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娃娃》说课稿

以太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以太”参与投稿,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可爱的娃娃》说课稿(共11篇),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可爱的娃娃》的说课稿

《可爱的娃娃》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可爱的娃娃》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3单元第2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活泼快乐的小姑娘珍妮偷偷拿了工艺馆里的一个可爱的娃娃,变得不快乐了。她觉得人们都在用眼睛盯着她,好像在问她,甚至不敢回家,大雨把她淋湿了。第二天,妈妈带着珍妮去承认了错误,她又和从前一样活泼快乐了。

这篇课文处在第13单元中。单元训练重点是“诚实”。学习本组课文,让学生在读准和读通的过程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和理解。在此基础上的读懂课文,就是质疑问难,抓住重点,读书讨论交流,进一步品读课文,诵读课文,从而实现较深层次地与文本的对话。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3、懂得做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心胸坦荡的人才能生活得快乐,知错能改还是好孩子的道理。

二、说教法

本文主题清晰,故事生动,很适合感情朗读。因此,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诚实”这一主旨,以讨论为主,通过“朗读——理解——讨论——朗读”这种教学手段教学本课。

三、说学法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有必要与学生展开真诚的对话,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趋向。于是,我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珍妮为什么要拿走布娃娃?(2)珍妮拿走布娃娃的结果是什么?(3)如果拿走布娃娃的是你,你希望别人怎么说?从中让学生自己探讨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四、说教学程序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设计了下面六个教学环节。

(一)出示插图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

2、过渡:当你看到珍妮时,你有怎么感受?你认为她可能去干什么?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找出答案。(听录音)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习新字的创设:学生自由读,边读边用喜欢的符号画出不认识的字。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如:查字典、同桌或好朋友之间互相读、询问他人、小组合作读(如:读字卡、抢答)等方式。

(四)熟读课文,体会主旨。

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读课文给他听。也可以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读一读,表现了对学生极大的信任。并且由学生点评,从而提升学生朗读与点评水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提出问题,有感情朗读课文。

1、教师提问。(1)珍妮为什么要拿走布娃娃?(2)珍妮拿走布娃娃的结果是什么?(3)如果拿走布娃娃的是你,你希望别人怎么说?

2、学生质疑。读了课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

通过这两种方式与学生一起探讨学习课文,体会课文主旨。让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来实现问题的解决,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

(六)升华主题

将有关诚实的名言警句小卡片,放在同学的椅子下面。让学生将自己得到的小卡片读给其他同学听。如: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2、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

3、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

人手一张让学生在名言警句中更进一步的体会到诚实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情感,扩宽知识面。

五、说板书设计

针对与二年级学生,识字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板书设计上,我没有采取过于复杂的形式,而是用几个简单而且能够表达知识重点的词语来板示的。

篇2:《可爱的蛋壳娃娃》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可爱的蛋壳娃娃》是幼儿园大班艺术领域内容。鸡蛋是这个年龄阶段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通过给蛋壳画画,培养儿童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对美的认识。正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活动目标

根据《指南》的要求,我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确定如下活动目标:

1.认识蛋壳可以画画。

2.了解通过给蛋壳画画,认识生活中的艺术美。

3.发展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活动重难点

根据以上三维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认识蛋壳娃娃的艺术美。难点是:发展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说学情

大班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但是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也开始萌芽。这一阶段的幼儿最大的特点是好学好问,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我设计的活动给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幼儿通过真实而有意义的活动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三、说活动方法

《指南》中明确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性差异,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各个差异。”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电教法、直观法,辅以观察法、谈话法等活动方法开展本次活动。引导幼儿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和经验,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四、说活动准备

《指南》指出“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获取经验的需要。”我做了一下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若干):①多媒体课件,②多种蛋壳娃娃的图片,③背景音乐。

2.经验准备:大班幼儿对鸡蛋已经有一定的认知。

五、说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画家》儿歌导入:我是一个小画家,绘画本领强。我要把那新房子画得很漂亮 ,画了房顶,又画窗。画笔飞一样,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

(二)展开部分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小朋友们,我们又到了画画时间了,大家今天想画什么呀?(小娃娃,小动物<小猫>、小植物<荷花>),大家想画的东西真多!今天咱们幼儿园来了一群新朋友,他们明天要参加鸡妈妈的生日会,他们想让大家给他们画一件漂亮的衣服,这样他们能穿着漂亮的衣服参加鸡妈妈的生日会。大家想不想帮助他们呀?

(2)师幼互动,深入理解

鸡蛋宝要跟大家做个小游戏,老师讲游戏规则,出示鸡蛋和注射器,老师示范制作,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规则:①用注射器的针头扎破鸡蛋的底部,把蛋清、蛋黄吸出。做的时候要小心,不要弄伤自己,也弄坏蛋壳。②把细沙装到蛋壳里,把鸡蛋底部的开口封好。(大家看清楚了吗?大家观察得真认真)(每个小朋友领鸡蛋宝宝和注射器,“排排序,领宝宝,你一个我一个”)大家说一说你想给鸡蛋宝宝画什么衣服?③用彩笔画出或用彩纸贴上鸡蛋宝宝的图形。

(3)展示作品,互相欣赏

小朋友们把自己画好的鸡蛋娃娃放在展示台上,看看谁画得好?你最喜欢谁画的鸡蛋娃娃衣服?

