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苏教版说课稿

阿舅是好人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阿舅是好人”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了九寨沟苏教版说课稿(共14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九寨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九寨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九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来历。第三、四自然段,如数家珍似的描写了九寨沟奇丽原始的自然风光和那里的珍禽异兽。第五自然段回味总结,赞叹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读完全文,令人有一种实地游览的酣畅,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

下面我就讲讲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 教学目标

1、能够读懂本课生字,认清各个字的字形,能正确书写。

2、能够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并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

三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优美词句,体会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

2、能够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教法和学法

1、结合引导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

五、教学过程

1 我用向同学们提问进行导入:

同学们,在假期的时候,父母都带你们到过哪些地方旅游呢? 如果让你向同学们介绍这些地方,你将怎样介绍呢?

让学生自学发言,讲出他们的旅游景点,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2 老师做总结发言,接着给学生放几张九寨沟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到今天的上课内容。在黑板上写下板书《九寨沟》,让学生齐声读。

3 介绍九寨沟,让学生对九寨沟有初步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起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九寨沟是中国唯一荣获“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等两项桂冠的旅游胜地。它以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瀑布组成神秘、奇妙的自然风光,被人们称为“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4 通过提问,让学生开始逐步深入了解九寨沟。

九寨沟在哪儿?它的名字是怎样来的?

5 要想顺利阅读课文,首先要先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我把生字词安排在这个时候进行教学,就是想学生在学了生字词后能顺利地阅读课文,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生字词进行逐个教学,对个别生字词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向学生重点强调。

6 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文章赞美九寨沟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对九寨沟有个整体的把握。首先在脑海里出现一幅九寨沟的美景。 7 最后进行总结:

同学们,九寨沟这么美丽,漂亮,环境优雅,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大家是不是还想继续走进九寨沟,继续感受它的美啊?那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地领略九寨沟的美丽风光。

课后作业:

1 抄写课后的生字5遍,并将每个生字组成两个词语。

2能流利的朗读课文,并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板书设计:

九寨沟

神奇的山沟 一个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

篇2:九寨沟说课稿

九寨沟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九寨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九篇课文。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然而,九寨沟的美是说也说不完的,仅仅凭借书上的描写,还不能真正让人感受九寨摄人心魄的美,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研究的空间,使学生身临其境地领略九寨的美。于是我设计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流程,这利于学生打开思维,不拘形式地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九寨沟的神奇、迷人,如湖泊多,湖水清,湖石彩;五彩池美的原由;瀑布的高低错落,蔚为壮观。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感悟课文语言文字的美,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对九寨沟的美景进行介绍。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

用校园网、互联网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视野;利用网络进行拓展性学习,了解更多的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人情风俗,能自主设计生成综合性学习专题。

二、说学法

学习方式: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异兽珍禽,他们通过搜集资料,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解决问题。在这基础上全班交流、讨论学习成果、相互质疑与辨析。

三、说教法

本课教学中,我充分激发学生对九寨沟的兴趣,采用“发现问题——学法指导——确立目标——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拓展延伸”的模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最大收获。

(一)回顾旧知,发现问题。

新课伊始,我和学生一起回顾了上堂课的所得,然后提出这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说九寨沟是一个童话世界,人间仙境?再请学生说说你对这篇课文还有什么疑问?对疑问进行归纳整理,以学生的疑问为突破口组织教学,将学习目标定位在学生自身的需要上,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整个导入简单而不简约。

(二)学法指导,确定目标。

多次网络教学,让我有了这样一个感受,那就是学生一看到网上资源,立刻被吸引了,而当老师让他们自主学习时,他们往往左看右看,忘了学习的目的,这对于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明显。基于这个原因,所以我在让学生自主学习前,先指导学法,然后提出目标,让学生学有所向,学有所法。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课文的第二段分别介绍了九寨沟的四绝:雪峰、湖泊、瀑布、森林以及九寨沟的异兽珍禽,这是全文的重点。学习时,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以问题引导探究,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主题(自己喜欢的景物),可以在九寨风情中欣赏各具特色的海子,也可在“精彩视频”中观赏活泼可爱的异兽珍禽,还可在“九寨五绝”中进行资源查找,实现资源共享,这样不但解决了问题,还扩大了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量,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四)汇报交流,突破难点。

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大家进行全班交流:你向大家介绍的是什么景物?在交流时,我始终贯穿着新大纲提出的'要求:以读代讲,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特别是在学习交流九寨沟的异兽珍禽的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引导他们通过自由读、赛读、比较读等多种方式细读课文,然后思考问题:这些动物各有什么特点呢?继续前进,你还会看到什么动物?请发挥想象,照书上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各抒己见。这样既实现了第二次资源共享,又突破了网络与语文整合的教学难点;实现了借助网络,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

(五)网上留言,知识扩展。

新课程指出,教师和学生不仅是资源的利用者,也更是资源的生成者,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交互中产生的资源是鲜活的、有价值的。因此学完课文,我让学生畅所欲言:“学了课文,你最想说什么呢?”学生打开思维的广度,在“我的留言”平台与同学、老师一起探讨,进行评价。

课堂结尾不应画句号,所以我让学生讨论如何围绕九寨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深入体验感悟,建构起良好的语文背景知识。

作为课改实验的老师,我常常在想: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快乐的?自由的?有趣的?这都是我想给他们的。因此,这堂网络课我想尽最大的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得到知识,受到启迪。我想努力在网络环境下追求语文的本真,让网络环境下的课堂充满语文味。我也知道课堂是师生共生共长的过程,是充满挑战的过程,它也可能会出现很多遗憾,但我不怕,因为只要能给学生带来更大的乐趣,我将不断实践、追寻!

篇3:《九寨沟》说课稿

《九寨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九寨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九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来历。第三、四自然段,如数家珍似的描写了九寨沟奇丽原始的自然风光和那里的珍禽异兽。第五自然段回味总结,赞叹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读完全文,令人有一种实地游览的酣畅,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

二、教学理念与目标

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所以依据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体系的理念,我把以文悟情的情感目标放在首位。让孩子在读中感受九寨沟的美丽,在反复诵读中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当然,语言文字的训练是阅读课的重点,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让学生借助图片理解、积累,这个智能目标是必不可少的。

三、设计特色

读中感悟,怡情养心,注重人文性。

优美词句朗读理解积累,注重工具性。

四、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下面我具体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这个过程我安排了四大块面。

一、首尾呼应,形成美的概念

1在导入新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同学们,人们都说九寨沟很美,让我们再次走进那片神奇的世界,去欣赏一下九寨沟奇丽原始的自然风光和珍禽异兽。”接着我播放了一段有关九寨沟的录像,把学生带入九寨沟。看完之后,我请学生们来说说有何感受,有何想法。引导他们用“一进入景区,就……”的句式说。

从而引入课文中的一句话: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2、抓“童话世界”:在我们的心目中“童话世界”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引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我抓住这两句话作为教学的切口,激发学生学习全文的兴趣。

以上两个环节,我展示了九寨沟的风光,抓住总结句,总领全文,意在让学生感受九寨沟的.美丽。领着孩子走进文本,激发孩子们读书的欲望。

二、总揽全文,留下美的印象

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学生情感体验的途径,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我带着学生走进景区,去真正领略这个童话世界、人间仙境。首先要求学生迅速浏览课文 3 、 4 自然段。 交流:你看到了那些景物?

