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教学设计

阿瓦达啃大瓜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阿瓦达啃大瓜”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教学设计(共17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教学设计

《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注重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整体脉络。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增强环保意识,提高保护水资源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导入课文

二、引入课文

听着歌儿,看着祖国的山山水水,你有什么话儿想说吗?如果老师突然告诉你:21世纪,地球上将严重缺水,人类将面临严重的水荒,你信吗?

有一环保小组的同学带着关于水的问题,专程采访了环境保护方面的`专家方博士。(出示课题,齐读)

三、自学讨论:

方博士是怎样回答同学们的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

1、点击问号方博士是围绕什么问题来谈的?

2、阅读在线读读方博士的话,想想主要意思。

3、酷站漫游扩展阅读,联系实际,再想想方博士的话。

4、携手共享交流:有限的水资源是怎样被污染的?

四、交流体会,深入理解:

通过阅读和合作学习,同学们一定收获多多,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来向大伙儿汇报汇报,好吗?

解决的问题:

1、回忆本册口语交际的内容,想一想:请教时要注意些什么?作者做到了吗?谁来读一读?

2、关于淡水资源有限,方博士是怎样讲的?

你有什么想补充吗?

3、关于严重水污染,方博士又是怎样讲的?

能具体谈谈人们是怎样污染水资源的吗?

小结:刚才,我们围绕四个学习要求分析了方博士的第一次谈话,同学们不但理解了方博士的话,还补充了不少内容,明白了地球确实(缺水)。

五、了解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那么,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如何呢?请同学们参照刚才学习的方法,独立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学生独立自学。

2、交流:通过学习,你解决了什么问题?

解决的问题:

我国水资源的情况怎样呢?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指导读:你能把方博士的讲话的意思转达大家,让大家也欣慰欣慰吗?

六、小小记者招待会

同学们虚心、礼貌,方博士热情、和蔼,关于水这个永恒的话题还在继续。课本上的同学七嘴八舌,老师也想请大家来开个小记者招待会,谈谈怎样保护水资源这一话题。

总结: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表现出深深的忧患意识。我想请一位同学代替方博士做最后的发言,谁愿意?(最后齐读)

七、理清课文脉络

学生对照板书简要说说方博士所讲的几个问题。

八、课外作业:

查找有关资料,开展实际水资源调查,写一篇关于保护水资源的报告。

篇2:读《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

读《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

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环保的课。里面讲了小作者和他的同学在星期六时去访问了环保专家方博士的事。方博士说人类将面临严重的水荒,是因为两个原因。第一:淡水资源有限,第二:严重的水污染。方博士还神情严肃地说我国的太湖水质一天不如一天,开始频频出现死鱼现象。 听完这些,我真想让警察把那些向河里扔垃圾、排放污水的.人抓起来或者我学会两种法术,一种是在天上飞的,一种是让河水变得干净,可以直接喝。然后我飞到每一个地方,让河水变得清澈。 我心想其实如果不是科技那么发达,也不会有废水。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要节约用水。有一句话说得好: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的眼泪。 珍惜水吧!

篇3:18《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

18《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注重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整体脉络。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增强环保意识,提高保护水资源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导入课文

二、引入课文

听着歌儿,看着祖国的山山水水,你有什么话儿想说吗?如果老师突然告诉你:21世纪,地球上将严重缺水,人类将面临严重的水荒,你信吗?

有一环保小组的同学带着关于水的问题,专程采访了环境保护方面的专家方博士。(出示课题,齐读)

三、自学讨论:

方博士是怎样回答同学们的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

1、点击问号――方博士是围绕什么问题来谈的?

2、阅读在线――读读方博士的话,想想主要意思。

3、酷站漫游――扩展阅读,联系实际,再想想方博士的话。

4、携手共享――交流:有限的水资源是怎样被污染的?

四、交流体会,深入理解:

通过阅读和合作学习,同学们一定收获多多,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来向大伙儿汇报汇报,好吗?

解决的问题:

1、回忆本册口语交际的内容,想一想:请教时要注意些什么?作者做到了吗?谁来读一读?

2、关于“淡水资源有限”,方博士是怎样讲的?

你有什么想补充吗?

3、关于“严重水污染”,方博士又是怎样讲的?

能具体谈谈人们是怎样污染水资源的吗?

小结:刚才,我们围绕四个学习要求分析了方博士的第一次谈话,同学们不但理解了方博士的话,还补充了不少内容,明白了地球确实――(缺水)。

五、了解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那么,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如何呢?请同学们参照刚才学习的方法,独立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学生独立自学。

2、交流:通过学习,你解决了什么问题?

解决的`问题:

我国水资源的情况怎样呢?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指导读:你能把方博士的讲话的意思转达大家,让大家也欣慰欣慰吗?

六、小小记者招待会

同学们虚心、礼貌,方博士热情、和蔼,关于水这个永恒的话题还在继续。课本上的同学七嘴八舌,老师也想请大家来开个小记者招待会,谈谈怎样保护水资源这一话题。

.总结: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表现出深深的忧患意识。我想请一位同学代替方博士做最后的发言,谁愿意?(最后齐读)

七、理清课文脉络

学生对照板书简要说说方博士所讲的几个问题。

八、课外作业:

查找有关资料,开展实际水资源调查,写一篇关于保护水资源的报告。

18《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4:《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祖国的山山水水留给你们怎样的印象?

有一环保小组的同学带着关于水的问题,专程采访了环境保护方面的专家方博士。(出示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同学们向方博士提出了哪些问题?方博士是怎样回答的呢?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整体。

学习交流。

大家怎样来学习理解呢?

三、相互讨论,明确学法

1、阅读文本(课本),想想意思。

2、浏览网络,扩展阅读。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并给予辅导。

五、学生交流23节

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限,方博士是怎样讲的?你有什么补充的吗?

2、关于严重水污染,方博士又是怎样讲的?

说说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贝加尔湖曾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但现在正被沿岸工厂排放的废水吞噬着(本意是吞吃,这里用来比喻受污染,所以加了引号,表示一种特殊用法)

能具体谈谈人们是怎样污染水资源的吗?

小结:刚才,我们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交流分析了方博士的第一次谈话,同学们不但理解了方博士的话,还补充了不少内容,明白了地球确实(缺水)。

六、了解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那么,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如何呢?

1、请同学交流,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出担忧,忧虑的心情。

2、你有什么补充的呢?

国民的节水意识正在逐步增强。水污染的问题已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就拿太湖来说,国务院已制订了使湖水变清的治理规划。真是令人欣慰!你能读出欣慰之情吗?

七、交流身边的水资源状况

下面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自己身边,看着这些画面,你们是否觉得似曾相识,请同学们谈谈身边的水资源状况。

八、学习方博士的一席话

水污染状况令人担忧,在我们起身告辞的时候,方博士对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希望?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方博士希望我们怎样?

