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牧场之国》教案

果丁dingo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果丁dingo”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牧场之国》教案(共20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课文,认识本课生字、词语,体会作者对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

2、能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如何把文章写具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欣赏齐白石的《虾趣图》谈感悟。

2、充分朗读、讨论,在自读自悟中,感受“虾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绘画艺术之魅力,感受作者对虾的喜爱之情,感悟作者的生活情趣,从而陶冶自己的情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细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虾趣”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的情怀,感悟作者的生活情趣,从而陶冶自己的情趣。

【教法与学法】

师:引导、点拨法;生:朗读、感悟、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

准备有关虾的资料,齐白石的《虾趣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内容

1、听写生字词。

2、你觉得小虾有趣吗?那么作者是如何来写虾趣?

3、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了解虾的特点,感受虾的可爱,感悟作者的情怀,感悟虾趣。

二、读书品悟,体会虾趣。

1、朗读第1、2自然段,将作者对齐白石虾画的感悟的一个词画出来,并理解。

2、指导读

3、交流明确:

(1)齐白石画虾的妙处:惟妙惟肖。

(2)更引起“我”养虾,观察虾的兴趣。这是虾趣之一。

4、学习第3、4、5自然段。

(1)自渎自悟,体会特点。

(2)交流汇报和收获。

(3)集体交流、资源共享。

5、学习第6自然段

(1)自读自悟,出示自读提示。

作者围绕哪句话来写?

作者又有哪些了解?

(2)小组汇报,交流收获。

(3)全班交流,资源共享。

对大师的画也就理解得更深了些。

抓住句子“既有……也有……”“有……也有……更有……”抓住“出神入化”体会虾画趣味。

(4)朗读体会

6、学习第7自然段

(1)自读自悟,这一段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交流明确:

总括全文,揭示课题“虾趣”的深刻内涵。

“虾趣”的内涵:齐白石的虾画激起了“我”养虾,观察虾的兴趣,同时感悟到养虾的乐趣;养虾,让我们了解了虾,更了解了齐白石虾画的妙趣,从养虾,赏虾画之中,“我”感悟到生活的无穷乐趣。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中,我们有什么收获呢?总结一下吧!

板书设计:

20、虾趣

养 虾 活蹦乱跳 .

赏虾画 惟妙惟肖 出神入化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2: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欣赏齐白石的《虾趣图》谈感悟。

2、充分朗读、讨论,在自读自悟中,感受“虾趣”。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细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

2、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虾趣”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的情怀,感悟作者的生活情趣,从而陶冶自己的情趣。

教法与学法:

老师:引导、点拨法;

学生:朗读、感悟、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驼背老公公,胡子乱蓬蓬。生前没有血,死后满身红。

2、同学们,你看见过虾吗?谁能向大家介绍虾的模样?这节课,咱们跟随作家秦牧的文笔,和他一起走进《虾趣》。

二、读中品悟,体会虾趣。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从哪两方面写了虾趣?

2、朗读第1、2自然段,交流问题。齐白石画虾的妙处:惟妙惟肖。

3、观虾之趣(学习第3、4、5自然段。)

(1)自读自悟,体会特点。

(2)交流汇报和收获。

①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观虾之趣?

②你知道怎么运用所得知识、辨别哪些是生命力旺盛和食物充足的虾吗?

③找出描写虾嬉戏时的动作词语,感受虾的灵动与活泼。

④找出第5自然段中心句,画出虾小心翼翼吃食的词语。

4、赏虾画之趣(学习第6自然段)

自读自悟,出示自读提示。

①作者是怎样把观虾和欣赏虾画紧密联系起来的?请画出这个过渡句。

②说一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齐白石大师的虾画?

三、课外拓展,妙笔生花

尝试练笔,模仿课文描写小动物的动态。

板书设计:

虾趣

养 虾 活蹦乱跳 赏虾画

惟妙惟肖 出神入化

篇3:四年级语文下册:《牧场之国》

四年级语文下册:《牧场之国》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照抄下来。

二:导题

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请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和资料)

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三:读文

1:边看插图,边读导读。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映象?

3: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映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映象,同时划出你不理解的部分。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四:交流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指名板书

五:品味

1:带着你个人的感受,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

2:试着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六:积累

抄写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试着背一背。

七:运用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用“是……也是……” “仿佛”“悠然自得”写一句话。

3:找一篇优美得文章读给爸爸、妈妈听。

四年级语文下册:《牧场之国》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4:小学四年级语文《牧场之国》教案范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所展示的诗情画意,感受荷兰美丽的风光,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引起小朋友的赞美和向往。

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将优美的语言通过积极的想象变成美丽的生活画面,激发学生对荷兰风光的憧憬之情。理解文章词句,体会词句的美、文章的美。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欣赏蓝琪儿的《家乡的牧场》,想象草原的美景。

2.多媒体出示歌词,学生朗读。

家乡的牧场 演唱:蓝琪儿

家乡那片广阔的牧场,是我心中圣洁的天堂,那是我出生的地方,那是我成长的家乡。

家乡那片广阔的草原,是我心中圣洁的天堂,父爱把我扶在马背上,母亲曾给我多少期望

辽阔的草原,啊心中的牧场。羊儿肥,马儿壮看到花儿也歌唱。辽阔的草原,啊心中的牧场。我要骑着骏马奔跑在草原上。

辽阔的草原,啊心中的牧场。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你永远不变的景象。

辽阔的草原,啊心中的牧场。愿长生天保佑您永远吉祥安康

3.引出课题——牧场之国。

4.什么叫牧场?(放养牲畜的地方。)

5.解题:同学们,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你知道是哪儿吗?对,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都美誉的──荷兰,它还是一个牧场之国。

6.出示一组荷兰的风光图片,学生根据画面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根据画面内容简要地介绍荷兰。(主要了解水之国、花之国、风车之国的特点)

7.荷兰为什么又能被称之为牧场之国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1. 自由朗读课文,勾出文中生字,好的词语,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解决生字。联系上写文理解词语。

2.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

(1)多媒体出示文中生字词语,指名读,领读,齐读。

荷兰 牧场 牛犊 憨态可掬 悠闲散步 仿佛 思考 极目远眺 镶嵌

骏马 剽悍强壮 鬃毛 随风飞扬 遮掩 阻挡 飞驰 辽阔无垠 绵羊

悠然自得 呼噜 成千上万 成群结队 安闲 欣赏 属于 板凳 偶尔

寂静 吆喝 默默无言 舒缓平稳 哞哞 万籁俱寂 漆黑 微弱 光芒

(2)指导书写。

“憨”,上“敢”,下“心”。结构要紧凑。

“剽”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绵”,和“锦”“棉”不要混淆。

“籁”“漆”笔画较多,注意笔画顺序。

(3)理解词语。

憨态可掬:憨态,形容天真而显傻气。可掬,可以用手捧取。形容天真而显单纯,毫无心机的样子充溢在外,很招人喜爱。多形容动物或人形态可爱、单纯的样子。

镶嵌:把一物体入另一物体内,这里指运河和低地交错排列看。

悠然自得:指悠闲,内心感到非常满足的样子,本课指绵羊生活在绿色草原上,快乐无忧,舒适满足。

万籁俱寂: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相互评议,正音,注意“剽”的读音。

4.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写了在绿色的国度里,动物们悠然自得,惬意舒畅的情景,即使黄昏来挤牛奶的人也默默无语,漆黑的夜晚更是一片静谧,给人以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印象。)

三、教师小结,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所展示的诗情画意,感受荷兰美丽的风光,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引起小朋友的赞美和向往。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导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文章《牧场之国》,去感受异国的风情。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听了课文后,学生说说荷兰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荷兰是个牧场使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

