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政课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不是奥特曼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不是奥特曼”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思政课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论文(共1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大学思政课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大学思政课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变革,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围绕着大学生思政课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大学生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产生的积极作用进行探讨,阐释了对大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原因;作用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

人文,即人类的文化,是指由人类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它是人类经过长期实践产生的人类所特有的各种理性觉识、理论阐述和实践规范,既能体现在物质方面,也体现在制度和精神方面。人文包括文学历史、社会科学、艺术哲学等多方面内容,所谓人文素质教育,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方面的教育,来提升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品位,从而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人。儒家经典《大学》中,孔曰:“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智善。”强调“大学之道”在于显明的德性,摒除旧习,从而达到善的境界。那么,在大学思政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意识,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就变得意义重大。

二、大学思政课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原因

1.灌输式教育模式及错误的教育观念

受教育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许多高校都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大学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模式仍然是知识的灌输,对学生的培养计划缺乏长远的规划,忽略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学思政课中包含了伟大中国人民的智慧、丰富的艺术哲学、当前的社会形势等多方面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意义重大。在思政课教育过程中,错误的教育观念导致教师只注重知识的应用,而忽略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还有些教师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学,不能正确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2.教育主体能动性缺失

大学思政教育在大学教育中不再作为主修课程,因此受大了广大大学生的忽视。然而,教育体系下,教育的对象和主体是学生。在市场经济席卷社会的浪潮下,大学生不能把封闭自己在象牙塔中,而应接受艰难的商业考验和功利化的价值取向。社会风气的不断变化,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深深的冲击着广大莘莘学子,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学生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和困惑。这样的境遇导致很多大学生产生错误的学习动机,人生目标也出现偏差,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只注重实用教学内容,轻视人文素质精神;只注重眼前利益,而轻视长远目标。他们认为,人文素质教学没有量化的、可见的物质内容,对前途的发展没有实际的意义。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及不被关注,使之成为不为人们所关注的边缘性话题,这种缺失使得人文素质教育在思政课教学中受到极大的挑战,人文素质教育变得无足轻重。

三、在大学思政课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

大学思政课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充分开发利用大学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使人文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大学作为知识的集聚地,具有良好而充足的人文资源,包括语言文字、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等。在大学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若要实行人文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人文资源的利用。大学教师担负着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心智的重要使命。教师在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自修的方式,结合本专业的具体问题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从而带动学生要发展个性以塑造全新的自己,培养自己独立健全的`人格,从而更好的适应不断发展前进的社会。

2.能够促使大学生形成先进思想

大学思政课教学课本中,教材取材大多是经典之作,内容丰富多彩,涉猎广泛,包括历史、文化、习俗、民族、宗教、经济、家庭、社会、人际关系、思想道德、世界观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人文知识。语言舒畅优美,突出了人和人、自然、社会之间的紧密关系,体现了人在自然、社会中的感受,富有人文精神,是生动的人文教材,对大学生有深刻的启迪和教益。教材中很多篇章的内容都展示了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大学生在思政课堂上通过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的熏陶,可以明白自己在社会上处于怎样的地位,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从而积极的对待人生,养成先进的意识形态。

3.能够更好地抓好课堂建设

在大学思政教学中,对人文素质教育有多种形式。比如每个学校都具有独特鲜明的特色,有专属的校徽校训,有标志性的建筑物,有浓郁的人文情怀。这些自然的外化表现形式有利于思政教学过程中对人文教育的深刻理解。除此之外,校园内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大学生的各种社团等,也能帮助教师在思政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对人文历史文化的理解,不仅能使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和充实,提高自身修养,实现课堂的时效性。总的来说,通过校园自身的人文文化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能够更好的抓好课堂建设,促进学生有规划的创造自己的人生。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大学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授学生基本的课堂知识之外,还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养成优雅得体的行为规范,培养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修养,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孙力.在大学思政课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J].思想政治教育,.9.

篇2:大学思政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运用论文

1引言

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对人们尤其是大学生进行心理学、美学、法学、哲学、历史学等学科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等,使大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人文精神。在大学思政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大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的习惯,使大学生在思政课程中悟到更加深刻的知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内在涵养。然而,当前大学思政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不太理想,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使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思政教学中无法发挥重要作用。

篇3:大学思政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运用论文

2.1高校教育重视专业知识,忽略人文教育

在大学教育中,校方往往把专业课程放在首位,而素质教育则位居第二,这样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使大学生毕业后在从事工作的过程中会出现道德滑坡的现象,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某些大学,尤其是高职院校中,他们认为学好专业知识是学生的首要任务,而对于素质教育,可有可无,学生不能在素质教育上花费太多时间。但是,这种看法往往阻碍了素质教育在大学中的发展,也妨碍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高职院校一般重视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知识,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得不到重视,最终会导致一些高职院校中的大学生缺乏人文素质教育,使得这些学生难以形成较高的人文涵养,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修养。

2.2师资队伍水平有限,不利于开展素质教育

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思政课程在学校中开设得不多,在所有课程中占有非常低的比例。而真正具备高端人文素质的思政教师很少,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学质量。思政是一门具有较浓厚人文精神的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应的思政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自身要培养一种由内到外的人文精神,因为这样的教师能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深刻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无形地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少教师具备这种人文精神,这主要是因为部分教师不深入研究与思政教学紧密相关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严格要求自己的教学目标。对于一些年轻教师来说,他们大多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阅历不够丰富,对人文知识的研究不够深入,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解,不利于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因此,一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和丰富人文知识的教师队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

3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思政教学中的作用

为了应对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思政教学中的以上现状,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使学生在大学中得到全面发展,很有必要明确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思政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为大学思政教学提供良好的教育途径。以下将介绍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思政教学中的作用:

3.1充分利用人文资源,营造良好的思政教学氛围

在大学思政课程中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能有效提高教师对利用人文资源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在思政课堂中深入学习人文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涵养,同时还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大学是知识的聚集地,拥有良好的人文资源,包括校园文化资源、进步的思想资源以及红色教育资源等。在思政课堂中,教师要搜集、充分利用以上资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熏陶,从而能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对于我国历史上的优秀人文资源,只要教师愿意花费时间备课,积极寻找资料,就会找到很多有趣且值得学生学习的人文资源。在大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冷静思考的思维习惯,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人文气质,避免学生在这个经济主导型的社会中感到心烦气躁。因此,在思政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人文资源,帮助学生培养优雅的气质,营造一种良好的思政教学氛围。

