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一位数》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阿拉斯加二仙桥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阿拉斯加二仙桥”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共1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数学《求未知加数》教学反思

《求未知加数》是一年级上册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前曾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力求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知识点,实现教学目标。在本课题的实际教学中,令我欣喜,欣喜的是学生的聪明才智,令我感慨,感慨学生的发展潜力。

教学中,首先出示例题:7+=10,学生很快说出7+3=10,括号中填3。我想学生可能是通过数数数出来的,于是我问学生怎么想的,学生汇报说:因为7和3组成10,所以括号中填3;也有的学生说,因为10可以分成7和3,所以括号中填3。我为学生的方法感到由衷的欢喜,并给予了他们鼓励与表扬。为了挖掘学生的潜力,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利用加减法之间的转换关系进行计算,首先我让学生根据2+4=6,这道加法算式,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学生很快得出6-2=4,6-4=2。然后让学生想7+()=10,怎样转换成减法算式,学生列出算式10-7=3,这时我告诉大家得数是3,括号里填3,随后我问学生为什么要用10-7,学生回答:10是总数,(也有的学生说10是一共的,)7是一部分,用总数减去一部分数就是剩下的。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把7+()=10放在用大括号和问号表示的图中,让学生说出“10,7,?”分别表示什么,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很快得出要求一部分数要用减法计算。并列出算式10-7=3,括号里填3。教学中对于理解较差的同学,我让他们通过观察教材主题图,动手摆学具的方法来理解。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实现了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教学中还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引导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并为今后求较大的未知加数教学打下了基础。

本课教学后的最大收获是:要最大程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使他们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

篇2:《两位数加一位数》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以上学期学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近阶段学习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知识为基础的,这节课,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口算的方法,基本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会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但是计算速度稍慢,正确率不满意。

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学生必须对基础知识达到很熟练的计算程度。如果20以内进位加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没有学好,那么这节课学习会很困难。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很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首先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然后运用情境图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图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加法问题,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探索计算方法。在这个环节我充分让学生操作小棒理解“满十进位”的.算理。再次感悟到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

40分钟学完这节课,时间较紧凑,20以内加法口诀熟练的,计算就又对又快,如果生疏的要掐手指算的肯定是慢的,要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必须多练习。

教学完这节课,我真正感受到了数学的确是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前后知识点是一条知识链,某一节脱落,直接影响后面内容的学习。

篇3:《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针对一年级儿童天性好玩、好动的特点,本节课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性、活动性的教学环节,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促进儿童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环节,为学习提供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机会。通过语言表达、边摆边说的教学环节,从中体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毛毛虫与蝴蝶配对的活动环节,一方面巩固算法,培养口算能力、反应能力与合作精神;另一方面,让学生走出座位贴毛毛虫卡片,放轻松音乐,也达到课间休息的意图。让学生两人合作玩数卡与个人竞赛打骰子列加法算式的比赛活动中,题目由学生自由随机产生,学生在激烈的比赛气氛中,兴趣盎然地、积极乐意地完成大容量的口算练习,这是老师梦寐以求的学习场面。另外,在课的伊始,让学生汇报收集到的两个数相加的例子,既可复习旧知,又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同时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篇4:《两位数减一位数》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一位数》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不同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孩子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不相同的,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这是新课程标准下提出的一个教学新理念,凭着自己对它的理解,我尝试上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课余,想法颇多

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努力希望能体现以下几点:

1、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问题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我设计的情境是买玩具:电动赛车的价格是36元,小明带了8元钱,想买一辆赛车还要攒多少元?引导学生列算式:36-8,由个位不够减,引发孩子拆十,让学生动手摆小棒。

2、加强知识间的'对比。在引导学生探索36-8这一道退位减法之前,我先联系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29-7,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我首先给他们时间让同学们独立的想6-8不够减怎么办?展开同学间的互说互摆环节,通过自想反馈互说互摆再反馈,让学生自己探索实质。3.体现算法多样化。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出多种算法,并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4.是优化练习。注重练习设计中的生活性、典型性、层次性、多样性等。5.在游戏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游戏活动的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节课的不足之处:

1、 学生在讨论36-8=?时,由于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所以方法较多,但对算法优化时对基本算法强调不够,致使学生在本节课中没有牢固地掌握16-8=8,20+8=28这种基本方法,所以在口算技巧方面效果不好。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机智得做到收、放自如。

2、本节课100以内的退位减法,大部分学生明确算理,但在口算时速度太慢,原因是没有做好充足的铺垫练习,20以内退位减不熟练,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2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还需要强化训练。

篇5:小学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

今天我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整堂课教学以三步导学模式进行,在检测导结环节中统计发现孩子们练习的正确率很高,只有个别孩子在个别题目中出错。面对着如此的局面我本应该高兴,可是总感觉好像还缺点什么。下课以后我立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了反思,与同行进行了研讨。现将本节课的成功与困惑总结如下:

成功的地方有:一.上课伊始,通过题组的形式复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唤起小朋友对计算的兴趣,同时通过询问“32+4”你是怎么算的,复习算法,为孩子能够把算法迁移到今天的学习中埋下伏笔。二.数学教学专家经常讲: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出示教学主题图后,我采用了较为开放的方式请孩子自由选择信息进行提问。这一方面训练了孩子选择信息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提问能力。小朋友能够全面的提出问题并正确列式。三.在练习的处理上,“想想做做”2有三组同类练习。我没有一次性的全部出示完毕,而采取分步的策略,先出示第一组4+8,34+8,54+8,84+8,先请孩子轻声的读一读,然后独立计算。计算后,请孩子充分的交流,“通过计算这一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刚开始孩子说的比较表层化,比如都是加法,第一个加数个位都是4,第二个加数都是8等等,这些都是从算式本身观察到的。后来有个孩子讲到得数的个位都是2,这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计算过程。我紧接这追问:为什么得数的个位会都是2呢?在这样的引导中孩子回忆到这一组题目都是先把个位相加,都是先算的4+8,所以得数的个位都是2。我认为在计算教学中,通过题组练习引导孩子去发现规律,不是为了发现而发现,而是在发现规律后能够运用所发现的规律去提高运算速度。因此,在接下来的两组练习中孩子完成的很顺利,正确率很高。这也体现了学以致用。

虽然有一些优点,但对于本课的教学仍有一些解不开的困惑。其一:在教学24+6和24+9时对教材进行了一些改动。没有让孩子通过把摆好的小棒圈一圈的操作来理解24+6和24+9的计算方法,以分解式取而代之。通过计算24+6的分解式,在计算24+9时孩子很好的进行了迁移,能够正确的写出分解式并进行计算。可是这样一来,却钳制了孩子的思维。在课前我隐约的认识到了这种教学策略的局限,因此,在教学完24+9时,我又问孩子,除了这样的方法,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此时孩子的回答:可以通过使用计数器来计算,可以通过竖式来计算等等,始终没有出现教材中的:先算24+6=30,再算30+3=33。突然想起来 郑毓信教授在一本书里举到的一个例子:一个母亲带领幼儿园的女儿和三年级的儿子去吃饭,每位198元,轮到买单时母亲问孩子应该付多少钱?儿子说,“给我纸和笔,我需要通过计算得到”,而女儿通过简单的口算得到答案,可是几年以后同样的场景同样的问题,儿子、女儿的回答却是惊人的一致:“给我纸和笔”!在我心中最优质的教学是要发散孩子的思维。可是在我们现如今的教学,(包括郑教授的例子)通过教学的优化却在紧致、缩小孩子的思维,我今天的教学也是。在我的这样一种引导性教学中,孩子的思维窄化了。面对此种情况,我有些担心,有些困惑,不知道孰对孰错?

其二:摆小棒的价值何在?在教学24+6时,我要求孩子通过摆小棒的方法来求得正确的答案。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孩子不会摆小棒,或者不愿摆小棒,摆小棒流于形式,成了教学过程中的.花架子,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作用不大。本来,教材设计摆小棒的环节,是希望通过摆小棒来理解24+6的算理与算法。可是,在我们学校绝大部分孩子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之前都能够熟练的进行计算,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孩子是自觉的迁移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即采用分解式的方法。孩子已经超越了实物操作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摆小棒还有没有必要?如果有必要它的价值何在呢?思前想后,我给自己的教学找了这样一个理由:摆小棒在我的教学中起到一个验证的作用,它的价值就在于检验由已知迁移来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有效。小棒的作用由帮助理解变为了帮助验证。

一节看似简单的计算课,却给我带来那么多的疑惑与不解,感叹小学一年级的教学也不简单啊!惟有通过“实践——读书——再实践”来丰富自己,才能变的通达!

