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知识课件

送我一只小狐狸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送我一只小狐狸”参与投稿,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细胞知识课件(共15篇),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细胞知识课件

细胞知识课件

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什么是细胞,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可以教给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的方法。)

教师准备

1、挂图或投影片——洋葱表皮细胞、其他植物的细胞、动物的细胞、人的细胞、显微镜。

2、洋葱、镊子。

3、显微镜、滴管、碘酒、吸水纸等。(只有一台显微镜,可以让各组代表进行观察,其他同学在完成本课教学任务之后再轮流观察。撕洋葱表皮、装切片、调焦等需当堂操作,以使学生感到更真实。如果有多台显微镜可以分组观察,留一台显微镜当堂装片、调焦,其余几台在课前放好洋葱表皮切片并调好,以节约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谈话:在自然课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自然事物。其中哪些是有生命的?

2、讲解:

植物、动物、人都是有生命的。由于它们都是有生命的,所以把它们归为一类,统称“生物”自然界中无生命的物体——砂、岩石、水、空气等,称为无生物。

植物、动物、人,从外表看是很不相同的,那么它们的身体是否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问题。

二、猜想假设:

1、指导学生认识细胞

2、讲述: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项观察。每个组都有一块洋葱(俗称葱头),用镊子在洋葱表面撕下一层薄薄的膜(教师演示一下),这是洋葱的表皮,观察它是什么样的?

三、制定方案

1、分组制定方案、观察。

2、汇报观察结果。

讲述:

用肉眼看,我们只能看出洋葱表皮是一层薄薄的、软软的、近似透明的膜。要看得更清楚,需要通过显微镜来观察。

四、实施探究

1、出示显微镜

2、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由镜座、镜柱、镜筒、镜头(目镜和物镜)、反光镜、载物台、准焦螺旋等部分构成。

讲解、演示: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的方法是这样的……(教师可边讲边演示。)

分组观察。

汇报:你在显微镜中看见了什么?你能在黑板上简单地画一画吗?

五、展示交流

1、讲解:

(出示洋葱表皮细胞构造图,或看书。)

通过用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洋葱的表皮并不是像用肉眼看到的那样,仅仅是一层近似透明的'薄膜,而是由很多小格子构成的。这些小格子是细长的,两头比较尖,一排排的,排列得很整齐、很紧密。这些小格子叫做细胞。(板书课题)每一个小格子是一个细胞。

2、 细胞由四部分构成:周围是细胞壁和细胞膜,中间有细胞核,细胞核与细胞膜之间是细胞质。

3、细胞很小,用肉眼看不见,在显微镜中看到的大约放大了××倍,一小片洋葱表皮由很多很多细胞构成。

4、提问:

洋葱表皮是由什么构成的?

洋葱表皮细胞由哪几部分构成?

六、课堂作业

1、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现的。

3、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

4、显微镜的构造:(略)

篇2:细胞的生活课件

第1节 细胞的生活环境

一、 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理解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4.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和组织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具与教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大家打开课本的章首,上面一图是雪山环境,如果把一杯水放在雪山的环境中,这杯水的温度是低还是高,哪么在这个环境中的边防士兵的体温又是多少呢?下面一图是炼钢炉旁边的工人,这个环境温度如何?如果放一杯水在炼钢炉旁边,这杯水的温度与放在雪山的那杯相比较那个高?炼钢炉旁边的工人的体温又是多少?为什么放在雪上和炼钢炉旁边的水的温度一高一低,然而在这两个环境中的人体温却一直是37℃左右?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人体内的环境——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结合问题,讲述新课: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展示课本第二页问题探讨)

【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两幅图中图1是什么细胞? 图2是什么细胞?他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师生共答】图1是血细胞,生活在血浆当中。图2是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直接生活在水环境当中,从水获取营养物质并把代谢废物排入水中。

【教师讲述】血浆大部分是水环境,也就是说血细胞也生活在水当中。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单细胞生物的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都是生活在水中的。

【设问】那我们知道人体也是由细胞构成,人体内的细胞是否也生活在水环境中呢?

【学生阅读】大家看课本P2相关信息,成年男性含水60%。成年女性含水50%。教师讲述:曹雪芹曾经说过女人是水做的。从这则资料看来男人更是水做的。也就是人体内含水量特别的多。因此我们把人体以水为基础的液体成为体液。

【设问】我们知道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组成人体的细胞(如血细胞)外有没有液体呢?哪么细胞内呢?

【师生共答】我们又根据体液分布的位置不同又把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教师提问】血液是不是体液呢?

(展示血液组成成分)

【教师讲述】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我们称为血浆,简述细胞外液的概念。

【设问】既然血液中有细胞,那么血液是不是体液?如果不是,那么血液中的什么成分是体液呢?什么成分是细胞外液?

【学生讨论回答】血液不是体液,血细胞内的液体和血浆是体液,血浆是细胞外液。

【教师强调】血浆存在于血细胞外,所以血浆是属于细胞外液。血浆就构成了血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设问】我们知道血细胞和血浆存在于血管内,哪么我们人体除了血细胞外还有很多其他细胞,哪么这些细胞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

(展示课本P3 图1—1)

【教师提问】请大家看一下红色的是什么?蓝色的呢?绿色的管这些又是什么管呢?这些管内是什么呢?在这些管外还有一些细胞,这些细胞由叫什么细胞呢?这些细胞之间有间隙吗?如果有,间隙中的液体叫什么呢?

【教师讲述】红色和蓝色管是血管,内有血液,其中红色的是动脉毛细血管,蓝色的是静脉毛细血管。绿色的管为毛细淋巴管,管内有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以及淋巴液,淋巴就是他们的直接生活环境。管外的细胞为组织细胞,在细胞于细胞之间存在一些间隙,在这间隙中也充满着液体成为组织间隙液又称为组织液。组织液就构成组织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教师提问】通过以上的讲解,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些是不是细胞外液?

【教师讲述】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些都是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这个环境与我们人体周围的这个环境有很大的区别,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细胞生活的环境在体内,所以我们把细胞生存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教师提问】大家考虑一下细胞外液和内环境是否相同?

【师生共答】是相同的,都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

【教师提问】血浆中水是怎样进入细胞,细胞代谢产生的水又是怎样进入血浆?通过课本P3 图1—1简述三种细胞外液的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设问】细胞外液的成分有那些呢?

(展示P4资料分析 血浆的化学组成)

【思考讨论】P4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研究表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成分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差别在于血浆含较多蛋白质。细胞外液成分类似海水,反映生命起源于海洋。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设问】我们知道细胞外液是一种液体,在化学学习时,我们没接触到一种液体就要了解一种液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把这些统称液体的理化性质。哪么细胞外液都有哪些理化性质?

【学生阅读】P5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师生共同总结】

1、渗透压: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微粒数越多,吸引力就越大也就是渗透压越大。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2、酸碱度: 人的PH为7.35~7.45。PH的稳定与酸碱对物质有关。

3、温度:人的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师提问】我们在前面讲过了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细胞生活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都来自于细胞外液,那么细胞外液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又是从外界吸收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是怎样进入细胞?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样排出体外?

(展示课本P5 思考与讨论)

【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

(展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教师强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细胞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废物的排除都需要通过内环境,因此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综合知识,本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学习了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中三者之间的关系,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以及外界物质如何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着重要掌握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中三者之间的关系,外界物质如何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

六.课堂作业

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B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C 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

D 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环境交换物质

2、内环境中不含 ( )

A 血红蛋白 B 尿素

C 葡萄糖 D 二氧化碳

3、血浆中的水来自 ( )

A 组织液 B 血浆、消化道

C 淋巴、组织液 D 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4.人体占体液总量比例最多的是( )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血浆 D.组织液

5.人体组织液中的氧气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需要

通过的磷脂分子层( )

A.2层 B.3层

C.4层 D.6层

6.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

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答案:C A D A D C

七.板书设计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的生活环境

一.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淋巴等

2.内环境中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血浆中的主要成分)

(1)水,占90%

(2)气体,以氧气和二氧化碳最为重要

(3)各种无机离子,钠、氯、钾、碳酸根、磷酸根的量最多

(4)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脂质、葡萄糖、核苷酸、维生素等

(5)各种激素

(6)细胞代谢的废物,氨、尿酸、尿素等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1)溶液的渗透压:约770kPa

(2)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

(3)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度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八.布置作业:

P6 第一大题和第二大题

篇3:细胞的生活课件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2、描述细胞核在生物的发育、遗传和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3、学生能够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4、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2、教学难点:

(1)、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3)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三、 教学方法:讲解和演示结合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提高,温故知新

同们学上台试试比较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从物质、能量的角度了解细胞膜、细胞质中主要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明确细胞的各个部分结构既能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构成了分工合作的统一整体。

为“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章标题形式体现的重要概念提供有力的支持。引出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生命活动,带领同学们一起走进细胞的生活。

2、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出示图片,一副美女图和一副烧伤后的图片,问同学们这么可惜的事情有没有什么补救的办法,同学们就会很自然的联系到植皮,请同学们当小小科学家,谈谈他们的看法,在培养人造皮肤的时候为了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应该加入哪些物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思考)

3、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通过图片展示学生得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对比之前学生们的推测,让他们记忆更加深刻。讲解物质有分子组成,细胞中的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演示实验,请学生上台展示在水中滴入红墨水并大声说出实验现象,辅助学生理解物质由分子组成。

演示实验:花生种子的燃烧,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小组讨论,通过实验现象将细胞中的物质进行分类。

出示图片,通过比较葡萄与葡萄干,让学生初步推测细胞膜是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此时老师给出细胞壁全透性的事实,使学生进一步确定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4、 讨论质疑,探索新知

老师利用教材实例,将人需要摄取食物与汽车需要加油进行类比,说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不仅提供构建身体的物质,还可以提供能量。

引出细胞的生活也需要能量。

让学生谈谈生活中的能量以及能量进行转换的例子,启发学生细胞中也能进行能量转换,提出问题,细胞中的能量是怎样转换的?在哪里进行转换?联系小学科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最后得出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的能量转换器。

老师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分析小羊多莉的身世,谈论“多莉的长相为什么与B羊十分相像?”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知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信息贮存在细胞核中。由此进一步得出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的结论。提出问题,为什么细胞核具有那么重要的功能?老师进一步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DNA这种遗传物质的`存在,细胞核才能成为整个细胞的控制中心。

5、 知识整理,归纳小结

请同学谈谈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内容,然后老师进行本节知识整理和小结。

6、 作业布置,巩固提高

板书设计:

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

一、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 细胞中的物质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

有机物:大分子,一般含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2、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

4、 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控制中心:细胞核。

篇4:细胞的生活课件

1教学目标:

①学生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②学生能够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③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2学情分析:从上学期的各方面情况来看,本班总体还是不错的——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学生思维较活跃,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仍不排除少数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

3重点难点:①细胞中的物质,以及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能量转换作用②学生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及其转换。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细胞的生活

教学过程:

对上一章的内容进行回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复习:细胞都有哪些结构?