3.2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一种表现方式,是传播人文精神的桥梁,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审美等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形成一定的认知度,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涉及的`学科内容比较广,但是内容比较浅显,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感到有很大的压力,这样会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写小论文、团队合作完成有关学习任务。前者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自由发表个人观点,有利于学生培养独立的判断力;后者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增强责任感,使学生培养一种积极乐观、善于沟通交流、自信的心理习惯。因此,在大学思政教学中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3.3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主要依靠对人文知识的积累和人文素养的积淀。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与他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有着很大的联系。在网络时代尚未发达的时候,大学生的信息来源主要是教师、同学、书籍、报纸等,而在如今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网络风靡全国,所以网络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但是网络囊括各种各样的信息,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价值观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减少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防止大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金钱观,就要营造人文氛围,在思政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其中,红色教育能使学生坚定自己的信念。例如,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使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感受革命的艰苦,让学生更加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生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人生价值观。

4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4.1正确认识人文素质教育,确立人文素质教育在思政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从广义上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是教师传播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气质的一种教学途径。要正确认识人文素质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作用,首先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学生学习人文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历史、道德、审美等多方面的学科内容,为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人文知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其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存在共同之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教学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爱国、守法、文明的人,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人文素质教育则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奉献社会、独立自强的人。这两者有交叉重叠之处,都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一批有责任感的优秀的当代青年。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既要落实好思想政治教学的工作,又要把学生培养成一批有思想、有理想、文明的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4.2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力量建设

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起着传播知识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作用,就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和人格素质。为人师表,教师要为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在教学上,教师要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决不怠慢,要有严谨的教学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宽广的知识视野、深刻的逻辑思维以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对课本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认真研究课本的内容,并将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能够灵活地取舍课本内容制作精美而简洁的PPT课件。另外,校方要组织教师进行相应的人文素质培训,尤其要针对部分年轻、缺乏教学经验、人文知识不够丰富的教师进行教学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培训者要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考核,并鼓励教师深入研究有关人文素质的论题,以此来提高教师的人文精神。

4.3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

要从根本上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作用就必须从实践中感知,从而得到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并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价值观。例如,教师可要求学生制作一个与历史遗迹有关的视频,学生可在网上寻找有关视频,也可以实地考察制作视频,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这样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当地的文化风俗,使学生觉得更加真实,一来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二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另外,还使课本里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实践,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有利于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使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运用。

5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思政教学中重视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导致了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得不到全面发展,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大学思政教学的课堂效率,使学生在思政教学中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很有必要在大学思政教学中重点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孙力.在大学思政课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9).

[2]邓娜.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理论观察,(7).

篇4: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关键词:初中教学;思品课堂;素质教育

强化思品课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是提高学生政治、思想、道德觉悟的重要课程。它是一门知识性、思想性、政治性高度统一的学科。思品课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它的主要任务和素质教育目标是向学生传授政治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利用政治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具体地说,通过思品课教学,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核心价值理念,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方针政策,学习政治经济常识、社会公德等政治理论知识,并通过与课本内容相联系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自我教育,提高其理论水平,增强其道德意识、法纪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思品课教学,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坚定正确的学习立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养成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的心理素养,成为“四有”和有奉献精神、拼搏精神的创造型人才。因此,上好初中思品课有着重大实现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现就初中思品课的任务和素质教育目标,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谈几方面切实可行的思品课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的工作思路。

1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作为思品课教师,必须提高在思品课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的认识,明确思品课的教学目标,把握该课程使学生明理(向学生传授政治理论和常识),用理(运用政治理论指导、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导行(陶冶情操、指导操作),育德(培育道德风尚和思想品质)的核心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素养。思品课就是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等“五育”的培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五育”等几方面是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为条件的,但其中德育为首。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

2改革完善教材,发挥教材职能

思品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教材的编排,必须体现它的基本性质和主要任务,必须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结合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把材料的典型性、针对性、趣味性结合起来,把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教育结合起来,走出归纳法、演绎法编排教材的旧模式,杜绝盲目求全、求细的倾向,在具备一定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在可操作性上下功夫。既要编入对学生进行政治常识和理论知识教育的理论篇,又要编入与理论有密切联系的、有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的事例篇,还应编入供学生讨论分析,让学生回答和解决的相关问题,使他们从中得到教育的案例篇。并对编入内容的`各章节提出知识、能力、觉悟的基本要求,对大纲教材进行一定程度的糅合,使教材既注重基本的政治理论教育,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学到知识,看到榜样,吸取教训,运用理论,参与实践,进行自我教育。真正发挥教材的教育职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硬件要求。

3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学方法

思品课能否收到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以之相联系的教学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教师的学生观、教育观、思想觉悟、道德情操、行为习惯、自身人格形象等,自觉与不自觉地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对他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思品课教师素质,优化思品课教学,是抓好思品素质教育的关键。为此,思品课教学的选择使用上,要特别强调德才兼备。在此基础上,还要把好职前的教育关,切实抓好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把好在职教师的管理关,加强引导和管理,不断强化教师的为人师表意识,使教师的职业理想得到升华;把好教师职后的进取关,注意总结提高,及时纠正错误,大力推广先进经验,不断进取。要不定期地让教师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实际、了解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加强教师对社会发展理论升华的感性认识。在教育方法方面,要改革思品课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思品课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教育陶冶结合起来,采取课上课下、言传身教等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组织学生在实践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同时,要紧扣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及时发现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帮助教育他们,尽可能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使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道德水准,创造才能等得到提高。

4改革评价方法,完善评价机制

改革应试考试的评价模式,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关键。思品课的知识部分,可以通过笔试来体现;学生运用政治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才能得到验证。学生的道德品质、政治思想觉悟,又只能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反映和折射。加强思品课中的德育品质和思想觉悟教育,就必须首先排除来自应试教育的误导和干扰,取缔纯粹用考试分数来评价学校和教师德育工作,用考分来衡量学生思想政治好坏的错误做法。真正实现思品课的素质教育。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操行督导,建立学生测评档案,客观地评价和反映学生的日常操行情况。另外,教育主管部门应重新确立评价学校和教师德育工作的措施,制定一个用学生政治理论的考试成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学生日常行为品质相结合的科学、客观的评价制度,从而使评价机制对思品课的教学真正起到推动和促进素质教育健康发展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点滴谈[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5).

[2]徐宝庆.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点滴谈[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2(11).

[3]金敬南.初中思想品德教学[J].中外企业家,2015(15).

