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第一种分法(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马甲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马甲”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表内除法---第一种分法(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共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表内除法---第一种分法(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三册第45~46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建立除法的观念,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会操作第一种分法“分”的过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除的概念,理解除法的第一种分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均分”

1.贴出图片:6个桃,3个盘子.提问:

(1)老师这儿有6个桃,要平均分在3个盘子里,每盘分几个?“平均分”是怎样分呢?(板书:平均分)小朋友,请你们仔细看老师分.

(演示:每个盘子里放一个)

(2)每个盘子里放了几个?分完了没有?为什么?那么再继续分.(演示:每个盘子里再放一个)

(3)分完了没有?现在你们看,每个盘子里苹果的个数是几个,它们的个数怎么样?(板书:同样多)

2.说明:这样一个一个地分,每份的数量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3.说一说:“平均分”要注意什么?

4.判断.

投影出示一组图形.

(1)指出图中哪些是“平均分”?

(2)为什么第二图和第四图不是“平均分”?能不能变成“平均分”?学生回答后,教师抽动投影片成下图.

(3)说出各图是把多少平均分成几份?

5.演示并提问: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怎样分?

二、揭示课题

像这样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要用除法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板书:除法)

三、认识除号

1.我们知道加法、减法、乘法每一种运算都有运算符号,除法也一样,它的运算符号叫做除号.(板书:除号)

2.除号是这样写的,中间写一横,上面一个小圆点,下面一个小圆点.注意上下两点要对齐.

3.练习.

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写两个除号,一定要注意上下两个点要对齐.

四、列式计算

1.教师引导:刚才,我们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求每盘有几个,要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

(1)我们把几个桃平均分?(把六个桃平均分.)“6”是被分的数写在除号前面.

(2)平均分成了几份?(生:平均分成了3份.)“3”写在除号后面.

(3)每盘分得几个?(生:每盘分得2个.)就等于2.

板书:6÷3=2.

(4)这个算式怎么读呢?(教师指算式,领读两遍)

板书:读作6除以3等于2.

2.练习.

(1)读出下面的除法算式.(卡片出示)

10÷5 8÷2 20÷4

15÷5 16÷2 16÷4

(2)根据图意说出算式.(投影出示前面用过的图)

(6÷2=3) (6÷3=2) (8÷4=2) (12÷4=3)

(3)先说出图意,再列式.(投影出示实物图)

①(10个苹果,2个盘子.) □÷□

②(12个球,4个盒子.) □÷□

(4)根据题意,说出算式.

①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 □÷□

②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 □÷□

板书:20÷5 12÷2

五.讲解意义

1.我们已经学会了根据题意列出算式,你们能不能说出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呢?“6÷3=2”表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教师领读两遍.

2.练习.

(1)填空:

8÷4=2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12÷6=2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2)看算式说出意义.(卡片出示)

8÷2=412÷2=6

篇2:表内除法---第二种分法(二)(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实物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除法的的第二种分法.

2.能够看一幅图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进一步掌握第二种分东西的方法一份一份分的方法).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认真观察、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第二种分法的的含义.

教学难点

看一幅图列相应的除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拍手4下,问:老师拍了几下?

2.请学生以老师拍的次数为一份,拍出2个4、5个4.

3.教师再次拍5个2后,问:谁听出来了,老师一共拍了多少下?一份是几下?拍了相同的几份?

二、探究新知

1.讲解例6

(1)直接出示例6的图

(2)问:通过看图,你都知道了些什么?[生:一共有8个苹果;每2个苹果为一份;这道题是要我们求出:一共有8个苹果,每2个苹果为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3)要求:按照每2个苹果一份,在书上画一画,再把书上的空格填完.

(4)指名汇报例6

(5)想:(今天学习的知识与上节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只想不回答.

2.讲解例7

(1)出示例7实物图,问:通过看图,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自己按要求在书上画一画,并把书上的空格填完.

(3)指名汇报

(4)教师重点讲解: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分成了4份.这时,我们就说:12里面有4个3.

(5)谁能仿照这个例子说一说,例6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在例6中,因为有8个苹果,每2个一份,分成了4份.所以还可以说,8里面有4个2.)

3.归纳对比

我们今天学习这两道题与上节课学习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分东西的方法是相同的,都是在一份一份的分;

(2)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都表示总数里包含着几个一份的数.

