作出来的,然后唤起学生制作自己18岁成人仪式MTV的欲望,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2任务呈现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水平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任务,把大任务分解成若干小任务。例如:PPT多媒体效果的任务设计。如何制作MTV呢?笔者设计了3个学习任务:一是制作某位学生个人的MTV,要求现场录制,简单剪辑,有配乐;二是现场编写配乐词,要有艺术性;三是从某视频中截取一段,进行音效和配音的修改,并对其进行个性化设计。

2.3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提出任务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要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这个时候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在提出的问题中,一些是以前已经学习过的,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最好都由学生提出。教师进行重点、难点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会完成任务的方法,学生在小组合作下完成任务。例如:笔者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组长将教师布置的任务具体分配给每位组员,喜欢音乐、朗诵的学生开始准备素材;负责设计的学生开始构思,讨论各种方案的可行性;熟悉技术的学生开始准备操作软件。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指导来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能动性。

2.4学习效果评价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能力的客观评价,教师针对每个小组任务完成的情况,围绕课程的培养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虽然每组作品的质量存在差别,但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了。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一方面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另一方面还要看到学生获得的经验与教训。教师及时表扬与鼓励,目的是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完善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例如PPT多媒体学习效果评价:讲评内容为突出作品的主题和创意,展示各种处理技巧。操作方式是让学生自行演示每组的作品,解说作品的构思、布局、处理技术等,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在学生进行作品欣赏或方法交流后,可进行小组互评,教师再进行提炼、概括和归纳。最后根据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得出小组总分,评出最佳作品。

3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3.1教师要注意进行角色转换

一是要实现从讲授者向引导者的转变。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及时做好总结评价工作。二是要适时加强主导作用。中职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个性很强,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控能力。因此,在教学任务下达之后,教师一定要进行适度调控和指导。

3.2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

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使用,但并不是每堂课都适用。比如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部分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用LBL教学法效果较好。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仅取决于教学内容,也取决于教学环境和学生的认知能力。

3.3教师要注意加强课堂小结和改进考核方式

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更多时间是自主学习,如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注重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就有可能出现这一次的任务完成了,下一次同样的任务却完成不了的情况,因为他没有将任务的完成变成一种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自觉行为。因此教师要加强课堂小结,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兼顾到。在考核方式上,笔者认为理论知识采用笔试方式,实践性的知识可采用上机考试的方式,平时成绩按团队合作的作品成绩、课堂表现综合计算。

综上所述,教师在所创设的情境中,要为学生设计出一系列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4:高职计算机教学的任务驱动法应用论文

一、任务驱动法的涵义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目标为主,结合书本上的相关知识,旨在为学生提供可行性的学习思路、学习方法以及具体的操作步骤,除此之外,教师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思想,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高职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

2.1坚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时,需首先要转变自己的古老教学观念,另外,要正确理解任务驱动教学的涵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将计算机教学目标更加趋于任务型,给学生布置具体的上机任务,在学生亲身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向学生提出具体的任务要求,将一个个大的任务瓦解,分成一个个小的任务,这样学生才能分部完成一个个小的任务和目标,逐渐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运用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除了将教学任务分解开来,还可以适当的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再根据各个不同上机任务,为学生提高一个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外在环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学习能力

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时,在分配给学生的各个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就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学习能力。在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过程中,学生是需要通过实际的上机操作,来完成相对应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而学生在完成探究性合作任务时,既可以选择独自完成学习任务,也可以选择与其他主题相当的学生组成学习型探究小组,经过相应的讨论与分工,探求相应可行性的.学习方法,并根据该方法实践操作,完成相应的目标。这两种学习方法都是可行的。学生在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过程中,教师应充当优秀的引导者和指导者,鼓励每个学生都亲身参与到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依次递增的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完成学习目标,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2.3.根据计算机实际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扬长避短”

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时,还应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自然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在发展潜能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因此,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开展针对性的任务型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对于每一个学生,应该充分发挥他的优点和潜能,克服其短板,做到“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在运用驱动教学法过程中,教师应相对应的细化具体的学习任务,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进度,布置现对应学习任务,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2.4客观评价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成果

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时,教师要客观评价学生的任务学习成果。在学习成果评价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将学习过程与成果并重,要根据实际情况客观评价,既要充分肯定学生在完成学习成果中所表现的长处,也要客观的提出在学习过程中的短板与不足并提供相对应的改进措施,只有这样才能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四、总结综上所述,教师在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与时俱进,根据时代与学生们的要求,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于实际的计算机教学中,增强计算机教学的可行性,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与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克服学生们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的短板与不足,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运永顺.高职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法的运用探究[J].决策与信息(中旬刊),,(11):69.

[2]王元睿.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信息与电脑,,(22):230-231.

[3]施柏铨.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运用[J].电子世界,2016,(22):43.

篇5:计算机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论文

计算机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论文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极具实用价值的教学方式,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学技术的运用更加突出。任务教学法主张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解决在教学任务中的问题,并实现学习目标。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任务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让学生能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教育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既注重知识,又注重技能的课程,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的知识有所了解,掌握常用的操作方法,以及软件的实用。现代教育非常注重学习者的中心地位,以及教师指导,与学生自我学习相结合。任务驱动不想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际相互隔离,它要求在学生实际操作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我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一个理想的学习效果。

1概念和理论基础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让一切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中心。其方法是将一门课程就是在本文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看作一项大课题,然后再将大课题分割成几个小课题。每个小课题在整个教学任务中都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目标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让学生对每个小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学习,当每个任务课题都完成时,学生便已经系统性的将这门课消化理解了,并且这种教学法极具实践性,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非常适用。教育技术就是为学习服务,经过深刻的分析对教育的过程,以及资源整合,适当的引导,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达到教学目的。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教学所具有的特别适合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环境,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显示出了极大的优势和生命力,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教学改革的热潮。驱动教学法认为,知识真正获得,并不在于老师的传授,学生才是主体。驱动教学法主要用于学习者的学习,而并不是通过外部的刺激而唤起学习者的兴趣。因此,学生在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在于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引导,和提供帮助。而不是对学习者进行知识灌输。因此,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模式中采用新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新的设计,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考虑如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在新的理论指导下,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真正的体现驾驭的本质要求。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在进行任务分配时,一定要确保每一个任务的质量,做到少而精,让每一个任务都具备一定的实际意义,并且能够启发学生进行和思考和学习,让学生能够从何处做起,以及在哪些方面能做出变化。在当前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常用的办公软件系列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