篇5:大学思政课教学反思

大学思政课认识报告

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开始接受全面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各种各样的迎新会(会上领导的发言);同时学校在大一上学期为我们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是讲如何面对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以及将来走入社会后要如何应对各种现实问题的措施和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一些法律知识。而我们即将学习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概论》,为我们横向梳理我党的指导思想起源、应用与未来发展。

在我们刚进入校园是听的几次讲座使我们对思政课有了一定的了解,所谓政治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与重点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综合教育实践。 同样的我们还可以了解到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具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同时我们还有一批优秀的老师给我们授课,他们认真备课,并且竭尽他们所能地向我们讲授他们平生所知所学,同时还变着法儿地让对这些课程感兴趣,通过播放相关视频、鼓励学生们表演、述说感想等方式来融入课堂。 现在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思政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多方面影响,这种影响在高校师生的身上同样也得到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引导大学生积极进取、明辨是非、健康向上、学有所成,已经是高校管理者面临的一项紧迫而现实的重大任务。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担负着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和素质教育、成才教育结合起来。当前社会是个价值观和道德观多样性的年代,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成才教育结合起来,把社会对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期待和要求与学生加强自身素质、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正确积极地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自觉接受正确的世界观。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成才教育的核心,作为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首要任务,必不可少。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世界观的形成是智育的核心”。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人为本”,重关怀而改善管理。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确立主体教育观。所谓主体性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性教育主要是体现人文精神,亦即尊重人、“以人为本”。在德育过程中,要一切以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情感、有内在需求的生命体,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视角接纳学生。把规章制度建立在道德精神的基础上,使规章制度与高校学生所遵循的传统、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相一致,有助于大学生自愿地遵守。

(四)思政教育工作要贴近学生生活。思政教育工作要采用“渗透”的教育方式,寓教于乐,循序渐进,让学生在不自觉中接受教育。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和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毋庸置疑,思政课是对高校学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主阵地。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思想政治课是枯燥的、乏味的,除了那些想拿奖学金的人很少会有

人对它“”情有独钟。而单单从它的有用性上来讲,它的抽象性让我们唯恐躲之不及。同时,在中国,这种枯燥更让我们难以忍受。

对于我们这些90后来说,古板,严格的军事化教育显然是行不通的,我们有自己的想法。“你灌多少就可以“吐”出多少,融教育于无形”,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特点,而我认为这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最应该做到的,每个人生而平等,生而自由,我们便在自由中进行无形的教育。

这几年来,中国经历了很多的天灾,从8年的雪灾到今年8月的舟曲特大泥石流,我们一步步的走了过来,没有人会想到“痛哭流泪”,但是我们为了我们的国家一起努力,我们一起奋斗,我们是相亲相爱的,我们是“爱祖国爱人民”的。这些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现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学好思政课呢?

首先,要认真阅读教材。教材是学习的根本,是知识的“源泉”。教材的正文内容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地呈现出来,还配有大量的图画和照片对正文内容加以补充和说明,非常形象、生动、直观。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文字和图片,掌握所学知识的整体结构和框架,并初步学会运用图片等资料来获取信息,实现第一层次的目标——知识目标。

其次,要充分利用学习中的实践活动,课堂上设置这些项目,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主动性。我们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这些栏目,广开思路,大胆发言,积极地进行模拟与实践,体验与探究,讨论与交流,通过自己的实际活动生动地去获取知识,增强技能,并寻得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逐步促进自己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达到第二个层次的目标——能力目标。

四、要积极地进行课外收集和查询。我们要深入社会调查实践,收集资料,查阅数据等,补充说明课本中有关内容的背景知识或自己解决某些疑难。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我们一方面可扩充自己的知识,拓展思维,另一方面可增强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总之,我认为我们只有多思考,多发言,多动手,多实践,才能获得知识,拓展知识,增强技能,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我们的大学生活里思政课是必不可少的,它让我们更通透了解党的思想,让我们对现在的形式有更清晰的认识,让我们的思想更为理智,更为成熟。 电商1001班

大学思政课教学反思

篇6:技术院校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技术院校语文这门学科本身就有着人文性的特征,也正是因为语文的这一特征决定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语文有着工具性的作用,通过语文知识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锻炼学生的品格,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可以说语文与人文素质之间紧密相连,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人文素质作为人才的一个综合体现,在技术学校语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发展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除了强化语文专业教学外,还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篇7:技术院校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2.1对人文素质教育的不重视:就当前技术院校语文教学来看,教学重点依然停留在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教育上,对人文素质教育还不够重视,片面的强调学生的一技之长,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造成技术院校语文的课时被大量的挤占,技术院校语文已经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2.2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技术院校语文教学内容比较广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的能力,然而就目前来看,技术院校语文教师能力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此阿勇的方法比较落后,固守原来的教学理念,没有将人文素质教育与语文教学挂钩,不重视人文教育,应付式教学现象较严重。

2.3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就当前技术院校的学生来看,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影响到了语文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许多学生语文基础薄弱,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简单的认为语文就是认字、说话,没有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思想上已经产生了对语文学习的抵触情绪。

篇8:技术院校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3.1提高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作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人文素质越来越重要,人文素质关系到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技术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地方,为了培养当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在技术院校语文教学中,就必须重视人文素质教育。院校应当全面树立人文素质教育,加强教师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尤其是语文教师,从而更好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健康、全面的发展[2]。

3.2树立人文关怀的教学观念:技术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地方,而当前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专业的知识、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故此,在技术院校语文教学中,要想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就应当积极的树立人文关怀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教育,同时更高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道德教育。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做事情有始有终。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让学生提问,为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的教学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度。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向学生提问时,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采用一定的鼓励性语句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再譬如,针对差生,教师可以多与其进行交流,不仅在学习上多给予帮助,同时也可以在生活上给予帮助,让这些学生明白自己并没有被老师放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3]。

3.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之一,随着人文素质教育的突出,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技术院校语文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就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要强化教师专业能力、职业素质的教育,为技术院校语文教学培养一直业务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教师队伍。作为教师,更好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从而更好地带动学生学习、成长,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身上的闪光点,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4]。

3.4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人文精神的培养与环境中有着之间的关联,良好的环境对人文精神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反之,则会影响到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校园文化,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氛围,让学生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奉献精神[5]。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学内容引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举行辩论赛,从而引导学生走出课本,开阔视野,在辩论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人文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当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在技术院校语文教学中,教育工作中应当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要将人文素质教育全面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卜繁燕.人文素质教育与语文能力教育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融合与实施―――以屈原《橘颂》为例[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45-48.

[2]汪楠.论公安院校语文教育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J].净月学刊,2013,06:126-128.

[3]宋凤龄.浅议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渗透[J].宜春学院学报,2010,02:71-73.

[4]周峰.浅析新形势下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读书文摘,2014,16:67.

[5]王翠.人文素质教育应用于高等院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效果探讨[J].读书文摘,2016,04:104.

