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综合大苹果说课稿

sdhl01s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sdhl01s”参与投稿,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大班综合大苹果说课稿(共13篇),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大班综合大苹果说课稿

大班综合大苹果说课稿

说教材:数学《大大小小的苹果》选自南京师范大学新版的《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原题为《大大小小的树叶》。但是考虑到树叶的形状不规范、又不好保存。头天带领幼儿拾捡的树叶到第二天就已经干枯了,用手一碰就碎了。数学活动是一个科学、严谨的活动,需要给幼儿较为统一的标准。大小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且幼儿又是第一次接触,他手中的大树叶和另外一个小朋友的树叶相比也许就变成了小点的树叶,为了给孩子一个科学严谨的概念,因此将树叶改为苹果。

说幼儿:本班幼儿是这学期刚招收的幼儿,第一次离开家庭到幼儿园来过集体生活。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幼儿园生活后,大部分幼儿都慢慢地适应着幼儿园的生活。幼儿有初步的进行集体活动的意识。进行集体活动需要一定的常规,我班幼儿的常规还在建立中。

说目标和重难点:

本活动的目标有两个。

1、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示大小,并从符号形象的对比上初步体验大小符号的'意义。

2、学习按大小标记将苹果进行分类。在次之前幼儿已进行过按形状标记和按颜色标记进行分类的数学活动。按大小标记分类是分类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相对于这之前的活动,按大小标记分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幼儿理解大小标记所表示的含义,才能据此进行分类活动。因此有一的基础又有一定的难度。这既是本活动的重点也是本活动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我特意设计了送苹果的环节,现看苹果的大小进行游戏,让幼儿对苹果的大小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其次,看大小标记送大小不同的苹果回相应标记的家;

第三,看大小不同的两棵苹果树,大苹果送给大苹果树,小苹果送给小苹果树。

说教法:小班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活动又有很强的逻辑性。为了让幼儿更容易理解按大小标记进行分类,因此主要采用游戏法、引导法、观察法和操作法。

说活动过程:活动开始直接用大小苹果进行“我说你举”的游戏,让幼儿对本活动的关键词“大小”有一个基本的概念,为后面进行按大小标记进行分类打基础。

第二部分:

1、引出大小标记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两个标记的不一样,并用身体动作表示出来,来感受幼儿和理解大小标记的含义。

2、运用游戏“我说你做、我做你说”巩固对大小标记的理解;

3、运用音乐(《大和小》)来加强对大小标记的理解、记忆。

第三部分:按大小标记进行分类。1、按大小标记分苹果;2、给大树小树送相应的苹果。

篇2:大班综合教案:苹果

一、设计背景

我园是一个“绘本”阅读底蕴较为丰厚的幼儿园,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绘本阅读区”。区域活动、课间、午饭过后……只要有空余的时间,孩子们就会主动地拿起阅读区里自己喜欢的绘本,如痴如醉地“啃”起来。其中,绘本《首先有一个苹果》尤为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这又是伊东宽老师的一本经典绘本。在这本绘本中,他很巧妙地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字融入了形象生动的故事中,以一种既好玩又有趣的方式表达了数字的概念,符合孩子形象化的思维方式。细细读来,里面还涵盖了比多少、数序、10以内的加减法等等内容。而本学期,大班的科学活动就有这些内容。鉴于孩子们如此喜欢绘本,也因为这本绘本的价值所在,于是,我尝试将科学和绘本两大内容相结合,设计了这节大班的综合活动《首先有个苹果》。

二、活动实录

(一)活动目标:

1、熟记绘本角色,感知数的数量及其递进关系。

2、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并能大胆表述。

(二)活动准备

绘本ppt、从1到9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我已经把它做成了一个小小的动画片。现在我们就开始看吧,看的.时候要记得动脑筋哦!

(评析:导入部分非常直接,以小朋友们最喜欢的绘本导入,一下子就能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播放ppt,理解绘本内容

(一)、看看做做,了解绘本的前半部分内容

1、(图1):你看到了什么?树上会有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

2、(图2):看!树上首先有一个苹果。 “首先”是什么意思呢?

幼1:排在第一个就是首先。

幼2:我知道,就是最先出来的。……

:首先就是最先、第一个的意思。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幼1:这是一个有红又大的苹果。

幼2:这个苹果是红红的,很光滑。

幼3:这个苹果有红又大,肯定很好吃。……

(评析:这是整个故事的起始环节,所有的故事都是从这个“苹果”开始的。而对于“首先”这个词语,孩子们可能还是不太理解的。通过孩子的猜测、教师的肯定以及对苹果的形容,孩子们对“首先”的含义有了一定的理解,对“首先有一个苹果”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2、(图3):谁会来吃这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呢?

这是两条怎样的毛毛虫?

幼1:这条毛毛虫又肥又大,吃得胖乎乎的。

幼2:毛毛虫是弯弯长长。……做做毛毛虫可爱的动作。

4、毛毛虫使劲吃啊吃,苹果就要被吃完了,怎么办?

幼1:请啄木鸟来帮忙。

幼2:用镊子把虫子夹掉。……

5、(图4):小鸟是捉虫高手,你看到了什么?

幼1:两只鸟都捉到了虫子。

幼2:一只鸟没有抓到虫子,嘴里叼着苹果。……

6、(图5):这是谁?你怎么知道他们是猎人!(做做猎人拿枪的的动作)

(评析:在绘本的前半部分中,因为数量相对较少,对于大班孩子来说,用“目测”的方法就能看出某样物体的数量是几,所以并没有把“数量”作为重点。而是让孩子们在说说、看看、做做的过程中感受数量的变化及故事的有趣,产生看下去的愿望。而其中的“做动作”虽是不经意,其实是为下面的游戏活动做准备的。)

(二)理解下半部分内容,巩固10以内数的多少、组成和加减

1、(图6):猎人都打到小鸟了吗?(幼儿观察讲述)谁比谁多,多几?

幼1:猎人多,小鸟少。

幼2:猎人比小鸟多,多1。……

2、猜测:猎人外出捕猎的时候最喜欢带上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幼1:最喜欢带上小狗,因为小狗跑得很快。

幼2:小狗的鼻子很灵敏,能闻得出气味。……

出示图7:猎人带了几只小狗?(5只)

3、(图8):五只小狗有没有都抓到小鸟?为什么?谁多谁少?小鸟比小狗少几?

幼1:小鸟少,小狗多。

幼2:小狗多,小鸟少,小狗比小鸟多2只。……

4、(图9)呀,猎人和小狗怎么了?什么事情让他们这么害怕呢?