1)任务布置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然后在教学指导和教学方法上进行设计,在引导的时候要做到引而不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习兴趣。在布置任务时,一定要将所有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涵盖全面。

2)在学生实际操作和老师指导阶段,一定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学习、操作、思考、和大胆尝试,使他们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领悟到知识的作用。在这一段时间,老师也要善于总结,学生在某一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一些共性的问题,老师要善于总结这秀儿共性的问题,并考虑问题的根源,对其进行统一的讲解。

3)在交流阶段中,要将一些共性的'、极具研究使用价值的问题组织进行交流与讨论,以让学生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组织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让学生从同学之间回想学习各自的心得,集思广益,让思想在问题的集中解决中得到启发。力争做到开拓创新。学生在交流之后对于其他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帮助,在进行对比之后得出新的解决方法,并且学生有兴趣进行进一步的问题探究,进而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4)总结阶段,在总结阶段中,同学们相继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说明,找出自身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拉近了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团结。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提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己亲自操作,以免出现理论和实际的分化的情况。

3设计任务时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任务中,教师分配给每个学习小组的课题,都对于整个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对任务进行合理划分,以及确保任务的完成质量。在任务设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实用性,设计的学习课题一定要与当前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关,课题尽量要与联系与实际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研究、讨论与自身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更加直观的深刻的理解自己当前正在面对的问题。在学生拿到课题后,首先要理解课题,然后思考从何入手,其次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过程中会遇到哪些自身难以应对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他们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欠缺点、漏洞。此时,教师将这些欠缺的知识教授给他们,会让学生记忆犹新,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由于一些部分的计算机知识,相对来说理论性较强,难以与实际任务相联系。教师针对此种情况,可以直接安排计算机操作练习任务,注重理论与基础操作的联系。

2)可操作性原则,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所做课题的可操作性,在设计课题时,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现实条件,给学生以学习机会。例如:在进行计算机硬件的学习时,先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各组成部分,以及作用。因为冒然的让学生去组装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脑,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而且不切实际。因此,计算机教学任务可以改为让学生们去动手拆解一台电脑,在拆解的过程中,逐渐的认清电脑的构造,以及内部原理,进而在将任务进一步提升到装配电脑的难度。这时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就会实现循序渐进,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3)因材施教,作为教师要明白,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而且在每个方面的优势、领悟程度都所差别。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因材施教,并且设计教学任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实际情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时候尽管教师对于某个问题解释地很清楚,但是学生在做任务的时候同样会提出很多问题,作为教师一定清楚耐心的解答。

4)发散性思维。在实际任务时,要考虑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多变性,并在驱动是任务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于同一个问题,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入手,用不同的方法能将其解决,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从中得出大量的思路。因此,计算机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实施操作,勇于尝试,不受固定模式约束。事实证明,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勇于尝试,对于逻辑思维开发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手段。大胆猜想克服传统思维定式,让学生能够开阔思维,举一反三,夸大自己的学习面。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在进行课题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意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比如,在进行版面的美化设计时,要学生探索多种方法开拓想象力,一些图画除了剪切的方法以外,还有许多其他方法,要给学生自己探索的空间,有的学生就会开始尝试研究是否图画能自己绘制,或者是否能将网上的一些美图放到版面中,甚至按有同学想子将将图片输进电脑,更有学生提出用其他美化工具来组合为做更具特色的版面样式。

4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的学习是每个在校生的重要学习部分,也是在学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渗透,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随之提高。由于计算机学习比较枯燥,需要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教学水平。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学生为对象的学习方法,在计算机教学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其能够让广大学生更加清楚、明白,以及系统地了解计算机这门学科。同时,任务驱动教学法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后的计算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曾海文.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8(24).

[2]Flash的交互功能在课件设计的应用[EB/OL]

[3]方晨.FlashMX中文版教程[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

篇6: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运用的论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技工学校公共基础课,也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系统知识的入门课程,具体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数据安全常识;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word、excel、powerpoint的基本用法等等,其基础性、实用性、操作性很强,因此,大多章节都很具有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和条件。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具体运用

1、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任务模块

“任务”的设计非常重要,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成败。任务驱动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分析,也就是把本次课的知识点和技能培养划分为一个个需要解决完成的任务模块,再将知识点和技能目标巧妙地融合于设定的任务当中,通过设定若干个任务模块来实现总的教学目的。因此,“任务”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①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设计任务案例,案例必须典型并能涵盖课程的相关知识点,比如在word中任务重点是设计图文混排,常见的文档制作,而学习excel主要任务是突出数据处理、自动填充和图表统计功能。②任务的设置应更多的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应该注意难度不要超出技校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故在设计任务案例时,应选择叙述简洁、条理清晰、明白易懂的案例。③设计任务时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学生有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

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

据笔者在教学中的了解,技校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点比较低,特别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他们总认为自己已经能够运用自如,不用再多加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兴趣,以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如笔者在讲授本课程第四章excel电子表格数据处理部份的内容时,创设情景为段考结束后如何帮助老师用excel制作和统计本班的段考成绩。为此我设计了一个“xx班段考成绩统计表”作为学习任务,任务内容的其中一个子任务要求如下:

任务名称:xx班段考成绩统计表

任务目的1:输入本班段考成绩数据,根据要求运用函数计算公式进行数据处理

子任务1:1.求各科目成绩总分、平均分:分别用sum、average函数实现(相对引用)。2.求单科成绩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用max、min函数实现(相对引用)。3.求各科目实际参加考试的学生人数:用count函数实现(相对引用)。4.按总分成绩排名:用rank函数实现(绝对引用)。5.评优等级:平均分为90分以上的同学显示“优”、80分-90分之间显示“良”、60分-80分之间显示“中”、60分以下显示“差”,用if函数实现(相对引用)。

该子任务有以下特点:(1)该子任务与学生感兴趣的成绩统计息息相关,故学生有很大的参与热情。(2)该子任务用到了教学内容的大部分函数,又用到相对引用、绝对引用、拖动柄等已学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讲授word时,创设情景为:如果你参加学校学生会成员竞选,如何利用word制作图文并茂的个人宣传材料,授课前先给学生展示一个完整作品,从文件的页面设置、页眉页脚、文档格式化中“字体”对话框、“段落”对话框,图文混排中的艺术字、文本框、图片插入、首字下沉、边框底纹、分栏、背景、表格制作等所有内容均涉及到,然后再每节课从中选择一个子任务,依次讲解各个知识点和操作。比如讲授艺术字、文本框、图片插入及编辑、图文混排的使用这一节课,笔者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要讲的内容设计成“个人简介”这一具体的子任务,通过讲解如何制作“个人简介”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首先,教师演示备课时做好的`个人简介,告诉学生哪部分是艺术字,哪部分是文本框或自选图形,让学生对艺术字、文本框等概念有了直观的认识,然后再讲如何插入、修饰美化等具体操作方法。这样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学得快、记得牢,不论教师教还是学生学,整个教学过程都显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如。