篇9:高校体育教学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高校体育教学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长期以来,各个学校所设置的体育课程基本以传授体育知识、体育理论及体育技能为主,缺少必要的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尤其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成分。如今,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日益成为必要。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既有时代发展需要的原因,也是人文素质教育本身的需要。本文即从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入手,尝试探讨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必要性;方式

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给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也同样面临着新的变革与挑战。当前,由于全方位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校体育教育也从传统的单一学科本身,朝着多元化、多结构的学科方向发展。长期以来,各个学校所设置的体育课程基本以传授体育知识、体育理论及体育技能为主,缺少必要的系统性的知识结构,户外活动占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有限的室内授课时间也基本上以讲授体育基本理论为主,脱离实际的同时,也忽略了各学科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发展,尤其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体育教学课程当中显得有些不足。这里所说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的方式内化为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使其成为受教育者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品质。具体来说,人文素质教育包括为受教育者提供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等内容的全方位教育。新的教育理念及健身理念要求之下,高校体育课程也势必要承担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剔除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进行体育专业技能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让体育课真正成为大学生所学课程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为培养健康向上并具备全方位素质的人才队伍做出贡献。同时,从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来看,当前对于这方面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适当的人文知识补充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首先需要增进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内容。体育课当中所涉及的部分知识,可以起到对学生人文知识需求方面的补充作用。高校课程设置中,每一门学科的知识点都不完全相同,人文知识分布在各个门类的课程当中,作为一门相对比较特殊的课程,体育课程当中所涵盖的人文知识并不在少数。从体育技能角度来看,各个门类的体育项目知识、发展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事例、体育比赛的基本规则和基本知识、各种体育比赛过程中所出现的精彩瞬间或者典型事件等等,都是人文知识的一部分,适当在体育课程当中增加这些知识的教学,不仅是体育课自身知识体系丰富性的需要,也是学生拓展人文知识领域的需要。从高校体育学科建设角度来说,与体育教学内容相关的人文知识的扩充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从多方面给予学生以人生观指导的需要。除了必要的人文知识补充需要之外,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在读书期间获得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一直以来,高校体育课主要侧重大学生体育理论与体育技能的培养,同时更加注重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培养,将对学生的为人处世方法及正确人生观等方面的培养当成其他课程或者科目所应完成的事情。但实际上,即使是实践教学为主的体育课程,也应承担起这一职责。高校在注重培养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这方面,就需从各个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为人处世方法、处事心态及人生观等方面的指导。大学生入学,需要的是从每一门课程当中汲取对身心健康有益的内容,对于体育课同样有极高的期待值。而体育课自身的特点及体育竞技等较为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这方面的契机,体育课只是一门传授体育技能的课程的理念,势必要做出调整和转变。

(三)利用体育精神涵养人文精神的需要。在大学生群体当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形成人文精神,将大学生群体塑造成一个具有良好精神风貌的群体。人文精神是一个较为宏观的概念,事实上,人文精神的含义非常广泛,这一抽象概念很难用一两个词语来表示,真正的人文精神应该包括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助人为乐精神、创新精神、独立自主精神、自我牺牲精神等多个方面,这些具体内容涵盖了大学生群体所应具备的全部道德要求,也很符合高校教育的基本方向与基本要求,是高校每一学科教育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高校体育课也是一个有利于大学生群体涵养人文精神的有利平台,因为体育精神本身就涵盖了上述人文精神的诸多方面。无论从学校的培养目标来看,还是从学生本身的需求来看,在高校体育课程当中适当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尤其是体育精神的传递,都十分必要。

(四)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需要。此外,打破传统体育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方式,将体育课与人文素质教育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也是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需要。长期以来,高校体育课设置以技能培训为主,除了必须要完成学生体能达标的项目之外,所增设的内容也十分单一,可供选择的课程内容有限,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量技能学习课的设置、反复的技能训练、大量的户外运动将体育课变得单调,缺少趣味性。除了可为学生的体能培养加分之外,体育课几乎没有别的用处。甚至一些同学由于找工作、考研等需要,将体育课视为鸡肋,必要的时候可能会选择放弃。很多大学生因为在大一、大二阶段体育成绩优秀可在大三、大四免修体育课而沾沾自喜。体育教学长期与其他学科分裂,存在距离,难以与其他学科建立起一致的培养目标。从这些弊端来看,高校体育教学必须要进行改进,增加授课内容、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等方式,也就成了必要选择。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教师具备自我提升理念,关注人文素质教育。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之前,教师本身首先应当具备基本的人文素质。这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这一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教师首先需明确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及所应涵盖的内容,并能够据此对自身知识结构、道德自律意识等进行调整,要明确如何在体育课中传递给学生人文知识,以及可在体育课当中增加的人文知识内容。高校体育教学既然承担着给学生灌输人文知识、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任务,体育教师本身就要承担起必须承担的责任,更加注重个人修养,在思想道德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并且不断提高自己,起到示范作用。另外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如深化体育知识的学习,扩大体育知识的'外延,增进自己在体育这一范围内的人文知识含量,只有如此,才能够将更多的知识传递给学生,真正做到时时刻刻在教学中注重人文素质教育,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要求。在这方面,高校也应为体育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增加体育教师的学习和提高机会,从而保证自身知识水平及人文素质能够适应体育教学的需要。

(二)改变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内容。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就必须要对传统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传统教学结构单一,缺乏创新,教学环节简单枯燥,难以承担在体育教学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责任,也难以激发起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对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进行合理调整,可为在教学过程中增进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寓教于乐,从而增进体育教学的效果。如在传统的以强化训练、单一技能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中增进室内授课、体育比赛等环节,就可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全新的舞台。室内授课环节可传授体育发展史、体育项目知识和该项目的发展史、体育竞技类型与相关规则、体育竞技当中所体现的创新精神与体育精神等内容,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这门学科的兴趣,并让他们看到一个完整的、新奇的体育世界。通过户外活动及必要的比赛环节设置,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如比赛所必须的团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等等。除校内的授课环节之外,高校体育课也不妨将视角扩大到整个社会,如带领学生去观看比赛、关注身边的体育新闻、进行体育相关知识与健康养生知识的宣传等,丰富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也让学生在动态的体育世界中感受体育竞技及体育精神的魅力。这样就会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一举两得,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同时,也起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效果。

