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优秀说课稿

xmclickidc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xmclickidc”参与投稿,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初中历史《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优秀说课稿(共18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初中历史《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优秀说课稿

初中历史《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优秀说课稿范例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结构:本课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在夏商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维护自己和本阶级统治的手段以及当时的社会阶级状况,是学生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社会与国家概貌的极其重要的一课, 对以后历史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也有很大帮助,

本课内容共分为三个子目:“西周的分封制”、“贵族、平民与奴隶”、“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这三目的不同侧重点和内在联系,才能有助于学生了解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的概貌,并能对西周的社会网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西周的分封制”,能够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大致了解周王是如何通过分封制加强自己的统治。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夏商西周统治阶级是以通过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与思想上的礼仪教化等双重手法来统治人民的。

通过“西周分封形势图”,增强一定的识图能力,并能注意古今地名的对照。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西周分封情景,增强学生合理的历史想像能力;

通过参与设计“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的教学活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观点的方法,增强表达能力;

通过识读“西周分封形势”图,增强识图能力和根据图表捕获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分封制”、“礼仪教化”等内容的学习,了解到它们的实行既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又是中国古代“尊祖敬宗的孝亲观念”这一优良传统形成的渊源。

3、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本课的重点是说出分封制的主要内容。为什么它是本课的重点呢?这是因为它是本课的主干,牵涉到整课知识的教学,对以后的历史知识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关联,所以它是本课的重点。

②本课的难点有三个: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认识礼仪教化对于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学习的基础上设计出西周的社会网络图。为什么它们是本课难点呢?这是因为分封制及礼仪教化对初中学生来讲是一个比较枯燥、抽象的`概念,较难理解;而设计西周社会网络图涉及到学生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较困难的一个教学环节,因此这三者都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1、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谈话法、阅读指导法、情景设置法、图表法等五种方法。

为什么要采用这五种教学方法呢?这是因为七年级学生大都是14、15岁的年龄,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但兴趣点也较容易转移,对感性直观的知识较易接受;对理性的知识就不易理解。再加上本课概念性的知识偏多,内容较为枯燥和抽象,因此,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使用这几种教学方法,既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性学习能力,完成各项教学目标;又能使整堂始终保持轻松活跃的学习气氛,在教学上做到松紧有度、顺畅自然,

2、本课采用的教具有:地图册、插图、多媒体辅助教学。

地图册是采用北师大版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的《西周分封形势》图。

插图是课文中插图:《大盂铜鼎》、《商朝墓葬中的无头骨架》、商朝文字;图表是《西周分封示意图》(2幅)、《西周社会网络图》(2幅)。

练习题、史料引文及插图、图表、地图均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

采用这些教具辅助教学,可以节省时间,加大课堂容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

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各项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如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学会如何深入观察和思考问题;通过识读《西周分封形势图》及有关插图,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识图方法,以及如何有效提取信息;通过设计《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使学生学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观点,以及如何对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通过“模拟西周分封时的情景”的历史剧表演,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合理的历史想像力,以及如何与他人合作;通过对课文有关内容的阅读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通过做课堂练习,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新课导入(拟用3分钟):

首先,采用谈话法复习上一课知识,了解夏商西周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更迭的情况。

然后提问:“国家产生之后,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现实,那就是如何管理广大地区,统治人民,巩固政权。你知道夏商西周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吗?”由此导入新课。写出小目标题。

一、西周的分封制

1、实行分封制的原因:为了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本目拟用4分钟)

首先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让学生了解夏商是通过本部族对周边部族建立臣属关系,号令天下。

然后问:“西周又是通过什么手段号令天下呢?”学生答:“分封制”,教师又问:“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呢?”学生开始阅读课本有关内容,从中提取有用信息。这样上课一开始就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能力。

接着,又提问:“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而过渡到下一目的教学。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本目拟用13分钟)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本堂课的重点,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能够知道和说出,因此一定要让学生说出来。

对于内容的第一部分,即“周王对诸侯授民授土”这一点,学生容易说出,而学生要说出“受封者的义务”这一点就比较困难了。这时,就要指导学生注意课文上“分封制规定了”这几个字,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同时也可就此观察学生的反应能力,以利于对学生做出比较客观准确的评价。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然后观赏学生历史短剧表演,从中感悟历史。

篇2:《夏商西周兴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的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把握。

一、 说教材

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梳理: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课,主要包括夏朝的兴衰、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西周分封制三个子目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替,以及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进行分封的概况。本课是本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的开篇章,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以及结合教材的分析,我主要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史实,知道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知道西周分封制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谈话、动脑筋问题探究等环节,运用谈话法、讲述法、图示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使学生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进步性,体会奴隶主统治阶级的残酷性;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3、 教学重难点:在三维目标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设计本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史实;分封制;因为夏朝的建立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我国进入奴隶社会的标志;而分封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

难点:分封制;因为分封制内容较抽象,难于理解,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还很缺乏。

二、 说学情

本课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处于该阶段的学生刚升上初中,对周围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强,形象思维活跃,对于直观的事物易于接受,但历史知识的积累比较缺乏,对一些复杂的历史现象和地理概念模糊不清,因此,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力求做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历史意识。

三、 说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教法:谈话法、讲述法、图示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学法:阅读教材法、读图学史法;直观传授历史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四、 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20页嫦娥奔月的故事,创设历史故事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问问题“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哪两个朝代?”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我主要以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线索,适当调整课本子母顺序进行讲授新课。

1、 夏朝的兴衰

首先,通过谈话法,提问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你还记得夏朝建立于何时吗?”激发学生思维,温故而知新。接着展示禹的图片以及夏朝的地图,通过图示法,让学生直观观察,说出夏朝的都城、地理位置等,再由教师概述夏朝建立后的情况。而学习这个子目,主要让学生掌握夏朝建立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会设计一个动脑筋环节“夏朝建立有怎样的历史意义?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掌握这一重点内容。同学们学习到这已经知道夏朝的建立是我国进入奴隶社会的标志,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下,进而由教师补充奴隶社会的时间范围(夏商周春秋)。然后提问学生“既然商朝是夏朝的下一个朝代,那么夏朝为什么会衰亡呢?”从而过渡到暴君夏桀的学习,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21页第三段小字部分内容以及夏桀把人当作座椅的图片,让学生尝试归纳夏桀的暴行,从而明白夏朝为商朝取代的原因,认识奴隶主统治阶级统治的残酷性,并且过渡到第二子目的学习。

2、 商汤灭夏

在这里我主要通过谈话法,提问学生以下问题“商朝建立于何时?当时的统治者是谁,他是如何统治商朝的?商朝的统治有一直延续下去吗?”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在师生一问一答的情境下掌握知识。同时展示商朝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找出商朝的都城、地理位置和范围等概况,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最后播放视频《封神榜》中商纣王施行暴行、骄奢淫欲的片段,加深学生理解商朝被西周取而代之的原因。并且过渡到第三部分的学习。

3、 武王伐纣

在这里我主要展示牧野之战的图片,借讲述牧野大战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西周建立的过程。接着再展示西周的地图,让学生找出西周的都城、地理位置等,同时通过比较法,让学生比较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地域图,并且提问学生“有句话叫做‘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而西周的版图相比夏商两代要大要广,周武王会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巩固他这得之不易的江山呢?假如你是周武王,你会怎么做?”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过渡到本课难点的学习——分封制。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主要采用谈话法,通过层层设问“什么是分封制?分封的对象有哪些?分封制实行的结果是怎样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的方式,动脑动手动口掌握这一难点。同时利用教材西周等级示意图,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尝试标出每一层人的身份,加深对分封制的理解。

课堂总结:通过板书结构,通过谈话法,让学生尝试回忆夏商西周更替的时间以及顺序,并且结合教师的引导概括本节课的重难点,巩固学习效果。

布置作业: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完成教材25页活动与探究一制作表格。

五、 说板书设计

利用提纲式板书,有利于突出重点,便于学生抓要领,掌握学习内容的层次和结构,培养分析和概括能力。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篇3:初中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优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了解夏、商、西周更替顺序及其原因, 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培养学生 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

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难点?

西周的分封制以及奴隶制的进步性和残酷性。?