篇6: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教学反思

不同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孩子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不相同的,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这是新课程标准下提出的一个教学新理念,凭着自己对它的理解,我尝试上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课余,想法颇多

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努力希望能体现以下几点:

1.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问题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我设计的情境是买玩具:电动赛车的价格是36元,小明带了8元钱,想买一辆赛车还要攒多少元?引导学生列算式:36-8,由个位不够减,引发孩子拆十,让学生动手摆小棒。

2.加强知识间的对比。在引导学生探索36-8这一道退位减法之前,我先联系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29-7,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我首先给他们时间让同学们独立的想6-8不够减怎么办?展开同学间的互说互摆环节,通过自想——反馈——互说——互摆——再反馈,让学生自己探索实质。

3.体现算法多样化。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出多种算法,并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4.是优化练习。注重练习设计中的生活性、典型性、层次性、多样性等。

5.在游戏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游戏活动的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节课的不足之处:

1、学生在讨论36-8=?时,由于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所以方法较多,但对算法优化时对基本算法强调不够,致使学生在本节课中没有牢固地掌握16-8=8,20+8=28这种基本方法,所以在口算技巧方面效果不好。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机智得做到“收”、“放”自如。

2、本节课“100以内的退位减法”,大部分学生明确算理,但在口算时速度太慢,原因是没有做好充足的铺垫练习,20以内退位减不熟练,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2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还需要强化训练。

篇7: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努力体现以下几点理念:

1、注重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最近孩子特别喜欢喜洋洋这部动画片,所以我以喜洋洋的画片创设情境引入情境图,并以画片为奖品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使学生以较好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2、在操作中体会算法。因为学生思考的方法不同,让学生先通过摆小棒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结果,然后进行交流,教师加以指导,引导学生用简洁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计算过程。让学生借助学具掌握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3、体现算法多样化。我在课堂中力求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以不同的观点,认识同一个知识,从而让学生更全面、更准确地掌握知识。所以我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出计算方法,并在交流时提问:“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并试图以表扬、鼓励的形式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的计算方法。

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解决问题和寻找规律中,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虽然设计中让学生通过摆小棒说说自己的算法,但是有的学生不知怎样摆,还有的学生摆出来了,却又不知该怎样表达。在总结规律“差十位上的数比被减数的`十位上的数少1”时,学生不太能够用系统的语言表述,我也比较急,就直接带学生说出来了。

2、在课堂上我总觉得学生都已经掌握了“退位减”的方法,课后才发现学生做的作业,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退位减”的方法,有些学生在计算时,个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十位上退1当10加个位上的数再减。但在算十位数时漏减退的1,还有些学生个位够减也从十位退1。

今后课堂教学要与课后练习相结合,不能只看课堂上学生口述算理,更要重视学生课后是否真正掌握计算过程。

篇8: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教学反思

由于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数目变大了,而且涉及退位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形成,因此,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有一定难度。对此在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安排被减数是整十数的,再安排被减数不是整十数的减法;

二、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突出退位减法的难点;

三、重视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有序地表述计算过程;

四、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计算能力。

在这四个环节中,理解算理和形成算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第一道例题的教学,我采用直观手段,让学生操作小棒,并通过直观图示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再结合对应板书和语言叙述,形象地揭示了“退一作十”的原理和过程初步建构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方法。第二道例题的教学,先引导学生学生估算33-8的结果可能是几十多,再提问“个位上不够减,怎么办?”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办法,也许是例1的教学比较扎实,算例2时部分学生就模仿例1的方法,不再借助学具的操作,也没有学生提出其它的算法。学生会知识迁移固然好,但对中差生来说,立即进行抽象的算法演练,这样的过程可能跨度太大,还是需要借助直观的学具来进一步理解算理,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再初步脱离形象,形成抽象的算法,这样的学习更扎实有效。另外虽然学生没有提出别的算法,但新课程的理念提倡算法多样化,老师在这里可以提一提,还有没有别的算法,这样做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学生的眼界。