(三)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除了体育教学理念及教学内容的转变与调整之外,体育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也应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探索与改进。这方面的改革首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状况、学习需求、兴趣所在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此进行综合分析及考量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精心设计。体育教学并不是单纯的一场游戏、一次健身或者一场比赛,而是知识、技能与思想的有机结合,教师只有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在当今时代,体育教学同样需要在实际操作基础上辅以多媒体、教学器具等手段多样化教学,如在进行篮球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就可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将篮球的产生、发展历程给学生做详细讲解,同时将必要的技术手段进行图片分解,让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深入人文素质教育,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通过“参赛队员”“裁判员”“啦啦队”等具体分工方式,让学生在热火朝天的教学实践中学会体育规则,也明晓体育精神,从而达到技能培养与人文培养的双重效果。

(四)认真与学生沟通互动,从而达到对学生人生观进行指导的目的。高校体育教师要充分与学生进行沟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掌握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接受情况,从而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进行检验。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还可起到对学生人生观进行指导的目的和效果。因为耐心细致的交流不仅可获得学生的充分信任,也可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思想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调整,及时帮助解决。具体沟通环节的设定可以是随机的,也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不仅可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思想倾向等有所了解,还可以适时对学生进行纠正和指导。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当中,给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充分契机,如对某些体育事件的点评与认识,就可反映出学生的处事原则与处事心态,对此作出及时调整,就可保证体育教学当中所进行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正常进行。与学生的互动还可体现在体育课趣味性的提升方面,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积极参与的机会,可让学生更加充满自信甚至热爱生活,从而提升其人文修养,达到潜移默化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

综上,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尝试对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式与手段进行探索,从而解决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如何能够让体育教育当中所渗透的人文素质教育与教学本身有机融合的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体育教师本身也需深刻认识到学科改革的必要性,并积极从自身进行改变,增进自身的人文素质水平,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从而在体育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之间寻找到最佳结合点,达到在体育课教学中也能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智峰.试析优化大学体育教学人文环境的创新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13):157,159.

[2]谢志鹏.优化大学体育教学人文环境的对策探讨[J].学校体育学,2016,(12):57-58.

[3]申明玉.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与人文素质培养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2016,(3):67-68.

篇10:大学思政课启发式教学艺术论文

大学思政课启发式教学艺术论文

当代大学思政课教学理念提倡“问题倾向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开展的第二个重要关键便是使学生开展积极活泼的头脑。在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头脑,遍及、机动、正确地应用启发式教学,必将出现主导与主体配合作用,变被动为自动。当前大学思政课教学多是单纯以老师为主导,以讲堂教学为重要关键的教学情势。教学内容非常统一、去世板、陈腐,教学方法单调,讲堂结构烦闷、呆板,学生被动地听、记、背、考,学生学习以测验分数为指标和以获取文凭为目标,这一定导致教学质量降落,出现学生重智轻能,离开社会必要,就业难等征象。因此,有必要提倡启发式教学。

1、什么是启发式教学

1.1什么是开导

“开导”一词最早泉源于孔子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有开始、辅导之意,“发”则是产生、引导发出。“愤”是指非常必要,想要搞明白,搞明白而又搞不懂的一种学习心态,“悱”是颠末独立思索、想表达而又说不清道不明的样子。由此可见,开导的条件是学生对知识、技能等题目标急迫需求下,对问又有了肯定的积极、独立思索,颠末头脑说不清道不明的狐疑,即当学生出现“愤”和“悱”时,老师加以辅导、引导,使学生了解事物的原理和纪律,让他们劳绩知识和进步技能。师生间的互动历程,是老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联合。

1.2启发式教学的生理学原理

当代大学思政课教学理念提倡“问题倾向教学方式”。由于题目是知识、学问的先导,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题目泉源于培养目标和人才布局中的现实必要。启发式教学根据题目―必要―兴趣―动力―学习―知识技能―教学质量―人才的社会效应这一科学教诲实践历程实行。启发式教学不是单一的、详细的教学方法或本领,而是包罗着很多内容和要求的一种教学理论,是研究、运用教学方法的.引导头脑和重要原则。它是由一系列教学运动根据肯定例矩和步伐开展的体系工程,不但仅是在教学中多加几个“为什么”“是什么”“有什么”那样简单。为实行启发式教学,老师起首按教诲学和生理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由于动机是发动和维持躯体和生理运动的内涵历程,它是决定人举动的内涵动力,而动机又由必要而引发,动机的外在体现是对事物的兴趣和引发的细致力(必要―动机―兴趣―细致)。因此,表明必要,引发动机,引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细致力是开睁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条件。

2、怎样实行启发式教学

教学运动中,老师应用现实的、详细的、有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白本身学习的目标、意义,了解担当教诲的社会、家庭责任,以及人本代价及终身生长的意义。

通过每章、节、次教学内容的先容,使学生知道每个“知识点”,以及它在知识体系中的职位地方和以后社会实践中的代价和意义,这是指明必要、引发动机、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包管茂盛的求知欲,变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项重要有用的步伐。启发式教学开展的第二个重要关键便是使学生开展积极活泼的头脑。头脑是大脑对事物间的区别、接洽、归纳综合的加工情势,对信息的加工历程。头脑的历程是思索,是想象,而引发头脑的是“题目”,它是有目标的引导性头脑。老师从教学内容中研究、发掘、捕获、分析出题目,然后颠末经心计划,或正向或反向推理,制造牵挂,计划疑问,引发疑问,大概通过摆究竟、亮抵牾、隐埋题目等方法引发学生视察、寻求、发明题目,进而引发头脑。学问,有学和问两个方面。学生不但要高兴地学,更应该学会问。教会学生怎样发明、提出题目,要给学生发问的时机。学生提出的题目多、难、刁是学生积极头脑、自动学习的详细体现,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标记。学生的问便是题目。题目是研究、探索和思索的条件。提出题目后,师生配合头脑,通过遐想、比拟、分析、综合、抽象、归纳综合、逻辑推理等积极头脑历程,将抵牾化解,在分清主次、对错、先后、肯定、否认等历程中,生长智力与本领,这是启发式教学的焦点。在积极科学的头脑历程中对知识理论有了新的了解,不但劳绩知识,还掌握学习方法。学生颠末自动积极的头脑,出现出“愤”和“悱”的生理状态,老师因势利导,辅导迷津,仇家脑历程举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理失事物的层次、纪律、特点和区别。同时,明白观点,交接学科知识、原理和理论的要点,并提出对学生的根本要求,完成授业。

3、结束语

总之,学生能积极到场教学历程,启发式教学才气得以顺遂举行。启发式教学的真正孝敬不但是让学生能得到某种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一种精力和一种不懈的寻求,只有如许的教学,才气称为名副实在的启发式教学。

