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上册(第七单元 运 算 律)教案

无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无理”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四年上册(第七单元 运 算 律)教案(共1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篇1:小学数学四年上册(第七单元 运 算 律)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上册(第七单元 运 算 律)教案

第七单元  运 算 律 单元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和乘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并会应用这些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灵活地应用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体验它们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加法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相关的简便运算。 难点:应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单元课时分配(共5课时) 1、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1课时 2、应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1课时 3、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2课时 4、练习七…………………………………………………1课时           第一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内容:教材第56~58页 教学目的: 1、在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的.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 2、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建构知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体验运算的揭法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1、口算 42+38  75+6 13+21 2、揭示课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加法的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花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一些加法的规律性知识,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新课 1、教学加法交换律。 (1)  出示课题图。   提问:要求跳绳的人有多少人,应如何列式? (2)  请同学们比较这两道算式。 提问:要求跳绳的有多少人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 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是相同的?又有什么是不同的? 说明:这两个算式算出的都是跳绳的有多少人,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 (3)  出示计算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比较它们的结果,在圆圈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 38+12  12+38  420+30 30+420 123+235  235+123 (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上几组算式.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                                                               能用字母或其他的一种方式表示出这一发现吗? 指出:这个规律可以用加字母或符号来表示. (5)  指出:我们学过的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就是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2、教学加法结合律: (1)出示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提问:怎样求一共有多少人? (2)请同学们比较这两个算式。 说明:这两个算式求出的都是一共有多少人,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 比较:这两个算式求出的都是一共有多少人。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 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出示:计算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比较它们的结果,填上合的符号 (30+10)+50 30+(10+50) (27+23)+47 27+(23+47)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加法结合律 三、想想做做 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评讲 四、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                                                                                 第二课时应用加法运算律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59~60页。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1、什么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怎样表示?什么叫加法结合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2、口算 186+100 325+100 186+30 325+20  186+75 325+87 3、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插图和问题。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2)比一比哪种解法简便,这样的算的简便在哪里?   提问:三个数相加,为什么要先算54+46?改变顺序,先算54+46可以吗?这里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3)小结:刚才的同学按顺序计算比较麻烦,应用加法结合律,先算能凑成整百的数,再算一个数加整百的数,使计算简便。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69+75+25  78+(47+22) 请同学们用简便方法来算一算。 (2)指名说一说为什么要这们算,尤其是第2题 板:78+(47+22) =78+(22+47)…………………..( )律 =(78+22)+47…………………..( )律 =147                                                               请同学们说说每步用了什么定律,并板书. (3)小结:从刚才的例子中我们知道,在加法计算中,两个数能凑在整百数,一般用加法运算律,先进行计算,使计算简便. 3、完成书第59页上的想想做做工 4、出示64+75 请同学们想想,以前学习口算时是怎样算的? 板: 64+75 =64+70+5 134+5 =139 提:这里应用了什么律? 学生练习175+201 238+402 三、组织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 集体评讲。 四、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乘法交换律、交换律以及相关简便计算(1) 教学内容:教材第61~62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懂得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算理,会用字母表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的结合律,什么是加法交换律,什么是加法结合律?如何用字母来表示。 2、今天我拉来研究乘法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这就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乘法交换律。 (1)  出示例题图 a) 请同学们观察图,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提问:如何求问题? b) 小组讨论:这两组解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c) 出示3*5=( )*( ),请同学们把等式填写完整。 (2)启发学生根据这个等式照样子再说出几组这样的等式。 a)指名说说,相应板书。 b) 请同学们依次计算出结果,验证看能否用等号连接。 c) 讨论:每组中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每算式有什么相同及不同点。 (3)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说明: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4)指出:乘法交换律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如果用AB表示两个因数,怎样表示乘法交换律?                                                                 (5)我们曾经用交换因数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来验算,这实际上是应用了乘法的交换律。 练习:计算,并用乘法交换律来验算。 12*17 2、教学乘法结合律。 (1)出示例题,请同学们读一读。 (2)同学们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分别说说每种解题的思路。 讨论:这两种解题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将两个算式写一个算式。 (3)请同学们根据这个乘法算式再写出几个算式。 a) 指名说说,并做出相应板书。 b) 请同学们说说是根据什么特征来写出这些等式的。 c) 同学们计算,验证这些算式能否用等号连接。 d) 引导同学们仔细归纳,你发现了什么? e) 指出: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4)如果用字母来ABC来表示这个三个因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 3、完成试一试 三、完成想想做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四、布置作业   完成62页想想做做第1题。                                                                               第四课时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2) 教学内容:教材第63页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学会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应用定律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乘法交换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2、什么叫乘法结合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3、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提问:我们学习的乘法交换律在我们学习中有什么应用? 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指名板演。。 2、提问:我们学习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还可以为我们的学习带来哪些方便呢? a) 请同学们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b) 指名说说每题用了什么运算律?为什么要先将这两个数相乘 c) 小结:几个数相乘,可以应用定律,将得数为整十整百的两个数先乘。 3、完成想想做做第题 a) 出示:25*24 45* 12  36*15  b) 比较两组中的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当两数相乘时,不能很快口算出结果进,我们可以将一个因数看成是另外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注意: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后,一定要有两个数的积是整十或整百的数才简便                             &

