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的教学课件

choppy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choppy”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坐井观天的教学课件(共1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坐井观天教学课件

坐井观天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中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并用“一……就”造句。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区分形近字。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坐井观天的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图画的意思,初步感知这个成语的意思,然后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 课《坐井观天》,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标上生字的字音,多读几遍。

2、在小组内读课文,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好自然段序号,小组长检查是否正确。

3、指名读课文,订正生字词的读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认识生字:

1、教师用投影列出生字,分小组读一读,比一比:谁读的最正确。

2、观看投影片,说一说下面的生字哪里容易写错?

“沿” (第五笔是横折弯,没有钩)

“弄” 上下结构,上面是个“王”,下面是:横、撇、竖。

“错” 左右结构,左边是:金字旁,右边是:横、竖、竖、横、竖、横折、横、横。

“渴”与“喝”怎样区分? (“渴”需要水,所以左边是三点水;“喝”要用嘴,所以左边是口字旁)

3、自己读一读词语,然后教师指读:

井沿 回答 口渴 喝水 别说 弄错

4、结合书上的图指一指,说说“井沿”指的是哪?(井的边)

(三)、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1、自由读课文(2——3遍)

2、同桌按自然段读课文,互查字音。

3、教师指名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流利。

(四)、用“一……就”造句:

1、读句子,想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共同点?

投影片: 我一抬头就看见天。

爸爸一起床就去跑步。

共同点:都用上了“一……就”的句式,表示一有前边的动作出现,必然就会有后边的行为。

2、自己用“一……就”说句子,互评互改。

(五)、指导生字书写。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占格情况。

2、练习描字。

3、在生字本上抄写字头,教师进行评价。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深意,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以及插图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2、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懂得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道理。

教具准备:

投影片(插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板书:观天

说说“观天”是什么意思?你们有没有看过天呢?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天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大、美、蓝……)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坐井观天”,板书: 坐井

这个题目字面上是什么意思呀?(坐在井里看天)到底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看的结果怎样呢?

二、进入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名按自然段读,说说故事里都有谁,它们在什么地方就什么问题争论起来。(青蛙和小鸟在一口井处就天到底有多大争论起来。)

板书: 有多大?

青蛙在什么地方? (井底)

小鸟在什么地方? (井沿)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天有多大?轻声读课文,找一找小鸟用什么词来形容天。(无边无际)请你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2、读读这句话,说说你对这个词怎样理解。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上文提到的小鸟“飞了一百多里”等方面来理解。

3、指导学生有语气的朗读这句话:小鸟非常自然。

4、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呢?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投影片:上有插图和青蛙的话:“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体会。然后练习朗读,体会青蛙的语气:非常自信。

5、青蛙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

投影片:配有青蛙的图和它说的话:“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青蛙为什么会错了?错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要鼓励中国学习联盟胆的谈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让学生认真听,进行相互补充。)

6、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练习分角色朗读二——七段,做到正确、流利、有语气。

(三)整体综合:

1、展开想象,说一说: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先自己练习说,组织好语言再回答)

(对自己的无知和自以为是感到惭愧,不再只凭自己所见到的一点来片面看问题,……)

2、让学生自愿结合,有语气的朗读课文,如果愿意,可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三、练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进行评价。

2、说一说学习这个成语故事的感受。

四、作业:

有语气的朗读课文,家长进行评价。

板书:

篇2:坐井观天课件

青蛙:见识短浅、傲慢、自信

小鸟:有耐心

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教学反思】

“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唤醒、激励和鼓舞!”在多元智慧的砥砺碰撞中,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幸福和快乐,我希望自己能把知识当成礼物送给学生!下面我就《坐井观天》一课的教学进行一些思考。

一、每一个学生都是富有创造性的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只要教师给以适当的引导,一定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激发起来,绽放出创造性的火花,让人惊喜!本课我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过程的,通过自主识字、自读自悟、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形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是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顿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了读书。

二、预设和生成的有机统一。课堂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设,但上课又不能局限于预设的方案,不能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灵活性。因此,在一定的时机里,随着学生的思维潮流,师生如果有灵感出现,而且是吻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那么应及时捕捉,并付于实践,及时转变为教学行为。况且,一篇课文的学习主题可以是多元的,学生的思考可以丰富学习的主题,提升本课的教学价值。如以上教学结束时教师问“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不懂就要问!”也许有一些学生会提问:“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青蛙有没有错?”这是一个涉及到价值选择及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问题,我们应辩证地处理。随着课改的深入,那一份不曾预约的精彩更需要我们理智地守望。

三、小组合作,强化了主动参与、相互交流。教学中,我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旨在拓宽学生之间交流的信息空间,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主动参与。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启发,情感和认识水乳的交融,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和合作意识。

四、拓展延伸,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教师借助多媒体,出示青蛙跳出井口的画面,围绕“青蛙跳出井口会怎么样呢”等问题,采用小组内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让每组学生在一个共同认知的基础上,创造出个性化的语言,促使学生的知、能、情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以此总结升华,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一次体现其个性魅力,将课堂上的知识内化,并通过自己的再创造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完成了一个以知育情、以情促知的拓展过程,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境界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篇3:坐井观天的教学课件

关于坐井观天的教学课件

同学们通过自己读书都知道了这个故事,谁能说说“坐井观天”的“观”是什么意思。谁坐井观天。以下是“坐井观天教学课件”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要求认读的生字,正确书写“则、渴、喝”三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能分角色朗读《坐井观天》。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联系自己的体验谈感受。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并会书写“则、渴、喝”三个字,利用游戏识字,指导学生掌握多种识字方法。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朗读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寓言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已有知识导入

1、你学过什么寓言故事吗?(《狐狸和乌鸦》、《兔兄弟和老鹰》……)你们读过什么寓言故事?(《狼和小羊》、《两只狮子》……)

2、师小结:看来你们都是爱读书的好孩子。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寓言故事叫《坐井观天》。(再板书)。

3、齐读课题:坐井观天

[课题的导入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加深了对寓言的认识,又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识字读词

1、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想办法认识它。

2、你遇到了生字是怎么做的?(我是拼读上面的拼音读会的。师:你很会学习,能借助课本上的拼音识字,这是最快、最便捷的方法;生:我是问的同学。师:不会就问,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可是,咱们课本上有拼音,能通过自己拼读,认识生字会更好。)

[作为低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点滴的识字经验,但自主识字的能力和方法仍然有限,差异表现也很明显。“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它。”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师的小结,更能引导学生掌握省时高效的识字方法。]

三、检查字词,巩固学法。

1、出示带拼音生字。(屏幕出示)

(1)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跳出来了,你还认识吗?(一生读)(读得真准)

(2)谁来再试试(一生)(真棒)

(3)齐读。

2、魔方游戏识字: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看老师怎么玩?(教师示范:掷魔方后,让学生抢读魔方上面的字。)咱们桌洞里也有。同桌开始游戏。

[“魔方游戏识字”顺应了孩子爱玩的天性,将学生带入游戏中,调动了学生的情感积淀,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和愿望,并把两个识字环节有机联系在一起——在抢读魔方上面的字时,若认不准,学生可随时看屏幕。]

3、检查(屏幕出示去掉拼音的字词)

(1)指导学生抢读生字词。

(2)学生齐读生字词。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1、大家的生字词掌握得很好,课文读得怎么样呢?谁想读课文?这一排同学开火车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写了它们的几次对话?

