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电影《我的战争》优秀观后感

荔梨斯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荔梨斯”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战争电影《我的战争》优秀观后感(共1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战争电影观后感

――《集结号》观后感

在《集结号》中,我们看到的战士不再英勇无敌,也看不到那些符号化的革命英雄主义场面,因为在导演冯小刚看来,怕死是人类的本性,没有人愿意打仗。

镜头从对准将军改为描写普通士兵,英雄也“怕死”不会主动请战、牺牲时更不会高喊口号撞枪子儿……电影表现战争的方式有很多种,作为第一部大制作的战争商业大片,《集结号》也会凸显英雄主义,但肯定不是传统的主旋律战争片。冯小刚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至少讲清楚一件事情,“怕死是人类的本性,但在这种本能下主角谷子地又做出勇敢的举动,这个反差,对比出来才是真正的英雄。”

在我们熟知的一些战争片中,敌人总是溃不成军,好人往往以一敌百,而力图还原战争真实的《集结号》将把人从神身边拉回来。

《集结号》的拍摄,既有规模宏大的战争场面,也有注重细节的巷战镜头。《集结号》中我们看到的,不再是过去一些战争片中“战士”躲着炸点和子弹跑,“好人怎么炸都炸不死的”的神奇场面,相反,这里的“战士”们迎着炸点上。

《集结号》的剧本非常简练有力,比如过去战争英雄站起来一边豪言壮语一边机枪扫射,四周倒了一大片自己还没事儿,但这次不少英雄“刚站起来还来不及说一声‘啊’,就已经中弹阵亡了”。冯小刚表示,影片希望从士兵角度塑造一系列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他们将脱下高大全的外衣,一个个真实地牺牲在战场上。

正是因为每一次牺牲都非常宝贵,以往的战争片中经常出现的“主动请战”剧情这次也不会再有,这些符号化的革命英雄主义场面在《集结号》剧本中被做了更多人性化的细节处理,比如最英勇的排长焦大鹏,为了保留连队血脉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撤退。冯小刚表示:“这部电影我要解决这么一个问题,没有一个人是愿意打仗的.,他一定是怕打仗的,怕死是人的本性,我必须把这种真实感还原出来。剧中主角谷子地除了坚定不移执行命令,考虑得最多的就是士兵的生命。”

《集结号》的剧情以及场面刻画给人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英气我们发自内心的共鸣!也许宣传标语会是《集结号》的最简洁有力的评价――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集结号!

篇2:战争电影《我的战争》优秀观后感

我要说的也不是影片反映的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中学毕业后就不再概括中心思想了。我也不懂电影艺术,看电影纯属消闲,本文纯属瞎扯。

一部视觉战争大片

这是一部视觉战争大片,战争场面虽然不能跟二十多年前的《雷霆救兵》恢宏与惨烈相比,但四场战斗也是挺残酷的,气势与拍摄手法绝非充斥荧屏的脑残抗日神剧可比。毫无疑问,无论演员阵容,还是战争场面的声、光、影,本片完全够得上国产大片的水准。我看的是IMAX,很爽!

本片由香港人彭顺执导,与动作片大师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相比,虽然有几个镜头依稀能看到徐克的影子,但显然不是徐克潇洒飘逸的武侠美学风格。相对而言,我更喜欢《智》剧的风格。

国产片仍然不擅长讲故事

国产大片从《英雄》、《十面埋伏》、《夜宴》和《无极》等开始,摄影技巧、场景设计达到了国际大片的高度,但故事情节却苍白无力,更不必说思想深度了。

本片编剧是大名鼎鼎的刘恒,但故事也讲得不算好,几个主要组成部分之间前后脱节,故事性不强。

军列入朝后在大桥上遭遇美军空袭,美机轮番投弹、扫射,旁边悬崖上暗堡里的机关枪又响了起来,士兵们像割草一样被放倒,还没走上战场就挨了一闷棍。我脑中马上出现《兵临城下》中新入伍的苏军士兵在码头上遭遇德军突袭的惨景,当然了,《兵》剧的场面要血腥、残酷得多。

部分细节经不起推敲

军列入朝遭遇空袭很正常,美军确实掌握了朝鲜战争的制空权,但大桥旁边的悬崖上出现联合国军暗堡就太了。一次战役是我军秘密入朝后突袭联合国军,二次战役后联合国军已退回三八线附近,美军可以空袭我军后方和补给线,但怎么可能在火车畅通的我军后方铁路线筑起暗堡伏击我军列呢?

第三场战斗是孙北川率领九连进占联合国军撤退后的小镇中伏被围,但不可思议的是孟三夏的文工队居然与九连一起进入该镇。虽然我不了解志愿军的建制,不清楚哪一级别的部队才有文工队,但文工队不属战斗序列,怎么可能跟着尖刀连进入最前线呢?为了表现孙北川英雄救美帮孟三夏排雷这一情节,连常识也不要了。

战争电影《我的战争》优秀观后感

篇3:战争电影《甲午战争》优秀观后感

在看《甲午战争》之前,我就想,我并不期待场面能够拍到像泰坦尼克那样绚丽,画面那么柔情,我只期待它会产生多大多深广的影响。有些电影,也许当你出了电影院便会忘记;而有些电影却在某一个片段里触及到了你的某根神经,叫你没有办法轻易地忘记。有人说,看电影是放松心境的,不是看一部这么沉重这么虐的电影。

可是,就那个年代而言,背负的仅有“沉痛”二字,给我们留下的仅有心碎的声音。如果想了解历史,明白中国的痛点,就必须选择这样一部能涤荡自我灵魂的电影,它至少让我明白一个叫“甲午战争”的故事,至少让我坐在荧幕前,贴近那个时代,一个叫中国人不愿回首不愿提及的时代。也许以我的资格,根本没有办法去评价影片中的某些真实,可是简明的叙事手法足以支撑起整部影片的骨架。