学生回答,让他们自己把这些景物分两排写在黑板上,引导归类:自然风光、珍禽异兽。

三、感悟重点,徜徉美的世界

本文重点是3自然段,在这段教学中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利用电教设备,把枯燥乏味抽象的内容融于直观教学之中,学生学起来就会觉得生动有趣。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九寨沟的自然原始风光,重点介绍了四种景物:雪峰、湖泊、森林、瀑布。这四种景物各有特点,要让学生体会到这四种景物不同的美,光靠读书上的语句学生是无法感受到的。因此,我从网络中搜集了相关的图片,制成了幻灯。导入新课时,我已经带领学生进入了九寨沟,因此在教学这三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游览,找一找有哪些景物,学生兴致勃勃地游览完了,我便让学生起来说说看到了哪些美景,选自己喜欢的景物多读几遍,说说读懂了什么?在交流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和文字.理解相应的关键词抓住关键词指导朗读感悟。这样就体现了一种灵活性,而不是死板的按照书上的描写来学习,课堂气氛也就显得异常活跃。同时将语言符号转化成活灵活现的画面与形象,努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内化语言,加深理解和体会,在悟与思的过程中享受美的乐趣。在朗读感悟时不能忘记扎扎实实的语文训练,所以我让学生看着词语、图片当小导游介绍景色。(让学生尽量用书上的话,自由选择一个景色先练说)这样的操作形式目的是让学生再读课文,并且这样还激活了孩子潜在的学习情趣,从而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九寨沟那神奇的自然风光。

学完了就指导背诵: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句子,你们愿意记住它吗!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个人练背。

(学生自主、探究的读、悟、积累,激发了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记忆能力,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情与景的水乳交融,朗读与感悟合二为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学得也更扎实了,积累的语言素材也更丰富,为今后写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背诵了第三自然段后,我又回到开头的“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读到这儿我们真想说: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九寨沟真是个——(引读)。

B 第四自然段

1 、过渡:欣赏完了迷人的自然风光,让我们继续向纵深行进,看我们或许能遇到那些珍稀的动物。

2 、学生读课文。

3 、【课件出示】连线。

体态粗壮的 大熊猫

善于奔跑的 金丝猴

行动敏捷的 羚 羊

憨态可掬的 小熊猫

4 、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动物,好好读读,体会他最惹你喜爱的地方,在文中加上着重号。等会儿做小导游向游客介绍这些小动物。在小导游介绍这些动物时相应出示图片文字此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当小导游来介绍喜欢的动物,既激发了学生有滋有味读课文的愿望,又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展示自己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学完这一段我又回到开头说读到这儿我们更想说:雪峰插云——(引读)

四、欣赏音乐,享受美的熏陶

1、回归课题: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一起来看看课题: de 九寨沟,觉得前面应加个什么词比较合适?(学生任意说)

2 、欣赏音乐: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下面请欣赏《神奇的九寨》。

3、作业:收集九寨沟的资料向别人介绍九寨沟或帮九寨沟写广告语。这是让学生走出书本,拓宽知识面。

篇4:《九寨沟》说课稿

《九寨沟》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九寨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九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然而,九寨沟的美是说也说不完的,仅仅凭借书上的描写,还不能真正让人感受九寨摄人心魄的美,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研究的空间,使学生身临其境地领略九寨的美。于是我设计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流程,这利于学生打开思维,不拘形式地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九寨沟的神奇、迷人,如湖泊多,湖水清,湖石彩;五彩池美的原由;瀑布的高低错落,蔚为壮观。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感悟课文语言文字的美,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对九寨沟的美景进行介绍。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用校园网、互联网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视野;利用网络进行拓展性学习,了解更多的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人情风俗,能自主设计生成综合性学习专题。

二、说学法

学习方式: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异兽珍禽,他们通过搜集资料,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解决问题。在这基础上全班交流、讨论学习成果、相互质疑与辨析。

三、说教法

本课教学中,我充分激发学生对九寨沟的兴趣,采用“发现问题——学法指导——确立目标——自主——讨论交流——拓展延伸”的模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最大收获。

(一)回顾旧知,发现问题。

新课伊始,我和学生一起回顾了上堂课的所得,然后提出这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说九寨沟是一个童话世界,人间仙境?再请学生说说你对这篇课文还有什么疑问?对疑问进行归纳整理,以学生的疑问为突破口组织教学,将学习目标定位在学生自身的需要上,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整个导入简单而不简约。

(二)学法指导,确定目标。

多次网络教学,让我有了这样一个感受,那就是学生一看到网上资源,立刻被吸引了,而当老师让他们自主学习时,他们往往左看右看,忘了学习的目的,这对于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明显。基于这个原因,所以我在让学生自主学习前,先指导学法,然后提出目标,让学生学有所向,学有所法。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课文的第二段分别介绍了九寨沟的四绝:雪峰、湖泊、瀑布、森林以及九寨沟的异兽珍禽,这是全文的重点。学习时,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以问题引导探究,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主题(自己喜欢的景物),可以在九寨风情中欣赏各具特色的海子,也可在“精彩视频”中观赏活泼可爱的异兽珍禽,还可在“九寨五绝”中进行资源查找,实现资源共享,这样不但解决了问题,还扩大了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量,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四)汇报交流,突破难点。

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大家进行全班交流:你向大家介绍的是什么景物?在交流时,我始终贯穿着新大纲提出的要求:以读代讲,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特别是在学习交流九寨沟的异兽珍禽的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引导他们通过自由读、赛读、比较读等多种方式细读课文,然后思考问题:这些动物各有什么特点呢?继续前进,你还会看到什么动物?请发挥想象,照书上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各抒己见。这样既实现了第二次资源共享,又突破了网络与语文整合的教学难点;实现了借助网络,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

(五)网上留言,知识扩展。

新课程指出,教师和学生不仅是资源的利用者,也更是资源的生成者,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交互中产生的资源是鲜活的、有价值的.。因此学完课文,我让学生畅所欲言:“学了课文,你最想说什么呢?”学生打开思维的广度,在“我的留言”平台与同学、老师一起探讨,进行评价。

课堂结尾不应画句号,所以我让学生讨论如何围绕九寨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深入体验感悟,建构起良好的语文背景知识。

作为课改实验的老师,我常常在想: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快乐的?自由的?有趣的?这都是我想给他们的。因此,这堂网络课我想尽最大的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得到知识,受到启迪。我想努力在网络环境下追求语文的本真,让网络环境下的课堂充满语文味。我也知道课堂是师生共生共长的过程,是充满挑战的过程,它也可能会出现很多遗憾,但我不怕,因为只要能给学生带来更大的乐趣,我将不断实践、追寻!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特产丰富,他们通过搜集资料,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解决问题。在这基础上全班交流、讨论学习成果、相互质疑与辨析。

