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除应用题教学反思

草莓绿帽子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草莓绿帽子”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连除应用题教学反思(共18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连除应用题教学反思

现在新课标提倡课堂要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所以我从学生喜欢的参观活动入手,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导入阶段的三个问题各有训练点。第一个问题:学校组织1600人去科技馆参观,可是展厅最多只能容纳900人,怎么办?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来解决。第二个问题:每队800人,大约需要多少辆大客车?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活动体验来进行估算。第三个问题:每车40人,平均分成4组,每组多少人?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回答,锻炼了学生的速算能力。

接着让学生利用这些条件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这时出现了两个平行的问题。把选择的自主权交给学生,选择一题进行研究。应用题教学往往是先讲再做,而我在这里做了一个尝试,把重点放在学生算完以后的说理上,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尝试学习的机会,给了他们一个讲述方法的机会。因为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对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而引导和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应该多一些。”连除应用题是在教学完连乘应用题,掌握了两种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只是表达的时候有些困难。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不受教师的束缚而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节课还有一个训练点就是检验。我没有让学生写出检验的过程,只是让学生进行了口头表述,而没有作为重点。因为我认为检验只是培养学生的一种习惯,特别是很多时候学生就是一次完成,真正检验的时候很少,只要学生能够掌握方法就可以了。

教学之后就是同类型题的练习。我在最后的环节上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延伸,让学生自己提出了一道三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小组同学讨论解决问题,加强了合作学习。这个问题的设计是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有区别的,有些思维活跃的孩子在课堂上的能力得不到更好的发展,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每节课不同的教学,适当的进行一些稍微有点难度的训练,这样能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篇2:连除应用题教学反思

在课的开始我打破以往复习连乘应用题的常规,而是联系实际以三年级准备组建数学活动小组这一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在这个看似平常的方案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充分采撷这些信息,并重新加以选择构建、归纳、处理、抽象出具有典型性与应用性的连除应用题的知识,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迫切希望了解的,更是探究本课应用题的起点。

这种内驱力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学生的大胆提问.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主动实践的学习过程。在冷静的思考与激烈的碰撞中,随着这些源于生活、源于学生的问题一一解决,知识脉络也逐渐清晰起来。教师联系实际让学生自已提出问题,拉近了知识与学生的距离,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而且还创设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讨论、相互争辩的氛围,培养了学生在相互交流与评价的过程中研究和探索的精神,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达到了发展与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篇3:连除应用题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为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两步连除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上学期所学习的两步连乘计算的逆解题,与其他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相比,此类的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往往更便于进行不同的组合,因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更加灵活。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实用价值,而且能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和这些解决问题的经验比较,用两步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在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相关信息的选择、组合等方面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但思考方法是一致的,这些都为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作了充分的知识铺垫和思路孕伏。而且本课的教材所选择的素材贴近学生,能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助于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以图文结合为主的呈现形式寓信息于画面和对话中,能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利用条件的能力。

篇4:连除应用题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一节解决实际问题的课,主要是要让学生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列式计算时尽可能的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意义,努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的时候,每做完一题都会问学生这题你为什么这么做,你是怎么想的,但在上课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说不清楚,有的人越说越糊涂,比如在下面这一题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最后让学生交流思考方法。

但在交流思考方法的时候,出了一些问题,这题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算四辆汽车一次运了多少箱,再算一辆汽车一次运了多少箱;另一种是:先算一辆汽车两次运了多少箱,再算一辆汽车一次运了多少箱。学生在说的时候说不清楚,后来课后想想可能我要求太高,要学生都说出来,二年级学生说毕竟还比较吃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好,所以学生对于应用题说说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也就是想的方法,用语言来表达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只有那些好的学生才说的出来,所以,等到上下一个班级的时候我改变了一下教学方法。

就比如上面那道题目,我先是让他们找条件,学生找出条件后让他们从三个条件中找出两个向关联的条件,看看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求出什么问题;之后再利用新求出的条件和刚刚没有用的条件和起来解决问题,也就是“找条件求问题”,这样下来学生会说多了,条理层次也比刚刚清楚。

篇5:连除应用题教学反思

这一小节内容是在前面初步学会比较容易的归一应用题的基础上,教学解答稍复杂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重难点:掌握双归一应用题的解法,会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学目的是进一步掌握双归一应用题中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兴趣入手,降低难度。