导入:植物体和动物体都有许多细胞构成,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又有不同的功能。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有些细胞在长大,有些细胞在变老,有些细胞在死去,同时又不断的有新细胞在形成。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同走进细胞,看一看细胞是怎样生活的。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根据提出的生物现象作出讨论:

1、生物体能由小变大 2、庄稼需要浇水,施肥;动物需要喝水,吃食物……

得出结论: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根据这个结论,提出三个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1、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2、细胞怎样控制物质的进出?

3、细胞怎样获取和转换能量?

A、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根据问题推测细胞内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吃西瓜或苹果时,有什么感觉?(水、糖、酸……)

小麦磨制后能得到面粉。(淀粉)

动物油(脂类)

得出:B、细胞内物质的分类:

小分子(一般不含有碳)如无机盐、水、等——无机物

大分子(一般含有碳)如糖、蛋白质、脂类等——有机物

实验认识有机物和无机物:

用浸软的小麦种子放在火上烧,留下的灰就是不能燃烧的无机物,而烧掉的就是有机物,水在这过程中蒸发掉了。

C、组成物质的基本颗粒。

无论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颗粒——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更小的颗粒——原子构成的。(举例: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

做实验验证:蔗糖放到水中,糖溶化了,水也有了甜味。

得出结论:

分子是能够运动的。

蔗糖在水中溶解,其实就是一个个蔗糖分子分散开来,挤进去水分子之间的空隙中。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认识到细胞中有这些物质后,那细胞中的物质是否封闭的?细胞里面的物质会到外面去吗?细胞外面的物质能到里面来吗?是什么控制细胞中的物质进出的?

思考:物质进出细胞的界限为细胞膜

根据现象作出判断:

放入清水中的萎蔫青菜会重新硬挺起来。

据测定,某海藻细胞中镁的浓度仅为海水中镁浓度的万分之一。

细胞膜并未将细胞完成封闭起来,它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怎样控制呢?

对有用的物质——进入

对无用的物质——挡在外面

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出

(三)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

我们人类为什么要吃饭呢?进去体内的营养物质有什么作用呢?

能量的形式和转换:

电流中的电能——光能和热能

蜡烛的化学能——光能和热能

汽油的化学能——光能和热能

食物中的能量属于哪种形式呢?

这些食物,有的来自动物、有的来自植物,说到底,是来自这些生物的细胞。

那么细胞中的能量又是哪里来的?又将怎样转变为生命活运所需要的能量?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离不开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怎样转换?(看动画)

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叶绿体相当于加油站,线粒体相当于发动机。

尝试着对能量转换器进行理解。

通过练习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巩固。

植物体中,叶绿体把太阳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这些化学能被线粒体转化成植物生活所需要的能量。

因此我们把叶绿体、线粒体称为能量转换器。

其中:

叶绿体中将太阳光能转换成化学物质中的能量;

线粒体中化学物质中的能量转换成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

(四)、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

篇5:细胞的生活课件

一、 学习目标

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单位。

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 描述细胞核在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二、 学习重点和难点

1、 学习重点

(1) 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 描述细胞核在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2、 学习难点

(1) 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重要作用 (2) 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三、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由原《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两节合并而来,新教材安排一节删掉了原子知识,简化了分子知识,并将原来基因、DNA、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移到了八年级下册,是为了减轻七年级学生的学习负担,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虽然合并后,知识有删减,但这一节的知识容量还是比较大。鉴于七年级的课时安排,我还是想突出叶绿体和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细胞核是控制中心这两个重要概念的传递,一节完成教学任务。

四、 教学准备

1、 2、

实验材料:

小麦、解剖针、酒精灯、火柴 教学课件

五、 教学过程

六、 板书设计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

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细胞中有有机物和无机物 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3、细胞中有能量转换器

(1) 叶绿体:光能→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2) 线粒体:化学能(有机物)→细胞需要的能量 二、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七、 反思

本节课教材内容较多,总是给学生留的思考时间太少,我总想尽量将知识简单化,以便学生接受、理解。

篇6:生物细胞分化电子课件

生物细胞分化电子课件

教学目标:

认识(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光学显微镜水平)及功能;

能识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知道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初步学会使用光学显微镜和制作简单的装片;

初步学会绘制简单的生物图

教学重点: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教学难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显微镜的使用;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教学过程:

一、细胞的发现

人类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依靠肉眼来观察自然界的各种事物。由于人眼不能看清直径小于100μm的物体,人类一直设法利用工具来放大物体,探究生物体是由什么细微结构构成的。

16世纪中期,瑞士博物学家格斯奈用放大镜观察和描述了蜗牛壳和原生动物。

1590年,荷兰科学杨森首创显微镜。

16,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根据望远镜倒射时由放大物体的特点,也制成一台显微镜,对昆虫进行了观察。

1665年,英国物理学罗伯特.胡克用自己设计和制造的显微镜观察了软木(栎树皮)的薄切片,看到了一些小孔洞,类似蜂巢的极小的封闭小室。他取名为cell,翻译为细胞。后来,他又观察了叶片的表皮和树枝和树枝的横切面,发现活的植物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细胞的大小

细胞很小,直径一般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但是,如果我们用肉眼活放大镜观察用手扳开的熟透了番茄、西瓜、苹果的果肉,可以观察到一个个亮晶晶的小颗粒,这就是细胞。这些细胞由于储藏了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直径可达1000μm.

小资料:细胞的大小

细胞的大小和功能往往是相适应的。如鸟类的卵细胞之所以大,主要是由于细胞质中由大量的营养物质,以保证脱离母体后卵的胚胎发育;而哺乳动物是胎生的,胚胎在母体内发育,受精卵的发育可以从母体取得营养,因此他们的卵细胞比卵生动物小得多。

细胞的大小和生物体身体的大小没有相关性。

三、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细胞的形态”教学上可以先让学生讨论后描述实验课中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然后教师可利用媒体展示或挂图,介绍生物体中各种不同形态的细胞(如红细胞、色素细胞、肌细胞、神经细胞、精子、卵细胞、根毛细胞)及形态可以改变的细胞(白细胞和变形虫)。

“细胞结构和功能”先讲解动物细胞结构功能再讲植物细胞。可以先让学生画个口腔上皮细胞图,然后老师一边讲结构一边画出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并注上名称,讲清细胞膜、细胞质、细胞的特点和主要功能并板书。用同样方法讲清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可以将鸡蛋的结构与细胞结构类比)。讲解二类细胞后,让学生总结出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板书可采用图文式板书。

注:叶绿体和液泡是属于细胞质的结构,不能把植物细胞说成由6部分组成

1.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饿细菌细胞的特由结构。主要是由纤维素等构成的,比较坚硬,能维持细胞的'形状,对细胞由保护和支持的功能。

2. 细胞膜:又称质膜,是细胞最外面的一层极薄的膜,它的厚度仅有10μm,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看到的只是细胞与环境界面的影象。细胞膜除了具有保护作用外,还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 细胞质:是位于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透明粘稠状结构。在动物细胞中,这个区域几乎透明,而在植物细胞中,能看到液泡。液泡中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有各种无机盐和有机物,如甘蔗茎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蔗糖。在叶细胞的细胞质中有绿色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质是细胞进行许多生命活动的地方。

4. 细胞核:是细胞中最大的一个似球体的结构,通常一个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细胞核的直径为10~20μm。通常位于细胞的中央,构成细胞核的物质十分粘稠,内含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的染色质或染色体,以及蛋白质。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整个细胞的生长、发育和遗传等生命活动,特别和生物的遗传密切有关。

四、细胞的形状

细胞的形状多种多样。有长方体形、球形、圆盘形、星芒形、长纤维形、纺锤体形等。细胞的形状主要取决于其功能。如:

人的红血细胞呈圆盘形,能增加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和外界交换气体;

动物的色素细胞是星芒形,伸开时颜色变深,收缩时颜色变淡;

肌肉细胞呈长纤维形,有利于收缩于舒张;

动物的卵细胞是圆球形或卵圆球形,适应于在生殖道中运送;

精子一般都有鞭毛状的尾,能在流体介质中游动,以接近卵细胞;

表皮细胞通常呈扁平状,有利于保护身体内的组织和器官;