六、说活动延伸

好的教育活动不是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动,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特别是对幼儿价值观的培养,活动延伸不可缺少。因此,我采用家园合作方式,给爸爸妈妈说说自己画的蛋壳娃娃的故事。

篇3:《可爱的蛋壳娃娃》说课稿

《可爱的蛋壳娃娃》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可爱的蛋壳娃娃》是幼儿园大班艺术领域内容。鸡蛋是这个年龄阶段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通过给蛋壳画画,培养儿童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对美的认识。正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活动目标

根据《指南》的要求,我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确定如下活动目标:

1.认识蛋壳可以画画。

2.了解通过给蛋壳画画,认识生活中的艺术美。

3.发展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活动重难点

根据以上三维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认识蛋壳娃娃的艺术美。

难点是:发展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说学情

大班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但是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也开始萌芽。这一阶段的幼儿最大的特点是好学好问,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我设计的活动给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幼儿通过真实而有意义的活动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三、说活动方法

《指南》中明确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性差异,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各个差异。”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电教法、直观法,辅以观察法、谈话法等活动方法开展本次活动。引导幼儿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和经验,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四、说活动准备

《指南》指出“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获取经验的需要。”我做了一下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若干):①多媒体课件,②多种蛋壳娃娃的图片,③背景音乐。

2.经验准备:大班幼儿对鸡蛋已经有一定的认知。

五、说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画家》儿歌导入:我是一个小画家,绘画本领强。我要把那新房子画得很漂亮,画了房顶,又画窗。画笔飞一样,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

(二)展开部分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小朋友们,我们又到了画画时间了,大家今天想画什么呀?(小娃娃,小动物<小猫>、小植物<荷花>),大家想画的东西真多!今天咱们幼儿园来了一群新朋友,他们明天要参加鸡妈妈的生日会,他们想让大家给他们画一件漂亮的衣服,这样他们能穿着漂亮的衣服参加鸡妈妈的生日会。大家想不想帮助他们呀?

(2)师幼互动,深入理解

鸡蛋宝要跟大家做个小游戏,老师讲游戏规则,出示鸡蛋和注射器,老师示范制作,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规则:

①用注射器的针头扎破鸡蛋的底部,把蛋清、蛋黄吸出。做的时候要小心,不要弄伤自己,也弄坏蛋壳。

②把细沙装到蛋壳里,把鸡蛋底部的开口封好。(大家看清楚了吗?大家观察得真认真)(每个小朋友领鸡蛋宝宝和注射器,“排排序,领宝宝,你一个我一个”)大家说一说你想给鸡蛋宝宝画什么衣服?

③用彩笔画出或用彩纸贴上鸡蛋宝宝的图形。

(3)展示作品,互相欣赏

小朋友们把自己画好的鸡蛋娃娃放在展示台上,看看谁画得好?你最喜欢谁画的鸡蛋娃娃衣服?

六、说活动延伸

好的教育活动不是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动,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特别是对幼儿价值观的培养,活动延伸不可缺少。因此,我采用家园合作方式,给爸爸妈妈说说自己画的蛋壳娃娃的故事。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篇4:《风娃娃》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风娃娃》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是一篇看图学文。本文共有三幅图,八段文字。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生动有趣,层次清楚。通过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风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课文结尾留给孩子们一个问题,让孩子们通过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二、说学习内容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本课的第二课时。这节课以读为主,以读定教,通过学生入情入境地感情朗读,从而体会文章所蕴涵的道理。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情为基础,以读为训练的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采用多种手段感受阅读的兴趣,力求使每位学生都喜欢读书,能主动地读书。

三、说学习目标

二年级的学生能借助拼音识记生字,熟读课文,有简单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较好掌握了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课文能读通顺,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概的印象、整体的了解。知道风娃娃干过哪些好事,哪些不好的事。在此基础上,根据新课标所倡导的三维目标特制定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复习检查课后的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个人读,集体读、品读中积累语汇,获得言语美感。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中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四、说学习重点

感情读文

五、说学习难点

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六、教与学的方法

教法:情境创设法,图文结合法,扶放相结法

学法:自学探究法,角色扮演法,合作学习法。

七、学习准备

课件

八、学习过程

一、直入课题,巧设情境:

1、直入课题,板书课题。

2、听风,出示风娃娃图片,和风娃娃打招呼

(富于特色的情境教学显现出了它越来越多的优越性。它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以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学习氛围为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鲜活、生动、有趣。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兴趣和能力。所以,在课始,我就用声音,图片,言语创设了虚拟的情境,使学生们带着美好的童话般的想象和期待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当学生们对这节课充满着兴趣和喜悦的时候,这节课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复习检查、认读字词: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下面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

2、认读课件上出示的12个课后生字。重点:给极和吸组词,区分字形;再读驶和示,区别音近字;筝,轻声。

3、开火车读12个词。

(通过指名认,开火车认这两种方式快速地检查同学们对12个字词的掌握情况。将几个容易出错的,重点的字,进行强调。如:给“极”和“吸”通过组词来区分字形,给“示”和“驶”通过比较读来区分字音,还有“筝”的轻声读法。以巩固学生们的识记。)

三、图文结合,深入研读

1、导语:风娃娃们,看来你们已经长大了,听听风妈妈会对你们说什么?

