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论文

昨天今天明天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昨天今天明天”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生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论文(共1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学生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论文

学生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就学生情感心理方面的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论文关键词:学生因素 教学效果 影响

教学质量受很多因素影响,如保证教学的基本设施和设备的投入、教学环境、教师与学生的因素(即人的因素)等。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是由教师与学生所决定的,师资的质量高,学生的素质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师资的质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不论教师教学水平多高,若他对教学工作不负责,教学就决不会有好的效果;二是教师的业务水平,包括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学生因素也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态度,二是知识基础和学习的能力。笔者在级任课班级学生中针对学生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实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和改善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技能,而且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情感心理因素,在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培养学生的学科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笔者现将研究结果中有关学生情感心理方面的因素总结如下。

1.学生的心理

1.1成就心理。

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乐意去做,并力求达到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这种成就心理使学生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学生的成就心理是学习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前提。

1.2期待心理。

期待指自己对未来结果的预先性认知。学生对未来的期待心理,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很有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成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来源。学生的期待心理在课堂教学中有积极的作用:对教师来讲,学生的这种期待心理实际上是基于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而形成的,因此,学生的期待心理会使教师感到一种信任,可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动力。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期待心理,优秀教师都很注重学生对教学心理的反应。教师的职业动机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本动力,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学生,对教育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对学生产生强烈的义务感,才能发挥自身的巨大潜力。奥苏伯尔曾说过,影响教师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最重要的个性特征,乃是他们对学生智慧发展个人承担的义务达到何种程度。大家是否一致同意,这是教师专业动机的一个核心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教师是否施展了必要的努力,使学生的智慧得以发展。

2.学生的情感与教学过程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心理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使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学生的情感必然成为课堂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2.1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和期待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前提。

情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学生情感的最大特点是对老师的接受和喜爱,这种接受和喜爱具体表现在对他们所喜爱的老师课堂教学的期待和课堂教学过程的和谐统一、良好师生互动。学生的这种良好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凡是得到学生认可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心理上同教师必然有了亲近感和理解感,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如果教师不受学生欢迎、对学生漠不关心,甚至经常训斥、惩罚学生,就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和不满情绪,对学习抱应付甚至放弃的态度。因此,教师要使教学获得成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这样就会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2学生的情感决定着课堂的心理气氛。

课堂心理气氛是指课堂的心理情境。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具有综合作用。在其它情况相同的条件下,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受课堂气氛的影响。在愉快的情境中,人容易产生快乐的情感,反之,则感到压抑、痛苦。对课堂气氛起重要作用的是学生的情感。有的学生无视自己的`情感对课堂气氛的影响,课堂上漫不经心地听课,有时甚至无视课堂纪律,课堂上随便讲话,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这种死气沉沉、令人窒息的甚至混乱的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必差。有的教师过分强调“严师出高徒”,势必出现对学生采取简单粗暴的做法,造成课堂气氛紧张,学生感到压抑,教学效果必然不佳。所以,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充满爱,以赢得学生对教师加倍的爱,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使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3学生的情感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学生的智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的,学生只有愉快地、积极地并能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时,才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情感的影响,教师的教学必须热情饱满,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智力得到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必然是教师本人的信念和情感的真实流露,教师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用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意去感动和教育学生,以情动情,以心感心,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每次讲课,夸大而言就是一次“表演”,那么“演员”的精神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上,教师要把饱满的斗志表现出来,营造鲜活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有意思,而不是乏味。这种饱满的状态并不是激昂的演说,而是一种情绪、一种亲和力。如果教师带着平淡的表情、平淡的语气给学生上课,会导致一部分学生丧失听课的兴趣,长期以往就会导致一些学生不愿意听课,最后干脆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   2.4学生的情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动力。

学生对教师的接受和热爱,是教师工作的巨大动力。这样教师会如饥似渴地丰富自己的知识,认真地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在工作中即使有千难万难,也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因此,学生的情感影响着教师的情感,学生和教师的情感对教学的成败有重大的影响。

3.学生的意志品质与教学效果

研究表明,在达到一定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后,影响教学效果的往往是学生的个性品质,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学生的个性品质既影响他们的个性发展,又影响学习效果;学生的个性品质既影响他们智力的发展,又影响学习的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利于创设友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这种愉快的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发挥学习的潜能。自我意识是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学生认识到自己将来的职业岗位的价值,意识到将来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就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就会克服困难,勤奋学习。

4.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其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关系密切。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与改掉一个坏毛病一样,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教师要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实现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更好地发挥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5.师生关系与教学效果

师生关系既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又是一种特定的“心理交流”关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基础和重要条件。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其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准确性,而且取决于学生是否确信并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教学水平基本相当的教师,可以因为师生关系的不同而教学效果迥异。如果师生关系紧张、恶化,教师就无法顺利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良好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其显著的特点是师生相互了解,情感融洽,彼此信赖,教师具有较高的威信。因此,教师不仅要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主导地位,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对学生既要充满爱,又要严格要求。

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交往形成的师生关系,尽管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还是由教师决定的。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受尊敬的教师,学生总是把他看成自己效仿的榜样,产生向教师学习的心理倾向,因而对教师的要求和指导乐于接受,并容易转化为内心的需要和愿望。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易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智力,而且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学生的进步和对教师日益增长的要求,又成为鼓舞和推动教师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巨大动力。这使教师不仅得到安慰,感到生活充实,而且认识到自己生存的价值,更加热爱学生。如此良性循环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

篇2:影响教学效果的非智力因素

影响教学效果的非智力因素

课间、饭空,两位或几位同级部的老师一碰面,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学生的学习:你班学生语文基础打的好,最终考试成绩一定最好;我班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语文了,开学三个多月了,好的学习习惯一点儿也没养成,数学成绩没一点进步……

我认为,老师们的观点都有点儿道理,但并不全面。因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复杂过程,教师教学效果(也就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除了需要必要的智力因素作为基础以外,还直接受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这些非智力因素也就是老师们要从自身上寻找的主观原因。

篇3:影响教学效果的非智力因素

首先是态度因素。

教师如果能够以认真、严谨、勤恳的态度精心备课、精心组织教学,学生一定会受老师的感染,渐渐的树立起刻苦的、严肃的、勤奋的学风。教师的治学态度有时会超越时空,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一生,并且伴随学生一生,成为他们奋发向上的动力。

