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读书笔记——早该这么读书了

玛蕾bia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玛蕾bia”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读书笔记——早该这么读书了(共10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读书笔记——早该这么读书了

阅读,读书,是现代人精神生活或工作或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好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不只是单纯地增加资讯,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和成长,让我们对自己、对生命,以及这个世界,都多了一份自己的理解和感知。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去阅读一本书。一直喜欢读书的我,看到这本书后,如获至宝,总算找到了阅读的系统方法。

于是,在春节假期之际,我用睡前时光看完了这本书,现在在一个安静的白天时间整理出来,再次理清文章内容的同时,更是方便自己日后常常回顾。

由于阅读的目的不同,其阅读的程度也不同,也就是说,阅读也是分层次的,共分为四种层次。之所以说是层次阅读,而不是种类阅读,因为这次层次都是层层递进的。

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也可以称为基本阅读,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熟悉了这种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会识字,能明白“这个句子在说什么?”。当然,这里指的是最简单的一面。所以这个层次的阅读学习,在小学时就完成了。

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这个层次的阅读,特点是强调时间,即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住一本书的重点,能说出“这本书在谈什么”,知道这本书属于哪一类书——小说、历史或科学等。

检视阅读分两种,本来是一体两面的事,但对于刚起步的阅读者来说,就需要拆分来讲更容易理解,就像学跳舞时手脚同时做动作,老师却会分开来教。等我们学会熟练运用后,就可以同时运用这两种阅读步骤。

A.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这时,我们脑中的目标就是,要发现这本书值不值得多花时间仔细阅读。下面是如何去做的一些建议: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事实上,很多作者花了很多时间来创作目录页,因为目录,就是一篇文章的骨架,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看完目录,即可以大概了解这本书是怎样阐述这个主题的。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大多数论说类的书籍都会有索引。

4.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这些介绍,一般都是作者在出版公司企宣部门的协助下亲自写的,作者会尽力将书中的主旨正确地摘要出来。

5.完成以上步骤,大概看了一本书的目录后,开始挑几个看起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 篇章来看。

6.最后一步,随意翻开书的某一页,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

现在,我们完成了第一种形式的检视阅读,用几分钟或一小时的时间,就知道一本书值不值得我们继续读下去。

就像我在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时,我浏览了序言和目录后,就知道这本书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教我们阅读一本书。很显然,这是一本很值得深读的书。

B.粗浅的阅读

规则是: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这样,粗浅地读完一本难读的书,我们仍会了解书中的一部分内容,这有助于我们重读时对这本书的理解。

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优质的阅读。

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美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美的阅读。

这是我们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因为一个分析型的阅读者,一定会对自己所读的东西提出许多有系统的问题。这样的阅读,才会增进自己的理解力,增进对一本书的理解,并有自己独立的看法。

那么分析阅读的具体规则如下:

A.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有四个规则)

第一个规则: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知道。

因为分析阅读的细致性,所以分析阅读特别适用非小说、论说性的书,而小说、非论说性的书籍,根本用不上分析阅读。

那什么样的书可以称为论说性的书呢?一本论说性的书的主要目的是在传达知识。如果其主要内容是由一些观点、理论、假设、推断所组成,并且作者多少表示了这些主张是有根据的、有道理的,这一类传达知识的书,就是一本论说性的书。

第二个规则: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对于整体内容,只是一个模糊的认知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确切清楚地了解才行。简单的检测方法就是,我们能用几句话,告诉自己或别人,这本书在说的是什么。

第三个规则:将书中重要 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根据这个规则,可以有一套运用的通用公式。依照第三个规则,讲内容大纲排列如下:

1.作者将全书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二部分则是另外的观点,第三部分又是另外一些事;

2.第一个主要的部分又分成两个段落,第一段落为X,第二段落为Y;

3.在第一部分的第一个阶段,作者有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A,第二个重点是B等等。

这只是一个公式。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可能不会全部写出来,但是如果有人问我们这本书的整体架构时,我们就会写出一下东西来,其大概就跟我们所说的公式差不多。

第四个规则: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

一本书的作者在开始写作时,都是有一个问题或一连串的问题,而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一个答案,或许多答案。

这里也列举一些简短的公式:某件事存在吗?是什么样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以上这些都是理论性的问题。

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获得某种结果?要达到某个目的,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以上这些都是实用的问题。

运用了这四个规则,就能帮助我们回答关于一本书的一些基本问题。

B.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也有四个规则)

