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小说读后感

大笨象会跳舞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大笨象会跳舞”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沉思录》小说读后感(共13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精选励志小说《沉思录》

《沉思录》是公元2世纪后期古代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传下来的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主要思考人生伦理问题,兼及自然哲学;是奥勒留所作的一本写给自己的思想散文集。这本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斯多亚哲学)的一个里程碑。

内容简介

《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马可·奥勒留把一切对他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的意见,并且是可以由心灵加以消除的。他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热诚地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热爱劳作、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之努力。《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作品影响

通过《沉思录》这传世之作,古代斯多葛派哲学精神得以流传至现代。

马可·奥勒留的著名代表作《沉思录》具有极其丰富的道德修养内涵,通过对《沉思录》道德修养思想的分析,可以充分挖掘出其对当代公民道德素质培养的现代价值,以期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马可·奥勒留的道德修养在其本质上仍与基于历史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活基础之上的人的现实具体需要有所偏离,其根本目的和落脚点并不是为了人民的普遍利益,而是为了维护剥削阶级的利益,因此,其道德伦理思想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凡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否定它的积极作用。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的道德修养思想,尤其是个人自觉修养,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系统工程,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最新励志小说排行榜前十名

2.十大青春励志小说排行榜

3.高中短篇小说精选

4.精选励志小说《年轻,就要对自己狠一点》

5.精选好看的青春励志小说

6.精选励志小说《哈佛凌晨四点半》

7.励志文章精选3篇

8.经典一句话励志语录大全

9.富含哲理的励志书籍推荐

篇2:沉思录读后感精选

我有幸阅读了《沉思录》这部智慧之书,它是温家宝总理的枕边书,这本书是近两千年前的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人生感悟,在书中他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他在书中的说法,很多都能够引起我的共鸣。他教会我怎样去生活,怎样去做人。

他教会我谦卑。

“不论我是什么人,都只是一小小的肉体、呼吸和支配部分。”如果这句话由别人说出,我想我不会有这么深刻的印象。他是古罗马的皇帝呀!他拥有广阔的国土,视他如天神的子民。难道他不认为他是与生俱来的高人一等吗?不,他是不同的。他不同于那些自认尊贵,视他人为蝼蚁的王。他的高贵,在于血液里流淌的谦卑、平等之心。

他教会我珍惜。

他说,“要记住: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任何人所过的也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失去的生活。”初读这句像绕口令一样的话,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仔细又读了几遍后,我似乎有所体会。的确,我们正在生活,同时,也正在失去生活。所以我们不必对于今后的生活产生好奇,在我们思考的时候,生活已经继续了。他不正是想让我们珍惜现有的时光吗?

他教会我自信。

“不要去注意别人心里在想什么,一个人就很少会被看成是不幸福的,而那些不注意他们自己内心的活动的人却必然是不幸的。”“不管任何人做什么或说什么,我必须还是善,正像黄金、绿宝石或紫袍总是这样说: 无论一个人做什么或说什么,我一定还是绿宝石,保持着我的色彩。”人本来就是独立的个体。而现在,很多人做人处事都有所顾忌。悟透了这句话之后我认为,最好的方式便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他教会我仁爱。

“对于那没有理性的动物和一般的事物和对象,由于你有理性而它们没有,你要以一种大方和慷慨的精神对待它们。而对于人来说,由于他们有理性,你要以一种友爱的精神对待他。”而他对于死亡的感悟简直已经凌驾于那个年代。“死亡像生殖一样是自然的一个秘密,是同一些元素的组合与分解,而全然不是人应当羞愧的事情,因为它并不违反一个理性动物的本性,不违反我们的结构之理。”“很快,你就将化为灰尘,或者一具骷髅,一个名称,甚至连名称也没有,而名称只是声音和回声。”“我猜想,你不会因你体重只有这么些利特内而不是300利特内而不满。那么,也不要不满于你必定只活这么些年而不是更长时间,因为,正像你满足于分派给你的身体重量,你也满足于分派给你的时间长度。”每个人都怕死。()古人因其落后的医疗技术,普遍的较低的`死亡年龄,更渴望可以活得久一些,甚至永生。因此所谓长生不老药,炼丹便成了一项重要研究。中国的皇帝便是很好地例子。为了永生享受荣华富贵,坐拥江山美人,便渴求长生。而同是皇帝的马可?奥勒留却更早的看清了生死的奥秘。人本是一堆原子的集合体,除了拥有思想,与一张桌子的区别也只是原子种类,数量,构造的不同。即使死了,也只是回归了创造万物的自然。真正应当羞愧的不是死亡,而是当你的身体还没有衰退时,你的灵魂就先在生活中衰退。《沉思录》中教会我的远远不止这些。我仅选出这些做出了我的理解。它值得我天天去读,天天去想。每多读一遍,对人生便有了更深的感悟。