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既安排基础性练习,又有拓展性练习,体现了层次性、应用性、和开放性,在促进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

篇9: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教学反思

本课的口算内容是在学生已系统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前面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教材上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幅标明各种儿童玩具价格的情境图,由图中所提供的素材引出例题。在备课时,我感到这幅图设计的购物情境很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得比较紧密,但是,这幅图是静止的,不利于学生和教师操作。所以我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购物的现实情境,并对教材作了进一步的改进。

我首先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在教学过程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猜测玩具价格,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也使学生从情境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大大增加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为每组学生准备的人民币有两种:10元的和1元的,总数都是两位数的。只准备以上两种人民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算法时,如遇到困难,就可以把人民币当作学具来摆一摆。学生运用手中的学具很好地掌握了计算方法。摒弃了原始学具小棒,体会生活数学,达到学以致用。

在学习新知时,我尽量发挥学生的个性,双边活动丰富,全体作用得到有效地发挥,教学气氛好,学生学得主动,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学生获取知识快,掌握牢固。

在课后练习时,我先设计了两组口算练习题,巩固了新知。然后通过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具有比赛性质的“摘苹果”和“夺智慧星”这两个游戏,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练习。并在最后让学生到智慧王国进行了思考题的练习。这样不仅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我觉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备课时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把学生的学习能力估计过高。

2、教学时还要注意调控课堂纪律。

篇10: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口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为学生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搭建了平台,在教学中引入学生在生活中的经验,让学生理解借位的目的,从而引出退位减法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合理优化

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36-8的计算方法时,我先让学生思考36-8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居然有这么多方法:

生1:先把36分成20和16,用16-8=8,再用8+20=28。

生2:先把36分成26和10,用10-8=2,再用26+2=28。

生3:我把36分成30和6,用30-8=22,再用22+6=28。

生4:我用8减6等于2,30减2等于28。

生5:我把8分成6和2,6-6=0,30-2=28.

这几种方法在备课时都已考虑到,我估计学生会喜欢用第1种和第2种,但很多学生都喜欢用第四和第五种方法,这真出乎我意料。以后真的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用多种方法计算,有时采用他们的思维模式来教学,效果也许会更好一些。

但是方法多了会让一些还不能理解这些算法的孩子们晕了头,所以在这时,我对这些算法不只是单纯罗列,而是引导对比,让孩子理解并掌握算理。在对比的过程中,我让孩子们解释自己的算理,并突出地让他们说一说当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来减,十位本身要退1。在孩子们的解释后,班上的孩子们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当被减数的个位不够减时,要向十位上借1来减。班上虽出现多种不同的算法,但道理是相通的。这样做的同时可以使班上不同层的孩子都能兼顾到。

总之,在计算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会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算理,能表述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这样有利于提高计算技能和速度。

篇11: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87---88页

教 学目 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进位加中满十进一的方法及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及小组合作交流的习惯。

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加中满十进一的方法。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多媒体出示图片)小朋友有没有发现,深圳变得越来越美丽。你们想知道在图书馆旁又建起了多少幢大厦吗?(出示情境图)你从图中知道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

2、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求和的'问题:“现在有多少幢?并让学生列出解决的算式34+16。

二、引导探究,操作学具。

1、学生分小组探索交流。

小朋友,在计算中你遇上什么问题?个位满十怎么办?你能用小棒摆一摆,用算珠拨一拨来解决它吗?

2、学生先操作,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算法。各小组在班里用学具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

学生可能的操作思考或过程是:

摆小棒的:整捆和整捆地加,单根和单根地加,4根加6根正好是10根,能捆成一捆,共有3+1+1=5捆,是50根。

拨算珠的:在依次拨上两个两位数后,个位上有10个珠,可以换成十位上的一个珠来代替,因此可以拨去各位上十颗珠,并在十位拨上1颗珠,十位上就有5颗珠,是50。

3、指导在竖式上怎样表示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34+16是怎样算的?

