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恰利利恰利》的教学反思

一幅水墨画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一幅水墨画”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音乐课《恰利利恰利》的教学反思(共16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恰利利恰利教学反思

恰利利恰利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其实有很多生成的因素,如刚开始我是准备从欣赏介绍印尼音乐、风光入手,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再比如这是一课合唱课的教学,四年级学生才刚开始接触二声部的合唱,一般来说我们会完整地出示歌谱(合唱谱),然后分声部进行教学。在这节课上我受学校校本课程的启发和外出学习的感受调整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

一、立足学校特色,校本课程,渗透音乐的学习。

腰鼓是我校的艺术特色,四年级的学生长期进行腰鼓的训练,对有鼓点声的音乐节奏有种特殊的敏感,而歌曲《恰利利恰利》中的典型节奏正好与腰鼓中的节奏相吻合,因此新课的导入就从“学生做小老师”开始,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为了让孩子们能在老师的指挥下,课上我引导学生用嘴巴敲出鼓点:咚叭咚叭|咚咚叭咚叭|咚-‖,然后教师用手敲击桌面模仿鼓点。接着我引导说:在同学们的启发下,何老师又变化出了一种新的节奏:咚咚叭咚叭|咚叭咚‖你听听,有什么变化,你能用嘴巴模仿出来吗?然后再引导学生用手模仿节奏做一做。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的节奏是可以变化、创新的.;我们的身体器官(如嘴巴、手)、身边的物品(如桌子、板凳等)都可以作为乐器演奏。

然后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听音乐,找熟悉的节奏。师导:老师带来一段好听的音乐,你能听出刚才的这个节奏出现在音乐的什么部位吗?(前面)

――播放《恰利利恰利》的音乐。在这个环节中注重引导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聆听习惯,并能用我们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在音乐中体验、并感受这种典型的音乐节奏并真正地记住它。

二、不露痕迹,潜移默化地融入新知识的学习。

《恰利利恰利》这首歌曲前半部分节奏典型,通过腰鼓特色的表演学生能很快掌握好其节奏型。在后半部分有一个二声部的合唱,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先出示一个声部的教学,引导学生比较歌曲前后部分节奏的不同,通过丰富歌曲形式,在延长音的地方可以加上“山谷回声”的方法融入二声部的学习,这一环节既解决了要唱好延长音的时值,又解决了二声部中声音的强弱运用,在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后,我再告诉学生:老师用音乐的符号记录下你们的演唱。引导学生学会看合唱谱和分声部的乐谱。

三、尽量做到关注每个学生,及时调整教学细节,准确评价学生的表现。

由于班级人数多,在每个班都会存在一些无法预知的学生表现。在学习中有个别班的学生因为看不清黑板,我关注到后及时让孩子们打开书,看书中的歌词。(原来引导学生看黑板就是不让学生有先入为主的合唱谱的概念,从而混淆学生的视线,在学生基本会唱后打开书看歌词,对学生的影响不会太大。)再比如,原来在个别班的导入,我是用腰鼓进课堂请生出来做小老师的,但可能是孩子们平时都是集中训练表演,当单独时由于紧张,请了好几个孩子都不能很好地敲准节奏,我就调整成让孩子把嘴巴当“乐器”来表演,再轻轻把桌子当鼓敲节奏,既让音乐课堂学习变得有秩序又达到了老师预设的目的。四(5)班的王轶凡平时音乐课中就很注重积累、注意观察,在说到歌词中的特色时,能准确地说出歌中“恰利利恰利恰嘣嘣,沙啦啦盖嘟沙多嘣”是“衬词”,并告诉大家这是民歌中特有的词,我是这样评价的:“你真是个细心观察的孩子,知识面广,注重音乐的积累。”同时让班上的孩子用音乐的节奏表扬了他。这样的孩子在我教的四年级班上还有不少,平时他们总会在音乐上有着让人意外(音乐知识的积累和拓展面)的表现,也在班上的音乐学习中直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当然就这节课来说,我觉得还有许多需要努力和调整的地方。如在(六)班的学习中,因为是先开始上的内容,在歌曲的后半部分,虽然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延长线的作用和时值,但在演唱时由于前后节奏的差异,孩子们有点唱不好,我用了数时值和示范、带他们一起唱的方法来引导,整体听起来学生是唱会了,但个别在唱时还是有点小疙瘩,如果这时能适当地引导学生分析一下歌曲二部分节奏型的变化后效果会更好。再说,关注每一个学生,由于四年级的教学内容较多,加上前一阵活动多,教学进度上有些赶,因此课堂上对于个别特殊孩子的关注度也有些降低,存在着只要不影响别人,不影响教学有时就“睁一眼闭一眼”,对照学校要求的课堂常规会有些不符合,因此在以后的课堂上还要尽量关注他们,让这部分孩子也能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

篇2:恰利利恰利教学反思

一、注重备学生。

要想上好一节音乐课,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程度。如果没有在课前很好的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效果将会适得其反。就拿我教授的这节课来说,三年级学生喜欢表演唱,学生喜欢自行动手、动脑、自行创作表演。因此,只有正确的分析学生的年龄和对音乐的感知特点,才能更好的与学生进行音乐上的沟通,从而更好地驾驭课堂。

二、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歌曲教学课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仅仅学会演唱一首歌曲就可以了,而是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所学歌曲,让他们喜欢音乐,感受到音乐之美,学会从音乐的角度去欣赏和理解相关文化。因此,我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一)学生们都比较喜欢情境式问答,我在学习歌曲之前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又到了我们欢乐、轻松的音乐课堂时间。今天杨老师的身份可不是老师喔,老师想邀请咱们三(二)班的同学来一次快乐的音乐之旅,非常荣幸,我是今天的导游,想知道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哪儿吗?请跟我来。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乘坐游轮出发了。

于是同学们颇有兴趣地、安静认真地听奏,此环节达到了两个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为导入新课做铺垫。

(二)在学习歌曲重点节奏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让学生通过自己听到的并指出来引出要重点掌握的节奏型。然后围绕这一节奏型让学生展开联想,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现这一节奏型。此时老师要适时的指导学生可以从动作、词、旋律这几个方面着手,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就会很踊跃的回答。学生在“动”中感受了难点节奏,并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它。

