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观后感个人感悟900字

边边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边边”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观后感个人感悟900字(共1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观后感个人感悟900字

一名“后浪”心中的“英雄谱”

和平年代出生成长起来的我,曾以为英雄只存在于历史教科书里,存在于影视剧作品里,经历这一次抗疫斗争后才明白,新时代依然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回顾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看到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英雄面孔,看到他们被授予国家勋章荣誉的荣耀画面,我再次热泪盈眶。作为一名医学专业毕业而后在基层工作的“后浪”,我心中也有自己的“英雄谱”。

白衣为甲,医护是“最无畏”的英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敬佑生命,救死扶伤。”当年学医时的誓词言犹在耳。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万家团圆的除夕夜,全国各地医护人员选择告别家人、逆行出征,回到最艰险、最危急的工作岗位,与时间赛跑,同病毒搏斗,以血肉之躯筑成保卫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钢铁长城。我问驰援湖北的导师,赴前线了,您不害怕吗?他回答,说完全不怕是假话,但我更怕病人得不到救治,更怕疫情在全国蔓延。我想,这就是以“舍生忘死”之无畏,兑现“医者仁心”之誓言。

冲锋陷阵,党员是“最闪耀”的英雄。“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这是共产党人的担当和风骨。疫情发生后,跟往常一样,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哪里有任务,哪里就有党旗飘扬。作为一名选调生,我参与和见证了太多太多党员冲锋陷阵的行动。防疫宣传动员、逐户排查登记、配送生活物资、站岗值守防控……面对大量紧急而繁重的任务,承受着身心双重压力,没有丝毫的犹豫懈怠,只有“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坚决果敢。胸前的党员徽章,闪耀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全民皆兵,群众是“最伟大”的英雄。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这次抗疫斗争中,我看见过年逾七旬的老爷子主动来村委会报名当志愿者,看见村民微信群里大家守望相助调配物资,看见学生抱着储蓄罐前来捐款……这些点点滴滴,汇聚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大江大海。又一次印证,“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而我们有幸生在这样一个“全民英雄”的国度,倍感前途光明、步履坚定、未来可期。历经这场没有硝烟、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我的决心更加坚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伟大抗疫精神,做一名能随时挺身而出的“平凡英雄”。

篇2:《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观后感个人感悟900字

承“英雄遗志” 做“超级英雄”

硝烟,战场,一批又一批战士手握钢枪,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一战,威武雄壮;灯光,病房,一个又一个天使白衣执甲,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奔赴武汉,这一战,感动中国。

什么是英雄?“英雄”这个词,从我们孩提时代就听人讲起。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英勇就义的狼牙山五壮士,用胸膛堵抢眼的黄继光……他们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英雄的事迹在我们的心中埋下了种子,也必将随着我们的成长生根发芽。世上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有的只是挺身而出的凡人。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的人是英雄,为改革开放贡献力量的人是英雄,为国家、为人民奔走呼号的人是英雄。在平凡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就是英雄。

铁肩担道义,筑牢信仰的基石。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做新时代的人民英雄,首先要有坚定的信仰。林则徐信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毅然决然选择了虎门销烟;黄继光信仰“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毅然决然跨过了鸭绿江。时代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境遇,但改变不了一个人的信仰。坚定的信仰犹如灯塔,给我们指引航向,也为我们保驾护航。

黄沙百战穿金甲,激发克难的勇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做新时代的人民英雄,还要有逢敌亮剑的勇气。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批批援鄂医疗队告别家人,奔赴武汉;一批批志愿者、机关干部主动到社区一线,参与疫情防控。他们也是普通人,也会害怕,但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让他们义无反顾。口罩的压痕,就是他们的勋章;奔跑的身影,就是他们的宣言。勇气,是英雄的防护甲,是英雄的杀敌剑,有了它就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

夺取关山五十州,培育干事的热情。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做新时代的人民英雄,更要有干事创业的热情。改革开放40多年,涌现了一大批改革先锋。这些改革先锋有很多是行业翘楚,但在改革开放初期,他们也是平凡的大多数,并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他们能够依靠的,就是那股干事创业的热情,那股永不服输的闯劲。岗位或许是平凡的,但如果连平凡的岗位都没有热情,又如何保证对伟大事业也充满着热情呢?