第一个规则:找出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首先,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字就是那些让我们头痛的字。同时,对于某些有多种意义的字,我们一定要利用上下文自己已经了解的所有字句,来推敲出我们所不了解的那个字的意义。

第二个规则: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

有些作者会用粗体等方式特别标明重点,除此之外,一些难懂的句子,也是含有主要意义的句子。同时,包含有关键字的句子,也同样值得注意。找出这些句子后,我们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明这些句子的意义,就说明我们真正读懂了。

第三个规则: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在任何一本书中都有许多段落根本没有任何论述。我们可以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但是,如果这个论述并没有这样表达出来,我们就要去架构出来。我们要从这一段或那一段中挑选句子出来,然后整理出前后顺序的主旨,以及其组成的论述。

第四个规则:找出作者的解答。

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事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热内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有机会与作者辩论,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属于分析阅读的下一个阶段,将会在下一篇的读书总结里写到。

一本书,是一个艺术作品,是一个有特别技巧的人所做的成品,他创作的就是书。怎么完美地解读这个艺术品,就需要我们学习如何阅读了。看完这本书,我想说,早该这么读书了。

虽然上学十几年,读了不少教科书,但真正主动读书,却是在工作后,我发现我有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除了多实践之外,我越来越主动看书,也发现书中真的有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一本好书,让我可以学习到别人半辈子或一辈子的心得。

学习、阅读,是一辈子的事,上学、工作、生活都离不开阅读,让我们的家人、朋友、同事都学会正确阅读、爱上阅读吧。

作者|静菇凉

公众号:90后自由职业者

篇2: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根据个人阅读目标的不同,作者将阅读分为三种目的,即娱乐消遣、获取资讯和增进理解力。前两种目的容易理解,至于增进理解力则是个什么鬼?

事实上,所谓的增进理解力是指一个人试着读某样他一开始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而这个东西的水平就是比阅读的人高上一截。

其实这就和小学生去解方程、高中生去做微积分一样,刚开始这种层次的题目对他们来说是超出理解范围的,但只要学过之后再去做就简单多了,和玩游戏时打怪升级是一个道理。

阅读也是这样,如果你看的书和你的理解力在一个水平,那么看这种书对你来说要么是娱乐消遣要么是获取资讯,起不到增进理解力的作用。因此,想要增进理解力,或者通俗来讲就是使自己的思想更加深刻,那就去读超出自己理解力水平的书籍,比如《自私的基因》、《人类简史》这种颠覆认知的书。

当然,上述三种阅读的目标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正如作者所说:

任何一本书能增进理解或增加资讯时,也就同时有了消遣的效果。就像一本能够增进我们理解力的书,也可以只读其中所包含的的资讯一样。

但是这个情况并不是倒过来也成立:并不是每一种拿来消遣的书,都能当作增进我们的理解力来读。好比会微积分的一定会解方程,但懂得解方程的就不一定能做微积分,两者是一种递进的关系。

篇3:《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评论:读书笔记

读书,读书,是不是读完了一本书就叫读书?还是读了很多本书过了一两天却忘得一干二净也叫读书?学了后面忘记前面,这样的读书方式岂不是白费功夫?于是本书诞生了,它教我们如何读好一本书,关键就是要做好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有什么作用呢?

读书笔记帮助我们了解这本书讲了哪些内容,它记录下我们所喜欢的内容,并且还可以记录下我们当时的读书随想。更为重要的是,一本好的读书笔记可以让我们隔着时空与作者进行对话,升华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做好读书笔记呢?《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给我们介绍了以下做好读书笔记的四点技巧。

一是介绍了写好读书笔记的方法。首先我们应该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以及两种不同颜色的水笔。刚开始写一本书的读书笔记的时候,我们应该先写一下这几项内容:“【1】171221/读书笔记/《书名》/作者姓名和国籍/出版社”,【1】代表读书笔记本的序列号,171221代表年月日。我们可以在读书笔记本的首页写下这些内容,并且把它录入到我们的手机或者是电脑里面,在若干年之后,我们仍然能根据书名或者作者名来查找我们的读书笔记本。

二是学会“通读、重读和标记”。在通读这本书的时候,要用笔分不同的情况进行标记,一般重要的部分画横线,特别重要的部分画波浪线,关键词用方框圈起来。当我们通读了一遍之后,在进行重读的时候,我们可以针对标记的地方进行第二次阅读,如果还觉得很重要,我们可以对该部分的内容所在的页码处进行折角。在重读一次之后,我们第三次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拿出我们的笔记本,把非常重要的内容给它摘抄到笔记本上面,并且写上自己的评论与感想。