幼1:猎人很害怕,好像在发抖了。

幼2:是不是大老虎来了,所以他们这么害怕。……

5、(图10):谁来了?(熊)有几只熊,看上去怎么样?(又大又壮、凶恶的熊,做做动作)

(图11):原来是看到了可怕的熊,猎人害怕得连枪都扔了,赶紧就逃!6、你觉得他们逃得掉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幼1:如果他们跑得快,就逃得掉。

幼2:我觉得逃不掉,前面就是一条河,没地方逃。……

7、(图12):看熊的表情,你认为猎人和猎狗逃走了吗?是怎么逃走的呢?

8、师:有几条小船?(七条)猎人和猎狗会怎么乘船呢?

出示7条船、5条狗、4个猎人等:船很小,怎么分配才能不超过船的载重量呢?谁来试着帮他们分配一下?

幼儿操作,说说理由。

9、(图13):他们到底是怎么乘船的呢?

(评析:“乘船”这个环节是活动中一个难点,分配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初步了解乘船的原则:即乘船的时候不能超过船的载重量,分配要均匀。但怎么乘船呢?如果用语言表达肯定说不清楚,在这里就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分配“人员“。通过幼儿分配、讲述理由、大家讨论、教师提升等几个小环节实现目标。)

10、(图15):这时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来了几只乌龟?(8只)

11、(图16):猎人和小狗都掉到了水里,在这个危险的时刻,谁会它们呢?(飞鱼)有几条飞鱼?

12、猎人和猎狗都抓住了飞鱼了吗?为什么都能抓住?(理解5+4=9,或9可以分成5和4)

幼1:有9条飞鱼,5条猎狗,4个猎人。

幼2:都能抓住,5+4=9。

幼3:9可以分成5和4,所以都能抓住。……

(评析:这张图片上蕴含了分成、加减法的知识。刚开始幼儿可能发现不了其中的奥妙,所以需要老师提个细一点的问题“有几个猎人、几条猎狗、飞鱼有几条呢?”,由这个问题联系到3个数字之间的关系,明白“都能抓住”的道理。从看――想――理解,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获得了发展。)

13、熊在干什么?为什么每只熊的脚下面要踩这么多的乌龟和船呢?(因为熊比较重,如果踩一个就会掉到河里,所以他们都踩了几个乌龟和船)

14、(图17):这是什么?数一数有几个,如果蜂窝里飞出来许多蜜蜂会怎么样?幼1:蜜蜂会蛰人的。

幼2:蜜蜂肯定会把熊蛰出大包来。……

(图18):数不清的蜜蜂飞出来了,把所有的定西都盯了,闹得一塌糊涂!

(评析:后半部分画面逐步丰富,孩子们可以清楚明白地体会到从1到10甚至“数不清”的数量概念。在“脑子里全乱了”以后,感受“一塌糊涂”带来的有趣结果。然后故事又理顺头绪重新回到原点,这样的处理如同变魔术中的把戏,让孩子们快乐无穷。)

三、了解数的递增

1、师:这下脑子里面全乱了,现在你们还记得究竟有多少个苹果,多少条的毛毛虫,多少只的小鸟……(教师根据幼儿讲述逐一出示相应的故事图片,并有意识地排成楼梯状。)

2、这些故事中的人或物的数量藏着一个什么秘密?

幼1:像我们走的楼梯。

幼2:这样走是上楼梯,那样走是下楼梯。……

:像走楼梯一样!从上往下跑一个比一个多一,从下往上跑,一个比一个少一!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给与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把故事中的人或物回忆出来,这其实也是“考验”孩子们对故事内容的掌握情况。当故事中所有的人或物都出现时,孩子们会很自然地发现他们的排列形状就像我们走的楼梯,理解其中的数序规律。)

四、游戏活动

1、师:今天绘本中的猎人、狗狗、蜜蜂他们都闹得一塌糊涂,可是我们今天很开心。因为我们看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什么?(看图20,读题目)我们还知道了比多比少!8只乌龟比6只熊少了几?

2、游戏

交代游戏规则:我是一个猎人,你们扮演书中的角色,我开几枪,就请你们做动作或是用叫声表示一下是谁,好吗?

如:教师开两枪!问:“是谁出现了,做什么动作?”幼儿作出相应的动作。

(评析:最后的游戏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既是对整个活动的回顾,又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喜爱绘本的情感,让幼儿感受到原来枯燥的数字学习可以来自绘本、来自游戏,产生爱学习的良好愿望。)三、活动

本活动是一堂偏重于科学领域的综合活动。以绘本《首先有一个苹果》为载体,从一开始就牢牢地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整个活动寓教于乐,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帮助幼儿掌握各方面的数学知识。真的是数字和形象的完美结合!

虽然这个活动偏重于科学,但绘本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越来越丰富的画面、有趣的故事内容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在教师的引领下,孩子们感受着阅读带来的乐趣,不知不觉中,记住了故事中的角色,习得了10以内加减法等方面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开放活泼,从前半部分的说说做做――到后半部分的做做说说――再到结束时的说说做做,每个环节层层相扣,上一环节为下一环节打基础,下一环节对上一环节进行巩固,层次逐渐递进,提问开放。

最后的游戏设计,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既是对整个活动的回顾,又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喜爱绘本的情感,让幼儿感受到原来枯燥的数字学习可以来自绘本、来自游戏,产生爱学习的良好愿望。

篇3:《我爸爸》大班综合活动说课稿

《我爸爸》大班综合活动说课稿

活动目标:

1 、情感目标:欣赏散文诗,体验和爸爸在一起的愉快、安全、甜蜜的感觉。

2 、能力目标:愿意用简单的语言介绍自己的爸爸。

3 、认知目标:理解爸爸的辛苦,乐意大胆表达对爸爸的爱。

活动准备: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游戏的图片、《好爸爸坏爸爸》 flash 、录音机、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出散文诗。

1 、谈话:刚刚我们已经认识了,我可都记住你们了,你们还记得我是谁吗?(汤老师)以后我们就都是朋友了啦!今天这里有很多客人,我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2 、出示图片,引出散文诗。

教师:我还有两位朋友想介绍给你们认识,现在来把他们请出来吧!(出示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图片)。

提问:

⑴你们认识他们吗?

⑵你们知道他们是什么关系吗?

⑶你们猜他们是在干什么?(玩游戏)

教师小结:你们一定也和爸爸玩过很多好玩的游戏,那你们都玩过哪些游戏呢?

