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铅笔有多长》说课稿

废材小黄要up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废材小黄要up”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铅笔有多长》说课稿(共15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铅笔有多长》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出处:《铅笔有多长》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内容。

2、重难点确立:本节内容是学生在一年级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结合生活实际,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由于学生空间观念比较薄弱,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出1分米、1毫米有多长是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是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本节内容主要以动手操作、亲自感受的实践为主,辅以谈话、练习、游戏等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如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玩一玩、练一练等。

三、说学法

1、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的动起来,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练习。总之,能让学生做的、想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做、自己想,最终将所学知识点内化。

2、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从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其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四、说过程

1、引入阶段尽量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游戏环节是为了缓解学生在接受新知过程中的疲劳感。

3、第一个教学活动是让学生认识1分米有多长这个知识点。让学生先估计再进行测量那根10厘米左右的铅笔,当学生测量出铅笔有10厘米左右时,顺势引出分米与厘米的关系。

4、第二个教学活动是让学生认识1毫米有多长这个知识点。让学生测量6厘米多一点的小木棒,当学生对“多一点”都说不出所以然时,我乘机引导学生观察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当学生说是10小格时,我给学生介绍每个小格就是1毫米,从而可以得出1厘米=10毫米。

5、为了让学生加深对1分米、1毫米的认识,我又让学生实际测量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有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有的测量自己文具盒的长、宽、高,还有的测量硬币的厚度等等,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同时使长度单位得到了应用。

篇2:《铅笔有多长》说课稿

《铅笔有多长》说课稿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依据这一理念,本课设计侧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数学学习活动:

1、利用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情景中生疑探究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应包括“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和方法经验”等。新课程改变单纯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学习的途径,变暗示性复习铺垫“迁移”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探究学习。本课针对学生对1分米、1毫米长度的无意识感知状态,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米、厘米等有关知识,运用估计与测量等方法,让学生在两次测量不同长度铅笔的活动中产生内需,萌发探究动机,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体验成功。

2、遵循学生认知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认识事物注重整体感知。遵循这一特点,本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捏一捏、画一画等具体操作活动中体验1分米、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分米与毫米的长度观念。由于学生亲身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有充分的感知基础,印象深刻。本课还通过学生喜爱游戏的特点,利用游戏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对已学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进行再认识,从而促使知识之间的联系。设计有梯度的课堂练习,使学生逐步的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的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处理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第五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学习第二册时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能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这节课是有关长度的第二阶段的学习,通过教学使学生再认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教材通过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画一画、说一说、做一做等使其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初步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教学中,教师尽量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动手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目标设置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几方面出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概念。

2、通过实际测量,学会正确运用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提高估测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法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依据这一理念,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米、厘米经验,在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以操作活动为主线,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设计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让学生在情景中生疑从而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让学生通过估一估、比一比、量一量、找一找等操作感知1分米、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

学法指导

本课设计侧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数学学习活动:

(1)利用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情景中生疑探索。

(2)遵循学生认知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结合本课特点,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三)巩固反馈,学以致用;

(四)全课小结,交流评价。

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有一次课间,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兵器最厉害。明明说:“我觉得宝剑最厉害。”红红说:“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你看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的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

在刚才他们的谈话里,你能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吗?(米、厘米)

2、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

另一方面复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为探究新知识做好铺垫。然后教师再出示谜语:“身体细又长,身穿花衣裳,要想写好字,请我来帮忙”,让学生猜出“今天的学习伙伴”――铅笔,这时请他们拿出自己最喜欢的铅笔,问:你知道自己的铅笔有多长吗,进而揭示课题。创设这样的情景,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将学习用品带入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建立1分米的表象

教师拿出一枝10厘米长的铅笔,请学生也来估一估老师的铅笔的长度,接着请学生拿出来量一量它的长度,同时让学生到展示台前实际测量。当量出是10厘米后,教师告诉学生10厘米还可以用1分米来表示,即1分米=10厘米,分米用字母dm来表示,1分米=10厘米还可以写1dm=10cm。然后感知1分米的长度,要求学生找一找尺子上从哪到哪之间的长度是1分米,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分米。最后引导同桌研究、讨论米、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别人的思维方法和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在相互争论、补充、交流中找到正确的答案。教师配合课件展示:1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 1米=分米加以引导。

利用学生已有的测量经验,以活动为主线,设计了估一估,量一量,说一说、认一认、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体会到数学好学,数学真有趣。这时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学习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探索的魅力、发现之余的喜悦和无穷的求知欲。

活动二、建立1毫米的表象

用课件出示不是整厘米的铅笔让学生观察,当学生发现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引导其说出具体是几厘米多几小格,并问每一小格是多长。有的学生可能懂得每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及时给予表扬,同时告诉全班学生毫米用字母mm表示,1毫米还可以写成1mm。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实际测量进一步认识毫米,让学生亲身体验1毫米的长度。然后请学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寻找长度是1毫米的物体。这样把毫米与这些熟悉的物品联系起来,毫米这样一个抽象的长度单位就变得具体了。