根的根毛细胞,外侧发生突起,有利于扩大吸收水和无机盐的表面积。

五、细胞的化学组成

1、构成细胞的物质

水:水的含量一般可达80%~90%

无机盐:大多数无机盐在细胞中溶于水,

有机物:有糖类(葡糖糖、核糖、脱氧核糖、蔗糖、淀粉、糖元、纤维素)、

蛋白质(血红蛋白、胰岛素等)、

脂类(磷酸甘油酯、脑磷脂、卵磷脂等)、

核酸(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等

2、构成细胞的元素

主要有:  糖类有C、H、O,蛋白质有C、H、O、N、S,脂类有C、H、O,核酸为C、H、O、N、S、P。这些元素与无机界是一样的,地球上的物质具有统一性。

六、细胞的分裂核生长

生物能由小变大的原因是细胞分裂和生长。

细胞分裂:要讲清概念(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变化成为二个子细胞的过程)、过程(细胞核一分为二――细胞质一分为二――一个细胞变成二个细胞)、意义(使细胞数目增多,实现生物的繁殖)。在讲分裂过程时,利用板画讲无丝分裂的过程,利用挂图或多媒体讲有丝分裂。

细胞分裂是指细胞由一个分裂成两个,两个分裂成四个…这是细胞繁殖子代的过程。细胞分裂通常包括两步,先是核分裂,形成两个子核,然后是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根据细胞分裂的情况,细胞分裂可分为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由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看不到染色体的变化,也看不到纺锤丝的活动(丝状物的出现)。是1841年雷马克首先在鸡胚血细胞中发现的。

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最普遍存在的方式,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丝状物的出现。分裂时,首先是细胞核中的染色质成为染色体,核膜与核仁消失,纺锤丝将染色体牵引到细胞两端;然后染色体又重新变成染色质,核膜和核仁重新形成,完成核分裂;最后,在母细胞中部凹陷横缢(动物细胞)或形成新的细胞壁(植物细胞),完成细胞质的分裂,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相同的子细胞。

细胞的生长:通过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体积较小,需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使细胞体积增大,质量增加的过程。

细胞生长:要讲清概念、过程(可利用板画或挂图,形象地说明植物细胞生长过程中液泡的变化)和结果(体积增大、细胞分化)。

七、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不仅是生物体的结构单位,而且还是生物体的功能单位。

结构单位:生物体(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功能单位:主要是以单细胞动物――草履虫为例,说明细胞能完成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的各项功能(也可补充单细胞植物――衣藻进一步说明),然后说明细菌、酵母菌的细胞也有同样的功能。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功能不具全能性,但都有其功能(举例说明之)。最后得出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结论。

单细胞生物,既是一个细胞,也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体。它们具备了生命的一切基本特征,如能摄取食物、排出废物,能运动,有应激性,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变异现象。

(介绍草履虫的结构,是属于原生动物门纤毛纲的单细胞动物,形状很像草鞋)如草履虫能用口沟摄取食物,用食物泡消化食物,用肛门点排出食物残渣,用伸缩泡排出飞舞等。

多细胞生物是由多种多样的细胞构成的。各种细胞分工合作,实现多细胞生物完整的生命活动过程。如在多细胞植物中,水和无机盐的吸收是由根毛细胞完成的,光合作用是在叶肉细胞中完成的,生殖功能是在卵细胞和精子等细胞中完成。

由此可见,一切生物都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出现的,有了细胞就有了完整的生命活动过程。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病毒只有侵入细胞后才能表现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才能进行基本的生命活动。

小资料:细胞学说

阅读:病毒

总结:

练习

活动: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一)认识显微镜的的结构:可以利用挂图和实物一边介绍各部分名称和作用,一边让学生对着显微镜记忆、领会,然后让学生完成图5.2.2的实验作业。

显微镜的使用:老师一边讲清操作要领一边示范,采用讲一步让学生操作一步,教师进行检查及时纠正的方法进行教学。老师要讲清以下内容:

1、 取镜: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2、 安放:把显微镜放置在接近光源的地方,置实验者前略偏左(距桌边缘5-10cm),镜筒向前,镜臂向后。

3、 对光:二对准: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使物镜距载物台2 cm左右);转动集光器,让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睁开),同时调节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光线暗时用凹面,如要使用高倍物镜则用凹面),使镜筒内出现圆形明亮的视野(要求亮度与日光灯相近且无阴影)。

4、 放标本:把待观察的标本(“6”、“E”、“b ”、“p”等)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好,使标本位于通光孔的中央。

5、 调焦:双眼从侧面注视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注意不能碰到载玻片);再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睁开右眼,并慢慢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

6、 调节视野亮度:没有经过染色的标本透光好,需要在暗视野下才能看清楚,可通过缩小光圈或换用平面镜对光的方法进行调节。

注:如要使用高倍镜,则选取待进一步观察的部位,移到视野的中央,转动物镜转换器(不能按在物镜镜头上转),使高倍物镜(40X)对准通光孔,再调节细准焦螺旋(切勿转动粗准焦螺旋,以免不小心压破标本,损坏镜头)。

7、 显微镜复原:用纱布将显微镜的外部擦试干净,将两物镜偏离通光孔,镜筒下降到最低位置,反光镜处于竖直位置,放回镜箱中。

显微镜使用时注意事项:

1.取送方法要正确。右手握镜臂,左手托住镜座,使显微镜保持垂直,不允许用一只手提显微镜;

2.镜头的保护。镜头只能用专用的擦镜纸擦拭,要顺一个方向擦;

3.粗、细准焦螺旋的使用.使镜筒下降时,一定要用眼睛看着物镜,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以免砸坏物镜和玻片标本;

4.制作临时装片。临时装片一定要盖盖玻片,以免镜头接触玻片上的液体。使用染液时,不要使染液碰到镜头,以免染液损坏镜头;

5.转换器的使用。不要用手指扳着物镜转换,以免使物镜镜头松动而改变焦距,影响观察的清晰度。正确的方法是用手指握住转换器的边缘进行转动;

6.聚光器的使用。显微镜最下面的一个螺旋是使聚光器上升和下降的螺旋。聚光器上升,通向物镜的光线变强,视野变亮,反之则暗;

7.光阑的使用。在聚光器的下方有光阑,可以通过一个小杆的移动,改变进入物镜的光通量,改变视野亮度;

8.制作目镜的指示针

(二)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复习显微镜的用法,用洋葱表皮永久装片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让学生先感受一下细胞形状)。由于学生从未看到过细胞,因此观察时往往将载玻片、盖玻片或镜头上的一些脏东西或气泡当成是细胞,教师要充分利用媒体或挂图展示细胞,及时纠正学生的偏差。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采用边讲边示范的方法,讲清以下要点:

8、 擦片:用纱布或吸水纸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

9、 滴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10、 取标本展平:用镊子夹取洋葱的内表皮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用镊子将薄膜展平。

11、 盖片:取一盖玻片,先让其一边接触载玻片的水滴,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另一边,然后轻轻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再用吸水纸吸去盖玻片外多余的水(如有较多的气泡,可在盖玻片边缘的一侧滴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

12、 染色:把染色液滴在盖玻片边缘的一侧,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观察临时装片:(看不清晰主要是标本撕得太厚,细胞重叠所致,应重新制作)

然后再观察人口腔上皮永久装片。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动物细胞结构;观察细胞质流动;生物画图

临时装片方法基本上相同,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取标本,口腔上皮细胞不易取下可以多刮几下,用力可稍大一点,牙签不能太细太尖(可用棒冰棍代替);口腔一定要清洗。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黑藻的叶要先照光,取细嫩的叶制成临时装片。

生物图画法要求交代清楚,老师可边讲边示范。

篇7:细胞增殖说课课件材料

1教材分析

《细胞增殖》是新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 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1节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细胞这一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后,进一步学习细胞的产生的过程。 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其他章节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它是对第一章中的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一结论的具体说明,另一方面,它是学生今后学习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生物的变异等内容的基础。本节涉及内容较多,含实验在内共需3个课时组织教学,在此笔者仅针对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说课。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方面:a.了解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及意义;b.理解细胞增殖的周期性;c.概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具体过程。

(2)能力方面:模拟探究染色体的变化规律,构建染色体、核DNA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对有丝分裂过程的学习,感受生命的运动性,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3重点及难点分析

(1)重点:a.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概念;b.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2)难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的变化规律。

4教法和学法分析

4.1学情分析

从生物学基础来看,学生已经知道了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但还仅仅停留在结论水平上,未提及具体过程。通过前五章的学习,了解到了细胞的结构及功能,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高一学生意义识记开始占主要地位,抽象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成熟中。这些使得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节内容的能力。

另外,笔者授课的对象是省级示范中学的学生,基础较好。

4.2教法和学法

总体来说,高一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还不够完善,而本节内容较抽象,学生又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因此,我采用直观教学法、模拟探究法进行教学。

在本课直观教学法主要是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有丝分裂的过程,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

模拟探究法则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最后形成结论。

学法则采用学案导读法、合作探究法。即利用学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学习目标,初步了解本课内容。在突破教学难点时,让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尝试发现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过程分析

5.1创设情境

上课之前,先播放一段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视频,然后提出问题,植物由一粒种子萌发生长成为完整的植株,这是由于细胞体积增大还是细胞数目增多呢? 新细胞是如何产生的呢?引起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5.2自主学习

学生对照学案阅读教材,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独立或者合作完成基础知识梳理。这一步骤旨在让学生对本课的`重难点内容形成大体的轮廓。

5.3重点解析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细胞周期的概念本身并不难,只是学生常常忽视其中的一些关键语句从而导致对细胞周期的概念理解不够透彻。讲解时强调要理解这一概念,应注意三个方面:即具备细胞周期的前提条件、细胞周期起始点和终止点。接着引导学生对这一概念进行拓展应用:将细胞周期的概念转换为两种不同的图形,请学生分析两图中分裂间期、分裂期、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这样既可以培养对图形的识别能力,又能加深对细胞周期概念的理解。