《沉思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甜美、忧郁和高贵。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

篇3:沉思录读后感精选

世界上很多哲学家在不间断地探讨人生问题,人活着意义和价值究竟是什么?至今没有答案。‘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好像是一个自然规律,毕竟人与动物有区别,人是有思想的,有的人为了信仰和事业甚至为了爱情,不惜生命,也有人苟且偷生,一辈子混日子。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林黛玉说过一句话:“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这句话代表了大部分人群思想。今天的文明社会,很多人信仰宗教,把生命和希望寄托在神灵、上帝和佛祖上,验证了‘命与天’的关联。前一位叫马可·奥勒留的古罗马皇帝,在戎马生涯中记录了一本《沉思录》。他崇拜神明,但在生与死问题上有其独特的看法,他用自己一生的思考,为无数寻求生命更深层境界的人铺设了灵魂的阶梯,他竭力用自己的语言试图解答‘人活着为什么’‘生命究竟有无意义’这些问题。这位帝王的思想对于现代人和未来的社会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样会令后人敬仰。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在思索和寻找这三个古老的哲学命题答案。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人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是微观物资自然结合演化的结果,它经历了复杂的结合过程和时间考验,也可以这样认为人从自然中来,最后回到自然中去。《沉思录》作者认为:“人生也是这样啊,昨天或前天你出生时从宇宙那里得到呼吸的本领,有朝一日你又要将它还回去,从哪里得来的,便还到哪里去”。这个观点实际是人们对人生的一个基本认识。有了这个认识你就不会惧怕死亡。小说《红楼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他自己并不知道是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甚至感叹“活着真没有趣儿!”他是一块多余的石头,最初由一僧一道带来,最后又由一僧一道带走,‘既从空中来,应向空中去’。单从故事表面上看觉得荒诞无稽,但它揭示了人从哪里来还得到哪里去深邃的哲学道理。

“人生是一场战争,一段旅途。”自然界里昆虫,出世以来就靠自己觅食,它的母亲只是提供了一个有食源的环境,能否生存全靠自己去努力。人比动物要优越得多,在幼年、少年完全由父母精心照顾,但仍然避免不了疾病的侵袭。人的一生除了要与疾病磨合外,还要与自然灾害相斗,与人相斗也是常事,特别是踏入社会后会遭遇各种风险,甚至会遇到恶人的伤害。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叙述了生物界“必得进行生存斗争而不免遭遇重大的死亡。”这是一场自然选择的结果,即适者生存。人类也是一样。“生活的艺术与其说像是跳舞,不如说更像角力,因为人生不可预见,必须牢牢地站稳脚跟,准备应付四面八方的攻击。”因此,从广义上讲人生确实是一场战争。人生也是一段旅途,人生经历了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直至死亡,就像行路一样,有时很顺利,有时也很艰难,当你即将走完人生时,你会感叹:“人的生命如此短暂”。

“人生便是朝生暮死”这个论点是对生命过程的高度慨括。“人生是何等短促,何等卑微,昨天像是一滩黏液,明天也不过是一具木乃伊、一堆灰尘。”生死之间不过一线之隔。“死和生一样,都源于自然的奥妙。”人的生命与生物界一样是有限的,一切源于自然的一种转换,终究会走向死亡,“生命像割刈成熟的麦穗,这一批长出来,那一批倒下了。”人一出世,就一天天向坟墓靠近,虽然有过它的旺盛期,但很快就会衰退直至死亡。美国的企业家史蒂夫·乔布斯有一句名言“记住,你即将死去”,这是在告诫人们,生命是暂短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追随你的心灵和直觉,也正是生命意义所在。

“死后最长久的名声微不足道”“所谓的‘名垂千古’是什么呢?只是虚无罢了。”很多人在人生中追求名利,总想留下痕迹和渴望美名,没有想到人死了什么也带不去,即使留下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也会逐渐淡忘。《沉思录》中关于名声有很多叙述,作者认为追求名声是不明智的,他既对自己要求,也是对世人告诫:“无论如何要谨记:你和别人都会很快死去,不久之后你们的名字也将被后人忘记。”中国北宋大诗人苏东坡有一句名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人生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三国时期军事家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果不看淡名利,人就会失去志向。人生在世不可为名利和名声困惑,尽管你在世的时候名声大噪,死后也会被人遗忘。名利也是一样,生前获得了巨大财富,死后你却享受不了,即使几代亲属继承,最后也将散尽。人活在世界上,应该努力去探求生活的意义。