3、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师要站在创造的角度,引导学生建立创造性思维。“任务驱动”教学法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划分,然后再按照内在逻辑关系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子任务,即形成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问题网络,让学生在独立观察、多角度想问题、思考和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去探求知识,使学生成为探索知识和发现知识规律的主人,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电子表格excel教学中讲完“筛选”内容后,学生已经掌握了自动筛选子任务和高级筛选子任务的功能。在数据库中完成“查找工资大于1500且性别为女”的任务时,有的学生提出既可用自动筛选来完成,也可用高级筛选来完成;有的判定,如果要完成“查找工资大于1500或者性别为女”的任务时,就只能用高级筛选来完成。这就充分反映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巧妙地、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实行班内分层,强化分组合作

由于技校学生文化参差不齐,计算机基础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要做到因材施教,优化教学过程,就可采用分层教学法。具体做法是依据学生的原有计算机基础,将班内学生按一定比例分为a、b、c三层,a层为成绩优秀的学生,b层为中等的学生,c层为基础差的学生。然后成立多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成绩优秀的a层学生担任组长,安排2-3名c层学生,其余为b层学生。在计算机实训中心或一体化计算机教室内按小组安排座位,同一组的学生坐在一起,以便于讨论、合作。老师在授课时,以c层为教学起点,重点面向b层,同时准备好1-2个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案例供a层学生练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实践证明: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来完成任务,将会更好补充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完善他们问题解决的技巧与方法。而实施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在学习小组中同学间可取长补短,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也弥补了教师个别指导时间不够的问题。

二、学习效果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环节

根据教学效果对教学进行评价是技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引入任务驱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围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任务评价可以在全班进行,实践中发现学生其实相当在意自己所做作品的展示,当学生得知自己的作品将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评析时,学生往往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去完成。另外,学生每独立完成一项任务,都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时教师的及时表扬与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增强自信,使其在不断建构与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同时,也提高了对自身的认识与评价,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时,一定要适时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技校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独立性很强,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控能力。因此,在教学任务下达之后,教师一定要进行适度调控和指导。

2、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让学生积累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特别是学习的开始阶段。比如,窗口组成的相同之处、对象的选择方法、快捷菜单的弹出等,为以后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打下基础。

3、并不是每堂课都适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基本概念、基本操作等就不适宜使用任务驱动教学,如计算机硬件的组成、病毒防范、操作系统、鼠标操作、资源管理器窗口组成、文件的有关操作、文字输入、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等有关内容的教学建议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而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法,都应在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第一学期进行中英文打字的强化训练,当然打字速度可视专业的不同作出相应的调整。

参考文献:

[1]张光恒计算机应用基础.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陈宇技能振兴:战略与技术.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3]张治坪“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基础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职教,2009(2)。

篇7: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论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出来,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变革。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应用最为普遍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使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基于此,本文以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为例,分析该方法的应用措施以及注意事项,旨在更好的提高计算机课程教学效能。

0 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能力,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一种理实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不再只是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而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能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符合新课改的需求,更是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明显的不同,该方法具有突出的合作、自主、探索的教学特点。在任务教学法施行的过程中要求教师首先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是教学的主体,老师只是课堂中的.引导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在任务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分解教学内容,并将它们设计成细化的教学任务,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所要学的内容,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同时,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新相结合,而且计算机课程也是一门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其中是相得益彰。这不仅对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的综合素质。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形成完整的教学主线,使教学思路更加的清晰明了,由易到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仅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高效率的完成学习目标。

篇8: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教学的实践论文

2.1具体内涵

任务驱动法顾名思义指的就是教师通过为学生布置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任务,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所

学知识和以往生活经验自主完成任务,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能够将知识内容进行灵活运用从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任务驱动法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已充分彰显,教师则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只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起到适当的指点作用,一言以蔽之,任务驱动法就是让学生能够完成自主探究学习[1]。

2.2实际特征

任务驱动法主要有六大特征,第一大特征为可行性,即教师布置的任务必须与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认知水平相符,并且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其次具有价值特征,学生通过任务驱动法顺利完成任务之后能够对计算机知识内容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真正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另外还具有生活性与意义性,也就是说任务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并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其道德性要求任务不能够破坏生态环境或损害他人利益。最后任务驱动法具有可持续的特征,该任务并非昙花一现,而是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与热情。

2.3重要作用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当中运用任务驱动法,能够将原本抽象枯燥的教学知识内容融入在实际任务当中,一方面充分满足中职学生的猎奇心理,另一方面也增加教学内容的具象化、直观化,方便学生完成学习。其次,任务驱动法最主要的作用在于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完成计算机任务之前学生需要搜集所有与任务相关的技术资料,并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探索完成任务的方法,在自主思考之下,学生能够充分运用其聪明才智解决任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中职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当中任务驱动法的实践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学科当中,Photoshop是其中一项关键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乃至未来的.就业生活均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鉴于Photoshop的基础性,因此教师在布置任务时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对关键性知识点以及重要技能的掌握,本文将以教学中的“图像的色彩调整”一课为例,简单介绍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

3.1结合学生情况设计教学目标

在本课当中,考虑到学生之间并没有使用过Photoshop对图像的色彩进行调整,因此教师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学生能够基本了解色调的内容,同时掌握基本的调整图像色彩能力。学生在能够根据教师给出的示例进行仿做,自主探究调整色彩的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分析示例的过程中可以对以往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反思,并强化其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与其他学生进行分工合作的过程当中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树立团队协作精神,而通过调整色调也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3.2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在教学之前中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张自己小时候的黑白照片,在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目光,将其引入教学课堂当中。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过去没有彩色照相机因而阻挡了自己的帅气程度,现在可以借助Photoshop将过去的老照片变为彩色。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经过色调调整之后的照片并与原照片放置在一起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所学内容,掌握教学重点。

3.3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体任务

此时教师需要向学生统一展示调整图像色调的操作方法,并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做好笔记以便能够为接下来完成任务提供必要帮助。通过讲解之后学生对调整图像色调的方法有一定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将任务设置为为自己设计一款演唱会海报,此时需要将学生按照其个人意愿以及学习水平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并且在每一个小组当中指派一名学生作为组长,要求其组织小组成员就教学内容展开讨论,并且商议出设计海报的方法。鉴于学生已经基本了解调整图像色调的方法,因此教师可以适当缩短任务完成时间,要求学生在下课之前完成海报设计,采用此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学会使用快捷键。