不同点:

(1)这节课学习的题目比上节课要难了;

(2)上节课时,一份数、份数和总数题目中都是直接给出的,这节课要通过看图先知道一份是几,然后再画一画,才能求出总数里包含着几个一份的数.)

三、巩固发展

1.先圈一圈,再在□里填上数.

12÷4=□

□个☆,每□个一份,分成了□份.

12里面有□个4.

2.

__________ 6里面有□个2.

3.自己根据自己的水平完成P 45、1-4

(1)

表示有□个,每□个 表示有□个,每□个

一份,分成了□份. 一份,分成了□份.

(2)

8÷4=□ 10÷5=□

(3)先圈一圈,再在□里填上数.

□里面有□个□ □里面有□个□

(4)

6里面有□个3 12里面有□个□

四、归纳质疑

1.比较今天所学习的知识与上节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上节课与今天学习的知识都是第二种分东西的方法,第二种分东西的方法与第一种分东西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篇3:表内除法---第二种分法(一)(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第二种分法的含义,并知道这种分法为什么用除法计算,该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能正确表述分的过程及结果,理解除法含义.学会操作第二种分法分的过程.

3.使学生通过参与“分”的过程,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初步感悟到“普遍的联系”的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明确“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是第二种分法”,能知道这种方法怎样用算式来表示;而且知道这种分法与第一种分法是紧密联系的.

教学难点

理解第二种分法的含义.初步感悟到两种方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实物演示,复习上节课所讲的内容,为对比做好准备)

1.问:谁能用简单的语言来说说,我们上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

2.实物演示

(1)复习回顾P40、例1

①出示P40、例1(用板条贴在黑板上):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②请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来,一边分,一边说

下面几个提问可以用投影片(或实物投影)显示.

③问:根据他刚才分的过程,谁能列出一个除法算式?(8÷4=2)

④问:算式中的每个数的名称各是什么?(算式中,8叫被除数,4叫除数,2叫商.)

⑤问:这个算式该怎么读?(读作:8除以4等于2.)

⑥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

(2)复习回顾P40、例2

①出示P40、例2(用板条贴在黑板上):有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每盘(  )个.

②请一个学生道黑板前来,一边分,一边说

下面的步骤同例1的第③~第⑥

3.教师谈话:今天,我们要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分东西的另一种方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例4,移动例1的板条得到例4

8个正方体,每2个放一堆,能分成几堆?

(2)师问:这道题跟刚才的题目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3)请同学们试着按要求分一分.(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4)教师找学生在实物投影上边说边摆分的过程.(有8个小正方体,每2个放一堆,也就是每2个正方体为一份,每次就拿出2个小正方体,没分完,再拿出2个正方体放1堆,直到分完为止.)

(5)问:“8个正方体,每2个放一堆,能分成几堆?”

8个正方体,每2个放一堆,能分成4堆.(板书:4)

2.教学例5.

(1)出示例5,移动例2的板条得到例5

有6个桃,每2个放一盘,能放(  )盘?

(2)师问:这道题跟刚才的题目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3)提问:“每2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 (每2个放一盘,就是说每份是2个,每盘要放得同样多.)

(4)请同学们试着按要求分一分.(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在分桃子之前教师让学生回想刚才分正方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然后再动手实际的分一分.

(5)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演示.(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再让1个学生边说,边操作一下分桃子的全过程.)

师生小结:6个桃,每2个放一盘,放了3盘.(板书:3)

(6)问: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均分用除法表示,谁能把刚才我们分桃子的过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生:6÷2=3(盘)]

(7)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先叫几个学生试着说一说)

(8)教师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同时板书:有6个,每2个分一份,分成了3份.

3.对比感悟

(1)师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种分东西的方法,也就是一个一个分的方法.题目的特点是已知要分的总数是多少,要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这节课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谁能简单说说今天学习的这种分东西的方法?

篇4:第3册第四章-表内除法应用题(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应用题.

2.通过分析解答两类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3.创设适当的情境,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根据分析正确的列式解答.

教学难点

在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看题回答问题(可以用投影片或用实物投影出示)

5×3=15      15÷3=5        15÷3=5

提问:看到这几个算式,你都想到了什么?

【(1)这三个式子中都有3、5、15这三个数;

(2)这三个算式可以用一句乘法口诀来解答;

(3)乘法和除法有关系.】

2.看图回答问题.

