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

离开以后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离开以后”参与投稿,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共17篇),供大家阅读。

篇1: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

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备课   主备教师:  合作教师:  复备教师: 教学内容 识字2 课文5――8课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单元内所有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字的笔顺。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感受阅读的乐趣。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帮助长辈的愿望和行为,产生尊长辈、爱劳动、爱家庭的意识,努力成为一个人人夸的孩子。 教学重点 1、指导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认识会写各种新的笔顺。 3、掌握四线格内所有的生字。 教学难点 识字、写字、读文。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全家福照片 课时安排 识字2 1课时  5、看电视 2课时 6、胖乎乎的小手 2课时  7、棉鞋里的阳光 2课时 8、月亮的心愿 2课时 语文园地二2课时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教案 主备教师:   合作教师:   复备教师: 课  题 识字2 课 型 新 授 总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情感目标 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有体贴、照顾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难点 认识14个生字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讲解法 教具准备 卡片、小黑板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复  备  一、照片导入,唤醒情感                 二、初读儿歌,合作识字、写字                        三、读懂儿歌,懂得道理           四、实践活动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照片。你们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张“全家福”,有慈祥的爷爷奶奶,亲爱的爸爸妈妈,还有可爱的孩子们。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吗? (学生简单谈感受) 2、教师引读导语:是呀!我们都有温暖的家。我们爱自己的家,爱爸爸妈妈,爱家里的每―个人。 3、你们是怎样爱自己的家的呢?(指名读导语:我们爱爸爸妈妈,爱家里的每一个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儿歌,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分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A、互相当小老师提醒字音。   B、看看谁的方法好,能帮助大家记住字形。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推选代表汇报)  4、以小组形式进行“识字比赛”。  5、进行“组词比赛”。出示“父”、“错”、“事”、“改”、“懂”自由选择,进行扩词训练。  6、相机指导写字“认真”。   A、看见大家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老师立刻想到两个字,知道是什么吗?[板书:认真]   B、你们喜欢老师送给大家的这两个字吗?那你们会怎么来写这两个字呢?   C、那你们就认真地写这两个字吧!(学生练习写) 7、出示其他四个要写的字,老师进行范写,学生练写。     1、分小组轮读儿歌。   2、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读了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4、师生轮读儿歌;男生读,女生听;女生读,男生听。   把儿歌背给小伙伴听,背给爸爸妈妈听,做一件你最想为他们做的事。         板书设计   识字2  洗 认 扫 真 父 母     教学回顾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教案 主备教师:  合作教师:  复备教师: 课  题 5、看电视 课 型 新授 总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能力目标: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 教具准备 卡片、小黑板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认识14个生字。 2. 能力目标 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3. 情感目标 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14个生字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复  备 一、谜语导入             二、初读感知             三、自主识字           四、品读课文       1、猜谜语   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板书:电视]   2、交流课前调查情况。 说说你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吗?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作个记号。   2、小组内互相请教,解决疑难。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学会什么,谁教会了自己什么,小组内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1、借助拼音自由读。   2、自愿试读,纠正字音。   3、识记生字交流: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4、检查识字情况:变序开火车读。       1、自由练读。  2、个别读,评议。(重点评议字音)     1、猜谜语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巩固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 能力目标 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3. 情感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 会写6个生字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复  备  一、复习导入     二、朗读感悟                                             三、小组讨论                 四、实践活动   五、写字指导   1、抽读生字词卡片,给“家、全”扩词。 2、摘果子,看看谁摘的果子多。     1、指导学生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   (1)看图说说这是谁的家?他家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2)指名朗读。 (3)[板书:奇妙?]奇妙在哪儿呢? 对课文的感悟,围绕“奇妙”一词展开。 2、读第二节,想想奇妙在哪里。   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3、读第三节,想想奇妙在哪里。    (奶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京剧,换成了足球频道;奶奶不看电视却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学生朗读,指导读出老人对儿女子孙的浓浓爱意。(范读――练习读) 4、读第四节,想想奇妙在哪里。    (我们不再看球赛,而是听音乐,看舞蹈) 5、读第五节,想想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什么东西。    (互敬互爱,为了他人的快乐,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 6、全班齐读第二节至第五节。  ‘ 用“因为……所以……”造句。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1、联系课文:因为爸爸爱奶奶,想让奶奶……,所以……。  因为奶奶爱我们,想让我们……,所以……。 2、联系自己家的情况,用“因为……所以……”造句。      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家里人谈谈他们的感受。 1、学生读“我会写”的字后,谈识字方法及自己的发现。   2、老师范写“家”字,学生观察。   3、学生练写“家”,老师巡视,及时指导学生写错的地方。  4、学生练习写其它字,评议,再练写,鼓励学生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板书设计   5、看电视   爸 全 关   写 完 家     教学回顾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教案 主备教师:   合作教师: 复备教师: 课  题 6、胖乎乎的小手 课 型 新授 总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情感目标 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难点 认字、写字、读文。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启发引导法 教具准备 卡片、小黑板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认识13个生字。 2.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情感目标 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会认13个生字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复  备  一、谜语激趣,引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自主识字,指导写字    1、谜语激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出一则谜语考考你们。“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出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2、引入课文。   人的手多么灵巧啊!今天,我们要认识―双胖乎乎的小手。[板书课题:胖乎乎的小手]齐读课题。 这双小手帮谁做过什么事呢?我们来读课文吧。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课文,用熟悉的符

篇2: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单元课时安排:约12课时 例1………………………………3课时左右 例2………………………………4课进左右 例3………………………………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进左右           NO:1   教学内容:第10-----12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性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B:过程性目标 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价值 2、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3、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小鸟卡片 房子卡片 题纸一张 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电脑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观察后指名回答) 点击电脑出现画外音: 泡泡: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 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套圈图) 师: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 泡泡: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师:泡泡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如何列式?为什么要用14-9呢?14-9怎样算?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看哪一个小组的计算方法最多?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 师:今后在计算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电脑出示泡泡伴有画外音) 泡泡: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同学样,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电脑出示汽球图)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出现画外音) (1)泡泡:哦,原来老师正在发奖品,数一数,老师手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电脑演示分气球的过程)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板书:15-9=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师:顽皮的小泡泡又不见了,让我们找一找,它跑到哪里去啦?(电脑出示谜语图) 原来泡泡在猜谜语,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列式 (有13条谜语,猜出了9条,还有几条没有猜出?或者说:还差几条就猜完了?然后指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看图列算式(第12页)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第13页)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师: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4、抢答练习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行练习如:学生A:13-9 学生B:4 五、游戏 小鸟找房子(第13页的图) 游戏要求:先让学生计算出小鸟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号码一一配对; 游戏形式:小组合作,全班订正; 游戏结果: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No:2   教学内容:练习课  完成第13页的第4题-第8题 教学要求: 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3、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套 口算卡片多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  听算 (视算) 13-9 17-9 12-9 15-9 18-9 14-9 (全班齐听) 1)、集体订正 2)、评讲:谁能说一说:18-9=?你是怎么想的?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边摆边说)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2、看图写算式 (课件出示) ◎◎◎◎ ◎◎◎ ◎◎◎◎◎ ◎◎◎ (指名板演,全班齐练) 板书:9+6=15 6+9=15 15-6=9 15-9=6 3、算一算 第14页的第5题 要求:先同组的同学互相的说一说,然后再列出算式 最后集体订正,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口答 教师拿出准备的数学抽拉卡片或数字转盘,教师随意抽拉或转动,让学生口答出得数 二、出示课件(第14页的第6题和第8题) 要求:1)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2)再指名说图意 3)再列式计算,并与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学生完成书中第7题 回家写一个十几减九的算式,给妈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能说出几种方法就说几种,比一比,看谁说的方法又多又好。       NO:3   教学内容:十几减几(第15页 例2)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 教具准备:照例2制作的“小猫钓鱼”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 电脑出示口算: 8+5 7+8 7+6 6+8 5+7 5+9 13-9 16-9 18-9 15-9 17-9 14-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多媒体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稍停一会儿,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右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就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的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可把“做一帮”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老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NO:4   教学内容:练习课 (第16页的第3题DDDDD第17页的第7题)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

篇3: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试卷

苏教版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书写

一、 看拼音,写词语。

chūn jié xiào shēng chōng pò sàn bù níng jìng

tiào yuè xiū xi bō làng hán qì shān yáng

huān lè hái yǒu cǎo yuán mù mín dòng tīng

lǐ wài yíng miàn zài sān ái dǎ yuǎn chù

bēn pǎo chuī niú yì zhī wài biān huǒ hóng

二、选择合适的量词填空。

一( )小河 一( )树叶 一( )春笋

一( )春雷 一( )红花 一( )小鸟

三、 比一比,再组词

进( ) 再( ) 声( ) 不( )

尽( ) 在( ) 生( ) 步( )

四、 按课文内容填空

1、 春雷,唤醒了 。它们 泥土,掀

翻 , 从地里冒出来。

2、池塘里的 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 。

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鹅。 倒映在池塘里,像一

只鲜红的气球。 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弯弯的小船。

倒映在池塘里,像许多闪亮的珍珠。

3、一只只 涌出了圈门, 蹦跳着 无边的 。

跨上骏马,追赶那 的羊群。

五、 阅读练习

太 阳 和 虹

刚下过雨,太阳出来了,天上出现了一道七色彩虹,人们都赞美彩虹。 虹听见了,就骄傲起来,说自己比太阳还美丽。太阳对虹 说:“ 你美

丽 ,这是真的。不过,要是没有我也就没有你。” 虹不相信,反而更加骄傲了。

太阳摇摇头,躲进云里,虹立刻不见了。

1、数一数,这首诗歌共有 小节。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赞美( ) 美丽( ) 立刻( )

3、把下面的词语排列成一个句子。(只排列数字)

①彩虹 ②天上 ③雨过天晴 ④七色 ⑤出现了 ⑥一道

4、“太阳摇摇头,躲进云里,虹立刻不见了。”句子中的“不见”可以换成 。

5、“你美丽,这是真的。不过,要是没有我也就没有你。”句中的“你”指的是 ,“我”指的是 。

6、读了文章,你能填一填吗?

