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

xkawlj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xkawlj”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共19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篇1: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

一、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必然性

1.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适应发展着的时代,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教育改革方面就提出了高要求。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所以转变教学方式已经迫在眉睫。此时,将快速发展着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课堂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不仅能够支持新教学方法和新教学模式,还能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教师教学更加形象化、直观化。

2.学生学习的需要

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十分丰富,很多内容是学生已经无法通过单纯的书本学习能理解领会的。要提高教学效果,应该充分加强对学生的直观立体教学展示,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综合讲解。而诸如音乐、动画、图片等信息也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

在化学课堂中融入信息技术,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原高危化学实验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在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为社会培养出高智商人才的过程中提供良好的手段,具有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和技术性。

1.创设问题情境,增进学习动力

信息技术能够提供全方位的感官体验。声像、视频、图片、音乐等能够极大程度地为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提供情景化再现。例如,在讲到金属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的课程时,可以向学生展示几张金属在氧化前与氧化后的对比图片,以及一段对于金属氧化的加速视频,再配上一段轻音乐。学生看完视频之后,就会十分好奇金属为什么在空气中由崭新变成布满锈斑的。在学生好奇心高涨的时候,教师向他们讲解氧化反应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而在空气中金属会发生缓慢氧化反应。信息技术能够形象生动地辅助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吸收新鲜知识。长此以往,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巩固。

2.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化学教学内容大多数都是抽象的,一些分子之间的微观运动是无法直接展示给学生看的,这就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理解消化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而有了信息技术的辅助,可以变微观为直观。通过计算机模拟,能够形象生动地展现出微观运动的运动方式。如,在讲解“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可以在讲台前做完实验后,播放一段氢分子夺取氧原子的微观过程运动图。让学生不仅知道氢气还原氧化铜的直观过程,也可以了解原子分子之间的微观运动,在微观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还原反应的理解。形象地展现出了化学反应的实质,直接突破了化学教学的重难点。

3.将不可见转化为可见

化学教学内容基本以实验为主,虽然能够形象生动地展现学习内容,但也由此产生了一些弊端。一些高危实验和实验错误操作是无法向学生直接展示的,给学生的理解吸收造成了困难。而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化不可见为可见,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在加热试管时,试管外壁有水珠会造成试管炸裂。利用动画向学生展示这一错误操作,可以化不可见为可见,加深学生的印象;也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做实验时,提高了警惕性,阻止实验受伤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

4.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局限在课堂、书本和实验室里,而信息技术可以将学习延伸到各个角落,增加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如,利用网络,教师可把教学课件以及教学资源发到公共平台上供学生下载学习。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在家里用电脑进行预习和复习,知识面得到拓展。如果学生有网络环境,也可以与教师联网,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将作业发送到教师的邮箱。简化了教学结构,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使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和自由。

总之,信息技术有其特有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它内容丰富,展示效果多样,画面生动。在与化学课堂整合时,能够加快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热情高涨的学习态度能够提高学习热情,也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探索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发挥信息技术的长处。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的整合,在素质教育模式下,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篇2: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

一、设疑激趣,创新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课程,有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而有的教师则会让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原因不在于课本的内容,而在于教学的方式,这也是考验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必须创新教学形式,不能拘泥于“一言堂”,一定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有两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一种是设疑,一种是激趣。如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时”,笔者提问学生:“同学们,在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你们知道是哪五次吗?让我们带着问题学习,谁最先找出答案,可以举手回答”,通过这种设疑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此外在教学中,笔者还非常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经常在学生之间进行分组比赛,针对课堂知识点进行提问,得分高的小组会得到奖励,得分低的小组则要接受惩罚,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比拼意识。此外,我还经常采取游戏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行为,必须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必须了解学情,因材施教。对于高中学生来讲,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同,学校教育的差异,其信息技术的基础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而有的学生则完全一窍不通。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前,首先要在班级内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学情。笔者就是这样做的,在每个学期开始前,都会针对本学期要学的知识点,制作问卷,进行调查,掌握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

三、温故知新,巩固知识要点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实,知识就像刻在木头上的痕迹,刻的次数越多,刻得就越深。因此,学习必须举一反三,才能温故知新。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一直追求教学的速度,但是有速度并不等于有效率。教学必须注重效果,而确保效果的关键在于对学过的知识要时常温习。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就非常注重对已学知识的温习,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每堂课开始时,会抽出几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对上节课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二是在讲解新的知识点时,会与学过的知识进行联系和比较,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如在学习对音频、视频信息进行加工时,我会引导学生回顾图片信息加工的相关知识,比较不同软件的区别,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学习的重点。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才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知识只有在实践中得到应用,理论只有真正的联系实际,才能体现其价值。要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应该注重学以致用,作为教师不能单纯的、一味的宣传理论,应该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笔者经常采用任务教学法。所谓任务教学法,就是通过布置实践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完成,从而促使其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比如,在学习图像信息处理时,我经常在课堂上展示一些有瑕疵的电子照片,让学生运用photoshop等软件,对照片进行处理,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照片进行处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实践练习,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逐渐掌握了信息技术的知识点,也看到了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高中信息技术虽然不是高考的必考课程,然而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应该认真学习信息技术,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师,也应该认识到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确保课堂教学的效果。

篇3: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

一、当前音乐课教学的必要性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活动通过课程科目的设立,教师通过对于教学大纲以及课程目的的把握设计,通过良好教学方式的实现,不仅能够保障学生学习到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让其主动寻求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承担教学活动开始之前的教学筹备,另外要熟悉和掌握教学知识,并能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实现课程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将准备好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面对面”的方式传授,不仅要使学生学习到教学大纲的内容,而且能让其将精力集中到教学课堂之中,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效率。对于教学活动,教师是组织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也要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其对课堂内容有所把握。课程结束后,要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对于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必须结合音乐科目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需要传授的音乐知识,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实现良好的教学目的,这是音乐课教学活动中需要掌握的重点。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对于教学要求也逐渐实现科学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对于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注重素质的全面培养,综合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建立,对于教学科目,不会出现重视程度上的偏差;对于音乐课教学,也要逐渐提升重视程度,改变以往观念,要清楚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学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同时对其自身潜在兴趣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好处的。音乐课教学活动不仅够培养学生的基础音乐知识,而且能培养其音乐的节奏、乐感以及演唱能力,激发并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而这些在学生的综合能力中是不可缺少的。通过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提高对于美的认识与追求,并能产生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的态度。

二、信息技术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随着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对于教育行业的重视,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出现了较多的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活动。这不仅改善了教学环境,同时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起到了辅助作用。通过教学中教学设备的逐步完善与多样化,使得音乐教学中知识形象表现的方式更多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音乐课教学形式的变化,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对于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如果没有形象的信息技术展示音乐知识,只能依靠学生发挥想象,不仅与实际教学活动有所偏离,而且容易减弱其音乐学习的兴趣。而通过信息技术中的图像以及视频展示,可以使学生更形象地了解音乐知识即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可以运用游戏的方式,实现教学活动中的良好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能够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而对于教学媒体而言,可以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让知识与教学趣味相互结合,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向。教师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掌控,能够实现更好的教学方式转换。