教学思路

一、课前导学

1.根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 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

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资源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二、学习新课

夏朝的兴衰

首先,通过谈话法,提问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你还记得夏朝建立于何时吗?”激发学生思维,温故而知新。接着展示禹的图片以及夏朝的地图,通过图示法,让学生直观观察,说出夏朝的都城、地理位置等,再由教师概述夏朝建立后的情况。而学习这个子目,主要让学生掌握夏朝建立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会设计一个动脑筋环节“夏朝建立有怎样的历史意义?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掌握这一重点内容。同学们学习到这已经知道夏朝的建立是我国进入奴隶社会的标志,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下,进而由教师补充奴隶社会的时间范围(夏商周春秋)。然后提问学生“既然商朝是夏朝的下一个朝代,那么夏朝为什么会衰亡呢?”从而过渡到暴君夏桀的学习,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21页第三段小字部分内容以及夏桀把人当作坐骑的图片,让学生尝试归纳夏桀的暴行,从而明白夏朝为商朝取代的原因,认识奴隶主统治阶级统治的残酷性,并且过渡到第二子目的学习。

篇4:初中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优秀

课 题

夏、商、西周的兴亡 课标要求

概述夏商西周兴亡的史实;认识世袭制、分封制建立的背景及重要意义。

重点 1、夏朝的建立

2、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

课 型

要素组合方式

难点 西周的分封制 设

图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生整体地了解历史。

1、培养学生通过史实分析历史原因的能力。

2、让学生体会夏朝建立的壮举及社会的转型,文明的进步。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合作能力 1、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结合预习学案和教材,在老师引导下,培养学生归纳教材、落实基础的能力。建构充实的历史线索结构体系。

培养学生从诗歌、文献各种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各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培养学习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会学、乐学。

1、让学生感受夏商西周兴亡的历史

2、渲染情感,升华课堂

教学

环节

1、以神话传说图片导入新课。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叙述并引导学生回忆前一课的内容: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至此,原始社会结束,并拉开了奴隶社会的序幕。以时间轴形式向学生展示总体结构,由此引入主题。

(教师展示)

1、给学生6分钟左右时间阅读课文内容并独立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

2、师生探究:

问题1:是谁破坏了“家天下”的局面?夏朝的建立有何重大影响?(学生独立思考)

问题2:小组合作探究学案,主题一的思考题:材料一、材料二描述的是何社会?材料一过渡到材料二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问题3:夏朝建立了哪些国家机构?他们的实质是?如果一个河姆渡农耕居民和一个夏朝的人偷盗东西,会有怎样的处理办法?为什么?

问题4:说说夏桀的暴政表现及夏灭亡的原因。

篇5:初中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优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2、 通过本课的学习讨论,让学生初步理解、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首先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其次,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

3、通过夏、商、西周的兴亡过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夏、商、西周的兴亡过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教学过程

感悟导入:(出示图片)随着满街飘溢的月饼香味,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中秋节与嫦娥奔月有关。而后羿射日、大禹治水、武王伐纣以及大家熟知的封神演义等历史典故都来自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多少年?又有哪些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学习完第4课你就会有所了解。

合作探究:

一、国家更迭--夏、商、西周的建立

1、我国最早的国家--夏

问:我国奴隶社会的开始是以什么事件作为标志的?【夏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禹在位时经历了从部落联盟长到夏国王的过渡阶段。

问:为什么说夏不是部落联盟而是国家?【夏朝建筑了城堡、宫殿,建立了政府机构和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国家机器。部落联盟是依靠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

问:夏朝国家机器的作用是什么?【奴隶主阶级压迫奴隶和平民的工具】

国家不是为整个社会成员服务的机构,而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所以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一个国家都有其统治范围,那么夏朝的统治范围又有多大呢?【夏朝的统治中心区域,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问:夏朝的第一个国王是谁?【禹】问:谁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桀】夏桀是一个怎样的人?【夏桀是有名的暴君】他为了自己寻欢作乐,不管人民死活,还恬不知耻地自以为太阳。大家想一想,老百姓会不会买夏桀的帐啊?【不会】百姓对夏桀恨之入骨,宁愿和他同归于尽。桀的暴政是夏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于是黄河下游的商国,起兵攻夏,灭亡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2、商朝的统治

问:商汤灭夏建国,时间是在什么时候?【约公元前16】也就是说,夏朝灭亡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约公元前1600年】请大家算一算,夏朝的统治持续了多长时间?【约470年】

问:商国为什么力量强大?【商汤是位能干的君主;任用了有才能的伊尹】

商朝前期,都城固定吗?【不固定】为什么商朝前期不断迁都?【_和水患】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什么时候才有改变?【商王盘庚迁都到殷】

盘庚迁殷,是商朝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盘庚迁殷后,商朝的政治稳定了。而且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由于盘庚把国都迁到殷,所以后人又把商朝称为什么?【殷朝或殷商】

夏桀暴政导致夏朝灭亡,商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到商朝末年,也出现了一个暴君,他是谁呢?【纣,又称商纣或纣王】课本上列举了商纣的暴政。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商纣和夏桀的暴政哪些地方是相同的?【修筑豪华的宫殿,追求奢侈享乐】那么商纣与夏桀比起来哪一个更残暴?【商纣】从哪一点看出?【创制“炮烙”等酷刑※“炮”读音※】商纣的暴政导致了什么结果?【商朝的灭亡】

周文王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才。前面说到,商汤任用的贤才叫什么?【伊尹】那么周文王任用的贤才又是谁呢?【姜尚,又称为姜子牙或姜太公】

周文王为灭商打下了政治、经济、军事基础。但是周文王有没有看到灭商的那一天呢?【没有】周文王死后,灭商的大任就落到了谁的肩上?【周武王】此时,商朝的统治更加腐朽,灭商的时机已经成熟。

3、西周的建立

问:武王伐纣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公元前1046年】

请大家注意武王伐纣的时间,它与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在表述上有什么不同?【没有用“约”字】

这说明了什么?

【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是确定的】武王伐纣的过程中,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战斗,是什么?【牧野之战】由于商纣的暴政不得民心,战争一开始,商军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商朝灭亡。

周武王灭商以后,建立周朝,都城镐,历史上称为西周。

[小组探究]

学生填写表格,理解、联系、记忆夏、商、西周上古三代的更替情况liuxue86.com

二、制度演变--从世袭制到分封制

1、夏朝的世袭制

问:尧舜禹时,部落联盟首领由推选产生,这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那世袭制又是什么呢?

指帝王世代沿袭的制度。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世袭制在我国历史上沿袭了将近四千年。在氏族公社后期随着阶级的出现,原始社会走到了尽头,阶级社会出现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也被“天下为家”的王位世袭制所替代。原始社会,没有贫富分化,人人平等,共同劳动、消费的社会 -- “公天下”

指天下变私有,垄断权力的出现 ---- “家天下”

2、西周的分封制

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西周统治者实行了什么制度?

【分封制】

问:什么是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有向天子纳贡、随从作战、定期朝见的义务】

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是怎样的?

【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诸侯是天子的臣属,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问: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巩固奴隶主政权】实行分封制后结果如何?【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疆域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由此可见,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的目的达到了吗?【达到了】

三、后世之鉴--夏商周兴亡的启示

教师:学习了夏商周兴亡的史实后,合作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1、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暴政引起民愤

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启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夏、商、西周三代的兴亡有什么相似之处?

