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东《盘古开天地》观后感

小兔老师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小兔老师”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卫东《盘古开天地》观后感(共17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李卫东《盘古开天地》观后感

初次接触《盘古开天地》,从文字就能感受到气势恢宏的画面及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力。当时我想如果由我来设计这堂课,一定要加入丰富的画面及视频资料以展现神化故事的魅力。但是著名教师李卫东的《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打破了我最初的这一设想,与之相反的是没有华丽的视频渲染情境,也没有动人的音乐烘托情感,一切看似并非精心设计的课堂,实则用着最朴实的语言,最简单的演示实实在在地完成了一堂语文课,就如清水芙蓉般明丽。

1另辟蹊径理文序

本篇课文篇幅短小,但是文脉清晰。与传统的生硬概括段落大意的做法不同的是,李老师依次出示盘古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猜测相应的段落,这样未入其文,先入其境,提前感知盘古的人物形象,为初读课文做下铺垫。不仅如此,李老师让孩子们图文结合,思考盘古在做什么?并用几个字概括。通过看图----读文----思考----概括等一系列引导,最后盘古开天地的过程通过寥寥数字凝练地展示在黑板上。整个过程学生完成起来轻松自然,乐思考,勤参与,梳理脉络也就水到渠成了。

2演示交流悟文意

文本中有部分词语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晦涩难懂,而这些词语又是深入理解文本的钥匙。要做到既理解词义又能依靠这些词语走入情境,理解文本,这并不是件易事。如“混沌”一词即便是用查字典的方法也难以完全把握其涵义,而李老师先从“漆黑一片”入手,问学生课文中还有一个词语的意思与之相近,学生随即答出“混沌一片”,由此看来,善于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相关的信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是帮助学生理解词义的好办法。不仅如此,李老师还将一瓶混着泥巴的水来回倒,演示“混沌”的真实情境,这样直观地演示,加深了学生对生僻词语的理解。

整堂课并没有过多地雕饰,但是教与学有机地融为一体。不管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还是渗透学习方法,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且学习目标顺利实现。我不禁思考,是“天然去雕饰”的课堂妙,还是精雕细琢的课堂好,我想这没有确切的答案,不论是怎样的课堂风格,只要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并有所生成,那便是值得学习借鉴的课堂!

篇2:故乡李卫东课堂实录

故乡李卫东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则伊索寓言。首先了解一下背景材料,一起读(屏显):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具有讽刺性或哲理性的假托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给人以启示。

《伊索寓言》: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寓言》实际上是古希腊流传于民间的讽喻故事,共三百多篇。

师:请注意,把“讽刺性”、“哲理性”、“文学作品”批注在课本上。(生批注)

师:好,继续读材料。(屏显)

宙斯: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王。

赫拉:古希腊神话中的天后,宙斯的妻子,妇女的保护神。

赫耳墨斯:古希腊神话中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众神的使者,宙斯的儿子。

师:再批注。这则寓言以“神”为主人公。寓言有的以人为主人公,也有的以动植物为主人公。(生批注)

师:同学们,这节课是“浅文深教”,你们就是浅文深学。好,把课文读起来。

(生齐读课文)

师:注意两个词的读音:“庇bì护神”、“那nèi两个”。“那nà”后面如果跟的是数量词,它就读nèi。好,刚才的朗读有一个弱点,不像读故事,我们要用读故事的语调来读,(师示范读第一节)用叙述的语调,讲故事的语调读出来,好不好?好,各自读起来。

(生自由读课文)

1.文意把握训练。

师:好,我们开始第一次训练(屏显):

文意把握训练:提取这则寓言中的关键信息,找出四五个关键词(语)。

师:其实我们读一遍,就已经知道文意了,但是我们要学用一定的方法来提取这则寓言中的关键信息,找出其中的四五个关键词。我先举例:寓言中有一个人物,那么人物就是一个关键词。请大家接着“赫耳墨斯”四个字,再找四个关键词(语)。好,各自读课文,找关键词语。(生找关键词语)

师:好的,谈谈你的看法。

生:我找到了关于赫耳墨斯的五个表动作的词语。 “想”、“问”、“笑着问”、“心想”、“问”。

师:啊,文章中为什么写三次问呢?这个“问”一定是个关键词。

生: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于是来到人间。这是故事的起因。

师:我们要注意两个字,赫耳墨斯想的是“尊重”。于是下到凡间去“问”人家。

生:我从“一个银元”,还有“还要贵一点”,“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绕头,白送”,看出这三个神在人们眼中的地位是多高。

师:你说的是钱,这个钱在课文里是不是有一句话呀?赫耳墨斯怎么问的呀?“值多少钱”!这是一个关键地方。那么经,问的结果如何?

生:不被雕像者重视。

师:是,但是课文中没有直接说。

生:我和这位同学的看法是一样的。“不被人重视”正好和雕像者的回答呼应,看出赫耳墨斯不被人重视。

师:是啊,但关键词在哪?

生:我觉得是“白送”。

师:我们来看是不是这样(屏显):

赫耳墨斯

尊重

值多少钱

白送

师:就这五个词语,我们可以用它们来说话,来概说这个故事。说起来。

(生自由说话训练)

师:这就是故事的主要信息。老师还要告诉大家,概括的方法同样可以理解文意,把这段话读一读(屏显):

我们还可以用“概括”的方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则寓言通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三问三答来展开故事,讽刺了那些自以为了不得其实远不如别人的人,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2.层次分析训练。

师:咱们开始第二次训练(屏显):

层次分析训练:分析这则寓言的层次并说明这样分析的道理。

师:提示一下,这个寓言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开始!各小组讨论。

生:我觉得第一层应该到“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这说明了起因,后面是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三问三答。

师:这位同学不仅回答了分到哪里,还阐述了理由。很好。

篇3:故乡李卫东课堂实录

故乡李卫东课堂实录第二课时

生:第一层次分到“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前面是赫耳墨斯询问赫拉和宙斯,询问别人的价值,后面是询问自己的价值,询问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地位。

师:言之有理。

生:我是按照后面是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它说“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所以我的第一层分到“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讲的是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而后面讲的是赫耳墨斯从此知道自己并不被人重视。

师:你要注意一个问题,“于是问道”与前面的内容是紧接着的,所以这个地方分不开。

生:“后来”是故事情节给我们的一个提示,所以我第一层分到“还要贵一点”。

师:对,故事就是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发展的。

生:我觉得第一层应该分到“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这是寓言的开始。后面三次问答是经过。

师:到底怎样看待两个层次呢?第一位同学和最后一位同学是准确的。我告诉大家一种分析方法(屏显):

第一层:概写一笔

第二层:细写几笔

师:以后你们遇到的很多文章或文段都是用这样的方法展开的。

(屏显)

“概写一笔、细写几笔”是一种常用的段落形式。也是常用的段落分析的着眼点。

师:不管是写景文,还是叙事文,还是讲道理的文章,概写一笔和细写几笔是一种常用的段落形式,它也是常用的段落分析的着眼点之一。

师:同学们,我们还可以根据情节结构来分析(屏显):

故事的开端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故事的发展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故事的高潮与结局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师:继续旁批。第一句话是故事的开端,前面的两问是故事的发展,最后的一次答问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师示范读最后一次答问)

师:听我刚才的朗读,注意三个地方。第一个地方,“值多少钱”,注意神的口气,“值”要拖一下;第二个地方,“这个值多少钱”,注意“这个”后面要停顿一下;第三个地方是雕像者的回答,“白送”两个字要读得很有味道,“白—送”。(生齐读,师跟读)

文章运用对话的手法展开整个故事。

“白描”手法

白描手法,就是用简单的几笔就把人物的形象勾勒了出来。

留下“空白”

赫耳墨斯最后想什么,说什么,有什么表现,我们都不知道,这让我们去想想像。

最高妙的手法是:蓄势于前,急转于后

雕像者回答说,赫耳墨斯的雕像可以“白送”。赫耳墨斯想不到竟然是这种结果,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雕像者的回答其实是让故事情节有了一次巨大的转折,180度的转折,这就是蓄势于前,急转于后。故事到此戛然而止,余味悠长。这是它最高妙的手法。

师:许多个世纪以后,有个小说家叫“欧?亨利”,他的作品就常用这种“急转于后”的方式结尾,我们称它为“欧?亨利式结尾”。你们的作业就是去了解一下“欧?亨利式结尾”。 (生做笔记)

(屏显)

学习小结

在读与练中学语文、懂道理,练能力。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读与练中学语文,懂道理,练能力。同学们很聪明,谢谢大家,下课!

篇4:听李卫东讲课心得体会

今天中午,在徐州铁路文化宫礼堂听取了李卫东的两节作文课,下午听取了他题为《与学生一起读写评》讲座。

两节作文课讲的内容分别是些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第一课,他准备了几个“话题”:手,财富等,让学生学会把话题的范围缩小。第二节课讲的内容是短信的写法,其实就是语言的“陌生化”,他讲的什么“美感=熟悉+陌生”的百分比我没有听懂,但是我觉得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的陌生化,使语言生动形象这个办法还是很有用的。

晚上,有几个老师因为有其他事情,所以不能去了,我就联系了陈爱荣、渠艳美和张莉去。刚开始,我准备不让张莉去的,考虑到她的家务事繁多,好不容易一个周末,再利用恐怕不好。但是后来想,这样一个机会也不容易,而且正好讲初一的内容,对我们的老师肯定有好处。所以就决定去照应一声,即便不去,也有个说法。没有想到,她很慷慨,而且说,好机会,不想错过。真的让人感动。我们学校对教师的培养还是很慷慨的。我真心的希望我们的老师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成为最优秀的老师,对学校,对个人的发展都是极好的。

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互为依托的。学校为教师个人的发展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教师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一个学校如果没有教师个人的发展,也很难真正的成为名校。

明天,我们还是6:00左右去徐州,学校包车,全校去了20多人。今天和实验中学的郭辉一起回来时,他听说我们学校来了20多人,很惊讶,说还是你们学校有钱。我说,不是我们学校有钱,而是我们学校的领导们一致认为,像这样的学校机会实在难得,让我们的教师走出去,真正的走出去,就要多学校。现在就在我们不远的地方,所以要抓住机会。10月份,就派出42人的庞大学习队伍到洋思和东庐中学学习,现在又是如此。我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的老师绝对是一流的老师!我们的学校有了这样优秀的老师,自然会成为最优秀的学校!

篇5:听李卫东讲课心得体会

李老师的课堂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李卫东老师“学生为本,以生活为源,以内化为综,以实践和感悟为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了从“师本”到“生本”的转变。我们的教学追求的仅仅是“教好书”,还是要追求“教好学生”呢?教材只是一个教学的本,一个参考,最重要的还是看教师怎么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文化修养理解后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因此这也提醒我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要时时感悟、事事感悟、处处感悟;时时学习、事事学习、处处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能力有资本去更好的利用我们简单的教材给学生上出不简单的课程来。

另一方面,李卫东老师严谨认真的态度使我又看到了一个名师背后付出的努力。正如全国名师窦桂梅老师说的:“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李老师不仅仅是备课,而是达到了“备字”的程度。一个词的读音、一个字的书写;一个长句的断句,一个量词的辨析,都体现了他做学问、传知识的严谨态度。特别是“栋梁”一词的教学,我们也可能只停留在释义,而李老师却图解了古人造房的过程,从“基础”讲到了“栋梁”;从“木材”讲到了“人才”;从孩子们只有现在打好“基础”讲到了将来才能成为“栋梁”。也许花去了不少教学时间,但学生从中收获颇丰:他们学到了建筑的常识、古人造字的规律、辨析了字形、理解了词义,更重要的是从老师对学问的研究态度中,孩子们懂得了精益求精的道理,立下了成为“栋梁”的志向,真可谓“润物细无声”。

语文是门良心课,不备课也能教下来,备课也能教下来。一叶知秋,一节近两个小时的大课,我看到了李老师从课上到课下,从书本到社会,一字不落地研究教材,挖掘每个字中的教育内涵,丰富语文课的教学内容;看到孩子们是怎样迷上了语文课,爱上了语文学习……

篇6:听李卫东讲课心得体会

李卫东老师所讲的《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把握学段教学重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老师用简洁明快、轻松幽默的语言帮我们理清了语文课标的思路,从低段的字词教学,到中段的组词成句、组句成段,再到高端的组段成篇,让我们理清了思路,明确了今后的教学方向。

李老师还一针见血地指出课标疏漏----对中年级有关“段”的指引没有明确参考,以至于“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他认为语文阅读教学也是有章可循,有清晰的脉络,并不是众说纷纭的“数学教学一条线,语文模糊一大片”,“数学学习如堆塔,语文学习如积沙”。李老师通过大量的案例让我明白怎样由语感状态进入语识状态,能用结构化语言说出自己的理解,才叫真懂,这样才不模模糊糊。

李卫东老师让我们明白了在备课时,要紧扣学段,同一篇课文在不同学段教时,预设的阅读教学方案是不同的。他的课例让我们感到:只有在文章中别人不会留意的地方多驻足,才会发现文字背后的旖旎风景。李老师课堂上的读写有机结合,有机融合也给我们颇多启示。

王荣生老师确定教学内容的方法很有意思,他如是说:备课备两头,一头备教材,一头备学生,备教材用黄颜色涂教材中的重点词句,备学生用绿颜色涂学生理解困难或无法理解的词句,黄绿两种颜色重叠的地方就是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环节就是黄颜色的合理分布。分析几位大师的讲座,除张赛琴老师是作文教学指导外,其他老师教的内容都与备课有关—即文本解读和教学内容的设定。通过对老师讲座的思考和内化,在今后的备课和教学中,我一定要认真实践所学内容,在实践中让孩子有所获——收获快乐;让自己有所得——得到幸福。

篇7:听李卫东讲课心得体会

听专家讲课不是第一次,听李卫东老师讲课也不是第一次,以前总感觉各位名师高高在上,只能远观。前几天,第一次近在咫尺地聆听名师讲课,感受颇深。

一、如鱼得水的讲课。听李卫东老师讲课不由得想起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学习“责备”一词的时候,他请同学责备他,很快拉近了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同学们争先恐后责备他!切实让听课老师们感到课堂气氛充满和谐。当指导同学们读书时,更是化雪无痕。品读“如果”“反复”“多次”自然亲切,循循善诱,润物无声。无论是学习生词,还是领会作者的情感的诵读,没有老师生拉硬拽的痕迹,更没有娇揉做作的主导。李老师就像一个游泳高手在学生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倘佯。一切那么自然,一切那么舒服,让我们看到了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二、如梦初醒的指导。听李卫东老师讲完课后,老师们热切地聆听报告。李老师结合带徒弟参加比赛讲怎样备课,作了坦诚而又切合实际的报告。李老师说到“备课前要知道这一课教给孩子们什么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前备课无非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再找一找优秀教案,做一做色彩斑斓的课件,这样的入木三分一针见血的观点可是第一次听到!这不是和学校要求的认真钻研教材异曲同工吗?这不是让我们认真看教材读认真,读教材,认真钻教材吗?无论你有多么高的追求,从一点一滴的钻研教材入手才是真理啊!

