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初探的论文

ares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ares”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网络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初探的论文(共12篇),方便大家学习。

篇1:网络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初探的论文

网络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初探的论文

1改革内容

1.1教学内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应用的不断出现,传统的C/S应用开发已趋于饱和,除了网络底层服务及应用依然基于C/S模式外,大部分互联网应用都转向了B/S模式。JavaEE针对企业级应用的各种需求而提出来的软件开发体系结构,能适应企业级应用程序开发的分布式、安全性、可扩展性、集成化等要求,已经成为B/S开发的标准之一[4]。在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上,我们打破传统的Socket编程内容约束,引入JavaEE应用开发技术,除了讲授HTML、CSS、JavaScript、JSP、Servlet、Javabean、JDBC等基础B/S的开发技术之外,还围绕企业级应用3大框架技术SSH(Struts、Spring和Hibernate)进行分析讲解,详细介绍SSH框架在各系统开发中的整合实施过程,做到所授内容与软件公司真实开发环境接轨。除了将C/S模式向B/S模式转变,还要顺应移动互联网应用兴起的需要,增加Android移动终端平台的开发内容。“网站+浏览器+手机客户端”已经成为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结合的模式。目前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网站都是基于这种模式,更多的传统行业企业网站也在跟进,移动互联网大潮势不可挡。

1.2教学方法

在网络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将JavaEE开发的3大框架技术相融合,将网站与AndroidJava开发相结合。具体方法如下:

(1)明确网络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实现管网和开发课程融合、利用网络程序开发加深学生对网络基础理论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管理网络。在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职业规划的学生,引导学生从事企业网站系统的开发或者移动终端程序的开发,探讨如何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下创业。

(2)明确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开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网络软件开发技术教学与实际网络工程项目紧密结合,探索以实际工程项目促进教学的有效方式,建设和完善适合网络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较完备且动态优化的软件开发技术课程体系,探索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新方向。针对基础薄弱,只有JSP、Java基础的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的实践,将SSH和AndroidSDK技术在具体实例的实施过程中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学生。

(3)在网络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把握管理网络和网络开发的内在规律,创建科学有效的复合型网络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尝试创新的教学模式,从以教师教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方向转移,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移,从传授知识向教会学生思考转移,从教师提问向学生发问的转移,其核心是激励学生主动发现、探索、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5]。在网络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从管理网站开始,给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继而给学生布置具体开发实例并利用相应的开发技术进行开发,注重学生软件开发经验的培养。

2具体实施过程

(1)以培养适应就业形势的网络工程复合型人才为指导思想,明确网络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实现网络管理和网络开发相融合。

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抓住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契机,制订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授课内容,实现两类网络人才的融合。在学院积极进行大方向培养目标改革的背景之下,建立课程群体系,调整相关大纲内容的衔接,如将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站设计与管理、网络程序设计等课程组成课程群,培养移动互联网人才。课程群体系是实现知识的复合应用而不是多门课程的简单叠加,这需要积极提高教师自身实践水平。在全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影响下,相关教师积极参加卓越工程师的相关培训,利用带毕业生实习的机会到软件企业调研,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并调整课程教学。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每两年修订一次授课方案,保证学习内容和企业需求的有机接轨,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变化。引导学生从管理网络的应用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并实施。教师在讲课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需求为标准。针对不同职业规划的学生,选用不同的具体实例系统进行由浅入深的分析讲解,增加学生团队开发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开发能力。

(2)明确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网络开发技术教学与实际工程项目紧密结合,探索以实际工程项目促进教学的有效方式。

以学生团队为主体,从组建小网络开始,进行网络管理,开发构建网站并从事后期的维护。以大案例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注重实例讲解,掌握教学节奏,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尽量压缩理论学时,提高实验实践的学时比重。将课程群中原有实践环节整合,形成大实践环节。原有课程大部分都有自己的课程设计环节,都是在每门课上完之后各自进行。经过调整,将部分课程设计合并形成实训环节,比如将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程序设计、网站设计与管理3门课程合并成一个实训,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网站系统并完成布署、管理、维护等工作。

(3)在网络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积极做到以学生学为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通常学生会对移动互联网的.最新应用感兴趣,可以引导学生先了解,再深入,再开发,学生有思想又有技术就可以试着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中创业。兴趣和热情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尝试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从以教师教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的方向转移,教师应起帮助者的角色,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转移,从传授知识向教会学生思考转移,从教师提问向学生发问转移,利用互联网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发现、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活动,为培养复合型网络工程人才提供有力的保证。在网络程序设计的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软件开发技能的培养,给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依托学院研究室制度给学生布置具体开发实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大连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WEB研究室的无线局域网设计、服务器架设、研究室网站的开发和维护等都是由学生团队完成的。

3结语

大连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实施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顺应移动互联网的新发展需求,结合目前网站开发技术特点,将传统网络工程技术与软件开发技术结合,在就业中找到结合的切入点,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真正找到自己的优势,体现自己的特点。

该教改方法针对性强,简单易行,效果明显,充分适应移动互联网技术潮流,让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占据优势。在教学内容上,将JavaEE的3大框架技术相融合,将Android客户端开发与传统网站相融合。在教学方法上,以项目驱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注重学生软件开发技能的培养,以学生团队为单位给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布置具体开发实例,从事开发和管理维护。几年以来,我们通过上述方法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就业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今后我们将继续巩固现有教学成果,探索新的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以适应新技术发展要求。

篇2: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胡庆辉a,阮晓霞b,陆玉靖c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a.信息工程系;b.外语系;c.汽车工程系,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针对“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课程的特点和要求以及应用型本科教学的要求,提出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设想,在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设计及教学评价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践,结果表明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网络程序设计;评价体系;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十二五教改重点项目(JGZ065)资助

作者简介:胡庆辉(1976-),男,副教授,博士,重庆开县人,主要从事多核学习、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及数据挖掘等方面的研究。