暴政引起民忿。

重视生产,关心百姓。

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伐无道、除暴君得民心。

历史教训:

“古今兴亡多少事,成由勤俭败由奢。

3、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说说你的看法。

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也极为缓慢。

奴隶制国家,奴隶主役使众多奴隶从事生产,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篇6:初一历史《夏商西周更迭》说课稿

初一历史《夏商西周更迭》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根据新课标要求,中国古代史主题是以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为主要内容,弘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从夏朝国家的产生开始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变化发生巨大的变革,本单元是古代史上,中国开始走上国家社会的开端。本课重点讲述了夏商周三代的更迭,由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发展,为本单元后续朝代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说学情

我所授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七年级学生,教师要做到育才施教,必要要做到了解学生、掌握学情。首先从认知能力上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仅限于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归纳能力,而这也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的方向;其次,从心里特点上分析,中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些有利因素,认识到历史课时一门科学,学好历史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最后,从生理特点上分析,青少年活泼好动,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哎发表见解,爱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这生理特点,一方面,利用生动活泼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到课堂上,另一面,教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勇于质疑,让学生热爱课堂。

三、说教学目标

确立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关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紧密围绕新课标的要求,并依据新课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盘庚迁殷、武王伐纣、西周建立、西周的灭亡等基本知识,说出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顺序;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能概括其相似之处。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阅读自学、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通过课堂讨论等活动方式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灭亡的史实,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了解夏、商、西周大量精美文物、历史遗迹,树立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奴隶和平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四、教学重难点

纵览本课,由家天下的夏朝、商汤灭夏、武王伐纣三个部分组成。由于学生在这一年龄段,思维能力有所局限,同时也是发展时期,因此我将通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作为本课重点;同时,初一学生对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这一抽象概念的难以理解理解;公元纪年法中纪年与世纪的换算方法的了解。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针对每课的内容采取适当的教法和学法,以实现教学目标,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本课依据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主线,以思维训练为中心,所采取的教法主要有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的学法有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本课我使用复习导入法,通过设置问题:传说中的尧、舜、禹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做部落联盟首领的?这种方式叫什么?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即复习上一单元只是,同时引出禅让制,教师指出在大禹之后禅让制被破坏,导入今天所学新课。

2、教授新课

本课分为三个子目。

1)在第一子目“家天下”的夏朝中,

第一个部分,首先出示“大禹陵”的图片,设置问题:大禹陵的修建说明了什么?此问题主要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知识,认识到大禹由于治水成功,地位的提高。设置第二个问题,传说中的大禹还做了几件有助于提高其威望、巩固其地位的大事?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第一段,获得大禹“涂山会盟”和“制作九鼎”的信息。使学生认识到随着大禹的地位提高,进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其次,板书,夏朝的建立,让学生根据课本回答出夏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并且结合地图册,指导学生学会通过地图,认识到夏朝的地理范围及阳城的具体位置,了解阳城是今天的哪个城市。通过设置问题: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通过学生的回答以及教师的简单讲解,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同时是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发展惟一没有中断的国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再次,通过提“禹死后,他的王位由谁继承了呢?”引出启继承王位,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书本启继承王位的经过,让学生讨论书中“想一想”问题,学生通过讨论,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同时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比较法,认识到禅让制和王位世袭制的区别。

篇7:初一历史说课稿《夏、商、西周的灭亡》

初一历史说课稿《夏、商、西周的灭亡》

一、说教材

(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是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的一课,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是早期国家的产生,比较重要,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夏朝的兴衰。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3、西周的分封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说出西周的分封制,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分析课题的能力,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我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本课的内容进行整合,针对初一学生的现状,实行问题导航式教学模式。初一学生求知欲强,但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对一些复杂历史现象和概念模糊不清,因此,本课以教师讲述为辅助,把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定为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光辉的文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

西周的分封制。

(四)教学难点

西周的分封制及朝代兴亡的历史性规律。

(五)教学手段

为了生动形象直观,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校兴趣,提高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说教法

1、采用问题导航式教学法

首先根据本课课题的“兴”与“亡”二字,设计了“自主先学 整理史料”的问题表格,引领学生对比分析“兴”与“亡”的国君及时间,然后再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设置了若干个小问题,以图说文,让学生在讨论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自主探究式教学法

对学生进行分组导学,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辩论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课件,提供有关历史资料,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的印象。

三、说学法

引导学生分析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及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自学、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DD视频导入,创设情境。

多媒体展示”禅让制到家天下”的视频,并引导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解决如下问题: 片中的谁破坏了“公天下”的禅让制?

取而代之的是哪种制度?

此制度结束了____社会步入了____社会,

在增强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有目标地理解了公天下变家天下这一知识难点. 世袭制的开始,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的开始,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二)分析课题,出示目标

1.首先分析课题涉及到几个朝代?分别讲到了朝代的兴和亡?最终再让学生了解这近一千三百年的兴亡规律是什么?

2.出示目标,学生学习目标定位.

(三)讲授新课

1、整体感知 兴亡线索-----自主先学 整理信息

出示表格,学生自主看书五分钟后,展示交流并标记课本。

注意:兴与亡的对比及由兴转衰的过渡。

2、细化知识 君臣史事------明君暴君 道尽兴亡事

(1)学生讲历史人物故事一至两分钟。

(2)学生再进一步看书将人与事填入相应的朝代卡中,准备三分钟后再同位交流并且展示。

(3)学生分两组分别对以下几个问题思考并回答展示:

为何夏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而炎黄尧舜统治时是部落联盟呢?

盘庚迁都的原因有哪些呢?

将牧野之战填入西周对吗?

(4)分析史料 揭密分封:

通过图象、动画及声音等巧妙地展示了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看,一边想,一边记。多位学生在互相补充下回答完整后,标记课本并进行短时地形象记忆。接下来设置了“草拟圣旨领悟圣意”的环节,让学生模拟周天子的身份给姜尚分封齐地,且诏书中要包含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待学生准备一分钟后展示,最终教师展示配音的诏书,其内容如下:

为了加强对齐地的管理,现将齐地人民及土地赐于姜尚进行管治。太平之时姜尚要镇守齐地,周室危机之时要出兵保护周室安全,此外,还要定期进京朝贡和述职。望姜尚勤政爱民,发展生产,振兴齐地经济,开拓周室疆土。

这样做既附合了分封制的历史背景,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就问学生“分封制”真能保西周太平下去吗?它有没有弊端呢?演示动画,让学生明确“诸侯势力膨胀,威胁周室安全”的历史事实,也为之后的春秋战国乱悠悠埋下伏笔。

3、认识历史,感悟升华------历史轨迹 蕴藏玄机

首先再次出现兴亡表格,引导学生提出探寻兴亡玄机的原因。之后出示了两段自制且录音的可以反应明君兴国和暴君亡国的两则史料。

史料如下:

汤任用贤臣伊尹,关心百姓,农民和商人各安其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周文王勤于国事,重视农业生产,重用贤才姜尚,周国国力也逐渐强大起来,其子周武王经牧野之战后,打败没落的商朝,建立了西周。

夏桀征发百姓建造宫殿,终日饮酒作乐,把百姓当成坐骑,百姓恨透了他,竟想与桀同归于尽……商纣王建造宫殿,“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来镇压人民,同时建立鹿台,抢掠百姓财产,失尽民心,所以人民在牧野之战中纷纷倒戈……周厉王暴虐无道,使人民不满,引发国人 ,后来还上演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一幕,至此,周王室失信于天下,终于走上了灭国的道路。

篇8:七年级历史夏商西周的更迭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夏商西周的更迭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选手,我说课的课题是(写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根据新课标要求,中国古代史主题是以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为主要内容,弘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从夏朝国家的产生开始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变化发生巨大的变革,本单元是古代史上,中国开始走上国家社会的开端。本课重点讲述了夏商周三代的更迭,由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发展,为本单元后续朝代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说学情

我所授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七年级学生,教师要做到育才施教,必要要做到了解学生、掌握学情。首先从认知能力上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仅限于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归纳能力,而这也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的方向;其次,从心里特点上分析,中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些有利因素,认识到历史课时一门科学,学好历史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最后,从生理特点上分析,青少年活泼好动,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哎发表见解,爱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这生理特点,一方面,利用生动活泼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到课堂上,另一面,教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勇于质疑,让学生热爱课堂。

三、说教学目标

确立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关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紧密围绕新课标的要求,并依据新课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盘庚迁殷、武王伐纣、西周建立、西周的灭亡等基本知识,说出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顺序;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能概括其相似之处。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阅读自学、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通过课堂讨论等活动方式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灭亡的史实,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了解夏、商、西周大量精美文物、历史遗迹,树立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奴隶和平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四、教学重难点