2、读课文要像他们一样读得正确、流利,谁告诉老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它们为了争论天大小的事,进行了几次对话?(你真聪明)第一次对话谁来读给大家听?(一生)用“—”画出第一次对话。第二次对话谁读?(一生)用“……”画出。第三次呢?(一生)用“( )”画出。

[“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文字”是新课标的明确要求。此环节教师在指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还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语言,积累语言。]

五、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

过渡:哦,青蛙坐在井底,小鸟呢?小鸟在哪里?小鸟落在了井沿上。(相机出示青蛙坐在井底,小鸟飞来的动画。)这样就引起了下面有趣的小故事。

[此环节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生动的画面,为下面讲读课文作了铺垫。]

1、自由读它俩的第1次对话,想想你知道了什么?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它现在感觉怎么样?(疲惫或累、干渴)(或者:它不仅累,还怎么样?)(渴)找一生读不出来,我听不到你又累又渴,又累又渴该怎么读?(师范读:声音嘶哑点)(一生读)我听出来,你现在又累又渴。咱们一起试试吧!(齐读)

[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读,设身处地的体会小鸟的又累又渴,把学生带入作者预设的情境中]

过渡: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青蛙相信吗?(不相信)

2、谁来读读第2次对话。指名读,想:你又知道了什么?什么话是大话?(吹牛的话)无边无际是什么样子?(天很大很大)大到什么程度?(没有头没有边或一眼望不到边)对呀,天无边无际,还有什么无边无际?(大草原是无边无际的,沙漠是……,宇宙是……,大海是……)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却说天无边无际,它们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生:青蛙坐在井里,它只看到井口大的天,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整天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它知道天是无边无际的,所以它们俩会有不同的看法。正因为这样,青蛙不相信小鸟说的.话,青蛙的话应该怎么读?谁能读出它的不相信?(一生)你这是不相信吗?谁能读得比它还不相信?(一生)(加上表情、动作、手比划)(你真是一只固执己见的小青蛙)小鸟怎么劝它的?(一生读)怎么劝?师范读(弄——错了)(急躁)(无—边—无-际)大得很哪!(高昂)(用大拇指)(一生试试)你真会劝说!同桌两个一人当青蛙,一人当小鸟,加上表情、动作读读。

[通过角色转换,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过渡:它们俩争得那么激烈,后来为什么笑了呢?

3、自由读读第3次对话,想一想。谁说说青蛙笑什么?(它在嘲笑小鸟)(我整天在这里看天,我怎么能错?是你小鸟错了吧!)(别吹牛了,别说大话了,骗我吧!)青蛙的话该怎么读?(一生读)(谁能读得更好?)你能不能加上表情(笑)动作(摇手)(天—天、不一会)你真是一只自信的小青蛙!听了青蛙的话,小鸟笑什么?(笑青蛙自己错了,还不相信别人)(一生读),齐读。(是,看一看,要重读)

[此环节教师适时适当的评价与引导,抓住重点的词语“天天”、“不会”,突出了文章的重点,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4、瞧!这就是它俩的三次对话。试试,能不能把它们的感情变化读出来。

(1)同桌两个人加上动作、表情试试;

(2)找一对学生边表演边读。

(3)我看大家都举手了,老师满足你的愿望。男同学当小鸟,女同学当青蛙。男同学你现在是谁?(小鸟)女同学你现在是谁?(青蛙)做好准备,青蛙先开始,青蛙开始!

[这一环节的表演读能使孩子们活泼好动的特点得以充分发挥,还能更好地再现文本的思想,寓教于乐,更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过渡:此时此刻,青蛙一急,后腿一蹬,跳出井口来,它看到什么?

5、谁能把青蛙看到的美丽世界说出来?(天大)仅仅看到天大吗?花、草、树……

6、它会对小鸟说什么?(对不起,我错了,我向你道歉……我不该和你争……原谅我……到我家喝点水吧!)

(1)它对于自己以前的看法会怎么说?(或联系第二次、第二次说过的话会说点什么?)(出示三次对话)(怪我以前只呆在井里,井外的世界什么也不知道,我真傻呀!……)

(2)现在呢?(我看到天很大……以后,我不回井里了,永远也不回去了,我要周游世界,玩个痛快,世界那么美好,人类也善待动物……)

(此环节丰富了学生的想象,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师结:是啊,青蛙原来生活在井底,它知道得很少,现在跳出井口来了,它看到了许多许多,它懂得也就更多了……

附板书:

井沿 无边无际

井底 井口大

过渡:老师这里有两个生字宝宝是双胞胎,看谁是火眼金睛,能把它们辩清楚。瞧!(屏幕打出来)

(1)这两个字右边一样,左边一个是氵,一个是口。

(2)怎么记住它?这个字是渴,渴了需要水,所以它有三点水,喝水要用口,所以带口字旁的是喝。

(3)泛写一个渴,(用红彩笔,重点指导右下方的笔画,注意写紧凑)

a.师一边说一边写。(撇在横竖中线的交点,“横折钩”的“横”在横中线上,竖折的起笔对准撇的尾部,不接头。学生注意观察。)

b.生写(先描一个,再写2个)

[此环节培养学生勤于动眼、勤于动脑、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篇4:坐井观天的教学课件

坐井观天的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沿、际信三个生字,会写信沿等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4、理解坐井观天、井口、井沿、说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本课故事性强,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悟出其中的寓意,受到思想教育;学习时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看、说、读、思结合,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克服认识事物上的片面性,能够全面的看待事物。

教学重点: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3、读通关键词句,提出问题,在图文帮助和老师引导下,通过讨论解决问题,懂得青蛙之所以错的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青蛙卡片、小鸟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

1、 播放动画:《井底的小青蛙》歌曲,全班同学一起唱歌。

2、 小青蛙坐在井底,整天把它的井来夸,它是怎么说的?(我的井儿比天大)

3、 那么,你看到的天有多大呀?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发言)

4、 小青蛙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一、看图引疑,揭示学法要求。

1、 揭题引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只井底小青蛙的故事《坐井观天》。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看图引疑:

①(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随机引导,抓住落字和停字比较,理解井沿) ②仔细观察青蛙和小鸟的神态,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看图质疑)(设想学生可能会提: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

3、欣赏课文释疑:

播放动画片,边欣赏动画边想想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事?(想不想知道?)

