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与量的战争》读后感精选

风火长信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风火长信”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质与量的战争》读后感精选(共2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质与量的战争》读后感

《质与量的战争》读后感

10月08日 质量的目的尽不在于我们如何宽容题目,也不在于我们如何妥协、如何折腾,更不在于我们如何不断地博弈。质量的目的,在于我们如何想办法往更好地根除题目产生的原因,想办法往预防题目的产生。 假如不能学会在系统中有条理地、有目的地放弃,一个组织就会疲于应付各种突发事件。该组织内最宝贵的资源也会浪费在本不应该、或不再应该投进的事情上。因此,未来的机会也就会牺牲在昨天的祭坛上;由于组织内的资源,尤其是生产率最高的人才都束缚在过往之中。 故事是这样的:广东某家具公司,有一次在对一批即将发货桌子进行最后的检查时,终检职员发现在一张桌子背面的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有一块木板的纹理似乎和其他的有所不同。由于其他的木板的纹理都是竖的,而这一块木板的纹理却有些斜,感觉像一个划痕一样,显然是木料用错了。 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按理说,这时候检查职员是一定要喊“停”、喊“NO”的。假如这样喊了,按照公司产品不能够报废的规则,假如产品在第一次交付的时候没有合格,可以在某些情况下经过检查职员上面专设的质量专员或者专家的认可之后,可以让生产部分作第二次提交。但是产品假如做报废处理的话,那么按照KPI考核,所有相关职员都要一同承担责任。 但是,检查职员还是喊了一声“NO”。这样,生产职员就不得不出来了。当然,他们是极不愿意出来的。由于,在他们看来,这点题目实在算不了什么,睁一只眼闭一眼也就过了,何必让大家的绩效都随着都“倒霉”呢? 于是,生产职员就和检查职员商量,希看能够答应他们作第二次提交。检查职员就让他们按照规则往和质量专家讨论。经过一番讨论后,质量专家答应他们作第二次提交。 可是,当产品第二次提交过来之后,终检职员又按照流程进行了一次检查,结果发现,原来出现题目的地方已经改过了,但是在另外一个地方又有了一道划痕。假如说第一道“划痕”只是看上往像一个划痕的话,那么第二道划痕完全是一道物理划痕,显然是在修复过程中新增的一道划伤。 这个时候,检查职员再次喊“停”了。这个时候生产职员肯定是会跟检查职员“博弈”的,他们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何必这么较真呢?不就是小小的一道划痕嘛,得过且过嘛!”可是,检查职员却依然要坚持原则。 无论如何,当你要面对一个坚持原则的、正直的检查职员时,一切的说辞都是借口,显得很苍白。所以,生产职员无可奈何地走了,但他们气不过,总感觉这件事很“窝火”,于是他们搬来了“援军”�D�D技术职员和研发职员,或者说设计职员。设计职员过来后,看到被检查职员扣发下来的产品,本想认真地研究一番,却忽然哈哈大笑起来,并就对检查职员说:“嗨,你们真是的,都说你们一根筋,方脑袋,原来真是如此。这不就是一个划痕嘛,放一百个心吧,我可以向你拍胸脯保证,这尽不会影响正常的功能,就过了吧!”往往在这个时候,一个“聪明”的检查职员就会笑着说:“是呀,是呀,你说的很对,那就过了吧!”可是这一次,他们偏偏碰上了一个“认死理”的检查职员,他尽不客气地说:“你说的没错,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划痕,但是你别忘了,我们整个公司倡导的是满足客户的需要,假如你们设计部分以为它不算什么大事,那么很好,你拿图纸来,假如图纸上有这个划痕,非常简单,马上交付,马上就给你盖章放行,而且还要把所有的产品都做一个划痕然后再交付出往。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让客户在图纸上签字,能做到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啦!所以,技术职员非常生气,但是也没有办法,只得是气冲冲地摔门而往了。但他们着实不服气,有什么大不了的呀,真是拿着鸡毛当令箭! 读者诸君可以想想看,接下来又该谁来了呢?没错,销售职员来了。这些销售职员一般都是非常热情的。他们见了检查职员马上握握手,再来一个大大地拥抱:“小伙子,放心好啦,这个客户是我的关系,他们尽不会投诉的,你就赶紧放行吧,你知道对方最大的要求就是赶紧拿到货,时间比一切都宝贵啊!交付之后一切都OK!事后我请你吃饭。” 假如这个时候,这位检查职员说:“好吧”、“YES”,那么,我想这件事,包括这整个公司到这里也就被“噎死”了。但是,这个小伙子还是说了一声“NO”、“不行”! 好了,大家想想吧,这个时候应该到哪了,没错,该到老总那里了。老总一听到这件事,当然是火冒三丈的,气得直拍桌子,对着这个环节的负责人大声喝斥:“你们这帮家伙,平日里我天天跟你们夸大质量第一,质量就是生命,怎么样,露馅了吧,关键时刻全都给我掉链子,来!全部过来开会。” 不愧是老总呀,就是有“魄力”!那就开会往吧。于是就一个个都来到了会议室。老总对质量经理说:“来,这事交给你了,你好好批评批评他们,骂骂他们,真的不像话,我给你撑腰!”那位质量经理说:“老总,骂就算了,不过我想把这件事从头到尾来说说,您看怎么处理。”然后,质量经理就开始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进行陈述。 可是正说着,就忽然被老总打断了:“等等,你说什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然后,老总站起来,走到产品的眼前,“哦,就这件事啊!”他看着质量经理说:“质量嘛,尽对是我们的生命,我们非常非常的重视,任何人不许给我找借口。你看今天我特地让你主持会议,来骂骂他们,也表明了我的态度。不过,我们似乎是处在一个微利的行业,是不是?我们的行业竞争很激烈,我们似乎不赚钱了,对不对?” 这时候,大家都会心的笑了。老总态度非常诚恳地说:“这样吧,你来做主,今天所有的经理都在,你说说看,咱们是不是这次就先算了,但是,请大家一定要记住,下不为例啊!” 这时候,质量经理再坚持就基本上即是“不知趣”了。于是,最后的结局往往是“会签”了事。至于说是否下不为例,就由你们往思考吧! 每次我讲到这里的时候,就会发现听众的反映都是不一样的。在很多外企,他们这时便会热烈地鼓掌;而在部分国企,则有一些人,一边使劲地鼓掌,一边不由自主的说:“太出色了!太出色了!”中间休息的时候,他们还过来跟我沟通,而且显得非常兴奋:“杨老师,您讲得太好了,太对了!这活生生就是我们的现实,我们天天就是这样干的。”还有一次在苏州,不知道是由于我说对了,还是受到了我的话的`“打击”,有两位女性质量经理在跟我谈起她们天天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眼睛里还闪着激动的泪花。有的时候,还会出现另外一种场面�D�D大家都陷进了沉思,现场非常安静,仿佛空气都凝聚了,这时候,就是有一根针掉在地上,也够清楚听得一清二楚! 这种种的反应实在透射出了这样一个道理�D�D我们总是忙于处理一些现象而忽视了对这件事情本质或它背后原因的思考。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治理者就是这样,只是单纯地把质量题目当作一件就事论事的事情来处理,而忽视了它背后所映照出的一个更加本质的题目。 那么,这个背后的原因,或者说这个更本质的题目到底是什么呢?很显然,假如我们谈的是质量题目,我们一定要知道一个最为基本的道理�D�D质量的目的尽不在于我们如何宽容题目,也不在于我们如何妥协、如何折腾,更不在于我们如何不断地博弈。质量的目的,在于我们如何想办法往更好地根除题目产生的原因,想办法往预防题目的产生。当然,我相信很多人都认可这一点,但是,非常遗憾,大家并没有认真地往思考这个题目。往往便做出了很多错误的选择,悲剧在于,我们选择了错误,却不知道我们到底错在哪里! 诸君不妨思考一下,为什么面对“质量题目”每个员工都本能地学会了做三件事:第一,推卸责任;第二,开始指责我们的质量职员;第三,再一次推卸责任。 克劳士比先生有一个自己的格言:“一个人当你嘴里含着珍珠的时候,千万不要随便吐出来,那样没有什么效果。你一定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场合,当着正确的人把它吐出来,才会闪闪发光。”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谜语透露出了这其中真正的奥妙。它是这么说的:有一件事,说起来最重要,做起来变次要,关键时刻没必要,请打一个词。答案是什么?说到这里了,大家一定猜出来了,没错,答案就是�D�D质量! 零缺陷是倡导大家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换句话说,我们夸大的是“做正确的事”,而不仅仅是“正确做事”,更不仅仅是“第一次”。 诚然,“检验”可以帮助我们固守阵地,而且“检验工厂”在短期内的确可以支持企业的发展,但从长远看,这无非是当年法国“马奇诺防线”(MaginotLine)的翻版,终将会破坏企业的治理基础。我坚信,“快乐返工”早晚有一天会失往快乐,收获痛苦。 说得再简单一点,当我们看到油瓶倒了,该怎么办?显然,日本人的答案是马上把油瓶扶起来,然后找出油瓶倒的根因,最后再往落实相关的责任。而我们中国的企业呢,发现油瓶倒了,大家首先要奔往油瓶那,往了之后呢,开始找责任:“这不是我的责任,这是设备部分的。”于是把设备部分叫做来。设备部分看了看,然后说:“错了,这是生产部分弄倒的,为什么叫我来?”最后,只能靠领导发话:“你们全都往。”当这几个部分一起过往把油瓶给扶起来的时候,油瓶里的油早就漏得一滴不剩了。那么,这件事假如到了德国的企业又会怎样呢?实在,德国的企业也有不同的文化,有些企业并不直接扶起油瓶,而是站在那儿讲理,先落实责任,等大家把责任落实完之后,就由负责的人把油瓶扶起来。而有些企业,则会像日本企业那样解决这个题目。 德国人的“人死观”,是基于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对德国人的深刻影响。他把人的生活分为“真实的生活”和“不真实的生活”,说一个人只有面对死亡,才有可能认真,才有可能反过来规划你现在当下的生活,从而确定你具体的生活目标。假如你每一天都过着认真而快乐的生活,那么,你的生活就是真实的,否则将是不真实的。显然,这种价值取向会使人们活在当下,脚踏实地地生活,做好每一件事,过好每一天。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日本和德国的“质量基因”吧! 一个人假如总是先吃那些开始烂的苹果,而将好苹果留着不吃,那么,他极有可能吃一

篇2:《质与量的战争》读后感

浅谈质量控制和提升

物资管理部 徐迎兴

公司自开始推行“第一次把事情做好”,“好”字本身就是包括了“质”与“量”的概念,只有在规定时间高质量的完成了规定量的工作,才能说得上“好”。公司也一直在强调“埋头干活,还要抬头看路”,如果方向错误,再怎么努力都是枉然。我们在做实际工作的时候,达到目的有很多选择的路,但至关重要的可能就几步,如果能恰如其分的把握住关键,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展任何工作都需要设定目标,并仔细考虑过程中的重要控制要点,不同方法达到的不同效果等,这和当下我们公司现在学习川崎中的“凝神观察,持续提高”如出一辙。

分清线条,做好梳理。所有工作都有轻重缓急之区分,毫无疑问,最重要,最急的事摆在第一位去处理,其他的事情必须有步骤,有条不紊的去完成,很多重要但不急的事情,因为我们没有分清线条,做好梳理,到最后成了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国人一直在强调“好事多磨,慢工出细活 ”一定有他的道理,“急”出来的东西不一定不好,但是“慢”出来的东西好的概率一定很高。学会梳理,分清轻重,一定有助于缓解“质与量”的矛盾,从而提升质的高度。

不断学习,不断总结。随着市场的变化,公司的战略重心和管理思路都是有调整,跟上调整的步伐,才能顺势而上,才能游刃有余,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是前提。现代的知识飞速更新和进化,陈旧的思维和理念与高效率的工作节奏已经脱节,“埋头苦干”是成功的基本条件,但它却不能保证成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工作效率,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沉下心来用心去感悟工作的点点滴滴,不断的进行总结工作中的好和不好,好的去坚持,不好的去改正,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升工作中的“质”。

“标准在脑中,质量在手中,客户在心中”

修船事业部 郭建强

我们一定要知道一个最为基本的道理――质量的目的绝不在于我们如何宽容问题,如何整改问题,也不在于我们如何妥协、如何折腾,更不在于我们如何不断地博弈。质量的目的,在于我们如何想办法去更好地根除问题产生的原因,想办法去预防问题的产生。

“一次把事情做对”,就要统一标准意识。公司把“标准在脑中,质量在手中,客户在心中”作为质量管理的理念方针,辩证的阐述了,只有掌握了标准,才有可能做出好品质;只有做出好品质了,才是服务客户的具体体现,客户才会从心底里认可和接受我们,顾客才有可能回头。所以,好品质=回头客!