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具体过程是本课的重中之重。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反映该过程抽象、微观,难以理解;过程中涉及的概念较多,对染色质、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以及细胞板和赤道板之间容易混淆。教学中为重点解决好这两个问题,笔者采用了以下方案:

首先利用flash动画演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形成初步印象;再分期进行演示,同时与学生一道归纳总结各个时期的特点,并以顺口溜的形式介绍给学生,方便记忆。从动画中,学生可以直观、生动地了解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将教材上静止的图片还原为细胞分裂的动态变化,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过程的连续性、动态性,有利于形成较深刻的感性认识。

演示动画的同时,提示学生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然后结合黑板简笔画,对染色质、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这一组概念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中期、末期细胞图像,结合教材内容,说明赤道板只是一个虚拟的平面,而细胞板是一种具体的物质结构。这样完成对两组易错易混淆概念的辨析。

5.4疑难探究

有丝分裂过程中最难理解的内容莫过于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及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规律了,为突破这一难点,笔者设计了疑难探究环节。

首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三步进行探究:

(1)模拟探究染色体的形态变化:要求学生以一条染色体的变化为例,制作各时期的染色体模型。模型制作完成后要求学生按正确的顺序摆放。

(2)利用第一步中制作的模型,探究含有2N条染色体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各时期的染色体、DNA的数量,并将探究的结果填写在学案中的表格里。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总结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规律,绘制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曲线。

小组探究结束后,进行成果汇报。(展示一部分学生制作的染色体模型及绘制的染色体、DNA含量变化曲线图)从照片中可以发现,有些小组的探究结果中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错误,因此可以先让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相互评价、修改。然后教师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形成正确的结论。

到此本课时讲授部分全部结束,重点和难点内容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和突破。

复习回顾:讲授结束后,结合板书对本课的重点内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进行复习回顾,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网络。

巩固提高: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课重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笔者设置了与细胞周期、DNA含量变化、植物细胞分裂过程有关的三道习题进行练习,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6教学评价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十分抽象、微观,学生学起来感觉比较困难。因此,教师要注重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利用。首先利用学案明确学习目标、梳理基础知识,形成大体轮廓;通过演示动画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染色体模型的应用又克服了多媒体手段转瞬即逝的弊端,这些资源的利用,能较好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篇8:细胞增殖说课课件材料

1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简述细胞增殖的周期性;

(2)概述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2、态度观念方面

(1)通过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特点的学习,使学生客观的认识生命现象,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对细胞分裂图象的观察、学习以及绘图练习等活动,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能力方面

通过对细胞周期内染色体变化图象的观察,培养学生视图、分析、判断等能力。

2教材分析

本节是高中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一节,共分为2课时。“细胞增殖”是一种生命现象,也是细胞生命历程的起点,只有了解了这一生命现象,才能让学生逐步认识到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生物体具有的遗传和变异。本节是历年来考察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学习后面几节内容如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及癌变的基础,乃至为学习必修二模块遗传和变异的中减数分裂和选修课程打好基础。

3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三章第二节中已经学习过染色体和染色质的相互转换关系,这些知识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 应该以其所知喻其不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对细胞增殖的了解非常少,对于由受精卵发育成人体,一个细胞增殖为1014个细胞,学生知道其中有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但细胞分裂和细胞增殖是不同的概念,应给学生解释清楚。

4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

(2)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

(3)有丝分裂的意义。

2、教学难点

(1)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特点;

(2)以动态观点去理解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变化。

5教学方法和教前准备

1、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讨论分析教学法 提问法 比较教学法,图形直观教学法,讲练结合的方法

2、准备 多媒体课件 纸制的染色体一组

6教学模式

问题-概念-题组 互动-生成 参与-合作等多种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

7教学过程 7.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课

师:同学们,图中一个细胞变成升高2.26米的姚明这么高的成年个体呢?细胞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生:分裂、分化、衰老、凋亡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真核细胞主要的分裂方式——有丝分

活动2【讲授】细胞周期

师:如果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细胞,在连续分裂过程中,发现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你能归纳细胞周期是什么吗?细胞周期的条件是什么?起止点是什么?

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叫细胞周期。

师:根据表中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回答问题:

问题1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是否相同?

问题2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持续时间是否相同?

生:不一样 ,分裂间期时间远大于分裂期;不同生物的不同种类细胞,细胞周期不一样长

师:细胞分裂时细胞内发生了那些变化呢?先认一认这张图,说出图中各细胞结构。

生: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核膜、核仁、染色质)

师:补充着丝点。染色质和染色体有什么关系?主要成分是什么?

活动3【讲授】植物有丝分裂过程

师:比较经过间期后细胞内的结构和细胞本身发生了那些变化?

生: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师:分裂间期的结果是什么?

生:形成了染色单体。

师:区分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之间的关系

活动4【讲授】2.分裂期

师:通过图中细胞的变化,你们能自己归纳出各分裂时期细胞内结构的变化吗?

生:前期: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染色体散乱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 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暂时加倍

末期: 染色体消失,纺锤体逐渐消失,出现新的核膜、核仁,细胞 板出现并形成细胞壁

师:细胞组讨论各时期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位置,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生:回答(略)

师:请尝试用曲线以坐标图的形式表示染色体和核DNA在一个细胞周期中的变化情况

生:曲线图(略)

师生共同归纳: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保持亲子代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师:根据教材114页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小组讨论分析比较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

篇9:初中生物课件知识

【—课件之食物网】下面是老师对生物中,关于食物网的知识内容学习,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对此知识掌握哦。

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各条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绿色植物大量枯死时哪些生物最先受到影响?

2.青蛙的数量大量减少时,其它生物的数量会不会发生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 食物网反映了生态系统中各生物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2 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各营养物质在食物网中流动。

3 联系第3章知识,由于营养物质在食物网中流动,所以也有能量的流动。

能量流动的特点

1、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沿着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顺序,即 按营养级逐级减少的。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一个能量不断消耗的过程,这是生态系统中能流的特点之一

2、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 能量的流动是 单方向的。

3、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 。

八年级生物试题之细菌和真菌探究

【—八年级之细菌和真菌探究】,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或著与其他生物共生。人体身上也带有相当多的细菌。

为了促使人们更自觉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某生物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实验证明指甲中的确能“藏污纳垢”。于是他们参照了教科书中的“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思路,设计出相关的探究活动计划。

(1)你认为他们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2)你认为他们的实验,除了需要准备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还应准备哪些材料用具?

(3)请你推测他们在实验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描述或用图示说明均可)。

(4).你认为该小组同学们经实验后会向人们发出怎样的倡议。

总结:细菌的营养方式有自养及异养,其中异营的腐生细菌是生态系中重要的分解者,使碳循环能顺利进行。部分细菌会进行固氮作用,使氮元素得以转换为生物能利用的形式。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化石和对化石

【—初二生物上册:化石和对化石】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化石和对化石的知识点,我们做下面的学习。

化石记录着古生物的信息,是人类能够见到并加以研究的古代生物体的一部分,或它们生活的痕迹。

化石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生物的遗体直接形成的,这些化石常常是植物或动物身体的坚硬部分,例如,植物的茎干,动物的骨骼、贝壳等。有的则是完整的生物体,如湖泊里的昆虫,寒武纪时代的三叶虫化石等,另一类则是由生物的生活痕迹和遗物形成的,如恐龙的脚印、恐龙蛋和粪便等。

研究化石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保存下来的化石很少是完整的,人们必须将各个部分按照它们适当的关系重新进行正确的组装。这就要求古生物学家必须掌握生物的解剖知识,而且还应确定未保存下来的结构的位置。最后,古生物学家根据化石,复原出生物生活时的大小和形状,并根据现代生物的颜色推出复原模型的颜色。不同的学者对同样的化石可能有不同的解释,而且从化石本身推论得越远,解释的差异就可能越大。

希望上面的知识点学习,能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也要再接再厉。

初中二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初中二年级生物上册: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怎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生物圈中的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通过消耗绿色植物合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所以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2、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各种生物之间,通过捕食与被食的营养联系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间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趋于平衡,从而有利于生物之间协调发展。

3、动物不仅适应环境,从环境获得生活必须的物质和能量,而且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相信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可以很好的掌握此知识点,希望同学们的生物学习的更好。

初中生物: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课堂训练

1.某体细胞中含有X条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情况是( )

A.X→X→XB.X→2X→2XC.X→2X→XD.2X→2X→X

2.植物细胞分裂的顺序是………………………&hellip 初中语文;……………………………………( )

①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有一个新的细胞核 ②细胞核分裂成两个新的细胞核

③母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①③②

3.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关于染色体的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变化明显

B.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相同

C.染色体的数量存在一个加倍的过程

D.染色体数量的变化使新细胞中的DNA含量加倍

4.生长发育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池塘中的小鱼可以长成大鱼,这与细胞的哪些变化有关………………………………………………………………()

A.细胞生长 B.细胞分裂 C.细胞病变D.细胞分裂和生长

5.阅读以下三段材料,回答问题:

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简练而又朴素的语言真切地反映了生物界遗传现象。神秘的遗传现象的.物质基础,就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核酸,核酸又和蛋白质一起组成了染色体。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载有遗传信息(基因)的物质,在细胞发生有丝分裂时期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因此而得名。在无性繁殖物种中,生物体内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一样。

研究结果表明,每一个染色体含有一个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有很多个基因,一个基因是DNA分子的一部分。现代遗传学认为,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