篇5:苏教版九寨沟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寨沟教学设计篇三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设计理念: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必须十分重视指导学生读题、审题,引导学生猜测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确定学习的目标,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板书课题。

2、谈话。

九寨沟是中国唯一荣获“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等两项桂冠的旅游胜地。它以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瀑布组成神秘、奇妙的自然风光,被人们称为“童话世界”“人间仙境”。【介绍九寨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以引起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是对的。但是不要说“白”了。】

那么,九寨沟在哪儿?它的名字是怎样来的?为什么会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呢?学习这一篇课文,必须弄清这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课文《九寨沟》向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大家认真地阅读课文。【所提的这几个问题,不仅紧扣题目发问,而且符合作者的思路。它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朗读,一边听一边思考上述问题。

2、读后交流。

(1)九寨沟在哪儿?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有关句子回答,并提示:课文是写一个地方。因一般的来说,写一个地方的课文,一开头就要介绍它在哪里。并补充介绍“四川”的地理位置。【补充介绍四川的地理位置是好的。】

(2)它的名字是怎样来的?“九寨沟”名字有特殊的来历,因此作者紧接着作了介绍。解释“九寨”、“沟”。【题目本身的含义也要提示。】

(3)它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这个问题是课文的重点,作者作了详细的介绍。课文从哪里一直写到哪里?为什么九寨沟能成为旅游胜地,作者还用一句话作了概括的介绍,大家找到了吗?【文章有中心句,因此必须提示。】

3、再读课文。

请同学们慢慢地阅读课文。可以朗读,也可以默读。自学生字,并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来向人们介绍“九寨沟”的?

学生回答后,小结。板书:位置 名字 来历

自然风光 珍禽异兽

人间仙境

【这一步,主要是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段落。教学的思路是顺畅的。】

4、小结。清同学们,把老师提出的问题,问题的顺序与课题的内容叙述的顺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这个提示很重要,引导学生注意所提的问题和顺序是否一致,是否有差异。】

(三)教学生字、词。

过渡:刚才大家通过听读、自读,解释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阅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地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

3、钢笔描红。

【生字教学中,也有一个怎么发挥学生主动性的问题。大家也要坐很好的研究。】

(四)播放课文录像。

过渡:九寨沟是一个旅游胜地。在那里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有许多珍禽异兽。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九寨沟的录像。

(五)总结。

同学们,在课本中向人们介绍描写一个地方的风光、物产的课文很多。课文一般都用那个地方的名称作为题目。通过今天的学习和讨论,今后读到这样的课文,读了题目该怎么发问呢?你们知道了吗?

【这个总结很重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搜集九寨沟的有关的资料。

篇6:苏教版九寨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也是描写景色的,描写的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九寨沟的美丽景色。本课语言生动,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大自然风景画。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课文开头寥寥数语勾画出九寨沟“童话世界”般的美丽,之后,介绍了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及名扬世界的声誉。在3、4两个自然段里,具体描写了九寨沟美丽的五花海和瀑布。5、6两个自然段介绍的是九寨沟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九寨沟景物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4、学习总分结构的写作特点,能够围绕中心句进行描写。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九寨沟景物的特点, 学习总分结构的写作特点,能够围绕中心句进行描写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准备:有关九寨沟的文字、图片、声像等资料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交流预习,理清结构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板书课题。

2、谈话。

九寨沟是中国唯一荣获“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等两项桂冠的旅游胜地。它以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瀑布组成神秘、奇妙的自然风光,被人们称为“童话世界”“人间仙境”。【介绍九寨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以引起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是对的。但是不要说“白”了。】

那么,九寨沟在哪儿?它的名字是怎样来的?为什么会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呢?学习这一篇课文,必须弄清这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课文《九寨沟》向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大家认真地阅读课文。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朗读,一边听一边思考上述问题。

2、读后交流。

(1)九寨沟在哪儿?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有关句子回答,并提示:课文是写一个地方。因一般的来说,写一个地方的课文,一开头就要介绍它在哪里。并补充介绍“四川”的地理位置。【补充介绍四川的地理位置是好的。】

(2)它的名字是怎样来的?“九寨沟”名字有特殊的来历,因此作者紧接着作了介绍。解释“九寨”、“沟”。【题目本身的含义也要提示。】

(3)它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这个问题是课文的重点,作者作了详细的介绍。课文从哪里一直写到哪里?为什么九寨沟能成为旅游胜地,作者还用一句话作了概括的介绍,大家找到了吗?【文章有中心句,因此必须提示。】

3、再读课文。

请同学们慢慢地阅读课文。可以朗读,也可以默读。自学生字,并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来向人们介绍“九寨沟”的?

学生回答后,小结。板书:位置 名字 来历

自然风光 珍禽异兽

人间仙境

4、小结。清同学们,把老师提出的问题,问题的顺序与课题的内容叙述的顺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这个提示很重要,引导学生注意所提的问题和顺序是否一致,是否有差异。】

三、教学生字、词。

过渡:刚才大家通过听读、自读,解释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阅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地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

3、钢笔描红。

四、播放课文录像。

过渡:九寨沟是一个旅游胜地。在那里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有许多珍禽异兽。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九寨沟的录像。

五、总结。

同学们,在课本中向人们介绍描写一个地方的风光、物产的课文很多。课文一般都用那个地方的名称作为题目。通过今天的学习和讨论,今后读到这样的课文,读了题目该怎么发问呢?你们知道了吗?

六、作业。

1、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3、搜集九寨沟的有关的资料。

篇7:苏教版九寨沟教学设计

一、 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九寨沟》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九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

2、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语言的积累上也变得丰富具有个性了。他们易于打开思维,不拘形式地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可以朗读、可以歌唱、可以绘画、可以介绍……更可贵的是,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起语文活动,从而达到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二、教学目标

1、能够读准本课生字、认清字形。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优美词句。

3、能够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4、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优美词句,体会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

2、能够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情境交融法 目标教学法 情感教学法 语感教学法 发现教学法 整体教学法

五、教学资源

九寨沟课文录音、九寨沟风景录像、生字在米字格占位图、生字词的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揭题。

1、谈话引入。

老师: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那么你最向往到祖国的什么地方去看看呢?

学生1: 我最想去黄山,因为黄山云海,特别奇绝。

学生2: 我最想去长城,因为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所谓“不到长城非好汉”,我将来一定到长城去看看。

2、板书课题

老师: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祖国一个神奇的地方——九寨沟。(板书;九寨沟)

3、齐读课题。

4、教师介绍九寨沟

老师: 九寨沟是中国唯一荣获“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等两项桂冠的旅游胜地。它以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瀑布组成神秘、奇妙的自然风光,被人们称为“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老师: 那么,九寨沟在哪儿?它的名字是怎样来的?为什么会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呢?学习这一篇课文,必须弄清这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课文《九寨沟》向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请同学们边听课文录音朗读,边思考上述问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听课文录音朗读,一边听一边思考问题。

2、读后交流。

老师: 九寨沟在哪儿?能用课文中的有关句子回答吗?