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荣光。这是一个大有作为的时代,是崇尚英雄的时代,也定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篇3:《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观后感个人感悟900字

战“疫”前线 唱一曲“英雄赞歌”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处于关键时期,湖北、武汉是全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有一群英勇无畏的战士正夜以继日地艰苦作战。战“疫”前线,擎一面鲜红党旗高高飘扬,唱一曲“英雄赞歌”响彻云霄。

“一声呼叫炮声隆,翻江倒海天地崩。”庚子年除夕,来不及吃年夜饭,党中央下令,疫情就是命令。紧急驰援武汉的医疗队伍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在除夕之夜逆行挺进疫区战场。没有一个国家能以如此快的速度布阵全民防疫,从中南海不眠的灯光到普通人家生活的日常,整个中国在行动。作战地点不分区域,参战人员不分年龄,向着病毒发起昼夜进攻。“不计报酬,无论生死”,那些主动请战者按下的手印,以生命高贵的鲜红,生动诠释了勇士们的无畏与担当。大木参天,挺拔于一苗之植;五岳镇地,雄峻于片石之拥。这场战斗,中国必定赢!

“英雄猛跳出战壕,一道电光裂长空。”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没有选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退休生活,在去往武汉的动车上累得闭着双眼,关键时刻他是让国人能依靠的一座山。“我必须跑的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这是武汉一位院长的独白,一个身患渐冻症的共产党员对自己下的死命令。“从现在开始,共产党员给我上!”这是一位医疗救治组组长的决定,也是对所在党组织全体党员下的冲锋令。如果说每一种选择都是另一种放弃,那每一种舍得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值得?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只是因为有人需要,有人愿意牺牲才成为了英雄。

“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我儿子也是学医的,我要用实际行动教会他比任何专业课更重要的一课——担当与责任。”这是湖北医疗队一位党员父亲对组织提出的特殊申请。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很多医护人员的岗位就在ICU病房,穿着厚重的防护装备,每天休息仅2个小时左右,连续12小时不喝水不上厕所,只怕把有限的防护服给浪费了。用生命呵护生命的白衣天使,用生命诠释疫情当前党员不退的政法干部,临终前告诉儿子现在有疫情不要举行告别仪式的美院教授……这种感天动地的牺牲精神,挺出了赤子之心、人间至爱,挺起了疫情无法逾越的万仞高山。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坚韧发乎信仰,困厄止于智勇。让我们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向新冠肺炎疫情发起全面总攻,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篇4:《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观后感个人感悟900字

向奋战在“疫”线上的英雄们致敬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平凡孕育伟大,在防疫一线涌现出了很多令人敬佩的人物,你们是时代的英雄,感谢一路有你们,向你们致敬!

医护人员——“最美逆行者”。你们是英雄,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痕美”。画面定格在央视元宵晚会放映的一张张一线医护人员脸上。央视记者记录了这样一组数据:“医护人员进入病房一共需要穿戴11层防护隔离设备,穿越3个污染区,每天4个班,每个班平均6小时,每个班洗手40—50次。”除了“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多批医疗队驰援武汉!是你们和时间赛跑,一次次从死神手里挽救无数生命。“我把妈妈和爷爷借给你们,一定要平安回家”,舍小家、护大家,毅然决然奔赴抗疫一线,“医者父母心,患难见真情”,人间大爱也。

网格员——“无名卫士”。你们是英雄,寒风中坚守的身影“最靓”。入户劝说的不理解,出入登记的不配合,测量体温的不情愿……一遍一遍的叮咛“少出门、戴口罩、勤通风、勤洗手”回荡在耳畔。挨家挨户网格式排查,及时将近期内有重点疫区居住史、旅行史和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或疑似病人接触的B类人员隔离,筑起人员管控的第一道防线。“我是党员,我不上谁上”,一支支突击队,主动请战,一个个党员身先士卒。“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于担当者。

志愿者——“全能选手”。你们是英雄,压在肩上的担子“不轻”。血肉之躯,忘我工作,超负荷值守,都说是疫情线上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不顾转移隔离人员危险,当起运送“小师傅”;拖着小喇叭走街串巷,当起防疫“宣传员”;“隔离病毒不隔离爱”,当起柴米油盐的“管家婆”;背着消毒喷雾器,给车辆、路口、住户家中喷洒消毒液,当起卫生“防疫工”……面对疫情时刻准备着,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可亲可敬之人。

致敬英雄,最好的方式就是和他们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一起战胜疫情。越是紧要关头,越要克服麻痹意识、厌战情绪、松紧心态,只有每个人都行动起来,立足自身岗位,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负责,以全民的行动才能完胜疫情!