篇2:小学数学一年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分与合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分物体的活动,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分与合,能根据要求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使学生在探索10以内数的不同分法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以及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主动性。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课时安排:6课时 1、2-5的分与合……………………………………………………1课时 2、6、7的分与合……………………………………………………1课时 3、练习三……………………………………………………………1课时 4、8和9的分与合…………………………………………………1课时 5、10的分与合………………………………………………………1课时 6、练习四……………………………………………………………1课时    第七单元:分与合 教学内容  2-5的分与合(教材第30页例题、及第31页“想想做做”。)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2―5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教学具准备:学具盒 教学环节 一、引入  1、谈话:小朋友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 (指名示范,但动作比较快)   做得很好,就是有点儿快。谁再来示范一次,要求越慢越好! (再指名示范) 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 2、现在谁来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 生: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3、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板书课题:分与合)。 二、展开 1、(将左手的大拇指弯曲,伸直其余四指,手背对着自己)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竖起你的左手,现在有几个手指竖着?(齐答4个。) 你能把自己竖着的4个手指分成两部分吗?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着分一分,再组织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板画简笔画) 把4个手指分成1和3。 把4个手指分成2和2。 把4个手指分成3和1。 2、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那我们把4的三种分法先按顺序排一排,再请大家相互说一说。(师边说边在相应的手势图下板书) 3、现在请小朋友将左手反过来,手掌心对着自己再看一看,刚才是4分成了3和1,那么现在你看到4分成了几和几了?(4分成了1和3) 分法没有变,怎么看到的结果却不一样了呢? 因为手反过来了。 刚才3在左边1在右边,现在1在左边3在右边。 第二种分法呢?(还是2和2)师:为什么还是2和2?(因为原来左边是2、右边是2,所以反过来看是一样的。) 4、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分法。再请小朋友反过来想一想,几和几可以合成4呢?   (1和3可以合成4。2和2可以合成4。3和1可以合成4。) 5、光盘出示例题主题图,说说4个桃放在两个盆里,可以怎样放: 生把结果填在书上,再组织反馈。 6、(伸出左手五指)小朋友的一只手共有几个手指?下面就请同桌的两个人一起来分手指,想5的分与合。交流后组织反馈: 5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1和4。 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可以分成4和1。 …… 7、完成“试一试”。  三、拓展  1、  完成第1题。 (1)自己说说2可以分成几和几?3可以分成几和几? (2)完成书上练习。 (3)请学生说出分与合。 2、  游戏:出圆片。 (1)教师出圆片,让学生自由出圆片,然后再说出来两个圆片合起来是几?如:师:我1,生:我出2,2和1合起来是3。 (2)说一说其他的数。 (3)同桌玩玩说说。 (4)如果不摆,拍手说。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说。 3、  完成第3题。 (1)出示玩具卡车:看谁最聪明,在卡车的窗户上写出最合适的数。 (2)学生自己填写,教师巡视。 (3)请学生将自己填写的读给大家听。 (4)找规律: 有没有什么规律? 4、  给太阳花装叶子。 (1)谁能选一选,说一说? (2)每个信封里有两朵太阳花,每朵花两片叶子,还多一片,放在桌子上,把叶子粘在花柄上。 四、总结全课 1、学习了什么? 2、说说我们学习的分与合。     第七单元:分与合 教学内容  6、7的分与合(第32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6和7的分与合的探索过程,知道6和7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6和7。 2、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接受分与合的数学思想,接受分析和综合思维方法的熏陶。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6和7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6和7。 教学难点:正确把6和7进行分与合。 教学环节 一、导入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2-5的分与合,谁来说一说2、3、4、5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2、3、4或5? 我们在研究4和5的分与合时是用什么办法研究的.? 今天我们就用同样的办法来研究6和7的分与合。(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6的分与合。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6个大苹果,老师想把他们放在两个篮子里,可以怎么放呢?请同学们用圆片摆摆看。 (2)发表意见。如:6个苹果可以分成左边2个,右边4个。 (3)教师板书:    也就是说6可以分成2和4。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4)看到这个,你马上就会想到什么? (5)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呢? (6)用同样的方法把其他的分法写出来。 (7)齐读6的组成。  2、教学7的分与合。 (1)请小朋友将7个圆片分成两部分,有几种分法呢? (2)教学同6的分与合的教学方法,只是从实物过度到了点子。 (3)看黑板把7的分成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三、活动游戏,应用巩固  1、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2题。 (1)教师将卡片贴在黑板上。 (2)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谁合起来是6。找到以后把两张卡片举起来,并且说给小朋友听:X和X组成6。 (3)请其他小朋友当裁判。 (4)多找几名小朋友进行游戏。 2、  完成第3题。 (1)这道题目可以用对口令的形式进行练习,如师:2和4组成几?生:2和4组成6。 4和几组成7?生:4和3组成7。 (2)教师可以多说几个,让学生进行口答。 (3)也可以小朋友之间进行练习。 3、  完成第4题。 (1)先让学生想一想:螃蟹身上的3个数是什么关系? (2)教师进行说明:螃蟹腿上的两个数合起来要是螃蟹身上的数。 (3)让学生将数字填写在书上。 (4)集体订正。 (5)读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四、全课小结  提问: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 叙述:今天同学们玩得高兴,又学到了知识,茄子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高兴,你能用手势在背后把6、7中的一个数分成几和几,让你同桌来猜,猜对了你们就可以高高兴兴地下课休息了。(教师先与学生猜,同桌之间再猜)     第七单元:分与合 教学内容  练习三(教材第34页练习三第1-5题。) 课时: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有关数的分与合的理解,帮助学生记忆2-7各数的分与合。 2、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操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加深理解2-7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1-7的数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导入  1、前两节课,我们学了哪些数的分与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分别说说这些数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这个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分与合的情况。 二、进行练习  1、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 (1)依次出示分草莓的图,学生说说把草莓分在2个盘里,可以怎样放?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演示。 (3)根据演示的情况,让学生说说几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几。 (4)鼓励学生说说有没有其它的分法,表扬按顺序说的小朋友,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由一种分法想到另一种分法的。 2、完成第2题。 (1)出示第2题图。 (2)请小朋友说一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风筝后面的每一节都要合成7) (3)学生在书上填写。 3、“对口令”游戏,完成第3题。 (1)学生拿出准备的数字卡片。 (2)组织游戏活动: 师生练习:师说一个数,同桌的两个学生先后出示卡片,使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老师说的那个数。(指名几组同学进行练习) 同桌练习:同组两人先约定一个数,再先后出示卡片,看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不是等于约定的那个数。 4、完成第4题。 (1)出示第4题图。 (2)请小朋友说一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花上的数合起来是花盆上的数,花盆上的数可以分成两朵花上的数)。 (3)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 (4)集体反馈,说说几可以分成几和几或几和几合成几。 5、完成第5题。 (1)出示第5题图,说说哪幢房子高,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独立填数,看看谁填的最合理。 (3)反馈,表扬按顺序填的小朋友,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填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填? (4)小结:我们在填写时,左边的数要按顺序填写,可是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七单元:分与合 教学内容  8和9的分与合(第35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课时: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8和9的分与合的探索过程,知道8和9各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8或9。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继续接受分与合的数学思想,接受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方法和对立与统一观点的熏陶。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8和9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8和9。 教学难点:正确把8和9进行分与合。 教学环节 一、复习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2-7的分与合

篇3: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运算律试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运算律试题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写。(每空1分,共21分)

1.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是;

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是()。

2.如果A+B=500,那么A+(B+20)=();如果A×B=48,那么(A×5)×B=()。

3.在计算32+45+55时,要想计算简便,可以用加法()律先算()。

4.根据运算律在下面的上填上合适的数。

25+=38+×35=×96

118+159+182=(+)+

46×25×4=×(×)

5.450比105多(),比680少()。

6.菜场运来一批黄瓜,每筐装20千克,要装50筐,现在每筐装25千克,要装()筐。

7.28千克蜂蜜正好装7罐。照这样计算,140千克蜂蜜可以装()罐。

8.(36+△)+☆=36+(△+☆),如果△是167,要使计算简便,☆可能是()。

二、巧思妙断,判断对错。(4分)

1.m+n=n+m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2.159-(59+28)=159-59-28……………………………………………()

3.146-98=146-100+2………………………………………………()

4.两个数相乘,一个乘数扩大4倍,另一个乘数缩小4倍,他们的积不变。………()

三、反复比较,精心选择。(10分)

1.125×7×8=7×(125×8)这是运用了()。

A、乘法交换律B、乘法结合律C、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与451-51-49相等的.算式是()。

A、451-(51+49)B、(451+49)-51C、451-49+51

3.在公园停车场停车,前两小时共需付款3元,以后每小时2元。王叔叔停了4小时,他应该付款()。

A、9元B、8元C、7元

4.与120÷15×4的结果相等的式子是()。

A、120÷(15×4)B、120×4÷15C、120÷4×15

5.小明爸爸上月工资是2352元,比妈妈少148元,求两人一共收入多少元?下面列式不正确的是()。

A、2352-148+2352B、2352+148+2352C、2352×2+148

四、注意审题,细心计算。(40分)

1.直接写出得数。(10分)

75+35=98-79=100÷4=35×3=130÷5=

180÷20=490÷70=5×9×8=4×5÷4×5=87-87÷3=

2.竖式计算,并用运算律进行验算。(2分)

289+476=28×64=

3.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8分)

893+(594+107)105+2985×(17×24)

125×16720÷16÷51000-293-707

4.列式计算。(6分)

1.128加84除以7的商,结果是多少?

2.703与295的差除以51,商是多少?

五、运用知识,灵活解题。(27分)

1.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20箱蜜蜂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5分

2.一艘轮船,从南京驶往向阳渔港,每小时行驶20千米,10小时到达;回来时,每小时行驶25千米,几小时可以回到南京?(5分)

3.晓勇家养了5头奶牛。平均每头奶牛每天产奶8千克。这些奶牛五月份全月共产奶多少千克?(5分)

4.妈妈买来5本相册,每本都有32页,每页都可以插6张照片。如果全家大约有900张照片,买来的相册够用吗?(6分)

5.地铁站附近有一个长60米,宽12米的停车场,用来停轿车,可以停放多少辆?(6分)

车辆种类轿车大型客车摩托车

每辆占地面积(平方米)15402

如果改用作停放大型客车或摩托车呢?

篇4: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分苹果

分香蕉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 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以及挂图

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

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2、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除以

(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6?

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吗?)

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三、体验感悟

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二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篇5: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及验算方法的'过程。

2、使学生了解验算的作用,并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4、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数学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提高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及处理信息和探索发现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及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迪探究。

1、小朋友们,上个星期三我们学校开展了一项活动,谁来说说是什么活动啊?(爱心大义卖的活动)

2、你买了哪些物品呢?