学生1: 九寨沟在四川

学生2: 应该准确的说九寨沟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

老师: 对了,课文是写一个地方。因一般的来说,写一个地方的课文,一开头就要介绍它在哪里。并补充介绍“四川”的地理位置。

老师: 它的名字是怎样来的?

学生1: 因为九寨沟是几条神奇的山沟,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为九寨沟。

老师: 你的概括能力很强。“九寨沟”名字有特殊的来历,因此作者紧接着作了介绍。解释“九寨”指分布九个藏族寨子,即盘信寨、鼓布寨、尖盘寨、故洼寨、盘亚那寨、荷叶寨、树正寨、黑果坎寨、则查洼寨

老师: 它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这个问题是课文的重点,作者作了详细的介绍。课文从哪里一直写到哪里?为什么九寨沟能成为旅游胜地,作者还用一句话作了概括的介绍,大家找到了吗?

3、再读课文。

老师: 请同学们慢慢地阅读课文。可以朗读,也可以默读。自学生字,并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来向人们介绍“九寨沟”的?

学生1: 作者写了九寨沟的地理位置

学生2: 作者还写了九寨沟的名字由来

学生3: 作者重点写了九寨沟的自然风光、珍禽异兽

学生4: 作者写了九寨沟的珍稀动物可生动了,让我也想去看看

学生5: 作者介绍了九寨沟的湖泊、雪峰、瀑布。

师小结: 对了,同学们对课文可熟悉了,作者写了九寨沟名字的由来,重点还介绍了九寨沟的自然风光、珍禽异兽。最后用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板书:位置 名字 来历

自然风光 珍禽异兽 人间仙境

三、教学生字、词。

老师: 刚才大家通过听读、自读,解释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阅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地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

老师: 你是怎样记住这些词语的?

学生1: 沟字原来跟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加上勾画的勾。可以组词水沟。

学生2: 我是这样记住禽字的,人面做一个离开的离。禽可以组词禽兽。

学生3: 捷字要注意左边的写法,可以组词敏捷,快捷。

学生4: 我们可以这样记住窜字,一串的串加上穴字就是窜。

老师: 对了,窜字还要注意上面的穴写得扁一点,第五笔捺要变为点。

学生4: 图字最好记冬天的冬加上四方框,它是全包围结构。组词:图画。

学生5: 恰可以这样来记竖心旁加上合字。可以组词恰好。

学生6: 继承的继也可以组词继续。

学生7: 若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右。

老师: 下面我们一起来将生字读一次。

学生齐读。

3、钢笔描红。

①观察字

老师: 为了将这些生字写得美观,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些字该这样写。出示幻灯片。

学生1: 我发觉“沟、恰、继、捷”这几个字是左右结构的,而且这几个字都是左边小,右边大的。

学生2: “敏”的也是左右结构的但它是左边大,右边小的。

老师: 你们观察得最仔细。

学生3: 我发觉“窜、禽、若”这几个字是上下结构的而且都是上面写得小,下面写得大的。

学生4: 老师我有补充,“窜”字不但上面写得小,下面写得大,我发觉整个字写得扁一些才好看。

老师: 同学们都认真观察了这些字,你能把这些字写得美观吗?下面咱们一起把这些字写一写,看谁写得最美观。

②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③评价字。

老师: 打开投影机,大家来看看这几个同学写得字,看看那个同 学写得美观,为什么?

学生1: 我认为王静雅的字写得美观,因为她写的每一个字都很均匀。

学生2: 我认为麦海桐的字写得比王静雅的好,你看她写的每一个字都那么有力。王静雅的字太柔弱了。

老师: 她们俩的字各有各的特色,真是各有千秋啊!

4、一起来读读课文中的词语。

老师: 下面咱们一起把课文中的一些词语读一读。

四、播放课文录像。

老师: 九寨沟是一个旅游胜地。在那里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有许多珍禽异兽。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九寨沟的录像。

五、总结。

老师: 同学们,在课本中向人们介绍描写一个地方的风光、物产的课文很多。课文一般都用那个地方的名称作为题目。通过今天的学习和讨论,今后读到这样的课文,读了题目该怎么发问呢?你们知道了吗?

学生: 知道

六、作业。

老师: 今天,我们对九寨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今天的作业1、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

3、搜集九寨沟的有关的资料。

篇8:《九寨沟》的说课稿

《九寨沟》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九寨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九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然而,九寨沟的美是说也说不完的,仅仅凭借书上的描写,还不能真正让人感受九寨摄人心魄的美,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研究的空间,使学生身临其境地领略九寨的美。于是我设计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流程,这利于学生打开思维,不拘形式地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九寨沟的神奇、迷人,如湖泊多,湖水清,湖石彩;五彩池美的原由;瀑布的高低错落,蔚为壮观。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感悟课文语言文字的美,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对九寨沟的美景进行介绍。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

用校园网、互联网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视野;利用网络进行拓展性学习,了解更多的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人情风俗,能自主设计生成综合性学习专题。

二、说学法

学习方式: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异兽珍禽,他们通过搜集资料,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解决问题。在这基础上全班交流、讨论学习成果、相互质疑与辨析。

三、说教法

本课教学中,我充分激发学生对九寨沟的兴趣,采用“发现问题——学法指导——确立目标——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拓展延伸”的模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最大收获。

(一)回顾旧知,发现问题。

新课伊始,我和学生一起回顾了上堂课的所得,然后提出这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说九寨沟是一个童话世界,人间仙境?再请学生说说你对这篇课文还有什么疑问?对疑问进行归纳整理,以学生的疑问为突破口组织教学,将学习目标定位在学生自身的需要上,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整个导入简单而不简约。

学法指导,确定目标。

多次网络教学,让我有了这样一个感受,那就是学生一看到网上资源,立刻被吸引了,而当老师让他们自主学习时,他们往往左看右看,忘了学习的目的,这对于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明显。基于这个原因,所以我在让学生自主学习前,先指导学法,然后提出目标,让学生学有所向,学有所法。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课文的第二段分别介绍了九寨沟的四绝:雪峰、湖泊、瀑布、森林以及九寨沟的异兽珍禽,这是全文的重点。学习时,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以问题引导探究,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主题(自己喜欢的景物),可以在九寨风情中欣赏各具特色的海子,也可在“精彩视频”中观赏活泼可爱的异兽珍禽,还可在“九寨五绝”中进行资源查找,实现资源共享,这样不但解决了问题,还扩大了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量,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四)汇报交流,突破难点。

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大家进行全班交流:你向大家介绍的是什么景物?在交流时,我始终贯穿着新大纲提出的要求:以读代讲,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特别是在学习交流九寨沟的异兽珍禽的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引导他们通过自由读、赛读、比较读等多种方式细读课文,然后思考问题:这些动物各有什么特点呢?继续前进,你还会看到什么动物?请发挥想象,照书上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各抒己见。这样既实现了第二次资源共享,又突破了网络与语文整合的教学难点;实现了借助网络,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