4、引出学法要求: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动动小脑筋,读读书,自己提提问题,讨论问题,比比谁最聪明。

二、研读课文,初步体会寓意。

㈠尝试学习,研读2~4自然段。

1、 尝试学文。自由读文,边读边想,在不懂的地方打上?。

2、质疑问难:(估计学生提出的疑难词句有: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说大话;当学生提到说大话不理解时,随机引导学生围绕说大话再来提问题。)

3、思考难点,发现问题。

思维训练点⑴:围绕说大话讨论。估计有以下问题:

① 什么叫说大话?

② 青蛙认为谁说大话?(找找,读读第四自然段)。

③ 青蛙认为小鸟说了什么大话?

④为什么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呢?

(读议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⑤小朋友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吗?

4、比较体会,解决问题。

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它飞过田野,飞过大海让学生体会到小鸟见多识广,说的不是大话,而是实话。

5、引读2~4自然段。

6、小结学法:抓住重点词语,自己提出问题,看看读读想想,

自己解决问题。

㈡迁移学法,研读5-7自然段。

1、读后思疑,学句质疑。快速轻声读5-7自然段,出示句子,比较、提问。

2、引导讨论,解决问题:

思维训练点

⑵:是谁弄错了。(估计有以下问题):

① 为什么小鸟说青蛙弄错了?(读议:无边边际)

②青蛙笑什么?为什么青蛙认为自己不会弄错的?

体验:用纸圈成筒当作井让学生看天花板,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因纸筒壁挡住了视线,所以看到的天花板很小,只有井口那么大,从而让学生明白不管是青蛙还是小鸟,坐在井里看天,都只能看见井口那么大。

③你们认为到底是谁错了?错在哪儿?

④假如你是小鸟,你怎么劝青蛙?(想象说话)

⑤读第七自然段,思考小鸟笑什么?(抓住重音也字)

为什么小鸟说你是弄错了。和前面小鸟说你弄错了有什么不一样?

3、学句质疑。

思维训练点⑶:为什么要跳出井口看一看?

① 齐读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读了这一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

为什么小鸟要青蛙跳出井口看一看呢?

② 讨论解疑。

5、学法小结:抓住重点句子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

三、激发想象,拓展深化寓意。

1、青蛙后来会不会跳出井口来看天呢?

2、谁愿意来表演跳出井口的小青蛙,看看它会说些什么?

(指名上台表演)

3、你想对青蛙说些什么吗?

4、小结:我们可不能像做青蛙那样

5、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加深字词记忆。

作业设计:

1、让花儿开得更漂亮

小鸟一一 小树

一房子一

篇5:二年级坐井观天课件

二年级坐井观天课件

《坐井观天》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相关课件内容,一起来看看!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读准“沿”字的音,掌握“观、际、答、弄”四个字的字形。

【教学难点】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教学准备】能活动的挂图、玻璃板、投影仪或生字卡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16开的白纸。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一)谈话导题:

今天咱们来学习第六课坐井观天(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二)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坐井观天”中的“观”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写谁坐井观天?结果怎样?(启发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暂不讨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让学生借助拼音小声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这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

(二)提问:

青蛙与小鸟共有几次对话。

三、分段学习课文

(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

1.青蛙坐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青蛙、井里。并把剪好的`一只青蛙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放大了的插图上的井底。)

2.小鸟从哪儿飞来?落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小鸟、天上。并把剪好的小鸟图片贴在插图中的井沿上。)

3.什么地方是井沿?(沿,就是边。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教师指着插图中的那口井来讲解。)

(二)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

1.学习它们的第一次对话。

(1)青蛙问小鸟什么了?(指导朗读,要读出问话的语气。)

(2)小鸟是怎么回答的?小鸟为什么要从天上飞下来,落在井沿上?(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渴。)

(3)小鸟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什么?(说明天很大很大。)

2.学习第二次对话。

(1)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又说什么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青蛙说的话,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2)青蛙说小鸟说“大话”,这“大话”指的是什么?(说小鸟的话是吹牛的话,是不符合实际的话。)

(3)青蛙认为天有多大?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4)“弄错”是什么意思?(是搞错的意思)。什么叫“无边无际?”(“际”是靠边的或分界的地方,也就是边际,“无际”就是没有边际,“无边无际”在本课是形容天很大,没有边际。)

3.学习第三次对话。

(1)让学生小声自读六、七两个自然段。

(2)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是什么表情?这里的“笑了”是什么意思?(嘲笑)

(3)青蛙说自己不会弄错的原因是什么?(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4)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它是怎样劝告青蛙的?(教师指导朗读小鸟说的话,要表现出既觉得青蛙可笑,又仍然很耐心,很诚恳。)

(5)假如青蛙真的从井底跳出来,(教师边说边把插图上的青蛙图片从井底移到井外来。)看看天,它会发现什么?会怎么说呢?(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4.让学生齐读课文,读后提问。

在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上,青蛙和小鸟各是什么看法?它们的看法为什么会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小鸟是在天空中飞翔,所以它看到的天确实是无边无际的;而青蛙天天坐在井底,它的目光受到限制,它也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

5.小结。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认识到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盲目自信、自以为正确,不肯接受小鸟的帮助,这是不对的。我们要学会全面看问题,要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6.戴上青蛙、小鸟的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青蛙、小鸟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四、布置作业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把“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原文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了,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篇6: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课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8个生字,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使学生理解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正确看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用白板聚光灯功出示“观天”,剩余部分遮盖起来,问:“观”是什么意思?同学们经常看到的天有多大?(生交流)

2.互动小判断:“老师白板上只有‘观天’二字。”学生判断这个说法对不对,然后老师显示剩余部分,为后文如何看待事物做铺垫。

3.有一只小青蛙坐在水井里看天,它看到的天有多大呢?我们来学习课文《坐井观天》。

(二)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学生小组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生开火车读字,识词。

信 沿 抬 际 蛙 错 答 还

井沿 无边无际 不信 抬头 青蛙 弄错 回答 还用

(三)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

(四)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2.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3.感悟第二次对话。

(1)男女生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

(2)说说读懂了什么。思考:小鸟和青蛙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3)比赛读读小鸟人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

4.感悟第三次对话。

(1)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朗读。

讨论: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它俩笑的含义是什么?

(2)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五)戴头饰表演

(六)拓展活动

1.思考: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2.全班交流。指名续编第四次对话(戴头饰)。

(七)谈感悟

学习了这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篇7: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课件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巩固已学生字。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阅读能力。

(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懂得学习、做事要开阔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二、说教学重难点 :

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说学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手段掌握学习方法。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3、说教学手段的运用

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语文能力,因此,我采用学生亲身体验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从而达到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四、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课文的教学分为: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研读对话——演读入境——抒发感情,升华情感几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看了“坐井观天”这个课题,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猜测。这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理会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面,如“谁坐井观天?”“为什么要坐在井里?”“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等,然后在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我采用学生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然后提出思考问题:他们在争论什么?指名说说,教师随机点评。并结合图文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 井底  ),小鸟落在( 井沿  )。理解“井沿”,并举实际例子,如:桌沿、床沿等帮助学生理解。

(三)研读对话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以学生的朗读体会为主,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辅。

由于学生生活经历浅,阅读积累少,很难从字里揣摩出青蛙在井底目光短浅,不信小鸟说的话。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而后再仔细品读。

1、研读第一次对话。读完后让学生自己交流读懂了什么?