(三)表现歌曲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歌曲《恰利利,恰利》学习完了,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它?”就这样一个问题激发起了学生的创作兴趣,于是采用分组同学先讨论老师融入讨论再表演的方式,在表演中巩固和掌握歌曲的演唱,这一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学生自评,老师点评。部分学生表演完后,由学生自主的评价哪位同学表演得最好,好在哪里?然后老师再做客观性的点评。

(五)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歌词,引导学生的思想感情,激发他们的内心活动。我提问:“通过学习这首歌,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通过思考都回答:“要热爱劳动。”通过对歌词的分析,引申到人文,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歌词的理解,理解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深刻体验乐曲的感情,从而潜移默化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因此,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对于上好一节音乐课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这样学中有动,动中有学,达到寓学于乐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为师者要适时激励和赞美自己的学生。

我觉得激励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很好的、很有效的方法;开放的自由的创作空间也给了学生更大、更宽的发展余地;不同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一句激励话,胜过万节课”!

四、音乐课,要让学生尽情享受美。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更是一门艺术课。如果每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透过纯洁的童心,听到美妙的音乐,那种感觉会是多么美好。音乐教学就是以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作为审美途径的教学。教师应该充分体现音乐课的特点,挖掘音乐的内涵,把美展示给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美。在教学中,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做到让学生感受美:

(一)教师美的语言和富有感情的范唱

在和学生用语言交流时,尽量使自己融入其中,就像是一个具有亲和力的大姐姐,而不摆老师的架子,范唱歌曲时,我把自己最美的声音和动作毫无保留地展示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从中感受到音乐之美。

(二)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光盘,让学生从影音片段中感受音乐之美。

五、不足之处。

我在上这堂音乐课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首先是对整首乐

曲还没有完全吃透,没有严格要求自己,在范唱时轮唱部分示范错误,导致在教唱乐曲时难点没有很好的解决,出现了技术性的大问题;二是学生在表演互动这一环节上,我不够灵活,我设计表演环节是“歌舞游轮”,是设想在游轮上举行盛大的`音乐舞会,请大家一起随着音乐跳起来。老师先让学生分组创编,再挑选一组上台表演,做出适时的点评;再让学生看老师表演一组舞蹈动作,看这样做行不行,带领学生学习;学生学会后全班一起做律动表演,唱着跳着走出教室。但是本课的主旨是表现印度尼西亚农家人耕作播种的意境的,在这里设计理念就和课本脱节;四是歌曲名《恰利利,恰利》没有跟学生解释一下意思,是印尼语中的一种衬词;五是给予学生的表扬要多样性;六是课堂的时间要控制好,平均分配。

在本次的新教师研讨课中,我和来自龙洞小学的唐老师上的是同一节课,对于一课多教让我感受到了另外一种教学方式的魅力。唐老师上课时用沙槌的导入节奏非常好,既能很准确的表达本课的节奏特点,又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就能将课堂的气氛推向^***;在解决轮唱部分的难点时,唐老师先是用一个小故事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来教唱;这时,学生就会带着回声的感觉把轮唱部分唱好,也表达出耕作的愉快心情。在创作拓展这一环节上,唐老师让学生大胆的发挥想像力,模仿耕作的动作全班一起动起来,让学生充分的律动,真正的做到了师生互动……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借鉴的。

以上是我在教授音乐唱歌课《恰利利、恰利》中的几点感悟,我将针对如何才能上好音乐课不断探索。在日后音乐艺术教学中,我将不断拓展专业基础,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教学内容上,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使得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在师生关系上,改变以老师为中心,师生之间在平等^对`话和互动****同提高。同时我还将提高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学会探究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更主动地介入学习过程,使得音乐课越上越好。

篇3:恰利利恰利教学反思

《恰利利恰利》是一首三年级有关劳动的印度尼西亚民歌,表现了庄稼人的劳动热情。下面我就这节课进行一下反思:

这节课是唱歌课,那么我就以唱好歌为主。首先在导入新课时,我请学生们欣赏了一组印度尼西亚风景图片并播放本课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们对印尼有个大概的印象,然后我向同学们简单介绍印尼,以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学习歌曲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学中,我采用聆听、模唱、填词演唱、齐唱、表演唱等等让学生学会歌曲。这种多形式多角度的学习歌曲,学生不会感到乏味无趣。

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于二声部的演唱以及歌曲强弱的处理。我采用了游戏的方式和学生互动。回声模仿,强弱对比的练习。学生说出回声的特点(声音由大到小、有由强到弱)。声音的对比练习:(师)f你好------(生)P你好----(师)f你是谁-----(生)P你是谁----动作对比练习:(师)f拍手(生)P拍手(师)f跺脚(生)P跺脚。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然后让学生把刚才的游戏带到二声部的演唱中。我把全班分成两个小组来练习。一二组为第一声部,三四组为第二声部。先分声部练习,然后合练,注意两个声部之间的配合。强调学生要唱好“f”记号与“p”记号的强弱对比,要求唱出回声的效果。看着学生在我的指挥下成功的演唱二声部,达到合唱的效果,我忽然对自己在课堂上进行合唱教学有了些许信心。我想以后的教学中,如果遇到合适的合唱曲目,那么我一定会尽可能的尝试让学生进行学习和练习,从而培养他们的合唱能力。最后让他们用稍快的速度、强弱的对比演唱歌曲,感受印尼歌曲节奏的特点及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印尼,比如印尼的舞蹈,可以让孩子们随着音乐动起来,以及最主要的乐器(安格隆)的介绍。应让他们多了解一些印度尼西亚的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特色。

篇4:恰利利恰利教学反思

音乐能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教学《恰利利恰利》这一课,我秉持:分散难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启发创新,获取新知“的教学思路,关注每个学生,关注每个细节,增长学生的音乐素养,注重情趣,注重体验,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运用媒体,突破传统,激发欲望。

