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raylone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raylone”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15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小学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单元:第一单元

课题:识字一

教学目标:

一 教养:

1 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字。

2 认识“欠字旁”。

3 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教育:

通过学习课文和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春天带给我们的快乐,从而热爱春天。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三 发展: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观察能力及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

1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2 能正确地写字。

教学难点: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教学教程 (第一课时)

教师教法 学生学法及教学内容 媒体运用和课后小结

通过看图感受春天的美并学词识字。根据说话内容相机引出词语。 一 导入、揭题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呢?为什么?用一句话与大家分享一下,好吗?二 看图感受春天美的特点并学词识字1 看图认识并朗读词语(1) 在春天的乐园里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用“春天到了”作为开头,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大家。(2) 你们从课外书上收集到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呢? 放课件:《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和图片。

教学教程

教师教法 学生学法及教学内容 媒体运用和课后小结

小组讨论动作记“舞”字简笔画记“柳”字,相机扩词。偏旁分析“复”字。记“歌”时,引导认识“欠字旁”。 (3) 赶紧把你们喜欢的词语在小组内与伙伴们交流一下,读一读,记下来好吗?(4) 读词小结2 学习生字在这八个词语里有今天要学习的13个生字。(1) 自由读字,你觉得哪些字的音要特别注意?(2) 交流(3) 从字型上看,你觉得哪些字的笔画多,难记?(4) 引导着重记“舞、柳”(5) 分小组记忆其他字。(6) 交流(7) 去掉生字的注音,打乱顺序读生字。三 书写生字读小标题1 读一读,口头扩词。2 观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认为每个字的哪些笔画最关键?3 师范写,生评价。4 生练写,师巡视。5 展示,评价。 贴生字卡片于黑板上实物投影上展示

教学教程(第二课时)

教师教法 学生学法及教学内容 媒体运用和课后小结

指名上台说说你最满意的字或你在写字过程中体味最深的。教师指导:说说你画了什么?对春天有何希望和向往?给画取一个动听的名字。 一 检查复习1 抽读生字词卡片--生字扩词练习2 重温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二 分析字型,指导写字1 生观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 临写。3 对照。4 评议。三 小结老师发现你们不但长了见识,而且还长大了不少,变得更细心,更懂得去帮助和鼓励我们身边的人了。四 画春天1 小组内商量可以画些什么?2 播放《春天在哪里》录音带,学生在轻快、愉悦的音乐声中,描绘心中的春天。3 展示自己的画: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五 总结春天真是太棒了!所有的植物又重新开始生长,所有的动物都开始了新的生活,所有的孩子也都长大了。多神奇的春天呀!六 作业1 完成课后“我会写”2 把你的画给爸爸、妈妈看,说说你画了什么?让他们也来评一评。 示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录音带

[小学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2:小学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文《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课文《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感受翠鸟的美丽。

2、学习作者按顺序及抓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理解第一、二自然段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如“小巧玲珑”等。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鸟吗?这节课(出示图片)它的名字叫翠鸟?(板书:翠鸟 )

2、你知道哪些关于翠鸟的知识呢?(课前资料交流)

(翠鸟又叫叼鱼郎、鱼狗,是我国东南部常见的候鸟,头大体小,嘴长有棱角末端尖锐,常栖息水边的树枝或岩石上……)

(看来大家对翠鸟的了解还真不少,相信你们学了课文后会有更加深入地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字词:

a.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指名2位,开双轨火车,擦去拼音,齐读。) 出示:苇秆 小爪 小巧玲珑 腹部 衬衫

b.谁愿意来读读卡片上的词呀?(出示:红色 橄榄色 翠绿色 浅绿色 赤褐色)

师把卡片放到黑板上,自己读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呀?(这些词都表示颜色)

这些颜色你都会分辨吗?(出示有颜色的图纸,让学生选择,师标出序号)

过渡:同学们,上课要多读,多听,多想。刚才我们已经读了生字词,现在来听听课文录音,想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哪些知识。

3、谁来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那些知识?

(小结:课文主要从外形、动作、住处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知识。)

过渡:描写翠鸟外形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板书:外形)

二、细读课文,挖掘含义。

过渡:找得真准,这节课我们就来仔仔细细地读读这两段。

(一)学习第一段(投影出示第一段课文)

1、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翠鸟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呀?

2、(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一张细长的嘴)

( 师贴图片)透亮灵活的眼睛,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呢?(炯炯有神,明亮……)

3、这段中有个词概括地写出了翠鸟的外形特点,你发现了吗?(小巧玲珑)

翠鸟的体形很小,身长只有15厘米,相当于大人的拳头那么大,可以停在苇秆上呢。

4、学了这一段,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啊 ?(小巧,可爱)

你能把翠鸟小巧、可爱的感觉读出来吗?自己读一读,指名,老师觉得如果你能把写翠鸟外形特点的词读好的话,肯定能把翠鸟小巧可爱的感觉读出来。指名,齐读。

过渡:翠鸟的外形除了小巧玲珑,还有什么特点呢?

(二)学习第二段(投影出示第二段)

1、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翠鸟羽毛的鲜艳?(头上、背上、腹部)

2、作者是怎样描写各部分的羽毛的呢?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3、用喜爱、赞美的语气读好2--4句。

4、这3句话与第1句是什么关系?(点明这样的段式叫总分段式。)

三拓展延伸

[小学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文《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3: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是不是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都是令我们难忘的第一次。你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哪些最令你难忘呢?就请你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二、充分准备

想:1.回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一次”,想想事情的经过。

2.想想这件事发生时的真实感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说:1.练习把事情的经过说得完整有条理。

2.练习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说得简单、精炼。

3.练习有感情地叙述“难忘的第一次”

三、小组演练

1.在小组中练习叙述“难忘的第一次”,请小组同学就表达内容、语言、语气、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见,叙述者要和提意见的同学有交流。

2.吸纳同学们的意见,重新组织说话内容和语言。

四、班内交流

1.每组抽签确定一名讲述者轮流到前面讲述。

2.全班同学参与评价内容、情感、表达,纠正语病,也可以向发言的同学提出问题。

3.讲述者要及时、得体地应对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和提问。

五、总结点拨

1.小组讨论:要把“难忘的第一次”说好,该注意些什么。

2.教师点拨性小结(针对同学们的表现肯定好的见解,补充没提到的方面,提出建议。)