书中的另外一个观点,“质量意识的背后是成本”也引起了我的共鸣;有专家统计分析过,中国的船舶修造业,有30%以上的成本是浪费在返工上面的,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质量意识不高造成的,目前修造船市场持续低迷,国内外大批的船厂纷纷倒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质量问题影响进度,甚至是质量问题所带来的成本居高不下,所以,现代的修造船市场,就是技术、质量和成本的竞争,在同样的条件下,谁的意识到位,质量过关,谁能降低成本,谁就有可能生存下去。现在集团公司都在倡导“学川崎”,南通中远川崎,其“三高一低”的造船水平,即“生产效率高、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高、资源消耗低”是它能在船舶市场独领风骚的原因。要提升,必须学其理念,学其精神,学其模式,认真研究规范标准,强化质量意识,才会想办法一次把事情做好;作为我们修理改装本身,短平快是行业特点,保安全、拼效益是企业使命,更要强化各级员工“一次把事情做对”意识,以及“返工就是最大的浪费”意识,不断提升工作质量,不断的取得客户信任,借用南通川崎的一个质量管理理念:“质量做好了才有可能取得客户信任,而客户信任又是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的!”跟“质量意识的背后是成本”是相通的!

中远海运重工南方地区的修理改装资源改革重组在即,改革重组后,将成为广东中远海运重工华南地区最大的修理改装基地,体量是变大了,但如何做到华南地区最强?毋庸置疑,做好品质是首要前提;这就需要管理层及施工方有统一清醒的认识:我们仍然处在质与量的战争当中,目前战争还非常胶着,难分胜负;而我们也非常清楚,最终只有品质做好了,才是可能做到最强,我们也坚信,最后取胜者必定是品质,广东中远海运重工修理改装业务必定可以做到华南地区最强!

提升质量的四个方法

经营部 张策

一、“零缺陷”就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俗话说:“马壮车好不如方向对”,这句话的典故来自春秋战国时期,即方向错误,再怎么努力都枉然。我们在完成工作时,如果能恰如其分地把握住关键,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开展工作前我们需明确工作的目的,仔细想想做这项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希望藉此得到什么结果,这样做之后是不是真的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并与领导和同事一同讨论,再决定整个方向及流程。

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我们完成日常的任务时,如果在工作过程中再花时间去寻找所需的资料或工具,只会事倍功半,徒增出错的机会。事前即将一切所需都准备好,即取即用。如随时准备好“最新”的信息:“资料”的随时更新与增删,可以让我们永远掌握到最新的讯息,并随时将它做好整编、归类等的工作,以供我们随时掌握最新的状况,并可迅速做出正确的思考判断。随时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等,做好转换成工具的观念,以便随时可以拿出来运用,或重新组合,以便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增加更多的成功机率。因此在我们理清需要做的事时,事先做好计划表或者在“小本上”随时记下要做的工作至关重要。

三、权衡主次:“事以类聚,物以群分”。

养成把握重点,循序渐进,集中力量的习惯,决定次序,从最重要的事情着手。我们必须先决定哪一项工作比较重要,必须优先去做;那些比较不重要,可以缓办。不考虑优先次序所产生的另一结果,常是一无所成,而且被拖延或耽搁的事情,等之后再提出时,往往已失去时效性。

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

当今时代,知识的更新和进化如此之快,陈旧的思维和理念与高效率的工作节奏已经脱节, “苦干”是成功的充分或基本条件,但它并不能保证成功,今天我们还要聪明工作,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工作效率及创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沉下心来用心感悟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主动学习、参加培训课程,甚至只是默默观察别人怎么做,都能从中学习到新知与技术,再消化出更有效的做事方法与解决问题之道。成长的快慢与成长的心有关,因此我坚信,只要能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用心吸取营养,不断总结,才能质与量两者兼得。

如何提升设计效率

技术部 陈剑亮

设计团队里面基本存在着三种角色,决策、执行和控制。

决策效率的提升可以通过不断收集已有项目的资料,关键的物量信息、工时信息、设计标准、项目执行基准等等,最主要的是要脱离经验判断的模式,把大量的信息转化成数据,以数据来说话,以数据来做决策。当所有的信息都转换成数据后,决策者需要把数据归集、分析,把大数据优化加工后成为决策的基本前提,决策的效率往往影响整个项目的成败。

执行效率的提升,团队精神尤为重要。团队精神和标准化是控制执行力、执行效率的法宝。首先,在团队里面营造互助和积极向上的氛围,以鼓励代替责备,以帮助提高替代末位淘汰。特别是在有设计人员进度无法跟上平均水平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不让其掉队;其次,把设计团队的管理单位划小、划细,每个管理单位树立一个典型人物,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把整个团队的设计水平不停拔高;标准化,很多人对标准化嗤之以鼻,认为这个只是表面功夫。恰恰相反,我认为标准化在提高效率方面起到最为根本的作用。标准的形成和彻底执行,影响着整个队伍的效率,也影响着整个设计质量,如果可以随意发挥不遵循标准,那最后的结果必将是毁灭性的。重复错误会频出,某个人会屡次犯同样的错误,因为他没有执行标准,而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动作来做设计了。

控制的效率提升。控制就是执行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不使偏离原来既定的轨道。这需要管理者有非常清晰的头脑以及灵活应变的能力。尽量减少多余的动作,一语中的,解释到位,力求用最简单的言辞来阐明问题。避免对设计人员的过多干扰,不要认为不停地提要求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其实这个往往是你自身的问题,是应该在决策阶段就完成的事情。

提升服务质量,树立服务品牌

服务车间 李伟京

服务工作要量,更要质!没有质的保证,量再多,效果都不一定好,最终还有可能会成为负面的影响。三供班供电的过载,损伤的不仅是电气开关和电缆,更是服务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率!在以服务保障为核心工作的服务车间,如何提升水上移靠泊及进出坞工作、物流运输工作、三供保障工作等车间三大板块的业务服务质量,以切实做到提质增效,并逐步树立具有车间特色的服务品牌?

首先,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以学川崎为引领,进一步夯实班组化建设举措,致力于打造钻石服务团队。夯实班组技能竞赛工作,努力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通过充分策划、准备,规范技能竞赛的方案,拓宽技能竞赛的思路,组织车间各班组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开展丰富的、多元化的技能竞赛活动,以通过比、学、赶、超的行动,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增强员工的创先争优意识,营造良好的安全、优质、高效服务的氛围。

其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备是服务车间工作的宝剑,状态良好的设备,是提升服务质量,树立服务品牌的物质保障。一是夯实设备自主安全管理,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即根据中远海运重工及公司关于起重设备管理的要求,结合车间的实际,不断优化起重设备风险管理、合规保证、绩效管理、日常检查维保、应急管理、事故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升车间设备组、司机班、起重班等班组设备自主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充分结合近年来设备维保的实际,进一步梳理、优化设备维保的作业基准,使得作业基准更加接地气、更加可操作,确保设备维保工作更加安全、更加高效。三是进一步扎实设备预维修工作,即扎实设备每月停机半天保养、设备一保二保的工作,定期保养、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设备潜在的问题,逐步改变“救火”式的被动状态,变被动维保为主动维保,努力提升设备的性能。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制度,是确保工作朝着既定方向前进的准绳,而作业基准,更是黑暗中前行的明灯。因此,稳步推进优化作业基准工作,即车间结合各班组的实际,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加扎实作业基准重新梳理优化、培训、实操考核工作,确保作业基准更加切合作业的实际,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得到有针对性的理论培训、实操培训和实操考核,从而形成作业标准化的氛围,并不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提升团队的综合实力。

篇3: 《质与量的战争》读后感

质量的目的绝不在于我们如何宽容问题,也不在于我们如何妥协、如何折腾,更不在于我们如何不断地博弈。质量的目的,在于我们如何想办法去更好地根除问题产生的原因,想办法去预防问题的产生。

如果不能学会在系统中有条理地、有目的地放弃,一个组织就会疲于应付各种突发事件。该组织内最宝贵的资源也会浪费在本不应该、或不再应该投入的事情上。因此,未来的机会也就会牺牲在昨天的祭坛上;因为组织内的资源,尤其是生产率最高的人才都束缚在过去之中。

故事是这样的:广东某家具公司,有一次在对一批即将发货桌子进行最后的检查时,终检人员发现在一张桌子背面的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有一块木板的纹理似乎和其他的有所不同。因为其他的木板的纹理都是竖的,而这一块木板的纹理却有些斜,感觉像一个划痕一样,显然是木料用错了。

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按理说,这时候检查人员是一定要喊“停”、喊“NO”的。如果这样喊了,按照公司产品不能够报废的规则,如果产品在第一次交付的时候没有合格,可以在某些情况下经过检查人员上面专设的质量专员或者专家的认可之后,可以让生产部门作第二次提交。但是产品如果做报废处理的话,那么按照KPI考核,所有相关人员都要一同承担责任。

但是,检查人员还是喊了一声“NO”。这样,生产人员就不得不出来了。当然,他们是极不愿意出来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这点问题实在算不了什么,睁一只眼闭一眼也就过了,何必让大家的绩效都跟着都“倒霉”呢?

于是,生产人员就和检查人员商量,希望能够允许他们作第二次提交。检查人员就让他们按照规则去和质量专家讨论。经过一番讨论后,质量专家允许他们作第二次提交。

可是,当产品第二次提交过来之后,终检人员又按照流程进行了一次检查,结果发现,原来出现问题的地方已经改过了,但是在另外一个地方又有了一道划痕。如果说第一道“划痕”只是看上去像一个划痕的话,那么第二道划痕完全是一道物理划痕,显然是在修复过程中新增的一道划伤。

这个时候,检查人员再次喊“停”了。这个时候生产人员肯定是会跟检查人员“博弈”的,他们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何必这么较真呢?不就是小小的一道划痕嘛,得过且过嘛!”可是,检查人员却依然要坚持原则。

无论如何,当你要面对一个坚持原则的、正直的检查人员时,一切的说辞都是借口,显得很苍白。所以,生产人员无可奈何地走了,但他们气不过,总感觉这件事很“窝火”,于是他们搬来了“救兵”――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或者说设计人员。设计人员过来后,看到被检查人员扣发下来的产品,本想认真地研究一番,却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并就对检查人员说:“嗨,你们真是的,都说你们一根筋,方脑袋,原来真是如此。这不就是一个划痕嘛,放一百个心吧,我可以向你拍胸脯保证,这绝不会影响正常的功能,就过了吧!”往往在这个时候,一个“聪明”的检查人员就会笑着说:“是呀,是呀,你说的很对,那就过了吧!”可是这一次,他们偏偏碰上了一个“认死理”的检查人员,他毫不客气地说:“你说的没错,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划痕,但是你别忘了,我们整个公司倡导的是满足客户的需要,如果你们设计部门认为它不算什么大事,那么很好,你拿图纸来,如果图纸上有这个划痕,非常简单,马上交付,马上就给你盖章放行,而且还要把所有的产品都做一个划痕然后再交付出去。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让客户在图纸上签字,能做到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啦!所以,技术人员非常生气,但是也没有办法,只得是气冲冲地摔门而去了。但他们着实不服气,有什么大不了的呀,真是拿着鸡毛当令箭!