一、背景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在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在利用各种应用程序实现用户之间的交互。打开浏览器,打开各种各样的聊天和通信工具,我们随时接触到的是网络。未来的IT产业,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应用将成为核心。高性能的服务器设计、分布式程序的管理、数据的高效传输以及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控制等,都是网络程序设计者要考虑的问题。“网络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网络”的后续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实践应用有机地结合,对学生加深理解和运用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及程序设计能力的提高等,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学生将来是从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还是计算机网络相关的科研和管理工作,都极有可能需要进行网络程序设计,因此这门课程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存在程序设计能力不强、操作系统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不扎实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编程能力差,不能熟练运用VC开发工具。目前的一些高级开发工具,如VC、Java、VB、。NET、Delphi等,都可以实现基于网络协议栈的编程,但是除了VC以外,其他开发工具都是在一个较高抽象层次上进行面向对象的开发,利用这些工具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网络通信的底层接口,而VC环境提供了底层的网络编程接口,因此通常是作为“网络程序设计”开发环境的首选。但由于VC环境中的MFC基础类库非常庞大,系统结构复杂,应用程序设计接口难于掌握,因此尽管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C语言程序设计”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基础课程,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熟练理解和运用VC开发工具。

2.一些前期的专业基础课掌握不扎实。本课程会大量涉及到“计算机网络”和“操作系统”两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如线程、进程、同步、互斥等概念;网络协议模型中各层次的`地位及工作原理;等等。而这些课程只偏重理论的教学,没有将一些原理应用到实践上,导致学生理解困难,没有办法灵活运用。

3.现有的“网络程序设计”教材内容难易程度往往出现两极分化,有的过于注重基础,只讲授简单的套接字接口、应用层的FTP、HTTP和POP3协议等方面的编程,没有涉及到与身边密切相关的一些网络程序,如广播、多播技术、ARP欺骗技术、P2P数据交换技术等,学生只能学到一些简单的应用,和工作的需求相距较远。有的教材偏难,甚至涉及到底层协议的开发,这样的教材也不适合应用型本科层次的学生。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根据多年的“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经验,()对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教学改革设想,针对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合于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改革方案,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践,实践结果表明新方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及提高实践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课程的改革措施

1.教学内容的选取。作为应用型的本科院校,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难易适中,同时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课程偏重于学生的网络编程能力,对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工程驾驭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教学内容既要注重基础,也要注重实际应用的需要,强调课程的工程化和实用性等特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相关的原理,我们针对每一部分教学内容都设计了相关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网络协议、一些经典的网络编程技术和实际应用案例等内容有机整合。在理论教学中,我们选择了8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讲授,并设计了一一对应的教学案例,如表1所示。

在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中,第1部分对过往知识的简单回顾,包括所涉及到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等方面的知识,并以一些常用的网络程序为例,简单介绍其工作原理;第2部分是考虑到学生没有VC的编程经验,通过对话框应用程序和单文档应用程序,简要介绍MFC的基本框架以及用VC程序的架构、代码的执行过程等;第3部分是对传输层之上的套接字编程接口进行介绍,同时通过设计一个应答的聊天程序,让学生理解套接字的工作过程;第4部分介绍了一个典型的应用层协议FTP的软件开发,其他的如POP3协议、HTTP协议等与FTP协议的开发过程异曲同工,因此没有介绍;第5部分通过多线程方式实现FTP文件的上传和下载,让学生掌握多线程技术;第6~7部分选择的是一些与身边密切相关的网络应用,包括广播和多播、网络扫描和检测技术及点对点(P2P)通讯技术等。

2.实验内容的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是对课堂教学环节有益的补充,也是提高学生自身能力的关键环。考虑到学生自身水平参差不齐,我们根据课堂讲授的内容以及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实验,尽可能选择身边应用比较广泛的案例贯穿实验环节,课堂上所讲的案例可以作为学生上机的DEMO,学生在此基础之上补充和完善。根据难易程度,我们将实验教学所涉及的知识结构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基础实验,强调学生熟悉VC开发平台和利用套接字接口实现基本网络通讯程序;第二层是高级实验,它在基础实验之上,实现应用层FTP协议的编程、多线程编程、ARP欺骗及打洞编程等;第三层是我们设计了两个综合实验,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网络知识和编程知识,实现一个较大的程序,学生在完成高级实验时,也可以自己选择题目,但要求选择的题目必须能够体现知识的充分应用。前两层实验要求学生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第三层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或课程实训时间完成,然后统一在实验室演示和考核。

由于网络程序都涉及到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通讯,单独一个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每个实验,因此要求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每组2~3人,共同协作,完成实验内容,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项目协同能力。每次实验结束后,要求每个小组提交实验报告,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编写报告内容,涉及到问题的描述及定义、问题的解决方案、问题的设计思路与规划、概要及详细设计、编程体会等。实验报告是对每个案例的总结与回顾,可以加深学生对案例及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锻炼学生的文档编写能力。

3.教学方法的设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其工程性、实用性等特点,我们采用了经典的案例教学法,采用经典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选择的案例尽量保证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比如在讲多线程编程技术时,可以在已开发的FTP客户端程序基础之上完善完成多线程的上传和下载功能;在讲到打洞技术时,可以在第3部分已经设计的简单聊天程序之上,实现不同局域网之间的通信;等等。在教学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从以教师教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的方向转移,尽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由于该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践,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构建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在对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方向上,力求过程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精确性评价与模糊性评价相结合;考核内容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倡导灵活多样的考核原则,考虑学生差异,注重学习和发展过程评价。考核方法不再仅以传统的卷面考试方式来评判,实验过程的评价占有较大的比重,根据学生在小组中承担的工作量及小组的完成情况,给出每个学生的成绩,这样可使一些动手能力强但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获得满意的评价结果。

三、结语

通过对“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我们设计了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教学的课程教学内容,根据课程工程性、实用性的特点,将教学理论与实践应用紧密地结合,构建案例教学的模式,促进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在上机实践环节,我们采用了分组的方式,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优势,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写作能力。实践表明,改革后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以往教学中存在的学时少、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识理解和掌握不牢固等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其他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蒋峥峥,陈晓红,王进,等。网络工程专业“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案例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27-31.

[2]刘琰,常斌,罗军勇,等。面向能力培养的网络编程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计算机教育,,(18):52-55.

[3]王云儿。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以能力为导向的学生学业三维评价模式探析[J].教育研究,2011,(6):102-106.

[4]彭胜,丁雷。基于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J].科技教育,,(3):188-189.

[5]李庆华。计算机专业网络编程课程教改研究与探索[J].福建电脑,,(6):59-60.

