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丹燕的《我的旅行哲学》有感

你好可爱哦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你好可爱哦”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陈丹燕的《我的旅行哲学》有感(共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读陈丹燕的《我的旅行哲学》有感

经济的飞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很多人都十分讲究身体的保养与排毒,他们坚持运动,定期辟谷,身形外貌几十年如一日,在他们身上很难找到岁月流逝的残忍痕迹。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只是注重生理机能的调整排毒保养,忽视了精神与灵魂的排毒提升。有的可能是忙得没时间,有的根本不知道他们还有一个灵魂的自我,有的则明知还有内在的灵魂自我,但是他们更关心物质的外在的东西,认为外在的充足可以填满灵魂的缺失,治愈灵魂的顽毒。他们终日埋没在忙碌的工作和日常生活里,就像一台自动化的机器,日久天长,灵魂变得麻木生锈,滴出的污浊黄色的锈水,从一个细胞流向另一个细胞,从这根血管流到那根血管,最后遍布全身,变成一个粗糙暗淡的铁锈人。即便用几百张磨砂纸,几十架抛光机都磨不出人性原有的光洁与明亮。

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中脱离出来的过一些旅行生活,发现旅行中的自我。这个自我离灵魂最近。在陌生孤独的环境里,旅行的自我比日常的自我更敏感通透,自然独特神圣的原貌与本质,能使旅行的自我更贴近他主人的灵魂,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奇妙境界。灵魂就会在这样的境界里自然而然排出了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毒素,就像与生俱来的新陈代谢那样,任何东西都无法干扰与控制,连同那个在日常生活中已经锈质层生的自我也一并焕然一新。

旅行在各地,除了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各种美景,品尝各民族的美食(这个要看个人经济能力,量钱而食),还能了解很多已故的伟人、文人、艺术大师,通过欣赏他们的作品,参观他们的故居,感受他们的思想,使我们与时空跨越,灵魂一跃而出,仿佛在与上世纪或中世纪的他们,进行魂与魂的见面,心与心的碰撞。我们会惊叹他们的灵魂世界是那么的丰富深厚,然后汲取一些我们可以汲取的伟人的灵魂内容,将它们吸收内化到自己渺小的灵魂里,排出原先污浊的那部分,浇灌上洁净的水、施上营养的肥料,长出属于自己的灵魂之树,开出属于自己的灵魂之花。

旅途中遇到的贫苦,看见的病灾,发生的困难,都能惊醒、洗涤内在的灵魂。那些因饥饿深陷的眼睛、那些因缺水肮脏干瘪的小手、那些因疾病或意外残缺的身躯,无不震撼着我们自以为是的灵魂。和这些生活在苦难中的人相比,我们衣食无忧,四肢健全,身体健康,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认为自己生活得不幸福呢?我们怎么就有那么多的不满足和烦恼呢?面对他们,我们的灵魂会自然而然地开始对比和反省。于是,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不满、烦恼与疲惫就会在灵魂的深层反思中化解、卸载、排除得无影无踪。可想而知,醒悟后的灵魂一定更轻盈灵动。

我们应该和给身体定期排毒一样,一年旅行几次(不管是境外游还是境内游,短途游还是长途游),给灵魂也好好排排毒。内在的灵魂自我愈来愈洁净、丰满、灵动,外在的身体自我也会愈来愈稳健、美丽、自信。

篇2:读陈丹燕的《我的旅行哲学》有感

这些辉煌历史在物质世界中的残留,就像一个钩子,把我们钩进历史里去,让我们在一个时间段里,跳脱红尘,忘却名利,沉浸在大历史残缺的美感里,迷醉、陶醉、沉醉。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

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这是法国小说家玛格丽特・杜拉斯著名的小说《情人》中的第一段。读过很多年以后,那个发生在越南西贡的情色故事我已经记忆模糊,但”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这句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今天,它又一次被唤起,是因为陈丹燕,因为陈丹燕《我的旅行哲学》里的一段话。

与朋友一起读陈丹燕的《我的旅行哲学》,今天轮到我代表本组分享阅读体会。所以我再一次读了第一章的后两部分。

上周六与朋友一起咖啡,我看到他那本《我的旅行哲学》,密密麻麻的批注夹杂在书页的空白处,他把一本书都快翻开胶了。

相比之下,我的书买得虽更早,却也更新。

去年买回来时我就已经读过一遍,我喜欢在书画道道,用彩笔涂颜色。有时也在空白处写随感。今天翻读,又看到了我画的道道与写在空白处的歪歪扭扭的字迹,我忆起上一次读这本书时的情景,那是我在西安旅行的时候。