纵览本课,由家天下的夏朝、商汤灭夏、武王伐纣三个部分组成。由于学生在这一年龄段,思维能力有所局限,同时也是发展时期,因此我将通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作为本课重点;同时,初一学生对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这一抽象概念的难以理解理解;公元纪年法中纪年与世纪的换算方法的了解。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针对每课的内容采取适当的教法和学法,以实现教学目标,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本课依据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主线,以思维训练为中心,所采取的教法主要有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的学法有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本课我使用复习导入法,通过设置问题:传说中的尧、舜、禹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做部落联盟首领的?这种方式叫什么?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即复习上一单元只是,同时引出禅让制,教师指出在大禹之后禅让制被破坏,导入今天所学新课。

2、教授新课

本课分为三个子目。

1)在第一子目“家天下”的夏朝中,

第一个部分,首先出示“大禹陵”的图片,设置问题:大禹陵的修建说明了什么?此问题主要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知识,认识到大禹由于治水成功,地位的提高。设置第二个问题,传说中的大禹还做了几件有助于提高其威望、巩固其地位的大事?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第一段,获得大禹“涂山会盟”和“制作九鼎”的信息。使学生认识到随着大禹的地位提高,进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其次,板书,夏朝的建立,让学生根据课本回答出夏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并且结合地图册,指导学生学会通过地图,认识到夏朝的地理范围及阳城的具体位置,了解阳城是今天的哪个城市。通过设置问题: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通过学生的回答以及教师的简单讲解,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同时是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发展惟一没有中断的国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再次,通过提“禹死后,他的王位由谁继承了呢?”引出启继承王位,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书本启继承王位的经过,让学生讨论书中“想一想”问题,学生通过讨论,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同时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比较法,认识到禅让制和王位世袭制的区别。

第二个部分,板书,夏朝的发展。指导学生观察《二里头宫殿复原图》及阅读文字,分析据此所获得的信息:筑有大型宫殿,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情况等。

这之后,教师通过问题,夏朝就这样一直繁荣下去了吗?过度到下一个子目的学习。

2)在第二个子目“商汤灭夏”中,

首先,结合书本,指导学生观察《“桀驾人车”汉画像石》,设置讨论问题:这是夏朝最后一位国王桀,你认为他的怎样一位国君,你能预见到他统治的结果吗?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桀已经失去民心,夏朝衰落即将灭亡。于此同时,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到商族的强大,引导学生推断:商灭夏。接着,板书商的建立,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归纳商建立的`时间、都城。

其次,观察《商朝形势图》,使学生认识到商代前期先后七次迁都,通过设置提问:商朝当时会因为什么原因而迁都?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认识到商代迁都的原因。板书:盘庚迁殷。通过地图册,使学生殷的地理位置。

再次,板书商代的发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归纳学生在国家机构上的建设。同时,指导学生阅读书本阅读部分,以及观察《商代石人和玉人》、《商代玉器》、《商代玉蚕》、《商代铁刃铜钺》,体会商代经济文化的进步。

3)在第三个子目“武王伐纣”中,

首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设置提问: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一下纣王?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到商纣的残暴。接着提问:昏庸残暴的统治将预示着怎样的结局?引出武王伐纣的事实。板书:西周的建立。学生归纳时间、都城。接着,通过书本议一议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培养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历史分析能力。

其次,板书西周的发展:指导学生阅读《诗经》节选及课文,提问:西周的土地如何分配?西周的农业和手工业还有哪些进步?学生讨论归纳西周在经济上的发展。教师指出,西周经济的繁荣同样也是平民的劳动者所创造的。

再次,板书东周的建立:学生讲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昏庸统治使其失去民心、预示着统治的灭亡。归纳知识点: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3、小结:指导学生将本课内容中的重大事件在自制的年代尺中标识出来。

4、〖巩固练习〗做配套填充图册中的相关内容。

教案点评:

本教案采用了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展示大量的文物图片,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历史情境。同时,教师还在教学重难点部分,为学生提供了讨论、讲故事等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由于本课的时间跨度较大,内容较多,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制大事记年表的方法,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篇9:《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学设计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夏商时期的国家政治制度的内容和特点;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度的基本内容。

商朝内外服制度与西周分封制度之间的关系;分封制体现了中央集权和王权专制的特征;宗法制是维系西周分封制的工具,体现了血缘关系和政治统治相结合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了解夏朝和商朝统治的制度和思想,探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问题教学,通过“设疑——探疑——释疑——解疑”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分封制和宗法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早期政治体制的形成过程,培养运用历史的、辨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嗲历史上政治体制的变革的能力;通过感悟古人的制度创新既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又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增强学生对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商朝的内外服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教学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导入新课:

自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我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而这三个节日都有祭祖的现象,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宗法情结”,来源于我国古代西周的宗法制,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去感受先辈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

讲授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中国的第一个政权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答)夏朝:出现公共权力和继承的传子制度。[公共权力就是大家所赋予的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力]

过渡:夏朝经历了400多年后到了桀时,由于他的凶狠、残暴等原因导致了人民的一致反对,于是大约在公元前16商族首领成汤把夏给灭了,建立了商朝。

商朝建立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商部族完善了政治制度,那就是内外服的政治制度。

那么什么是内服,什么是外服呢?

(学生答)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附属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血缘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

商王与内外服的关系:一方面,商王控制着支配内服和外服的实际权力,与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商王可以要求附属国承担义务;另一方面由于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商王的控制力是有限的,附属国有很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有时还甚至与商王发生战争。除了内外服制度外,商朝还有没有其他的统治手段呢?

(学生答)利用宗教神权来统治国家,即通过神权来强化王权。

解析: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认为神灵主导着人事。所以,商朝统治者“尚鬼”、“尊神”,依据鬼神的意志来治理国家。这其实是一种君权神授的.思想。

过渡:上面我们在讲到商王与内外服的关系时说到,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是有限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他们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正是由于这种缺点,商朝最后被它的附属国周部落所灭。

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周,史称西周。周武王在灭商后的第二年就病死,年幼的周武王继位,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周公姓姬名旦)摄政,周公摄政七年后还政与周成王,在他摄政期间,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的创新,如周公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实行了分封制。那么,什么是分封制呢?

(学生答)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

那么周公又是怎样实行分封的呢?结合西周分封形势图进行分析:

篇10: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历史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时期王位世袭制、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等,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则通过历史资料和图表,设置情境、创设问题,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来学习相关疑难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高超的政治智慧,了解我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进一步确立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的理念。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深对国情的认识。

三、重难点分析

本课重点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难点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以及嫡长子继承制度和大小宗这两个概念。具体突破方法我将在教学过程中详细阐述。

四、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有一定的历史基础,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 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但是由于这一部分内容在初中没有涉及,对高一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所以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这一点,加强学生对这一部分的理解和掌握。在准确把握教材以及学情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图片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材料分析法等教学方法,以及相对应的学生的分组讨论法和自主学习法,这样的学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早在远古时代,活跃在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就已初具国家规模。随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我国出现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历代古人用卓越的政治智慧,不仅使得奴隶社会延续两千年之久,而且遗留的思想文化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思想凝聚力。那么,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去追寻。

展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了解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的构成。

? 2.用圈点勾画的方式理解和掌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 3.合作探究,讨论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4.感受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问题;何为古代?何为政治制度?

学生回答: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阅读课本引言和第一目第一段,抢答:

1.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什么?建立者是谁?

2.选贤任能的传位模式叫什么?

3.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模式叫什么?

4.王位世袭制的开创者是谁?

5.商朝建立后,王位除了父死子继的方式外,还有哪种?

6.附加题:王位世袭结束的时间是?

教师总结: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进步的必然产物,它以其鲜明的私有化特征体现出时代巨大的进步。

教师提问:夏商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后,是如何管理国家的?

阅读课本第一目第二段和第三段,

归纳夏商是如何进行统治的(政体)

1、管理制度

2、神化王权 把自己的意志说成是天的意志

总结:商朝对神灵的崇拜和对祖先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以致每事必卜,王权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在百姓眼中商王就是神的代表。

过渡:最后一位商王是谁?商被哪个王朝取代了?重要的事件有哪些?

BC1046年,武王克商,建立周朝,两年后,武王崩,成王继位,周公辅政,继行分封。

历史情景剧:

背景: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

周公旦: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分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还有异姓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既可以藩屏周,又可监视殷商遗民,以防叛乱,今我要继承武王之法,大行分封,保我周朝长治久安。

卿士:周公,把王畿以外这么多地方和人民都分封出去,而且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拥有再分封,设置官员,征派赋税,建立军队的权力,他们会不会有反叛之心呢?