读者诸君可以想想看,接下来又该谁来了呢?没错,销售人员来了。这些销售人员一般都是非常热情的。他们见了检查人员马上握握手,再来一个大大地拥抱:“小伙子,放心好啦,这个客户是我的关系,他们绝不会投诉的,你就赶快放行吧,你知道对方最大的要求就是赶紧拿到货,时间比一切都宝贵啊!交付之后一切都OK!事后我请你吃饭。”

如果这个时候,这位检查人员说:“好吧”、“YES”,那么,我想这件事,包括这整个公司到这里也就被“噎死”了。但是,这个小伙子还是说了一声“NO”、“不行”!

好了,大家想想吧,这个时候应该到哪了,没错,该到老总那里了。老总一听到这件事,当然是火冒三丈的,气得直拍桌子,对着这个环节的负责人大声喝斥:“你们这帮家伙,平日里我天天跟你们强调质量第一,质量就是生命,怎么样,露馅了吧,关键时刻全都给我掉链子,来!全部过来开会。”

不愧是老总呀,就是有“魄力”!那就开会去吧。于是就一个个都来到了会议室。老总对质量经理说:“来,这事交给你了,你好好批评批评他们,骂骂他们,真的不像话,我给你撑腰!”那位质量经理说:“老总,骂就算了,不过我想把这件事从头到尾来说说,您看怎么处理。”然后,质量经理就开始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进行陈述。

可是正说着,就突然被老总打断了:“等等,你说什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然后,老总站起来,走到产品的面前,“哦,就这件事啊!”他看着质量经理说:“质量嘛,绝对是我们的生命,我们非常非常的重视,任何人不许给我找借口。你看今天我特意让你主持会议,来骂骂他们,也表明了我的态度。不过,我们好像是处在一个微利的行业,是不是?我们的行业竞争很激烈,我们好像不赚钱了,对不对?”

这时候,大家都会心的笑了。老总态度非常诚恳地说:“这样吧,你来做主,今天所有的经理都在,你说说看,咱们是不是这次就先算了,但是,请大家一定要记住,下不为例啊!”

这时候,质量经理再坚持就基本上等于“不识相”了。于是,最后的结局往往是“会签”了事。至于说是否下不为例,就由你们去思考吧!

每次我讲到这里的时候,就会发现听众的反映都是不一样的。在许多外企,他们这时便会热烈地鼓掌;而在部分国企,则有一些人,一边使劲地鼓掌,一边不由自主的说:“太精彩了!太精彩了!”中间休息的时候,他们还过来跟我沟通,而且显得非常兴奋:“杨老师,您讲得太好了,太对了!这活生生就是我们的现实,我们天天就是这样干的。”还有一次在苏州,不知道是因为我说对了,还是受到了我的话的“打击”,有两位女性质量经理在跟我谈起她们天天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眼睛里还闪着激动的泪花。有的`时候,还会出现另外一种场面――大家都陷入了沉思,现场非常安静,仿佛空气都凝结了,这时候,就是有一根针掉在地上,也够清楚听得一清二楚!

这种种的反应其实透射出了这样一个道理――我们总是忙于处理一些现象而忽视了对这件事情本质或它背后原因的思考。我们有太多太多的管理者就是这样,只是单纯地把质量问题当作一件就事论事的事情来处理,而忽视了它背后所映照出的一个更加本质的问题。

那么,这个背后的原因,或者说这个更本质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呢?很显然,如果我们谈的是质量问题,我们一定要知道一个最为基本的道理――质量的目的绝不在于我们如何宽容问题,也不在于我们如何妥协、如何折腾,更不在于我们如何不断地博弈。质量的目的,在于我们如何想办法去更好地根除问题产生的原因,想办法去预防问题的产生。当然,我相信许多人都认可这一点,但是,非常遗憾,大家并没有认真地去思考这个问题。往往便做出了许多错误的选择,悲剧在于,我们选择了错误,却不知道我们到底错在哪里!

诸君不妨思考一下,为什么面对“质量问题”每个员工都本能地学会了做三件事:第一,推卸责任;第二,开始指责我们的质量人员;第三,再一次推卸责任。

克劳士比先生有一个自己的格言:“一个人当你嘴里含着珍珠的时候,千万不要随便吐出来,那样没有什么效果。你一定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场合,当着正确的人把它吐出来,才会闪闪发光。”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谜语透露出了这其中真正的奥妙。它是这么说的:有一件事,说起来最重要,做起来变次要,关键时刻没必要,请打一个词。谜底是什么?说到这里了,大家一定猜出来了,没错,答案就是――质量!

零缺陷是倡导大家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换句话说,我们强调的是“做正确的事”,而不仅仅是“正确做事”,更不仅仅是“第一次”。

诚然,“检验”可以帮助我们固守阵地,而且“检验工厂”在短期内的确可以支持企业的发展,但从长远看,这无非是当年法国“马奇诺防线”(Maginot Line)的翻版,终将会破坏企业的管理基础。我坚信,“快乐返工”早晚有一天会失去快乐,收获痛苦。

说得再简单一点,当我们看到油瓶倒了,该怎么办?显然,日本人的答案是马上把油瓶扶起来,然后找出油瓶倒的根因,最后再去落实相关的责任。而我们中国的企业呢,发现油瓶倒了,大家首先要奔去油瓶那,去了之后呢,开始找责任:“这不是我的责任,这是设备部门的。”于是把设备部门叫做来。设备部门看了看,然后说:“错了,这是生产部门弄倒的,为什么叫我来?”最后,只能靠领导发话:“你们全都去。”当这几个部门一起过去把油瓶给扶起来的时候,油瓶里的油早就漏得一滴不剩了。那么,这件事如果到了德国的企业又会怎样呢?其实,德国的企业也有不同的文化,有些企业并不直接扶起油瓶,而是站在那儿讲理,先落实责任,等大家把责任落实完之后,就由负责的人把油瓶扶起来。而有些企业,则会像日本企业那样解决这个问题。

德国人的“人死观”,是基于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对德国人的深刻影响。他把人的生活分为“真实的生活”和“不真实的生活”,说一个人只有面对死亡,才有可能认真,才有可能反过来规划你现在当下的生活,从而确定你具体的生活目标。如果你每一天都过着认真而快乐的生活,那么,你的生活就是真实的,否则将是不真实的。显然,这种价值取向会使人们活在当下,踏踏实实地生活,做好每一件事,过好每一天。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日本和德国的“质量基因”吧!

一个人如果总是先吃那些开始烂的苹果,而将好苹果留着不吃,那么,他极有可能吃一辈子烂苹果。

因为当你用了错误的观念和理论,用了错误的假设去做一件事的时候,那带来的绝对是错误的思路,而收获的一定是苦果和混乱。所以,十几年来我一直没忘记敲打大家――质量是管理问题,不是技术活动。要努力去从管理切入质量,而万万不可把它变成一种QC。

在现实生活中,质量看来不像是一个专业而是一种功能,而这种功能又恰恰和其他的业务是相冲突、相对立的,比如说,和生产、采购、研发、技术、服务、物流等等。似乎在一个组织里面,一定要有一支队伍是和大家相对立的,是专门负责监督和检查他们的。但同时,大家又认为你的技术含量是不高的,你做不了什么,更不可能有能力检查我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你们可以想象,这支队伍要想真正朝着专业化发展,道路还非常的漫长。

更确切的说,当你的眼睛仅仅是在向内看的时候,你看到的也许只是销量和市场。但是当你反过来,就会发现客户在意的,更多的是质量和你的承诺。就像学生考试一样,如果你仅仅是当学生,你的目标其实就是不断地积累你的知识,不断应考,最后拿一个高分;而如果你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和可信赖的”人的话,就恰恰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环,那就是品质的修炼。

事实上,六西格玛真正关注的是变异和统计数据,而不关心因公司文化的转变而产生的行为的变化;它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减少变异来节省成本。问题是,当你开始聚焦变异时,你就把眼睛盯在错误的事情上了。看看摩托罗拉和GE的结果就知道了。他们都宣称六西格玛为他们节省了千百万的美元,可是摩托罗拉在1995年的市场份额高达60%,到20xx年降到了15%。

企业的成功是用你能够帮助终端客户或消费者省多少钱而非你自己能够省多少钱来衡量的。

篇4: 《质与量的战争》读后感

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按理说,这时间查抄职员是一定要喊“停”、喊“NO”的。如果这样喊了,按照公司产品不能够报废的规矩,如果产品在第一次交付的时间没有合格,可以在某些情况下经过查抄职员上面专设的质量专员或者专家的认可之后,可以让生产部门作第二次提交。但是产品如果做报废处理的话,那么按照KPI考核,所有相关职员都要一同承担责任。

故事是这样的:广东某家具公司,有一次在对一批即将发货桌子进行末了的查抄时,终检职员发现在一张桌子背面的一个不起眼的中央,有一块木板的纹理彷佛和其他的有所差别。因为其他的木板的纹理都是竖的,而这一块木板的纹理却有些斜,觉得像一个划痕一样,显然是木柴用错了。无论你是否了解质量,是否愿意理解质量,它都时时刻刻影响着你的言行和思维,尤其是你的重大决议计划。办理无处不在,但办理的质量才是关键。终究,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由“数量经济”向“质量经济”跨越的阶段,迫切地需要正确的观点、适宜的方法和工具,以及卓有成效的举措。这必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甚至是全球经济与政治力量发展的战略格局。历史上尚无这么多人在思索与实践着质量,也彷佛表明所谓的“质量世纪”并非虚构。

但是,查抄职员照旧喊了一声“NO”。这样,生产职员就不得不出来了。当然,他们是极不愿意出来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这点问题实在算不了什么,睁一只眼闭一眼也就过了,何必让大家的绩效都跟着都“倒霉”呢?

于是,生产职员就和查抄职员商量,盼望能够允许他们作第二次提交。查抄职员就让他们按照规矩去和质量专家讨论。经过一番讨论后,质量专家允许他们作第二次提交。

其一,认为西方的理论号不了中国的脉,所谓办理无定势;其二,认为中国人的DNA里天生就缺失日本人和德国人的那种质量基因。从而走出一条融合与创新的道路。

可是,当产品第二次提交过来之后,终检职员又按照流程进行了一次查抄,结果发现,原来出现问题的中央已经改过了,但是在别的一个中央又有了一道划痕。如果说第一道“划痕”只是看上去像一个划痕的话,那么第二道划痕完满是一道物理划痕,显然是在修复过程中新增的一道划伤。

篇5: 《质与量的战争》读后感

提起制造业,可以说中国制造曾经是全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我国的制造业在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来可谓是迅猛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的人口红利因素,因为人多所以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国外的一系列的跨国公司基本上都将基础的生产线移至中国大陆。

但是随着近年来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传统的人口红利优势已经渐渐失去,这个时候中国的制造业该何去何从。而且中国的制造业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生产产品旺旺更加重视量,很多沿海的加工厂给工人的工资的指标往往都有计件算工资的这一标准,对于产品质量这一块可以说相比起来,重视的程度就不是第一位的。

这也就导致出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国外的进口产品虽然价格非常高,但是国内的很多人都宁可花几倍的价格去购买,而反观国内的同类产品却很受怀疑。例如前些年出现的奶粉事件,可以说就反映了企业对于产品质量的一个观念,虽然短时间可能觉得销售没问题,但是一旦曝光公众对于国内这些厂家失去信任的话,可以说给整个行业带来的就是巨大的灾难。

从产品质量与数量两个方面来看,可以说这两者是一对矛盾体,想要质量好,就要严格把关,可能有些产品就会不合格,可能产品的数量就会受到影响,可以说这对于现在国内很多以追求产量为主要指标甚至唯一指标的企业来说想要做到质量与数量都能够达到双赢的局面,可以说还是非常困难的。我们每个个人都很重视质量(前提是买卖的这些东西都是关乎自己贴身利益的),而在自己开始上班工作的时候能不能够保证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是又多又好呢?这就不仅仅是企业工人的事了?