第二是人际因素。

师生关系的实际状况会影响教学功能实现的程度。我们听课时常常看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搞得好,学生便爱听他的课,乐于接受他的观点,反之,教师与学生关系冷漠,上课常常板着面孔,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尽管他讲的课很好,但在学生中产生的影响可能也很小。古代教育家荀子的“亲其师,信其道”,也证明这一点。可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是教学效果明显。

第三是个性因素。

教师不同的个性特征,形成不同的风格。在语言上,有的简明,有的生动,有的精辟,有的委婉;在方法上,有的大刀阔斧,有的曲径通幽,有的严谨有序,有的活泼舒展。听这些老师上课,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知识的熏陶,感情的激励,自然也就有了上乘的教学效果。教师的个性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缄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

第四是情绪因素。

心理学研究指出:人的情绪活动与认识活动是相互渗透 、相互制约的。平静愉快的心境有利于充分发掘感受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因此,教师首先要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切忌在课堂上愁眉苦脸 、发泄怒火。同时,要用自己深厚的感情,适度的举止去转变学生的不良情绪。

第五是仪表因素。

仪表是师生相互了解中最直观最明显的感性认识来源。一个气质高雅、衣着整洁的教师走上讲台,会给学生以舒心悦目的感受,而一个神志萎靡、不修边幅的教师讲起课来,则会给人留下意志颓废的印象,甚至往往催人欲睡。

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教学成绩,而是要更高的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实施者,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做到:端正态度,认真备课,精心教学;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加倍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自己的、让学生认可的教学风格;每天都积极投身于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价值,努力创造更好的教学效果。

篇4:影响教学效果的非智力因素

课间、饭空,两位或几位同级部的老师一碰面,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学生的学习:你班学生语文基础打的好,最终考试成绩一定最好;我班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语文了,开学三个多月了,好的学习习惯一点儿也没养成,数学成绩没一点进步……

我认为,老师们的观点都有点儿道理,但并不全面。因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复杂过程,教师教学效果(也就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除了需要必要的智力因素作为基础以外,还直接受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这些非智力因素也就是老师们要从自身上寻找的主观原因。

影响教学效果的非智力因素有哪些呢?

首先是态度因素。

教师如果能够以认真、严谨、勤恳的态度精心备课、精心组织教学,学生一定会受老师的感染,渐渐的树立起刻苦的、严肃的、勤奋的学风。教师的治学态度有时会超越时空,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一生,并且伴随学生一生,成为他们奋发向上的动力。

第二是人际因素。

师生关系的实际状况会影响教学功能实现的程度。我们听课时常常看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搞得好,学生便爱听他的课,乐于接受他的观点,反之,教师与学生关系冷漠,上课常常板着面孔,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尽管他讲的课很好,但在学生中产生的影响可能也很小。古代教育家荀子的“亲其师,信其道”,也证明这一点。可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是教学效果明显。

第三是个性因素。

教师不同的个性特征,形成不同的风格。在语言上,有的简明,有的生动,有的精辟,有的委婉;在方法上,有的大刀阔斧,有的曲径通幽,有的严谨有序,有的活泼舒展。听这些老师上课,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知识的熏陶,感情的激励,自然也就有了上乘的教学效果。教师的个性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缄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

第四是情绪因素。

心理学研究指出:人的情绪活动与认识活动是相互渗透 、相互制约的。平静愉快的心境有利于充分发掘感受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因此,教师首先要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切忌在课堂上愁眉苦脸 、发泄怒火。同时,要用自己深厚的感情,适度的举止去转变学生的不良情绪。

第五是仪表因素。

仪表是师生相互了解中最直观最明显的感性认识来源。一个气质高雅、衣着整洁的教师走上讲台,会给学生以舒心悦目的感受,而一个神志萎靡、不修边幅的教师讲起课来,则会给人留下意志颓废的印象,甚至往往催人欲睡。

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教学成绩,而是要更高的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实施者,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做到:端正态度,认真备课,精心教学;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加倍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自己的、让学生认可的教学风格;每天都积极投身于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价值,努力创造更好的教学效果。

篇5:影响历史教学效果的教师因素及对策初探论文

影响历史教学效果的教师因素及对策初探论文

【摘要】

在影响历史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中,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影响历史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教学理念善影口向历妻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影响历史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教师只有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更新教学理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才能不断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教学效果 教学水平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许多历史课堂的教学是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很多的专家、学者包括中学历史教师都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但相关研究更多关注的是“怎么办”,而鲜有关注“为什么”这一深层次的问题。历史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比如教师因素、学生因素、环境因素、教学内容因素等等,但我认为教师因素对历史教学效果的影响最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影响历史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组织者,其教学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教学效果的好与坏。首先,教师应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具有扎实而广博的知识,这样才会有足够的知识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其次,教师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基本知识,不仅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怎样教和为什么选择这样教,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另外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教学和教学研究的能力、较高的创新能力、敏锐的时代意识等等。但是现在的中学历史教学普遍存在师资水平的参差不齐,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少之又少。在农村甚至城市的许多中学,历史课往往是由那些非历史专业的行政人员或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而学生对历史课的感觉,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我认为教师应该多阅读勤思考,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广泛听课,从优秀教师身上学习教学艺术;精心备课,通过实践学习教育理论;积极参加教学竞赛,逐步提高教学水平。教学水平提高了,教学效果自然就好了。

二、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影响历史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教学理念指的是历史教师对教学认识的观点、看法和信念。传统的历史教学理念,是以应试教育为基本出发点,注重知识的传授,要求学生去记忆已经写在教科书里的叙述或评价。而不去关注学生学习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尽管我们一再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可实际上的课堂教学都成为“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踏踏实实的应试教育”。

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老师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是课堂上的主角,而学生们只管认真听讲就可以了。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也很少去接触第一手史料,他们的历史知识都是由第三方一一老师或教材转述给他们的,而不是学生自己去探求的,这样他们就缺乏查找、阅读史料的能力,缺乏梳理、分析辩论的能力,缺乏广阔的历史视觉,无法得出自己的历史见解。这种授课方式使学生对历史的感觉是隔膜的,他们感受不到活生生的历史,长此以往,历史便失去了它应有的吸引力。