去年6月23日到30日,我独自在西安旅行,看了大小雁塔、碑林、古城墙、兵马俑、华清池等。

30日返程,适逢西安大雨雾,天地间一片湿漉漉。在西安机场的星巴克咖啡座里候机,伴着室外的淫雨,带着心中淡淡的哀伤,我读着陈丹燕《我的旅行哲学・世界的残缺之美》这一部分,并把这段话读了出来:

一个旅行者去看世界时,看到的其实是一个处处留下伤痕的世界。正是这样的世界,最终能久久留在旅行者心中,陪伴他经过自己生活中的艰难时世。

林林总总的哀伤和悲剧洋溢出的诗意,留在旅行者的心里,就像放在衣柜深处的`玫瑰油那样,散发经久不息的芳香。一个富有意义的世界,其实就是由这些大地上星罗棋布的伤痕组成的。

今天,当我再次读到这段话时,我想起了杜拉斯那”备受摧残的面容“,原来,对于美,艺术家们是有通感的。

是啊,访古旅行,看的不都是世界的残破与伤痕吗?

西安古城墙,现在建成环形,上楼下城,雄伟严整。可是你稍一了解,就会发现,这个城墙只有一角是西安的古城墙,其他的大部分都是当代仿造重建的。这就像受伤之后做整容手术,用表面的光鲜把本来的残破与伤痕掩盖了而已。

而华清池,则属整容用力过猛。杨贵妃”温泉水滑洗凝脂“的温泉原址,只剩下几个破烂不堪的石头坑,而上面过分华丽的仿制宫殿,恰恰反衬了历史的残破。虽然陈丹燕说”残缺有自己强烈的美,美满只是衬托而已“,但在华清池,我的感受正相反,过分华丽庞大的新修仿制宫殿,已经把历史的残缺挤压到角落,让参观者无法静下心来欣赏、思考、感受。

那感觉像什么?

就像你在剧场里安安静静地听小提琴,任思绪随音乐缓缓流淌,可是忽然间,身边爆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而且经久不息。

所谓焚琴煮鹤,也不过如此吧。

对于世界的残缺之美,陈丹燕说:”伤痕与伤逝往事的世界提供给人们丰富的物产,包括对不幸的感受能力,同情的理解,以及由怜悯而生的诗意,对命运真切的触及;对历史的想像力和对个人历史的尊重;对经历丰富的人由衷的敬意以及从这种敬意开始对趋利和势利的清洗;自身经历悲剧时的承受能力和自持能力;对悲伤的审美能力;虽然这些都是内心发生的变化,但终于会在世界发生变化时展现它的光芒。\"

今天,读着这样的文字,我的眼前不只有陈丹燕笔下的奥斯维辛带有岗楼的大门,旧金山天使岛上的木屋,日本禅寺的枯山水,北极科考站食堂的北极熊标本,还有古城咸阳的兵马俑、华清池,古长安城里的大小雁塔,这些辉煌历史在物质世界中的残留,就像一个钩子,把我们钩进历史里去,让我们在一个时间段里,跳脱红尘,忘却名利,沉浸在大历史残缺的美感里,迷醉、陶醉、沉醉。

我知道,我们不能永远沉浸在这残缺的美感里面,我们要出来,我们还有生活,还有工作,还有并不完美的人生。

但是,这种对残缺美感的审美陶醉,无疑会陶冶我们的性情,修炼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有更高的审美能力与更强大的心灵,让我们能够在接受生活庸碌平凡的同时,努力去创造即使不免残破却依然拥有美感的生活。

篇3:陈丹燕我的妈妈是精灵读书笔记

书中主人公陈淼淼本是个幸福的孩子,有一个温柔贤惠的母亲、强壮又和蔼的父亲,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可陈淼淼的一个恶作剧:将妈妈的可乐换成了爸爸的酒。至此以后,家里风云骤变,一切变得那么神奇、不安定,更是由一个恶作剧揭开了一个惊天大秘密:“我”的妈妈是精灵!