篇3:网络教育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网络教育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一、基于Mulitism软件的教学方法改革

(一)Mulitism软件简介

Mulitism是美国国家仪器公司推出的电路原理设计、电路功能测试的虚拟仿真软件,是早期的ElectronicWork-bench(EWB)的升级换代的产品。Mulitism元器件库包含了数千种电路元器件供仿真实验选用,虚拟测试仪器仪表种类齐全。该软件特色体现在它将各种虚拟仪表非常逼真地与电路原理图放置在同一操作界面上进行各项参数和波形的测试,以图形化的方式消除了传统电路仿真的复杂性,它具有详细的电路分析功能,可以设计、测试和演示各种电子电路。

(二)Mulitism在教学中的具体使用

数字电子技术的知识点可划分为两大类,即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在组合逻辑的教学中,以逻辑代数、基本逻辑门、逻辑函数、基本逻辑电路为基础;在基本逻辑门视频录像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真值表进行讲解,而采用Mulitism可通过逻辑门、开关、LED显示器进行直观实验式教学;在逻辑函数视频录像教学中重点讲解公式化简、卡若图化简,规则繁琐通常需6个左右课时进行讲解,而采用Mulitism可利用其逻辑函数转换器实现真值表、逻辑函数、逻辑电路、逻辑表达式化简相互之间转换,因此可大大减少课时。组合逻辑的常用逻辑功能芯片教学中,需掌握编码器、译码器、译码显示器、数据选择器、加法器、比较器,在时序逻辑的教学中触发器、寄存器、计数器是重点,也是本门课程的难点,这些知识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视频录像教学中只能理论讲解,而采用Mulitism可实现实践式教学,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同时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Mulitism在具体知识点上的教学示例

以六十进制计数器为例进行Mulitism教学示例。六十进制计数器的讲解分为三个步骤进行教学。

1.在PPT中介绍Mulitism中典型的计数器芯片74LS161N,74是个系列名,LS是低功耗,161是型号,N表示民用产品。它是一块四位二进制数计数器,可用一块74LS161N设计成十六进制以内的任意进制计数器,用多块74LS161N级联可设计出任意进制的计数器。

2.在PPT中讲解74LS161N芯片的清零、计数、保持、同步预置数四种功能,结合Mulitism仿真进行教学。在Mulitism仿真中教学能让学生直观接受,达到一边理论教学、一边实验示范的直观学习效果,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后学生可在自己的电脑上进行反复仿真实验。

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当前网络教育中大多采用平时作业加卷面考试的`考核方式,此种方式存在的显著弊端是只有理论考核,与本门课程的宗旨和特点是相违背的。基于Mulitism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实验考核,为此提出网络教育中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新的考核方式,即总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卷面考试成绩、仿真实验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共同构成。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单片机技术、微机原理、嵌入式系统、PLC等后续相关课程学习的必要基础。当前网络教育中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急需提高,以往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存在显著弊端,本文探索了Mulitism软件应用于网络录像教学,很好地解决了网络教育中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缺乏实验教学的显著问题。

篇4:软件工程专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摘 要】针对用人单位对软件的人才需求,以软件工程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如何将本专业其它课程融入其中,整合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索灵活的教学方法,并提出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思想,以提高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s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Special Field

WU Xiao-qin TAN Ming XU Qiang HU Chun-li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fe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China)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demands of software talent, modular curriculum system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special field is studied. The system of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courses and teaching methods are proposed. In Java, for example, Th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researched. The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 are explored .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the reform ideas of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s of is proposed.

【Key words】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Java;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Reformation

0 引言

Java是新一代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由于它的优点在不断发展,现已成为目前使用最广泛和最卓越的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之一,从桌面办公的应用软件到企业级大型复杂的应用软件,再到小型移动设备的嵌入软件,因此此类人才的市场需求与日俱增,一方面人才需求缺口很大,一方面企业很难招聘到合格的Java软件工程师。其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程内容孤立:教学内容和其它课程知识点的缺乏融合、渗透。

(2)教学方法单调:老师只是单纯讲授每节课的知识点。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实践教学滞后:实践项目和实践教学方法滞后,没有完善的实践教学环节。

(4)学习方法被动:学生听完教师讲完课,被动地根据实验项目做该节单元实验。

本文结合多年的Java教学经验和教学过程中体会,以软件工程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较,找出面向对象编程和其它课程模块的结合点整合Java教学内容,探索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思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授课的效果。

1 挖掘软件课程间的结合点,整合教学内容

在整合教学内容时,一方面以软件工程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探讨本专业各课程特点,挖掘Java与本专业其他课程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另一方面将新技术、新知识融入其中,注意保持与Java技术的发展同步。java教学内容可分为四部分:基础知识(Java语法、数组字符串、工具类)、面向对象(面向对象分析方法、面向对象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特征)基本编程技术(多线程技术、异常处理机制、Applet应用编程、图形用户界面设计、输入输处流)综合应用技术(网络编程、数据库编程、多媒体编程等),具体如图1所示。如讲解包、集合和工具类的使用时,可以集合数据结构的线性表、栈、队列、二叉树例子。讲解Java线程生命周期、线程同步、线程死锁时,以操作系统的进程管理为例。讲解String类的使用时,可重点讲解字符串的各种操作,为后续的编译原理中词法分析的实现打下基础。讲解Socket通信、web编程、JSP程序设计结合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等知识点,讲解JDBC时,结合数据库操作相关知识, 讲解Java高级编程时,将软件工程、软件测试等相关课程融入其中,总之,整合课程内容时,将本专业相关课程的知识互相融合渗透,完善课程内容体系。

2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对基础知识部分,Java语法主要以自学为主,以任务为驱动,重点讲授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和如何运用面向对象方法对客观实际问题进行建模。任务: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完成车的设计,车是由发动机、轮子、车门、窗户等部件构成的,每个部件设计一个类,车类(Car类)有自己的属性和方法,还包含这些部件类。通过该设计任务的讲解让学生学会用面向对象思想解决客观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面向对象建模能力,实现班级学生。基本编程技术这部分内容,以案例为主线,结合生动形象的案例讲解,如案例1:实现windows附件所带计算器,通过该的案例分析、设计、编程实现的过程逐一介绍Applet应用、容器中组件的添加与设置、菜单的使用技术、布局管理器、Java核心包中数组、Math类的使用、异常的处理、事件处理机制等相关知识。案例2:操作系统的进程管理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介绍Java多线程技术,将具体的问题抽象为编程技术的实现,引导学生尽快掌握Java基本编程技术和设计技巧。对第三部分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综合运用前两部分知识,结合最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通过对聊天室软件的分析设计,让学生学会将输入输处流、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数据库JDBC连接、Socket通信、线程等技术加以综合应用。在讲解Java高级编程时,主要是结合一个具体项目,如实现学生管理系统,讲解项目的设计思想、方法和步骤时,启发鼓励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积极主动地参与项目分析,然后再根据学生分析的进度将项目整个实现过程逐步讲解、逐一展示给同学,切忌将整个程序代码直接展示介绍。否则学生只能读懂代码的功能,而没有完整的思路。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将软件工程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