(五)网上留言,知识扩展。

新课程指出,教师和学生不仅是资源的利用者,也更是资源的生成者,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交互中产生的资源是鲜活的、有价值的。因此学完课文,我让学生畅所欲言:“学了课文,你最想说什么呢?”学生打开思维的广度,在“我的留言”平台与同学、老师一起探讨,进行评价。

课堂结尾不应画句号,所以我让学生讨论如何围绕九寨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深入体验感悟,建构起良好的语文背景知识。

作为课改实验的老师,我常常在想: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快乐的?自由的?有趣的?这都是我想给他们的。因此,这堂网络课我想尽最大的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得到知识,受到启迪。我想努力在网络环境下追求语文的本真,让网络环境下的课堂充满语文味。我也知道课堂是师生共生共长的过程,是充满挑战的过程,它也可能会出现很多遗憾,但我不怕,因为只要能给学生带来更大的乐趣,我将不断实践、追寻!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特产丰富,他们通过搜集资料,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解决问题。在这基础上全班交流、讨论学习成果、相互质疑与辨析。

篇9:《九寨沟》优秀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九寨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中的课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神奇美妙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来历。第三、四自然段描写了九寨沟奇丽原始的自然风光和那里的异兽珍禽。第五自然段回味总结,赞叹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读完全文令人有一种实地游览的酣畅。课文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词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是一篇学习写景的好范文,更是一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美山川的好文章。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学过许多描写祖国秀美山川的文章,如《庐山的云雾》、《泉城》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此类课文的能力。文章思路清晰,适当点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会存在多大的困难,但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感性的生活经验,因此对于感受九寨沟奇丽的自然景观以及珍稀动物的特点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基于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教材的编排意图、本课课文内容,以及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我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学习本课“窜”“捷”等生字及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背诵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情感和态度目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九寨沟的神奇与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以及对九寨沟的向往之情。

难点:抓住关键词想象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珍稀动物的特点。

五、教法学法

教法:

1、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多种情境,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的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不同的自然景观和珍稀动物时,配合出示相应的图片,播放九寨沟视频短片,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九寨沟神奇之美以及各种珍稀动物的特点。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朗读,本文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饱含情感,所以在教学中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

―3―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入境。

3、扶放结合法: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本篇课文思路清晰,三、四两个自然段构段方式比较相似,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归纳出学习方法,最后运用所归纳出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

学法:

在教学中,渗透了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情感)的方法。充分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让全体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实现共同提高、共同体验成功的目的。

六、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九寨沟的相关资料。

2、老师搜集相关的图片资料、九寨沟短片视频。

七、教学流程

本篇课文用两课时完成,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开课伊始,出示九寨沟风景图片,带领学生欣赏九寨沟神奇的自然风光。看完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用“一进入景区,就????”的句式练说。从而引出课文中第二自然段的一句话: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抓住词语“童话世界”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心目中“童话世界”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有助

―4―于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二)抓重点词,感悟美景

接着带领学生迅速浏览课文3、4自然段。交流:文中描写了九寨沟哪些景物?并板书:自然风光、异兽珍禽。

1、学习第三自然段

课文重点是第三自然段,在教学本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默读,找一找介绍了哪几处景观,用学过的做记号的方法画出关键词(雪峰、湖泊、森林、瀑布)选自己喜欢的景物多读几遍。学习描写雪峰的语句抓住“插入云霄、银光闪闪、”体会雪峰高耸、银光闪烁的景象。学习描写湖泊的语句抓住“大大小小、颗颗宝石、镶嵌、清澈见底、色彩斑斓”体会湖泊之多、湖水之清、湖石绚丽多彩。学习描写森林的语句时抓住“河谷至山坡、遍布”体会森林到处都是。学习描写瀑布的语句时抓住“白练腾空、银花四溅”体会瀑布水花飞溅、多姿多彩的景象。为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九寨沟的神奇之美,出示相应的图片。接着引导学生再次朗读本段,并总结学习本段的方法: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情感),同时渗透写景方法。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的读、悟、想象、积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不但掌握了学习方法,而且提高了想象以及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为今后写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习第四自然段

在学习本段时引导学生迁移讲读第三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己读一读、想一想、再画出文中所描写的动物,在关键词上加着重号。接着出示连线题,出示珍稀动物的图片,最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来朗读。

【设计意图】由于上段交给了学生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情感)的学习方法,本段我放手让学生采用这种方法自主阅读,既激发了学生读课文的愿望,又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展示自己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3、学习第五自然段

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重点抓住“诗情画意”体悟、想象神奇之美,了解最后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设计意图】抓住其表达方法上的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引导学生得出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技巧的指导。

(三)播放视频、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大脑去思考,将学生的心灵与童话般的九寨沟合二为一,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美山川以及对九寨沟充满向往之情,从而突破教学重点。

(四)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为了鼓励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九寨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情怀,通过多渠道的学习语文,最后我布置了一个实践性的.作业,实现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新课标理念。

1、学做导游,介绍九寨沟的神奇风光,以此积累语言。

2、为九寨沟设计一则环保广告词。

八、板书设计

10、九寨沟(神奇)

自然景观

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珍稀动物

【设计意图】板书是一篇课文的精华所在,恰当的运用板书能加强内容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此板书简明扼要、条理清楚、概括了课文内容。

九、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注重学法指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想象九寨沟的神奇美丽;同时恰当的使用白板的视频链接功能创设情境,激发了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科学合理的运用电子白板,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10:《九寨沟》优秀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九寨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九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来历。第三、四自然段,如数家珍似的描写了九寨沟奇丽原始的自然风光和那里的珍禽异兽。第五自然段回味总结,赞叹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读完全文,令人有一种实地游览的酣畅,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

二、教学理念与目标

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所以依据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体系的理念,我把以文悟情的情感目标放在首位。让孩子在读中感受九寨沟的美丽,在反复诵读中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当然,语言文字的训练是阅读课的重点,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让学生借助图片理解、积累,这个智能目标是必不可少的。

三、设计特色

读中感悟,怡情养心,注重人文性。

优美词句朗读理解积累,注重工具性。

四、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下面我具体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这个过程我安排了四大块面。

一、首尾呼应,形成美的概念

1、在导入新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同学们,人们都说九寨沟很美,让我们再次走进那片神奇的世界,去欣赏一下九寨沟奇丽原始的自然风光和珍禽异兽。”接着我播放了一段有关九寨沟的录像,把学生带入九寨沟。看完之后,我请学生们来说说有何感受,有何想法。引导他们用“一进入景区,就……”的句式说。

从而引入课文中的一句话: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2、抓“童话世界”:在我们的心目中“童话世界”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引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我抓住这两句话作为教学的切口,激发学生学习全文的兴趣。

以上两个环节,我展示了九寨沟的风光,抓住总结句,总领全文,意在让学生感受九寨沟的美丽。领着孩子走进文本,激发孩子们读书的欲望。

二、总揽全文,留下美的印象

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学生情感体验的途径,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我带着学生走进景区,去真正领略这个童话世界、人间仙境。首先要求学生迅速浏览课文3、4自然段。交流:你看到了那些景物?