剩下的便是填充。

将爱国的信仰作为它的大脑,将不降的坚守作为它的心脏,将那些被流传在人们口中的被写进教课书被迎奉进祠堂里的英雄人物作为它的四肢手足。那么其实我们看到的,便是活生生的历史。

在叙事方面,大东沟海战之后和电影前半部分相比显得急促了,略感凌乱。可是前期的重重铺垫、邓世昌的壮烈殉国,以及刘公岛海战中刘步蟾、杨用霖的自杀,已将整部电影的情感带至高潮。所以即使凌乱,也毫不破坏观感,无损电影的活力。光绪皇帝在风雪中应对颐和园的石舫哀呼“一千八百里江山”,李鸿章在病床上含泪概叹“千古骂名”,算是给这段历史以苍凉的结笔。我们经常会因为它过于沉重而不去应对,可是这段历史远远没有结束,它注定深深的影响着国家的进程,当电影结尾处,解说人在海上回忆往昔,解说一百年后中国以三千五百万人的牺牲为代价,取得抗日的胜利,夺回因甲午之败、马关条约而失去的澎湖列岛和台湾;镜头中,碧蓝的大海深处,是沉入海底的北洋舰艇锈迹斑斑的船体,海面上人们在和平的阳光下尽情欢笑。这是一段属于我们自我的历史和现实,钓鱼岛-黄岩岛,从黄海到南海,那些沉淀在海下的遗骸是有着和自我相同的血脉。此时,他国的军舰还在本国海疆巡游之时,作为后人有何面目去反感甚至讥讽一个老人的忧愤!

或许我是一个感性的人,在看着邓世昌开着致远舰破釜沉舟的冲向敌人的时候,我不住的擦着眼泪,在看着他明明有机会生存下来却义无反顾的选择牺牲的时候,我已经心痛的无法自制。在这场战争面前,连一条狗都选择了忠义,那些朝廷吃着俸禄克扣军饷的负义之人又有何颜面应对北洋水师的牺牲!用血液去警醒国人,这是影片中邓世昌说的。用自我的鲜血去警醒有着中国血脉却还在醉生梦死的人。邓世昌并非是甲午海战中英雄的个例,也并非是整个大海战中中国方面的总指挥人。但他的在这段历史中所展现出的是一个中华民族定义下的英雄的所有层面的美。这种美,好苍凉,让我心痛。

历史不应当只用来歌颂英雄,更应当用来警醒世人。

很高兴,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中国的崛起和昌盛是前辈们用鲜血浇筑而成的。中国的提高和发展奔腾向前,浩浩荡荡,势不可挡。然而在这背后,依然有坚毅却无奈的部分,在应对黄岩岛、钓鱼岛这种中国主权问题时,铁铮铮的中国人是绝对不会让步的!甲午大海战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历史的回放,伤痛的怀念,更应当是激励和奋进,否则,会不会有点商女犹唱后庭花的感觉呢

《甲午战争》

篇4:战争电影《战马》优秀观后感

人类无言的朋友

马,自古以来就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完美吉祥,让它的形象绘与吉祥图中,独立不羁,是人们自由精神的寄托。可是我最敬佩的还是马默默无闻,不求回报,忠实可靠的精神。

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它从来没有为自我着想,毫无保留地把自我所有的力量为人类服务,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亦在所不惜,只要主人需要它时,他就义无反顾地为主人赴汤蹈火;在战场上,马勇往直前,配合主人英勇杀敌,当主人应对危险时,它竭力保护,直到战死沙场为止,这好比一名英勇的战士。

还记得前几天看过一部电影叫《战马》,这真是史诗级的电影,经典中的经典!让人热血沸腾,也让人热泪盈眶,当艾伯特刚训练乔伊时,乔伊便成了艾伯特最亲密的伙伴,他们一齐奔跑,一齐玩耍,但当金钱不够,艾伯特的父亲要卖马时,艾伯特的不舍把他与乔伊之间非同寻常的友谊展现的淋漓尽致,可是艾伯特与乔伊之间缘分未尽,在大战中乔伊不畏险阻,在战场之间奔跑,就算被铁丝网缠住也在坚持不懈地挣扎,这段惊险的经历,让我不禁呼出声来,这匹马为何要在许多危险中向前奔跑?我想这就是信念吧,想要逃生的信念,想要找到主人的信念。

影片末尾,艾伯特就算蒙着眼睛也能认出乔伊,这何尝不是一种浓厚友谊的体现,他们之间的友谊早已超出了普通的友情,他们彼此已成为对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影片结束了,这个故事最大的亮点不是剧情,不是演员,而是这匹马,乔伊在电影里的真情流露会让人感觉它不是一匹马,而是一个真正的人,它与艾伯特的友谊,跨过了战争的阻碍,正是他们的这份友情,感动了大家。我忍不住落泪,乔伊是一匹忠诚又英勇的马。

马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去赞扬,去歌颂,去传承,去延续。马,人类无言的朋友。

《战马》

篇5:《我的战争》电影观后感

最近,围绕着宣传片**,《我的战争》也是各种刷存在感,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评价,起码大家都知道这片了。

就连豆瓣也完全两级的评论,或者是恶意刷一星的,或者是故意打五星的。当然,这两种其实都不值得推崇。看或者不看都是自己的选择,但没看就故意给好评或者差评,挺没劲的。

你可以表态拒绝观看或是号召朋友观看嘛,乱打分太幼稚了。

不过,出于好奇,我还是跑去影院看掉了这部片子。

于是,即便我们抛弃宣传片的影响、不关注那些背后的讨论与站队问题,回到影片本身。《我的战争》也并非一部出色的战争题材影片,它平庸、无趣、缺乏起码的观影快感。

这就尴尬了……

没错,《我的战争》的根本问题并非它背后的种种讨论以及观点,而是这片压根不好看嘛!