( )的彩虹 ( )的彩虹 ( )的彩虹

7、虹不见了,是因为( )

A 虹太骄傲了。

B 人们都赞美虹。

C 太阳躲进云里了。

篇4: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课文四篇,其中《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诗歌,易于让学生熟读成诵,此诗歌内容旨在学生中间提起一股植树造林的风气,让他们初步认识到植树造林的好处;《燕子》一文使学生借助燕子的归来感受春天的美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沙漠中的绿洲》一文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如何克服困难在沙漠中植树种草的,从而在学生心中形成绿化、美化环境和环保意识;《古诗两首》属于自读课文,让学生领略祖国古文化的美。

作文写一篇《我的.建议》,主要是关于春游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按照作业

要求写出文通字顺的作文来。练习重在基础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强化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应用。

单元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指写的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指写词语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4、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指写的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指写词语造句;

3、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单元课时划分:

走,我们去植树

2教时

燕子

2教时

沙漠中的绿洲

2教时

古诗两首

1教时

习作2

2教时

练习2

3教时

篇5: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4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4)

4.  整理和复习  第一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的计算的熟练程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一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  口算卡片数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听算  12-9  14-6  15-7 16-9  13-7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先同桌互说 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二、练习指导 1、退位减法表 (1)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 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回答) C、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学生回答。 2、练习(1)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2)教师读算式,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3)针对学生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3、一画四式 师:你能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吗?试一试。看书第24页的第2 题。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三、课外作业     P24:2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第二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难点: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一套 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听算 15-8 13-5  12-6 15-7  9+8  11-7 14-6  14-8 16-7 18-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14-8=?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 二、用数学 1、电脑出示P24:4 (1)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同桌互说,然后的全班说(3----5人)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3)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2、电脑出示P25:6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三、观察与思考     独立完成P25:5 1):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认真观察每一竖行的三道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 3):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三者间的联系)                 第三课时:整理和复习练习课   教学内容: 完成P25:8―P26:11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根据图意写出算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一套、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2-7 12-4 12-3 14-8 16-9 6+8 13-6 14-5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16-9=?你是怎样想的? 二、计算 17-8-3 9+4-6 11-6+7 5+9-8 5+4+6 8+7-9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比一比 夺红旗,比一比,看哪个组能够最先夺到红旗 要求:选出8个同学分成二组,进行接力赛。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组给予鼓励。 1)11-8 12-6 13-7 14-9 2)12-7 13-8 11-6 15-9 四、看图   电脑出示第九题的图 1)让学生看图,同桌互说图意 2)指名说图意 3)学生列式解答,并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再指名说 五、用数学 电脑出示第P26:11题图 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解决图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试一试   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想法。 六、思考: 我们一队有12个男生,老师让每两个之间插进一个女生的话,可插进多少个女生? (1)学生讨论 (2)根据题意进行实际的演示。

篇6: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3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3)人教版

3.  应用题   第一课时:简单减法应用题   教学内容: 简单减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2、难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主题图二幅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师: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出示主题图:(例3的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如:第1小题:8+6 8-6 问: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说说你的理由?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全班说一说。还有没有与他不一样的算法吗? (其它各题与以上相同) 4、出示“做一做”的主题图 学生观察: 问:(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学听。再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2)你能够根据你所看到的'说成一个数学小故事吗?试一试(四人小组互说) (3)指名说(3DDDD5人) (4)你们有根据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除了刚才的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来并且列出算式吗?讨论一下,互相说一说。 二、练一练 1、完成P21:1 出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编出一个数学小故事吗?四人小组互说,然后指名说 (2)你能根据你编的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 (3)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4)你能说说它们各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吗? 2、P2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全课总结 四、完成课外作业             第二课时:简单减法应用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 完成第21页的第3题―第22页的第7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决简单的 减法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培养学生能用所 学的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计算方法及能力。   2、难点: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第4题和第7题的课件、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听算 14-5 16-9 13-4 12-8 11-6 15-7 12-5 16-8 (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6-8=?你是怎样想的? (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二、基本练习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P21:3)   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在全班给予鼓励 (集体订正) 2、找朋友(P22:5) 将第5题制成卡片,然后再将卡片发给学生,让他们找朋友(或者请8个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找朋友的比赛,看看哪个组的同学找得又对又快) 3、比较大小 (P22:6)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用数学 1、电脑出示第P22:4题的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如何列式?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最后集体评价) 2、电脑出示P22:7题的图 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如何列式?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最后集体评价) 板书:9+4=13 4+9=13 13-9=4 13-4=9 四、全课总结 五、完成课外作业

篇7: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1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1)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材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优良品质。 重难点、关键:   1、重点:正确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和解答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2、难点:减数小于差的20以内退位减法。 3、关键:引导学生动手摆,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12课时 十几减九……………………………………………………………………2课时 十几减几……………………………………………………………………3课时 用数学………………………………………………………………………2课时 整理和复习…………………………………………………………………3课时             1.  十几减9   第一课时:十几减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难点: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小鸟卡片 房子卡片 题纸一张 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电脑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观察后指名回答) 点击电脑出现画外音: 泡泡: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 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套圈图) 师: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 泡泡: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师:泡泡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如何列式?为什么要用14-9呢?14-9怎样算?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看哪一个小组的计算方法最多?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 师:今后在计算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电脑出示泡泡伴有画外音) 泡泡: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同学样,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电脑出示汽球图)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出现画外音) (1)泡泡:哦,原来老师正在发奖品,数一数,老师手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电脑演示分气球的过程)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板书:15-9=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师:顽皮的小泡泡又不见了,让我们找一找,它跑到哪里去啦?(电脑出示谜语图) 原来泡泡在猜谜语,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列式 (有13条谜语,猜出了9条,还有几条没有猜出?或者说:还差几条就猜完了?然后指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看图列算式(第12页)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第13页)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师: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4、抢答练习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行练习如:学生A:13-9 学生B:4 五、游戏 小鸟找房子(第13页的图) 游戏要求:先让学生计算出小鸟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号码一一配对; 游戏形式:小组合作,全班订正; 游戏结果: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第二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完成第13页的第4题―第8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2、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一套 口算卡片多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听算 (视算) 13-9 17-9 12-9 15-9 18-9 14-9 (全班齐听) 1)、集体订正 2)、评讲:谁能说一说:18-9=?你是怎么想的?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边摆边说)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2、看图写算式 (课件出示) ◎◎◎◎ ◎◎◎ ◎◎◎◎◎ ◎◎◎ (指名板演,全班齐练) 板书:9+6=15 6+9=15 15-6=9 15-9=6 3、算一算 第14页的第5题 要求:先同组的同学互相的说一说,然后再列出算式,最后集体订正,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二、出示课件(第14页的第6题和第8题) 要求:1)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2)再指名说图意 3)再列式计算,并与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学生完成书中第7题 回家写一个十几减九的算式,给妈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能说出几种方法就说几种,比一比,看谁说的方法又多又好。  

篇8: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2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2)

2.  十几减几   第一课时:十几减几   教学内容: 十几减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用不同的思路思考,得到不同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 教学准备: 照例2制作的“小猫钓鱼”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 电脑出示口算: 8+5 7+8 7+6 6+8 5+7 5+9 13-9 16-9 18-9 15-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多媒体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稍停一会儿,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右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就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的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可把“做一帮”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老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第二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一)   教学内容: 完成练习三第3题―第17页的第7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   2、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 计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1、听算   12-7 12-4 12-3 14-8 16-9   8+9 13-6 14-5 11-2 15-7 (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1-2 15-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2、说得数,再写算式 书中第16页的第3题: 要求:每一个四人小组先在组里互相说出算式、得数,最后写出算式。(全班 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游戏提高练习1、找座位 (1)给每个学生一个算式卡片,同时出示5把贴有3、4、6、7、9卡片的椅子,让学生把卡片放到相的椅子上去,比一比,看哪些同学放得又对又快。 (2)还有没有送出去的卡片吗? 那你们想不想也他们找个家呢?请你们想个办法给它找个家。(学生活动) 2、找朋友 (书中第17页的第8题) 活动要求:教师先将书中的题目出示在黑板上,然后请8个小朋友分两组比赛,看哪一个组的小朋友找的又对又快。 (集体订正,对于做的又对又快的小组给予鼓励) 三、全课小结:             第三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 完成练习三的第8题―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鼓励学生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减法的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一套 电脑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听算 14-8 12-5 13-6 13-8 14-9 12-4 16-9 14-8 11-8 15-8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 1)说一说12-4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2)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12-4=?,看看谁说的最好。 2、计时计算比赛 (P18:12)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全班同学给予鼓励。集体订正 二、变式练习1、计算 (P18:9) 1)指导学生看题 2)全班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或者把这三题让9个同学分成三个小组以比赛的形式来进行,看哪个组的同学做的又对又快,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小组给予鼓励) 2、比较大小 (P18:10)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为什么填这个符号? 三、解决问题 出示电脑 1、老鹰抓小鸡的图,让学生观察(P18:11)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12只小鸡,一个鸡妈妈,一个老鹰) 点击电脑出现:P18:11的画面 问:你又看到了什么?通过你所看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板书:12只小鸡,已经捉住了5只,还有几只? 问:如何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2、小猴图 电脑出示P18:13 让学生认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够根据这幅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何列式?还有不同的列式吗?请与你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5+8=13 7+6=13 13-5=8 13-7=6 13-8=5 13-6=7

