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教案

jacky702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jacky702”参与投稿,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二物理教案(共12篇),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初二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

2、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怎样确定的;

3、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前边几章我们研究了直线运动,下边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1、什么是直线运动?

2、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曲线运动

(1)几种物体所做的运动

a:导弹所做的运动;汽车转弯时所做的运动;人造卫星绕地球的运动;

b:归纳总结得到: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

(2)提问:上述运动和曲线运动除了轨迹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呢?

(3)对比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和弯道上行驶的情况。

学生总结得到: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

过渡: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呢?

2: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1)情景:

a: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有火星沿砂轮的切线方向飞出;

b:撑开的带着水的伞绕伞柄旋转,伞面上的水滴沿伞边各点所划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

(2)分析总结得到: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的方向是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3)推理:

a:只要速度的大小、方向的一个或两个同时变化,就表示速度矢量发生了变化。

b:由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所以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过渡:那么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做曲线运动呢?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一个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钢珠,如果从旁给它施加一个侧向力,它的运动方向就会改变,不断给钢珠施加侧向力,或者在钢珠运动的路线旁放一块磁铁,钢珠就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做曲线运动。

(2)观察完模拟实验后,学生做实验。

(3)分析归纳得到:当物体所受的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4)学生举例说明:物体为什么做曲线运动。

(5)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当合力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产生的加速度也在这条直线上,物体就做直线运动。

如果合力的方向跟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产生的加速度就和速度成一夹角,这时,合力就不但可以改变速度的大小,而且可以改变速度的方向,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三、巩固训练:

四、小结

1、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上。

3、当合外力F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有一夹角a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五、作业:<创新设计>曲线运动课后练习

篇2:初二下学期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o明确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o知道机械效率的意义

o机械效率的公式及应用

o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测斜面的机械效率

1.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原理和概念。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②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有用功、总功、额外功的概念;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

2.2 教学难点 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6.1 引入新课

【师】我国的许多农村都没有自来水,人们为了食用水,要从井中打水,在从井中提水上来的过程中,人们对哪些物体做了功?

【生】水桶、滑轮

【师】这些功都是人们希望做的吗?对谁做的功才是有用的呢?

【师】下面我们进行这样的一个实验来看看:

以动滑轮为例,比较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重物做的功。

设计方案:

需测量的物理量和使用工具:

【师】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点?

【生】

测拉力时,应匀速拉动弹簧秤。

还有绳自由端的拉力方向以竖直向上为宜,若方向向下,操作、读数均不方便。

【师】接下来自己设计表格,进行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

得出结论: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重物做的功是_______(等或不等)的。

结合我们课堂刚开始的提问,在上面的活动中,将钩码提升至一定的高度是我们的目的,所做的功叫做有用功,记作:W有用;在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需克服摩擦力作功,还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功,这部分功虽然并非我们所需要的,但又不得不做,我们将它们叫做额外功,记作:W额外;如果把手的拉力(即动力)对动滑轮做的功叫做总功,

6.2 新知介绍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师】上面我们已经介绍了有用功和额外供的定义了。那么接下来,为了熟悉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共的概念,我们来看这样的案例。

案例: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家在三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

如图所示的三种方法供参考:第1种是人直接提着沙子上楼;第2种是把沙子放进桶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第3种是把沙子放进质量较小的袋子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

【师】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各种方案。并对各个方案进行讨论,比较优缺点。

【生】经过讨论。第一种方法太不方便。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它比第二种方法用的力小。提升相同高度做的功少。

有用功和额外功、总功

【师】结合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看提沙子过程的视频。思考:

①在把沙子从一楼运上三楼的过程中,每种方法中各对哪些物体做了功?

②无论他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是他对什么做的功?

③在几种不同的方法中他不愿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分别是什么?

【板书】

一般来说,

有用功:机械对外所做的功

额外功:机械克服自身部件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总功: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

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师】前面实验中,正如各位同学所想的,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总功最少。

【师】现在大家讨论:不使用机械直接提升物体做的功,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做的功一样吗?(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沙子做的功相等吗?)如果通过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设计实验方案:用手通过一只弹簧测力计拉一个动滑轮,沿竖直方向匀速缓慢提起重为G的钩码。

为了探究上述问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手对绳的拉力F、手移动的距离s、钩码的重力、钩码上升的高度h。

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测量。

设计表格,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实验数据:

【师】

①手拉绳所做的功与动滑轮拉钩码所做的功是否相等?