作为一部电影,连好看都达不到,还扯其他的那些东西,就没意思了。正好前几天刚看完《釜山行》,转回头再看这种东西,真是让人绝望。大家都是面向主流观众群体的类型片,如何调动观众,如何营造气氛,以及,如何在适当的时候煽情,本片完全找不到门路。少跟我说战争片不受欢迎,好莱坞热门的战争题材大把。重要还是个人能力。

影片要以当代的类型片方式来包裹主旋律影片,以更好的观赏性来革新主旋律,口号喊得响亮,效果其实一般。主旋律影片的革新也是当下的热门,比如徐老怪的《智取威虎山》,或者是吴京的《战狼》,都是以新的类型方式来包裹传统的主旋律题材,以新的方式适应时代,其实不是坏事,只要能尊重电影规律就好。

即便如《战狼》,虽然剧情看得我一阵阵尴尬,但是起码它还是包裹在一个基本的动作片外壳之下,很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动作片,观赏性还是有的。

但是,这部《我的战争》就完全一团乱了。

如果说好的变化,就是影片终于不再天降神兵了,敌我双方始终处于胶着状态,我方牺牲也非常多,甚至更多些。影片试图去讲述战争的残酷,更多聚焦在我们的牺牲。遗憾的是,还是浮于表面。

总感觉彭顺不太擅长执导这种大场面的战争片,虽然彭氏兄弟曾经在风格化的鬼片上很有想法。但是到了《我的战争》,基本是什么也不剩了,片子有的是什么呢?

应届毕业生 ,帮助企业招到更适合的人才,校园招聘微信号|xiaoyuan_zhaopin

就是各种没头没脑的狂轰乱炸与子弹乱飞,然而,战争场面还剪得一团乱,再加上没完没了的手持,真是晃得人头晕。

尤其在战争戏里,还莫名其妙用了一些主观镜头,把摄像机绑在枪管上,镜头冲着拿枪的主角,看他拿着枪一通摇,真是太奇怪了。

而且,虽然是战争片,影片格局并不大,战争戏的全景都很少,也看不出整体战场形势,基本就是一通乱打,乱七八糟的。

角色设定也比较失败,虽然想要煽情,但是角色却沦为符号,刘烨基本就是一个山寨李云龙嘛,直男大爷们、没文化、表现欲、又敢打敢干。

问题是,他这个角色又没有李云龙那样的性格魅力,基本是一个想象中的直男英雄形象,从头到尾这个角色是没有变化的,仍然只是个符号。

当然,符号的不光是他,其实这里的所有角色都差不多,缺乏基本的性格魅力。他们之间的人物关系与感情关系,也像是为了服务剧情生造出来的,缺乏基本的说服力与共鸣。就好像其中的爱情戏,完全像为了剧情硬编出来的,没有任何火花。

不要说比《拯救大兵雷恩》,就是比之前的《集结号》,甚至我小时候看的那些爱国主义影片都不如。

整体感觉,彭顺导演还是没办法驾驭好这样的题材,实在处理得太平庸了,缺乏起码的观赏乐趣。而且,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这群志愿军战士被搞得好像一群无头苍蝇,被各种围追堵截。于是,这群初入战场的年轻人,反复被一群躲在阴暗处的、未知的危险威胁着,紧跟着,一个个失去生命。如果不是战争背景,这更像是一部恐怖片,用的也是恐怖片的方式,而敌人则像一群躲在黑影里的怪物。

始终觉得,无论是什么题材电影,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想要歌颂什么,或是纪念什么,既然想要通过电影这种形式,还是要尊重电影的规律。

人物是否应该更丰满,是否应该通过一些细节或剧情让他的角色更鲜活,角色关系是否应该更合理,剧情本身是否应该有个向心力的东西。影片虽然不同于传统的主旋律一路塑造英雄形象,但是,大概也就是传达了一个概念,战争很恐怖,也就没了。

提到战争相关的题材,这几年印象最深的还是德国那部三集的电视剧《我们的父辈》

无论是影片的立意、形式,以及观赏性都非常强,这个剧在国内也很受欢迎,豆瓣两万人看过,9.5分的高分热门剧。

这个剧有个优点就是,他让这几个年轻人的角色都非常鲜活,从他们在和平时期,作为一个普通人开始,而因为战争,各自有各自的痛苦遭遇,或是各自的变化。主题也始终只有一个,就是反战,对战争的厌恶与憎恨。因为对卷入战争的普通人来说,战争从来没有胜者。

角色越鲜活,他们在战争中遭遇的痛苦才会越揪心,更能引起共鸣。这样的作品才越能被人记住。

当然,拿《我们的父辈》这样的电影对比《我的战争》,确实有点欺负人。

不过,道理都是相通的,无论什么电影,无论主题如何,咱还是先保证好看吧

篇6:《我的战争》电影观后感

将于9月15日上映的电影《我的战争》今日发布点燃血性版终极预告及终极海报,作为同期上映的唯一IMAX3D战争大作,影片未映先热引发无数关注和期待。影片由香港导演彭顺执导,知名编剧刘恒亲自操刀,集结一众实力派演员刘烨、王珞丹、黄志忠、杨祐宁、叶青、王龙华、张山、耿乐、果静林等联袂出演。点燃血性版终极预告依然延续铮铮铁骨的爱国主义风格,决战之夜,刘烨领衔铁血军团誓死前行奔赴沙场,一起找回民族血性。

点燃血性《我的战争》挑梁史上最牛的抗美援朝战争大片

全新的海报依旧走大气磅礴路线,以蓝灰色为主打色调,整体配色低调,体现了战争主题的宏伟气势和残酷气息,饱含战争的仪式感与严肃感。刘烨、王珞丹、黄志忠、杨祐宁、叶青、王龙华眼神坚毅、紧握钢枪,屹立在密布穿行的坦克、战车,四处飞溅的弹光炮火之间,彰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血战到底的民族血性,烘托出中华儿女不服输不退让坚定的爱国情怀。

《我的战争》在抗美援朝真实的历史大背景下,将千万普通战士的故事集中在几个小人物身上,通过第一主视觉拍摄手法,打造全新的战争体验。透过小人物视角,将那段艰辛的岁月搬上大银幕,让爱国主义精神感染更多人。影片自开拍起便备受关注,近日,影片还发布了由于蓝、管宗祥、刘江、田华、刘龙、于黛琴等20位中国大师级电影艺术家参演的电影公益宣传片《我们的战争》,老艺术家们集体追忆往昔峥嵘岁月,传扬父辈的旗帜,联名共荐《我的战争》!