篇11:思政课教师教学的论文

思政课教师教学的论文

1思政课教学的能力要求

信息时代带来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各种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观念方面,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核心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其特殊性表现为三个维度,即:第一,服务政治的维度;第二,思想改造的维度;第三,人的发展的维度。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以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为指向的政治价值观再生产[5]。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交互性和周期性的教育,政治价值观的形成既不是单向度的,也不是一次性的。学生不是一个简单的思想容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传统单向度的灌输教育理论是建立在主客分离的.认知模式基础上的,造成了教育目的的异化,导致教育沦为对受教育者的控制和教化[6]。因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意识,使其能够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才是思政课教育目的。教学方式方面,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表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同时也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深刻地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7]因此要突出问题意识,不能回避问题,要注重回答大学生普遍关注的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决不能为了教学而教学,忽略学生思想意识的动态管理。教学内容方面,努力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在当今文化多元和价值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冲击。只有针对当前社会思潮有效回答大学生的困惑,才能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取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在教学内容上处理好时效性与实效性的关系问题。思政课教材从“05方案”实施以来,经历了多次修订,体现了教材体系的时效性。但是,再及时的教学设计离开了实效性都是无用功。马克思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始终是高校思政课的教学重点,围绕教学重点组织教学材料,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教学手段方面,善于运用新媒体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思政课的教学手段必须改革和创新。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言论参与权。学生“被动”地接收着媒体上是非善恶真真假假的资讯,颠覆着日渐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思政课不改进教学手段,就会被其他社会思潮占领学生的思想高地。陈旧的教学案例、乏味的授课语言、严肃的课堂气氛,以及窠臼的考试方式只能让思政课“应然”的价值诉求夭折在“读屏时代”。因此,必须不断更新教学案例,用学生最感兴趣的事例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学会时尚流行语,用学生最喜欢的语言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必须提升教学的艺术性,用学生最认可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改革考试方式,用学生最接受的方式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

2促进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

2.1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教学能力的提升包括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和教学授课水平的提升。因此,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提高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说明社会问题。第二,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在思想意识日益复杂的背景下,能够较深层次解答学生的困惑。第三,提高教学授课能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成武装学生思想的理论武器。第四,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做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2.2有利于实现思政课教师的职业价值

思政课教师既是党的理论宣传员,又是大学生完善社会人格的引路人。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直接影响了党的理论宣传和大学生人生道路的选择。因此,作为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教师本身的职责所在,更是一项神圣的政治使命。

篇12: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论文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论文

人文就是对人的教化,它既涵盖了政治思想性,也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一切属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教育因素。“人文素质”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自身习得、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方式,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集中反映。那么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陶冶教化,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修养,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在诸多学科中,唯有语文是真正让学生感觉自己、感觉生命、感觉到人的喜怒哀乐、感觉人的灵动心性的学科,唯有语文是可以让学生尽兴参悟人性、人生、表达个体情意智慧的学科,韩军老师说过:“母语教育,说到底,实际就是‘人的精神培植’,就是‘丰富人的精神经验、丰富发展人的生命个性的教育’,是一种‘本民族文化的教化’”。因而,站在培养人的高度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担负起塑造学生心灵,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任务,是语文教学的题中之意。那么究竟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呢?

第一、观念的内化

“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气习之染也。”故法国人米亚拉雷说:“在母语教学中,社会学和政治方面的因素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样也是法国人的都德的《最后一课》以爱国主义主题为米亚拉雷的话作了最好的注释。事实上每一个民族和国家都特别看重母语的学习。因为母语和民族文化紧密相联,子子孙孙在母语习得中将自己的民族文化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中华民族,向重语文,尤重其于伦理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语文教学有着较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母语学习除了是升学和就业必须掌握的一种工具外,更有继承文化传统,陶冶健全人格的深层意义。”“学好语文是每一个国民的基本义务”——香港大学施仲谋教授如是说。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强调国家民族观念,努力于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对语言载体背后民族文化意识的认同感的萌生和观念的内化,则可以说是自己的基本义务了。

第二、以德育人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多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语文教师必须抓住契机,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中学课本中,具有丰富人文内涵、体现人生真谛的篇目比比皆是:孔子执著的人生追求,孩子般的热情,诲人不倦的长者风范化为《论语》中字字珠玑的睿语箴言,让人如坐春风,如沐春雨;孟子身上洋溢的.原始人道气息和民主精神;庄子对生命的拷问和冷峻机智的谈吐;韩非子对人性的鞭辟入里的剖析;荀子对人的本质力量的铺张扬厉;另外,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硬骨;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气概……无不开人心智,启人觉悟,促人警醒,催人奋进。现代文学作品中,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勇敢无畏地把“匕首和投枪”刺向黑暗势力的鲁迅;品质象荷花一样纯洁、“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更为每个学生树立了做人的光辉榜样。教学时,教师如果能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这些人物的精神力量,将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直接的教育。

第三、潜移默化

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在使字生获得知识、能力的同时,应尽量避免单纯的训练,做到春风化雨,点滴入土;悉心耕耘学生意识、情趣的土壤,指导学生发掘教材中饱含的内在美,立志把人类许多世纪创造的美变为学生的心灵财富,使学生着魔一样地跟随他渐入文章的佳境,与种种高尚的人物对话,在不知不觉中,其思想情操、品格受到熏陶和感染,逐步培养起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样的语文教学,既科学地遵循了语文学科的特殊规律,也完美地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艺术境界,充分显示出语文教学的独特魅力。否则,就无法恰到好处地体现这一切。曾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师在讲授《雨中登泰山》一课时,仅仅是从文字到文字,从方法到方法。对于雨中泰山的特点,学生是通过文字“知道”的;对于比喻句的巧妙运用学生是通过分析、讨论“明白”的。或许这样的训练能达到教师预定的目标,但值得怀疑的是,学生在学课文中是否真正感受到了雨中泰山的美?是否激发起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呢?当然,或许一节课没有什么大碍,但久而久之,会在很大程度上扼杀掉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难以真正发挥语文课人格熏陶的功能。

第四、以情感人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发自内心,能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障碍,对整个行动起动力调节作用。可以说,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可不少语文教师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对课文进行不厌其烦的理性分析,强行灌输一些结论性的东西,以至于将一篇篇生动感人的文章糟蹋成面黄肌瘦的瘪三,学生兴趣全无。“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白居易的这段论述精辟地阐述了诗文产生的规律,并启示语文教师,采取多种富于形象性、情感性的教学手段动心动情地进行教学,创设与课文相类似的情境,使学生在感情共鸣的良好气氛中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