通常说遗传是由基因决定的,当细胞分裂时,核内的染色体能准确无误地复制出一套新的染色体,其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和结构和母细胞的完全相同,所以父母的遗传信息全盘且正确地传递至子代。

(1)由材料1可知,遗传物质是,它和一起组成染色体。

(2)阅读材料2,把染色体、基因、DNA按所含信息量从大到小排序:。

(3)我们知道,细胞分裂后,子细胞和母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阅读材料3后可知,这是因为染色体的缘故。

初一生物试题之胎盘功能

【—初一之胎盘功能】,胎盘胎盘是后兽类和真兽类哺乳动物妊娠期间由胚胎的胚膜和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母子间交换物质的过渡性器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胎盘呈扁圆形,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胎盘靠近胎儿的一面附有脐带,脐带与胎儿相连。胎盘靠近母体的一面与母体的子宫内膜相连。胎盘内有许多绒毛,绒毛内有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与脐带内的血管相通,绒毛与绒毛之间则充满了母体的血液。胎儿和母体通过胎盘上的绒毛进行物质交换。

(1)胎盘着生的部位是___________。A.子宫 B.卵巢 C.输卵管 D.阴道

(2)胎儿是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的。

(3)胚泡移动到子宫,植入子宫内膜就是___________;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的过程叫___________。(4)一位母亲怀孕期间体重增加了14千克,其中胎儿4千克,胎盘1千克,羊水1千克。试说说你对母亲怀孕的认识。

答案:(1)A (2)脐带 胎盘 (3)怀孕 分娩 (4)提示:母亲在怀孕期间,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生命活动的负担都明显加重。胚胎和胎儿体内的营养物质都是通过母体获得的,胚胎和胎儿产生的废物也是通过母体排出的;同时,怀孕期间孕妇的心理负担和精神负担加大。所以,母亲怀孕是十分艰辛的。

总结:胎儿在子宫中发育,依靠胎盘从母体取得营养,而双方保持相当的独立性。

初中一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细胞全能性

【—初中一年级生物上册:细胞全能性】细胞全能性为细胞的某种特征,有这种能力的细胞保留形成有机体所有细胞类型的能力

细胞全能性

细胞全能性(cell totipotency)比较权威的定义是1984年国际组织培养协会做出的:“细胞全能性为细胞的某种特征,有这种能力的细胞保留形成有机体所有细胞类型的能力”。这个定义比一般所说的概念“一个细胞中包含着这种生物的全部遗传信息(基因),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生物体”更基本和全面。它不但包含了培养细胞再生成植株的情况(分化成各种类型的细胞,并以一定形式构建成植物),同时也包含了培养细胞生产次生代谢物的情况(不分化或只分化成某种类型细胞,但仍留着分化为其他细胞类型的能力)。前者成为组织培养和转基因植物需要进行植株再生的理论基础,后者成为像微生物发酵一样培养细胞,生产人们所需要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理论基础,如通过红豆杉的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

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对细胞全能性知识点有更多的认识,希望上面的知识点能很好的给同学考试上的帮助 初三,希望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

篇10:音乐知识课件

音乐知识课件

一、音乐术语

1、Grave(庄板)

2、Largo(广板)

3、Lento(慢板)

4、Adagio(柔板)

5、Larghetto(小广板)

6、Andante(行板)

7、Moderato(中板)

8、Allegretto(小快板)

9、Allegro(快板)

10、Presto(急板)

11、Prestissimo(最急板)

12、rit(渐慢)

13、poco(稍慢)

14、accel(渐快)

15、a tempo(恢复原速)

16、PPP(最弱)17、PP(很弱)

18、P(弱) 19、mp(中弱)

20、 mf(中强)

21、f(强) 2

2、ff(很强)

23、fff(最强)

24、cesc(渐强)

25、dim(渐弱)

26、sf(突强)

27、fp(强后即弱)

28、pf(弱后即强)

29、Coda(尾声或结束曲)

30、Solo(独奏) 3

二、名词解释

1、五线谱:用来记录乐音音高的五条等距等长的平行直线,叫做五线谱。

2、复合音:以发音体的全段及全段的各部分也同时分别在振动而产生的音,叫复合音。

3、基 音:发音体全段振动而产生的音,叫基音。

4、泛 音:由发音体全段各部分振动而产生的音,叫泛音。

5、震 音:一种均匀振动的演奏形式。

6、节 奏: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叫做节奏。

7、节 拍:具有相同时值的重音与非重音,在音乐中形成了有规律的强弱反复,叫节拍。

8、切分音:一个音由弱拍延续至下一个强怕,或由弱位延续至下一个强位,使其弱音变为强音,从而改变拍子正常规律的音叫切分音。

9、连音符:将节奏特殊划分的形式称为连音符号。

10、音值组合法:把小节内的音,按照不同的拍子的结构要求,组成若干个时值相等的音群,叫音值组合法

11、音 程:两个音在高低上的相互关系,叫音程

12、十二平均律:将八度分成十二个均等的最小单位而成的一种律制

13、和 弦:三个或三个以上按照一定音程关系叠置起来的几个音,叫和弦

14、旋 律:将许多音用调式关系加以节奏化的组合起来,形成有规律并且有独立意义的声部进行,叫旋律

15、装饰音:是指用来装饰旋律的小音符及某些旋律型的特殊记号

16、五度相生律:以某一音开始,按照纯五度连续生若干次所得到的一种律制

17、调式:按照一定关系联系在一起的若干个音,并以一个音为中心,其他的音都围绕着它,支持它形成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就叫做调式。

18、调:七个基本音级的结构关系确定后所处的音高位置,叫做调

19、等音调:又称同音异名调,是指两个不同的调的用音都是等音关系,调式相同,只是调的名称和意义不同的两个调。

20、关系大小调:又称平行大小调,是指两个调的主音相距小三度。

21、同主音大小调:又称同名调,是指两个调均以同一个音为主音的大小调

22、特种自然大小调:是指在十六世纪欧洲宗教音乐中流行的'调式,又称中世教会调式或中古调式。

23、五声调式:由五声音阶构成的调式,叫五声调式。是以某一音起,按照五度相生的原理向上连升四律而构成。

24、同宫系统:即主音高度不同、调式类别及音阶不同,但宫音及调号相同的各类调式之和

25、解决:将音程中不稳定的音,按照其倾向进行到离它最近的稳定音,叫解决

26、转调:由一个调转入下一个调,叫转调

27、移调:由一个调移至到另一个调,叫移调

28、近关系调:调号相同或者只相差一个调号的调就叫做近关系调

29、奏鸣曲:由三、四个乐章组成的钢琴独奏乐曲或一件独奏乐器与钢琴合奏的乐曲。16世纪泛指各种器乐曲,17世纪指类似组曲的器乐合奏曲

30、交响曲:就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一般为四个乐章,是音乐体裁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大型器乐体裁

31、艺术歌曲:是19世纪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歌词大多采用著名诗歌,代表作曲家为舒伯特、舒曼等

32、康塔塔:产生于17世纪的大型声乐作品,也叫大合唱。由相互联系的多乐章构成,有一定情节、人物和内容,表演是由大型合唱队和大型管弦乐队合奏完成

33、乐剧: 由瓦格纳创作的歌剧称为乐剧。是在歌剧的基础上,强调戏剧和诗歌的重要性,试图将诗、剧、音乐融为一体,从而使歌剧更具完整化。

34、咏叹调:歌剧的主要唱法之一,特点是旋律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声乐技巧。

35、宣叙调:又称朗诵调,旋律性不强。介于说和唱之间,歌词大多采用散文形式演唱

36、歌剧:综合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表现形式,并以歌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综合戏剧体裁。

37、无词歌:浪漫派时期的一种独特器乐小品体裁,由门德尔松首创。特征是曲中含有一条如歌旋律,仿佛是器 乐在歌唱,因无词,故而得名。

38、交响诗:李斯特首创的一种单乐章标题性的交响音乐

三、 判断(对打Y,错打N)

1、音乐中只使用乐音,不使用噪音(N)

2、在音的分组中,组别越高的音则越低(N)

3、音域是音区的一部分(N )

4、相邻的琴键永远构成半音(Y)

5、用来记录音的长短的五条平行直线叫五线谱(N )

6、用来固定乐音音高的名称叫音名(Y )

7、发音体全段振动所产生的音,叫泛音(N )

8、由变化音级构成的全音叫变化全音(N )

9、第二间是b,使用中音谱号(Y)

10、有多少种音符,就有多少种休止符(Y)

11、无论何种拍子,全小节休止都使用全休止符(Y)

12、节拍与拍子是同一概念的不同称谓(N )

13、7/8拍子是复拍子(N)

14、在乐曲中,先后出现的两种以上不同的拍子叫交错拍子(N )

15、连音符只可以由单纯音符构成(N)

16、音数为0的音程只有纯一度(N )

17、乐音体系中的各音是不带有倾向性的(Y)

18、在大小调中,只有主音上建立的大小三和弦是稳定和弦,其他音级上建立的三和弦都是不稳定的(Y)

19、同主音大小调是近关系调(N)

20、在和声形式下的同主音大小调只有一个音级是不同的(Y)

21、A大调的近关系调是f小调(N)

22、由五个正音向两端各取一律,可构成燕乐音阶(N)

23、由宫音向下相生两次的音分别是闰和清角(Y)

24、所有的三和弦都是协和的,所有的七和弦都是不协和的(N)

25、在和弦中,根音与低音是同一概念(N)

26、不稳定音程也是不协和音程(N)

27、C宫调与C徵调是远关系调(N)

28、e角调与e羽调是近关系调(Y)

29、在乐音体系中,级数与度数是同一概念的不同称谓(Y)