在实践教学当中,一方面把所学的知识与技术融入到工程项目中,另十分关键是如何将软件工程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践教学采用项目驱动方式实施整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成立项目小组模拟企业真实项目练习,具体过程如下:

(1)调研,选题;

(2)研讨项目方案,拟定开发计划,小组成员分工;

(3)查阅学习相关技术资料,完成需求分析;

(4)小组成员研讨课题相关的技术,完成设计阶段;

(5)编码实现和测试等各个阶段;

(6)开发文档整理、编制。

利用软件质量保证计划完成整个项目的实施完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和测试等各个阶段,撰写各个阶段的相应文档。特别在需求分析、系统设计阶段等阶段,充分理解和详细分析项目的需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经过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后,再用相应的Java技术对设计的结果进行编码,最后通过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完成整个项目。通过一个模拟实战项目训练,学生既掌握Java技术知识和运用,又对软件工程实际项目实施过程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思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是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软件工程素质。任课教师也要参与软件项目的开发,不断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

4 引导学生自主协作学习

首先要完善整合课程网络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周历、电子教案、重点难点内容特别指导、实践项目任务书等必需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依据自身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时间,通过网络资源自主安排学习进度。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实时指导学生,如电话、电子邮件、课程学习论坛、建立QQ课程群等形式实时指导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次组织成立兴趣小组确定学习项目、让组长安排分配学习任务,教师参与定期交流学习体会,能解决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而协作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再学生可通过访问专业网站与经验丰富的编程人员交流,以提高自己的编程水平。并定期进行考核计入总评成绩,督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调整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不在是被动的、孤立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 考核方式的改革

目前大多采用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模式,以掌握知识为主单一的闭卷笔试占比例更大些,以至于难以衡量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能客观公评价学生掌握该课程情况,甚至制约了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改革考核方式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运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有利于全面真实地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的衡量。考试重心转移到对学生的实际能力的考核,如,采用项目答辩、上机考试、过程考该等多种考试方式。完善的考核方式将推动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6 结束语

在面向对象编程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应避免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脱离、注重学生项目开发能力的培养,授课教师应定期到软件企业调研,掌握最新的Java技术,调整教学计划,整合课程体系。还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总体思路及各种抽象概念。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编写和调试程序能力。特别注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软件工程的思想.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软件工程的素质和团队合作意识,为今后从事软件技术开发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今后,本课程组要总结前期课程建设工作,如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突出方法。构建课程体系,编制实教材,建设案例库和项目库等资料,完善本课程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新海,李建东.李捷娜.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4):70-73.

[2]韩春燕,高晓兴,姜慧妍,等.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方法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70-73.

[3]王秀坤,张宪超,郭禾.本科软件工程专业软件类核心课程关联式教学模型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12):91-92.

[4]芳,孙力娟.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140-144.

[5]许庆伟.徐兆佳.杨莉.软件工程专业Java教学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9(1):28-30.

[6]阳王东,吴宏斌,祝青.以工程项目为主线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实践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2(12):90-93.

篇5:网络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1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教育改革要求,当前的高等教育不仅要促进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还要树立其健全的人格和较高的综合素养。但现阶段我国的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并不理想,其应有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得以有效发挥,大学语文教学正面临逐渐被边缘化的发展困境。众多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着对语文教育重视不够、教师资源不足、语文课不受欢迎、课程设置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再加上有的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相对滞后,与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互动,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往往不高。另外,由于大学语文多被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来安排,使得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修得学分,这对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网络发展的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加快进行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改变语文教学现状,发挥语文教育的实效性。

篇6:网络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2.1进行开放式的语文教学

开放式教学就是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让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教学探索活动中接受知识的学习,实现教育的知识型到能力型的转变。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方式仍然较为单一,虽然多数教师善于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也存在着过度使用现象,效果并不理想。进行开放式的语文教学就要求教师要一改传统的教育观念,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在一种相对开放的教学氛围中开拓视野,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升学习兴趣。在开放式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教材知识的学习,使其跳出惯性的思维模式。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区质疑和思考,同时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以多样化的方式展开教学互动,实现课堂教学。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知识的学习,也能让其在资源搜集的过程中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效提升其课堂参与的主动性。

2.2创设网络化的教学环境

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也促进了师生之间交流方式和交流工具的转变。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资源,教师可以实现与学生的网络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自主的交流,对语文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意见。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有效反馈,对教学过程和方式进行改进和调整,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促进其语文学习兴趣的提升。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在线为学生解答相关疑问,布置在线作业,进行课外学习资源的推荐等。因此,在进行自主翻译的过程中,借助网络资源,学生对课文内容有着更好的掌握,这相对于教师课堂中进行枯燥的文字讲解来说,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更有帮助。

2.3加强互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网络时代同样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创设新型的课堂学习势在必然。首先,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的课堂讨论,转变自身的角色,把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对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有积极的意义。其次,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实现学生与学生、教师以及网络资源之间的有效互动和联系。作为教师,也要了解学生的个性追求,多与学生进行接触和交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对实现语文课堂有效性有很大程度上的促进作用。最后,教师要善于利用多样化的网络教学的手段,实现现代化的多样化的大学语文教学,保证教学评价的科学性。这需要语文教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建立完善的课堂评价体系,实现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评,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大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作为大学语文教师,面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推进语文教学的改革,实现开放式的语文教学,同时要善于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创设网络教学环境,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完成教学改革的目标,推进大学语文教学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王凤英.关于网络时代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读书文摘,,(4):54.

[2]刘波.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刍议[J].新校园(上旬),,(1):6.

[3]肖敏.校园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6,(1):29-31.