在歌曲的教学时利用现代技术突破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让学生多方位了解印度尼西亚风土人情,引起他们学唱印尼民歌的欲望。

二、凸现主体,演绎情趣,体验成功。

在歌曲的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意每一个环节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从精神上产生愉悦与美感。让学生在感受到音乐动态美的同时,个性也得到了张扬。如学生展示唱与学生互评环节,还有唱游环节,特别是唱游环节,学生边唱边配上舞蹈,把学生的童真、童趣都表现出来了。

三、循序渐进,寓教于乐,收获魅力。

在歌曲的教学中及时轻松的把思想教育渗透给每个学生,让他们学会做热爱劳动的好孩子,知道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四、分散难点

这节课我在设计难点教学时,从教唱到唱游,环环紧扣,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在被动接受的,没有主动的参与体验到歌曲的学习中。我想可以试一试将难点提前至感受劳动的场景,让学生首先从节奏感受劳动、再通过肢体动作帮助他们体验,最后加上旋律,一步一步地把音乐课推向高潮,最后在开心愉快的气氛中结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课的轻松、愉快,感受到音乐的特殊魅力。

篇5:恰利利恰利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基本功比赛,我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1、备课中的预设不够充分,面对课堂中出现没预料到的事情会显得慌乱、手足无措。比如,有个问题是“庄稼人是怎么劳动的?”当时觉得这个问题不知道让学生从什么角度回答,事实也说明,学生也不会回答。面对这个在备课时没预设到的问题,我呆在那儿,不知道该如何更好的引导,只能从侧面自己回答了这个问题。

2、课堂中灵活应变能力较差,当学生不像老师设想的那样立即学会时,老师只会干着急,不够沉着,不够冷静,不能有条不紊继续指导。比如学生合奏两条节奏是,一开始不够清晰,我只感到背上冒汗,脑子里却很空白,不能不慌不忙冷静的对待。

3、经验不足,导致上课时比较紧张,上课时老师的状态调整的就不够兴奋,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情绪也表现的很紧张,结果师生都放不开,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而且,我犹豫有点慌乱,备课中该有的程序都忘了实施,比如在合合唱时,本来切割了合唱部分的范唱,想让学生多听两遍,多模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果老师忘掉此环节,只是一味地一遍又一遍教学生唱,由于没有多少感官的印象,学生学的很吃力,在此过程中,他们学习的信心大受打击,对下面的学习有较大的影响。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也想了对策,以最大可能避免下次出现相同现象。

1、课前准备要充分一些,先想清楚大的步骤,再落实每个步骤的具体实施环节,最后斟酌每个细节,包括每句话每个动作,以及钢琴的配合。再就是对教案要做到非常的熟悉,到课堂上才能灵活应变。

2、老师设计的问题要能让学生知道从哪个点去回答。课后我好好琢磨的我的一个问题,觉得这样问会更好:“庄稼人的劳动是件什么样的事情?”这种问题是填空式的,比简单式的问题要简单,学生容易明白老师的意图,从而回答到位。

3、音乐课也要解读文本,对教材的设计意图要充分挖掘,我在设计教案时,一开始并没有太多的考虑歌词的含义,后来在临上课时,才突然发现歌词有可挖掘之处,达到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这时才匆匆的设计了一下,导致思考不够充分合理,设计的问题不够科学,让学生回答很茫然。

有个环节老师还应该注意一下,就是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和动作的时候,学生看着老师手、脚、口一起动时不知道该模仿什么,这时老师应该向学生说清楚,老师的脚是用来帮助打节拍的,同学们听老师指令模仿嘴和手的动作。这样目标比较明确,乡下学生模仿能力比较差尤其要交待仔细,这也是细节问题。

开头的谈话导入教好,可以分散学生紧张的情绪,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简单的提问,轻松的回答,还可以制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为下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6:恰利利恰利 教案

恰利利恰利 教案

扬中实小 何英

教学内容:

1、唱:《恰利利恰利》

2、认:安格隆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恰利利恰利》,表现好歌曲中简单的双声部演唱。

2、接触印尼的代表性音乐作品,了解音乐中的典型节奏,分辨不同的节奏型,并尝试用音乐节奏来为歌曲伴奏。

3、了解印尼传统乐器安格隆,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4、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感受劳动所带来的乐趣,以及劳动时的一些形象特征。

5、在“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启发学生积极自主地体验音乐。

教学难点:

1、音乐中的典型节奏,分辨不同的节奏型。

2、歌曲中的二声部教学。

教学重点:

1、用快乐的歌声正确表现歌曲的情绪,感受劳动的乐趣。

2、了解印尼传统乐器安格隆,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3、体验音乐,培养探究、合作意识。

学情分析:

腰鼓是我校的艺术特色,四年级的学生长期进行腰鼓的训练,对有鼓点声的音乐节奏有种特殊的敏感,而歌曲《恰利利恰利》中的典型节奏正好与腰鼓中的节奏相吻合,因此新课的导入就从“学生做小老师”开始,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会更自然、更有兴趣,但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注意控制自己表演的音量。

教具:钢琴、电脑、歌谱(分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1、1234 5 | 5432 1‖

mi ya mi ya

要求:“连线”用连贯、圆润的声音演唱;发“ya”音的时候口腔要打开。

2、5 0 3 0 1 0 |5 0 3 0 1 0 ‖

mi mi mi ma ma ma

要求:跳音,双手叉腰,腰腹部有绷的感觉;用拍皮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三、导入:学做小老师

导:腰鼓是我校的特色,从大家平时的训练,个个都是敲鼓高手,你能教教老师敲鼓的鼓点节奏吗?

1、用嘴巴敲出鼓点:

咚叭咚叭| 咚咚叭 咚叭|咚-‖

2、师用手敲击桌面模仿鼓点。

3、生模仿。

(原来我们身边的物品都可以作为乐器演奏。)

4、导:在同学们的启发下,何老师又变化出了一种节奏,你听听,有什么变化,你能用嘴巴模仿出来吗?