三、寻找信息技术与音乐课教学活动结合点

音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课堂教学目的,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学习特点的把握,对于教学环节的设计依据音乐内容的特点,实现教学环节的设计。如可以将歌词用投影方式呈现出来等,这样不仅能方便教学活动,而且能以最直接的方式体现教学内容。对于舞蹈姿势的传授过程,可以通过视频展现使学生掌握舞蹈知识的具体情况,通过快慢反复放映,将音乐知识以形象的方式展现,而教师也能以更多的精力把握教学活动内容,实现课堂内容控制,以及对于学生不规范的动作能够依照视频对学生进行辅导。音乐教学中,要想将抽象的音乐知识进行传授,必然要依靠信息技术中的教学媒体,以及音乐视频资料,这样能够实现知识趣味性以及可操作性的转化。通过对于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展现,依照知识特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方式,能够将枯燥的知识点进行转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精力更加集中。让信息技术与音乐课教学活动有效结合,必然推动音乐课教学活动高速发展,实现良好的素质教育形式。而对于信息技术而言,也只有逐渐发展,适应音乐课教学活动,才能够在音乐课教学活动中更广泛的应用。

四、结语

当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素质教育正在逐步进行,应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正在融入到教学课堂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教学效率的提高。而对于音乐课教学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找到信息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结合点,能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兴趣。国家对于教育方式逐渐重视起来,在音乐课教学活动中,如何能够运用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实现音乐课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这是当前音乐课教学需要面对的问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找到促进教学目的实现的信息技术,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效率的教学方式,这对于音乐课的教学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篇4: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

一、音乐或时政热点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否新颖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成败。例如,讲《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时,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爱我中华》导入新课,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全心投入到课堂学习,真正实现乐学、易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把时政热点带入课堂,将时政热点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融入到教学中,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漫画、视频等创设情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展现漫画、图表等,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情景,辅助教学的开展,既拓展了知识,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讲《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时,播放视频《扁鹊见蔡桓公》,学生很轻松地就掌握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这一知识点。讲理财投资方式时,可将储蓄存款、股票、债券、保险等列表比较记忆,做到理性理财。也可以图画形式将各种投资方式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呈现出来,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深奥的问题浅显化,让学生注意到收益和风险同在,不把鸡蛋放在同一篮子里,分散投资,实现利益最大化。

三、习题反馈,检测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展示练习题,习题要由不同难易程度的题组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当堂独立完成,让学生知道自己本节课学得怎么样。这与以往的方式比较起来,既省时省力又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课堂知识。另外,这个环节中还鼓励学生把自己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或典型习题,以题目的形式直接提交给老师,主动请求老师的帮助,师生可以共同探讨完成,以提高课堂质量,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例如,讲《新时代的劳动者》时,可师生共同探讨“如何实现自主就业”,强化课堂知识,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任何事物都有其利弊,我们要在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教学整合的实践中趋利避害,才能将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教学整合的优势发挥到最佳状态,最大程度地服务课堂教学,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5: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

一、信息技术与物理电子学科教学整合的模式

1.1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模式

计算机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计算机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教学质量,还可以促进教育的改革开展[1]。经常运用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是操作和练习、演示教学等。操作和练习课件主要是运用在复习已经学过的物理知识课上,学生在运用操作和练习的课件时可以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演示型的课件可以将抽象的物理过程具体化,是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如在演示电磁振荡这一物理的现象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演示的课件更加理解电磁振荡的周期和规律,和在黑板上老师画的图相比更加的动态,教学的成效也更好;它还可以将微观的现象放大,让学生能够在课件上看到自己无法看到的现象;也可以将完成过程很快的实验进行放慢,让学生进行仔细的察看。还有游戏型的课件可以增加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1.2基于信息技术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学习是一个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教师教授的,也可以是通过他人的帮助,还可以是自己阅读学习的资源。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可以更大的发挥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作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发展探索性的思维,以学科的知识结构为内容,再次发现新的知识的教学方法,它的主体是学习者。

二、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的方法

2.1注重物理学科特点的整合分析

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课程的学科特征,在物理学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整合。物理的实验性很强,所以,在对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进行整合时,要注重物理实验和物理现象的察看,将数据整理和使用的方法理解透彻,再依据计算机对数据的检测和处理,发现物理实验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2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过程的设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设计。在整合过程的设计中国,我们关注的问题是如何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去搜集、分析及处理和物理课程内容有关的信息,以达到研究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2.3综合学习的方法

综合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己主动研究和设计的能力,同时也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设计可以依据综合学习的学习过程来进行。学生在物理问题的环境中,可以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自己的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和整理。

2.4重视体验学习

体验学习是指学生处于问题的环境中,学生和问题进行相互的作用,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信息技术可以为体验学习构建一个虚拟的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的设计过程的依据是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目标,也可以依据综合学习的学习过程。

2.5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

在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时,要注重设计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设计的依据是课程的内容,在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设计学生获取、分析及处理等信息的方法。

2.6协同学习

协同学习的基础是利用各种的通信系统,它可以表现出新兴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还可以运用网络与全球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能力的培养。

三、如何实现教学的有效整合

3.1整合时要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

3.1.1不能有效进行的实验在实验室中使用信息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有些实验在实验室中是无法开展的,不是使用常规的方法就可以完成的,而且在实验时还受很大的因素影响,如实验室设备、学校条件等,在这是引入信息技术就可以有效的补充传统的实验,增加实验的方法[2]。

3.1.2抽象的物理过程

物理的很多实验都是抽象的,不能直接的观察到,学生只有通过想象去理解,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但是如果通过多媒体演示等方式来演示实验的动态过程,学生就可以很好的理解并找出规律。所以,整合教学是具有选择性的。

3.2信息技术与其他方式都要兼顾

信息技术不是全能的,很多的传统实验和教学方法还是存在优点的,所以我们要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实现多元化的教学。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物理电子学科教学的整合,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使物理知识更加的容易理解和直观。信息技术与物理电子学科教学的整合特别注重实验的观察和操作性,充分利用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改变了传统教学无法观察的细微地方。信息技术与物理电子学科教学的整合增加了物理学科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了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篇6: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

一、实际操作课程的教学

新课程课改中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操作(即上机)课程所占百分比有明确规定,其所占课时必须要达到总教学课时的75%或以上,正是因为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应用性,所以只有通过课堂上大量的操作练习和实践才能使得教学质量有所保证,进而达成学生能够熟练操作的教学目的。笔者在对新课程课改的教学规划进行分析研究以后,发现其规划中比较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因此,“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之中。信息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促使计算机行业在软硬件更新方面都十分迅速,其课程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层面也越来越广。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显然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上是行不通的,要想与信息时代保持一致的进步速度,可以布置给学生适当的“任务”,让他们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完成。在这个“任务驱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一些较为抽象化的应用知识转换为实际行动,并在学习目标的驱使下去加以实践,最终利用这一系列学习行为来巩固自己的学习能力,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进而提升自我信息获取、分析、处理以及应用的能力。据不完全的统计数据可以知道,“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笔者通过亲身的教学实践体验到,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对学习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能力都有所增强,以下是笔者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些体验心得。