(指导学生读出小鸟又累又渴的语气,还可加上适当的动作。)

2、研悟第二次对话

A、学生自读第二次对话,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空不同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让学生接触到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句子。)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B 、青蛙认为天有多大?理解“大话”,同时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不对?(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动手体验:学生用纸卷成筒看天,再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C、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并说话。

D、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通过比赛朗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并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E、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F、分角色朗读。

3、研悟第三次对话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A、分角色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小鸟和青蛙都笑了,为什么?有什么不同吗?并用“一……就……”说话。

B、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对话。(朗读时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的态度。)

C、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四)演读入境

语文教学,不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篇课文重点部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分角色朗读练习的好段落,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指名学生戴头饰表演朗读。

(五)抒发感情、升华情感

理解寓意是本文的难点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揭示寓意,突破难点。

拓展延伸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学了寓言后,你明白了什么,想说什么,选择喜欢的方式交流。

(说明青蛙见识少、目光狭小,而小鸟则见多识广。得出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2、假如青蛙听了小鸟的劝说,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些什么?说些什么?

篇8: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课件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三、教具准备:

1。有关水井的教学挂图一幅、小鸟图一幅。

2。本课课文录音带一盒及注音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2。张挂教学挂图。板书:观。讲解字形、字义。

3。解释课题: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4。提出问题: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听我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或放录音

1。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上面的两个问题。

2。要求学生听准生字的读音。

三、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用序号把这一课的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2。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词

1。出示注音卡片:观沿答百别弄际抬信

2。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用生字练习组词。五、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生字。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井( ) 观( ) 沿( ) 百( )

开( ) 现( ) 没( ) 白( )

3)。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

1。张挂教学挂图,读题。

2。上一课,我们初步读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细读、理解。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对照挂图,让学生说明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位置。板书:井沿。讲解生字。井沿: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沿,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2。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青蛙向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从哪儿来呀?)

(2)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3)“一百多里”在这里说明了什么?(一百多里是一段很长的路程,在这里说明小鸟飞了很远,天很大)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3。讲读第四、五自然段。

(1)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2)“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大话是指夸张的话)

(3)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大话”?(因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根本没有一百多里,小鸟不可能飞那么远)板书:井口那么大

(4)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板书:无边无际

(5)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用来形容什么?(无边无际没有边际的意思。在这里用来形容天非常大)

(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注意“哪”的读音和语气(“哪”作语气词,读轻声,不读第三声)

(7)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了?(为了天有多大的问题争论起来)

4。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1)青蛙为什么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见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指导朗读“我不会弄错的。”(自信、肯定、自以为是的语气)

(3)小鸟为什么笑了?(小鸟笑青蛙眼光太狭窄,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小片天,还自以为是,不承认自己的看法有错误)

(4)小鸟为什么叫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眼界就会变得开阔,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就不会再坚持自己原来的错误看法了)

(5)指导朗读“你是弄错了。”(其中的“是”字,表示了肯定的、勿容置疑的语气)

5。小结: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它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就是指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把天看得只有井口那么大。以后,人们就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目光狭小、见识短浅,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三、课堂练习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填空:

青蛙坐在( )看天,看到的天不过( )那么大。小鸟站在( )看天,看到的天( )。

3。把课后的字写在田字格里。

写字提示:比较下面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偏旁在形体上有什么不同。

附:板书设计

篇9: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蛙自信、傲慢的语气。

3.能在初步理解寓意基础上发挥各自不同的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创设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与创造,让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学习,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品味语言。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读懂课文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并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教师:准备识字卡片,纸筒、头饰、多媒体画面、教学挂图和相关音乐。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成语故事吗?说说你们读过哪些成语故事。

2.“坐井观天”是一个成语,这一个故事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我相信咱们班许多同学早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当人们一看到“坐井观天”这四个字时,就会想到另一个成语——井底之蛙,就会想到这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青蛙。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实际,从他们喜爱的故事入手,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你打算给自己提什么样的学习要求?

2.(课件出示生字)四人小组自主识字,探索识记方法,师巡视指导。

3.检查小组识字情况。

4.区别““渴”、“喝””的字形,练习书写。

5.再读课文,读通顺流利。

(设计意图: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展示和交流中读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合作识字精神。)

三、朗读感悟,启发想象

1.出示挂图,(师:瞧,这就是青蛙与小鸟的合影。)

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口头填空:青蛙坐在,小鸟落在()。

板书理解“井沿”。

2.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3.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设计意图:体现以学定教思想,让学生自读自悟。)

4.感悟第二次对话。

(1)指名读青蛙的话,读后回答: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2)理解”大话”。青蛙认为小鸟哪句话是大话?指名读。

播放动画。(小鸟飞过田野,飞过高山,飞过山林,飞过城市……)理解”一百多里”。

你能把青蛙对小鸟的不相信,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评议,齐读。

(3)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4)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A、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不到井口范围以外的天,所以它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B、因为小鸟天天在空中飞,亲眼看到天很大很大,所以它认为天“无边无际”。

(5)理解词语“无边无际”。“无边无际”到底有多大?还有什么也可以说无边无际?(沙漠、大海、草原等)闭眼想象:小鸟飞呀,飞呀,飞过田野,高山,山村,城市,飞过那么多地方都没有飞到天的边,天可真大啊!

(6)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指名读,评议,齐读.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很大,无边无际。)

(7)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天,无边无际。)

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天不过纸筒口那么大。)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长长的筒壁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上去天只有纸筒口那么大。而走出教室看天,没有什么障碍挡住我们的视线,所以天无边无际。)

(8)看画面,你们明白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吗

(多媒体画面演示: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得出结论:这是因为青蛙的视线被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相机指名读好句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

(9)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5.感悟第三次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它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2)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

(3)朗读对话并交流,读出适当的语气。

小结: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6.整体感悟,角色体验。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带头饰表演朗读。

(3)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表演。

(4)依据画面,为自己喜欢的角色配音。(音乐)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朗读,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创设展示分角色朗读和个性化朗读的机会,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四、读后悟理,理解寓意

1.说说你对小鸟和青蛙的不同看法。

2.是啊,同学们,千百年来,直到今天,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一只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青蛙,所以人们常常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人。

3.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

(1)小明这次到北京转了一圈,可开眼界啦!以前整天呆在村里,坐井观天,没想到外面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2)有些人坐井观天,自我感觉特别好,却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3)我们很多同学坐井观天,很少读课外书,不懂的东西太多了。

(4)原以为我们的设计、规划够先进了,可去外地一看一比,才知道我们是坐井观天,比起人家就差远了!