铁血军团誓死前行“不怕”即是中华民族之血性

“我们可能会在一场战争中分开,我想,就是今天。”预告片开始,刘烨的一席话凸显了战争的氛围与残酷性,令人震撼!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怕死的牺牲精神,点燃民族血性。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被炸到满脸鲜血也毫不退缩的战士,为保护前方士兵继续战斗而不怕牺牲的后方队友,他们以血性方刚的魄力,感动了无数中华儿女。影片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战争的惨烈与残酷,让人感觉仿佛和战士们一起暴露在枪林弹雨之中。“你害怕么?”“不怕!”预告片结尾处的生死瞬间,刘烨与杨祐宁的对话更加让人热血沸腾,“不怕”表达了一切,“不怕”即是中华民族之血性,是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的铁血军魂。

影片不仅逼真地还原了战地险境,爆破、动作戏精彩十足,同时也着力诠释了残酷战场上小人物们的情感生活和悲欢离合。以内敛的感情戏推进,从友情、爱情和亲情三个维度进行深度地剖析。无论是抗美援朝时期的热血青年,还是当今社会年轻人,都心怀热血与爱国主义情怀,在“小情”与“大爱”之间,一切以家国为重,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我的战争》影片取材于巴金先生著名的小说《团圆》,以战争年代的特殊环境为背景,深度描述了战地亲情、友情、爱情的历史特殊性和当下共性,特别是贯穿影片始终渴盼团圆的共同心愿。影片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领衔出品,北京永旭良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上海千易志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江苏中南影业有限公司、北京博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影发行分公司宣传发行。影片将于9月15日中秋档全版本上映。

篇7: 电影《我的战争》观后感

中秋节放假,本来是不打算看这样主旋律电影。但是,听说有些人说很热血,有些人说很垃圾。

抱着好奇的心态,去了电影院。 我的战争,这样的电影,刚刚上映排片,就别影院给挤下去。

时间非常不好。卖票进去,也基本都是随时在40岁左右人。我还想,可能看到一半,就走了。

结果电影超级好看,无论从演员、配乐、剧情、特效、都是目前中国最好看的战争片。看完这部影片,再看冯小刚的集结号,那肯定比集结号高上一个档次。

先从演员来讲,刘烨饰演的孙北川,接地气 描写了一个典型的北川汉子,粗扩,直言,但心底善良。和孟三夏对话,你娃涮坛子,你娃倒桶子。让人感觉老乡非常亲切。另外,几个配角也非常老沉。

在说配乐,一开场,本来挺祥和的镜头和气氛。由于孙北川的到来,表现的非常紧张,上腺素飙升。是爷们儿,看了都会为之一振。尤其是,刚刚开场就打了一场遭遇战。场面堪比好莱坞战争片,让人热血沸腾。尤其是配乐,和音效。在电影院里面,简直是无可比拟,好像自己就亲身经历了这场史诗之战一样。

再说整部电影的剧情,非常接地气,孙北川和张洛东的兄弟情,张洛东与李顺良的父子情很温暖,却不刻意描写,都是顺着情节推进,情感戏都是捎带品。但是,有一些镜头,简直是催泪,看的我都想哭。着实两个镜头让我眼眶湿润的一塌糊涂:1.都给我活着回来,听到没活着回来;2.孙北川死,王珞丹亲孙北川的时候那个一言不发。简直让一个大老爷们儿感到动容。

在说特效,如果看了我的战争,再看集结号,那基本上,特效方面,集结号就不用再看了。而且集结号的剧情拖沓,战争场面就十几分钟,根本没有办法比拟。

最后,我要说的是,本来这样的影片,被人骂过之后,排片量就少,也就那么几天,估计撑不过两个周,如果大家要是有时间的话,还是亲自去电影院看看吧。不要只听一帮2B,叫嚣什么战争,什么非正义的,和你们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可是这部影片本事,就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就是一个炸药钱,都值了你的电影票钱。不看,真的太可惜了。

观影归来,我一直在思索!思索着孙北川背靠黄土面朝蓝天躺在战场上问张洛东:你说,以后会有人记得我们吗?

篇8:我的战争电影观后感

战争是残酷的,但我们不能只看到战争的残酷面。当国家主权、人民生命安全面临威胁的时候,无论面临多么强大的对手,可能遭受多么重大的损失,我们都要奋起抵抗,血战到底。否则,我们就可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晚清、民国时期,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抗美援朝恰恰是在我国的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时刻打响的,是堂堂正正的正义之战。在朝鲜战场上,无数志愿军官兵用简陋的武器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把用飞机、坦克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回到谈判桌前,让世界重新认识了新中国和人民军队。朝鲜战争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仅从这一点上看,抗美援朝战争居功至伟。

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中国人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毅然派出志愿军抗美援朝,完全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举。”为了保卫共和国的和平和人民安宁的生活,无数像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一样的志愿军官兵舍生取义、壮烈牺牲,他们身上体现的是伟大的精神。

战争是维护国家利益的一种暴力方式,用所谓“人性”去判读战争则是掩耳盗铃。恰恰是成天把人性挂在口头上的国家发动了一系列不讲人性的战争:至今仍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战争、贻害无穷的利比亚战争、导致百万难民流离失所的叙利亚战争……