3.学生结合本次交流所得重新组合发言内容,练习表述清楚。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明确要求

1、自读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指名说说自己选定的内容及选定的.理由。

3、大家交流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在交流中自然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

二、习作指导

1.回想我们学过的、读过的含义深刻的,作者是怎样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的。(可翻阅手头资料)

2.同桌交流:准备用哪种表达方法叙述清楚要表达的内容及想法、感悟。

3.指名简要谈谈自己的习作设想或习作结构,教师和同学着情评议,让其他同学得到借鉴。(习作指导自然化)

三、自主成文

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回提示、指导。

四、习作欣赏

1.自主到前面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试着说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大家参与评议。

2.教师推荐巡回检查时发现的精彩语段,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学生自愿组合,互相寻找作文中的精彩之处。

五、习作修改

1.出示一段习作内容,集体修改。

2.回忆常规修改内容,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在草稿上完成习作修改,要注意到错别字、不合适的标点、不通顺的语句等。

3.改完后誊抄到习作本上。

篇4: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总结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课标本小语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类积累

生字表

毯tǎn--绿毯、地毯、毛毯            渲xuàn--渲染、渲腾

勒lè --勾勒、勒令、勒索            吟yín--低吟、吟诗、吟诵

迂yū --迂回、迂阔、迂腐           襟jīn--衣襟、襟怀、胸襟

蹄tí--马蹄、猪蹄、牛蹄            貌mào--礼貌、容貌、面貌

拘jū--拘束、拘留、拘泥            涩sè--羞涩、苦涩、晦涩

跤jiāo--摔跤、跌了一跤             偏piān--偏西、偏远、偏见

涯yá--天涯、生涯、涯岸

晰xī--清晰、明晰、白晰           伞sǎn--大伞、雨伞、伞形

抚fǔ--抚摸、抚养、安抚            绍shào--介绍、绍兴、绍酒

疆jiāng--新疆、边疆、疆土          陷xiàn--陷入、陷阱、陷害

词汇表:

高歌  绿毯  柔美  渲染  勾勒  低吟  奇丽  回味  洒脱  迂回  疾驰  马蹄

礼貌  拘束  羞涩  摔跤  天涯  清晰  插嘴  分辩  抚摸  介绍  新疆  陷入

古朴  典雅  矗立  戎装  守候  鸵鸟  匕首  商贸  芝麻

妖娆  机械  开凿  巍峨  媒体  狰狞  逞凶  撕扯  效率  贯通

热乎乎  下马威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襟飘带舞  浑黄一体  精神饱满  美轮美奂  银装素裹  严阵以待

始料不及  杯水车薪  废寝忘食

音:

同行(xíng)             衣裳(shāng)         拨转(zhuǎn)

凹眼(āo)               夹(jiā)道            缫(sāo)丝

冶(yě)铁               隧(suǐ)道           开凿(záo)

撕扯(chě)             高歌一曲(qǔ)       助兴(xǐng)

稀薄(bó)              屋脊(jǐ)

组词:

吟(低吟)           蹄(马蹄)            涯(天涯)        戎(戎装)

冷(冰冷)           啼(啼叫)            崖(山崖)        戒(戒备)

晰(清晰)           疆(新疆)            媒(媒体)        狰(狰狞)

淅(淅沥)           僵(僵硬)            谋(计谋)        挣(挣扎)

缰(缰绳)                              睁(睁眼)

效(效果)           拨(拨转)            驰(飞驰)        筝(古筝)

郊(郊外)           拔(拔牙)            弛(松弛)

娆(妖娆)           遐(遐想)

浇(浇水)           暇(闲暇)

绕(围绕)           暇(无暇)

饶(求饶)           烧(烧饭)

近义词:

盼望(渴望)        沉思(深思)          巍峨(高大)         狰狞(凶恶)

控制(掌握)        融化(溶化)          热闹(喧闹)         响亮(洪亮)

飞驰(飞奔)        天涯(天际)          舒服(舒坦)         洒脱(潇洒)

矗立(耸立)        欢腾(欢跃)          精彩(出色)         庆祝(祝贺)

繁华(繁荣)        凝望(凝视)          清晰(清楚)         分辨(争辩)

抚摩(摩挲)        软弱(柔弱、脆弱)    表白(表明)         沉思(凝思)

关键(关节)        高昂(昂扬)          提供(供应)         迅速(敏捷)

实验(试验)        威胁(要挟)          高傲(骄傲)         确实(确凿)

勾勒(勾画)        乐趣(情趣)          疾驰(飞驰)         惊叹(惊讶)

精神饱满(精神焕发)

反义词:

舒服(难受)        洒脱(拘束)          冷清(热闹)         大方(拘束)

羞涩(大方)        淡雅(粗俗)          鲜艳(素净)         漫长(短暂)

丰富(贫乏)        清晰(模糊)          软弱(坚强)         表白(沉默)

复杂(简单)        坚硬(柔软)          凝固(融化)         狰狞(慈祥)

恶劣(优良)        稀薄(稠密,浓厚)    通明(漆黑)         高傲(谦虚)

热闹(冷清)        响亮(低沉)          动摇(坚定)         严肃(随便)

失败(成功)

填合适的词:

(清新)的空气               (明朗)的天空           (满心)的愉快

(无边)的绿毯             (柔美)的线条              (奇丽)的小诗

(无限)的乐趣             (忽飞忽落)的小鸟          (各色)的衣裳

(静寂)的草原             (好客)的主人              (响亮)的歌声

(会心)的微笑             (尖尖)的帽子              (古朴典雅)的石雕

(悠悠)的驼铃声           (天高气爽)的早晨          (浩浩荡荡)的大军

(丁零丁零)的驼铃声       (鲜艳)的旗帜              (欢迎)的阵势

(欢腾)的人群             (精彩)的表演               (漫长)的商贸大道

(茫茫)的大戈壁           (高大挺秀)的身影           (粗壮)的枝干

(高大)的白杨树           (巍峨)的昆仑山             (坚硬)的冰渣子

(狰狞)的面目            (高傲)的头                  (恶劣)的天气

拨转马头  流入云际    表演舞蹈   满载货物    迎候使节      凝望石雕

引起遐想  打断思路    变得严肃   陷入沉思    浮起微笑      效率下降

表白/呼喊心愿         轮番进攻

热乎乎地握着          远远地望见       高兴地点头       慢慢地抚摸

扯得七零八落          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源源不断地送进

夜以继日地实验       一点一点地延伸

一峰峰骆驼          一支骆驼队          一片欢腾

一丝微笑            一个下马威          一个身影

句子

1、        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

那么……那么……

2、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回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既……又……,既……又……