3、小朋友们通过这次活动,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真棒。

4、齐老师在星期天也逛了一次商场,摘录了一些商品的信息。(示信息)

5、谁来说说,你知道了哪些物品的信息?(学生汇报商品价格信息情况)

6、那么你最想买那两样物品呢?求一共要付多少钱怎样列式?(学生汇报购买情况)

二、自学互动,进行探究。

(一)探究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摘录信息:老师想买两样最贵的,买一个遥控汽车和一个积木要花多少钱呢?

怎么列式?126+132 =

1、(1)你想怎么算,跟同桌说一说。

(2)生汇报多种计算方法(计数器算法、竖式算法)。

(3)生演示计数器算法。

(4)讲解竖式算法。

这道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2、探索验算:

(1)同学们算的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来验算。

(2)怎么验算呢?将这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再算一遍。

(3)验算结果和原题结果相同,说明我们算对了。

三、作业练习,反馈探究。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3题填表

3、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啊?(揭示课题)

做笔算加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四、应用探究,培养个性

1、判断对错

2、探究图书馆借书问题(示P31例题)

3、示评选“文明班级”表格,算一算哪个班能获得“文明班级”称号。

4、算路程:从学校到公园走那一条路比较近呢?生算

5、许多小动物在玩套圈游戏,选择2个来算一算一共多少分?

五、系统回顾,延伸探究

1、小朋友们今天学得开心吗?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我们平时要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

篇6: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数字0-99的大小及顺序。

2.学生能够掌握数字0-99的数码表示。

3.学生能够通过数码表示数字0-99。

4.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字0-99。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数字0-99的大小及顺序。

2.数字0-99的数码表示。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1.数字0-99的大小及顺序

教学方法:通过比较大小、排列大小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数字0-99的大小及顺序。

2.数字0-99的数码表示

教学方法:通过图形、实物等方式,让学生认识数字0-99的数码表示。

四、教学步骤

1.数字0-99的大小及顺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比较大小。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排列大小。

(3)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说出数字的大小及顺序。

2.数字0-99的数码表示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0-99的数码表示。

(2)教师出示图形、实物等,让学生说出对应的数字。

(3)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说出数字的'数码表示。

五、教学评价

1.小组讨论,让学生说出数字0-99的大小及顺序。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说出数字的大小及顺序。

3.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说出数字的数码表示。

4.教师出示图形、实物等,让学生说出对应的数字。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数字0-99的大小及顺序,掌握数字0-99的数码表示,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字0-99。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既有比较大小、排列大小等方式,又有图形、实物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数字0-99。但是,还需要加强学生的练习和巩固,以便更好地掌握数字0-99。

篇7:小学数学四年上册(第一单元 除法)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上册(第一单元 除法)教案

第一单元 除法 【教学目标】 ⒈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探索、掌握整十数、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商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且商是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⒉ 使学生经历试商过程,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进一步加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⒊ 使学生在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已掌握的乘、除口算的方法,能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⒋ 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已有的计算解决问题睥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识,培养认真负责的精神。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5页: ⒈ 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 ⒉ 学习除数不是整十数的笔算,着重掌握试商的方法(包括试商后不需要调商和试商后需要调商),以使学生较为完整地理解和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课时划分】 共计11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  1课时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  1课时 练习一   ……………………………………1课时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3课时 练习二   ……………………………………1课时 练习三 ……………………………………2课时 复习    …………………………………… 2课时       第一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1―6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结合口算的结果让学生学会进行整十数或者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3、利用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灵活掌握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会几百几 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及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出示例题图。 师生交谈: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同学们都拿到了崭新的课本,喜欢咱们的新课本吗?新课本里面还有很多有趣好玩的数学知识等着同学们一起去探索呢!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学校的图书室瞧一瞧。看看那里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数学难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 要求“60本《科学天地》要打几包”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口答教师板书:60÷20= 引导学生观察所列算式并说说这个算式的特点,引出部分课题“整十数”然后指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继续板书完整的课题。 2、探究口算方法。 提问:60÷20等于几?你们会口算吗? 同桌互相交流算法。 组织全班交流,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结合回答,适当板书。)小结:60÷20时可以由乘法20×3=60,想到60÷20=3;也可以根据6÷2=3,想到60÷20=3,也就是根据表内除法类推出整十数的口算。 3、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四组题,要求学生竖着一组一组地完成。 集体订正,并说说可以如何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 4、探究笔算方法。 启发思考:60÷20,会用竖式计算吗? 鼓励学生试一试,指名两人板演。 交流算法。 提问:3为什么要写在商的个位上?(引导学生回答:“3”表示是3个20,不能写在十位上。) 引导学生补充完整课本上的答句,意识到这是解题的一部分。 5、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96÷0÷30。 学生们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说说笔算过程,提问:第1题商4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提问:第1题计算时和例题有什么不同吗?(有余数) 追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注意些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算的对不对呢?怎样验算? 学生验算。 互相交流评价。 三、巩固深化,实际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练习并验算。 指名板演并说说计算方法,商的位置,验算方法。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左半边练习并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完成右半边练习。 集体交流、订正并让学生明白低单位到高单位要除以进率的算理。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指名学生读题, 说说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交流思考方法,集体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指名读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教师提问:73个一元就是多少元? 要求最多能换多少张10元纸币也就是求什么?(也就是求73里面最多有几个10) 你打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问。 师生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继续完成第二问。 师生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集体订正。 四、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总结整十数或者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五、思考比赛活动。 你能写出几道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吗? □□□÷20=□240÷□□=□ 六、布置课堂作业。 教材第2页“想想做做”第3题。     第二课时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例题,“试一试”,第4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试商过程,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⒉ 使学生在探索、练习中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 ⒈ 估计商的大致范围。 【教学过程】 一、复习⒈口算下面各题,指名说出其中一、两题的思考方法。 120÷40 560÷70 420÷60 240÷80 320÷40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⒈出示例题图,指名说说题意。 提问: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算式怎样列?学生列式。 ⒉提问:420÷30得多少,你们能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吗? 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⒈估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估算的结果和方法。 ⒉笔算出结果。 ⑴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⑵提问:你是怎么想到要商1的?这个1为什么要写在商的十位上?30怎么来的?… ⒊教学试一试。 ⑴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的两题,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⑵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⒋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⑴同学们分小组说一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可以怎样算?  ⑵师小结,补充完整。 四、想想做做 ⒈“想想做做”第1题。 ⑴学生独立计算,指名版演。选择其中两题说一说计算过程。 ⑵比较前两题和后两题,为什么被除数一样,但商的不同? ⒉“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找出错误,全班交流,分析错误原因。 ⒊“想想做做”第4题。 ⑴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表格。 ⑵引导学生观察左表,你们有什么发现? 四、布置作业 ┌      第三课时 练习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练习一。 【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⒉ 使学生能过练习,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⒊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⒈口算练习一的第一题 ⑴练习第一组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竖着做。指名说说其中几题的口算过程。 比一比几组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⑵练习第二组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竖着做。指名说说其中几题的口算过程。 比一比几组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口算两位除以一位数,可以先用几十除以几,再用几或十几除以几,算出得数 ⒉口算下面各题 480÷4 84÷2 46÷3 900÷3 180÷20 270÷90 280÷40  69÷3 75÷5 210÷30 420÷70 720÷80 ⒊笔算练习一的第2题   ⑴出示第2题,请学生读一读题目要求。 ⑵学生独立思考估计一下每题的商,指名回答。 ⑶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老师巡视指导。 ⑷集体订正时,选择其中两题说说笔算过程。 ⑸说说怎样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二、提高练习,练习一的第6题 ⒈学生独立计算,完成表格填写。 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张表,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观点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 ⒊组织全班交流,教师可适时点拨,使学生初点体会除法算式中的“商不变的规律”。 三、完成思考题 ⒈指名读题,说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⒉每四人一组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再同组内交换意见。 ⒊组织全班交流。 四、布置作业      第四课时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不要调商 【教学内容】教材第6页例题,“试一试”,第6页“想想做做”第1~2题。 【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不需调商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教具准备】 例题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⒈口答:   ⑴96里面最多有几个30?  ⑵190里面最多有几个30? ⑶74里最多有几个20? ⑷274里最多有几个20? ⒉口答   42≈(  ) 31≈(  )  69≈(  )  75≈(  ) 二、教学新课 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⑴出示例题图,请同学们说说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⑵请学生列出算式? ⑶组织学生估计一下它的结果,指名回答,说说

篇8: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七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七单元(第84页――――第90页)

单元教学分析:本单元主要是先教学数11到20各数,然后教学1到20各数的读数的顺序及大小写数,最后出现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和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口算题。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到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技能目标

1)、通过看图数数,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习惯。

2)、通过摆小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性目标

1、在学习数字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会读、会写11――20各数,掌握这数的组成、顺序及大小。

2、认识十位与个位。

3、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难点:

认识数位,了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NO:1

教学内容:第84页―――85页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

完成“做一做”及87 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3、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教学准备:小棒、苹果教具、尺子、电脑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放录音,歌曲《快乐的星期天》

(同时)师:快乐的周末来到了,老师领着假日小队的同学去军属李奶奶家帮好事,这时他们正穿过一条喧闹的马路。(电脑出示主题图)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什么?