活动三、了解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先让学生观察直尺并思考: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1厘米等于几毫米?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放大镜把尺子放大,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在1厘米的中间有10个1毫米的小格,引导学生说出1厘米=10毫米,即1cm=10mm。

(三)巩固反馈,学以致用。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这里教师设计了不同层次的三道练习题:

1、小马虎日记(找错纠错)

小马虎的日记

3月10日 星期一 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2、完成填一填(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7m=( )dm 3cm=( )mm 90dm=( )m

60cm=( )dm 2m=( )cm 800cm=( )m

3、填合适的单位名称

练习本长约2( )。 小明身高是135( )。

一栋楼高约24( )。 数学书厚约5( )。

课桌宽约4( )。 一拃长约15( )。

有梯度的练习设计,使学生逐步的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全课小结,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利用好朋友铅笔学到了哪些知识?你都知道些什么?你认为自己表现怎么样?(学生交流)

篇3:小学二年级数学《铅笔有多长》教案范本

在教学《铅笔有多长》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回忆一年级学习过的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让他们说一说米和厘米分别用什么英文字母表示,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和1厘米的长度,并在自己的本子上分别画出一条1米长和1厘米长的线段,再说一说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然后创设了估计、测量铅笔长度的情境,引出分米这个长度单位及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我事先准备55根长约10厘米长的树枝和55根6厘米多一些的小棒依次分给班上的55位同学,让他们先估计树枝的长度再进行实际测量,当学生说出测量的结果是10厘米时,我就直接告诉他们,10厘米就是1分米,让他们看一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再者让学生用手势表示一下1分米的长度,用铅笔画一画1分米的长度,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从而使学生逐渐建立“分米”这个概念。最后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1米=100厘米,推出1米=10分米。

这一课的第二个教学活动是让学生认识1毫米有多长这个知识点。我也是让学生先估计再进行测量那根6厘米多一点的小棒,当学生测量出那根小棒有6厘米多一点时,我说:“多一点,你们能不能用一个具体数字来表示呢?”同学们都说不出所以然,我乘机引导学生观察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当学生说是10小格时,我给学生介绍每个小格就是1毫米,从而可以得出1厘米=10毫米。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1分米、1毫米的认识,紧接着,我又让学生实际测量生活中自己喜欢物体的长、宽、高等,有的同学测量数学书的长、宽、高,自己文具盒的长、宽、高,硬币的厚度等,他们不仅能准确进行测量,并且能恰当地使用长度单位,进一步加深了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同时使长度单位应用得更加灵活。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空间观念。

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当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把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从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其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篇4:《铅笔有多长》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铅笔有多长》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

新课标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创造的使用教材,本课教材通过两次测量铅笔的长度引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但在实际教学中要准备大量长一分米的铅笔太费时,而且学生在测量的时候容易产生误差。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让孩子通过在纸条剪出一分米和两分米和测量磁卡的宽两个活动自然的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二、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进行认知

教学前许多孩子对分米和毫米已有初步的了解,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的已有认知为基础,让学生自己说出要学生的知识,即尊重肯定了学生的认知,而且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使其热情高涨的进入下一步的探究活动之中。较之教师的直间灌输教学效果要好,同时注重了学生的情感需要。

三、在活动中充分感知体念所学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充分的体验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教学中通过比一比,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找一找等大量的活动,让学生感知1dm和1mm有多长。

四、教学环节紧凑,知识出现自然流畅

通过思考“书桌高约7”,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导入长度单位分米。在老是和学生猜磁卡的宽是多长的争论中,学生通过测量验证从而引出毫米的`概念。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流畅自然。

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比如让学生猜猜衣架和筷子的长度,使学生感觉到非常亲切自然,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六、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利用同桌估测比赛,小组比赛找一找,说一说活动以及小组之间的互评互助培养孩子的分工合作,团结协作。

篇5:小学二年级数学《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

《铅笔有多长》一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而这两个长度单位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要让孩子充分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空间观念,只有建立在丰富的表象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因此教学中,做到以下两点:

一、动手操作

在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测量经验,以活动为主线,设计了两次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生疑引探。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体验,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了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联系生活

在学生已初步感知“1分米”“1毫米”之后,学习并不是就此戛然而止,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分米,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毫米。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他们所举的例子还非常的多,非常的贴切。如1毫米的物体:自动铅笔芯的宽度、护导牌的厚度(刚好我佩带着护导牌)、包数学书的书皮厚度、五毛钱的硬币厚度……1分米的物体:积木的长度、大正方体的长度、黑板擦的提手长度、开关板的宽,学具盒的长度……。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物体,不仅加深学生对“1分米”“1毫米”的印象,真正建立1分米、1毫米的空间观念,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还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情感和体验。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中,他们感受到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感受到探索的魅力和发现之余的喜悦。

篇6: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铅笔有多长教案

关于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铅笔有多长教案

教学内容:

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1dm、1mm、1cm、1m之间的关系;

2、通过测量的活动体验1dm和1mm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动手能力;

3、通过估、量的活动,发展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1、体验1dm和1mm的长度。

2、1dm=10cm 1m=10dm 1cm=10mm

教学难点:

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米和厘米的长度

师:一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了米和厘米,你还记得1米、1厘米有多长吗?