三、如沐春风的谦逊。李老师讲课对学生的语言,永远是那么和蔼可亲。在老师们面前也是那么谦逊。李卫东老师出道很早,很早师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靳家硯老师,自己又是特”级教师,又有出过很多让老师们喜爱的教育教学专著,我总以为高不可攀、盛气凌人。但给我们普通老师讲课不但鞠躬,而且要都成倒“v”型,真让我钦佩、震撼!李老师从天津赶到北京为了讲课一天没吃饭,讲完后,又马不停蹄赶回天津,这种敬业精神怎么不让人钦佩、震撼?临出门前李老师频频点头,始终微笑着和老师们告别,这种谦逊、如沐春风的人格怎么不让所有人钦佩和震撼?

多么再希望聆听李老师讲课,作理论指导!哪怕是远远地望着,望着……

听李卫东讲课心得体会

篇8:教师听李卫东讲课心得体会800字

12月4日,在唐山光明实验小学听了一节李卫东老师的展示课《搭石》和一节报告《把握学段教学重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被李老师的激情风采所感染,触动很深。朴实的课堂风格,富有亲和力的笑容,生动深刻的语言,让这个会场鸦雀无声,老师们屏气凝神,心潮澎湃,对语文教学和课标的认识更加清晰而透彻。

讲课伊始,按常规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生出色的表现更是让全场老师一片赞叹。李老师的引导自然流畅,学生配合恰到好处,学生和老师的节奏和谐生成,最后用“普通镜头”加“特写镜头”的写法进行练笔拓展“图书馆”的故事,整节课下来,学生对“搭石”了解的更深刻,更体会到了“搭石”过程中人物的美好感情。李老师注重写法的指导,更注重美好情感的渗透。这就是一位名师的境界吧。

其实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李老师的报告,整个过程李老师一直站着,背对大屏幕,却能够信手拈来,侃侃而谈,思路清晰,不禁令人佩服。首先层次性分析了不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的细微差别,提到第三学段的重点是“文章的表达顺序”、“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基本的表达方法”,把握住这三点,高年级的阅读目标就达成了。其次,分别解读了《司马光》、《盘古开天地》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三篇文章的教学重难点,深入浅出,令人叹服。最后,提出“三步读书法”:鸟瞰(整体感知)、解剖(抓住重难点进行剖析)和会通(文内文外,深层探究)。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强调满屏呈现课文,有助于学生的整体把握和感知,重点处大字呈现,整篇文章运用“起、承、转、合”的分析贯通,一个“走”字是“转”的关键所在,一个“转”字是整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正确的“转变”是一个教师的成功所在。

我将李老师作为我教学中的榜样,迈入成功的阶梯,一步步……

篇9:李卫东搭石课堂实录的主要内容

李卫东搭石课堂实录第二课时

师: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个小山村,继续领略那里的风光。齐读课文。

师:昨天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还带着问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了,现在,谁来告诉大家,你主要从课文的哪几个段里读懂了课文。

生:我从课文的第一段读懂了什么是搭石。

师:这样吧,同学们再大声地读读课文第一段,想想什么是搭石?

生大声朗读。

师:读得非常认真。

生: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一生再读。

师:听了刚才两位同学的介绍,你明白了吗?

师:老师也明白了,听老师来介绍一下。如果老师说错了,你会不会大胆地提出建议。

师:师介绍,漏掉“根据水的深浅”读。

生:老师漏掉“根据水的深浅”

生:老师漏掉了“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这样,不是要掉到溪里去了。

生:老师漏掉了“平整”这样会掉下去了。

生:老师漏掉了“方正”

生:老师把这些漏掉了,就不能体现家乡人的细心。

师:谢谢大家的提醒,所以,我们不要疏忽这些字眼,漏掉的字词点红。请一生读。

再请一生读。

师:这一段看上去很平淡,但它是很严密。

课件出示“根据水的深浅、平整方正、二尺左右的间隔、横着”看着这些词,你能说说什么是搭石了吗?

请一生说。

师评:能用自己的话说,也不错。

再请一生说。

师:刚才通过学习,了解了什么是搭石,也感受到了这一段写得非常准确。我相信,解决了这一问题,其他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自己再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生大声读

师:课文对搭石还有这样的介绍,屏幕展示“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风景”。

请一生读

师:你有什么问题?

生:搭石是一件事情,为什么会是家乡一道风景?

生:风景是非常美丽的,可搭石一点都不美丽。

师:你去过哪些风景名胜?

生;长城

生:颐和园

师:搭石只有一块块石头,怎么会成为风景了呢?

生自读课文,找找答案。

生:我看到了老人,看到哪块石头不平稳,就去摆摆正。

师板书:老人在搭石

生:黄昏时,夕阳照在古头上。

师:这么美啊,

我们先看一幅图,老师取个名:众人过石图。

生读相关段落。

师范读,让生边听边想象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很多人走搭石,动作很协调。

师:你能告诉大家,什么是协调?

生:配合默契

师;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生: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师: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听到人们喊着1-2-1的口号。

生:我仿佛听到了人们的走路声。

生:我看见了水里的人们的影子。

师;难怪是

生齐说:人影绰绰

生;流水声

师:上工、下工,有什么感觉?

生;画一般的美感。

生:夕阳西下,人们回来了,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生:我想起了一首诗:夕阳西下,只是近黄昏。

众人笑。

师:对呀,黄昏多美。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你的声音真动听,让我们和着音乐再来过一过搭石。

篇10:李卫简介

李卫

(1686~1738)  清雍正时督抚。字又玠。江苏铜山(今江苏徐州)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捐资为兵部员外郎,五十八年升户部郎中,六十一年出为云南盐驿道。雍正二年(1724),升布政使,三年调浙江巡抚,四年,兼理两浙盐政,五年特任浙江总督兼管巡抚事,六年兼理江苏盗案。世宗认为浙江事繁“民刁”,令李卫严加整肃。李卫禀命清理仓库亏空、钱粮逋欠,严厉推行摊丁入地政策,打击不法绅衿。又奏请开设玉环厅,招民垦田。因而被世宗誉为模范督抚之一。十年闰五月,调署刑部尚书,九月任直隶总督。次年,不徇情面,奏参大学士鄂尔泰之弟户部尚书兼步军统领鄂尔奇营私扰民,受到嘉许。乾隆元年(1736),兼管直隶河道总督。三年病死,谥敏达。李卫识字不多,操守廉洁,任事勇敢。幕客为著《钦遵圣谕条例事宜》(与田文镜之作合为《钦颁州县事宜》),在浙江、直隶任内分别主持修撰《浙江通志》、《畿辅通志》。他的部分奏折收在《朱批谕旨》中。

篇11:李东生简介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李东生

李东生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颁奖辞:

20,他的跑道延伸到海外,抢滩欧洲市场。他率领集团在彩电、手机、电脑领域后来居上,手机创下国产品牌销量第一的业绩。作为“一个永远不知疲倦的追赶者”,企业成功改制更是为长远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获奖演说:

李东生:我认为强大的经济才能支撑一个强大的国家,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是有强大经济的基础,企业家在这当中扮演着不可代替的角色。我觉得今天的奖项不但只颁给我个人,而是整个企业界的一种肯定。

他奉行“变革创新,知行合一”的理念,在一项命名为“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改制行动中,他把一个地方政府绝对控股的公司,转变为一个股权多元化的公司,率先完成了行业龙头企业的股权改造,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了体制基础。

获奖演说:

李东生:这个奖是不是有点同情分,上两届我得到提名,但是没有获奖,这一届我一下子获了两个奖非常的开心。我们一直把创新作为企业整个管理的主旋律,特别是在企业的体制改革方面,我们在年完成了阶段性的成果,将tcl由一个地方国有企业,通过六年的努力,改制成现在一个投资主体多元化混合所有制的,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感谢大家!

篇12:李东生经典语录

李东生经典语录

1、就成果实现产业化,需要全产业链的思维模式,经典语录。苹果不是乔布斯一个人的战斗,他们有团体在做研发和设计,有台湾、日本的厂商为他们做配件,有大陆代工厂制造,还有世界各地的技术人才为他们做软件。全产业链思维是中国企业家面临的新的挑战。

2、跨行业嫁接正对大多数产业产生深刻变革影响。前我们从未想到计算机软件产业今天会如此深刻的影响手机业和家电业,而今都发生了。现在家电业和家居产业都有融合的趋势。未来家电业会不会与医疗产业、教育产业发生联系?在事物未出现时看到它,这才叫做慧眼。

3、艰难和成就都是对创业者的考验。创业就是一个磨练自己的过程,途中会遇到不计其数遇的重山险流,比推着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遇到的麻烦甚至更多、更难、更具体。创业者应有足够强大的内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遇山开路,遇水架桥,在成就面前不骄不躁保持清醒,遇到险境时不急不慌坦然冷静面对。

4、欧美国家不论城市和乡村,大家都有公共意识,每个人都认为应为公共环境负责任。而国人普遍是把屋内收拾的干干净净,对于屋外就漠不关心。国内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环保型城市,根源正是这种“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态。改变心态和文化很难,但从我们自己做起就是最好的开始。

5、很多人认为做基层工作没有机会,实际上这是极好的机会。如果没有基层执行经验,很难对一线市场情况作出判断和决策,并指导下属工作,怎么升到高层做管理?所以有过多部门执行经验的人更适合做管理者。 战国时期的赵括如果从士兵做起,亲眼见到战斗惨烈,便不会轻易纸上谈兵,并有可能成长为将才。

6、客观认识情势,是一个管理者成功的基础。不少创业者和创业团队,在初期是十分务实的,对人事时势的分析客观中立,于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但往往上了一个台阶,这个时候的主观就压过客观了,这样做出的判断就容易出错。故管理者要脚踏实地,不能雾里看花。

7、持之以恒,水滴石穿。人到30岁以后大多被生活中各种事件所推动,很难对一件事持续专注。如果你在30岁以后还能坚守自己的梦想,成功就在不远处等着你。

8、究成果实现产业化,需要全产业链的思维模式。苹果不是乔布斯一个人的战斗,他们有团体在做研发和设计,有台湾、日本的厂商为他们做配件,有大陆代工厂制造,还有世界各地的技术人才为他们做软件。全产业链思维是中国企业家面临的新的挑战。

9、凡事都事必躬亲,诸葛亮就是这么做的,结果给累死了。虽然这是一种敬业精神,是承担责任的表现。但承担责任不是自己一个人大包大揽。有些人不把责任逐级分解,不去建立集体决策机制,这种做法在企业规模较小时也许有效率的优点,但规模大了管理者就可能变成诸葛先生了。

10、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基础,特别需要创造市场空间,扶持一大批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这才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

11、中国不缺少有小聪明的人,特别是利用监管空隙争取自我利益的小聪明。管理干部一定要处理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应该想着如何提高整体竞争力,而不是为了小利益而损害整体大利益,要知道效益的来源是通过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实现的。

1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任何事物的形成与发展都来自于积累。积累更需要靠毅力持之以恒,知识需要积累,阅历、诚信、人脉等等都需要在持续积累中达到质的变化。人生即是在不断积累中成长、成熟。

13、以前中国企业是摸着石头过河,处处模仿榜样。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家在一个竞技台上,探索符合自身文化、国情和条件的道路,除了学习最终还要依靠企业团队自身的探索和思考,经典语录《经典语录》。