30、连音符是节奏划分的基本形式(N)

31、自然音程既可以在自然音级上构成,也可以在变化音级上构成(Y)

32、音程转位后其性质不变(Y)

33、一切增、减及倍增、倍减都是变化音程(N)

34、在同主音大小调中,属七和弦是同一和弦(Y)

35、在民族调式中,宫音与主音是同一概念(N)

36、将乐音体系中的音,按高低顺序排列起来的形式叫音阶(N)

37、5/8拍是单拍子(N)

38、和弦转位后,根音还是根音(Y)

39、在自然小调中,有三个小三和弦(Y )

40、用来记录音的高低的符号叫音符(N )

41、凡是自然音程,一定是协和音程(N )

42、拍号为“6/8拍”的拍子读作“八分之六拍” (N )

43、等音调的调号数目一定是相同的(N)

44、简谱只有首调唱名法而没有固定调唱名法(Y)

45、2/4拍与4/16拍都是单拍子(N )

46、不稳定音程转位之后为稳定音程(N)

篇11:岳阳楼记知识课件

岳阳楼记知识归纳课件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楼因为范仲淹的这篇文章而名扬天下,大家是否阅读了呢?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准确理解重点字句含义;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方法和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诵读、品析、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主题。

3、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并培养审美情趣,丰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

2、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表达了作者深刻而丰富的感情。

3、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变化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

【教学难点】

1、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写情,由情言志。

2、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3、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二、讲新课

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⑴ 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年),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刻苦攻读,10中进士,官至副宰相。他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他不断议论朝政,切中时弊,得罪保守派,被排挤出朝廷。著有《范文正公集》。

⑵ 介绍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5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触动了朝中保守派的根本利益,被罢的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第二年6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即将落成,去信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一年9月15日写成的。

2、范读课文,学习生字:

谪守(zhé) 滕子京(téng) 予观夫(yú fú)

衔远山(xián) 浩浩汤汤(shāng) 朝晖夕阴(huī)

潇湘(xiāo xiāng) 迁客骚人(sāo) 霪雨(yín)

霏霏(fēi fēi) 怒号(háo) 樯倾楫催(qiáng jí)

山岳潜形(qián) 薄暮冥冥(bó míng) 波澜不惊(lán)

沙鸥翔集(ōu) 岸芷汀兰(zhǐ tīng) 皓月千里(hào)

静影沉璧(bì) 宠辱偕忘(xié) 嗟夫(jiē)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叮嘱。

3、由读课文,直至读熟。

4、学习文章的第一节:

⑴ 本节课文,并根据页下注释翻译这一节。

⑵ 学习这一节中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作太守。

越明年:越,到了。

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

属予作文以记之:予,我; 以,来; 之,指重修岳阳搂这件事。

⑶ 概括这段文章的内容:

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⑷ 背诵课文第一节。

三、作业

熟读课文,记忆生字,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朗读全文,复习生字。

二、新授

1、学习课文第二节:

⑴ 朗读本节课文,说说这一节写了洞庭湖哪些方面的内容。

洞庭湖的大观。

⑵ 翻译描写洞庭湖大观的课文,想象洞庭湖的壮丽景色。

予观夫巴陵胜状:夫,发语词,无意义;观,观看;胜,美好。

此则洞庭湖的大观:则,就是;观,景象。

⑶ 翻译本节课文剩余的内容说说这部分写的是什么?

北通巫峡:北,向北;通,到达。

南极潇湘:极,到。

这部分写的是: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⑷ 想一想,既然是岳阳楼之大观,为什么不详细记述呢?

因为“前人之述备矣”,如果作者再详细写就会显得重复没有新意。

⑸ 背诵本节课文。

2、学习课文第三节:

⑴ 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一节写的是岳阳楼什么时候的景色?

“霪雨霏霏”时的景色。

⑵ 这“霪雨霏霏”时写了洞庭湖哪些方面的内容?

霪雨霏霏时间之长;天气阴冷,风高浪大;天昏地暗;傍晚时节两岸的声音。

⑶ 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景色,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悲伤)

⑷ 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登斯楼也:斯,这。

去国怀乡:去,离开。

感极而悲者矣:极,极点。

⑸ 朗读这节课文,体会其中描绘的情形。

⑹ 背诵这一节课文。

3、学习课文第四节:

⑴ 朗读课文,说说这节课文描写的是岳阳楼什么时候的景色?

“春和景明”时的景色。

⑵ 这“春和景明”时节,作者描绘了岳阳楼哪些方面的景色?

宽阔而平静的水面,水面上下自由自在的动物,岸边郁郁青青的植物,皓月千里的月色,相互对答的渔歌。

⑶ 面对如此的美景,人们会产生那些感受?(喜)

⑷ 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春和景明:和,和暖;景,阳光。

而或长烟一空:或,优势。

宠辱偕忘:偕,都。

⑸ 自读课文体会文中描写的美好景色。

⑹ 背诵这节课文。

小结:课文的第三节和第四节写出了洞庭湖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以及不同的人面对这两种不同的景色时产生的不同的思想感情。“霪玉霏霏”时的感极而悲,“春和景明”是的喜洋洋,照应了第二节课文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些人因为自己不同的遭遇,面对洞庭湖壮观的景色产生差距强大的感受,是因为他们的心情不同。

三、作业

翻译并背诵课文前四节。

第三课时

一、引入复习

二、新授

1、学习课文第五、六节:

⑴ 仔细朗读课文第五节,看看作者在这一节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⑵ 学习重点的实词和虚词,并翻译者节课文。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

或异二者之为:或,或许;异,不同;二者,指以上两种不同的心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因为。

是进亦忧:是,这样。

先天下之忧而忧:先,在……之先;而,就。

后天下之乐而乐:后,在……之后。

⑶ 这一节作者由对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写到了古仁人的感情,借对古仁人思想感情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作者要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本文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之一。

⑷ 背诵这两节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2、朗读全文,整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介绍重修岳阳楼的背景 写作本文的原因 洞庭湖的胜景

览无之情之异 霪雨霏霏之悲 春和景明之喜 与以上二者之不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情言志)

3、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⑴ 将叙事、写景、抒情、言志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⑵ 整句与散句相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

4、成课后第三题。

三、作业

熟读书背全文。

完成练习题

篇12:金融知识课件

金融知识:安全理财篇。

一、安全理财小知识

1、什么叫理财?

理财是对个人、家庭财富进行科学地、有计划地、系统地管理和安排。简单地说,是关于赚钱、花钱、省钱的学问。

2、什么是理财规划?

理财≠投资。理财包括对人生和财富的全面规划,如不动产投资规划、 子女教育规划、保险规划、证券投资规划、税务筹划、养老规划、遗产规划等。

3、理财规划有哪些基本原则?

第一,风险和收益匹配原则。高收益必然高风险,低风险对应低收益,一定要将风险控制在自身可承受的范围内,从而选择合适的理财方式、设定相应的收益目标。

第二,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理财规划要综合考虑你的短期与长远生活安排,合理考虑现实承受能力与未来预期目标等,不要盲目设定过高的理财规划。

第三,做足功课,不盲目投资。投资理财是非常专业的一门功课,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去学习了解,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第四,控制你的欲望,不能贪婪。任何时候都要设定目标与限额,既有盈利目标也有止损目标,必须坚决执行,避免贪婪造成的恶果。

4、用于理财的可投资品种有哪些?

金融类的投资品种主要包括:储蓄(定期、活期)、证券(股票、债券等)、基金(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保险(财产险、寿险、健康险)、期货(衍生品交易,包括商品期货、金融期货等)、黄金(实物黄金、纸黄金等)、信托(集合投资理财,包括信托公司推出的信托计划、证券公司集合理财产品等)。

非金融类的投资品种主要包括:房地产、实业投资、拍卖、典当、收藏等。

5、投资理财进行资产组合有什么原则?

主要有安全性原则、收益率原则和流动性原则。三大原则的排序由个人财务状况、资产规模、理财目标等多方面因素决定, 并且,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三大原则的重要性排序会有变化。

6、购买理财产品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一定不能把理财产品当成储蓄存款,不能只基于对金融机构的信任,在对理财产品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轻易下单,应更多关注理财产品本身的特点。

第二,货币市场基金之间差异性较小,只是理财收益水平高低的问题,人民币理财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信托和证券理财产品之间差异较大。

第三,投资者不能仅关注预期收益率的高低,还要关心财产的独立性,并且最好事先查询与理财产品有关的各项法规。

第四,浮动收益产品的收益率是不确定的,预测的收益率水平不能代表真实的收益率水平,任何保本承诺都是不合法的,消费者需要提高风险意识。

7、黄金的投资方式有哪些?

黄金投资主要有实物黄金、纸黄金、电子黄金三种投资方式。实物黄金主要包括金条、黄金存折、黄金大额存单等,后两者是黄金实物放在银行里的凭证,可以随时退货。纸黄金就是用合同的形式在纸上规定买卖多少黄金,包括黄金期货、黄金期权、黄金的股票、黄金基金等。电子黄金是投资者在银行开设专门账户,由银行或黄金发行商将账户上的钱自动地转换成等量黄金,电子黄金和信用卡联系在一起,可以当作信用卡的担保。

8、个人如何炒黄金?

我国有专门的黄金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它实行会员制,目前尚未对个人直接开放,个人买卖黄金主要通过银行或黄金代理商等会员代理买卖。目前,工行、建行等都推出了代理黄金买卖业务。

9、个人理财有哪些误区?