生1:1米大约是小林的身高。(小林的身高大约1米)

生2:1厘米大约是一个手指的宽。

师:这两个单位娃娃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生1:教室的门高大约2米。

生2:我的文具盒的长大约是18厘米。

2、设疑

师:同学们都非常善于观察。老师想考考你们,谁知道我们的课桌高大约是7( )吗?

生1:7米。

生2:不可能,那不比姚明还高了吗?

生3:是啊,那人怎么能坐上去呢?

生4:米和厘米都不行,如果用米太长了,如果用厘米又太小了坐不了。

(学生经过一会儿争论后,大部分学生处于沉思状态)

师:别急,今天我们学了以后你就能解决了。

〔反思:低年级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快,遗忘也快。特别是不常用的数学知识或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更容易回生,所以在学习新的长度单位以前复习旧知是必要的。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复习的过程中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争论课桌的高大约7( ),目的是让学生产生知识上的冲突,一种新的长度单位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分米

1、估一估,量一量

师:请同学们从学具盒中拿出一支吸管,估一估它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是怎样估的。(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1:大约8厘米,我是一小节一小节的数的。(用手比1厘米)

生2:大约10厘米,我是感觉出来的。

师: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

生:10厘米。

师:你知道吗,像这样10厘米长的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新的单位来表示,就是1分米,用字母dm表示。(带学生读三遍,书空一遍)

2、感知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你能用食指和拇指比一比1分米大约有多长吗?并在本子上画出1分米的线段。(同桌同学互相验证)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小组中指导)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谁知道1分米=( )厘米?

生:1分米=10厘米

师:可以用字母表示为:1dm=10cm(引导学生读一读)

3、体验1分米的长度(加深学生对1分米的认识)

师:分米这个单位娃娃现在也在我们的身边你能把它给找出来吗?

生1:我的铅笔长大约是1分米。

生2:我的学具盒长大约是1分米。

4、感知米和分米的关系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请同学们从学具盒中拿出米尺来,你能从米尺中找出1分米吗?(同桌同学互相交流)

生1:从0D10厘米。

生2:从20-30厘米。

生3:只要它们相差10厘米,这一段就是1分米。(掌声)

师:你观察得很认真。谁知道1米=( )分米

生:1米=10分米

师:用字母1m=10dm表示。(学生读一读)

5、解决问题

师:现在谁知道我们的课桌的高大约是7( )?

生:7分米。

(反思:通过以上的活动,同学们基本上都能认识1分米的长度。)

活动二:认识毫米

1、铅笔有多长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枝铅笔来,估一估它大约有多长,然后量一量。(同桌同学互相交流验证,师参与引导)

生1:我的铅笔长15厘米。

生2:我的铅笔长10厘米多一些。

生3:我的铅笔长13厘米又3小格。

师:是啊,有时我们在量的时候发现不是整厘米数的怎么办呢?(让学生想一想)

生:是不是也可以用一个新的单位来表示呢?

师:是的,我们可以用毫米来表示,用字母mm表示。(学生读一读)1小格就是1毫米,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

生:10个。

师:我们就说1厘米=( )毫米,用字母怎么表示?

生:1厘米=10毫米,用字母1cm=10mm表示。

师:现在谁能读出它的铅笔有多长吗?(请那些不是整厘米长的同学读一读)

2、感悟1毫米的'长度

师:请学生拿出一枚一分硬币,像老师这样量一量它的厚度(由于学生对厚度这个词可能不理解,所以教师做示范是必要的)有多长?

生:1毫米。

师:把一分硬币用拇指和食指捏一捏,并轻轻地把它从手指中抽出来,看一看它在我们的手指中有多长。(让学生把自己比出来的长度与同桌交流加深对1毫米的感性认识)

3、加深对1毫米的感性认识

师: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的呢?找一找并与同桌交流。

生1:我的本子的厚度大约1毫米。

生2:尺子的厚度大约1毫米。

生3:蚂蚁的长度大约3毫米。

〔反思〕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依据这一理念,利用学生已有的测量经验,我在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以活动为主线,设计了两次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生疑引探。通过捏一捏,画一画,比一比,找一找让学生体验并感悟分米和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

2、本节课学生学得非常积极,主动参与面广,课堂氛围宽松、和谐,学生的思维没有受到束缚。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和表达,感受到了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生活中,培养了学生做数学的乐趣。

三、梳理长度单位

师:通过这次活动,你认识了些什么?你觉得你的表现怎样?哪一位同学表现最棒?