在这本《质与量的战争》里面就对于质量和数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可以说在本书中,作者的主要针对对象是企业的管理者,可以说一家企业的管理者是决定了这家企业的发展大方向。由于本书针对的阅读群体主要是企业的管理者,作者这在本书的正文中就主要通过列举企业中的一个可能会发生的关于质量事故的小事件来引入关于质与量的话题。

在本书的六大部分中,对于质量的认识作者采用了一个符合人认知事物的这样一个过程来进行展开。例如从最开始的‘引子’里的关于一个划痕的故事来引出关于质量的思考,可以说这样的事情在很多企业可能都发生过,至少我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认为在我以前的单位上是发生过的,而且后面还造成了很严重的事故。作者从这个故事出发就开始对于中国企业中关于质量的管理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对于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形式也进行了自己的解释,可以说通过作者的这些文字,我相信大家都能够看出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如何改进,可以说每个企业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

作者在后面几部分中就列举了华为的案例来探讨改革的良方。可以说里面的具体方法措施在书中都可以反倒,我在这里想说的是本书的排版还是比较科学的,甚至在”再版序“中还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本书的整个章节脉络形象的表示出来,可以说这对于事务繁忙的管理人员来说,阅读本书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可以很快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来阅读。

可以说在关于提高产品品质,提供中国制造业的中国品质,中国企业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可以说本书在如何启示企业管理者来加强关于质量管理的意识启发上是一本不错的经管类书籍,建议相关的企业管理人员可以看看。

篇6: 《质与量的战争》读后感

曾几何时,中国制造成了“粗制滥造、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外国的知名品牌“索尼”、“苹果”、“三星”、“卡西欧”――成了国人争相购买的对象,而世界各地也经常出现中国同胞疯狂抢购日本马桶盖、日本电饭锅、新西兰奶粉的现象。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被人们熟知的现象已经慢慢脱离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华为、小米、格力成为人们的消费热点,之所以此,正是我们中国的产品慢慢提升的缘故。那么,我们如何提升质量竞争力,打造中国品质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中国零缺陷管理奠基人、克劳士比中国学院创始人杨刚老师在他著的《质与量的战争》里是怎么说的?

杨刚老师在《质与量的战争》这本书里先给我们讲了一道划痕的故事:“广东某家具公司里,在对一批即将发货的椅子里发现一块木板的纹理似乎和其他的有所不同,似乎是一道划痕,于是一位年轻的质检员就严格地叫了停。在这位质检员的坚持下,这件事传到了老总那里。开始老总还支持这位检查员,可是最后,在利益的驱使下,老总妥协了,最后让步签收。”

对于这一幕,我是不陌生的,因为我工作的单位就是一个机械制造企业,经常遇到某一个零部件在某一道工序遇到质量问题,经常看到让步回用的处理,亦正因如此,我们的制造的产品虽然在当时满足了客户供货期的要求,可不不久后总是回厂维修。亦正如此,我们的产品才不是那么精益求精,总是处于低端行列。

也正如此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外国公司对于质量要求的严格。最近我们单位正和西班牙的一家企业进行合作,在产品试制过程中过程中,好些时候,好些工序,在我们单位看来已经符合质量要求,可以进行下一步工序了,可是人家外国同仁就是不放过,宁愿延误工期,也绝不在质量上放过蛛丝痕迹。这就是对待质量的不同态度,也是我们管理上存在的差距,其实这种现象不仅我们单位有,在我们中国还是很普遍的,我们经常会熟视无睹。这一点杨刚老师在书中也是提到的,这也是我们质量管理存在的缺失。

近两年华为,小米一步步的崛起,就是因为他们公司已经认识到这一点,质量管理管理就是竞争力,提高质量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质与量的战争中,一定要抓住质量这一关,不能只图数量,不求质量,要不会本末倒置。华为不求更低价,而求更优质,也正如此,华为成功地消除了“中国制造”的低价劣质形象,现在华为制造了一些世界上最先进的电信设备。

所以说,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竞争力,才是打造中国品质最根本所在。

篇7: 《质与量的战争》读后感

这本《质与量的战争》是杨钢博士把克劳士比大师的管理理念与中国管理实践和社会现实相结合的一部全新力作。这本书提出的一个新观念让人深思:品质到底是谁的事情?在质与量的战争中,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由此让人联想到:工作质量与工作数量的战争不应该是人力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人们互相之间的一场各执一词的战争,而是大家一致站在完成公司共同目标的立场上,对单纯完成工作数量而忽视工作质量的行为的一场战争。以下仅对提高工作效率浅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零缺陷――第一次就做对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每个人接到工作后第一件事就是想把事情快速准确地做对,确定方向,不走冤枉路。俗话说:“马壮车好不如方向对”,这句话的典故来自春秋战国时期,即方向错误,再怎么努力都枉然。

人生通常面临许多选择,但紧要的只有几步,在很多情况下,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同样我们在完成事情时,如果能恰如其分地把握住关键,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开展工作前我们需明确工作的目的,仔细想想做这项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希望借此得到什么结果,这样做之后是不是真的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并与领导和同事一同讨论,再决定整个方向及流程。

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我们完成日常的任务时,如果在工作过程中再花时间去寻找所需的资料或工具,只会事倍功半,徒增出错的机会。事前即将一切所需都准备好,即取即用。如随时准备好“最新”的信息:”资料“的随时更新与增删,可以让我们永远掌握到最新的讯息,并随时将它做好整编、归类等的工作,以供我们随时掌握最新的状况,并可迅速做出正确的思考判断。

随时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等,做好转换成工具的观念,以便随时可以拿出来运用,或重新组合,以便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增加更多的成功机率。因此在我们理清需要做的事时,事先做好计划表或者在“小本上”随时记下要做的工作至关重要。

三、权衡主次:“事以类聚,物以群分”

养成把握重点、循序渐进、集中力量的习惯,决定次序,从最重要的事情着手。我们必须先决定哪一个工作比较重要,优先去做;哪些比较不重要,可以缓办。不考虑优先次序所产生的另一结果,常是一无所成,而且被拖延或耽搁的事情,等之后再提出时,往往已失去时效性。

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

当今时代,知识的更新和进化如此之快,陈旧的思维和理念与高效率的工作节奏已经脱节,“苦干”是成功的充分或基本条件,但它并不能保证成功,今天我们还要聪明工作,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工作效率及创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沉下心来用心感悟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主动学习、参加培训课程,甚至只是默默观察别人怎么做,都能从中学习到新知与技术,再消化出更有效的做事方法与解决问题之道。成长的快慢与成长的心有关,因此我坚信,只要能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用心吸取营养,不断总结,才能质与量两者兼得。

篇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质与量

【内容提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质的规定性,它规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量的规定性,它明确了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市场化的程度和标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化程度的统一。

篇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质与量

【关键词】社会主义制度/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化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问题是当代世界最为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由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是当代主流经济学面临的一个崭新问题(Grosfeld,1990)。尽管现代主流经济学是一门比较成熟的关于市场运行和资源配置的学说,但从总体上来说,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并没有一套直接现成的“过渡”理论或“转轨”理论用来指导经济体制国家改革的重大实践。这意味着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对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而且这个实践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和贡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呢?按照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就是整个社会的共产(共同占有和共同生产)、整个社会的自由联合劳动、商品生产和竞争的消除、阶级的消灭等等。显然,这样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形式是不能结合的。但是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的科学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而言的。而当代实践中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所说的由发达资本主义脱胎的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两种不同历史形态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正是基于当代实践的社会主义而不是科学社会主义最高形态共产主义。就实践中的社会主义而言,我们的基本定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对我国现阶段社会性质的根本定位。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三大报告做了科学的界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确切地说,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后发展国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一些学者在讨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问题中,总是把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的最高形态的特征同市场经济的要求联系在一起研究,如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仅仅归结为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公有制形式本身不等于社会主义,较低生产力水平意义上的按劳分配实际上必然导致平均分配。这样来理解社会主义实质上降低了社会主义的标准,模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所说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当代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后发展国家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另一种历史形态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种基本制度本身就包含着私有制在内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多元的产权关系、包含着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存在的条件。在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多元产权主体的存在提供了市场经济生成与发展的社会环境。

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藕合有其客观依据和历史必然性。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水平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得以共同存在的一个前提。从历史上看,商品经济的生成确实是同私有制联系在一起的,但在私有制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并没有演化为以市场为中心在社会范围的配置资源的市场经济,这说明市场经济的存在是以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水平为前提的,而分工越发达,单个私人资本容纳社会生产力的能力就越有限。社会分工与社会生产力这一矛盾的解决,一是通过建立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度,实现生产资料占有、使用的社会化,二是通过生产要素组织方式的变革实现财产占有与运作的社会化来解决的。从社会制度的角度来看,我们选择了公有制度而西方国家则是通过选择了股份公司等企业组织形式来解决这一矛盾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没有消除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必然性,资本主义国家也没有因财产一定形式的社会化运作而使其经济体制演变为计划经济体制,因此笔者认为把市场经济区分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是不科学的。市场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手段,它直接联系的或调节的对象是生产要素或财产的组织单位——企业,而不是所有制制度。市场制度所要求的是采取什么样的生产要素或财产组织形式使企业既能适应财产社会化运作的要求,又能按照市场价格信号组织生产和经营的经济主体。历史上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法人产权独立于所有权,所有权与法人产权分离与制衡机制的创立,曾使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突破自身的局限,适应社会化生产要求,在社会范围内组织生产。社会主义国家完全可以通过对公有制财产组织方式的创新和所有制社会结构的调整,为市场经济的运行创造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与后发展国家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的相藕合,也与计划经济体制所造成的经济低效率直接相关。本来意义上的计划经济是以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前提的,全部社会生产都要有组织地进行,社会对全部劳动和资源都要有计划地配置和调节,商品也就随之自动消失了。从理论上来说,计划经济同科学社会主义意义上的共产主义是相同的。从计划经济的现实来看,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实践中的计划经济,共同特点都是排斥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其运行机制是通过国家的统一计划和行政手段来调节,计划经济运行的基础是政治安排,而政治的本质是支配与强制,即国家对社会经济实行全面垄断和政府的超经济强制,因而是一种“统制经济”、“命令经济”,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单纯理解为一种配置资源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是不正确的。市场经济有三个最为基本的特征:私有财产制度、自由经济制度、市场配置资源。这与计划经济的基础和本质是根本对立的,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借以产生和存在的制度基础是完全不同的,不能奢望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上改良出市场经济。事实上无论是理论意义上的计划经济还是实践意义上的“统制经济”都是同市场经济相根本对立的。如果不是这样来理解,那么就意味着不进行彻底的产权制度改革,就可以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种模煳认识是非常有害的。作为一种经济制度,真正的计划经济只有在市场经济的历史任务完成之后才会出现,而“统制经济”实际上是超越客观实际、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制度选择。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还有着一种与市场经济本质要求相适应的世界性背景和意义。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没有国界或地域限制的`,市场经济的这种属性必然要求打破国家或地域的限制,从而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生产和经营,跨国公司的出现正是市场经济这种本质属性的外在表现。因此,世界经济国际化、一体化的趋势,无疑使中国经济隔离于世界市场的“经济鲁宾逊”式的设计最终归于梦想。世界需要中国,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侧面,如同一枚硬币有正反面一样,问题的另一面是:中国也

需要世界。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为主体是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企业,而不是政府。因此,我国高度集中体制下的传统的经济模式中,政府作为一个超级的“经济托拉斯”来与国外企业发生经济利益关系和竞争,不仅是不公平的,而且必然导致经济的X非效率。因此中国建立与世界上市场经济国家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相接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便有了理论上的或概念上的依据。我们把对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置于国际大背景的坐标之中,就会看到市场经济体制也是我们在市场经济的总体氛围的条件下的现实选择。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们可以说,中国加入WTO的实质是同市场经济制度接轨。

二、市场化及其标准

自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市场化改革就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和价值取向。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不少学者也对改革的市场化进程和改革的绩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于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基本判断,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我国已经进入由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时期。这就提出了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即市场化及其判断标准问题。

笔者认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至少需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如何理解市场化;二是市场化有无标准;三是市场化的研究方法问题。