“做一个忠诚的人,一个好人”“做一个朴实、谦虚的人”。一位古代的皇帝的思想境界超过了现代受过教育的人,他努力从哲学中去寻求生命的意义,他没有故弄玄虚,而是从生活中点滴做起,他从他身边人和亲属中学习别人长处和优点,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这样的人吧:朴素。善良、严肃、高尚、不做作、爱正义、敬神明、温柔可亲、恪尽职守。”当他把生死看透后,并没有消极对待现实,而是在尽自己的责任,把手里的工作做好。抓紧时间奔向自己的目标。“若要使品德臻于完善,就要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的末日,既不放纵情感,也不麻木不仁,或者显得虚伪。”“不管别人说什么做什么,我自己一定要做个好人”他就像一块裴翠,始终保持着天生的光彩。

读完了《沉思录》,深感人生短暂。如果始终选择在无意义的生活之中就犹如一具僵尸。其实在生命未结束时有很多事情值得人们寻求,“追求更优雅的精神生活,追求更高尚的精神,要用尽自己的才华多创造一点美。”无论结果如何,你努力了,你没有浪费时间。人生要像一盏灯一样,不到熄灭就不会失去光芒。

记住马可·奥勒留留下的一句话吧:“好好把握那只属于你的生活,也就是你现在的生活,那么你就能平静、安详地度过你的余生,成为一个与你内在的神明和谐一致的人。”

篇4:沉思录读后感精选

“我很烦躁,很烦躁。”最近老看到的这句话。

老Z说,我的体重经久不下,这不是心宽体胖,这叫做压力肥。

我对于这个新名词倒是没怎么去考究,大家都一笑而过了。而这压力背后,却总有一些让我感慨的东西。一个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始终记得。她说:“我这一辈子都在回首,读小学时怀念读幼儿园,读中学时怀念读小学的日子,上了大学又对中学念念不忘,完了结婚了想念单身的时光,现在有孩子了常常会想起二人世界。”什么是人生活的常态呢?有人说是平淡,也有人说是激情,有人浑浑噩噩,有人野心勃勃。

喧嚣繁华与落寞感伤,如一扇虚掩的门,挡在我们之间。透过这扇门的缝隙,我们常常可以窥见迷失的自我与真实的自我。人的内心,平静如水,还是波澜起伏,有时候我们无从辨识。何处你灵魂的归宿,这是很多人一直在想却又想不通的问题。假作真时真亦假。普通人生活在天空下,名人明星生活在镜头下,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循着生活的轨迹,踽踽而行。

曾经的人们,读书、写字,读很文艺的书,写很青涩的情诗。人们的思想单纯,满怀热忱。现在的人们,很多人坦言我不读书已好多年。有些人虽然依然读书写字,不过读的是很矫情的书,写的是很露骨的字,甚至干脆复制粘贴,习惯炒作,恶语相向,实践着文人相轻,恶俗还是高雅,各执一词。网络的力量,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人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在匆匆流逝的岁月里,缅怀自己的生活。

年轻的时候,青春躁动,总有颗不安分的心。

中年的时候,危机四伏,因为各种有形无形的压力纷至沓来。

年老的时候,青灯古佛,是否可以真的无欲无求?

生活无所托,读书是王道。这是最近的感言。

在这样忙碌平淡的日子里,于偶然的机会在书店瞥到了这本书——《沉思录》。

素来对哲学书没有研究的我,随手翻翻了这本被称为温总理枕边书的《沉思录》的序言。向来比较喜欢这类行文质朴、发乎内心的文字,所以决定看一看。自然、理性与德行,是斯多葛派哲学思想的精义所在,也是此书的核心所在。

作为一代罗马帝皇,马克?奥勒留最终无法挽救帝国江河日下的颓势,而《沉思录》在历史长河中保留了比他功业更为长久的光芒,时势造就英雄,他没有作为帝皇被很错认熟知,却作为一个哲学家名留青史。这本身就给这本书增添了一点神秘感。

译序的开头引用了柏拉图的一句话:“惟有哲学家为城邦之主,城邦方有生之希望,得见天日。”惟有精通哲学的君主方能建立“理想国”。虽然罗马帝国没能在历史中长久辉煌,但是其思想与哲言却影响了后世的无数人。

《沉思录》一改哲学书在我心中晦涩乏味的印象,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内心的感悟与哲思,于细微之处见真知,充满了一股浩然之气,令人高山仰止,朴素又不失崇高。比如他在书中提及他的思想很多是源于他的祖父、父母亲、养父、导师等,还有各种各样的艺术家与哲学家。高尚的品格、平和的性情、谦虚仁爱、宽容踏实、坚韧负责、朴素感恩,这些美好的德行与品质在书中都有说到。

在卷一的末尾,他说:“这一切,都是因为神灵与命运的眷顾。”且不说神灵在我们心里到底是一个什么定位,我总认为一个有信念的人,是一个值得人们去尊敬的人,不管观点或者意见是否不一致。“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马可?奥勒留的一番话,想必可以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生活究竟给与了我们什么。我们活着到底在追求什么。这是很多人会思考的问题。