(通过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梳理,并通过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自己对他人的评价,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发展学生反思评价能力。)

四、游戏:火眼金睛

师:同学们现在你能从你手的物品中找出几条不同长度的边吗?再估一估各条边的长分别是多少?(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物品)

(反思:通过这个游戏,学生都能找出不同长度的边来,并能恰当地选用分米和毫米作单位。)

全文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都能认识分米和毫米,并能掌握分米和毫米的具体长度。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发现还不是很好,有待今后教学中注意引导培养。

篇7:二年级数学教案: 铅笔有多长

二年级数学教案: 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米尺、1分硬币、钱币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用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切入举偶

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

个子细又长。

写出漂亮字,

需要他帮忙。

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铅笔)

对了,这节课我们一起量一量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

对话平台

玩中学

一、认识分米。

1.估一估。

先利用已有经验估一估,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a)课前老师在每个学习小组的书桌里悄悄地放了一支铅笔,赶快把它找出来,放在桌面上,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结合已有的测量经验估测一下,这支铅笔有多长,填在书中表格中。

b)交流、汇报。说说你是怎么估出来的。

2.量一量。

在估一估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测量,验证估测结果。

(1)看来同学们估的长度都不一样,要想知道这支铅笔到底有多长,你能想出有根据的好办法吗?(用尺子量)

(2)动手实践。亲自用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并把结果填在书中的表格里。

(3)汇报结果。验证于估测的差距。

3.说一说。

通过交流,熟练掌握1分米的实际长度以及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1)你们知道10厘米是多长吗?用手表示出长度来。

板书:10厘米就是1分米。

(2)介绍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在国际上可以用符号表示出来,谁给大家讲一讲。(指名介绍)

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你们会用符号表示出来吗?指名上前写,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完成。

全班齐读公式。

(3)活动。

a.让我们用分米为单位量一量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b.再拿出格尺,快速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之间的距离也是1分米?

c.指名汇报。

(4)观察直尺,然后讨论出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汇报、板书、齐读。

二.认识毫米。

1.量一量。

引导操作,设下疑问。

每个人的书桌上都有橡皮,请你用直尺量一量橡皮的长度是多少?

用厘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有时不是整厘米数,因而得不到准确的结果。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物体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办法?

那么谁知道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是多少?

2.议一议。

让学生尝试探究新知,牢固地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形成表象。

(1)1毫米到底有多长?它与厘米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在观察和操做中获得这些知识。

(2)观察直尺,完成表格,然后讨论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3)指名汇报。

3.说一说。

进一步加深对毫米的'认识。

请大家继续观察直尺,1毫米到底有多长?估计一下桌面上的学具,哪一个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动手量一量,检验一下你的判断准确吗?

2.量一量。

解决疑问,让学生真正感受毫米的作用。

大家已经认识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现在我们以毫米为单位再量一下橡皮的长度。

这次量的结果与开始比,哪一个数据更准确呢?

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请同学们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比比看,谁估测的最接近?

2.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可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检。在做前,教师要给予适当提示:画线段时勿忘记画出两个端点。

3.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4.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3.判断

4.请为同一种物体选择不同的单位。

篇8:二年级数学《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教学《铅笔有多长》这一课时,我注重把测量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让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使学习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同时拓宽应用数学知识的渠道,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中感觉处理较好的地方,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地方:

1、情境的创设

以教材为参考,创设了“铅笔有多长”的主题情境,从学生的学习用品出发,在估测与实际测量等多种活动中,去探究新知。主题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较为生动、贴切,使学生有一种很亲近的感觉,自然地喜欢并投入到这个学习情境中。

2、新知,力求是学生自己发现的

在课堂教学中较为重视问题提出的有效性,在适当的时机恰到好处的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学习活动中,力求以学生为主体主动探究知识,较好地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积极参与。

注重学生个人与小组的探究交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画一画”“找一找”“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体会学习分米、毫米知识的必要性;感知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探索到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发展空间观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渗透估计方法的指导,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在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之前,先安排学生进行估测,估测的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明确手掌上1分米长的“小尺子”、胳膊上3分米长的“小尺子”,既加深了学生的认知表象,又提高了学生的估计水平。

待发展之处:

1、在“如何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上做文章,研究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等。

2、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再下大力气,争取创设更合情理,更有趣味的情境,于情境中设计较科学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篇9:二年级数学《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 作能力。