市场化是一个与市场经济直接相联系的范畴。国内学者和研究机构对市场化的理解是有一些分歧的。例如,国家计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课题组认为,市场化是指资源配置方式由政府行政配置向市场调节的转化,具体说,就是“取消或放松国家对商品生产要素供求数量及价格的管制”。而较早系统研究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学者陈宗胜教授认为,市场化进程是市场机制在一个经济中对资源配置发挥的作用持续地增大,对市场机制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增强的演变过程。市场机制包括供求、竞争、价格、风险、利益机制等,是市场化理论含义的延伸[3]。把市场经济看做是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持续地增大的过程这个定义非常符合新古典经济学的正统规范,但是忽略了市场经济中作为市场主体的人的博弈行为和博弈过程,见物不见人。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自从19世纪末新古典主义的创始人马歇尔等分析供给与需求以来,资源配置问题就成为经济分析的主流,但新古典经济学没有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供给和需求背后恰恰是人作为市场主体的行为,因此现代经济学把市场过程更多地理解为市场主体的博弈行为和博弈过程。另外把市场化单纯理解为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会偏离市场化的本质。已如前述,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私有财产制度、自由经济制度、市场配置资源。把市场经济理解为市场机制调节配置资源的过程,是有一定的理论假设和前提的,那就是在一个完全竞争和市场化已经完成的经济中,在私有财产和经济自由已成为既定前提的条件下,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自然就是由市场配置资源了,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市场经济才被称为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制度或经济形式。经济市场化就其本质来说,首先是经济主体的经济自由权利的确立、实施和得到有效保障的过程。经济自由权既包括个人的财产所有权,也包括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市场化的实质就是经济自由化。市场主体在明确的产权关系和平等互利的条件下,自主从事交易活动,交易双方不仅能够从中获得利,而且还能够创造合作剩余,这样就使原来我们认为并不增加社会财富的交易活动具有了生产性,市场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也因此凸现出来。

第二个问题,关于市场化有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问题,专家学者们也是有不同的观点。多数研究者认为市场化进程有绝对的标准。这种观点最有代表性的学者陈宗胜教授认为,要判断和评价体制改革是否达到目标,就必须对测度市场化程度的标准作出界定,尽管这是一个难以统一的复杂问题,但是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不可能作出统一的结论。所以,他认为,应以100%作为完全的市场化的标准,以0%作为完全计划化的标准。其理由是由于各个市场经济国家中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是不同的,而且同一个国家对不同领域的干预、在不同时期的干预都不完全一致,所以,如果不是以100%来界定完全的市场化(尽管还没有一个国家的市场化程度达到100%),而以某一个市场发达国家的市场化程度作为对比的基础或参照系,那么,不同国家的比较就失去统一的标准,同一个国家的不同领域或不同时期的比较也会发生困难。当然,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市场化没有绝对的标准,只有相对意义[8]。持这种观点的专家学者认为,计算或测度市场化程度的绝对值不是一个科学的方法,也不能从绝对值的意义上去理解市场化程度。说一个国家的市场化达到一个百分数,会给人一个错觉,好像世界上存在一个100%市场化的国家,而这样的国家并不存在;即使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市场调控的手段、方式、程度等方面也不完全可比;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化的内涵也相应改变,所以,不存在一个静态不变的市场经济标准。因此,对市场化进程的绝对评价是无意义的,而只能进行不同地区之间进程快慢的相对比较,即以名次之类的顺序尺度进行衡量。

笔者认为,市场化不仅在性质上是可以定性的,市场化的过程在本质上可以看做是经济自由化的过程,而且在标准上也是可以界定的。也就是说市场化的含义是双重的,既包含过程,也是指一定的标准,严格来说它是指市场经济发育的一定程度而言的。从过程的角度来看,假设一个国家的市场化水平是从5%向10%过渡,我们就不能认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是市场化了。这就意味着市场化不能单纯是指过程而言的。其次对于标准来说,它是从静态的角度对市场化的程度的一个限定,即规定了市场化的最低标准,比如说5%就不能说是市场化了。至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经济交易越来越突破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范围而在全球范围组织经济活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及对不同地区之间的市场化程度只能进行相对比较等观点,并不能说明市场化本身是不能测定的,而只是说明市场化的测度的研究方法问题。

关于市场化程度的判断标准,一般认为,市场化程度在15%以下可称为非市场经济或坟墓经济,市场化程度在80%以上可称为成熟或标准的市场经济,市场化程度在60%—70%之间可称为准市场经济,市场化程度在40%—50%可称为转轨中经济,市场化程度在50%—60%左右可称之为接近准市场经济或转轨中经济。国内学者对我国目前市场化程度的判断尚有一些不同的判断,主要是有高、中、低三种估计,高位估计是65%,中位估计是55%—60%,低位估计是60%[7]。正是基于我国市场化程度已经基本达到或已经接近60%的判断,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我们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新世纪5—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时期。我认为关于我国市场化程度的判断基本上是比较准确的,国外的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也可以说明这一点,据世界遗产基金会与《华尔街日报》利用50多个经济指标对世界150个国家的经济自由化程度的评

价结果,中国市场化程度大致相当于美国的50%,考虑到可存在的人为的偏差,中国经济市场化的程度估计至多达到美国的60%—65%,处于这样的水平,我们可以认为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对于十五期间,要在5—10年中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却有相当的难度。从西方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英国、美国和日本来看,英国大体上用了250年使英国成为标准的市场经济国家;美国用了1左右的时间成为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我国封建制度几千年,计划经济30年,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的长期的社会革命,对此,我们还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如生产要素市场化问题、市民社会的建构问题等等,对此我们应当有科学的判断和充分的思想准备。

市场化程度的研究和判断,需要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国内学者提出的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主要有:江晓薇、宋红旭[5]提出的测算指标是:(1)企业自主度:包括企业的14项自主权,即生产经营权、产品劳务定价权、产品销售权、物资采购权、进口权、投资决策权、税后利润分配权、资产处置权、联营兼并权、劳动用工权、人事管理权、工资资金分配权、内部机构设置权、拒绝摊派权;(2)市场国内开放度:包括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物资流通、商业流通、价格调节、投资管理;(3)市场对外开放度:包括进口依存序、非关税壁垒,直接投资实际额;(4)宏观调控度:包括税收负担、政府补贴、贸易管理、社会消费、信贷管理;国家计委课题组[6]是从商品市场(包括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的市场化和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入手进行测算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实际上就是国家已经放开、主要由市场进行调节量的那一部分占全部市场的比重。顾海兵[7]则是从要素市场化方面进行研究。他提出的测度指标包括:(1)劳动力市场化,包括农村劳动力市场、城镇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户口管理体制及城镇、城乡的户口封闭体制;(2)资金市场化,包括资金市场的主体结构、资金结构、利率结构;(3)生产市场化,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产三产业;(4)价格市场化,包括重要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和公用事业价格、房地产价格、医疗价格。陈宗胜[3]认为,对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的测度,最好按经济体制自身的构成,即企业、政府、市场三方面展开分析。徐明华[8]则从8个方面进行了测算,这8个方面包括:(1)所有制结构:包括工业总产值中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非公有制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等5项具体指标;(2)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效率:包括GDP与政府消费之比、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等6项具体指标;(3)投资的市场化:包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公有经济投资的比重、基建投资中非国家预算内资金的比重等3项指标;(4)商品市场发育:包括出口总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商品销售额与工农业产值之比等3项指标;(5)要素市场发育:包括合同制职工占全部职工的比重、每万人职业介绍机构数等5项指标;(6)对外开放:包括外贸依存度和人均实际利用外资2项指标;(7)经济活动频度:包括每万人商业网点数、每万人工业企业单位数等3项指标;(8)人的观念:包括每万人个体户数、每万人私营企业投资者数等4项指标。笔者认为,运用不同的指标体系来探索研究市场化的程度判断本身就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实上每个指标体系都不能做到完全真实地反映市场化的程度,重要的也不是运用不同指标体系判断市场化程度的差异,而是对市场化进程的基本趋势的把握。就研究方法而言,笔者认为应当结合借鉴美国遗产基金会的研究方法,该基金会的经济学家首先把经济自由化定义为“对于政府在生产、分配、消费等方面管束的消除”。他们对经济自由化指数的测量也是针对政府对于经济所施加的束缚程度进行考察,因此这种考察的具体对象主要是政府的相关政策。这种考察是对影响经济自由化的“投入”方而不是“产出”方进行考察;该机构共设置50项变量或指标,采用分值测度的方法进行“打分”和评估。这种方法的实质是考察制度因素对经济自由化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当然影响一个和地区的市场化程度的差异还有人口素质、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可以考虑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盛洪.市场化的条件、限度和形式[J].经济研究,1992,(11)。

[2]张灿,谢思全,董利.中国劳动力市场化进程测度[J].经济改革与发展,,(5)。

[3]陈宗胜,等.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4]陈文通.如何正确理解以公有制为主体[N].北京日报,-04-19。

[5]江晓薇,宋红旭.中国市场经济度的探索[J].管理世界,1995,(6)。

[6]国家计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课题组.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判断[J].宏观经济管理,,(2)。

[7]顾海兵.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最新估计与预测[J].管理世界,,(2)。

[8]徐明华.经济市场化进程:方法讨论与若干地区比较研究[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9,(5)。

[9]盛洪.关于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过渡过程的研究[J].经济研究,1996,(1)。

[10]李忠.对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几种不同判断[J].经济学动态,1996,(9)。

[11]卢中原,胡鞍钢.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J].经济研究,1993,(2)。

篇10:《量的积累与质的飞跃》读后感

我很喜欢说一句话,水没开,不是天气太冷,而是火候未到。没有成功,一定是量的累积不够。

成功就由一件又一件小事,一个又一个细节积累而成的。如果能把握住这些细节,人们就能获得成功,如果不注重细节的积累,而只想一举成功,那实在是白日做梦。

成功不是偶然,是要付出努力的,没有量的变化哪有质的飞跃?

所以,不要忽略每天一点点小小的进步,一天一天的.积累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分水岭。只要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保持平常心,克服浮躁心,每天进步一点点,每次都努力一点,你一定会成功的。

要有耐心,要有信心,要能守得住。形式坚持久了,就会成为内容的一部分,比如生活,你生活的方式就定位了你是什么样的人,成功亦或不成功。

失败是特例,真的能够失败到足够多的次数,多数人就会认为你成功了,而且老天总会给你一次“成功”的机会,让你翻盘。

增加你的量,无论什么,都会有质的飞跃,那时的感觉将美极了!

一直往北走,能到南极,这世界就是如此奇妙。

更多精彩读后感推荐:

《狗牙雨》读后感

《同桌冤家》读后感

《做幼儿喜爱的魅力教师》读后感

《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读后感

《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读后感

篇11:草根博客质与量相结合

摘要:草根的博客,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博客的定位决定于博客的网站推广质量,博客的质量,可以分解为两层含义:其一是质,日志优劣程度;其...