14、中国劳工成本只是相对提高,因为起点太低。消费者总想买最便宜的产品,但只对一方有利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相比之下,劳工成本在销售价格中的占比还是微乎其微的。

15、最近看到外国元首频繁访华,不少国家来访都是该国企业界推动政界领导人,可见在很多国家政治是服务于经济的。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来到中国淘金,在很多领域(如日用化工等领域)兼并了不少民族企业。我们政府也应更积极扶持民族企业到外国开疆拓土,这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

16、中国烟酒价格之高勘称世界之冠,背后推手并非市场需求,喝天价酒抽天价烟大都不是自己掏钱;这都作为特殊的礼品流通,对收礼者,价格代表其地位,对送礼者,价格代表诚意;各有需求自然越抬越高。抽烟喝酒不算受贿,也让这种风气更为泛滥。如果在政府反腐工作中加强对天价烟酒消费的控制,才能扭转风气。

17、和一个朋友聊起管理者最怕什么。他说,第一怕健康出问题,职业经理人必须先经营好自己的.身体;第二怕封闭,管理者固封自守、坐井观天的行为是不可取的。管理者一定不能陷到固定的圈子里面去,要敢于跳出来。我非常赞同。

18、电影或者电视剧等艺术作品可以重播,而人生没有重播。因此,我们要学会去珍惜当下的分分秒秒,去创造自己的感动,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19、多年前就有杂志调查发现,中国首届一百名优秀企业家所代表的企业,十年后存活下来的只有15%左右。改革开放中崛起的企业,能够实现持续发展的并不多,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企业体制或领导人观念未能适应市场不断变化发展的要求,在经营管理上缺乏变革创新,从而在竞争中逐步丧失自己的优势。

20、团队管理者往往承担着提升团队效益的重任,但管理者要知道个人才能不等于成果。在大多企业中,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并不多见,管理者集大权于一身,高高在上,处处谨慎,一人大包大揽,这样的管理者最为无效。领导者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分配和团队协作,才能转化为效益。

21、垄断排斥自由竞争,实际上也是保护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通过保护主义强大起来的企业和国家。墨西哥就是例子,它坚持了50年的国家保护主义,最后导致连进口所需要的产品都买不起。最后民族企业也纷纷倒闭。这种前车之鉴值得我们深思 。

22、包容,是不缺乏管理情商和信心的表现。包容比自己弱的人,尊敬比自己强的人,愿意听取不同的意见,才是一个管理者应有的风范。

23、研究表明,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也好都是金融衍生品带来的社会危机。从17世纪的荷兰的郁金香泡沫到今天的次贷危机。欧美300多年的近代史中,几乎几十年就发生一次这样的事情。西方自己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从事实、从根源去反思其中的本质和规律。

24、离开了实业基础,金融就成为水中浮萍。中小企业对就业、民生和内需都有着极大贡献,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应当给予扶持政策。

25、中国有句古话:活到老学到老。在知识和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终身学习成为关系个人发展的现实需求。我一直主张员工把工作当做愉快的带薪学习。工作中向同事、朋友学习,向对手学习都是获得提升的方法。对管理者来说,让每位员工得到学习的机会,既成就了员工个人,也成就了企业。

26、管理是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任何团队都有其特定的应用领域、局限性和特殊困难。且时代不同,企业管理也要受市场变化、文化变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相信每个管理者都在寻求理想管理和实践局限的平衡。没必要纠结,这本就是管理的自然状态。

27、记得很多年前,比尔盖茨说:“我的企业离破产只有12个月”。意思是,如果企业没有不断创新进步,也许一年后就不能生存。一个在国际信息业执牛耳的企业尚且居安思危,何况我们呢?

28、平实的力量。许多一线的销售人员,都有这样的感受,吹嘘自己会遭遇到用户的反感,不如诚恳客观,这其实就是平实的魅力——立足长远,赢得信任。对于平实的人生来说,可能会在短期内不那么出众,甚至会有些被人视为木讷。但从长远来看,平实的人生反而更有魅力,不论处世、管理,都可应用其中。

29、日本重视教育,甚至把小学教育视为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对教师的尊重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因为有这种文化,国家不会不强大。相形之下,我们的教师待遇过低,社会尊师观念不足,特别是乡村教师。五年前,华盟基金设立了乡村教师烛光奖,每年颁给200名乡村教师,至今已经奖励了近1000人次。

30、怠惰习性和侥幸心理是自制力的两大敌人。打不败这两大敌人,是无法获得自律和增强自信的。

篇13:李卫公简介

李卫公兵法

唐朝 撰

《李卫公兵法》说明

《卫公兵法辑本》凡三卷。歙县汪子宗沂合唐·杜佑《通典》、杜牧《孙子》注宋·《太平御览》、《武经总要》、明·唐顺之《武编》诸书所引逸文,参互辑录,区为上、中、下三篇,曰:《将务兵谋》、曰:《部伍营陈》、曰:《攻守战具》,其子目则依原文附注篇下。

又为《李卫公传》考证,详求其用兵事实以附之,稿经数易,然后乃敢定著于篇。盖辑书若斯之难也,而兵家之言系万众生死,尤不可以苟且从事也。有宋之初,纂《御览》也,其援引书目即有《卫公兵法》矣!曾公亮等编《武经总要》亦多引唐《李靖兵法》矣!及熙宁间,尝诏枢密院检详官与王震等校正《通典》所纪唐《李靖兵法》,分类解释,令可施行,而未立学官,未见书目,当由书末编成元丰之《武经七书》竟以阮逸伪托之《李卫公问对》备其数,其时如苏轼、何薳、邵博、吴曾、陈师道之俦皆稔知为伪书,晁公武、陈振孙之释书目亦确指《问对》一书出于阮逸家。惟马端临《通考》疑此即熙宁所定之本,不知阮逸伪撰与枢密详正本出二事。

观熙宁校试七军营陈,但据《通典》所引《卫公营陈法》而重校之,知校正别本,初未就,阮逸欲自伸其谈兵之议论,假卫公以侥名,初非因《通典》而有所附益也。而唐人李筌私撰《太白阴经》多取《卫公兵法》,不加判别,欲干没入己。《通典》称引亦非一例,故或云《卫公兵法》、或云《大唐卫公李靖兵法》,且有系兵法而未经注明者,离析伪舛在所不免,然犹幸有此二书之存,故李筌虽善于售欺,亦不能尽掩其剿袭卫公之迹。如卫公军令:“战,敌失主将,随从皆斩。”而筌改作:“失三将者斩,随从者不坐。”“攻城轴转车七衢”,筌书注云:“衢疑作冲。”,《御览》因改冲,其凿门地听,据卫公本改正,筌说:“木幔”下又援筌书“使趫卒蔽之”一语以为证。是不特以《通典》所取之《攻守水陆战具诸篇》为出自卫公而引作《通典》《卫公兵法·攻城战具》篇,并以《卫公兵法》为李筌书所自出,而资之印证。以是知《卫公兵法》单行之本,宋初当尚有存者,《武经总要》所引字句多同《御览》可证也。观《通典·叙兵》但述卫公以下诸卿相率兵之功烈,而不及李筌所取,筌书《攻守篇》中自为之语,皆分注于兵法下,不阑入正文,其取五火之具不偕火杏并列,可知明烽燧、审斥候、立障塞、备不虞,皆大将开边之所有,事于卫公为宜,有不得谓间出李筌也。

即造舟楫、习水战,亦卫公从伐萧铣大造舟舰时之实用也。因是知《宋史》称卫公所著兵法无完书,非无完书也,以经李筌紊乱之所致,而《御览》所据单行本初未刊行,故至元礼间已不传也。且兵事必阅历,非可空谈;如卫公者,夙精兵略,参孙子、吴起而大其用,本太公、尉缭而善其术,乃犹韬晦浮沉,不轻一试,直至出入将相,宣威沙漠、成就功名,方著为书史,传颂其临机果、料敌明、根于忠智而止,可谓得实矣。而当世庸俗之士,震其重名疑于风角云祲,别有秘传;反视此平实精确之兵法为不足措,意不知兵危事也,当以稳者出之;又阴谋也,当以正道行之。公之言兵,正而不诡,宜可承用于后世。即云书缺不完,与其因彼妄作之伪文,不如存此不备之真本也。况李筌、阮逸二子于兵事从未著效,未谙甘苦,又好造伪书以欺世。逸之作伪,有《元经》、有《关子明易传》,筌之作伪,有《阴符经》、又有《握机经》。而阮逸《问对》即承言《握机》八陈奇正。明·何良臣以其论奇正,说数更意数变而疑之,谓谈兵之雄,非用兵之杰,其阙固已显著矣。综而论之筌之窃《卫公书》入己书较逸之以己书冒卫公者居心尤险而隐,后之言兵不为筌、逸所淆惑者,曾有几人哉!近儒陆世仪《思辨录》谓旗鼓步伐今古皆不可废,戚继光《纪效新书》详于法制,源出《通典·卫公绪论》,欲编辑之,以与《司马法》并重而未果,今宗沂之所辑固得竟陆子之所欲为矣,于卫公之所以张中国、制四夷者,亦得其略矣!特今昔异宜、器械殊制,谓可循习沿用,斯泥古之说也;谓不可循习沿用,又趋时之说也。存古人之真,而神明其意,以参观于行阵部伍之全,则是书又安可轻废也哉!

光绪十四年冬十一月歙浦汪宗沂自叙二十年秋校定

卫公兵法辑本凡例

一本非《卫公兵法》而他书误注者,当去之。如《御览》:“凡敌有不卜而与战”云云系《通典》节引《吴子》,《玉海》述《通典》引《吴子 》亦同,《武经总要》引之,亦在吴起曰后。 一诸每队给一旗,前后复出,各有意义,当并录之。

一《阴经》、《军令》全依此书,凡兵法之因事当斩,未列入军令一处者即未及,即此可知其袭取。

一《通典》教战之法,李筌改取教法令一节以下,取之不尽,其取王琚《教弩法》入己书似同此例,尽多干没古人法以为己书,当分别标出之。

一凡兵法之逸在《通典》而未注,亦不见他书注明者,无凭取信,姑从阙如。若风云气候之属是也。

一所据《通典》乃宋岭南王文炳刊本及武英殿本。凡崇仁谢本伪脱字多从校定,因以知唐顺之《武编》所引本之善。

一原注有引古书而略其名,如《商子》、《六弢》之属,亦见李筌书,今仍之。

一宋曾公亮《武经总要》所取唐《李靖法》,多从檃括,虽非全引,亦有异同。以其书出北宋人,间亦取校一二,用资考证。

一张预《孙子》注所引《卫公兵法》多出《问对》伪书,预本南宋人,所称引自非原本,故不采及。

一《汉书·艺文志》《孙武子》八十二篇,今存《内篇》十三;《吴起兵法》六篇,至宋多所阙亡;《尉缭子》三十一篇,至隋逸其七;《司马法》散逸尤甚,然尚传习至今。盖兵家言传者隐秘,恒多逸文。今编辑《卫公兵法》乃较《吴子》、《司马法》殆有过之,读者勿以其非完书,而不加讨究也。

《卫公兵法辑本》

唐尚书右仆射赠司徒使持节都督,并汾箕岚四州诸军事特进,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卫国景武公李靖撰。

《李卫公兵法》

将务兵谋

夫将之上务,在于明察而众和,谋深而虑远,审于天时,稽乎人理。若不能料其能,不达权变,及临机赴敌,方始趑趄,左顾右盼,计无所出,信任过说,一彼一此,进退狐疑,部伍狼藉,何异趣苍生而赴汤火,驱牛羊而啖狼虎者乎?(《孙子·形 》杜牧注引李靖语。)

用兵上神,战贵其速。简练士卒,申明号令,晓其目以麾帜,习其耳以鼓金,严赏罚以戒之,重刍豢以养之,浚沟壑以防之,指山川以导之,召才能以任之,述奇正以教之。如此则虽敌人有雷电之疾,而我亦有所待也。若兵无备,则不应卒;卒不应,则失于机;失于机,则后于事;后于事,则不制胜而军覆矣。故《吕氏春秋》云:“凡兵者,欲急捷,所以一决取胜,不可久而用之矣。”或曰:“兵之情虽主速,乘人之不及。然敌将多谋,戎卒欲辑,令行禁止,兵利甲坚,气锐而严,力全而劲,岂可速而犯之耶?”答曰:“若此,则当卷迹藏声,蓄盈待竭,避其锋势,与之持久,安可犯之哉!廉颇之拒白起,守而不战;宣王之抗武侯,抑而不进,是也。(《通典》卷一五四)

夫决胜之策者,在乎察将之材能,审敌之强弱,断地之形势,观时之宜利,先胜而后战,守地而不失,是谓必胜之道也。若上骄下怨,可离而间;营久卒疲,可掩而袭;昧迷去就,士众猜嫌,可振而走;重进轻退,遇逢险阻,可邀而取。若敌人旌旗屡动,士马数顾,其卒或纵或横,其吏或行或止,追北恐不利,见利恐不获;涉长途而未息,入险地而不疑,劲风剧寒,剖冰济水,烈景炎热,倍道兼行,阵而未定,合而未毕,若此之势,乘而击之,此为天赞我也,岂有不胜哉!(《通典》卷一五零)