周公:诸侯众多,必不能万众一心对抗我朝,且我朝实力强大,若有反心,我必诛伐之,亦可分封他人。

卿士:周公,诸侯应尽哪些义务?

周公:普天之下,皆为王土,做为诸侯,他们必须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还要定期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看他们是否励精图治,臣服我周朝。如有僭越,必惩之。

卿士:周公说的是。

提问

结合课本总结归纳:分封制的内容,含义,对象,主要的诸侯国,特点,诸侯国的权力和义务,影响以及破坏的原因。

学生逐条回答,教师逐条归纳深化,完成本版块的学习,重点归纳出分封制的血缘色彩十分浓厚。

过渡:政治领域的分封制,使得西周对地方的管理日趋严密,那么当老一辈的管理者死后,继任者由谁来担任呢?

给出实例: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四个子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老三(大夫人所生的女儿);小儿子(大夫人之子),几个子女都想争夺王位和家业,他的遗产该如何分配?权力和义务有谁来继承?

和现实进行比较:

归纳分析宗法制的内容及对后世的影响:

1.定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内容: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规定嫡庶系统,区分大小宗,明确宗族内的等级关系和政治上的隶属关系

通过宗法制关系图:由学生讲述如何具体继承。3

篇1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历史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⒈知道西周政权的建立。?

⒉了解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⒊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㈡能力目标

⒈鼓励学生自己根据教材内容,用图形表示宗法制的特点,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⒉通过分析史料,是学生学会分析材料,自己归纳总结。

㈢情感价值目标

1.明白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增强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

2.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知识重难点

重点: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

史料分析法、图示法、提问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

五、教学资源

教材、网络媒体

六、课型

复合课

七、课时

1-2课时

八、教学设计

㈠导入新课

《三字经》:禹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首三字经表现了夏、商、西周的历史。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政治制度,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节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㈡讲授新课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禹建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

设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

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

2、启确立王位世袭制。

⑴启确立王位世袭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解决温饱之余,劳动产品有了富余,这样就出现了私有财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逐渐的壮大自己部落的实力。其他部落无法与之抗衡。在禹晚年的时候,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继承人?却不给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禹自己也转化为夏国王。

请同学们观看教科书第4页的插图“戴冠冕的夏禹”,这是已经做了夏国王的大禹。观察一下他的装束、神态,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此时这衣着华丽,头戴冠冕的大禹再也不是最初那个破衣烂衫,粗茶淡饭,兢兢业业为民造福的大禹了,俨然一副帝王模样。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

⑵大禹死后,王位传给了谁?

大禹死了以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禅让制,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世袭,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国家便成了君主、国王一家一姓的私产。

⑶王位世袭制的实质是什么?

传贤到传子,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⑷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① 王位世袭制具有怎样的神秘色彩?为什么?

占卜。那时候生产力落后,人们敬自然鬼神,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统治者利用天的意志欺骗人们,这样可以为统治者提供统治的理论依据。

指导读图《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理解其神秘性

②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为什么?

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因为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标志着我国阶级社会出现,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3、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

?请同学们归纳一下教材,夏商时期的中央官制是怎样的,设置了哪些职官?

? 最高统治者为王,中央有尹、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比如课本小字提到的相伊尹?被商王封为“西伯”的周文王。

指导学生看第五页小字,思考商朝的相权有多大?

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参订政制、主持政务、辅佐商王等,甚至可以废立商王。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等级森严的分封制的内容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西周的建立

我们知道商纣王成天歌舞宴乐、成谜酒色、并肆意的收刮、残杀人民,从而机激起了人民的反抗,于是武王开始伐纣,于公元前1046年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分封制

篇12:小学品德与社会说课稿《世界上的国家》

小学品德与社会说课稿《世界上的国家》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让学生在较适宜的引导下主动探究知识。基于这种教学思想,我设计了《世界上的国家》一课的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

《世界上的国家》一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中的第二课学习内容和学生需要确定的主题。本课内容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确定的培养目标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人类生活的地球这一角度出发,让学生在了解地球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地理、历史知识,及对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村有基本了解。

我既尊重教材又不满足于教材。我清醒地看到“昨天的教材,今天的课堂,明天的人才”这一事实,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加工,教材的重组和加工能够使教师在准备教学的过程中灵活地使用,自主的设计教学环节和准备更符合教学实际的要求。因此,我设计了“我眼中的奇妙世界”环节;提供网站查找自己喜欢的国家;课的最后我还加入了“幸运××”(××为班级人数)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层面,为学生提供一个初步认识世界各国,激发孩子想要去认识世界的良好契机。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平时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对世界上的一些大国有一点了解,往往会忽略一些小国,无论是从知识还是情感方面都有局限性,所以我在关注必要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同时,还突出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如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的观念。通过这堂课为学生提供一个初步认识世界各国,激发孩子想要去认识世界的良好契机。因此,《世界上的国家》这一主题活动十分必要。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按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课程理念,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编写的意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主题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到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并能借助地图了解世界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知道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是奇妙的,激发学生想要了解世界的兴趣。

【教学策略与方法】

我根据《品德与社会》的学科特点,适当采取了一些教学策略:

一是开放式的教学策略。体现在教学内容和结果上的开放,教学内容是丰富多样的,能满足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并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选择.在学习结果上,即可得出统一认识,也可保留多种意见。比如学生在观察“世界政治地图”时,我问了一个开放式的问题:“观察这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你有什么发现?”这个问题符合新课程理念,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问题。

二是活动化的教学策略。我精心设计一些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生活动,以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探究。

三是对话式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出现,围绕着教材提供的话题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和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大了课堂容量,使教学内容得以补充,从而拓宽了教材的广度,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活动设计安排】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课内容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从学生实际生活经历出发,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㈠、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欣赏一组图片,看看谁能猜到图中反映的内容?(学生边猜,老师边与学生交流)

1、 狮身人面像、埃菲尔铁塔是游客们必到的旅游景点。

2、 圣诞节、樱花节: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土人情。

3、 沙漠、草原:世界上有不同的生活环境。

4、 悉尼、上海:世界各国都有代表性的城市。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这样多姿多彩的,这样辽阔广大,那就让我们走进着绚烂多姿的世界吧!

出示课题:世界上的国家

(设计意图:本课的导入我采用猜图游戏的方法,准备了狮身人面像、埃菲尔铁塔、樱花节、圣诞节等景观图片。如果学生猜到图中的内容,可以直接站起来回答。使学生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开始了本课的学习,同时在与老师的交流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土人情;世界各国都有自己代表性的城市;有游客们必到的旅游景点,进而感到世界是多姿多彩的。)

㈡、观察地图,自主发现

1、师:每天我们通过多种渠道知道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国家和地区,你都知道哪些?说出名字就可以。

你知道有多少个吗?(200多个)

2、老师在黑板上贴上世界政区图,学生观察书中“世界政治地图”,问:观察这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你有什么发现?

① 国家面积有大有小

A、找一找:哪些国家面积比较大,面积最小的?