摘要:草根的博客,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博客的定位决定于博客的网站推广质量。博客的质量,可以分解为两层含义:其一是质,日志优劣程度;其二是量,日志数量积数。

也许有些草根会认为,对于一个真正的草根根本不会去讲究日志质量的,而且质与量也有可能会成反比例。写此日志目的并不是讨论什么样的日志才是有质的。日志本身没有网站推广优劣之分,每个人浏览者看草根的日志,都会有不相同的感觉。写此日志就在于和草根交流如果去提高博客日志质与量。

真实能够提高网络推广博客的质元素。很多草根看偶博客,很奇怪的就是,为什么天天有更新内容呢?写作来源于生活,博客可以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同样写博日志素材来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大多的人,只会抱怨日志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撰写的。冷静而仔细想想,一天十几个小时的生活,难道就没有一点生活感悟吗?也有的会找理由,说自己并不是一个很会写的人,怕人家看了笑话或是不想逼着自己去写。日志网站推广内容质元素不在于字数多少,不在于文字功底。个人认为只要能够真实地写出来就很好了。哪怕是简单的文字写简单的心情,只要用心撰写了,博客就会具备质元素。所以千万不要找理由,怕日志写得不好,记住,真实写博,谁都会说你的博客日志是好博客。

网络推广更新能够提高博客的量元素,

量元素是个积累的过程,这也是更新的过程。量元素的就取决于博客更新网站推广频率。曾经遇到一个博友,说自己一天不写日志心里就会少了些什么的,于是天天都有新作出炉。所以他的量元素积累比较快。更新频率,如果条件充足的话,最好能够坚持每天更新一篇,但最好不要超过五篇。太多,写者累,读者也累。如果条件不充足的话,至少一周更新一次。即使工作或学习再忙也要上来看看给你留言的浏览者们。草根最大的特点就是比较容易形成博友圈,三来五往就会形成固定交流圈子。所以,为了巩固这个圈子,网站推广一定要学会更新日志。再说,博客是互联网的衍生物,有着互联网更新的特色。不要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或者更长,内容没有更新,这样博客量当然会少。

坚持网站推广能够提高博客质量组合。质与量本来是个组合体,而坚持组合的关键。草根博客当中,偶也结识过有一年博龄,甚至更长。这样的坚持力是草根的又一大特色。现在大多的名人博客都昙花一现,时间长了就会没有更新频率了,这便没有了坚持。草根应该可以每天挤出或者让出几十分钟或者十几分钟去写日志,并不难,但天天写,月月写,做到的就会在草根一族中减到一大半。所以博客的质量并不是从草根几天日志,几篇文章,对定论,应该从某一阶段去观察。所以说,写博客也能够考验一个人坚持系数。网站推广懒惰者可以写博客来增加坚持系数,勤奋者可以写博巩固坚持系数。

关于草根的质量,也许有很多草根会有反对意见,也有的草根根本不会考虑博客的质量问题。这仅仅是一家之言,仅供参阅。但无论作为一个草根博客,个人觉得有质量的博客就应该具备真实、更新、坚持三个因素。网站推广尤其是作为原创型的博客,这样的保质保量显得更加重要。

总结:日志最好不要逼着自己写,不能当成是网站推广任务,而是用心去写,用爱去写,这样的写出来的文字,哪怕简单也是最为真切的。希望,所有草根的博客都能够从质量去考虑,这样的博客才会得到一个最真实的自我,最精彩的交流。

篇12:质与量的对话作文

质与量的对话作文

一个风清人静的夜晚,我在睡梦中被一阵争吵声吵醒。咦?这声音好像来自我们家的客厅,我蹑手蹑脚地来到客厅外,眯眼往门缝里一瞧:哎呀,不得了,原来吵架的是质与量俩兄弟。

它们争论的起因是白天我们买的一盒牙签,买的时候妈妈通过比较买了同样价格,量却相对多一些的一盒。谁知拿回家一用,牙签身材细小不说,还接连断了好几根,为此,妈妈开始发牢骚了,“现在买东西真是越来越难买,质量好一点的价格贵,价格便宜的质量差,唉!”有了妈妈的这句话,质和量心里不服气了,量说:“都怪你,明明是你质不好,把我一起拖下水。”

质也不甘示弱:“是你为了忽悠别人,一直追求数量多,来迎合买家的.心理,这下好了,把我也一起连累了。”

“既然厂家把你生产出来了,你就要挺住,才能保住我们的名声。”量说。

“既要节约成本,又要保证生产数量,而且人们在使用的时候根本就不会怜香惜玉的,叫我如何挺得住?”说完,质委屈地哭出声来。

一看质哭了,量更生气了,“你好像还很委屈,你看每次新闻媒体曝光出来,哪一次不是你的问题。像20xx年的苏丹红鸭蛋、20xx年三鹿婴幼儿奶粉、20xx年的双汇瘦肉精和染色馒头等等事件,难道是我缺斤少两,让人们觉得不公平而曝光吗?还不是你质有问题!”

听到这里,质的火气一下蹭上来,“你还讲不讲理了,因为你在明,我在暗,厂家为了体现所谓的公平原则,生产的时候在数量上做到了不缺斤少两,却在我身上做了手脚,有的是偷工减料,有的是偷梁换柱,为的就是你!你量少了人家用眼睛、用计量工具就能检测出来,而我只能通过规定的检测部门才能检测出问题,所以,所做的一切瞒天过海都是因为你,所有曝光出来的问题也是因你造成的!”

此时,两人的火气已快升至沸点,自身名誉保护战一触即发。我正看得紧张,突然,又出现了一个人,自称是“公平”,他说:“你们也别吵了,说到底,你们俩个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正是因为你们俩个只看到自己,才让商人有机可乘,俗话说‘兄弟连心,其利断金’,只有你们团结起来,才能生产出保质又保量的产品,才能让平民老百姓受惠。”听了公平的话,两兄弟似有所悟,两个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渐渐地,客厅里归为平静,似乎从来都没有过争吵。

篇13:质与量初三作文350字

质与量初三作文350字

半个月前,报名了一门线上课程。

很不意外地,也有提到学习写作的方式之一,就是每天自己写个一千字左右,坚持每天写,不去评论,不多想,就是先坚持写,写久了,自然文笔也好了。

对于这个观点,我以前很认同,然后渐渐地经过自己的尝试,还是觉得这个方法太片面,只能说是学写作的一个小小小步骤,属于输出类里的不太全面的一步。

至少,你要有输出,肯定要有输入。

有输出,也要有质量的输出,而非只要凑满一千字就行。

事实证明,如果没质量的输出,你纯粹是在练打字。

一千字,是分成几篇,还是单篇,你要考虑质量,逻辑,虽说刚开始无从下手,都说想到哪写到写,那一两篇如此还好,如果一而再,再而三是这种质量,不用说,自己也没了坚持的`动力。

要练笔肯定要有质有量,单纯的流水账式写作,看似有输出,但是水平只会是原地踏步,而又怎么能是你的目标呢?

所以,想进步,写作一定要有质有量,有坚持!

篇14:提高古诗文学习的质与量

提高古诗文学习的质与量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十分重视“母语”的学习,因为它包容着这个国家、民族遵奉的信仰、价值观、风情和习惯,它的应用水平体现和直接影响民族的教育、文化和素质,对于培育民族精神,孕育民族情结,弘扬民族文化都有极强的凝聚、教化作用。经典古诗文本身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习它本身就是学习民族传统文化。

经典古诗文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1948年2月,英国汉学家德和美在担任牛津大学汉学教授的就职演说《中国——人文学术之邦》中便谈到:“至少到1750年为止,中国书籍的数量超过世界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后来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也引用了这一说法。这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首先就要学习、理解它。这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1956年我上高中时,正好赶上新中国第一套统编教科书启用,语文课文学和汉语分科。文学从诗经、论语、左传、孟子、楚辞、战国策、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一直到明清小说,还有各时期文学史的概述。汉语讲它的基础知识特别是语法。一年半的语文学习使我对中国的古典文学和汉语基本知识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系统的了解。我认为,这些古典文学和汉语的基本知识是每个中国人必备的.。当时很多诗文都背诵了,终身受用。我大学虽然念的是中文系,但古文和汉语的那点底子是在高中打下的。花一年半语文课的时间打下这个基础非常值得。我至今还很怀念那一年半的语文学习,怀念那套统编教材。我认为,每个中国学生,都应在中小学阶段具备最基本的传统文化素养。

我们现在的中小学,经典古诗文学得太少,而且不系统,对中国古典文学形不成完整的印象,古文基础太差。对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古诗文都看不懂,何谈对它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把自己的根本文化忘掉了,就会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这不是危言耸听,事实正是这样。

完善中华优秀文化教育要做的事情很多,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热爱它,学习它,弄懂它,并且发扬光大它。在这方面,中小学各个学科都责无旁贷,而语文学科更能发挥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光喊口号不行,一定要有具体的实施办法。教育部研制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对此已有具体安排。我认为,首先要有数量的具体要求,才便于落实和检查,同时要有质量的要求。要处理好古今中外的关系,我们不是为学习而学习。既然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和精神命脉,我们学习它,就完全是古为今用,不必担心厚古薄今的问题。如果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习,古文过不了关,就很难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就要断层,后继乏人。每个民族都是首先学好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本民族的文化都学不好,借鉴外国文化也就没有了根基。我们中小学优秀古诗文学习本来就不多,是要加大分量的问题,而不是进一步削减的问题。年轻时记忆力强,多背诵一些优秀古诗文,终身受益,应该提倡。

确定经典古诗文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比例,一是要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二是要考虑需要,包括如何学才能“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如何学才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应用古诗文打下基础。对经典古诗文,只要我们的青少年真爱,真学,真懂,并能发扬光大,它就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篇15:中学英语课外作业配置质与量的研究

摘要:本文从中学英语课外作业配置观、量的界定、质的原则及其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作业配置质的最优化和量的最适宜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外作业;配置;质与量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sing the changing idea,the strategies,the importance,the diversification and the funtcion of English homework assignments,this paper,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interviews,researches into the principles and the quantity of English homework assignments,on purpose to better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English teaching;homework;assignments;principles and the quantity

一、前言

备而教,教而辅,进而以作业为支撑点,巩固教与学;师者,视之为检验教学之尺度,学者,视之为学习努力的标准,然而作业负担之沉重,已严重损害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思维发展。(张宝昆,1994)

二、传统的英语课外作业配置观

由于中、高考的压力,教育学生的重点向应试技巧、向不断增加英语教学时数和增加英语课外作业等方向倾斜。调查发现,中学英语课外作业配置不容乐观。如:已会的单词、词组抄几十遍,课文不加选择篇篇背诵,有的教师在英语课外作业配置方面甚至带有对学生进行惩罚性的倾向。学生由于英语作业多而又缺乏教师的指导和完成作业的策略,往往是为作业而作业。例如,不复习就做作业;不管对错,做完便了事;请人代做;甚至抄袭。结果不仅没有达到英语课外作业配置的目的,相反窒息了他们思维的发展。究其原因:

首先,教师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作指导,对英语课外作业配置缺乏研究,受传统教育思想“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做”的影响,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顾学生和作业的层次。

其次,片面夸大英语教学“精讲多练”中的“多”字,认为学习英语只要多记、多背、多读、多抄便可以学好英语,反映在英语作业的配置上就出现了前面提到的现象。

另外,对“减负”的片面理解。认为英语作业配置的少或不配置就是减了负,其实,“减负”不仅仅是减轻作业量的问题,它必须以提高质量和学习效率为前提,远离质量和效率奢谈“减负”,就会造成手段和目的的错乱,对那些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给学生带来严重心理压力的重复性、机械性的复习资料和各种套题应该坚决减。

基于此,十分有必要对中学英语课外作业配置的质与量进行研究。

三、英语课外作业配置的量

(一)教师配置英语课外作业所占用的时间量

配置英语课外作业所占用的时间量是指教师在一堂课中用四十五分之几分钟来给学生配置英语课外作业。为此,笔者问卷调查了云南省首批中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的40名学员,这批学员是来自云南省八个地、州、市,40个县、市、区的英语教师,其中初中和高中英语教师各占一半,分别来自重点中学、县级中学以及乡镇中学,基本反映了云南省普通中学英语课外作业配置的情况:

时 间 域 教师人数 所占比例

下课时间 6 15%

下课前2分钟以内 14 35%

下课前2至3分钟之间 15 37.5%

下课前3分钟以上 5 12.5%

从表中可以看出,下课前3分钟以内和下课时间配置英语课外作业的教师高达875%。其中下课前2分钟以内和利用下课时间配置英语课外作业的教师竟达50%。这种在下课时间或下课前1至2分钟匆忙配置英语课外作业的做法显然不恰当,纯粹是为配置而配置,常使学生感到心理负担重,那么究竟用多少时间来配置英语课外作业为宜呢?