若军有贤智,而不用者,败;上下不相亲,而各逞己长者,败;赏罚不当,而众多怨言者,败;知而不敢击,不知而击者,败;地利不得,而卒多战厄者,败;劳逸无辨,不晓车骑之用者,败;觇候不审,而轻敌懈怠者,败;行于绝险,而不知深沟绝涧者,败;阵无选锋,而奇正不分者,败。凡此十败,非天之殃,将之过也。夫兵者,宁十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胜。故白起对秦王曰:“明王爱其国,忠臣爱其身,臣宁伏其重诛,而不忍为辱君之将。”又严颜谓张飞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故二将咸重其名节,宁就死而不求生者,盖知败衄之耻,斯诚甚矣。(《通典》卷一五零)

又曰:凡与敌相逢,持军相守,欲知彼算,将揣其谋,则如之何?曰:士马骁雄,示我以羸弱;阵伍齐肃,示我以不战。见小利,佯为不敢争;伏奇兵,故诱以奔北。内实严警,外为弛慢。恣行间谍,托以忠告。或执使以相忿,或厚赂以相悦。移师则减灶,合营则掩旗,智足以及谋,勇足以及怒。非得地而不舍,非全军而不侵。以多击少,必取于晨朝;以寡击众,必候于日暮。如此,则兵多诡伏,将有深谋,理须取为防慎,不可失其规画。故《传》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但敌国无小,蜂虿有毒。且鸟穷则啄,兽穷犹触者,皆自卫其生命,而求免于祸难也。若困而不斗,乃智不逮于鸟兽,其将能乎?必须料敌致胜,戒于小利,然后可立大功矣。

或问曰:所谓料敌者何?对曰:料敌者,料其彼我之形,定乎得失之计,始可兵出而决于胜负矣。当料彼将吏孰与己和?主客孰与己逸?排甲孰与己坚?器械孰与己利?教练孰与己明?地势孰与己险?城池孰与己固?骑畜孰与己多?粮储孰与己广?功巧孰与己能?秣饲孰与己丰?资货孰与己富?以此揣而料之,焉有不保其胜哉!

夫军无小听,听必审也。战无小利,利必大也。审听之道,诈亦受之,实亦受之,巧亦受之,拙亦受之,其诈而似实亦受之,其实而似诈亦受之。但当明听其实,参会众情,徐思其验,锻练而用。不得逆诈自听,挫折愚人之词,又不得听庸人之说,称敌寡弱,轻侮众心,而不料其虚实,又不得受敌人以小利饵我。勇士辄掠财畜,获其首级,将暗不断而重赏之,忽敌无备,必为所败。

揣敌之术亦易知矣,若辞怒而不战者,待其援也;杖而立、汲而先饮者,倍程逼速,饥渴之兼也。夫欲行无穷之势,图不测之利。其事烦多,略陈梗概而已。

若遇小寇而不可击者,为其将智而谋深,士勇而军整,锋甲尖锐而地险,骑畜肥逸而令行,如此,则士蓄必死之心,将怀擒敌之计。此当固而待之,未得轻而犯也。如逢大敌而必斗也者,彼将愚昧而政令不行,士马虽多而众心不一,锋甲虽广而众力不坚,居地无固而粮运不继。卒无攻战之志,旁无车马之援,此可袭而取之。抑又闻之,统戎行师,攻城野战,当须料敌,然后纵兵。夫为将,能识此之机变,知彼之物情,亦何虑功不逮,斗不胜哉!(《通典》卷一五零)

敌有十五形可击:新集,未食,不顺,后至,奔走,不戒,动劳,将离,长路,候济,不暇,险路,扰乱,惊怖,不定。(《通典》卷一五零)

帅有十过:勇而轻死,贪而好利,仁而不忍,知而心怯,信而喜信人,廉洁而爱人,慢而心缓,刚而自用,懦志多疑,急而心速。(《通典》卷一五零)

凡事有形同而势异者,亦有势同而形别者。若顺其可,则一举而功济;如从未可,则击,动而必败。故孙膑曰:“计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曰:“百里而趋利者,则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善动敌者,形之,而敌从之;与之,而敌取之。以奇动之,以正待之。”此战势之要术也。若我士卒已济,法令已行,奇正已设,置阵已定,誓众已毕,上下已怒,天时已应,地利已据,鼓角已震,风势已顺,敌人虽众,其奈我哉?譬虎之有牙,兕之有角,身不蔽悍,手无寸刃,而欲搏之,势不可触,其亦明矣!故兵有三势:一曰气势,二曰地势,三曰因势。若将勇轻敌,士卒乐战,三军之众,志厉青云,气等飘风,声如雷霆,此所谓气势也。若关山狭路,大阜深涧,龙蛇盘阴,羊肠狗门,一夫守险,千人不过,此所谓地势也。若因敌怠慢,劳役饥渴,风浪惊扰,将吏纵横,前营未舍,后军半济,此所谓因势也。若遇此势,当时潜我形,出其不意,用奇设伏,乘势取之矣。是以良将用兵,审其机势而用兵气,仍须鼓而怒之,感而勇之,赏而劝之,激而扬之,若鸷鸟之攫,猛兽之搏,必修其牙距,度力而下,远则气衰易不及,近则形见而不得。故良将之战,必整其三军,砺其锋甲,设其奇伏,量其形势,远则力疲易必及,近则敌知易不应。若不通此机,乃智不及于鸟兽,亦何能取胜于强寇乎?乃须怒士厉众,使知奋勇,故能无强阵于前,无坚城于外,以弱胜强,必因势也。(《通典》卷一五八)

凡是贼徒,好用掩袭,须择勇敢之夫,选明察之士,兼使乡导,潜厉山原,密其声、晦其迹,或刻为兽足而印履于中途,或上托微禽而幽伏于丛薄,然后倾耳以遥听,竦目而深视,专智以度事机,注心而候气色,见水痕则可以测敌济之早晚,观树动则可以辨来寇之驱驰也。故烟火莫若谨而审,旌旗莫若齐而一,爵赏必重而不欺,刑戮必严而不舍,敌之动静而我必有其备,被之去就而我心审其机,岂不得保其全哉?(《通典》卷一五七)

《军志》云:失地之利,士卒疑惑,三军困败。饥饱劳逸,地利为宝,不其然矣?是以彼此俱利之地,则让而设伏,趋其所爱,而傍袭之;彼此不利之地,则引而佯去,待其半出而邀击之;平易之所,则率骑而与阵;险隘之处,则励步以及徒。往易归难,左险右阻,沮洳幽秽,垣坎沟渎,此车之害地也。有入无出,长驰回驱,大阜深谷,洿泥堑泽,此骑之败地也。候视相及,限壑分川,斯可以纵弓弩,声尘相接,深林盛薄,斯可以奋矛铤。芦苇深草,则必用风火;蒋潢翳荟,则必率其伏。平垣则方布;污斜则圆形;左右俱高则张翼;后高前下则锐冲。凡战之道,以地形为主,虚实为佐,变化为辅,不可专守险以求胜也,仍须节之以金鼓,变之以权宜,用逸待劳,掩迟为疾,不明地利,其败不旋踵矣。或有进师行军,不因乡导,陷于危败,为敌所制。左谷右山,束马悬车之径,前穷后绝,雁行鱼贯之岩,兵阵未整而强敌忽临,进无所凭,退无所固,求战不得,自守莫安,住则日月稽留,动则首尾受敌,野无水草,军乏资粮,马困人疲,知穷力极。一人守险,万夫莫向,如彼要害,敌先据之,如此之利,我已失守,纵有骁兵利器,亦何以施其用?事至于此,可不慎之哉?若此死地,疾战则存,不战则亡。当须上下同心,并气一力,抽肠溅血,一死一前,因败为功,转祸为福矣。(《通典》卷一五九)

若敌人在死地,无可依固,粮食已尽,救兵不至,谓之穷寇。击此之法,必开其去道,勿使有斗心,虽众可破。当以精骑分塞要道,轻兵进而诱之,阵而勿战,败谋之法也。(《通典》卷一五九)

夫战之取胜者,此岂求之于天地乎?在因人以成之。历观古人之用间,其妙非一,即有间其君者,有间其亲者,有间其贤者,有间其能者,有间其助者,有间其邻好者,有间其左右者,有间其纵横者。故子贡、史廖、陈轸、苏秦、张仪、范雎等,皆凭此术而成功也。

且间之道,其有五焉:有因其邑人,使潜伺察而致词焉;有因其仕子,故泄虚假,令告示焉;有因敌之使,矫其事而返之焉;有审择贤能,使觇彼向背虚实而归说之焉;有佯缓罪戾,微漏我伪情浮计,使亡报之焉。凡此五间,皆须隐秘,重之以赏,密之又密,始可行焉。

若敌有宠嬖,任以腹心者,我当使间遗其珍玩,恣其所欲,顺而蚌诱之;敌有重臣失势,不满其志者,我则啖以厚利,诡相亲附,采其情实而致之;敌有亲贵左右之多词夸诞,好论利害者,我则使间,曲情尊奉,厚遗珍宝,揣其所间而反间之;敌若使聘于我,我则稽留其使,令人与之共处,矫致殷勤,伪相亲昵,朝夕慰喻,倍供珍味,观其辞色而察之,仍朝暮令使独与己伴居,我遗聪明者,潜于复壁中,听其所见,使既迟违,恐彼怪责,必是窃论心事,我知计,遣使而用之。

且夫,用间以间人,人亦用间以间己;己以密往,彼以密来。理须独察于心,参会于事,则不失矣。若敌使人来,欲候我虚实,察我动静,觇知事计而行其间者,我当佯为不觉,舍其厚利而善啖之,舍止易善饭之,微以我伪言诳事,示以前郤期会,即我之所须,为彼之所失者,因其有间而反间之。彼若将我虚而以为实,我即乘其弊而得其志矣。夫水所以能济舟,亦有因水而覆没者。间所以能成功,亦有凭间而倾败者。若束发事主,当朝正色,忠以尽节,信以竭诚,不诡伏以自容,不权宜以为利,虽有善间,其可用乎?(《通典》卷一五二)

古之善为将者,必能十卒而杀其三,次者十杀其一。三者,威振于敌国;一者,令行于三军。是知畏我者不畏敌,畏敌者不畏我。如曰:尽忠、益时、轻生、重节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惰、败事、贪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质直敦素者,虽重必舍;游辞巧说,虚伪狡诈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赞,恶无纤而不贬,斯乃励众劝功之要术。昔马谡军败,(诸)葛亮对泣而行诛。乡人盗笠,吕蒙先涕而后斩。马逸犯麦,曹公割发而自刑。两 辞屈,黄盖诘问而俱戳,故知威克其爱,虽小必济;如爱胜其威,虽多必败。盖刑赏不在重,在必行;不在数,在必当。故《尉缭子》曰:“吴起与秦人战,战而未合,有一夫不胜其勇,乃怒而前,获首而返,吴起斩之。军吏曰:‘此壮士也,不可斩。’吴子曰:‘虽壮士,然不从令者,必斩之。’”故须劝之以重赏,威之以严刑,随时而与之移,因机而与之化,可谓不滥矣。凡人耳目,不可以视千里之外,因人耳目而视听之,即无善不闻,无恶不见。故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三者并进,则明不可蔽。如能赏罚不欺,明于察听,则千里之外,隐微之事,莫不阴变而为忠信。若赏罚直于耳目之前,其不闻见者,谁肯用命哉?故上无疑令,则下不二听;动无疑事,则众不二志。由是言之,则持军之急务,莫大于赏罚矣。(《通典》卷一四九 《教令总论》)

诸每营病儿,各定一官人,令检校煮羹粥养饲,及领将行。其初得病,及病损人,每朝通状报总管。令医人巡营,将药救疗如法。仰营主共检校病儿官,量病儿气力,能行者给傔一人;如重不能行者,家给驴一头;如不能乘骑畜生,通前给驴二头,傔二人,缚舆将行。如弃掷病儿,不收拾者,不养饲者,检校病儿官及病儿傔人,各仗一百;未死而埋者,斩。

诸将士不得依作主帅,及恃己力强,欺傲火人。全无长幼,兼笞打懦弱,减削粮食衣资,并军器火具,恣意令擎,劳逸不等。

诸应请甲叶数、行数,于甲襟上抄记;其袍秤知斤两,于袍背上具注斤两;并枪,量长短斤两同即纳;如有欠少,随即科决征备。其军器常须磨励修补,亦不得毁弃。

诸兵士死亡祭埋之机,祭不必备以牲牢,埋不必备以棺椁,务令权宜轻重折衷。如贼境死者,单酌祭酹,墓深四尺主将使人临哭;内地非贼庭死者,准前祭哭,递送本贯。

诸军士随军被袋上,具注衣服物数,并衣资、弓箭、鞍辔器杖,并令具题本军、营州、县、府、卫及己姓名,仍令营官视检押署,管司抄取一本,立为文案。如有破用,队头火长须知用处,即抄为文记,五日一申报营司。如其勘检衣资,与簿不同,物有剩数,即是偷来。并仰当火、队见有他物,即须勘当,状送营司。其衣资不上文历,纵使遗失,官不为理。亦不得递相寄附,即是盗来,受寄及寄物人并科罪。