3.4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后基本能够确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成方案,此时教师需要将完成任务的工作全权交由学生,并且当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疑难问题时,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就关键知识点进行共同研究、讨论,尝试通过自主思考和集思广益的方式解决问题,若小组内成员无法解决则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与指引。完成每一模块的任务之后,组长需要负责核查组员的任务完成情况,以便及时进行调整与改善,学生最后在完成海报设计后需要事先在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并且又组员相互检查任务的完成度以及是否存在纰漏,最后以电子档形式上交至教师处,等待教师的最终点评。

3.5展示、评价与总结任务结果

教师需要对上交的任务结果进行逐一检查,并且依据教材对于图像色调调整的标准要求对其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将其分为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两大部分。而在学生评价当中主要以小组成员互评以及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在计算机应用学习当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同时对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最终解决方法等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和完善计算机学习。而教师点评除了对任务结果的完成质量和完成度等进行评价之外,还需要对学生在完成任务当中的表现进行适当点评,最后将调整图像色调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完成本次计算机应用教学的升华。

4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当中运用任务驱动法,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同时借助任务驱动法的强烈实用性,帮助学生完成学以致用,将计算机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操作当中,进而有效提升中职计算机的教学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在该专业当中的全面综合发展。

篇9: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教学的实践论文

1前言

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中职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当中,教师通常会选择使用任务驱动法,通过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方式落实计算机教学。

篇10: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论文

任务驱动教学法不是将需要教授的知识直白的传授给学生,而是将教学目标合理、科学的分解成一个个教学任务,并且任务的设计还要具有引导性,使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总结归纳,切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2.1 设计任务目标明确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内容就是任务的合理划分,它对教学效果的实现也是有直接影响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应用情境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教授氛围,然后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使每一个知识点都对应着一个简单的小任务,同时还要注意各个任务之间的衔接,从而完成整个教学目标。例如,在Word课件教授的过程,老师可先通过一些复杂、漂亮的画报、宣传单或是个人简历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自主的投身到Word课件的学习过程中。其次布置设计任务,例如以“关爱地球”为主题设计板报、宣传册,并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以及操作,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设计中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2.2 分析任务,正确引导

在明确任务之后,教师应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自主的分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自主讨论和探索的过程提出自己的执行方案。老师在这一阶段只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新知识进行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每个人的思考方法都是不同的,对任务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老师不要固化学生的想象能力,应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正确引导,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3 评价交流,总结拓展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最后步骤就是对任务完成的过程进行总结、评价,这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评价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不足,并相互借鉴,切实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评价环境主要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二是,老师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同学之间的点评,主要是向同学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让其他同学进行分析和评价,达到共享借鉴的目的;老师对学生的点评主要是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设计思路以及技术手段进行综合的而评价,给学生一定的肯定,同时还要对学生作品存在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的意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了教学目标,还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3 设计任务时要注意的问题

3.1 可操作性原则

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所做课题的可操作性,在设计课题时,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现实条件,给学生以学习机会。例如:在进行计算机硬件的学习时,先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各组成部分,以及作用。因为贸然的让学生去组装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脑,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而且不切实际。因此,计算机教学任务可以改为让学生们去动手拆解一台电脑,在拆解的过程中,逐渐的认清电脑的构造,以及内部原理,进而再将任务进一步提升到装配电脑的难度。这时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就会实现循序渐进,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3.2 因材施教

作为教师要明白,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而且在每个方面的优势、领悟程度都有所差别。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因材施教,并且设计教学任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实际情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时候尽管教师对于某个问题解释地很清楚,但是学生在做任务的时候同样会提出很多问题,作为教师一定清楚耐心的解答。

3.3 发散性思维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思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解决任务目标,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计算机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实施操作,勇于尝试,不受固定模式约束。事实证明,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勇于尝试,对于逻辑思维开发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手段。因此,在进行课题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意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比如,在进行版面的美化设计时,要学生探索多种方法开拓想象力,一些图片除了剪切的方法以外,还有许多其他方法,要给学生自己探索的空间,有的学生就会开始尝试研究是否图片能自己绘制,或者是否能将网上的一些美图放到版面中,甚至一些同学将纸质版的图画都传输的电脑当中,更有学生提出用其他美化工具来组合为更具特色的版面样式。

4 结语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仅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的过程中,还要明确任务目标,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任务驱动法不是单纯的传授理论知识,它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力,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篇11:论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论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结合高职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课程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以及“任务”设计的原则和实施过程。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老师的教学效果。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规模扩展较快,学生生源质量一直没有明显的提高,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差,学习成绩差,“三差”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入学时掌握计算机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已经非常熟练,而有的却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循序渐进的教学,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再者,很多新创办高职院校在师资、教学环境和硬件条件都没有达到相关要求,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基础好的同学“吃不饱”,把精力浪费在玩游戏上,不用心学习,甚至旷课;而基础差的同学又觉得学习吃力,从而产生厌烦情绪。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志,具有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要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注重精讲细练,培养学生的信息意志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本文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

学生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切实提高其计算机基础的应用水平,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结合笔者从事计算机教学多年的经验,我认为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任务驱动法”。

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采用以教材内容为线索循序渐进的方法。各门学科都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情况却有所不同,其知志点或技术点的分布是网络型的而不是线性的,学习者可以从任意一点入门,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可没有严格的规定,这就使得它的知志体系较难把握。

另外,我们面对的学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老师是学生获取知志的主要渠道,绝大部分信息和知志要靠老师向学生传授。现在,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知志和信息,不一定非得完全要靠课堂上获取,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来说尤其是这样。

三、任务驱动法和任务驱动法教学原则

任务驱动法要求以大纲为蓝本,以考试为手段,是从实践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从繁多的教学内容中“抽丝剥茧”形成精彩的案例,引起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欲望,课堂教学以案例为中心展开,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目的性都非常强。实践课以具体问题或任务驱动通过学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主动灵活运用知志的能力,进行主动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这种以任务为驱动的学习实践活动,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属于探究式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课前设计出科学、切实可行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观念,在课前要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把握教学的目标、重点和难点。设计的任务或实例必须在保证内容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的基础之上,努力实现教学方式的可操作性和任务完成手段的多样性原则,同时还要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和操作技能基础等因素。落脚点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任务驱动法实施过程