1、课前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差异。虽然计算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然而在信息技术的掌握上,同年级的学生个体之间还是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个人差距。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所以决定了他们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表现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对“任务”进行设计时,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发掘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任务内容来引导教学,循序渐进和由浅入深是设计规划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主体性质和学习积极性得以激发。

2、“任务”目标的明确。“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稍不注意就会偏离教学方向。因此,教师应该把握教学目标的总体,并将其进行分拆,细化成一个个的小型“任务”,在逐步引导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像多媒体音乐播放的教学任务,笔者就从复习文件的复制粘贴开始着手,一步步地引导他们掌握音乐播放的步骤和技巧,然后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教学目标。信息技术的知识掌握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所以在“任务”规划布置时,不要急于求成,要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学习,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率。

二、课外实践课程教学

作为课程教学的延伸部分,课外实践教学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并在亲手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我的创新能力。而课外实践教学的设计上,还是要注意几点要求:1.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无论是应用软件的操作还是简易程序的设计,信息课程的实践必须要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应用成效,继而发掘他们的创新潜能;2.要求设计要以学生的能力具备为基础。人类的学习能力只有在能够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才能够得以激发并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也是如此,实践要求要以调动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好学心理为原则,再在实践的过程中夯实学生的技能掌握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教师群体要依据教学要求的不同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实际来设计或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以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为首要目标,让学生在充满学习热情的状态下进行知识学习,进而达成新课程课改的教学要求。

篇7: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就是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不拘一格地想出新形式的解决方案的态度。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教学知识的层面,那么能是我们教多少,学生学多少。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是不可能有创新意识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地创设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氛围、机会,使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下,我们教师要适当地抛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例如,在教学“画图”软件中的工具箱时,我先给学生介绍了几个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然后慢慢引导学生一起探索其他工具的使用方法。这样的过程,学生对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速度非常快。当学生对所有工具都有所掌握后,我就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小任务:用画图软件制作一个节日贺卡。学生一听说可以自己动手随意设计兴趣都很高,他们都能够积极地开展制作。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做得非常模糊,主体不明确,有的甚至都看不清画的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我分别对学生进行引导,给他们介绍他们不太会使用的工具,完善他们的制作。通过这样有趣的小活动,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出非常漂亮的贺卡,有的还掌握了文字工作的使用方法。这个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正确掌握了画图中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还有效地锻炼了学习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利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潜能

由于发展的不均衡,学生在认知能力、知识储备、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差异。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也应考虑到这种差异,让教学设计适合大部分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针对不用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针对学生的知识层次对学生提出要求也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前提下开展学习,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在新生刚入学的时期,就针对是否接触过计算机、掌握了哪些操作技能、学过哪些软件、接触过哪些软件、家里是否有计算机、能否上网等问题在学生中做了详细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的结果,把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根据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实施分层教学,使各类学生都能接受,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在学习设置幻灯片背景时,我给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对高层次的学生提出要“熟练掌握利用‘应用设计模板’更改幻灯片背景,会根据幻灯片主题的需要自行设置幻灯片的背景”;中等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利用‘应用设计模板’更改幻灯片背景和设置幻灯片背景的颜色、过渡和纹理等特殊填充效果”;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能利用‘应用设计模板’更改幻灯片背景和设置幻灯片背景的颜色”。又如,在学习“在幻灯片中进行文字编辑与排版”时,讲解完对文字进行修饰的方法后,我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重点指导中、低层次的学生如何在幻灯片中设置出错落有序、富于变化的版式,并通过设置出漂亮的版面,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而对高层次的学生,我则要求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发挥创造潜能,制作出富有新意的作品。实践证明,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贴近生活的教学,也更容易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习、研究。例如,在课后我经常与学生讨论一些新的信息技术资讯;学生在家里使用电脑时遇到的一些问题也经常向我提问,如病毒问题、电脑卡顿问题、电脑设置问题、如何查询资料等等。在发现学生有问题时,我先简单给学生做回答,然后针对这样的问题做全面的了解,在上课时把这样的问题抛给学生看学生能够提出怎样的解决方案。在课堂上,学生针对这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总能想出一些跟我们不一样的解决办法。这样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得到重视。因此,我们每一名计算机教师都要提高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研究、探索。我们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意识,努力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的知识变得更加实用。

篇8: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

一、运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辅助音乐教学,以趣味性极强的动态画面,激发学生的视听感觉,进一步激发学生运用计算机的广泛兴趣,提高运用信息技术促进音乐教学的实践能力。无论干什么事情,兴趣是最重要的促进力量,对学习音乐艺术同样能够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远远超过教师的主观说教,能够使学生愉快地自觉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教师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营造能够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文化理念,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源于对充满人文情趣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境界的好奇与向往,在具体教授歌曲时,首先请学生欣赏与之相关的民族文化内容,目的是通过对相关文化的欣赏与了解,让学生对音乐及风土人情有进一步的理解,为学习歌曲做铺垫。因为针对课本的单纯教学不足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听的音乐,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声像同步特点,设计将歌曲与民族风景图片融合在一起的课件,以便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教师可结合生活实践设计一些同学们相对比较熟悉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其中的核心问题,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同学们围绕音乐作品大胆想象,从艺术欣赏到文化品味畅所欲言,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优势,广泛而深入地探索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以利于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根据某一阶段音乐教学的需要进行有效的信息资源收集,设计同学们感兴趣的优质音乐教学课件,培养全体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想办法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能尽可能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勇气,鼓励同学们尝试创作音乐作品,使他们知识积累由教科所转向实践应用。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经常以趣味性极强的动态视听画面、音乐旋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重视学生对音乐作品中民族文化精神的抒写,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重视具有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理解,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力和浓厚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勇气和创新精神,在音乐欣赏和习作实践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集科学性、系统性与连续性的教学改革任务。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习方法,强化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培养是极其重要的,教师要带领学生欣赏多种音乐作品,让学生模仿音乐作品中的声音,进行音乐创作实践训练。信息技术辅助音乐课程设置应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情感需求,应有各自明确的目标,并要体现出各阶段的教学侧重点,支持有创新的推断和结论,促进学生求异思维,教师要根据所听音乐,用指定音符创编节奏,再用打击乐器选择节奏。恰当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活动往往是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培养创新意识的主要动因,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的整合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创新机会,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音乐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深刻分析当前影响音乐教学的客观因素,有的放矢地做好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活动,科学把握音乐教学实践中的每一个细微环节,认真做好教学研究工作,弄清问题的根本原因,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才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音乐素质。创设环境让学生进行有创新性的实践和发挥,除了让学生可以提出有创新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外,各阶段都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音乐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声音来辅助音乐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习作能力,需要对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已有的.音乐知识进行组织和归类的能力。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尝试去利用电脑软件创作音乐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音乐实践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美感情趣