词语意思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生动逼真。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文中指迎候中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万余大军,边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来使的重视与尊重。

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指中国赠送的绫罗绸缎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丝绸之路横贯欧亚,所经之地,有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有一望无垠的大漠荒野和盐碱沼泽。文中用此词意在说明路途遥远。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文中用来形容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

遐想:漫无边际地想象。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出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秀: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得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银装素裹:素,没有染色的。裹,包,缠。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文中指风火山被冰雪覆盖的样子。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文中指保温大棚被狂风破坏而零乱不堪的场面。

不翼而飞:形容东西突然丢失。文中指风火山上的天气极其恶劣,狂风能将屋顶的铁皮瓦刮走。

劈头盖脸:从正前方正对着头和脸劈下来、盖下来。文中指气候恶劣,不给人们任何预防和躲避时间,一场冰雹就突如其来地袭击了筑路大军。

杯水车薪: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文中指风火山海拔高,氧气含量不到平原的一半,氧气瓶所提供的氧气满足不了人正常的生理需要。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废寝忘食:顾不上吃饭,忘记了睡觉。形容勤奋专心。文中指科技人员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为攻克世界级难题勤奋工作。

句子解析

第1课《草原》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这句话中,作者用上了比喻的手法,把小丘的线条比作一幅中国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

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3、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

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第3课《白杨》

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作者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地刻画了戈壁上的白杨树。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这是一个设问句。表白,解释说明。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他的表白正是无数边疆建设者身上令人肃然起敬的奉献精神。

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来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爸爸自己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词文解析

4、本文在人物描写上也很有特色。对兄妹二人通过几句简短的对话,就凸显了不同的性格特征。而对爸爸的描写则抓住了神情的变化,来暗写他心理的变化、志向与心愿。第一次是“出神”和“沉思”,因看到车窗外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触景生情,想到环境,想到了自己和战友,浮想联翩;第二次是“微笑”,因为听到孩子关于白杨树的争论是那么天真幼稚;第三次是“严肃”,因为他与孩子们谈白杨特点,尽管孩子们还不懂,而实质是在借树喻人,抒怀言志;第四次是“又陷入沉思”,是由树想到了子女,从自己想到孩子的未来;最后一次是“浮起一丝微笑”,是想到孩子们也将扎根边疆,为事业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第四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这句话既是课文的题目,又在文中一咏三叹,反复出现了四次。这个简短有力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既是筑路大军的誓词,也是作者行文的线索。

要在青藏高原修铁路,让火车开到拉萨,当时国内外都是一片质疑声。而这句朴素无华的话语充满着信心与决心,在文中的四次出现均使用了感叹号,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这句话在开工前、遇到困难和克服困难时反复出现,在文中前呼后应,与尾句“拉萨已经遥遥在望”形成一条穿珠的彩线。

课文简说。

1、《草原》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2、《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3、《白杨》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车窗外的白杨──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父亲心中的白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文章条理清楚,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对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

背诵课文

1、日积月累: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头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2、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3、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4、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交警叔叔、阿姨为了维护交通,保证道路畅通,日夜坚守在岗位上,哪儿需要他们,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天,不管是寒风刺骨的冬天,他们总是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

TOP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总结 教案教学设计]

篇5: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诗歌导入、巧设悬念

1、我们学习了《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首诗,感受到长满绿树,开满了鲜花的大地是多么令人神往。现在老师请大家欣赏一首赞美春天的歌,想听吗?(播放《春天在哪里》)

2、你从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中感受到了什么?(自由说)

3、你还知道有哪些诗赞美了生机盎然的春天呢?(生答)今天老师引导大家学习一句跟“春”有关的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师范写“拣”字。说说这句话意思。(指点:“解”是明白、知道。这句话意思是:儿童不知道春天在什么地方,但是却知道拣游人多的地方去游览。)

4、冰心奶奶认为这句诗也可以反过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又是什么意思?(游人不知道春天在什么地方,只拣孩子多的地方去游览。)

5、了解作者。(出示作家卡片)(是谁“只拣儿童多处行”?“只拣儿童多处行”干什么?)

二、初读全文、理清文脉

(一)出示学习任务。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词,指名读,正音。

特强调“浑身解数”的“解”读xiè。指导写“盈”字。

B、引词入文,理解词语。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多用作春光烂漫);

坦率,毫不做作。多用作天真烂漫。

释放:把蕴藏一冬的精力和力量毫无保留表现出来。

开得旺:开的'旺盛。文中指海棠树开着密密层层的花,显得充满生机和活力。

成千盈百:盈:满,多。形容人多。也作“成百上千”。

坐无隙地:没有一点儿空地可以坐下来。形容人很多。

浑身解数:全身的本领。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意思。

3、文中写了哪些地方的儿童很多?

(1)同桌交流: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玉澜堂

(2)谁能分别用文中的词来概括这儿的人之多呢?