(在深入学文的开始,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风娃娃们,看来你们已经长大了,听听风妈妈会对你们说什么?风妈妈的出现,让学生们获得了更真实的角色体验,风妈妈的话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由此自然巧妙地过渡到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中。)

2、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

(在这节课的教法设计当中,第二段是重点指导,重点学习的段落。我设计了几个层次的朗读,来帮助学生体会字理行间所表露的感情。像先观察图再读,通过演示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断断续续”来读句子,这一点符合新课标对于1、2年级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就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然后学着风娃娃的样子做动作读句子,最后用“高兴”和“高兴极了”做对比使学生准确体会风娃娃的心情,每一次读文前,不管是指名读,还是齐读,都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读的目标,带着要求读,带着问题读,带着感情读,这样才能读出效果。将这一段学精,读透,能保证学生们下面的自学顺利的进行。)

3、半扶半放学习第三自然段。

(第三段和第二段有着相同的结构,句子排列,感情变化。所以,这一段的学习就相对简单,处于半扶半放的状态了。只是通过观察图片体会纤夫们拉船的辛苦,及需要人帮助的心理,以此衬托风娃娃们在听到感谢后极其高兴的心情。在想象纤夫们会怎样表达谢意这一点上,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4、提读第四自然段。疑问:只要有力气就行了,是这样的吗?

(第四自然段是研学风娃娃做“好事”和“好心办坏事”这两个模块的转折点,风娃娃的想法也是浅显易懂的。这一段的最后,设计了一个用关联词说话的环节。这是一个随文进行的说话训练,目的是将知识能力目标渗透在学文中。)

5、自学5、6、7、8四个自然段。

(有了前面两个自然段学习的基础,后四个自然段就放手让学生自已学。自读自想,自已动笔圈画,考虑黑板上的板书,以提高总结归纳的能力。不会的地方和同桌商量或请教小组内的.其它同学,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这一部分的学习集中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找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在第五自然段中,使用了一个省略号,这是课文的留白部分,是最适合学生发挥想象的时机,我让学生再看看图,图上除了大风刮走了风筝,刮跑了衣服,刮断了小树,还造成了哪些破坏,图上没画出来的,你能想象到吗?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有想象才会有创造。这一环节的设计对学生看图观察能力,图文结合能力,思维创造能力都有训练。)

四、启发思考,突破难点:

1、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告诉风娃娃,为什么它想帮人们做好事,可人们却还要责怪它呢?(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

2、谈谈生活中,你象风娃娃那样经常帮助别人吗?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好心办坏事的情况?

(本课的难点是: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通过前面的深入学文和自学所知,同学们应该可以顺利地帮风娃娃解决问题。再用“生活中,你像风娃娃那样常帮助人吗?发生过类似的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吗?”这样一个问题把学生们带回到现实生活当中,使同学们跳出课文,回归自已。通过教师的言语引导和学生们的集体交流,使同学们更加明晰地了解风,了解课文所蕴涵的道理,并将其应用到自已的生活实际中。我想语文的学习有了生活的源泉,才会有生命和活力。课堂是用风妈妈的话开始,又用风娃娃的话结束,这在情境的创设上是完整的,能起到首尾照应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 巩固积累:

1、总结课文。

2、读根据这篇课文改编的“三字经”

风娃娃,风娃娃,做好事,大家夸。大风车,转得欢,秧苗长,乐哈哈,吹帆船,帮大忙,呼啦啦,呼啦啦。风娃娃,风娃娃,做坏事,责怪他。大风筝,翻跟头,吹衣服,折小树,出蛮劲,尽惹祸,呼啦啦,呼啦啦。

六、作业:明白道理的风娃娃又会做哪些好事呢?