欲亡其国,必先亡其史。现在,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还原历史、揭秘真相的旗号,以所谓一些史料去质疑历史事件,以一些低俗段子去抹黑革命英雄。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行径多是以点概面、以偏概全,并善于玩弄偷换概念、模糊标准的手法,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根本不足以全面深入地剖析历史,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的一个“毒瘤”。

事实上,历史虚无主义在苏联解体前的几年中也曾泛滥成灾,在西方势力和国内少数“精英”的里应外合下,苏共的历史被全盘否定,污点被无限放大,最终导致人心涣散,苏联大厦轰然倒塌。对此,我们应该引以为鉴,提高警惕,与一切抹黑革命英雄、戏谑伟大历史的行为作斗争。

篇9:我的战争电影观后感

战争是维护国家利益的一种暴力方式,用所谓“人性”去判读战争则是掩耳盗铃。恰恰是成天把人性挂在口头上的国家发动了一系列不讲人性的战争:至今仍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战争、贻害无穷的利比亚战争、导致百万难民流离失所的叙利亚战争……

欲亡其国,必先亡其史。现在,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还原历史、揭秘真相的旗号,以所谓一些史料去质疑历史事件,以一些低俗段子去抹黑革命英雄。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行径多是以点概面、以偏概全,并善于玩弄偷换概念、模糊标准的手法,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根本不足以全面深入地剖析历史,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的一个“毒瘤”。

事实上,历史虚无主义在苏联解体前的几年中也曾泛滥成灾,在西方势力和国内少数“精英”的里应外合下,苏共的历史被全盘否定,污点被无限放大,最终导致人心涣散,苏联大厦轰然倒塌。对此,我们应该引以为鉴,提高警惕,与一切抹黑革命英雄、戏谑伟大历史的行为作斗争。

坚决打赢一场强加在我们头上的战争,是一件永远值得骄傲的事情。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还将面临很多挑战甚至战争的威胁,唯有瞄准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去建设强大军队与巩固国防,才能为人民赢得和平发展的环境。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1.《我的战争》上映时间

2.刘烨、王珞丹主演电影《我的战争》上映时间

3.电影我的战争观后感4篇

4.我的战争观后感

5.电影《我的战争》上映时间

6.电影《我的战争》剧情简介(9月上映)

篇10:电影我的战争观后感

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领衔出品,香港鬼才导演彭顺执导,刘烨、王珞丹、杨佑宁、黄志忠、叶青、王龙华主演的战争史诗巨制《我的战争》将于9月30日全国上映,近日片方发布了“冰与火之歌” 版导演特辑,第一次展现了影片拍摄现场彭顺不为人知的一面。通过视频不但可以看到导演如何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表现不一样的宏大战争场面,更能感受到彭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犹如一曲冰天雪地的片场和热火朝天的爆破场面所谱写成的冰与火之歌。

彭顺导演凭借《见鬼》、《危城曼谷》(泰国版)、《C+侦探》、《风云II》、《妄想》等作品早已蜚声影坛,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香港金像奖、东京国际电影节中多次获得奖项和提名。对于首次执导战争题材电影,在导演特辑中彭顺表示非常希望拍一部具有自己风格的战争电影,把自己的商业视角和独特的拍摄手法与传统战争题材相结合,完成一部真正的商业战争大片。据了解,为了尊重历史并拍摄好《我的战争》,电影开拍前彭顺翻阅了大量相关书籍和影像资料,对这段历史进行深入了解学习,在电影拍摄间隙彭顺则抓紧时间和枪械组老师交流,充分熟悉每一种武器装备,以便更好的完成拍摄,如此狂热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对细节的极致把控,使得主创人员对导演深感佩服。

“导演希望能够呈现给我们不一样的战争片,而且压力非常大,但是在片场他完全没有表现出来,只为了让我们能更专注的投入到拍摄中”,王珞丹这样评价导演。杨佑宁则表示:“导演在片场只要一坐上导演椅就会很亢奋,有什么画面,需要补什么画面,全在他的脑子里。”刘烨对导演的评价是最中肯的:“他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人,在片场一直专注的看着镜头,就是那种典型的工作狂类型,工作占满了他全部的时间,很专业,很敬业。”

为了尽量真实还原抗美援朝战斗场面、把最真实的感觉呈现给观众,彭顺表示:自己坚持实景拍摄战争场面,并在拍摄战斗戏时会要求摄影师在距离炸点最近的位置完成拍摄,跟演员一起经过炸点,只有这样才会体现出战场的真实感。在电影拍摄过程中大量的使用GoPro进行拍摄,用第一人视角呈现画面,给人更加真实的感受。在使用GoPro拍摄过程中,不仅要求演员持机表演,彭顺还亲自持机进入“战场”真实感受战场的危险。彭顺要求电影中的爆破场面使用真实爆破,这对影片增加了很大的拍摄难度。在保证演员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影片中大部分爆破镜头都是采用真实爆破,在拍摄过程中同一个画面,会因为爆破或者演员走动问题重复拍摄多次。彭顺希望通过这种拍摄手法和严格的画面要求,让观众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最真的战场,用不一样的拍摄方式梳理战争电影的全新模式,带给观众全新感受,希望能够创作出一部真正有他个人风格的战争题材商业大片。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1.《我的战争》上映时间

2.我的战争电影观后感汇总3篇

3.刘烨、王珞丹主演电影《我的战争》上映时间

4.我的战争观后感2016

5.电影《我的战争》上映时间

6.电影《我的战争》剧情简介(9月上映)

篇11:电影《我的战争》观后感

带着家人,本着支持商业主旋律电影的打算去看的。然后,很失望,如果《集结号》是8分,这个顶天4分,3分给题材,1分给画面和BGM。如果打着和我类似看法,想去电影院看的,慎重!

挑几个感受特别明显的说一下吧:

1)电影开头,上来火车被轰炸扫射的场景一下把人拉进战场,BGM和画面效果还是可以的,看得出用心了。

2)中间“泡妞”、“炸山石”、文工团众巾帼“撒手榴弹”,总体感觉凌乱、不合理、没有主题、不知所谓;从BGM我似乎听到导演在耳边说:此处是大场景、此处应有强烈的情绪表达 -_-!可是,实在没感受到啊!