②哪一个做的功多一些?

③你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实验误差,指出要使重物重一些,误差就会小一些。

【生】回答问题:

①不相等

②手拉绳做的功多

③有摩擦,在提起重物时还要提起动滑轮。

二、机械效率

【师】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

注意:对于实际机械,由于总是有额外功存在,η<1。

【生】学生讨论:

1.机械效率有单位吗?

2.为什么机械效率没有大于1的?

3.用小数和百分数来表达机械效率,你认为那种表达更好?

通过多媒体展示例题:

利用如图2所示的滑轮组,在F=80N的拉力作用下,将一个重为180N的物体匀速举高1m,绳重、摩擦不计。

求:总功、有用功、额外功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师】如何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通过实验,探究机械效率的求法:

1.实验原理:

2.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甲、乙两个滑轮组、长约2m的细绳。

3.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并填入表格。

②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③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读出拉力F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

④算出有用功W有用、总功 W总功、机械效率η并填入表格。

实验次数

【师】实验结论:

1.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高。

2.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低。

讨论: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生】得出:

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有:尽可能地增加物重,减小动滑轮重,减轻绳重和滑轮转轴处的摩擦

三、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1、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2、

当W有一定时,减少W额,可提高效率.比如影响滑轮组效率的因素有:动滑轮和绳重;绳与轮之间的摩擦.所以,我们可以使用轻质材料做动滑轮或尽量减少动滑轮的个数;还可通过加润滑油来减少轴处的摩擦及使用较细的绳子等措施,以此来提高它的效率.

当W额一定时,增加W有,可适当提高机械效率.比如,对于同一滑轮组(额外功不变),增加所提物体的重, 就会越大,机械效率就会越高.

总之,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对于滑轮组而言,要提高效率,可增加有用功的同时尽量减小额外功.

四、机械效率的测量

原理:

【师】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五、机械效率与功率的区别

功率是表示机械做功的快慢,功率大只表示机械做功快;机械效率是表示机械对总功利用率高低的物理量,效率高只表示机械对总功的利用率高.因此,功率大的机械不一定机械效率高。如内燃机车的功率是4210W,但它的效率只有30—40%;而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它的功率不一定就大,如儿童玩具汽车的电动机效率可达80%,但功率只有几瓦.

篇3:初二下学期物理教案

[1]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机械的功率越大,做功越多

B、机械的效率越高,做功越快

C、机械的功率越大,做功越快

D、有用功越多,机械的效率越高

2、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说法正确的是( C )

A、功率越大,做功越快,机械效率越大

B、做功越少,功率越小,机械效率越小

C、功率越大,反映做功越快,与机械效率无关

D、机械效率越大,表明它做的功越多

3、如图所示,一物重为G,从斜面的底端A,在拉力F作用下,匀速运动到顶端B,若重物受到斜面的摩擦力为f,斜面的机械效率η,则 ( C )

A.f=F,η=Gh/FL B.f=F-Gh/L,η=1-Gh/FL

C.f=F-Gh/L,η=Gh/FL D.f=F, η=1-Gh/FL

4、某同学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若物重为120 N,每个动滑轮重20 N,摩擦及绳重不计.

(1)通过计算比较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若甲挂的重物为180 N,它的机械效率为多少?通过计算你发现什么规律?

答案:机械效率为90%,同一滑轮组,所提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篇4:电压初二物理教案

电压初二物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电压的作用,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了解一些常见电压及我国家庭电路电压。

2、知道电压表的用途、符号,会正确将电压表接入电路中,并能正确选择量程和读数。

二、重难点:

本节教材主要学习了电压的初步概念、电压的符号、单位名称及换算关系、几个常见的电压值、电压表的构造、电压表的使用方法、用电压表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的关系。

三、自学内容与指导:

(一)、电压

1、电荷在电路中定向移动时,形成 ,此时电路两端必须有 。

所以电压的作用是:使电路中形成( )的原因

2、电压是加在导体两端的, 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就是提供电压。

3、电压的字母符号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

4、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kV= V 1V= mV

5、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 ,一节蓄电池的电压为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 ,安全电压为 。

(二)、怎样使用电压表

1、记住电压表的电路符号:

2、说出电压表的构造:标有 、 、 的三个接线柱。

3、电压表的两个量程:0~3V量程中一大格为 V,一小格为 V,0~15V量程中一大格为 V,一小格为 V。

4、请画出电压表的表头,练习读数训练。

5、对照电流表的使用说出电压表的使用有哪些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四、自学检测:

1、用学校实验室常用的`电压表测量1.5~2.0V的电压时,选用其中 量程,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些,要用它测量三个蓄电池串联成的电源电压,应选用 量程。

2、使用电压表时,必须把电压表 联在待测电路两端,并且使电流从 接线柱流入电压表,从 接线柱流出电压表;和电流表一样,使用时要注意选择 。

3、两盏相同的电灯,每盏电灯在2.5V电压下才能正常发光,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在2.5V的电源上,两灯的发光情况将 ,这是因 为 。

4、家庭照明电路的用电器都要 联,因为各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都是 V。

五、训练提升: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36V

B、无论在任何情况下,蓄电池的电压每个都是2V

C、电压只能使自由电子 发生定向移动

D、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2、用电压表测得L2两端的电压,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连接正确的是( )

3、如图2所示,电源电压是由两节干电池组成,当

开关闭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1灯不亮,V示数为零

B、L1L2两灯都不亮,V示数为3V

C、L1不亮L2亮,V示数为3V

D、L1亮L2不亮,V示数为3V

4、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断开时,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开关两端的电压为零 B、电灯两端的电压为零

C、电源两端的电压为零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电压时,电压表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

B、测量电流时,电流表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

C、不管是电流表还是电压表,连接时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

D、电压表的量程改变后,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仍保持不变

6、某同学用电压表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它测出的值为10V,原因是 ,正确电压值为 V。

7、如图4所示,电源电压为3V,闭合开关后,L1L2都不亮,

电压表的示数为3V,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是 。

七、学生反思:反思本节的收获和不足

八、作业内容:资源与评价对应的习题

篇5:显微镜和望远镜初二物理教案

课题名称§3-5显微镜和望远镜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

内容分析本节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主要是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成像的基本原理。

学情分析显微镜、望远镜成像的基本原理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些困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策略方法自学

课前准备课前预习预习本课。

教学媒体投影设备,挂图。

课后记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般的放大镜,放大的倍数有限,要想看清楚动植物的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就要使用显微镜。

篇6:显微镜和望远镜初二物理教案

一、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二、望远镜

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物体距离物镜很院,它的像却离物镜很近,根据前面探究的结果,这样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体被放大了?

原来,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

反馈练习

小结

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用镊子夹起一小块玻璃屑在酒精灯上烧。待玻璃熔化后张开镊子再烧一会儿,玻璃就会成为一个小珠。把它嵌在纸板的小孔中,安在架子上,可以作成玻璃珠放大镜。

取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两个透镜看前面的物体。调整两个放大镜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物体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把两个放大镜是位置前后对调,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为什么要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

学生总结本节课在知识上的收获。

学生完成目标检测

显微镜和望远镜初二物理教案

篇7:光现象初二物理教案

光现象初二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2、过程和方法

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宇宙的信息。

探索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重、难点:

1、 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

2、 分析解释有关现象。

3、 知道颜色、颜料之迷。

教学器材:

激光源、玻璃杯、水、烟雾、三棱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前面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

入我们的眼睛。例如:阳光、日光灯、电视等。

②学生探讨:光线是如何传播的?

进行新课: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例如:学生举例

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几种类型?

(1)、自然光源 (2)、人造光源

2、探究:光的.传播

演示试验①:图片阳光穿过树林

演示试验②:激光在水中穿过

演示试验③:激光在烟雾中穿过

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影、排队、射击、日食、月食

(可以让学生先讨论,部分现象要解释)

3、光的速度:

讨论:光有没有速度?

(有,非常大)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 c=3108m/s,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利用对比说明:34页图示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小

4、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世界

问答:(1)我们为什么看到了古老的世界?

(2)什么是光年?它是什么物理量?

5、颜色:

(1)、试验:光的色散说明什么问题?