篇5:《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观后感个人感悟900字

白皮书里的“人民赞歌”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文章以时间线和大事记真实记录了中国抗疫艰辛历程,描述了英雄披荆斩棘、全民齐心战疫的恢弘抗疫史诗,彰显了14亿中国人民同心战疫的伟大力量。

用“线条”勾勒出万众一心、逆战而行的“抗疫史歌”。新增确诊线、新增死亡线、现有确诊线、新增治愈线,四条曲线的直观变化展示了中国抗疫的艰难历程和伟大成就。武汉解封、公卫等级下调、新增确诊清零,一个个标志性事件的背后,是数以万计的逆行者不顾生死、不畏艰难、不计得失的战疫之路,也是全民战疫的抗击之路。一个多月初步遏制疫情蔓延,两个月本土疫情保持个位数,3个月打赢武汉保卫战。白皮书用线条描绘了全民齐心共战疫情的艰难历程,谱写了中国抗疫的恢弘史歌,这是中国抗疫的白皮书,也是中国人民汪洋战争的“胜利之书”!

用“数字”谱写出白衣执甲、党员战疫的“英雄颂歌”。全国3900万党员干部一线抗疫,1300多万名党员参加志愿服务,54万名湖北省和武汉市医务人员冲锋在前,4万医护人员驰援武汉。一个个鲜活的数据背后,是无数的党员干部在抗疫一线执着坚守、勇往直前的身影,是白衣执甲、亮剑病魔的勇气,更是身先士卒、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白皮书用数字谱写了中华儿女奋战疫情的艰辛与执着,展现出一个个英雄在抗疫中的不屈和坚持,描绘出中国抗疫的艰难曲折和不屈不挠,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英雄之歌”。这是中国抗疫的白皮书,也是英雄呕血、全民奋战的“战疫之书”。

用“真情”书写出心系群众、人民至上的“生命赞歌”。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在抗疫战争中,党和国家始终做到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疫措施、力度、效率前所未有。全国投入疫情防控资金1624亿元,湖北省治愈80岁以上老人超3000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为中国人民抗击疫情坚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指明了方向,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份白皮书,彰显了党和国家的抗疫真情,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国家情怀,这是集聚人民情怀的呕心沥血之书,也是党和国家心系群众的“生命赞歌”。

一份白皮书,书写的是14亿人民的“共同记忆”,谱写的是14亿英雄儿女的“战疫之歌”。

篇6:《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观后感个人感悟900字

厚植“人民至上”情怀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近日,陈希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要把以人民为中心融入精神血脉化为自觉行动。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是新时期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根本遵循,必须始终不渝、毫不动摇、一以贯之,深深厚植人民至上情怀。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而是一项具体的、实在的行动。现实中,部分领导干部把“利民”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实际上干的是“利己”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虚假政绩,把人民的利益抛之脑后、不闻不问。这些都与为官从政的出发点背道而驰,是人民群众极其厌恶反感的,严重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毕生追求,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心无百姓莫为官”。群众事,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大事”的肌体细胞。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简单直白的语言道出了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党的干部,就应当时刻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当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特别是要在脱贫攻坚一线,聚焦困难群众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堵点痛点,把每一件小事都当成大事来办,想方设法化解他们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让人民群众舒心、放心、安心,不断在抓实做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项工作中,赢得万人心。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第一线,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逆流而上,用实际行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财产安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各级党组要把党员干部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在“两场战役”中紧紧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要始终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下大力气解决好就业、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持续筑牢民生根基、兜住民生底线,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观后感个人感悟900字10篇

篇7:《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观后感个人感悟

,非典疫情肆虐,37岁的陈薇临危受命,带领团队展开对SARS的病毒研究。军事医学科学院不仅在国内率先分离出SARS冠状病毒,陈薇领导的团队更是迅速对干扰素ω进行了实验,证明干扰素ω在体内外能有效抑制SARS病毒的增殖,显著减轻机体损伤。事实上,早在SARS爆发之前,陈薇主持的“重组人干扰素ω(IFN-ω)”研制工作已历时三年。这一干扰素被认为具有广谱抗病毒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并主要用来治疗乙型和丙型肝炎。