七、板书设计:

吹风车

吹船帆 做 好事 笑脸

篇5:风娃娃说课稿材料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风娃娃》说课稿材料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特点

《风娃娃》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的一篇看图学文。本文共有三幅图,八段文字。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生动有趣,层次清楚。通过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风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课文结尾留给孩子们一个问题,让孩子们通过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本文紧紧围绕本组“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2、教学重点难点及学习目标

大纲对二年级的学生在阅读上提出了“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的要求,结合本文内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词句的理解,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难点是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真的有用”的道理。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真的有用”的道理。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依据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学习不是仅仅把知识装进学生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变成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给”永远只能给死的知识,而“导”却能激活活的源泉。所以根据学科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我采用了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要二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程序的设计和依据

本节课的结构主要有三大版块:(一)授之以法;(二)半扶半放;(三)放手自学。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能力,更重要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而崔峦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一文中指出:“如果只注重学生的学,忽略老师的教,如果把学法看成一种知识,以为把“法”教给学生,学生就有了能力,这种认识和做法是不全面的。”这段话告诉我们,学法知道应通过教师的教渗透方法,然后将学法学到手。

1.教学环节安排

(1)凭借教材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初步感知本段内容。看图,听动画朗读,读文思考:

a.风娃娃来到什么地方?(打三角符号)看到了什么?(画横线)

b.风娃娃是怎么做的?(画波浪线)结果怎样?(打圈)

c.表演,总结学法

(2)运用学法,引导学生按老师提的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a.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约8分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点拨指导。

b.汇报学习情况。

c.过渡:帮助人们做事是不是光有力气就行了呢?

(3)放手自学后面四个自然段。

a.围绕问题自学课文。

b.交流汇报问题。

c.思考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设计及依据

弄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突出这一重点,我采用了勾、思、议,表演,读的方法来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大纲指出,二年级学生要通过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怎样让学生能通俗易懂地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真的有用”这个道理。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拟采用以下步骤来进行:(1)引导学生说出风娃娃的想法。(2)引导学生通过板书说出风娃娃干的几件事情,说说那几件是好事,那几件是坏事,从而明白光有好的愿望行吗还是不行的道理。

四、板书设计

篇6:风娃娃说课稿

风娃娃说课稿

上一堂课其实就是做一桌菜,现在菜做完了,味道怎么样,我们听课的老师是最有发言权的,不管是否合口味,我还得把做菜的配料和工序向大家说明一下。

今天的课如果要提教学的难点,其实是无关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我认为最难的是如何调控好孩子的情绪,如何引导孩子至始至终地投入到课堂中来。孩子们只有二年级,连着上两节高容量的语文课,这在我第二节课堂中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且这几年自己一直在中高年级上课,无论是说话语调和表达方式都和二年级孩子有一定的差距,课堂最怕的就是这种疏离感。所以今天在课堂调控上是花了很多心思的,比如刚一上课的跳操游戏和用娃娃引入夸一夸自己都是为了解除孩子的疲劳,激发他的参与热情。其次是课中的两次15秒钟律动也是想起到调节的作用。当然用的最多的是随机的表扬。但从效果来看,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好。比如两次动笔后怎样让所有的.孩子都停下来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还得向低年级的老师好好学学。

其次说课的设计,因为是两位老师合作上一节课的,因此我的第二课时设计要努力和第一课时做到前后一致,一脉相传。这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识字方法的相同。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们都采用了随文识词的方式,在理解朗读的过程中相机出现重点的、或者是比较难理解的词语。比如在第二课时中主要针对三个词,一是摇摇摆摆,二是无影无踪,三是责怪,但在理解上又有方法的不一样,摇摇摆摆是用联想类比的方式,来进行说话的;无影无踪是通过想象风筝哪里去了来达到词义的理解,责怪则是在写话的过程中顺势引导出的。一脉相传的第二点比较明显的就是让学生理解故事在表达一件事情中的过程中的三部曲:风娃娃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

但是因为是第二课时,所以在思路相同的同时,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又有所不同。比如第一课时的两段指导的比较细致,那么学生对这种写法有了大致的了解,所以我在上课时就进行了放手。在学习第五第六两小节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然后进行概括复述,再此基础上进行朗读,通过朗读评价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评价,自己去改进。比较大胆的做法是让学生把第七段的两件只有结果的事情,也学着用这种方式分三步进行写具体。一是让学生尝试自己用这三部曲的方式说具体一件事,二是让学生感受到在别人不需要帮忙的时候不恰当的帮助只会帮倒忙。这点的难度是很大的,有一部分孩子的确有一定的困难,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很多孩子不仅会写通顺,还会用上刚刚积累的几个词,比如使劲、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等。

与第一课时不同的是:第二课时还要揭示故事的道理,但又不能让他做成说教式的道理告诉。那该怎么做呢?本单元教材是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主题来安排的,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所以我主要围绕第四段话进行三次的循环回扣来做的。第一次是初次朗读中感受到真容易,只要有力气的单纯。第二次在吹跑风筝后的思考:前两次,他用力吹风车,秧苗笑了;他用力吹帆船,纤夫感谢他。这次,他也是用力吹风筝,可是为什么“使孩子们伤心极了”呢?感受到“吹风筝”根本不用那么大力气。第三次在思考人们为什么责怪时引出说话:风娃娃想:帮助人们做好事,可不容易,不光要有力气,

这样结合故事内容的循环回扣,故事的哲理孩子自己也能发现。

当然,这样的写话和说话也许带有高年级的味道,设计的难度也显得稍大了一点,不过总的来说,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这是我对材料和工序的设计,至于火候是否掌握好了,还请大家多提意见。