咚咚叭 咚叭|咚叭 咚 ‖

5、用手模仿节奏做一做。

6、听音乐,找熟悉的节奏。

导:老师带来一段好听的音乐,你能听出刚才的这个节奏出现在音乐的什么部位吗?(前面)

――播放《恰利利恰利》的音乐

――交流

7、再听音乐。

要求:熟悉的音乐节奏试着用嘴巴伴奏。

8、三次听音乐。

要求:熟悉的音乐节奏模仿小鼓敲击桌面为音乐伴奏。

(渗透多听音乐旋律,熟悉音乐的理念,同时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相联系。)

四、学习歌曲《恰利利恰利》。

1、初次听歌曲《恰利利恰利》。

导:让我们为熟悉的音乐填上词,听听,歌中唱了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

――交流:早晨,勤劳的庄稼人到田里锄地、撒种子,播下了一年的希望。

――交流:小朋友是用怎样的声音表现音乐的?(活泼、欢快)

2、再听歌曲。

要求:随着歌词的内容,轻轻地律动。

思考:歌词中还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交流:“恰利利恰利恰嘣嘣,沙拉拉盖嘟沙多嘣”

――这是人们表现开心、高兴时演唱的词叫衬词,一般出现在民歌中。

3、揭题:这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歌名就叫《恰利利恰利》。

(渗透了衬词可作歌名的理念)

4、印尼简介: 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这个国家岛屿众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之国,所以有“千岛之国”之称。这个国家的.人民很勤劳、岛上风光迷人,人们的生活充满了快乐、开心!

5、演唱歌谱。

导: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体验音乐的旋律中的快乐。

――引导唱谱,感受熟悉的音乐节奏。

(1、音乐中的反复记号;2、连音线的运用)

――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第一部分节奏紧凑,第二部分节奏宽松)

(注意引导学生音乐节奏的变化。)

6、跟着老师的琴声唱谱。(培养孩子的音准)

7、有节奏地读歌词。

8、跟琴声演唱歌词。

――指导唱准歌词

(演唱中有学生看不清歌词,可让孩子翻开书看歌词。)

9、分组练唱歌词。

――学习评价,找出演唱中的问题纠正。

10、歌曲的处理。

1)导:为了让我们的演唱更好听,我们可以从速度、声音、强弱上做些变化?

――稍快、有弹性(拍皮球的感觉)、强弱的变化

――跟琴声有感情、有变化地演唱。

2)演唱形式上的变化。

导:为了让歌曲变得更丰富,老师对歌曲作了些处理,但需要同学们的配合,你们愿意吗?

――第一次唱,师生合作

――交流:老师是怎么唱的?声音如何?(弱,像回声;长音要保持好)

――师生第二次唱,再一次感受声部的行进。

――生生合作。(在老师的指挥下合唱)

小结:聪明的你能说说这样的演唱形式叫什么吗?――合唱

11、记谱。

用音乐的记谱方式记录下这种演唱形式,就是合唱谱。(教会学生看合唱谱)

――翻书p14 看歌谱。

五、拓展:印尼乐器―安格隆

导:快乐、热情的印尼人热爱劳动、热爱歌唱更热爱表演,在印尼有一种传统而特殊的乐器叫安格隆,你想认识它吗?

1、认识安格隆。

2、了解乐器。

这是一种伴奏类的乐器,由两根长短粗细不等、长舌型的竹筒组成,竹筒的音高相距八度,演奏时前后摇动框架,竹筒撞击槽壁,发音清脆,一人可同时演奏两架。

后来经过喜爱音乐的印尼人不断创新,又有了可以演奏旋律的安格隆。人们用绳子把12-14根带有音高的长短不一的竹筒,排放在木架上,用2根竹(木)棒敲击,成为乐队旋律乐器之一,形似木琴。

过渡:据说在人们去印尼旅行时,客人们都会被带到一个广场上,每人发一个击奏的安格隆,在广场的指挥者的指挥下前后摇动安格隆随音乐的节拍进行表演。这时广场上的音乐气氛会感染每个人。

六、小结下课,师生再见。

要求:整理好音乐教室的物品,有秩序地离开教室。

篇7:恰利利恰利说课稿

学情分析:

本课所选的是一首与劳动相关的歌曲。《恰利利,恰利》表现了印尼庄稼人的劳动热情,旋律中贯穿着欢跃的舞蹈节奏。教学设计把听、拍、唱、动、创、演合理整合,动静搭配,以体验为基础,以感受创编为依托,以唱、跳、演为载体,以审美为目标。

这里的孩子对春播农忙等劳动生活只有间接的体验,所以就需要教师巧妙引导,把这些生活体验迁移到对歌曲的感受之中,并根据歌曲情绪和内容,将劳动生活中的动作加以提炼、加工,美化成舞蹈语汇,帮助学生表现歌曲。

三年级学生喜爱生动活泼有趣味性的教学形式,此次教授的三年级二班学生音乐素质不错,乐于参加音乐活动,但是在表现力和胆量方面还需要老师多多鼓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印度尼西亚民歌《恰利利,恰利》,让学生感觉印度尼西亚的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特色。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会简单的二部轮唱,会控制唱歌时音量的强弱,能更好地表达歌曲内容。

2、让学生自己学会歌曲和简单的印尼舞蹈动作,并尝试为歌曲编舞蹈。

教学策略:

整课教学设计以教师扮演导游带领全班同学游览印度尼西亚为主线贯穿始终。旅游地点分别从中印号游轮――印尼名胜――印尼农庄――歌舞游轮,以情境教学模式吸引学生,让学生一步步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在各个不同的旅游地点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在中印号游轮学生了解印尼的地理环境气候;在印尼名胜地了解印尼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国情;在印尼农庄通过游戏学会基本节奏型,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印尼人劳动场景;在歌舞游轮上自学印尼舞蹈,为歌曲编舞蹈。

教学评价:

师生评价,生生评价

教学重点、难点:

1、找到回声的感觉,学会二部轮唱。

2、学生自学印尼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老师说明自己今天导游的身份和今天的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又到了我们欢乐、轻松的音乐课堂时间。今天杨老师的身份可不是老师喔,老师想邀请咱们三(二)班的同学来一次快乐的音乐之旅,非常荣幸,我是今天的导游,想知道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哪儿吗?请跟我来。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乘坐游轮出发了。教师以导游身份简单讲解印尼地理位置和气候)