(可用自己和爸爸玩的游戏来引导,你们玩过这样的游戏吗?你们还怎样玩过?鼓励幼儿大胆说)

总结过渡:我们都喜欢和爸爸玩游戏,我们玩的游戏各种各样。今天,汤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散文诗《我爸爸》。散文诗里说的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在一起开心地玩各种有趣的游戏,他们玩的是什么游戏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二、幼儿完整欣赏散文诗《我的爸爸》。

1 、教师配乐朗诵散文诗《我爸爸》。

2 、教师提问并根据幼儿回答表演。

问题:

⑴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玩过的游戏,你记住了那一个?

――爸爸举起我,像什么?

――坐在爸爸翘起的二郎腿上,就像坐什么?

――爬到爸爸的大腿上再滑到脚上,像玩什么?

――我往爸爸背上爬,就像爬什么?骑上爸爸的脖子,就像到了什么地方?现在谁最高?

过渡:你们想玩这些游戏吗?那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吧,把散文诗里的`游戏记住了,回家和爸爸一起玩。听的时候可以和老师一起做游戏的动作。

再次完整欣赏散文诗,可引导幼儿在欣赏的同时根据散文诗的内容做动作,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三、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爱爸爸的情感。

1 、小头爸爸能把小偷儿子举的高高的,力气真大,真了不起!你们的爸爸也都很了不起。现在,汤老师想请你们来说说自己的爸爸。告诉大家,你的爸爸有哪些了不起的地方,他都会做哪些事情?什么事情做的最棒?爸爸为什么要这么做(辛苦)?你的爸爸这么辛苦,你想你想为爸爸做些什么事情让他高兴?想对他说什么?

2 、教师说自己的爸爸,引起共鸣。

我的爸爸也是一位老师,我的爸爸每天晚上都看书、改作业,他的字写的很漂亮。他喜欢钓鱼,也会说很多有趣的故事,我们经常一起打扫卫生。我喜欢我爸爸。

四、欣赏《好爸爸坏爸爸》,升华爱爸爸的情感。

你们喜欢自己的爸爸吗?看得出来你们都是懂事的乖孩子,老师很高兴,送你们一首好听的歌曲《好爸爸坏爸爸》,这到底是一个好爸爸还是坏爸爸呢?我们来听听!

欣赏歌曲第一段:你听到这个爸爸做了哪些事情?他是个怎样的爸爸?

教师小结:

爸爸有时候也会打我们,那是因为我们做了错事,爸爸想帮我们改正过来,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棒!其实爸爸还是爱我们的。

欣赏歌曲第二段:现在我们接着往下听,也可以学学爸爸在做事情的样子。

教师小结:

爸爸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是一直爱着我们的,你们一定也都爱自己的爸爸,把你们今天说的想为爸爸做的事情,回家真的为爸爸做一做,想对爸爸说的话也对爸爸说一说,爸爸一定会非常高兴。回家别忘了和爸爸一起玩玩我们今天玩的游戏哦!

篇4:大班数学游戏分苹果说课稿

大班数学游戏分苹果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水果是人类生活中最常见的,也是幼儿最熟悉。通过这样的材料让幼儿来主动的探讨和数数.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的“分苹果”这个数学活动时,我是考虑到,老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而实际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分苹果”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两数之间的多大小”的特征。

二、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数数比较感兴趣。目前,我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单独数数,可能要求会比较的底,但是在对数与数之间的多大小来理解。

三、目标确定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在接触中发现,大班的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数数,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启发他们在操作后进行交流和讨论,积累经验,引导他们发现“分苹果”的规律特征。因此,根据《纲要》中数学领域的目标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让幼儿初步的理解两数之间的多大小.

2、更进一步得理解数数.

对事物归纳总结的能力的提高,体验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的能力”,我决定从以下几点来突破:

1、幼儿自己先自己来数数;

2、教师示范引导,帮助幼儿了解每排五个的基本特征.这里,我准备卡纸水果,首先,我将20个苹果,15个犁,10个西红柿小朋友就会按五个五个来数,然后,我再请小朋友对20个苹果跟15个犁来进行比较.

3、幼儿再次操作

活动准备:

1.一张图,20个苹果,15个犁,10个西红柿,按每排5个用排列法排列

2.苹果贴贴纸

四、教学方法

为实现本次活动目标,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尝试操作法、语言讨论法

1、尝试操作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数”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投放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20个苹果,15个犁,10个西红柿,按每排5个用排列法排列,让幼儿过来进行比较苹果跟犁多几个,犁跟西红柿多几个,。

2、语言讨论法: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讨论的时机选择在操作的不同时间,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因此,在活动开始时,我就引导幼儿先数数再讨论,操作后再一次请幼儿讨论20个苹果跟15个梨多,就是20比15多,也就是20比15大,依次说苹果和梨,梨和西红柿的大小关系.

五、教学流程:

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1、通过对水果的兴趣进行谈话,激发幼儿活动积极性;

2、启发诱导,在自由操作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先引导幼儿观察图案励幼儿自由的操作,在自由探索中发现分类的方法;

4、幼儿再次操作;

5、游戏活动,扩展思路加深印象。

篇5:综合活动:大苹果

综合活动:大苹果   活动目标:1、能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苹果的特征,知道它的营养好。2、进一步学习运用油泥挫球的技能并初次尝试选用辅助材料制作苹果的基本外形特征。3、知道吃水果要讲究卫生,不乱扔果皮。活动准备:1、苹果若干,水果刀。2、橡皮泥、泥工板等活动过程:1、教师引导幼儿用各种感官感知苹果的特征。  “小朋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现在请你们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玩一玩你们自己的苹果。”  “谁会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请幼儿回答)2、教师切开苹果,了解苹果的内部结构。  “请小朋友切开苹果,看看苹果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谁来说说苹果象什么?”  “看看苹果的里面像什么?”3、请幼儿品尝苹果,启发幼儿说出:水分多  “苹果是什么味道的?”  “吃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4、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苹果的特征,学习制作苹果。  (1)、引导幼儿综合运用已有的搓、团圆、捏的技能,表现出苹果的基本外形特征。  (2)、提醒幼儿在手心和泥工板上操作。5、引导幼儿用辅助材料装饰苹果。6、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7、评价幼儿的作品。

篇6:综合说课稿

一、教学思路

我制定教学思路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情况,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一切为了学生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我现在执教的计算机网络班,清一色的男生,多数是没参加中考的保送生,总体而言他们文化基础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不主动,同时他们生性好动、活泼开朗,有强烈的好奇心、自尊心。

根据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三个为主”的教学思路;即以鼓励欣赏为主,以激发兴趣为主,以技能训练为主。

1、以鼓励欣赏为主

鼓励欣赏不仅仅是口头的赞美,更是师生情感交流和心灵的沟通,老师真心关爱学生,并采用赞美、心理调节、完成任务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信,让他们以阳光、积极的心态对学习,对待人生。

2、以激发兴趣为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利于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将在教法和学法里有详细的描述。