二、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一)引导学习第一自然段,读中感悟。

1.多媒体出示: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2.自由朗读,说说这一自然段在课文中的作用。(总起下文。)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思考:这段主要描写的是什么?(这段描写了牧场上各种牛儿悠闲生活的场景。)

(2)这一自然段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作者抓住了牛儿的颜色与草原的绿色相映衬的色彩美,描绘出了和谐静美的画面。)

(3)多媒体展示画面,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4)续说: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有的在低头吃草,有的站立不动,有的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

(5)再读,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思考:这段主要描写的是什么?(骏马成群,自由飞驰)

(2)多媒体展示画面,学生朗读字幕:成群的骏马,剽肥强壮,腿粗如圆柱,鬃毛随风飞扬。除了被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的飞驰。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

(3)这一自然段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骏马成群,飞驰而去,和第二自然段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在这份无拘无束的奔腾之中,让我们品味到“自由王国”的意蕴。)

(4)补充:这是一群_____________的马,这是一群_____________的马,这是一群_____________的马,这是一群_____________的马……(膘肥体健、自由自在、昂首挺胸……)

(5)再读,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体会这没有人打扰的安闲“王国”。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多媒体展示画面,学生朗读字幕:这是真正的荷兰: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没有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3)这一自然段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天堂般的绿色草原、悠然自得的绵羊、黑色的猪群、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安闲地欣赏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4)教师小结:羊闲猪乐鸡清闲。

(5)再读,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体会动物的安闲自在。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读、思考:这段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在这样如天堂般祥和的画面中的人,也充满着无限的情趣。)

(2)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朗读,感受无限的情趣。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体会“默默无言”中隐含的享受生活、享受自然的情怀。

(六)学习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2.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静)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3.教师小结:随着牲畜的归圈,整个原野,整个牧场之国更恬静了。牲畜归圈夜悠悠的夜晚真是万籁俱寂。

4.小声朗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一切归于平静”的安宁,感受大自然的静谧。

(七)学习第七自然段。

(1)齐读第七自然段。

(2)回放1~6自然段中的生动画面,谈谈对“真正的荷兰”的理解。

(3)再读第七自然段。

(八)欣赏音乐,回味课文。

(1)蓝琪儿的《家乡的牧场》。

(2)配乐读课文。

(3)鼓励学生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总结升华,重点感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这就是牧场之国,这就是作者眼里真正的荷兰。

2.“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文中出了几次?(四次)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课文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贯穿全文,突出了牧场的美)在这句话中包括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对异国情调的赞美。)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同学们,假如此时你就是一位导游,你要带着游客游览这美丽的牧场之国,你会先带着游客来欣赏哪一幅图画呢。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把你要说的话先写在练习本上,我们将会在班级组织交流。看哪位同学是称职的导游员。

2.阅读资料:

荷兰,又称尼德兰王国,位于欧洲西偏北部,是著名的亚欧大陆桥的欧洲始发点。荷兰是世界有名的“低地之国”(低洼之国)。国土总面积41864平方千米,与德国、比利时接壤。欧盟成员国之一,也是北约、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成员[1] 。

荷兰本土设12个省,下设443个市镇。人口数量16803700(20),人口密度407.5人/平方千米。荷兰首都设在阿姆斯特丹,但是其中央政府、国王居住办公地、所有的政府机关与外国使馆、最高法院和许多组织都在海牙。

荷兰以海堤、风车、郁金香和宽容的社会风气而闻名。

3..课外收集阅读有关资料。

【板书设计】

牧场之国

各种牛儿悠闲生活

骏马成群自由飞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羊闲猪乐鸡清闲

牲畜归圈夜悠悠

篇5: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一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一)