在音乐教学改革创新等方面要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美感情趣,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过程的进一步理解。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信息技术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美学情景,增强音乐作品的美感力量和跨越时空的文化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情趣,提高学生通过音乐作品欣赏美好事物的能力。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感情趣和艺术修养,注重实践应用和审美意识的提高,充分发挥同学们的艺术创造潜能,切实提高对音乐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美感情趣的多媒体音乐世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音乐教学情境,以启迪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但光用录音播放乐曲,很难欣赏到音乐美的所在,并可能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多方收集有关的音乐背景资料,编制成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使音乐教学的美感效应突破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抽象化障碍,达到净化学生灵魂,纯洁学生心灵世界的目的,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强化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程度,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水平和综合文化素质。

四、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结合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步伐不断深化的,需要广大师生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深入研究不断探索,尽可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优势,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学环境,再现历史背景和人文情境,扩大与音乐作品教学相关的信息含量,对实时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是值得探索和推崇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阔学生适应,提高音乐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篇9: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

一、高中英语审美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作用及优势

(一)高中英语审美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在学习的过程中,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是影响学生成绩下降的关键因素,拖延了教学进度,因此一个好的课堂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对此,我们可以把信息技术运用到高中英语课堂上来,推动课堂的气氛,促进教学进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把收集的大量资料,通过声音或者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好地把专注点放在课堂上,让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到高中审美教学课堂中,营造一种最佳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教学模式,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的学习中不断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同时可以有效地调整和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勇于创造的精神。

(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扩充高中英语审美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每天讲解的主要内容都要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这样一来浪费了老师大量的精力,同时也花费了学生大量的课堂时间,然而把信息技术运用到高中英语教学中,通过集声、文、图等多种教学信息于一体,通过这种形式来吸引更多的学生,让学生们坐在教室里就能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传递声音和视频的方式,轻松地接收更多的教学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为老师和学生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可以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多讲一些难点和重点,增加学生的课堂教学内容,大大地提高了的教学效益,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语言是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通过一定的情境中进行交流活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提前设计在相应的情景中所适用的交际内容。所以语言的表达形式在高中英语审美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高中英语审美教学中要想学生更好地学好英语口语,则需要在真实或假设的语言情境中不断的重复,不断的练习,才能触景生情,把内心的真实想法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在高中英语审美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学生带入真实的语言情景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看、听、说等等不断地练习中让英语口语能力达到更高的水平。

(四)结合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让学习范围不用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度在网上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然后进行整理,最后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这样的一个过程同时锻炼了学生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高中英语审美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

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来发现美、自由想象的延伸美、入情入境地传输美,这样的一个过程就叫高中英语审美教学,目前很多学校都开始运用信息技术,让更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进入上学生的课堂上,让信息技术由开始的辅助地位慢慢变成的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把高中英语审美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来达到以美育人、以美促学、以美促教的目的,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脱离传统教学的方式,让新型的课堂教学成为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这种有效的整合后,可以有效地改善高中英语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为高中英语审美教学的改革作了铺垫,为实现更好的教学目标打下了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审美教学和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作用与意义,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以视频、声音等形式,在课堂上来帮助学生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地节约了时间成本,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同时还改善了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老师们可以不用通过板书的形式来进行课堂讲解,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篇10: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

一、转变信息技术的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是教给学生计算机知识的课程。但是因为一些学生对网吧和网络的痴迷,有些人就把信息技术和网络内容相混淆。尤其是一些家长也不重视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学习,生怕学生迷恋网络而耽误了学习。这种错误的印象尤其在农村学校和农村学生中更加普遍。所以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首先应该转变学生的思想意识,将学习信息技术和络游戏区分开。转变了这种观念,那么主观原因就解决了。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在兴趣的驱动下完成,那么其效果是无法估量的。信息技术比较枯燥,学生学习起来不容易激发其兴趣,所以教学中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根本和关键。学生有了兴趣,其学习互动就会变得积极和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把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荐给学生,让学生看到信息技术的魅力。比如教给学生处理文本内容时,尽量将教学内容安排得生动有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获得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将实践内容安排得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适当给学生提高上机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多动手,比单纯的理论讲解更具有实效性。

三、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掌握技能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一些原因出现操作不当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往往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劲头和学习效率。高中生处在青春期,他们对一切新事物都会有好奇的想法。作为计算机课程的专业教师,一定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要有空白,给学生一定的创新机会,让学生体会到这种创造的快乐,那么就会增加学习的信心。例如,在讲授Word、Excel等Office软件的基础知识时,许多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安排学生上机操作,让他们进行自我摸索探新,锻炼思维和学习方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创造时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对Word、Excel等Office等基本软件应用提出他们自己独特的想法。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要给予正确的指导,答疑解惑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和盘托出,而是要循序善诱,引导学生尽量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同时要让学生明白,遇到问题不可怕,这是正常的,问题解决了,那么知识和能力就获得了。

四、布置独特作业,检测学习效率

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评价,而评价的手段就是作业的布置,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来巩固所学知识。因此布置作业就成为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如何布置作业也反映了教师教学的态度,反映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准备程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要适当,要能反映教学的内容,要能体现学生的创造性。比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小书签。布置这样的作业是针对学生对互联网上的动态页面感兴趣,而对Word、Excel等Office静态内容不感兴趣的心理而设置的。学生自小就对动画片感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为了学生的喜好而牺牲一点静态知识学习的时间,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在经过复制、下载、粘贴、链接等内容的应用,获得计算机的应用知识。

篇11: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

思维导图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加以具体化的方法,而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教学当中,一方面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还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引导,在帮助学生整合新旧知识的同时,也帮助他们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并将已经建构的知识结构加以浓缩,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思维和自学能力的提高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层面来简要的探讨思维导图在其中的应用和作用,更为深入的了解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1学习阶段

众所周知,在学习中学生要记录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可以通过做笔记来完成,另外在学习中他们也可以收集其他同学的想法和意见,然后形成自己的观点。例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绘图程序时,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在编程中的效率以及精度。另外,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利用多媒体进行更好的思想写作和作品开发。当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时,学生可以通过图形的记录来记住操作复杂化的操作步骤。此外,在进行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堂对话,而不仅仅是作为知识单方面的接受者,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对信息加以分类、组织,然后进行深入的思考,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结构等等,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有着很大的作用。