人生起起伏伏,沉浮,是很多人都要经历的过程,没有什么是永远一帆风顺的。

其中有些言语或许在人看来过于消极与虚无,在一个论坛的帖子上还看到有人说,中国人都去看这种书,经济都不用发展了。我笑。想必人各有志,但本人也觉得此人有一叶障目之嫌,所以不敢苟同他的观点。这言论也间接可以反映现在很多人的心态,他们的心,沉不下来,而是一直漂浮着,为了追逐名利,当然这也无可厚非,只是人现在这种心态让我觉得其实还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书中很多哲理都写得浅显易懂,而给我们的启示则是深刻的。

“适应你命中注定的环境,爱那些注定与你生活在一起的人,要真诚地爱他们。”

爱从来不是放风筝。难道要等到风筝飞走了才明白什么是自己真正珍惜的吗?爱在当下,金玉良言。爱自己的人与自己所爱的人,值得你为之付出。

“自己站直,不要别人扶直。”

“这并非不幸,我的勇敢承担使它变成了幸运。”

“在冬天寻找无花果的人是疯子;孩子已经死了,还在不断嚎哭的人和疯子也差不了多少。”

“青葡萄、熟葡萄、干葡萄;每一步都是变化,不是化为乌有,而是注定变成某种注定成为、但尚未成为的东西。”

人们常常在想,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人们会失去很多东西,人生的境遇,不确定性永远是生活的常态,计划赶不上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学会坦然,还有坚强。眼泪从来不能说明什么。张爱玲说:“静候岁月,现世安稳。”我喜欢这个平静而睿智的女人。尽管曾经她经历了很多痛苦。而终究她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生活中的变数,需要我们用更平常的心去对待。

“人们相互蔑视,同时又相互阿谀奉承;他们总是希望爬得比别人高,却同时又匍匐在别人脚下。”“一切很快就会忘记你,你很快就会忘记一切。”

人常说现实总是残酷的。而人们自己常常在制造这种残酷,在尔虞我诈中挣扎折腾。如果人们记得后面一句话,或许人们可以更宽容一点,不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时下的大环境,纷纷扰扰,人们忧心忡忡,生怕自己会被这个时代抛弃,于是乎,各种各样的培训蜂拥而至,人们去真正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孔子有言人当三令五申。而沉思,这个词似乎渐渐被遗忘了。

《沉思录》,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并不是真理的代言,而其阐述的思想着实可以为人们提供很大的参考价值。关于如何生活,关于幸福的含义。枕边的书,在睡觉之前沉思吧。记得一个朋友说,缅怀是我每天睡觉之前做得最多的事情。沉思,安静地思考吧。

篇5:沉思录读后感

我以前对《沉思录》这本书很陌生,只因为偶尔看到了温家宝总理曾说的一句话“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怀着好奇之心我暑期拜读了它,它是由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写。

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该书没有过分讲究辞藻,也没有较好地去安排结构,而是任凭思想随波逐流的一部经典哲学名著。它朴素无华,平淡无奇,却充满睿智和哲理,能直达心灵,更能够引导我们用冷静而达观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和人生。它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是一本拷问心灵的书,每一句写给自己的话语,都是一次向着心灵的凶猛攻击。即使是在时隔两千年的今天,我们仍能跨越时空,隔着两千年的时光仿佛看见作者低头沉思,与自己内心对话。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沉思录》启迪我,要干好教书育人这份工作,要在三尺讲台上有所作为,首先要从自我的内心处开始修炼。

一、善于学习

书本的开篇就能够看到作者用长篇幅表达自己学习和感恩的过程,“从我的祖父那里,我学习到弘德和制怒;从我的父亲那里,我懂得了谦虚和果敢;从我的母亲那里,我濡染了虔诚和仁爱,以及远离奢侈的简朴生活方式;从我的老师那里,我学会了忍受劳作、清心寡欲、事必躬亲,不干涉他人事物和不轻信流言诽谤”等等。作者从不同人身上学到许多优秀的品质和宝贵的人生经验,更重要的是,他掌握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身边的人都是自己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在生活中时常发现他人的优点,善于吸收有益的经验。每一个人都有如金子一般的闪光点,关键要看我们是否有一双慧眼,有宽广的胸怀,能否如海绵一般,拼命吸收,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善于向别人学习,使自己能力更全面,人格更健全.正如书中所说:“想想那些和你生活在一起的人的德性,例如某个人的积极,另一个人的谦虚,第三个人的慷慨,德性的榜样在与我们一起生活的人身上展示……”,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需要我更努力地学习,不断进取,在实践中总结新经验,探索新办法,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耕好手中的“责任田”。