为采集非典样本,陈薇与同事赶赴广州,每日与高浓度的非典病毒零距离接触。在不能和家人团聚的100多天里,陈薇的丈夫麻一铭和她四岁半的儿子,只能在电视新闻中看到她。

得知《东方时空》节目中会有妈妈的镜头,陈薇的儿子便一直等在电视机前,妈妈一出来,他便主动亲吻电视屏幕里的妈妈。

最终,陈薇团队发现该干扰素对SARS病毒也有较好的防护作用,从而成功研制出针对SARS病毒的预防用药。包括小汤山医院在内,全国30余所SARS定点医院近1.4万名预防性使用“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的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经此一战,陈薇名震学界。

《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观后感个人感悟

篇8:《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观后感心得感悟

钟南山,1936年出生于南京,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钟南山虽出生于医学世家,但他的体育也是相当的出色以至于在1959年9月首届全国运动会上,他以54。4秒的成绩夺得男子400米栏冠军,创造了当时的全国纪录。

当然,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中他也参与其中,前,在“非典”肆虐的关口,他说出”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17年后,在新型冠状病毒蔓延的当下,他一边建议公众”不能去武汉”,一边第一时间坐上赴武汉的高铁,奔向防疫第一线,这个时刻与病毒逆行的人就是年已84岁的钟南山。

春节到来的前一周,随着春运大范围开启,新型冠状病毒的扩散形势陡然加剧。截至1月21日24时,全国13省市确诊病例440例,死亡9例,1394人接受医学观察。

数字时刻都在不断增长着,朋友圈,微信群里真真假假的消息不断游走,忙着退票,买口罩,取消聚会的人们陷入恐慌情绪。在传染病面前,没有”吃瓜”群众,只有性命攸关。前方疫情凶猛,但当钟南山院士出现在大屏幕前时,所有的躁动和不安平息了许多。

关键时刻再次披挂上阵的钟南山,嘴里说的每一句话都让人莫名心安,因为他说的话不会有假!很多人一看到他心里就感到”稳了”。

在这里,我向钟南山致敬,向所有在前线战斗的白衣天使们致敬。

篇9:《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观后感心得感悟

庚子年的开端,异常艰难。本应是万家团圆的温馨时刻,却因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人人自危。

自古以来,天灾人祸,往往是最深刻的教育课,正是这场疫情让我们感悟了很多人生道理。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了:谁都是世上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

为了疫病早日褪去,千万人团结一致,日夜不休;为了不让牵挂的人担心,我们全力重视,恪守自身。

正因我们心中明确,小家组成大家,小我组成集体,生死关头,每个人的健康与平安,都至关重要。截至2月3日晚6点,国家部委和29个省(自治区、市)、部队医院,共派出70支医疗队、8329名医疗队员,支援湖北省疫情防控工作。仅武汉市就有59支医疗队、6794名医疗队员。这几天,又陆续有医疗队赶往湖北。

很久以前,我就听过一句话:“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84岁的钟南山院士,17年前就奔走在非典抗击第一线,今天又站在了疫情最前沿……

72岁的李兰娟院士,成功抗击非典、H1N1和H7N9疫情。她亲自组织医疗队赶赴武汉,把“四抗二平衡”方案带到最需要的医院……

34岁的眼科医生李文亮,救治病人时,不幸感染。他曾说,等我病好了我就会上一线。未曾料到,他却倒在了元宵节来临的前夜。

27岁的衡山县医生宋英杰,连续十天九夜奋斗在防控一线,因过度劳累引发心源性猝死,因公殉职……

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没有谁的生命不值钱,可却有人豁出全部,没有谁的家人不牵挂,可却有人忍住煎熬。

感谢中国的守护神们,上演最美的逆行,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为我们筑起健康长城。

危机时刻,病毒无情人有情,所有疫情的奇迹,正因他们从未放弃!

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了:唯有重拾对生命、对自然的敬畏,才能免于无妄之灾。

这场疑似传染自野生动物的瘟疫,是天灾,更是人祸,大自然把它不能承受的人为破坏,变相还给了人类。因此,疫病面前,人类的自我约束才是防范凶险的源头。

如果这一次自然饶恕我们,也请我们重视自然,不再因为口腹之欲残害生灵,不再沉迷在“山珍海味”的炫耀性消费幻梦里,不再让欲望和攀比,成为人类直插自己心脏的刀。

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了:今生此时,珍惜所有!