①理财是有钱人的事。事实上,工薪阶层相比有钱人面临更大的教育、养老、医疗、购房等现实压力,更需要通过理财,增长财富。

②投资操作“短频快”。不能以为短线频繁操作一定挣钱多。

③盲目跟风,冲动购买。在最热门的时候去买,往往是最高价的投资。投资需要独立的理性思考,长期跟踪,货比三家。

④过度集中投资和过度分散投资。过度集中往往无法分散风险,但过度分散投资使投资追踪困难,无法提高投资效率。应该根据资金的多少,确定合理的投资品种数量。

⑤敢输不敢赢,一涨就卖,越跌越不卖。要理性操作,学会设定盈利目标和止损点。

二、安全理财小贴士

1、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2、找专业机构替你理财;

3、多元理财,合理理财;

4、量入而出,合理支出,合法举债,合法投资。

三、安全用卡小案例

丙某到银行办理业务,经银行工作人员营销,将准备办理定期存款的5万元购买了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后来丙某因为生病要提前赎回保险资金,银行工作人员告知提前退保不能获取任何收益,而且根据保单现金价值计算,只能拿回3万元本金。因为时间久远,丙某无直接证据证明银行在销售保险产品时存在虚假宣传、夸大收益,银行及保险公司也无法证明销售时对保险合同的主要条款履行了充分说明的义务,最后三方达成和解,保险公司和银行以礼品的方式对丙某进行补偿。

防范要点:

①购买金融产品或接受服务前,除听销售人员口头介绍外,更要仔细阅读保险单、保险合同等书面凭证。签署合同前要确保自己理解并知悉合同上的条款。

②注意保存相关凭证,如保险合同、产品说明书等纸质凭证,以免发生金融纠纷时无据可依,不能充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金融知识课件]

篇13:冠心病相关知识课件

冠心病相关知识课件

【冠心病的原因】

(1)年龄: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心肌梗塞与冠心病猝死的发病与年龄成正比。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2)性别:在美国多种族中,都是男性冠心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据1979年的统计资料,3 5~44岁男性白人冠心病的死亡率5.2倍于女性。

在我国,男女比例约为2∶1。但女性绝经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而LDL则升高,此时,女性冠心病发病率明显上升,有资料表明,60岁以后,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

(3)职业:脑力劳动者大于体力劳动者,经常有紧迫感的工作较易患病。

(4)饮食:常进食较高热量的饮食、较多的动物脂肪、胆固醇者易患本病。同时,食量大也易患本病,世界第一肥胖国——德国的研究人员认为,“吃的胖就是因为吃的多”,所以,要控制冠心病的发病率,除了控制高脂饮食摄入外,也必须重视控制食量。

(5)血脂:由于遗传因素,或脂肪摄入过多,或脂质代谢紊乱而致血脂异常。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LDL、VLDL增高,而HDL下降,易患本病。

(6)血压: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升高所致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危害,最常见者为冠状动脉和脑动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60%~70%有高血压,高血压病人患本病者是血压正常者的4倍。

(7)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2~6倍,且与每日吸烟的支数成正比。

(8)肥胖:超标准体重的肥胖者(超重10%为轻、20%为中、30%为重度肥胖),易患本病,体重迅速增加者尤其如此。但目前认为,应该重视研究评价体重的方法。

不能单看体重指数,而应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已有前瞻性研究资料表明,向心性肥胖者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9)糖尿病:糖尿病易引起心血管病这一事实已被公认。有资料表明,糖尿病病人本病发病率是非糖尿病者的2倍。

(10)遗传:家族中有在年轻时易患本病者,其近亲患病的机会可5倍于无这种情况的家族。在以上十大因素中,血压过高、体重超标、胆固醇过高或过低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的最危险因素。

这是由国内17个单位协同完成的“八五”攻关课题,也是首次大样本追踪调查显示的结果。研究还表明,舒张压和体重均值增高导致脑卒中发病率升高,而收缩压、体重及血清胆固醇均值增高则导致冠心病发病率增高。

【急救措施】

1.如果一个冠心病患者在家中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心绞痛发作,则应立即平卧,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如果一片不解决问题,可再含服一片。如果发作已缓解还需平卧一小时方可下床。

2.如果患者病情险恶,胸痛不解,而且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这可能不是一般的心绞痛发作,恐怕是发生心肌梗死了。此时就要将亚硝酸异戊酯用手帕包好,将其折断,移近鼻部2.5厘米左右,吸入气体。如果患者情绪紧张,可给一片安定口服。另一方面要立即和急救中心联系,切不可随意搬动病人,如果距医院较近可用担架或床板将其抬去。

3.如果患者在心绞痛时又有心动过速出现,可在含服硝酸甘油的基础上加服1-2片乳酸心可定片。

【注意事项】

当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或心肌梗死时,一定要让病人平卧,不要随意搬动,不要急于就诊,更不能勉强扶病人去医院。可在家中按上述方法首先抢救,如果是心绞痛发作,经过处理可缓解。如果是心肌梗死则不缓解,必须和急救中心联系。

【冠心病分类】

1、隐匿型

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但病变较轻或有较好的侧支循环,或患者痛阈较高因而无疼痛症状。

2、心绞痛型

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短暂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3、心肌梗死型

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4、心力衰竭型

(缺血性心肌病)心肌纤维化,心肌的血供长期不足,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或大面积心肌梗死后,以致纤维组织增生所致。

5、猝死型

分类标准患者心脏骤停的发生是由于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电生理紊乱,引起暂时的严重心律失常所致。

【冠心病的误区】

误区一:安装支架就等于治愈了

心脏安装支架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也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常采用的方法之一,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也都接受了心脏安装支架,但是他们人认为支架安装后就可万事大吉,其实,安装支架并不等于以后不会再次复发,安装支架后还需经过术后生活方式的调整和预防才能起到治疗的效果。

误区二:冠心病只有老年人才会得,是老年人的常见病

大部分人认为冠心病是老年疾病,自己还年轻不会得冠心病,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冠心病不光是老年疾病,也会发生在年轻人的身上,近年来,冠心病呈现了年轻化的趋势,患病人群越来越多,因此,年轻人也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期检查身体和测量血压,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日常生活中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剧烈运动和吸烟酗酒,防止冠心病的出现。

误区三:忽视了冠心病的早期症状

冠心病的症状表现有很多,常见的早期症状是胸痛、胸闷、心悸等, 当患者出现这种症状时往往误认为是其他的疾病症状,而忽视了检查和治疗,等到症状加重时已经是比较严重的时期了,这时再去治疗就会增加难度,而且不容易治愈,还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所以,平时如果患者出现不适感时一定要及早的就诊治疗,不可凭感觉自我判断和用药,否则就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

【冠心病吃什么】

海带松

浸发海带 200 克,香油,绵白糖、精盐少许。

[制用法]先将浸软泡发洗净的海带放人锅内煮透捞出,再用清水洗去枯液,沥干水分后,即可把海带摆叠好切成细丝。然后在锅内放人香油,油七成热时,把海带丝稍加煸炒,盖上锅盖,略经油炸,揭开锅盖继续焙炸.当海带发硬、松脆时,便捞出沥去余油人盘,加人绵 白糖、精盐拌匀即可食用。

香蕉茶

香蕉 50 克,蜂蜜少许。 [制用法] 香蕉去皮研碎,加人等量的茶水中,加蜜调匀当茶饮。

蜂蜜首乌丹参汤

蜂蜜25克,首乌、丹参各 25 克。

[制用法]先将两味中药水煎去渣取汁,再调人蜂蜜拌匀,每日1 剂。

党参黄芪

党参20 克,黄芪30 克,川芎、枸杞子、制何首乌、牡丹皮各 15 克,丹参 5 克,炒白术、茯苓、淫羊藿、桂枝各10 克,全当归20 克,炙甘草8克。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1 剂,分1--2 次口,20 天为1 疗程。

篇14:税收知识课件

税收知识课件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税收、税收的基本特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

2、理解税收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辨别比较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偷税等行为是违法的,可耻的。

教学重点、难点

1、税收的含义

2、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忆第八课财政收入的组成,说明财政收入由哪四部分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回答问题:财政收入由税、利、债、费四部分组成,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教师引导: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可见税收对国家财政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税收的有关知识。

(二)进行新课

一、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1、什么是税收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9页虚框内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

教师点拨:从税字的构成上可以看出,古代的税就是送给国家的农产品,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税收的共同点就在于,都是交给国家的财富。请大家想一想,交给国家的税收财富有没有直接的补偿?国家凭什么让人们不得不交这部分财富?国家收取的这些财富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税收是没有直接补偿的,但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各项职能,国家必须收取一部分社会财富,形成国家财政收入。为此,国家依靠政权的力量,强制收取这部分收入。(归纳出税收的本质)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有国就有税,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源泉。

从税收的含义中我们可以想到,税收应该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2、税收的特点

(1)强制性。请大家想一想,没有政权力量作后盾,强制人们缴纳,能不能获得?