……

4.所以,咱们每一个同学从小就要多学点知识,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见识,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坐井观天的人,而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与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五、拓展活动,升华情感

1.同学们,今天咱们这节课,全面地认识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但是咱们不应该讨厌他、批评他、责怪他,而应该可怜他、同情他、帮助他。对像坐井观天的人也一样,要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才对。现在,谁来想个巧妙的办法帮助这只青蛙离开这口枯井?

2.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被你们救上来以后,它惊呆了,它会看到什么?它会说些什么呢?(借助多媒体,出示青蛙跳出井口的画面)

3.学生分小组续编第四次对话。

(设计意图:续编对话,拓展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

六、总结全文。

1.学习了本文,我们都收获不小,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不懂就要问!

可能有一些学生会提问:

(1)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2)青蛙有没有错?……

(设计意图: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因为对寓言来说,故事不过是寓意的载体,寓意才是故事的灵魂。)

2.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这正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实践活动:把这个故事和续编的部分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青蛙:见识短浅、傲慢、自信

小鸟:有耐心

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教学反思】

“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唤醒、激励和鼓舞!”在多元智慧的砥砺碰撞中,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幸福和快乐,我希望自己能把知识当成礼物送给学生!下面我就《坐井观天》一课的教学进行一些思考。

一、每一个学生都是富有创造性的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只要教师给以适当的引导,一定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激发起来,绽放出创造性的火花,让人惊喜!本课我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过程的,通过自主识字、自读自悟、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形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是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顿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了读书。

二、预设和生成的有机统一。课堂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设,但上课又不能局限于预设的方案,不能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灵活性。因此,在一定的时机里,随着学生的思维潮流,师生如果有灵感出现,而且是吻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那么应及时捕捉,并付于实践,及时转变为教学行为。况且,一篇课文的学习主题可以是多元的,学生的思考可以丰富学习的主题,提升本课的教学价值。如以上教学结束时教师问“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不懂就要问!”也许有一些学生会提问:“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青蛙有没有错?”这是一个涉及到价值选择及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问题,我们应辩证地处理。随着课改的深入,那一份不曾预约的精彩更需要我们理智地守望。

三、小组合作,强化了主动参与、相互交流。教学中,我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旨在拓宽学生之间交流的信息空间,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主动参与。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启发,情感和认识水乳交融,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和合作意识。

四、拓展延伸,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教师借助多媒体,出示青蛙跳出井口的画面,围绕“青蛙跳出井口会怎么样呢”等问题,采用小组内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让每组学生在一个共同认知的基础上,创造出个性化的语言,促使学生的知、能、情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以此总结升华,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一次体现其个性魅力,将课堂上的知识内化,并通过自己的再创造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完成了一个以知育情、以情促知的拓展过程,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境界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篇10: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课件

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课件

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听我读课文。以下是“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课件”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蛙自信、傲慢的语气。

3.能在初步理解寓意基础上发挥各自不同的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创设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与创造,让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学习,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品味语言。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读懂课文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并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教师:准备识字卡片,纸筒、头饰、多媒体画面、教学挂图和相关音乐。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成语故事吗?说说你们读过哪些成语故事。

2.“坐井观天”是一个成语,这一个故事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我相信咱们班许多同学早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当人们一看到“坐井观天”这四个字时,就会想到另一个成语──井底之蛙,就会想到这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青蛙。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实际,从他们喜爱的故事入手,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你打算给自己提什么样的学习要求?

2.(课件出示生字)四人小组自主识字,探索识记方法,师巡视指导。

3.检查小组识字情况。

4.区别““渴”、“喝””的字形,练习书写。

5.再读课文,读通顺流利。

(设计意图: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展示和交流中读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合作识字精神。)

三、朗读感悟,启发想象

1.出示挂图,(师:瞧,这就是青蛙与小鸟的合影。)

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口头填空:青蛙坐在(),小鸟落在()。

板书理解“井沿”。

2.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3.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设计意图:体现以学定教思想,让学生自读自悟。)

4.感悟第二次对话。

(1)指名读青蛙的话,读后回答: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2)理解”大话”。青蛙认为小鸟哪句话是大话?指名读。

播放动画。(小鸟飞过田野,飞过高山,飞过山林,飞过城市……)理解”一百多里”。

你能把青蛙对小鸟的不相信,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评议,齐读。

(3)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4)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A、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不到井口范围以外的天,所以它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B、因为小鸟天天在空中飞,亲眼看到天很大很大,所以它认为天“无边无际”。

(5)理解词语“无边无际”。“无边无际”到底有多大?还有什么也可以说无边无际?(沙漠、大海、草原等)闭眼想象:小鸟飞呀,飞呀,飞过田野,高山,山村,城市,飞过那么多地方都没有飞到天的边,天可真大啊!

(6)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指名读,评议,齐读.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很大,无边无际。)

(7)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天,无边无际。)

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天不过纸筒口那么大。)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长长的筒壁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上去天只有纸筒口那么大。而走出教室看天,没有什么障碍挡住我们的视线,所以天无边无际。)

(8)看画面,你们明白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吗

(多媒体画面演示: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得出结论:这是因为青蛙的视线被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相机指名读好句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

(9)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5.感悟第三次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它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2)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

(3)朗读对话并交流,读出适当的语气。

小结: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6.整体感悟,角色体验。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带头饰表演朗读。

(3)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表演。

(4)依据画面,为自己喜欢的角色配音。(音乐)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朗读,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创设展示分角色朗读和个性化朗读的机会,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四、读后悟理,理解寓意

1.说说你对小鸟和青蛙的不同看法。

2.是啊,同学们,千百年来,直到今天,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一只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青蛙,所以人们常常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人。

3.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

(1)小明这次到北京转了一圈,可开眼界啦!以前整天呆在村里,坐井观天,没想到外面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2)有些人坐井观天,自我感觉特别好,却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3)我们很多同学坐井观天,很少读课外书,不懂的东西太多了。

(4)原以为我们的设计、规划够先进了,可去外地一看一比,才知道我们是坐井观天,比起人家就差远了!

4.所以,咱们每一个同学从小就要多学点知识,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见识,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坐井观天的人,而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与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五、拓展活动,升华情感

1.同学们,今天咱们这节课,全面地认识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但是咱们不应该讨厌他、批评他、责怪他,而应该可怜他、同情他、帮助他。对像坐井观天的人也一样,要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才对。现在,谁来想个巧妙的办法帮助这只青蛙离开这口枯井?