3、以技能训练为主

这是专业课程的要求,培养目标的规定,学生将来就业的需要。目前中职教学当中,实践训练部分比较薄弱,跟就业有脱节的现象。我主要把实践练习化整为零地贯穿到每堂课中,突出实践技能。让学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方便就业。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处理

网络布线技能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我选用的是职业教育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系列教材《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本课内容涉及教材第6章综合布线工程施工技术中的第5节双绞线缆的施工(信息插座端接及配线架端接)。它是学生接触网络布线中最实用的一堂课,是综合布线施工中技能要求较高之一,在一般的综合布线工程中必会涉及到信息模块及配线架的端接,因而熟练地掌握工具的使用、模块的结构、配线架的端接技术,将是学生学习网络布线迈出坚实的一步。

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信息模块和配线架端接两大部分,需要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为基本技能的介绍及训练,第二课时为学生加强实训课。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一课。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处理,把书本第一章: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结合进来介绍,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联系起来,既方便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又发挥理论的实践的指导作用。但重点突出第6章的对教材中的信息模块及配线架的端接,并有详细的教学演示。

2、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综合布线系统是采用模块化结构,该结构主要有三大组成部分即工作区、管理间、设备间。

(2)能力目标:通过训练,学生能独立完成配线架-信息模块端接技术中的剥线、装线、打线、扎线、测试等技能,并能拓展到独立完成小区房间到配线间的网络布线。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让他们明白通过网络攻击别人的计算机既是不道德行为,更是一种违法行为。

3、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配线架-信息模块的端接技术;打线工具的使用、实验的测试

◆难点:配线架的端接技术:压线、打线、扎线;信息模块的端接技术:压线、打线、扎线

◆解决办法: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关键是采用“直观演示”的教学方法

综合布线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通过课件的图示与实际图片进行比较讲解;

配线架-信息模块的端接技术通过课件图片更直观地了解操作的方法;

三、教法运用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除了常用的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外,还根据本课的内容,结合学生情况,重点采用了师徒帮带法和任务驱动法:

1、师徒帮带法:

这是我长期坚持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师傅带徒弟,来强化对个别学生的实践辅导,在技能实训中,本班有几位较好的学生,他们能够较快的领会老师的操作要领并能完满地完成实验。我就让他们当小师傅,带领他们一起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让小师傅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让其他学生能大面积地得到辅导。

2、任务驱动法:

任务既是目标也是责任,既是动力也是压力。本课我给学生的总任务是——完成工作区到管理间的布线连接,我将其又分为模块的端接与配线架的端接两个子任务。明确的任务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是为了学,下面我就谈谈学法指导。)

四、学法指导:

我从学生年龄结构出发,从本知识点的特点出发提供一些通用的学习方法供学生选择。

1、激发兴趣、主动学习法

对于本节课中信息模块和配线架端接技术,我通过让学生欣赏综合布线的精品案例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综合布线书本的抽象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如家庭网络宽带的连接等,让学生明白本课所学可以改善和提升信息时代的的生活质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的.学习目的一旦明确,许多教学上的难题便会迎刃而解。

2、模仿学习法

技能的学习离不开模仿。本节课,我现场亲自演示操作,让学生来模仿。我还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每一个动作要领进行分解,将每个操作细节放大,以便于学生更好的模仿与理解。

3、质疑问难学习法

对于基础扎实,层次较高的学生,指导他们用发现学习法学习,敢于联系实际、质疑课本和老师,尝试着发现问题,大胆提问,敢于创新。

其实学法既有科学的、共性的一面,也有非常个性化的一面,我经常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科学方法,我也经常针对不同的学生在学法给予个性化的引导。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45分钟)

(一)导入讲解(约1分钟)

了解综合布线技术的工艺要求;(课件:出示8张精品图;),使学生明确了本课学习目标。解决了综合布线书本的抽象概念的描述,起到了直观学习、激发兴趣及布线工艺鉴赏的作用。

(二)理论讲解(约3分钟)

2、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1)、工作区

2)、管理间

3)、设备间

说明:此处通过综合布线的图示与实物对照图片进行比较,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综合布线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并在图示中起到课题引入的作用(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配线架到信息模块的端接技术,就是工作区到管理间的连接技术。)

(三)实践演示教学(约11+25分钟)

一、配线架-信息模块的端接(重点)(约11分钟)

1、T568A、T568B的线序标准

配线架也按照T568B标准接线和T568A标准接线。但在同一个综合布线工程工,两者不应混合使用。(教师提问?出示课件)

标准568B:线序如何排列?标准568A:线序如何排列?

(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2、配线架的端接

介绍配线架的正面、背面的结构。配线架正面是RJ45连接端口,使用跳线连接到网络设备上,起到保护网络设备的端口作用。背面是与端口一一对应的端接模块。

3、打线工具的使用

教师:在学习配线架端接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打线工具的使用方法:(课件:出示打线工具1)(教师演示、学生模仿)

4、配线架的端接(难点)

(课件:出示信息模块端接图片)(教师演示、学生模仿)

教师:结合课件讲解,教师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学习。

(1)剥线;(2)理线;(3)压线;(4)检查线序;(5)打线;(6)扎线;

5、信息模块的端接(难点)

(课件:出示信息模块端接图片)(教师演示、学生模仿)

教师:结合课件讲解,教师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学习。

(1)卸下面板;(2)穿出网线;(3)网线剥线;(4)线序压线;(5)打线;(6)上保护帽;

说明:以上采用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学习并掌握各种配线架的端接方法及工具的使用方法。解决了下一个实践环节的动手实操的基本功,能给学生的操作带来促进作用。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难点。

二、实践环节(约25分钟)

采用任务驱动法,充分以学生为主,根据老师的布置的实践任务,操作步骤演示、学生当场完成。采用师徒帮带、协作分工,并对每组进行指导操作,及时巡查纠正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登记,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四)总结(约3分钟)

在学生有了亲身实践体会的基础上,总结出实践技能要点,端接过程的注意事项等,培养和指导同学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做到了“授之以渔” 的教学真谛。从而实现本课的技能目标。

(五)作业及课后反思(约2分钟)

布置作业使学生的技能得到巩固和熟练;通过课后反思来加强对综合网络的理解。

第二课时(略)——实训技能训练。

六、板书设计:

§6-5:配线架–信息模块的端接技术

一、综合布线的系统

二、配线架—信息模块的端接

三、实验内容:

四、小结

五、作业及课后反思

注:以上板书内容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显示。

篇7:综合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一、说教材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组安排的一种新的学习形式。“遨游汉字王国”是由“有趣的汉字”(板书)和“我爱你,汉字”(板书)两个板块组成。“有趣的汉字”分别从字谜、有趣的谐音、汉字小笑话、汉字的起源等方面揭示了汉字的神奇性和趣味性。“我爱你,汉字”分别从汉字的演变、错别字的危害、汉字的书法艺术、汉字的魅力等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华汉字的灿烂文化。

二、说目标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对学生综合实践性学习活动重视的具体体现。它相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通过本组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汉字历史的悠久,知道汉字记录并承载着中华的文明;同时还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汉字在今天同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明白汉语如今在世界上影响的逐步扩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根据本组教学的要求,结合实践活动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我在摸索中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在活动前,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提供的材料,并从中受到启发,促使学生搜集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2、在活动中,使学生在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加深对汉字的热爱的同时,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点具体的实事。

3、在活动后,学生一定会有很多活动的感受和收获,让学生通过办手抄报、办作品展览、开成果会等形式来展示学习成果,加强学生对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认识。

三、说教法

通过对学生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教师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成长。首先,保护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其次,通过搜集资料,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运用已形成的能力和掌握的知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来尝试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历练能力、获得经验,逐步形成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四、说学法

新课改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本课学习中我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这样能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的结论,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自参与到丰富、生动的实践活动中去,经历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五、说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形式,教师就要拥有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因此对于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教学我还是在学习中进行摸索。本次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活动设计,我是这样安排的:

活动前:

1、仔细阅读两个板块的“活动建议”,浏览“阅读教材”,了解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参考哪些资料。

2、制定活动计划。

⑴、全班分成三大组进行活动;

⑵、每大组由负责人分成几个活动小组进行专项调查;

⑶、每组两位总负责人,对本组的活动进行分工,并协调各个小组之间的信息传递;

⑷、每个大组写出本组的活动计划,各个小组也要写出小组的活动计划;

⑸、活动后以手抄报、办展览的形式进行汇报。

3、制定活动要求:

⑴、活动时注意安全;

⑵、各小组成员按照负责人和小组长的安排进行活动,自觉维护我们的班级形象,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充分发挥主人翁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篇8:综合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执教的《发明的技法》,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想发明》中的内容,是属于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中的一节方法指导课。下面,我针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做如下说明。

小发明活动是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作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实很多学生都希望参与到小发明活动中来,但苦于找不到好的方法。所以本节课我的设计是引导学生探究适合学生发明创造的发明方法和技巧,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提高学生创造发明的浓厚兴趣,而且还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一、课题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能认真地把它学好。因此只有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他们才会积极地参与到探究的活动中来。由于这是一节方法指导课,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中间课,对比开题课的导入不是那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于是我采用复习导入的方法,先让学生回顾知道了哪些发明方法,交流后老师的一句话“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适合我们发明创造的几种发明方法和技巧”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因为前面学生已经了解到发明方法有好多种,到底哪几种是适合他们自己的,他们肯定想了解。

二、探究发明方法

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的时候老师通过课件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交流它们都是根据什么发明创造出来的,总结出第一种发明方法——仿生法,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利用仿生法发明的物体,加深对仿生法的理解。在进行组合发明法的探究时我先以一个谜语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出示一些利用组合发明法发明的物体的图片,总结出第二种发明方法——组合发明法,在交流完生活中利用组合发明法发明的物体后让学生将老师提供的一些材料利用组合发明法进行组合发明,然后交流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学生提出创意还存在的缺点,然后经过小组的再次讨论找出缺点并进行改进;在探究缺点改进法时,交流完生活中利用缺点改进的物品后再次让小组合作找出生活中还存在缺点的物品进行改进,最后进行创意交流。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发明来源于生活,发明要有实用性,要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发明并不难,发明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动脑思考、勤于动手就会有创新就会有发明。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互相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此也得以提高,并且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创意存在的问题,在小组的合作中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并且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自主性。

三、课堂总结

课的结束我让学生对这节课进行总结,谈收获。通过谈收获对本节课进行一个回顾、反馈。最后我用一句激励的话语:“这节综合实践课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创新的脚步没有停下来,让我们沿着这条发明之路继续走下去,相信将来的科学家、发明家一定会在我们班诞生!”这句话的目的是激励学生不断地进行发明创造,不要只限于课堂中的一点知识。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认识得以提高。

以上是我对本课教学设计的简单说明,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篇9:综合说课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儿童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为儿童青少年创造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空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他们每天在校的学习都和课桌椅密不可分,究竟每个学生应该坐多高的椅子合适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值得关注的问题。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正不知不觉的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更丰富广泛的信息正通过网络,便捷的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服务。

怎样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实际活动中,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认识,关键在于如何解决好“实践”与“应用”二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实践中信息技术对解决问题是有利的、有效的,逐步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增强信息意识。“我坐多高的椅子合适”就是在此基础上开展的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结合网络技术在学生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运用高科技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唤起学生关注自我、关注自身成长。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两年的综合实践活动基础,能够有组织的开展小组研究活动,网络技术的使用对于他们也比较熟悉了,上网查找资料是学生经常使用的搜集信息的手段。但是,用米尺测量采集数据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很少接触到的,需要老师的适当指导。综合以上几点我将活动的目标定为:1、培养学生收集、筛选信息及运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米尺测量的方法及用计算机筛选数据的方法。3、引起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生长发育状况及热爱科学的情感。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选择适合的课椅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坐姿,减少防止近视和脊柱弯曲的发生。那么每个人究竟坐多高合适呢?活动开始首先我请两名同学坐讲台上的椅子,高个子坐矮椅子,矮个子坐高椅子,强烈的对比引起学生对椅子的关注,并展开讨论,长时间坐高矮不合适的椅子会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得出容易疲劳和身体正常发育两个方面的影响,认识到椅子和我们的关系之密切和研究“我坐多高的椅子合适”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由此引出今天活动的课题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活动开始前首先请学生明确,课题中的“我”指的就是“自己”。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应该坐多高的椅子。因此,活动引发出查找相应标准的需要。用什么方式查找相应的资料呢?方式方法很多,首先由学生自由思考,提出自己查找的方式。此环节中我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查找的途径,有网络和文字资料,还可以咨询现场的老师。真正开始查找活动前先指导学生使用模拟网络,学生在了解了课堂上具备的资源后分组开展活动,有使用网络的、有翻阅文字资料的,学生需要大致的浏览全部信息,再针对活动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查找,筛选出哪些资料能够帮助解决今天的问题。本环节的设计突出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可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开展活动。每种方式中都包含了大量和椅子相关的信息,信息量之大需要学生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和筛选,在筛选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对信息进行系统的思维加工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处理的意识。