3)最后一个战争场景,实在是没法吐槽,差点提前离场,最后是忍着恶心看下来的:

- 那么多战士,人挤人冲锋,是在强调抗美援朝志愿军就是人海战术,所以才赢的嘛?(今天九一八:1937年7.7卢沟桥,华北日军一共8400人,中国军队光29军就不下10万人;1931年九一八东北日军1万余,张学良东北军19万;)

-连长被炮弹震的耳鸣,一阵恍惚,很好很真实。但是小神仙连着在距离炸弹几米处救下连长,没受伤,好吧……2人瞬间能自如对话,好吧剧情需要,耳鸣啥的就当没有了。

-可是,当连长受伤到都不能走了,健康的小神仙居然高喊着“我们要一起战斗”,然后就背着连长冲锋了,冲锋了,冲锋了!(我下巴当时就掉了……)。连长手枪biubiu打死好几个机枪手,接着连中数弹,最后牺牲。这是抗美神剧嘛……

-最不能容忍的是,连长在牺牲前,居然说了一句“以后会有人记得我们今天做了什么嘛?”。崩塌了!电影准备拍给不会记住他们的人来看的?导演是想说,主角连长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的牺牲是否有意义,是否会被子孙后代记住,他入朝抗美只是因为遵守命令没有信念支撑(或许惦记着女主角可以算是信念),just a killing machine?还是想表达对观影人的不屑——就你们这些人才会记得他们?!

4)最后的火车站,各种元素大集合,铁路、毛彭头像、美女、鲜花,歌颂和平,很美。可却让人有种吃了苍蝇,却说不出来的恶心的感觉——主角牺牲了,美女最后被满口港台腔、从头到尾拉人出镜的小神仙带走了(主角你为了啥啊~)

总体感觉:

1)电影打着致敬志愿军的旗号,抹黑志愿军。通过观影,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是一群遵循命令,为了胜利不惜牺牲、一身匪气的兵。

2)导演或者制片方,想两边讨好,打着致敬的旗帜,却对自己想要致敬什么不清楚,或者说是不想清晰的表达。最后的战争场景更是用一种“敬而远之”的视角,用旁观者的心态,略带怜悯的看着他们,毫无代入感(他们是我们的先辈嘛?!)。在最后的战争场景中,用固定在枪械的镜头对主人公进行拍摄,更是游戏感十足。

也许港台导演永远无法体会百年抗争的绝大艰辛;无法体会到抗美援朝战争那种“背后是家乡”的感觉,无法理解抗美援朝胜利后,那种一朝啼鸣、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骄傲(意图侵略我们,美帝我也能拉下马!)。

最后,期望出现真正向“最可爱的人”致敬的电影。志愿军英烈们的出发点简单明了:“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刚刚经历百年反帝反封建、以绝大的牺牲,无数志士探索、建立起来的属于自己的国家,不能再被打碎,我们要和平!谁不给,跟谁玩命!

篇12:电影《我的战争》观后感

各位都清楚,人的知识是经过不断的累积而形成的,人在进行实践活动时,其积累的知识会影响其实践活动。正如同豆腐脑有甜咸之争一样,电影的拍摄手法也是因地域、因时代,在不同导演手中有着不同的表述方式。那么,当我们对香港导演对动作电影(貌似香港导演没拍过真正的战争电影)的主题及拍摄的手法进行总结是,我们可以发现如下特点:1.一元化,非黑即白的世界观。及不是为了钱就是为了兄弟,不是为了女人就是为了出口气。极少有站在宏观的立场上,对事物进行客观冷静的分析。人物动机单纯线性,缺乏家国情怀。这一点无论是在现在的香港社会中还是在这部《我的战争》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毕竟被殖民了那么久,可能连国家是什么都忘了吧)。2.对客观规律的不尊重。这一点相比大家都领教过,什么飞来飞去的黄飞鸿,子弹无限的M16,身中数枪在背景音乐中活蹦乱跳的周润发。这一点,在娱乐电影中无可厚非,但是在一个向来以还原真实为第一要务的战争片中,往往会引起让人噗嗤的尴尬。3.对于复杂情感缺乏深度的表达。香港社会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对自身定位无法把握。在殖民时期,忠于自身的祖籍身份,就意味着在经济上的收打压和在政治上的被压制。背叛自身的身份,就意味着在名利双收的同时,与自己的出身即根源断绝关系。所以香港社会中人们可以把握一个让他们得到名利或者内心安定的信念、信仰,但是无法面对一个让他们即爱又恨的存在物--国家。第3点具体到这部电影里,就是电影对于国家的热爱,完全通过单纯的喊口号这钟假大空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这可能就是导演心中的爱国吧。

篇13:电影《我的战争》观后感

香港导演彭顺以拍鬼片见长,去年他却接受中影公司的邀请,首次执导主旋律战争大片《我的战争》,电影于9月15日中秋档正式上映。香港类型片导演把主旋律电影拍出了商业片的味道,从头到尾的枪林弹雨、狂轰滥炸让观众无异于看一场视听效果震撼的大片。但是,由于朝鲜战争是一场有争议的战争,而不是通常意义上抵御外敌的正义战争,历史上有其尴尬性,所以导致这部电影的主旨不明,回避了根本问题,也缺乏深度思考,只是把重点放在两个小时集中的炮火上,小人物的牺牲也就难以从根本上感动人。

《我的战争》是纪念朝鲜战争65周年献礼片,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团圆》,由著名作家刘恒担任编剧。刘烨扮演的孙北川是抗美援朝中国志愿军部队钢铁先锋连九连的连长,看上去是个糙老爷们,却是铁汉柔情。他喜欢自己的达县老乡、王珞丹扮演的文工团队长孟三夏并大胆表白。杨佑宁扮演的孤儿张洛东是孙北川的手下,对孟三夏这位姐姐也是暗生情愫,和黄志忠扮演的爆破专家则情同父子。还有在战争中成长为真正男子汉的乐队指挥刘诗文和他在战争中牺牲的恋人王文珺……电影塑造了以九连为主的一群战士和文工团队员,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青春、爱情、热血甚至生命。