2、 通过实际测量,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 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米尺、学生尺、1分米长的铅笔3、4支

学具准备:每人一条学生尺、每人一枚1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 谜语激趣导课

“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写出漂亮字,需要它帮忙。”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

师;铅笔是大家的好朋友,陪伴同学们每天的学习生活,你知道吗?在铅笔的长度里面还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呢?让我们来比一比谁发现的知识最多。

二、 创设问题情景

1、估一估。

(每人拿出1枝铅笔,师把准备好的1分米长的铅笔发下去。)我们先来估计一下,手里的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铅笔有多长

你是怎样估计的?把你估计的结果和方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生汇报。(渗透估计方法的多样性)

2、量一量

同学们估计的结果是不是接近铅笔的实际长度呢?快拿出尺子来量一量吧。

3、写一写。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写到黑板上去?

4、质疑:“12厘米多一点”是什么意思?闭上眼睛想一想“一点”是多长?能想象的出来吗?看来呀,“12厘米多一点”不能准确地表示出铅笔的长度。想一想,有没有更准确一些的表示方法?

三、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毫米

1、 认一认。

仔细观察尺子,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可以用毫米来帮忙。

师:你还知道毫米,真了不起,快给大家说一说,毫米是什么意思?1毫米有多长?

生:1厘米中间的1个小格就是1毫米。

师:请大家看着自己的尺子,他说的你发现了吗?你认为有道理吗?现在谁也认识毫米了,再来说一说吧。

2、 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 细心数一数,还能发现关于毫米的什么秘密?

生:1厘米里面有10个小格,10个1毫米。

师:那我们可以说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3、读刻度

师:我都数花眼了,有没有好办法?

生:我发现从0到1的中间有一条长一些的线。

师:大家都看到了吗?其他1厘米的中间有长刻度线吗?

生:有,我还发现长刻度线的前面是5个小格,后面也是5个小格。

师:你的发现很有意义!我们可不可以利用这个发现来更快地读出长度?

小练习:投影出示直尺,师指生读。

6厘米5毫米、10厘米4毫米、15厘米7毫米。

3、 感知1毫米的长度。

(1)(生拿出1分硬币)估计一下,这枚硬币的厚度是多少?

再量一量。

师:生活中银行卡、电话卡的厚度大约也是1毫米。

(2)师示范: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地捏住硬币,另一只手慢慢抽出,看一看留在两个手指中间的1毫米有多长?你有什么感觉?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一下?

生:短、小。

师:对呀,1毫米比较短,不细心都注意不到,所以,我们在测量和画线段的时候一定要细心仔细!

4、 估一估

观察我们的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估一估大约是几毫米?

活动二:认识分米

1、揭示分米

师:在这些铅笔的长度里面,还藏着一个很特别的,是哪一个呢?(稍停)师指出:是“10厘米”,因为10厘米的长度还有另外一个响亮的名字——1分米。(板书:分米)

分米是一个新的长度单位,1分米也就是10厘米那么长。板书: 1分米=10厘米

2、感知1分米的长度

(1)找一找。

你能从尺子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吗?指给你小组的同学看看。谁愿意说一说你找的是从刻度几到几的长度是1分米?

(2)量一量。

请同学们量一量从你的中指指尖到手掌哪个位置的.长是1分米?指给小组的同学看一看。

看,我们的手掌上又多了一把1分米长的小尺子,我们可以用它来帮忙估计长度了。

(3) 画一画。

你能用尺子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画完后同桌交换过来量一量画的是不是准确?

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从刻度几画到几?

师质疑:尺子上没有0刻度,我该怎样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

生:从1画到11,从2画到12……

3、 分米和米的关系

出示米尺:你能在这条米尺上找出从哪到哪的长度是1分米吗?这条尺子上一共有多少个1分米?

生:这条尺子上一共有10个1分米。

师板书:1米=10分米

4、 感知几分米

(1) 从0到20的长度是多少?用手比划一下2分米有多长?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2分米?

生:文具盒、20厘米长的尺子、脚。

(2) 同桌合作:量出从中指的指尖到胳膊肘窝之间的长度。

生:3分米。

师:看,我们的身体上又多了一把3分米长的小尺子,有了这些尺子的帮助,同学们估计的本领就更大了!

5、 观察身边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可以用分米做单位,估计一下大约是几分米?

字母表示:

1、复习:米用哪个字母表示?厘米呢?

2、师介绍:分米用字母dm表示,毫米用字母mm表示。

3、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三个等式。师板书:1cm=10mm

1dm=10cm 1m=10dm

解决问题:现在可不可以比较准确地量出铅笔的长度?赶快量一量吧,把测量的结果写出来。然后同桌交换测量,检验是否准确。

四、 系统整理所学单位名称

我们一共有几个长度单位朋友了?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并说一说为什么?