为使每个学生能掌握计算机基本知志,能熟练操作和使用计算机,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法,具体来说就是:教师以任务引路,学生边学边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一)结合学生情况,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任务驱动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制定具有真实性、整体性、开放性、可操作性和适应性的任务,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被动学吸收”转化为“主动创造”,把学生角色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理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带着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教学方法上,注意向学生灌输任务驱动的观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主动寻求知志。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每一章设计一个打任务,再根据具体章节,把大任务分解为若干小任务,每一节又由一个或若干个简单的小任务组成。

(二)引导学生分析任务,探索研究,边学边练

在任务的指引下,学生边学边练。精心设计的任务贯穿整个学期,与理论课教学进度相一致。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志和Windows操作系统时,学生收集关于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或学科应用方面的资料。在学习Word、Excel、PowerPoint时,学生将收集的材料用Word加工处理,然后分析有用的材料制成演示文稿,在全班进行交流。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时,要求学生将最终的演示文稿制作成网页。

学生在边学边练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发

挥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认知的.过程,而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志。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后首先想如何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会想方设法读教材,查资料、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在无形中学会了使用网络,计算机等各种技术和设备,达到了掌握知志、提高能力的目的。

(三)学生相互协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通过团结协作学习,学生能够从大同的任务中找到异同点,相互启发、相互促进、驱动学生更强烈的创造挑战欲望。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同学的交流合作、老师的启发引导的良性循环中逐步得到培养。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四)采用表扬激励的良性评价机制

任务驱动法提倡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每完成一项任务,都体现出学生自己的思路,每个学生的思路、表现形式、方法各不相同,所以答案并不唯一,因人而异。不能靠主观地打个分数来评价学生的作品,而是通过交流展示和讨论,让同学们自己评比,看谁的作品最受欢迎。通过这种方式灵活多样展示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意志,既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知志的水平和审美水平,找到自身不足,又可以客观地评价学生完成的“任务”。

(五)充分利用网络,构建开放式教学体系

教师可以架设一台FTP服务器或者是制作一个网页、申请博客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空间。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电子课件、案例精选、课后习题、参考教材、考试样题等上传到服务器中供学生课外学习参考,还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作品上传供学生相互展示交流。让学生课内课外都可以学习到自己所需知志,为本课程全方位构建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

五、任务驱动法教学策略

遵循教育学中的建构主义理论,将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收者和知志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志的主动建构者,将教师由知志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

1.教师课堂教学的定位要准确。除了准备高质量的教案,还要设计可操作性、综合性较强的任务。首先从感性上吸引学生。采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坐着讲课,绝不能照本宣科,学生很容易困倦、疲劳。为了让学生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可在多媒体教学同时,适时适当的与黑板板书有机结合,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2.教师要主动创造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不论是教学环节还是实践环节,都可以将学生吸收到老师的教学体系中来,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在老师或同学帮助下解决问题。学生不仅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进行学习,还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学习交流,也可以与老师探讨问题,形成了多方面交流的合作学习氛围。

3.很多老师觉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多,而课时少。这个问题恐怕在很多课程中都不同程度存在。因此课堂教学就是向单位时间争取效率,要抓住本质的东西。教学时突出基本原理、方法;具体操作细节留做自学或实验。任务驱动法是通过应用案例引出相关技术,再围绕案例讲解基本概念、基本技术,最后总结提高。配合使用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结语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着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形成了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新模式课程教学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只有深刻理解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定位,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被动接收知志转化为主动探索不断创新的新形式,教学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开创“教”的升华并实现“学”的突破,这是真正推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是: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志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志;等等。当然,究竟如何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还有待于我们大家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篇12:职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职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职高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的改革,以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职高;计算机基础;模式;改革

职高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在教学内容上已基本取得共识,趋于定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网络基础和Internet应用基础等。内容实用,反映了当前职高计算机基础应用的主流和社会的需求。但目前职业技术学校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下面笔者就这些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和意见。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起点不一。由于社会发展的原因,现在,许多来自于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已经进入职高学校就读。而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家庭经济条件有着天壤之别。那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从小就有自己的计算机,在入学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而一部分学生则因为家庭条件较差,在入学前对计算机一知半解。但很多学生对于真正的计算机知识也是一窍不通,他们多半沉溺于网络游戏和聊天。由于学生学习起点不一,给教学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也难以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要。

2.课堂兴趣缺乏。职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远远不够。主要原因有:第一,职高生的总体素质较普高生来说差距较大,他们的学习氛围和学习兴趣远不如普高生;第二,职高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的认识不够,多半以为计算机课就是给他们上网、玩游戏的;第三,大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对很多课程都失去了兴趣,因此在学习计算机这门学科时,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都会受到影响;第四,对于计算机基础方面的内容一知半解,上课的时候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对这门课程没有太多的兴趣。

3.教学模式陈旧。多年来,教育部门一直提倡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为此很多人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也出现了诸如任务驱动法教学、游戏式教学等所谓的新型教学模式。然而,在教学中仍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一言堂”“满堂灌”地接受教育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4.学习主动性不强。前面讲到了学习起点不一、课堂兴趣不高、教学模式陈旧,是约束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外因。他们会找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拒绝”学习。把学习当成老师的事情,把学习视为一种负担,甚至有一种被压制的感受。综合分析以上原因,再结合职高生的发展需要,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展教学改革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二、改革中的一些想法

1.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带动他们的成就感。可以使用一些简单可行的教学模式。如:小老师引导、游戏式带动、小组竞赛、擂台赛等。下面以小组PK法为例:采用学生分组竞争PK法,把上课的学生随机分成若干小组,下达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同样的任务,这就要求本小组的所有成员积极主动地来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自己不会的知识,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后利用小组间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行PK,完成较好的小组会体现出优越感,更加努力学习;完成得不够好的小组也会激发出学习的动力,学生会争取在下一次的PK当中超过对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学手段的改革。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对于计算机课程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可我们的教师依然对照书本讲大道理,却忽略了我们现在已有的计算机教学软件、多媒体软件、网上搜索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它们的使用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体验现代化教学的有趣性、必要性、先进性,也能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如在讲微机安装课程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生动、丰富的画面以动画的方式把微机组装的.过程显现出来,再配以形象生动的解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之后还可以让学生现场组装电脑,并奖励组装速度最快的学生,以此来烘托学习气氛。如现在提倡的微课、微博教学等教学模式,把一些难点、重点做成易懂易学的小课件放在学校网站、班级QQ群等学生方便察看的地方。通过远程的自学形式,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知识点的掌握。