篇9:快乐英语第二册三年级第二单元教案

快乐英语第二册三年级第二单元教案

教  案 时间:   年3月 15日 总课时:1 课  题 Lesson Ten 课 型 New lesson 教学目标 1 Can use the words about animals to act the game “ Guess. What’s this?”   2 Inspire students unite the friendliness, cooperate in studying .   教学重点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ouse” and “rat”. 教学方法 Practice 教学难点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hat’s this” and “What’s that?” 教学用具 Tape-recorder, cards.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Step One Check and review                   Step Two Show the aims.     Step Three Learn by oneself               Step Four Report and correction     Step Five Presentation             Step Six Summary and Homework   1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Good morning, Miss Li. Thank you. Sit down, please.   2 Revision 1) Call some students act the dialogue:  Look, Billy. What’s that?  A monkey!  Right! 2) Review the words : Donald Duck  Mickey Mouse  Monkey King     In this lesson, you should grasp the following contents:   1 Can use the words about animals to act the game “ Guess. What’s this?” 2 Inspire students unite the friendliness, cooperate in studying .   1 Look at the pictures of part three , 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and try to read after the tape. Then make the dialogue with partner. If someone has question, point it in time.   2 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and sing after the tape some times. Try to sing the English song by yourselves.   The students report what they have learned by themselves. And help each oth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Hello, Yuan Yuan! Let’s draw pictures. OK! What’s this? A panda? Yes. What’s that? A cat? No. It’s a tiger.     Call some students say what we have learned this lesson, and assign the homework.   板   书   设   计    Lesson  Ten   What’s that?   It’s  a  tiger. 教 学 回 顾         教  案 时间: 2011  年3月 15日 总课时:1 课  题 Lesson  Ten 课 型 New lesson 教学目标 1 Learning and using “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 to ask other people,   and use “Yes” or “ You are right” to affirm others suggestion.   2 Grasp the words: pig, lion, cow. 教学重点 Use “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  to ask other people. 教学方法 Practice 教学难点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 “lion”, “cow” and “pig”. 教学用具 Tape-recorder, cards.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Step One Check and review                       Step Two Show the aims.           Step Three Learn by oneself         Step Four Report and correction     Step Five Presentation       Step Six Summary and Homework   1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Good morning, Miss Li. Thank you. Sit down, please.   2 Revision 1) Call some students act the dialogue: Hello, Yuan Yuan! Let’s draw pictures. OK! What’s this? A panda? Yes. What’s that? A cat? No. It’s a tiger.   In this lesson, you should grasp the following contents: 1 Learning and using “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 to ask other people, and use “Yes” or “ You are right” to affirm others suggestion. 2 Grasp the words: pig, lion, cow.       1 Look at the pictures of part one , 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and try to read after the tape. Then make dialogue with partner. If someone has question, point it in time.     2 Look at the pictures of part two, 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and try to read the words after the tape. If someone has question, point it in time.   The students report what they have learned by themselves. and help each oth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cuse me. What’s this in English? A lion. Thank you. What’s that in English? A panda. You’re right.   Call some students say what we have learned this lesson, and assign the homework.   板   书   设   计     Lesson  Ten   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   pig  lion  cow   教 学 回 顾         教  案 时间: 2011  年3月 15日  总课时:1 课  题 Lesson  Eleven 课 型 New lesson 教学目标 1 Can play the game: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say the words.   2 Sing the English song “ What is this in English?”   教学重点 Use “Yes./right” or “You’re right” to affirm others suggestion. 教学方法 Practice 教学难点 The difference between “You are right” and “all right” 教学用具 Tape-recorder, cards.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Step One Check and review                     Step Two Show the aims.             Step Three Learn by oneself       Step Four Report and correction     Step Five Presentation         Step Six Summary and Homework   1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Good morning, Miss Li. Thank you. Sit down, please.   2 Revision 1) Call some students act the dialogue:  Excuse me. What’s this in English? A lion. Thank you. What’s that in English? A panda. You’re right. 2) Review the words: pig, lion, cow.   In this lesson, you should grasp the following contents:   1 Can play the game: Look the picture say the words. 2 Sing the English song “ What is this in English?”   1 Look at the pictures of part three, 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and try to read after the tape. Then make the dialogue with partner. If someone has question, point it in time.   2 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and sing after the tape some times. Try to sing the English song by yourselves.   The students report what they have learned by themselves. And help each oth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cuse me, Li Ming. 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pig. What’s that in English? It’s a cow. Thank you. That’s OK.     Call some students say what we have learned this lesson,  and assign the homework.     板   书   设   计    Lesson  Eleven     What’s that in English? It’s  a  cow. 教 学 回 顾         教  案 时间: 2011  年3月 15日 总课时:1 课  题 Lesson  Eleven 课 型 New lesson 教学目标 1 Learning and using “It has …” to describe the animals.   and use “Yes” or “ You are right” to affirm others suggestion.   2 Grasp the words: giraffe, bear, elephant. 教学重点 Use “It has …”  to describe the animals. 教学方法 Practice 教学难点 Difference between “dear” and “deer”, “bear” and “panda”. 教学用具 Tape-recorder, cards.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Step One Check and review                       Step Two Show the aims.           Step Three Learn by oneself       Step Four Report and correction     Step Five Presentation       Step Six Summary and Homework   1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Good morning, Miss Li. Thank you. Sit down, please.   2 Revision 1) Call some studen

篇10: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蘑菇该奖给谁》讲的是小白兔与骏马赛跑落后了,小黑兔与乌龟赛跑,小黑兔提了冠军,可兔妈妈却把大蘑菇奖给了小白兔。形象地告诉学生要敢于同高手比,敢于向强者挑战。《骑牛比赛》全文分三个自然段,写了一位技术高超的骑手在骑牛比赛中的精彩表演给予人们的启示:高超的技术是靠长期刻苦锻炼获得的。《小松树和大松树》讲的是山上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为。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单元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本单元的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学习体会课文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单元的生字。 课时安排:   蘑菇该奖给谁…………………………2课时   骑牛比赛………………………………2课时   小松树和大松树………………………2课时   练习3………………………………… 3课时   蘑菇该奖给谁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白兔与骏马赛跑落后了,小黑兔与乌龟赛跑,小黑兔得了冠军,可兔妈妈却把大蘑菇奖给了小白兔。形象地告诉学生要敢于同高手比,敢于向强者挑战。 教学目标: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时的不同语气。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敢于和高手竞争,才能显示出示真正本领。 教材重、难点:   理解兔妈妈回家后与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一段对话。理解兔妈妈最后说的一句话和意思。 教学构想:   第一节课主要是把生字的读音读正确,认识应该认识的生字,把课文读熟为第二节课打好基础。第二节课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你内容。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比较长,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题,特别是人物之间的对话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认识3个偏旁。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读题。   2、这个课题是一句话,如果让你们给它加一个标点符号,你们会加什么标点?为什么?   3、(在黑板上画个特大的蘑菇)这个最大的蘑菇到底应该奖给谁呢?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明辨事理   (一)学习3 、 4 自然段   1、自由读 3 、 4 自然段,读后小组讨论:兔妈妈应该把最大的蘑菇奖给谁?为什么?   2、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小黑兔得了第一名,是什么心情?得意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试着读一读。   小白兔落在后面了,又是什么心情?难为情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应该怎么读?   (二)学习5 ― 7 自然段 过渡:刚才有的同学说要把最大的蘑菇奖给小黑兔,有的说要奖给小白兔,理由也很充分,让我们再朝下看,看看这个蘑菇到底该奖给谁。   1、自由读 5 ― 7 自然段,读后组内讨论:兔妈妈应该把最大的蘑菇奖给谁?为什么?   2、交流,相机指导朗读。(教师仍然只引导学生说出理由,不做任何结论。)   (三)学习8 ― 10 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的意见仍然不一样,谁也不能说服谁,没关系,我们再接着往下看。   1、自由读 8 ― 10 自然段,读后讨论:兔妈妈应该把最大的蘑菇奖给谁?为什么?   2、交流,相机出示:因为他敢和高手比呀! ①什么叫高手? ②课文里的高手指谁? ③为什么说骏马是高手?   ④为什么要跟高手比呀?   3 、再次讨论:蘑菇该奖给谁?   (四)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其实在我们班上也有像小白兔一样的好孩子,他们处处和高手比,所以进步很大,大家能说说吗?   三、练习分角色朗读   过渡:在刚才辩论的过程中,同学们已经读得不错了,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朗读高手,你们敢不敢和他比?   1、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学习、体会。   2、你最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   3、读读你最喜欢的角色的话,边读边在脑子里浮现这个角色说话时的样子。   4、指名分角色朗读。   5、学生评价:他们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6、小组分角色读。 板书设计: 蘑菇该奖给谁  小灰兔  小白兔 作业设计:   读熟课文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对兔妈妈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要敢于同高手比,敢于向强者挑战。)   二、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1、你们能告诉老师,你们怎么知道读哪只兔子的话该用什么语气呢?分角色朗读课文。   2、老师奖励你们,我们一起表演课本剧,好吗?自由组合表演。上台表演。评选最佳表演。   三、教学生字   1、读生字卡片,巩固字音。   2、教学新偏旁。   练:绞丝旁,跟丝线有关,跟读两遍,书写新偏旁。   参:私字头,书写新偏旁,跟读两遍。   军:秃宝盖,跟哪个偏旁很相近?有什么区别?跟读两遍。   3、自学课后生字的笔顺,边学边书写。   4、反馈检查   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师重点提示:   练:第6笔是横折钩,那一小横千万别忘记写,右边不能写成“东”   乌:跟“鸟“有点像,为什么没有一小点?引导学生从“乌”的字义上想。(乌鸦全身黑黑的,边眼睛也看不出来了)   5、指导写字   6、师重点提醒以下几个字:   参:下面的三撇不要写成横,长短要有变化。军:下面的“车”中间一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提:左窄右宽。 加、敢:左右等宽。   7、师范写生字,生描红。   8、生临写生字,师巡视指导。   9、我们都记得,怀素写字时,总是先看清――记住――再――所以他成了有名的书法家。我们写字时,也要吸取好的经验。   10、学生描红,注意刚才提到的注意点,教师巡视指导。   11、反馈,表扬写字写得美观、写字姿势正确的同学,指出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毛病。 板书设计:     不奖小黑兔 得意 跟乌龟比   蘑菇该奖给谁  敢于和高手比  奖 小白兔  难不情  跟骏马比 作业设计:   预习《骑牛比赛》 课后反思:     骑牛比赛 教材分析:   《骑牛比赛》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全文分三个自然段,写了一位技术高超的骑手在骑牛比赛中的精彩表演给予人们的启示:高超的技术是靠长期刻苦锻炼获得的。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述课文故事。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懂得高超的`技术是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得来的,只有不怕吃苦,经得起摔打,才能学到真本领。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是第3自然段骑手所说的话。 教学构想:   采用有趣的识字游戏激发学生认识生字的兴趣,在认字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读顺。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中认字比较多,课文比较长,对学生的读课文制造了很大的困难。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出示“比赛”一词   小朋友知道的比赛有哪些?   小朋友知道的比赛项目真多,下面我们来欣赏几个比赛画面。(播放各种比赛的画面)   师:比赛充满着趣味,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了骑牛比赛。(出示课题,齐读)   师:骑牛比赛到底是怎样的?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这个比赛?想那是要门票的哦!你们把课文读好了,就等于拿到门票了。   二、初读  正音   师:读书是有要求的,出示要求:1.看清音节,读准字音。2.朗读课文,读音正确。   出示:   tè  bié  xìng zhì bó bó guān  zhòn  jǐ wèi    特  别  兴 致 勃 勃  观  众  几 位   liǎn  miǎo zhōn  jì yì chāo   两三秒 钟   技  艺   高  超    3、出示:好几个骑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上,只有两三秒钟就摔了下来。有一个骑手技艺高超,尽管公牛疯狂地上下蹦跳,他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指名读一读。   三、学习重点句   师:读得很好,恭喜大家拿到了入场券。读了课文,大家说应该到哪儿看?(南美洲)   师:南美洲在地球西半球,离我们很远很远,怎么去?(坐飞机)   师:数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南美洲了,现在我们就是观众了,你进入赛场最想看到什么?   师:看比赛前,老师有个要求:仔细看录像,看看牛的表现如何?骑手们的表现又怎么样?(板书:牛、骑手)(播放录像,学生观看)   师:牛的表现怎样?   师:小朋友看得真认真,那课文又是怎样描写这一精彩场面的?请到课文第二段中找一找,用“――”画出来。   师: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出示:好几个骑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