解答例1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找题里数量间的数量关系,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我通过课前两道简单的归一应用题入手,帮助学生总结归一应用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了很多的铺垫。

二、放手思考,选择最佳。

在学生独立思考数量关系有困难的情况下,采用小组交流互助的方法,再加上线段图辅助,学生逐渐弄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展示讲解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这样既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然后,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选取最优方法解答,这样既突出了最佳解题思路,又强化了解题的关键,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教会方法,同比知识。

应用题的教学,关键是理清思路,教给方法,启迪思维,提高解题能力。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敢于大胆放手,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再在练习本上试做,然后指导学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所以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一句话,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会知识更重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

篇6:连除应用题教学反思

连除应用题是在学习了连乘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学习连乘应用题的时候,我非常注重孩子对于应用题的分析能力的培养,如: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说出题目的解题思路。我想连除应用题应该没有问题,但我明白连除应用题要比连乘应用题难于理解,所以在课开始,我先把例题改成连乘应用题,做为一个复习题地行讲述,学习每一步都理解的很好,把连乘应用题的条件进行了改变,变成连除应用题的时,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独特性,让学生自己思考,这道题和我们刚才所求的问题有什么不同?它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那么要求出这个问题,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然后让会做题的同学来说说每个算式的意思。渐渐地,经过几个题的练习。

有大部分学生都理解了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特点,学会了解决连除应用题的方法。但有的同学不想说数量关系,所以当题目做的越来越多的时候,思路不是那么的清晰,有些孩子甚至已经对学习造成困难,特别是当应用题类型发生改变的时候,或是遇到没有见过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他们会无从下手,让我对这些同学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担心。

篇7:《连除应用题》说课稿

一、 说教材分析

1、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第2小节“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中的 “连除应用题”。这一部分内容分两课时教学,我要说的是第1课时,教学内容包括P9-10的复习、例2、“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1-5题。

2、学生在第六册已经学过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的连除应用题。本课学习的是另一种形式的连除应用题,这类应用题与本册前面学习的连乘应用题是互逆的。学习这类应用题,可以为以后学习复杂的归一应用题作好铺垫。

3、教材首先安排复习与连除应用题有互逆关系的连乘应用题,为知识的迁移作准备。然后学习例2,让学生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学会在分步列式解答,弄清每算的是什么的基础上,列综合算式解答。接着在“做一做”中安排了一道与例2相似的连除应用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练习中的第1、5题采用不同于例题的形式叙述题目,防止学生的思维定势。第4题则把连乘应用题和相应的连除应用题排列在一起,让学生通过比较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会用两方法解答这一类应用题。难点是掌握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关键是找出解答连除应用题的中间问题。

二、 说教学目标:

在理解了教材的.编排思路的基础上,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的:

(1) 通过观察线段图,结合线段图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会用两种方法分步解答和列综合算式解答这一类应用题。

(2) 教给学生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3) 通过读题,说已知条件和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通过连乘应用题和连除应用题的对比,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思想。

三、 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材提供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我分三个部分进行教学:

(一) 复习导入

多媒体出示P9页复习题,通过师生讨论,借助多媒体分步用线段图表示出复习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借助线段图复习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为学习例2,进行知识的迁移作准备。

(二) 学习新知(分2个环节)

第1个环节:学习例2

1、 多媒体出示例2,通过师生讨论,借助多媒体分步用线段图表示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培养学生的认真审题的习惯。

2、 运用多媒体闪动应用题的问题和条件及线段图,比较例2与复习题的题目和线段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例2的条件就是复习题的问题,例2的就问题是复习题的条件。从而搞清例2与复习题的联系,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为知识的迁移作准备。

3、 结合屏幕出示的复习题和例2的线段图,启发学生思考:要求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多少米布,可以先求什么?通过师生间讨论得出:要求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多少米布,可以先求“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多少米布”,还可以先求“5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多少米布”同时借助多媒体动态演示,分别两张线段图上表示示先求部分的。

4、 结合第1张线段图,让学生先说说要求“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多少米布”怎样算?求出“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32米布”后再算什么?怎样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板书。然后通过指名板演,集体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分步解答的基础上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

5、 让学生自己结合第2张线段图,在学会用第1种方法解答的基础上在课本上用另一种方法分步解答和列综合算式解答。解答好以后指名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第2个环节:完成P10“做一做”。