影片一开始,就是坐火车奔赴战场的志愿军战士途中遭遇美军空袭,大批战士牺牲,尸横遍野。五义亭阻击美军、爆破石块碾碎坦克、雪夜激战、排除雷区、抢夺537高地等战争戏一场接一场。电影不用特效、以真枪实弹还原了当时的生死火线,呼啸而过的子弹、血肉横飞的躯体、触目惊心的轰炸,由于采用贴身拍摄的方式,泥土飞溅,画面粗粝,甚至战士们的脸都有些变形,让人身临其境地体验到战争的真实和残酷。不过也有人指出,电影花太多时间在战争场面上,看久了容易引起审美疲劳。

当一批批可爱的战士们倒下,我也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一场战争,究竟给平民带来多少沉重的苦难和伤痕?这样的胜利有意义吗?片中刘烨表白的方式是请小神仙帮写检讨书或是诀别书,“如果我回不来了,请把我攒下的这点津贴带给我娘,你去看过了,就像我也去看过了……你要是能活着回去,帮我看眼我娘,告诉她儿子不孝,但儿子没给她丢人……”虽然有不少观众泪洒影院,但我这个泪点很低的人除了在片尾为刘烨的去世流了点泪,大多数时候并没有被感动到,原因是电影对这些战士的塑造,依然过于英雄主义,缺乏人性的深度,特别是长官的口号更显得假大空。照理来说国外大片也少不了英雄主义,为什么这里的英雄主义会让人觉得尴尬呢?因为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的是美国,那时我们称他们为“美帝”。记得70年代末的样子,我们70后的孩子还经常会念一首童谣“打倒美国独只手……”那时我们在历史书上、在教科书上读到的都是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我们要支持社会主义国家的同盟国朝鲜,和美帝所支持的韩国势不两立。可以说,二战后分别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和资本主义国家阵营的利益争战,导致朝鲜半岛分裂,朝鲜战争是两大阵营的战争,中国的抗美援朝则让朝鲜半岛分裂更加固化,南北韩分裂其实是利益集团争夺的牺牲品。历时三年的抗美援朝,中国、美国、韩国、朝鲜都死伤无数,我们小时候学过的毛岸英、邱少云、黄继光都是志愿军牺牲者。几十万战士献出宝贵生命,却是为了一场利益集团之间的战争,当然我们无可否认战士们的牺牲和伟大,但是当一场战争的动机不纯或者是以当权者的利益为出发时,这样的牺牲也就变得无谓了。

《我的战争》的尴尬也正在于此,美国敌人的塑造是模糊的,毕竟他们现在和我们是友好国家;战争背景的交代也是含糊的,毕竟在历史上我们其实是帮助朝鲜攻打韩国,这也是“扛着红旗进汉城”的宣传片惹人反感、触发众怒的原因所在。所以,虽然《我的战争》用了数字2D、数字3D、中国巨幕、IMAX3D、DBOX2D、DBOX3D等十个版本,其中D-BOX电动设备还可以结合剧情匹配相应的运动轨迹,让观影体验更加有现场感,但是如果战争片只是拍成一部商业片,避重就轻,那么无疑是不够成功的。

篇14:我的战争电影观后感

回家一搜,看到大家都在说《我的战争》不如《集结号》我就放心了,嗯不是我自己太苛刻冷漠。爱情线太生硬,大场面几乎没有,零碎镜头太多而且晃得我脑仁疼,刻意放这么大段的战争爆炸场面有什么意义,就算刺激热闹也会审美疲劳的啊,这其实并不能讨好观众23333……

我吧虽然不是什么行家,看不出剧情和武器有什么bug,不过看到了有些军迷的吐槽也觉得这电影的情节安排并不是很用心,是啊仔细想想我也不知道我军被美军空袭之后怎么就开始主动进攻了呢……更别说我看不出来的和史实的出入还有多少了。

而《集结号》有点就做得很好,战争场面不多但镜头处理让人舒服,大场面有利于观众对战争情况的把握,不会一脸懵逼看着炸弹子弹手榴弹爆来爆去飞来飞去,却不知道谁该赢谁要输了23333~而且《集结》战争情节紧张揪心,一波一波的跟植物大战僵尸似的,结构很清晰and磨人and刺激,然而更讽刺的是人家的重点不是在这!!后面大篇幅的表现战后的情感才是重点好么。

《我战》叙事不如《集结号》清晰,主题没有《集结号》深刻,太过传统和主旋律,呈现的方式不够有新意……事实证明电影质量不够情怀来凑的做法如今观众已经不买单了。(我真不是来给《集结》打广告的,只是爱上战争片就是从它开始的……)

但刘烨演技好评,影片色调好评,电影中间还是有两次戳中我的泪点,有些动+静的安排还是不错。bt只是导演刻意煽情,哭完之后还是无感(其实更理性的观众是连哭都不会哭吧)。而《集结号》虽然没有刻意让观众哭,但观众心里受到的震撼和触动却能持续很久(比如我)……不过《我战》这战争片就算拍成这样我也觉得比某些情怀小清新好看多了~~(其实这电影在看的时候虽然有些走神但总的来说还是爽歪歪的。

篇15:《我的战争》电影观后感

我一直关注与期待《我的战争》的上线。我曾看完过中、美、韩写的朝鲜战争的书籍,看过中国影片《英雄儿女》、韩国影片《太极旗飘扬》,当然期待史料版的朝鲜战争影片。

难以否认影片《我的战争》在战争场面上下了不少功夫。可惜的是剧中情节难让人动容,好的场景也乏善可陈,一味战火渲染,剧情的散乱,而人性的苍白,使电影变的肤浅平庸,难比肩他国战争经典。