(3)颐和园门口——成千盈百 知春亭畔——坐无隙地 玉澜堂——围聚过来。

三、小结

这篇课文介绍了冰心只拣儿童多处行,欣赏到颐和园美好的景色,说明儿童本身就迸发着生机和活力,就像春天一样美好。我们这节课就通过朗读、感知,从文本中已基本领略到这一点,下节课,我们就跟着冰心奶奶一起去儿童多的地方,看看我们能找到春天的踪迹。

板书设计2.只拣儿童多处行

园门口 成千盈百的孩子

知春亭畔 坐无隙地

玉澜堂 大海棠树

作业设计一、我能写出下列的同义词

蕴藏—( ) 旺盛—( ) 感召—( ) 聚精会神—( )

二、我会完整补充词语

( )即逝 充满( ) 需要( ) 生意( ) 重燃( )

善良( ) 忘记( )匆忙( ) 留下( )

三、我能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党的恩情我们怎能忘怀?( )

(2)小鸟快乐地唱歌。( )

(3)会场上乱成一团,像热水开了锅。( )

(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篇6: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西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l、春的消息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聆听”“雏菊”“禁不住”“绿苞”“唤醒”“搔痒”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一边诵读,一边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5.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感知春天刚来到时景物的变化特点。 教学重点:根据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感知春天刚来到时景物的变化特点。 教学准备 师: 1.本课教学课件。 2.优美、舒缓的音乐,赞美春天的散文《春》及其他诗歌。 生:搜集有关春天的信息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聆听”“雏菊”“禁不住”“绿苞”“唤醒”“搔痒”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 一、听读激趣 1.慢慢地,慢慢地,春的脚步近了,你们听(配上欢快、优美的音乐《春来了》)。让我们来美美地欣赏一下春天的美景吧!(课件展示:春天里树枝泛绿,湖水清澈,小鸭嬉戏等图画) 2.你们觉得春天怎么样?来跟春天问个好吧! 有一位著名的诗人叫金波,他也特别喜欢春天,还为春天作了一首优美的小诗,想去读一读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学习第一课《春的消息》。(板书课题) 学生谈论,读课题。 生欣赏 (向春天问好) 听音乐 自由发言。 二、诵读诗歌,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宁新词,标出小节,看看能读懂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①大家看,课文里有好多生字娃娃,你们认识它们吗?能和它们做好朋友吗?出示生字卡片,抽生读生字,注意正音;重点指导:聆、雏、搔;齐读;开火车读。 ②看来大家已经和汉字娃娃交上朋友了,不知道把它们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谁愿意展示自己读得最熟的小节? 抽生读自己读得最熟的小节,读后评议。老师相机进行节奏的指导,并强调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③指导学生重点读好第4小节中的对话。 “小花朵,你还认得我吗?” “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 (读出问答的语气)抽读,同桌对读,分男女生对读。 3.再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不懂的,作上记号。自由读文 学生注意的重点生字:聆、雏、搔 学生读词语,了解多音字。(漂:piao漂白。piao漂亮;禁:jin禁不住,jin禁止) 学生读文,评议 (学生重点评议是否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读得是否流利。) 学生质疑,学会做好批注。 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聆听”“雏菊”“禁不住”“绿苞”“唤醒”“搔痒”等词语。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文章写的是什么事?自由轻读课文。 检查、指名分节读课文。 生再读课文,思考每节说了些什么。带着问题自己读书 分段读书。 理解每节的意思。 四、指导写字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交流记字的记忆方法。 2.教师指导“聆、搔、苞”的识记,继续巩固形声字的造字规律。 (1)“聆”:仔细看看,“聆”的部首是什么?(“耳”字部)知道为什么吗?(提示:“聆”是听的意思。)右边是哪个部件?(“令”)“令”和“聆”的读音有什么异同? 教师小结:“令”表示读音,“耳”代表字的含义,这种字就是形声字。 (2)找一找,本课还有哪些生字娃娃是形声字? 你能根据它的部首推断出它的意思吗? 学生交流“搔、苞”等的字义。 (3)小结:大家真能干,虽然咱们汉字中有不少的同音字、形近字,但只要你根据部首想字义,自然能把这些调皮的汉字娃娃分清楚了。 3词语练习: (1)学生运用形声字“聆、苞、颊”等扩词。 (2)教师提供词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①聆:侧耳聆听(配图) 苞:含苞待放(配图) ②雏:雏鸟、雏鹰、鸡雏、鸭雏 根据词语想想“雏”的意思是什么。(小) ③学生选词说话。 4.学生书写生字,师提示:注意根据字的间架结构合理安排书写。 认字、辨字、写字 字形难点:聆、搔、苞 字。 作业: 一、朗读课文。 二、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一边诵读,一边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感知春天刚来到时景物的变化特点。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 一、复习导入1、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词语朗读 读词语 二、品读欣赏 (一)引导学习第1节,读中感悟 1.齐读第1节,看看这一节中有哪些春的消息。你一边读,一边想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1)“风,摇绿了树的枝条。” ①(出示图片)你们看,风轻轻拂过大地,大地怎么了?(变绿了,换上绿衣裳……)那在风中摇摆的枝条像在干什么? ②看到这里,老师不禁想到“碧玉妆成一树高……”,这春风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啊! ③你想怎么读这句,让大家知道春风的神奇呢?学生试读,指导朗读(读出风的轻、柔,读出你的欣喜),赛读。 (2)“水,漂白了鸭的羽毛。” ①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②出示图片:鸭群嬉水。 引导学生体会“漂白”的精妙。 (3)寒冷而漫长的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来欢呼这个好消息吧! 出示:“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已经来到!” 齐读,读出盼望后的惊喜。 3.小结:和风送暖,春江水绿,这些都是春姑娘的足迹呀!孩子们,让我们继续像刚才一样,去读去找去想:还有哪些春的消息? (二)放手自学第2~6小节,点拨引导 1.学生自读第2~6节,看看还有哪些春的消息。你最喜欢哪些句子?”,以一边读一边想象一边勾画,甚至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想法,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汇报:①你知道了哪些春的消息?②最喜欢哪些句子? 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第2节:联系自己的春游的经历体会“飞”的急切。 第3节:理解“爱怜”,“我”为什么捉住蝴蝶又爱怜地把它放掉? 第4节:(出示图片)让我们来看看小雏菊吧!当它映入眼帘时,你的感受是什么?想对它说点什么? 作者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理解“雀跃”。 第5节:“沉睡”是什么意思?溪流能沉睡,能奔跑吗? 第6节:想象一下,暖烘烘的阳光照在你的身上,脚下是绿油油的草地,你想怎样活动活动你的筋骨? (三)积累小结,再次回味 l.刚才我们一起聆听了春的欢歌,欣赏了春的身影。现在让我们把这些美好的情景永留我们心中吧!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第2~3小节背诵,积累。 2.组织学生试背自己喜欢的小节。读文 加上想象体会 谈感受 (为什么说漂白了鸭的羽毛?) 体会“漂白”的精妙:在春水的怀抱中,鸭群更惹人喜爱! 读句子 读文,诵读,背诵。 三、读写延伸 1.课题为什么定为《春的消息》?你还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呢? 2.古往今来,还有不少的诗人、作家都赞叹过春天的美好,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些美文吧!(课件展播)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绝句》;朱自清:《春》…… 3.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春天?学生讨论 欣赏美文 1、仔细观察,找到事物的变化。 2、要让景物表达感情。 作业 1、写词语。 2、摘抄佳词佳句。 2、快乐的小燕子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的意思,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激发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激发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燕子闹春”教学课件。 学生:利用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燕子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 一、猜谜激趣。揭示课题1.你喜欢猜谜语吗?猜一猜: 身穿黑色袍,尾巴像剪刀, 消灭害虫是能手,每年春天都来到。 2.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从课题里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把自己的想法批注在课题旁边。学生谈论,读课题。 二、初读指导,感知内容1、自学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不会的字可查字典解决;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3)初步懂得文章写的是什么事。 自由轻读课文。检查、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检查指导:读生字、词语 3、分段读课文。 4、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 6.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小燕子,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小燕子的快乐。 自由读文 学生注意生字的字音 分段读文。 理解词语 说说段意 学生谈谈对课文的逐步印象。 三、指导写字 1、自由读一读 2、用你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 3、交流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读生字 辨别字形,注意“捷”、“瞬”、“漾”等字的字形要求把字写得工整、美观。 作业: 一、朗读课文。 二、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的意思,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激发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 一、复习导入1、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词语朗读 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感悟快乐1读课文,画出自己能从中体会出小燕子快乐的句子或段落。 2.在小组内将自已画出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学听,并交流各自的体会。 3.在全班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体会到小燕子的快乐的。教师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 第1段:借助课件,抓住“小巧玲珑”、“轻悠敏捷”、“清亮圆润”等词,边读边想象,感受小燕子活泼可爱的形象。 第2段:引导品读“如烟如雾”、“水雾碎雨”、“绿莹莹”、“红润润”等词语,感受小燕子在明媚的春光中欢叫、起舞的快乐。 第3段: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