学生活动:积极回答问题。不能。

教师点评:强制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主要标志。请看教材80页“相关链接”,了解一下我国税法的有关规定。

(2)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不需要偿还纳税人,纳税人也不能提出回报要求。

(3)固定性。税收是无偿的、强制的,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社会矛盾,因此,国家征税之前必须依法律形式,规定好征税对象和税收数额之间的比例,不能随意变动、征收。当然,国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税收政策。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0页虚框内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税收的这三个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请大家阅读教材80页内容,看看能否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阅读讨论。

教师点评:无偿性要求必须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强制性、无偿性决定了必须具有固定性。

二、我国税收的种类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具体税收项目?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农业税、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关税等等。根据税收的征税对象,目前我国的税收分为五大类,共20多种。请大家看教材80页“名词点击”,了解一下五大类税收的特点,看看它们都是针对什么对象征收的。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思考。

教师活动:在这些税收种类中,影响最大的是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下面我们重点学习一下这两种税收。

1、增值税

增值税属于流转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其基本税率是17%

计税方法:增值税=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缴税金

请大家看教材82页,增值税计算题,并回答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服装厂应缴纳的增值税=15000×17%-1445=1105元;或者=(15000-8500)×17%=1105元。织布厂缴纳的增值税由产品使用者――服装厂直接负担。由此可见,增值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产品销售价-原材料价)为征税对象的,它的直接负担者是下一环节的购买者。如织布厂的布的增值税由服装厂负担,服装厂的服装的增值税由百货商场负担。

教师活动: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缴税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环节企业偷漏税,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2、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税收。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和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请大家看教材82-83页“相关链接”及有关图表,了解个人所得税有关征税项目、发展情况和计税办法。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近二十多年来,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发展迅速,这也反映了我国经济水平、人民生活收入有了较大提高。与增值税的计税方法不同,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的计税办法,就是个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纳税人个人收入越多,缴纳个人所得税越多。这一特点从教材83页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上可以看出。

教师点拨: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办法是分段计算的,个人收入800元以内不计税,多余800元以上部分,按不同税率分段计税。请同学们计算教材所列题目。

学生活动:计算。应税所得额:4000元;不超过500元部分:25元;500――元部分:150元;2000――4000元部分:300元;累计所得税:475元

教师活动:同学们想一想,这样计算个人所得税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税收的有关知识,知道了税收的特点和种类,重点介绍乐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知道了它们的征税对象和计税方法。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理解国家税收政策和税收意义,将有重大指导作用。

(四)实例探究

[例1]马克思说:“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娘奶。”这表明( )

A.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等基本特征

B.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C.国家和政府是赋税制度的产物

D.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基本形式

答案:D

[例2]国家决定,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并在5年内逐步取消农业税。这一举措在于(  )

A.取消对农村经济的监督       B.淡化税收对农村经济的调节

C.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D.解除国家计划对农业发展的束缚

答案:C

[例3]某机械厂从钢铁厂购进一批钢材价格30万元,加工成机器后售价45万元。这批机器应缴纳的增值税是 ( )

A.5.1万元  B.7.65万元  C.2.55万元   D.无法计算

答案:C

[例4]下列对个人所得税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它对调节个人收入有重要作用  B、有正当收入的公民都应交个人所得税

C、公民的个人所得都在纳税范围  D、实行累进税率不利于社会公平

答案A

课余作业

简述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体会

本节内容相对学生生活实际来讲,有一定的抽象性,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税收实例,让学生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并能够从自己的实践中理解、把握国家财政的实质。

篇15:电源知识课件

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

我们通常所接触的、所用的电源中,许多都是开关电源。那么开关电源到底是什么呢?

这个要从电源的发展说起了。

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利用的是化学电源,主要是各种原电池。当然,哪个时候电力系统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重要。电源主要是供一些物理学家研究电现象使用。

之后,随着电磁转换的深入研究,实现了电-热、电-光、电-动等各种电到其他能量间的转换手段和理论逐步完善,化学电源已经无法满足应用了。于是基于发电机的动-电转换电源开始走上舞台。同我们今天普遍使用的交流电不同的是,起初人们是用直流发电机做电源的。爱迪生和他的同伙们成立了一个电力公司,就是架设的直流输电系统。但是,因为直流电不能方便的转换成各种电压,所以,输电线的电压等级不能过高,导致线路压降过大。当时最远输电不过几英里范围。由此,人们根据变压器原理提出交流输电系统,并迅速推广。有趣的是,当时爱迪生异常顽固的反对交流输电系统,甚至用高压交流电电死一条狗--以此来说明交流输电系统的不安全性。

到今天,电已经深入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可以说,电是人类利用最广泛的二次能源。

由于技术原因,电网的频率通常是50/60HZ。飞机上是400HZ,普遍比较低。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变压器主要利用铁心制造。而当时的冶金技术还不能制造出在高频下损耗低的材料。

随着半导体业的'发展,对电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压朝着低的方向发展,而体积重量要求也月来越苛刻。

最早采用开关电源的,应该是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了。

由此而开启关于开关电源的研究与生产序幕。

在最初电子管时代,就有一些利用气体击穿效应制造的稳压管。属于现代稳压电源的鼻祖。然后也产生了利用电子三极管稳压的一些稳压装置。当时主要是给一些要求严格的电子管电路供电,如飞机的航电系统、雷达系统等等。

随着晶体管时代的到来,电子管电路走向没落。齐纳击穿二极管代替了电子稳压管,晶体三极管代替了电子管。大量线性稳压电路涌现出来,有简单的齐纳二极管稳压电路、射极跟随器、带负反馈调整的稳压电路等等。

但是由于调整管处于线性放大区域,管子两端的压降不能过小,否则电源波动会超出稳压能力。管子耗散的功率=管压降*管子电流(通常比输出电流略大一点点)是很可观的能量损失。并且产生了热需要很大的散热器。有些场合,需要高效率,有些场合需要高稳定性,有些场合又有体积要求(散热器受限制)或是密封等等。

于此,提出了开关电源电路。当时,开关电源电路或多或少的受到一些数字电路的启发。

因为在传统的电源里,体积重量最大的往往是变压器,而减小变压器的直接有效的手段就是提高电源频率。于是各种拓扑结构纷纷被提出。许多电路在今天依然在大量应用。

开关电源是利用半导体器件将直流电源调制成可以通过变压器传递的各种脉冲波形,并且频率远远高于电网频率,发这种高频电流通过体积重量都小很多的高频变压器传递,然后在重新整流滤波作为输出。

由于功率半导体只工作在开通(过饱和)和关断两种状态,故此称为开关电源,国内早期译做斩波电源。

当半导体器件工作在开通和关断状态时,其两端的UI乘积远远小于通常线性状态,所以损失的功率非常小。并且变压器的体积重量也很小,所用材料成本也小很多。

体积小,重量轻,输入电压范围大,效率高是其主要特点。

通过改变直流脉冲的频率、相位、宽度,出现了三种工作模式PFM( Pulse Frequency Munition)、PPM(Pulse Phase Modulation)、PWM(Pulse-Width Modulation )。

PFM模式应用的比较早,主要特点是工作频率比较高,所以功率密度大,开关工作于“软开关”状态。所谓软开关是指在半导体开关器件开通或关断前开关器件两端电压或电流处于0状态,此时关,则由于只有电压或电流,故其乘积--开关损耗为零,实际是一个很小值。所以器件工作时,并无多少热量产生,器件寿命得以延长。但是因为开关频率随负载变动,且范围比较大,故后级滤波器比较难设计,部分抵消了他的优势。并且器件的应力也比较大。

PPM模式是通过改变脉冲的相位来工作的。典型电路是各种移相全桥软开关电路。其特点是拓扑结构适合大功率变换,并且容易实现软开关特性。频率固定,控制相对容易。主要应用于各种高功率变换场合从几百到几十千瓦。

PWM模式是通过改变脉冲宽度实现稳压功能的。是目前应用最多,最广泛的一种模式。其特点是控制容易,拓扑选择多,控制电路多,频率固定。在几瓦到几千瓦的范围内都有应用,并且通过适当的辅助电路也可以实现ZC(V)T软开关。

所以,开关电源是指通过改变脉冲的频率、相位、宽度等参数实现稳压输出的一种电源。

下面我们从最基本的PWM电路来分析开关电源的工作状态。

左边是基本的BOOST电路(电感升压电路)右边是BUCK电路(电感降压)。升压电路通过电感将电压提升使输出电压大于输入电压。而右边电路是通过电感和电容将脉冲滤波得到输出,故电压低于输入电压。

下面分析几个工作步骤。

首先,根据稳态时电感电流是否连续(就是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电感电流是否归零,若归零则不连续,也可以根据电容电压是否连续分类,不过通常没有这么做的。因为电压不连续的时候非常非常少见--电容电压通常都是负载电压,如果电容电压不连续则输出电压也将是脉冲波形就不是稳压电源了。)

先分析电感电流连续的情况(右上波形图)

1、T0前开关断开,电感释放先前存储的能量。电感电流下降。负载由电感和电容联合供电。

2、T0时刻开关管闭和,顶部电路的电流按标出的箭头方向流动。电感电流增加,电感储存能量。表达式为dE/dt=((dI/dt)*(dI/dt))*L)/2既ΔE=ΔI*ΔI*L/2,电容电压增加,存储能量,表达式为ΔE=ΔU*ΔU*C/2。(I电流(安培)L电感量(亨利)U电压(伏特)C电容量(法拉))

3、T1时刻,开关断开,电感释放先前存储的能量。电感电流下降。

4、T2时刻,开关闭合,同T0。

电感电流断续(右中波形图)

1、T0前开关断开,电感电流是0,负载由电容供电。

2、T0时刻,开关闭合,中上部电路的电流按标出的箭头方向流动。电感电流增加,电感储存能量。表达式为dE/dt=((dI/dt)*(dI/dt))*L)/2既ΔE=ΔI*ΔI*L/2,电容电压增加,存储能量,表达式为ΔE=ΔU*ΔU*C/2。(I电流(安培)L电感量(亨利)U电压(伏特)C电容量(法拉))

3、T1时刻,开关断开,电感释放先前存储的能量。电感电流下降。

4、T2时刻前,电感存储能量释放完毕,电流归零,负载由电容供电。

5、T2时刻,开关闭合,同T0。

右下是电感电流断续、电容电压断续的波形,大家自己分析。

这两个拓扑结构是基本的PWM拓扑,可以通过串联、并联等形式派生出许多拓扑结构。并且通过在适当的地方插入变压器来实现隔离拓扑。

相关专题 课件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