5、先小组说说,再指名学生说说。

6、学生独立探索试一试。

学生做完后在组里交流想法和做法。

7、联系例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8、教师归纳小结,得出加法的算法和注意点。

三、讨论用竖式算。

(1)让学生自己列出竖式

34+ 16

(2)引导学生试一试。你知道怎样用竖式计算吗?十位上的3加1得4,为什么要在横线下写5呢?

(3)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竖式的书写方法。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通过拨算珠找到了关键问题,就是个位上满十要向十位进一,那么十位上进来的一要写在哪?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的书写格式 。

(4)让学生自己边说边算。

四、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1)前面4小题,每大组派出一名代表来板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这面红旗就属于哪个组。

(2)后面4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全对的奖于小红花。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4题

先独立思考完成再小组交流,然后教师引导集体交流,并让学生注意在得数后面的括号里写上单位名称。

教学后记

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进位加中满十进一的方法及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及小组合作交流的习惯。

篇12:求未知加数教学反思

求未知加数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求未知数,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的分与合的知识以及相关的10的加减法,孕伏方程思想,为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准备。

1、体会情境,引出含有未知数的加法式子,初步认识未知数。

教材呈现的`是一个有10格的盒子,里面放了8个苹果,引导根据题意提问题,学生列式为10-8=2,并不能列出8+( )=10的算式。我没有强求,顺势引导,8个苹果再添上几个就是10个,也可以列成“8+( )=10”这样的加法式子,这儿的里的数我们不知道,要把它算出来,所以这儿的( )也叫做未知数。引出课题。

2、解决问题,实现算式多样化。

学生在列出“8+( )=10”后,说说括号里填几?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通过交流,有的用数数方法算出结果,有的用分成得出结果,也有的用减法算出结果,更多的小朋友用加法得出结果。对于学生的多种想法我都给予表扬,通过一些巩固练习并让学生说说想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算法。

3、拓展延伸,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新课结束后,我根据教学效果又添加了三类题目。第一类:含有未知数的减法算式:10-()=7 ()-8=2.第二类:3+( )>7 ( )+5<8等。第三类:生活中除了用( )?等符合表示未知数,还可以用很多其他的符号表示未知数,如○□等。例○+□=9,○+3=6 ○=(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

篇13:《填未知加数》教学反思

《填未知加数》教学反思

《填未知加数》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这个内容之前,我设计了好几套方案:有观察图、有动手摆学具的,感觉都不理想,这些方法都只能让学生在出现的数比较小时知道未知数是几,有的是数图中的缺少的部分,有的是猜出的结果,这些方法都不能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顺利进行知识的迁移。

在前面学习《用数学》时,我教试着教了“总数”、“一部分”、“另一部分”几个量之间的关系,没想到为我今天突破这一难点起了大作用。

我出示例题:7+()=10,我让学生说说括号里应该填几,大部分学生知道是填3,我想是因为数小,可以“凑”出来。我问,你是怎样想的:有的学生说是因为10可以分成7和3,所以填3;有的说3和7组成10,所以填3;我给他们从分的肯定。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那个数是总数?那个数是一部分?要求的数是什么?在学生的描述中,我把7+()=10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放在用大括号和问号表示的.图中,学生一看就知道是求一部分,所以用10-7=3来算,。通过教学,大部分学生知道用数的组成来解决未知数是几的问题,还有一部分学生理解了因为是求一部分,所以要用减法算的道理。这样不仅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对今后出现的数比较大而不能”凑”、不能摆学具、想组成又麻烦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理解了这个道理,就能顺利进行知识的迁移。

这节课,我们没有用实物图,也没有摆学具,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教学效果很好。看来低年级的学生也可以也会明白“大道理”,我们不能小瞧了他们,孩子的潜力是无法估量的。

篇14: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教学反思

课后,仔细对课进行了反思,我觉得这节课有几处亮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节课亮点:

一、情境的创设从实际出发

情境的创设要与现实生活联系,教学生活越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越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紧密,教学就越有效,所以本节课我就以如何让自己的校园更加美丽这个话题入手让孩子自己交流怎样去做听听小伙伴们怎样做,让孩子意识到保护自己学习的环境是大家每个人的责任,人人都要有环保意识和良好的品德,让学生投入到情境中,再把其中出现的问题用数学来解决,同时通过学习体会到了自己在生活中如何来进行环保。