篇7:初一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初一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仔细观察人物,准确捕捉人物形象的外在特点。

2、恰当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显示人物的个性。

3 、培养由外部触及人物内心并能把握其性格的能力,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4 、能运用规定的符号自改、互改习作,提高作文质量。

重点难点

人物描写能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

教参资料

板书设计

写什么?——熟悉的人

个性特点?——观察回忆

怎么写?——各种描写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一、学习短文

1 、自学“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2 、交流人物

3 、推荐《我的`老师》及《一面》两篇文章,与学生一起分析两文的写作技巧,前者着重借助环境描写及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后者着重通过精心选材、对比反衬等描写人物。

4、小结:

写什么?——熟悉的人

个性特点?——观察回忆

怎么写?——各种描写

二 、当堂练笔:题目“猜猜他是谁”

三 、读练笔交流、评价。

四、学习“他是为性格 的人”写作

1、了解写作提示

2、教师指导

3、学生写作

五、作文评价

1、发放《发展性作文综合评价表》

2、对照表格,宣布修改要求

3、交换作文,返还本人,自我评价

4、修改后重写

篇8: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奶奶的慈祥、善良,教育他们懂得:只有让大家分享劳动果实,才会更感受到劳动的愉快、喜悦。

2、根据课后练习1的问题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奶奶神态、动作、语言以及她的几次笑的词语与句子,边默读边思考,体会奶奶的慈祥、善良和朴实的品质。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不知所措、一步一颤、颤颤巍巍、吩咐、分享”等词语。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本文所说明的只有让大家分享劳动果实,才会感受到劳动的愉快、喜悦。

2、抓住描写奶奶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体会奶奶慈祥、善良和朴实的品质。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二十课《杏儿熟了》。

二、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杏儿熟了的含义。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大声地朗读全文,然后说说你最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生1:我最喜欢文中的奶奶。因为奶奶非常善良。

生2:我最喜欢文中的奶奶。因为小淘淘和伙伴们“偷吃”奶奶家的杏儿,奶奶非但没有责备他们,反而摘杏儿给他们吃,所以我最喜欢奶奶。

生3:我最喜欢文中的奶奶。因为奶奶尽管年纪那么大了,但她还是摘杏儿给他吃,我觉得奶奶的心肠很好。

2、看来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奶奶。为了使奶奶的形象更加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再读课文,边读边用波浪线划出关于奶奶神态、语言、行动的句子。

师生交流。

3、我们先来看看有关于奶奶行动的句子。

①奶奶急忙走出去,原来是邻居家的小淘淘偷摘杏儿,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了。

指名读、齐读。(评价:读得不错,把奶奶那种着急的心情读出来了。)

②奶奶走过去扶起淘淘,给他揉揉腿。

指名读、男生读。

③过了一会儿,奶奶拿了一根长竹竿从屋里出来了。她走到树下,挑熟了的杏子往下打。她脚底下站不大稳,身子颤颤巍巍的。

动词:拿、出、走、打

“站不大稳”、“颤颤巍巍”说明了什么?

能否把奶奶的年纪读得再大一点。

指名读、齐读。

4、奶奶的神态又是怎样的呢?(笑)

交流:

①奶奶忍不住笑了。

②看他们吃得那么香甜,奶奶的嘴角上露出了微笑。

③我有点不高兴,奶奶却笑了。

从奶奶的这几次笑中,你觉得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

(慈祥、善良、心肠好、待人宽厚……)

5、关于奶奶说话的语句又有哪些呢?

①“多得数不清啊,要不,你数数看。”

②“你们先别走。”

③“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要记住,杏儿熟了,让乡亲们都尝尝鲜。”

个读、齐读。

6、结合上面所说的,想想“果子大家吃才香甜”是什么意思?

(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果子要一起吃才好吃;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

三、抓住“我”对杏儿熟了是否要分给他们分享这件事的态度转变,体会奶奶对“我”的影响。

1、奶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了“我”。对小淘淘他们“偷”摘杏儿一事,“我”开始的态度是怎样的?用“——”划出“我”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

2、读好这些句子,说说“我”是怎样的心态。

没好气——幸灾乐祸——不高兴、怪——疑惑、似懂非懂

3、默读课文最后一节,说说从这件事后,“我”对“杏儿熟了”是怎样处理的?