篇11: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事。《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古诗两首》讲的是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单元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本单元的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学习,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等。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单元的生字,会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课时安排:   三个小伙伴…………………………2课时   蚂蚁和蝈蝈…………………………2课时   古诗两首……………………………2课时   练习7……………………………… 2课时   三个小伙伴 教材分析: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事。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二、三、五自然段的结构基本一致,读讲时可抓住重点,体会三个小伙伴的形象。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9个生字,两根绿线内的6个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1种笔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困难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体会小猪、小象和小袋鼠在集体遇到困难时,自告奋勇,主动承担任务的主人翁态度和密切合作的团队精神。 学情分析:   因为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都是“皇帝”“太阳”,一切依赖家长,一切得围着他转。他们很难体会到团队合作的精神。 教学构想:   读通课文,抓“识读”、识写相结合,落实感受知大意;读懂课文,抓重点词句的理解,落实“入境悟情”;读熟课文,抓精妙语言,落实积累运用。整个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是讲一个关于三个小伙伴的故事。 板书课题:19 三个小伙伴 2、读题,讲解:伙伴就是同伴、好朋友。 3、提问:你有好朋友吗?你们经常一起干什么? 4、过渡:故事里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它们在一起要做一件什么事呢?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挖坑施肥培土浇水嘴巴鼻子拱就把 2)指名读生字词。 3)指名读课文。   看图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挂图,指名回答三个小伙伴是谁。   小黑板先后出示下列词语: yě zhū   dài shǔ xiàng小 野 猪  小 袋 鼠 小 象 指名读,齐读。 从图上能看出它们去干什么吗? 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指导读好句中停顿。 一同上山栽树还可以怎么说呢? 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多高兴啊!咱们来高高兴兴地读这句话。分组读,表演。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同拉么把巴没有要   2、根据笔顺集体书空。   3、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字形结构、笔画。 左右结构的有:拉把没写时左窄右宽。没,右上不是“几”。 上下结构的有:要上下部分写扁些,要紧凑。   4、学生在书上描红,在《习字册》上练写。 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三个小伙伴 一同 栽树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第二到第三自然段,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初读了19课课文,齐读题目,学习了它的生字,现在让我来看看小朋友的生字掌握情况。   2、出示卡片:一同没有嘴巴就不要紧长鼻子怎么办手拉着手 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精读课文:   1、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根据回答贴图片(作板书):小野猪小袋鼠小象 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三个小伙伴是怎么上山栽树的。出示挂图: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了,它们手里带了栽树的工具吗?它们怎么栽树呢?   2、出示: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指导读好这句话。 这时谁第一个想出了办法?它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板书:用嘴巴挖树坑  出示:小野猪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硬硬的嘴巴。”不一会儿,小野猪就用嘴巴拱出了一个树坑。指导读,指名读,齐读。喜欢小野猪的小朋友再读一遍,可边说边演,评议。   3、树坑挖好了,第二个困难又来了,是什么呢?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出示: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这时谁想出了办法?它怎么说、怎么做?板书:用皮口袋运肥料 你喜欢小袋鼠吗?为什么?指导读。男女生赛读,评议。请喜欢小袋鼠的小朋友演一演。   4、树坑挖好了,肥料也运来了,三个小伙伴就要栽树了,我们来看看它们接下去怎么做。指名生读第四自然段。 什么叫培上泥土?指名做动作示范。   5、没有水桶怎么浇水呢?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板书:用长鼻子浇水 出示三个小伙伴说的话:你们看,三个小伙伴都这么说,都那么积极主动,没一个偷懒的。指导读小象说的话。 什么叫“吸足了水”?小伙伴在山上栽树,小象从山上跑到河边,一定很远,还要把长长一鼻子的水运到山上,多不容易呀!指导读第五自然段,小组比读,评议。你喜欢小象吗?为什么?演一演小象。   6、小树终于栽好啦!出示挂图2,看看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怎么写的?齐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读。   7、三个小伙伴不仅使出自己最大的本领,还那么积极主动,相互配合,一同把树栽好,都很可爱。小朋友也很聪明,你们和小伙伴一起做事一定也能很顺利。指名带上头饰表演,评选“表演小能手”,发智慧果。   8、小朋友在一起学习,一起玩,就应该像这三个小伙伴一样,发挥自己的本领,一起努力,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得到快乐。   三、小结:小熊生病住院后,小伙伴都带上礼物来看望它,关心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好伙伴还应该怎样?希望大家以后也能成为好伙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作业设计: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板书设计: 三个小伙伴 一同 栽树 没有……(谁)就用…… 课后反思:      蚂蚁和蝈蝈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话。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口头造句,“又……又……”说话。 学情分析:   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童话故事确实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裁,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理解童话故事的深刻含义,教学中我将利用多种形式,通过让学生进行智慧阅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构想:   教师采取多种手段,创设宽松的环境,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朗读。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理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本课6个生字,能熟读课文。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现在老师让大家听一首歌,听完之后告诉大家这首歌里唱的是谁?(学生听后回答)你们对蚂蚁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学的一篇课文就与小蚂蚁有关系,题目就是《蚂蚁和蝈蝈》(师生同写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们想不想知道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啊?(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听完之后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   2、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那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好好的把这个故事读一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争取背下来,好吗?   3、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   4、指名检读。(自我评价――指名评价)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学生回答,教师指名学生板书“夏天”和“冬天”)   2、夏天,你们有什么感觉?(重点指导朗读“夏天真热。”)这么热的天气,小蚂蚁在做什么?它为什么要搬粮食呢?(指导朗读第一段、板书“勤劳”)   3、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说一句完整的话。   4、正当小蚂蚁在辛辛苦苦地搬粮食的时候,被谁看到了?指导学生理解“自由自在”。(指导朗读第二段、板书“懒惰”)   5、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一转眼冬天到了,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风声”)冬天刮这么大的西北风,你是什么感觉?这么冷的天气,小蚂蚁和蝈蝈它们又分别在做什么啊?(指导朗读第三段,板书“幸福”和“痛苦”)   6、通读全文,做到声情并茂。   四、指导背诵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蚂蚁和蝈蝈》的动画片,可是没有声音。同学们,你们愿意当一个配音演员,给这部动画片配音吗?(教师指导学生边看动画片,边配音。利用配音的形式帮助

篇12:职教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郭志海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1

景泰蓝的制作2

第一课时2

第二课时6

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9

第一课时9

第二课时:11

古代的服装及其他14

第一课时14

第二课时16

作文训练18

第一课时作文指导18

第二课时(写作)21

景泰蓝的制作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按照景泰蓝制作的先后顺序,有详有略地介绍说明事物的方法。

2、了解景泰蓝制作精巧,手工操作的特点,启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以景泰蓝的制作程序为序,纵横交错,有详有略,学生不易理解。要抓住这个重点,反复引导学生体会,绘制本文说明顺序结构图。

2、本文的语言准确、通俗、朴实,可让学生分类整理,加强体会。

3、有条件的,可以出示景泰蓝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要点:

1、解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2、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

3、学习本文扣住“手工操作”这一特征进行说明。

教学方法

1、讲读之前,安排课内预习,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通过对初中已掌握的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是因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不同而不同的。

3、练习设计重在“双基”的落实,有助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又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要地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1894年生,江苏苏州市人。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解放前曾担任过小学、中学和大学教师,当过编辑。二十年代初与茅盾、郑振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解放后,曾任全国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现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散文集《小记十篇》,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一篇宣言》、《多收了三五斗》、《夜》。

二、简要复习初中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三、展示有关图片,指导学生阅读

要求学生掌握文章说明顺序,初步理清文章思路,明确重点与难点,把重点与难点部分标明,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叫景泰蓝?

中国特种手工艺品之一,最早产于代,至明景泰年间开始广泛流行,用铜胎制成,当时以蓝色为最出色,因此习惯称为“景泰蓝”。

2、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课文主体部分又分为几个层次?

《景泰蓝的制作》一文介绍了工艺独特、工艺水平要求高、主要采用手工操作的高级工艺品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点明参观的时间、地点和内容,交代了写作的目的──说一说人们喜爱的手工艺品景泰蓝的制作过程。这一部分交待了写作的缘起,引出后文。

第二部分(第2~16段),是全文的主要内容,具体说明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和技术。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又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2、3段)介绍制作景泰蓝的第一道工序:制胎。

第2段先说明制作铜胎的原料是红铜,接着举圆盘、花瓶、方盒子三个例子说明景泰蓝铜胎的打制方法。

第3段将景泰蓝的制胎与铜器作坊的工作相比较,说明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引出下文。

第二层(第4~9段)介绍制作景泰蓝的第二道工序:掐丝。掐丝是景泰蓝制作的关键工序,作者对它介绍得十分详细。

第4段先下定义简要解释什么是掐丝,然后以粘一棵柳树为例,具体说明掐丝的操作方法。

第5段介绍景泰蓝是掐丝工人和负责图样设计的美术家合作的成果。

第6段说明景泰蓝制品上的图案“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的科学道理。

第7段列数字作较着重说明景泰蓝掐丝细密费工的特点。

第8、9两段介绍的烧焊和酸洗是掐丝的辅助工序,作者简要带过。

第三层(第10~13段)介绍制作景泰蓝第三道工序:点蓝。点蓝也是景泰蓝制作的关键工序,是作者继“掐丝”之后又一详写内容。

第10段介绍“点蓝”和“景泰蓝”名称的由来。

第11段说明色料的原料。

第12段说明色料的研制方法。

第13段介绍点蓝的操作方法与具体过程。

第四层(第14~16段)分别介绍了烧蓝、打镀和镀金三道工序。

第三部分(第17段)概括整个制作过程,强调景泰蓝制作“全部工作是手工”的特点,照应了开头,结束全文。

3、景泰蓝的制作分几道工序?