学生回答,让他们自己把这些景物分两排写在黑板上,引导归类:自然风光、珍禽异兽。

三、感悟重点,徜徉美的世界

本文重点是3自然段,在这段教学中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利用电教设备,把枯燥乏味抽象的内容融于直观教学之中,学生学起来就会觉得生动有趣。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九寨沟的自然原始风光,重点介绍了四种景物:雪峰、湖泊、森林、瀑布。这四种景物各有特点,要让学生体会到这四种景物不同的美,光靠读书上的语句学生是无法感受到的。因此,我从网络中搜集了相关的图片,制成了幻灯。导入新课时,我已经带领学生进入了九寨沟,因此在教学这三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游览,找一找有哪些景物,学生兴致勃勃地游览完了,我便让学生起来说说看到了哪些美景,选自己喜欢的景物多读几遍,说说读懂了什么?在交流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和文字。理解相应的关键词抓住关键词指导朗读感悟。这样就体现了一种灵活性,而不是死板的按照书上的描写来学习,课堂气氛也就显得异常活跃。同时将语言符号转化成活灵活现的画面与形象,努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内化语言,加深理解和体会,在悟与思的过程中享受美的乐趣。

在朗读感悟时不能忘记扎扎实实的语文训练,所以我让学生看着词语、图片当小导游介绍景色。(让学生尽量用书上的话,自由选择一个景色先练说)这样的操作形式目的是让学生再读课文,并且这样还激活了孩子潜在的学习情趣,从而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九寨沟那神奇的自然风光。

学完了就指导背诵: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句子,你们愿意记住它吗!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个人练背。

(学生自主、探究的读、悟、积累,激发了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记忆能力,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情与景的水乳交融,朗读与感悟合二为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学得也更扎实了,积累的语言素材也更丰富,为今后写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11:苏教版望月说课稿

苏教版望月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优美的文章.这一单元的主题为“人与自然”,表达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课文是篇散文,写甥舅俩在望月中愉快交谈。背景是在“夜深人静”的月夜,在行进的“江轮甲板上”,静谧的月色,颇增几分童话色彩。课文写了小外甥向舅舅挑战背诗和问问题的交谈过程,表现了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和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本文形散神聚,富有童真童趣,全文紧扣“望月”拓展思路,虽有21个自然段,但文脉清晰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不仅仅是光照人寰的一个普通星体,而且是通脱淡泊的一种文化象征。“月亮”意象负载着民族深刻的文化内蕴,流转在诗人广阔的心灵空间。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的熏陶.感受到祖国语言的深厚隽永。和同学们共同学习这一课,我们将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古诗,理解古诗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利用朗读,对话、感悟,品味,探究等方法品读课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独特,充满童趣幻想的句子,积累描写月亮的诗句,领略诗词意境,体会“月亮”所承载的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自然的真实美,文本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蕴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探究月亮与人的关系,培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其中后两个目标也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给人们以启发和享受,触动人的心灵,情境教学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真实生活,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学生们的审美意识,让学生更亲近现实生活。在语文课堂上老师通过模拟真实的场景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的状况,然后通过教学进行对比,学生很快的理解和掌握了语文知识,提高了教学的水平和效率。

2,朗读感悟法.朗读是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一种重要方法。读是阅读教学永恒的旋律.本文语言质朴,情真意切,在教学中我将通过诵读、朗读、默读、速读,品读,引导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知,读中自主发现,自助构建,深入理解课文。

3,对话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教学是生本、师生、生生基于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或感悟而进行多向交流、共同学习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以对话为原则、对话为主导的教学形态。在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这三种对话形式,其中,学生与文本对话是主要的,是阅读教学的中心,师生、生生对话必须紧紧围绕这一中心而展开。三种对话形式往往不是界限分明,相互孤立,而是互动联系、融为一体的,并贯穿于阅读教学和各个内容、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4,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上课前就要用大量的时间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注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积累,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整合教学资源。

(2)说学法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和凭借,有关知识的、情感的、文化的等等内容都立体地蕴含在课文中。要领会课文的内容就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领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诵读、品味,进入到课文的境界中去。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要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充分拒绝语言,吸取精华,受到审美熏陶。

三 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向老师们汇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如何引导孩子们赏析和探究月亮与人的密切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

第一个环节:在赏析体悟中感受“江中月美”.

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浓墨重彩,仅用了4句话,就把月下江景描述的美轮美奂.同学们都被这美好的月色所吸引.我主要着眼于朗读的指导与训练,通过“品读析情法”、“感悟鉴赏”等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进入语境,同时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个性化的阅读体会。如从“吐洒”、“晶莹闪烁”、“镀”等词可以体会到月光的淡远、清幽,正如水一般澄澈;而“隐隐约约”、“黑色剪影”等词写出了月光的朦胧、宁静等等。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感受“江中月美”,培养了语感,提高了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学生们深刻感受了月亮的美好,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接着引导孩子们体会和探究月和小外甥关系密切.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分角色诵读课文.通过丰富想象,使学生感受月亮的形象,意韵.让学生充分理解,柔美的月光是怎样小外甥叫醒了.唤起了背诗的兴趣。.

同时,我还要引导孩子们抓住小外甥与“我”的对话,引导他们体会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和天真活泼.正是这种聪明好学,才能让小外甥积累那么多有关的诗句,也正是这些有关月的优美的诗句,才能让他沉醉.激发学生们强烈的学习愿望,培养他们善于积累,勤奋好学的品格.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二)第二个环节:在拓展品读中沐浴“诗中月美”

教学中,我扣住涉月诗句,抓住动词让他们发挥想象,充分调动自己的诗句积累,尽情地根据自己的理解,调演绎古诗句中月的含义少时视月亮为白玉盘、瑶台镜的童趣,抛弃离别伤感,以明月共赏的自慰,思乡的情怀、水中之月的没,月落的愁情,离别时死远不远的心绪。这样不仅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而且使他们对中国传统的月文化产生了积极探索的愿望,使孩子们从小就感受中国月文化的悠久和发展.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们沉醉的不仅仅是月光,而且是中国月的文化.也懂得了小外甥之所以如喜爱月光,是因为月亮和月文化是如此的影响着小外甥,小外甥的沉醉,表现出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由此, 学生爱月的情感也就被激发出来了.他们就会更加热爱我们祖国的文化,会为为传承中华文化而努力学习.

(三)第三个环节:在迁移创作中放飞“心中月美”.