4、从“我”前后的不同态度中,谈谈“我”对奶奶的这番话是怎样理解的?

出示:于是,我挑熟透了的杏儿打下一些来,给乡亲们送去——给他们送去香甜,也给他们送去喜悦。

香甜:①杏儿熟了的香甜。

②分享劳动的愉快。

四、总结全文

是啊,快乐有时候其实很简单,与人分享,快乐更多。用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却无损于自身的光芒。当我们乐意与别人分享快乐时,不仅对自己没有损失,反而,你的一份快乐会变成更多的快乐!

最后,老师要送给大家两句话:真正的快乐是与人同乐!

的快乐是给人快乐!

板书设计:

20.杏儿熟了

奶奶“我”

行动:走、扶、揉、开始:没好气、幸灾乐祸

拿、出、打

神态:笑

语言:“果子大家吃才香甜。”后来:主动给乡亲们送杏儿

有快乐要与人一起分享

篇9: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四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意思。

教学重点:

“我”和奶奶怎样以不同的态度对待“偷”杏儿的孩子们。

教学难点:

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如果你们家种的果树结了甜美的果子,有人想去偷他们,你会怎么做?谈谈自己的经历。

有一个小朋友和他的'奶奶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杏儿熟了》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生活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非常自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读、正音。

3、同桌互读课文,互查互评。

[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采用多种形式的检查与评价,有助于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整体感知

1、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

2、你觉得这个奶奶怎么样?从哪些内容感受、体会到的?找出相应的段落。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观察插图,选择你喜欢扮演的人物角色,给自己起一个好听好记的名字。

2、进入角色,朗读课文,想想奶奶是怎样对待你们的。找出相应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一画。

3、在小组内交流句子,谈谈感受。(教师示范)

[设计意图: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有效地改善了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提高,并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4、全班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齐读5—8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进行课文分析的同时,指导学生朗读,引导他们读出文中的滋味,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做到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提升,体现了课改新理念。]

五、学习课文9—10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奶奶的言行怎样影响着我?

2、指名回答。(板书)

3、自由读。齐读。

六、回到课文第一部分,理解作者思路。

1、自由读1—4自然段,说说这一部分写什么?

2、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杏儿多、杏儿好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3、分角色读。

[根据教学思路,打破逐段分析的常规,将课文进行整合与利用,有利于直奔主题,更好地把握中心。]

七、课堂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八、作业

摘抄你喜欢的好词佳句。

[设计意图:在新课标中,教会学生学会积累,这是一个新兴的技能。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丰富学生的词汇。]

板书设计:

15杏儿熟了

杏儿

奶奶小伙伴

香甜

影响

杏儿

“我”乡亲们

快乐

篇10: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yw

第5课时 《冰心诗三首》

学习目标:1、从《成功的花》中体会成功背后的辛苦。

2、从《嫩绿的芽儿》中探讨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更积极美好。

3、从《青年人》中鼓励学生要以自身的言行为自己写好历史。

4、学习这些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课前学习:熟读成诵这些诗歌。

课堂学习:

《成功的花》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创设:人们往往羡慕强者,有时甚至是妒忌,有谁知道强者的辛苦呢?冰心老人深刻体会着强者的苦难,我们随冰心老人一起走进强者,看看他们成功背后的故事。组织学生朗读全诗,体会人们和作者对成功者分别是怎样的态度?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朗读,思考

2 组织交流 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创设:在诗中,一个成功者需要做出多大的牺牲? 思考、交流

2 学习评价: 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你从花的历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 思考、讨论

3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嫩绿的芽儿》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有人说,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就短暂,就应该享乐为先,其他的都不要考虑,你认为这样的人生有意义吗? 思考,讨论

3 组织交流 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创设:作者为什么把芽儿、花儿、果儿与青年人联系 在一起?你认为这么做的依据是什么? 思考、交流

2 组织交流 交流

3 问题创设:芽儿、花儿、果儿你随意调换位置吗? 思考、讨论

4 组织交流 交流

5 学习评价:那么你的青春该如何度过呢?请你有简短的语言,用“当……时候”的句式来概括。 交流

《青年人》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朗读全诗,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朗读

2 组织交流 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创设:完成探究练习二。 思考、交流

2 问题创设:“珍重的描写”与时间紧迫,“请你着笔”是否矛盾?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思考、讨论

3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第三块:语文活动:朗诵诗歌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出示评价标准 朗诵,评价

课后学习:1、完成探究练习一、三。

第6课时 《“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目标:

1、体会船长在海难发生时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

2、体会场面描写和人物形象描写,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进行批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所谓危难见真情,在很多时候你平时的豪言壮语抵不上关键时刻的一个细小的动作,今天,我们去拜访一位船长,或许,从他的身上,你会明白很多东西。

2 大声朗读课文,造成这场突发其来的海难的因素有哪些?哪些是主要因素? 朗读,批注。

3 组织交流资料 交流

4 刚发生海难时出现了怎样的紧急情况?你能理解人们的心情吗?但能不能这样混乱下去? 批注,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这个时候,船长出现了,他挽救了大家,自己牺牲了。从他身上,你看到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看书,做批注

2 组织学生发言 发表看法

3 文章从是通过什么来塑造船长形象的呢? 思考,交流

4 学生自己在质疑文中的问题。 交流

5 评价 谈收获

课后学习:1、写:给哈尔威船长的一封信,表达你对他行为的看法

第7课时 《寓言二则》 (一)

郑人买履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能体会文中的含义。

课前学习:1、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组织学生默读 默读课文

2 让学生质疑、合作释疑 交流疑难、释疑

3 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 按要求读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 看注释疏通文意

2 检查情况:翻译复述 一人读一人译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

3 评价郑人:你觉得郑人蠢吗?蠢在何处? 思考、讨论

4 组织交流 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5 学习评价:学习了课文,你有何感触? 交流

第三块:语文活动:编创课本剧“郑人又买履”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要求:根据课文内容改编 小组合作编演

课后学习:1、熟读背诵课文。

第8课时 《寓言二则》 (二)