4、为什么用红铜作胎呢?

5、为什么有些景泰蓝掐丝要用繁笔?

6、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详写掐丝和点蓝两道工序?

明确:①这两道工序最复杂、最精细,详尽地体现了景泰蓝制作的精细、操作的繁复和手工制作的特点;

②这两道最重要,是决定景泰蓝质量的关键工序。

③这两道工序是景泰蓝制作所特有的,不为别人所熟知的。

四、说明方法:

在各道工序的说明中,作者运用了哪些种说明方法?

五、师生一起分析课文主体部分(2~16段)的第一层(2、3段)

铜胎原料是红铜

铜胎的打制方法举例

──圆盘(打制方法简单,略写。)

──花瓶(做法复杂,需要分段制作,再将它们拼接起来,所以详写。)

──方形或长方形的东西,像果盒、烟卷盒之类(打制方法简单,略写。)

比较景泰蓝的制胎和铜器作坊的工作。

六、作业

1.文章怎样自始至终扣住景泰蓝制作过程中手工操作这一特点的。

2.在详写掐丝和点蓝两道工序时,又怎样扣住突出其中的重点。

七:表格:

制作过程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

衔接词开头第二步轮到该说就是还得

主要环节尽打接合焊剪、曲、夹、蘸、粘、焊、煮、洗捣、研、筛、和、舀、填放、送、烧、提金刚砂石水磨、磨刀石水磨、椴木碳水磨电镀

主要动作打粘填烧磨镀

详略安排一般详详略略略

制作特点制作精细、操作繁琐、手工制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答:文章自始至终扣住景泰蓝制作过程中手工操作这一特点,不论是在说明每道工序时,还是文章的开头结尾,都不忘突出这一制作特点。制胎是“打”,掐丝是“粘”,点蓝是“填”,烧蓝是“烧”,打磨是“磨”,镀金是“镀”。开头点明景泰蓝是“手工艺品”,结尾一再强调“全部工作是手工”。文章突出“手工”,赞扬了手工艺工人的聪明才智,辛勤劳动和他们的特殊贡献。

2.答:景泰蓝的工艺程序是,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文章严格按照景泰蓝的六大生产工序依次逐项介绍。所以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完全是说明对象──“景泰蓝的制作过程”的客观反映。就每个工序来说,也是按制作程序来说明的。例如说明“掐丝”这一工序时,依次写“粘铜丝→烧焊→硫酸煮→清水洗”;说明“点蓝”这一工序时,依次写“研磨色料→筛选色料→填上色料→三填三烧”。在六大工序中,详写掐丝和点蓝,因为这两道工序是决定景泰的独特风格和质量的关键工序。在详写这两道关键工序时,又能突出其中的重点。例如,写“掐丝”时,突出了“粘铜丝”(怎样粘铜丝,为什么粘铜丝时要用繁笔,粘铜丝是如何艰难);写“点蓝”时,突出“填上色料”(盛色料的工具,舀色料的家伙,色料填在什么地方,每个小格填多少,什么时候拿去烧,如何烧,烧了以后又如何填,一共填几回,烧几回)。

二、在同学对文章思路大体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他们做纵深分析,解决难点,理解重点及全部内容

(一)课堂讨论

1.在说明掐丝这道关键工序时,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综合运用了下定义、举例、比喻、比较说明法。第一句说明什么叫掐丝,是下定义。以粘一棵柳树为例,说明如何掐丝,用的是举例。“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大右括号”,是比喻。最后把掐丝与刺绣比较,说明掐丝的对象和材料,则是比较。由于多种说明方法互相补充和配合,使“掐丝”这道关键工序的说明比较完整、具体。

2.第6段中说线条画一般是繁笔的三条科学道理是什么?

线条画一般是繁笔的科学道理有:①“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②“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③“还有,一种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

“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

三条道理列述之后,作者以文艺常识“内容决定形式”作比较,指出“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蓝掐丝的形式”。

3.介绍六大工序时,使用了哪些起过渡作用的词句?

介绍六大工序时,很注意各道工序的衔接,注意使用起过渡作用的词句。在第1段末总提“现在把它的制作过程说一说”后,第2段由“拿红铜作胎”开始介绍制胎,并在第3段开头点出“制胎”这一术语。第4段开头“第二步工作叫掐丝”,交代出工序名称,4至9段详细介绍之后,第10段开头用“于是轮到涂色料的工作了,他们管这个工作叫点蓝”,承上启下,转入第三道工序。第14段开头“现在该说烧的工作了”标志着第四道工序的开始。第15段“涂了三回烧了三回以后,就是打磨的工作了”。第16段“可是全部工作还没完,还得镀金”等句都起过渡的作用。第17段“全部工作是手工”一句以“全部”二字结束了整个制作过程的介绍,条理性十分明显。

(二)总结

1.归结中心意思

文章详细地说明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和方法,介绍了景泰蓝制作中手工操作特点,赞扬了手工艺工人的精湛技艺、劳动和智慧,从而赞颂了我们民族的伟大创造才能。

2.归结本文写作分析要点:

体裁为说明文。以景泰蓝制作的过程为说明顺序,详写掐丝和点蓝两道工序。在各道工序的说明中,始终抓住景泰蓝制作中手工操作这一特点。综合运用了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列数字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简明,文风通俗平实。

三、作业

1、完成课后“思考和练习题”

2、说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⑴、丝就是拿扁铜丝(截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作诠释)区别:下定义:严格地说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含义(内涵)及使用范围(外延)。作诠释:是对事物所做的一般性解释、说明。文学: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来形象化地反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一种语言艺术。

⑵、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掐丝就要花四五十个工。(列数据)

⑶、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作比较)

⑷、各种色料的细末都盛在碟子里,和着水,象画家的画桌一样,五颜六色的碟子一大堆。(打比方)

3、布置作文练习

安排说明文的写作练习,可单项说明,也可综合说明,可简单说明,也可作一般说明。

请以“红烧肉的制作”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注意抓住所说明的对象的特点,安排好说明顺序和材料的详略,综合运用三种以上说明方法,字数在500字左右.

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科普说明文的一般知识。

2、使学生了解本文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的规律,安排说明顺序。

3、让学生了解并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设想:

1、说明文要言之有序,必须采用合理的说明顺序,说明顺序关系到能否把事物的特征说得井井有条。可结合本第4段十三句间大小不同的层次关系的分析,了解区分主次、从属、包容关系的特点。

2、学习运用本文以逻辑顺序说明一种因果关系的事理方法,写一篇既增长他人见识,又能根据读者实际安排详略,区分主次的科普说明文。

教学要求:

1、了解书目的一般常识,认识书目对读者做学问,治学读书的重要作用,懂得查找书籍和资料的基本方法。

2、学习课文按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理的写作方法。

3、加深理解举例子和分类别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这是一篇介绍书目知识的科普说明文,它从一般读者的需要和实际接受水平出发,写得深入浅出。可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文章的内容,概括出各段大意,弄清说什么,怎么说的问题,理清说明的顺序及层次。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熟悉课文,指导阅读

(一)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理解各段内容;

(二)概括各段大意,完成课后“思考和练习一”;

(三)把说明中运用举例子、分类别说明的地方画出来,思考它的表达作用;

(四)阅读课文第4段时,分析它的层次关系,思考它是怎样说明的。

二、研究课文结构

本文说明的对象:书目。

说明的特点:书目的起源,性质、分类、作用和使用方法,给读者利用书目打开知识宝库,提供了切实的帮助。

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段)说明书目的由来。

1、由现代藏书的丰富,说明掌握目录学的意义。

2、编制书目的原因。

第二部分(3~4段)介绍书目的性质、定义、和“目录学”。

3、说明了书目是“供人们查找”的“工具书”性质。

4、说明了目录学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5段)介绍我国目录学的发展。

第四部分(6~12段)说明了书目,特别是现存各种书目的种类。

5、提出书目分类的标准。

6、列举书目类别有“国家书目”形式。

7、列举书目类别有“馆藏书目”形式。

8、列举书目类别有“联合书目”形式。

9、列举书目类别有“专题文献书目”形式。

10、列举书目类别有“个人著述书目”形式。

11、列举书目类别有“书目的书目”形式。

第五部分(13~18段)说明书目的使用方法。

12、承上启下,由书目的种类转入分述各种书目的特点,介绍几种书目的使用。

13、举例“到图书馆要借阅一本小说”时,怎样使用书目。

14、举例说明要“研究某一专题”时,怎样查找书目。

15、举例说明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了解”时,如何查找书目。

16、举例说明“如果想了解一下外国哲学、社会科学名著的情况”时,如何使用书目。

17、举例说明如果为了“深入研究某一问题,需要请教革命导师时,如何使用书目。”

第六部分(19段)总结全文,强调书目的重要性,给广大读者提出希望。

三、科普说明文(师生讨论总结)

所谓科普说明文,就是以介绍科学技术知识为目的而对某方面的科学知识进行说明文章。

人们对一个陌生的事物,尤其是工具性的东西,通常首先要问“这是什么”,然后再问“有什么用”,最后想知道的是“如何使用这东西”。这三个问题体现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课文正是按照这个思路,从书目的性质(是什么),说到书目的作用(有什么用),再说到如何使用书目(如何使用)。用浅易通俗的语言来表达,是科普说明文的一个特点。

四、作业

1、思考课后练习第二、三、四题

2、完成课后练习第五题在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在同学已对文章思路大体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他们做纵深化分析,解决难点,理解重点及全部内容。

一、课堂讨论课后思考的练习二、三、四题

要求同学紧扣课文回答,中间可穿插同学之间的自由议论。

二、总结练习答案(以同学发言为主,教师补充)