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相关文献的涉猎与理解,对历史问题的分析与辨别,答题中所体现的思辩能力和研究方法。注重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和门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感知历史的能力。以《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这一课为例,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我首先在上课前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去查找并阅读当时的报纸,希特勒的演讲,工会的会议记录,专栏作家的评论,纪录片等等。然后在课堂里辩论:纳粹的兴起,究竟是日耳曼的民族性所致,还是《凡尔赛和约》结下的恶果?或者是经济不景气的必然。各种因素都被提出来讨论,至于事件的是与非,人物的忠与奸,教师往往不做定论,而是要求学生通过资料的'分析、课堂的辩论,自己从各种资料的阅读里,梳理出自己的看法。

三、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影响历史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

所谓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学用具、对教材内容进行巧妙的取舍与安排的过程,同样的教学内容,处理设计的方法不同,教学效果也大相径庭。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内容要适应学生的需要,要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认识水平相一致,要尽可能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现实意义,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通过设计教学内容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美国有个叫达塔的历史老师在讲授《美国独立战争》时,为了让孩子们感受英国议会向北美殖民地强行征收印花税时北美人民的不满情绪,曾别出心裁地宣布“由于教学经费紧张,本来是免费提供的课堂用纸,今后必须由同学们拿钱来买。”学生们顿时一片哗然。但迫于老师的威严,学生们无可奈何地拿出了零用钱。老师发了试卷,学生闷头答题,只见试卷的最后一题写道;“关于花钱买试卷的事不是真的,请写出你当时的感受。”这一别出心裁的教学设计,把200多年前的美国历史一下子拉回到现实当中,学生切实体会到了当时北美人民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强烈不满,北美独立战争的爆发势在必行。日本老师在讲述《甲午中日战争》时,是这么设计教学内容的:日本跟中国每隔1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的话,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又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赢在什么地方?如果日本输了,又输在什么条件上?请分析之。这样的教学设计需要学生调动所有的历史知识,需要学生做出自己的推理和判断,没有权威的唯一的答案,你必须思考!

我们的历史课该怎么教?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绝不是一个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问题。面对已经客观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起而践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龙应台:《德国人怎样上历史课》,读者

[2] 黄花:《美国孩子的一段历史课》,教师博览

[3] 刘寿卿:《历史题该怎么考》;读者

[4] 张静:新一轮历史课程与社会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5]江苏教育学院:《新旧历史教学理念之比较》

篇6:体育教学效果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论文

体育教学效果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论文

新的一轮的新课程改革又经历了一段时间,较前一轮的改革,新一轮改革又出现可喜的变化。从改革以来的对学生的体质水平要求过高,而忽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等,逐步进行改进,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情感体验、学习兴趣等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与重视。但是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即,关注的点越多,体育教学的目标就越来越散,这样一来,使的体育课变了味,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特别是学生的体育技术学习下降了,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受到了影响。那么,如何面对这样的问题呢?又如何面对新课程改革,这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体育更注重教学的有效性,该市的体育教学进行有效性研究也已经有多年了,这说明,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水平与综合素质。研究表明,学生的体质水平连续来一直在下滑,这不得不引起重视。所以,国家教育部也很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发展。这些政策与新课程标准是不相违背的,这些体育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需要。该校是一所重点高级中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体育教学也逐步加大监管力度,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对体育教学的效果与学生之间的体质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了让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看得见,因此每年定期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测试,并及时分析上报,测试的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跳远、坐位体前屈和台阶测试等。

1三个学年的全体学生体质监测成绩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在优秀这一个层次上,高一年级优秀率为19.35%,而高二、高三级年优秀率有所上升,但是没有很大的变化,都维持在23%以内,再从不及格人数上来看,到了高三年级也在3%左右。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可以看成是初始成绩,在这一年中,我们对体育成绩还没有足够的重视。从起,我校更加重视学生的体育成绩。特别是加大了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力度,从这一年的数据上来看,及格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上升有1%,良好人数提高最快,特别是高一年级。这说明,我们的体育教学面对大部分学生,他们的体育成绩有了长高的提高。在―这个学年度,我校比去年更加重视体育成绩的提高,并把这一年定为全面实施体育教学质量年,不为体育教学增添一点点障碍,体育教学、体育活动都在丰富,特别是加大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力度。在这一年中,再与前一年相比较,在优秀率上,有了很大的,高一年级提高5%,高二年级提高14%,高三年级提高10%,再从不及格率上来看,高一高二年级都有很大的下降。这说明,我们对体育教学更加重视,特别是体育尖子生的成绩提高最快,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他们更加喜欢体育,在体育课上更为主动的参与。

2结果与讨论

为了研究教学效果与学生的体质健康之间的关系,对此进行了三个年级全体学生进行了每年一度的检测分析。上面3个表格分别显示了三年当中,各年级学生的体育成绩,并统计有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不及格率等。3个表格数据来看,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是初入校,从初中升入高中时间短,而且在初中时学习压力小,有充足的锻炼时间,而且锻炼也较为系统,因此,身体素质表现较好。到了高中二年级后,特别是该校后二年对学校体育锻炼很重视,注重体育教学质量,而且定期的举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活动与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成绩一直保持很好,而且有上升的趋势,特别是第三年,体育成绩进步更为明显。但是,也有不足之处,高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是在所难免的,优秀率却呈现下降趋势,但不仿碍大部分学生的体育成绩。从20起,该校加大了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力度,既对学生的学习提高出了严格的要求,而且,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是体育体育与智育、德育等。在体育这一方面,从老师抓起,比如,备课要规范、上课要严谨,不能出现无教案上课、上课无教案的不良现象。而且,加大了对体育器材、场地等设施的投入,体育器材与场地已经完全满足了体育教学的需要。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教师不断创新,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挖掘,确保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做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化,每节课都有相应的内容,让学生去学习,学生的学习也因此受到了刺激,他们表现出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2012―2013这个学年度,是该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年,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体育教学上,为了满足教学,一切工作都可以为体育教学让路,所以,体育教学方面的工作很顺利,教学效率也好。学校的这种对体育的重视,也增强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在体育课上也愿意去学一些项目的体育技术,并能在体育活动中经常运用,体育能力不断增强。学校的体育工作有自己的特色,当然也要响应上级部分的号召,比如,艺术体育艺术2+1活动中的体育活动非常成功,比如,开始了跳绳特色项目,也足够的锻炼时间,保证每天1h的锻炼时间,让学生进校起,一年内都会高质量的跳短绳、长绳,还会跑各种水动花样的动作,三年内,让学生学会各种各样的跳绳动作。为他们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该校体育教研室是一个团结向上的体育团体,体育老师都热情高,为体育教学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积极配合学校搞好体育教学、体育活动。借学校全面实行教育质量年活动,我们体育老师向体育课堂要质量,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备课上课必然认真,那种放羊的做法坚持不允许,做到不备课不上课,上课必备课,不让一节体育课形成浪费。每次举行体育活动时,各体育老师献计献策,一起努力,每次都能高质量的完成活动,让学生收到应有的效果,学校全体学生的体育素质得到了提高。通过实践证明,该校加强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精神对学生的`体质有很明显的效果,发现,几年之后,学生的各项指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各种体质达标与监测等活动中,优秀率、合格率等,都一年比一年好。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学校自以来,对体育工作的重视,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效益,学生的体育健康水平提高了,实施“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这一举措,把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了测试、统计、分析。从所统计的数据上来看,近几年,学生的体育成绩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优秀率与良好率都提高更快。但是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比如,到了高三,学生的体育的健康上升不明显,甚至有所下降,表现在优秀率与良好率下降,及格率不高。这说明,应试教育给高三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学生锻炼的时间被剥夺了。