1.2复习阶段

在学生学习的复习阶段,思维导图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时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他们重新整理和建立知识结构,以此来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进行长期的知识保留。另外,在思维导图的`审查过程中,学习者还能对已有的知识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系统化的结构和记忆。当一个人学到了很多知识时,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思维导图来获得知识的提取,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通常会把学习到的知识来运用,并将学习到的新知识进行概括,学生在知识的复习阶段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2.思维导图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2.1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将知识以几乎纯文本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种做法既不生动,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又由于不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的了解知识的结构,更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疲劳,因此,心灵地图的构建是很有必要也很有帮助的。将思维导图应用到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之中可以将知识转化为一种可视化的理解,通过导图的展现让学生轻松的理解其中的含义,同时也更容易明白教师自身的思维过程,即所谓的“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也从而达到师生之间的无声交流。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师生之间知识的传递出现一定困难的时候,教师应适时的应用心智地图来解决问题,发挥出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实际用途和价值。

2.2进行高级思维的工具

在日常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总是困扰师生的一个问题是“主体”的轨道偏离,这是指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思维很容易跑向其他方面。这时思维导图就能够很好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让关注者知道焦点在哪里,然后围绕着这以问题进行学习、讨论,最终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提高和质量提升。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是教师一个首要责任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容易发生方向迷失的情况,在教学和学习中常常把重点弄混淆。这个时候心智地图的作用就更加的凸显出来了,根据心智地图的引导可以引导师生遵循良好的思维安排过程,不仅能让学生很容易理解老师所要表达的内容和重点,而且教师也能够通过对学生思想设计图的观察,了解到他们的内在心理活动和外在的学习情况,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加以调整和改善。

2.3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的工具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材、教师等都向学生传达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但是如果信息是无序的就很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不能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和课程设计,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完成整合和管理知识的目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照本宣科,学生很少能够学习和了解到课堂以外的知识,在新课程下,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学会应用思维导图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有效的设计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实践和理论都已经证明思维导图对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不过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的是其在促进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并不能保证教师一定能做出最优的教学设计,思维导图能否发挥出作用有一定的前提条件。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思维导图的作用并不能取代教师教学设计本身。因此,在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积累起丰富的理论和实际教学经验,这样才能将思维导图更好的应用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之中。

3结语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技能,同时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进行主动的探索,并最终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提高。

篇12:幼儿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

幼儿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

一、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优势

(一)优化问题构思。幼儿的思维是形象的,离不开具体实物的参考,多媒体教学恰好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它能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创造逼真的问题情境,使孩子们如临其境,直观的感受,进而促进孩子们做出更好地思考、回答。多媒体还具有方便快捷等优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掌握主动发挥主导作用,解决困难问题,着重对重点难点的讲解,提高教学质量。

(二)优化教学效果。在幼儿教学中,老师有时很难描述出一张图片或者一段视频所表达的美感和意境,那么这时的课堂就会略显枯燥、乏味。如何能使孩子们体会到诗歌散文的优美意境是幼儿教学的一个大的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多媒体技术可以讲声音、画面、美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老师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再现文章的动感画面,如临其境,从而优化了教学效果。如《采蘑菇的小姑娘》是一首优美的儿歌。在教学过程中,随着音乐和视屏的播放,给孩子们带去灿烂的阳光和明亮的天空,孩子们可以通过视屏看见一个蹦蹦跳跳的孩子,背着一个大大的箩筐,欢快地采着蘑菇。这种气氛不仅充分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还调动了孩子们的情感体验。

二、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是幼儿获得知识的重要前提。兴趣可以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们的主官能动性。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图像将客观事物形象化、具体化,直接作用到幼儿的感官。还以《采蘑菇的小姑娘》为例,这首歌琅琅上口,通过声音直接作用到幼儿的耳朵,孩子们可以很轻松的就记住这首歌的旋律,从而激发唱歌的兴趣。再者,幼儿通过观看视频可以清晰明白的的看到小姑娘的动作,这种直接作用到视觉的效果是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伴着音乐翩翩起舞。在幼儿教学中,老师还注重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调动幼儿情感。情感是伴随着一定的认识过程,依据认识过程产生。当老师通过图片赞美一件事情或是赞美一个动物时,幼儿可以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其中。

(二)多媒体技术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凭借自身优势,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鲜活地表达出来。以图、文、声等多角度、多层次地呈现,深奥的内容也易于幼儿掌握。要想使多媒体在幼儿教育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教师就应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和观念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如在讲解食物是如何消化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的功能,展示食物是如何经过口腔直到排除体外的整个过程。这本来是晦涩难懂的,可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变得可见、可体会,这不仅使幼儿直观的获得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索食物的发展变化。

(三)多媒体技术可以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计算机具有高效灵活的特点,教师在幼儿教学中可以利用它的存储功能实时地根据需要主动调控、快捷操作。这样可以避免传统教学在使用录音机等旧的设备带来的麻烦。同时,多媒体技术还有人机对话功能,这样就改变了过去教师单一讲述的状态,幼儿与计算机的双向交流,可以调动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势在必行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信息时代已经悄然而至,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它迅速的改变着人们生活、学习方式。为了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得到极大的发展,校园网络的建设势在必行。首先,教师应该普及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学会操控计算机。环境的创造是教师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前提。校园可以提供这种环境,一个优秀的校园可以提供教师进行网络学习交流、沟通的机会。所以,如果经济容许,校园网络的完备建设应该尽快付诸实践。鉴于幼儿教学的特点,幼儿校园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其复杂程度远远低于中学的教学需要。所以幼儿校园网络建设只需要满足教师的自我学习和教学管理的实际需要就可以了。一个校园网络必须要有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相互连接才可以说是完备的。通向外部的互联网站点,需要宣传幼儿园的理念并树立良好的形象,将一些重要的信息实时的发布,起到沟通家长的作用。此外,要对幼儿园的信息技术建设进行严格的管理。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幼儿学习的兴趣,加深学习知识的印象,将一些抽象的内容转变为易懂、易记的知识。同时,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从而增强新型教育的吸引力。多媒体应用在教学中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中坚力量,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孩子的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的幼儿教育需要新的血液注入。因此,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期待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1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

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以及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使广大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现代化如沐春风,对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如何开展好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自己作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面对现实,正确认识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农村地区由于受地理环境偏远、经济文化发展滞后的制约,学校信息技术的硬件环境建设与发达地区存在着较大差异,师资队伍的专业发展和信息素养方面的差距尤为明显,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农村地区整体信息素养较低,尤其在农村地区更是呈现出与时代发展脱节的状况。

(2)师资队伍建设落后,学历与学科不配套,导致教学水平较低。

(3)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受应试教育现状制约,信息技术教学处于敷衍应付检查的状态。

(4)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未能落到实处,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5)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生搬硬套,不加创新地将课本知识照搬给学生,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地区和学生差异,使教学效果不理想。

(6)学校层面管理理念落后,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滞后,设施设备闲置现象十分普遍,影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二、多措并举,全力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益