诸拾得阑遗物,当日送纳虞侯者,五分赏一。如缘军须者,不在分赏之限。三日内不送纳官者,后殿见而不收者,取而不申军司者,并重罪。三日外者斩。

诸有人拾得阑物,隐不送虞侯,旁人能纠告者,赏物二十段,知而不纠告者,杖六十,其隐物人斩。

诸有功合赏,不得逾时;有罪合罚,限三日内。

诸军内不得煽动军士,恐吓队伍,谬作是非,败损营垒。

诸营暮作食事,须及早,天暗以后,即须灭火。如夜有文牒须读及抄写者,须先状告营主。

诸军内行伪,无首从同罪,资财没官。典取兵士十钱以上,绢一尺以上,重死。盗军资杂物,并被贼偷赂一钱以上,无首从同罪;如货易发物,计满一匹,无首从同罪;应减截兵法粮料一升以上,无首从同罪;弄掷军粮二升以上,无首从;行盗一匹以上,无首从并同罪。

诸军中有樗蒲博戏,赌一钱以上同坐,所赌之物没官。

诸营各令作异旗一。放马每队作记旗,放驴其马中夹放,驴令四面援马放,其驴、马子并放,驴群四面围绕,驴群知更牧放。狂贼偷马,例须奔走,驴群在外,驱趁稍难,以此防间,亦蕊允便。营别即令别放,诸军不得相交,非直发引之时不难,忽有不虞,追换亦易。

诸行军立营,驴马各于所营地界放牧,如营侧草恶,便择好处放,仍与虞侯计会,不许交杂。各执本营队旗,如须追唤,见旗即知驴马处所。诸军驴马牧放,不得连系,每军营令定一官,专检校逐水草合群放牧。仍定一虞侯果毅,专巡诸营水草,各令分界牧放,不许参杂。

诸营除六驮外,火别遣买驴一头,有病诊,拟用搬运。如病人有伪,并其驴先均当队驮。如当队不足,均抽比队、比营。

诸每营折冲果毅,先各请马,衙参往来,自合乘骑。队马当直,拟防机急,官人以下,不得乘骑。其杂畜,除非警急,兵士不得辄骑。

诸军马聚会,其数既众,应行六畜,并仰明为军印,仍须别为营印,防闲失,拟凭理认。

诸营兵发以后,捉得阑遗畜生,亦有兵士失却驴马,衣服驮运,不能胜举,并仰捍后虞侯处取阑遗畜生,驮至前营,其六畜却分付虞侯。不得不径虞侯,擅取者,及借不送还,并翦破印及毛尾者,斩。

诸六畜随军,如有死者,须诣所部官陈牒检验,是当营六畜,验印记同,然后许令剥皮。如印不是本营印,即是盗他六畜,杀。

诸将,六畜不得非理误死、损、违冲填。诸军内六畜,不得擅借人乘用。

诸非围猎,不得乘官马游猎,若因巡检便行即听,及回换军司六畜者,并重科。

诸应乘官马,事非警急,不得辄奔走,致马汗及打脊破。

诸队设旗,不得与主将旗号相犯。

诸将三日巡本部吏士营幕,阅其食饮粗精,均劳逸,恤疾苦,视医药。有死即上陈,以礼祭葬,优给家室。有死于行阵,同火收其尸,及因敌伤致毙,并本将校具陈其状,亦以礼葬吊赠。如但为敌所损,即各随轻重优赏。

有纠告违教令者,比常赏倍之;有告得与敌通情者,其家妻妾仆马资产,悉以赏之;有纠告主者欺隐,应所给比常赏倍之。

搴旗斩将,陷阵摧锋,上赏。破敌所得资物仆马等,并给战士。每收阵之后,裨将、虞侯辈收敛,对总帅均分。与敌斗,旗头被伤,救得者,重赏。

泄露军事,斩之。背军逃走,斩之。后期,斩之。行列不齐,旌旗不正,金革不明,斩之。与敌私交通,斩之。或说道释,祈祷鬼神,阴阳卜筮,灾祥讹言,以动众心,与其人往还言议,斩之。无故惊军,叫呼奔走,谬言烟尘,斩之。凡言占候,或更相推托,谬说事宜,兼后漏泄者,斩之。吏士所经历,因更侵掠,斩之。奸人妻女,及将妇女入营,斩之。不战而降敌,没其家;凡有私仇,须先言状,令其避仇,若不言,因战阵报复者,斩之。布阵旗乱,吏士惊惶,罪在旗头,斩之。阵定或辄进退,或辄先取敌,致乱行者,前后左右所干之行便斩之。或有弓弩已注矢而回顾者,或干行失位者,后行斩,前行不动行,斩干失之行。守围不固,一火及主吏并斩之。遇敌攻围危急,若前后左右部队不救致陷者,全部队皆斩之。设奇伏袭掩,务应机速捷,前将先合,后将即副,进退应接乖者,并斩之。为敌所乘,失旗鼓节钺者,全队斩之。战敌,旗头被敌杀,争得尸首者,免坐;不得者,一旗皆斩之。凡战敌,失主将,随从皆斩之。一将御敌,裨将已下,不等差主率,不齐力同战,更相救助者,仗法斩之。吏士虽破敌,滥行杀戮,发冢墓,焚庐室,践稼穑,伐树木者,皆斩之。擒获敌人,或有来降者,直领见总帅,不得访问敌中事,若违,因而漏泄者,斩之。破敌先掳掠者,斩之。凡隐欺破虏所收获,及吏士身死,有隐欺其资物,并违令不收恤者,斩之。违总帅一时之令,斩之。

部伍营阵诸兵士将战,身已尪弱,不胜衣甲。又戎具所施,理须坚劲,须简取强兵,并令试练器仗。兵须胜举衣甲,器仗须彻札陷坚,取甲试令斫射,然后取中。每营中两厢,置土马十二匹,大小如常马,具鞍。令士卒擐甲胄,橐弓矢,佩刀剑,持矛盾,左右上下,以便刁其事。(见《通典》卷一四八、一四九) 诸大将出征,且约授兵二万人,而即分为七军。如或少,临时更定。

中军四千人,内拣取战兵二千八百人,五十人为一队,计五十六队。战兵内:弩手四百人,弓手四百人,马军千人,跳荡五百人,奇兵五百人。

左、右虞侯各一军,每军各二千八百人,内各取战兵一千九百人,共计七十六队。战兵内:每军弩手三百人,弓手三百人,马军五百人,跳荡四百人,奇兵四百人。

左、右厢各二军,军各有二千六百人,军各有二千六百人,各取战兵一千八百五人,共计一百四十八队。战兵内,每军弩手二百五人,弓手三百人,马军五百人,跳荡四百人,奇兵四百人。

马步通计,总当方四千人,共二百八十队当战,余六千人守辎重。(以上见《通典》卷一四八)

诸围三径一,尺寸共知。复造幕,尺丈已定,每十人共一幕。且以二万人为军,四千人为营在中心。左、右虞侯,左、右厢四军,共六总管,各一千人为营。兵多外面逐长二十七口幕,横列十八。六面援中军。六总管下各更有两营。其虞侯两营兵多,外面逐长二十七口幕,横列十八口幕。四总管有营,外面逐长二十二口幕,横列十八口幕。四步下计,当千一百三十六步。又十二营街,各别阔十五步,计当一百八十步。通前当千三百十六步。以围三径一,取中心竖径,当四百三十九步以下。下营之时,先定中心,即向南北东西,各步二百四十步,并令南北东西及中心标端。四面既定,即斜解更安四标准,南北令端。从此以后,分擘配营极易。计二万兵,除守辎重六千人,马军四千人,步兵令当二百队。别取六步三尺二寸地,并衡塞总尽。若地土宽广,不在城庭,即五步以上幕准算折。若地狭步置不得,即须逐角长斜,计算尺寸,一依下营法。(见《通典》卷一四八)

凡以五十人为队,其队内兵士,须结其心。每三人自相得意者,结为一小队;又舍三小队得意者,结为一中队;又合五中队为一大队;余欠五人:押官一人,队头一人,执旗副队头一人,左右傔旗二人;即充五十。至于行立前却,当队并须自相依附。如三人队失一人者,九人队失小队二人者,临阵日仰押官队头便斩不救人。阵散,计会队内少者,勘不救所由,斩。(见《通典》卷一四八)

诸军将伍旗,各准方色。赤南方火,白西方金,皂北方水,碧东方木,黄中央土。土既不动,用为四旗之主。而大将行动,持此黄旗于前立。如东西南北有贼,各隋方色举旗,当方面兵,急须装束。旗向前亚方面,兵须急进。旗正竖即住卧,即回审细看大将军所举方旗,须依节度。

诸每队给一旗,行则引队,住则立于队前。其大总管及副总管,则列十旗以上。子总管则列四旗以上。行则引前,住则立旗于帐侧。统头亦别给异色旗,拟临阵之时,则辨其进退。驻队等别样别造。令引辎重,各令本军营、队识认其旗。如兵数校多,军营复众,若以异色认旗,远看难辨,即每营各别划禽兽,自为标记亦得。不然,旗身旗脚,但取五方色回五为之,则更易辨。惟需营营自别,务使指麾分明。(以上见《通典》卷一四九)

诸数战阵,每五十人为队。从营缠枪幡至教场左右厢,各依队次解幡立队。队别相去别十步,其队方十步,分布使均。其驻队塞空,去前队二十步。列布讫,诸营十将一时即向大将处受处分。每隔一队,定一战队,即出向前各进五十步。听角声第一声绝,诸队即一时散立;第二声绝,诸队一时捺枪卷幡、张弓、拔刀;第三声绝,诸队一时举抢;第四声绝,诸队一时笼,枪跪膝坐,目看大总管处大黄旗,耳听鼓声。黄旗向前亚,鼓声动,齐唱鸣呼!呜呼!齐向前至中界,一时齐斗,唱杀齐人。敌退败讫,可趁行三十步,审知贼徒丧败,马军从背逐北。闻金钲动,即须息叫却行,膊上架枪,侧行回身,向本处散。第一声绝,一时捺枪便解幡旗。第二声绝,一时举枪。第三声绝,一时簇队。一看大总管处两旗交,即五队合一队,即是二百五十人为一队,其队法及卷幡、举枪、簇队、斗战一依前法。一看大总管处五旗交,即十队合为一队,即是五百人为一队,其队法及举幡、举枪、簇队,斗战法并依前。听第一角声绝,即散二百五十人为一队,第二角声绝,即散五十人为一队。如此三度,即教二百五十人为一队,第二角声绝,即散五十人为一队。如此三度,即教毕,诸十将一时取大将赏罚进止。第三角声绝,即从头卷引还军。(见《通典》卷一四九)

教战练兵,中间队须知加减。审看大总管处白碧两旗交,跳荡队,战锋队,驻队,每色三队合为一队,添入中队,计会使稀稠均,即是一百五十人为队。为不须更合队,便即交战,一准前捺枪,解幡。如须加兵合队,即看大总管处,赤皂两旗交,诸队各依本色,又三队合为一队,准前添入中队,使稀稠均,即是四百五十人为一队。如须教战,卷幡、举枪、簇队并依前。教战了,欲散还营,看大总管处两旗卧,即分散却为一百五十人队,各依旧立。又两旗卧,即散五十人为一队,还依旧初立。听角声第一声绝,一时捺枪便解幡;第二声绝,一时举枪;第三声绝,一时簇队,听还营进止如放散,更听一会角声,即依军伍次发引还营。其应前进而不进,应却退而不退,应坐而不坐,应起而不起,应簇而不簇,应散而不散,应捺而不捺,应卷而不卷,应合队而不合队,应擘而错擘入他队,言语灌哗,不闻鼓声,旌旗纷扰,疏密失所。并节级科罚。其教法,各令子总管以下录一本,教依兵士,教旗法。(见《通典》卷一四九)

又教旗法曰:凡教旗,于平原旷野,登高远视处,大将居其上,南向。左、右各置鼓一十二面,角一十二具。左、右各树五色旗,六纛居前,列旗次之。右右衙官、驻队如偃月形,为后骑。下临平野,使士卒目见旌旗,耳闻鼓角,心存号令。乃命诸将分为左右,皆去兵刃,精新甲胄。幡帜分为左右厢,各以兵马使长班布其次。阵闲容阵,队闲容队,曲闲容曲;以长参短,以短参长;回军转阵,以后为前,以前为后,进无奔迸,退无趋走;以正合,以奇胜;听音睹麾,乍合乍离。于是,三令五申:白旗点,鼓音动,则左右厢齐合;朱旗点,角音动、则左右厢齐离。合之与离,皆不离中央之地。左厢阳向而旋,右厢阴向而旋,左右各复本初。白旗掉、鼓音动,左右各云蒸鸟散,弥川络野,然而不失部队之疏密;朱旗掉,角音动,左右各复本初。前后左右,人立之疏密,使无差尺寸。散则法天,聚则法地。如此三合而三离,三聚而三散。不如法者,吏士之罪,务从军令。于是大将出五彩旗一十二口,各树于左右厢阵前,每旗命壮勇士五十人守旗,选壮勇士五十人夺旗;左厢夺右厢旗,右厢夺左厢旗。鼓音动而夺,角音动而止。得旗者胜,失旗者负,胜赏而负罚。离合之势,聚散之形,胜负之理,赏罚之信,因是而教之。(见《通典》一四九)