二、勤于思考

如果缺少思考,就无法形成自己的思维,永远只能够跟着别人的脚步走,其灵魂就很难提升到另一个新的高度,对事物的理解也会十分局限与狭隘。阅读完这本书,时常会使我静下心来思考人生,也让自己培养出一种纵横交错的哲学思维,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尽可能客观地评价事物,这样会帮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多将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为学校、为学生做些什么,“当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利益的某个目标时,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费在思考别人上”。因为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会使我们忽略掉观察我自己的缺点和行为。

三、学会宽容

作者认为“人们是彼此为了对方而存在的”,“不要以恶报恶,而是要忍耐和宽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有优点必定就会有缺点,我们应该经常有包容之心,善待自己,也同样善待别人。真正的宽容,本质上就是爱护,宽容并不等于放任其自流、撒手不管,如果对学生的缺点听之任之,不管不顾则是一种纵容。宽容是一种心态、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技巧,其中具有丰富的内涵,代表了你心灵的充盈和思想的成熟。如果真正领悟了宽容的艺术,达到一种兼容并蓄的境界,就能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广。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保持宽容心态,不但可以提高生活的幸福指数,而且可以为自己赢得更宽松的发展空间。

四、坚定信念

一个人的新年和理想,是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的总开关。信念决定我们人生的方向,只有坚守住信仰,在身处逆境时才会不泄气,不放弃,身处顺境时才可以不骄傲、不折腾。我们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社会,克服急躁、消极和抱怨的情绪,理性地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去做好自己的份内应做的事。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宽度和厚度。其实,生命的不完美就是完美,人生不要背着过多的包袱,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无论生命长短,都能做到无愧于自己的使命。

《沉思录》这本书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地去读,用心地去感悟作者深刻的感受,他那内心的超脱与自我的完善,不断的反躬自责,不断的警醒鞭策,不断修炼和提高自我的精神境界,完善自己的人格,加强道德和人文修养,保持宽广的胸怀,以从容豁达的心态、理性清醒的认识,饱满向上的精神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努力追求自我的不断的完善,做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人。

最后我将书中的一段优美的语句和大家共勉:“属于身体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属于灵魂的一切只是一个梦幻,生命是一场战争,是一个过客的旅居,身后的名声也会迅速落入忘川。那么一个人靠什么来指引?惟有哲学。”

篇6:沉思录读后感

说起这本书,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温家宝推荐的,而且是温家宝的枕边书,而且是读了几十遍的枕边书。如果以这本书的内容来如这种媒体的炒作相比,真是让人哑然失笑。不过,这本书倒是真合我的口味!

这本书可以说是哲学著作,也可以说是一本修身养性的著作。马可·奥勒留是一个斯多葛主义的哲学家,同时还是一个戎马一生的罗马帝国皇帝。但是,在他忙碌的一生中,却是一心向往古希腊哲学家的生活。如是在这本《沉思录》里,马可·奥勒留将斯多葛主义哲学思想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上。

在这本书中,提到最多的就是自然与本性。宇宙是发展的、循环的并遵循规律的,而人同宇宙中其他的所有事物一样,只是宇宙所有事物中的一种,除了一点,那就是人具有理性。宇宙的规律就是最高的理性。

所以一个人没有什么好奢求的,一无所有的来,自应当一无所有的去,不管追求什么,享受什么,最终必然趋向于“无”。一个人唯一可做的事情便是按照理性活着,做理性的事情,或者是做本性要求我们做的事情。于是,基于这些观点,产生了一整套为人处事的道德哲学。

不管怎么说,这本书确实是可以让一个浮躁的心平静下来的书。如果我们只是由一堆原子构成的复杂混合体,那还有什么可以让你忿忿不平与激动不已的事情呢?我们如何能够以“人之常情”这种似是而非的回答来满足人生的追问?在斯多葛主义中,人只是宇宙理性的棋子而已, 但是斯多葛主义毕竟描绘了人的存在的现实!

篇7:沉思录读后感精选

奥勒留基本是个完人,身居高位,知识渊博,为人正直,清心寡欲,所以他能够作万年青草。斯多葛派基本上否定自由意志,认为人和自然就是一回事,所以没必要有什么欲望,喜怒哀乐都是人的臆想。做事就是要符合理性就好,没必要怕什么,也没必要贪恋什么,不轻生、不畏死,一种多好的境界。跟新儒家有相似之处,心中有佛,但又舍身成儒。个人认为这种境界比犬儒高尚,对一切都嗤之以鼻其实不难,但对一切都心怀敬意、坦然接受却真的很难。