刻舟求剑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能体会文中的含义。

课前学习:1、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复习背诵默写旧课 背诵,默写

2 组织学生默读新课 默读课文

3 让学生质疑、合作释疑 交流疑难、释疑

4 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 按要求读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 看注释疏通文意

2 检查情况:翻译复述 一人读一人译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

3 楚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拿到剑吗? 思考、讨论

4 组织交流 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5 学习评价: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交流

课后学习:1、熟读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第9课时 诵读欣赏

教学目标:1、能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课前学习:收集诗歌的相关资料,熟悉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熟读成诵。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小组学习自己选定的诗歌,分派组员,担任不同的工作,有专职朗诵的,有负责讲解的,有负责做背景的。 朗读,思考,准备

2 检查情况:学生上台朗诵诗歌,并进行解释意境。其他同学可质疑。 朗诵,解释,质疑

3 评优秀组,最佳朗诵 思考、讨论

课后练习:熟读背诵诗歌。

第10、11、12课时 写作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

本单元教学目标是注重学生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学会表达,注重自己内心感受的流露,注重通过写作与他人交流。作为写作训练的起始单元,让学生觉得作文是自己感情流露的重要方式十分重要。所以可以让学生先进行有目的地实践再进行写作,可以进行良好的锻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八课时:

学习目标:学写通知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学生自学 自学“附录一”的“通知”

2 写作指导 完成练习三

3 交流,修改 交流,修改

课后学习:1、自学“有感而发”

2、可以参观某处地方,可以为家人做自己平时不做而他们常做的事。

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提供参考题目:“妈妈(爸爸)生日那天 ;我为母亲(父亲) ;等 学生讨论自定

2 明确写作要求 写作

3 组织学生自改 自己修改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十课时:

教学步骤 教课时?br>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组内交流,互改

2 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课后学习: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父母或亲人听。

第13、14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另定)

作者邮箱: yzzx01@msn.com

篇11: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文章,把握作者行文思路。

2.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3.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大荒漠中一缕炊烟升起,因为没有风,所以它显得特别直;远方横着一条大河,落日好像自河面上升起,看起来格外的圆。

比较A与B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更美,更能打动你?

学生明确:A句,虽然B句描写得十分详细,还包括了A句中的景物,但是,它却没法像A句一样呈现出悲凉雄浑的意境。

教师再问:明明B句描写得更加详细,为何反而还达不到A句的效果呢?难道是因为说得太多反而不够好?也许,今天的课文内容,能解答这个疑问。

【教学提示】

教师亦可以选择其他意境深远的诗句作为教学导入,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在言外之句,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无言”现象,以便于深入把握课文。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目标导学二:把握行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明确: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2.请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是缥缈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明确:用一句话概括言与意的关系,即“言不尽意”。

3.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

明确: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

4.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是否还能达到美呢?

明确:“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但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意思是意志不能也无必要全部清楚地用言语表现出来,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志也能达到美。

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的?作者在此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作者一共从四种艺术入手,运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无言”也能产生美。(1)以“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相比,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2)以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3)从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4)从雕刻艺术的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

【教学提示】

本文读来有一定深度,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理清论证思路,教师宜将上述问题先行展示,让学生在阅读预习的过程中寻找答案,从而把握文本写作思路。

6.你能简要说说文本的论证思路吗?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无言”之美的。

明确: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也无须全然用言表意,即说明有无言之美。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来论证。

目标导学三:深入理解,体会“无言之美”

1.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无言之美”的感受。

明确:正如作者探讨文学作品时的数个例子,诗歌本是极其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却是极其宽广的。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言语只有短短的十个字,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予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然而,作者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恐怕书万言都难以说尽,这不是意味着作者将它们寓于无言之中了吗?这就是古典文学中深蕴的无言之美。

2.拓展延伸:品味下面一段话,说说你品味到“无言之美”的例子。

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

明确:以课文《孤独之旅》为例,文章以鸭子下蛋结尾,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鸭下蛋了杜小康可能就要回去了;杜小康也许要抒发自己长大的感慨了。作者不出一言,促使着我们在脑中构造图景,这就是一种“无言之美”。

三、板书设计

无言的意蕴要从艺术的观点去研究

绘画的选择之美

文学的意蕴之美

音乐的无声之美

话剧的静态之美

篇12: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文章内容及论证思路。

2、学会论证方法。

3、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提升的审美素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

三.整体感知

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2、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

四.细读感悟

1、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

2、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还能达到美吗?

3、作者从哪些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你能简要说说文本的论证思路吗?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无言”之美的。

【文本探究】

1、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无言之美”的感受。

2、体会下面一段话,说说你品味到“无言之美”的例子。

“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

如《孤独之旅》,文章结尾仅以鸭子下蛋结尾,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鸭下蛋了杜小康可能就要回去了;杜小康也许要抒发自己长大的感慨了。作者不出一言,而像是以千言万言促使着我们在脑中构造图景,这就是一种“无言之美”。

篇1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短文两篇?

1.比较阅读这两篇文章,理解、积累文中精辟的语句,理解文章的思路。

2.学习文中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导入新课?读书有径。

作家刘心武有所谓“狼式读法”,即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目十行,匆匆翻页,颇似“狼吞”;“牛式读法”,即不但细嚼慢咽,而且通过反刍,再加以精磨详研;“猫式读法”,即慎重选择,分清良莠,吸取精华,抛弃糟粕。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短文两篇》,看看培根和马南邨又教给我们哪些读书方法。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理清思路,把握观点

1.《谈读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明确: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的。?

第一方面(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方面(“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方面(“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2.《谈读书》中说“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这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表达了什么??

明确:主要介绍了三种具体的读书方法,即浏览、精读和摘要。“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运用了比喻论证。极为生动地说明书经提炼后就容易丧失掉大量的精华,读者能获取的知识、信息、价值就会减少、降低。?

3.《不求甚解》一文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批驳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作者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4.《不求甚解》一文分析了陶渊明怎样的读书态度,请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明确:态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读书要诀在于“会意”。含义:第一,虚心,书不一定都能读懂;第二,读书方法:不固执一点,而要了解大意。?

5.《不求甚解》一文是驳论文还是立论文?又是如何驳或者立的?谈一谈你的理解。?

明确:驳论文。驳的是“论点”,先全面阐述“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而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又从“会意”角度,列举古人读书的例子,并阐明自己的正确论点: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最后又强调了“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这样通过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从而驳倒敌论。?