九、结束全文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是我们赖于生存的基本条件。可人类并不重视它,在我们身边发生着或正在发生着令人心疼的情景,我们虽小,但只要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从点点滴滴做起,我们就会有碧水、蓝天、欣赏《太湖美》mtv。

板书设计

淡水有限

地球缺水?严重的水污染

贫水国

我国呢?水污染担忧令人欣慰

篇5:信息技术便捷访问网站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便捷访问网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三种便捷访问网站的方法,分别为收藏夹、历史记录和网址列表等。教材详细地讲解了三种方法的操作步骤,并在最后通过“讨论坊”引导学生讨论三种方法的差异,进一步明确每一种适用的情境。

【学情分析】

在学生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能初步使用浏览器浏览网上信息,了解了网站、网址、主页等相关的概念,对上网浏览信息有迫切的需求。对于自己喜欢的、经常浏览的网站,他们每次都要输入网址,从而引出了本课的需求,所以对于本课的学习,学生有强烈的实际需求。通过本课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快速、便捷地访问网站也提供了可能。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使用收藏夹、历史记录和网址列表等工具便捷访问网站的方法。

2.知道收藏夹、历史记录和网址列表的异同,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便捷地访问网站。【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用收藏夹、历史记录和网址列表等访问网站的方法。

难点: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便捷访问网站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演示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讨论法等。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相关网址,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游戏:比赛打开网站。

教师提供一组网站的网址,学生在浏览器中打开,看看谁最先完成。最后教师通过收藏夹快速打开,和学生通过手动输入网址打开,形成对比和冲突,进一步揭示课题:便捷访问网站。【设计意图】以游戏引入课题,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将学生变为问题需求的主体,为他们创设了真正的问题解决情境。

二、探究实践,掌握方法

1.收藏夹

谈话:要想通过收藏夹快速便捷地访问网站,首先要把网站的网址添加到收藏夹中。

自学:教材详细介绍了把网站的网址添加到收藏夹中的方法,边看书,边操作,把刚才的网址添加到收藏夹中。

演示:学生演示并讲解把网址添加到收藏夹中的方法。

实践:添加一个自己喜欢的网址到收藏夹中并通过收藏夹打开。

提升:使用收藏夹确实可以快速地访问网站,但是收藏夹也占据了浏览器窗口的一部分空间,所以一般情况是处于关闭状态的,如果要打开收藏夹中的网站,需要地先打开收藏夹,还是比较麻烦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浏览器还提供了“收藏栏”,可以通过“查看”菜单将“收藏栏”显示出来,试一试,并尝试将网址添加到“收藏栏”。

展示:展示部分学生的收藏栏中的网址。

2.历史记录

谈话:如果曾经访问的网站,没有添加到收藏夹或者收藏栏,也不记得网址了,我们又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访问它呢?其实浏览器会将我们近期访问的网址记录下来,形成历史记录,我们可以通过历史记录打开它们。

实践:历史记录可以通过菜单命令显示出来,你能找到它吗?请你试一试,然后告诉大家。

演示:学生演示并讲解历史记录的使用方法。

探究:历史记录是不是可以无限期地保存曾经访问过的网址呢?我们在历史记录中可以找到的最早记录是什么时候?

释疑:同学们已经观察到了,历史记录只能记录近期一段时间内访问过的网址。那么这个周期是多久呢?可不可以调整呢?答案都在“Internet属性”的设置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网址列表

谈话:使用收藏夹或者历史记录访问网站,都需要我们先打开它们,而收藏栏中能直接显示的网址数量也有限,对于一些特别常用的网址,有没有更便捷的打开方法呢?大家可以单击一下浏览器地址栏右则的“地址栏下拉列表”,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实践:学生使用“地址栏下拉列表”打开网址列表并访问其中的网站。

交流:有同学发现,之前输入的错误的'网址,也出现在了网址列表中,我们能不能把它删除呢?(生:……)是的,只需要单击网址右则的删除按钮就可以了。【设计意图】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收藏夹、历史记录和网址列表,这三种便捷访问的方法都不难,所以教学中采用了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方法,并作了适当的拓展。

三、讨论交流,巩固内化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收藏夹、历史记录和网址列表三种便捷访问网站的方法,但是这三种方法也有明显的不同,那么它们分别适用于什么时候呢?请与同桌讨论一下,完成下表。

方法优点缺点适用情境

收藏夹

历史记录 网址列表

交流:小组间讨论交流。

汇报:部分小组汇报。小结:三种便捷访问的网站的方法都有自己适用的情境,我们要在需要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方法便捷地访问网站。【设计意图】三种方法便捷访问网站的方法操作非常容易,但是它们也有明显的优缺点和适合使用的情境,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自主讨论的完成,而不是老师直接讲授,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

四、讨论交流,巩固内化

通过今天这节课内容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便捷访问网站的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各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快速便捷地访问网站。

篇6: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教案教学设计

③同学间相互交流访问后的感想

▲时间安排:两周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    访问前的准备(4-5天)

①学生搜集学校所在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相关资料。

②教师和全班同学共同讨论、确定要访问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重庆的同学可以访问白公馆、渣滓洞。

③确定了访问地点后,全班分组。每组制定各组的访问计划,小组成员间要分工协作、写好采访提纲,明确谁负责文字记录,谁负责拍照为访问后的成果展示作准备。

④全班同学推荐几位代表负责与要访问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系,商量访问事宜。(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如果需要坐车出行的,可让学生持学校开的介绍信自己到当地公交集团联系车辆。

第二阶段    访问与作文(2-3天天)

①各小组按制定的计划进行访问。

②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细心听讲解员的讲解,并记录和拍照,引导学生体察自己的心境,深入思考。切不可走马观花。

③每人采访后,针对活动写一篇随笔式的感想。

第三阶段   相互交流(两课时)

①每组就本次采访写一篇新闻稿,推选一位同学上台代表本组朗读新闻稿。

②各组将搜集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料整理好后,由一位同学当“讲解员”介绍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情况。解说可配以爱国主义歌曲、爱国主义电影片段,或者是同学采访时的照片。

③同学自愿上台交流自己访问后的感想,可以读自己写的随笔,也可以发表即兴式的演讲。(教师鼓励学生脱稿演讲)

活动小结:

各组学生之间讨论,对本小组同学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篇7: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教案教学设计

▲目标智能:语言智能

▲统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空间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音乐智能

▲教学目标:

①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访问和爱国歌曲、电影资料搜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②通过实地参观、阅读、上网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学会日常生活中与人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活动重点:

①搜集与被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相关的背景资料、历史事件、人物情况等

篇8:《布鲁姆博士搞不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师生共读,享受故事带来的乐趣和趣味,激发学生阅读绘本的兴趣。

2.学生仔细观图,根据图画想象,猜测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在过程中发展学生想象能力,训练思维,并积累阅读绘本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认识布鲁姆博士。

师:看看封面,这个看上去呆头呆脑的大熊是谁呀?