(1) 通过审题,让学生说一说要求“平均1只母鸡1个月生多少个蛋”,可以先求什么?再采用指名板演,集体练习的形式进行练习,巩固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

(2) 师生讨论,归纳例2与“做一做”在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方面的共同点。

(三) 练习巩固

根据教材内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基本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2、3题,进一步巩固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第二层次,完成练习三第1、5题。通过审题,使学生明白这也是一道连除应用题,只不过叙述的方式和例2不一样,再让学生用例2的方式把第1题叙述一下。防止学生不分析数量关系,只根据题目叙述的形式就判断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第三层次,对比练习:练习三第4题。

(1) 审题,说说这两题分别是什么应用题。

(2) 比较连乘应用题和连除应用题题目。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连除应用题的条件就是连乘应用题的问题,连除应用题的问题就是连乘应用题的条件。

(3) 独立解答。

(4) 比较连乘应用题和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连除应用题先求的中间问题和连乘应用题先求的中间问题是一样的。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为第9题改编应用题作准备。

(四) 全课小结。教师根据屏幕的线段图和板书,揭示连除应用题的特征,板书课题,并总结这一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四、 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主要采用了分析比较法,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直观演示进行辅助教学,充分发挥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借助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方法。

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复习题和例2的线段图,进行知识的迁移,找出连除应用题的中间问题,掌握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最后通过三个层次的练习,巩固、深化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篇8:连除应用题练习

连除应用题练习

1、一座楼房有5层楼,每层有12户家庭,每个家庭每天丢弃2个塑料袋。这座楼所有家庭一天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1)先算 ,算式是 ;

(2)再算 ,算式是 ; 综合算式是

2、一些学生为布置礼堂做纸花。每6位同学一小组,每位同学做12朵花,20个小组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1)先算 ,算式是 ;

(2)再算 ,算式是 ; 综合算式是

3、一个单元有12户人家,每家每天订3瓶牛奶,每瓶牛奶2元,这个单元每天订奶的总价是多少?

(1)先算 ,算式是 ;

(2)再算 ,算式是 ; 综合算式是

4、参加体操训练的有5人,参加篮球训练的是体操人数的6倍,参加长跑训练的人数是参加篮球训练人数的7倍,参加长跑训练的有多少人?

(1)先算 ,算式是 ;

(2)再算 ,算式是 ; 综合算式是

5、朝阳社区组织老人去郊游,租了3辆客车和4辆小车。每辆客 车坐42人,每辆小车坐4人。租来的车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1)先算 ,算式是 ;

(2)再算 ,算式是 ;

(3)再算,算式是 综合算式是。

6、学校的'32位老师带16个班的学生去春游,平均每班有45人,已知车上共有780个座位。请问每个人都有座位吗?

(1)先算 ,算式是 ;

(2)再算 ,算式是 ;

(3)再算 ,算式是 ; 答:。

7、小东在游泳池里游泳,4个来回游了400米。游泳池有多长?

(1)先算 ,算式是 ;

(2)再算 ,算式是 ; 综合算式是。

8、李老师6分钟打字726个,王老师4分钟打字544个,谁打得快一些?

(1)先算 ,算式是 ;

(2)再算 ,算式是 ;

(3)再算 ,算式是 ; 答:

9、三(1)班的4个组的同学去摘黄瓜,每个小组13人。平均每人摘65千克。一共摘了多少千克?

(1)先算 ,算式是 ;

(2)再算 ,算式是 ; 综合算式是

10、水果店卖出5箱苹果,一共360元。每千克苹果的价钱是3元,每箱苹果有多少千克?

(1)先算 ,算式是 ;

(2)再算 ,算式是 ; 综合算式是。

11、四年级92名男生,102名女生去划船,每条小船限乘9人,一共需要多少条船?

(1)先算 ,算式是 ;

(2)再算 ,算式是 ;

篇9:连除应用题的教学方案

关于连除应用题的教学方案

课题:连除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连除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有条理地叙述思维过程.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激疑诱趣.

1.出示【图片“参观农业展览”】

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他们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15人,一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

答:一共90人. 2.改变复习题的一个条件和问题后,出示例2.

例2: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例题与复习题在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变化?

教师导入:已知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还能用原来的方法解答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研究的新知识.(板书:应用题)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索.

1.学习两种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出示例2: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1)自由提问,思考讨论.