我先采用朗读法,指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让学生通过描写小外甥神情,语言等词句,体会小外甥别出心裁的比喻,感受“小外甥”爱幻想,富有童真童趣的特点,

然后运用探究法,设计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小外甥聪明活泼,爱幻想,他的天真活泼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月光让我们幻想,让作者幻想,我们今天在这里望月,也一定让我们幻想了,同学们想到月亮像什么。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使学生参与主体的语文实践与创造,把自己对月亮的感性认知,对文章情感的深切体验以个性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同时也进一步固化自己的阅读感受以及对月亮的理解,正所谓“千江水有千江月”

四:说板书设计

教学板书是一种课堂艺术,是一种可视语言,是教师口语的书面表达形式,是传递教学信息的手段。而对于学生来说,好的板书,既是智慧的凝聚,也是艺术的结晶,它能给学生美的享受,更能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好的板书,提纲挈领,能揭示课堂学习的思路,突出教学重点,剖析教学难点,对教师的讲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板书轻松地掌握教学的重点,把握教学的难点。板书则准确地反映了教材内容,它是教材内容的高度浓缩,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都可以从板书上清晰地反映出来

在教学中,根据我对《望月》这一课的教学设想,我采用提纲式板书.这个板书清晰地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4 望 月

江中月 诗中月 心中月

篇12:苏教版草原说课稿

一、说教材(把握教材联系,深入领悟教材)

《草原》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的亲身经历为内容,记叙的是他第一次出访内蒙古的所见所闻,生动的描写了草原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表达了蒙古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友谊,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本课语言简练而通畅易懂,对环境的描写细腻而富有激情,并把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是一篇提高学生语言运用,陶冶学生思想感情的文质兼美的优秀散文。

根据教材的特点,小学高年级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学会读写课后的9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用正确的方法学习掌握生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快速的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联系上下文及自己的积累,理解“回味”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展开想象,具体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情境和深刻内涵。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使学生体会草原秀丽的景色和各名族间的深厚友谊,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情感熏陶。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体悟各族人民间的深厚情谊。

二、说教法和学法(强调以人为本,灵活选择教法)

“书不读熟不开讲,书不读透不研究”,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最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感情,并且能积累语言、陶冶情操。所以我在教学时选择以默读、浏览、带感情朗读等多种阅读形式穿插配合。本篇课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环境的描写尤其突出,因此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课件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有视听的直观感受,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草原之中,既帮助学生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说教学过程(强调大胆尝试,优化教学程序)

根据教学要求,我将此篇课文安排为两个课时,在第一课时中,主要解决课后的生字,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助点播的方法。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明白文章主要描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和人情美”两大主要内容。下面我想向大家具体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创造美的氛围

在上课前,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草原风光的视频,配合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出现广阔无垠、蓝天碧野的大草原景象。随后我不失时机的导入课文:“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来到广阔的大草原,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然后板书课题《草原》。这样的导入,以直观的视听直接呈现课文中草原的景观,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感知,感受语言美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第一课时初步熟悉课文的前提下,再来读课文,在读书之前,我会给出问题:“同学们,请带着感情来朗读课文,并说说你读了课文,感受到了什么?或者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你也可以拿着笔做一些记号。”学生自由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在自己个性化的阅读中,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最后通过汇报的方式,,使学生对课文有了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确定下面的教学顺序。

(三)、初入草原,感受景色之美

1、假设同学们先提出草原的美景给他的印象最深刻,那么就接着教学课文的第一部分。马上提出要求:“你觉得草原的美景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你能美美的来读一读这美景吗?” 然后请多位同学来反复练读学生自己觉得最美的句子。

2、播发背景音乐,并要求:“现在,请同学们推选一位读的最好的同学来读

第一段,他读的时候,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勾勒画面,听完后,告诉同学们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学生边听边感受并想象,然后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3、在快速的浏览课文,这一自然段除了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还写到其他的了吗?幻灯片出示: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让学生细细品味两句话,作者先是想高歌一曲,后来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感受其中不同的感情色彩。(因为开头写高歌,是第一次看到草原,作者非常兴奋,所以想高歌一曲。后面他看到了非常美的景色,觉得很舒服,所以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好像在回味一样。)

相机出示草原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并且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学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后,直接让其把感情送入课文中来读,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深读感悟,感受人情之美

在读完课文后,相机过渡:“刚才是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风光的美,那么,你还感受到什么了呢?”自然的引入到下一部分的学习。

1、自己读一读第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词?

2、在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出示问题: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容学生动笔画一画。(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让学生整体的感知课文,初步的体会蒙古人民的热情。

3、创设情境,让学生做一回热情的蒙古人民和受到款待的客人,先同桌互练,在请一到两组上台表演,教师和同学参与评价,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演练中进一步感受蒙古人民的好客特点,深入理解课文。

4、课件出示图片并配合音乐: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

相机出示导语:“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出示问题:(1)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2)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进入角色,感受这离别之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此情此景,你能用那句话来表达呢?(“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5、最后齐读课文,把丰富的感情带到课文中,融会贯通,整体感知。 斯宾塞指出:在阅读教学时,应当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让其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尽量多些。所以在整节课中,我比较注重学生自己的发现,自己通过读、悟,达到感情的升华。

(五)尝试运用,注重迁移

让学生课后搜集关于草原美景的资料或者蒙古族的有关资料,以图片、歌曲、绘画、影片等形式,开展一次班级“草原情怀”展览。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扩大知识面和阅读面,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学会自主学习。

四、板书设计 景色美

草原

人情美

篇13:变色龙说课稿苏教版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与地位

《变色龙》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是小说单元,小说最能广泛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的内容最为丰富,讴歌美好,鞭挞邪恶。阅读小说,可以更好的认识社会,品味生活,感悟人生。

(二)课文解说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作者主要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了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巧妙地揭露了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通过语言、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能力目标:学会阅读小说看社会。

(四)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通过语言、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对课文提到“法律”句子的理解

二、说教法

本文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对小说有初步的感知,欣赏能力,能够自主梳理小说情节,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在教授本课的时候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讨论法、圈点批注等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说教学用具

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把握课文的重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具有辅助作用。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介绍作者

1.导入:自然界中有这么一种新奇的动物,它的皮肤颜色随着周围的物体颜色而变,这种动物的名称叫什么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契诃夫写的一篇文章《变色龙》,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我设计这则导语是为了让学生能想到小学时所学到的说明文《变色龙》和我们今天所学的小说文《变色龙》有哪些不同,从而激发起全班同学学习课文的兴趣。

2.作者简介

在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介绍,学生没点到的,老师再做补充,这是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契诃夫其代表作,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

3.整体感知: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叙述的故事吗?设整体感知主要是为了检查学生的预习时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二)课文分析

课文分析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在分析课文这个环节我主要是设计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通过学生的回答交流,使学生对本文的重点更能充分的理解。

第一个问题是: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发生几次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警官是怎样的人?奥楚蔑洛夫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是让学生在警官5次变化当中了解人物的性格以及运用的对比手法。

第二个问题是:课文运用了哪些主要的描写方法?请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来并在旁边批注,表现人物性格或心理活动。要求学生用“这里运用_______描写,表现了警官______性格”的格式来回答问题。这个问题是让学生从语言、细节描写来学会分析主人公性格,以及学会圈点批注的方法。

第三个问题是:文中有环境描写吗?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这个问题的设计是让学生从环境描写的角度更深度理解小说的主题。

(三)问题探究

在问题探究环节我设计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突破教学难点

第一个问题是:课文中谈到“法律”的语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提到这些句子?