篇7:《风娃娃》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讲的课文是《风娃娃》。

说教材:

《风娃娃》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通过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风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让学生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本课时的学习,在课堂上充分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读读、画画、说说、写写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尝试学习、发现,再相机进行引导。同时根据文章第二自然段的语段特点,让学生感知句子连接的特点,并尝试迁移。

说学习目标:

根据文本特点及孩子的学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记“抽、续、吸、极”等12个,准确书写“表、夫”“吸、极”两组字。通过看图理解、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断断续续、纤夫、慢慢转动”等词语。

2、通过角色体验、想象画面等方式读好课文的1、2、3自然段,感受风娃娃做了好事后的开心、自豪。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初步感受第2、3段句子连接的特点。

学习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读好课文,感受句子连接的特点。

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课文。

师:小朋友坐得真有精神,老师奖励大家来猜个谜语:抓不住它的身子,看不见它的影子,小时摇动树枝,大了推动房子。

瞧,风娃娃来了,大大的眼睛,胖乎乎的脸蛋,多可爱呀!

怎么样的风娃娃?

师小结:是呀,风娃娃很可爱,常常做好事,风娃娃也很淘气,会做一些傻事,看看今天我们学的课文《风娃娃》是怎么来描写这个可爱又带点傻气的风娃娃的。

板书,亲切地叫一声。

(本环节的设置意在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学习生字词。

师:自由轻轻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不会读的字请底下的“小树叶”帮忙。

课文读过了,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1)抽水表示行驶风筝——读准翘舌音

吸气纤夫流汗责怪——通过画面了解纤夫

(2)慢慢转动断断续续无影无踪伤心极了——多音字转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风娃娃长大了,有一天妈妈对它说:“到田野里去吧,在那里,你可以帮人们做许多好事。”风娃娃都做了哪些事?请你到课文中依次地去找一找。

(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认读这两种方式快速地检查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将几个容易出错的,重点的字,进行强调。如:动作帮助理解慢慢转动“转”这个多音字的意思,画面了解“纤夫”,把词语放入句子中读,由点到面进行训练)

三、品读感悟,指导朗读,感受句子的连接方式。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我们来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风娃娃做的第一件好事。

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师:看,风娃娃看见这儿的水,一会有,一会儿(没有)课文里用了个什么词来表示?(断断续续)指导感情朗读

师:水为什么会流得断断续续的——大风车慢慢转动。讲述:这是风力水车,借助风的力量转动水车,这架大风车转得快,水就流得快,大风车转得慢,水就流得慢。现在谁断断续续的,禾苗喝不足水,耷拉着脑袋,多么需要风娃娃来帮忙啊!风娃娃看见了,心情怎么样?它是怎么做的。

出示第二句,指名读。哪些词让我们感受到风娃娃很卖力。指导朗读。

谁来读剩下的句子。

师:在风娃娃的帮助下,本来转得很慢的风车一下子转得飞快!原来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现在——奔跑着,向田野流去。小秧苗喝足了水,正感谢风娃娃呢!风娃娃是什么心情啊?(高兴、开心、欣慰)那你能带着这些感情读一读吗?(指名读,齐读。)

2、(出示这段话)小结学法:

课文是怎样把风娃娃做的第一件好事一步一步写清楚的?这段话先写风娃娃来到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接着写它怎么做,最后写结果怎样,(带着孩子一起划一划)写得多清楚啊!

(在这节课的教法设计当中,第二段是重点指导,重点学习的段落。我设计了几个层次的朗读,来帮助学生体会字理行间所表露的感情。像通过老师叙说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断断续续”,学着风娃娃的样子做动作读句子,通过画面感受使学生准确体会风娃娃的心情。整个过程用朗读贯穿始终,层层递进,将这一段学精,读透,能保证学生们下面的自学顺利的进行。)

3、我们来看看风娃娃做的第二件好事,迁移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风娃娃又来到了哪里,他看见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用横线划出写风娃娃来到哪里,看见了什么的句子。

用波浪线划出写风娃娃怎么做的句子。

用括号把结果怎样的句子括起来。

指导朗读:他们弯着腰,流着汗,喊着号子,船却走得很慢。

理解号子:纤夫们弯着腰,流着汗,拉着纤绳,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怎样的声音。

指导朗读

同桌合作读

(第三段和第二段有着相同的结构,句子排列,感情变化。所以,这一段的学习就相对简单,处于半扶半放的状态了。只是通过观察图片体会纤夫们拉船的`辛苦,及需要人帮助的心理,以此衬托风娃娃们在听到感谢后极其高兴的心情。)

3、设悬:风娃娃帮助人们做了好事,得到了赞扬,心里不仅高兴甚至还有些得意了呢!你听听他的心里话:帮助人么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这是这样的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学。

四、学写生字:夫、表、吸、极

1、夫表(写好上下结构的字,前者注意撇捺的舒展,后者注意三横紧凑,上紧下松)