他就是布鲁姆博士。这个叫做布鲁姆博士的大熊可好玩了,他的身上有非常多好玩的故事呢。想不想听听?《布鲁姆博士搞不懂》、《布鲁姆博士卡去游泳》、《布鲁姆博士卡住了》都是关于布鲁姆博士的趣事。

一、看封面,猜故事

1、理解“博士”

师板书题目。齐读书名。

学生质疑:博士是什么意思?(知识渊博的,考取到博士学位的人)

2、怎么博士也会有搞不懂的时候?我们来看看故事书吧!

3、读了书名,看了封面,你猜猜可能会讲一个怎样的故事?

引导从外形、神态上观察。

二、结合图画,导读

1.图1:你看到了什么?你猜这是谁住的房子?

此时的布鲁姆博士在干什么?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图2:

(1) 师引:哎!突然断电了!你猜猜是怎么回事?

(2) 那布鲁姆博士又在干什么?猜猜此时它又会想什么呢?

3.他发现了电视机后面的电线,这对他来讲已经非常奇怪了,他一拉电线,哎,电线居然跑到了屋顶上!他可搞不懂了。你猜他接下来会做什么事情?

接着一幅图、一幅图地让孩子们猜,接下来发生的事情都很奇妙,看谁猜得准?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三、再解“博士”

同学们都笑得很开心。读到这里也许同学们都不明白,都会说,哎呀,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搞不懂,这么笨的一个大熊还能叫“博士”?如果大家看了《布鲁姆博士卡去游泳》、《布鲁姆博士卡住了》,就知道布鲁姆博士是怎样的一个人,你就知道博士的意思了!

四、创编趣事,绘画创作。

除了这些不懂之外,还可能有什么事让布鲁姆博士搞不懂?他还会做出什么好笑的事来?

(1) 四人为小组,进行集体创编绘画。

(2) 集体交流,教师给予说话的指导。

五、推介书目:动脑筋,想办法系列

课外拓展:《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布鲁姆博士卡住了》

《猫太噼哩噗噜在海里》

《窗外送来的礼物》

《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

图画书《布鲁姆博士搞不懂》教学反思

第一次接触布鲁姆博士,孩子们对布鲁姆有点陌生。所以,就要让他们在这节课上喜欢上布鲁姆,接下来就有读这个系类的其他书的欲望。这过程中一直很注重引导学生对画面的猜测,孩子们也显得兴趣盎然。他们刚开始,猜不到布鲁姆博士居然这么笨,笨到不知道电视机是有电线的,所以刚开始猜的不准。后来,孩子们知道布鲁姆博士居然什么都不知道,就把他往傻里猜,但是也猜不到他居然一直跑到发电站。故事起伏跌宕,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孩子们在意外之余也感受到事情的合理。他们猜对了就欢呼雀跃,猜错了更是有不服输的尽头,对布鲁姆博士显得非常有兴趣。故事中的布鲁姆博士面对不懂的问题会动脑筋去探个究竟,是值得孩子们去学习的.,而故事外的孩子们也动起脑筋在猜布鲁姆的行径,这两个行为相映成趣。

同时,我也在思考,绘本课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讲故事也非常受欢迎。语文课中也有很好听的故事,为什么教师把它变成了讲读课文后,孩子们的兴趣都消失了一大半?

我想,孩子入学时,就已经掌握了语言,他们十分希望了解周围的世界。他们希望通过语言来了解世界,故事是最好的方式。如果学校把语言切割成小片段,有意义的事物就变得毫无意义;而无意义的事物,是孩子们很难理解的。抽象的的学习片段,也让孩子难以掌握,不容易记住,孩子便认为,学校只是一个学习无意义事物的地方。

所以,我们要努力,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学校是他们快乐的家。

篇9:环保课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山东版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和九年级第八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习目标]

1、知道鉴赏自然美的方法,了解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2、了解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环保法律体系,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理解可持续发展是正确的选择。

3、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关爱自然,从自身做起,为依法保护环境尽到自己应有的责任。

[学习重点]

1、关爱自然,从我做起。

2、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3、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正确的选择。

[学习难点]

1、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正确的选择。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播放视频:央视元宵节晚会中于文华和朱之文合唱的歌曲《沂蒙山小调》。这首经典老歌,歌颂了我们八百里沂蒙的美好风光。让家乡的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是我们每个沂蒙之子共同的责任,从而导人复习课题。

二、活动引领合作探究

1、互动探究,梳理知识。

多媒体展示沂蒙风景图片:蒙山国家森林公园、英雄孟良崮、神奇的岱崮地貌、汶河岸边翩翩起舞的白鹭等,再让学生列举自己身边的风景,引导学生回顾知识:

①当你徜徉在蒙山沂水之间时,你是怎样鉴赏这些美景的?(设计意图:重温感受大自然之美。)

②在欣赏这些家乡美景时,你还看到了哪些令人不快的景象?(设计意图:寻找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感悟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

③我们怎样做才能让汶河成为白鹭永远的家?(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树立环保意识,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④为了保护蓝天碧水我国制定了哪些法律?实行了哪些战略、国策?(设计意图: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⑤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几个相关的问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创新,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

学生根据问题提示复习教材,合作探究。教师呈现知识网络,结合问题,指出学习重点。

2、点拨释疑深化拓展。

多媒体展示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的图片:白鳍豚、水污染、大气污染、云南干旱、风景区和招聘会人山人海等图片,并配以凄美的背景音乐烘托气氛。

引导学生思考:

(1)这些图片说明了当前我国面临哪些严峻的形势?

(2)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怎样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多媒体展示:203月5日,温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强调,我们要用行动昭示,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换取经济的增长。

过渡:温总理的讲话表明了国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决心,在生活中,曾经有一位老人,就是这样,用他的行动感动了中国。

3、榜样在线体验感悟。

多媒体展示资料及杨善洲的照片:

年2月3日,杨善洲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原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已于10月因病逝世。1988年他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千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去世前,他把当地20万元特别贡献奖全部捐出,价值3亿元的林场也无偿上缴给国家。

阅读杨善洲的事迹,思考讨论: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提问学生,教师归纳:

我们青少年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过渡:杨善洲老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是生活中往往还有一些让我们痛心的污染环境的事件发生。

4、时政链接,以案说法。

多媒体展示时政材料: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

2012年1月15日,广西龙江河段检测出重金属镉含量超标80倍,沿岸居民饮水安全遭到严重威胁。此次镉泄漏量约20吨,波及河段达到300公里,在国内历次重金属环境污染事件中是罕见的'。目前,司法机关已经对9名涉嫌违法排污的江鸿泉立德粉材料厂等相关企业负责人被依法刑事拘留。

思考讨论: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请你给当地政府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可从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监督、宣传环保法规等多角度思考。

过渡:环境的好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环境问题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近年来,低碳生活这一环保新理念已深入人心,最近一个新的环保话题又悄然兴起,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5、两会热词解读—PM2.5。

(1)多媒体展示关于PM2.5的资料: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它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吸人后会引发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疾病。

2012年2月PM2.5首次写入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3月5日又首度出现在政府报告工作中。温总理在报告中指出,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过渡:PM2.5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告诉同学们几个防护PM2.5的方法,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2)温馨提示——自我防护PM2.5

①出现雾霾天气,外出时最好戴上口罩。

②雾大的时候,在室内也要尽量关上窗门。

③在早晨、晚上空气质量较差时要减少户外运动,最好选择在中午前后空气质量较好的时间段。

④平时散步和运动最好远离汽车道,到专门的运动场所,或者是绿化较好、对空气有一定过滤的地方去运动。

(3)献计献策:

学生讨论:为减少PM2.5污染,我们青少年可以怎样做?