2、播放音乐,欣赏一组印度尼西亚美丽风光图片。让学生说说对印尼的印象,教师简介印度尼西亚的基本情况。

(各位游客都观察得非常仔细,也说得很好,从这些图片我们可以看出印度尼西亚由很多的岛屿组成,有“千岛之国”的美称,由17508个岛屿组成,,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热带雨林气候、灿烂辉煌的历史古迹及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而被誉为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每到夏天,印度尼西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在那里热带雨林的暖风、迷人的海滩,碧蓝清澈的海水会让大家觉得来到了天堂。)

3、播放《恰利利,恰利》让学生欣赏,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印尼人劳动的场景。

(欣赏完印尼美丽的自然风光后,我们来到了印尼的农庄去参观,看看那里的庄稼人在干什么呢!你们能描述一下吗?教师引导学生讲述。)

4、二次播放《恰利利,恰利》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找出歌曲****殊的地方(旋律、节奏、歌词),学生拼读,全班同学练读,学会歌词拼音部分,让学生自己加上简单的律动读歌词,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对,拼音的部分是他们加入了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劳动时开心的心情。既然来到了他们国家,我们也学几句他们的语言吧)

5、再次播放《恰利利,恰利》,练习歌曲二部轮唱部分,注意强弱对比。

(印尼歌曲充满了快乐,我们再来欣赏一次吧,歌曲里还有一个特别的部分,是印尼庄稼人表达自己劳动时快乐的心情的。)让学生说说自己找到的特殊性部分;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回声,带学生跟琴练原声,再请学生加入动作。然后把全班分成两个小组来练习。注意要唱好“f”记号与“p”记号的强弱对比及印尼民族风格。

6、出示歌谱,学生自学歌曲。

学生跟琴声用慢速演唱;第二遍教师范唱,让学生对比老师唱的和他们唱的有何不同(解决演唱中出现的问题、注意歌曲二部轮唱部分);第三遍用稍快的演唱,感受印尼歌曲节奏的特点,让学生适应快节奏的演唱;第四遍完整地表演唱歌曲。

7、欣赏印尼舞蹈,请学生学简单的印尼舞蹈动作,为歌曲编上简单的舞蹈动作。

(各位旅客,接下来这一站,也是我们今天印尼快乐音乐之旅的最后一站,我们将在游轮上举行盛大的音乐舞会,请大家一起随着音乐跳起来。)老师先让学生分组创编,再挑选一组上台表演,做出适时的点评;再让学生看老师表演一组舞蹈动作,看这样做行不行,带领学生学习;学生学会后全班一起做律动表演,唱着跳着走出教室。

篇8:三年级音乐《恰利利,恰利》教学反思

三年级音乐《恰利利,恰利》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区为了培养我们这些新老师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并上手自己的专业技能,开展了“十三周第四片小学音乐新教师教学研讨课”。在此,我首先感谢教研员丁老师,片长何志清老师、彭薇老师能给我这次实践磨练的机会和帮助。在课后的反复研磨过程中,我对如何才能上好一节音乐课有了以下几点感悟:

一、注重备学生。

要想上好一节音乐课,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程度。如果没有在课前很好的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效果将会适得其反。就拿我教授的这节课来说,三年级学生喜欢表演唱,学生喜欢自行动手、动脑、自行创作表演。因此,只有正确的分析学生的年龄和对音乐的感知特点,才能更好的与学生进行音乐上的沟通,从而更好地驾驭课堂。

二、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歌曲教学课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仅仅学会演唱一首歌曲就可以了,而是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所学歌曲,让他们喜欢音乐,感受到音乐之美,学会从音乐的角度去欣赏和理解相关文化。因此,我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一)学生们都比较喜欢情境式问答,我在学习歌曲之前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又到了我们欢乐、轻松的音乐课堂时间。今天杨老师的身份可不是老师喔,老师想邀请咱们三(二)班的同学来一次快乐的音乐之旅,非常荣幸,我是今天的导游,想知道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哪儿吗?请跟我来。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乘坐游轮出发了。

于是同学们颇有兴趣地、安静认真地听奏,此环节达到了两个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为导入新课做铺垫。

(二)在学习歌曲重点节奏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让学生通过自己听到的并指出来引出要重点掌握的节奏型。然后围绕这一节奏型让学生展开联想,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现这一节奏型。此时老师要适时的指导学生可以从动作、词、旋律这几个方面着手,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就会很踊跃的回答。学生在“动”中感受了难点节奏,并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它。

(三)表现歌曲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歌曲《恰利利,恰利》学习完了,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它?”就这样一个问题激发起了学生的创作兴趣,于是采用分组同学先讨论老师融入讨论再表演的方式,在表演中巩固和掌握歌曲的演唱,这一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学生自评,老师点评。

部分学生表演完后,由学生自主的评价哪位同学表演得最好,好在哪里?然后老师再做客观性的点评。

(五)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歌词,引导学生的思想感情,激发他们的`内心活动。我提问:“通过学习这首歌,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通过思考都回答:“要热爱劳动。”通过对歌词的分析,引申到人文,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歌词的理解,理解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深刻体验乐曲的感情,从而潜移默化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因此,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对于上好一节音乐课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这样学中有动,动中有学,达到寓学于乐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为师者要适时激励和赞美自己的学生。

我觉得激励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很好的、很有效的方法;开放的自由的创作空间也给了学生更大、更宽的发展余地;不同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一句激励话,胜过万节课”!