3.考核方式的改革。将学生的考试与考取资格证书相融合,利用学生考取国家计算机等级一级B证书来替代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试成绩,同时把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作为毕业资格的一项必备的条件;也可以在学校内部举行一系列的等级证书考核,如打字员证书、排版员证书、数据处理员证书考核;或者举行一系列的技能比赛,以赛带学;或者布置课外作业———以趣味性为主,以拓展他们的认知面并端正其对网络使用的正确态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技术不断产生,旧的技术很快被淘汰。计算机教育,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做到灵活多变、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秀,安颖莲,姚瑞霞等.计算机文化基础(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王移芝,罗四维.计算机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杨振山,龚沛曾.计算机基础(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13:计算机应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计算机应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关键词:公共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是各专业学生都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技能,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认知和实践能力,能够利用计算机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及工作效率。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当前院校教学改革中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新途径,运用多媒体课件和现代网络教学模式等新技术,全面提高学生计算机基础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

ニ孀派缁岬姆⒄购图扑慊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职业和岗位要求的必备能力。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也应随之变化并有大幅提高。为适应变化,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设备条件等,都在进行改革。由于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面向对象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普及,为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带来了可能,在教学中可以引入这些新的思想、新的手段和新的技术。

ジ髯ㄒ笛生来自于不同地域,在理解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方面相差很大,还有任课教师在教学水平、教学手段和教学经验方面差距明显,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造成影响从而到教学质量。要大力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运用网络教学、多媒体等新技术、新手段进行计算机素质教育。搞好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是从事这方面教学工作的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探索的问题。locAlHOST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思想

ピ诮萄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思想,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二者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和谐统一。

ソ淌角色要转变,不但要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注重其引导者的角色,因为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引导到学习知识的正确道路上来,使学生自主的去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答疑和引导,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把重点放在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转为主动积极的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刻板的统一教学方式和内容,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能力水平的教学对象,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都能通过学习掌握技能,并运用计算机手段辅助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比如在讲解word时,学生会理解这是一种简单的打字工具。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己设计圣诞节贺卡,既打开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又挖掘了他们潜意识的艺术细胞,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三、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

1、优化课程内容、完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核心问题。目前,值得提倡的思路是: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确定必要的知识单元,分层次将它们组成系列课程。将不同的知识单元有机地结合在一门课程中,可以改进教学效果,节省学时。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

谝桓霾愦问羌扑慊文化基础,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以便在信息化社会里更好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考虑到未来高等人才的工作环境是信息与计算机的支持平台,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中,除了讲授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和办公自动化软件外,还增加了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与操作内容,以及多媒体工具软件的使用常识。

诙个层次是计算机技术基础,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基础。它主要是让同学更加深入地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为了应用开发所必须掌握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

谌个层次是计算机应用基础。通过开设多门公共选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方面为学生打下一个基础。

2、教学软件、课件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全部在多媒体教室授课,通过多媒体软件、课件,并进行素材库的建设,教学效率、效果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目前授课的`电子教案由开始时以静态文字为主的powerpoint幻灯片方式变为现在采用的以动态演示为主的多媒体课件,用形象的动画在大屏幕上展示各种抽象原理、算法过程,辅之以板书交流,使得大大增加了从教师到学生传递的信息量和信息种类,有助于建立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入理解与相关技术掌握,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激发了学生研究和探索问题的兴趣,调动了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了效率。网络化教学平台是在校园网支持下构建的现代化教学环境。拥有计算机的在校大学生也正在逐年递增,构建了一个自主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已成了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构筑一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生态圈”,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最终使计算机教学与计算机应用融为一体。网络化教学平台建设主要包括网络教学环境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其中资源建设是核心,为学生提供学习课件、参考资料、查询手册和联机帮助信息等多种资源。

四、总结

ゼ扑慊应用基础课程是各专业学科知识学习的基础和发展要求,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基础教育课程,同时也是文化基础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是学习任何学科的工具和手段,对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及思维方式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深化改革进程,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从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推动整个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眭仁武.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的探索[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6).

[2]侯家利,陈 勇.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的探讨[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1).

[3]孟慧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26).

篇14:计算机应用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思考论文

计算机应用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思考论文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通过课程任务的分解与实现完成教学目标,该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本文结合实际教学及应用,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于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理论及任务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并对其优点和实施步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任务驱动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已纳入我国大学教育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其在以后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智力辅助,使学生成为既掌握专业技能,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与其他偏重学术化理论知识传授的课程相比较,《计算机应用基础》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而更多地关注实际操作、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掌握且运用知识。基于知识点传统的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各大院校,特别是职业技术学校都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目前,作为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实际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很强的目标性和实践性,特别适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将要学习的课程知识分解在任务中,学生通过实际任务的完成来学习和掌握课程知识。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预先合理设计教学任务,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性、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综合创新能力,进而改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果。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信息交流,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一种具体应用,在学习过程中,以一个共同的任务为中心,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进行积极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带动知识和掌握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学习情境的创造者和学习任务的设计者,通过提供学习资源,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完成任务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起着主体作用。同时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将教师、学生和任务融为一体,给学生构建了自主探索的学习环境氛围。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以往被动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出了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协作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强、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公共基础课程,由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更新很快,要求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掌握操作技能。建构主义理论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理论基础,由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所具有的这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任务驱动教学法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实践性,特别适合计算机操作类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与学习。建构主义理论是教与学相结合的理论,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本质内含,逐渐形成了与建构主义理论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思想和教学模式。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设计原则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法,主要表现在实现了三个中心的改变:将传统教学法中的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任务为中心,将传统教学法中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将传统教学法中的`以课堂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操作为中心。因此,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设计的时候,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精神。教师进行任务设置时,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既要包含基本的知识点,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重要知识点,或有一定难度的教学任务,教师应该事先演示一遍,并给出详尽的操作步骤,以便学生能够自主操作。例如在学习Windows画图版功能时,首先教师先演示一遍,教会学生基本操作,然后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幅作品,具体作品学生可以自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由绘制,完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作品。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点,而且还培养了创新的精神。(2)任务可操作性原则。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任务设计时,要考虑到任务的可操作性,即考虑到任务实现的客观条件。例如,教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讲解计算机硬件知识时,如果只是理论讲解,学生对硬件的认识比较模糊。教学条件允许的话,在教师的示范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对计算机进行拆卸和组装,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硬件知识,达到教学目标。(3)注重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环境是学生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学习环境包括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实现任务的前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各种手段,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创设与当前学习任务相关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任务进入学习,才能使任务的学习更为直观化和形象化,有利于教与学的发展。(4)注重学习效果的评价。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意义建构,任务完成的好坏直接反应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意义建构的水平。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好坏应以任务完成的情况来评价。同时,学习效果的评价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好坏的有效途径,可以为教师设计下一任务提供依据。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点