2.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被你们救上来以后,它惊呆了,它会看到什么?它会说些什么呢?(借助多媒体,出示青蛙跳出井口的画面)

3.学生分小组续编第四次对话。

(设计意图:续编对话,拓展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

六、总结全文。

1.学习了本文,我们都收获不小,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不懂就要问!

可能有一些学生会提问:

(1)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2)青蛙有没有错?……

(设计意图: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因为对寓言来说,故事不过是寓意的载体,寓意才是故事的灵魂。)

2.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这正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实践活动:把这个故事和续编的部分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青蛙:见识短浅、傲慢、自信

小鸟:有耐心

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教学反思】

“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唤醒、激励和鼓舞!”在多元智慧的砥砺碰撞中,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幸福和快乐,我希望自己能把知识当成礼物送给学生!下面我就《坐井观天》一课的教学进行一些思考。

一、每一个学生都是富有创造性的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只要教师给以适当的引导,一定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激发起来,绽放出创造性的火花,让人惊喜!本课我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过程的,通过自主识字、自读自悟、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形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是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顿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了读书。

二、预设和生成的有机统一。课堂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设,但上课又不能局限于预设的方案,不能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灵活性。因此,在一定的时机里,随着学生的思维潮流,师生如果有灵感出现,而且是吻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那么应及时捕捉,并付于实践,及时转变为教学行为。况且,一篇课文的学习主题可以是多元的,学生的思考可以丰富学习的主题,提升本课的教学价值。如以上教学结束时教师问“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不懂就要问!”也许有一些学生会提问:“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青蛙有没有错?”这是一个涉及到价值选择及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问题,我们应辩证地处理。随着课改的深入,那一份不曾预约的精彩更需要我们理智地守望。

三、小组合作,强化了主动参与、相互交流。教学中,我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旨在拓宽学生之间交流的信息空间,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主动参与。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启发,情感和认识水乳交融,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和合作意识。

四、拓展延伸,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教师借助多媒体,出示青蛙跳出井口的画面,围绕“青蛙跳出井口会怎么样呢”等问题,采用小组内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让每组学生在一个共同认知的基础上,创造出个性化的语言,促使学生的知、能、情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以此总结升华,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一次体现其个性魅力,将课堂上的知识内化,并通过自己的再创造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完成了一个以知育情、以情促知的拓展过程,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境界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篇11: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课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故事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欣赏动画故事《坐井观天》。

2、交流感受。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内容。

3、板书课题,读题,说说“坐井观天”的含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遵循低年级儿童的心理规律,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动画故事中,感知故事内容,初步建立语言和形象的联系,为进一步学习语言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试着提出自己的问题。

2、分小组或同桌之间,开展学习竞赛,采取轮读、领读等多形式学习生字、词语和句子。

(学生自主、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在语境中学习生字和词语,认识事物与发展思维、语言紧密结合,强调识字的过程,也是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过程。同时注重方法习惯的整合)。

3、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读生字和词语,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理解词语含义。

(2)指名读课文,教师注意正音和范读,指导学生把文章读通顺。

(3)交流初读感受,解决次要问题。

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些什么?

通读归纳、整理,形成如下认识:

A、弄清故事的人物形象──青蛙和小鸟。

B、知道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C、明了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原因及主题。

学生在谈到青蛙和小鸟的位置关系时,教师顺势切入,学习文章第一自然段次要内容。

(1)教师简笔画水井的形状。

(2)学生在水井上贴出青蛙和小鸟图片的位置,并口述贴图的理由。估计理由有:

A、我从文章的插图中知道应该这样贴。

B、我从文章第一自然段中读出来的。

(读懂什么,是思维的结果;怎么读懂的,是思维的过程。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不让问题止于智者。)

(3)学生自读文章第一自然段。

(4)指导朗读。

4、质疑、释疑。

(读书须有疑。有疑,才有学生自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提升过程;才有撷取信息,对比分析,综合梳理的研究性学习行为。)

三、熟读精思,领悟旨趣。

(一)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1、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2、点名读,师生评读,体会青蛙打招呼的文明礼貌行为和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的情形。

3、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4、教师引读,男女生分组加上动作表演读。

师:一只小鸟飞呀,飞。飞过山川,飞过河流,飞过田野。它口渴了,落在井沿上,井底的青蛙看见了问:____________?

男生:“朋友,你从哪儿来呀?”

女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水喝。”

(读书活动层次不同,形式多样,注重在读中展开想象,读中理解内容,读中积淀语感。只有学生思之于情读之于形,入情入境的感悟,没有任何强加的朗读技巧的理性指导。)

(二)尝试朗读第二次对话。

1、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第二次对话。

2、理解“大话”的具体含义。深入探究:青蛙为什么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或做实验了解青蛙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原因。

3、理解“无边无际”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练习说话,(无边无际的大海、沙漠、田野等)。

(注重语言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达到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和运用祖国语文的目的。)

4、学生练读对话,想象它们争论的情形,体会语气,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5、指导朗读。

(三)学习青蛙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1、教师引读,小鸟说天空无边无际,青蛙却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青蛙相信了吗?青蛙笑了说:“__________”小鸟也笑了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探究。青蛙为什么笑了?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

(通过合作、探究,充分挖掘青蛙和小鸟的心理活动,体会“笑”的丰富内涵,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又让学生感悟了寓意)。

3、指导朗读。

4、创造想象,读编第四次对话。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一下子惊呆了,看见了_______________,于是对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全文,感悟寓意。

1、学习了故事你知道了些什么?

2、分角色表演读故事。

五、指导生字书写,完成生字袋的制作。

(生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利用生字袋,让学生在多次复现和运用中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六、课外扩展。

1、课外收集阅读成语故事,开展讲故事竞赛活动。

2、演一演“坐井观天”这个故事。

篇12: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课件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经常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他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无异于“坐井观天”啊。因此,进行本课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班内大多数学生聪明活泼,乐于表现,乐于体验实践。愿意朗读而且表现不错。分角色表演更是他们展示个性的良好舞台。坐井观天精品教案|坐井观天优秀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我认为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重点难点: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2.小青蛙、小鸟的头饰。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观察引入

同学们,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小青蛙和小鸟,它们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学们说好吗?

课件出示小青蛙和小鸟的图片及动画。

(以画导课,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谈话引入

小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事争吵起来,谁也不让谁,咱们来看看是为了什么事,请同学们帮着解决一下好吗?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感知

1.通读全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  同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互相读文,大体了解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鼓励自主读书进行整体感知,尊重个性,让学生体验读书的快乐。)

三.识字

1、  出示生字,小组内认读。

2、  请小老师领读。

3、  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4、  组词,造句展示。

(识字形式活泼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热情,是为识字本身服务。教给识字方法的同时,力求加以运用。)

四.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不加字 、错字、漏字。

2、请同学各读一个自然段,其它同学听听,看他们是不是读正确了。

3、  多种方式练读全文。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能力,增强读书的效果。)

五.写字

1、测试要求会写的字并组词。

信(相信)  沿(井沿)  抬(抬头)  际(无边无际)

蛙(青蛙)  错(错误)  答(回答)  还(还是)

2、观察字的结构。

①左右结构的字:信    沿    抬    际   蛙    错

②上下结构的字:答

③半包围结构的字:还(先写“不”)

3、学生练习,同桌互相点评。

(加强同桌的互相评价,促进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朗读课文,回答老师问题。

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

(老师出示课件,出现青蛙在井底跳动的画面)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老师出示小鸟飞到井沿的动画图片,看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通过图直接观察理解“井沿”,形象又直观。)

小结: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鸟呢?从天上飞来,飞累了,落在井沿上,那么它们为什么事争吵起来了呢?