篇7:高职院校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与探索论文

高职院校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与探索论文

摘 要:在VB课程教学中,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的课题。文章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实践经验,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VB ;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1.引言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类各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目的在于培养计算机软件程序员、数据库管理员、信息系统管理员、网站设计、网络管理等专业方向学生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

VB语言比较枯燥、难以理解,学生在没有相应的知识背景下,对课程缺乏兴趣,甚至有恐惧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分析、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

2.VB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课时比例大致安排为1:1。

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数是按教材的章节编排,循序渐进进行VB程序设计思想和语言规则讲解。即使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是按照教材上的章节安排做成PPT课件,把书本上的案例和习题进行演示分析。在讲述理论的同时,也尽可能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例题、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是很抽象、枯燥的。

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整体效果和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安排学生上机实操,进行编程训练,然后调试。目前实践教学一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章节性的习题,布置的实训项目一般是教材上的例题或者是课后练习题。如此实践教学只能称之为验证性实验,缺乏创造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由教师向学生介绍程序设计的思想,介绍语言规则和使用方法,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始终跟着老师的思路,没有学习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好像并不十分困难,听老师讲解例题、习题也能够明白。但真正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时,却无从下手。

因此,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课堂讲授只注重教材中基本语法和语句的讲解,不注重学生实际编程和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授课形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没有学生自主思考、设计、实现的`过程,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授内容,产生枯燥厌学的情绪,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差,课程结束后还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改革VB课程教学的方法探讨

3.1教学方法要有多样性

在讲解的过程中,力求采用最简单、最容易的方法完成每一个实例,尽量采用常规化的语句,避开一些不容易理解的概念、方法。比如,在利用文件操作对数据录入以及把录入的所有数据输出时,我们可以避开利用Type语句定义自己的数据类型的使用,因为釆用Type语句定义,有多少个字段,就会产生多少个相关的成员,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就很难想得到这个成员代表的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这样就把程序复杂化了,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采用简单的文本框来进行输入,然后用Input函数输出就轻松完成了。

3.2理论教学环节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有关VB的教科书,前两章内容一般都是介绍VB程序设计概述以及VB编程歩骤。如果直接照本宣科,对每个窗口每个菜单进行全面理论性的讲解,让学生在毫无知识背景的情况下,要他们理解什么是事件驱动、什么是对象和类、什么是属性方法等等,势必枯噪乏味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还会使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因此应当抛开晦涩难懂的概念和语法,结合例子进行讲解,在VB程序设计的第一堂课上,一般先不讲理论,而是选择在计算机机房进行教学。先将自己课前用VB设计的符合学生专业性质的内容给学生看,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然后在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进行演示,一步一步的带领学生完成,最后在归纳总结与之相关的内容,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时候,轻松地了解VB的界面以及编程歩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解“高级界面设计”这一章节时,由于涉及“菜单”设计、“工具栏”设计、“图像列表框”应用及“通用对话框”编程等,不仅内容多且互相紧扣。在具体教学时,准备了一个“文本编辑器”的综合案例,先演示给学生看, 分析该案例实现了哪些功能,分别由什么“部件”实现的,然后介绍该案例的“界面设计”, 需要添加哪些元素,如何引用等,接着介绍“代码设计”,为所添加的“部件”编写相应的代码, 最后剖析还有哪些可以在功能上加以完善,并作为本次课堂教学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光说不练假把式”,通过鼓励学生自己去琢磨程序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激励创新。

3.3实验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实验课的教学恰恰是学生自我发挥的地方,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就要激发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要让学生把书上的例题或理论课上所讲的例子依葫芦画瓢地输入,最后得到结果就算实验完成,我们给学生的题目一定要有扩充性。通过分组,讨论和抢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能力,这样在竞争中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势必会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3.4协作学习

对于同学之间而言,鼓励他们自由组合成一个个“软件开发小组”,成员相对固定,模仿企业运作的管理模式,进行组内的角色分工,比如有小组长、小组秘书等职,通过组内的合作讨论,相互交流信息,取长补短。特别是当遇到设计比较大的题目时,以协作的方式来完成实训项目,既增强了同学们的团队精神,也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

3.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在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开发基于校园网的课程网站,并以校园网为中心,逐步完善网络教学资源,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有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同学们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按照自己的需求和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目前,我院正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空中课堂建设就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空中课室已初步建成,空中课堂提供了多媒体课件下载、教材案例下载、教材推荐、站推荐、网络答疑等诸多功能,并定期对网站数据进行更新。

3.6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根据教学目标,程序设计类课程在考试时,应重点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前的考试完全采用笔试,有些学生尽管在考试中成绩优秀,却做不出一个像样的程序。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笔试和机试各占一定比例的方法。笔试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机试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笔试和机试的结合能促进学习与考试的有机结合,真正起到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功效。事实证明,这种考核方式很好地解决了“会考试”与“会学习”的矛盾。

4.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做的一些研究,通过对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能力以至提高整个教学质量作了一些尝试。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该课程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苏海英.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与探讨[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

[2]谭浩强.Visual Basic程序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2).

[3]张建臣,宋秀芹,张学军.非计算机专业VB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福建电脑,(7).

[4]王栋.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用教程[M]. 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4(11):231- 245.

[5]郁春兰,李月,郭庚麒.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篇8:网络教学改革下的计算机教育论文

网络教学改革下的计算机教育论文1000字

一、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

网络教学模式本身便是将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能够更好的将网络上的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去,和以往的教学模式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模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相互协作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指的是在进行网络教学的时候,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起到组织管理的作用,控制其协作的实际效果。而和以往教学小组合作的模式有明显不同的是,教学地点不再是实际的课堂上,而是在网络上。并且网络上的相互协作更加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和合作,看重学生自身的目标实现,重视教学环境的创设和学生的实际交往过程。

(二)探索式教学模式

基于网络的探究式教学,其基础是学生进行研究和自主探究,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是指导的作用,根据实际的生活来进行研究课题的`确定,然后再让学生或者小组进行探究,这样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便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进行问题的解决。利用网络来进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使用,最主要的目的便是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三)讨论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根据某问题进行发言,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老师不应该参与太多,也不应该控制问题讨论的实际范围和方向,这种讨论式教学模式主要可以分成两种模式,分别是异步讨论和同步讨论,使用那种讨论模式是由学生的学习的平台决定的。同步讨论主要是通过在线讨论实现的,老师提出相应的问题之后,再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来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通过视频来听学生的发言,并且还应该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一些点评,重视学生发现中的优秀之处,对于有些学生说的不正确的观点,老师应该和学生私聊,让学生真正的明白其错误。异步讨论指的是老师进行初始问题的设置,再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讨论,并且学生还可以根据问题进行小组的选择,在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行问题的探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引导应该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把自己的创造力发挥出来,老师应该做好组织和引导方面的工作。