学生交流,教师举例:

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植树造林;多骑自行车、乘公共交通出行;建议家长减少私家车上路,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等。

三、探究训练方法归纳

真题演练,让学生体验中考,然后师生共同探究分析,归纳漫画类、启示类、建议类等题型的解题技巧。

四、课堂小结教师寄语

1、回扣知识网络结构,强化重点。

2、教师寄语:保护环境,感恩自然,让山清水秀天蓝,需要你我他……共同参与!保护地球,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

[教学反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原以为这样一个很用心的教学设计,已较为完美,然而实践之后,却让我有了许多意外收获:

1、九年级下学期的思品课复习容量大、课时少,将这样联系紧密的教材内容整合,进行模块分析,会提高课堂效率。以学生身边熟悉的风景和时政热点为素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了复习课的沉闷。

2、学生设计的亮点问题:

英雄孟良崮是我们红色沂蒙的代表,它代表的沂蒙精神属于什么精神?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弘扬这一精神?

感悟: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想,使这节课复习的内容扩展到了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使我认识到不能孤立地去看一个知识点,只要用心去挖掘,就会发现每个知识间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3、学生的意外之问:

有一个大男孩说:“老师,我不喜欢蒙山上的木栈道,因为这是浪费木材,破坏森林资源。您说是吗?”这让我极为意外:蒙山上的木栈道号称“天下第一木游道”,全长3999米,共用4万多根木料构成,供游人攀登蒙山游览使用,形成蒙山一道亮丽景观。每每我行走在蒙山木栈道上,看树木参天,听鸟鸣山涧,总会沉醉于这原生态的美,而王振竟有这么沉重的思考,如果当时的设计者会想到此,是不是就会有别样的风景出现?

篇10:《纸和环保》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纸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又与环保紧密相连,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我们必须要节约用纸,节约用纸就是在保护环境。在实际的调查活动中,让儿童从心理明白节约用纸,是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实际行动。

活动目标:

1、认识纸对我们的重要性,知道造纸的重要原料及造纸术的发明。

2、学习使用调查,统计的方法,分析处理信息。

3、了解树木与人的生活的关系和森林被破坏后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4、增强节约用纸的.意识,懂得保护森林,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纸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和纸交朋友

交流内容:

1、看看桌子上的学习朋友是谁?

2、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型的纸?

3、同桌介绍自己带来的纸朋友,它叫什么名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方便?

4、全班同学共同分享纸朋友对我们的帮助。

(通过搜集整合生活中纸的种类、作用,师生共同明确: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二、明白纸“来之不易”

活动内容:

1、师生谈话,了解造纸的原材料有哪些?

2、和书交朋友,边看边想,纸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3、师生共同了解造纸的工艺流程。

4、欣赏配乐故事《蔡伦造纸》,了解造纸术的发明过程。

(师生在共同的交流学习中明白,纸“来之不易”,它凝聚着工人叔叔的心血与汗水,知道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并为此感到自豪。)

三、增强节约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

活动一:

1、个人汇报作业本使用情况。

2、以组统计使用1个作业本共浪费多少张纸?

3、汇总统计全班同学使用1个作业本共浪费掉多少张纸?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浪费掉的一张张纸,实际上浪费掉的是一个个失学儿童崭新的本儿。

(唤起学生的爱心,从心底里明白一个道理,我们节约用纸就是关爱失学儿童。)

活动二:

1、展现纸山,师生共同谈感想。

2、纸精灵的呐喊,让学生明白浪费纸就是破坏了森林,破坏了环境。

3、了解生态破坏造成的危害。

4、儿童心里的呼唤:“节约用纸,保护环境,热爱生活。”

(通过活动让学生从心里意识到一定要节约用纸,做节约用纸的有心人,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做热爱生活的小主人。)

篇11:《纸和环保》教学设计

一、调查统计 导入新课

师:上节学习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纸呢?生:报纸、书、纸杯、餐巾纸等。图片

师:这么多地方用到纸,看来我们每天都在跟纸打交道。那么你们每人每天用了多少张纸呢?上节课我们布置了一个小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说说你统计出自己一天用了多少张纸。

生:汇报

师:老师课前也做了调查,取平均值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出示图片。学生齐读数字4500000张,原来我们每天要用这么多张纸。

过渡:这么多纸是从哪里来的?你还想了解纸其它方面的知识吗?

二、纸的发明 激起兴趣

1、师: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没有纸的时候,我们的祖先用兽骨、龟甲来刻字,这就是甲骨文。也在竹简和丝织品上写过字,但都因其各自的局限性,而没能广泛的流传。直到纸的发明。

2、我们一起来看段视频,边看边想纸是哪国发明的?纸的原材料是什么? 过渡:找同学回答纸是哪国发明的?纸的原材料是什么?下面我们一起了解纸和树是怎样的关系呢?

出示板书:

出示树和纸的图片。

(出示图片,猜一猜一棵的大树能生产出多少张纸,只能生产3000张纸。)

(1)一份报纸有20页,300份报纸用去1棵树。

(2)全班一天用500张纸,6天用去1棵树。

(3)饭馆一天用1000张餐巾纸,3天用去1棵树。

(4)全校一天用12500张纸,1天用去4棵树。

看了这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生:只是树生产的。一棵树造不了许多纸。

过渡:师:同学们想知道树是怎么变成纸的吗?

三、现代造纸 紧扣环保

1、老师带你们去参观一下造纸厂。出示视频

我们回顾一下造纸程序,一吨纸消耗清水100立方米,17棵大树,300千克化学药品。600千瓦时电。

2、我们知道了树木可以造纸,你还知道树木的其它用途吗?

3、图片:树木除了造纸还可以做什么?小组讨论一下。

过渡:树木的用处可真不少,用树就是在毁掉森林。那么大面积的森林对人类有哪些益处呢?