想做哲学家其实不难,首先把生死观的问题解决了就可以。首先要敬畏命运和偶然性,承认自己下一秒就有死亡或灾祸的可能,但也有继续生存或得福的可能,那么以怎样的态度面对这种可能性对自己最有利呢?毫无疑问,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坦然接受命运赐予我们的一切,把它看作是幸福。而不是永远怀揣好的可能作为希望,同时也背着坏的可能作为包袱,那样最终只有诉诸彼岸的空想或此岸的幻境。大道理好懂,理性可以理解理性,但克服自己根深蒂固的习惯认识却太难。自己心里揣的不是佛,往往是人,是自己,是别人,又不能一视同仁,常常是有喜欢的、有讨厌的、有害怕的、有轻视的,将种.种情绪与他们的名字和外在表象、身份符号联系在一起。所以自己做不成哲学家,做不成佛、做不成儒、做不成大写的人。虽然如此,但又怎能轻言放弃,去除执念,每天忘记一些错误,记下一些真理,也许终能在告别这副躯壳的时候平静、坦然,毫无牵挂。

篇8:《沉思录》读后感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曾经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年北京大学开学,一位学子拖着沉重的行李来北大报到注册,当他看到一位村夫一样的老人,就连忙喊来,请他帮着扛行李,并许诺付费。老人微笑着帮他的行李带到了目的地就悄悄离开了。后来在开学典礼上,年轻的学子看到了那位老人竟坐在主席台上,事后一打听,原来还是位北大的副校长。更令他震惊的是他就是享誉中外的学者季羡林老先生。

老先生已将近百岁了,作为一位跨世纪的贤者,他历经了太多的沧桑,看惯了人生的荣辱,不用说其煌煌的著作,就说其自身,也是一本难得的人生教科书啊!

手头的这本《生命沉思录》辑取了老先生各个时期著作中的哲思小语,分人生卷和学问卷两辑,囊括为学与为人的多个方面,他是季老一生的足迹,像星星一样镶嵌在思想的天空上,闪烁着永恒的光亮,读后感《季羡林生命沉思录》读后感600字》。子曰:“四十而不惑。”照现代人的理解,认为人到了四十岁就会摆脱名利的干扰,人生变得智慧和通达起来。但翻阅老先生的生平,读他的人生论语,却感觉老先生的一生都是那么的乐观聪颖,超越洒脱。是什么使老先生始终那么自知豁达?是什么使老先生永远那么的清澈澄明?我在边读边思中明白了那句名言───人到无求品自高。

人怎能无求?老先生说:“不管(人的)寿长寿短,都要尽力实现这仅有的一次生命的价值。”老先生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赢得了世人的尊敬。但他又是那么的谦逊淡泊,,对待吃,他说:“食足以果腹,不就够了吗?”对待穿,他有老主意:“以不变应万变。一身蓝色的卡其布中山装,春、夏、秋、冬,永不变化。”对待官,他说:“我最讨厌人摆官架子,然而偏偏有人爱摆。这是一种极端低极趣味的表现。”老先生曾经坦率地说:“我决不是一个完全没有虚荣心的人,我也决不是一个完全淡泊名利的人。”他把对学术和事业的追求放在了人生的首位,从少年到老年,不管风云如何变幻,一直孜孜以求,不知疲倦。他说:“无为而有为。”他一生面临的诱惑颇多,但一直淡然以对,他以学术涵养人品,以人品光照学术,他以炉火纯青的学术和人格,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永恒不变的精神品格。

先生曾经说,自己说的都是真话。我从这本书里真切地听到了他心灵的脉动。谈世相、论佛道、说文学、怀亲友、侃天与地、聊东方与西方,先生娓娓道来,三言两语,风格委婉,见解深刻,耐人寻味。我想,这除了与先生漫长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学术知识以外,更与先生通达的人生观念有关。先生学贯中西,对佛教颇有研究。先生说:“我缺少慧根,毕生同佛教研究打交道,却不能成为真正的佛教徒。但是,我对佛教的最基本教义‘万有无常’却异常信服。我认为,这真正抓住了宇宙万有的根本规律,是谁也否定不掉的。”先生研究宗教,而不信宗教,但却从相关教义中汲取人生甘露,将佛教玄学大而化之,参见世事,洞明人生。先生于无欲无求之间从纷繁的世务中超脱,在繁杂的世相中看透了繁华与兴衰,所以先生心态是那么的平和、步履是那么的从容,他一路走来,满身的智慧,让人高山仰止。

我今年三十岁了,要像先生一样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对事业的追求中去,把烦杂的私念抛开,咬定青山不放松,用先生话讲,就是“无为而有为”,淡泊名利,执着于事业。低调地做人,高调地做事,去创造价值。

篇9:《沉思录》读后感

读《经营沉思录》时,一开始觉得很乏味,可是在读完第一章时却发现:这都是我们明白的道理,可我们却没有遵循,这本书正是告诉我怎么样实践它。从这本书中,我懂得了:人与人要相互体谅,不要因为一点小事闹翻,我们要学会忍耐,学会避让,因为愤怒就是在摧残自己。像这样的道理,这本书解释了很多。我想,如果我们想做好这些,就一定可以做好,虽然有些有点难,但是难做不等于不能完成。松下幸之助能把最深的道理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述出来,靠的就是他的用“心”,用心工作、用心为人、用心学习,用心领悟,只要本着正确之道去用心,所有的问题都是能迎刃而解的。《经营沉思录》给我的启示很多,其中最深刻的有四条。