数一数,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各小组讨论,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3、师: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想像很丰富,那你们再观察黑板上这些数,你们能发现什么?

生:这些数都没有超过20。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和11―――20各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数小棒,感知满十

师: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满十根后,捆成一捆放在一边,继续数,又满十根,再捆成一捆,明白了吗?(学生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一学生上台跟全班同学一起数。

数完后,师问:通过刚才数小棒,想一想,1捆小棒就是几个十?2捆呢?

2、摆小棒,学习数的组成:

(1)认识15

请小朋友拿出15根小棒摆一摆,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学生摆,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摆法,把不同的摆法指名学生展示在黑板上。

问:这几种摆法你最喜欢哪种摆法?

看你摆好的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是由一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板书:15

教师领读

(2)认识11和20

问:谁能用你喜欢的好方法一下摆出11和20,并悄悄地告诉同桌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操作,并说理由)

反馈汇报,问:11和20是由 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1 20)

同时领读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十几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并且今后在摆小棒时,就可用较简便的方法摆了。

3、看直尺,感知数的顺序、大小

1)、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直尺,找出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读一读。(先学生自由的读,再同桌互读,蝚后指名读)

2)问:看着尺子上的数,你能提出些数学问题?

三、有趣练习,巩固新知(电脑出示)

1、比一比,摆一摆

用小棒摆下面的数:12 16 17 20

(要求:摆每一个数时,指名一位同学上台演示)

2、連一連,猜一猜(电脑出示练习十四的第2题的点子图)

出示要求:从1到20。按顺序把点子連起来

师:这是一个隐形小动物,这很想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第87页完成第2题。

3、读一读,排一排

(电脑出示小狗汪汪并配音)

小狗汪汪:同学们,你们爱吃苹果吗?今天,我带来一大苹果送缎带你们,但是你们必须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才行,你们愿意吗?

这时,老师拿出小狗汪汪带来和上面有数字的红苹果教具,把它发缎带大家,让学生大声读出来,并说出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最后所有拿苹果的同学上台来按顺序排好队,找自己的位置站 好,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4、找一找生活中的数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些数,你们能找一找,说一说吗?说给你的同桌听?

NO:2

教学内容:第86页的内容:11―――20各数的写法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十六的第3----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十位和个位”

教具准备:小棒若干,数位筒,计数器,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和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拍手数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

(1)一根一根数

(2)先把10根圈起来,再看有几根。

3、下面每一堆有几个十?几个一?

一捆加一根 一捆加三根 2捆

4、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让学生隹右边的筒里放小棒,边放边数

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筒里放1根小棒来表示这10根。再在右边放4根,这时一共是几根?

问:右边的4根表示什么?

(我们把4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

左边的1根表示什么?(1个十)

(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在数位筒上写个位、十位

“那么14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

数。”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出示讦数器

观察:从历边起,每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计数器右边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边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一,合起来就在个位上写几。

让学生写出14,请一名学生板演

师: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3、练习。

完成例4中后两个数,四个人一组,等待我摆小棒现,地写数。

讨论:“20”个位上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因为个位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一个也没有)

三、巩固练习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十六 十一 十九 十四 十七 二十

2、听老师读数,学生写

12 11 15 17 16 20

3、给小马虎错误

十一写成101 十八写成81 二十写成2

4、做练习十四的第3―――5题。

NO:3

教学内容: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第88页的例5)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列出四个算式,并计算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教学中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学数学。

教学重、难点:看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学生准备小棒数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电脑演示卡通人物汤姆:小朋友,我是汤姆,今天是吉利的生日,他邀请我去作客,不过,听说路上要回答他提出的几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助我,和我一起去吗?学生回答后出,出示以下复习题。

复习:1)卡片出示: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

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1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19

复习2):汤姆讲述:我带来了一束鲜花作为礼物,瞧,花朵上还有算式呢!这些算式中哪些已经学过了,哪些还没有学?

(学生分类)  8+1  10+1  2+6  4+10  7-3  8+10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领会新知

1、观察例图:吉利的生日晚会上,已准备了好多蛋糕(电脑演示),仔细看一看,这些蛋糕可以分成哪两部分?(盒内的10个和盒外的5个),这样,你可以说出哪些算式?

2、探究算法

1)你能算出得数吗?请你把书翻到68页,试着填一填。然后把你的方法告诉你的同桌。

2)谁愿意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指名学生回答)

3、老师小结:小朋友的方法可真多,既可以用数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算。

三、巩固深化,拓展创新

1、回到课前分类题,让学生完成原来不会做的题目。

2、媒体演示:

汤姆:生日晚会开始了,可吉利家的筷子还没数好,出示做一做1

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列出四个算式。

3、瞧:晚会上还准备了水果,咦,香蕉上怎么有算式,你会算吗?完成做一做2。做完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4、我们一起来到智慧宫:9+4 你会算吗?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NO:4

教学内容:十几加减一位数(第88页的例6)

完成“做一做”第89页的第1、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十几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能够用多种算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计数器、小棒、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电脑出示)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一天早上,二只松鼠提着一个篮子上山采松果,松鼠妈妈采了14个,松鼠宝宝采了3个,然后就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学生看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图意编一个小故事,比一比,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1、指名编故事。

2、有谁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先同桌互相说,然后再指名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选择性的板书:

(1) 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2松鼠妈妈比松鼠宝宝多采多少个?

(3)松鼠宝宝比松鼠妈妈少采多少个松果?

(4)松鼠宝宝还要采多少个才能和松鼠妈妈采的同样多?……………

3、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问:(1)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松果?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说一说你的理由?还有谁能说?

(2)14+3=?你是怎样算的?同桌互说算法,然后指名说。

(3)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说14+3=?

4、再解决第2--------4个问题:

问:用什么方法计?如何列式?你是怎样算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二、巩固深化

1、完成第8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最后教师指名说算法。

2、找朋友。

完成第89页的第1题。

3、比较大小

让学生先在书中完成,然后再全班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要这样填?

4、数学游戏

第90 的数学游戏学生自由的完成。

篇9: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教案

中国大学网

七、小小运动会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单元备课)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联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的学习。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1、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联系。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

3、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的学习。

教学难点:

1、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课时安排:19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82页。

教学目的:

1、经历主动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的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2、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算法,感受算法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二、新课:

1、出示情境图:运动会报名的场景。

(1)让学生说一说,这是在干什么?

师引导学生看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老师遇到了什么难题?

(2)(看图后指名说)我们一起来帮他解决,好吗?

(同位互相讨论)

(3) 举手交流自己的想法:(1)数一数(1、2、3……16)

(2)9 + 6

6 + 9

老师板书: 9 + 6 6 + 9

小组讨论9 + 6或6 +9的算法。(老师巡视指导)

(4)学生交流算法:

(1)数学具(先摆9根,再摆6根,数一数一共16根)

(2)把9看成10,10+6=16 16-1=15

(3)“凑十法”,把6分成1和5,9+1=10 10+5=15

或把9分成4和5,6+4=10 10+5=15

只要学生的想法有道理,都应给予肯定。

2、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

(1)先让学生自己列式。

7 + 8 = 8 + 7 =

(2)怎样算?同位互相说一说

指名说算式 7 + 8 = 15 8 + 7 = 15

(3)能说说你是怎样算得吗?