第一课:你好!新年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诗节。 3.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新年的新意和生机,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选取几段优美的音乐,准备配乐朗诵。   学生:搜集有关新年的诗歌。   教学设计 一、题目引入,质疑问难 1. 读题,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什么。 2. 再次读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3. 新年到底新在哪里?新年我们会干什么呢?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想想每一节诗给我们讲了什么。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注意“淙”、“垛”的读音。 2. 开火车读诗句,老师适时点拨容易读错的字和诗歌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感受新年 1. 学习1、2、3节。 (1)新年新在哪里呢?小声自由读这几节。思考并勾画有关词句。 (2)交流,板书。 (3)对这些新鲜事物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在交流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春的气息,感受一切都是新的,是多么富有生气。 (4)感情朗读这一节,同学互相评议,并相机指导有感情地诵读。 2. 学习第4节。 (1)新年,一切都是新的,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该如何把握这美好的、充满希望的时光呢?齐读第4节,并思考。 (2)学生交流读书后的所得和感受。 (3)这一节中,你认为你还读不明白的诗句是什么? (4)理解“飞驰的列车,将载着我们奔向远方”这句话。 (5)有计划、有信心、有理想,我们的新年就是我们去实践、去奋斗的起点,“有个好的开头就成功了一半”,所以让我们如同诗中所说的那样去做(再次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这一节诗)。 3. 结合课后2题、3题学习第5节。 (1)“三百六十五片叶子”就是(三百六十五天),“叶叶青翠”就是指(每天的日子都是那般美好而富有生气)。该如何珍惜这珍贵的日子呢?默读最后一节。 (2)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小结全诗,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四、配乐朗诵,拓展感悟 1. 配乐朗诵全文。 2. 试背1、2节诗。 3. 说说自己新一年的新打算。     第2课: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并能从中感受到爱因斯坦的谦逊和对孩子的关爱。 3. 能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爱因斯坦生平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质疑课题,整体感知课文 1. 读完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2. 请学生介绍有关爱因斯坦的资料。 3. 这么伟大的一个人,做出了这么一番贡献的人,在生活中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和那个美国小女孩一起走近他,去感受感受吧! 4. 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5. 抽查生字的自学情况。注意“踱”、“溢”、“搁”和“辅”字的读音。 6. 借助工具书理解课后第2题的词语。 7.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的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二、细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 文章讲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几次碰面? 2. 第一次碰面: (1)小声自由读初次见面的段落,你从中了解到些什么? (2)品读描写爱因斯坦外表的句子,感受他外貌的平凡。再有感情地读有关句子。 (3)从爱因斯坦的举动中你又感受到他哪些不平凡?抽学生读有关句子。在互评中点拨,感受人物的谦和有礼。 3. 第二次碰面: (1)分角色读4~7段,请学生质疑。联系课后第二题理解“伟大”的意思。并进一步感受爱因斯坦的谦逊、小女孩的天真可爱。 (2)再次分角色读这几段,注意读出人物的感情,以及自己对人物的喜爱。 4. 第三次碰面: (1)自读8~9段,思考这次会面发生了什么事,用简洁的话说一说。 (2)结合课后第3题说说从这一段中你感受到了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3)分角色朗读。 5. 第四次及以后的碰面: (1)这次碰面和前几次有什么不一样? (2)通过母亲和爱因斯坦的对话,你了解到他和小女孩后来是怎样相处的? (3)从这里,你感受到爱因斯坦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小组内先自由谈体会,然后请一位同学把小组意见综合起来说给全班同学听。 (4)分角色读这一段,注意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读出相应的情感来。 三、课外结合、交流拓展 1. 你还了解爱因斯坦的哪些故事,说给大家听一听。 2. 老师讲有关爱因斯坦的故事。 3. 完成课后第2题的造句。 四、总结全文   爱因斯坦平凡,他仅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普通得连自己生活都不会照顾的人;同时,他又是不平凡的,他谦逊的人格魅力、善良的心灵、高超的学识让他不同凡响,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第三课:我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我家的园子”的自由美好和生机勃勃。 3. 借助批读语,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以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萧红的资料和当时的背景资料。 教学设计 一、质疑引入,读题质疑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 “我家的园子”是个怎么样的园子呢?请大家通读课文,注意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 出示全文的生字新词,开火车读,并把生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3. 分小组读课文。注意在评价中正音,特别是“嗡”、“蝙”的读音。 4. 读完全文,你能用几个词概括一下“我家的园子”给你的感觉吗? 三、细读课文,感受美好 1. 根据学生发言细读1~3段: (1)默读课文,你能从中了解到这段给我们介绍了什么? (学生交流,适时点拨学生抓住要点简洁地说) (2)园子是美的,充满了生机,请想象着这些可爱的小生灵的模样再次朗读这三段。请学生读,师生共同评价后再有感情地读。 2. 学习第4段。 (1)这一段写了园子里的(太阳)。作者写这里的太阳与众不同,请默读这段,看看这园子里的太阳在作者笔下是怎么样的。 (2)交流感受到的太阳的特点。(亮) (3)作者写太阳的这个特点,采用(总分的方法),为了突出它的亮,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描写?请同学读出相关的语句,注意把自己的体会融入朗读之中。在同学互评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园子的亮。 (4)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提出批注的那一句话。(质疑,以引导学生深入地感知这园子是充满光明的,充满健康的,更显出其美好) (5)再读这段话,齐读、赛读。 3. 学习第5段。 (1)读完这段,借助批注,我们对这段话就都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自由、活力)。你觉得哪些地方能显现出自由,请默读,批注序号。 (2)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而有条理地述说自己的.想法。 (3)是啊!一切都(活了)!都有……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让这一切活了起来?再次引读这一中心句,谈对这一句话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这一段的体会。 (4)自由练读,再次感受这园子的自由与美好。 (5)赛读,齐读。 (6)引读最后一段。 四、积累背诵。 这么美好的地方大家想记在脑海中吗?把你喜欢的段落自由地读一读。把你喜欢的语句抄一抄。         第四课:校园交响乐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校园的美好,以及作者对校园的热爱、赞美。 2. 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其比喻句的新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仔细观察校园里的人、事、物。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整体感知 1. 我们的校园是我们的乐园、家园、花园……在作者眼里,校园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2. 板书每部分诗的标题。 3. 请3个同学分别来读,适时点拨文中不容易读准的字音。 4. 全班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二、细品课文,感受情感 1. 你最喜欢哪部分内容?仔细读读,并想想它好在哪里。 2. 学生交流,注意相机指导。 3. 第一部分:   出示蜂巢实物。想想作者为什么把校园比作蜂巢。讨论交流,感受比喻的恰当与巧妙。   这一部分的排比句很美妙,交流读这些句子的感受。 4. 第二部分:   这是个怎样的小岛?它的生机展现在哪里?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把自己感受到的快乐和活力展现出来。 5. 第三部分:   花瓣指的是什么?它代表着什么?   这校园里不仅有知识,它还有温情充盈着。有感情地读文。 三、畅谈感受,升华主题 1. 读完这组散文诗,你有什么感受?(可从内容,也可以从写法上谈感受) 2. 我们对校园也应该有自己的比喻吧!请仿照课文说一说我们眼里的校园。       积累与运用(一) 教学目标 1. 感受、认识排比修辞方法。 2. 积累成语;理解笑话故事,知道要正确使用成语。 3.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4. 能把活动中看到的、想到的用文字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 教学设计 (一)温故知新 1. 出示课文中出现过的两个句子,请大家读读这两个句子,看你能感受到什么。 2. 交流感受。 3. 小结,用上排比句,我们的文章将更具体、更生动、更有气势。 (二)语海拾贝 1. 学生自读成语。 2. 这些词语大概讲了哪方面的内容? 3. 你对哪个词还不理解?交流解惑。 4. 学生记词。老师创设语境,学生用相应的成语来回答。 (三)开心一刻 1. 自由读。能说说你为什么笑吗? 2. 你能给小明提个醒吗? 3. 在自己的表达中用上成语或其他的好词都不错,但一定用得恰当,不然就会闹笑话。 (四)自主阅读园地 1. 看看题目,你知道这篇文章与原来学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吗? 2. 请大家把自己当做一名播音员正在解说这场比赛,读读这段话,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 3. 交流感受。   二 (口语交际:应聘班级服务员) (一)教学目标 1. 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自己的想法。 2. 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能从中吸取别人的好的表述方法。 3. 能接受别人的建议,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好习惯。 (二)教学过程 1. 自读题目,理清要求,激发兴趣。 (1)默读题目,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你觉得班级服务

篇6:四年级西师大版语文教案

一、导入并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地的话》,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写课题。

二、出示目标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是(请看大屏幕,指名读)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2.能够仿照诗歌续写,独立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目标大家都清楚了,你有信心完成吗?现在同学们就跟着我给你们准备的自学指导去完成这些目标好吗?

三、检查预习,交流前置性作业单。(第二大题)

出示自学指导(师读)

自学指导:

1.看看大地都想和种子、飞鸟、游鱼和小草说什么?并选出其中的一节练读。

2.如果你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或大地体内的其他生灵,听了大地母亲的话,你有什么想对大地母亲说的?

3.背诵课文。

四、自学交流,展示点拨。

1.学生自学解决第一题。

指读答案。

2.生自读并解决第二个问题。

自说——同桌说——小组说——集体交流

3.解决第三题

自背——同桌背——小组背——男女赛背——指名背——集体背。

五、以说促写。

1.(课件出示)如果你是大地母亲,你一定还有很多话语倾诉,你还想对谁说什么?请敞开心扉,大胆地说出来吧!(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2.(课件出示)仿照诗歌前四节的结构和语言风格,将自己要倾诉的话语写一节小诗。全班展示交流。

六、学情检测(课件出示)课后继续修改自己写的小诗,准备活动课上评比展示

七、板书设计

大地的话

种子、飞鸟、游鱼、小草

(无私 爱 奉献)

篇7: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牧场之国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牧场之国

22、牧场之国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认识“镶”“嵌”等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3、积累“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积累词句 难点: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关于异国风光的明信片或其他图片以及音像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学习欲望。 同学们,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你知道是哪儿吗? 请看大屏幕,图片展示。 荷兰有哪些美称?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都美誉的――荷兰,它还是一个牧场之国。 齐读第一段,体会排比句,阅读资料袋,了解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在你的眼中应该是怎样的'?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呢? 二、理解内容,感受美景。 1、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去感受异国的风情。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听听他读得对吗?读通顺了没有?听了课文后,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文章有什么特点? 谁能评一下?(教师相机出示重难点词语和生词,提示朗读。) 镶 嵌  骏 马  膘肥体壮 辽阔无垠( ) 公 爵 悠然自得  牲畜( ) 多音字:圈 模 2、谁来谈一谈荷兰留给你的整体印象。文章给你什么印象? 四段中同时出现一个句子。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真正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四次提到? 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呢?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把每段中最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划出来读一读,充分地体会。生自由读。 3.大家一起学习牧场之牛。 (1)找总起句。谁来读读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句子。第一句句或是最后一句都可以。(感受牛多,牛的悠闲自在、草原之美) (2)概括:这一段说什么?大家也自己读一读。出示“一条条运河间的绿草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牛多) (3)怎么写的?写了什么牛?作者是怎样准确描写这些牛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4)朗诵想象画面(想象牛的神态和动作,理解作者拟人句的准确生动。) (5)背诵积累。出示提纲,练习背诵。 总写牛多――有的牛――牛群――牛犊――老牛――总写――感叹 4、大家注意到了吗?咱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一段的?师引导总结学法: 找总起句――写什么――怎么写――朗读想象――用提纲背诵 5、分组合作根据刚才的方法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引导。 6、师: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你就是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的一头牛、一匹骏马、、一只绵羊或一只小鸡,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同桌交流。 7、师:难怪作者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8、你看出这几段哪些语句或词语特别出色呢?你能把它记住并写出来吗?试一试,和小组的同学比一比。 好词组:(  )的( ) 好句子:拟人句或比喻句。         教后随感:

篇8: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犀、黛、沼”等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能力:引导学生品味文章对大自然之美的细致描绘。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情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陶冶。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文章细腻的语言,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美丽景象。

2.学习作者对景物细致观察与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具准备:

自然美景图片。

教学方法:

朗读法。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寻美兴趣

学生展示搜集的自然美景的图片。

师: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宗白华去体会不同时期他对大自然的种.种感受。

二、初读课文,初建对大自然美景的印象

1.让学生读通顺、读流利,并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有些比较长的句子,要多读一读,断句要合理,教师适当指导。

3.想一想:作者不同时期描写的自然美景在你脑海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深入精读,寻访作者笔下云、风、山、湖之美

1.在作者小时候、少年时、青年时究竟以什么自然风景吸引了作者?你从中哪些词或哪些句子体会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读一读,品一品。

2.找出相关语句后,即可引导学生练习上下文,边读边谈边想。

(1)先请学生读,紧扣关键词语,然后谈感受。

(2)在把感受带到课文深入地朗读,读出赞美之情。

四、再读全文,颂大自然之美

1.带着赏美景、品美文的感受朗读全文。

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作者对这些美景所引发的感受和怎样的想象。

五、积累内化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文章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

2.在笔记本上摘录文章中最能吸引你想象的句子。

六、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

2.读句子,体会引号的作用(小黑板出示)。

3.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句,体会这些词语运用的妙处。

我喜欢一个人坐在水边石头上看天上白云的变幻,心里浮动着幼稚的( )。天上的流云,一会变成( ),一会变成( )。

有一天我根据云的各种境界,分出( )云、( )云、( )云( )云,等等,真想做一个“云谱”﹗

七、实践活动

1.课文文字优美,配上合适的音乐尝试配乐朗诵。

2.课外再搜集一些描写自然美景的优美句段。

篇9: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知识:认识2个生字,主动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情感:感受丹柯为了拯救大家而牺牲自己的爱心的高贵品质。

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抓住有关重点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朗读课文体会丹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法:读中感悟,自读自悟。

教具:课件

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很多同学都喜欢读小说,在这里先送给大家一句话:“读伟大的小说,捧起前与放下后你已判若两人!”今天我们来共同读一篇伟大作家高尔基的小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把课文读通畅。

2、小组合作读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丹柯的一件什么事?

3、小组汇报读文情况及问题。

三、精读体会:

1、丹柯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大家遇到了什么危险?

2、你对“什么事都不做的人是不会得到什么好结果的。为什么我们要把气力浪费在悲哀和恐惧上呢?走,我们到林子里去,我们要穿过林子,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一切都是有尽头的!”这段话怎样理解的。

3、“因为在他的眼睛里闪着坚定的力量和火一样的光芒”中“坚定的力量”是什么?“火一样的光芒”又是指什么?

4、找出人们对丹柯愤怒、不满的句子。讨论该怎样读呢?

(随机指导朗读)

5、面对人们的质问、怀疑、愤怒,丹柯是怎样做的?(引导学生体会丹柯处境的艰难、他的勇敢和坚强。)

6、最后,丹柯怎样拯救族人的,你有什么感想呢?

四、总结课文:引导学生交流,从生活中的哪些人物的品质令我们感动?

五、积累内化:自选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六、实践活动:

课外搜集一些为人类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故事读一读。

篇10: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等重点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2、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对丹柯的敬佩和崇拜之情。学习丹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体会丹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明确学习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指名阅读。

师引导学生按自学指导的要求自学本课,时间8分钟。(给学生充足时间自学,以学生为主) 小组内交流3分钟

四、汇报点拨

1、学生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师适当点拨,指导朗读(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人物形象)

2、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师引导学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阅读和习作紧密结合,为习作课做铺垫)

五、小结

布置作业。

篇11: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遥远的恐龙世界》是一篇科普文章,介绍了几千万年前恐龙世界的样子。我预想孩子们一定会对这篇课文感兴趣,他们的世界中对恐龙既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又有一种陌生感,因为恐龙,原本不存在他们的真实记忆中,有的也只是孩子们从图画书或是动画片中看到的,正是由于记忆中的“熟悉与陌生”也才导致孩子们对这节课兴趣倍增。

在讲读课文的时候,我让孩子们选择课文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恐龙介绍给同学们,他们不仅能结合文章中的文字进行详细地介绍,而且还能结合恐龙的画面发挥想象,如:冠龙,有的学生说,别看它很高大,可是它不吃小动物,让我感觉很亲切;还有的同学说,我喜欢这种恐龙,它看上去很可爱儿还很温柔,又如,暴龙,孩子们说到了,它看上去很凶猛,而且它爪子很尖,感觉很可怕;也有学生把自己的愿望表达出来,说,要是暴龙不吃小动物就好了,他也就会同样喜欢暴龙了,听到了孩子们从心底中表达的真实感受,我感觉到了他们那颗善良纯真的心灵,但我却又引导:同学们,老师知道了你们都希望暴龙也充满善良,只吃植物不吃小动物,但是,暴龙的生活习性就是吃肉,那是它生存的本能,这就像小羊小马要吃草,而大灰狼吃肉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我们无法改变动物的生活习性。

在拓展环节中,我先让孩子们结合课前收集到的恐龙资料给大家介绍自己都知道哪些种类的恐龙,很多学生都带来自己的恐龙图书跃跃欲试想要介绍,但令我吃惊的是,我班的王莹同学,她带了两只小巧的恐龙模型,当我让她到教室前面展示模型的时候,她居然能滔滔不绝地将手里的两只小恐龙的详细资料介绍给同学们,诸如,恐龙的类别、样子、身长、高度、体重以及属于食草还是食肉都一一介绍了出来,有的还能用比较的方法让同学们进行直观的想象,比如,她说到了其中一种叫做“翼龙”的恐龙,说这种龙三辆公共汽车那样长,这样一来,她手里那只仅仅有几厘米的小恐龙一下子就让孩子们进行了充分的想象:“噢,原来这只恐龙有这样长啊!”王莹同学讲得很投入,我也发现孩子们听得很是津津有味,此时不知为什么,我心底突然有一种自卑感,觉得自己还没有学生懂得多,于是,我便对同学们说:“老师从心底里佩服王莹,因为她真的是懂得很多知识,老师也要向她学习呢,希望同学们呀,也要多读书,懂得更多的知识,争取像王莹这样能把知识牢牢地记在心中,并且能有机会不看书就能给同学们介绍。”后来,我又让同学们展示了自己手里的恐龙图画,并结合文字给大家介绍,同时我又补充了一些有关每种恐龙的一些数字资料,使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和预想到的一样,孩子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及其浓烈,尽管原本计划一课时的授课任务,此时竟然用了两课时却依然感觉意犹未尽。

这一课,内容丰富、充实,学生兴趣较高,是我比较满意的。不足的地方就是,介绍恐龙只凭借图片和简单的数字资料还是比较抽象,所以我建议学生回家看《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当然如果有机会要是能带领同学们一起欣赏

篇12: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金丝猴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活方式。

2. 知道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懂得要保护金丝猴。

教学重点:

1. 了解金丝猴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活方式。

2. 知道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

教学难点: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金丝猴资料、图片

课时:1课时

教学理念:

给学生完全自主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通过表格、质疑等形式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几天到动物园中看到了世界上最小的猴,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种猴,它叫——金丝猴。

在读课文之前,你想了解金丝猴什么?(困)

好!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

(争取把字音读准确,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读完以后看看课后认读字的音,争取记住读音。)

2、标出自然段(同桌互相检查是否标得准确)

3、同桌互相读(检查语句是否读通顺,朗读是否正确、流利)

三、自读自悟

1、回答问题(根据黑板上学生的提问进行朗读解答)

2、默读课文,文中标划,口头填表

样子

食物

敌害

3、说说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

板书设计:

16、国宝金丝猴

样子

食物

敌害

课后反思:文中的很多词语虽然学生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学生在预习时比较认真,从学生的读书情况来看,预习的效果较好。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13: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认读本课中的8个认读字以及所带的词语;

2.学生能够通过填表格式学习方式归纳、概括金丝猴的外形、生活习性和方式

3.学生能够巩固“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树立布局谋篇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品读和搜集资料感受“金丝猴为什么成为国宝”。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金丝猴以及其它动物的的可爱、珍贵,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金丝猴为什么称之为“国宝”。

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的阅读训练,学生能够提高用简练的语句回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提出质疑。

2、开展小调查:你们去动物园的时候最爱看什么动物?为什么?

