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教学案例与反思

samnan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samnan”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教学案例与反思(共1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15里有个一。一个十和三个一合起来是()

2、出示数学卡片,说说它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11,18。

二、教学新课让学生拿出小棒,数十根捆成一捆,说一捆是多少。再数5根小棒放在这捆小棒右边。

让学生观察后,问:你能根据摆的小棒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学生说,教师板书:

10+5=15-5=

5+10=15-10=

2、让学生独立思考算法后,全班交流,提问:

10+5表示什么意思?(把10根小棒和5根小棒合起来)10+5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突出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15)

5+10表示什么意思?5+10等于多少?怎么想的?(既可用数的`组成来想,也可能由10+5=15,想到5+10=15)

15-5表示什么意思?5+10等于多少?怎么想的?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突出利用数的组成计算。(15里面有1个十和5个一,去掉5个一就只剩1个十)

15-10表示什么意思?15-10等于多少?怎么想的?

齐读四道算式,感受相互联系。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在书上填算式,同桌互查。问:计算10+7=_____,除了从图上能看出来外,还可以怎样想?17-10你又是怎样想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做书上,订正时指定两人分别报每组得数,共同订正。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用“开火车”方式共同订正,指导做错的学生。

选4+10=14,让学生说出另外3道题。

4、做第4题。

观察后,说说从每幅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交流后,独立填算式,共同订正。

5、游戏:选几人从圆柱形盒子里各抽一道算式并解答。

10+()=18()+2=1210+()=()

19-()=10()-10=6()+()=14

6、教师在一个长方体的四个面上写出下列算式,依次旋转出示,同桌互说得数,再指名回答。

9+1+67+3+210-8+310-6+4

四、总结: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样的计算?你能举出这样的算式吗?

课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有效的学习活动应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知识基础是1120各数的组成,所以教学时先复习1120各数的组成,作为铺垫。《课标》还提出要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开展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学新知时为了让学生有更深的体会,并未直接采用书上的出示蛋糕图的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体会计算方法,并突出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方法。

教学时能注意让学生总结规律,培养初步探究能力,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教学资源,又予以拓展,较好的完成了教学内容。

虽然课堂教学容量较大,由于采用奖励五角星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所以学生学得很认真,听得很仔细。但因为教学例题采用摆小棒的方法,直观性强,在讨论10+5等的计算方法时学生难以想到用数的组成来想算法,可见抽象性的内容在教学中还需设法突破。

篇2:《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原创」《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11~20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课的开始我对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复习,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本节课的知识比较简单,于是我就让学生多说,多动手操作,多练习,达到每个学生都能把本节课学会。 由于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为了使学生感兴趣,同时避免计算教学的枯燥,在教学时,我注重发挥动手操作的功能,活跃了课堂气氛。一图四式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学起来比较容易;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内容,对于能力强的学生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而对于能力差的学生仍然会接受较慢。因此,我安排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教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不但面向了全体学生,让不懂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懂,而且也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的要求。 加强操作和观察演示活动,以丰富学生关于数的概念,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的`理解数的概念。另外,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数数、去理解、去观察。一方面使学生感到我们生活中充满着数,数就在我们身边;另一方面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数量和顺序,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不管准备的怎么好,一节课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总有很多优缺点。由于课前准备不十分充分且经验不足,一些环节处理的不熟练和不够完整,驾驭课堂能力还需尽快提高。在课的设计方面,还应在动手操作后花时间认真总结出算法,让学生摆脱实物,直接清楚地说明算法,这点体现得不明显。 知识的获取是在体验与探究中进行的,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捕捉和提出问题,能在探究过程中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正是我所追求的。体验是让学生用心去感受,评价、思考,把一个不太熟悉的可交流的对象有效地进行分析和理解。探究指在体验过程中敏锐地捕捉问题,追问、探寻结果。

篇3:《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一方面是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是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摆小棒来说明10+3=13,3+10=13,13-3=10,13-10=3。

在例5的教学中,一图4式是学生已有的经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内容,但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来说会感觉太简单了,但对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的,所以在教学新课的时候,让好的学生带动差生,“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素,既面向全体学生,让不懂的学生能在优生的带动下和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也满足了优生想自主探素的欲望。