凡教阵,先量士座多少,即教场中分三道土河,中分左右厢相对。四队夹一土盆,以次布战锋队。第一队为战队,间一队抽取一队为驻队。队随多少,每箱各两重布队。凡入教场布阵,先六纛,次五方旗,次角,次鼓,次钲,次招旗,次左、右厢兵马使,次第相续立定。一队为驻队,一队为战队,皆取五方信旗为号。吹角一会,点青旗,兵马使、教都虞侯集。点赤旗,大将、付将同集。点皂旗,小所由悉集。受处分讫,却归本队;丁宁晓喻讫,南头第一队,两厢各出一旗以告办。告讫,旗归本队。即视信旗合,击鼓一捶,诸队尽簇;信旗开,鼓一捶,诸队尽开,却依本处立。信旗举,鼓一捶,诸队枪旗并举,齐唱“轧”声。信旗亚,又鼓一捶,诸队枪旗并开,齐唱“于”声,请队弩手齐出至前第三土河,作上弩势。又鼓一捶,架箭,又鼓一捶,皆唱“杀”声,即退至本队立定。又鼓一捶,齐唱“于”声,弓手齐出至土河,各为架箭势。又鼓一捶,齐唱“杀”声,陌刀齐开,不得背面起陌刀头,却还本队立定。信旗又三点,一点一交声,三点三交声。讫,鼓三声,便长打鼓,皆作“何何”声。左右厢并进,至中央土河立定,大叫“交交”,胡禄交匝。右厢退,左厢还至本队前土河。右厢点信旗,唤驻队,大叫“交交”走救(叫),与战队齐,立定。左厢退,右厢逐之至本土河前。左厢点信旗,唤驻队,大叫“交交”走叫,与战队立定。右厢退,左厢逐之,至中央土河立定。良久,听鼓声歇,“何何”声绝。鼓一捶,齐唱“于”声,枪头并举与肩齐。又鼓一捶,齐唱“杀”声,枪旗尽开。三“于”三“杀”,然后击钲。钲发,左右厢齐退,并不得回面起枪,至本土河立定。讫,候鼓声一捶,齐唱“于”声,枪旗并揭立。信旗合,鼓一捶,诸队齐作“羽林”声,听角声发,“羽林”声止,杀毕。视信旗点著地,即两厢齐唱“称”。视五方旗及角声行,左右厢两头各出一队至第二土河,行依军次还营。

诸军将战,每营跳荡队、马军队、奇兵队、战锋队、驻队等,分拆为五等。当军等则,各令一官押领。出战之时,先用某等兵战斗,如更须兵,以次更取某等兵。用尽,当营辎重队,不得辄用。亦各一官押领使坚垒,各令知其队伍,不使纷染,自余节度,一依横阵。(见《通典》卷一五七)

诸道狭不可并行者,即第一战锋队为首,其次右战队次之,其次左战队次之,其次右驻队次之,其次左驻队次之。若道平川阔,可得并行者,宜作统行法。其统行法:每统,战锋队居前,两战队并行次之,又两驻队并行次之。余统准此。若更堪齐头行者,每统五队,横列齐行,后统次之。如每统三百人,简取二百五十人,分为五队,第一队为战锋队,第二、第三队为战队,第四、第五队为驻队;每队,队头一人,副队头一人。其下等五十人为辎重队,别著队头一人,副队头一人,拟战日押辎重,遥为声援。若兵数更多,皆放此类。

诸军当军折冲、果毅,每发营,须依次第,战日有罪须罚,有功须赏,依名排次,其为省易。不然,推逐稍难,争竞不定。(见《通典》卷一五七)

危阪高陵,溪谷阻难,则用步卒。平原广衍,草浅地坚,则用车。追奔逐北,乘虚猎散,反覆百里,则用骑。故步为腹心,车为羽翼,骑为耳目。三者相待,参合四行。(见《通典》卷一五七)

诸每队给一旗,行则引队,住则立于队前。其大总管及副总管,则立十旗以上,子总管则立四旗以上,前则引前,住则立于帐前。统头亦别给异色旗,拟临阵之时,辨其进退。驻队等旗,别样别造。军引辎重,各令本军营队识认此旗。 诸大将置鼓四十面,子总管给十面,营别给教一面。行即负隋纛下,暨夜及在道有警,急击之传响,令诸军严警,并用防备贼侵逼。如军行引之时,先军卒逢寇贼,先军即急击鼓。中腰及后军闻声,急须向前相救。中腰逢贼,即须击鼓,前军闻声便住,后军闻声,须急向前赴救。后头逢贼,即击鼓、前头、中腰闻声即须住,并量抽兵相救。如发引稍长,鼓声不彻,中腰支料更须置鼓传响,使前后得闻。其诸营自须著鼓一面,用防夜中有贼犯营,即须击,令诸军有警备。(见《通典》卷一五七)

诸行军立营数多,则计或逢泥溺,或阻山河,用听角声,俱共齐发,路狭难进。途饲马驴,应发营,第一角声绝,右虞侯捉马驴;第二角声绝,即被驾,右一军捉马驴;第三角声绝,右虞侯即发引,右一军被驾,右二军捉马驴;第四角声绝,右一军即发引,右二军被驾。以后诸军,每听角声,装束被驾准此。每营各出一战队,令取虞侯进止,防有贼至,使用腾击。前有贼,前头用;后有贼,回捍后。如其路更细小,即须更加角声。仍令虞侯及管营官人虞侯子排比摧督急过,不得停拥。过讫,以后军准前比,催迫急过。其步兵队、辎重队二千步外引,马军去步兵二里外引。(见《通典》卷一五七)

诸军马行动,须知次第。出,先右虞侯马军为首,次右虞侯步军;次右军马军,次右军步兵;次前军马军,次前军步军;次中军马军,次中军步军;次后军马军,次后军步军;次左军马军,次左军步军;其次左虞侯马军,次左虞侯步军。其马军去步军兵一、二里外行。每有高处,即令四、五骑马于上立,四愿以侯不虞。以后余军,准前立马四愿。右虞侯既先发,安营,踏行道路,修理泥溺、桥、津,检行水草。左虞侯排窄路、桥、津,捍后收拾阑遣,排比队仗,整齐军次,使不交杂。若军回,入,先左虞侯马军,次左虞侯步军,次左马军,次左步军,其次第准前却转,其虞侯军职掌,准初发交换。

诸军营各量置虞侯子,并使排比依军次行。如此发引,卒逢寇贼,部伍甚易。若零迭散行,牵卒杂就,万一贼至,并我所管。(以上均见《通典》卷一五七)

诸军讨伐,例有数营发引,逢贼,首尾难救。行引之时,须先为方阵行列。应行之兵,分为四分,辎重为两道引,战锋等队亦为两道引。其第一分初发,辎重及战锋分为四道行,两行辎重在中心双引,两行战锋队并合,各在辎外左右夹双引。其次一分,战锋队与前般左右行战锋队相当,辎重队与前行辎重队相当。又其次一分,准上。最后一分,亦准上。初发第一分引,战锋、辎重相当。如其逢贼,前分四行,两行辎重抽缩,两行战锋横引,作前面甚易。其次两分,先作四行长引,其战锋即在外,便充两面甚易。后分亦先作四行,其辎重进前,战锋队横列相接,便充后面亦易,其方阵立即可成。如此发引,纵使狭路,急缓亦得成阵。每军战锋等队,须过本军辎重首尾。辎重稠行,战锋等队稠行,常令辎重并进前头。战锋队相去十步下一队,辎重队相去两步下一队。如此行,即须相得。若得逢川陆平坦,弥加稳便,其战锋辎重等队,分布使均。(见《通典》卷一五七)

诸兵马既逼贼庭,探候事须明审。诸营住及营行,前后及左右厢肋上,五里著马两骑,十里更加两骑,十五里更加两骑,至三十里,一道用人马十二骑。若兵多发引稍长,肋上即更量加一两道,使令相见。其乘马人每令遥相见,常接高行。各执一方异旗,无贼此旗常卷,见赋即须速展。军营见旗展,即知贼至,须觅隐处。既先知贼来,得设机伏,整齐部伍,迎前出阵战。其最远及以次远人,须与好马乘骑,不然,被贼捉将。(见《通典》卷一五七)

诸逢平原广泽,无险可恃,即作方营。兵既有二万人,已分为七军。中军四千人,左、右四军各二千六百人,虞侯两军各二千八百人。左、右军及左、右虞侯军别三营,六军都当十八营。营,中军作一大营。如无无贼,田土宽平,每营中间使容一营。如地狭不得使容一营,中军在中央,六军总营在田畔,象六出花。军出日。右虞侯引前,其营在中营前、右厢向南;左虞侯押后,在中营后、左厢近北结角。两虞侯相当,状同丑未。若左虞侯在前,即右虞侯在后,诸军并却转。其左、右两厢营在四面,各令依近本军布阵帏,得相统摄,急缓须有救援。若欲得放马,其营幕即便张布,务取营里宽广,不使街势窄狭。如其拓阵兵少,量抽不战队相助,如兵有多少,准数临时加减,其队去幕二十步,布列使均。诸地带半险,须作月营。其营战列,面平背险,两翅向险,如月初生。其营相去,中间亦令容一营。如逼贼庭,不得使容一营。若有警急,畜牧并于营后安置,其队依前,于营外去幕二十步,均列布之。(《通典》卷一五七)

诸军营将发之时,当营跳荡、奇兵,马军去营二、三里外,当面布列。战锋队、驻队,各持仗依营四方,去拟撤幕处二十步布列队伍,一如临阵法。待营中装束辎重讫,其步兵,辎重队二十步引,马军去步兵二里外行引。

诸军营将下之时,当营跳荡、奇兵、马军,并战锋队、驻队,各令严备持仗,一准发兵法。待当营卓幕讫,方可立队,释各仗,于本队下安置。若有警急,随方捍御。其马军下营讫,取总管进止,其马合群牧放。

诸兵士每下营讫,先会两队共掘一厕。

诸行军出师,兵士不得浪费衣资,广为吃用。又不得近田苗及城中下营,须去城十里外。要有市价入城,营司半官许,差人押领,不许辄入城郭,必免酗酒斗打,偷盗奸非,亦不损暴田苗地。

诸兵马每下营讫,营主即须勾当四司营与。司兵及左右,令分头巡队,问兵士到否。如有卒忽未到,即差本队本火主,将畜生及水食却迎取。如其逃走远,差人捕捉。诸军下营讫,司骑及佐分头巡队,检验驴马群,先有脊破,即令剪毛,洗疮敷药疗救;不许连绊。如新打破作疮肿,并有击绊,即将所由人领过营主,量事决罚。司胄及佐下营讫,即巡队检校兵甲等色,如有破绽损污,须即修缉磨砺。如有弃失,申上所由,便为案记,准法科给。司仓及佐,捉搦兵士粮食,封署点检,勿令广费。

诸军营下定,事项防御于营外;去幕二十步列队仗,如临阵对寇法,暨夜严警。纵逢雨雪,列队并押队官,并不得离队。每营留二匹马并鞍辔放饲,防有紧急,即令驰告。至夜,每阵前百步外,各著听子二人,一更一替,以听不虞,仍令探听子勿合眼睡。其暨日,诸军前各亦逐高要处,安置斥侯,以视动静。

诸军营队伍,每夜分更令人巡探,人不得高声唱,行者敲弓一下,坐者扣销三下,方掷军号,以相应会。当营界探,周而复始,掷号错失,便即决罚。当军拆冲、果毅、并押铺宿。尽更巡探,递相分付。虞侯及中军官人,通探都巡。

诸军营常须虑有卒急,要设外铺。每夜,军别量抽三、五人,总要于当军前,或于军侧三、五里外,稳便要害之处,安置外铺,仍令各将一两面鼓自随。如夜中有贼犯大营,其外铺看贼与大营交战,即从鸣鼓大叫,以击贼后,乘得机便,必当克捷。

诸军营下定,每营夜必置外探,每营以折冲、果毅相知作次。每夜面别置四人,各领五骑马,于营四面,去营十里外游奕,以备非常。如有紧急,奔驰报军。(见《通典》卷一五七)

诸暨日有贼犯营,被犯之营,即急击鼓,诸营亦击鼓相应。应讫,无贼之营即止。唯所犯之营,非贼散鼓声不得辄止。

诸军各著衣甲持仗,看大将五方旗所指之方,即是贼来之路。装束兵马,出前布阵,诸军严警。如须兵救,一听大总管进止,不得辄动。

诸夜有贼犯军营,被犯之营,击鼓传警,一如暨日,非贼去不得辄止,仍须尽力御捍,百方防备。诸军营击鼓传警讫,鼓音即止,各自防备,不得辄动。被犯之营,贼侵逼急,即令告中军,大总管自将兵救,余军各准常法,于营前后出队布阵,以听进止。

诸狂贼夜来犯,被犯之营,但击鼓拒战,不得叫唤。诸营击鼓传警讫,鼓音即止,当头著衣甲防备。被犯之营,既鼓声不止,大总管自将兵救,先与诸将平章,兵士或随身将胡桃铃为标记,不然打鼓从内向外,以相救助。其被犯之营,闻鼓铎之声,即知大总管兵至,其军内节度,大总管览时改变处分。每晨朝即共诸军将论一日事,至暮即共论一夜事。若先为久长定法,则恐漏泄,狂贼万一得知,翻输机变。(见《通典》卷一五七)