通过学生的分析,最终筛选出两条不同的信息,这两条信息看上去似乎都能够解决问题,而且,真正能够更精确的解决问题的那条信息中还没有具体的答案,这样设计是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引起学生的辩论,说明自己的观点和支持这一信息的原因。学生需要通过比较与讨论进一步来确定能更精确的解决自己坐多高的椅子合适这个问题的依据,通过学生的辩论,最终得到统一意见,确定研究的依据:合适的椅高应略低于小腿一厘米左右(穿鞋)。确定研究依据后,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测量的标准,也就是从哪量到哪的问题。首先请学生思考,尝试解读标准的含义,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的引导,帮助学生统一正确的测量标准。明确后,引导学生将标准迁移到实际的测量,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米尺进行实际测量。同学之间互相量一量,为了数据更精确,建议学生反复的多测量几次。培养学生细致、精益求精的态度。学生再根据标准里的内容,将测量到的数据减去一,计算出自己适合的椅高。将这个数据报给小组长,小组长操作电脑,打开Excel表格将组内同学的数据按照序号输入表格。虽然最终的答案并不难得出,但由此而提升了学生在实践中思维的参与程度。

为使活动进一步深化,真正将课堂上的知识和自己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我又向学生提出了如何验证你们目前自己所坐的椅子是否合适的问题。学生自然的想到量一量椅子,参照测量示意图学生开始测量自己的椅子,有了前面测量的经验,学生可以非常轻松并且较准确的得到这次的数据,将活动推向深入。两个数据都得到后,学生只需要进行简单得比较就可以知道自己现在坐的椅子是否合适了。教师再利用电脑表格里的筛选功能,对符合条件的数据进行筛选,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利用了Excel软件,学生体验了输入数据、集合数据、分析数据等一系列的计算机操作活动,通过比较、筛选又发现了一个现象,现场大部分学生坐的椅子不合适,针对这一问题,同学们再次展开思考,讨论解决的策略和方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活动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今天整个研究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总结归纳今天活动收获的研究问题的方法、途径和步骤。

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将活动更深入地开展,将今天收获的知识迁移到学习生活的其他方面,建议学生用今天研究问题的方法解决生活中更多的实际问题。拓展环节的设计旨在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活动中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希望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收获知识方法与技能的同时,真正的关注到自己,懂得恰当的使用计算机资源,尊重科学,学会合作。

篇10:综合说课稿

一、课题生成的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过程中,我在能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前提下,更应该关注他们的行为习惯,引发他们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在选题时,没有局限于学生手中的实践课本,而是把眼光落在了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二、活动具体目标

1、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情况,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了解浪费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节约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2、了解科学探索的一般过程,获得亲身探索的体验。

3、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树立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收获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应用的能力

三、活动重点

从多个角度,用最恰当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从而更有效地唤起人们对问题的关注。

四、活动难点

制定适当的活动方案

五、活动方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完整地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只是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交流、总结归纳,亲历亲为。

六、活动时间:一个月

七、活动过程

对于整个活动的开展我们一共分四个阶段,即“活动导航”、“实践体验”、“成果展示”、“唤起关注”

第一阶段――活动导航

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设置巧妙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对自身浪费现象有所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反省思索。

2、确立课题

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与主动参与,以具有启示性的提问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所想知道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学生思维和所提问题的开放性,同时学生们所提的问题可能很多,并非每一个问题都能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需要引导他们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把性质相同的放在一起,然后进行筛选,留下有实际意义的,具有可操作的问题,再把语言整理一下,最后确定子课题。

3、分组讨论,制定方案

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结合两个大组,自行推举组长,并共同制定了活动方案。在此环节之中,小组成员集思广益,而指导教师则在各小组之间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发现学生们的亮点并及时向其他同学推广。

方案制定完成后,各小组长分别将本组的活动方案向全班同学汇报,然后组织学生对每组的活动计划进行讨论,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以便进一步完善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实践体验

首先,各小组根据各目的课题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访谈方案,明确小组成员各自分工,同时根据小组需要聘请指导老师参与活动。

其次,上网或通过其它媒体收集整理各种校园中的浪费现象的资料。收集各人节约小故事,以及身边同学中的节约行为。

第三、根据既定的活动方案,采用问卷、采访、观察等方式,进行调查,并及时做好活动记录。

第四、整理活动记录,整理并统计调查问卷,交流活动心得,同时商定各组展示方案。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关注学生们的活动,并对活动中所产生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引导,注意活动的生成性和指导的适时性以及学科的综合性。

第三阶段,活动总结,成果展示

注意学生自身的体验和积极实践。

首先,就自己观察到的学生这一段时期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然后让各小组以组长为首,依次汇报自己的活动过程并以多种方式展示活动成果,教师则把自己定格为一名观众,把主体空间留给学生,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收获。

第四阶段――唤起关注

让学生们把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和所形成的想法,以倡议书、演讲等多种方式展示在更多人面前,以期能唤起全校甚至全社会对活动的关心,对问题的关注。一起行动起来,提倡节约,减少浪费。

八、教师反思,致结束语

我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注意从学生身边的事物中选择活动主题注意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发现,自己解决,自己去体验,而教师在这里只起了一个指导作用。

篇11:综合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作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探讨这门课程。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来进行《我为母校留本书》的说课。

一、主题生成背景

课标指出:在主题选择中要注重学生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经验,不能选择与学生和学校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的内容。

六年级是小学学习生活的最后一年,面临毕业,孩子们对母校怀着深深的眷恋之情,那么如何感谢母校的培育之恩,向母校汇报自己的成长足迹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提出了许多新颖的想法,经过慎重选择,考虑到实际可操作性,最后决定收集六年来的文字稿件、成绩收获、精彩瞬间,经过整理,编制成成长书册,留给母校作为纪念。用自己在学校的成长经历,为学弟、学妹提供借鉴和帮助,于是《我为母校留本书》的活动主题初步形成。

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一本书的基本编辑制作过程,设计制作一本书;在活动中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和收集、运用、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通过活动的开展,加强小组分工合作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感受每本书的来之不易,更加爱书、惜书!