3.2建议

高中体育锻炼是学习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为了更好的提高文化课的学习成绩,我们一定不能放松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还要把体育活动作为重要的工作来开展,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持之以恒的进行体育锻炼,并积极组织各种体育体育竞赛,运用各种形式教育学生多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特别要加强高三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让他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不能因为一时的学习而丢掉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多鼓励他们体育锻炼,做到锻炼学习两不误。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活动习惯,要做到以下几点:(1)定期组织体育活动,规模大,收益高,对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有很大的影响。(2)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是学生掌握技术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阵地,在一周有限的体育课上,教师要做好周密的计划,内容丰富,技术性强,不仅学到技术,还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体育学习对文化学习有一定的帮助。(3)鼓励体育成绩优秀的学习参与体育训练,多参加体育竞赛。

4结语

在高中阶段,要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这也是提高文化学习的有效途径。如果体育教学效果不佳,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那么,身体健康也无从谈起。总之。我们要向体育教学要质量,要向体育课外活动要质量,让学生参与有效的体育活动,从观念上引领其从事体育活动,学习有用的技术,教师要对他们进行体育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学会学习,为以后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篇7:影响普通话教学效果的情感因素探析

影响普通话教学效果的情感因素探析

本文分析了影响普通话学习的几种情感因素:学习动机、自我概念、焦虑、方言情感,还针对教师自身的'情绪情感对教学的影响,提出教学策略.

作 者:王淑一  作者单位: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 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 年,卷(期): “”(9) 分类号:H1 关键词:普通话教学   教学效果   情感因素   教学策略  

篇8:情境篮球教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论文

情境篮球教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论文

[摘要]本文从“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角度出发,结合篮球课教学特点,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分析如何在教学过程设置问题情境,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育 篮球教学 问题情境

情境篮球是学校体育课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因其运动中充满趣味性、竞争性、创造性而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但长期以来由于以教师为中心,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学生在篮球课中学习主动性低,学习效果差。

为改变目前的篮球教学现状,设置问题情境的“研究性学习”被广泛的尝试。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设置篮球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注重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

体育教学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

(1)“以身体活动为主”这是体育与其它知识传授类不同区别的最大的特征。

(2)在篮球课中设置问题情境,首先要考虑体育教学的基本特征,应选择篮球运动中的问题,且是学生学习篮球过程中客观存在、急待解决的问题,并且问题的解决应以篮球技术学习过程为媒介,使得学生解决问题离不开运动中的练习、尝试、观察、分析。

二、充分考虑体育课程的目标

体育课程的目标包括三个领域:学习领域、心理健康领域、社会适应领域。设置问题情境不仅要考虑学习领域的目标,更要考虑心理健康领域、社会适应领域的目标,不但要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还要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通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交流、讨论、协商、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养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三、设置问题的难度要适当

篮球教学中能够设置很多的问题情境,但设置问题的难度要适当。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篮球技术水平和心智发展水平,提出的问题要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语言要有情趣,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太易,学生会缺少成就感;太难,力不能及,学生难以探索,又易产生失败感。因而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篮球学习动机和热情、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索是学习篮球技术成败的关键。

四、鼓励教师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应当努力培养出一个好的“学习共同体”,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篮球运动历经百年发展,技术在不断发展创新,没有绝对正确的、最终的篮球技术。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虽然学生现有的水平离篮球技术的创新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教师应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特别是通过实践中不断创新。

五、教学的组织形式多以“小组探究”的形式为主

学生在自己探究投篮技术时,往往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整个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如果采用班级整体研究学习,容易造成见解分歧后难以达成共识的纷争局面或消极应付的现象,使教学活动显得耗时、混乱,不利于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使篮球教学陷入困境。因此采用“小组学习(5-6人)”的形式,每个小组设立一、两个重点问题,最后一起讨论交流各组的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使全班学生们的篮球技术共同提高和完善。

六、学习评价不在结果,而在过程

当学生经过小组学习和交流篮球技术有所提高时,教师要给学生以热情的赞赏和激励性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评价,归纳整理所学篮球技术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篮球技术的方法,特别是归纳总结学习篮球技术过程中所运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使学生掌握解决篮球运动中问题的思维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创造性能力不断增强,学生思维更加灵敏,最终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特征.外国教育资料,.1.

[2]皮连生.现在认知学习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

[3]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9.

[4]谢铁兔.篮球技术教学训练步骤与方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9.

[5]孙民治.篮球纵横.人民教育出版社,.

[6]滕子敬,宋尽贤.第二界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论文综述.中国学校体育,2003.6.

[7]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索.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8]金鑫.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中国学校体育,2003.2.

[9]刘平平.运用“问题探索”上好中小学体育课.中国学校体育,2003.2.

[10]王宝.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中国学校体育,2003.2.