1.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学科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知识性很强,操作性更强。时代在不断进步,可是很多偏远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大多数家庭没有电脑,很多小学生入学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教学中要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易上手、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堂,更重要的是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亲自体验信息技术的乐趣,使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爱上信息技术课堂,从而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原动力。

2.提高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加强信息技术资源的建设,注重师资水平的提高

学校首先应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按照相关要求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程,不得挤占信息技术课时,鼓励信息技术教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同时学校应该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在个人待遇上也有所体现,调动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学校要引导和鼓励有一定能力的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尝试自己的资源库建设,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途径,加强研究、大胆尝试,让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使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最后,学校打造一支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计算机师资队伍,考虑小学低段语言障碍的难题应注重培养本民族的计算机教师,适时开展信息技术的双语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打造一支既与时俱进又有民族特色的教师队伍。

3.充分利用政策支持,管好、用好信息技术设施设备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对教育发展的大力支持,农村小学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同时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东风,学校信息技术设施设备的配备已日趋完备,为学校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设备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学校应完善相关设施设备的精细化管理,做到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使用充分,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提升作用;其次,结合国家开展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加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让多数教师具备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再次,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力度,转变教学理念,突破常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校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后,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传承民族文化服务,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学校模式,赋予民族文化更多的时代气息。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只有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才能激活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并为他们今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传承本民族文化奠定基础。

篇14: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就是互动教学。在互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互动教学的关键要素进行确定,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从而提高互动教学的教学效果。互动教学不仅能够丰富课堂的内容,活跃课堂的氛围,还能够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教师需要对小学信息技术互动教学给予高度的重视。

一、让小学生在互动教学中自主探索

在小学信息技术互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作为互动教学开展的前提,将信息技术的优势与环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互动教学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互动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平台中进行自主学习和互动研究。互动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互动教学时,需要注意任务驱动与能力培养两方面的内容。在进行信息技术的互动教学时,教师需要通过任务驱动开展互动活动,从而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任务驱动能够将信息技术的知识与问题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互动活动将其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信息技术互动教学中的任务驱动环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信息技术互动教学需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才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在信息技术互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将任务驱动和能力培养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使小学信息技术互动教学的开展更加顺利。

二、让小学生在互动教学中激发兴趣

在信息技术互动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就是学习兴趣。信息技术互动课堂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这一特点进行合理的运用,通过信息技术互动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互动教学时,需要对互动活动的趣味性进行准确的把握,在课堂活动中实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互动活动充满兴趣,从而自主地进行互动活动。在信息技术互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教学的关键进行准确的把握。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知识点较多,教师应该提前对教材进行研究,从而把握好互动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能够分清主次,使得互动活动目的更加清楚。在互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展互动活动,从而使得互动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信息技术互动教学的质量。在信息技术互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提高处理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且在互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感受教学带来的乐趣。

三、让小学生在互动平台上高效学习

在小学信息技术互动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构建一个互动平台,通过互动平台的应用开展互动教学。教师应该对构建互动平台的要点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需要把握好互动平台教学的维度。在信息技术互动教学中,学生应该能够对信息进行自由的选择,教师结合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合理地选择信息。在互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该保证学生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开放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容易对键盘上的关键功能键混淆,为了避免学生混淆信息知识,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就需要通过互动活动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准确地分辨信息技术的知识。在互动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通过互动活动提高信息技术能力,还能够发散思维。另一方面就是掌握提供平台互动式教学信息的原则。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互动教学时,教师应该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从而提高互动教学的教学效果。首先,互动教学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互动活动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学习,从而发散思维,快速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但是又需要确保互动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进行教学。其次,互动教学应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最后,互动教学应该控制好教学内容的难度。互动活动是互动教学的关键环节,只有确保互动活动符合小学教学的要求,才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互动教学中,为了提高互动教学的质量与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开展互动教学。在信息技术互动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互动教学的原则,把握构建互动平台的要点。此外,互动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需要根据这一特点进行信息技术的互动教学。小学信息技术互动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合作,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不断地进行摸索,从而提高小学信息技术互动教学的质量。

篇15: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小学阶段也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是其他学科学习和学生学习能力素养提升的'重要辅助课程,我们要利用好信息技术课中的知识性和技能性相联系,工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特点。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在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中获得知识提升,从而在动手动脑的操作时间中获得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质疑并分析解决疑难的能力。那么,我们怎么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提高,快乐成长呢?

一、游戏教学,激发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上信息技术课,几乎所有同学都是乐意的。因为,一方面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比较简单的,另一方主要是孩子的心理使然,他们喜欢新奇的事物,喜欢动手操作,喜欢展示自己。可以说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因此,我们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使乐其业”,也就是将游戏融入到教学中。如在基础的打字学习中,我们运用“金山打字游戏”进行教学和练习,这样我们孩子就能在玩中学会打字,提高打字的准确率和速度,这与教他们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效果要好得多。另外,我们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计算、拼图、赛车等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很适合小学生,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他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就不能不知不觉地把指法练熟了,这比我们枯燥的教他们认识、掌握回车键、空白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与使用要有效的多。有人说,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只要我们注意学生课堂上利用电脑游戏学习的时间,精选很适合学生的游戏。那么,我们这样的教学方式就会更有趣味、益智、学习的功能。信息技术知识不但化难为易,而且能够加深印象,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二、营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学习情趣

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能够进行一些基础和简单的操作,能够让电脑成为自己学习和成长的媒介。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在和谐的学习氛围和情境中保持浓厚的学习情趣。我们的学生在学习和接受的上存在差异,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大胆尝试方面需要我们去培养,就信息技术课程而言,有些学生还会存在担心、畏惧等心理的。我在教学中,注重形式多样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如《走近计算机》这一内容的学习,我就以调查的方式进入课堂,问学生自己家有没有电脑,自己有没有操作过电脑,对电脑有哪些认识?这样,喜欢表现的孩子们都七嘴八舌、争前恐后的说开来。然后,我事物展示计算机各个部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有什么作用?然后和学生一起观察认识计算机的微课。然后在进行猜谜语、快速抢答等形式让学生记忆硬件、软件并说说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如此的趣味引导、任务驱动、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到学习的轻松、学的愉快,在课堂学习中交流踊跃,学习很有情趣。这样的教学训练了孩子的听说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他们丰富了知识,获得了学习的动力。

三、动手操作,实践操作中提高运用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要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信息处理能力,也只有学生会学习会运用,他们才能真真获得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能够让信息技术为自己学习和生活服务。因此,让学生大胆的动手操作,在实践操作中提高运用电脑的能力,才能让他们的智力和学习能力提升。如在《初识Word》学习中,我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让他们先阅读教材,对教材上的相关内容有初步的认识。然后,就让他们合作在电脑上找工具,操作中感受用法。如此,Word工具和简单操作在一个个任务的解决中获得,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当然,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我是小老师”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对新的内容的学习情况,并让他们帮助那些在操作中有困难的学生。这样,培养了他们的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又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还能促进整个班级学习效果的提升。另外,我们还要注意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品尝学习的乐趣。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可谓博大精深、浩瀚无边。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虽然只是基础,但是我们学生学习的潜力却是不断激发和提升的。因此,我们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实践,让他们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如《画多边形》教学中,我们先出示“三角形”图让学生观察,然后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思考并小组合作画出“三角形”,并在不断操作中获得多边形的画法,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总之,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也是一种很有学习意义的学科。这一课程容量大,任务多,但是我们的学生只是学的粗浅知识和简单的运用,如果我们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趣。只要我们注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在学习和操作中获得智力水平的提升。