诸兵以二万人军,一万四千人战,计二百八十队。有贼,凡将出战布阵,先从右虞侯军引出,即次右军,即次前军,即次中军,即次后军,即次左军,即次左虞军。除马军八十队外,其步军有二百队。其中军三十六队;左右虞侯两军各二十八队,共五十六队;其左右厢四军,各二十七队,共一百零八队。须先造大队,以三队合为一队,虑防贼徒并兵冲突。其队居当军中心,安置使均。其大队一十五队,中军三队,余六军各二队,通十五大队,合有一百七十队为战、驻等队。队别通队,及街间空处,据地二十步,十队当二百步;以八十五队为战队,据地计一千七百步。其八十五队为驻队,塞空处。其马军各在当战队后,驻军左右下马立。布阵讫,鼓音发,其弩手去贼一百五十步即发箭,引手去贼六十步即发箭。若贼至二十步内,即射手、弩手俱舍引弩,令驻队人收。其弓弩手先络膊将刀棒自随,即与战锋各队齐入奋击。其马军、跳荡、奇兵亦不得辄动。若步兵被贼蹙迫,其跳荡、奇兵、马军,即迎前腾击,步兵即须分回整顿缓前。若跳荡及奇兵、马军、被贼排退,战锋等队即须齐进奋击。其贼却退,奇兵及马军亦不得远趁,审知惊怖散乱,然后可乘马追趁。其驻队不得辄动。前却打贼,退败收军,举枪卷幡,一依教法。如营不牢固,无险可恃,即军别量抽一、两队充驻队,使坚垒营。如其辎重牢固,不要防守,驻队亦须出战也。

诸逢贼布阵,须有次第。先右虞侯为首,其次右军,其次前军,其次中军,其次后军,其次左军,其次左虞侯。其诸军跳荡、奇兵、马军各随本军,以次行至战所,并于本军战锋队、驻队前布列,待五方旗节度。如战锋等队打贼不入,其跳荡、奇兵排后即入。每入山谷林木蒙密之处,并渡水、狭路,及下营战处,百里以来,总须搜踏清静。不然,兵引过半,临战下营,伏兵起发,致损军旅。其收军还营,却抽左虞侯先入,即左军、后军、中军、前军、右军、右虞侯次之。(见《通典》卷一五七)

诸贼徒恃险固、阻山布阵,不得横列,兵士分立,宜为竖阵。其阵法:弩手、弓手与战锋队相间引前,两驻队两边相翊。布列既定,诸军既听角声,其角声节度一准前。看黄旗向贼开,闻鼓声发,诸军弩手、弓手及战锋队,各令人捉马,一时笼枪叫齐入。如弩手、弓手、战锋等队引退,跳荡、奇兵队一时齐入,战锋等队排比回面,还与奇兵同入。如见黄旗却立不并及闻金钲声乃止,膊上架枪引还各于旧处。准前听角声,卷幡、簇队亦准前。如便放散,即更听一会角声,依军次发引。

诸方阵既成,逢贼斗战,或打头,或打尾。打头其阵行,行不前进;阵既不进,自然牢密。如其打尾,头行不停,其阵中间,多有断绝,须面别各定,总管都押勾当,勿令断绝。(见《通典》卷一五七)

诸每队布立,第一立队头,居前引战。第二立执旗一人,以次立左傔旗在工,次立右傔旗在右。次立其兵,分作五行,傔旗后左右均立:第一行,战锋七人;次立第二行,战锋八人;次立第三行,战锋九人;次立第四行,战锋十人;次立第五行,战锋十一人。次立并横列鼎足,分布为队。队副一人,于兵后立,执陌刀,观兵士不入者便斩。果毅领傔人又居后立,督战,观不入便斩。并须先知左肩右膊行立依次。(见《通典》卷一五七)

诸每队锋五十人,重行在战队前。布阵立队讫,闻鼓声发,战锋队即入,其两战队亦排后即入。若战队等队有人不同入,同队人能斩其首者,赏物五十段。别队见不入人,能斩其首者,准前赏物。唯驻队人不得辄动。凡与敌斗,其跳荡、奇兵、马军等队、即须量抽人马当之。队别量抽捉马人,先定名字。若临斗时,捉马人有前却及应捉撩乱失次第,致失鞍马者,斩。若其贼退,步趁不得过三十步,亦不得即乘马趁。审知贼退,撩乱惊怖,可骑马逐北,仍与诸卧齐进。其折衔、果毅,当汁之时,虽暂下马,贼徒败退以后,即任骑马检校腾逐。(见《通典》卷一五七)

诸军弩手,随多少布列。五十人为一队,人持弩一具,箭五十支,人各络膊,将陌刀、棒一具。各于本军战队前雁行分立,调弩上牙,去贼一百五十步内战,齐发弩箭。贼若来逼,相去二十步即停弩,持刀、棒从战锋等队过前奋击,违者斩,如有共贼相持、守捉城邑,其弩手等即依弩式,看旗发用。(见《通典》卷一五七)

诸队头共贼相杀,左、右傔旗急须向前相救。其左、右傔如被贼缠绕,以次行人急须前进相救。其近救人及被贼缠绕,以次后行人参前急须进救。其前行人被贼杀,后行不救者,仰押官及队副使便斩。但有队被贼缠绕,比队亦须速救。临阵不救者,皆斩。凡将须使兵士简静,处分有序,将百万之众如领一人。每军定一官知高声,营别有虞侯差主帅一人知高声,营四面各差一人知高声,队别亦定一人知高声。(见《通典》卷一五七)

诸见贼声高喧闹者,仰押队官及队头便新。押队官、队头不斩者,即斩押队官及队头诸军将或在前,或在后,须传声唤队及人者,仰押队官自传,兵士不得辄传。

诸兵马被贼围绕,抽拔须设才计。一时齐拔,贼即逐背挥戈,因此必败。其兵共贼相持,事须抽拔者,即须隔一队,抽一队。所抽之队,去旧队百步以下,遂便立队,令持伐、枪、刀、棒并弓弩等,张施待贼。张施了,即抽前队。如贼来逼,所张弓弩等人,便即放箭奋击。如其贼止不来,其所抽队便过向前百步以下,遂便准前立队,张施弓弩等待贼。既张施讫,准前抽前队,隔次立阵,即免被贼奔蹙。其被抽之队,不得急走,须徐缓而行。如被贼相逼,即须回拒战。其队头、押官押后,副队头引前。如有走者,仰押官、队头便斩、违节度者,斩全队。(见《通典》卷一五六)

诸兵马发引,或逆泥溺,或阻山河,其路有须填补、有须开拓。左、右虞侯军兵先,多于诸军,取充虞侯子。右虞侯先将此兵修理桥梁泥泥,开拓窄路;左虞侯排窄路,捍后,收拾阑遣。(见《通典》卷一五七)

诸战锋等队打贼败,其驻队队别量抽骁健二十人逐北,其辎重队遥叫作声援,不得辄动。跳荡队、奇兵队趁贼退,不得过百步。如审知贼徒败散,仍须取机追逐。(见《通典》卷一五四)

诸军马拟停三、五日,即须去军一、二百里以来,安置爟烽。如有动静,举烽相报。其烽并于贼路左侧逐要置。每二十里,置一烽应接,令遣到军。其游弈马骑,暨日游弈侯视,至暮速即作食。吃讫,即移十里外止宿,虑防贼徒暮间见烟火,夜深掩袭捉将。其贼路左右草中,著人宿止,以听贼徒。如觉来报;烽烟皆举,烽递报军司知觉。十骑以上,五十骑以下,即放一炬火,前烽应讫即灭火。若一百骑以上,二百骑以下,即放两炬火,准前应灭。贼若五百骑以上,五千骑同,即放三炬火,准前应灭。前烽应讫,即赴军。若虑走不到军,即且投山谷,逐空方可赴军,如以次烽候视,不觉其举火之烽,即须差人急走告知。贼路既置爟烽,军内即须应接,又置一都烽,应接四山诸烽。其都烽如见烟火,急极大总管云:“某道烟火起。”大总管当须严备,收拾畜生,遣人远探,每烽令别奏一人押一道烽,令折冲果毅一人都押。(见《通典》卷一五七)

烽台于高山四愿险绝处置之,无山亦于孤特平地置。下筑羊马城,高下任便,常以三、五为准。台五丈,下阔二丈,上阔一丈,形圆。上建圆屋覆之。屋径阔一丈六尺,一面跳出三尺,以板为上覆,下栈屋。上置突灶三所,以下亦置三所,并以石灰饰其表里。复置柴笼三所,流火绳三条,在台侧近。上下用屈膝梯,上收下垂。屋四壁开觑贼孔及安视火筒。置旗一口、鼓一面、弩两张、抛石、垒木、停水瓮、干粮、麻蕴、火钻、火箭、蒿艾、狼粪、牛粪。每最及夜平安,举一火,闻警因举二火,见烟尘举三火。见贼烧柴笼,如每题及夜平安火不来,则烽子为贼所捉。一烽六人,五人为烽子,递知更刻,观视动静。一人烽率,知文书符牒、转牒。

马铺,每铺相去三十里。于要路山谷间,牧马两匹,马游弈计会,有事警急,烟尘入境,即弈驰报探。

土河,于山口贼路横断道,齿阔二丈,深二尺,以细沙散土填平。每日检行,扫令净平。人马入境,即知足迹多少。(见《通典》卷一五二)

游弈,于军中选骁果、谙山川泉井者充。常与烽、铺、土河,计会交片,日夕逻候于亭障之外,捉生问事。其军中虚实举用,勿令游弈人知。其副使、子将,并从军行人取善骑射者兼。令人枕空胡禄卧,有人马行三十里外,东西南北皆向见于胡禄中,名曰地听。则先防备。(见《通典》卷一五二)

夫军城及野营,行军在外,日出、日没时,挝鼓一千捶。三百三十捶为一通;鼓音止,角音动;吹十二声为一叠;角音止,鼓音动,如此三角三鼓而昏明毕。(见《通典》卷一四九)

攻守战具作四轮车,上以绳为脊,生牛皮蒙之,下可藏十人。填隍推之,直抵城下,可以攻掘,金、火、木、石所不能败,谓之轒辒车。(见《通典》卷一六零) 以大木为床,下置六轮,上立双牙,牙有检。梯,节长丈二尺;又有四桄,桄相去三尺;势微曲递,互相检。飞于云间,以窥城中。有上城梯,首冠双辘轳,枕城而上,谓之飞云梯。(见《通典》卷一六零)

以大木为床,下安四独轮,上建双陛,陛间横检,中立独木竿,首如桔槔状。其竿高下、长短、大小,以城为准。首以窠盛石,大小多少,随竿力所制。人挽其端而投之。其车推转,逐便而用之。亦可埋脚著地,逐便而用。其旋风四脚,亦可随事而用。谓之抛车。(见《通典》卷一六零)

作轴转车,车上定十二石弩弓,以铁钩绳连,车行轴转,引弩弓持满弦牙上。弩为七冲,中冲大箭一,镞刃长七寸,广五寸,箭杆长三尺,围五寸,以铁叶为羽。左、右各三箭,次小于中箭。其牙一发,诸箭齐起,及七百步。所中城垒,无不摧陨,楼橹亦颠坠,谓之车弩。(见《通典》卷一六零)

以木为脊,长一丈,径一尺五寸。下安六脚。下阔而上尖,高七尺,内可容六人,以湿牛皮蒙之。人蔽其下,舁直抵城下,木、石、铁、火所不能败。则用攻其城。谓之尖头木驴。(见《通典》卷一六零)

于城外起土为山,乘城而上,古谓之土山,今谓之垒道。用生牛皮作小屋,并四面蒙之。屋中置运土人,以防攻击者。(见《通典》卷一六零)

齿地为道,行于城下,用攻其城。柱往建柱,积薪于其柱,环而烧之,柱折城摧。(见《通典》卷一六零)

以八轮车,上树高竿,竿上安辘轳,以绳挽板屋,止竿首以窥城中。板屋方四尺,高五尺,有十二孔,四面列布。车可进退,环城而行,于营中远视。亦谓之巢车,如鸟之巢,即今之板屋也。(见《通典》卷一六零)。

以板为慢,立桔槔于四轮车上,悬慢逼城堞间,使趫捷者蚁附而上,矢石所不能及。谓之木幔。(见《通典》一六零)

以小瓢盛油冠矢端,射城楼橹板木上,瓢败油散,因烧矢镞内簳中,射油散处,火立燃,复以油瓢续之,则楼橹尽焚,谓之火箭。(见《通典》卷一六零)

磨杏子中空,以艾实之,系雀足上,加火,薄暮群放,飞入城垒中栖宿,其积聚庐舍,须臾火发,谓之火杏。(见《通典》卷一六零)

军行沙碛、咸卤之中,有野马、黄羊踪,寻之有水;鸟鸟所集处有水;地生葭苇、芦、菼、菇、蒲之处,下有伏泉;地有蚁壤之处,下有伏泉。(见《通典》卷一五七)