(1)数学具(先摆8根,再摆7根,数一数一共15根)

(2)把8看成10,10+7=17 17-2=15

(3)“凑十法”,把7分成2和5,8+2=10 10+5=15

或把8分成3和5,7+3=10 10+5=15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让学生说一说,并解决。

(2)鼓励学生多说。

三、课堂练习:

1、课本第82页,第1题。 (1)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

(2)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纠正。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教师补充。

板书设计:

小小运动会

9 + 6=15 6 + 9=15

7 + 8 = 15 8 + 7 = 15

1、9+2=11(只)

9+4=13(只)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页。

教学目的:

1、能正确的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2、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算法,感受算法多样化。

3、会根据图,列式,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教学准备:小棒。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二、巩固练习:

1、第2题:看图列式。

(1)让学生根据图,自己列式。

(2)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纠正。

2、第3题:计算。

(1)先让学生独立计算。

(2)比较上下2行,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3、第4题:连线。

(1)让学生说一说,怎么做。

(2)让学生先计算出每一个算式。

(3)将答案相同的两个算式连起来。

4、第5题:填空。

(1)先让学生自己计算。

(2)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教师补充。

板书设计:

自主练习

2、9+3=12(个) 9+7=16(朵)

3+9=12(个) 7+9=16(朵)

3、9+4= 9+5= 9+8= 9+7=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

教学目的:

1、能正确的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2、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算法,感受算法多样化。

3、会根据图,列式,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小棒。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二、巩固练习:

1、第6题:看图列式。 (1)学生说一说,图中都有哪些信息?

(2)让学生自己列式。

(3)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2、第7题:看图列式,提问:

(1)学生说一说,图中都有哪些信息?

(2)让学生自己列式。

(3)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

3、第8题:看图列式,提问题。

(1)学生说一说,图中都有哪些信息?

(2)让学生自己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

三、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教师补充。

板书设计:

自主练习

6、9+5=14(个) 5+9=14(个)

7、9+8=17(只) 8+9=17(只)

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86页。

教学目的:

1、经历主动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的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2、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算法,感受算法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二、新课:

1、出示情境图(分发饮料)

(1)引导学生看图,了解信息窗中的信息

果汁:一组要8瓶,二组要7瓶。

矿泉水:一组要6瓶,二组要7瓶。

(2)引导学生思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2、提出问题:两组一共要多少瓶果汁?

(1)让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2)然后互相交流想法。

师板书:8 + 7 =

7 + 8 =

引导学生交流算法。

(3) 8 + 7 = 15

7 + 8 = 15

3、提出问题:两组一共要矿泉水多少瓶?

(1)让学生自己列式,并解决。

6+7=13

7+6=13

(2)学生交流算法。

4、一组需要饮料和矿泉水一共多少瓶?

让学生自己列式,并解决。

8+6=14 6+8=14

5、二组需要饮料和矿泉水一共多少瓶?

让学生自己列式,并解决。

7+7=14

三、课堂练习:

1、第1题:圈一圈,算一算。 让学生独立完成。

2、第2题,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纠正。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教师补充。

篇10: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1、写出下面各数。

十一 十三 十七 二十

2、16的相邻数是和。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4、7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是。

5、13后面的第4个数是。

6、20里面有个十。20里面有个一。

7、18里面去掉还剩10。

8、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8,这个数是。

9、被减数和减数都是10,差是。

10、两个加数都是7,和是。

11、在12、8、15、17、11、19、10这些数中:

(1)其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一共有个数。

(2)从左数,第4个数是;从右数,在第2个。

(3)十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同的是。

(4)比15大,比19小的数是。

12、按要求写数。

写出1-20中的单数: 、、、、、、、、、。

写出1-20中的双数: 、、、、、、、、、。

1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的数。

5 8 2 12 0 15 11 7 18 20

篇11: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练习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练习题

1.谈话:看,春天到了,草地上的数字花都开了(多媒体演示:课本35页“想想做做”第一题),哪两朵花上的数合起来是10呢?哪位小朋友说得正确,春姑娘将送给他两朵花,祝他学习进步,天天向上。

练武场:(照例题填空。)

3和(7)合起来是10;

6和合起来是10;

5和()合起来是10;

9和()合起来是10。

2.打扑克牌游戏。讲清游戏规则: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出牌,一个出,一个对,可以把“A”看成1,两张牌上的数要合成10。

教师先与一位学生合作示范,再让同桌小朋友合作玩牌,(1)左边小朋友从1~9依次出牌,右边小朋友出一张与其合成10,结束后对调进行;(2)左边小朋友任意出牌,右边小朋友出一张与其合成10,结束后对调进行。

[评析: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给了学生又一次合作的机会。结束后对调练习,加快了同桌小朋友之间对牌的准确性与反应速度,有很强的挑战性。]

让小朋友说一说感受。

3.谈话:小朋友们看看,什么过来了?(多媒体演示:课本35页“想想做做”第二题)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火车头上的数是几?(10)你发现第一节车厢上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合起来是10)这辆火车是留给小朋友去北京看长城的.,现在,只有将每节车厢上的两个数合成10火车才会开起来,大家想让火车开起来吗?我们来比一比哪一小组说得又对又快,其他小组的同学都是小裁判。

做个大法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5和5合起来是10。………………………()

(2)10可以分成9和1。………………………()

(3)10可以分成1和0。………………………()

(4)10可以分成8和2;8和2合起来是10。…()

4.手指游戏。要求学生出的手指数要和老师出的手指数合成10,先师生对出,再学生之间自由练习。

派兵谴将:(把合起来是10的两个数用线连起来)

5.说数抢答。讲清游戏规则:四人一组,每人任意说数,其余三人抢答,并与其合成10,一组结束后对调进行。

竞技广场:(老师说数,小朋友抢答出一个数与其合成10)

1―()3―()5―()7―()9―()

2―()4―()6―()8―()()―7

()―5()―4()―8()―1()―3

[评析:练习结合具体情境展开,生动有趣,有挑战性,几轮分层次练习下来,来到“竞技广场”,学生的计算速度不知不觉地提高了,既注重基础,又促进了发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多媒体演示。播放猴妈妈的话:“聪明的小朋友,现在你该知道我的10个宝宝怎样分成两部分了吧,欢迎你下次再来我们果园玩,小朋友们,再见。”

篇12: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试题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试题

一、填一填20分

根据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①49+□=73+49

②37×28=□×37

③□+136=□+55

④61×□=44×□

⑤(74+39)+61=74+(□+□)

⑥25×(4×18)=(□×4)×□

⑦167+256+333=256+(□+333)

⑧15×12×6=12×(□×□)

上面8道题中,_____只运用了加法交换律,______只运用了加法结合律,_____只运用了乘法交换律,______只运用了乘法结合律,_____既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又应用了加法结合律,______既应用了乘法交换律又应用了乘法结合律。

二、辨一辨4分

(1)乘法交换律和加法交换律的道理其实是相同的。………………

(2)68×97+3可以应用乘法结合律写成68×(97+3),可以使计算简便。( )

(3)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同时使用。……………………………()

(4)结合律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三、计算16分

1、直接写出得数。

160+70=18+35+5=15+(25+7)=46-(21+9)=

480÷40=24+6+19=(13+29)+11=200-90-10=

370-80=26×5×2=(9×8)×5= 140÷2÷7=

5×17=13×4×5=2×(11×15)= 91-(61-21)=

2、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36分

208+45+55 86+79+1423+(159+77)

32×4×525×13×2 6×(19×5)

18×35 256+307 24×25

四、解决问题24分

1、公园里有3棵古树名木,第一棵古树的树龄是480年,第二棵古树的树龄是175年,第三棵古树的'树龄比前两棵古树的树龄之和还多。第三棵古树的树龄是多少?