师:谁能先把三个算式中的一个变成问题,然后再编出一道文字叙述题?[(1)3个5相加是多少?(2)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3)15里面有几个5?]

3.导入新课.

师:如果我们打一个形象的比方,文字叙述题就好像人的骨架,而具体的事件和事件的情节就好像是人的血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几道应用题,看一看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一些什么新的发现.

新授

1.出示例3.

2.引导学生发现题组与线段图和文字叙述题之间的关系.

3.教学例3

(1)问:谁来说说,第一题应该怎样想?

(2)几个同学为一组,用小圆片代替题目中的小金鱼,用铅笔代替鱼缸分一分,看看第二题和第三题的结果是多少.分完以后,同组的同学再一起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每道题该怎么想.

(3)找两个组的学生汇报分的方法和列式解答的方法.

(4)思考讨论:

第二题和第三题与文字叙述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第二题和第三题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问:后面两道题跟第一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5)教师小结:看来,这三道应用题实际上构成了一个题组,只不过是每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做题时做到认真审题.

(6)如果老师把这道题的数和情节变了,你还能正确地分析解答吗?

4.教学例4.

(1)直接出示例4的两道题.

(2)出示想一想提纲,小组讨论操作,讨论后汇报各组的讨论结果.

① 例4的两道题与例3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变化?

② 借助小圆片,按照题目的意思分一分,摆一摆.

③ 摆完后互相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3)问:例4中的两道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巩固复习.

1.用8米长的绳子,做4条同样长的跳绳,一条有多长?

2.用8米长的绳子,做2米长的跳绳,可以做几条?

归纳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画一画 数一数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2-6的乘法口诀.

游戏准备

画有100个圆点的纸.

游戏过程

1.教师分纸,并讲解游戏规则:

在纸上任意画竖、横两条线,把这100个圆点分成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圆点组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把每一部分内所包含的圆点数加起来,和仍为100.要求:又快又正确地数出每一部分内所包含的圆点数.

2.此游戏可由两个小朋友一起玩,一个小朋友任意画线,另一个小朋友计算.

游戏说明

1.可由横行的圆点数乘以竖行的圆点数得出,如下图所示:

2.此游戏还可用于熟悉7-9的乘法口诀.

篇5:数学教案-表内除法---第一种分法

数学教案-表内除法---第一种分法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三册第45~46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建立除法的观念,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会操作第一种分法“分”的过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除的'概念,理解除法的第一种分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均分”

1.贴出图片:6个桃,3个盘子.提问:

(1)老师这儿有6个桃,要平均分在3个盘子里,每盘分几个?“平均分”是怎样分呢?(板书:平均分)小朋友,请你们仔细看老师分.

(演示:每个盘子里放一个)

(2)每个盘子里放了几个?分完了没有?为什么?那么再继续分.(演示:每个盘子里再放一个)

(3)分完了没有?现在你们看,每个盘子里苹果的个数是几个,它们的个数怎么样?(板书:同样多)

2.说明:这样一个一个地分,每份的数量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3.说一说:“平均分”要注意什么?

4.判断.

投影出示一组图形.

(1)指出图中哪些是“平均分”?

(2)为什么第二图和第四图不是“平均分”?能不能变成“平均分”?学生回答后,教师抽动投影片成下图.

(3)说出各图是把多少平均分成几份?

5.演示并提问: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怎样分?

二、揭示课题

像这样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要用除法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板书:除法)

三、认识除号

1.我们知道加法、减法、乘法每一种运算都有运算符号,除法也一样,它的运算符号叫做除号.(板书:除号)

2.除号是这样写的,中间写一横,上面一个小圆点,下面一个小圆点.注意上下两点要对齐.

3.练习.

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写两个除号,一定要注意上下两个点要对齐.

四、列式计算

1.教师引导:刚才,我们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求每盘有几个,要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

(1)我们把几个桃平均分?(把六个桃平均分.)“6”是被分的数写在除号前面.

(2)平均分成了几份?(生:平均分成了3份.)“3”写在除号后面.

(3)每盘分得几个?(生:每盘分得2个.)就等于2.

板书:6÷3=2.

(4)这个算式怎么读呢?(教师指算式,领读两遍)

板书:读作6除以3等于2.

2.练习.