(教师范读课文对话,学生倾听)

3、青蛙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它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鸟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步步设疑,学生对照课文思考,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5、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小组讨论一下,并汇报。

(摆清青蛙和小鸟的观点,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能力。)

小结:大家都认为青蛙错了,那你知道青蛙为什么错了吗?它眼中的天为什么只有井口那么大呢?请同学做个实验,把你的书卷起来,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

(以实验为突破口,了解青蛙错误的原因,培养学生动手寻找问题根源的能力。)

6、这只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里,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

(扩展思维,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7、下面,我们看本文题目

“坐井观天”,现在你明白“观”是什么意思吗?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学们可千万不要学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师希望你们看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要当“井底之蛙”呀!

(最后解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加深对成语的印象。)

指导朗读

课文中青蛙与小鸟有几次对话?

教师指导朗读: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分角色朗读课文

(孩子们最喜欢分角色读,一下子情绪高涨。)

带头饰表演

(组织孩子们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极大地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表演的过程也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丰富了体验,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展现了孩子们的个性,对课文也是一次再创造。)

篇13: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的课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读准“沿”字的音,掌握“观、际、答、弄”四个字的字形。

【教学难点】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教学准备】能活动的挂图、玻璃板、投影仪或生字卡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16开的白纸。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一)谈话导题:

今天咱们来学习第六课坐井观天(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二)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坐井观天”中的“观”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写谁坐井观天?结果怎样?(启发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暂不讨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让学生借助拼音小声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这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

(二)提问:

青蛙与小鸟共有几次对话。

三、分段学习课文

(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

1.青蛙坐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青蛙、井里。并把剪好的一只青蛙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放大了的插图上的井底。)

2.小鸟从哪儿飞来?落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小鸟、天上。并把剪好的小鸟图片贴在插图中的井沿上。)

3.什么地方是井沿?(沿,就是边。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教师指着插图中的那口井来讲解。)

(二)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

1.学习它们的第一次对话。

(1)青蛙问小鸟什么了?(指导朗读,要读出问话的语气。)

(2)小鸟是怎么回答的?小鸟为什么要从天上飞下来,落在井沿上?(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渴。)

(3)小鸟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什么?(说明天很大很大。)

2.学习第二次对话。

(1)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又说什么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青蛙说的话,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2)青蛙说小鸟说“大话”,这“大话”指的是什么?(说小鸟的话是吹牛的话,是不符合实际的话。)

(3)青蛙认为天有多大?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4)“弄错”是什么意思?(是搞错的意思)。什么叫“无边无际?”(“际”是靠边的或分界的地方,也就是边际,“无际”就是没有边际,“无边无际”在本课是形容天很大,没有边际。)

3.学习第三次对话。

(1)让学生小声自读六、七两个自然段。

(2)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是什么表情?这里的“笑了”是什么意思?(嘲笑)

(3)青蛙说自己不会弄错的原因是什么?(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4)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它是怎样劝告青蛙的?(教师指导朗读小鸟说的话,要表现出既觉得青蛙可笑,又仍然很耐心,很诚恳。)

(5)假如青蛙真的从井底跳出来,(教师边说边把插图上的青蛙图片从井底移到井外来。)看看天,它会发现什么?会怎么说呢?(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4.让学生齐读课文,读后提问。

在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上,青蛙和小鸟各是什么看法?它们的看法为什么会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小鸟是在天空中飞翔,所以它看到的天确实是无边无际的;而青蛙天天坐在井底,它的目光受到限制,它也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

5.小结。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认识到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盲目自信、自以为正确,不肯接受小鸟的帮助,这是不对的。我们要学会全面看问题,要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6.戴上青蛙、小鸟的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青蛙、小鸟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四、布置作业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把“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篇14: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的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蛙自信、傲慢的语气。

3.能在初步理解寓意基础上发挥各自不同的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创设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与创造,让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学习,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品味语言。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读懂课文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并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教师:准备识字卡片,纸筒、头饰、多媒体画面、教学挂图和相关音乐。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成语故事吗?说说你们读过哪些成语故事。

2.“坐井观天”是一个成语,这一个故事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我相信咱们班许多同学早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当人们一看到“坐井观天”这四个字时,就会想到另一个成语——井底之蛙,就会想到这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青蛙。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实际,从他们喜爱的故事入手,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你打算给自己提什么样的学习要求?

2.(课件出示生字)四人小组自主识字,探索识记方法,师巡视指导。

3.检查小组识字情况。

4.区别““渴”、“喝””的字形,练习书写。

5.再读课文,读通顺流利。

(设计意图: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展示和交流中读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合作识字精神。)

三、朗读感悟,启发想象

1.出示挂图,(师:瞧,这就是青蛙与小鸟的合影。)

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口头填空:青蛙坐在,小鸟落在()。

板书理解“井沿”。

2.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3.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设计意图:体现以学定教思想,让学生自读自悟。)

4.感悟第二次对话。

(1)指名读青蛙的话,读后回答: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2)理解”大话”。青蛙认为小鸟哪句话是大话?指名读。

播放动画。(小鸟飞过田野,飞过高山,飞过山林,飞过城市……)理解”一百多里”。

你能把青蛙对小鸟的不相信,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评议,齐读。

(3)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4)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A、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不到井口范围以外的天,所以它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B、因为小鸟天天在空中飞,亲眼看到天很大很大,所以它认为天“无边无际”。

(5)理解词语“无边无际”。“无边无际”到底有多大?还有什么也可以说无边无际?(沙漠、大海、草原等)闭眼想象:小鸟飞呀,飞呀,飞过田野,高山,山村,城市,飞过那么多地方都没有飞到天的边,天可真大啊!