二、 解决问题的处理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就是如何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理解掌握口算方法,我打破了以往没有一下子把课本中的六条信息全部呈现的方法,我先先向学生只展示“一班收集电池8节,二班收集电池24节”。 提出加法问题学生集体口答。提出减法问题教师进行板书问题“二班比一班多收几节?或者一班比二班少收几节?让生根据提出的减法问题,列出算式“24-8”让学生进行讨论“24-8”是多少并对学生提出要求:(1)先独立思考结果,有困难的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

(2)把你想的过程用小棒摆一摆,并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摆法。

在这个环节的这样的处理我认为给了孩子更多的'思考的时间,与交流的时间,在学生自己会解决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的方法后,然后再把剩下的条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再根据新的条件继续提出减法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巩固了自己的算法。

三、 练习题的设计

练习题的设计比较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从剩下的条件的展示让学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与解决就是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练习的设计中也同时向学生渗透了垃圾分类的一些小知识。如“”得数大于45的是可回收垃圾,得数小于45的是不可回收垃圾,这个题目的设计有两中的策略

(1)学生可以算出结果进行比较;

(2)学生也可以根据观察算式来进行比较。这道练习题的设计意图

(3)让学生通过练习继续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4)重点在解决后发现这组算式的共同规律都是个位数不够减,而差的十位数却少了一个十呢?让学生知道因为个位数不够减,先将被减数分解成十几去减减数的方法。最后在学生发现其规律的基础上后,在马上追加一道提高题“”对其方法的巩固。这两道练习的设计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退十”法的口算方法,为后面的“两位数减一(二)位数的笔算”打好基础,让学生的的学习更有延续性。

篇15: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教学反思

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注重体现了以下几点:

1、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先安排被减数是够减的,再安排被减数不够减的减法。

2、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突出退位减法的难点。 让学生操作小棒解决“6减8不够减,怎么办”的问题,借助直观的学具来理解算理,从中发现解决退位减法计算问题的突破口,并总结出计算方法,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再初步脱离形象,形成抽象的算法,这样的学习更扎实有效。

3、重视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有序地表述计算过程。通过直观图示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再结合对应板书和语言叙述,动画演示,形象揭示“退一作十”的原理和过程,这样他们就能很好的理解并表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算理。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教学时,在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分组讨论、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的算法比较多样化,老师在这里可以加以鼓励,这样做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学生的眼界。

5、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既安排基础性练习,又有拓展性练习,体现了层次性、应用性、和开放性,在促进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

本节课同时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不过这堂课也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一是新授的地方花的.时间短了点,对学生学习的把握和课堂驾驭连接方式不够;二是忽视了结论,在这节课的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总结这节课的重点和方法,我想效果可能会更好;三是课堂内容的安排有效性有点差;四是在处理习题的时候出了点小状况,由于疏忽把一道错题判成对的,后来我又重新做了纠正,在最后是讲解习题的时候应该把讲解的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当小老师来说算理,这样他们所学的知识能加以巩固,毕竟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

篇16:《两位数加两位数》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的年龄较小,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进行练习课的时候,我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包括:知识基础,认知能力等。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采用适时的激励评价,奖励表现好的小朋友智慧星,在我们看来多么简单的东西,但是孩子如获至宝,大大的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影响到了他们几天的情绪。这部分知识比较难,而且是以后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我尽可能的让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如果有问题立即解决,让学生能扎实地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并且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积极地参与到每一次数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主性。

第六周悄无声息地来到了,但对我们这十二个新进实小的年轻教师来说却不同一般,我们的汇报课要在这一周紧锣密鼓地拉开帷幕。

我的课安排在了星期四上午第三节课,讲的是《两位加两位数》。前两天苏老师说她要将这节课,我去听了苏老师如何讲这节课,星期三说课时,各位老教师又对我这节课的细节之处进行了指导。我对自己是有信心的――我能讲好这节课。星期四上午第三节课来到了,我的实践开始了,总体上来说听课的.各位老师都给予了肯定,说我很有课感,课堂上注意与孩子们交流,能很快地与孩子融入到一起……。但是,课堂上的某些小细节还是不尽如人意。伏案反思,感觉还是自己的因素比较多。