课件:中国、俄罗斯、美国、印度、巴西

师:这些国家不但面积大,而且人口都在1亿以上。

找学生到前面世界政区图来找这些国家,找到一个贴一面红旗,其他学生在书上找。

课件:梵蒂冈、摩纳哥、瑙鲁

问:找这些小的国家,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师生达成共识:先知道地理位置特点,它与哪个国家相邻,再到图上去找。

(设计意图:地理技能方面的训练在社会课的学习当中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读图、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来使学生明白,国家有大有小,国家的分布有多有少,并落实到读图上,技能训练扎实到位。)

B、师生互动,交流资料

师:众多的国家组成了我们生活的世界,国家不论大小都是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都是平等的,都应互相尊重,互不侵犯。同样,国家不论大小都有自己独特、奇妙的地方,你们在课前都搜集到了哪些资料,在这里我们一起来交流。

课件:我眼中的奇妙世界

学生先汇报,然后老师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赤道横穿肯尼亚,一天之中我们可以数次跨越赤道,在南北半球之间穿梭,所处地理位置与众不同的地方。

师小结:看了咱们搜集的资料,我有一个感受: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这些特色犹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装扮着我们的世界,使我们的世界更加多姿多彩。(板书:奇妙多姿)

(设计意图:孩子眼中的奇妙世界各不相同,我尊重孩子的自主性,设立了“我眼中的奇妙世界”环节,以他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可以是建筑的奇妙、饮食的奇妙、风俗的奇妙、语言的奇妙……完全尊重他们的主体意识,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还根据学生介绍这个国家的资料进行升华,比如说:到一个国家要尊重他们习俗的同时就表示你对本国人民的尊重;了解世界语言是打开这个国家的钥匙;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可以从一首歌曲、一本书当中了解到一个国家。)

C、上网调查,开拓视野

我们生活在这个奇妙的世界,(指图)而且这样广阔,每个国家都了解是不容易的。有更快捷,简便的方法是利用计算机网络。

老师为同学提供百度网站,学生说出自己想要了解的国家以及想要从哪些方面了解。

网址提供给大家,上网去了解你喜欢的国家,你会从中发现更多奇妙的事物,知道更多的知识。

(设计意图:利用这种教学手段锻炼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自己寻求知识的方法)

② 国家分布,有多有少

有的洲没有国家(南极洲),有的洲国家少(南美洲),有的洲国家多(非洲)

看105页表格,把这些国家所在洲写出来。

㈢“幸运××”(这个班级有××人)

幸运52大家都看过吧!我们换个名字,咱们班有多少人,那就叫幸运××吧!希望每个同学都成为幸运者。

A、是对是错

把不同国家下面对应首都,辨别是对是错。

英国 埃及 日本 巴西 澳大利亚

伦敦 开罗 首尔 巴西利亚 悉尼

B、过目不忘

出示世界个别国家有代表性,在世界上很出名的8件事物,看谁能在30秒内把它们全都记住并正确说出。

1、中国陶瓷 2、丹麦安徒生童话 3、意大利披萨饼

4、澳大利亚袋鼠 5、德国奔驰汽车 6、日本和服

7、法国香水 8、美国芭比娃娃

师:随着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使我们在一个国家能买到或见到来自不同国家的东西,拉近了各国人民之间的距离。下面我们为刚才看到的事物找家乡。

国 家 所在洲

中 国亚洲陶 瓷

日 本亚洲和 服

澳大利亚大洋洲袋 鼠

美 国北美洲芭比娃娃

意大利欧洲比萨饼

德 国欧洲奔驰汽车

法 国欧洲香 水

丹 麦欧洲安徒生童话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在游戏活动当中学知识,调动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感受随着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使我们在一个国家能买到或见到来自不同国家的事物,拉近了各国人民之间的距离,就像一个地球村一样。使教学过程达到高潮,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㈣ 总结全课

通向世界的窗口已经向我们敞开了,我们共同感受了世界的辽阔,奇妙、多姿多彩。但是你们知道吗?这个世界还有战争,饥饿与贫穷。我们还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辩证的看世界,这些内容你们会在以后的学习当中逐步学到。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我始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认识世界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的方法学习知识,交给他们的是一把打开社会之门的金钥匙,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13:《经济政治与社会》优秀说课稿

北师大版《经济政治与社会》优秀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如何在本学期教授《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程。

首先,我对本教材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8月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德育课程、文化基础课程和部分此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编写,并经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第二版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是提高现今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必修课程,本教材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改革创新,对于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材,本书内容与国家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联系紧密。一方面,该教材用最新的数据资料更新教材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教材能够尽全面的反映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的发展蓝图。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现今中职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主要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积极投身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去。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课程内容及其重点、难点

本课程内容包括五个单元总共十四课内容:第一透视经济现象;第二投身经济建设;第三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第四参与政治生活;第五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属于: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教学难点属于第四单元。

(二)课程内容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在教学中运动大量的实例、名人名言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等进一步强调经济政治与社会常识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以课程教授为主,多媒体教授为辅,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于教学难点问题,主要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首先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考虑到中职学生的现状,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教学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也将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讲授新课: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适时选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同时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5、布置作业。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篇14: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世界之窗》优秀说课稿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世界之窗》优秀说课稿

一、《世界之窗》这一课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取名为“世界之窗”是希望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窗户。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目标为以下两个

1.知道黄、白、黑三个人种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分布区域。

2.了解不同人种中的杰出人物,明白各个人种都为世界创造了财富和文明。

三、教学重难点四年级的学生仍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道三大人种的主要特点及在地球上的大致分布情况。难点是:尊重、欣赏不同人种的不同文化。

四、教学方法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小组合作等活动方式。

五、教学准备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前搜索世界杰出人物的资料,我将准备三大人种分布图,杰出人物的图片、资料。以及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下三个环节:(一)导入(二)学习(三)拓展

(一)导入 播放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北京欢迎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奥运会中引出课题。通过播放北京奥运会入场仪式片断引出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让学生通过对视频的观察,去发现运动员不同的肤色,再让学生根据我从视频中截取的三张图片近距离观察,从而引出三大人种。接着我出示三张三大人种的小孩子图片,让学生观察,并与同桌相互讨论,总结出三大人种的不同长相,我作适当的总结。通过“同住一个地球,为什么人类的长相不一样”这个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并引出来下面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再结合教师的总结,明白了原因,并清楚了三大人种的分布区域。在这其中我适当的穿插了一道连线题,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三大人种分布区域的映象。再介绍三大人种时稍微补充了其他小人种的一点知识,让学生明白地球上并不只是三大人种的存在,还有其他人种的。 出示三张奥运会运动员图片让学生猜,其目的是引出让学生来说出自己所搜索的一些不同人种的'杰出人才。从而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种的人都是优秀的,让学生学会尊重每一个人种的人。在这一整个环节中,我尽可能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通过不同方式的讨论,把自己的疑惑在讨论交流中解决。

(三)拓展 在这个环节我主要安排了两个内容,一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巩固复习,二是布置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去网路上查找资料,在这里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网站。

七、板书设计根据本课内容,我设计的板书相对来说就是简单明了。

八、教学理念最后说一下我的设计理念。我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使学生形成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篇15:品德与社会《安全才能回家》优秀说课稿

品德与社会《安全才能回家》优秀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要求学生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交通是学生步入社会、接触社会生活的重要渠道,小学生从独自上学的时候就开始进入了交通生活领域。那么,如何做一个了解并遵守交通法规的合格的社会人,就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社会生活技能之一。《安全才能回家》是鄂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我们出行真方便》的第二个话题。本课主要通过认识交通标志和远离交通事故两个活动来呈现。本主题是落实《课程标准》中“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观察本地区的交通秩序现状,知道有关的交通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等要求。

教科书48页将交通标志按照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警告标志四类进行介绍。教科书49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交通标志,并能按照交通标志的提示行走、乘车船,设计了一个小活动:画出学校附近的交通标志并能观察人们的活动与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教科书50-51页《远离交通事故》通过教科书人物秦天天同学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交通事故,产生恶劣后果的事例帮助学生分析交通事故产生的原因、交通事故发生后的危害与结果,统计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从而认识到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来看,交通是学生步入社会、接触社会生活的重要渠道,交通安全与我们小学生日常的出行息息相关。许多交通事故就发生在他们的身边,甚至就发生在我们孩子身上。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孩子因车祸丧生,所以让学生远离交通事故,珍爱自己生命保障安全十分必要。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广泛了,体验也较为深刻,能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但是,孩子们有了安全意识,还需要知道怎样去做,为什么这样做。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学校的老师,还是家里的父母时刻都在叮嘱孩子们“注意安全,一定注意安全。”他们知道交通安全是重要的,但在许多时候,如:要迟到了,横冲马路;稀少车辆路段无视斑马线……都是他们控制不住的行为。要通过血淋淋的的交通事故的警示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生命的价值。针对进城流动花朵越来越多的情形来看,他们及他们的家人在交通法规的知晓度上要更薄弱些。所以,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内容的学习尤为重要,服从交警指挥也是必须认识到的。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交通事故的严重性,体验生命价值,从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珍爱生命,远离交通事故。