(1)读出下面的除法算式.(卡片出示)

10÷5 8÷2 20÷4

15÷5 16÷2 16÷4

(2)根据图意说出算式.(投影出示前面用过的图)

(6÷2=3) (6÷3=2) (8÷4=2) (12÷4=3)

(3)先说出图意,再列式.(投影出示实物图)

①(10个苹果,2个盘子.) □÷□

②(12个球,4个盒子.) □÷□

(4)根据题意,说出算式.

①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 □÷□

②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 □÷□

板书:20÷5 12÷2

五.讲解意义

1.我们已经学会了根据题意列出算式,你们能不能说出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呢?“6÷3=2”表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教师领读两遍.

2.练习.

(1)填空:

8÷4=2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12÷6=2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2)看算式说出意义.(卡片出示)

8÷2=412÷2=6

12÷4=3   20÷4=5

3.小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板书: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质疑.

六、巩固练习

1.读出下面的算式,用△摆一摆,再填得数.

8÷2=□ 10÷5=□ 12÷3=□

2.在下面算式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1)把15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

15÷□=□

(2)把15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个?

□÷□=□

3.根据题目说出算式.

(1)把12棵树,平均捆成3捆,每捆有几棵?

(2)小冬把8只兔子,平均关在4个笼子里,每个笼子关几只?

(3)妈妈买来8个苹果,平均分给爷爷和奶奶,每人分几个?

讨论:为什么列式是“8÷2”,“2”是从哪里来的.

(4)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人吃,每人吃几个?

(5)把5个苹果平均分给10个人吃,每人吃几个?

讨论:上面两题为什么一个列式是“10÷5”,一个列式是“5÷10”?

4.游戏.

教师出示12朵花.请学生把12朵花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再列出算式,看谁的分法多.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得都很好,今天我们对除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补充板书课题),所学的分法,我们把它叫做“第一种分法”(板书),下节课我们还要学习除法的第二种分法.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节课教学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即每份分的结果同样多.教材通过平均分的实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从而引出除法.教学时充分运用示范演示、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掌握除法第一种分法的含义.同时,使学生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认识除号..

篇6:第3册第三章-表内乘法应用题(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初步掌握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的分析思路和解答方法,能正确解答这种类型的应用题.

2.通过乘法应用题的分析解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动脑分析、比较区别等能力.并使学生们学会简单地分析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3.在授课过程中,教育学生们养成认真审题、正确解题、仔细检查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真正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口算.

2×3=      2×5=      4×2=     5×1=

5×3=      4×3=      5×5=      1×4=

2.列式计算.

(1)3个4相加是多少?

(2)5个2相加是多少?

3.师:大家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学会了计算相应的式子题和文字叙述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看谁能够应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4.教师板书课题:应用题

新授

1.出示例8(教师板书)

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

2.分析解答例8

(1)读题,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要求的问题各是什么?用小圆片摆一摆,表示出题目中的意思.

学生可以答出:每个人浇4棵,有了3个人,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一个学生说,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贴小圆片.)

(2)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树应该怎么想?(学生回答:每个人浇4棵,也就是1个4棵,有3个人浇树,就是浇了3个4棵.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

(3)问:要求3个4棵是多少,应该用什么方法解答?该怎样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4×3=12(棵)

口答:一共浇了12棵.

3.进一步理解例8算式的意义.

师问: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中的4表示每个人浇了4棵树,也就是一份是4,算式中的3表示有3个人再浇树,也就是有相同的3份,算式中的12表示3个人一共浇了12棵树,也就是3个4是12.)

4.讲解例9

(1)出示例9(教师板书例9)

小明买了3个扣子,每个5角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2)师:读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贴:

(3)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多少分应该怎样想?用什么方法解答?怎样列式?说说为什么? (分小组讨论)

(4)汇报解答方法.(小组同伴分工完成下面的任务:一人负责口头列式,一人负责板书列式,一人负责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5)再次说明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算式里的5表示每个扣子5角,3表示买3个扣子,一共是3个5角,要求3个5角是多少应该用乘法计算)

巩固练习

教师要求:

(1)在规定的时间里,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能完成几道题就完成几道题.

(2)如果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了所有的题目后,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乘法解答的;这几道题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这几道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如果每一道题都能用两种方法解答,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归纳质疑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1、乘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迅速的计算.

2、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

相关专题 除法二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