一、没有给孩子留出自己充分动脑思考的时间

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当我问学生:谁会列算式(指名汇报列式)

学生回答:26+12=38(只)(板书)

我没有给全班学生自己动手用小棒摆一摆,自己动脑想一想的时间,而是直接向这位学生说:“算得有对又快,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这个学生说完,接着又找2~3位学生,同桌互相说,全班齐说。然后说谁还有不同的口算方法?……

这个环节如果改成下面的设计效果更好。

师:这道题怎样口算呢?自己想一想,然后三人小组说一说,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学生汇报,同桌互相说,全班齐说。

虽然只是多了一个小动作,但这样能充分地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

二、总认为一年级的孩子不会说,不敢大胆放手

讲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即用竖式计算时,我唠叨的太多,明显出现了抢学生话的现象。本来设计这个环节时,我想通过边示范边问问题让学生回答。可是当我听到学生说的不完整的话,看到孩子们不知如何回答而疑惑的表情时,我就忍不住开始了自己的滔滔讲解。但自我还是觉得话不多,看来真的管好自己的口,该学生说得就让学生说,要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课堂上问题讲解不到位,强调知识点不死

讲解用竖式计算时,重点是让学生明白“相同数位要对齐”,我示范写两个加数和“+”时还记得强调这一点,可是在书写最后结果时,却忘记了说明,只是当学生说出6+2=82+1=3时,我直接把8写在了个位,3写在了十位,并没有先问学生8和3应该写在哪个位置。

四、注重自己教学课堂上的小细节

自己一些不在意的小动作很影响课堂的美感,比如用手抹黑板,看似无意,但可能影响到孩子们以后上台板书时也出现此类现象,应当引起注意。

篇17: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1、该课时的内容是属于计算教学。它是在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笔算基础上开始教学的。在学习这一内容的时候学生已经有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了。

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教学的内容,它主要的教学目标是1、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能用乘法知识解决问题。其教学的重点则是让学生通过这一学习能很明确地掌握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却遭遇了一次失败的教训,整节课的时间把握是自己没有注意到的,也影响了整个的教学设想。但是时间的控制和每个环节中时间的把握实际也是跟自己的教学设计有着很大的关联。首先,第一环节中口算的部分在题目的数量上可以相对的减少,或者也可以不要,如果再当时的课堂上能够更好地处理好时间和学生的回答,较快地完成这一环节的话也可以为下面的内容有个更好的时间安排。

另外,失败也让自己清晰地看见,这一内容在重点和难点的达成和突破上,自己是没能很好地完成的。首先,在巩固练习时学生的表现和出现的问题就是对自己教学前面所忽略的东西有了一个很好的提示。这主要的原因是自己在教学中显然是给于学生说的机会是有了,但是没有达到一个预期中能说清算理的效果,教师在引导课堂的时候没能适时地把握住时间由教师来讲清楚算理。让学生对于这一重点还处于一种不清晰的状态之下。同时课堂中更多得看到一些好的学生所表现的情况,而忽略一部分的中下生,以至于他们对于这一算法还是未能达到掌握的程度。

篇18: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这几天我教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现作出如下反思:

一、优点:

(1)备课时把握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两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两位数乘两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关键。

(2)教学中成功创设了问题情景。教学时,我充分的利用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他们创设生动的情境,在学生入迷的听讲中,顺势提出数学问题,教学效果非常好。

(3)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习惯。

A、教师的板书做到以身作则;

B、要求明确,包括数字间的间距、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

C、严格要求,作业批改中要求学生按要求书写

D、效果明显。

二、不足:

(1)过高估计了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掌握,结果导致部分学生在书写第二步乘积时,数位对错。

(2)没有考虑到学生口算能力的薄弱。学生出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口算出错,原因之一是乘法口诀背错;原因之二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出错。

三、今后改进方面

(1)教学中既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景,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要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

(2)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可以采取课前听算的形式,每天的题量可以少一些,但要细水长流,每天必练。

相关专题 位数两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