师范写,生练写,反馈

2、吸极(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窄右宽,笔画的穿插)

篇8:《表情娃娃》说课稿

《表情娃娃》说课稿

一、说教材

感知物体的数量及其数字,对应关系是中班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它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关。数学是个枯燥无味又抽象的一门学科,特别是中班幼儿,往往对学习数学很不感兴趣。游戏是幼儿最爱的活动,它既能让幼儿主动参与游戏。又能在游戏中获得知识、经验。根据这一特点,我选择了〈表情娃娃〉这个来源于幼儿生活的教学活动。把各种表情和数学合为一体融入到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理解、学习数的实际意义。

二、说目标

〈纲要〉中指出:教育应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精神,结合中班年龄特点,制定了本活动的目标。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8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分析:运用各种感官感数量:通过看、听、摸来感知数量。

三、说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活动目标。更顺利地实现活动过程,我做了以下准备:

1、魔法书、魔法卡、魔法盒、魔法屋这一系列有关魔术的法宝。

四、说教法、学法

教要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活动成功的有力保障,为了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以幼儿为主体的地位。本次活动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感染法和游戏探索法。

1、情景感染法本次活动,我通过变魔术创设富有创意的情景来感染幼儿,如活动开始时,我身穿“魔术师”服装,手上拿着一顶高高的魔术师帽子,以魔术师的身份来感染幼儿,然后用变魔术来设计活动情节。通过表情娃娃的喜怒哀乐来感染幼儿,使幼儿的情绪始终处于激动和兴奋的状态。这种方法不仅为幼儿创设了生动活泼的生活情景,而且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2、游戏探索法〈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基础活动组织应以游戏为基础形式,于教育寓游戏之中。根据这一精神,我采用了游戏探索法,以魔术师的身份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用游戏的口吻启发鼓励幼儿积极的探索。让幼儿通过看、听、摸、找来感知探索物体的数量。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

五、说活动过程

1、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活动开始:我身穿魔术师服装,以魔术师的身份进入活动室,以魔术师变魔术的游戏口吻,激发幼儿的兴趣,为下面的环节奠定了基础。

2、这个环节是幼儿自主探索,感知数量的过程。我让幼儿通过看、听、摸各种感官来感知物体的数量。用各种表情娃娃来感染幼儿。形成师幼互动,幼儿与幼儿互动。幼儿与材料互动的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一种轻松、自然的游戏氛围中学习感知物体的数量。同时也培养了幼儿手眼协调点数的良好习惯。

3、这个环节是为了整个活动做了巩固的作用。通过对对碰这个游戏来验证本次活动的效果。让幼儿找客人老师说数字,做表情。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结束的非常自然。

整个活动的过程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介入游戏。用游戏的口吻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和表现。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使每个幼儿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提高。

篇9:《风娃娃》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特点

《风娃娃》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的一篇看图学文。本文共有三幅图,八段文字。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生动有趣,层次清楚。通过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风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课文结尾留给孩子们一个问题,让孩子们通过讨论、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本文紧紧围绕本组“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词句的理解,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难点: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真的有用”的道理。

3、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真的有用” 的道理。

4、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图片

5、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2课时完成,第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指导朗读感悟文章内涵,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

二、说学生

我班学生大多数活泼大胆且独立,他们对童话故事特别感兴趣,绝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较快,识字扎实有效,但在语言表达能力上还有待提高,在有感情的朗读上还有待提高。

三、说教法、学法:

对于二年级的课文,面对的学生已认识了许多生字,并能读懂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等,并且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本课中我运用情境导入法、小组合作讨论法、读思议结合等方法教学。学生的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孩子们喜欢画画,所以我在黑板上画出了风娃娃的图像以及课文的插图,因此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检测生字、新词

1、提出自读要求: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字求助于带拼音的小树叶或自查字典。明确了读的要求,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使他们有事可做。这样可认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认读课文中12个生字,先通过指名认读、全班齐读等方式加以检查、正音,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在此基础上,我适时采用了玩“给生字小朋友找伙伴”的游戏,让学生主动参与,以比赛的形式认读,读得全对的能得到老师的奖励。然后老师也参与其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新课标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提出几个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突破重难点。

1、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我首先就提出了2个主要问题:①、风娃娃为人们做了哪几件事情?②、这几件事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此是他做的'坏事呢?这里我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习讨论总结,这样很快就把文章的脉络梳理好了。

2、对于课文内容我是从三大板块来教的:

第一板块:品读课文第二至八段:找出风娃娃一共为人们做了几件事,这几件是不是都是好事呢?(把全班学生分为三小组来一起学习讨论,并派一位代表起来发言。)

第二板块:研读“做好事”板块。这一板块我是采用“导学”的方法,风娃娃为什么要帮人们做好事?它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选择重点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提出问题: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后,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一句话。从他心里想的,你体会到了什么?感受怎么样?(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身感受。)

第三板块:研读“做坏事”板块。这一板块我是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先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创设情境:让某个学生说说自己都看到了哪些糟糕的现象,并问:当你碰到了风娃娃,你会怎样责怪风娃娃呢?你会对它说些什么?