三是积极地、定期地重读读书笔记。针对我们所做的读书笔记,我们可以选择在一周读两次,或者是每三天读一次,进行重温,巩固自己的记忆。对于已经做好了的读书笔记,我们可以将它进行数字化、电子化,将它用表格的方式储存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上,以便于我们在若干年之后进行检索。书中还指出,我们可以“在博客上写书评”,运用读书笔记解决我们的烦恼。

四是坚持写我们的读书笔记。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仅不会浪费我们的时间,反而会为我们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例如,当我们做好了读书笔记之后,我们在若干年之后便不会在为了苦苦思寻曾经读过的书中的内容,以及到处寻找这本书在哪里。此外,我们所做的读书笔记并不仅仅是要把很重要的内容给写下来,也可以写一些我们所喜欢的内容。要让读书笔记成为我们阅读的另一种快乐,这种快乐是一种对我们在阅读时的快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它会随着时间的愈久而而成为我们永久幸福的源泉。

一本好的读书笔记,不仅能够帮助我们重温一本好书的内容,而且还能够经历住时间的考验,在十几年或者是几十年之后仍然能够架起我们与这本好书之间的桥梁。如果你想和书成为永远的好朋友,那么就请你赶快拿起你的笔做好了读书笔记吧。

本文作者:贰h(公众号:彭坤荣的每日书评)

篇4:罗敷:这么慢,那么美【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以慢博快,以简博繁,有舍方得的生活。

幸福永远得来不易!

许多人将全球幸福指数归结于北欧制度、福利、资源等因素,但真的仅仅是这样吗?

幸福是什么?物质很重要,但仅仅是“够用”就可以了。北欧人的幸福感,更多来源于简约、自然、宁静的心态,以及家庭的温暖、个人努力,而这些是我们可以学会,可以身体力行的,也是我们自古传统一直倡导的。

幸福是一种选择,我们不必去远方适应别人的生活,不必为了他人的价值观而将自己累得喘不过气,跟着罗敷,一个在北欧生活了的MM,体会那些真正能获得幸福的自信心态、简约的生活方式、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和温馨治愈的家庭观念。

篇5:李惠镇:原来我这么棒【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原来我这么棒》是8月1日湖北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惠镇(韩国)。

《原来我这么棒》是由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真正的自信,从肯定自己的优点开始。

小瑜原本是个不起眼又胆小的女生。有一天,班长突然转学了,老师决定让每个同学轮流担任班长。小瑜吓得好几天做恶梦,结果,自信心不足的她果然在众人面前出糗。妈妈为了让小瑜重新建立自信心,安排她参加“勇气夏令营”。百般不愿意的小瑜,真的可以在团体生活中发现自己的潜能吗?

篇6:堀辰雄:起风了【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起风了》是日本昭和初期感觉派作家堀辰雄创作的中篇小说。该作描写男主人公陪伴未婚妻节子在山中疗养,二人共同在疾病中寻觅生的幸福而又不得不面对死亡,描绘了二人对幸福的向往、对现实的无奈、对自我的反思和对爱情的忠贞。整个作品有一种铭心刻骨的悲怆凄婉气氛。

《起风了》是日本小说家堀辰雄的一篇代表作。在作者为数不多的中篇小说中,《起风了》以其深刻的思想主题和唯美的艺术境界博得了许多读者的肯定与感动。也成为堀氏文学思想定型的一个里程碑。宫崎骏将其改编为动画电影的收山之作,动画上映后,位于长野县轻井泽町的堀辰雄纪念馆访问量陡增。

篇7:罗德曼·菲尔布里克:宇宙最后一本书【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宇宙最后一本书》是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罗德曼·菲尔布里克的扛鼎之作,融科幻与冒险于一炉,它将为你揭开一个个谜团,它将引起你深刻的反思,它将带给你震撼心灵的阅读体验。

本书被美国图书馆协会评为“21世纪最好的100种书之一”。

篇8:朱永新:梦想因阅读而生【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我们很少认真地思考,每一个个体、每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是怎么成长起来的,这个历程是怎样的。事实上,每一个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要重复自己的祖先经历的过程,都要重新拿起图书阅读。最初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是混沌的、朦胧的,因此必须经过人类精神发育历程的一个一个阶段,才能达到一个时代的精神水平,而这是靠人类伟大的著作保存下来的。和孔子、孟子等人的经典对话,才能达到他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和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师交流,才能达到他们那个时代的思想境界。人类精神的阶梯就是这样随着阅读不断前行的,每一个当代人都是重复着前人的历程。如果没有这样的重复,我们的精神就会退化、就会衰落,甚至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境界可能还不如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师,可能还不如以前的历史发展阶段,所以个人的智慧、思想、个人精神的成长是需要从阅读过程才能产生的。