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简记: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用线段图如何表示?

②要求每组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什么?

③分步列式如何解答?

(2)汇报结果,共同探索.

①教师提问:谁能回答第①个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线段图

②教师提问:谁能解决第②个问题?

结合学生讨论,教学两种解法,并列出综合算式.

第一种解法:要求每组有多少人?必须先求出每队多少人?(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已知条件中告诉我们共有90人,平均分成2队,求每队多少人?就是把90人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知道每队45人,又知道每队分3组,就能求出每组有多少人?

板书:

每队多少人? 综合算式:90÷2÷3

90÷2=45(人) =45÷3

每组有多少人? =15(人)

45÷3=15(人)

第二种解法:(借助线段图)要想求每组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一共多少组?知道每队分3组,分成2队,就是求2个3是多少?用乘法计算.6组对应90人,要求出每组多少人?就是把90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

板书:

一共多少组? 综合算式: 90÷(2×3)

3×2=6(组) =90÷6

每组多少人? =15(人)

90÷6=15(人)

2.观察比较,归纳概括.

教师提问:观察两种解法在思路上有什么异同?

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点是所求的问题一样.不同点是先求的不一样,第一种解法先求的是每组多少人,第二种解法先求一共多少组,所以第一步的解法也就不一样.

3.引发思考,掌握检验方法.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两种解法可以互相检验,除了这种方法外,还可以怎么检验应用题?(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发现:把已经计算出的结果作为已知条件,进行逆运算,如果最后算出的结果与题目的已知条件相同,说明解答正确.

15×3×2

=45×2

=90(人)

三、分层练习反馈矫正.

1.独立用两种方法解答,口头检验.

(1)图书馆买来新书240本,平均放在3个书架上,每个书架上放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

订正:

答:平均每层放20本.

(2)商店卖出7箱保温杯,每箱12个,一共收入336元,每个保温杯多少元?

2.说出分析过程,列综合算式不计算.

(1)三年级有2个班,每个班有43个学生,一共做纸花258朵,平均每个学生做纸花多少朵?

(2)奶牛场有5个牛棚,每个牛棚里有12头奶牛,一天喂1200千克饲料,平均每头每天喂多少千克饲料?

3.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对比练习.

(1)百货商店卖出3箱西裤,每箱20条,每条21元,一共卖了多少元?

(2)百货商店卖出3箱西裤,每箱20条,一共卖了1260元,每条多少元?

(引导学生发现:连除应用题与连乘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正好相反.)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板书:连除应用题)

教师:对,今天我们学习了连除应用题的不同解答方法及验算,与上两节学习的连乘应用题是有一定联系的.同学们今后解答应用题时,要特别注意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运用合适的方法正确解答.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6题

电池厂生产了7200节电池,每12节装一盒,6盒装一箱,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练习二十三的第9题

学校给三好学生买奖品,买了2盒钢笔,每盒10枝,一共用去160元.每枝钢笔多少元?

练习二十三的第10题

两个缝纫组做同样的衣服,第一组做34件,第二组做42件,一共用布228米.平均每件衣服用多少米布?

板书

探究活动

分糖游戏

活动目的

使学生在动手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活动内容

1.布置任务.

某食品公司为宣传产品,给学校送来一批糖果.三年级每班分到150块,想想:先按小组平均分配,再从小组平均分给个人,每人能得到几块?有无剩余?每人是否得到的数量一样?和同学一起议一议.先调查、再计算.如果这150块中有2个品种,又该怎样分配?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做好记录.

3.汇报、反思,通过活动谈谈有什么收获.

活动建议

教师为学生准备150块糖或学具,讨论交流后真正让学生分一分,以验证他们开始的设想是否合理.给学生的提示越少越好,为学生提供开放的、“结构不良”的问题环境(如:平均分后有剩余,剩下的怎么办),更能便于孩子们进行深层思考,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

篇10:连除应用题参考教案二

例2 一种织布机5台8小时织160米布,

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

(1)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多少米?

160÷5=32(米)

(2)每台织布机1小时织布多少米?

32÷8=4(米)

综合算式:

160÷5÷8

=32÷8

=4(米)

答: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布4米.

对比(1)1辆汽车1天运货20吨,照这样计算,4辆汽车 5天运货多少吨?