五、 游戏:看谁估计本领高。

每4人一个小组,先选好要估计的物体,每人都来估计出长度,说出估计结果。然后进行测量,谁估计的结果最接近实际长度,谁就得胜一次。最后,谁胜出的次数最多,谁的本领高。

六、 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感觉还有哪些不足?你还想对老师说些什么?有什么好的建议?

篇10:数学二年级《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发展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学习第二册时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能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这节课是有关长度的第二阶段的学习,通过教学使学生再认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教材通过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使其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动手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在操作学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此外,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估测活动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位于市中心,学校的教学条件较好,班级配备有电脑、电视及投影等电教设施,便于日常教学工作的使用。此外,学生对数学有着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力争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

〖教学设计〗

(一)认识分米

1.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1)请同学们猜测老师的年龄、体重及身高。(表示身高时用到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2)动手操作:用“米”或“厘米”作单位量自己课桌的宽。(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量得很麻烦。)

2.独立探索,发现新知

(1)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像: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2)小组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dm。

(3)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不一定从0刻度开始)。你的尺上一共有几个1分米?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量一量,估一估,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分米、2分米的长度。

(4)讨论米、厘米、分米之间的关系。(板书:1分米=10厘米,1dm=10cm,1m=100cm,1m=10dm。)

(二)认识毫米

1.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1)猜一猜老师手中的铅笔有多长,你有什么好办法?

(2)学生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课件演示测量结果的放大图——6厘米3毫米。)

(3)看到这个测量的结果,你想说些什么?问些什么?(引导学生质疑: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什么。)

2.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1)教师或学生讲解: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1毫米。

让学生拿出手中的尺子找到1毫米。(使学生了解:尺子上任意1小格都是1毫米。)用一个字概括出1毫米的特点。(小、细、短……)

(2)在学具袋中找到长度、宽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如:1分硬币的厚度,IC卡的厚度,3张扑克牌的厚度,1分硬币上表示年份的小数字“1992”中“1”下面的“”长,扑克牌中“K”一竖的宽度,胶带的厚度……)

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怎样验证手势是否准确?(用拇指与食指轻轻捏住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再用另一只手将其取走,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空隙大约是1毫米。)

(3)生活中你在哪儿听说过“毫米”这个词?(课件演示:11月份上旬全国降水量分布图、蜂鸟图、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图、世界上最薄的手机图、眼睑及脚底皮肤的厚度图、手指甲及脚趾甲生长速度图等。)

(4)知道1厘米=10毫米。

(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为了“1厘米长,还是10毫米长”这个问题而争吵。数学博士认为:1厘米与10毫米同样长。

为什么数学博士要这样说呢?听了他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1厘米=10毫米;进行长度比较时,不仅要看数字,还要看长度单位。)

自己在尺子上数出10毫米。

(三)复习巩固,应用提高

1.手指游戏

(1)教师边说边演示:“手指兄弟亲又亲,大哥挂帅高高站,二哥是首我是尾,我是小弟表毫米,米到毫米记得牢,手指开表进率,相等空间代表10,大哥二哥有秘密,等待我们去揭密。”(用“快板”的形式说出来。)

(2)学生互相动手表演。

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大哥二哥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明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密。”

2.看图说出回形针和课本的长度。

3.自己测量树叶标本的长度和宽度。

4.剪出长度为30mm,2cm,5mm,1dm的彩带。

5.先估测各种实物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再进行实际测量。

篇11:二年级数学《铅笔有多长》优秀教案

二年级数学《铅笔有多长》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发展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

2.理解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

课件、尺子、学具、铅笔、A4白纸

〖教学设计

(一)认识分米

1.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1)请同学们猜测老师的身高。(表示身高时用到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2)用合适的单位填空。课桌高7。(用m和cm填都不合适,激发学习需要。)

2.独立探索,发现新知。

(1)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像: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2)小组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dm。

(3)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不一定从0刻度开始)。你的尺上一共有几个1分米?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量一量,估一估,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分米、2分米的长度。

(4)讨论米、厘米、分米之间的关系。(板书)

3.对儿歌:巩固。嗨嗨,让我们大家来比一比,比什么?比比米(分米、厘米),一米(分米、厘米)到底有多长?1米(分米、厘米)大约有这么长。(学生用手势表示)

(二)认识毫米

1?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1)帮助淘气量一量他的铅笔有多长。(尺子上的`1小格表示什么?)