电影叙事时与史料相悖。如历史上的第一战役是中国军队悄悄入朝,神不知鬼不觉,运动中小遭遇战。到第二战役开打,美国人都不相信有中国正规军队进入。影片首部大戏,就呈现首批入朝参战的列车就遇有美机狂轰滥炸,大部队重武器阻击的江面大桥遭遇战。如在时间节点调整一下更符合历史。

影片呈现的中国军队进攻时的“人海”,犹如韩国的《太极旗飘扬》场景,战士地成批成批倒下。海外媒体常指责中国军队人海战术,漠视生命,这样情节易授人口实。

战争与爱情总是影片中不变的元素,用连长遇女老乡酒后失态引发感情戏似乎有情节略显粗糙,没法打动人。优秀的战争片,一定要有爱情戏吗?《拯救大兵瑞恩》没有男女感情线。《太极旗飘扬》里那个男一号有一个未婚妻,没出现在战场景中。这两部片子的情节一气呵成,更为流畅。

传闻影片被要求不出现美军形象,也想一看真假。片中笼统的敌人形象,火力强、坦克猛、飞机炸,仅有追赶文工团姑娘时美军喊“要抓活的”,感觉像抗日剧,只是三八大盖枪换了有窟窿的波波沙冲锋枪。

影片简介把江面大桥遭遇战、五里亭攻坚战、小镇突围战、537高地争夺战称为朝鲜四大战役,是在开玩笑了。小学试卷中也有区分“战争”、“战役”、“战斗”的选择题。而朝鲜战争五大战役中美韩资料都是有定论的。杀青的30集连续剧《抗美援朝》已雪藏至今。拍摄的就是大规模的五大战役,动用10万人的部队参演,其中包括亚、欧、美、非等l7个国家的演员和群众演员上千人,力求还原真实。

《我的战争》宣传片引发争议,焦点是片中去韩旅行老艺术家向他们笑脸相迎的韩国小姑娘炫耀当年的入韩,让一些观众产生强烈的不适感。战争永远充满了苦痛和灾难,好的战争影片应是有对生命的'尊崇和战争的反思,这样的爱国主义情怀才会变的真挚动人。

篇16:《我的战争》电影观后感

中秋节下午去看的《我的战争》,网上买的票,15.8元,下午13:55分开始,影院排片 不多。散场的时候看了一下,上座率大概一半以上,估计40-50人,不算太多,不过凭 经验觉得也还可以,有些好莱坞大片在这个时段还不如呢。有些是全家来的,还有老 人。有熊孩子观影过程中大声说话,前排有人时不时打开手机发微博,影响观影效果。

主要观影感受如下:

1. 电影情节中规中矩,开始有些个笑点。但整体重点不突出,节奏不是很好,有些冗 长,中间犯困了。

2. 战斗场景中的具体战术表现,看看就行,估计也没找有实战经验的顾问。无非就是 飞溅的泥土,爆炸的汽油桶,没有什么突破;冲锋队形确实表现的太密集了;另外,美 国人的重机枪好像是马克沁,这个应该有问题。美军的火力很猛,志愿军不容易。

3. 就电影而言,本片的表现形式、艺术手法都有当前中国电影的通病。导演努力想讲 些什么东西,但作为观众却不知道他到底要强调什么。电影看完了,能留下深刻印象的 地方并不多。导演们想学好莱坞战争大片里的人物表达方式,却只学得其表,反而丢了 自己的特点。这方面,以前的老电影虽然人物刻板,但却又让人感觉表现自然,而非现 在的过于做作。

4. 就电影本身而言,本片还有各种问题,跟《上甘岭》、《英雄儿女》等抗美援朝老 电影比,差距还是很大。但本片是近几十年来第一部真正公映的直接描述抗美援朝战争 的片子,希望能起到抛砖迎玉的作用。其实主旋律电影同样可以拍的不错,《智取威虎 山》就挺好,不知道这方面,内地导演在干啥。

5. 导演是香港人,可能刻意淡化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九连里面至始至终只有连 长,没有指导员。当时部队里共产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是客观事实,刻意回避反而显得 不真实。大战前喊的口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窃以为当时实际喊的应该是中国人民 志愿军万岁。

6. 连长一口一个弟兄们,极少说同志,这也是近年来此类影视片的通病,包括《集结 号》。按我的理解,在那时的TG队伍里,更强调的是阶级友情,同志这个称呼应该是更常用的,这从老电影里可以看得出来。TG的军队是政治挂帅的,而从电影里让人感觉不 到这是共产党的队伍,看不到当时百战雄狮的精气神,更多的是一股匪气。现在此类战争影视作品,都喜欢用当代人的思维方式去代入那个年代的人物,而妄顾那时的实际物质、精神层面的东西,老瓶装新酒,因此拍出来的人物总让人感觉有点假,感觉脱离那时的生活,是穿越到过去的当代人。

7. 电影大战结束时,孙北川问小神仙,以后还会不会有人记得他们所做的事,小神仙回答,会的,一定会的。 我想,这也是本片主要要表达的东西之一。欲亡其国,先亡其史,联想到当前社会上部分人对抗美援朝的否定,对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的污蔑,我们有责任坚决反击。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我们都没丧失自信力,何况现在?

8. 电影最后火车站的场景很唯美,也很感动,感觉模仿了苏联老片《雁南飞》的最后场景。本来前面有点犯困了,但到这一幕时,在音乐的衬托下,却让人鼻子发酸,幸福来之不易!

9. 演小神仙的应该是个台湾演员,一口台湾腔,演的是个闽西孤儿。前面容易让人出戏,到后面却还不错。最后在车站和孟二夏拥抱在一起,一边是感动,一边觉得最后让这小子捡便宜了。不过影片前信那一场景,应该暗示他对孟三夏有感情。

相关专题 我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