3、指名交流,抓住说喜欢猴子的同学出示金丝猴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对猴金丝猴的了解。

4、播放学乐师生精彩的导学作业。

5、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6、结合课题质疑,问题归类。

二、新课学习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丢字,把句子读流利。,画出生字词,并把生字词多读几遍。如有不懂的词,请借助字典理解。

(2)思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2、检查读书情况。

(1) 出示词语读一读。

比较 金丝猴 面颊 腹部 乳白色 缕缕金丝 披散 赠送 设立

耀眼 夺目 高雅华贵 惧怕 酷暑 忍耐 拒绝 率领 机构 猛禽

逃之夭夭 机警 大肆 砍伐 濒临灭绝 珍稀动物

(2)指个别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大家评议,纠正字音。

(3)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第1自然段:写金丝猴外形漂亮。

第2自然段:写金丝猴的生活方式:活动、吃实物。

第3自然段:写金丝猴的生活的方式。

第4自然段:写金丝猴是我国的珍稀动物,要加以保护。

(4)初读课文:理解词语。

光彩夺目 :课文中写金丝猴的什么光彩夺目。

严寒酷暑:金丝猴在严寒酷暑中的表现怎么样。

忍耐 濒临(近义词) 担任(造句)

灭绝:什么意思。

砍伐:课文中写的是谁砍伐什么。

(5)交流通过读课文你对金丝猴有哪些了解。

(6)师生共同归纳,设计表格如下。

3、深入学习,品读全文。

(1)交流、分组,对金丝猴的哪一方面感兴趣就分成一小组,最多以四人一组。

(2)出示自学提示,明确具体要求。

①读喜欢的自然段,想一想。

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用“——”标出。

②小组交流,互相补充(课文内外的知识均可)。

③练习朗读重点语句,准备全班“交流对抗赛”。

(3)全班交流:金丝猴为什么称之为“国宝”。

A:明确全班共分为两大组,每一大组里包含各个小组。

B:对抗交流,老师给两组评分。

①要求:结合自选的一个内容,围绕“金丝猴为什么称之为国宝”一话题开展讨论。 ②逐一围绕同一个话题(样子、生活习性、生活方式任选一内容均可)开始交流,两大组之间的同学一对一补充交流(先交流课文中的内容,再交流课外资料,由老师调控)。

4、深入学习,精讲交流。

(1)交流学习第一自然段:“金丝猴的样子非常漂亮”(略讲)

A.指名结合第一自然段内容介绍金丝猴的样子(要求介绍有顺序,板书:漂亮)。

B.对比哪句话写得好。

①这些柔软的金色丝样的毛,长的有一二十厘米,披散下来,显得那么高贵。

②这些柔软的金色丝样的毛,长的有一二十厘米,披散下来,仿佛是一件光彩夺目的金色斗篷,显得那么高贵。(板书:高贵)

C.体会读第二句话,感受金丝猴长得是多么漂亮、高贵。

(2)交流学习第二自然段:“金丝猴惧怕酷暑而能忍耐严寒”一段。(略讲)

①指名交流。

②师生补充金丝猴生活习性方面的课外资料,了解金丝猴与众不同的生活习性。

③理解“惧怕”的意思。

④指导读。

A.“金丝猴惧怕酷暑而能忍耐严寒”。(板书:忍耐严寒)

B.“它们吃起东西来,老爱吧唧嘴,好像吃得特别香甜。”

(3)交流学习第三自然段:“金丝猴以家庭方式结群生活”。(重点讲)

①指名交流(板书:组织严密、天敌多,遇害少)

②根据学情分别指导读本课重点语句(“组织严密”、“天敌多”、“遇害少” 三句),体会金丝猴群因为团结、机警带来的安全生活;

③出示两张图片对比:猴群努力维持的安全生活与人类破坏的危险同在,师读本自然段后半部分,学生交流搜集的保护金丝猴的资料感受金丝猴“无处安家”、“濒临灭绝”的处境。

④指两名学生对比读本自然段:再一次感受金丝猴团结和谐幸福的生活被人破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三、结论总结

1、让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全班交流。

3、自由读全文,思考问题:因为( ),所以被称为国宝。

多年来人类对金丝猴的栖息地过度开发利用,使它们的家园面目全非,我国特有的美丽动物也岌岌可危。我们热爱自然,追求自然,但不是自然主义者,不希望再回到原始生活中去。我们所追求的是自然和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而这正是当今世界上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同学们,快快加入保护中华国宝——金丝猴的行列中来吧!

四、课堂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带点词语的反义词。

(1)小鸟很轻巧,它站在树上随风飘动,可有意思了。( )

(2)对小麻雀来说,猎狗是个强大的对手。( )

2、填写恰当的词语。

(1)金丝猴( )酷暑而能忍耐严寒。

(2)由于有些人大量捕捉,金丝猴已经( )。

五、作业布置

从“样子、生活习性、生活方式”等方面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做好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16、国宝金丝猴

外形漂亮

珍稀动物

生活方式

加以保护

篇14: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书写6个生字。学会一个新偏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够在读完课文之后,明白真正的朋友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真心相互帮助。

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和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生活中我们都需要朋友,你有朋友吗?谁愿意说说你的朋友是谁吗?你为什么愿意和他交朋友?正准备交好朋友的同学能不能说一说你愿意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交了朋友之后怎样与朋友相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学完之后你就会找到答案。

二、拼读生字,扫清朗读障碍。

1、认读生字。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和词语。

注意提示“住”“说”都是翘舌音,“说”是三拼音节,“呀”要读轻声。

2、抽读识字卡片。

3、初步理解字、词在本课的意思。“住”在本课是停住、止住的意思,“告”本课把事情说给别人的意思,“都”在本课是所有、总括的意思。其他字的意思随课文都比较好理解。

4、给生字组词,并练习运用。

三、灵活多样,助复习。

1、玩听音拍卡片的游戏。

2、玩词语接龙游戏。

四、做巩固练习。

1、读读下面词语。

2、选字填空。

五、试读课文。

六、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朋友》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复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自读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

3、找同学分段读课文。

三、边读边理解。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两个朋友在森林里玩耍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一想不到的事?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试着读读这句话。

2、学习玩耍的“玩”字和“在”字。“在”是平舌音,表示两个朋友所在的位置。“王”字旁的最后一笔横变提。

3、在这样紧急的时刻,两个人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4、学习“是”字。“是”是翘舌音,又是整体认读音节。意思是联两种事物,表示等同。书写时注意字的下半部分。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从树上下来的那个人是什么样子?读一读描写他的句子。

2、学习什么的“么”、“呀”两个都读轻声。书写时注意“么”的第二笔和“牙”字的第二笔。

读这个自然段,从他笑眯眯的样子我们可以知道他是怎样一个人?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读躺在地上那个人的话,读懂了什么?