(6)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指名读,评议,齐读.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很大,无边无际。)

(7)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天,无边无际。)

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天不过纸筒口那么大。)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长长的筒壁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上去天只有纸筒口那么大。而走出教室看天,没有什么障碍挡住我们的视线,所以天无边无际。)

(8)看画面,你们明白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吗

(多媒体画面演示: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得出结论:这是因为青蛙的视线被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相机指名读好句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

(9)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5.感悟第三次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它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2)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

(3)朗读对话并交流,读出适当的语气。

小结: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6.整体感悟,角色体验。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带头饰表演朗读。

(3)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表演。

(4)依据画面,为自己喜欢的角色配音。(音乐)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朗读,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创设展示分角色朗读和个性化朗读的机会,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四、读后悟理,理解寓意

1.说说你对小鸟和青蛙的不同看法。

2.是啊,同学们,千百年来,直到今天,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一只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青蛙,所以人们常常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人。

3.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

(1)小明这次到北京转了一圈,可开眼界啦!以前整天呆在村里,坐井观天,没想到外面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2)有些人坐井观天,自我感觉特别好,却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3)我们很多同学坐井观天,很少读课外书,不懂的东西太多了。

(4)原以为我们的设计、规划够先进了,可去外地一看一比,才知道我们是坐井观天,比起人家就差远了!

4.所以,咱们每一个同学从小就要多学点知识,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见识,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坐井观天的人,而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与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五、拓展活动,升华情感

1.同学们,今天咱们这节课,全面地认识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但是咱们不应该讨厌他、批评他、责怪他,而应该可怜他、同情他、帮助他。对像坐井观天的人也一样,要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才对。现在,谁来想个巧妙的办法帮助这只青蛙离开这口枯井?

2.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被你们救上来以后,它惊呆了,它会看到什么?它会说些什么呢?(借助多媒体,出示青蛙跳出井口的画面)

3.学生分小组续编第四次对话。

(设计意图:续编对话,拓展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

六、总结全文

1.学习了本文,我们都收获不小,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不懂就要问!

可能有一些学生会提问:

(1)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2)青蛙有没有错?……

(设计意图: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因为对寓言来说,故事不过是寓意的载体,寓意才是故事的灵魂。)

2.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这正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实践活动:把这个故事和续编的部分讲给爸爸、妈妈听。

篇15:《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故事,怎样在他们已有的认知上燃气他们学习的热情,使得这节课最大限度发挥它的价值,我进行了深入思考。

首先,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引入课题,学生充满好奇。在一步步闯关识字中,激发起了学生独立识字的意愿。之后为了培养他们朗读文章的语感,我在范读中以配乐形式朗读课文,赋予了文章一种美感,学生们听着听着对这个故事更加喜爱。为了使得朗读训练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更制作了头饰,让学生来前面表演课本剧,课堂气氛活跃了许多,学生们更喜欢朗读了。而这一遍遍的朗读正是为学生自主感悟,总结文章寓意做以铺垫。在讨论中学生自发总结出寓言故事的寓意,而后面的续编更富于一定挑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课堂小主人的角色定位。拓展选择的几则寓言是学生都十分熟悉的,在已有知识中学生尝试感悟寓言的特点,非常贴切学生认知经验与规律。

本课中,我无时无刻不再引导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常说阅读是一项工程,只有行于当下,来日才能有所收获。所以总结中我以“走入书海,扬帆起航”为总结,望以此小故事,引起学生对阅读的重视,激发起他们读书的愿望。当然,本节课中也有些许遗憾,我今后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

篇16:《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这则寓言三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在本单元的识字4中学习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管中窥豹,坐井观天”这样的成语,初步了解了“怎样看待问题,想问题”的方法才是正确的。这一篇课文意在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这个道理,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这一寓意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三片面的。

本堂课我努力引导学生理解对话,理解两位人物的语气,通过多次朗读多次表演走进课文,从而帮助理解寓意。通过划一划,做记号,做动作等锻炼学生的能力。在面对学生的各种各样的回答时,能积极肯定,能耐心引导,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及表达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本堂课我还能恰当地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篇17:《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怎样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读一读——理解文本

1、以疑引读,思后释疑

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疑问,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我充分把握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我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2、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每次对话中,我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齐读、男女生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师生共同读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阅读的兴趣,也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体验。

二、做一做——动手实验解难释疑

课文中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做了个实验:用语文书卷成圆筒状。然后通过圆孔看天花板或者四周,说说与平日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动手实验,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参与的空间,弄清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既培养了实际的操作能力,也培养了观察和思维能力。

三、说一说——拓展延伸培养想象

课文中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自己不会弄错。它错了没有,我们怎样才能让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让学生动脑想办法,同时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井口,站在井沿东瞧瞧,西望望。它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领悟,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既丰富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

四、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我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通过第三个关键词“笑”,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对话。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两次,这两次的笑是有区别的。文中两个笑。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另一个小折射出了小鸟的虔诚,真诚相劝。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这在为学生最终了解文章寓言作铺垫。

当然,我知道自己的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虽然整堂课孩子们上的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但是还是有不少遗憾。例如课时内容可以更丰富些,教学“井沿”时,应该进行更多的联系实际,进行迁移练习,进一步理解“沿”的意思。识字教学不够扎实。在识字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认读,有些词语可以在这个环节中理解意思。

在这节课上我渐渐的摸索到寓言故事的讲法,当然还很稚嫩,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收获。

篇18:《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的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

我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朗读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具体讲有以下几点:

一、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教师要给学生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老师安排学生读书,每次都有明确要求。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对暂时不懂的问题,既不急于解答也不轻易放过,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学生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教师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在此基础上,我又组织学生讨论、释疑。

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本堂课的教学,既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主导作用不是教会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和鼓励学生。始终注意“导”,始终注意听取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不断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

三、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我不仅注意让学生反复练习读书,还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我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我的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在组织学生讨论“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含义这一问题时,我要求学生把先后几个同学的发言连起来说完整一些……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在课堂实际操作时,对学生的引导方式上有待改进,由于在课前没有精心设计语言,导致课堂有点前紧后松。对于学生朗读表演的指导,还应该更具体一些。教师的引导在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今后课堂引导要讲求技巧,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把学到的词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语文发挥其工具性作用。

篇19:《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这节课讲授较之前备课在环节上有所改变,一是在课的中间安排一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看看天的大小,再拿纸筒看看天的大小,从而知道青蛙为什么错了。二是在课的结尾安排了一次说话和小练笔,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另外,这节课注意了学生读书的训练,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这则寓言所蕴含的道理。但是,这节课时间没有把握好,没有按要求完成授课内容。综上所述,把这节课的反思如下:

1、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教师要给学生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我在安排学生读书时,每次都有明确要求。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

本节课我始终注意听取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不断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做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

2、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注意让学生反复练习读书,还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我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我的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

3、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

青蛙为什么会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在处理这个难点时,尊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亲自拿着折好的纸筒看一看天的大小,理解青蛙为什么会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真正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并引出“该怎样做”这个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得的道理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

不足:

感觉还是我讲的太多,留给学生的时间少,比如:青蛙为什么会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学生已经亲自实践了,而且已经明白了青蛙错在哪里,我还是让学生反复的说青蛙错的原因,以至于耽误了不少时间,从而导致了所授内容没有按要求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