人生来来往往,并无来日方长,生命脆弱短暂,无法重来一次。

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要紧紧抓住时间的沙漏,爱我们所爱、行我们所行,做我们认为值得的事情,才对得起人世的这一遭,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若说这场疫情百害中有一利,便是让我们更加警醒,更加明白生命的重量,也更加懂得珍惜眼前。

唯愿疫情早日过去、患者尽快康复,逝去的灵魂得以安宁;愿所有人都能得偿所愿,和爱的人一起,过上正常幸福的生活。

更愿这次的灾难不要白白发生,经历疫情的的人们铭记启示。

《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10:《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观后感学习感悟

陈薇既是院士,又是一位著名的女将军,今年54岁的她与病毒战斗了29年,救人无数,是抗击非典的杰出科学家,也是“埃博拉的终结者”。

小时候的陈薇,不但容貌秀丽,而且聪明好学,成绩优秀,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学霸”。清华大学生物化工专业硕士毕业后,陈薇作出了一个选择:参军,去军事医学科学院做科研。

春天,“非典”爆发,全国陷入一片恐慌。危急时刻,37岁的陈薇,受命研制预防“非典”病毒的疫苗。从此没有周末和节假日,天天泡在实验室。她带领课题组冒着生命危险,与“非典”病毒零距离接触,进行非典病毒的体外细胞实验,构建新的动物实验模型。最终,她在国内外首先证实他们所研究的干扰素能有效抑制SARS病毒。

西非大规模爆发埃博拉疫情后,一时间全世界谈“埃”色变,这时,陈薇做了一个大胆决定——到非洲一线去。这次非洲之行让陈薇有了奋斗目标——“想把我们的疫苗用在全世界人身上。”陈薇牵头研发了世界首个基因型“埃博拉疫苗”,并完成I期临床,证明安全和良好的免疫原性。

春节前夕,武汉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54岁的陈薇带领专家组进驻武汉。两天后,(1月28日),由军事医学研究院与地方公司共同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批,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四天后(1月30日),紧急展开的军事科学院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开始运行,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核酸检测时间比现有时间大大缩短,加快了确诊速度。

召之即来,来则能战,战则必胜。在以往的抗病毒硬仗中,陈薇总能成功扭转局面,被称为“病毒终结者”,相信在这次疫情中,陈薇和她的团队一定能给我们传来胜利的消息!

向这位伟大的将军院士致敬!

篇11:《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观后感学习感悟

亲爱的孩子们,今天刘老师给大家讲女将军陈薇奶奶的故事:陈薇将军,1966年出生于浙江省兰溪市,今年54岁。陈薇是我国少有的一位女将军,新晋升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与病毒战斗了29年,救人无数,抗击非典的杰出科学家,“埃博拉的终结者”。

陈薇小时候的故事。陈薇小时候,不但容貌秀丽、漂亮,而且聪明好学,成绩优秀,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学霸”,老师喜欢她,同学们羡慕她,她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后来,高中毕业后陈薇考上了浙江大学化工系,大学毕业获得了浙江大学保送清华大学的唯一资格,顺利进入清华大学生物化工专业攻读硕士。硕士毕业的陈薇作出了一个选择:参军,去军事医学科学院做科研。

抗击“非典”的故事。20春天,“非典”爆发,全国陷入一片恐慌。危急时刻,37岁的陈薇,受命研制预防“非典”病毒的疫苗。从此没有周末和节假日,天天泡在实验室。陈薇所在研究所在国内率先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确定了“非典”的元凶。她带领课题组冒着生命危险,与“非典”病毒零距离接触,进行非典病毒的体外细胞实验,构建新的动物实验模型。为了和疫情抢时间,每次进实验室前她都会少吃少喝,装备成人尿布,一直待到个小时撑不住为止。最终,她在国内外首先证实他们所研究的干扰素能有效抑制SARS病毒的复制,14000名预防性使用“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的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