结论: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后会变成其他颜色。不同颜色的光分散的过程叫光的色散。

(2)、颜色之迷: 不透明物体:

透明物体: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 完成物理套餐内容。

2、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本节课在怎样显示光路、光的传播上采用了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课堂反应比较好,以后应加强这方面的探究。在需要较多时间的课时上,不要只顾进度,要避免出现学生的滞后情况。

篇8:初二下学期物理教案有哪些

第一单元 声 光 物态变化

1、声现象 复习

第一课时

一、复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什么是声源;

2、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

3、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二、知识回顾

1、要使一张纸发出声音,我的做法是、 要使钢笔帽发出声音,我的做法是 、 等。

2、通过实验探究可知:声音是由于物体

3、做一做:你能通过哪些小实验来证明声音能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空气能传播声音例子:;固体传播声音例子: 液体能传播声音例子: ;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吗?答: 。

4、水振动能产生水波,向四周传播。同样,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以

5、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是/秒(m/s)。

6、举例说明声波具有能量:如、。这种能量叫做

三、例题分析

例1、我们怎么做才能让音叉发出声音?

敲打音叉时使音叉发生了什么变化?

用怎样的方法才能看到音叉发生了振动?

你们有办法让音叉的声音马上停止吗?

分析:

例2、如图,把振动的音叉移近一个用细绳吊着的很轻的塑料球,音叉并没

有碰到球,球发生了运动,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音叉的__ ___通过_

___传给。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可以听到由音叉发出来的声音。当把

音叉放在真空的瓶子中,音叉仍然振动,但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却听不到了,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分析:

例3、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学在另一端听到三下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 传播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从 传播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从 传播来的。

分析:xkb1.com

例4、把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玻璃瓶里,用抽气泵把瓶里面的空气逐渐抽空。

1. 在抽空过程中,你听到的声音将,最后。

2. 当瓶内空气抽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听不到手机的声音了,但这时我们仍能看到手机中显示接听的信号,这说明了 。

3. 声音需要两个条件:振动和传播物质。这个实验是把哪个条件去掉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巩固练习

1、你知道下列各种声音分别是由什么振动发出的吗?将答案填在横线上.

(1)人说话、唱歌声 ;

(2)吉他发出优美的音乐声 ;

(3)雷声 ;

2、我们平时听到声音一般是靠______传声的,敲击鱼缸会发现水中的鱼会受到惊吓,这说明_____

能传声,“隔墙有耳”说明______也能传声。可见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中传播,但不

能在______中传播。

3、不同物质对声音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声音通过时,_____传播最快,

_______传播最慢。新课标第一网

4、吹笛子发声的主要物体是 ( )

A 、笛子本身(竹管)振动发声 B 、笛子中空部分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C 、演员的嘴唇振动发出的声音 D 、握笛子的手指的振动。

5、在敲响大古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 )

A .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 .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 .是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 .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6、表明固体能够传声的现象是 ( )

A .敲击音叉听到的声音 B .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 .耳朵贴在铁轨上听到火车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 D .水中的鱼听到脚步声逃走

7、下列实验与实例中, 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 )

A. 用电话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 手机显示信号, 却听不到声音

B. 人们先看到闪电, 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

C. 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球, 敲鼓时看到泡沫球不停地跳动

D.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声音是由声源向四处传播的 B 、物体振动也不一定能发出声音

C 、声音借助物质以波动形式传播 D 、用录音机放音乐磁带是磁带振动产生声音

10、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根据

这一现象,你可以提出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篇9:初二下学期物理教案有哪些

第二课时

一、复习目标

1、能说出声音具有不同的特征;

2、知道响度是声音的特征之一,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知道音调是声音的特征之一,音凋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二、知识回顾

1、平常我们听到的声音具有许多不同的基本特征,如:2、通过动手实验比较声音具有强弱之分,声音的强弱我们叫做称为 。

探究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时,可知: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越大,响度越大。

3、通过动手实验比较声音具有高低之分,声音的高低我们叫做 表示。

探究声音的高低与振动快慢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时,可知: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 ;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 。

4、频率表示的是:物体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符号用 表示。

5、响度表示声音的或或。

三、例题分析

例1、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 (2)_______ ______。

分析:

例2、音调高指声音听起来“尖”“细”“脆”等,所以女学生的音调比男学生的高,下列声音音调最高的是 ( )

A .隆隆的雷声 B .老鼠的吱吱叫声

C .声如洪钟的演讲声 D .牛的叫声

分析:

例3、每一个物体都有它固有的频率。现有一个音叉,它的频率是400Hz ,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 _____;

它的振动频率会不会因为重敲或轻敲而改变? 答:_________。

分析:

例4、昆虫在飞行时抖动翅膀发出声音,苍蝇每10s 翅膀振动3520次,蜜蜂每20s 翅膀振动3800次,蚊子每5s 翅膀振动3200次,那么它们翅膀振动频率最大的是_______,音调最高的是_________。