目标导学二:分析课文,分析论证方法?通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分别说说两篇文章各自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

《谈读书》:(1)运用比喻论证。例如,用“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2)运用对比论证。正面说了,再从反面来说,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例如,文章的开头从正面论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

《不求甚解》:(1)运用引用论证。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

(2)运用举例论证。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论证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要理解其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不求甚解”的读书人。

(3)运用对比论证。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就是正反对比。

目标导学三:对比阅读,品味探究?

《谈读书》和《不求甚解》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明确:两篇短文都是议论文,在思想内容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谈读书的;在写法上有所不同,一是立论、随笔;一是驳论、杂文。

《谈读书》这篇随笔采用比喻论证、归纳论证的方法,论述了读书的真正目的,以及读书的正确方法、读书的重要作用。论述全面,观点新颖,语言精辟,对我们的读书、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不求甚解》阐述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批驳,指出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会其实质,从而在读书的方法上给读者一些深层次的启发。

目标导学四:畅所欲言,抒发感悟?通过对两篇短文的学习,你对读书有什么认识,谈一谈你的看法。

示例:①读书要仔细推敲、认真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

②对不同的书,要用不同的读书方法。

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三、板书设计?

谈读书

第一方面(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方面(“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方面(“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14: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共五篇课文:《养花》、《古诗二首》、《山中杂记》、《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

《养花》的作者是老舍,老舍先生通过技术自己养花的经历和不同的心理感受,抒发了自己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养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文中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有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古诗二首》选取了范成大《四十田园杂兴》中两手描写农村景象的古诗,一首着重描写陈天农民老宋的场面,另一首责描绘了农村初夏的自然风光。

《山中杂记》冰心用一种博爱的精神表达动物的关爱,尊重和欣赏,启发人们更好的去理解小动物,和它们平等的交流。《山中杂记》这篇文章是冰心女士留美期间在山中养病时写的。原来是一组,共十篇,我们学习的这篇是第十篇。这篇小文写了作者在山中所见的许多可爱的动物和昆虫的生活情景,写出了它们给作者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也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爸爸带我去爬树》内容富有童趣,通过爸爸教我爬树的过程,引出如何让孩子走进大自然,感受回归自然之乐的乐趣。爸爸带我去爬树》虽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叙述,讲述的事情又贴近儿童,但文中揭示的却是“回归自然”的深刻主题。

《美猴王》节选自名著《西游记》。课文首先交代了美猴王的特殊来历,之后写石猴发现水莲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最后被拥戴为王。课文情节清晰生动,语言生动形象。

二、教学目标

1.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2.认识15个生字,会写15个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作者心情,能将作者高兴处读出。在阅读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4.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5.文章的情节结构。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

6.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4.抓住动作语言描写来分析石猴形象。

5.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西游记》的有关内容有机结合,以扩展学生视野。

四、教学难点:

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五、课时安排:

《养花》2课时《古诗二首》2课时

《山中杂记》2课时

《爸爸带我去爬树》1课时

篇15: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上课前咱们先玩个游戏,游戏名字叫:对对碰,碰对了的小朋友是最棒的。

幻灯片出示:

离离原上草――

野火烧不尽――

春眠不觉晓――

夜来风雨声――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不知细叶谁裁出――

2、指名对以上诗句(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一句多叫几个同学对)。

3、齐读这些诗句。

4、同学们知道这些诗句都是描写哪个季节的吗?(春天)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

1、出示多媒体课件(绿草、飞鸟、河堤、杨柳、农房、炊烟、儿童、纸鸢等)

描绘情境:春天到了,天空碧蓝碧蓝的,小草儿从地底下钻出来了(引导学生吟诵《草》);小鸟儿在空中飞翔,在林中歌唱(引导学生吟诵《春晓》);河堤上,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引导学生吟诵《咏柳》)。傍晚,农家的炊烟袅袅上升。这浓浓的春色,令人陶醉。农家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和煦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这就是《村居》中描写的情景,同学们想去感受一下吗?

2、板书课题:村居

三、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对照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生字的读音。

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翘舌音的字:趁、纸

后鼻音的字:莺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四、进入情境,指导朗读

1.指名读古诗,说说自己是怎么读出诗歌的韵律美的。

2.引导看图,诵读诗句,体会诗境。

(1)自由读诗句,边读边想像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探出了头,小草还高兴地说:“春天真美呀!春风姑娘的手真温暖呀!”

生2:我仿佛看见了黄莺鸟儿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还唱着欢快的歌儿。

(2)是呀!这就是“草长莺飞二月天”

生3:我仿佛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儿竞相开放,仿佛听到了虫子的歌唱。

生4:我仿佛看到了柳树姑娘垂着长长的辫子,在风中翩翩起舞。

师:这时你想起了哪句诗呀?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生:拂堤杨柳醉春烟

……

(3)、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春烟袅袅,春天的农村真美呀!请同学们把这美用你的朗读给读出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4)、多么美好的时光呀!小孩子们可不愿错过这大好春光,他们正忙着干什么呢?

生:他们放学后早早回家,忙着在春风中放风筝呢!

师:你怎么知道的呀?

生:我是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两句诗中知道的。

师:真会读书的孩子呀!知道从诗句中找答案!

师:你喜欢放风筝吗?

生:喜欢!

师:请你把你的喜欢之情送进诗句中读出来,好吗?

生:读诗。

(多让几个同学读)

3、小结:春天,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是一曲动听的音乐,也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就让我们伴着音乐把春天的美好给读出来吧!(齐读《村居》)

五、拓展延伸。

其实,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很多很多,这里老师再送同学们几句。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六、总结

春天到了,花红了,草绿了,鸟儿唱着欢快的歌儿,鸭子们到水里嬉戏,孩子们也玩得正欢呢!多么美好的时光呀!让我们再次跟着诗人高鼎去感受着美好的春天吧。(齐读诗歌)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村居》。

2、和爸爸妈妈读其他的描写春天的古诗。

八、板书设计:

村居

小草――新芽

黄莺鸟――飞舞真让人陶醉

春烟――擦过――杨柳

读书的孩童――早回家――放风筝。

相关专题 来稿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