在例6的学习中,是认识加减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虽然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但其实很多学生都已经认识了。在教学中我是让学生自己想。我提出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在加减法算式里,他们也自己的名字,你们能猜出来他们是什么名字吗?”学生一听都纷纷开动脑筋,在学生讨论纷纷的时候,再出示它们的各部分名称,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一节课上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已基本掌握,但在计算时对一些差生来说还是比较难,特别是减法,有的会说不会写,有的会算不会说,看来还是要在这方面下工夫。

篇4: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11~20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课的开始我对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复习,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本节课的知识比较简单,于是我就让学生多说,多动手操作,多练习,达到每个学生都能把本节课学会。

由于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为了使学生感兴趣,同时避免计算教学的枯燥,在教学时,我注重发挥动手操作的功能,活跃了课堂气氛。一图四式是学生已有的经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内容,对于能力强的'学生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而对于能力差的学生仍然会接受较慢。因此,我安排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教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不但面向了全体学生,让不懂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懂,而且也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的要求。

加强操作和观察演示活动,以丰富学生关于数的概念,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的理解数的概念。另外,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数数、去理解、去观察。一方面使学生感到我们生活中充满着数,数就在我们身边;另一方面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数量和顺序,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本节课,我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我就课前先让学生复习了0——20这21个数字,在学生学习了新内容之后从这21个数字中选择两个,然后写一个算式,学生都写的非常好,看到这种情况我就让学生看着这个算式再写出其他的三个算式,结果出乎我的意料。

不管准备的怎么好,一节课总有很多优缺点。由于课前准备不十分充分且经验不足,一些环节处理的不熟练和不够完整,驾驭课堂能力还需尽快提高。在课的设计方面,还应在动手操作后花时间认真总结出算法,让学生摆脱实物,直接清楚地说明算法,这点体现得不明显。

篇5:《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11~20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课的开始我对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复习,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本节课的知识比较简单,于是我就让学生多说,多动手操作,多练习,达到每个学生都能把本节课学会。

由于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为了使学生感兴趣,同时避免计算教学的枯燥,在教学时,我注重发挥动手操作的功能,活跃了课堂气氛。一图四式是学生已有的经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内容,对于能力强的学生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而对于能力差的学生仍然会接受较慢。因此,我安排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教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不但面向了全体学生,让不懂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懂,而且也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的要求。

加强操作和观察演示活动,以丰富学生关于数的概念,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的理解数的概念。另外,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数数、去理解、去观察。一方面使学生感到我们生活中充满着数,数就在我们身边;另一方面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数量和顺序,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本节课,我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我就课前先让学生复习了0——20这21个数字,在学生学习了新内容之后从这21个数字中选择两个,然后写一个算式,学生都写的非常好,看到这种情况我就让学生看着这个算式再写出其他的三个算式,结果出乎我的意料。

不管准备的怎么好,一节课总有很多优缺点。由于课前准备不十分充分且经验不足,一些环节处理的不熟练和不够完整,驾驭课堂能力还需尽快提高。在课的设计方面,还应在动手操作后花时间认真总结出算法,让学生摆脱实物,直接清楚地说明算法,这点体现得不明显。

篇6:《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建始县实验小学 郑胜利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11~20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课的'开始我对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复习,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本节课的知识比较简单,于是我就让学生多说,多动手操作,多练习,达到每个学生都能把本节课学会。

由于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为了使学生感兴趣,同时避免计算教学的枯燥,在教学时,我注重发挥动手操作的功能,活跃了课堂气氛。一图四式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学起来比较容易;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内容,对于能力强的学生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而对于能力差的学生仍然会接受较慢。因此,我安排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教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不但面向了全体学生,让不懂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懂,而且也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的要求。

加强操作和观察演示活动,以丰富学生关于数的概念,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的理解数的概念。另外,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数数、去理解、去观察。一方面使学生感到我们生活中充满着数,数就在我们身边;另一方面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数量和顺序,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不管准备的怎么好,一节课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总有很多优缺点。由于课前准备不十分充分且经验不足,一些环节处理的不熟练和不够完整,驾驭课堂能力还需尽快提高。在课的设计方面,还应在动手操作后花时间认真总结出算法,让学生摆脱实物,直接清楚地说明算法,这点体现得不明显。