1、适者生存

适者生存这一法则不仅仅只适用于动物界,对我们人类也同样适用,尤其是在当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稍不留神,可能就被社会遗弃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活生生的、残酷的现实,如果你不想成为社会的弃婴,你就必须学会适应周围环境,适应整个社会。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和市场环境,我们始终要不断探索和学习,现在的加油站不仅仅提供加油,更加注重服务和体验。因为只注重加油的加油站注定会被市场淘汰,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大自然万物的生存法则,所以我们油站需始终秉承“客户至高上,服务无止境”的原则。

2、挺住精神

人需要沉得住气。我们不再是天真无知的小学生,也不再是埋头苦读的中学生,我们再也不需要那种懵懵懂懂的莽撞,或者是那种锋芒毕露的冲动,我们需要的是不到最后决不言败的精神与毅力,还有在苦海中作乐的坦荡与大度。所以,当你在苦难中倍受煎熬时,你要对自己说:坚持吧,挺一挺就过去了。在油站基层工作,是一项挑战性极大的工作,对内我们要管理好油站内的不同性格的员工,对外我们面对的是五湖四海的客户,这就要求我们站长时刻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情绪和平和的心态,遇到难题时不轻言放弃。

3、寡欲多福

欲望,是人的本性。自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被形形色色的欲望所包围。为了欲望,我们劳心劳力,可到头来除了累之外,似乎并没有得到什么。放下你心中过多的欲望吧,我们需要只是那适当的正确的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得轻松,活得精彩。在油站工作,我们也会面临很多诱惑,尤其是在油卡使用和发票管理方面,作为站长更应该以自我为表率,遵章守纪,廉洁从业,带领大家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4、辩证思考

犹如硬币,任何事情都有两面。遇事,要辩证思考,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足的地方。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好与绝对坏的事情,所以,当我们失败时,要想想得到了什么;成功时,要想想失去了什么。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过得有滋有味。加油站的管理更需要换位思考,在员工有困难、有埋怨的时候不仅仅是用生硬的政策去解决,而是站在员工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工作处境和心理需求,培养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样员工在服务客户时也能更加积极主动。

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可是精神却慢慢地干涸了,而《经营沉思录》正是浇灌精神之花的甘露!这本书在帮助我前行,引领我探索人生的意义,找到自我的价值,虽然我们难以改变周围的世界,可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服务客户!

篇10:《沉思录》读后感

近两个月来,利用闲暇时间通读了一遍《左手沉思录右手智慧书》,认真研读了战胜自我,从绝望中寻找契机、自强自信是火焰中不可摧毁的宝物、做个大智若愚的聪明人、做个万无一失的谨慎人等比较感兴趣的章节,颇有启发和收获。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个茶几,有“洗具”,也有“杯具”。按照鲁迅先生的说法,直面人生更多的是直面“杯具”。我认为,只有永不言弃的人,才可能在直面人生中笑傲“杯具”,拥抱“洗具”。

1、不怨天,不尤人。“我们这代人惹了谁?我们还没有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做。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当我们没找对象的时候,人家是讲心的;当我们找对象的时候,人家是讲金的。……”,这是调侃,也是抱怨。但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试问谁能靠抱怨取得成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生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与其用消极的心态怨天尤人,不如用积极的心态适应环境特别是消极的环境,这(来源:)样人生将日臻完美而无往不胜,反之则望洋兴叹而难有所为。因此,直面人生首先就要保持积极心态,凡事往好的方面想,往积极的方面思考,用积极的语言,久而久之,自然会拥有创造性的思维,乐观向上的性格,从而体验属于自己的靓丽人生。

2、不抛弃,不放弃。荆棘和玫瑰相伴,艰难与完美并存是人生旅途的常态。周文王囚于h里而演《周易》,孔子颠沛各国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孙膑刖足成就兵法,凡高在窘迫中造就了油画艺术的辉煌,贝多芬失聪后依然把音乐推向巅峰,这些都说明了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只有不抛弃、不放弃,人的聪明才智才有可能发挥到极至,才能“玉汝于成”,演绎出人生辉煌。当然,付出艰辛却得不到回报也是常有的事,但没有排除万难、坚韧不拔的精神,没有经年累月、毫不松懈的耕耘,肯定不能取得丰富的成果。法拉第经历十年失败,才悟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爱迪生经过上万次失败,才发现开启光明的钥匙。所以,在暂时还没有取得成功的时候,不要心浮气躁,不要朝三暮四,不要浅尝辄止,不要轻言放弃。也许那时离成功已经只有一步之遥,只要继续走下去,就有希望,就有可能见到胜利的曙光;如果放弃就前功尽弃、功亏一篑,意味着曾经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和白费。退一步讲,即使没有成功,扪心自问,总可以这样回答,我不仅努力了,更重要的是在失败中收获了成功的种子。