第二题: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言对某概念所包含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使人们从中了解事物或事理间的区别。依次判断,第2.第4选项是属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因为第2选项从内容上概括了目录学的本质特征,第4选项指出书目是从内容、编排和用途上体现书目的本质特征的,有助于读者把握所说明事物的内涵。而第1选项的意思范围过宽,是一种解释,不是下定义。第三句是比喻的说法,第五句是否定句式,都不是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第三题,设题目是帮助学生理解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参考答案(板书)

第四题,设题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参考答案:

1.依次填写借阅小说研究专题查阅史料了解外国哲学和社会科学名著探讨革命理论。

选取的几个例子,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读书到治学的顺序安排的。

2.作者为以上五个方面选择了《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列宁全集1~39卷目录》《鲁迅著作索引》《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书目答问补正》《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西方名著提要(哲学、社会科学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目录》《列宁全集目录》。

因为这些书目都属于常见范围,读者如懂得并能实际应用它们,就可以给今后使用其它书目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3.举例说明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读书的实际需要出发;

(2)选择常见的,便于读者理解;

(3)例子的繁简、详细,要根据例子本身的特点及读者的理解程度。

三、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师生共同总结)

1.下定义──“书目”“目录学”。

2.分类别:见(6~12)自然段。

3.举例子;如(13~18)自然段。

在说明书目使用时,举了一般书目和专题书目两个例子,并分别从三种不同角度(即古今、中外和深浅)进一步说明怎样“灵活加以运用”。

4.打比方:如课文标题;又如“引出知识迷宫的线索”比喻书目对于读书治学的重要意义;文末还用“进了大门并不等于升堂入室”比喻获取知识是一个“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过程,字里行间,深寓激励人们不断进取之意。

文章恰当地运用了这些比喻,把抽象的道理变成了易于感知的形象,既增添了说明的生动性,又加强了思想内容的明确性和深刻性。

四、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分析:写说明文还有一个语言问题,必须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说明文的语言,不仅要求通顺,还要求用词准确严密,简洁生动,通俗易懂。有许多事物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或多或少地带有专业性,所涉及的事理也比较深奥。因此,只有用通俗语言写出来的文章,使大家都看得明白,才能达到说明的目的。如本文对“书目”“目录学”及“书目的书目”等专用概念下定义时,都没有用艰深的术语,而是用浅易的话语。

说明文的语言还要简洁,简洁就是把文章写得简明扼要,干净利落。凡是一个字能说清楚的,就不用两个字;凡是一句话能说明白的,就不说成两句话。例如:在说明现代藏书的丰富时,用了一句成语“汗牛充栋”既生动又形象。

五、布置作业

仿作一篇科普说明文。

作法提示:

1.注意分类和说明顺序,采取最佳说明方法。 2.文章以千字为宜; 3.注意引文格式规范。

古代的服装及其他

教学目的

1、深入体会作者在本文中,由古代服装到交通工具、住房等方面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服装及其它与封建统治秩序之间的联系,从而了解封建社会。

2、学习本文紧扣标题,由主到次,由果及因,由表及里的安排说明顺序。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设想

1、本文以逻辑关系为序,说明古代服装及其它和封建礼制之间的联系,研读课文的逻辑顺序是本文的重点,可结合书后练习,让学生懂得逻辑顺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2、可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或外出参观游览,体会在封建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别。

教学要求

1、说明文要言之有序,必须采用合理的说明顺序,学习课文以逻辑关系为序的说明顺序,懂得逻辑顺序中的由果溯因,由表及里的逻辑关系,懂得逻辑顺序的由总及分,由主及次的逻辑关系。

2、理解课文运用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可以从熟悉课文入手,让学生分读“古代的服装”部分和“及其他”部分,看看中间是如何过渡的。要提醒学生边读边体会文章“紧扣标题,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特色。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请两位学生分读“古代的服装”部分和“及其他”部分,教师将学生读错的字写在黑板。

朗读课文,让学生说出黑板上的'字的正确读音,教师板书:

绡:(xio) 绮:(qǐ) 皂:(zo) 僭:(jin) 靴:(xuē)

翎:(líng) 舆:(yú) 贾:(gǔ) 邸:(dǐ)

一、分析课文

教师:这节课主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板书)

1、文章内容及详略安排;

2、文章的结构层次;

3、文章的说明顺序。

以上几点是读过一篇说明文后,首先应理清的问题,这就是所谓对文章的总体把握。

师生交流、回答。

教师明确:

文章紧扣标题,介绍了古代服装及其他两部分,提醒学生注意本课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特色。哪怕仅仅是古代的服装,可分绍的也很多,但作者只挑选了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即从质料、颜色和花饰的讲究上来介绍。至于其他部分中的交通工具和住房与封建礼制之间的联系,作者在说清楚服装与封建礼制的关系之后,只用了不多笔墨点到为止,使文章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二、研读课文的逻辑顺序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

说明文要言之有序,就必须采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程序顺序和逻辑顺序。

如何确定说明顺序,要看所说明事物的内容和读者对象。

逻辑顺序体现的是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同时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事物的逻辑关系具有多样性,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局部和全体,主要和次要,一事物的多种性质,一事物对他事物的作用,从认识事物到改造事物,从认识规律到利用规律等等,都是逻辑关系。

从本文看,作者先是具体说明在封建社会中,服装和质料、颜色、花饰有种种的讲究,而后再说明之所以有这种讲究的原因,然后又推及到居住的房子和使用的交通工具,把古代的服装及其他诸物与封建礼制之间的关联说得清清楚楚,这是一种由果溯因、由表及里的逻辑关系。

从局部看,作者一开始就提出“衣裳的质料、颜色和花饰又有极大的讲究,不能随便穿”,然后从“质料”“颜色”“花饰”三个方面加以分说。从分说的三点来看,好像信手拈来,随意排列,其实前后次序也很有讲究。

要说服装的价值,当然是质料为最,颜色次之,花饰又次之;但是,倘要说及这三方面因素对服装醒目程度的影响,却是以花饰为最,颜色次之,质料又次之;可见这三者的安排是费过心思的。以上也是一种逻辑顺序,显示的是一种由总及分,由主及次的逻辑关系。

三、作业

1、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编写出这篇课文的段落层次提纲。

2、在课本上完成思考和练习第一题,让学生懂得逻辑顺序的灵活性。

第二课时

一、分析了解课文使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分析:这篇说明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举例说明,比较说明,分类别说明等等。

说明方法是为说明目的服务的。

不同的说明方法有不同的说明效果。一般地说,举例子说明能使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分类别的说明,能使要说明的事物条理分明,眉目清楚;下定义能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所属的范围;打比方的说明方,能使陌生的事物变成熟识的,抽象的事物变成具体的;作比较能揭示事物之间的异同,优劣和高下等。

二、本文的语言特点

1、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严密。即在说明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准确而严密的表述和判断,使句意明白清楚。

如“只有皇帝才能穿,……只有皇后才配穿……”

“被处死的罪状之一是僭用龙凤服饰。

“唯一区别的办法……等。

说明除了皇帝、皇后、其他人谁也不能穿,条件是唯一的,所以才用“只有……才”。“之一”是表示原因有很多,“而僭用龙凤服饰”是其中原因之一。而“唯一”的目的,是强调独一无二,别无他法的等。”

2、口语使用,可使语言生动活泼,让人爱读。

如“不能随便穿,违反了制度,就会杀头,甚至一家子都得陪着死。”

如“绣着凤的衣服,只有皇后才配穿。”

如“文官用鸟,武官用兽,又按品级分别规定哪一级用什么鸟什么兽,是一点也不能含糊的。

说明文的语言,不仅要求通顺,还要求用词准确严密,简洁生动,才能使大家看得明白,才能达到说明的目的。

三、作业

熟读全文,做课后练习二、三、四、五题。

作文训练

第一课时作文指导

说明文的写作练习

说明的目的在于“以知益人”,它在很大程度上显示着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的精确性、明晰性、条理性。要准确地运用说明方法,必须有清醒的头脑,细微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

此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因此,要介绍清楚这一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不单写作说明文如此,阅读说明文也同样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

2.要选好说明角度

事物的特征,往往是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同一事物,就会发现,它的特征不止一个。事物特征的多样性,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正因为如此,要求我们在说明事物时要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读者对象,选好角度,确定重点,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景泰蓝的制作》所以花大量笔墨于“掐丝”、“点蓝”两道工序,其它工序简略介绍,其原因就在这里。

3.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要能把某一事物(或事理)的特点准确、清楚地说明,还必须根据事物本身的条理和它的固有特征,选取合理的顺序来进行剖释。所谓合理,是指在根据事物的特点和符合认识规律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便于说清楚,也容易使人看明白的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以说明某一事物构造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构成部分的组合顺序或人们观察事物的先后顺序来进行说明;

(2)以说明某一事物发展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形成的时间顺序来进行说明;

(3)以说明某些事物相互关系及其特点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先总体后局部来进行说明;

(4)以说明科学实验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实验本身的顺序进行说明。

最后指出,合理的顺序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多实践、勤总结积累。

4.要恰当地使用各种说明方法

恰当地、灵活地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有利于把事物(或事理)介绍清楚、剖释生动。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

概括说明;定义说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

引用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图表说明;形象说明等等。

选用哪种方法要从需要出发,还要看作者本人的写作习惯,但大都是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便于读者对介绍事物(或事理)的认识和理解。

5.要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说明

说明文的说明性、客观性、知识性决定了它的语言的质朴性、平实性、简洁性。所以在说明文写作中,必须时刻注意说明文的质朴、平实的语言风格。

同学们必须重视说明文的写作练习,只要如上述的种种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征,加强说明方法训练与说明程序训练,着重于向读者讲授各种知识,扩大人们的知识面,不断地加强练习,写作说明文的能力会得到较大的进步的。

有些同学,写说明文的时候,也容易“乱”,不会按一定的中心组织材料、安排顺序,话说得很多,可就是说不明白,说不清楚。

同学们在阅读下面的短文后,可以对照前面阐述的诸如说明文的目的、特点,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分析一下文章主要的问题是什么?缺点到底在哪里?然后对照一下文后的评折,总结一下自己对说明文的认识。

[例文]水

在地球上,水是分布最广的一种物质。可以说,地球上到处都是水的寓所。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水呢?有人粗略地估计,认为整个地球的水量,包括空中、地上、地下的水,总共将近14亿立方公里。