2、18个鸡蛋装成一纸袋,4袋装一盒,5盒装成一箱,一箱有多少个鸡蛋?

3、交通事故猛于虎,会造成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下面是城南、城东、城西辖区内月交通事故起数统计情况。

辖区 合计(起) 九月(起) 十月(起) 十一月(起)

城南   84 68 32

城东   75 48 25

城西   45 88 12

算出合计数,观察表中数据,你有发现吗?写出来。

4、地铁站附近有一个长60米,宽12米的停车场,用来停轿车,可以停放多少辆?

车辆种类 轿车 大型客车  摩托车

每辆占地面积(平方米) 15 40 2

如果改用作停放大型客车或摩托车呢?

篇13: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人教版)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空:50分

1、张老师的身份证号码是:350524197303160029张老师是年()月

()日出生,性别是()性。

2、学校每年开一次运动会,“072154061”是参加运动会的张小华的运动员编码,若“07”

代表运动会,“21”代表学校第21届运动会。“5406”代表五年4班第六位选手,

末尾“1”表示男性,末尾“2”表示女性。如果今年张小华继续代表班级的第十位选手

参加运动会,那他今年的运动员编码为

3、下面是小红的爸爸、妈妈和爷爷的身份证号码,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判断每个身份证号码

到底是谁:35058219670101204X这是()、35050219380715307X这是()、

35050019661203509X这是()。

4、红光小学教师的工作证编号是由出生日期和报到顺序组成的,如果一位女教师1982年7

月4日出生,报到顺序是第56位,她的工作证号码是()。

5、利民医院给每位住院病人设计一个病历号,从中可看出该病人住哪个科室、住院时间以

及床号,一个病人的病历号是“内121509”。那么,这位病人住()科,

入院时间时(),他住()号病床。有一个病人住在利民医院外

科12号床,是5月11号入院,这个病人的病历号是()。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50分

1、

2、下面是某电视台百科知识有奖竞答获奖观众的身份证号码,请你能根据号码描述一下获

奖人的简单信息。

3、下面是安溪一位茶农的身份证号码:

你长大后的身份证号码可能是多少?(不能确定的数用x表示。)

4、编学号。

请为以下同学编学号,要求在学号中体现学校、入学时间、班级、座号和性别

李响:男,阳光小学五年2班,座号是10号,入学。

张丽:女,延安小学六年1班,座号是36号,入学。

方丹:女,光明小学四年3班,座号是6号,入学。

5、某旅店有10个房间,如果用0-9这10个数字给每个房间的钥匙编上号,每个编号能使

服务员很容易辨认是哪个房间的钥匙,而使局外人不容易猜到,请你设计一个编码方案。

篇14: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一、我能填对。(每空1分,共27分。)

①( )的21倍是4.41; 35的1.3倍是( ); 91.2是3.8的( )倍。

②73缩小( )倍是0.073。

③两个因数的积是7,其中一个因数是2.8,另一个因数( )。

④ 8.5945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保留整数约是( )。

⑤ 9除以11的商是一个( )小数,用简便方法记作( )。

⑥在计算19.760.26时,应将其看作( )( )来计算,运用的是( )的性质。

⑦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后是1.5,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⑧ 在圆圈里填上、或=。

1.3770.99 ○ 1.337 1.3771.9 ○ 1.377

2.850.6○ 2.850.6 3.760.8 ○ 0.83.76

⑨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填下面各数。

0.370.25=( )2.5 0.810.6=( )6

0.1571.5=( )15 0.30.005=( )5

⑩1.23千克=( )克; 1.2平方千米=( )公顷; 35厘米=( )米

二、我是法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在括号里打。) 5分

①近似数4.2与4.20的大小相等,精确的'程度相同。 ( )

②两个比1小的小数相乘,积比任何一个因数都要小。 ( )

③无限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 )

④小数除以小数,商一定是小数。 ( )

⑤一个数除以一个比1小且大于0的数,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三、我能选对。(7分)

1、两数相除,除数扩大10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必须()

①扩大100倍数②缩小100倍数③不变

2、(3)3.27272727是( )小数。( )

①有限 ②循环 ③不循环

3、下面算式的结果大于1的是()

①0.90.9 ②10.9 ③0.91

4、与19.955.7得数相同的算式是()

①199.557 ② 199557 ③ 19.9557

5、下面除法算式中,a表示大于0的数,商最大的算式是( )

①a1.5 ②a0.5 ③a0.9

6、下面的数是循环小数的是( )。

A、1.7474 B、15.438438438 C、0.7777

7、下面( )题的商是大于1的。

A、3.79 B、3.73.1 C、1.438.9

四、计算我能行!

1、直接写结果。(10分)

3.61.2= 0.720.9= 2.613= 4.80.4= 4.44=

0.786= 7.20.4= 10.25= 38= 0.182=

2、竖式计算(9分) M

0.060.12 78.611 5.637.8

(计算并验算) (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脱式计算(能简便的应使用简便方法)(18分)

9.07-22.783.4 3.4(0.5+0.34) 0.450.45

2.12-(1.12+30.33) 997.4+7.4 4.252.5101-1.7

五、我能解决问题。(24分)

1、每瓶饮料2元,小王带27.5元钱,能买多少瓶这种饮料?

2、一个汽油桶最多能装汽油5.7千克,要装70千克汽油需要多少个这样的汽油桶?

3、一幢楼房高59米。除一楼高度是4.6米外,其余每层的高度都是3.2米。这幢楼房一共有多少层?

4、一辆汽车2.5小时行驶15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驶450千米路程需要多少小时?

5、3台同样的抽水机,4小时可以浇地2.4公顷。1台抽水机每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

6、玩具厂购买一批布,原来做一个玩具熊需要0.8米,可以做720个。后来改进技术每个用布0.6米,这批布现在可以做多少个?

篇15:小学数学四年上册第十单元 认数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上册第十单元 认数教案