四、了解森林 倡导环保

生:汇报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搜集资料了解的。搜集资料、调查统计及观察能力都是我们生活课要培养同学的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师:我们一起看图片森林的作用。森林原来有那么多好处。老师:那么树木被砍光了,对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1、森林是地球的肺,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地球40%的氧气。

2、森林可以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

3、过滤粉尘,净化空气。

4、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5、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6、提供木材,药材。三亿五千万人依靠森林生活。三分之二的陆地动植物以森林为家。

师:我们尽情的享受着森林带给我的种种好处,树木和森林发生了什么,你们知道吗?看森林被砍伐的图片。师讲解图片的意思。

师:森林被无情的砍伐,无止境的开发。那么森林的毁坏带给了我们什么? 看书:书上23页图片生:答

师:出示图片沙尘暴,洪水,龙卷风,泥石流,山体滑坡。

师:纸和树木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量浪费纸的同时就是浪费树木,因此我们要节约用纸,就要从我做起,就要从小事做起,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看书24页,你还有什么建议?

生:答

课堂小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的主要来源是树木,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树木,保护环境,良好的环境要靠我们每一个人,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拿出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树木,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同学们今天回去之后,收集一些用过的纸,浸泡在水盆里,参照书上的做法,自己亲手制作再生纸。

篇12:《纸和环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保护森林,节约用纸》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纸和环保”里的一个主题内容。本单元前两个主题活动帮助儿童认识了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了解纸的来源和破坏森林的灾难后果。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节约用纸是保护森林,爱护环境的一种体现。通过开展调查、讨论、手工制作等活动,使学生懂得爱护资源要从我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在头脑中形成节约用纸的意识,并能用实际行动爱护森林、保护环境。

学情分析:

通过课前调查,纸对二年级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但大部分孩子没有意识到纸张和环保有何必然的联系,在使用纸张的过程中普遍存着浪费现象。针对这种现象,以“保护森林,节约用纸”这一主题活动来启发、引导、教育学生,让他们知道纸与环保的联系,纸来得不容易,废纸可以利用,要保护好自己的生存环境,就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让孩子在头脑中形成节约用纸,保护森林的意识并在实际行动中体现。

教学目标:

1、懂得保护森林,爱护生活环境从我做起。

2、明确自己应有的实际行动,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约用纸。

3、学会一些废纸利用的技能。

教学重点:

对浪费用纸的现象引起重视,明确节约用纸自己应有的实际行动。

教学难点:

知道纸与环保的联系。

课前准备:

老师:课件

学生:1。课前调查浪费用纸的现象和节约用纸的方法

2。利用废纸制作手工

教学过程

活动一:纸与环保我知道

1、歌曲导入:《小松树》

2、师:(看课件)看到了这么美丽的风光,你的心情怎么样?

我们生活的环境绿树成荫,多么美丽啊!(板书:保护森林)

2、师:你们知道纸的主要原材料是什么吗?

(你可知道一棵生长了二十几年的大树可以生产3000张纸。)

活动二:浪费用纸真可耻

一、汇报课前调查。

1、师:树哥哥说,它还看见我们在生活中有很多浪费用纸的现象呢。(播放图片)

2、师:课前大家都做了小调查,你们发现同学中有哪些浪费用纸的现象呢?咱们看看谁是最棒的调查员。

3、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咱们班的同学一个星期就浪费了多少张纸,那整个二年级的同学,一个星期大约浪费多少张纸呢?

4、老师逐步演算,得出一个学年下来全校约浪费了164250张纸,也就是说有将近55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从我们手中倒下。而单单在我们这个城市就还有许许多多的学校、公司、工厂每天需要大量地用纸,听到这你有什么想说的?(板书:节约用纸)

活动三:节约用纸我做起

1、师:树哥哥希望你们能想更多的好办法,节约用纸。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看谁的办法好,点子多。(提示可以看书本24页,学生汇报,贴大树)

一、“小法官”判断对错

师:下面老师想聘请各位来当小法官,评判一下这些同学的做法好不好。

案例1、林云和妈妈去买书,一路上她接到了很多宣传单,她没有马上把它们丢掉,而是带回家去,给新买的书包上书皮。她的做法好吗?

案例2、妈妈常用A4纸单面打印资料,妈妈说单面打印看得清楚,又不用翻页,很方便。她做得好吗?

案例3、一个学期结束了,陈君整理这个学期用过的本子,她把用剩的页面积攒下来订成草稿本,她的做法好吗?

案例4、黄玲玲向来喝饮料都用一次性纸杯,她认为喝完了就可以把杯子扔掉,不用洗杯子,很方便。她的做法好吗?

案例5、二年(2)班的同学上完这一课后,决定在班里放一个废纸箱,把废纸、废纸盒收集起来再利用。这种做法好吗?

二、小律动:老爷爷种树

活动四:变废为宝我真行

一、师相机引入“变废为宝”活动。

师相机介绍废报纸造模型方法。

1、师:是呀,真的很有趣,同学们回家后不妨试试。

2、师相机引入“班级废纸收集箱”

3、师:老师还知道咱们班有些同学的手特别巧,会“变废为宝”。看看他们的作品。(介绍料)

总结:其实只要我们开动脑筋,生活中的许多废物都可以变成资源,循环利用。

二、总结

1、儿歌:《节约用纸歌》:木材原料来造纸,各种纸类要珍惜。阅读图书轻翻纸,画画写字爱惜纸,剪剪折折用废纸,抹嘴擦涕少用纸。从小养成好习惯,节约用纸我做起。

2、师:大家看,树哥哥看到你们那么会节约用纸,开心地笑了。听听它想对你们说些什么?(小朋友们,看来我不需要再烦恼了,有你们来保护森林,我很放心。希望从今天开始,你们能真正做到保护森林,在生活中节约用纸。同时也要督促好你身边的人,让他们也和你们做得一样好。)你们愿意把这课 “节约大树”挂在墙上,让它伴随着你们,时刻提醒你要节约用纸。

3、师:同学们,通过我们的活动,我们体会到节约用纸的乐趣,让我们把我们的这种认识,告诉我们身边所有的人,让大家一起行动起来,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绿色,让我们的森林继续美丽!

板书设计:

保护森林,节约用纸

贴学生作品(调查纸反面画大树)

从我做起

篇13:《纸和环保》教学设计

1、通过学习交流,知道纸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并为此感到自豪。

2、通过学习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纸,感受纸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认识纸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认识纸在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

1、了解纸的`历史。

2、认识各种各样的纸。

一、情境导入:

1、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个百宝箱,想知道这里装的什么吗?

老师请3位同学来取出物品并说出名称纸杯 喝水用的扇子 在没有空调、电风扇的时候 给我们带来凉爽《诗三百首》教会我们同学们许多古诗和知识。

2、你们发现东西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么?