[11]张伟.要正确理解和运用“研究性学习”.中国学校体育,.5.

[12]陈素珍.体育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中国学校体育,2002.5.

篇9:浅谈辅导员的个人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浅谈辅导员的个人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随着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方向的发展,如何提升辅导员的行为影响力越来越重要,而研究辅导员个人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更具有意义.本文指出提高辅导员威信的途径有三:以“品”为本,感化人:以“才”为源,激励人;以“情”着力,打动人.

作 者:肖志刚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刊 名:法制与社会 英文刊名:LEGN SYSTEM AND SOCIETY 年,卷(期): “”(7) 分类号:G451 关键词:辅导员   个人因素   影响力   思想政治教育  

篇10:教师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对非智力因素,我们已经对它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教师的非智力因素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影响,却少有人涉及。这里笔者愿把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感想呈现在专家、学者面前,请予批评指正。

一、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早已在教育界和心理学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形成了基本的共识,即: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与智力活动效益发生交互的作用。我们知道,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两类:一是指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它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具体操作;一是指对客观事物的对待活动,包括注意、动机、兴趣、情绪、意志、性格等,它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具体操作。我们一般把前者的构成因素称为智力因素,把后者的构成因素称为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一般主要包括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自信心、自尊心、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和好胜心等十项因素。

二、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教师在学校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的重任,他既是学习的指导者,又是行为的示范者、集体的领导者、心理的辅导员、教学的研究者。当前,教育界普遍认为教师在教训中扮演着“主导”的角色,其实这是不够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都清楚,在学校中,学生时时处处都接受着教师对他们施加的教育影响,这种影响力我们一般把它们分为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 。顾名思义,权力影响力是通过教师职权对学生施加的影响力,它带有强制特色;非权力影响力是指由个人的心理品质所产生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靠教师自身的人际魅力去影响学生的,因此它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自然性的影响力。这种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是极其巨大的,而决定教师这种非权力影响力的重要条件,就是教师本人的非智力因素了。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或是将来,学生总是听老师的比听家长的多一些,为什么呢?这就在于学生接受教师的影响比家长的要多一些。“教师不一定是专家,但教师一定要是‘杂家’”,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所谓“杂家”,不仅包含自身知识的多寡、能力的高低,更包含着教师非智力因素在自身的体现,即我们平时所说的人格魅力。

三、 教师非智力因素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1、 教师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弄清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我们也就清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魏巍在《我的老师》中曾经叙述了这样的影响,说学生对老师的崇敬“甚至与连她握笔的姿势也急于模仿”。在我们的教学中不也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吗?教师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局限在课堂上,事实上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长时间的。教师的任何一个言行、举止,乃至于穿着打扮,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教师的兴趣、态度、需要、情感、意志、性格都会时时影响着学生。如一位具有坚强的意志、远大的理想、博大的胸怀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老师,他所叫的学生会或多或少受到他的感染,自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这种非智力因素来。我们很难相信会有邋遢不修边幅而又懒散的老师会带出一批注重仪表而又勤奋的'学生来。我们常说的“从师”,难道仅仅指弟子从师傅那学一点知识、技能吗?不!弟子也会从师傅那学来品质、意志、性格的!

2、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使之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作为一名教师,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因而教师必须要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注重培养自身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教师应怎样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呢?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明确非智力因素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只有提高了认识,才能自觉地、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培养自己的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积极地克服并改正自己的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其次,认真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努力提高自己。我们虽然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对地提出,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任何一个具体的心理活动中,它们都是同时存在的,同样,非智力因素与学习也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也可以提高教师的其他方面的素质,包括非智力因素在内。第三,在教育教学中,注重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把非智力因素纳入教育教学的范畴。“教学相长”,又何尝不是对非智力因素在教育教学中作用的最好注足呢?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用自身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去影响学生,也应发现和发掘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真正做到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共同提高。

总之,教师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也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健全学生的人格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此我们必须要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

篇11: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以及相关因素

一、学习态度的涵义

所谓学习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它通常可以从 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况、情绪状况和意志状态等方面加以判定和说明。学生的学习态度,具体又可包括对待 课程学习的态度、对待学习材料的态度以及对待教师、学校的态度等。学习态度由认识、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 心理成分构成。认识成分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或所学课程的一种带有评价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它反映着学生对 学习的价值的认识,它是学习态度的基础。情感成分是指学生伴随认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如对学习的 喜欢或厌恶等,由于情感本身就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行为意向成分是指学 生对学习的反应倾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准备对学习作出某种反应。一般说来,学习态度的上述三种成分是 相互协调一致的。

二、学习态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作用

(一)学习态度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

学习态度对学习行为的调节,首先表现在对学习对象的选择上。对此心理学家琼斯(E.E.Jones)进行了如 下的实验研究:他们以两组美国南部的白人大学生为被试者,第一组平时所表现的态度是反对种族歧视,反对 黑白人分校。第二组为种族歧视者,主张黑白人分校。实验过程是,让被试者个别朗读十一篇反对黑白人分校 为主题的文章。然后请被试者将所读过文章的内容尽力完整地写出来。结果发现,第一组学生,即学习材料与 自己的态度一致者,成绩明显优于第二组。换言之,与既存态度相吻合的材料,容易被吸收、同化、记忆,而 与个体的信念、价值观违背的材料,则容易被阻止或歪曲。由此可见,态度具有某种过滤的作用。

学习态度调节学习行为,还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反应上。当学生在学习态度与教学环境上保持一致时 ,就积极努力地学习。但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对学习环境(如教师、学校等)产生不良态度时,则会回避学习环 境并产生不利于学习的不良行为,如逃学、反抗等。

(二)学习态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习态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作用,已被许多实验研究所证明。心理学家麦独孤和史密斯(W.Mac Douqai 和 W.smith)早在19就在一项实验中发现,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速度有促进作用。1952年卡利(Carry)在总 结一项实验研究时指出,男女大学生对解决问题不同的态度,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效果。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近些年来曾对小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仅 直接影响学习行为,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学习成绩。那些喜欢学习,认为学习很有意义的小学生,上课注意听讲 ,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优良。相反,而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认为学习无用的学生,课堂行为问题多,学习成绩也差。