抗击“埃博拉”的故事。20西非大规模爆发埃博拉疫情后,一时间全世界谈“埃”色变,这时,陈薇做了一个大胆决定——到非洲一线去。在塞拉利昂工作间隙,陈薇访问了当地一家孤儿院,那里有48个孩子,全部都是因为埃博拉夺去了亲人生命的孤儿。这次探访让陈薇有了奋斗目标——“想把我们的疫苗用在全世界人身上那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组aa,喜欢的朋友赶紧选择一张作为桌面背景。”陈薇牵头研发了世界首个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并完成I期临床,证明安全和良好的免疫原性。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故事。20春节前夕,武汉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54岁的陈薇带领专家组进驻武汉。特朗普说:美国会在12周内研制出疫苗。陈薇说:我相信,我们国家科研人员的速度,不会亚于美国!2天后(1月28日),由军事医学研究院与地方公司共同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批,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4天后(1月30日),紧急展开的军事科学院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开始运行,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核酸检测时间比现有时间大大缩短,加快了确诊速度。

召之即来,来则能站,战则必胜。在以往的抗病毒硬仗中,陈薇总能成功扭转局面,被称为“病毒终结者”,相信在这次疫情中,陈薇和她的团队一定能给我们传来胜利的消息!让我们小朋友们向这位伟大的将军奶奶致敬!

陈薇抗击疫情的事迹

“最艰难的成功,不是超越别人,而是超越自己。”

从抗击非典,到援非抗埃,再到此次武汉抗疫,在生物安全领域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一直在努力超越自己。

1月26日,陈薇受命率军事医学专家组紧急赶赴武汉,率领团队围绕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传播变异、快速检测技术、疫苗抗体研制等,与军地有关单位迅速建立起联防、联控、联治、联研工作机制。

核酸检测是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技术支撑。抵达武汉后,陈薇带领专家组仅用一天即完成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和检测平台搭建工作,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迅速形成日检1000人份的核酸检测能力。

为加快推进科研与临床有效融合,陈薇率领科研人员在病原学、免疫学、空气动力学等领域展开研究,快速建立“核酸检测—抗体筛查—多重病原检测”的鉴定链条,精准诊断临床患者感染类型,率先在火神山医院等3家医院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率和治愈率。

疫苗,是终结新冠肺炎最有力的科技武器。在武汉,陈薇率领团队与后方科研基地联合作战,集中力量展开应急科研攻关,争分夺秒开展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究。

这是一个个值得铭记的闪光时刻——

3月16日,陈薇带领科研团队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成为国内第一个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

4月10日,完成疫苗一期临床试验接种的108位志愿者,全部结束集中医学观察,健康状况良好。

4月12日,该疫苗开展二期临床试验,成为当时全球唯一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

谈及疫苗研发,陈薇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疫苗成功进入临床试验,是我国科技进步的体现,也是大国形象、大国担当的体现,更是对人类的贡献。”

建设国家生物安全科学与产业创新中心,是陈薇的梦想。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她一直在为此积极建言、大声呼吁。

“已知有手段,未知有能力。”这是陈薇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面对已知和未知,她带领团队时刻枕戈待旦,不断超越自己……

采访手记

在陈薇看来,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如果能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个人价值就会成倍放大。在数十年如一日为国奉献、为民解难中,陈薇和战友们竭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成倍放大自己的价值。

作为一名军人,她闻令而动、敢打敢拼,展现了钢铁战士的血性本色;作为一名党员,她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名院士,她领衔研发全球第一个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彰显了我国的科技实力,用实际行动谱写了绚丽的奋斗篇章。

篇12:《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观后感学习感悟

一、政治信念坚定,律己育人。

做为一名教师,她注重师德,一丝不苟,把教书育人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中。在学习中改造自己的思想,提高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教书育人。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并付诸于实践,时时以实际行动影响,带动其他要求进步的教师和学生。时刻牢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工作中时时起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本着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信念,只讲奉献,不图回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认认真真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以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诚恳宽厚的处事原则,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同事的爱戴。凭借一颗赤诚的心,在关注留守儿童,利用午休和住校时间给留守儿童补习功课,辅导作业,课后更是与孩子们友好相处,与她们一起游戏谈心,成为了孩子们的知心大姐姐。在抓好工作的同时,还注重搞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身为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深感教书育人任务的艰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个人理论素质和思想修养,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严格遵守考勤制度,认真钻研教材、教法、精心备课、上课,对学生加强审美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习到美、在生活中切实感受到美。在教育教学中做到了,用真情感动人、用行为影响人、用知识武装人、用品德塑造人。对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使个人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认真履行了一名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