知识的获取是在体验与探究中进行的,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捕捉和提出问题,能在探究过程中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正是我所追求的。体验是让学生用心去感受,评价、思考,把一个不太熟悉的可交流的对象有效地进行分析和理解。探究指在体验过程中敏锐地捕捉问题,追问、探寻结果。

篇7:《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时,以儿童熟悉的复习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去观察、去思考、去讨论;再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说一说,从具体的情景当中抽象出计算过程,把具体的操作与抽象的'计算过程对应,帮助学生从实物中脱离出来再教学算式的个部分名称。最后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练习,达到熟练准确计算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学生获得知识过程体验,培养因题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观察收集数据的能力。

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带有“残缺美”的灵动艺术。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准备的再好,一堂课就是一种动态的生成过程,总有很多的优缺点。如: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从1个十和3个一里面去掉3个一还剩下1个十”这样的语言,对于他们来说说起来是比较拗口的,尤其是新教师在引导上更为吃力。所以花费的时间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计算教学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在教学中,要更注重发挥学生善于表现得心理特征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孩子在本节课中会发现10加几或者是几加10就等于十几,十几减十就等于几,十几减几就等于十,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让学生在过程中不断的有思维的冲击。

但在给加、减法家庭起名字时,我觉得自己为了赶时间,直裸裸的告诉它们名字,然后让学生齐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一个无限的空间去任意飞翔。没调动学生兴趣。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语言要更加形象、生动。在课堂教学中,语言则应该更加精炼。

篇8:《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课堂教学反思

《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课堂教学反思

建始县实验小学 郑胜利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11~20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课的开始我对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复习,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本节课的知识比较简单,于是我就让学生多说,多动手操作,多练习,达到每个学生都能把本节课学会。

由于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为了使学生感兴趣,同时避免计算教学的枯燥,在教学时,我注重发挥动手操作的功能,活跃了课堂气氛。一图四式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学起来比较容易;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内容,对于能力强的学生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而对于能力差的学生仍然会接受较慢。因此,我安排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教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不但面向了全体学生,让不懂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懂,而且也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的要求。

加强操作和观察演示活动,以丰富学生关于数的概念,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的理解数的概念。另外,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数数、去理解、去观察。一方面使学生感到我们生活中充满着数,数就在我们身边;另一方面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数量和顺序,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不管准备的怎么好,一节课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总有很多优缺点。由于课前准备不十分充分且经验不足,一些环节处理的不熟练和不够完整,驾驭课堂能力还需尽快提高。在课的设计方面,还应在动手操作后花时间认真总结出算法,让学生摆脱实物,直接清楚地说明算法,这点体现得不明显。

知识的获取是在体验与探究中进行的,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捕捉和提出问题,能在探究过程中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正是我所追求的。体验是让学生用心去感受,评价、思考,把一个不太熟悉的可交流的对象有效地进行分析和理解。探究指在体验过程中敏锐地捕捉问题,追问、探寻结果。

篇9:《87加几》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8、7加几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凑十法”计算8、7加几,初步学习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片段:

教学例题:

(1)谈话:学校乐器室里有一些军号,放在两个盒子里,(出示挂图)请你们仔细观察,这是些什么样的盒子,各放了多少把军号?(指名回答)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8+7=?

(2)谈话:你想用什么办法,使人容易看出有多少把军号,把你的想法用小棒表示出来。边摆边轻声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上前摆小棒,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4)谈话:刚才同学们进行了不同的操作,有的把8根小棒凑成10根,有的把7根小棒凑成10根,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的,都能让人很容易看出一共有多少把军号。

(5)谈话:刚才同学们的操作都在书上印了出来,你根据书上的小棒图,填写出反映8+7的思考过程吗?学生填写,指名一人上黑板书写。

教后反思:

我把例题呈现于现实的情景中,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观察是什么样的盒子,激活了学生的“凑十”经验,由观察画面产生想法,到操作小棒把想法物化,再到填写算式,这样,逐步引导学生由直观到抽象进行数学思考,并且进一步掌握了计算方法。

篇10:《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

3、在探索的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处理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答:3元+5角     7千克+3克

2、笔算:375+34      375-34

二、情境导入

1、出示情境图

谈话: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具店,看看三位同学都在买什么?