孙孔懿(1995)已明确指出:“在下课前3至5分钟以内配置英语课外作业,大多只能完成作业的下达,即通常所指的课外作业量的安排。教师很少有时间告诉学生完成英语课外作业要运用哪些知识和技能以及为什么要配置这种课外作业。”为了激发中学生对课外作业的兴趣,在配置课外作业时要对学生进行课外作业的意义和目的的教育,提出明确要求,指导学生进行作业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督促学生养成先复习后作业、独立思考完成、自我检查、按时完成作业及反思的习惯等。很显然,这些任务在5分钟以内是难以完成的。

在下课前10分钟以上时间配置课外作业,会因时间过长而影响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质量的提高。我国中学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时间为45分钟。孙孔懿(1995)认为其时间分配是:开头约5分钟时间,用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入正题,其后大约30分钟时间,属于一堂课的黄金时间,主要用来传授新知识,信息量较大,要求学生思维高度集中,课堂小结占用5分钟左右,此时学生紧张的思维可以稍微舒缓放松,然后再用5至1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配置课外作业比较适宜。经实践发现:下课前5至10分钟的区间值具有灵活性,在具体配置英语课外作业时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灵活伸缩。

(二)学生完成英语课外作业所需的时间量

学生完成英语课外作业所需的时间量是一个价值问题,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答案也会不同。中学生应该花费多少时间来完成英语课外作业,不同的学生要取决于他的其他活动、学习态度、学习情感等因素。现有的实验研究也为英语课外作业的适宜量提供了大体区间。江苏省杨彩凤、王之华同志(1995)在单科作业量方面做了“关于数学回家作业量的控制实验研究”:实验在二年级甲、乙、丙和三年级甲、乙、丙六个班级中进行,在对无关因子进行控制的条件下,分别在不同班级中配置不同量的课外作业,甲班每天数学作业量为20分钟,乙班为甲班的两倍或两倍以上,丙班则不配置课外作业。实验结果表明:课外作业并不是配置的越多越好,甲班的数学学习成绩明显优于过度配置作业的乙班,而乙班的成绩又优于没有配置作业的丙班。而且在心理表现上,甲班的大多数学生在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上都强于乙班。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精心设计的英语课外作业,学生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是可以完成的并且效果很好,也符合中学生注意保持的心理特点。

(三)英语课外作业配置的分量

中学生每日的课外作业量是不同学科作业量的总和。在配置英语学科作业时,必须注意协调各学科的作业量,既不能只抓英语作业放弃其他,也不能搞平均主义,应该是统筹兼顾。具体配置英语课外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尽量配置能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学生亲身参与并获得经验进行创造的课外作业。其难易、主次、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必须层次分明,才能面向全体。

然而,笔者发现,把学生看成是无限知识容量的存储器的现象普遍存在。“背诵单词20个,英汉互译各5题,背诵课文两段,模拟题一套,预习新课”,这是给一个初三毕业班学生配置的英语课外作业。这种超量的课外作业对于学生学习的巩固和提高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有位心理学家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要求十几个儿童进行画图练习。画了一张,要求他们再画一张,这样连续画了15张。结果,大多数儿童的画越来越马虎,15张画中,最后一张画质量最差。这也说明了过量的练习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因此,在配置英语课外作业时,要正确理解“精讲多练”的深层含义,在分量上,本着适度的原则,防止追求“多练”,造成学生过度课外作业问题。所谓过度课外作业是指超过正常标准或正常分量的课外作业。以学生背诵课文为例,背诵四遍刚达到能背诵时,不要停止背诵,多背诵两遍,称为过度作业的50%,多背诵四遍,称为过度作业的100%。王极盛的实验研究证明:在50%至 100%界限内的过度作业,效果比较好。过度如果超过50%至100%的界限,反而有害。

四、英语课外作业配置的原则

(一)多样性

英语课外作业,就其类型而言,可以分为四类:练习型课外作业可以用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技能。准备型课外作业能使学生从以后的课程中得到最大的益处。扩展型课外作业主要用来考查学生能否把熟知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新的情境。创造型课外作业需要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整合一些知识和技能。

英语课外作业,就其形式而言,有以下几种:复习,预习,阅读课外书籍,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活动作业。在调查中发现不少教师特别重视书面作业,对于其他形式的课外作业不够重视,甚至大加排斥。这样配置英语课外作业,学生有可能在应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但是对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却没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应设法避免配置形式单一、内容重复的练习,要考虑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精心研究和设计,注意不同形式的作业搭配,要有利于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不能厚此薄彼。

复习。乌申斯基指出:“复习是学习之母。”英语课外作业中的复习,主要是要求学生巩固当天所学的新知识,检查纠正记忆中的错误,使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如一些介绍人物生平的文章:A Freedom Fighter,Charlie Chaplin, Madame Curie,Abraham Lincoln,How Marx Learned Foreign Language,An Interesting Life,Walt Disney,Captain Cook和 Gandhi等课文的复习均可利用课文中出现的时间或数字帮助学生理清头绪,形成系统认识。以Charlie Chaplin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提供以下几组数字,配置简述Chaplin生平的作业:

-1889,5,8,17,1912,13,69,1977-

S:Charlie Chaplin was born in London in 1889.When he was five,he acted for the first time.At the age of eight,he joined a group of child actors.As a boy of seventeen he set off for the USA.In 1912Chaplin got his first film part in the USA.

In all his life,Chaplin acted in 13films,wrote and directed 69 films.He died in 1977in Switzerland.

预习。预习是让学生课前自学新内容,以便带着问题听课的一种形式。经常布置会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基础。如预习How a newspaper is produced.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了解从事报业的有关人员或单位的主要工作,让学生根据下表,学会做读书笔记,处理有关信息。(Main work栏由学生填写)。

Main work

The chief editor holds meeting with journalists

choose the most important story on the front page

Journalists got discover the events

inverview different people

write stories

check the information

Editors check the reports and make any necessary changes, write the headlines

Photographers take pictures

choose the old pictures from their library

The printing house prints the newspapers

Post office delivers the newspapers

阅读英语课外书籍。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在课外时间阅读有关书籍,包括一些相关的中文书籍,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处理好课外书籍和学习教科书的关系。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放弃教科书,而去追求大量的课外书籍,那就会本末倒置。因此,阅读课外书籍的作业配置最关键的是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强令统一要求,要进行分层阅读。

书面作业。书面作业是英语课外作业最主要的形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能太多,要注意典型性和代表性。例如,学习SEFCBook 1A Unit 6的通知后,让学生用英语模仿写一则与本校活动有关的通知,写得较好的进行张贴并当众表扬,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又如,在学了SEFCBook 2A Lesson 38The Olympic Games一课后,教师可以借用五环的象征意义,让学生根据五环内所给的五个标题进行总结,找出作者隐含在文章中的要点,如下图。(张云龙,)

SEFCBook 2ALesson 6No Smoking,Please!和SEFC Book 3ALesson 34Gymnastics等课文也可配置类似作业。这种作业既与课文有密切联系又经过加工改造,有象征意义,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口头作业。口头作业是让学生口头表达问题的一种作业形式。例如,角色表演、朗读、背诵、复述等,它能很好处理动口与动脑的关系,能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训练,是一种非常好的作业形式。

总之,练习形式的多变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利于各种形式的作业相互补充。题型设计要能创造情境,激起学生思维的欲望和冲动,并留有让学生创造发挥的余地。如学了虚拟语气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真实愿望,完成下列句子,使学生个性化地阐发观点。

1.If had a chance to visit your country,_______ .

2.If you had told me about it earlier,_______ .

3.If I were you,_______ .

(二)层次性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学习外语。因条件不一,分化较快,一个班级水平也会参差不齐。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布置作业时也要注意按下、中、上三个学生层次来设计。

学生各自的原有知识、接受能力、思维方式均有区别,要解决作业的难易,首先指导思想要明确: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决不是对少数优秀学生而言,英语课外作业的配置及训练应该使所有的学生均有受益。例如,学习了定语从句后,设计易、中、难三类梯度不同的练习:

A钡ハ钛≡裉羁铡

1.This was the factory_______ Li Ming's father once worked.

2.This was the factory_______ Li Ming's father once visited.

A.which B.where C.that D.when

B.把下列各对句子合并成为一个带定语从句的复合句。

1.Lastweek Iboughta book.Itwas written by Lu Hsum. 2.The woman is my mother.You are looking after her.

C.根据中文完成下列句子。

1.This road leads to______________ (我母亲任教的那所学校).

2.The girl______________ (你要找的)is in the classroom.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不能硬性规定哪些学生做哪一类题目。教师的硬性规定反而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让学生选做则会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实际上,学生水平的好、中、差并无绝对界限,应该因人、因教材、因时间设计练习,保持合适的难度,使学生感到“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产生思考的欲望,体验成功的愉悦。

(三)导向性、趣味性

要注意作业的导向性和趣味性,必须强化教学目标,突出教材重点、难点,指出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掌握教材的能力。如初中和高中英语教材中都出现了打电话的内容,据此教师可以配置以下作业:让学生自定内容,编一段电话对话,作为下一堂课复习检查的内容,或让几组学生上台模仿真实情景表演对话内容。学生自然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运用,集复习、整理、归纳于一体,达到学用结合、事半功倍的效果。

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必要条件。要使作业起到应有的作用,就要力求作业类型多样化,用新颖有趣的作业形式不断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动用多种感官,全面发展语言能力。如学习了The Tiger and the Monkey之后,根据中学生对画画比较感兴趣的共性,可以配置以下作业:

Draw pictures according to the text,then describe your pictures in English.

这种作业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不但形式新颖有趣,而且通过绘画与描述,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如在上完Teachers'Day和Merry Christmas!等课之后,配置学生自制贺卡,他们除了运用书本上的知识外,还会从别处摘录一些名言佳句。

(四)启发性、开放性

开放性作业是指没有唯一答案,允许发表不同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的作业。有的作业甚至在文章中找不到答案,而是从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储备中找与作业相关的答案。提供解题思路和答案的多元化,这类作业有利于测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如:在学习了it作形式主语和宾语后,配置这样一题多解的作业:

I think _______ important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A.it B.he is C.it is D.him

又如:一词多义在中学英语教材中比较常见,注意归纳,让学生通过查阅词典和讨论完成类似下面英译汉的作业(注意划线的词):

1.Chaplin had developed his own manner of acting.

2.The equipment for adding sound to films had not well been developed.

3.Photographs are quickly developed.

4.The slaves from Africa developed their own kind of music.

5.They developed a strong system of society.

6.Boys develop physically later than girls.

敏捷的思维能力是实际应变能力的根本条件。英语课外作业的配置也要注意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利用挂图,让学生用自己已经学过的英语知识看图说话,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证明:即便是差生也能说出几句简单的英语来,而且同学间的操练又可以进一步拓展和补充全体学生的思维。

五、英语课外作业配置的显性与隐性功能

(一)检查教与学的效果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作业,完成作业的过程是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自觉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知识得到具体运用的过程。因此,学生能否顺利和独立完成作业,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课堂学习、课后复习质量和知识掌握的程度。

作业提供的信息,对教师和学生都是有用的。对教师来说,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反馈信息,它可以使教师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和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调整今后教学活动的组织或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学生来说,这种信息反映了掌握知识和能力发展的情况。如果能及时地根据教师配置的作业而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的调整,便可以提高自己学习英语的策略。

(二)加深理解与记忆

要正确地完成作业,其先决条件是要真正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和内容。否则,就会出现“书能看懂,题不会做”的现象。掌握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一定的知识基础一方面是后续学习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是能力发展的载体。因此,学生的学习一定要对知识有正确和一定层次的理解。课堂学习虽然也能够理解知识,但学生接受知识、加深理解与记忆的过程大多数还是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对英语课外作业的认识极为重要,教师应该设法让学生明白:作业并不是一种应付教师的东西,而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有利于学生的形成性评价

长期以来,我们的评价意识与手段还停留在测验与考试上,很少考虑到评价手段的多样性和评价功能的全面性,并通常把评价当作纸笔测验的同义词,而且只注重教学结束后对学生学习的终结性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全面整体地评价学生。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性评价,它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指导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而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少数优秀学生,而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双向活动,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本人提供有益的反馈,另一方面可以从学生的日常表现中提取一定的信息,通过收集学生的日常学习的情况和教师指导的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气氛的信息,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和学习需要。

(四)对教师的反冲作用

张宝昆(1994)认为“作业配置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窗口,是学生学习情况反应的一个睛雨表,是沟通教师、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一座桥梁。”它不仅对教学工作有重要意义,也是衡量教师敬业精神的尺度之一。