分析:

点拨:频率表示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四、巩固练习

1、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音的大小决定于

_____。

2、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

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_______,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

_____________有关。

3、某种苍蝇在飞行时4s 内翅膀振动1400次,则频率是 ,而蝴蝶的振动频率是8Hz ,即它每秒振动 次。

4、下面四例是形容声音的“高”:①这首歌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②引吭高歌;③她是女高音歌唱家 ④请勿“高声喧哗” 其中指音调的有________,指响度的有________。

5、成语“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 ( )

A .响度很大 B .音调很大

C .发声体的振动时间长 D .振动频率高

6、“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 )

A 、音调高低 B 、响度大小 C 、振幅大小 D 、以上都不是

7、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的是音调的是 ( )

A 、“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 ”

B 、“你的声音很高,我听得很清楚”

C 、“请勿高声喧哗”

D 、“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8、歌舞演唱乐队在新年联欢会上演出,演奏前, 弦乐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传播方向

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 .“电闪雷鸣”,说明打雷时声音的响度大

D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10、小红同学利用一把钢尺在课堂上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践活动,

请你仔细观察这图,想想,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红的实践活动目的是探究什么?

(2) 利用该图还可以进行哪些有关声音的探究实验(举2例)

篇10:初二下学期物理教案有哪些

第三课时

一、复习目标

1、知道音色是声音的特性之一,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能根据声音的特性将各种声音进行分类。

二、知识回顾

1、用笛子、二胡、小提琴不同乐器先后演奏同一首乐曲,你能区分开这些乐器吗?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班级里的同学在讲话时,即使他们的响度和音调相同,我们仍能区分开是谁的声音,这是因为他们声音的 不同。

3、请你仔细辨认,P14图示四种乐器发出声音的波形不一样,但它们的波形都具有规律性。

4、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叫做声音的三要素。

三、例题分析

例1、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一句中的“乡音无改”主要是指声音的什么特性没有改变?

A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方言土语

例2、人们对一套音响设备赞不绝口,说它如何保持逼真的效果,这主要指它的 (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三者都是

例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表示的物理意义分别是什么。

①、小孩子的尖叫声刺耳,说明声音的__________。

②、你的声音真好听,说明声音的__________。

③、雷声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__________。

例4、电子琴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在技术上要解决的关键是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音色和音调 ( ) 例5、我们平时所说的 “女高音”、“男低音”,这里说的“高”和“低”指的是 ( )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速度

例6、①、一阵低沉的闷雷震得人心里发慌;②、远处好像有人在拉二胡;③、一声刺耳的尖叫声使喧闹的人们陡然安静下来。上述三种现象中所强调的声音的特性物理量依次是 、 、 。

四、巩固练习

1、在班级进行的物理知识抢答赛中,坐在前排座位的同学,不用回头,根据说话的声音就能判断出是谁在抢答,这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

A .振幅 B .频率 C .响度 D .音色

2、盲人仅凭听觉就能分辨出交响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的( )

A. 响度不同 B. 音调不同 C. 音色不同 D. 演奏方式不同

3、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 )

A .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声速不同

4、下列不属于乐音的特性的是 (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5、“高声呼叫”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 ( )

A. 音调高低 B. 响度大小 C. 音色好坏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鼓膜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也越大

B. 棒击鼓面越重,鼓膜振幅越大,音调越高,响度也越大

C. 声源离我们越近,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D. 声源离我们越远,振动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小

7、湖北省随州市出土了一套战国时铸造的编钟。这套编钟的制作材料一样,每个编钟的厚薄和质量有差异,乐师敲击这套编钟便可演奏出独具特色的美妙音乐。这些编钟在发声时主要不同的是 ( )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无法判断

8、童话故事中,狼为了吃掉小兔子,学着兔妈妈的声音说:“小兔乖乖,把门儿开开。”小兔们都回答:“不开,不开,就不开!”小兔子知道这不是妈妈的声音。这是利用他们的_____和___ __不同而辨别出来的。

9、用锤轻敲与重敲同一锣面时,音调、响度、音色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

10、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做加快了录音机喇叭纸盒的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变高。

11、农民伯伯挑选西瓜时,用手拍拍西瓜就知道西瓜的生熟情况,农民伯伯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判断的;

12、音调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

还与 的远近有关; 是声音的特质,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 第四课时

一、复习目标

1、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认识噪声;

2、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

二、课前预习新课标第一网

1、多数声音对我们有益,但是,有些声音是有害的,需要加以控制和消除,这样的声音我们就称为 。

2、乐音通常是指那些的声音,它是声源做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的声音,它是声源做

3、调查了解一下你周围中的声音哪些是噪声?