2、撇下是什么意思?

3、学习“走”字。“走”是平舌音。本课既有来到的意思,又有离去的意思。书写时要注意笔顺。

4、讨论:在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认认真真,学写字。

本课中最容易出错的是“在”和“是”两个字,指导书写时,重点指导“在”字的第三笔“竖”,提醒学生不要忘写。要写“是”字时,先复习“足”字,对比观察两字的异同后再动笔书写。“走”字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按正确笔顺来写。“的”字要突出左窄右宽,左小右大的特点。“玩”字书写时要注意王字旁的写法。 “么”字的第二笔是“撇折”,提醒学生别写成“竖提”。

五、完成活动与练习。

1、“连线成字后,读一读。”

2、读一读

3、选字填空。

4、说一说。

篇15: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6个一类生字,会认12个二类生字。学习新的'笔画横钩,学习三个部首:宝盖儿、月字旁、单人旁。

2、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3、大概了解课文蕴涵的道理:朋友之间应该多看别人的优点,才能相处融洽,感到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会写6个一类字。学习新的笔画横钩。学习三个部首:宝盖儿、月字旁、单人旁。

2、背诵课文:领悟文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图片。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读课文,学习三个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8版块——《伙伴》,谁知道伙伴是什么意思呢?在班级里你和谁是伙伴?今天,我们的课堂里来了两组小动物——猫和狗,鸭和鹅,哪一组小动物是伙伴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新课:

1、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指读,齐读,男女生分句读。

2、学习生字。

它:上下结构,共5画,它们。

学习新笔画:横钩。领读,书空。

学习新部首:宝盖儿。领读,书空。

们:左右结构,共6画,我们、他们、你们。

单人旁儿是人字的变形,一般都表示与人有关的。如:你、他。“们”是个形声字,左表意,右表声。课文中“它们”指的是谁?(猫和狗)

朋:左右结构,共8画。朋友。谜语:两个月。

3、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指读、齐读一、二类生字。

(2)、猜字游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后三个生字,大概了解课文蕴涵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部首、笔画。

二、学习生字。

友:独体字,共4画,朋友、友谊、友好、友爱。书空

齐:上下结构,共6画,书空

巴:尾巴、巴掌、巴士。书空

三、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朗读。

1、拍手背诵课文。齐读课文。

2、你喜欢猫和狗,还是鸭和鹅?为什么?

3、为什么猫和狗不是好朋友?

4、小结:猫和狗只看到了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所以才会吵起来。而同学们也是一样,应该多看别人的优点,这样才能象小白鸭和小白鹅一样,成为好朋友。

四、齐读生字、指导书写。

作业:把课文读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它朋友齐们巴

(它们)(朋友) (尾巴)

篇16: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开启诗

师:早安,亲爱的孩子们

生:早安,亲爱的王老师

师:整个早晨,我一直看着你们,

生:整个早晨,我们一直看着你。

师: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变作七彩的朗诵,嚼成书本的芳香。

生: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变作粉笔的舞蹈,嚼成知识的芳香。

二、诵读复习诗《不应当只记得》:

1、师:孩子们,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能帮助你在逆境中寻求希望,在悲观中寻求快乐。请心怀感恩地读:《不应当只记得》吧!

2、是啊,我们不应当只记得自己看到的,还应当记住我们看不到的。今天我们晨诵的新诗是钱万成写的《朋友》。

(齐读题目)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谁先来说一说你对朋友的理解?(什么是朋友,朋友之间应该怎么样?)那么在诗人钱万成的眼中,朋友是怎样的呢?

(看幻灯片)

朋友

朋友不是人和影子

一个总是

要做另一个的随从

朋友不是两只鞋子

一只破了

另一只也会出洞

朋友是一群小马

放开四蹄

就想较一较脚力

朋友是一片小树

齐心合力

就能够抵挡风雨

朋友是两面镜子

站在一起

谁也不隐瞒谁的缺点

朋友是两颗星星

相携相伴

永远坦荡永远真诚

三、自由朗读新诗

2.诵读诗歌:

(1)请同学们自己,自由的大声朗读,

1.放开声音,大声的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注意把诗歌读通读准。

谁想为大家读一读?

其余的学生听一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重点指导朗读

(2)师生对读(谁愿意和老师一起读这首诗,这样吧!我们一人一段轮着读,第一段老师先读)

(3)男女生赛读。

(5)男女生轮读

四、感悟诗歌内涵

师:“在诗人钱万成的眼中,朋友是什么?

生:是小马。一片小树、两面镜子、两颗星星。

接着追问:“那么,在他眼中的朋友不是什么?”

生:不是影子,不是鞋子。”

师:“这怎么理解呢?

师:“人和影子能离开吗?”“人到哪里,影子到哪里。”:“人和影子是怎么在一起的?你的鞋子通常是怎么坏掉的?”

(这样他们明白了,人到哪里,影子就到哪里,没有自己。鞋子通常是一块儿坏的。这样的朋友不是真正的朋友。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判断,比如他犯了错误,我也跟着去犯错误,不要因为对方而迷失自我。”)

我想说到这儿同学们又对朋友深有了新的感悟,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把诗读一遍。幻灯片:(男女生对读)

五、拓展

1、这首诗使你想起了自己的朋友吗?“你的朋友是谁,你们是影子朋友?鞋子朋友?还是小树朋友?镜子朋友?星星朋友?”

可同桌讨论后再回答。

2、谈起自己的朋友,同学们都很兴奋,都有好多的话要说,“想不想把这首诗歌送给你最要好的朋友?”同学们,你认为你和你朋友之间属于哪种,请选择适合的一小节或两小节送给他。(出示格式,学生自己练习送诗6—7人)

3、给好朋友送诗

4、给班级送诗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相处近六年了,在这六年里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仿编了这首小诗,送给在座的每个同学,我们一起合作把这首诗读一读。

朋友

朋友不是人和影子

一个总是

要做另一个的随从

朋友不是两只鞋子

一只破了

另一只也会出洞

亲爱的同学们啊,

你们就是一群小马

放开四蹄

就想较一较脚力

亲爱的同学们啊,

你们就是一片小树

齐心合力

就能够抵挡风雨

六(4)班的同学们啊,

你们都是彼此的一面镜子

站在一起

谁也不隐瞒谁的缺点

六(4)班的同学们啊

你们就像是天上的星星

要相携相伴

永远坦荡永远真诚

如果你们有了悲伤

我会和你们一起掉眼泪

如果你们有了欢乐

我会和你们一起来庆贺

亲爱的孩子们啊

朋友就是要把关怀放在心里

把关注藏在心底

同学们关于朋友,你一定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你一定还有独特的诗行,让我们也做小诗人,把你的独一无二想法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吧。

篇17: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1、说说你所了解的报告文学或特写:

(简单根据字面猜也行,不必要求准确的答案。)

报告文学是用文学和文学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特写是截取一个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断,细致地加以描述。

2、你认为写成一篇好的报告文学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①、收集素材(采访)。

②整理、筛选素材。

③写作。

3让我们沿着作者的足迹先做第一步。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

①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

②作者采访到了哪些人?问了什么问题?得到的回答是什么?

要求陈述时由两人组合模仿采访现场一问一答进行。

例:

作者:请问袁教练,你说“不能把运动员的性格的棱角都磨平了”,你能说说招娣性格上有哪些“棱角”吗?