(是用纸制成的)(纸的作用非常大)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可见,在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纸。(板书课题:纸)

二、讲授新课:

纸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亲密伙伴,关于纸,最早的时候,纸只有一个功能就是“记录文字”,谁知道最早人们把文字写在哪里?们知道甲古文吗?在发明纸以前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就是商代的文字甲骨文。可是甲骨得来是费事的,刻字也不方便,所以使用甲骨的时间不太长。在商代人们还把文字刻在石头和青铜器上。竹子做的片叫简,按文字内容的顺序用牛皮、丝绳或绳子串起来叫做简册。简册在战国时期使用很普遍。但简容纳的字数很有限,携带起来也不方便。西汉时期东方朔给汉武帝上奏章,竟然要用三千册的简,要两个人才能抬进宫呢!那么是谁发明了纸呢?用什么发明

我们来看一个视频:

东汉时期的蔡伦经过反复观察、研究和实验,终于成功的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从此纸就诞生了。他造出的纸,原料简单,来得容易,比先前的纸好多了。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得到汉和帝的高度赞赏。六世纪时,造纸技术开始传到国外,最先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接着传到了法国、英国和荷兰。我国纸的发明比欧洲整整早了一千多年。) 老师:是谁发明了纸呢?用的是什么?请大家在自豪的说一遍。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骄傲、自豪。

三、各种各样的纸

自从有了纸,我们的生活方便了许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纸的种类越来越多,作用也越来越大。课前张老师叫大家收集纸,你们带来了吗?

生:带来了。

生:(举起纸)这是闪光纸,可以贴在墙上装饰房子。

师: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装饰材料。请你把它贴到黑板上。谁再来介绍?

生:我带来的是照片纸,是洗相片时用的。

师:这种纸我们叫相纸。还有谁来介绍?

生:我带来锡箔纸。烟盒里就有这种纸,它起到防潮的作用。 师:还有谁来介绍?

生:这是餐巾纸,可以擦鼻涕、擦汗等。

师:张老师老师刚才脸上都出汗了,老师擦擦汗好吗?(学生用纸给老师擦汗,师表示感谢)。再请一个同学介绍。

生:砂纸。

师:它有什么作用?

生:磨光物体,比如墙壁等。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认识了许多纸及它们的作用:锡箔纸、相纸、砂纸??纸的作用真不小,对于我们学生很重要我们每天写字画画做作业要用多少纸呢? 向这样的表格 名字、请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汇报用纸情况。

师:听了小组长汇报了小组成员每天的用纸量,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有的同学用纸量比较多,有的同学适中。

师:是的,有的同学每天用纸多些,有的同学少些。刚才林老师粗略统计了一下,每个组每天的用纸量大约是60张,整个班每天的用纸大约是480张,那么整个年级6个480。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纸会是怎样的?没有办法看书了、写作业 我们没有办法学习。出版社没办法工作、会倒闭

生:假如没有纸,我们就没有纸币了,可能要像以前的人一样背着重重的银子,那多不方便呀!或者更先进点,可以刷卡,在市场里每档都要用刷卡机,一停电人们就没办法买东西了,并且市场里那么脏,机器很容易就坏的,那么多水,要是漏电,很多会就会触电死亡了。 师:你的故事里有很多的知识。我猜你平时一定喜欢看课外书是吗? 生:没有纸巾,夏天我们出了很多汗,就没法擦干,又臭又容易感冒。生:没有纸巾,我们吃完饭就没办法抹嘴,如果用毛巾的话不方便洗。生:没有纸,我们就做不了手工;

生:没有纸,商场就没法发广告单给我们,知道促销的人就会少很多; 生:没有纸,就没法做包装盒,只能用木箱子,那就很浪费并且也重好多;(上厕所、看书、擦汗、买东西、发传单、看报纸、包装盒、利是封、包装袋、画画、纸杯、环保袋、做手工)

评价:谢谢你的****,没有纸了,好多事都做不了。

小结:如果真有一天,找不到一张纸,那我们的生活会很不方便,甚至寸步难行。随着电脑的应用,有些地方确实可以代替纸,如网上银行,老师们也实现了无纸办公,在电脑上互相传文件就行了,但是纸,

特别是卫生用纸,暂时还不能被代替,至于以后,能不能被取代,希望你们也能像蔡伦一样去发明创造。好吗?

找不到一张纸,那我们的生活会很不方便,甚至寸步难行。所以节约用纸是多么重要啊!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每人写一张节约用纸小书签,写上最有感受的一句话,告诉大家要节约用纸。节约用纸、保护树木我们下次课讲。同学们再见

篇14:环保作文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引出话题。

师:同学们,“五松六路三丫水,洞梅花十二桥,岁岁菊花看不尽,诗坛酌酒赏花村”赞美的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小榄。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小榄人民以团结、求实、拼搏、奉献的精神,使小榄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面貌焕然一新,看,(播放视频)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代替了黄泥小路,一幢幢高大的楼房更新了一所所古老的小屋……到处是一派繁荣、富强的景象。

生:哇!

师:是啊,注重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把小榄建设成为一个既适宜居住也适宜创业的城镇,这是每一具小榄人的愿望。可是,有部分人却背道而驰。同学们,请看(展示不环保行为的幻灯片)

生:哇!

生:哇!真缺德!

……

二、根据调查,寻找身边的不环保例子

师:看了这些图片,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我觉得有些人太缺公德心了!

生:有些人没有环保意识!

生:只顾着自己,不理其他人的感受!

师:根据你们自己的调查,在你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缺乏环保意思的行为?

生:我发现在我家附近的小河中,有一些人乱抛垃圾在小河里,污染了小河。

生:我发现学校操场边有两间工厂的烟囱排放了不少的黒烟,严重影响了那里的空气。

……

师:(根据学生讨论归纳板书:绿化、节约水电、垃圾管理、墙壁文明、空气污染、河流污染、噪音污染……)其实,老师知道你们调查的内容比老师板书出来的还多,真是好样的!

师:先自我检讨,自己平时有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

生:没有。

三、说危害

师:你们知道这样做有什么危害吗?

生:影响环境。

生; 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师:(相机板书:影响健康。)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为了钱。

生:为了自己。

师:听了大家的畅谈,我强烈地感受到你们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怀。关于环保,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谈论上,我们要积极参与环保工作中。今天,我们还要对环保工作提出好的建议,好吗?