4、噪声对人身的危害很大,人们把噪声称作“隐形杀手”。噪声对人们的影响主要有:

5、人们对声音的强弱进行了分级,用

6、减弱噪声的途径主要有

7、从环保角度上说,凡是都是噪声。

8、一般安静舒适环境的声音约是dB ,特别烦人的声音约是dB 。

9、科学家正在开发一种新的反噪声技术,就是用“”的方法使声波减弱,这种方法也称作“有源消声技术”。

三、例题分析

例1、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这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这是在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不仅可以打造绿色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在______________中减弱噪声。xkb1.com

例2、有人说:收录机播出的“歌星”唱歌的声音都是乐音,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分析:

例3、深夜时,正在播放的电视屏幕上常会出现“夜深了,请你把电视的音量开小点”的字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______________,从声音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______________。

例4、教室里正在上课,而教室外操场正在上体育课,对上课造成了一些干扰,下列减少干扰的措施中较合适的是( )

A 、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 B 、将正常的上课停下来

C 、将靠操场一侧窗户关好 D 、禁止在操场上上体育课

篇11:初中初二物理教案怎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1)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3)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2、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

(1)知道瞬时速度是精确描述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知道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3、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较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讲述也非常便于学生的接受,且适时给出了速率的概念;课后给出的“阅读材料”和“做一做”对加深概念的理解和扩展思维有很大的好处.

教法建议

在学生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要让学生参与速度的定义过程,通过一些讨论突破瞬时速度这个难点,配合一些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在引入速度概念时,也可采用,给出两个具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让同学体会,介绍一种运动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由此得到速度的定义.讲述平均速度时,最好给出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

--示例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主要设计:

一、速度:

【方案一】

1、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

(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

2、提问:两辆汽车都行驶2h,如何比较哪辆车更快?

3、提问:如果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不同,发生的位移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谁运动的更快?

4、提问:什么叫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方向?

5、讨论:如何在位移图像中求速度.

【方案二】

1、给出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辆汽车做匀速直线情况,请同学观察它们的特点.

2、引导同学思考与讨论:

(1)如何向别人介绍这两个的运动?谁运动得更快?

(2)只比较两车的位移,或只比较两车的运动时间,能知道哪辆车运动底快吗?为什么?

(3)引导:在介绍某一事物时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得到速度的定义.

3、讨论速度的单位、矢量性等.

4、讨论:如何利用位移图像求速度.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一)平均速度:

1、提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2、提问:如何粗略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什么叫平均速度?

3、提问:在百米跑的过程中,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4、练习:在百米跑的过程中,某运动员10s钟到达终点,观察记录得知,他跑到50m处时,用时5.5s.经过5s时跑到45m处,分别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

(二)瞬时速度:

1、引导启发:某人静止在a位置,与慢走经过a位置,或快跑经过a位置,情况是不同的(运动状态不同),这种不同需要用瞬时速度来描述,第一种情况瞬时速度为零,第二种情况的瞬时速度小于第三种情况的瞬时速度.

2、引导启发:百米赛跑运动员,若全程用10s,则10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若测出每一秒内的位移,如第1秒内的位移为8m,则 m/s,第二秒内的位移为9m,则 m/s,第3秒内的位移为11m,则 m/s,这样对运动员的情况就了解得比较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要更精确的掌握物体的运动情况,则需要知道物体各个时刻的速度.

3、提问:什么叫瞬时速度?什么叫速率?

4、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速度计及理程计,让瞬时速度的概念更加具体化.

5、练习书后“做一做”,模拟打点计时器.

探究活动

请你想办法测量下列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率:

1、人走路时的情况.

2、人骑自行车时的情况.

3、某人在运动会上400m跑时的情况.

4、公共汽车运行时的情况.

并思考: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有什么不同?