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可为什么大海是蓝的,而湖水是碧绿的呢?原来这是阳光给它们染上的。阳光中的红光、橙光和黄光这些较长的光波被不同深度的水吸收了,蓝光、紫光和一部分绿光的波长较短,一遇到水面便四面散开或反射回来。所以湖水蓝中透绿。海水更深,散射、反射的蓝、紫光更多,就泛碧蓝色了。

比较纯净的水加热到100℃就会沸腾,降低到0℃以下就要结冰。在高山上,只要加热到80℃以上水就会沸腾;海平面上,只要72℃左右水就沸腾;矿井里,水到100℃以上才沸腾。

在大自然中,水无时无刻不在动,不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基本存在三个地方:空气里、地下、地表;它的基本形态是三种:气态、液态和固态。

[评析]

这篇文章给人第一印象是“散”,其主要毛病是没有按一定的中心组织材料、安排顺序,只是东抓一点,西抓一点,一个方面才说了几句,又急急忙忙去说另一方面。结果是哪一方面都没有说明白。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个事物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我们要说明一个事物,必须抓住这事物的特征,才能把被说明的事物准确地清晰介绍给读者,让人们对这事物有确切明白的了解。但事物与事物间的情况又各不相同,有的事物的形态、性质、发展等比较单纯,我们说明这类事物时,不妨将面展得开一点;有的事物的形态、特点等复杂而多样,往往有很多方面的特征。我们在介绍这类事物时,不可能在一篇说明文中面面俱到,只能根据需要,一次谈一两个特征。写这类事物的说明文时,更应该注意把握一个明确的说明中心,并以此安排说明顺序。如“水”这篇文章主要毛病就是没有抓住一个要说明的中心,并以此组织材料、安排顺序,从而给人的感觉就是文章散而乱,什么问题均没有说明白。比如水是一种液体,并且具有无色、无嗅、无味的特征,可以这样来说明:

[例文]水

水是什么样的物体呢?

水是液体。石块和木块有一定的形状,无论放在桌子上或者盒子里,它们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形状,都是固体。水就不同,放在圆杯子里就成为圆形,放在方盒子里就成了方形,它没有一定的形状。

水是无色透明的。有人说水是白色的,这话错了。拿水同牛奶比较一下就会明白,牛奶才是白色的,水是什么颜色也没有的。如果把一根筷子插入牛奶里,我们就看不见它。再把一根筷子插入清水中,我们能够透过清水看见插入的筷子。

水是无嗅、无味的。怎样来区分无色透明的烧酒和水呢?光凭肉眼是毫无办法的。只要闻一闻,尝一尝就能正确无误地区分了。烧酒有酒的气味和味道,而水却什么气味,什么味道也没有。

因此,在正常的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

[评析]

这篇说明文抓住了“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这一特征为文章的中心,围绕这个中心组织材料,选择了比较说明的方法,拿水同木块、石块比形状,拿水同牛奶比颜色,拿水同烧酒比气味、比味道。相互比较以后,水的特征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在说明事物过程中,为了突出有些比较抽象、陌生,一时难以讲清的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明效果,常常要采用比较的说明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人们在认识事物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把大家熟悉的事物或通俗易懂的道理去和抽象的、陌生的作比较,使大家对事物有所了解,让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理解过程,最终充分认识事物的特征。这是因为事物的特征往往可以在同另一事物的比较中显现出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比较的先决条件是要找出比较事物之间可以值得比较的共同点,然后方能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同中求异,说明事物的各自特点。换言之,在进行比较时,必须有相同之点才能作比。就拿上文说吧!在就物体的形态来比时,把水和石块、木块相比;就物体的颜色来比时,把水和牛奶来相比。倘若反过来,把水和牛奶放在一起比形态,把水和烧酒放在一起比颜色,岂不引起一片混乱!

另外,还要注意到;被比较的事物是说明的对象,用作比较的事物是应该大家相当熟悉和非常具体的。比如上面选用的牛奶、石块等都是熟悉的和具体的,所以大家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如果用作比较的事物比要说明的对象还要难以理解,是陌生的、是抽象的,那么,根本就无法达到说明的目的。

顺便说一句,说明方法的选用,要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一般的情况是,确定了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中心组织材料、安排顺序,综合地使用各种说明方法,目的是将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给大家介绍得十分清楚。

第二课时(写作)

作文练习题

(某物)的自述青少年吸烟害处大

三、写一篇说明文,向低年级同学介绍你学得较好的某门课程的学习方法,或是你所擅长的某种技艺、运动,注意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字数在600字以上。

提示

《(某物)的自述》,这是填空式半命题。题面中的“自述”,规定说明是以“第一人称”的身份作自我介绍,而作自我介绍的又是“某物”,这就是说,要求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某物”,要写得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活泼。

至于究竟是介绍哪一种“物”,这可以由作者自己确定,题目对此并无限制。作者确定某物,主要从自己对某物的熟悉,了解的程度决定,应该“量力而行”,不要硬写自己不熟悉、不懂的内容。动手写作之前,还应该认真地收集、查阅有关资料,或向有关人员作些了解,力求对自己所要介绍的“某物”“了如指掌”,以免犯知识性、科学性的错误。

写《青少年吸烟害处大》这篇说明文,要抓住“青少年”这个年龄层次,阐释“吸烟害处大”的“所以然”。

一是要避免泛泛而谈,只是一般地说说“吸烟害处大”,而不是强调吸烟对“青少年”为什么尤其有害,这就离开了题目的中心;

二是要避免杂乱无序,只是东一点、西一点地说“吸烟害处大”,而不是按照事理本身的逻辑安排结构,这就不能言之有序;

三是要避免“想当然”,只是凭自己的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去说“吸烟害处大”,而不是“言之成理”、“言而有据”地作科学阐释,这就不能以知益人。

因此,要写好这篇说明文,一定要抓住“青少年”吸烟害处“大”这些关键进行具体、详细的说明;要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由浅到深、由近到远的顺序安排结构;要综合运用举例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等方法。还要准确运用专门术语。

“写一篇说明文,向低年级同学介绍你学得较好的某门课程的学习方法,或是你所擅长的某种技艺、运动,注意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字数在600字以上”这不是一个具体题目,只是对这次写作说明文的一些要求。

这篇说明文的读者对象──低年级同学。

这篇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低年级同学。

这篇说明文的说明重点──怎样学好某门课程。具体来说有:自己对这门课程特点的认识;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行之有效的一些方法;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等等。

这篇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可综合运用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比较、图表、数据等说明方法。

这篇说明文的篇幅──600字以上。

因为是向低年级同学介绍,因此,语言要尽量准确、简明、平实。尽量用深入浅出的话来阐释,举例要结合教材。

因为是向低年级同学介绍,因此,说明顺序要明晰、头绪要简单,如可以采用先总说、后分说、然后再总说的结构、也可以按照自己对这门课程规律性认识的顺序来写。

篇13:语文第二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世界神秘的音乐创造,养成感受自然、聆听自然的好习惯。

2、以自读为主,强调预习,对疑难语句重点突破。通过课堂讨论交流,把握主要观点,训练信息筛选和表达的能力。

3、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妙,以平等的心态和自然相处,尊重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理解和把握作者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森林狂想曲》

二、介绍作者

托马斯刘易斯(1913―1994)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1974年出版《细胞生命的礼赞》,获该年度美国图书奖。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深邃,信息庞杂新奇,文笔生动、幽默,是当代科学小品文中的大家手笔。

三、字词正音

四、整体感知

⑴本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C)

A、音乐B、大自然的声音C、生物的非事务性声音(语言)D、生物的事务性声音(语言)

⑵明确“事务性声音”与“非事务性声音”之间的区别。

(重点朗读我家后院的画眉“这段。由个别朗读,到集体朗读。)

提示:

1、“事务性通讯”和“八小时以外的事务性语言”具体指什么?

明确:指鸟之间用于沟通、联系和交流的信号。如: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等,它们是事务性语言不是音乐。

2、“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意思是什么?

明确:我不相信它只是在进行事务性通讯,而是在进行不带功利性质的音乐演唱。

3、作者认为音乐的性质是什么?

明确: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只是自得其乐,抒发情感。(鸟类事务性语言背后还有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声音(非事务性)

4、从这段看来,作者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效果?)

明确:比喻;拟人。使语言生动、形象,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这段文字文学色彩很浓,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文学性。作者的文章写得如此生动亲切,关键是作者对所有动物都怀有深厚的感情。

5、同步填空:列举、分析:

1、白蚁头部打击乐(非事务性声音)

白蚁上颚信号(事务性声音)

2、蝙蝠声纳捕捉昆虫(事务性声音)

蝙蝠倒挂铃声(非事务性声音)

3、蟋蟀、蚯蚓的合奏、座头鲸充满力度和肯定的歌曲。(非事务性)

(这种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的表达情感的声音,可以称之为“音乐”)

⑶作者认为人类作为地球生物,创作音乐的原因是什么?(关键句)

⑷本文结构思路总结

⑸作者在说明动物音乐时运用了那些主要的说明方法?

(在书上标明。请同学举例说有哪几种。)

明确: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

总结:举例子能使文章有厚重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打比方使被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列数字使事实更确凿具体。

作比较使被说明的事物更容易理解。

五、难段点评

1、为保持聚会进行而设计的那些无关紧要的社交谈话占了主导地位,大自然不喜欢长时间的沉寂。这句话怎么理解?明确:大自然声音很多,大部分声音声音是没有意义的。

2、第5段:“有风险”什么意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理解:“有风险”是说难以办到。本段语言生动幽默,用类比法说明人类不理解动物的音乐就像外星人不理解高尔夫球声一样。

3、第12段:

⒈上下文指什么?明确:指众多动物一齐鸣叫的声音环境。

⒉“使我们飘然欲飞”怎么理解?明确:动物们的音乐合奏是一种大自然的生命旋律,令我们感动,陶醉。

六、拓展讨论:

达尔文与刘易斯观点之比较。

篇14:语文第二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运用听读识字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流利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看图观察能力及想象力的进一步训练。

3、情感目标: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受美

1、小朋友,今天咱们的好朋友丁丁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

2、平时你在夜空中见过什么样的月亮?