第五、联系实际生活

语文教师除了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更应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学生讨厌教师用空泛的概念强行嫁接课文丰厚的内涵。什么《长江三峡》表达的是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什么《猎户》是歌颂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空话套话既出,味同嚼蜡。难怪一些厌烦语文课的学生,一拿起《少男少女》便爱不释手,一接触张爱玲、刘墉便乐不思蜀,由于应试为目的的语文课无法贴近他们的情感世界,于是他们只好不加选择地走精神自助的路子。其实,优秀的文本都是开放的“召唤结构”,语文教师应该潜心揣摩,从而选择一个既吻合本意又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实事求是的表述,只有这样,最终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教读《荷塘月色》,通过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直抒胸臆的言语形式,可以让学生体味人生的无奈,生命的压抑。教读《项链》,可以让学生反复玩味小人物的挣扎和被命运作弄的悲哀。生活教人求真,解读课文更应符合生活实际、学生实际,唯有如此,学生才会对课文生出百味不厌的感受,他们的心灵深处被真正触动。

中科院院士杨淑子先生告诫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现代技术,一打就垮;而如果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这段话精当地阐明了人文精神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至关重要。语文教学对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非凡的意义。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传承传统文化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自己执着的努力和不懈的探究,创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了解和领略祖国传统。

篇13:法律素养对思政课教学论文

1合教育资源,建立法制教育实践基地

为保证实践教学顺利开展,我校本着就近、管用的原则,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建立了法制教育基地,使学生们不出校园就可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法制教育基地主要通过大量的图片、音像资料,借助模拟法庭等形式给学生一个仿真法律环境,加速学生从法律理论到法律实践的转化,为提高法律素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以问题为中心,切实提高针对性

课堂实践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采取除讲授以外的包括课堂讨论、辩论、演讲、视频资料播放及模拟情景等教学方式在内的旨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教学形式。课堂实践教学不是老师的“专利”,需要学生的配合,学生要提前收集、整理与所授课内容相关的文字、影像资料,同时还要利用假期做一些社会调查活动等。课堂实践要以问题为中心,关注社会热点、难点,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我校的课堂实践在提高学生法律素养方面主要围绕“培养法律素养的公民”,既注重所选案例的法律性,也注重案例对学生做人做事的影响,拒绝庸俗化。

思政课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要通过经典法律案例导入,引导学生展开激烈讨论,通过对热点社会问题的法律分析,逐步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如通过分析“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让学生讨论见死不救是否应该纳入法律体系规范人们的行为,同时结合《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发布,进而讨论“该不该扶”和“怎么扶”哪个更重要。

在追问和选择中,学生才会深入思考法律和道德博弈中的深层次问题。还可以紧密结合医疗纠纷案例进行法制教育,引导学生从法律的角度对现象、案例进行分析判断,同时可通过辩论、讨论、查资料等方式,使学生通过切身体会与实践,将法律知识自觉地转化为自身的'法律意识,树立遵法、守法的良好的法制观念。例如,在医疗纠纷案件中当事人的举证责任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即当受侵害的患者与医院因为医疗事故纠纷发生诉讼的时候,由医院一方来承担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举证责任。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是“谁主张,谁举证”。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实践的实效

作为高校学生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思政课校园实践的主要载体,也是提高学生法律素养的主要途径。校园实践是思政课的辅助教学和延伸,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我校的校园实践主要联合学工部、校团委、学生社团等部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同时将法律实践寓于校园活动之中,通过法律文化宣传、法律社团活动、模拟法庭、广播站开辟法制广角、校报专设法律教育栏目等活动形式。这样可以使大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形成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好习惯。

4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中心,增强校外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校外社会实践教学主要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进行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参观考察、暑期社会调查、组织“三下乡”活动等。我校的校外社会实践教学主要依托学校建立的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如区法院、市廉政教育基地等。在校外实践活动中进行法律素养培养和提高,主要是通过法律实践,改变课堂教学中枯燥法律理论讲授的传统模式,将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法律实践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形成。通过这种法律实践的感知和体验,使学生感知法律功能、树立法律信仰,提高法律素养。

篇14:高职思政课养成教育探析教学论文

高职思政课养成教育探析教学论文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随着以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为载体,以移动通信技术为支撑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日益成熟,高职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方式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针对高职学生在使用移动互联网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思政课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科学运用移动互联网平台,不断创新思政课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而使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移动互联网对高职学生的影响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产品在高职学生中的使用已经非常普及,特别是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高职学生的“必备品”,几乎实现了“人手一机”。学生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不仅限于打电话、发短信,还包括上网、玩微信、聊QQ、听歌、看视频、玩游戏等。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着高职学生的思想、学生和生活方式,这些改变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从积极的方面来说,移动互联网改变了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网页、电子书籍、在线学习等方式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移动互联网的及时通讯工具如微信、QQ、微博等,方便快捷,加强了与亲朋好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移动互联网的上网、玩游戏、看视频等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高职学生的课余生活。从消极的方面来说,高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差,当对课堂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时,就会开始玩手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或写课下作业时,也会利用手机在网上直接搜索答案,这就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恶学习、依赖手机的习惯。有些学生上课可能忘记带课本会觉得无所谓,但是如果忘记带手机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心学习或做其他事情。有些学生在虚拟网络上朋友很多,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不知道如何跟舍友、同学相处,甚至出现了人际交往障碍。

二、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养成教育的途径

(一)解放思想,不断拓展思政课养成教育的空间。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开展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思政课养成教育的模式应当更加开放,思政课养成教育的空间也应当变得更广阔、更开放。建立思政课程QQ群或者微信平台,将与课程有关的教案、课件、案例、视频、习题、作业等内容上传到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将课程教学由课上拓展到了课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放低姿态,不断加强与高职学生的沟通。从以前的“面对面”到现在的“屏对屏”,移动互联网时代使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具有地位平等性、信息隐蔽性、言论开放性等特点。思政课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学会用现代交流工具解决问题,以QQ好友、微信好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要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心倾听学生的想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加和谐平等,从而更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态,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掌控思政课养成教育的主动权,有针对性的加以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潜移默化的引导。

(三)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更贴近时代、学生和专业的.现代教学模式。在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思政课教师必须勇于创新,探索现代教学模式。教师要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提供课堂教学的策划、组织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移动互联网查询相关资料,并制作课件或视频在课上进行展示,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讨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思政课养成教育中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四)主动学习,不断加强对高职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指导。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尚不稳定,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缺乏实践经验和人生阅历的高职学生不能有效的进行甄别,因而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思政课教师要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政课教师要主动加强学习,运用移动互联网获取丰富的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筛选和整合,然后推荐给学生。结合教学内容需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移动互联网搜索资料、查阅信息,引导高职学生养成善于利用网络资源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之,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方式已经受到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影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继续发展仍将进一步加深。高职思政课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借助移动互联网,在思政课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对高职学生开展养成教育,潜移默化的对高职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求,从而使个人品质得到升华,继而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15:健美操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研究论文