相对传统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不再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知识的积累,也不是按照教学内容的从易到难进行顺序教学,而是以任务驱动来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具有自身的一些优势:(1)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任务和目标,让学生带着任务进入情境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进入角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完成任务。(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任务驱动教学法其中一个主要的特点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和完成任务的主人。运用任务驱动进行教学,教师于合适的情境中给学生设置任务,组织和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探索精神,引领学生在完成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和学习。(3)有利于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培养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应用能力的课程。任务驱动法教学法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具体任务的完成过程,通过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激活,自主进行问题探索,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步骤

根据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设计原则,具体的教学步骤分如下:(1)提出任务,设置情景。根据教学的要求,针对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任务。例如:让每个学生利用WORD制作一份自己的简历,并给出具体要求,如必须包含照片、图片、艺术字和表格,主题明确,尽量有独特的创意等等。围绕知识点创设与当前学习任务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2)组织讨论,分析任务。围绕所给任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任务的特点、难点进行分析,寻找解决任务的方法。上述个人简历制作任务中,实际上可以分解成几个小任务,分别来完成。(3)明确思路,示范引领。根据讨论、分析的结果,揭示任务的重点,明确任务的解决思路。如讲解WORD的集成操作界面和一般操作,教师可适当做出示范,可以减少学生走弯路,引领学生抓住解决任务的要领。(4)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如WORD制作个人简历中需要用到“文本框的使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按照给定的任务要求,自主探索,独立完成。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有创新发挥的学生,教师应进行鼓励,并对确实有困难的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帮助其完成任务。(5)结果检查,学习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对任务完成情况做出及时的评价,总结任务的解决要点和经验。

五、结束语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特别适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以兴趣为动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与方法,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此外,此教学方法不仅适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对于其他操作性较强课程的教学同样适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所学课程知识的意义建构。

参考文献:

[1]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4-27.

[2]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杨爱鑫.信息技术教学中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教学法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6).

[4]沈晓林.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09,(31).

[5]梁日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与评价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

篇15: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笔者根据多年来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认为, 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不仅可以构建起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营造出宽松的学习氛围, 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是一种针对当前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学习难点而提出的教学方法,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任务驱动法的主要内涵

从学习的角度来讲, 任务驱动法其实就是学习方法的一种, 主要适用于操作类技能和知识的学习, 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技能和知识,因此,其又被称之为“黑箱方法”,也就是说,在学习的具体过程中,只要了解其输出及输入的部分而不用知道其内部的结构、系统等, 即当我们对于内部的机构等一时间无法直接进行观测和判断的时候, 就只能够从外部着手对那些具有某些功能但是内部结构不清晰的系统进行分析和认识, 利用输入变化引起的输出响应, 对系统的状态过程进行观测和分析, 从而推断出整个系统机构的行为。 而从教学的角度来讲,所谓任务驱动法指的就是一种建立在大量的教学理论基础上的、符合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又称为“单刀切入法”.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启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原理性的知识,并从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任务驱动法十分适合于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技能性和原理性的知识的教学。

二、以教师为主导,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创造条件

1.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热情。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课堂必须是自主学习的地方,因此,所谓的学习任务也应当是由教师和学生经过共同的讨论或者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提出来的, 只有这样才能使提出的学习任务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的需要。 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其要讲授的内容隐藏于这些学习任务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帮助认知构建,启发学生思维。 一方面,教师要充分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进度、内容和整体方向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自主学习。 另一发面,教师必须激活思维状态,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思维的传授,训练学生的思维策略,帮助学生进行意义构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3.主动引导探究,创设学习情境。 这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模式之一。 通过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的重要性以及和学习任务有关的一些信息, 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热情和动机,从而产生积极探究的巨大动力。

4.完善认知结构,分析评价结果。 经过以上步骤,学生已经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是还并不是很完善, 需要通过教师对于其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以实现认知结构的完善,完成教学目的。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具体应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我们必须明确的是 ,尽管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很多的优点, 但是其绝对不是解决任何问题的`灵丹妙药。笔者认为,任务驱动法应当主要适用于操作技能要求比较高的应用软件的学习,但是对于那些理论性比价强一些的学科,采用任务驱动法则只能使得事倍功半。

2.教师在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之前必须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换或者是转换,也就是糅合,并且,还应当大量积累素材,为设计任务而设置教学情境等, 以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状况和知识结构。

3. 虽然任务驱动法具有难以比拟的优点,但是并不是说它可以完全替代其他的教学手段,因为其他的教学手段在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等方面的作用也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教师必须正确处理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 根据计算机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主要特点, 充分倚靠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采用任务驱动式、双向交流式和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式。

4. 教师在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的时候, 最好在具备交互式的多媒体电子教室中完成,使任务驱动法的几个步骤紧密联系、环环相扣。 要积极鼓励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勤于实践,以顽强的意志进行上机实践和教材的钻研,使之充分认识到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反复性, 明白学习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任务驱动法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其是对于传统教学的进一步的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任务驱动法主要适用于计算机一类的课程的教学中。 在这种教学模式里,教师主要扮演引导的角色,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 一方面, 学生利用操作任务发现问题,教师回答问题。 另一方面,教师应利用多种形式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 帮助学生建构起新的认知。

参考文献:

[1]阮晓 芳。基 于创 新 能 力 培养 的 任务 驱 动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成人教育,.