3、在晴朗的夜晚,这么可爱的月亮挂在蓝蓝的天上,该多美呀!难怪我们小朋友喜欢看月亮。叶圣陶老爷爷还特地把我们小朋友看月亮的情景写了一首诗。题目就是“小小的船”。

(二)整体感知,再现美

1、范读,孩子们听读课文,注意听清每一个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孩子们,你们也来读一读,注意把你认识的字宝宝名字叫准确,不掉字,碰到不认识的字宝宝就圈出来,把它留住,待会听老师和同学读。

3、教师范读。

4、指名读文,评议正音。

(三)游戏识字,运用美

1、瞧,顽皮的小星星们正向我们眨着明亮的小眼睛呢!我们去和它们打个招呼吧。(出示生字卡)(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读)

2、指导认识词宝宝。

3、配乐:全班一起读儿歌。

(四)品读课文,感悟美

1、在蓝蓝的夜空中,风儿在吹,月儿在摇,星星在闪,可爱的月亮慢慢地挂上了蓝天,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配乐:小朋友,蓝蓝的夜空中,弯弯的月儿像一只金色的小船,顽皮的星星对着我们眨着明亮的眼睛。小男孩在这么美的夜晚中陶醉了。

赶快闭上眼睛准备出发吧。随着音乐,乘着想象的翅膀,飞出教室,飞上蓝天,我们坐在了月亮船上,随着月亮船摇啊摇。美丽的夜空就在眼前,你看到了什么?请你睁开眼睛,说说你看见什么呢?

2、夜空是那样的美丽,坐在月亮船上的感觉是那样美好,我们就来当一回小诗把这份美读出来吧!

(1)请小朋友为图配音,放开你的小喇叭,把天空的美读出来。

(2)男女学生赛读。

(3)小朋友们都读得很好,让老师感受到了夜空的美,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合作来读。

(4)小朋友说得多好啊!老师仿佛看见蓝天变成了大海,月儿变成了小船,我们坐在小船里一边观赏着美丽的夜空景色,一边美美地朗诵着儿歌呢!

现在就请你们带着高兴和喜悦之情,再读读这首儿歌。

(5)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快就学会了这首优美的儿歌。让我们展开金嗓子跟着音乐美美地唱唱这首歌吧!

篇15:第二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二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难点: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3、关键: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因此教材特别注意讲清数位的意义,使学生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读法和写法。了解数位的意义包括知道数位的名称、数位的顺序、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4、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约6课时               NO:1   教学内容: 数数,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计数单位 教学准备: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投影片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0是(  )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 (1)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课。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潢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 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再数一根是多少)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教师:谁知道八十九数完数是多少?九十九数完数是多少?学生回答后,让全体同学一起数,再指名个别数。 (3)做课本第33页例3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3、教学例3。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3页例3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首尾呼应)再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NO:2   教学内容: 读数、写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重点: 读数与写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准备: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1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个十和2个一组成(  ) (4)十和5个一组成(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教学例4。 (1)出示计数器。 十 位 个 位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   叫十位,并在计数器分别贴上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启发学生说出2捆铅笔表示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子,4枝铅笔表示4个一,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表示。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数。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2、教学例5。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个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3、教学例6。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1”,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4、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游戏:接通电话(投影出现)。             NO:3   教学内容: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及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100以内数目表一张、例8放大图两幅、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出下列各数。 35、76、89、90、96、100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九十三、八十、三十、一百 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 (2)一个数,百位上是1,十位、个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 二、新授。 1、教学例7。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数目表(已有的数字用彩色笔写)指定学生填写。师生共同订正。 (2)让学生回答例7提出的两个问题。 A、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B、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 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7、8、9、0。 从竖行看:第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4、5、6、7、8、9排列(0没写出来)。 教师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55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2、教学例8。 (1)出示鸡蛋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个鸡蛋?右边有多少个鸡蛋?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  26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鸡蛋,哪边的多?(左边多)28和26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28和26相比较,28大,26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在28和26的中间板书“>”学生读式子两遍) (2)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39○45,又问:“39和4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里填上“<”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3、做课本第3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练习。 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35  60  71  90  19 

篇16:第二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二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内容: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NO:1   教学内容:义务教材第46页的第例1----------例4 (认识人民币)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和P53:1、2题 教学要求: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CAI课件一套  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  (CAI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l认得多(学生活动) a: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CAI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 )分吗? (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5、电脑出示第49页的例4,让学生口答 三、巩固练习1、电脑出示第53页的第一题 (1)学生独立操作,订正 (学生上台操作) (2)说凑成的钱数 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师:蓝猫要文具店等急了,我们回去吧! (课件出示第4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第49页的做一做) 师:1元钱能买什么学习用品?10元呢?(学生先在小组里说,然后指名说) 3、游戏: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 (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 (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 四、全课总结   (略)   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老师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这部分知识。 2、要给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动手操作和交流中,感知知识,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精神。 1、  课前准备必须充分,其中包括课件和钱币的准备及后面游戏的准备工作。       NO:2   教学内容:简单的计算(例5、6、7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53:3、4、7、8、9)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例5、例6教学挂图,例7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 1、3元=( )角  50角=( )元 2、8元=( )角  70角=( )元 二、新授。 1、教学例5。 出示例5的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再做说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 2、教学例6。 出示例6挂图。 教师试问:谁知道0.50元是几角?2.00元是几角?你是怎么知道?以元为单位小数点左边是几就是几元,右边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右边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1.20元是1元2角。35.90元是35元9角。(这部分知识学生知道它表示几元几角就可以了,至于1.20元是个什么数,怎么读、写不需要学生掌握) 3、教学例7。 (1) 课件演示例7第一小题。 教师:0.5元是几角?(5角)0.80元是几角?(8角)学生回答。5角+8角是几角?(5角+8角=13角教师板书)教师问:多少角是1元?13角里面拿出10角还剩多少角?(3角)所以13角等于1元3角。教师板书:5角+8角=13角=1元3角。 (2)例7第二小题(课件演示,提出问题:我买这两个气球要多少钱)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强调:元、角计算,只有在相同单位的情况下,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0页“做一做”。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是怎么想的。 第2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本第51页“做一做”。 3、练习九。 第5题:两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例:一个同学拿7角,另一个同学要拿几角合起来才是1元?你是怎么想的?(1元=10角,7角+3角=10角)在操作过程中,也可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NO:3   教学内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P52:例8)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探究、发挥个性,同时掌握最基本的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指导示范 师:数学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开了一家聪明小超市,你们想去看一看吗?(电脑出示“聪明小超市) 师:小超市里都有些什么呢? 生:超市里有乒乓球、足球、花皮球、飞机、机器人和小熊。 师:哟!这么多玩具,快看一看,它们的价钱是多少呢?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开始同桌交流) 师:谁来给说一说为玩具的价钱。 生:乒乓球拍的价钱是6元,足球的价钱是3元,花皮球的价钱是2元,小熊的价钱是4元5角,飞机的价钱是8元,机器人的价钱是9元。 师:看过这些玩具的价钱后,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口答) 师:快看,小叮当也来了,它在说什么呢? (屏幕出示小叮当的话) 生读:我买一个足球。 生读:我有5元钱,应找我………… 师:哟!小叮当遇到难题了,谁来帮他算一算? (学生口答) 二、参与其中、主动探究 师: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小叮当解决了难题。现在你也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了,不过最多只能买两件,在买之前,先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准备准备买玩具?怎么付钱?(同桌开始交流) (学生汇报) 三、小组购物,实践体会 师: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将你们的商品放在一起建一个小超市,然后选出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为顾客,可以去售货员那里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比一比,谁是聪明的小顾客? (学生开展购物活动) 师:哪些同学愿意说一说你的购物过程? 生1:我用3元钱买了一瓶鲜橙多。 生2:我买了一寺钓鱼的东西,它的价钱是8元,给他10元钱,找了我2元钱。 生3:我很喜欢那只音乐盒,可中它人价钱是20元,太贵了,我只有10元钱,还差10元钱,下次再买吧。 生4:我买了一个跳跳盒,它人价钱是6元,可是我只有5元钱,我就请他便宜一点,5元钱就买来了。 (师边笑边夸奖同学们) 生5:我本来想买一个机器人和一本书,共需要14元钱,我只有10元钱,还差4元钱,所以我就只买了一本8元钱的书,找了我2元钱。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1:我学会了买东西时怎么付钱。 生2:我学会了还价 生3:我学会了买两件东西时怎么付钱。 生4:我觉得做一名售货员真不容易。 生5:我懂得了根据自己的钱来选商品。 ………………………… 师:回家后,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去帮爸爸妈妈购物吧。       实施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如:CAI课件及上课时让学生进行活动时需要的物品及每件物品的价格牌 2、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的说明购物过程及思维过

篇17: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元宵节”,主要结合正月十五这一中国的传统节日而安排。在寒假,小朋友们刚刚度过了欢乐、热闹的新年。虽然已经开学了,大部分孩子还沉浸在过年祥和、高兴的气氛中。这一单元就是要小朋友们能够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到来之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既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又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感受到生活与学习的联系,增加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本单元中有两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两篇课文:《元宵节》和《看花灯》,以儿歌的方式呈现,朗朗上口、生动形象,与孩子的生活紧密联系。语文天地中安排了“描一描,写一写”、“抄一抄”、“组词”、“照例子说一说”、“读一读”等练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便于学生复习上一学期的拼音生字等知识,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练习、延伸。

二、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体会其中的乐趣,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25个生字,巩固学过的字。会书写单韵母,并且逐步复习和练习组词,逐步会组词,掌握识字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意思,会组词。背诵课文;自读短文。

情感态度:1 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体会其中的乐趣,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2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以及勤于复习、练习的好习惯。

过程和方法:1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检的习惯。

3 学习搜集整理资料,参与班级活动。

三、重难点: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和习惯是重点。难点是使学生能够熟练、有感情的朗读《元宵节》、《看花灯》两篇课文,并且要能有感情的背诵《元宵节》这一篇。认识本单元的25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并且逐步复习和练习组词,逐步会组词,掌握识字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卡片、录音机、磁带等

五、课时安排:

课时分配课题

共6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课余时间一个半小时课时

元宵节 2课时

看花灯 2课时

语文天地 2课时

六、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拼音、拼读掌握较好,能借助拼音自学生字,儿歌中有的生字学生已经认识。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由于本地没有相应的社会活动,学生缺乏感性认识。

相关专题 教案第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