四、音乐课,要让学生尽情享受美。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更是一门艺术课。如果每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透过纯洁的童心,听到美妙的音乐,那种感觉会是多么美好。音乐教学就是以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作为审美途径的教学。教师应该充分体现音乐课的特点,挖掘音乐的内涵,把美展示给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美。

在教学中,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做到让学生感受美:

(一)教师美的语言和富有感情的范唱

在和学生用语言交流时,尽量使自己融入其中,就像是一个具有亲和力的大姐姐,而不摆老师的架子,范唱歌曲时,我把自己最美的声音和动作毫无保留地展示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从中感受到音乐之美。

(二)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光盘,让学生从影音片段中感受音乐之美。

五、不足之处。

我在上这堂音乐课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首先是对整首乐

曲还没有完全吃透,没有严格要求自己,在范唱时轮唱部分示范错误,导致在教唱乐曲时难点没有很好的解决,出现了技术性的大问题;二是学生在表演互动这一环节上,我不够灵活,我设计表演环节是“歌舞游轮”,是设想在游轮上举行盛大的音乐舞会,请大家一起随着音乐跳起来。老师先让学生分组创编,再挑选一组上台表演,做出适时的点评;再让学生看老师表演一组舞蹈动作,看这样做行不行,带领学生学习;学生学会后全班一起做律动表演,唱着跳着走出教室。但是本课的主旨是表现印度尼西亚农家人耕作播种的意境的,在这里设计理念就和课本脱节;四是歌曲名《恰利利,恰利》没有跟学生解释一下意思,是印尼语中的一种衬词;五是给予学生的表扬要多样性;六是课堂的时间要控制好,平均分配。

在本次的新教师研讨课中,我和来自龙洞小学的唐老师上的是同一节课,对于一课多教让我感受到了另外一种教学方式的魅力。唐老师上课时用沙槌的导入节奏非常好,既能很准确的表达本课的节奏特点,又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就能将课堂的气氛推向^***;在解决轮唱部分的难点时,唐老师先是用一个小故事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来教唱;这时,学生就会带着回声的感觉把轮唱部分唱好,也表达出耕作的愉快心情。在创作拓展这一环节上,唐老师让学生大胆的发挥想像力,模仿耕作的动作全班一起动起来,让学生充分的律动,真正的做到了师生互动……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借鉴的。

以上是我在教授音乐唱歌课《恰利利、恰利》中的几点感悟,我将针对如何才能上好音乐课不断探索。在日后音乐艺术教学中,我将不断拓展专业基础,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教学内容上,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使得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在师生关系上,改变以老师为中心,师生之间在平等^对`话和互动****同提高。同时我还将提高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学会探究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更主动地介入学习过程,使得音乐课越上越好。

篇9:四年级音乐《恰利利恰利》教学反思

四年级音乐《恰利利恰利》教学反思

《恰利利恰利》是一首三年级有关劳动的印度尼西亚民歌,表现了庄稼人的劳动热情。下面我就这节课进行一下反思:

这节课是唱歌课,那么我就以唱好歌为主。首先在导入新课时,我请学生们欣赏了一组印度尼西亚风景图片并播放本课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们对印尼有个大概的印象,然后我向同学们简单介绍印尼,以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学习歌曲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学中,我采用聆听、模唱、填词演唱、齐唱、表演唱等等让学生学会歌曲。这种多形式多角度的学习歌曲,学生不会感到乏味无趣。

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于二声部的演唱以及歌曲强弱的处理。我采用了游戏的方式和学生互动。回声模仿,强弱对比的练习。学生说出回声的特点(声音由大到小、有由强到弱)。声音的对比练习:(师)f你好------(生)P你好----(师)f你是谁-----(生)P你是谁----动作对比练习:(师)f拍手(生)P拍手(师)f跺脚(生)P跺脚。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然后让学生把刚才的游戏带到二声部的演唱中。我把全班分成两个小组来练习。一二组为第一声部,三四组为第二声部。先分声部练习,然后合练,注意两个声部之间的配合。强调学生要唱好“f”记号与“p”记号的'强弱对比,要求唱出回声的效果。看着学生在我的指挥下成功的演唱二声部,达到合唱的效果,我忽然对自己在课堂上进行合唱教学有了些许信心。我想以后的教学中,如果遇到合适的合唱曲目,那么我一定会尽可能的尝试让学生进行学习和练习,从而培养他们的合唱能力。最后让他们用稍快的速度、强弱的对比演唱歌曲,感受印尼歌曲节奏的特点及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印尼,比如印尼的舞蹈,可以让孩子们随着音乐动起来,以及最主要的乐器(安格隆)的介绍。应让他们多了解一些印度尼西亚的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特色。

篇10:小学音乐课恰利利,恰利的评课稿

小学音乐课恰利利,恰利的评课稿

如何在音乐课课中让学生喜欢音乐,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体现一个音乐老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高低的体现。听了张娜老师上的《恰利利,恰利》这节音乐课后,我感受颇深。这节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该课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教学形式多样化,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下面我就对该课进行简单评议:

一、教学设计巧妙,过程精确,以旅游为主线,体现其音乐性。

音乐课标中明确指出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教学理念。

张老师上课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教学中她利用音乐语言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运用分散难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等教学方法增长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张娜老师以情境教学模式吸引学生,通过了解印尼——欢迎问候——学习印尼语言——游览印尼[内容来于Y-Y_课-件_园]农庄为主线,带领全班同学游览印尼为情境贯穿始终,巧妙的将教学重难点设计到游戏之中,运用直观形象的旋律图形谱,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时值、音高等音乐要素,音乐知识教学恰到好处。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说、唱、赏、演等教学步骤,让学生在唱唱动动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乐,体验其中的快乐。这样既使课堂更加完整活跃,又增强了音乐性。

二、学生自主创编综合表现,其乐无穷。

一节课是否精彩,除了看教师的教,还得看学生的学。

在本节课中,张老师用非洲鼓为乐曲伴奏,同时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物品替代乐器非洲鼓,学生很快利用板凳或是拍手的方法拍打节奏为乐器伴奏。在激发学生用动作表现歌曲时教师也没有限制学生思维,而是用两幅简单的简笔画表现歌曲场景,激发学生开动脑筋想像各种动作,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创造力与灵感,即兴创作。课堂上同学们想象力丰富,创造出了许许多多不同的动作。同时张老师设计了由学生自制自己组成表演队、合唱队来表演唱这首歌曲,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音乐世界。