(2)学生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课件演示测量结果的放大图--6厘米3毫米。)

(3)看到这个测量的结果,你想说些什么?问些什么?(引导学生质疑: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什么。)

2?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1)教师或学生讲解: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1毫米。

让学生拿出手中的尺子找到1毫米。(使学生了解:尺子上任意1小格都是1毫米。)用一个字概括出1毫米的特点。(小、细、短)

(2)在学具袋中找到长度、宽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如:一块七巧板的厚度)

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怎样验证手势是否准确?(用拇指与食指轻轻捏住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再用另一只手将其取走,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空隙大约是1毫米。)

(3)生活中你在哪儿听说过毫米这个词?(课件演示:近10天降水量分布图、蜂鸟图、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图、世界上最薄的手机图和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图、眼睑及脚底皮肤的厚度比较、手指甲及脚趾甲生长速度比较等。)

(4)知道1厘米=10毫米。

(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为了1厘米长,还是10毫米长这个问题而争吵。数学博士认为:1厘米与10毫米同样长。

为什么数学博士要这样说呢?听了他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1厘米=10毫米;进行长度比较时,不仅要看数字,还要看长度单位。)

自己在尺子上数出10毫米。

(三)复习巩固,应用提高

1.估一估,量一量。

2.看图说出回形针和课本的长度。

3.画出折出宽度为30mm,2cm,5mm,1dm的长方形。

4.淘气的日记

(1)9月11日星期四天气:小雨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改正用错的长度单位。淘气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月14日星期二天气:晴

下课了,我发现教室里的一块玻璃坏了,于是,我赶紧量好玻璃的尺寸记下来,让爸爸帮我们重新安好。可是,爸爸拿着玻璃来到学校时,却安不了,这是为什么?我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忘记加上窗框的宽度。)

(3)年10月29日星期三天气:晴

今天,老师给我们出了几道题,可是,我怎么想也做不出来。我想,老师大概出错题了吧?请大家帮我看一看。(思考题,不作全班要求。)

1-9()=1()1()-59()=1()1()-99()=1()1()-999()=1()

5.手指游戏

(1)教师边说边演示:手指兄弟亲又亲,大哥挂帅高高站,二哥是首我是尾,我是小弟表毫米,米到毫米记得牢,手指叉开表进率,相等空间代表10,大哥二哥有秘密,等待我们去揭密。

(2)学生互相动手表演。

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大哥二哥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明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密。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想了解哪些数学知识?

篇12: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4页至第35 页的内容。本课的任务是让学生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通过实际测量知道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创设了“估一估、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估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找实物等活动体验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DD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力争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认识毫米、分米的学习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发现厘米、米不够用时,自然引出毫米和分米的新的长度单位。整个教学活动完全是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从而建立新的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团结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2.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的表象,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具体的估测活动中反复体验,加深认识。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教具:米尺、1分硬币、铅笔、电话卡、光盘、课件。

学具:学生用尺、学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一)上课之前,老师要考一考你们的眼力,请你估一估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呢?(学生试着以米或厘米作单位估计)

(二)你知道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米=100厘米)

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两兄弟,用什么字母怎样表示?你能用手比画出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长度单位家庭中还有很多兄弟,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

(设计意图:创设估计老师身高的.情景,复习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一)认识毫米

1.我们已经学习了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下面的三条线段请你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在测量一下,看你的估计和实际测量是否接近。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以四人为一组测量作业纸上的线段。

学生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学生说出第三条线段比3厘米多,又不够4厘米。当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量得更精确,我们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4.毫米的认识

(1)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毫米的知识。直尺上1厘米中每小格的长就是1毫米,我还知道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2)拿出手中的直尺看看、数数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直观感受1厘米中有10个这样的小格。

(3)课件演示:我们把尺子中的1厘米放大,细细地数一下,一起来。演示边数出1厘米=10毫米。用字母表示就是1cm=10mm

(4)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5)请组长组织你们小组的同学拿出准备的学具,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把结果填在作业纸上。

物品

我的估计

我的测量

一元硬币的厚度

电话卡的厚度

我的铅笔的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线段的活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是学生体会到毫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二)认识分米

1.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直尺量一量课桌的高度。

2.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用厘米和毫米都不方便,而且课桌的高度又不够一米,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3.教师指出:测量稍长的物体时,我们用分米做单位会比较方便。(板书:分米dm)

1dm到底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板书:1分米=10厘米

1dm=10mm

4.现在你再量一量课桌有多高?

5.估计一下你的小臂的长度,再测量一下,小组内比一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测量课桌高度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体验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三、全班练习,巩固提高

(一)说说我们一共认识了单位家庭中的几个兄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游戏:变一变。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毫米、厘米、分米、米的长度。听老师的口令用手指比划一下,看谁的准确?学生在老师的口令下比划几个单位的长度。再睁开眼对比一下。

(三)修改日记:课件出示。

下面是淘气在学习了长度单位后写的一篇日记,同学们看看日记里的长度单位用得合适不合适?怎样修改呢?