[2]刘国 光。任务驱 动 法 在 单片 机 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篇16: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论文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论文

1现今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实际情况与办学目标相违背

各高职院校的不同同样也会有不同的办学理念及办学目标,但是主线上的办学目标还是大同小异的,就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型人才”。但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无法真正实现此办学目标,没有严格实行教育方针,还是注重的是学术式教育,无法给予学生充足的实践时间和机会,无法培养出和市场需求相符的操作型技术人才。

1.2教材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部分高职院校教材较为老旧,和市场实际需求相脱离,而计算机基础教学本就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了解现代最新的计算机理念和基础知识。若是学校教材更新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不仅是浮于表面的更是在社会实际生活中所用不到的。在教师教学手段上也存在问题,现代高职教学方式一般是简单的“书本+耳朵”,但是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来说,是需要有一定的上机实践机会的,才能让学生们对计算机有更深的了解和兴趣,但是由于设备不够完善,部分高职院校无法提供这种条件。

2如何促进当代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笔者认为为了改善现今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学校明确落实办学目标、加强管理;教师丰富教学内容、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学生积极配合、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我们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培养出一批现代化高素质技术人才。

2.1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计算机基础教学不是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在黑板上演算就可以让学生们了解这堂课的.基本内容的,需要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程序编写水平。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担当引导者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要自觉提升自身素质,培养学生们创新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学校需要鼓励教师尝试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比如:互动式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实验指导教学等等,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爱好,而不是对计算机娱乐的爱好。

2.2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认清自身定位,明确教学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一切都要以学生学到技能、学会技能、熟练使用技术为主,这是直接关系到学生日后发展的成果。教师作为计算机知识的传授者,也不能“固步自封”,拘泥于自身所学,要及时关注计算机教学领域内新的知识和技术,并进行及时的学习,再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学生们,能够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脱离实际生活,重视实务知识的训练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2.3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环境

部分教学设施较为落后的高职院校还是采取的“黑板+粉笔”的形式教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加大在教学设施上的投资,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方便学生课余学习。多媒体教学方式也可将较为复杂的问题采取图像、动画等方式进行反映,方便学生理解与对知识的吸收,也能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高新技术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出现了一个新兴教学产业,就是网络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减少了资源消耗,使得有更高需求的学生能寻求网络教学的帮助,根据自身短板,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补充学习,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2.4注重学生知识与生活的结合

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其了解到最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技能,而笔者认为除了课堂学习之外,教师丰富课外教学内容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内部的网络中心,激起学生们的对计算机的兴趣。若是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联系相关科技公司让学生们能够进入到企业内部网络中心参观,也可以积极推进与相关公司的合作,推荐有意愿在计算机专业进行深造的优秀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去,在项目中了解到更多计算机知识,了解如何将课堂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了解计算机公司内新的高新设备和产品,同样也能培养协调合作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笔在学校内无法收获的不可多得的财富。

3结语

在如此的大环境下,对于教育行业来说,如何科学合理将计算机基础教学与现代教学模式相融合、改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帮助素质教育能够真正落实到实处,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

篇17:计算机基础分组教学研究论文

计算机基础分组教学研究论文

当前科技时代已经来临,信息技术应用遍布社会各个领域,计算机得到了广泛运用。因此,学好计算机技术是大势所趋,每个人都应该掌握这项基本技能。许多学生在初中时就开始接触这门课程,但是由于初中生要备战中考,学校往往不会为计算机课设置很多学时,往往只是一周一节,甚至两周一节。

一、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而临的问题

由于新信息时代的来临,职业学校在每个专业都会开设《计算机基础》课,这是一门公共课,每个学生都要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教学面临的问题也不断突显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刚入学,对职业学校学习以及生活方式难以适应,他们仍然沉浸在初中的学习模式中。中职学校教学进度快、信息量大,更自由、民主,而学生往往自觉性不高,他们在一段时间内很难快速适应这种方式。其次,职业学校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他们有着不同的计算机基础,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他们接受知识课后作业时对因为学生的差异也难以做到统一。再次,公共课一般在大的多媒体教室进行,空间大,学生多,老师通过计算机加大屏幕投影,主要以讲授为主,师生之间没有多少互动,课堂积极性难以调动,学生注意力也很难得到集中,课堂效率大打折扣。最后,因为计算机课程有理论课也有实际上机操练课,两个课时之间往往隔离很长时间,学生理论学习后难以及时进行实际操作,在下次上机操作时往往已经忘记了一些理论知识,而老师也没有太多时间再逐一进行辅导。此外,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很快,每个学生对计算机需求度及兴趣度也存在差异,教师难以做到统一教学。由此看来,当前的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有很多不足之处,学校应作出一些改革,在多方面进行整改,例如实施分组教学、添加资源设备、合理安排课时等等,以进一步促进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发展。

二、分组教学的意义所在

所谓的分组教学,就是改变当前大班整体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等进行不同分组,从而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教学,以适应他们的能力发展。每个小组的学生之间是互相合作关系,小组之间则是竞争关系。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小组教学相对于大班授课而言,更轻松,更利于老师掌握每位学生的情况,老师不再是主体,可以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发展,学生与老师之间互动密切,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老师的负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其次,小组间的学生互相合作,为了小组的荣誉而奋斗,更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以及团结性,提升他们互相合作的能力。好的榜样还能起到模范作用,带领其他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同时,还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再次,小组教学可以让每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促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创新思维,同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面对问题和矛盾的时候,要全员参与其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集思广益,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对自我认知能力也有了提升。此外,分组教学是集合了其他教学方法的优势,教学过程中注重层次、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等等,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分组教学的实施方法

分组教学有很大的好处,这一教学模式如果能够得到科学应用,将会大大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率。以下,将以计算机基础为例,将学生分为三组,简要分析分组教学方法:第一组:计算机“零基础”的`学生。这些学生要么是来自于偏远地区,要么是初中时只关注学习,不怎么参加其他课外活动的学生,他们几乎没有接触过电脑。对于这组学生,老师应该从最基础的理论开始讲起,然后让他们进行上机操练。所布置的作业不能有太大难度,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参与其中,及时帮助他们解决不会的问题,必要时再做第二次讲解,以增加他们的理解。对于他们,老师要有耐心,要不厌其烦。此外,课余时间老师可以与他们多些交流与沟通,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多学多练,尽量缩小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同时,也要注意不能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否则会适得其反。对这组学生进行作为安排时,要紧靠讲台,便于老师帮助,也要注意安插有基础的同学,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在减轻老师负担的同时,促进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第二组:稍微有点基础,能进行简单操作的学生。对于这组学生教学,老师可以按照教材要求来进行,根据内容上课,进行操练演示,然后再布置作业,让学生独自操练,不会的可以进行单独辅导。对于熟练掌握的可以布置难度较高的作业,启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在思考中进步。第三组: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这些学生已经接触过电脑甚至从小就开始玩电脑游戏,他们能熟练运用鼠标和键盘等等。对于他们可以直接布置作业,当然不可以太难,让他们在操练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翻看教材尽量自己摸索,自己解决。让他们学会运用Word和Exccl,并利用Word来设计一份墙报,尽量将平时常用的一些命令也设计进去。让他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能学到更多实用的知识。总之,在高校教授《计算机基础》课,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不仅可以做到因材施教,还有效避免了集体教学的不足之处,教师要将这种教学模式熟练掌握并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相关专题 教学研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