爸爸见女儿发现真相后,决定离婚。陈淼淼为了挽回爸爸妈妈的婚姻,想了很多办法,但最终,陈淼淼的精灵母亲还是离开了我们这个世界,回到了属于她的地方。

妈妈临走前,带着陈淼淼和单亲家庭的李雨辰去体验了一回飞的感觉,了了两个孩子的心愿,将一切都妥善安排好。在午夜十二点时,人类的时间和精灵的时间重合了,妈妈可以回到她的精灵国度去了。大家都去送她,在妈妈渐渐变成雾气消失的时候,大家除了对妈妈这种方式离开的恐慌,更多的是对妈妈的思念、牵挂:妈妈没有了。温柔的妈妈、善良的妈妈、善解人意的妈妈,转瞬之间,回到了她的家乡,再也不会回来了。妈妈最终也没能带走来自人间的一件礼物,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让她走的安心。这部小说虽然虚幻,但个中的生活细节还是令人感动不已。父亲母亲之间相互的爱、父母对孩子的永恒的爱,都是这部小说的独特之处,特别是那最后分离的情景,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所唱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这篇小说很让人感动,我看书时,有想哭的感觉。尤其是看到精灵妈妈与陈淼淼,爸爸,李雨辰告别的时候,我眼里的泪水禁不住流了出来。陈淼淼和她的精灵妈妈之间感情非常深厚,与精灵妈妈分开是最大的痛苦。我心里十分庆幸我的妈妈不是精灵,我不用和妈妈分如歌里。“我拥有母爱,我真是个幸福的孩子!

篇4:陈丹燕我的妈妈是精灵读书笔记

我就是那个渴望感情的蓝人啊,

你愿意胶住我的心吗?

我就是那个千辛万苦的蓝人啊,

你愿意原谅我的心吗?

我就是那个总要离去的蓝人啊,

你愿意记得我的心吗?

一个来自另一空间的精灵,唱着动听的歌,来到人间,与人相识,相爱,生活。你相信这种感情吗?你听过这首歌吗?可跟随着陈丹燕的文字,我渐渐被感动,被那份对母爱的依恋,那份浓浓的亲情所包围。

这是一部幻想小说,却让人丝毫感觉不到它的虚构:有照片记录,扉页有路线图,还有孩子们熟悉不过的生活。让人在这真实的幻想中与精灵一起去爱,去悲伤。书中向我们介绍了四个人物:五年级的学生陈淼淼,优秀的外科医生————陈淼淼的爸爸,精灵妈妈,还有陈淼淼的好朋友————李雨辰。

一切本是那么平和而幸福。因为陈淼淼的不小心,让妈妈杯里掺了点酒,从而暴露出妈妈是精灵的秘密。看到妈妈突然变成了一团蓝影,陈淼淼害怕极了,想到了电视电影里一切可怕的妖魔鬼怪。可后来,当妈妈能施展神奇的魔力,变回她最想要的宠物电子小鸡时,当妈妈把她抱在怀里飞来飞去时,陈淼淼又是多么的高兴和自豪,妈妈是精灵有什么关系,她会飞呀!这样细腻的笔触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儿童内心的想法。让读来亲切可信。可是因为知道了秘密后,爸爸就要和妈妈离婚了。爸爸说,他不想和一个不是真正的人生活一辈子,他不愿意一辈子都睡在沙发上。他们是因为陈淼淼才一直假装幸福地生活着,扮演一对恩爱的夫妻。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家庭不也处处可见吗?为了孩子而勉强生活在一起,虽然很痛苦,并不幸福,好象为了孩子就应该这么做。事实上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也不会真正地快乐。

为了不失去妈妈(妈妈带陈淼淼飞过以后,她已经知道离婚意味着妈妈离开人间),陈淼淼在好朋友李雨辰的帮助下,以故意生病、装学坏、夜不归宿等一个小孩子所能想到做到的方式,企图打消爸爸离婚的念头。爸爸妥协了,但同时也“变成了一个又老又苦的人”。

读这本书可以让孩子们明白,大人也有自己的苦恼,也有自己的无奈。当父母不得不离婚时,并不是不爱他们的孩子了,而孩子们所应该做的不是自私地抱怨,像文中的爸爸,已经做得很好了。不能因为父母离婚就便坏,应学会接受,并坚强地生活下去。

读这本书可以让孩子懂得珍惜。文中的妈妈是一个精灵,随时可能离开,所以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光都是那么地温馨而又短暂。现实生活也是如此,身边的亲人,拥有的爱,我们也要学会珍惜,虽然他们不是精灵。世事变幻无常,不要等到失去时才感到可贵。

精灵妈妈虽然走了,可那份真挚的爱永远地留在陈淼淼的心中,留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篇5:陈丹燕我的妈妈是精灵读书笔记