首先,家长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的职业道德等情况,也可以通过作业透视一所学校校风的大致情况。它的作用已经超出了学校和教育范围,具有社会性。所以,教师在配置作业时对其质与量要作认真的研究和思考。

其次,由于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学生多,实践少,多数时间是教师讲,学生听。所幸的是,近几年有所好转,教学活动逐渐向学生转移,由于班额大,机会少,作业正好可以针对每一个学生,让他们独立完成,取得成功,同时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激励教师的教改热情,使教师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六、结论

(一)英语课外作业配置质与量的关系

为了使中学生课外作业配置有效,必须正确认识作业配置质与量的关系。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选择最优化的做作业的方法,定期分析学生作业,对作业的配置原则、要求和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

作业配置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分析材料和组织材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所能,各有所得。只要学生把完成作业当成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继续,作业即使多一点,也不会成为负担。笔者问卷调查显示:在638个高一的学生中,有547个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857%)认为在无外界其它因素影响的情况下,英语课外作业配置量的多少与学生的心理情绪和师生人际关系密切相关。因此,作业的多少并不是构成学生负担重与轻的本质原因,“减负”也不应该一味地在减轻作业数量上做文章,而应该在提高作业的质量上下功夫。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负担过重与否“是个相对的概念”,在不同的智力背景和教学方法下,学生的负担是不同的。

(二)发展的英语课外作业配置观

英语课外作业的发展趋势是精心设计、分量适中、难度适宜。发展的作业既要瞻前,又要顾后。英语课外作业能使学生把英语学习看作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传统的作业一般是在刚刚教过某些新知识之后布置的,学生只能忙于正在学习的部分,既不能瞻前,也不能顾后。学生的学习笔记一般是在课堂上跟着教师的板书做,教师怎么写,学生就怎么记,不能表现学生学习英语的个性。而整理英语读书笔记,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组织设计能力,而且又能体现“瞻前顾后”的原则。

善教者必须与善学者相结合,才能取得“师逸而功倍”的良好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那样:“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这就需要教师在思想上确实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和处理信息的主体。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作业配置只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一小部分,但作业是反映学生知识与能力的一面镜子,作业还提供了同学间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的机会。然而,英语课外作业配置能否给学生很大的选择自由,如学生可以选择作业的数量、决定作业的内容、交作业的时间等也应有弹性。各学科间作业量的协调、作业与家长的关系、师生人际关系对作业配置的影响等方面还有待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宝昆.实用教学技术[M].昆明: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2]张正东.外语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3]蒯超英.学习策略[M].汉口: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4]孙孔懿.教育时间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5]倪佩琴.英语教学的作业设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22.

[6]王亚军,王平.布置家庭作业的艺术[J].教学与研究,2001(2):23.

[7]杨彩凤等.关于数学回家作业量的控制的实验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1995(1):9.

[8]束仁龙.初中生课外作业配置原则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1(5):35-37.

[9]姜丽华.优化小学生课外作业数量的研究[J].教育科学,(2):25-27.

[10]张云龙.课文要点小结四法[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1):21.

[11]罗少茜等.论在外语教学中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5):6-8.

[12]高学栋.重新思考、设计和评价中学英语家庭作业[J].中小学外语教学,(5):7-9.

篇16:简历切忌求量不求质

简历切忌求量不求质

1.切忌求量不求质

虽然说网站上刊出的招聘单位的职位描述,是很理想的状态,最终的胜出者可能也难以完全符合列出的各项要求。但它说明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注重的方面。投简历时不能只贪图每天投出的数量,而也应参考自身条件。

收到的简历中,有很多应届毕业生应聘“技术部高级经理”。而该职位的任职要求第一条就是“5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这说明,此岗位是有比较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才能胜任的。不是说不让投,而是请在投递简历之前考虑一下胜出的机率,免得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2.切忌投寄同一个公司多个职位

现在的求职面试中,面试官经常问道的一个问题就是“你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了发展的方向,才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事半功倍,达到双赢的效果。投寄简历的时候,切忌一口气投寄同一个公司的多个职位。特别是一些根本不相关的职位。比如说同时应聘“技术部高级经理”和“销售部高级经理”。这样只能说明两个问题:你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信心不足。

3.如果是通过各种求职网站投寄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网站上要求的格式输入邮件标题。比如说“姓名+应聘岗位+信息来源”。否则,会被一些企业的内部邮件系统自动归类到“垃圾邮件”中。本人现在每天都能从“垃圾邮件”中拯救出不少求职简历。辛辛苦苦填写的简历,只因为在邮件标题上的一时疏忽,就被当成垃圾邮件,实在冤枉。所以,请大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形式。

篇17:学术论文在质而不在量

在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校中,教师和研究生发表论文时出现这样一种倾向:过多地重视论文发表的数量,而漠视论文的质量和水平。造成这种现象与各地、各高等院校的科研政策、导向有一定的关系。如评聘职称时,规定一定要公开发表多少篇论文,而对论文的水平却没有严格的要求;评审科技成果时,也认为已公开发表的论文越多,越能代表科研的水平和成果;研究生毕业时也要求已公开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甚至在评选优秀论文或评选研究生优秀毕业论文时,也成为评审一系列论文,单篇论文不占优势,认为越多越好。近年来,上述倾向有愈演愈烈之势。以论文数量优势而获得的职称、奖励不能令人信服,造成学术竞争上的不公平、不合理,为滋生学术腐败提供了便利。在此,我们有必要大声疾呼:应该重视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水平,立即纠正过分看重论文数量的倾向!

看一个人的科研能力、水平的高低,决不在发表论文的多少。历史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大都是因为某一次创新发现、为数不多的杰出论文而为世人所接受,对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国内核心期刊与国外影响大的专业杂志相比,每篇论文无论从水平上还是内容的分量上都有较大的差距,有些国际知名杂志上一篇论文涵盖的内容能顶国内的几篇。对于不求质量、只追求数量的作者来说,不单纯是一个水平和认识问题,说严重些,就是学风和道德品质问题。写不出内容翔实、分量重的高水平论文,就应该下苦功夫,再做些艰苦的积累性工作;而某些人为达个人目的,急功近利、七拼八凑、滥竽充数,其实就是在投机取巧,与我党倡导的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学风背道而驰,是我们应该坚决反对和杜绝的。

我们在制定各种奖励、评优、职称评聘等有关政策时,应突出论文的质量,不可过分强调数量。在评高级职称时,一定要坚持选2—3篇能代表本人水平的论文请同行专家评议,如确实有一篇高水平的论文,就可在数量上不作过分苛求。山东大学在制定SCI收录论文的奖励规定时,既考虑到收录的篇数,也根据影响因子的大小给予不同的奖励资助。对于研究生的要求,不应把发表论文的数量作为一项按时毕业必需的条件。提高研究生的质量,应在平时的培养中严格要求,单提要发表几篇论文才能按时毕业,这必然造成某些研究生为能完成论文数量而采取些不恰当的手段,这不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做人、做学问。

我们应采取一些适当有效的措施来制止这种重量不重质的不良倾向。作为论文作者或研究生导师,我们本身首先要注意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分量不够的论文坚决不投稿。另外,对我们的学生也要有同样的要求。对于我们周围的那些质量不见长而数量领先的同行们要提出善意的批评。我们应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在学术论文上应重质不重量。

篇18:论量与质界定的相对性及相互转化

论量与质界定的相对性及相互转化

量质界定的相对性及相互转化,为社会、自然、思维领域进行数学研究提供了哲学层次的'理论支撑.

作 者:洪昆辉  作者单位: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昆明,650111 刊 名: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英文刊名:THE JOURNAL OF YUNNAN PROVINCIAL COMMITTEE SCHOOL OF THE CPC 年,卷(期): 4(6) 分类号:B024.7 关键词:量   质   层次   相互转化  

篇19:孩子早餐别重“量”不重“质”

孩子早餐别重“量”不重“质”

幼儿教育: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牵头进行的“中国七城市中小学生饮食行为调查报告”日前在北京发布,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中小学生早餐营养不充足,营养搭配合理的不足二成。此次调查的对象是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南宁、济南和哈尔滨的6到17岁中小学生。“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在中小学生的早餐中最缺一份蔬菜水果”。负责该项报告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杨晓光说,“一顿营养充足的早餐应该包括谷类(米饭、面包、馒头)、动物性食物(肉类、蛋)、奶及奶制品、蔬菜和水果这四类食物。”

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吃好早餐对孩子生长发育和正常学习的重要性,但往往只重视早餐的`“量”,不重视“质”,也就是合理的搭配。

杨晓光研究员说,如果中小学生的早餐包含四类食物中的三类,说明营养较充足,含两类或两类以下则是不合格的早餐,最好的早餐是四类食物都有,总量占一天中食物摄入量的30%左右。其中蔬菜水果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它们可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另一方面蔬菜水果富含植物化学物质,是膳食纤维和天然抗氧化物的重要来源。富含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身体健康,维持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对孩子健康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相比外面卖的早餐,家长自己在家准备的更卫生、营养更均衡。

杨晓光研究员说:“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可以作为孩子早餐的基本食物,在主食和蔬菜水果上则可以经常换换搭配,增加食物种类,比如今天吃馒头、凉拌黄瓜,明天吃米饭、炒青菜。晚上事先备好主食,第二天热一下,再准备一份蔬果水果就够了。实在来不及做蔬菜,让孩子吃完早餐,带个西红柿、黄瓜、苹果等上学吃也不错。”

篇20:老年人运动应该注重质而不是量

老年人运动应该注重质而不是量

如今,喜爱健身运动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很多老人每天坚持运动,却忽略了运动时对身体的保护,导致运动损伤。因此,了解一些运动常识,避免运动损伤,对爱好运动的老人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运动前,先热身

一般来讲,运动损伤往往与热身运动不完全有关。特别是中老年人,由于人体机能的退化,关节像是生锈了一般不灵活,身体协调性差,容易出现拉伤、扭伤的情况,有时候还可能由于运动过程中动作过猛,伤及脚踝、膝盖或腰部。

因此要避免运动损伤,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对容易受伤的部位,要做一些辅助性的热身活动,如活动一下踝关节、膝盖,压压腿。还要加强运动中的自我保护,选择合适的运动场地,穿着好运动装备,并且了解一些运动过程中的自我保护动作。比如身体失去平衡时,应立即向前或向后跨出一大步,以避免摔倒;当快要跌倒时,要立即低头、屈肘、团身,以背部着地,顺势做滚动动作,不可以直臂撑地,以免造成骨折。此外,保持良好心态,每次运动量不贪多也很重要。

运动伤,如何紧急处理

出现扭伤、拉伤之后,要立即停止运动,以免加重伤情,并采取相应的急救处理措施。如果出现抽筋,应反向拉抻抽筋部位的肌肉,同时进行局部按摩。如果出现肌肉拉伤,应马上在痛处敷上冰块或冷毛巾,保持30分钟,切忌揉搓和热敷。急性扭伤、拉伤大都伴随着剧烈的疼痛,如果疼痛难忍,可以使用外用止痛药,比如扶他林乳胶剂,而不要一味忍耐。

对于缓解疼痛,很多人更偏爱吃止痛药。其实,从药效上讲,外用止痛药与口服止痛药效果不相上下。外用止痛药直接作用在局部,使用时只需直接涂抹在疼痛部位,便可以通过皮肤迅速渗透至患处,快速有效止痛;同时避免了对胃肠的刺激,安全性高,使用也方便。国际上,外用止痛药一直有很高的使用率,而我国外用止痛药使用率却不甚理想,比例不到10%。

相对而言,我们使用中药膏药的比例却很高。而实际上,中药膏药虽然种类繁多,但有些不具备消炎的功能。平日里的扭伤拉伤,更是不能立即贴膏药,因为膏药具有活血散淤的作用,反而会加速肿胀。因此,如果扭伤部位肿胀、皮肤青紫或疼痛长时间不能缓解,应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

总结:老年运动过量造成身体损伤以后要及时治疗,老年人的恢复速度远远不及年轻的时候,不可硬挨,膏药之类的效果毕竟有限。

相关专题 读后感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