袁教练:招娣她挺泼辣的,虽然平时脾气冲一点,但是比赛的时候她真是拼得出、顶得住。那种豁出去的劲头不但给自己的队友巨大的鼓舞,也能让对手望而生畏呢。

明确:

①可采访招娣:了解她的理想,分析她不怕苦、为国拼搏的性格。谈她对教练、对训练的看法,分析她对教练又怨又敬的心理。

②可采访袁教练:了解招娣的野劲(顽强拼搏)、愣劲(倔强、不甘认输)、邪劲(超乎寻常的劲头),谈他对招娣采取的训练策略:激将法。

③采访队友:

⑴招娣平日表现,对她的评价(介绍插叙的内容)。

⑵对这样的训练的看法(为国苦练)。

⑶对教练的评价、看法(了解队员、平易近人、严格冷静)。

总之:通过这些访谈能基本掌握文章内容,了解人物的性格,其间穿插对“腴、畔、瘸、峻、瘫、侥、窖、邪”等字的读音、写法、意思的掌握。最后根据时间情况向学生简介此届女排取得的骄人战绩

补:获得辉煌的“五连冠”,即:1981年11月,中国队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以七战七捷的佳绩,首次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

1982年9月,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在秘鲁进行。中国队以9战8胜的战绩,第二次夺得世界冠军。

1984年8月7日,中国女排在第23届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以3比0战胜美国队,实现“三连冠”。

1985年11月,中国女排在日本举行的第四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以7战全胜的成绩,第四次荣膺冠军。

1986年9月,中国队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以八战八胜的佳绩,第五次夺得世界冠军。

第二课时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设想了作者采访的内容,那我想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除了我们在课本中找到的这些材料之外,作者还会看到什么?了解到什么呢?

可以有女排一天训练的时间、内容、强度;可以有她们的饮食状况、伤病状况、业余生活等等。

2、现在我们作者的手里笔记本、录音带已经有一大堆了,脑海里也装满了他所看到的训练场面了,那么该进入第二步:构思、整理素材了。把可用的材料挑选出来,还要安排好它们的详略。那就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做这项工作要遵循什么原则呢?作者所做的安排是否符合这一原则呢?

明确:

选材方面:①相对平时的训练是本职任务来说,加练是招娣主动要求的,是她为国拼搏奋斗的表现。

②插叙的3件事是介绍招娣不甘落后的性格的,她在一次比一次严重的伤病困挠下,依然不放弃排球,相对健康的训练来说,更能体现她为国争光的坚强意志。

③、写教练和队友是对招娣进行烘托和补充。

详略方面:①、加练的内容是文章所截取的一个典型片断,要通过细致的描写来展现人物性、精神世界,所以必须详写。而且因为是作者所见,能够具体描绘。

②、插叙的内容只是为了介绍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再加上是听他人的叙述,距离时间长,所以略写。

③教练与队友是起烘托和补充作用,所以也略写。

构思:①、顺序:按时间顺序叙事,展现二走三练的情节,其间安排插叙,一方面可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一方面也使文章波澜起伏。

②、手法: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在对教练和队友的描写中进一步塑造招娣的人物形象,使之更真实可信、生动感人。

3、文章的框架已经基本构建好了,接下来作者要做的就是用生花妙笔把这些设想变成铅字了,这时他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明确:①锤炼语言。可利用课后练习三、四两道题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准确、生动。

②、修辞的合理应用。

如“他像一尊石雕似的”。比喻的修辞表现了教练的坚定、沉着、严格要求的训练作风。

“她像一截木头被钉在那儿”。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招娣冷静下来后一动不动的情景,展现了她的“理智、倔强、好胜”

小结:本堂课通过对作者写作时选材、构思、用笔的分析,让我们不但对文章主人公的性格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学会了写作的基本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和写作中加以运用。

作业:

写一则2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对招娣练球的感

篇18: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背景资料激发阅读兴趣(多媒体出示)

同学们,中国女排在世界上的赛事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些成就的背后他们付出多少辛苦你知道吗?其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我们来了解女排其中的一名成员——陈招娣的故事,她是如何苦练的。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初谈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读通课文后,可让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三、研读重点,感受陈招娣的训练吃苦耐劳的顽强拼搏的品质

1、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女排训练辛苦的句子,围绕课文后的第一个思考题来进行。

2、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自己感动的场面,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先自己体会,再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课文最后九个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

(1)先让学生试着自己怎么读,再把自己的体会和大家交流。

(2)反复朗读,读出人物的真情,最后让学生汇报朗读。

(3)教师范读。

四、整体回顾,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2、在笔记本上简要地写一写自己了解的陈招娣。

五、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要读准9个生字的读音。

2、读下面的句子,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招娣迈动了脚步了。不过,她___往前走,___来个向后转,步子___猛,动作___冲。

3、小练笔:学习作者写典型事迹细节的写法。描写生活中的某个场面。

六、实践活动

1、选取课文中的一个场景,演一演。

2、课外阅读女排在赛场上拼搏的其他故事。

七、作业

抄写本文佳句。在练习册中自选两道题。

篇19: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二、学习重点: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三、学习难点:

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我们刚刚读过安徒生的童话,今天再来读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是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写的《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板书课题)

2、我们怎样才能读进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学生自由说,如有感情朗读,联系实际进行联想,质疑思考讨论等等。)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按要求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

(3)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3、8、10、11、12、15自然段)

(4)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读准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3)按写信过程将课文分成三段。

(4)简单介绍一下凡卡。(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爷爷一个亲人。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请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

(三)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1、快速默读课文,从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8、11、15自然段)

2、轻声读第8、15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3、结合词句,汇报交流。

(1)挨打: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昏倒”,来体会他们对9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

(2)挨饿:结合“简直没有”“一点儿”“一点儿”来想凡卡一天到晚饥肠辘辘,可能饿到什么程度的表现。

(3)挨困:结合“一……就……只好”来体会凡卡即使在过道里也无法好好睡一觉,可能会困得怎样。

小结: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联想他每天会怎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爷爷,伤痕累累,捡东西吃等。)所以,凡卡才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4、自由读,说说你从感叹号和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

5、练习把凡卡的悲惨的生活和对爷爷倾诉的情绪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6、快速浏览第11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四)感受凡卡“美好”的乡村生活

1、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还写了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把这些内容放在写信中间,就是插叙。)

2、快速默读,找到与乡村生活有关的段落,作出标记。

3、读一读,说说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有感情朗读4、5自然段。

5、结合具体语段,来说说乡村生活给凡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家乡美丽的夜景。宁静、优美、柔和,有着过节的气氛,从中可以想见凡卡高兴的心情。与城市悲惨的学徒生活相比,乡村的生活是那样美好,所以,在凡卡的记忆中,连一个普通的夜晚也如此美丽。这正是凡卡对家乡对亲人思念的表现。

(2)守夜和砍圣诞树。从“多么快乐的日子呀!”“逗笑一会儿”,还有爷爷生动趣味的语言,体会到这可能是凡卡印象最深、最快乐的一件事。试着读出凡卡的快乐。

6、仔细探究,乡村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的吗?

爷爷已经65岁,还要给老爷家守夜,只能睡在大厨房里;守夜时要挨冻,砍圣诞树时爷孙俩都要“冻僵”了,体会到他们的生活是非常贫困劳累的。否则,爷爷也不会把他的孙子送到城里去做学徒。在小凡卡的心里却如此美好,正是因为他现在的学徒生活太悲惨了,已经到了他无法忍受的程度。

(五)讨论写法的作用

1、加入插叙部分,更加衬托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和他迫切要回到爷爷身边的心情。

2、小说除了运用插叙,还采取了哪些方法,使我们如此感动?

在文中找到几处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来体会其真实具体,给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凡卡写信时的动作、表情、心理,写信中对学徒生活的描述和对乡村生活回忆中,都有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找到一两处来体会。)

(六)自学结尾,体会表达的特点

1、找找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2、美好的梦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对比,让人对凡卡悲惨的命运产生了更深的同情,更加愤恨造成这种命运的社会制度。

3、讨论:凡卡的梦会实现吗,为什么?