三、教师基本功扎实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

在课堂上无论是老师的教态,还是弹唱表演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俗话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虽然这节课有很多闪光点,但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值得去探讨。例如:1、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应注重有效性,同时分清评价的是个人还是集体。例如教师在课堂中评价学生时让小组代表上台自选塑料水果作为奖励未能达到有效评价学生的效果。2、在演唱教学中有两个乐句学生容易混淆,教师用跟唱的方式试图解决,但效果一般。

篇11:小学音乐《恰利利恰利》教案

小学音乐《恰利利恰利》教案

学情分析:

本课所选的是一首与劳动相关的歌曲。《恰利利,恰利》表现了印尼庄稼人的劳动热情,旋律中贯穿着欢跃的舞蹈节奏。教学设计把听、拍、唱、动、创、演合理整合,动静搭配,以体验为基础,以感受创编为依托,以唱、跳、演为载体,以审美为目标。

这里的孩子对春播农忙等劳动生活只有间接的体验,所以就需要教师巧妙引导,把这些生活体验迁移到对歌曲的感受之中,并根据歌曲情绪和内容,将劳动生活中的动作加以提炼、加工,美化成舞蹈语汇,帮助学生表现歌曲。

三年级学生喜爱生动活泼有趣味性的教学形式,此次教授的三年级二班学生音乐素质不错,乐于参加音乐活动,但是在表现力和胆量方面还需要老师多多鼓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印度尼西亚民歌《恰利利,恰利》,让学生感觉印度尼西亚的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特色。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会简单的二部轮唱,会控制唱歌时音量的强弱,能更好地表达歌曲内容。

2、让学生自己学会歌曲和简单的印尼舞蹈动作,并尝试为歌曲编舞蹈。

教学策略:

整课教学设计以教师扮演导游带领全班同学游览印度尼西亚为主线贯穿始终。旅游地点分别从中印号游轮——印尼名胜——印尼农庄——歌舞游轮,以情境教学模式吸引学生,让学生一步步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在各个不同的旅游地点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在中印号游轮学生了解印尼的地理环境气候;在印尼名胜地了解印尼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国情;在印尼农庄通过游戏学会基本节奏型,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印尼人劳动场景;在歌舞游轮上自学印尼舞蹈,为歌曲编舞蹈。

教学评价:

师生评价,学生评价

教学重点、难点:

1、找到回声的感觉,学会二部轮唱。

2、学生自学印尼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老师说明自己今天导游的身份和今天的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又到了我们欢乐、轻松的音乐课堂时间。今天杨老师的身份可不是老师喔,老师想邀请咱们三(二)班的同学来一次快乐的音乐之旅,非常荣幸,我是今天的导游,想知道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哪儿吗?请跟我来。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乘坐游轮出发了。教师以导游身份简单讲解印尼地理位置和气候)

2、播放音乐,欣赏一组印度尼西亚美丽风光图片。让学生说说对印尼的印象,教师简介印度尼西亚的基本情况。

(各位游客都观察得非常仔细,也说得很好,从这些图片我们可以看出印度尼西亚由很多的岛屿组成,有“千岛之国”的美称,由17508个岛屿组成,,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热带雨林气候、灿烂辉煌的历史古迹及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而被誉为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每到夏天,印度尼西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在那里热带雨林的暖风、迷人的海滩,碧蓝清澈的海水会让大家觉得来到了天堂。)

3、播放《恰利利,恰利》让学生欣赏,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印尼人劳动的场景。

(欣赏完印尼美丽的自然风光后,我们来到了印尼的农庄去参观,看看那里的庄稼人在干什么呢!你们能描述一下吗?教师引导学生讲述。)

4、二次播放《恰利利,恰利》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找出歌曲特殊的地方(旋律、节奏、歌词),学生拼读,全班同学练读,学会歌词拼音部分,让学生自己加上简单的律动读歌词,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对,拼音的部分是他们加入了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劳动时开心的心情。既然来到了他们国家,我们也学几句他们的语言吧)

5、再次播放《恰利利,恰利》,练习歌曲二部轮唱部分,注意强弱对比。

(印尼歌曲充满了快乐,我们再来欣赏一次吧,歌曲里还有一个特别的`部分,是印尼庄稼人表达自己劳动时快乐的心情的。)让学生说说自己找到的特殊性部分;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回声,带学生跟琴练原声,再请学生加入动作。然后把全班分成两个小组来练习。注意要唱好“f”记号与“p”记号的强弱对比及印尼民族风格。

6、出示歌谱,学生自学歌曲。

学生跟琴声用慢速演唱;第二遍教师范唱,让学生对比老师唱的和他们唱的有何不同(解决演唱中出现的问题、注意歌曲二部轮唱部分);第三遍用稍快的演唱,感受印尼歌曲节奏的特点,让学生适应快节奏的演唱;第四遍完整地表演唱歌曲。

7、欣赏印尼舞蹈,请学生学简单的印尼舞蹈动作,为歌曲编上简单的舞蹈动作。

(各位旅客,接下来这一站,也是我们今天印尼快乐音乐之旅的最后一站,我们将在游轮上举行盛大的音乐舞会,请大家一起随着音乐跳起来。)老师先让学生分组创编,再挑选一组上台表演,做出适时的点评;再让学生看老师表演一组舞蹈动作,看这样做行不行,带领学生学习;学生学会后全班一起做律动表演,唱着跳着走出教室。

篇12:教学反思 骆存利

教学反思 骆存利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6――10各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数数过程中进行了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教育。让学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能够准确的进行口算。

在这一单元设置了一次数学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用加减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连加、连减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从经历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的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学会了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一步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本单元的数学乐园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运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总的说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上课时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教学状态,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多练。