二、潜心教学,精益求精。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动脉。她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善于学习,积极交流经验。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强烈的责任感不容她有所退缩,为了圆满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几乎牺牲了所有休息的时间。在上海经纬希望小学教学时,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原以为的小学生,突然变成面对着刚入校园的幼儿,她没有彷徨,毅然选择接下重任!她一步步让孩子们适应学校,并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陪他们动手动脑!初为师,但却丝毫没有畏惧和胆怯!为了养成孩子们午休的好习惯,他每天都利用午休时间,管教孩子,虽有值日老师,但她担心孩子们不配合,于是每天都是她教他们吃完饭,洗脸,然后上床休息。由于都是乡村的孩子,平日里“野”惯了,让孩子们养成午休的习惯她花了一两个月的时间。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用耐心和爱心一一将孩子们制服!领导和家长们都信任她!这对于一个刚上岗的她是莫大的赞许。她周一至周五都在学校住,把所有的时间给给了孩子们,午休给了幼儿园的小孩子,而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则用来给我另一个班二年级的学生,她深知二年级的基础很重要,而及时辅导也很必要!于是周一至周四每天放学后都给学生辅导拼音和看图写话。对一些基础差的孩子更多的帮助和耐心!家长们都知道她每天的放学时间是下午5点,都很配合,不管下午刮风下雨。晚上她除了批改作业认真背课,还给孩子们耐心讲解题,陪他们上晚自习。一个学期下来我班上的成绩列全乡第二,家长和同事竖拇指!但孩子们和她都不满足,不放弃!接下来的一个学期,她把所有时间精力都花在孩子们身上,并针对班上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制定了符合学情的学习方法!又一学期坚持下来,她们都付出了汗水也收获了成功和喜悦,成绩自然也名列第一了!但比这更让她欣慰的是因为学生们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收获了学习的喜悦和成就,还有对语文浓厚的兴趣,而她也收获了全班孩子的“心”!这是她踏上教师队伍的第一年,被评为了县优秀教师。接下来三年级的那一年,作为班主任,她从关注语文到关注数学,品德,劳动,画画,舞蹈……甚至生活,俨然成为了一个“小妈妈”!凭着她的执着与热情,和孩子们的积极好学,她班上的语文数学都名列第一,遥遥领先!那年她们收获了县先进班集体。也受到了领导,同事和家长的一致赞扬。

篇13:《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观后感学习感悟

陈薇,女,1966年出生,浙江兰溪人。1988年浙江大学本科毕业,1991年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同年4月特招入伍,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毕业,少将军衔。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事迹

1966年2月陈薇出生在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县,1984年高考她如愿考上了著名的浙江大学。1988年,勤奋用功的陈薇获得了浙大保送清华大学的唯一资格顺利进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读研。转眼到了毕业之际,199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陈薇受清华大学导师之命去军事医学科学院取一份抗体瞬间被那的科研设备和尖端课题吸引主动找到军事医学科学院要求从军,同年4月,陈薇特招入伍,将抗病毒药物作为主攻方向。

19,32岁的陈薇从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毕业,她致力于研究一系列致病微生物,包括炭疽、鼠疫、埃博拉……

,36岁的陈薇因为成绩突出被破格评为教授,晋升研究员。她是《战狼2》原型:“战毒”29年!非典、埃博拉、地震…她始终在战疫一线!

,非典疫情来袭,37岁的陈薇在危难之际受命研制预防“非典”病毒的疫苗,陈薇带领课题组冒着生命危险与“非典”病毒零距离接触进行非典病毒的体外细胞试验,负压实验室一般只能待5个小时,时间一长就会因缺氧严重头痛,陈薇尽量不吃饭不喝水穿着成人尿不湿,一直待到九个小时撑不住为止。

204月28日,陈薇带队研发的“重组人ω干扰素”通过了国家食药监局的批准获准进入临床,亲自将药物及时送到小汤山医院,之后全国共有1.4万名医护人员使用了“重组人ω干扰素喷雾剂”无一例感染。

,汶川大地震,陈薇组织卫生防疫方面的专家连夜编写了《灾区卫生防疫知识手册》。5月15日一大早就用飞机运往灾区,陆续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她还担任国家抗震救灾卫生防疫组组长,冒着余震亲赴灾区一线,战“疫”长达两月。