篇15: 三年级信息技术便捷访问网站教学设计

三年级信息技术便捷访问网站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三种便捷访问网站的方法,分别为收藏夹、历史记录和网址列表等。教材详细地讲解了三种方法的操作步骤,并在最后通过“讨论坊”引导学生讨论三种方法的差异,进一步明确每一种方法适用的情境。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能初步使用浏览器浏览网上信息,了解了网站、网址、主页等相关的概念,对上网浏览信息有迫切的需求。对于自己喜欢的、经常浏览的网站,他们每次都要输入网址,从而引出本课的需求,所以对于本课的学习,学生有强烈的实际需求。本课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快速、便捷地访问网站也提供了可能。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使用收藏夹、历史记录和网址列表等工具便捷访问网站的方法。

2.知道收藏夹、历史记录和网址列表的异同,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便捷地访问网站。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会使用收藏夹、历史记录和网址列表等访问网站的方法。

2.难点: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便捷访问网站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演示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讨论法等。

六、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七、教学准备

相关网址、教学课件等。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游戏:比赛打开网站。

教师提供一组网站的网址,学生在浏览器中打开,看看谁最先完成。最后教师通过收藏夹快速打开,和学生通过手动输入网址打开,形成对比和冲突,进一步揭示课题:便捷访问网站。【设计意图】以游戏引入课题,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将学生变为问题需求的主体,为他们创设了真正的问题解决情境。

(二)探究实践,掌握方法

1.收藏夹

谈话:要想通过收藏夹快速便捷地访问网站,首先要把网站的网址添加到收藏夹中。

自学:教材详细介绍了把网站的网址添加到收藏夹中的方法,边看书,边操作,把刚才的网址添加到收藏夹中。

演示:学生演示并讲解把网址添加到收藏夹中的方法。

实践:添加一个自己喜欢的网址到收藏夹中,并通过收藏夹打开。

提升:使用收藏夹确实可以快速地访问网站,但是收藏夹也占据了浏览器窗口的一部分空间。所以收藏夹一般情况是处于关闭状态的,如果要打开收藏夹中的网站,需要先打开收藏夹,这样的操作还是比较麻烦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浏览器还提供了“收藏栏”,可以通过“查看”菜单将“收藏栏”显示出来,试一试,并尝试将网址添加到“收藏栏”。

展示:展示部分学生收藏栏中的网址。

2.历史记录

谈话:如果曾经访问的网站没有添加到收藏夹或者收藏栏,你也不记得网址了,我们又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访问它呢?其实浏览器会将我们近期访问的网址记录下来,形成历史记录,我们可以通过历史记录打开它们。

实践:历史记录可以通过菜单命令显示出来,你能找到它吗?请你试一试,然后告诉大家。

演示:学生演示并讲解历史记录的使用方法。

探究:历史记录是不是可以无限期地保存曾经访问过的网址呢?我们在历史记录中可以找到的最早记录是什么时候?

释疑:同学们已经观察到了,历史记录只能记录近期一段时间内访问过的网址。那么这个周期是多久呢?可不可以调整呢?答案都在“Internet属性”的设置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图1

3.网址列表

谈话:使用收藏夹或者历史记录访问网站,都需要我们先打开它们,而收藏栏中能直接显示的网址数量也有限,对于一些特别常用的网址,有没有更便捷的打开方法呢?大家可以单击一下浏览器地址栏右侧的“地址栏下拉列表”,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实践:学生使用“地址栏下拉列表”打开网址列表并访问其中的网站。

交流:有同学发现,之前输入的错误的网址也出现在了网址列表中,我们能不能把它删除呢?(生:……)是的,只需要单击网址右则的删除按钮就可以了。【设计意图】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收藏夹、历史记录和网址列表这三种便捷访问的方法都不难,所以教学中采用了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方法,并做了适当地拓展。

(三)讨论交流,巩固内化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收藏夹、历史记录和网址列表三种便捷访问网站的方法,但是这三种方法也有明显的不同,那么它们分别适用于什么时候呢?请与同桌讨论一下,完成表1。

表1

方法优点缺点适用情境

收藏夹

历史记录 网址列表

交流:小组间讨论交流。

篇16:《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方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方设计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读文章。

2.在自读中质疑提问。

3.查询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相关资料,做适当摘录或制成电子作品。

(解说:作为自读课,本文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强调让学生养成动笔墨读书的习惯;着重培养学生怀疑精神与探究意识;强调学生在课外拓展学习中扩大知识视野。)

学习侧重点

1.找到并理解作者观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学习探究学习方法。

4.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解说:根据新教材编排的特点,初中学习的第五学期,应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根据新教材阅读能力培养的这一要求,确定学习侧重点1、2。依据新大纲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确定学习侧重点3、4。)

[自读程序]

1.作者介绍(学生运用多媒体电脑展示自制电子作品,介绍丁肇中人物小传和图片)。

2.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和掌握以下词语。

格物致知 诚意 正心 彷徨 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

(2)默读全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完成课后练习一。

(3)讨论.自学批注的内容,谈出自己的见解。

3.研读课文,质疑问难。

(1)精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疑问的语句、内容,并标注符号。

(2)分小组讨论解疑,汇总、概括得不到解决的疑问。

(注:分小组讨论解疑时,有条件的多媒体实验班级可以利用电脑查询资料,寻求解答。)

4.重点细读,讨论交流。利用课后练习二,让学生联系自己学习实际,展开大讨论或辩论,思考:

(1)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2)联系实际反思自我。

(3)怎样改进?提出建议和方法。

如果课堂讨论不够深入,可让学生以《浅析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

5.课外探究学习,拓展延伸课堂内容。

(1)归纳概括探究主题

教师将各小组解疑时留下的疑难问题汇总为1―5个探究主题,在班级公示。

探究学习参考主题:

①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差异比较。

②儒家思想浅探。

③事例证明实验精神在科学发展史上的作用。

④东西方学生素质能力比较。

(2)传授探究学习方法

教师教给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及步骤:A.确定主题;B.查询资料;C.概括结论;D.交流评价。

(3)划分小组,明确任务

教师可让学生自由选择探究主题,自愿结成探究学习小组,在课下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因特网等信息资源库,作探究学习,并将各小组自主探究学习成果写成小/论文或制成电子作品。3―5天后,可利用语文活动时间让学生交流探究学习成果。

(解说:学生作探究学习时,教师指导要注意以下几点:1.协助学生完成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不要单打独做。2.帮助学生学会广泛查询、下载相关资料。3.指导.写作小/论文或解决制作电子作品的技术问题。4.探究题目可能很大,但不要求学生作出全面深入的结论,只要谈及一方面,掌握探究方法即可。)

6.课堂小结,重申学习重点。

(解说:在“自读程序”设计中,力求突出以下特点: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借助工具书,让学生完成生字词的自学;动笔墨读书,用圈点批注法完成对内容的自学;用讨论交流法,实现对自学内容的反馈与纠正。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创设平等民主的自学氛围,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敢于质疑问难;利用信息资源进行探究学习,学会在主动探索实践中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味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3.在学生自学中,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在学生知识建构中,教师是学生经验建构的促进者;在信息资源利用中,是学生资源的设计者和查询者;在协作讨论学习中,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自读点拨]

1.作者简介及文章.写作背景

丁肇中,美国物理学家。1936年生于密执安州安阿伯。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qr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现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本文是作者在被《磐》周刊授予“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时的一篇发言稿,节选时省略的内容是:“我非常荣幸地接受<臁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

2.“格物致知”注释补充

格:推究。致:获得。《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意谓推究事物,方能获得事物的知识。宋・洪迈《容斋随笔旧序》:“因命纹梓,播之方舆,以弘博雅之君子,而凡志于格物致知者,资之亦可以穷天下之理云。”严复《原强》:“顾彼西洋以格物致知为学问本始,中国非不尔云也,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中国成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