20×4×5 20×5×4

=80×5 =100×4

=400(吨) =400(吨)

答:4辆汽车5天运货400吨

对比(2)4辆汽车5天共运货400吨,平均1辆汽车 1次运货多少吨?

400÷4÷5 400÷5÷4

=100÷5 =80÷4

=20(吨) =20(吨)

答:平均1辆汽车1天运货20吨.

篇11:小学数学连除应用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此类的数量关系,能用两种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2.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理解连除与连乘应用题的互逆关系.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确定计算步骤.

教学步骤

一、复习.

一种织布机每台每小时织布4米,5台织布机8小时可织布多少米?

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并用两种方法解答.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一种织布机5台8小时织布160米,平均每台每小时可织布多少米?

讨论:例题与复习题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结果:例题与复习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换了位.

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让学生在复习题的两个线段图上,标注一下,已知什么,求什么?

2.引导学生对照线段图讨论:要想求出每台每小时织布多少米,我们应先求什么?

让学生在线段图中标出是哪一段,应该怎样求?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每一步的小标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步解答并汇报结果,教师板书:

(1)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多少米?

160÷5=32(米)

(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32÷8=4(米)

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160÷5÷8

= 32 ÷ 8

= 4(米)

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

3.改例2线段图的问题和条件成下图,根据这幅图,我们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

4.学生讨论确定先求“5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再求“1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书写小标题.

(1)5台织布机1小时织布多少米?

161÷8=20(米)

(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20÷5=4(米)

列综合算式解答为:

160÷8÷5

=20÷5

=4(米)

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

三、巩固发展.

第一组题目:

条件:“书法小组每人每天写8个大字,5个人4天共写了160个大字.”

填空:8×5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0÷5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60÷4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题目:

判断:①8×5与160÷4表示的意义相同.( )

②8×4与160÷5表示的意义相同.( )

③8×5与160÷4表示的意义不同.( )

④8×4与160÷5表示的意义不同.( )

第三组题目:

连线题,把意义相同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8×4 160÷4

8×5 160÷5

8×5×4 16÷5÷4

四、课堂小结.

通过小结,进一步把连乘应用题与进行比较区分,并对两种解题方法再进行理解区分.

五、布置作业.

联系生活实际自编一道,要求画线段图并用两种方法解.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给妈妈买衣服

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尝试各种算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巩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活动准备

1.4开白纸1张,教师出示下表所用.

2.学生每人准备1支水彩笔.

活动过程

师:同学们,小丽是一位很懂事又很孝顺的好孩子,用自己获得的100元奖学金,要买一套衣服送给妈妈,如何买这套衣服呢?你们来帮一帮她,出一出金点子好吗?谁想先来说一说,你有什么好的金点子?用打“√”表示一种买法.你有几种不同买法,用打“√”表示,求还剩多少元呢?

学生买法一:我是这样买的,先用100元买一件最好的上衣56元,再买一条裤子用43元,还剩下1元我坐车回家.

100-56=44(元) 44-43=1(元)(师及时表扬肯定,并板书).

学生买法二:我有不一样的,我用100元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都是45元的,剩下的10元钱,我买一个文具盒自己用.(同学们都笑了)

45+45=90(元)?100-90=10(元)

学生买法三:老师我这样行吗?妈妈平时的上衣比较少,我帮妈妈买两件上衣,一件是52元和一件是48元的,没有钱可以买裤子了.

52+48=100(元)

学生买法四:我还有不一样的,我选一件上衣52元,再选一条裤子45元,拿出100元给售票员阿姨,找回3元;再买一张贺卡3元写上祝贺语送给妈妈.

52+45=97(元) 100-97=3(元)

还有很多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买法.

师:同学们真棒!真细心!想出了这么多好点子,小丽一定很高兴.

[小学数学连除应用题]

篇12:连除应用题数学教案设计

连除应用题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连除应用题练习

教学目的

一、计算练习

做练习二十三的第5、6、11题

1、 第6题,让学生独立口算,共同核对得数。

2、 第6题,让学生独立笔算,填出得数,集体订正。

3、 第6题,第一行指名板演,并要求学生说说怎样估算,第二行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估算,指名口答得数,共同订正。

二、应用题解题练习

练习二十三的第7-10题及第12、14、15题

1、第七题,全班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分别指名将两种不同的解法的综合算式抄在黑板上:

7200 ÷12÷ 6 7200 ÷ (12 ÷ 6)