二、课程资源

1、联系学习活动,利用校内的各种资源。

首先学生和老师就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的校园、图书室、微机房等都为开展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努力开发校外课程资源。

校外资源存在的形式较为广泛,如家庭调查、采访身边的作家等等,都是学生开展活动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

三、活动过程

“我为母校留本书”主题活动分为四个阶段,整个活动大约需要40天的时间。

下面我介绍一下本次主题活动的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这一阶段,马老师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确定活动主题:我为母校留本书。并将信息技术课程有效融入到本次主题活动中,即创作时尚、动感、充满个性的电子书。

第二步:讨论一本书由哪些主要部分组成以及确定书的主题。交流得出可以围绕校园四季、校园趣事、回忆母校、感恩、励志等方面表达自己对母校的眷恋之情。然后根据兴趣爱好进行分组、组内分工。

第三课时,马老师主要指导学生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在这一阶段,教师侧重于策略上的指导。如:认识一本书由哪些元素组成,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每小组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组内成员如何分工等。强调每个小组之间、每个成员之间既要有分工、更要有合作,要体现团队精神。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包括“活动的策划、方法指导和阶段交流研讨”。

这一阶段,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次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这个阶段,马老师主要分以下四步进行:

1、向学生推荐一款常用的、简便易操作的电子书制作软件-------iebook,并让学生熟悉此软件的操作界面。

2、小组成员根据组内书的主题进行收集、整理文字和图片资料。

3、分工合作,完成各自负责的工作,编辑电子书,教师在编辑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

4、进行中期交流。

今天,各位领导和老师观摩到的《作品展示模板的使用》就是此阶段的一节方法指导课,课上马老师主要分了以下五大环节。

(一)活动回顾,引入新课。

一开课,马老师就对前期的活动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并通过师生谈话:“为了让我们的电子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我们的编辑之旅”,紧紧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我为母校留本书”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设计既是对学生前期活动成果的肯定,又直奔主题,以精炼的语言揭示了本节课的活动目标。

(二)欣赏作品,激发兴趣。

让学生欣赏利用iebook软件中的《作品展示模板》编辑的作品。紧紧抓住了学生好奇好动和天性中对美好事物向往的个性特点,创设出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此模板的优点----图文并茂后,更使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了至高点。

(三)、方法指导、实践操作。

此环节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马老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认识展示模板中的所有元素,分清哪些元素与主题紧扣,必须修改。找出图片与文本的一一对应关系。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与判断能力,马老师这样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接下来,马老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演示了一张图片与对应文本的图文合并操作,在教师细致明了的方法指导下,学生一目了然,并独立进行此项操作。教师又从美学视角引导学生欣赏、交流,从小组成员的作品对比中总结可以从图片、文本、背景三方面进行具体修改、美化。作为本节课的重点,马老师根据课标要求,大胆放手,层层推进,让学生个体、小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体验、享受综合实践活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功,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展示分享、互动评价。

本环节小作者们紧紧围绕“我为母校留本书”的活动主题,就电子书的主题、内容设计以及利用作品展示模板制作的成果作了介绍。此期间,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积极补充、评价,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课堂内涵。小作者们把浓浓的同学情、难忘的师生情化为了深深的眷恋;把校园的一草一木,生活的点点滴滴化为了浓浓的情谊,融入到了作品之中。真挚感人的画面、情真意切的表达,把同学们带入了回忆,仿佛回到了那年、那月……

(五)总结收获,活动延伸。为学生今后的活动指明了方向。

在这一阶段,教师侧重于对电子书编辑的方法指导。因此,教师要全面的上好方法指导课,还要对学生在前期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疑难进行解惑,挖掘新的问题或生成新的目标为下一步的活动指明方向。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与交流,总结与评价。

《我为母校留本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教师主要侧重于档案袋评价,除了方案、调查表、采访记录、活动照片、反思日记外,还注重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以及教师评价。

第四阶段:活动延伸

1、六年级学生交流阅读其他班级部分小组的书籍,对书籍的制作进行评价,甄选有代表性的书籍。

2、在学校周一升旗活动上进行赠书仪式,倡议全校学生多看书、爱惜书籍。

四、总结与反思

《我为母校留本书》活动的实施,为学生的儿时记忆提供了最珍贵的存储平台,提升了学生对美的欣赏与鉴别。

经过3周多的活动,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查找、搜集、动手的能力,养成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更加热爱学校、珍惜友谊的情感。同时,通过这一阶段的实践,学生对所获得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了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学会了欣赏别人。

五、活动的改进建议

1、小组之间应该随时交流制作经验,教师应鼓励将更多的个性元素加入到作品中。

2、邀请学校领导、老师、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寄语孩子们:大胆创作,奋发向上。

六、课程管理

1、课程的规划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宗旨,我们深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实践、研究和开发,确定了各年级的活动主题。

三年级:好习惯伴我成长

四年级:大棚蔬菜的栽培技术

五年级:校园里的植物朋友

六年级:我为母校留本书

2、课程的管理

(1)严格按照国家的课程设置,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2)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指导。学校成立综合实践领导机构,副校长张海军和政教主任胡晋峰带头分别担任六2、三2、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位教师,都要充分挖掘本土资源,紧扣年级主题,对学生的活动主题、项目确定、活动过程进行指导。

3、课程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成立小组活动评价档案袋。一份完整的学生档案袋应该有过程档案袋、展示档案、评价档案三个部分组成。过程档案包括学生的活动构思、调查采访记录、活动成果;展示档案收集学生用来对外展示的优秀作品及资料;评价档案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以及教师评价。

在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还会不断的学习改进,力求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恳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篇12:综合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纸质多面体》。本课是苏科版综合实践活动——小学《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下册“纸质多面体的构成和变化”单元中的第二课,属于纸工制作,同时也属于设计制作的范畴。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做”、“看”、“议”、“做”、“评”五个小栏目,指导学生制作多面体,并在模仿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作品,对作品进行变样处理,制作出有变化的多面体,并进行创新组合,做出生动有趣的造型来。从而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劳动态度,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学情分析

由于多面体的特殊性,它已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四年级的学生也已对多面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再加上前一课对多面体的学习,为本课的设制作、组合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学生能力发展的不均衡,实际操作中的划痕和多面体边的粘贴等方面可能出现一些困难。

三、教学目标

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初步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目标1、利用各种多面体展开图,制作有变化的多面体,并进行组合。

目标2、巩固掌握纸工的各种制作符号,

目标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

纸质多面体变化的制作和组合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学准备

本课我安排了一课时进行教学,课前我准备好相关的多面体范作,课件则设计了纸质六面体制作的录象和其他多面体展开图,

学生准备制作材料、剪刀和双面胶等

五、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及确立的教学目标,我预设了以下教学过程:

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我以欣赏多面体图片的手段导入本课,让学生从中认识到多面体的变化之神奇,唤起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主动要求制作的愿望,引导出本课的内容:纸质多面体。本环节大约2分钟。