(四)单独辅导的教学模式

以往在教学的时候由于学生的数量非常的多,老师也不可能真正的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学生单独学习也很难实现,在进行网络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聊天或者邮件来单独辅导学生,这样能够更好的将老师的作用发挥出来,保证教学的效果。

二、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平台的关键技术和特点

由于这种教学模式是以网络作为平台的,所以其动态性以及开放性非常的明显,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通过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加工,更好的对教学资源进行利用,和以往的教学模式相比,其主要有以下两种特点:首先,网络能够对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利用声音、图像以及文字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其次这种模式还能够将学生信息共享以及交换的能力更好的发挥出来,让学生通过站点的链接来进行学习路径的确定。由于这种教学模式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老师和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将二者联系在一起,通过网络来开展远程多媒体教学,这样不但转变了以往落后的教学模式,还提高了老师的实际授课效率。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进行网络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更好的和老师进行沟通,老师也能够利用这种方式更好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管,并且这种教学模式的出现还打破了以往教学方式空间、时间以及资源环境方面的限制。

三、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中师生角色的转变

以往,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往往是老师主动的讲,学生被动的听,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和尊重,实行新课改之后,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老师转变了教学思想,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了明确,并且自己也进行了角色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但是在网络的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和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还是存在明显的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的明显,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起的是一种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探究,确保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结语

将网络和计算机作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和以往的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不同,其存在能够更好的将网络中的丰富教学资源利用起来,并且这种教学模式的互动性更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的突出,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也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都会有明显的进步。所以,必须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将计算机和网络更好的运用到教学中去,这样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以及学习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高。

篇9:教学改革计算机网络论文

教学改革计算机网络论文

一、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改革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

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师必须要明确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目标,遵循市场的实际需求,以市场为导向来开展教学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发展成为高素质的职业型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

2、合理选择教材

高职学校应当重新选择和修订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尽量选择一些技术比较先进和通俗易懂的教材,并且教材内容还应当要全面、重点应当要突出,例如,对于一些通信原理和信息编码的知识只需要简单介绍即可,而对于组网、网络划分及网络管理等内容则应当重点讲述。

3、改进教学方法

若想提高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就必须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于当今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当要摒弃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积极引进更多的先进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并多多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来进行教学。

4、加强实训教学

无论是学校还是政府,都应当加大对校内实训环境和教学设施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大力加强电脑机房和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等地的建设,从而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实训条件。而作为教师,也应当要加强实训教学,多组织学生进行上机实训,给予学生更多实践和发挥的空间,这既能够培养学生的技能,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在我国大部分高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当中都存在着教学目标脱离实际、教材选择不够合理、教学方法过于单调及实训教学比较匮乏等问题,若想进一步提高其教学效率,就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及加强实训教学。

篇10:高职教育中《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研究论文

高职教育中《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研究论文

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核心课程,程序设计能力是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通过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不仅要为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打造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使学生通过该课程能科学地认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加深对计算机的理解。对于两年制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程序设计课程不仅仅是进入专业学习的入门课程之一,更重要的是――它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保证。随着两年制高职软件专业自身的发展和来自社会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该课程的教学也暴露出些问题,本文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探讨该课程教学的改革。

1.高职教育特色

1.1 培养方向

高职毕业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同时高职教育也要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打下基础。因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向是:以培养适应就业需要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教育的毕业生如果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即能胜任工作,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就应具备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更需要过硬的技术应用能力。

1.2 学生特点

高职院校的生源较普通高校差,生源主要是中专生和普通高中生,中专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而普通高中学生又不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为此高职教育的理论教学应按少而精的原则,讲授最有用的内容;而教师的精力应更多的集中到学生的技能训练上,以理论够用为度,加强实践教学,达到少讲多练,培养学生过硬的技术应用能力。

2.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2.1 没有摆脱普通本科教学模式的束缚

目前高职软件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体系仍是本科教学的“压缩饼干”。具体而言,就是仍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的系统性,忽视教学的应用性,即使考虑了“应用性”,也只是简单的增加例程,选用的例程只起到了对理论的验证作用,很少从学生就业的角度来选择案例讲解理论知识。

2.2 教学方法不够科学

在有限的教学学时里,教师需要讲授的东西太多,仍属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并且对教材配套的习题集和实验指导书依赖较多,尽管这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开阔视野,但也增强了学生的依赖性,从而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2.3 选择程序设计工具存在盲目性

目前多数学校总以为学生懂得的程序设计语言越多,应用能力就越强,学生的就业情况就越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涉及程序设计的课程多达4 门~6 门。这导致当学生学完多门程序设计语言后,样样通,样样松,真正掌握的程序设计应用能力却很少,不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3. 改革实践初探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增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针对目前高职软件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已有的各种改革方案的分析、比较,我们从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

3.1 修正教学目标

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更需要过硬的实际应用能力,这就是我们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将原有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修改为,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程序设计能力,能够通过适当的引导解决简单的实践问题。简言之,教学目标应服从和服务于该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3.2 教学内容精讲多练

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目前教学学时不断压缩的情况下,教师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贯彻了“以理论够用为度,加强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减少理论教学学时数,大幅增加实践环节的学时数。理论部分主要以讲授基本知识的应用为主,强调对程序设计能力的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过度讲解程序设计语言的细节,进而误导学生;通过增加实践环节中实际的完成的案例的数量和提高完成案例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

3.3“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增加案例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由于我们的任课教师大多都具有“双师”资格,因此在具体的实践环节设计上,我们首先通过教师自己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实践情况和各方面的反馈进行总结,抓住目前工程实践中使用最广泛和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进而为学生准备合适的课程设计题目(大多与实际工程项目有关),学生在完成这些课程设计题目过程中,既对基本技能进行了训练,又应用了实际工程使用得最广泛和最前沿的技能。这种技能学习、训练方式为学生毕业进入相关企业,直接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3.4 加强教学方法的特色性