让学生比较两种解法的不同。

2、第8题,先引导学生回顾除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然后再求。

3、第9、10题,先让学生读题,审题,比较两题的不同,第9题是连除应用题,第10题不是连除应用题。

4、 第12题,两道小题也要让学生对比着练,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指名说解法。

5、 第14、15题,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集体订正。

三、应用题补充条件、问题练习

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3、16题

1、 第13题,读题,明确条件,然后给予适当的启发。

2、 第16题,要求学生补充一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成为一道两步应用题;再补充另一个条件和问题,成为另一道两步应用题

3、 整理和复习

复习混合运算式题、文字题和连乘、连除应用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页的第1-3题;练习二十六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

2、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比较熟练地解答这两种应用题,提高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

1、 混合运算式题

(1) 做课本第116页第1题及补充题

97-12× 6+43 29+187÷ 17-34

156-56÷ 4× 7 (350-275)×(19+25)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3题

左图是变化了形式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右图是以框图形式出现的混合运算。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名说出亿时结果。

2、 两步计算文字题

做第116页的第2题

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求什么,必须知道哪两个数,再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

做练习二十六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计算,指名答出,共同订正。

二、复习连乘、连除应用题

1、 做课本第116页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意画线段图,教师巡视指导。

解答后,引导学生把它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

2、 练习二十六的第4题

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订正时,指名说说两小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综合算式的每一步求什么。教师归纳,指出解答连乘、连除应用题应注意的问题。

篇13:第六册连除应用题练习课教学教案

第六册连除应用题练习课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练习二十三的`第5-16题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一、计算练习

做练习二十三的第5、6、11题

1、 第6题,让学生独立口算,共同核对得数。

2、 第6题,让学生独立笔算,填出得数,集体订正。

3、 第6题,第一行指名板演,并要求学生说说怎样估算,第二行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估算,指名口答得数,共同订正。

二、应用题解题练习

练习二十三的第7-10题及第12、14、15题

1、第七题,全班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分别指名将两种不同的解法的综合算式抄在黑板上:

7200 ÷12÷ 6 7200 ÷ (12 ÷ 6)

=600 ÷ 6 =7200 ÷ 72

=100(箱)

篇14:《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分数连除、乘除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

篇15:《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找准单位1,并列式解答。

1.一袋面粉重50千克,吃了 ,吃了多少千克?

2.一条路修了200千米,正好占全长的 ,全长多少千米?

3.白兔有40只,白兔只数是黑兔只数的 .黑兔有多少只?

(二)光明小学美术组有30人,生物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 ,航模组的人数是生物组的 ,航模组有多少人?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4(把复习第二题改编成例4)

例4.光明小学航模组人数是生物组的 ,生物组人数是美术组的 ,航模组有8人,美术组有多少人?

1.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说说这道题里有哪几个数量?

2.画图分析

(1)航模组的人数是生物组的 ,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生物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

(2)生物组人数是美术组的 ,应把谁看作单位1?美术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

(3)哪两个组的人数有关系?航模组的人数与生物组的有关,生物组的人数与美术组的有关,

(4)应先画哪个组的人数?应先画出美术组

3.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因为:美术组的人数 =生物组的`人数

生物组的人数 =航模组人数,航模组人数是8人。

所以:

解:设美术组有 人。

答:美术组有30人。

4.练习

商店运来一些水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筐数的 ,苹果的筐数是橘子筐数的 .运来梨15筐,运来橘子多少筐?

(二)教学例5

例5.商店运来一些水果,运来苹果20筐,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同时又是橘子的 ,运来桔子多少筐?

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找出分率句,找准单位1 .

3.分析数量关系。

(1)苹果的筐数和哪个量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和梨的筐数有关系。苹果筐数的 是梨的筐数,即:苹果的筐数 =梨的筐数

(2)梨的筐数和哪个量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和橘子的筐数有关。橘子筐数的 是梨的筐数,即:橘子的筐数 =梨的筐数

篇16:连除应用题(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此类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用两种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2.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理解连除与连乘应用题的互逆关系.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确定计算步骤.

教学步骤

一、复习.

一种织布机每台每小时织布4米,5台织布机8小时可织布多少米?

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并用两种方法解答.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一种织布机5台8小时织布160米,平均每台每小时可织布多少米?

讨论:例题与复习题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结果:例题与复习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换了位.