篇16: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影响下,教学强调增强学生的互动性,提升他们的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阐述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教学的几点举措。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教育;创新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以高效性、开放性、及时性以及综合性等优势进入课堂,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更新了教育手段,革新了教学内容。因此如何实现教育信息化成为各个学校提升教育成果的重要举措。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首先,从时代发展的趋势方面来分析,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并且信息技术正逐步渗透在各行各业中,包括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其次,从教育实践要求上看,推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促进教育教学方式转变、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是我们当前发展教育的重要目标。此外,我国教育部当前正努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如何在信息化条件下,进一步深化高效课堂,如何借助技术进一步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自主、合作、探究更易实现,这还需要我们努力去探索和实践。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应用

本文主要研究在信息化条件下,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力求将合作、自主学习方式变为现实。其理论研究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建构主义理论。

(2)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

(3)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理论。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课题早有存在,并且在理论搭建以及实践教学中都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果。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校都在探索翻转课堂。笔者认为,此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在于两方面,一是研究如何利用同步课堂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二是最大化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是因为,信息技术具有深刻影响力,无论在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或者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强大的优势。其优势表现在:

(1)通过研究信息化条件下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基本模式,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推动高效课堂建设向高水平方向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途径,推动城乡教育、校际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4)通过对此课题研究,树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并养成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自己成绩的好习惯,及提高学习质量,发展兴趣特长;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使其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方向

在国家的大力推行下,数字化教育走进了我国的教学课堂,并逐渐成为一种变革趋势和发展方向。为了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学校应该从管理上、教学方式上做出改变,并着力打造基础设施,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以及优质资源分享的局面,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创新教学,大胆实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以讲为主”已经成为过去式。

1.实现个性课堂

彻底颠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由学生自主学习,并努力发现问题,并由教师引导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教育体制的翻转。目的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教师成为“辅佐者”。自主课堂的实现,还需要有完备的课前准备。在课前,教师应让学生要通读提纲,并能根据自己知识实际的掌握情况,分配好学习时间以及学习方式,并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此外,对于那些优等生,教师还可以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要注意的是,要注意课后总结,利用上课实录、微课等进行知识回顾,力求将知识掌握扎实。

2.实现互动高效课堂

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合作,互相探讨,总结出最优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教师的角色就像是一位导演,并引导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学习中来,只有大家一起积极参与,与同伴一起分享交流展示,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借助信息技术能够实现课堂的高校进行,利用平板电脑和云平台等工具,能够实时汇总分析,及时反馈学情。简单的问题我们可以交给学生课后自学理解,把课堂时间节约出来,主攻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着力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使教学定位更精准,课堂容量更丰富,课堂效率更高效。促进观念改变、加强信息技术建设和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是未来教育的宏观发展方向。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普及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有力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教育要与时俱进,也要讲求效率,当课堂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必定将推进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篇17: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

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问题展开研究对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以此作为重点研究内容。

一、要重视课前准备

备课对于上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为更好地上课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来说备课的意义尤为重要。信息技术课需要备课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既包括一般学科备课中需要解决好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等之外,又要在机房、软件及网络和教学素材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上信息技术课必须在机房上,如果机房的设备出现问题,就会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因此,教师上课前既要检查教师的机器又要检查学生的机器,如果出现故障要及时加以处理,同时还要做好相关教学软件的安装工作,检查软件是否可以正常使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做好上课需要的素材准备。例如:上《美化课程表》时,如果老师上课时没有事先准备好录入过的课程表,上课时要让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新建课程表,那么留给美化课程表的时间就会非常少,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这样的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缺乏吸引力的,难以满足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所以,要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教师就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这是构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二、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以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往往不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采用那种机械讲述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真正核心,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环节的实施都是以教师作为教学实施的真正主人,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围绕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学生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施中只能被动接受。教学中教师不重视良好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教学活动的开展难以激发小学生浓厚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这样的信息技术教学会在不知不觉中消磨小学生的学习意志,因此,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求教师重视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小学生与初中生存在很大的差别,小学生的好奇心更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就可以极大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尤其导入环节,充满情趣的导入环节创设可以在极短时间引起小学生的注意,让教学活动实施充满吸引力,对后续信息技术教学开展是有益的。例如:教学《调整计划顺序》一课时,开课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一个同学经常忘记做作业,希望通过制作一个学习计划解决这个问题,出示一个学生的学习计划顺序表,让学生谁能最快找出这个表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情境导入,让学生产生很大的共鸣,这样的问题经常发生在学生身上,因此,学生参与热情会非常高涨,对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大有助益。

三、要重视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在以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施中,教师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教师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真正权威,教师不欢迎学生提出更多的充满个性、充满挑战的问题。相反,如果学生有自己的疑问并敢于大胆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教师往往认为学生是在挑战自己的权威,师道尊严的思想在这部分教师的思想深处是根深蒂固的。一些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思想中还存在很大的偏见,对于信息技术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会另眼相看,非常重视这部分学生,经常表扬这部分学生,提问时会对这部分学生多提问。而对于信息技术学习成绩比较差、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往往是比较忽视的,有的甚至经常讽刺和挖苦这部分学生,这样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施势必会造成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日趋紧张,这对于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构建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改变这一状况,需要教师改变以往教学观念,放下以往师道尊严的思想,以平等的心态和学生打成一片,既要成为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良师,又要成为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益友,教师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更应该多关注,多给这部分学生重拾自信的机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信息技术教师一定是同学们欢迎的教师。教师这样做能让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和谐,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保障。

四、要重视课堂小结

在以往小学信息技术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往往对于课堂小结不够重视,认为课堂小结并不重要,只要在课堂中主要知识讲完,重点和难点解决就可以,过多的小结对于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没有太大的作用,这样的认识显然是片面的。应该看到小学生归纳和概括能力是比较弱的,如果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不对本节课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加以有效梳理、归纳、小结,学生再上课的时候对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便会很快忘记。因此,教师上完信息技术课后,要尽可能将本课内容进行认真总结和归纳,通过小结可以有效地梳理本课的知识脉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对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构建问题的研究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因此,笔者开展相关问题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篇18: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课程的改革,让小学生跟上时代的发展,学会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变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安排过程中,小学信息技术只是属于基础文化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向学生教授一些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因此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整个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及终身教育和我们的时代主题相统一。那作为我们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如何来上好信息技术课呢?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更影响着我们的教学工作。在我们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的特点,他们虽然对信息技术充满兴趣,但往往都停留在玩的层面上,所以我们要学会抓住学生的心理,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开展我们的教学,不但能够使课堂变得有声有色,还可以提高我们课堂效率。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树立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因为我们的信息技术知识一直在不断更新换代,飞速发展。如果我们不能够有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我们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所以我们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不断努力使得我们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不断地产生变革,跟上时代的发展。