(二)、能力:1、在实际生活中能按照交通标志的提示行路,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好习惯。2、培养学生收集社会信息、处理社会信息、分析社会信息的初步能力

(三)、知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的有关内容,学会看懂常见的交通标志,按照交通法要求做文明行路人、乘车人。

教学重点:

(一)、认识交通事故的严重性,学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远离交通事故。

(二)、帮助学生确立安全意识,体验生命的价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倡导“遵守交通规则的社会新风”。

教学难点:

(一)、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并能运用上网查询、报纸查询等方式收集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

(二)、通过查找资料、讨论交流,分析交通事故产生的原因、危害与结果,认识到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交通事故发生的资料。2.制作教学内容涉及的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身边交通事故发生的资料,制作统计分析表,收集自己常见的交通标志。

四、教法和学法:

依据新的教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学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

四年级的学生,感性思维还是更胜于逻辑性思维的,视觉色彩、故事画面等更能激起他们参与的兴趣的认知的提升,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车祸事故等视频,利用精美的课件为学生展现带有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情感投入,来调起学生情绪,在我们的品社课中,这种情感渲染法往往很能打动学生心灵。

2.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我精心设计了四个有效的教学活动:活动一走进交通事故;活动二认识交通标志;活动三远离交通事;故活动四来当安全小卫士。在活动中通过课前的观察生活,收集交通标志和查找交通事故资料,让学生了解交通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与问题。在课堂上通过讨论交流、查找资料、典型案例对比分析,让学生对遵守交通法规的要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并能自觉的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

3.让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体验感悟。

游戏活动的实践体验也是本课的重要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看一看、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的途径,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体验中提高认识,陶冶情操。辨析判断,明理导行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也有充分的体现,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心灵感受,用行动实践。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走进交通事故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就是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1.师:随着交通运输的是迅猛发展,城乡道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越来越多,交通安全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请看老师收集的一段资料,边看边想:你有什么感受?

2.看一看:CAI车祸现场录像。

3.指名说一说: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或想说什么?

(学生通过观看到一个个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车祸画面时,不禁要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了?其实这都是人们不遵守交通法规、交通意识淡薄而造成的。从而感受到生命是那样的宝贵,那样的脆弱。)

4.师:是啊,生命是那样的宝贵,那样的脆弱。为了保障交通安全,我国颁布了一项专门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了100多种交通标志与交通标线。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

5.板书:8.安全才能回家

(让学生产生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需求和动力,这样可以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为主动的探究学习。引出新课的学习。)

活动二认识交通标志

1.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问题:常见的交通标志分为哪几种?它们各表示什么含义?每种交通标志的图案各有什么特征?

2.生读一读:课文48页。

3.指名说一说思考题。教师相应出示课件。(学生仅仅掌握课本上的交通标志是不够的,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活动:)

4.师:大家记住这四种交通标志的特征了吗?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看看谁最聪明!

5.学生做一做,说一说:课本48页连线题。(课件出示48页连线题)

6.师:其实,在我们生活的城市街道上就有许多的交通标志,你观察到了哪些?你知道他们表示的含义吗?下面,把你收集的交通标志在小组内给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

7.小组内讨论交流各种交通标志的含义。

8.学生集中展示自己收集的.交通标志。

(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交通安全标志知识。极大地拓展了教学空间,开阔了学生的安全知识视野。另外,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不是因为人们不知道安全标志的含义,而是因为很多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观念很淡泊。在这里我设计了几个活动。)

9.师:你们都是会观察,会学习的孩子。这些交通安全知识我们不仅要知道,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要学会灵活运用。请大家判断一下,下面这些小朋友谁遵守了交通法规,谁没有遵守交通法规,为什么?辨析:(课件出示画面,学生进行辨析)

画面一:上学路上,两个小学生在亮红灯时斑马线上无车的情况下,仍然等候绿灯亮时再过马路。

画面二:几个小学生在火车没来时,在铁轨上看书,并一路说笑疯打。

画面三:小刚与汽车同向而行,走上禁止行人通行的立交桥机动车道。

画面四:小明嫌麻烦,不愿走人行过街天桥,想翻越护栏过马路。

10.生做一做:课本49页判断题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11.引导交流:这样的行为,在你们平时上学、放学途中,有人这样做吗?今天,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什么?

(本轮活动,旨在让学生认识到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加强渗透到学生今后的实际生活中去,让他们亲身践行,从而做到: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

活动三远离交通事故

1.“安全,才能回家”这是一些交通要道上醒目的警示语。这可不仅仅是提醒司机,也是在提示我们行人。下面,就有一位刚刚经历了交通事故的同学给你们讲讲他的亲身经历,请听——秦天天的录音。(课件出示)

2.听一听:秦天天的故事。

3.说一说:秦天天怎么了?他为什么会出交通事故?

4.引导交流:听完秦天天的录音,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5.讨论分析:发生了这起交通事故,秦天天的爸爸妈妈会怎么样?

6.引导交流:在你的家里,或你周围亲戚朋友中,有发生了一些交通事故的事例来和我们交流一下的吗?

(这样,学生通过听故事、说事故、谈感受这些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安全意识,明白了安全才能回家的道理。)

7.师:是啊,红灯停、绿灯行这一简单的交通安全知识我们人人都知道,但又常常做不到。象闯红灯、乱穿马路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不仅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伤痛,有时还会危及生命,给亲友带来无尽的痛苦。在生活中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的悲剧有很多,请同学们将自己收集的交通事故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表格填写,议一议:你们发现了什么?

8.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的交通事故资料,完成表格。

9.引导思考:从你们手里的交通事故统计表中可以发现什么问题?

时间

车祸

造成的损失

产生的原因

10.小组汇报资料和统计的结果,谈谈自己的感受。

11.小结:交通事故不仅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伤痛,有时还会危及生命,给亲人带来无尽的痛苦,给社会增添许多不和谐因素,真是为我们的生命徒添悲伤的色彩。看来,车祸猛于虎呀!

(以身边发生的真人真事,再次触碰学生的心灵,深刻认识到交通事故的危害性,从而增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远离交通事故的意识。)

活动四来当安全小卫士

1.师:据统计:仅中国内地交通事故已造成约9万人死亡,43万人受伤…….据公安部网站消息,全国共发生道路安全事故26万起,造成7万人死亡,30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亿元(这就意味着每两分钟就有一起交通事故发生)。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震惊的数字啊!为了增强广大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请你来当“安全小卫士”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交通安全标语。

2.听一听:CAI歌曲《生命没有彩排》,学生设计交通安全标语。

3.小组汇报:展示自己的作品,张贴在黑板上。

4.师:现在我们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卫生新城,在市民承诺里就提出了‘不乱穿马路’的要求。经过今天的学习,作为现代社会的小公民,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

5.生说一说:自己的打算和想法。

(在课后,我给学习小组设计了新的学习目标,向学生提出了新的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很愿意利用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这样,课堂教学就不是孤立的,而成为一个连续的学习过程。)

篇16: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世界之窗》优秀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世界之窗》优秀说课稿

一、教学设想

《世界之窗》这一课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取名为“世界之窗”是希望为同学打开一扇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窗户。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规范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同学的实际水平,将本课目标为以下两个

1.知道黄、白、黑三个人种的主要特点和其主要分布区域。

2.了解不同人种中的杰出人物,明白各个人种都为世界发明了财富和文明。

三、教学重难点

四年级的同学仍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道三大人种的主要特点和在地球上的大致分布情况。难点是:尊重、欣赏不同人种的不同文化。

四、教学方法

针对同学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小组合作等活动方式。

五、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同学在课前搜索世界杰出人物的资料,我将准备三大人种分布图,杰出人物的图片、资料。以和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规范倡议教师应是同学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下三个环节:(一)导入(二)学习(三)拓展。