从图中,你还了解到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有选择地板书,指名列出相应的算式。

2、揭示课题

提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点?

谈话:怎样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三、自主探索

1、解决第一个小问题。

谈话:先试一试用竖式计算,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你是怎么算的?怎么想的?

出示两种情况

提问:这两种算法哪一种正确?为什么?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2、解决第二个小问题。

(1)学生浓度计算“3.75-3.4”

(2)组织交流:你是怎么算的?怎么想的?

(3)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3、教学“试一试”

你能用刚才学到的计算方法解决后两个问题吗?(两人板演,其余独立计算)

你能把计算结果化简吗?

4、总结和归纳

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会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说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有什么注意点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四、巩固深化

1、练一练

第1、2题

2、练习八第1、2、3题

五、课堂总结

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六、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18页

反思:

教育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我们不只一次在课内外发现: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水平和谁知系统,当他们遇到一个新的等解决的问题情境时,他们会自学而主动地从自己已有的知识架构和谁知经验中摸索、收集、调动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并不时进行某种对比,猜想或证明,直到解决问题,从而在有意和无意之间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容量,自动生成新认知内容。

反思我们教师早时的教学行为,是不是有时太细了?教师的苦口婆心,唠唠叨叨、很有可能换来学生的心不在焉,甚至是逆反心理。这一点我们一线的教师肯定见识过。此时,不妨在自由的活动和紧张的竞赛气氛中,创设已有知识与现实情境之间的矛盾,激起他们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动力,从而引发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自觉地进入新知的探究的状态之中。同时,由于“创造”一种的、新的算法成为学生的立方体需要,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参与者变为探索者、创造者,这样的教师更加符合“平等的首席”的特征。这样教学,教师轻松、愉快,学生学得主动、快乐,创造力的培养也在法、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可谓意义重大而久远!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真正注重生命的发展,才不会在新理念的潜意识下调整。

篇1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案例与数学教学反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案例与数学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P80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探索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使学生能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在探索计算方法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增强成功的乐趣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探索并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程实施:

一复习铺垫同学们,最近,我们主要学习了分数的知识,你能把1写成分数的形式吗?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2=()/6=()/8=()/9=()/()

2,计算

1/9+2/9=7/8—3/8=5/6+1/6=6/7—-2/7=

问: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通分:2/3和4/94/5和1/6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1小黑板出示

学生说教师板书1/2+1/4

体问:这道算式和刚才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出示课题

拿出课前贮备好的纸来折一折!得出答案

想一想,我们出了折纸的方法知道1/2+1/4

的结果,还能有什么方法来计算呢?(通分)请学生上黑板做一做

小结:计算1/2+1/4

时,可以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2,教学试一试

小黑板出示请学生做,并且验算

小结我们在计算异分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思考后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

汇报交流结果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数学里往往都是将新知转化成旧知来解决的',所以转化对于我们学数学来说很重要,以后在学习中,要积极开动脑筋,去思考,去探索,从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1,完成课本81页上联系十四1学生先独立完成,在汇报。

2,出示小黑板

A口头填数(化成同分母分数)

3/5+1/4=1/2—1/3=1/3—1/24=

B改错题

1/3+3/7=4/10=2/5()

4/7—1/3=3/6=1/2()

7/10—4/15=7/30—4/30=3/30=1/10()

4/9+7/12=16/36+21/36=37/36()

2/3+4/7=14/21—12/21=2/21()

小结:同学们可不要这么马虎,要做个认真细心的孩子。

C看谁算的又快又准

4/5—2/37/12+1/4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说出来让大家分享一下!

五:布置作业

完成书本81页后四题

(反思)

本课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探索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指导分小组操作,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这块长方形的试验田,先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在这张长方形纸上分别表示出它的1/2和1/4,再看一看1/2与1/4相加的和是多少。同时提出启发性的三个问题①你是怎样看出1/2+1/4的得数是3/4的?②把涂色部分看作3/4时,原来的1/2被看作了几分之几?③想一想,计算1/2+1/4时,先要做什么?这样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效果较为理想。在做“练一练”时,少数学生对于1—3/7遇到了小小的麻烦,个别学生无从下手做不出来,经稍为点拨还是做了出来,作业能够当堂完成,正确率达96%。

篇12:《10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案例与反思

《10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教学例1

以故事形式导入:

小朋友们,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丰收的情景吧。

(1)出示主题图

下面这幅图片就是农民伯伯受西瓜的.场景,观察一下从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图片了解信息。

二、授课

(2)出示表格

看到这些数字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学生汇报所想到的问题。

如: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28+34=62(个)

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34+23=57(个)

师:刚才大家都想出了很多问题,不过都是一步计算就能得出的,那么谁能够想出两步计算的问题?