针对高职软件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了几种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首先,我们根据高职生源素质状况,设计了浅显有趣的教学内容,尽量避免深奥、枯燥的理论教学,而通过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摸不着看不到的程序设计知识比拟成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事例,设法创造“问题情景”和“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对程序设计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其次,根据高职软件专业教育的特色和规律,我们采用“课堂老师教一点、学生做一点、课堂练一点、作业留一点”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再次,我们整体的教学内容明显突出一个“项目驱动”原则,在整体的内容中,除了初始的基础知识教学部分,其余的实践应用部分都是围绕一个核心的项目展开的,而整个课程的学习结果就是使学生明确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的完成过程,在核心项目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展开知识、技能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最后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最后,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基本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每一章节的内容都尽量以核心项目的问题作为开头,用问题的解决为引导,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述解决核心问题的过程中,将本章的知识融入,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将课堂教学有“老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改为现在“学生为主”的“学教”模式。_

篇11:网络应用编程教学改革的问题和策略论文

网络应用编程教学改革的问题和策略论文

0 引言

网络应用编程是我校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当下网络编程技术高速发展,日新月异,具有更新快、涉及知识面宽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这使得“网络编程基础”课程的教与学有一定难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逐章逐知识点讲授,课后练习实践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这门课程的教学,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笔者对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教学环节和考核方式进行探索。

1 课程内容和特点

网络应用编程课程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为开发平台,以C#为开发语言,采用案例方式,让学生掌握ASP.NET的基础知识、特点和具体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简介,静态网页设计基础,C#语法基础,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常用Web服务器控件,常用内置对象和状态管理,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和基于角色的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该课程重点突出“应用”二字,紧紧抓住培养学生基本编程技能这个纲,旨在通过网页设计和网站功能开发使学生了解网站开发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训练。

2 教学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侧重理论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往往出现“上课听得懂,课后不会做”,“示范操作都能做,自己设计就无处下手”,“课堂上学生积极性不高,互动性不强”等现象。而网络应用编程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互动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侧重理论,导致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差。根据网络应用编程课程的特点和近两年的实际教学效果,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探索。

2.1 教学模式的探索

整个课程的课堂教学全部安排在专业的网络实验室中,课堂教学采取参与式教学方式,强调教学双主体,即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参与式教学是指: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合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组成部分,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具体做法是:由学生自由组合成4~6人的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自行命名并选出组长,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各个小组的具体表现进行积分,并且在每次课后都公布积分结果并张贴在教室中。这样做的目的是建立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学习。

在课程教授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我们通过一个WEB应用程序开发案例从网页设计、功能设计和数据库设计三个方面进行演示和讲解,精讲项目开发中的知识点、设计思路、编程技巧,同时强调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以及解决方法以及在不同的开(下转第123页)(上接第121页)发需求中的不同应用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各小组按照教师的讲解和演示逐步完成整个设计和开发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去了解和熟悉一个WEB应用程序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且对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2 实验教学的探索

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使用基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实验课内容围绕理论课内容来进行设置,即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课中的授课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方式割裂了网络应用编程课程中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无法与学生学习的其他课程知识链接起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实验内容设置上进行了新的尝试。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参与式教学方式和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并且对WEB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已经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因此,在实验教学环节中设置一个和课堂教学中相似的项目开发案例要求各小组独立完成,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兴趣差异,要求各小组对成员进行分工,并将每名小组成员的名字和分工做成简易卡片展示。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实验内容,并且在小组内部形成帮扶机制,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在项目开发中的团队协作精神。

2.3 考核模式探索

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成绩对学生进行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20%,主要根据各小组的积分情况进行分级评定,每一个等级设定相应的分数。实验成绩占30%,根据主要各小组实验项目的完成情况来评定。期末成绩占50%,主要考核每个小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教师拟定基本要求,各小组自行拟定项目。项目完成后要求提交项目报告并将完成项目发布到实验室服务器上进行展示,邀请资深教师对各小组项目进行评定。

2.4 待解决的问题

在课程教学的探索中,我们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参与式教学不适合大班教学,在30~35人左右的小班教学中效果较突出;个别同学动手能力差,请“高手”来完成自己的工作,也有小组直接在网上下载项目,稍加改动后提交。根据这些问题,我们将继续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

3 结语

通过对网络应用编程课程的教学改革,从教学效果上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了对WEB应用程序的开发技术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对学生后继的“软件工程课程实践”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资助项目(黔科合J字LKZ[]22)

参考文献

[1] 崔淼,关六三.彭炜 ASP.NET程序设计教程(C#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 单颖.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皖西学院学报,.22(4):154-156.

[3] 方贤勇,罗斌,仲红.参与式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1.21(2):43-46.

[4] 刘峡壁,李悦宁.大学参与式教学法的一种实践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1):60-63.

[5] 黄勇南.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页设计与制作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9):157.

[6] 李庆华.计算机专业网络编程课程教改研究与探索[J].福建电脑,2014.30(1):59-60.

篇12:微信的网络传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微信的网络传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摘要:本文在分析微信的教学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网络传播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微信的网络传播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同时以“搜索引擎传播”内容为例,阐述了基于微信的网络传播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方案及实施过程。

关键词:微信;教学改革;网络传播

根据我国互联网统计中心CNNIC发布的第40次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7.51亿,其中手机网民的规模已经达到7.24亿,占全体网民数量的96.3%,移动互联网的主导地位仍在持续加强。同时,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信产品在互联网用户中的渗透率超过九成,明显领先于其他手机应用。而根据企鹅智酷发布的2016版《微信数据化报告》显示,在微信用户的职业分布中,学生群体占比14.4%,有超过九成的微信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微信,半数用户每天使用微信超过1小时。微信的即时通信功能、支付功能等各项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当代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几乎成为当前学生群体中影响力最大,粘性最强的媒介形式。因此,将微信应用于高校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微信的主要功能

1.信息群发推送通过微信群或微信公众账号可以向目标学生群发消息,推送课程内容。信息形式多样化,包括文字、图片或视频等。2.根据关键字自动回复在微信公众账号中,学生通过回复关键字的方式,可以搜索与关键字相关的信息,及时获得与课程相关的重点概念及内容。3.点对点交流微信群及微信公众账号均支持点对点交流,在通过群组讨论的方式解决共性问题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一对一交流的方式来解决部分学生的个性化问题。4.数据统计功能微信公众平台能够记录学生使用平台资源的各项数据,其数据统计功能大致可以分为用户分析、图文分析和消息分析三类。其中的图文分析可以记录教师群发信息的送达人数、信息阅读人数、分享转发人数等各项情况。消息分析则可以查看针对学生发送的信息的统计情况,包括信息的发送人数、次数等等。通过对这一系列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准确并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学习疑点难点等。