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让学生在复习题的两个线段图上,标注一下,已知什么,求什么?

2.引导学生对照线段图讨论:要想求出每台每小时织布多少米,我们应先求什么?

让学生在线段图中标出是哪一段,应该怎样求?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每一步的小标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步解答并汇报结果,教师板书:

(1)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多少米?

160÷5=32(米)

(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32÷8=4(米)

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160÷5÷8

= 32 ÷ 8

= 4(米)

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

3.改例2线段图的问题和条件成下图,根据这幅图,我们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

4.学生讨论确定先求“5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再求“1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书写小标题.

(1)5台织布机1小时织布多少米?

161÷8=20(米)

(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20÷5=4(米)

列综合算式解答为:

160÷8÷5

=20÷5

=4(米)

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

三、巩固发展.

第一组题目:

条件:“书法小组每人每天写8个大字,5个人4天共写了160个大字.”

填空:8×5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0÷5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60÷4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题目:

判断:①8×5与160÷4表示的意义相同.( )

②8×4与160÷5表示的意义相同.( )

③8×5与160÷4表示的意义不同.( )

④8×4与160÷5表示的意义不同.( )

第三组题目:

连线题,把意义相同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8×4 160÷4

8×5 160÷5

8×5×4  16÷5÷4

四、课堂小结.

通过小结,进一步把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进行比较区分,并对两种解题方法再进行理解区分.

五、布置作业.

联系生活实际自编一道连除应用题,要求画线段图并用两种方法解.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给妈妈买衣服

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尝试各种算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巩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活动准备

1.4开白纸1张,教师出示下表所用.

2.学生每人准备1支水彩笔.

活动过程

师:同学们,小丽是一位很懂事又很孝顺的好孩子,用自己获得的100元奖学金,要买一套衣服送给妈妈,如何买这套衣服呢?你们来帮一帮她,出一出金点子好吗?谁想先来说一说,你有什么好的金点子?用打“√”表示一种买法.你有几种不同买法,用打“√”表示,求还剩多少元呢?

学生买法一:我是这样买的,先用100元买一件最好的上衣56元,再买一条裤子用43元,还剩下1元我坐车回家.

篇17:连除应用题(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课题:连除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连除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有条理地叙述思维过程.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激疑诱趣.

1.出示【图片“参观农业展览”】

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他们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15人,一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

答:一共90人. 2.改变复习题的一个条件和问题后,出示例2.

例2: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例题与复习题在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变化?

教师导入:已知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还能用原来的方法解答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研究的新知识.(板书:应用题)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索.

1.学习两种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出示例2: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1)自由提问,思考讨论.

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简记: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用线段图如何表示?

②要求每组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什么?

③分步列式如何解答?

(2)汇报结果,共同探索.

①教师提问:谁能回答第①个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线段图

②教师提问:谁能解决第②个问题?

结合学生讨论,教学两种解法,并列出综合算式.

第一种解法:要求每组有多少人?必须先求出每队多少人?(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已知条件中告诉我们共有90人,平均分成2队,求每队多少人?就是把90人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知道每队45人,又知道每队分3组,就能求出每组有多少人?

板书:

每队多少人? 综合算式:90÷2÷3

90÷2=45(人) =45÷3

每组有多少人? =15(人)

45÷3=15(人)

第二种解法:(借助线段图)要想求每组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一共多少组?知道每队分3组,分成2队,就是求2个3是多少?用乘法计算.6组对应90人,要求出每组多少人?就是把90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

板书:

一共多少组? 综合算式: 90÷(2×3)

3×2=6(组) =90÷6

每组多少人? =15(人)

90÷6=15(人)

2.观察比较,归纳概括.

教师提问:观察两种解法在思路上有什么异同?

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点是所求的问题一样.不同点是先求的不一样,第一种解法先求的是每组多少人,第二种解法先求一共多少组,所以第一步的解法也就不一样.

3.引发思考,掌握检验方法.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两种解法可以互相检验,除了这种方法外,还可以怎么检验应用题?(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发现:把已经计算出的结果作为已知条件,进行逆运算,如果最后算出的结果与题目的已知条件相同,说明解答正确.

15×3×2

=45×2

=90(人)

三、分层练习反馈矫正.

1.独立用两种方法解答,口头检验.

(1)图书馆买来新书240本,平均放在3个书架上,每个书架上放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

订正:

答:平均每层放20本.