前几天,我读了陈丹燕写的《我的妈妈是精灵》这本书。读到最后一章时,我就被陈淼淼给感动了。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叫陈淼淼女孩,因不小心把酒倒在妈妈杯子中而意外发现自己的妈妈,一直陪伴她成长的妈妈原来不是这个世界的人,而是一个精灵。陈淼淼在爸爸的安慰下,继续努力学习,她不怕,因为她有精灵助考,妈妈在支持她。她的妈妈和爸爸最终决定离婚,因为他们曾经约定,待陈淼淼发现妈妈的秘密时,他俩就离婚。陈淼淼不想爸爸妈妈分开,尽了全力,可最终还是和妈妈永别了。

读完了《我的妈妈是精灵》后,我很受感动。虽然陈淼淼离开妈妈,只有爸爸可依靠,但是她却是坚强的“单翼天使”。虽然“单翼天使”没有“双翼天使”那么幸福,可“单翼天使”却更了解爱的来之不易、爱的重要性。“单翼天使”会比“双翼天使”更早地、更加地坚强,“单翼天使”会比“双翼天使”飞得更高、更远。

篇6:读陈日亮先生《如是我读》有感

刘玉洁

佛家弟子阿难讲经,用“如是我闻”四个字开头,正可破后世之疑,表明他所传经藏皆是亲承佛前听佛这样说的。陈日亮老先生将其近些年解读语文教材文本的心得汇集成册,题为“如是我读”,此题可有两解,一是借用“如是我闻”的说法,意为“我是这样读到的”,以信徒聆听布道的虔诚态度珍惜文本、解读文本,这是老先生所强调的语文教师应磨炼的素质,即分析教学文本要“咬文嚼字”、处处留心。陈老先生教学生涯已逾五十载,仍能在这本书中感受到他如此谨严的态度,令人敬服。第二种解法则将题目理解为“如果是我来读”,亦无不可,文本分析本就见仁见智,同一篇课文换作不同的老师来读的确完全可以读成不同的样子。甚至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能够锤炼出自身独特的语感和读法更是难能可贵,陈老先生之前著作标题“我即语文”,讲的应是这个意思。

“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

此书还有一个副标题“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陈日亮老先生谈心得并不是空中楼阁泛泛而谈,而是紧贴着每一篇课文的教学文本与教学实际总结而出的对如何解读和处理文本、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建议:《<沁园春・长沙>上阙的三个关键词》、《<烛之武退秦师>叙事的“层折”艺术》、《<林黛玉进贾府>就看“人物出场”》等等,在这些对教学文本的'解读中无不凝结着多年听课、研课、备课的教学智慧,可谓是字字珠玑。

我作为年轻老师,读这本书的过程仿佛就是在面对陈老先生聆听他诚恳而中的的教诲,收获颇多,感悟颇多,从中总结出了三点,将之作为今后语文教学的自我要求与准则,时时记在心头。

1

教学生实际想学和应该学的。教学就像是准备了“一桶水”,如果不研究应该把哪些“水”装进“一杯”里,“只管乱倒一气,倒翻了杯子则可能什么也没有留下。”因此,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兴趣、有收获,我想关键就在于课堂内容必须贴合学生学情。教师备课时要知道学生对这篇课文会有什么期待,阅读时可能抵达的层次和可能遇到的困惑,这些都成竹在胸从而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取舍,有所采择,才能做到教学生想学和应该学的。

2

引而不发。在我的理解,这里的“引”有两层意思,一是引子,一是引导:引子即能够带动学生积极思考的有效提问,引导则是在学生组织答案的过程中给予合适的引导。教师“有得须忌出”,学生“有瑕须细评”,引而不发就是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思考,并尊重其思考成果,善加引导。

3

谨严地“咬文嚼字”。语文是一门教“形式”的课,更准确地说,是教“如何从形式到达内容”的课,正确、谨严地解读了文本形式,这条从形式到内容的路才不会走偏,才能到达内容的彼岸。所以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理应培养自身谨严的阅读态度,克服懒惰、粗心、自满这三大敌人。

回过头来看,陈老先生所强调的“文本解读”的教学方法,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能够发现语文的美丽,能够从每一堂语文课中得到乐趣与收获,而我,作为一名新语文教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也将以此为工作目标,将从前辈的智慧中所汲取的养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并且不断反思,以求进步。

相关专题 我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