据上述研究结果可见,学生学习态度的好坏与其学习效果密切相关。在学校情境里,如果其它条件基本相 等,学习态度好的学生,其学习效果总是远胜于学习态度差的。

(三)学习态度影响学生的耐受力。

所谓耐受力,是指一个人受到某种挫折时,能摆脱其困扰而免于心理和行为失常的能力,也就是个体能经 得起打击或经得起挫折的能力。有关研究和实践都证明,一个人对挫折的耐受力与其对引起挫折的事物的态度 密切相关。而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受挫折的耐受力,则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密切相关。例如,一个认为学习很有意 义,喜爱学习的学生,当他(她)在学习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阻力,即遇到挫折时,耐受力就高,表现 出吃苦耐劳、百折不挠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相反,一个认为读书无用、对学习本来不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中遇 到困难或遭受失败时,耐受力就低,往往表现出灰心丧气,甚至一蹶不振。

三、影响学习态度的因素

(一)家长。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人态度总会受到社会上他人的态度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一是个人态度的形成要受到他人态度的影响。如一个孩子对艺术或体育活动的态度,常常受其父母 对艺术或体育活动态度的影响;二是个人固有的态度也可因他人态度的影响而加强或减弱,抑制或改变。例如 ,通过学习张海迪等先进人物的活动,也可能使人们旧有的人生态度发生根本变化。就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来 说,首先受其家长态度的影响。家长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态度,对待子女学习的重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 他们子女的学习态度。一些研究指出,大多数热爱学习、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来自重视文化知识的修养、求知 欲高的家庭。这类学生的父母,大多是中高等学历水平。相反,大多数不爱学习,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其父母 学历很低,轻视文化科学知识的价值。另外,从许多经验和日常生活观察中还可以发现,那些关心子女的学习进展情况,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不断给予指导、检查和奖惩的家长,促进了孩子积极学习态度的形成 和学习成绩的提高。相反,在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任其自由发展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很少有积极的 学习态度和获得优秀的学习成绩。

(二)教师。学生的学习态度,除受其家长影响外,更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是教育者,处于为人师表的 地位,因而他们的态度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即对所教学科的 实用价值重要性的理解,在传授学科知识时表现出的热情,对学科进展成果的关心等,必然影响学生对该学科 的态度。一位心理学家曾测量了45名初中一年级代数教师和他们所教的1063名学生对代数的态度,结果发现教 师和他们所教的学生。不仅对代数的态度是一致的。对代数的实用价值的评价也是完全一致的。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如果师生关系和谐、 融洽,学生喜欢任课教师,认为该教师对学生热情、平等、关心,并且有很高的教学水平。那么学生就喜爱他 所教的那门功课,乐意接受他所讲授的课程,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相反,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不喜 欢某一教师,认为该教师对学生不友好、不关心、不公道,知识水平不高,学生就会对该教师产生反感、惧怕 或抵触情绪,并进而发展到厌烦该教师所教的那门功课,对该门功课的学习采取消极态度,如课堂上不愿听讲 ,对教师提出的课堂问题和布置的作业有时也不喜欢,甚至被拒绝。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则构成了学生与学习之间的障碍。

(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学科内容、组织形式以及课堂情境等,都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许多研究表明,以不同教学形式和各种课堂活动情境下呈现出的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最能引起学生 的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形成或改变其学习态度。相反,而在沉闷的课堂情境中,那些枯燥 无味的学习内容、单调的教学形式最易使学生产生并形成消极的学习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以 及教学艺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如教学实践中常可看到,当有的教师走进课堂时,学生的 学习热情陡然高涨,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学习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的这种积极学习态度往往与这些教师生 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密切相关。而有的教师一上课,学生就昏昏欲睡,盼望早点到下课时间 ,学生的这种消极学习态度,正是由于这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呆板,讲授时照本宣科、强压硬灌所造成的。

(四)社会风气。青少年学生不可能与社会隔绝,所以他们的学习态度除主要受家长、教师、教学过程等 因素的影响外,还会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的品德、价值观念等正处于形成过程中,所以他们 既容易接受良好社会风气的影响,同时也容易接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如目前社会上图实惠、就业挑好工作 ,靠“走后门”等不良风气,就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正确认识,甚至扭曲了少数学生的心灵,他们受此影响变 得目光短浅,错误地认为“学与不学,学习好与坏都一个样”,因而学习态度变得消极,常常是人在学校,心 里仍在校外,学习被动,考试作弊,整天混日子,有的甚至弃学从商,弃学学艺。

四、学生不良学习态度的转变

(一)通过说服,转变学生对学习的错误认识。

认识成分是态度的基础,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首先来源于对学习的正确认识。而学生的种种不良学习态度 ,往往是因对学习的某些错误认识而造成的。因此,转变学生的不良学习态度,首先要转变学生对学习的种种 错误认识。

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脑体倒挂”现象,某些不正之风以及“下海”潮的涌起,对部分学生产生了不利的 影响,致使他们错误地认为:“学习好与坏都一个样”,“在校读书不如早去挣钱”,“没有文化知识照样也 能挣大钱”等等。这些错误认识,导致他们学习态度消极,个别学生甚至发展到“厌学”、“弃学”。要转变 这些学生的消极学习态度,教师就要通过说服的方法,改变他们对学习的这些错误认识。在说服过程中,教师 要教育学生自觉抵制社会上只图眼前实惠等不良风气的影响。教育学生放眼未来。引导他们纠正目光短浅的低 水平动机。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向学生提供有说服力的信息或实证材料来改变学生的错误 认识,以转变其消极的学习态度。

(二)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消除学习中的消极情绪体验。

教育实践表明,有些学生不良学习态度的产生和形成,往往是由于他们学习中因多次失败和挫折而产生的 多次消极情绪体验积累的结果。这些学生,由于他们智力较差,或学习方法不当,或刻苦努力不够,因此考试 屡战屡败,深感积重难返,缺乏信心,形成严重的挫折心理。而当他们受挫时,往往又得不到必要的鼓励、指 点,受到的却是教师的批评、谴责、奚落的白眼,有的甚至还受到父母的打骂。这样日复一日在他们心理上形 成了“学习即痛苦”的消极情绪反应。正是由于这种情绪上的原因,他们虽能在认识上懂得学习的重要,但还 是有不爱学、不愿学,甚至逃避学习。