4月10日 星期天 晴

今天,我和妈妈去秦岭野生动物园参观,玩得可开心呢。

我们穿过4厘米高的门就来到了动物园里,哇,里面有好多动物呀!我看见左边是3分米高的大象,右边的犀牛个子也不小,大概有2分米高吧,再往前走就是蟒蛇馆,里面的蟒蛇好吓人呀,最长的一条估计有30毫米长。我觉得最好玩的是溜滑滑梯,滑滑梯一定有4厘米高。

在滑梯的旁边我还发现了一群蚂蚁在搬家,别看它们个子不大,每只蚂蚁只有2米长左右,但是即勤劳又很团结,我想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呀!

(四)拓展训练:有一把断尺,零刻度已经没有了,怎样用它来测量铅笔的长度呢?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四、课外延伸,结束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长度单位的大家族里,还有它们的老大哥,你们想知道吗?那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新单位千米。

板书设计

铅笔有多长

1厘米=10毫米 1cm=10mm

1分米=10厘米 1dm=10mm

篇13:数学《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

数学《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42―43页。这节课的教学,导入部分“以疑引学”,新授部分“以探引学”,练习部分“以趣引学”,努力引导学生完成对分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探索、认知和应用过程。

1、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依据这一理念,利用学生已有的测量经验,我在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以活动为主线,设计了两次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生疑引探。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说一说、比一比、找一找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体验,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了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

2、从生活出发,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供生活中的一些实物:1分硬币、IC卡、铅笔、橡皮和一些扑克牌等,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3、营造氛围,体验情感 。

本节课还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情感和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真是其乐无穷。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一个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中,不仅真正建立1分米、1毫米的空间观念,而且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好学,数学真有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探索的魅力、发现之余的喜悦和无穷的求知欲。

不足之处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应该再下大力气,争取创设更合情理,更有趣味的情境,在情境中设计较科学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篇14: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一、学情分析: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标:1、认识常见的称,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克和1千克的关系;

难点是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三、教具、学具:

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建立一定的质量观念。围绕这个目标,本节课的设计就立足于学生的体验和操作,我准备的教具有:盘秤4台、天平一架、、曲别针、黄豆若干;500克食盐2袋、1千克洗衣粉4袋。

学具有各种水果、日用品若干;2分硬币若干枚。

四、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五、教学过程

设置了课前小调查,让学生找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在收集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了解2种质量单位的不同用法和字母表示法。本节课设计了四大教学环节: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是自主探究,感悟新知;三是巩固深化,拓展应用;四是全课总结,生成创新。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猜一猜:

(1)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这是小红陪妈妈逛超市时买的两样食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学生凭直觉任意猜测)

(2)此时教师提问,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学生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

2、表示物品的轻重,用什么做单位?导出课题:克(g)和千克(kg)。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亲切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建立轻和重的初步感知,然后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分3步来实施:

第一步:认识克。

1.掂一掂,感受1克。

教师拿出1枚2分的硬币,请同学们也拿出1枚,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一下它的轻重,并告诉学生这枚硬币的质量约1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2)说一说,自己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品(纽扣,螺丝钉,花生米等)。

篇15:二年级下册《1千米有多长》的说课稿

关于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1千米有多长》的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第四册第44页至第 46页《1千米有多长》,我准备从以下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1千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抽象出长度单位千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抽象,教材通过三个步骤帮助学生体会1千米有多长:第一步:通过同学们手拉手站成一排,体会10米大约有多长;第二步:通过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和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体会100米有多长;第三步:通过10个100米跑道的长是1千米等场景,体会1千米有多长。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拉一拉、走一走、想一想等这些简单的活动,真正体会到10米、100米的距离到底有多长。在进行认识千米教学时,充分联系前面100米有多长,10个100米长就是1千米,然后结合?校实际,学校操场的跑道有400米,那么2圈半就是1千米,使学生体会到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要用千米作单位,并介绍怎样用字母表示以及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

二、说学生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多数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困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把学生带到学校的操场上进行教学,让学生实地拉一拉、走一走、想一想等活动,充分感知千米这一长度单位到底有多长;对于学困生,以和他们玩游戏的.方式来引导他们感知1千米的具体长度,从多角度来激发他们的参与,给予他们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并让他们积极汇报自己的亲身体会,达到全员参与,共同提高的原则。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在空间与图形中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直观经验。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感受并体验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和米的关系,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拉一拉、走一走、说一说、想一想、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1千米有多长的过程,感受长度单位的实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长度单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四、说教学重难点

找准重难点是上好课的前提,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在活动中体验千米的含义,正确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五、说课前准备

记录单、大屏幕

六、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本课教学采取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方法,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灵活地组织教学环节,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交流中学习。

教法: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复习引入、情景激趣、引导发现、学用结合。

学法:观察、想象、验证、类比推理。

七、说教学流程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引入新知;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新知;

(四)拓展新知;

(五)总结新知.

相关专题 下册铅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