篇9:斯蒂芬·克拉生:阅读的力量【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阅读的力量》是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国的斯蒂芬·克拉生。这是一本由枯燥数据和生动结论相结合的书。

本书中提出的自由自主阅读(FreeVoluntaryReading)是提高语文能力最有效的手段,不论阅读的内容是通俗小说、青少年浪漫文学、报纸,还是经典文学著作,阅读这个行为本身都会在提高语言能力中起到关键作用。斯蒂芬·克拉生教授多年对各个国家教育情况一丝不苟的研究,为他在本书中提出的自由自主阅读方式提供了大量翔实而有力的证据。《阅读的力量》第二部分讨论的是一些落实FVR的方法。这些方法就是要解决书的问题、阅读时间的问题、指导方法的问题。而这些看似简单的方法都值得学校去践行。同时作者还在书中对漫画书,青少年浪漫文学,电视等这些大家认为不利于阅读效果的事物提出了新的见解。它为对每一个语言研究者和语言教师来说都有很大的启示,也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和父母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指明了方向。

篇10: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这本书是我第二次读了,再次捧读这本书,我的理解又深入了一层。《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是山东的老师韩兴娥所著。她两周教完一本教材的做法,唤醒了无数深陷在教育泥潭里的教师和家长,也让她成为名师。轻负担的同时还要高效率,知识面广,还要考试,分数高,作文写得少,还要下笔成文,出口成章,学好文化课还要全面发展等等,这是诸多家长和老师的梦想,那么这本书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使鱼和熊掌兼得的美梦成真。韩兴娥老师是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之一,她是一个很普通的老师,但同时又是一个十分爱动脑筋的老师。她把自己三届学生最喜欢的阅读材料,编辑成了好多本书,为孩子们的课内海量阅读,提供了高效有趣的课堂图书。

那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我在三年前曾经使用了她的这个办法,成效不是那么明显,原因就是没有学会人家的精髓。韩兴娥老师倡导的一个理念,就是课内海量阅读,不单单在课内让学生读教材,而是让学生大量地读书。她认为学生读书学习的巨大潜能,都是在老师无休无止的讲述中逐渐消解的,孩子们就不再喜欢语文了,因为他们现在学语文,只是在做一些习题,一旦这些学生讨厌语文学习,那么他们的终生就不再喜欢阅读了。可是,阅读恰恰能提供一个人生命成长所需的精神营养。我非常认同韩老师的观点。因此,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都有责任保护好孩子的阅读兴趣。

韩老师说,教育的每一秒钟,对儿童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每一分钟都不应该浪费。我带三年级课的时候,就用这个方法。一上课,就让班干部放古诗接龙的视频,教室里总是孩子们快乐的读诗背诗声,那对我来说也很兴奋。但对比自己的课堂,我发现自己仍然是讲的话太多,学生缺少写的环节。而且有时候,老师不恰当的行为会成为课堂纪律的破坏者。如学生正在写字,我又让学生停下来,说说这个字出现了错误的写法。一会儿又让学生停下来,说说那个字大家又出现了什么样什么样的错误。就这样,孩子们不能安心写字。这是我以后不应该出现的状况。

韩老师的课力求简洁高效。她说:学生没安静下来,老师不要教学生认读,通过各种手段组织教学,学生安静后再教认读,这是实施面向全体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别看这个道理好多老师都懂,可有的老师还真不容易做到。磨刀不误砍柴工,把课堂纪律组织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想让孩子喜欢学校、喜欢语文课,最好的做法就是讲故事。听韩老师读故事、读儿歌就成了快乐的课内休息形式。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舞台,老师不能喧宾夺主。任何一个老师都应该做到这一点,而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是,老师们不舍得放手,总是觉得学生不会,自己偏要在那讲呀讲的。要知道先教后学原则是进行每一门学科教学的不二法门,适用于任何一个年龄阶段。我们做老师的,得大胆放手,让学生真学,真练,再针对孩子们出现的错误进行讲解。

书中,韩老师详细具体地介绍了在各个学段,读不同的学习材料时如何操作,方法应用得当,是我们这些普通老师完全可以复制的。

有时间的话,大家可以认真读读这本书,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学生爱学乐学的巴学园吧!

相关专题 读后感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