二、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法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非常大,所以我们要学会在教学过程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也就是我们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收到相同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比较理想化的教学方法。这种比较理想化的教学方法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同时还可以优化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效率。在我们小学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比较大,再加上学生年龄比较小的特点,所以我们教师要想得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显然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行的,因为如果这样的话,只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尴尬局面,最终会导致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从而难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我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研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水平和他们各自的学习潜能,我将把学生划分为甲、乙、丙三个层次:甲层的学生为优等,他们的电脑基本功比较扎实,乙层的学生为中等生,电脑基础一般,丙层的学生为后进生,电脑基础较差或者没有。在我们平常的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上课的时候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人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从而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因材施教,从而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得我们每一个学生在我们教学过程中都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所以说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三、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小学阶段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同时更要培养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我们上课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让学生利用现有工具软件,进行拓宽知识面教学,小学信息技术的教材中知识内容毕竟有限,可是计算机知识的发展却是无限的,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发展速度非常快,我们是否能掌握利用这些软件来进行加工处理获取有用的信息,是我培养学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比如画图软件的使用,二维动画的制作,声音文件的处理,网页制作,杀毒软件的安装与使用等,当我们对学生进行这些知识面的拓宽,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我们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有意穿插工具软件的教学,当然,也不可能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只要让他们对此有个比较浅显的认识和拓展,当他们在以后的应用中需要的时候,就能够让他们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个较好的复习和巩固,从而促进他们的各种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多元化评价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学术的评价,目的当然不是要把我们的学术分类或者分等,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评价这个手段来改进我们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学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要反映学生学习的成绩和进步,激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真正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正因为如此,我们利用积极的评价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让学生对好的方面继续发扬,不足的地方要学会加以改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即便我们发现了学生有了小小的进步,我们都要对此进行赞美,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当我们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可以起到发挥学生课堂主人翁意识,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总而言之,教育部门已将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我们小学的必修课程,这不仅体现了教育部门对我们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也是作为教师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要求,从而更好地去满足培养具有信息素养和创新素质的新型人才的需求。作为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者,我们都要认真地去思考如何来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顺应时代的发展。

篇19:中学化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

中学化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如今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如何应用现有的技术来提高课堂教育的效率,是当今教育事业需要思考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不再局限在教师的说和写,而是开始将多媒体技术与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中学化学中涵盖着大量抽象的、难以观察的实验和理论,这时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将这些微观现象生动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化学;教学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上的很多的事物都在进步,当然这也包括人们非常重视的教育。从几千年前开始,我们就开始有了教育,而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一直在不停的进步。直到出现了电子设备和信息技术,我们的教育彻底走向了一条新的道路。信息技术的应用方便了很多学科的课堂教学,尤其对于化学这种抽象化的学科。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化学的教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也充满了学习的兴趣。

一、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研究

课前研究作为教学的基础,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准备充足,才能在课堂上绽放光彩。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前准备时获得大量的知识呢?这时候计算机就是一个很好的帮手。我们运用计算机来采集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并且可以通过欣赏优秀的化学教学设计带给自己教育的灵感。在网络中取其精华,来丰富自己的化学教学课堂的设计。

2、教学过程

在化学教学中,教学过程是最重要的部分。在学生学习化学现象、化学概念、化学反应时,需要为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这样学生才会在以后的测验中灵活应用学过的知识。那仅仅靠老师的形容和讲解,很难让学生们对这些抽象的概念有一个深刻的理解,甚至会使学生对化学感到厌倦和困惑。但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图像和声音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对这些枯燥的概念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同学们不仅不会枯燥,相反会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创设情境

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通过将教学知识与图像、动画、声音相结合,制造出一种愉快氛围,让学生快乐的参与进去。传统的教学课堂以教师的说为主,很难为同学们创设情境,就算是通过语言的描述创设出情境,学生们也不容易融入进去。所以信息技术的出现,无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的办法。高科技技术可以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课堂中,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化学中的物质结构和化学反应,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以理解,计算机可以以一种幽默的表现形式,将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结构生动的呈现在学生眼前,为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创设出一条捷径。

4、帮助总结

计算机可以将教学过程中的板书简化成一个课件。在以前的化学教学中,如果遇到复习,就会产生大量的板书,这个时候会消耗一节课甚至几节课的时间来板书复习资料。而且板书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化学现象很难达到清晰明了的要求,学生看着满黑板的知识点,很难有心情参与到复习中。然而多媒体可以将所有的复习资料整合到一起,便于学生整理。也可以制作化学知识的素材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知识分类,提高复习效率。

5、检测反馈

想要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方法是及时的反馈,及时的改正。计算机的知识储量较大,分析能力较快,利用这个优点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通过计算机建立中学化学的考试系统,在学生每次回答问题的时候,及时发现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正确的建议。教师也可以通过计算机了解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了解学生的不足。计算机还可以分析学生每次回答试卷的情况,找出学生在哪个化学反应或对哪个物质的理解有问题,在下次训练时多侧重于学生易错的地方。这样可以满足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大大的提升学生的进步空间。

二、信息技术的使用在化学教学中需要注意的

尽管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的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只是作为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并不能完全的替代了教师的存在。所以在这个计算机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合理的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融入到中学化学的教学中,才是真正能够帮助学生进步的关键所在。所以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一下两点。

1、多媒体技术不能取代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师与多媒体技术的相互融合,既不能没有多媒体的辅助,也不能失去教师的引导。在多媒体技术出现后,存在部分教师产生了这样的观点,他们觉得只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省去一切的教学步骤。但这样往往使他们丢失了一个作为教师的义务,从教学的引导者变成了旁观者。化学教师用一节课的时间为学生播放动画,学生很难从那些琳琅满目的图画中找到哪些才是学习的重点,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很难使学生得到提高的。

2、不要用信息技术取代实验

信息技术是可以帮助教师完成很多教学中很难完成的事情,但同时化学又是一门需要实验的课程。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得以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无论信息技术多么的强大,都不应该为了方便,简单的通过为学生播放视频来达到实验的效果。在遇到化学实验时,我们要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亲自观察实验现象,这样才能使他们对化学反应现象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但如果是一些特殊的化学反应实验,由于条件限制难以亲自实验的,这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帮助达到实验效果。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多媒体教学成了一把双刃剑。只有合理的、正确的处理教育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得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李萌 杜雪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高荣林《现代教育技术》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何克抗《计算机辅助教学》高等教育出版1997年

[3]许乃英、黄慧《课堂电化教学研究》教学科学出版社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