4、回顾全文,进行总结: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七)拓展阅读

契诃夫是与莫泊桑齐名的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列夫·托尔斯泰说他是一个“无比伦比的艺术家”。契诃夫的创作活动是从短篇幽默作品开始的,其幽默名篇《公务员之死》、《胖子与瘦子》、《变色龙》、《套中人》等,早已被译成中文,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其中《变色龙》、《套中人》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建议同学们课外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篇20: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我国现代美学研究的先行者和开拓者宗白华所作。本文的题目就与众不同,实际文题应该是“大自然是我心中最美的诗”作者巧用逗号,取代了“是我”,题目对本文主题高度概括,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觉得大自然好像诗那样,给人以美好的享受。作者用艺术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娇丽多变的景象,按时间的顺序展开,从对自然的朦胧之爱到赋予自然诗化的情感,可以看到作者对自然的感受不断发展的心灵进程。抒发了作者无比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本文语言富有诗意,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让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思考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每段的前标明时间的关键词,纵观全文,明白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不同时期,随着作者年龄的增长,所接触环境的逐渐扩大,加之所学知识的增多,视野不断开阔,对自然的感受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看到的自然之景到由景而生的特殊感情进行深刻的理解。本文想象丰富,调动学生的思维,动手操作,力求把作者的想象转化为图画,促进学生深刻理解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并积累好词佳句,学习时按作者的描述拓宽学生的视野,激起学生的共鸣。为写作打好基础,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作者在人生成长的不同时期对大自然的种.种感受,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纯真的刻骨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力以及美好情感。

3.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感受生活与自然的方法。

4.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读写“酷爱、幼稚、抒情、遥远、搅动、弥漫、诗情画意、凝思、遐想、脉脉相通、写照”等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大自然的种.种特有的感受。

教学准备:

师生可以在课前收集了解有关作者的资料,包括作者的相关作品(诗歌)。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

1.导言:同学们,我们在成长在进步,我们耳闻目睹接触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低头在水边玩耍,抬头望见空中的云霞,让我浮想联翩,郊游让我大开眼界,外出求学之际,我心旷神怡,大自然是我心中最美的诗。板书课题: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诗

2.解题:看课题,你知道“大自然”是谁心中最美的是吗?(我)文题用逗号取代了“是我”我具体指谁?(宗白华)

3.简介作者宗白华:(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事?

作者用艺术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绮丽多变的景象,以及被这些景象引发的美妙的感受和神游万仞般的想象,抒发了作者无比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请同学们用笔标出自然段,并找出自然段开头一句表示时间的词语,把它圈起来。观察这几个词,看看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

3.按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3段)并概括段意。

第1段:(1.2自然段)写孩童时大自然引起的幼稚的幻想。

第2段:(3自然段)写少年时大自然引起的奇异的情感。

第3段:(4~7自然段)写青年时与大自然结成微妙的音符。

三、仔细品读,理解感受

1、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边思考,找出作者在每一段时间内,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所产生的特殊感受(想象),说说你对这种感受的理解,并读一读。

2、交流感受,朗读体验

学习第一段,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小时候,天空的白云和石桥畔的垂柳,云谱。)

小时候,我们可以说是孩童时候。板书:孩童

作者见到云联想到什么?找一找写云的句子读一读,读的时候语调要错落有致,表达出作者的兴奋点在大自然的山水之间。边读边想象汉代的云、唐代的云、抒情的云、戏剧的云都是什么样子,并在书下边的彩图上有简笔画出各种云的示意图。练习读。指名读。(略)

刚才我们画了一些云的示意图,说说你对作者这种幼稚的幻想的理解。板书:幼稚

(目的:唤起自己孩童时对所钟爱的事物的体验。)

文中的我热爱大自然是他的天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迷恋大自然的脚步越走越快,作者郊游去的地方,景色宜人,我们也一同去看一看吧!用“——”画出所去的景点及见到的景物,用“~~~~”画出作者的感受,体会凄凉的感觉与幸福之感结合的奇妙之情,练习朗读。

教师小结:小时候,作者无论是一人观赏,还是与小伙伴郊游时,他都被大自然的秀美与深邃所陶醉,痴迷于自然之中,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并觉得自己与自然合二而一,飞升远去,显然,他不只是看、玩,而是用心去感受,去理解,去消化,把握了大自然的神韵,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此时作者的想象叫幻想。

板书:幻想

你也有过如此入情入境的时刻吗?说一说。

(目的:启发学生想象)

这一段的板书我们也学习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概括一下,老师教学生连词成句,使板书成为:孩童幻想幼稚起

接下来我们学习学习第二段:

十三四岁我们叫做少年,板书: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已经成为一名少年,大自然又引起他哪些奇异的情感呢?板书:情感第3自然段内,有时间,也有作者的感受,但没有具体写出所见到的大自然的美景,结合你现在的年龄,替作者添补上他所见到的景物。说说你的奇异的幻想。

(目的:联系实际联系进行说话训练)。

作者长大了,有自己的观点,自信,突出坚定并活泼好奇之意。板书:奇异体现我对自然的爱越来越真切。

这一段的板书,谁愿意概括?尽量让学生完成。

.板书:少年情感更奇异

下面我们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第三段:

学生汇报

板书:好音符

师小结:作者17岁时到青岛德国高等学校中学部修读。此时他已经是一个青年了。板书:青年感性的浪漫中已融入了理性。青岛是海滨城市,他可以经常去看海,大海浩瀚无垠、气势不凡,是生命的发源地,面对有这样特征与内涵的事物,他的心灵受到震撼,思想与情感得到陶冶,升华出一种理性认识:世界是美丽的,生命是壮阔的。作者把这一过程称之为“海风吹醒了我的心灵”“象征”用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特殊意义。凡作象征的事物其特征必与特殊意义有相似处或必然的关联。大海气势壮阔,又是生命的发源地,与世界和生命之间关联紧密,作者抓住了关联产生“海是世界和生命的象征”的联想。这种联想是微妙的。板书:微妙

这一段的板书:青年微妙好音符

作者引用朋友的诗句,体现出他爱诗,写诗,读诗,因此作者“心中涌起美诗意”

板书心中涌起美诗意

3、通读全文,体会情感

师:思考作者喜欢写诗,与大自然有什么关系?

(作者是我国的美学家,还是诗人,是大自然给了他诗的灵感,大自然是他心中最美的诗)

下面我们共同欣赏作者的诗《我生命的流》。

四、阅读鉴赏,突出特点

1.写景,并直接抒发感情。找到有关的句段。

2.全文运用想象手法,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指出具体的句子。

板书设计:

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诗

1.按时间顺序(小时候)孩童幻想幼稚起

2.写景,产生联想(十三四)少年情感更奇异诗情画意

3.语言优美(十七岁)青年微妙好音符想象丰富

4.层层深入结尾扣题(上中学)心中涌起美诗意

第2课时

一、回顾全文,概括内容

课文讲了什么事?(作者描绘了大自然绮丽多变的景象,以及被这些景物引发的感受和神游万仞般的想象,抒发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课文,背诵佳句

1.指名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2.比赛背诵。

三、迁移练习,巩固生字

1.识字写字同时组词。教师有针对性的范写。

2.理解词语:酷爱、幼稚、抒情、遥远、搅动、弥漫、诗情画意、凝思、遐想、脉脉相通、写照。

3.照样子,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

(晓雾弥漫)的海()的海()的海()的海

4.添音节

脉脉()含情的春水,滋润着正当勃勃生机的山脉()。

5.摘抄自己喜欢的妙词、佳句。

四、实践拓展,读写结合

回忆你所见到的自然景观,哪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对它很有感情,写写自己的感受。

相关专题 牧场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