文中写到法律的句子,我考虑到学生在阅读当中容易忽略或不太理解,所以我设计了这个问题探究解决学生阅读的难点。

第二个问题是:本文为什么以《变色龙》为题?

设计这个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使用这个题目的用意他用这个题目主要是生动形象讽喻那些狡猾善变的人。

五、说板书设计

奥 ①小狗 ③名贵 ⑤伶俐

变 楚 ↗↘ ↗↘ ↗变:因狗主人的变而变

色 蔑 ---------------------------------------→ 不变: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 龙 洛 ↗ ↘↗ ↘↗ (语言、细节)

夫 疯狗(原判) ②下贱坯子 ④野狗

(语言、细节)

这个板书设计的内容是在课文分析环节随着学生的回答完成的, 目的是让学生清楚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性格特点,凸显教学重点

六、说布置课后作业

课文的结尾“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他走着

走着走到政府门口刚好碰到将军哥哥,警官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要求应用语言、细节的描写,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写150字左右的片段。

布置课后作业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笔来更加深刻了解主人公的性格,提高写作水平。

篇14:变色龙说课稿苏教版

一、说教材:《变色龙》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小说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精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内涵。课文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中反复无常的变化,塑造了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沙皇走狗形象,巧妙揭示了俄国警察统治的反动和黑暗。

二、说学情:本文的学习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九年级上册小说单元的学习,他们对小说的有一定的感知、欣赏能力, 能够自主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小说所塑造的人物性格,对运用动作、神情、对话表演小说的情节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并能依据文本评议小说中的人物。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文学作品教学提出的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根据课程标准对小说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具体特点,我把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2.能力目标:学习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认识沙皇警察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学生对小说所反映的俄国19世纪社会现实缺乏了解的实际情况我把本文的重难点确定为: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对话描写中领会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

2.教学难点:理解小说的主题,掌握欣赏小说的方法。

三、说教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以上理念,结合教学实际,本课主要使用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表演法,采访法讲故事法。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都是以分组合作的形式,每次活动都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交流、探究,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教师作为启发者和鼓励者,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根据这一思想,我把这堂课设计为“角色体验”的形式:化身法官,让学生在分析案情中把握情节;在模拟审案中进行角色体验,感悟人物的心理;化身记者,在采访中揭示人物内心,理解小说主题;化身讲述者,在讲故事中体验人物的心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具体步骤如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自然界中有一种蜥蜴,皮肤的颜色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化,今天,同学们也尝试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角色,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相信会有特别的收获。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通过这种新颖别致的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兴致大增,为这堂课赢得了一个好的开端。

(二)、与课文对话,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感知文意。听课文朗读录音,扫除字词障碍。

2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角色,朗读全文,并

进行展示。其他学生作为评委,从字音,流利,感情,语气等方面,评价朗读的优劣。通过分角色朗读,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感受到小说情节的发展,品味小说的语言,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化身法官,感知案情。提取要点教师过渡:大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份判决书。请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判决书上的提示,提取相关信息,完成相关的内容。

判决书

原告:_________ 职业:________

被告:_______

证人:(1)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_

审判长:__________

审判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流程:①自由阅读,梳理提炼;②组内合作交流,解决疑难;③小组展示,选择审判长宣布结果。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熟悉小说情节,同时培养了学生梳理、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掌握了“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以判决书的形式出现,主要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谈发现,畅所欲言。

教师过渡:同样的一个案件,判决结果却一次次大相径庭,你有何感想?请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感受。学习流程: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学生发言:生1:从这份判决书中,我发现了奥楚蔑洛夫在处理这件案子时作出了六次判决。

生2:我觉得奥楚蔑洛夫审案不是根据事实而是根据狗主人的身份。

生3:虽然警官判定的结果完全相反,但他始终是讨好上级、欺压下级。

生4:这个警官就是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走狗。 ……

5、教师小结,导出板书。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情节,初步感知人物的性格特征,设计的问题较开放,可深可浅,让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化身记者、感受人物心理。

教师过渡: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隧道,来到十九世纪的俄国,来到事发现场,作为一名记者,进行现场采访。

1、各位记者选好采访对象,设计好采访的问题,准备现场采访。

2、记者现场采访。学生采访:

记者1:请问赫留金,你对这次审判有何感想?赫留金:对于这次审判,我非常不满,这对我太不公平了……这位审判长太黑了

记者2:请问审判长,你为何要反复改变审判结果?审判长:说心里话,我也想秉公执法,我也想做一名公正的审判长,但为了生存,我不得不用丧失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的空间,我也得养家糊口啊。

3、如果学生没提出带全局性的主要问题,教师可以接着采访。

最后归纳出小说的主旨:《变色龙》通过对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示了俄国警察统治的反动和黑暗。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让学生现场采访,打破传统的固有的组织形式,使教学形成一种开放性体系,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讨论交流,巧妙地揭示小说主题,

突破了难点。

(五)、化身讲述者,感悟人物形象。

讲故事教师过渡:同学们,这个精彩的故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一定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人听吧。假如让你变换个角度,你该怎么讲呢?

下面三题目任选一题。

①请你以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口吻,回去后对你的同事讲断案的经过。

②请你以首饰匠赫留金的口吻,对你的家人讲今天的遭遇。

③请你以小狗的口吻,对它的同类讲今天的见闻。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让学生把自己融入小说之中,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更好地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了解人物的真实想法,感悟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同时在讲故事、编故事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想象创新能力。

(六)、课堂小结,与心灵对话。

教师过渡:同学们,契诃夫用漫画式的写法塑造了鲜活的变色龙形象,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小说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亮我们的心灵,请你谈一下读此文后的感受,或受到的启发。

学习流程,学生自由交流,并自由发言。

学生发言:我们读完此文,内心充满了了对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厌恶之情,也让我们懂得了真诚的可贵。让我们工整地写就“人”字的一撇一捺,做一个表里如一,真诚正直的人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由课文过渡到生活引导学生真诚待人,表里如一,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达到了小说学习的人文目的。

教师小结全文:今天我们学习了《变色龙》一课,分析了人物,通过字里行间读出了时代背景。但我想,我们更重要的是总结了阅读小说的方法。愿大家用我们学到的方法去读更多的小说。

五、布置作业: 1、续写课文内容。要求:想象警官走后又发生了什么事。

2、课外阅读契诃夫的其他小说。

六、说板书设计:

变色龙

奥楚蔑洛夫

契诃夫

趋炎附势

媚上欺下

是将军家的狗 小狗 名贵 伶俐

不知是谁家的狗 疯狗 下贱胚子 野狗

【设计意图】板书再现了奥楚蔑洛夫根据狗主人的身份处理案件的变化过程,归纳出性格特点,为分析人物,理解主题提供了帮助。同时整个板书简洁、形象、美观,揭示了小说中人物、情节、性格的本质关系。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大力提倡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参与、交流、讨论,力争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际操作中,我努力去体现这种新思想、新理念,相信会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关专题 九寨苏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