西非大规模爆发埃博拉疫情,陈薇带领团队亲自到非洲一线,经过夜以继日的科技攻关研发了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基因型埃博拉疫苗,这是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疫苗。第一次走出国门,在境外进行临床试验,新疫苗的推广给非洲人们带来了希望。

,世卫组织宣布埃博拉病毒在塞拉利昂终止传播,陈薇这个名字震惊了世界,创作出一个大无私的Doctor Chen。在吴京的电影《战狼2》中更是以陈薇的事迹为原型。

2月7日,陈薇将军正式接管武汉P4病毒实验室。

篇14: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个人观后感

抗疫路上,他们以生命践行使命,天地间回荡着英雄的赞歌!抗疫英雄温暖了我的心。

2月18日中午,黑龙江省尚志市公安局二级警长王志伟去临近卡点取午饭时,突感身体不适,心慌得厉害,饭没吃一口,就被送进了医院。“我病了,赶紧派人到卡点,卡点不能漏,千万守住啊!”在去医院的路上,王志伟还打电话跟领导报告。冬日的亚布力镇前进社区石头河子道口空旷安静,没有人来车往,只有那随风飘摇的警戒带和不停闪烁警灯的警车,那是王志伟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2月6日,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灞桥分局国保大队接到指令:抽调1名民警,前往灞桥区疫情防控服务点开展安保工作。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灞桥分局四级高级警长乔锦仁第一个报名请战。“在留观人员服务点工作相当于‘被隔离’,队上的年轻人拖家带口,我的女儿已成家不用操心,扎进去没有后顾之忧。”国保大队党支部考虑到他的年龄,推脱几次。乔锦仁却坚持要上。2月23日上午8时,与乔锦仁同在疫情监测点执勤的民警从门口取了早餐回到房间准备叫他一起吃早饭。往常敞开的房门此时还紧闭着,连续敲门后房间内并无任何回应,打开房门后发现乔锦仁已经没有了呼吸。乔锦仁被紧急送医,再也没醒来……

樊树锋,河南省郑州市公安局东风路分局治安大队四级警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连续17天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积极主动做好社区疫情排查、入户走访等工作。2月11日,樊树锋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昏倒在工作岗位上,经送医院抢救无效于2月19日不幸牺牲,年仅38岁。

他们以生命赴使命,秉初心显担当。他们用生命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忠诚誓言,疫情不退,警察不退!抗疫英雄温暖了我的心。

篇15: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个人观后感

在2020年春节即将到来的时候,突然一种不明原因的肺炎在武汉爆发,它被称为新型冠状病毒,因为形状像冠状而得名。

它的爆发是因为人们吃野生动物引发的,早在2003年的时候,就是因为人们的贪吃,吃了果子狸引发了非典,在2020年也是因为人们的贪吃野生动物,引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具有人传人的特性。

疫情“吹哨人”

在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之前,有一些人得了一些不明情况的病,那些得了这种病的病人都一直咳嗽,发热,头疼。医生李文亮发现了它是一种新的病毒,他在第一时间,说了出来。但是很多人都不信,不听从他的劝告,不戴口罩,出门玩耍,李文亮,最后他也染上了这种新型冠中病毒,不幸去世。他是英雄,他是真正的英雄。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在疫情爆发后,有多少医护人员自愿报名支援武汉,人们集体捐款,支援武汉,捐赠医疗物资。有些,酒店为医护人员免费开放,一些饭店免费为在前线抗战的医护人员每天提供早中晚,三顿饭。当在医院不够的时候,许多普通人自愿报名建设医院。他们日以继夜不停地工作,终于在短短的十天内盖好了两座医院,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十天,整整十天,完成了建设两座医院的壮举。不和家人团聚,而是选择建设医院,这是一种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医护人员他们也选择舍小家顾大家,放弃与家人团聚在前线抗疫。他们是英雄,都是真正的英雄。

温暖在我心

在疫情期间,有许多护士在为了方便穿防护服,把自己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剪掉,这是她们最美丽的样子。有许多人都向武汉捐赠医疗物资,是许许多多的普通人在守护我们的生命。他们的举动都温暖着我的心。

雨天终会过去,晴天终会到来。现在雨天渐渐好转,但是我们还要打起雨伞,不让每一滴雨水浸湿我们的身体,抗疫人员,你们都是我心中的英雄!

相关专题 英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