学生汇报想出的问题:一共摘了读少个西瓜?

怎样解决?

列出算式:28+34+23=85(个)

用什么方法求出得数呢?

学生汇报,展示算法。

(1)直接口算得出

(2)笔算得出――列竖式(注意进位加法,以及数位对齐)

2862

+ 34+23

6285

(3)先笔算再口算

引出简便写法

62

+23

85

观察一下这种写法和前面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学生汇报想法

教师总结:我们发现这两种都是分步计算的,不过第二种比第一种写起来更加的简便。

巩固练习:第26页做一做

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

2、教学例2

我们刚刚把西瓜摘下,总共有85个,现在准备把他们运走,第一次工人叔叔开车运走了40个,第二次小朋友也来帮忙,他用三轮车运走了26个,那么还剩下多少个呢?(结合图片进行讲解)

思考解决方法,列出算式:

85-40-26=19(个)

怎样得出答案呢?

(1)口算

(2)先口算再笔算

85-40=45

大家能不能象前面学过的连加一样写出一个竖式

学生尝试列出竖式: 85

(注意退位减法)-40

45

巩固练习:第27页做一做

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29页练习五第1、2题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3题。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获得了哪些知识?

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学生自由说说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下来,发现课堂上存在有好多问题。首先,教学容没有讲透,学生基本上还没明确今天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呈现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特点;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没有给学生做好示范,以至于学生还不知道竖式连写;其次,没有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心理,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兴趣,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只有十几分钟,要让他们上课能够注意集中力的话,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本节课上教师的讲授贯穿始终,致使学生出现精神疲劳,忽视了学生的生理特征。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不是很规范,没有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13:《10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教学例1

以故事形式导入:

小朋友们,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丰收的情景吧。

(1)出示主题图

下面这幅图片就是农民伯伯受西瓜的场景,观察一下从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图片了解信息。

二、授课

(2)出示表格

看到这些数字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学生汇报所想到的问题。

如: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28+34=62(个)

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34+23=57(个)

师:刚才大家都想出了很多问题,不过都是一步计算就能得出的,那么谁能够想出两步计算的问题?

学生汇报想出的问题:一共摘了读少个西瓜?

怎样解决?

列出算式:28+34+23=85(个)

用什么方法求出得数呢?

学生汇报,展示算法。

(1)直接口算得出

(2)笔算得出——列竖式(注意进位加法,以及数位对齐)

2862

+ 34+23

6285

(3)先笔算再口算

引出简便写法

62

+23

85

观察一下这种写法和前面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学生汇报想法

教师总结:我们发现这两种都是分步计算的,不过第二种比第一种写起来更加的简便。

巩固练习:第26页做一做

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

2、教学例2

我们刚刚把西瓜摘下,总共有85个,现在准备把他们运走,第一次工人叔叔开车运走了40个,第二次小朋友也来帮忙,他用三轮车

运走了26个,那么还剩下多少个呢?(结合图片进行讲解)

思考解决方法,列出算式:

85-40-26=19(个)

怎样得出答案呢?

(1)口算

(2)先口算再笔算

85-40=45

大家能不能象前面学过的连加一样写出一个竖式

学生尝试列出竖式: 85

(注意退位减法)-40

45

巩固练习:第27页做一做

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29页练习五第1、2题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3题。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获得了哪些知识?

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学生自由说说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下来,发现课堂上存在有好多问题。首先,教学容没有讲透,学生基本上还没明确今天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呈现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特点;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没有给学生做好示范,以至于学生还不知道竖式连写;其次,没有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心理,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兴趣,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只有十几分钟,要让他们上课能够注意集中力的话,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本节课上教师的讲授贯穿始终,致使学生出现精神疲劳,忽视了学生的生理特征。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不是很规范,没有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关专题 减法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