要转变上述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就要正确对待他们:当他们学习上受挫,考试成绩不佳时,切忌进 行谴责和奚落,以防止其消极情绪体验的产生。要帮助他们找出学习失败的原因,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增 强其信心。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各种情境,使他们在学习上不断获得成功,以产生积极的情 绪体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成功的次数越多,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也就越多。这就有助于逐渐消除 他们因失败和挫折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从而转变其消极的学习态度。

(三)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不良学习态度的产生,除上面所说的认识与情绪原因外,还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如有时学生对某 门课程的学习产生消极态度,厌烦该门课程,往往正是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教学方法呆板,讲授内容枯燥乏味 而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造成的。因此,教师改革其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转变学生学习态度的必要 途径之一。

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最主要的是改变课堂上满堂灌的呆板教学形式。要运用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以启发学 生积极思维。教师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讲究教学艺术。教学艺术包括很多方面,其中首要的是讲的艺 术,即要使讲课内容具有准确性、条理性、逻辑性和启发性,使学生闻其一盼其二,听而思,思而疑,疑而问 。同时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声调的抑扬顿挫,讲授要生动形象,以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多样性。以上这些 ,都有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愿意学,乐意学,积极主动地学,从而转变其学习态度。

(四)科学地利用群体规范

个人总是属于群体,群体的性质和规范,无不影响个人的态度。在转变学生的不良学习态度时,可以利用 群体规范和群体压力的影响,要求每一个学生按群体规范去做。利用群体规范的影响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比 逐一转变态度更有效。为此,教师要加强班级管理,使班集体有正确的行为规范,有严明的纪律约束,特别是 有崇尚学习、奋发向上的良好班风。使他们在良好班风的感染下,在群体规范的制约下,逐渐改变不良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以及相关因素]

篇12:教师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对非智力因素,我们已经对它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教师的非智力因素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影响,却少有人涉及。这里笔者愿把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感想呈现在专家、学者面前,请予批评指正。

一、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早已在教育界和心理学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形成了基本的共识,即: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与智力活动效益发生交互的作用。我们知道,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两类:一是指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它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具体操作;一是指对客观事物的对待活动,包括注意、动机、兴趣、情绪、意志、性格等,它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具体操作。我们一般把前者的构成因素称为智力因素,把后者的构成因素称为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一般主要包括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自信心、自尊心、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和好胜心等十项因素。

二、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教师在学校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的重任,他既是学习的指导者,又是行为的示范者、集体的领导者、心理的'辅导员、教学的研究者。当前,教育界普遍认为教师在教训中扮演着“主导”的角色,其实这是不够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都清楚,在学校中,学生时时处处都接受着教师对他们施加的教育影响,这种影响力我们一般把它们分为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 。顾名思义,权力影响力是通过教师职权对学生施加的影响力,它带有强制特色;非权力影响力是指由个人的心理品质所产生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靠教师自身的人际魅力去影响学生的,因此它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自然性的影响力。这种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是极其巨大的,而决定教师这种非权力影响力的重要条件,就是教师本人的非智力因素了。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或是将来,学生总是听老师的比听家长的多一些,为什么呢?这就在于学生接受教师的影响比家长的要多一些。“教师不一定是专家,但教师一定要是‘杂家’”,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所谓“杂家”,不仅包含自身知识的多寡、能力的高低,更包含着教师非智力因素在自身的体现,即我们平时所说的人格魅力。

三、 教师非智力因素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1、 教师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弄清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我们也就清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魏巍在《我的老师》中曾经叙述了这样的影响,说学生对老师的崇敬“甚至与连她握笔的姿势也急于模仿”。在我们的教学中不也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吗?教师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局限在课堂上,事实上教师对学生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

[1] [2]

篇13:课堂气氛对中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

课堂气氛对中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

课堂气氛对中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

作者/郑愫洁

英语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新课标提出:英语教学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每一名英语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气氛不要太沉闷,都希望学生能够参与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以达到课堂气氛活跃的目的。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激活课堂气氛以达到教学效果呢?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生的兴趣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效,只有激发学生学英语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才能使学生在知、情、行等各个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不能仅限于知识的传递与掌握本身,而应注意结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利用各种活动积极推进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以活动促发展”是英语活动教学的精髓和灵魂,是在活动中进行英语教学的立论基础和实践切入点。只有让学生“动”,起来了,英语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和生机。

一、创设情景,营造氛围

视觉在人学习和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人的认识总是经过从简入深、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直观教学正是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实际,能为他们的.思维提供形象的直观的印象,能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等教学手段配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体态,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需要准备各种各样的实物、图片等,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的基础上画一些图片,这不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培养、发展了其爱好。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看图片,引导他们观察,达到让学生直接感知的目的,在图文并茂的情景中学习,既加深认识又激发其学习兴趣,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歌声缭绕唱响课堂

在英语教学课堂中,恰当地运用歌谣、歌曲能使教学变得生动、丰富,使枯燥的语言知识变得有趣,从而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因为歌谣的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形象生动,激发想象;简单易记,容易背诵;语言精练,响亮押韵。而这些特点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要求,所以我们将歌谣引进课堂。

唱英文歌曲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一个句子读得多了,学生的耳朵会变得迟钝,嘴巴也会疲倦,就很难保持对它的兴趣。在我们现行课本中每单元都有一首英文歌曲或Let´s Chant,这些歌曲欢快、优美,Chant 节奏明快,且押韵,使学生听起来兴致勃勃,唱起来乐此不疲,所以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单词、句型。另外,利用歌谣进行教学活动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自由改编,让学生在课堂中将节奏感、乐感和英语的语感有机结合,那跃动的韵律必定会使课堂“活”起来,会吸引着学生向英语知识前行。

三、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英语

课堂信息反馈是教学信息反馈中重要的一环,教师对课堂信息反馈的敏锐度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很多教师都有这种体会,上同一内容的课,常常是在第二个班级上课时格外轻松,觉得胸有成竹。例如:有一次去福清融城中学听王黎老师的课时,我被她活跃的课堂气氛深深吸引住了。在教学“问路”这一话题时,她展示出福清市区的交通路线图,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指路用语,加深对所学短语的记忆与运用。“Excuseme? How can I get to our school?” -“You can take Bus No.811.”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特别注意“察言观色”,及时捕捉学生的反映。