第十单元  认数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认识个级数的基础上,认识万级、亿级的数,认识记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内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的记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以及含有亿级和万级的书。 2. 使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及有关的操作活动,感受大数目的意义,会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知道近似数的含义,并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一下数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3.通过了解一些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感受大数目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大数目的兴趣和认识大数目的自信心,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进一步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 二、课时安排  认识整万数…………………………………………………………1课时 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1课时 认识整亿数…………………………………………………………1课时 认识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1课时近似数………………………………………………………………1课时 练习九………………………………………………………………1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整万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P86-87  认识整万数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这些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认识整万数,初步了解我国的数位分级,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整万数。 2、  让学生通过了解一些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增强数感,感受整万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习整万数的兴趣和认识整万数的自信心,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3、  组织学生收集报纸、杂志、网络上的大数,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观察、表述、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正确读、写整万数 难点:了解整万数的含义,感受大数目的数值 教学准备:计数器,课前收集含有大数目的信息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谈话:江都地处长江三角中心地带,因“江淮之水都汇于此”而得名。现有总面积一千三百三十二平方公里,人口一百零七万,耕地一百零八万亩。江都还是著名的花木之乡。 (出示信息:江都市曹王林园场建场于1959年,是江苏省培花育苗重点场园,扬州市花木龙头企业,培花育苗历史悠久,花木生产面积五千亩,年产各类苗木一千万株还多,盆花盆景一百五十万盆,年花木销售收入二千五百万元) 问:你能将信息中的哪些数写出来?   独立写出自己会写的数 1332 5000 1070000…… 交流所写的数   集体交流 观察板演题 (大数目可能有学生会写)   几千万、千百万学生可能会写 这里的1332和5000是以前学过的,那么其他的数写的对不对呢?后面请大家来判断。(板书:1332) 看到这个数,你想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个级的数位顺序表) 它是一个四位数;它的最高位是千位;它由1个千,3个百,3个十和2个一组成;也可以说是由1332个一组成…… 自主探索 学习新知   1、认识十万   2、认识百万   3、认识千万   (出示计数器)以前我们已经知道: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板书:万)如果一万一万的往下数,你会数吗?(演示与操作结合) 边拨珠边一万一万的数:一万、二万、三万、四万……九万、十万 万位上拨了10颗珠,表示多少个一万? 你认为10个一万是多少?(板书:十万) 表示10个一万 10个一万是十万 十万位上两颗珠子表示多少?六十万怎样表示? 如果十万位上有10颗珠子,表示多少?(一百万) 一百万在计数器上怎样拨珠表示? (百万位上拨一颗珠,其他没有) 拨珠 交流 思考 交流(可能有学生会说出:10个十万是一百万) 十万十万的数,交流拨珠体会 一起结合拨珠,一百万一百万的数 九百万后面是是多少呢?(一千万) 数数 一百万,二百场……九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拨珠 数数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 1、一万一万的数,从一百九十五万数到二百零六万; 2、十万十万的数,从九百六十万数到一千零二十万 适当进行提示 并组织评议 边拨珠边数数   一百九十九万后面是“二百万” 九百九十万后面是“一千万” 4、认识数位顺序表 我们现在又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千万、百万、十万 10  排序 你能接着以前的数位顺序表,继续写吗? 万位左边依次是什么数位?(还有更大的数……) 介绍 个级  万级  (还有更大的数级……) 尝试练习  交流 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   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一,万级上的数呢? 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万 你发现每个数级的数位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交流 5、了解整万数的含义 出示刚才信息中比较大的数:一百零七万  一百零八万  一千万 一百五十万 二千五百万 在计数器上拨出并说出组成 如:107个万 150个万…… 能对照计数器写出这些数吗? 怎么写的`?(理解:先写万级的数,再写个级的0) 试着写数,并交流写数注意点 互相检查 写数 读数 出示书中的信息,提出要求 出示书中习题 拨数、说组成、写数、读数 交流 独立填写  同桌交流 巩固运用 深化新知 “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图片  巡视  注意提示 独立思考 写数  读数 互相交流 “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六组数,指名读数 每一组左右两个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 自由练读  同桌交流 比较 感悟:万级与个级读法相似,只要在万级数的后面读出“万”字 “想想做做”第4题(渗透相关教育) 出示图片(我们学校的面积大约是:15000平方米) 读数  交流 结合学校面积 感受 “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图片  组织交流:写数时是怎样思考的? 独立思考 练习写数 交流 全课总结 课外延伸 课前大家也收集了一些大数目的数,现在能把它们正确地读出来吗?(出示课前学生收集的信息) 还有一些更大的数该怎样读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 读数  交流                               第二课时: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P88-90  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认识整万数的基础上,认识由若干个万和若干个一组成的数,会读、写亿以内的数。 2、  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以及有关的操作活动,感受大数目的意义,培养数感。 3、  让学生感受大数目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大数目的兴趣和认识大数目的自信心,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组成及读、写方法 难点:万级和个级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的读法、写法 教学准备:计数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含比较大数的信息、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联系生活 引入新课 指名几名学生读课前自己收集的信息 大家是怎么读的又快又对的? 读数  同桌交流 交流读数方法 师生合作 获得新知 出示例题中的三个计数器 能将它们分分类吗? 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分类情况 根据计数器尝试写数 分类  交流情况 (可能有不同分法) 数中不含“0”的情况 学习:52395239  (不含“0”) 这个数万级上是多少?个级呢?由几个万和几个一组成? 能读出这个数吗? 五千二百三十九  五千二百三十九 5239个万和5239个一组成 读数  同桌交流 读万级和个级上的数时,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 交流读数体会 会写这个数吗? 怎么写的?(从左往右先写万级,再写个级的数) 独立练写 交流写法 出示:87436521、6283952、549723 (借助数位顺序表) 读数  交流 每级末尾含有“0”的情况 学习:3004000  (每级末尾含有“0”) 这个数可以分为几级?每级上各是多少? 这个数有多少万和多少个一? 会读这个数吗? 这个数是怎么读的? 万级和个级  万级:300、个级:4000 300个万和4000个一组成  独立练读  互相听同桌读 交流 这个数怎么写呢?  指名板演 独立练习写数  交流 订正 出示:23004000  10002500  32405900 (借助数位顺序表) 读了这些数,你有什么发现? 读数  交流   (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 其他数位有“0”的情况 学习:4080007  (每级有“0”,不在末尾) 这个数怎样分级? “0”还在每级的末尾吗? 这个数是有几个万和几个一组成的? 这个数会读吗?  巡视  纠正错误读法 万级:408  个级:7 拨数 408个万和7个一组成的 尝试读数 按正确读法读数 除了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外,其他数位上的“0”怎么读? (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出示:43027809 30027083 40015003 读数 同桌互相检查 小结:数里的“0”怎么读?自由阅读书中的话 自学  交流 巩固深化 提高能力   出示试一试3幅算珠图 这道题要求我们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在这3个数中都出现了5和0,你知道每个数中的5各表示的几个几吗? 在这三个数中,万级的数有什么不同?个级的呢?你觉得要提醒同学们读数时注意什么? 独立写数  同桌互相读数 检查 订正 交流不同数位上的“5”表示的不同意义 观察  分析  交流 “想想做做”第1题 检查学生练习情况 同桌合作  互

篇16:小学数学四年上册(第五单元 找规律)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上册(第五单元 找规律)教案

第五单元 找规律  【教学目标】 ⒈ 使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的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⒉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⒊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内在规律与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51页: ⒈ 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⒉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课时划分】 共计2课时 书本第48页例题、想想做做……………………1课时 书本第50页例题,想想做做……………………1课时 第一课时 找规律(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例题 、“试一试”、“想一想”、第49页“想想做做”。 【教学要求】 ⒈ 让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⒉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发生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⒈ 通过自主研究、与人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之密切联系。 ⒉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寻找规律: 出示例题里的场景图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幅图中有这样三组排列。这些排列都蕴涵着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师:每幅图中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 师:这属于一种间隔排列,图1中夹子排在开始和最后,我们把它看作“两端的物体”,手帕排在中间,我们把它看作“中间的物体”。 谁能说说下面两幅图中,两端的物体和中间的物体各是什么? 2.探究规律: 师:看到这三组排列,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出示:每组排列中两种物体的数目有什么关系?(先独立完成表格,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两端的物体 数目 中间的物体 数目 夹子手帕  兔子蘑菇  木桩篱笆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小组里说一说。 小组汇报。 三、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1.师:是不是这样排列的两种物体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动手验证一下。 2.动手操作: 出示要求:任意拿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1个圆。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3.集体交流:                                                                       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其实这里的小棒就可以代表一切两端的物体,圆片就可以代表一切中间的物体。像这样排列,它们都有这样的规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 四、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1.列举规律: 师:生活中你见到过有这种规律的现象吗? 2.应用规律: (1)基本练习: ①出示一组排列。 填空:两端的物体是( ),中间的物体是,( )比()多1个。 ②这根绳子被打了6个结,这根绳子被分成了多少段?你是怎么想的? ③经过了15个白天,那么经过了多少个黑夜? (2)变式练习: ①间隔问题:(课件出示刘翔跨栏图) 师:看!这是谁?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一举夺得男子110米栏的冠军,成为中国人心中的骄傲。其实在刘翔的运动场地上也有咱们今天研究的规律呢。 出示:110米跨栏,10个栏中间有多少个间隔? ②锯木料问题:想想做做第2题 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引导学生用图表示出锯木料的过程,再结合所学的规律来分析。 ③圆周问题: 欣赏:西湖苏堤春晓图 师: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美在于西湖的美,前人在苏堤的岸边栽了一行柳树,再在每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这样就有了“桃柳夹岸,桃红柳绿”之说。 如果在西湖的一周栽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a:质疑:有的同学说74棵,有的同学说75棵,还有的说76棵,那像这样栽柳树和桃树,它们的棵数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b:探究规律:你们能想办法找出来吗?在小组内试一试。 c:汇报小结:谁给大家介绍介绍你们小组想到的方法,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把桃树和柳树像这样栽成一周,桃树和柳树的.棵数怎么样?那在西湖的一周栽75棵柳树,中间间隔着栽桃树,可以栽多少棵桃树?                                                                             d:对比联系: 师:前面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而在圆周上,它们为什么又是相等的呢? (课件演示:把直线转化成圆周,两端的物体重合) ④机动练习: 师:国庆节就要到了,学校计划在校园主干道一边按照一一间隔的规律来摆设鲜花美化校园。(课件出示图) 有25盆蓝花,猜猜看有多少盆红花?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师:大家想到了三种方案,这些方案都是可行的,看来,你们要是做美化设计师还是挺称职的。课后大家可以利用今天学的规律来设计美化教室或者自己的卧室。 五、总结评价。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一些排列的规律,当我们面对新的事物或者更复杂的情况时,要学会寻求方法来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 ┘ 第二课时 找规律(二) 【教学内容】书第50页例题,试一试,第51页“想想做做”第1、2题。 【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 ⒉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初步发现的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执情,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提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指名口答后,教师指出,这节课我拉将学习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相关的问题。 二、探索新知 ⒈教学例题 ⑴出示例题,创设情境 出示例题图:一条林阴道从一端到另一端共栽了7棵树,相邻的两根树相隔3米,林阴道前有5只兔子排队做操,相邻的两只兔子相隔2米。   林阴道一共多少长?   兔子的队伍共多长? ⑵自主探究 让学生观察实际情景,联系情境图中提供的信息,经过自己的分析、思考运用有关规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⑶全班交流   交流时重点引导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兔子做操的队伍可以看作多少2米?   木阴道可以看作多少个3米?   交流时鼓励学生发现相关规律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方法的合理性和学习数学的价值。 ⒉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引导交流讨论。                                                                             三、想想做做 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再交流讨论。 第1题重点讨论:两端放花和不放花一样吗?   第2题重点提示:长80米的跑道一边,边长20米的正方形草坪的四周。   四、布置作业                                                              