风娃娃听了人们的责怪,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句话。由该句话引导学生去帮风娃娃找寻答案,学生很自然地就总结出了课文想要说明的道理:帮别人做好事,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得看你做的事情是否对别人有用。因势利导,从风娃娃的故事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总结全文,扩散思维。

(1)、指着高兴、伤心的两个风娃娃问:你喜欢哪个风娃娃,说说理由,有的说:喜欢高兴的风娃娃是因为它很可爱,乐于助人。而有的说:喜欢伤心的风娃娃是因为它有错就改,是个好孩子。

(2)、让学生说说风对我们还有哪些好处和坏处?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促使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五)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图文结合,直观形象,突出了重难点,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篇10:《笋娃娃》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笋娃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描述了笋娃娃在美好的春天到来之际破土而出时的情景,热情赞美了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课文语言简洁明快,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根据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从土里“钻”出来、从草丛中“冒”出来、从石块下“探”出来等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意思。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奇特,充满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但同时又存在理解能力较弱、注意力持久性差等特点。

三、设定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根据教材,我从三个方面设计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并将其整合起来: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体会感叹号作用的基础上,读出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初步体会感叹号的用法。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勇敢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四、教法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根据教材的特点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立足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在活动中读,在表演中说,在想象中背等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探究感悟读书的过程。

五、学法指导

叶圣陶提出:“教是为了不教。”我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动画效果,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对问题讨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边朗读边表演从而理解从土里“钻”出来,从草丛中“冒“出来,从石块下”探”出来等在特定语境下动词的意思。

六、教学思路

根据本课教材内容集中,特点鲜明、语言优美的特点,我力避繁琐的分析,从激趣导入,以题质疑——以境促读,境中生情——以读代讲,培养语感——角色表演,内化感悟——课外延伸,拓展升华五个方面引导学生在较大的空间学语文,用语文,达到丰富知识,增长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1、激趣导入,以题质疑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本课一开始我就呈现课题:笋娃娃。以题质疑:“小朋友,我们见过布娃娃、洋娃娃。可是,你见过笋娃娃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小朋友立即叽叽喳喳,提出了许多例如“笋娃娃是谁的娃娃?”“他长什么样?”“他在哪生长?”“笋,我知道,它是一种植物,怎么叫它娃娃呢?”等等充满智慧的问题。我相机播放课件:在绵绵的春雨中,满山的翠竹,白胖胖的笋娃娃钻出来了,活像一个个嫩生生的娃娃。激起学生对笋娃娃的'喜爱之情。

2、以境促读,境中生情

“一阵春雨唤醒了春笋,他们是怎么生长出来的?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吧!”我利用动化视频,配以悠扬的音乐和质感的朗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的感性认知。看到小朋友聚精会神的神情,我及时引导学生与教材互动:“小朋友,你们现在就是一个个可爱的笋娃娃,让我们钻出来、冒出来、探出头来吧!”刹时,小朋友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或蹲或站,或蹦或跳,我相机笑道:“孩子们,跟我一起来做,好吗?”课堂内,孩子们和我一起兴趣盎然地变成了一个个正从土里钻出来,从草丛中冒出来,从石块下探出来的笋娃娃们。孩子们深切地体验到春天里,春笋们的生机勃勃。

3、以读代讲,培养语感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读出感叹号的不同语气、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我引导孩子们通过初读——讨论——品读——赛读的方法来理解。孩子们在读清、读通课文后再讨论以下话题:(1)文中具体写出了几个笋娃娃出来的情景?(2)他们是怎样出来的?(3)各自什么心情?通过热烈的讨论,孩子们很快体验到竹子妈妈和出来的笋娃娃们高兴、自豪的心情以及为遇到困难的笋娃娃鼓劲时兴奋、着急的心情。“你们真是太棒了!你们觉得用什么语气读出他们这种心情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试一试,好吗?”我鼓励孩子们大胆体验,然后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有语气、有重音地朗读。“我想你们会比老师读得还好。你觉得自己哪一段读得最好就勇敢地读给大家听,老师的小红花等着你来拿哟!”在我的鼓舞下孩子们信心十足,一个个像小表演家一样尽情地展现自我,课堂内书声朗朗。

4、角色表演,内化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出幼儿园的大门,步入小学的课堂,他们喜欢游戏、活动。因而,在孩子们充分理解了课文后,我问小朋友:“你们现在最想用什么独特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对笋娃娃的喜爱?”孩子们有的说想站起来大声朗读课文;有的说想用动作来表现笋娃娃的可爱;有的说想回家在土里种上笋娃娃,每天给他浇水;还有的说要把笋娃娃画下来……我根据教学实际与孩子们的特长提议他们分工合作表演课本剧。然后请全班小朋友评议:谁表演最大方,最逼真;谁说话的语气最恰当;哪一组合作最默契。通过热烈的评议,孩子们再次体验到钻、冒、探等动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再次感受如何有语气地朗读不同情境的语句,从而突破重难点。同时小朋友通过讨论、表演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口语交际训练。