健美操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研究论文

1.健美操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的优势条件

1.1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高等院校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学生综合素质对社会主义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体育教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教育性,学生的素质水平可以在轻松愉悦的健美操教学过程中得以提高,健美操教育具有很强的美学渗透作用,通过学习健美操,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建设性意义。在感受健美操带来的外在美的同时,在健美操学习过程中得到美的体验,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和感悟能力。

1.2塑造学生个人品格

通过参加体育运动,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加强对社会行为标准和良好社会公德的理解能力,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使学生最终得到全面发展,成长为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的合格青年。通过健美操教育的美学渗透,在锻炼学生体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提高学生社会化程度

体育文化在某种条件下是对现实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模拟和再现,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危机意识、抗挫折能力等在健美操教育与学习中都有充分体现。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增强责任意识,合理运用,引导学生感受“个体人”与“社会人”的不同之处,通过实际展示告诉学生“社会人”的应用宽度和广度,启发学生建立健全人格,提高自己的适应力,成为可以担负责任的合格社会人才。

2.健美操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方式

2.1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氛围对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建设良好校园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在校园每一处都留下素质教育痕迹,使学生在校园大环境下充分感受到素质教育的气息,从而积极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成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人才。教师进行健美操授课时,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上台表演自己的创作,并对学生表演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建立充分的自信心,使学生潜力不断被发掘,充分实现人生价值。

2.2提高教师的素养

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向社会输送掌握相关专业技术的工作人员,因此,学校体育教师心理普遍松懈,对体育课教学不够重视使上课质量较差。这就要求学校相关部门提高对体育课教学的重视度,提升体育教学地位,对体育教学进行有效监测和抽查。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美操课程主要针对幼师、教育等专业开展,女学生数量占大多数。而高校体育男女教师数量比例失调,没有专门从事健美操教育的女教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放下心理负担,阻碍健美操学习。再者,教师整体专业水平偏低,受学历、教学经验等的限制,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安排课程,不能将素质教育与健美操很好地结合起来,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进行合理的课程安排,努力取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结语

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确实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是由高职院校的教学性质和目标决定的。因此,将素质教育渗透到健美操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和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责任意识和道德修养,为成长为“社会人”做好准备。高职院校要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改善高职院校教学环境,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等方式达到素质教育目的。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涉及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水平,需要多方面重视和努力,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

篇16:健美操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分析论文

健美操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分析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高分成绩已经不再是高校追求的唯一目标,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健美操课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培养情操,被众多高校广泛纳入到课程安排当中。本文将对在高校健美操课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好处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如何在高校健美操课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几条合理性建议,希望对健美操课程的以后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健美操;人文素质教育

一、引言

健美操是融合了体操和舞蹈中的简单动作,为全面协调练习者身体发展组编而成的,在音乐下练习可以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对练习者的身形体态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人文素质的涵盖十分广泛,大到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小到生活中的文化涵养。高校将这二者相结合,既能使学生的外在身形得到锻炼,又能使学生丰富自身的文化涵养,内外兼修,最终实现学生的身心都能得以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好处

第一,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健美操课程是体操和舞蹈的融合,其组成的动作要求练习者具有一定的耐力。这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是起促进作用的'。并且,学生在学习健美操期间,需要根据教师的讲授不断的学习新的动作,掌握动作要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增加学生身体的协调性。第二,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健美操是一种含有艺术元素的体育类项目,在实践过程中对练习者的身体要求和心理要求都十分严格。由其是对初学者而言,起初练习起来十分困难。但是,如果学生在练习时可以克服种种困难、坚持不懈、具有强大的意志力的话,其结果必然是能够在身体上得到充分锻炼的同时,也增加了其内在的艺术涵养。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健美操属于舞蹈性的教学方式,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节奏感。而健美操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具有很大的调整和变化空间。并且,健美操的教学步骤众多,动作也多种多样,学生在对健美操动作进行记忆时,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与联想能力,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对教师教授的各种动作进行记忆,这对提升学生的创新型意识有很大的锻炼。第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在学习健美操时,可以充分感悟其内在的审美价值。学生是一个充满阳光,积极向上的群体,在学习健美操过程中可以将她们的青春活力得到无尽的释放,再结合健美操流畅的舞蹈编排,从而将健美操的内在美完全体现,而这种内在美的体现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极大的帮助作用[1]。

三、如何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第一,校领导要起到重视作用。要想健美操的课程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活动顺利开展,则必须先引起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只有领导对此事加以关注,对此事的负责人才会更加重视起来,确保做事时认真负责。例如,学校可以在每逢节日的时候组织一场健美操大赛,激发学生的竞争力,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健美操时更加的认真刻苦,同时也能促进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此外,目前各大高校中普遍对健美操的体系还没有完善健全。因此,应尽快对健美操体系加以完善,以便日后能够顺利的将人文素质教育加入其中。健美操课程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应对健美操课程进行普及,使其不应只是体育生的专享,而是惠及全校学生的公共课程。第二,改进教学方法。要想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健美操课程顺利实行,就需要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健美操教学方法中的单纯的以舞蹈内容为根本的教学方式,要充分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使健美操的内容更加丰富。首先,不能再按照以前的老方法进行教学,不能老师教一个动作学生学一个动作这样的如此反复,这样的教学方法过于死板生硬,容易使学生产生疲累感,失去对健美操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与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知道学生对动作的掌握情况,然后针对不同的学习难度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方法。教师要想在健美操课上加入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实现。例如,教师在课上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可以分开练习,在快结束的时候进行一次竞赛活动。通过此次竞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兴趣,还可以在竞赛过程中促进学生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扬学生间竞争与合作的良好品质。第三,提高对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的要求。要想贯彻落实学生的健美操人文素质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质水平。但是目前高校健美操教师的素养水平往往不高,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对健美操教师的素质教育,提高其素质水平。教师对学生具有直接的影响。只有教师拥有了较高素质水平,才能使学生的素质水平有所提升。教师的素养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因此,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素质,完善自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空闲时阅读有关健美操与人文素养方面的书籍,学校方面也可以为健美操老师请来一些和这方面有关的专家,对教师进行思想和实践方面的指导,使教师能够更好的实现人文素质教学[2]。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健美操是一项充满艺术气息、富含内在美的体育运动。对练习者的身形塑造、艺术情操的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被各大高校广泛的应用于教学内容当中。但是,为了迎合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高校在进行健美操课程教学时,要注重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争取培养出更多的全方位、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延.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J].科技风,2015,02:203.

[2]张冰妹.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25:82-83.

相关专题 素质教育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