3.扣题开谈,适时立论

本文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在各方面都体现了这类议/论文的特色。这篇文章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提出全文的论点,而是紧扣文题,先引用《大学》中的句子,扼要说明“格物致知”的意思,强调探察物体即实验在现代化学术中的重要性。然后从大处落笔向中心靠拢,先说明“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埋没了其真正意义”。接着从实验过程的两个特点,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作者自己的亲身经验,分析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两个意义,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4.风格朴实,方法多样

这篇文章简短精要,写得朴实通俗,深入浅出,读来亲切有味,没有说教气息,这种风格也是漫谈式论说文的一个特点。这种风格的形成除了语言的明白通俗外,与行文的灵活和说理方法的多种多样也是分不开的。具体说来,本文采用的说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引用古语:如,开头引用《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指出它的基本意思。3段中引用《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

(2)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列举事例时,采用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相结合说理的方法。表格如下:

列举事例

阐述道理

论述角度

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事例,

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反面事例

通过实验了解付予性质的事例。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正面事例

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措的事例,

中国学生偏向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反面事例

作者在美田大学念物理时,因事先没有准备,做研究发现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而恐慌的亲身经历。

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正面事例

事例论证的好处:用典型事例作为论据进行论证,它的好处是说理充分,令人信服。

(3)运用对比:如,中国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强调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内心体悟和自我检讨,与科学进展的历史说明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得到形成鲜明对比。

(解说:在进行议/论文教学时,应紧紧围绕议/论文文体特点来进行学习。自学点拨时,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课文基本内容外,还应点拨学生了解议/论文的一般常识,如,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以及事例论证的好处等。)

[自读思考]

1.在文中画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以及意义。

2.用表格方式,梳理本文所举事例和阐述的道理。

3.针对质疑,分组作探究学习,写出探究小报告或制作电子作品。

4.阅读下面短文,请从文中丁肇中教授所谈四个体会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篇小议/论文。

丁肇中在中科院讲故事

在中国科学院建院50周年中外著名学者学术报告会上,丁肇中《我所经历的20世纪的实验物理学》的报告尤为引人注目。他讲了4个故事,谈了4个体会。

第一个故事是测量电子半径。根据量子电动力学,电子的半径为零。1964年,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著名科学家进行了哈佛一康奈尔实验,其实验结果与这种理论不相符。丁肇中认为这个实验很重要,他们于1966年在德国用不同的方法重复了实验,得到的结果则是电子确实小到不可以测量。他由此得出的体会是:不要盲信专家的结论。

第二个故事是发现新粒子家族。1970年,人们认为基本粒子都可以归纳为3种

篇17:《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方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方设计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读文章。

2.在自读中质疑提问。

3.查询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相关资料,做适当摘录或制成电子作品。

(解说:作为自读课,本文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强调让学生养成动笔墨读书的习惯;着重培养学生怀疑精神与探究意识;强调学生在课外拓展学习中扩大知识视野。)

学习侧重点

1.找到并理解作者观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学习探究学习方法。

4.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解说:根据新教材编排的特点,初中学习的第五学期,应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根据新教材阅读能力培养的这一要求,确定学习侧重点1、2。依据新大纲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确定学习侧重点3、4。)

[自读程序]

1.作者介绍(学生运用多媒体电脑展示自制电子作品,介绍丁肇中人物小传和图片)。

2.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和掌握以下词语。

格物致知 诚意 正心 彷徨 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

(2)默读全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完成课后练习一。

(3)讨论.自学批注的内容,谈出自己的见解。

3.研读课文,质疑问难。

(1)精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疑问的语句、内容,并标注符号。

(2)分小组讨论解疑,汇总、概括得不到解决的疑问。

(注:分小组讨论解疑时,有条件的多媒体实验班级可以利用电脑查询资料,寻求解答。)

4.重点细读,讨论交流。利用课后练习二,让学生联系自己学习实际,展开大讨论或辩论,思考:

(1)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2)联系实际反思自我。

(3)怎样改进?提出建议和方法。

如果课堂讨论不够深入,可让学生以《浅析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

5.课外探究学习,拓展延伸课堂内容。

(1)归纳概括探究主题

教师将各小组解疑时留下的疑难问题汇总为1―5个探究主题,在班级公示。

探究学习参考主题:

①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差异比较。

②儒家思想浅探。

③事例证明实验精神在科学发展史上的作用。

④东西方学生素质能力比较。

(2)传授探究学习方法

教师教给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及步骤:A.确定主题;B.查询资料;C.概括结论;D.交流评价。

(3)划分小组,明确任务

教师可让学生自由选择探究主题,自愿结成探究学习小组,在课下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因特网等信息资源库,作探究学习,并将各小组自主探究学习成果写成小论文或制成电子作品。3―5天后,可利用语文活动时间让学生交流探究学习成果。

(解说:学生作探究学习时,教师指导要注意以下几点:1.协助学生完成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不要单打独做。2.帮助学生学会广泛查询、下载相关资料。3.指导写作小论文或解决制作电子作品的技术问题。4.探究题目可能很大,但不要求学生作出全面深入的结论,只要谈及一方面,掌握探究方法即可。)

6.课堂小结,重申学习重点。

(解说:在“自读程序”设计中,力求突出以下特点: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借助工具书,让学生完成生字词的自学;动笔墨读书,用圈点批注法完成对内容的自学;用讨论交流法,实现对自学内容的反馈与纠正。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创设平等民主的自学氛围,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敢于质疑问难;利用信息资源进行探究学习,学会在主动探索实践中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味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3.在学生自学中,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在学生知识建构中,教师是学生经验建构的促进者;在信息资源利用中,是学生资源的.设计者和查询者;在协作讨论学习中,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自读点拨]

1.作者简介及文章写作背景

丁肇中,美国物理学家。1936年生于密执安州安阿伯。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qr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现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本文是作者在被《磐》周刊授予“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时的一篇发言稿,节选时省略的内容是:“我非常荣幸地接受<臁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

2.“格物致知”注释补充

格:推究。致:获得。《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意谓推究事物,方能获得事物的知识。宋・洪迈《容斋随笔旧序》:“因命纹梓,播之方舆,以弘博雅之君子,而凡志于格物致知者,资之亦可以穷天下之理云。”严复《原强》:“顾彼西洋以格物致知为学问本始,中国非不尔云也,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中国成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

3.扣题开谈,适时立论

本文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在各方面都体现了这类议论文的特色。这篇文章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提出全文的论点,而是紧扣文题,先引用《大学》中的句子,扼要说明“格物致知”的意思,强调探察物体即实验在现代化学术中的重要性。然后从大处落笔向中心靠拢,先说明“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埋没了其真正意义”。接着从实验过程的两个特点,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作者自己的亲身经验,分析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两个意义,提

相关专题 教学设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