5、课外延伸,拓展升华

从课内到课外,着力课内,着眼课外,针对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和独特体验,我在课末提出:你们愿意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春笋吗,愿意到课外书中阅读有关竹子、竹笋的知识吗?了解了、观察了以后,我们可以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唱一唱。课外,孩子们的收获是丰富的,表现是精彩的。尤其是对绘画感兴趣的孩子交的作品色彩鲜艳,想象丰富:有《顽强的笋娃娃》,《欢笑的笋娃娃》,《春雨中的笋娃娃》等等。《我以顽强的笋娃娃》这幅画为契机笑问:“小朋友,竹妈妈和她的孩子为石块下的笋娃娃加油,你们最想为谁加油?”。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一些孩子不约而同提到要为班上的“小调皮”加油,希望“小调皮”能按时完成作业,希望他不再打别人……调皮的李辉居然脸都红了。此时,我深切地感受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七、教学体会

1、通过本课教学,我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教学内容相融和,栩栩如生的课件画面加以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给学生创设一种全新的教学意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使抽象的语言活生生的表现出来,使学生的思维空前高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地培养。

2、在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充分利用语文的教育资源的重要性。能实现课内外的联系,使学生在较大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因此我相机开展了说、写、画、唱等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并要求学生到课外书中查找资料,给学生创设多种语文实践的环境,达到丰富知识,增长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篇11:《喂娃娃》说课稿

《喂娃娃》说课稿

一、说设计思路:

该活动是主题活动我爱我家的经验延伸。在主题活动我爱我家中,我班的孩子有着强烈地模仿成人行为的欲望,他们在玩娃娃家游戏时,会像模像样地洗菜、切菜,当他们看到自己将玩具西瓜、苹果、鱼等切开后,脸上会露出成功的喜悦。因此,我从孩子的这个兴趣点入手,选择了孩子最熟悉的一些食物,让孩子运用目测区分物体的大小,并尝试使用常见的工具、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大小,发展孩子手部动作,满足孩子动手操作的愿望,同时鼓励孩子将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达出来,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二、说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小班的孩子年龄较小,他们需要在操作探索、亲身体验中去发现事物的变化。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通过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用不同的方法使各种食物的变小。

2、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体验喂娃娃的快乐。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使各种食物变小。通过操作实验,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用不同的方法将食物变小。主要通过探索操作获得经验,通过集体的评价使经验得到整理。总之,我确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使活动呈现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为此,我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操作台五张呈U字形摆布在后面和侧面,便于操作、评价。

2、物质准备:瓶娃娃;各种蔬菜、水果、小吃;小刀、尺、剪刀汤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操作工具、材料进行大变小的实验。

3、经验准备:幼儿对喂娃娃有一定的经验。(娃娃家、区角活动时玩过喂娃娃的游戏)

三、说教学方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预测法、操作法、交流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预测法:幼儿都想喂娃娃,那怎样让瓶娃娃吃下这么多好吃的食物呢?让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大胆预测。操作法:我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和工具,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进行大变小的实验。交流法:操作之后,让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让同伴分享自己的成功,同时,老师也统整和提升幼儿的经验。游戏法:本次活动,我以喂娃娃为主线,引起幼儿的操作、探索的欲望。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想像预测探索尝试尝试交流分享。

(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利用幼儿熟悉的瓶娃娃的形象,为幼儿创设了瓶娃娃肚子饿了,请我们小朋友宝宝想想办法的游戏情景引起孩子操作的兴趣。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瓶娃娃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从形式上深深地吸引了孩子。

(二)想象预测:在请个别孩子来喂娃娃时,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好吃的东西大,瓶娃娃的嘴巴小,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我们怎么让瓶娃娃吃下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呢?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解决问题的愿望。

(三)探索尝试:根据孩子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活动的第三环节,我就安排孩子自由探索尝试。我为每组孩子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及各种工具,让孩子根据自己能力需要选择材料、工具,进行大胆尝试。在这一活动中,我是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当孩子碰到困难时,我会给予适当的帮助;当孩获得成功时,我会及时地表扬,并鼓励他想出多种方法进行大变小的实验。

(四)交流分享:探索活动之后的交流分享,既能增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提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的体现。最后的质疑刚才你们在把好吃的东西变小时,碰到什么困难吗,又紧紧围绕了我园《幼儿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的课题,能使孩子从小善于发现问题,并尝试想办法解决问题。最后,让孩子送娃娃回家,能使孩子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会积极地参与到使食物大变小的实验中,常是用各种方法把食物变小,然后喂给瓶娃娃吃,能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由于有了自己亲身操作的经验。也为后面的交流分享提供了经验基础。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一定会乐意尝试、探索,同时体验喂娃娃的乐趣。能较好地完成活动预设的目标。

相关专题 娃娃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