3、不骄傲,不自满。“满招损,谦受益”。人生在世,要有谦虚谨慎的美好品德。只有谦虚的胸怀,才能有海纳百川的吞吐之势,在不断吸纳诸多养料中进步成长,只有谨慎的性格,才能在逆境中从容处事,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会惊惶失措和气馁。我们都应该具有这种美德。要有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在人之上,要把人当人,不能在人之上,就高高在上,不把人当人,自高自大,过于张扬,过于猖狂。在人之下,要把己当人,不能奴颜媚骨,一味讨好别人,没有一点自尊。要有心平气和的精神境界。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态度,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

篇11:沉思录读后感

一、家庭

养成我们性格的原因还有我们的自信心,我们坚信这样一句名言:天生我才必有用。今天我常想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从孩提时代起就培养孩子们对家庭的和幸福的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也是家中的劳动者贡献者,是一个有用的人,那么,他们一旦走上社会,就能够主动地发挥创造性的才干,为国家做出贡献。

二、理性

理性和真理是人所共具的,属于那先说出来的人并不多于那引用的人。也不是根据柏拉图多于根据我自己,既然他和我一样看见和了解它。蜜蜂到处掠取各种花朵,但后来酿成蜜糖,便完全是他。

三、规律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谁说自己完全不在乎其他所有人,那纯粹是瞎扯谈。渴望被尊重,是人性最基本的需要,只要你的孩子是人类,他就一定不会喜欢这种感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不仅是儒家的规则,也是具有普世价值的规则。

四、生死

人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死也是一刹那的事。在我心目中,生命不仅是肉体的东西,精神东西也是有生命的,是更需要珍惜的,生命并不在于长短,行尸走肉地延长生命,不如有真挚追求、哪怕是短暂的生命。生是一所学校,在那里,不幸比起幸福来是更好的老师。

五、做好自己

吉勒鲁普说“我是自己的主人”。有勇气做真正的自己,单独屹立,不要想做别人。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的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险峰的人。

篇12:沉思录读后感

如果想知道人能好到什么程度,就去看奥勒留的《沉思录》,如果想知道人能坏到什么程度,就去看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

上面的话是外国文学老师上课时说的,最近看的书全是他推荐的,他说他认为我们在大学里必读的两本书是《沉思录》和《君主论》。这学期的外国文学课换了个老师教,原来一个好的老师真的可以激发学生对一门课的兴趣啊[皱眉]好吧,之前的老师也不是不好,只是上课有点照本宣科,听完记不住他讲了什么,当然,记不住不能全怪老师啦......

摘录两句《沉思录》里的话吧

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考虑,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同时,也欢乐吧,不寻求外在的帮助也不要别人给的安宁。这样一个人就必然笔直地站立,而不是让别人扶着直立。 当你做摆在你面前的工作时,你要认真地遵循正确的理性,精力充沛,宁静致远,不分心于任何别的事情,而保持你神圣的部分纯净,仿佛你必定要直接把他归还似的;若你坚持这一点,无所欲望亦无所畏惧,满足于你现在合乎本性的活动满足于你说出的每个词和音节中的勇敢的真诚,你就能生存得幸福。没有人能阻止这一点。

对啊,人活着总得去做点什么,那就请好好努力吧。

篇13: 沉思录读后感

这是一本生活书,超脱却直面现实。“宇宙是流变,生活是意见。”我喜欢这句话。宇宙是变化的',时间是即逝的,人生及万物是短暂的,名利是易腐的……因此,人首要也是唯一的选择,就是珍惜和把握现在的生活。马可・奥勒留把“生活”视作是人对外物的一种体验。他说,“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而感到痛苦,打扰你的不是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对它的判断。”这些观点,对我们这些行色匆匆、碌碌于打拼奋争的现代人来讲,未免有些超脱,但却是一句温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脱心灵焦灼、困楚的良药。马可・奥勒留认为:人应遵从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幸福。――这样的生活,不正是我们所苦苦寻找的吗?

这也是一本晦涩难读的书。除了印刷精美,以及温总理和克林顿点睛的评语吸引人之外,以猎奇的心情也许会令人失望,内容也谈不上引人入胜。有的,只是信手拈来的平铺直叙。宇宙、神、理性、道德……等抽象的概念充盈其中,晦涩而略显拗口的语句,也许浸润着译者对原著的忠诚。但是,这丝毫不能阻碍它成为史上最伟大的哲学经典之一。正如译者、北大教授何怀宏先生所言,“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一定马上读,但一定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一定也还会有人去读它。”

《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相关专题 读后感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