二、当前网络传播课程存在的问题

1.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课堂讲授效果不佳网络传播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与网络传播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及主流网络应用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理论及网页制作、网络新闻制作与编辑、数据新闻的采写等业务能力。其中实践部分的内容往往需要学生的亲手实践与反复演练,有限的课堂容量导致网络传播课程的实践部分教学效果不好。2.课本案例内容陈旧,落后于网络媒体的发展网络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类网络事件层出不穷,由于出版周期的限制,网络传播教材很难紧跟当前网络媒体的发展,尤其是使用的案例,虽然具有典型性,但缺乏新鲜感,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基于微信的网络传播课程教学模式

1.基于微信群组的网络传播课程教学模式微信群组主要用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根据不同的任务性质,将微信群组分为分享组、答疑组、实践竞赛组。分享组主要用于学生间分享新鲜的网络资讯及网络实践技巧等。对网络事件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群组中发布新鲜的网络事件进展并和其他同学分享讨论,有考研意愿的同学可以在群组中发布与考研相关的信息及备考内容等,热衷实践的同学可以在群组中分享网页制作技巧等实践心得体会。通过学生间的互相分享,一方面能够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答疑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将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发布到答疑组并@教师,教师会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其他同学也可以进行补充或发表不同看法。答疑组能够有效的弥补课堂时间不足的问题,通过随时随地的线上答疑,为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实践竞赛组由学生代表主导,根据不同的竞赛主题与内容,学生个人或自由组成团队参与竞赛。实践竞赛组主要用来方便教师发布与竞赛相关的各项信息,同时方便参与竞赛的学生就比赛的各项事宜进行及时沟通并达成一致。2.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网络传播课程教学模式微信公众平台主要用于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将微信公众平台的界面设计为课前预习、课堂测试、课后复习、业界动态、作业展示等五个区域。课前预习区主要用于教师发布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学生通过对教师发布的课程内容的阅读和学习,形成疑问,然后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听课,提高学习效率。预习内容的设计应紧密结合新鲜的案例,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课堂测试区采用在线测试的形式,教师根据教学单元设计题库,在教学单元讲授完成后及时进行测试,每单元不超过十题,题目难度不能太大,要一目了然,测试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发现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测试一般在课堂的最后十到十五分钟进行,便于教师在学生测试完成后,针对学生测试中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反馈。课后复习区主要用于发布和本门课程相关的一系列课程资源,包括教案、课件及相关的'音视频资源等,便于学生在课下进行内容的检索与复习。同时针对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教师可以将其录制成音频或视频内容,便于学生反复观看。尤其是与实践相关的内容,学生在课堂中无法完全消化和演练,在课下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内容并练习直至掌握。行业动态区主要用于发布与网络传播课程相关的新鲜的网络资讯及案例,便于学生及时掌握网络媒体的发展动态及前沿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专业自信。行业动态区的信息发布应紧密结合课堂内容,作为课堂内容的延伸阅读,为学生提供完整的知识链。作业展示区主要用来展示学生的优秀课程作品。首先鼓励学生结合课堂知识制作作品,并将作品上传至微信朋友圈进行展示,“晒作品”的方式一方面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自觉提高作品质量,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结合微信朋友圈点赞情况,教师评价、同学互评等各项指标的基础上,选出若干优秀作品在作业展示区进行展示,激励学生不断参与实践并努力完善自我。

四、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网络传播教学设计实施案例

案例选取《网络传播》第七章《网络传播的典型形式》中第五节《搜索引擎传播》的内容,学生已经掌握了网络的属性与传播形态、网站传播、即时通信传播等传播形式。搜索引擎传播共2学时,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包括搜索引擎传播的概念、发展现状、特点和价值。1.课前预习教师将“搜索引擎传播”的教学目标、教学要点等编辑成图文信息发布到课前预习区,并通过群发消息的方式将预习任务群发给学生。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前对当前的搜索引擎市场进行调研并搜集资料,了解并掌握搜索引擎传播发展的现状。其次,要求学生使用“魏则西事件”作为关键词在不同的搜索引擎中进行搜索,一方面了解“魏则西事件”,另一方面了解不同搜索引擎之间的共性与区别。预习任务需提前至少两周时间发布,教师授课前,需要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后台的图文数据统计,全面分析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预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确保课堂教学效果。2.课堂测试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线上测试,学生登录手机微信,在微信公众平台的“课堂测试”区中进行答题。3.课后复习首先,教师将本节课的教案和课件等相关资料发布到课后复习区,供学生随时查阅。搜索引擎的特点等单元重点内容要单独整理。其次,让学生通过进一步查找“魏则西事件”的相关信息来深入体会搜索引擎的特点。第三,将搜索引擎的数据挖掘价值等录制成视频资源,供学生反复观看查阅。4.行业动态首先,为学生提供我国搜索引擎发展现状的相关资料,尤其是百度搜索引擎的发展历程,文化理念,主要业务和企业事件等。其次,为学生提供搜索引擎未来发展的相关资料,包括多媒体搜索、情景搜索等,帮助学生掌握业界发展动态及前沿知识。5.作业展示作业要求学生设计搜索引擎的搜索界面,鼓励学生将设计好的作品上传到朋友圈进行交流,最后结合教师评价和同学评价的结果评选出优秀作品放在作品展示区进行展示。

五、基于微信的网络传播课程改革效果评价

1.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明显提高采用微信进行网络传播课程改革的班级期末考试成绩相较于历届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有明显提高,及格率可达100%,平均成绩可以达到良好水平。尤其是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等主观性较强,需要结合案例进行论述的题目,相较于往届学生,答题水平有非常明显的提高。2.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显著提高采用微信进行网络传播课程改革的班级,学生参与各项竞赛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参赛作品的质量及获奖比率明显提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的获奖比例较往届提高74%。3.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专业自信明显增强在对学生进行的教学满意度调查中,分别围绕线上学习方式、延伸阅读材料选用、课堂知识掌握效果、教师授课方式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满意度均超过98%。4.学生的团队意识明显增强通过线上线下,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与交流,班级的凝聚力明显增强,学习气氛浓厚,通过集体参与各项实践及竞赛,学生间的团队协作意识及协作能力有显著提升。

相关专题 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