四、运用媒体辅助教学

电教媒体的示范比教师的口头示范更具生动、形象,规范的特点。合理充分利用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活泼的实物、挂图、投影机、录音或录像以及电脑辅助教学等视听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活课堂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运用录音机,激发兴趣,创设英语情景。利用录音机播放一段节奏明快的歌曲、伴音或歌谣:收听、跟读地道的英语,把握标准的语音、语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二是放录像,变静为动,使学生身在其中,知其所学。教学录像能做到图、文、声、色并茂,字幕与动画的巧妙运用,使音、形、义有机结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语言的形式和内容。在英语课堂上借助录像机等设备可提供生动直观的形象和视觉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产生良好的兴趣和情绪,进而使课堂“活”起来。三是运用电脑,融声音、画面、动作、知识于一体。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先用电教媒体提供示范,让学生通过看、听来学习规范的英语,然后进行模仿说话,最后操练巩固。可以加深学生的感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课堂气氛,激活英语课堂教学的前提。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中,教师应更多地扮演顾问和伙伴的角色,要从居高临下的强势位置上走下来,走到与学生平起、平坐、平等交流的关系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共同形成一种真诚对话的氛围,才能让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想法,陈述自己的疑惑。总之,教无定法,一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欢乐的教学手段必将在英语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挖掘他们的聪明才智,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英语。想方设法把课堂上活,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学得更快、更轻松。

(作者单位:333000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中学分校)

篇14:浅谈影响学生体育训练积极性的因素论文

浅谈影响学生体育训练积极性的因素论文

(一)、教练本身形象对学生训练积极性的影响

在很大程度上,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心理认识是通过对教练本人态度和形象的感知来实现的,教练的形象及其学生对教练的情感可以决定学生的训练的情绪。因此,教练要树立良好形象,对学生具有一定的亲和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训练积极性至关重要。在训练中,教练要注意做到以下要求:

1、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传统的体育训练是以教练、训练大纲、训练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练转,教练跟着大纲转,教练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的训练课应以“一切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练心中要装着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自己的训练主体,训练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及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训练目标,安排训练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加训练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训练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训练过程中学会训练,享受训练的乐趣,养成良好训练习惯。

2、教授到点,简明准确。在教学训练中,讲解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要生动,示范动作要准确、规范、协调,学生才会很快地领会动作要领,必要时,可加以生动事例的讲述来提高学生的训练兴趣。特别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思维活跃,对我们广大基层教练的要求就更高了。

如举重训练,在学习动作时,首先以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讲述全区优秀运动员张祥森,在奥运会比赛中在抓举落后别国运动员的情况下,最后以挺举绝对优势最以总成绩第二拿到奥运会亚军的动人事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训练的兴趣,其次,让学生来讨论,然后教练在进行总结讲解动作要领,明确上挺动作是举重运动中的最主要的技术动作,激发学生的训练需要,再以动作优美、协调的示范动作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求知欲的推动下,学生很快便接受了这一难度较大的动作。再如,在抓举的发力动作训练中,改变以往的教练讲解和学生被动的学习方法,先提问动作要领,让学生进行示范,教练再指出学生动作错误之处,进行纠正,这样学生就能较顺利地掌握难度较大、较复杂的动作。

(二)教学活动方式对学生积极性的影响

教学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要有效地保持学生对训练的兴趣,训练大纲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系统性、逻辑性和科学性要强。

1、训练要富有竞赛性和娱乐性。在训练过程中,马山县体育中学通常采用的办法是,每个月测验一次,以便了解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通过此办法使学生能够看到自己技术动作和专项成绩的长进,看到

训练的希望也从中找到乐趣,从而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2、讲究方法,师生互动。灵活运用各种训练方法是提高学生体育训练的质量和效果的有效途径。新动作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灵活的手段和训练方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自主训练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因人施教,逐步提高。由于青少年儿童的好胜心强,要抓住这一特点,充分利用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动文秘站:作,提高运动技能,如举重项目的训练中,通常把相同年龄,相同组别的学生安排在一组进行比赛,教练对动作做很好运动成绩好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对技术动作做不到位的及时纠正,通过比赛成绩的.对比,可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训练氛围。

(三)名人效应对学生训练积极性的影响

先进典型和成功榜样是激发学生内部动力的外部力量,是帮助学生端正训练的态度,坚定训练信心的外在因素。

青少年儿童的心理、性格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先进典型和成功榜样对培养学生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发挥体育名人效应是激发学生训练积极性的重要方面。根据青少年的这一特点,马山县体育中学经常向学生宣传本县籍优秀运动员的先进事迹,使学生向先进看齐,自觉增强掌握技能技巧的欲望,从而提高训练的积极性。同时,经常带运动成绩及身体条件比较好的学生到自治区队给区队的教练测评他们的训练方法及条件,使学生与教练达成共识,认识到只有通过输送再培养深造才能发挥项目及各人自有的内在潜力,并把这种意识贯穿到平时的训练中,从而激发学生们认真搞好训练的积极性。

(四)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训练积极性的影响

目前,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对校园有一定的冲击力,如抵御不当,将严重损害学生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特别是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网吧已成为不少青少年儿童迷恋的场所,学校不少学生想方设法利用休息时间外出上网,有的学生甚至达到夜不归宿的地步,第二天根本没有精力投入训练,更谈不上训练的积极性,针对这种的情况,马山县中学的做法是,首先向学生讲明不良上网的危害,帮助学生提高对迷恋网络损害身心健康的认识。第二,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知识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网吧是公众聚集场所之地,空气污浊,存在不少的安全隐患,同时潜伏着各种传染病,要求学生为了自身的身体健康远离网吧。第三,用鲜明的例子向学生说明上网对自身的危害。如讲述本县已输送到区体工大队的队员由于迷恋网吧,无心训练被除名。通过以上几种方法,使学生们了解到了上网对身体的危害,从而运远离网吧,全身心投入训练。因此,正确引导、耐心教育是使学生排除干扰,全心投入训练的关键。

当然,影响学生训练积极性的因素有很多,解决的办法也有所不同,我们应当在训练工作中不断寻求、探索,找出更多更有效的办法激发学生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体育训练的质量和效果。

相关专题 教学效果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