(2)商店卖出7箱保温杯,每箱12个,一共收入336元,每个保温杯多少元?

篇18: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找准单位“1”,并列式解答.

1.一袋面粉重50千克,吃了 ,吃了多少千克?

2.一条路修了200千米,正好占全长的 ,全长多少千米?

3.白兔有40只,白兔只数是黑兔只数的 .黑兔有多少只?

(二)光明小学美术组有30人,生物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 ,航模组的人数是生物组的 ,航模组有多少人?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4(把复习第二题改编成例4)

例4.光明小学航模组人数是生物组的 ,生物组人数是美术组的 ,航模组有8人,美术组有多少人?

1.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说说这道题里有哪几个数量?

2.画图分析

(1)航模组的人数是生物组的 ,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生物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

(2)生物组人数是美术组的 ,应把谁看作单位“1”?美术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

(3)哪两个组的人数有关系?航模组的人数与生物组的有关,生物组的人数与美术组的有关,

(4)应先画哪个组的人数?应先画出美术组

3.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因为:美术组的人数× =生物组的人数

生物组的人数× =航模组人数,航模组人数是8人.

所以:

解:设美术组有 人.

答:美术组有30人.

4.练习

商店运来一些水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筐数的 ,苹果的筐数是橘子筐数的 .运来梨15筐,运来橘子多少筐?

(二)教学例5

例5.商店运来一些水果,运来苹果20筐,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同时又是橘子的 ,运来桔子多少筐?

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找出分率句,找准单位“1” .

3.分析数量关系.

(1)苹果的筐数和哪个量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和梨的筐数有关系.苹果筐数的 是梨的筐数,即:苹果的筐数× =梨的筐数

(2)梨的筐数和哪个量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和橘子的筐数有关.橘子筐数的 是梨的筐数,即:橘子的筐数× =梨的筐数

(3)梨、苹果、橘子三量之间是什么关系?

梨的筐数既是苹果的 ,也是橘子的

(4)你能列出等量关系式吗?

苹果的筐数× =桔子的筐数×

解:设运来桔子 筐.

答:运来橘子25筐

(三)小结

1.今天学的应用题和以前几节课学习的应用题一样吗?(有两个分率句)

2.如何分析这类应用题?

抓住分率句,找谁单位“1”,画图来分析,列式不用急.

三、巩固练习

(一)蔬菜商店运来的茄子筐数是西红柿的 ,运来的西红柿筐数是黄瓜的 .运来茄子21筐,运来黄瓜多少筐?

(二)同学们踢毽子,小红踢了18个,小兰踢的是小红踢的 ,同时又是小华踢的 ,小华踢了多少个?

(三)商店里红气球的`个数是蓝气球的 ,是黄气球的 ,有蓝气球240个,有黄气球多少个?

(四)对比练习

1.一个长方体的宽是长的 ,长是高的 ,宽是42厘米.高是多少厘米?(等量关系式:高× × =宽)

2.一个长方体的长45厘米,宽是长的 ,宽又是高的 .高是多少厘米?(等量关系式:高× =长× )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分数应用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五、课后作业

(一)六年级四班有三好学生4人,占本班学生人数的 .**班学生人数是六年级学生人数的 .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二)停车场里有36辆小汽车,是大汽车数量的4倍,大汽车的数量是运货车数量的 ,运货车有多少辆?

(三)一个长方体的宽是长的 ,长是高的 .它的宽是20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四)学校有槐树15棵,杨树的棵数是槐数的 ,又是柳树的 .柳树有多少棵?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购物问题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题目

公园里真好玩,同学们玩得真尽兴,有不少同学口渴了,就到公园里面的三个超市,超

市里饮料大瓶每瓶10元,小瓶每瓶2元,但各超市的优惠政策不同:

甲超市:买大送小

乙超市:一律九折

丙超市:满30元一律八折

请帮四位顾客选择哪家商店最合算,并把你想买的数量填在“我”一项中.

顾客

购买方案

选择商店

小明

2大2小

小红

1大8小

张阿姨

4大

李叔叔

1大5小

3大3小

3大5小

活动过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2.填写表格.

3.各组分别发表意见,并说出原因.

活动说明

购物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购物时需要考虑时间、路程、地点、价格、个人爱好等等许多情况,所以本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只要学生能说出理由,就可以认为是正确的,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相关专题 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