(一)导入 播放同学感兴趣的视频《北京欢迎你》,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并从奥运会中引出课题。通过播放北京奥运会入场仪式片断引出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让同学通过对视频的观察,去发现运动员不同的肤色,再让同学根据我从视频中截取的三张图片近距离观察,从而引出三大人种。接着我出示三张三大人种的小小朋友图片,让同学观察,并与同桌相互讨论,总结出三大人种的不同长相,我作适当的总结。通过“同住一个地球,为什么人类的长相不一样”这个问题引起同学的考虑,并引出来下面要学习的内容。让同学通过小组讨论,再结合教师的总结,明白了原因,并清楚了三大人种的`分布区域。在这其中我适当的交叉了一道连线题,目的是为了加深同学对三大人种分布区域的映象。再介绍三大人种时稍微补充了其他小人种的一点知识,让同学明白地球上并不只是三大人种的存在,还有其他人种的。 出示三张奥运会运动员图片让同学猜,其目的是引出让同学来说出自身所搜索的一些不同人种的杰出人才。从而让同学明白每个人种的人都是优秀的,让同学学会尊重每一个人种的人。在这一整个环节中,我尽可能地让同学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通过不同方式的讨论,把自身的疑惑在讨论交流中解决。

(三)拓展 在这个环节我主要布置了两个内容,一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巩固复习,二是安排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让同学去网路上查找资料,在这里我给同学提供了一个网站。

七、板书设计

根据本课内容,我设计的板书相对来说就是简单明了。

八、教学理念

最后说一下我的设计理念。我以同学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同学心理、生理特点,在活动中,充沛体现同学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同学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使同学形成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篇17: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寸金难买寸光阴》优秀说课稿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寸金难买寸光阴》优秀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

下午好!今天的说课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说教材,二是说目标,三是说过程,希望能得到评委和各位老师的指点。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第3课《寸金难买寸光阴》。本单元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是本册的学习重点,也是整个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教材一共安排了3篇课文,分别是“‘问号’”之歌,“做学习的有心人”以及“寸金难买寸光阴”。

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发现这三篇课文是从不同视角出发,围绕单元目标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多维的学习空间。如“‘问号’”之歌重在激发孩子们热爱学习,学会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做学习的有心人”则是引导孩子们懂得学习需要耐心和毅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寸金难买寸光阴”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它是在前两课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引导孩子们感受到时间的珍贵,学会合理利用时间,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单元学习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品德教材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情感发展规律螺旋上升的。就拿“珍惜时间”这个学习主题而言,纵观浙教版一至六年级的品德教材,我们发现它一共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在《品德与生活》一下年级的第四单元“我会学习”一课中,它侧重于培养学生按时学习的习惯。第二次就是本课,它是课程标准中“珍惜时间,学习合理安排时间”这一内容的具体落实和拓展。教材安排了“小剧场”、惜时谚语、“一分钟的收获”及课余时间安排表等内容。

二、说目标

通过钻研教材,我们发现它主要安排了 “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这两大块的内容,教材分两课时教学,今天这节课是第一课时,在制订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时,我们意识到不仅要让孩子们明白时间的`珍贵,更重要的是要激发他们珍惜时间的情感。为此,我们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如下定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时间的珍贵,体验到只有珍惜时间、抓紧学习,才能有更大的收获,激发珍惜时间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知道“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含义,知道一些惜时格言和谚语。

行为与习惯: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说过程

为了更好地达成目标,整堂课我们始终围绕“珍惜时间”这一主题设计了四个板块,分别是:(一)解读谚语,感知珍贵(二)小组活动、体验珍贵(三)学文辨析、认识自我(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下面我将结合教学理念依次进行阐述。

(一)解读谚语,感知珍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为此,我们先由孩子们感兴趣的古代计时工具导入课题,目的是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象地理解课题。接着学习教材中的惜时谚语,因为这些谚语含义丰富,有助于学生初步感知时间的珍贵,这样本课的知识目标也就能够达成了。

(二)小组活动、体验珍贵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还强调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回归儿童的生活。”因此在这一板块体验时间珍贵的教学中,我们从孩子身边的事例出发,先是进行一分钟的挑战活动,引导他们通过实践去感知时间与学习、做事的关系,体验一分钟创造的价值。接着汇报课前收集的材料,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时间珍贵的感悟。

(三)学文辨析、认识自我

在解读教材中我们发现文中的小剧场“快!快!不能快点吗?”就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可以说文中的小宝身上就有班里某些孩子的影子。于是我们就引导孩子逐图解读画面,寻找小宝不珍惜时间的行为,来唤醒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

为了引发孩子们的认知冲突,使其更强烈地感受到浪费时间是多么不应该,在认识自我的环节中,我们先安排了一个撕纸活动,接着请几位孩子说说想法,在引起其他同学共鸣的基础上,孩子们对珍惜时间的认识就能逐步得到提升,以此落实本课行为与习惯上的目标。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激发孩子们珍惜时间的情感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那么如何有效突破重、难点,同时又落实情感方面的目标呢?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们先播放一段画面,教师配乐解说,在孩子心灵受到震撼之际,再引导他们交流感受,此时他们对时间的认识就能提升华到生命的高度。

在本课即将结束时,我们将结合孩子们的回答,最终在黑板上呈现出一个与时间有关的事物,目的是引导孩子们在结课时再次感知时间创造的价值,下定决心要珍惜时间,为下节课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奠定情感基础。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感谢大家的聆听!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是如此宝贵,那么接下来就请大家一同走进由陈月芬老师和三(2)班的孩子们为大家带来的《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一课吧。

篇18:粤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传媒家族》优秀说课稿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传媒家族》优秀说课稿

我说课的课题是《传媒家族》。说课内容由六部分组成包括说教材、说教学理念、说教学目标、说学情、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粤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信息与传媒”单元。本课教材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传媒家族的成员及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现代传媒的魅力,学习如何正确对待和利用各种传媒。

二、说教学理念

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设身处地的感受;师生沟通互动,明理得体验。

三、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的孩子对于传媒家族有一定了解,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着各种传媒,也感受着传媒带来的好处。但是,孩子们对于传媒的危害性的认识还很不够。

四、说教学目标:

本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了解现代媒体的主要类别和形式。

2、感受各种媒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正确选择和识别各种传媒,获取有益的信息。

五、说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教学方法有三个即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体验感悟法。

六、说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了解:传媒家族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教学过程:

教学中,“沟通互动”是很有民主性和人文性的教学策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此环节正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担当起学习的主人而设计的。通过“沟通互动”不仅能让学生的心门尽量打开、又能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尽情流露,还能让老师的语言尽显魅力。通过“沟通互动”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珍爱生命、环保意识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根据本课内容以及班情学情,我设计了五大板块的沟通互动:

沟通互动一:新闻发布会

活动准备:不知发布会现场,确定主持人,各同学课前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资料。

活动过程:

1、每位同学逐个上台发布自己的新闻,主持人一一询问新闻来源,并问为什么选择此媒体,讲明喜爱的原因,把媒体写在黑板上。

2、主持人统计同学们获取新闻的媒体种类,看哪种最受同学们的喜爱,适时补充。

沟通互动二:小调查

1、学生在家调查家人最喜爱的传媒类型,做好相应的记录,做好调查表格。

2、同学们将调查结果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将结果发布。

沟通互动三:看电视好还是看书报好

1、自由选择分组

2、各组收集自己主张的理由,选出辩手,进行辩论,其他人可用举手补充发言。

3、陈列双方理由在黑板上,请双方主辩手进行最后的陈述。

4、教师对双方的辩论情况进行总结。

沟通互动四:当家人不让我们看电视

1、小品表演:当家人不让我们看电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

2、讨论为什么家人不让我们看电视?你的心情?怎样解决问题?

3、回家和家长沟通,指定协议,自觉遵守。

情景再现,学生触景生情,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抓住这个教育时机点组织学生小组内展开合作探讨。之后在全班汇报,老师点评。】

沟通互动五:制作:我们的媒体指南“小手册

1、学生自主推荐喜爱的各种媒体,说出推荐理由和指数。

2、将同学们按种类分成小组,交流自己喜爱的各种媒体。组长进行统计。

【设计意图是:通过畅谈看法、合作探究问题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解自然万物的紧密联系、了解自然万物对人类的馈赠。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出班级小报

1、学生自由分组

2、同学们分工合作,采访班级新闻进行写作,

3、张贴各小组班级小报,评选最喜爱的班级小报。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活动的延伸,有利于学生主体亲历,积极参与,进一步了解传媒家族及合理使用各种传媒。】

相关专题 西周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