篇13:教学反思陈志利

本周二生物学科开了教研组会议,并且制定了接下来的教研计划,正好碰上了周三学校领导要听我的课,与备课组老师共同探讨了几个问题及改进意见,让我收获很多。我讲的是病毒一节,采取的是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主要运用板书和ppt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在学生了解并掌握本节知识点的同时,还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生物科学素养的养成。课后找了有关领导,听取了领导给我的建议。我的课程优点还是存在的:首先课程安排非常合理,在时间方面正好将本节内容讲完并加以巩固;其次是有课堂生成,多注意学生的引导,注重问题化教学,并运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中;最后是课堂气氛很好,学生的活跃程度很高,不仅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还对教材的内容有所质疑,这就对知识的延伸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但是毕竟教学经验相当于没有的人,问题是肯定存在的:首先快人快语,把握的度不够精准,在课堂上说的话或者是用词不够准确,会对学生有所误导,不容易跟上老师的思路;其次是在课件的制作上,除了可以多运用图片,还可以插入简短的视频,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和运用能力;最后是希望能在课堂上多有学生的展示机会,学生能够完成的,教师不要插手,而学生有问题的,教师要做导师,引导其找到答案。

与领导的谈话不仅让我意识到课程教授的重要性,还要注重现代教育的重心:不在于教,而在于学。真正体会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第26期房定分队南梨园中学生物学科陈志利

篇14:《胆小鬼威利》教学设计

《胆小鬼威利》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首先应该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在幼儿园,我们很容易看到一些孩子,胆小、怕事,不敢挑战,害怕困难。而对于孩子的这些消极情绪,我们该如何解决来这个问题,让这些孩子能够勇敢接受挑战,敢于改变自己?依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设计了这个绘本活动《胆小鬼威利》,让孩子从中学习胆小鬼威利是如何战胜困难和胆怯,变得自信、活泼、开朗,从而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体验不再害怕、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怯懦鬼威利悲痛、想改变的心情。

2.学习威利是如何战胜胆小和懦弱,变得开朗而自信的。

3.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绘本《胆小鬼威利》的PPT

活动过程:

一、介绍故事主人公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朋友,我们来看看他是谁。他叫威利,别人都叫他胆小鬼,你知道什么是胆小鬼吗?

师:你有胆小的时候吗?是什么呢?

二、讲述故事内容

(一)师:从封面来看,你觉得威利是一个胆小鬼吗?

1.幼儿:是(或者不是)。教师追问:为什么你会这么认为?

2.师:到底胆小威利是一个什么样的朋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吧!

(二)模仿威利走路

1.让幼儿模仿威利骄慢走路的样子

2.师:你觉得威利这个样子走路好不好?教师追问:说说你的理由?

(三)出示系列图的最后一幅,让幼儿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1.师:威利很骄傲,威利为什么很骄傲?

2.师:我不是胆小鬼啦!为什么威利说他不是胆小鬼了?

3.师:我是英雄,威利为什么是英雄?

4.师:威利怎么了?

5.师:威利的身体虽然变很强壮了,但是,他还是那么善良,即便是别人撞到他,他还是会说什么?

活动延伸:

威利因为不喜欢别人叫他胆小鬼,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那我们再想一想,威利是怎么改变自己的?

幼儿:跑步、吃营养大餐、跳迪斯科、练拳击、举重。

师:可以,那我们也去户外一起跟着威利来锻炼锻炼我们的身体吧!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有很多孩子想说但是说不出来,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篇15:《百花园七》教学反思 赵利娟

昨天,我在年级组内讲了百花园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完成“语海畅游”部分的一、二题,学习目标有两个:1、了解多音字;2、学会用音序法查字典。

上课时,我直接引入新课。教学第一题时,我先指几个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读出“乐”、“量”、“转”、“种”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同时纠正错音,然后问学生发现了什么?有的同学说同一个字有不同的读音,因为以前我跟孩子们说过,所以有的同学说出这叫“多音字”。然后让学生齐读四组词语,加深印象。最后让学生说出“你还知道哪些多音字?它们什么时候读什么音?”学生又说出了“长、了、行、少、数、重”等许多多音字,令人刮目相看。

接下来教学用音序法查字典。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字典,学生们比较好奇,积极性很高。首先说出在知道一个字的.读音,还想知道它的意思,可以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领着学生找到“汉语拼音音节索引表”,告诉学生它的排列顺序就是《汉语拼音字母表》里字母的顺序,然后以“该”字为例讲音序查字法的步骤,这个环节我让同桌两人小组合作,不会的可以问同桌,进行地比较顺利。接下来再查“往”字在字典的哪一页。同学们按照步骤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表”中找到了“W”,又查到了“wang”这个音节,音节后面是“汪”,这时问题出现了,有的同学说“老师,字典上没有’往’这个字!”这时我告诉他们:每个音节后面的字都是按照一声到四声的顺序排列的,刚才查的“该”因为是一声,所以直接在音节后面出现了,而“往”字是三声,我们先要找到“汪”所在的页数,然后往后面去找“往”字,在我的点拨下,孩子们陆续在字典上找到了“往”字。接着放手让学生查“过”字在字典的哪一页。在查这三个字的同时,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要查的字

音序

音节

所在页数

组词

最后布置了本节课的作业,让学生回去在家长的指导下查出自己名字在字典的哪一页。

本节课学习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重点、难点突出。多音字因为在以前的教学中已有渗透,主要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总结,然后拓展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多音字。查字典的教学中,对学生查“往”字时遇到的困难预想较到位,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在教学中完成的表格和考试时经常出的类型接轨,为考试打下基础,最后布置的查自己的名字的作业,学生也很感兴趣。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讲查字典时,学生们因为第一次接触字典,比较好奇,另一方面有些家长可能提前给孩子讲了方法,急于表现却又说不清楚,造成课堂秩序有些混乱,维持起来比较费力。

篇16: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反思 付利锋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反思 付利锋

本节课在以往的教学中,通常采用讲述式的教学形式,感觉内容简单,没什么好讲。上学期昌江思源中学的老师到十中听课,学校正在尝试用“六环节”教学模式上课。我充分挖掘教材,通过多个小实验、并以“问题”为载体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利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和动手设计小实验(自制单摆),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身边的物理道理。关心机械能与人们生活的联系(科学世界DD人造地球卫星),将机械能应用于生活的意识。通过这节课学习,学生对机械能的概念,以及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是对本章的'一个概括,因此,提出了能量守衡恒,对这点的认识,是学生能否学好这一章的关键。确实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专题 音乐课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