篇12:精选优秀初二物理教案参考

杠杆复习课

复习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织内容,通过复习课,启发学生对有关物理知

识进行回忆、整理、总结、使之深化、条理化、系统化。在复习课中,如果教师多次简

单重复、讲解,那一定会使学生兴致索然。所以,即使是复习课也要有新的知识,新的

方法,新的题目给学生,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课堂有限的45分钟内,如何有效地

时行这项工作,我上的‘杠杆复习课例’受到我校老师们的好评,使我感到得意,现与

老师们共同探讨。 ??一、立足基础,深挖内涵 ??杠杆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之一,而力臂是难点。我先立足基础知识,

一开始上课就引导学生一起回忆复习杠杆的定义,在学生不够确切回答后,提示:棒是

怎样的棒,力要如何作用,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如何找?启发学生回忆出杠杆的正确定

义。接着让学生回想杠杆的五个名称,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并用例一图的实

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弹簧秤读数画力臂,进一步理解力臂的定义(1)力臂是支点到力的

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要使作用于

杠杆上的动力最小,相应的动力臂应是。 ??二、层层深入、拓宽引伸 ??我在学生掌握了杠杆的概念、规律后,不失时机地把杠杆进行变形、拓宽,引伸出

一些变形杠杆,是这堂复习课的一个主要特色。除老师设计例二(一个半径为r,重为G

的均匀圆轮,现要在轮的边上作一拉力,使轮能滚上台阶,则拉力应作用在那一点上?

沿那一个方向才能用最少力?试在图中画出这个力,设轮子不会打滑)。画轮能滚上台

阶的最小力的图示,例三(曲棒的杠杆如图,为杠杆的支点,杠杆重力不计,在端挂一

个重物,要求在BC加上最小的动力,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试画出这个力示意图和

它的力臂。)作出动力最小值的图示。引导学生通过确定支点,确定动力作用点,确定

动力作用的方向而求得。这是对杠杆知识的深化和拓宽。在我有限的启发下,学生通过

自己的思考、研究和类比迁移,综合出了这类杠杆的特点和规律。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

研究方法,既是使学生回忆、理解杠杆的知识,又使学生懂得了特殊到一般的科学方法。 ??三、灵活多变、设置高潮 ??我还精心为这堂课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灵活多变的问题,学生讨论问题的高潮迭起。

高潮之一是出现在讨论题中例四图甲分别用F1、F2、F3三个力拉定滑轮这三个力的大

????????

小关系。我通过与学生一起用定支点、画力臂的方法解得F1=F2=F3后,我又出示乙图

题,个别人由于抛开科学的概念和方法,按甲图的定势思维分析,即得F=F2=F3的错误

判断。而大部分同学则按我教给的:定支点、画力臂的科学方法得出F1〈F2〈F3的正

确结论,我再一次提醒同学们要养成科学的分析方法。 ??高潮之二发生在讨论杠杆转动的问题上。同学们通过讨论掌握了力和力臂的有关拓

宽知识后,又引导学生讨论有关杠杆的平衡条件上来。出示右图中的杠杆A、B两端分

??????????

别悬挂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铁块、杠杆能保持平衡,问悬挂点同时向支点O移近相同的距

离杠杆如何转动?这又把学生问住了,显然、使用原来的定支点,画力臂的推导方法是

行不通的,由此引出学生产生寻找新的、更有效、更一般化的方法的热潮和兴趣。当个

别同学二次使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对比得出答案后,我启发:杠杆两边的FL的乘积减少,

减少量大的那一端会怎么样?减少量小的那一端会怎么样?由于启发得当由此引发了第

二个高潮。学生能很快就从:FL的乘积减少,减少量大的那端上升。铜块上升、铁块下

降、杠杆顺时针方向转动。当学生正兴趣盎然时,我再次变换条件提出问题:(1)悬

挂点同时移远相同的距离,杠杆如何转动?(2)悬挂点不变时,铜块和铁块同时减少

相同的物重,杠杆如何转动?(3)悬挂点不变时,在铜块和铁块同时挂等重的砝码杠杆

如何转动?(4)悬挂点不变,把两金属块浸没在水中(金属块与容器不接触)杠杆如

何转动?(5)当杠杆两端A、B悬挂大小不同的两铁块平衡,把两铁块同时浸没在水中

(不与容器接触)杠杆如何转动? ??这堂课由于启发得当,合适的的深度和难度,综合性问题分散成一些便于学生分析

的小题,使学生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又学到了新方法及新题目的解题方法。既巩固了

双基,又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既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

力。听课的老师一致认为这堂课学习和指导作用。我自己也认为是我最得意的一堂复习

课。

相关专题 物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