篇17:小学数学四年上册(第三单元 混合运算)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上册(第三单元 混合运算)教案

第三单元 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⒈ 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版式和小括号,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混合运算两步式题。 ⒉ 使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方法的多样化。 ⒊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内容】 教材第30~38页: ⒈ 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⒉ 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⒊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课时划分】 共计6课时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2课时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2课时 练习五……………………………………………………2课时 第一课时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⑴ 【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 【教学要求】 ⒈ 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⒉ 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例题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⒈口答列式:   ⑴28与32的和是多少? 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   ⑶16乘5的积是多少? ⑷6和8相乘得多少? ⒉列式解答: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   学生在本子上列式。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   ⑷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 ⑴比较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让学生计算。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提问:在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⑴比较:每组中两题有什么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⑵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⑵ 【教学内容】教材第32~33页。 【教学要求】 ⒈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并引导学生归纳出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运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规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⒈口答列式。 ①32与18的和是多少?  ②32减去18的差是多少?   ③42除以8,商是多少?  ④60除120,商是多少? ⒉说出下面每道算式计算的第一步。   6×3+3  70-20×3  46-28+4   提问: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什么? ⒊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   ①出示例图:提问,文具让里卖了哪几种文具用品?这些商品的标价分别是多少?   ②通过看图,你还知道了什么?从营业员的话中你能知道什么?   ③你能帮小红算一算她所要花的钱吗?   ④指名说说怎样列式。提问:说说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⑤提问:在这题算式中含有哪几种运算?我们是先算什么的? ⒉教学“试一试”:   ①出示:列综合算式计算一盒水彩笔比一枝钢笔贵多少元?指名读一读。   ②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算一算。 提问:算式中的18、80、10分别表示什么?这道算式你是先算什么的?为什么?   ③提问:在这道算式中含有哪几种运算?你们是先算什么的? ⒊总结、归纳运算顺序。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三、组织练习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同学们进行计算。提问:这组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⑴同学们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⑵分别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提问:为什么91÷13×11的运算顺序与前2题不太一样?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⑴同学们分组进行计算。 ⑵比一比: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⑴同学们估计每组算式中哪道题的得数大一些。指名说说,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⑵同学们分组计算,与自己的估算结果比一比。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⑴ 【教学内容】教材第34~35页,“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要求】 ⒈ 通过讲座和交流,使学生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⒊ 让学生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重点难点】   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⒈口答:下列算式先算什么,再口算出结果。   60+30×3 42÷2-20  63÷7×4   20+30-40  160÷80×30 52+420÷70   提问:以上几题综合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⒉出示例题图 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并解解答。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⒊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   ①引导学生看图。出示问题:用50元钱买1个书包后,还可以买几本练习本?   ②请同学们先分步算一算,再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③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并分别说说每道算式求出的是什么? 你如果要列综合算式必须要先求出什么才行?能不能这样列式50-20÷5 为什么?应该怎么办?   ④请同学们算出结果 提问:在这道算式中有哪几种运算?我们是先算什么的?在这样的算式中为了要先算减法,我们是怎样做的? 追问:加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⒉教学“试一试”:   ①出示题目,请同学们独立算一算,指名板演。   ②提问: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之处?   ③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算式中有小括号时,应先算什么?(板书) 三、组织练习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同学们算一算,指名板演。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   请同学们计算。说说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读题,说说题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说说解题思路及算式。提问:为什么在综合算式中添上小括号? ⒋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在列综合算式的过程中用到了什么符号?算式中有它,会有什么作用? 四、布置作业     第四课时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⑵ 【教学内容】教材第35~36页,“想想做做”第6~10题。 【教学要求】 ⒈ 通过对不含小括号的综合算式与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⒉通过对于可以发现运算性质的对比练习,使学生在计算中感受、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想想做做”第8、9题的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⒈口算: 720÷8 630÷90  330×0 75÷25 337-45  480÷20  95÷5 140÷14 ⒉先说出下面每题先算什么,再算出结果。   (127+23)÷50  328÷(360÷90)   46×(30-25)  47×56+379   提问:以上几题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二、初步感知 ⒈出示:180-36-44  180-(36+44) ⑴请同学们观察两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⑵请同学们分别算出它们的结果,指名板演。提问:它们的结果怎样? ⑶出示:159-(59+37)  159-59-37   请同学们观察计算。提问:它们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也一样呢? ⑷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 ⒉根据已有的算式,说出与它计算结果相等的算式。 80-20-30  50-(20+10)  90-70-20 提问:为什么它们的计算结果相同? ⒊同座位互相考考对方,说出得数相等的算式。 ⑴出示题目,质疑:可以先怎样估计一下商?  ⑵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指名说说计算过程,提问:你是把39看作多少来试商的? ⑶讨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   先小讨论,再全班交流。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三、灵活运用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出示图,提问:什么

篇18:小学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教案

小学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感知与认识。

2、能较熟练地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等。

3、能较好地复习或背诵所要求掌握的篇目。

4、通过一定的习题练习,让学生巩固本单元所要求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

第一二课时教学

教学过程:

一、感知课文内容

1、《给予是快乐的》

①你是怎样理解“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这一句话的?

②加深感知“车停后,小男孩......”这一节。

2、《黄鹤楼送别》

①读课文有感情地读描写诗句意思的语句。

②能熟背课文中的两首诗。

③积累本课的对早春描写的词语。

3、《郑成功》

①能大致讲一下这个故事。

②让学生准确地复述课文描写收复的一小节。

③说一说郑成功是一位怎样的`人。

二、感知破折号的用法。

1、说说有哪些用法。

2、让学生列举一些例子。

三、积累春联

1、每人都要积累3-4幅,并且同桌互相交流。

2、注意对好上下联,以及字的正确书写。

四、默写词语

1、默写部分:

慷慨激昂载歌载舞街头巷尾绵延

繁花似锦烟雾迷蒙融洽慰劳暂时

炫耀橱窗给予礼物轿车

2、根据学生默写的情况进行指导。

五、习题巩固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郑成功》这一篇历史故事,讲述了的史实,歌颂了。

②年轻的诗人李白在(时间)(地点)为大诗人(谁)饯行。

2、写出一幅反映欣欣向荣的春联:

3、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

相关专题 四年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