过程二:学习设计,激发创新

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制作,首先我播放六面体制作过程的录象。以正六面体作为典型例子,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制作好各种多面体。同时引导学生要注意纸工的各种制作符号,注意操作中的安全。我把难点安排在贴的环节上,首先双面胶的粘贴要细心,粘合时要注意吻合,最后则强调粘贴最后一条边时要利用纸的弹力,轻轻地把它贴平整。这个环节的讲解,我配合自己准备的范作来进行。接着我再以发散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能利用什么方法使多面体变样。在此基础上,我借助准备好的课件,播放运用添加、挖去、切折、压印、切除、组合等方法变化正六面体的录像,让同学们更深入了解正六面体的变化方法。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制作有变化的'多面体。同时指出:增添附加物的做法是在多面体做成后,再将附加物贴上去;而挖去一部分或切折、压印则必须在展开图上先做好,然后再把展开图折叠成多面体。本环节大约20分钟。

过程三:小组协作,设计组合

在学生制作完各种变化的多面体后,我出示事先制作好的四面体或五、六面体的组合以及各种多面体组合成的小鸟、小猫造型给学生欣赏。然后引导学生小组内讨论正四面体、五面体、六面体还可以组合成什么造型?让学生在小组内开展活动,人人动手,我将以纸多面体制作组合比赛的形式开展活动,各小组共同配合将多面体组合起来。也可以组合成各种生动有趣的造型。同时,我特别强调组合设计要有一定的欣赏性,明确从外型美观,有创意等方面评奖,还将强调制作时的安全和卫生。

对于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在操作中将及时处理,尤其是解决组合这个难点。我在学生操作中尽可能地去发现一些好的方法和技巧,请其他学生借鉴和学习,从而使制作的作品达到精细、美观的效果。并要随时发现成功小组的作品,进行灵动地展示,以期给学生一定的启发。本环节大约10分钟。

过程四:展示评价,掀起高潮

展评阶段是一堂课的完美落幕,也是让学生体验到最大成就感的时刻。本课我将以“纸质多面体制作组合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展示作品。各组中选出一位组员代表小组介绍作品名称、特点及制作过程。其余学生当一次小评委,实事求是进行评价,接着小组内结合教材中的“评一评”达到更加详实的互评。最后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最佳协作奖”等,把课堂推向高潮。本环节大约8分钟。

课后,还让学生去思考讨论更多的多面体的变换与组合,准备在下一课组织集中展示并评价。

到此上课结束,我将及时提醒学生清理桌面和地面,做到东西摆放整齐,环境清洁卫生

纸质多面体

制作剪、切、粘

变样增添、切折、压印

组合美观、精致、实用

以上是我对本课教学的预设,实际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实际和课堂生成作灵活调整。不当之处,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篇13:综合说课稿

【教材简析】

《确定起跑线》是一节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教材设计这个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计算所走弯道距离的过程,了解“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要长”,从而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起跑线设置原理正确计算起跑线的位置。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与什么有关。

【教学流程】

首先,第一部分:提出问题。

其实我们六年级的学生在经历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历年来的校运动会、区运动会以来,对于运动员要站在不同起跑线上,已经有了一些朦朦胧胧的意识,甚至有部分同学已经会跟学习语文一样去预习一下。所以,我打算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来提出问题。通过百米飞人博尔特参加的两个比赛图片,让学生观察。发现两个比赛起跑时的不同点,接着老师提出问题:相邻起跑线相差多少米呢?从而引出课题。

然后是第二部分: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这个部分,我打算分为独立思考、发现规律和验证规律三个环节。

由于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发现、验证、应用规律,而不在于计算,由于书上所提供的数据计算比较麻烦,学生会在这上面花费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主要目标的达成。所以在计算时允许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

解决问题第一个环节:独立思考。

先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跑道示意图进行研究,讨论怎样求相邻跑道的长度差。要解决这个问题,其中学生最容易想到的一种方案是分别求出第一道和第二道的全长,然后减一减,书上的图二也有提示。但是其实关于跑道周长的计算,在之前数学书第71页的练习十六中已经出现过了,学生已经发现生活中的跑道其实是由两个半圆和两条直道构成的,知道如何计算单条跑道的长度。也会出现直接用相邻跑道的外圆和内圆的周长相减。

解决问题第二个环节:发现规律。

先请学生计算第一和第二跑道起点相差的距离,学生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方法。老师有意识地先请第一种解题方案的小组来汇报,并做好记录。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肯定有同学会发现第二种解题方案,也就是书上图三所提示的:因为各条跑道直道的长度都一样,所以要求前两圈跑道差距,只要计算出第二道和第一道所在圆周长的差距就可以了。在汇报完第一种解题方案以后,学生就会提出自己的新方法,这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做做小老师,培养他们把内在知识外化的能力。第三种方案其实是由第二种转化得来的,相邻两个圆周长的差就是它们的直径差乘∏。

至于第四种解决方案,即相邻跑道的差距=2π道宽。这是这节课重点要发现的规律,不一定会有学生想到,这时就要看老师怎么引导了。要得出这个规律,不光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算术素养。即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急着把答案算出来,而是运用代数的知识,符号化的思考,把一些已知数据先用公式字母代替,合并化简以后再最后求出答案。

比方说这里,在学生介绍第二种解题方案的同时,老师就可以一边记录,一边引导学生往第三种方案上靠拢。从方案一开始,相邻跑道的差距=第二道全长-第一道全长,转换成符号化表示:=(2a+πD)-(2a+πd)=πD-πd,即第二道圆周长-第一道圆周长。引导到这里,先让同学把第二种方案介绍完。然后让大家一起观察,还能不能继续等下去?有没有新的方法?这时,就会有同学说用乘法分配律=π(D-d)。那么D-d又是什么呢?部分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让他们来说说看,如果学生解释不清楚,教师可以再通过课件演示,说明D-d就是两个道宽,而道宽是什么?就是两条半径之差。然后继续等下去:=2π(R-r)=2π道宽。

解决问题第三个环节:验证规律。

得出一个规律,就科学的思考过程而言,还不一定正确,必须要经过验证,这时可以出示刚才未完成的表格,让同学们先根据第四种解题方案预测一下各跑道的总长,把直径和全长两栏填完,并再次强化理解每相邻两道的直径各要加上两个道宽。然后让每组同学任选一个跑道,填一填。

最后是第三部分:拓展应用

研究这节课的目的,不只是仅仅为了解决一个跑道问题,而是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题目:

拓展一: 在运动场上还有200米比赛,相邻跑道之间又应该相差多少米?200米只有400米的一半,只要跑一个半圆和一个直道就行了,因此,刚才的三种方案都要÷2。相邻跑道的差距= (a+πD/2)-(a+πd/2)=πD/2-πd/2=(D/2-d/2)π=(R-r)π=π道宽。

拓展二: 我们学校有一个200米的运动场,道宽1米,如果要进行男子400米比赛的话,起跑线应该怎么设置?

相关专题 大班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