渴鸟隔山取水。以大竹筒去节,雄雌相接,勿令漏泄,以麻漆封里。推过山外,就水置筒,入水五尺,即于筒尾取松桦干草当筒放火,火气潜通水所,即应而上。(见《通典》卷一五七)

逾越山阻,以□系竿头,引挂高处,碍固胜人,便即令上。又增□,次引入。又加大□,续更汲上,则束马悬车,可以立办。(见《通典》卷一五七)(□=桓以糸易木)

城之不可守者,大而人少,小而众多;粮寡而柴水不供;垒薄而攻具不足;土疏地下,灌溉可汛,邑阙人疲,修缉未就。凡若此类,速徒之。

垒高土厚,城坚沟深,粮实众多,地形阻险,所谓无守而无不守也。故曰:“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以上见《通典》卷一五二)

凡筑城,下阔与高倍,上阔与下倍。城高五丈,下阔二丈五,上阔一丈二尺五寸,高下阔狭,以此为准。料功:上阔下加阔,得三丈七尺五寸;半之,一丈八尺七寸五分;以高五丈乘之,一尺之城,积数得九十三丈七尺五寸。每一功,日筑土二尺,计功约四十七。一步五尺之城,计役二百三十五人。一百步,计功二万三千五百人。三百步,计功七万五百人。率一里,则十里可知。其出土负篑,并计之夫功之内。(见《通典》卷一五二)

凡敌欲攻,即去城外五百步内,井、树、墙屋,并填除之。井有填不及者,投药毒之。木、石、砖、瓦、茭当,百物皆收之,入不尽者,并焚除之。其什物、五谷、糗备、鱼、盐、布、帛、医药、工巧之具、锻治、桔槔、茅荻、芦苇、灰沙、铁、炭、松、桦、艾蒿、脂、麻、皮、毛、荆棘、筚篱、釜、镬、盆、瓮、垒石、木、锹、斧、锥、齿、刀、锯、长斧、长刀、长锥、长镰、长梯、短梯、大钩、连锁、连枷、连棒、白棒,芦竹为稕,插以松桦,城上城下,咸先蓄积。缘人间所要公私事物,一切修缉,抛石大小随事,礨木长五尺,径一尺,厚小至六七寸。

城外四面壕内,去城十步,更立小隔城,厚六尺,高五尺,仍立女墙。城门悬板木为重门。城门扇及堠楼,以泥涂厚备火。城门先造连拒马枪,壮锐,以[金巢]连之。城内面别穿井四所,置水车。大瓮二十口,灶十所却敌。上建堠楼,以板跳出为橹,与四外烽戍、暨夜瞻视。

城濠面阔二丈,深一丈,底阔一丈,以面阔加底积数大半之,得数一丈五尺。以深一丈乘之,齿濠一尺,得数一十五丈。每一人功,日出土三丈,计功五人。一步五尺,计功二十五人,十步计功二百五十人,百步计功二千五百人,一里计功七千五百人。以此为率,则百里可知。(见《通典》卷一五二)

弩台高下与城等,去城百步,每台相去亦如之。下阔四丈,高五丈,上阔二丈。上建女墙,台内通暗道,安屈膝梯,人上便卷收。中设毛幕。置弩手五人,备干粮水火。(见《通典》卷一五二)

城上一步一甲卒,十步加五人,以备杂供之要。五步有伍长,十步有什长。五十步、百步皆有将长、文武相兼,量材受任而统领精锐、骁勇、简募,或十队、二十队、三十队。大将、副将各领队巡城,晓喻激励赴救。

城上立四队,别立四表,以为候视。若敌欲攻之处,则去城五、六十步,即举一表;撞、梯逼城,举二表;敌若登梯,举三表;欲攀女墙,与四表。夜即举火如表。

城上四队之间,各置八旗。若须木檩极板,举苍旗;须灰炭稕铁,举赤旗;须擂木樵苇,举黄旗;须沙石砖瓦,举白旗;须水汤不洁,举黑旗;须战士锐卒,举熊虎旗;须戈戟、弓矢、刀剑,举騺旗;须皮毛麻鍱,锹镢斧齿,举双兔旗。城上举旗,主当之官随色而供。城内老小丁女,除营食之外,皆令应役城上;分为八队,使识文者点检常旗备拟物,为分部城内(见《通典》卷一五二)

对敌营,自齿城内为暗门。多少临事。令厚五、六寸勿穿。或于中夜,或于敌初来,营列未定,精骑从突门跷出,击其无备,袭其不意。(见《通典》卷一五二)

城门先自齿扇为数十孔,出强弩射之,长矛刺之,则敌不得近,门栈以泥厚涂之,备火。柴草之类贮积,泥厚涂之,防火箭、飞火。

齿门,为敌所逼门,先自齿门扇为数十孔,出强弩射之,长矛刺之,则敌不得近门。涂栈,以泥涂门木栈,厚可五寸以备火。(以上见《通典》卷一五二)

转关桥,一梁端著横检括。拔去其检,桥转关,人马不得过度,皆倾水中。(见《通典》卷一五二)

筚篱戟格,于女墙上跳出,椽出墙三尺。著横检,椽安[金害],以荆柳编为之,长一丈,阔五尺,悬安椽端,用遮矢石。(见《通典》卷一五二)

布幔,复布为之。以弱竿悬挂于士墙,八尺,折抛石之势,则矢石不能墙。(见《通典》卷一五二)

木弩,以黄连、桑、柘为之。弓长一丈二尺,径七寸,两弰三寸。绞车张之,大矢自副。一发声如雷吼,败队之卒。(见《通典》卷一五二)

燕尾炬,缚芾草为之,尾分为两岐,如燕尾状。以油蜡灌之,加火,从城坠下,使跨骑木驴而烧之。(见《通典》卷一五九)

松明,以铁锁缒下,巡城点照,恐敌人夜中乘城而上,夜中城外每三十步,悬大镫于城半腹。置警犭于城上,吠之处,即须加备。

脂油炬,于城中四衢、要路,门户晨夜不得绝明,用备非常。(以上见《通典》卷一五二)

行炉,融铁汁炉,舁行以洒敌人。游火,铁筐盛火加脂腊,锁悬缒下,绕穴中腔城人。(见《通典》卷一五二) 灰、麸、糠、[米比],因风于城上掷之,以眯敌目,因以铁汁洒之。连挺,如打禾连枷状,用打女墙外上城敌人。钗竿,如枪刀,为两岐,叉用飞梯及人。钩竿,如枪,两旁有曲刃,可以钩物。油囊盛水,于城上掷安火车中,囊败火灭。(见《通典》卷一五二) 天井,敌攻城为地道来返,自于地道上直下,穿井以邀之;积薪安井中,加火熏之,敌自焦灼。(见《通典》卷一五二) 地听,于城内八方穿井,各深二丈,以新罂用薄皮裹口如鼓,使聪耳者于井中,托罂而听,则去城五百步内,悉知之。审知穴处,助齿迎之,与外相遇,即就以干艾一石,烧令烟出,以板于外密覆穴口,勿令烟泄,仍用[备以革易人]袋鼓之。又先为桔槔悬铁锁,长三丈以上,束柴芾焦草而燃之,坠于城外所穴之孔,以烟熏之,敌立死。(见《通典》卷一五二) 地听,于城内八方穿齿井,各深二丈。令头覆戴新瓮于井中坐听,则城外百步之内,有孔城地道者,并声闻瓮中,而辨之方所近远矣。(见《通典》卷一五二) 城上八队之间,安转关小抛二,机关大抛一,云梯撞抛等。其间,先从城身用木出跳为重女墙,高于上女墙五寸以上,以板覆其上,随事缓急而关闭之。敌若以大石击墙楼,石下之处,出跳空中,悬生皮、毛、毯等袋,以乘其石。(见《通典》卷一五二) 城内人家,咸令置水防火,先约失火者斩。火发之处,多恐奸人放火,但令便近主当八部官人,领老小丁女救之。火起所部,急白大将,大将领亲信人、左右救火。城中有卒惊及杂人,城上不得辄离职掌,乱街巷者斩。敌若推轮排来攻,先以抛石打,手抛既众,所中必多,来者被伤,力不齐矣。(见《通典》卷一五二) 凡攻城之兵,御捍矢石,头载蝥帽,仰视不便;袍甲厚重,进退又难;前既不得上城,退则其帅逼迫,人众烦闹。我作转关女墙,腾出城外,以辘轳坠铁索,索头安铁鸱,郤当聚闹之处,掷下拨人。(见《通典》卷一五二) 敌若兵众气盛,将卒有疑,即回易左右前后,或替一日再动,或数夜不移,审察安危,随时变改。飞书檄必诱我入,速封驰送大将。每夜巡城,皆改易契令。信人持伪契,巡行所由,不觉罚之,觉则送使。有外往来,有司押领。上使辄不得问其事由,外人辄不得与语。(见《通典》卷一五二) 敌若纵火焚楼堞,以粗竹长一丈,锼去节,以生薄皮合缝为袋,贮水三、四石,将筒纳放袋内,急缚如溅筒,令壮士三、五人,撮水口,急蹙之救火。每门常贮两具。如无竹,以木合筒,漆之而用,并小溅筒二十具兼助之。门内常以瓮贮水添用。(见《通典》卷一五二) 敌若推[车童]车,我作粗铁环,并屈桑木为之,用索相连。撞头适到,速以环串撞头,于其旁便处,分令壮士牵之翻倒,弓弩两射,自然败走。(见《通典》卷一五二) 敌若木驴攻城,用铁蒺藜下而敦之。其法以熟铁阔径尺,长一尺二寸,四条纵横布为蒺藜形,熔生铁灌其中央,重五十斤,上安其鼻,连锁掷下敦讫,以辘轳构上。若木驴上有牛皮并泥,敦著即举。速放火炬,灌油烧火。(见《通典》卷一五二) 凡敌攻城,多背旺相,起土为台。我于城内薄筑,长高于敌台一丈以上,即自然制被,无所施力。又于城上以木为棚,容兵一队,作长柄铁钩、陌刀、锥、斧,随要便以为之备。若敌攀女墙踊身,待其身出,十钩齐搭掣入城中,斧刀助之。(见《通典》卷一五二) 城若卑地下,敌人壅水灌城,速筑墙壅诸门及陷穴处,更于城内促围匝。视水高中而阔,别筑墙,墙外取土,高一丈以上,城立后,于墙内取土而簿筑之。精兵备城,不得杂役。如有泄水之处,即十步为一井,井内潜通引泄漏。城中速造船一、二十只,简募解舟楫者,载以弓弩锹镬,每船载三十人,自暗门衔枚而出,潜往听营,决彼堤堰。觉即急走,城上鼓噪,急出兵助之。(见《通典》卷一五二)

敌有骁勇冲门入来,门内多穿坑[上穴下井],又于重墙内,卒出其不意,敌必旁走,自入[上穴下井]中。城门外简择健卒,贮备器具,看敌懈怠即关门,骁勇齐击。乘驰逐北,不得过二百步,缓急城上应接易为。(见《通典》卷一五二)

敌攻日久,众巧俱施,蚁附绿城,不惜士众,野无所得,粮路又绝,兵众离心,将帅懈倦,必精兵拥守,防我城门。我当乘间骁雄四出,与城上人应期,内外齐攻,专精与疲怠者尤绝。必须审察,贼多伪谋。其所穴之孔,于城内深门为坑,坑上安转关板桥,若敌人来,得三、五十人后,启发机关,自然先毙。(见《通典》卷一五二)

铁菱,状如铁蒺藜,要路水中置之,以刺人马。(见《通典》卷一五二)

陷马坑,长五尺,阔一尺,深三尺。坑中埋鹿角枪、竹签,其坑似“亚”字相连,状如钩锁,以草及细尘覆其上,军城、营垒、要路皆设之。(见《通典》卷一五二)

拒马枪,以木径二尺,长短随事,十字齿孔,纵横安检,长一丈,锐其端。可以塞城中门巷、要路,人马不得奔驰。(见《通典》卷一五二)

木栅,为敌所逼,不及筑城垒,或因山河险势,多石少土,不任板堞,乃建立木为之,方圆高下随事。深埋木根,重复弥缝。其阙内重。短为阁道。外柱木重之,出四尺为女墙,皆泥涂之。内七尺又立阁道,内柱上布板木为栈,立栏杆,于栅上悬门。壅墙、濠堑、拒马守,一如城垒法。(见《通典》卷一五二)

水槽,长二尺四寸,两头及中间齿为三池;池横阔一寸八,纵阔一寸,深一寸三分;池间相去一尺五分;中间有通水渠,阔二分,深一寸三分三。池各置浮木,木阔狭微小于池,筐厚三分,上建立齿,高八分,阔一寸七分。厚一分。槽下为转关,脚高下与眼等。以水注之,三池浮木齐起。眇目视之,三齿齐平,则为高下准。或十步,或一里,乃至数十里,目力所及,置照板、度竿,亦以白绳计其尺寸,则高下、丈、尺、分、寸可知,谓之水平。

照板,形如方扇,长四尺,下二尺黑,上二尺白;面阔三尺,柄长一丈,大可握。

度竿,长二丈,刻作二百寸,二千分。每寸内小刻其分。随召远近高下立竿,以照板映之,眇目视三浮木齿及照板,以度竿上尺寸为高下,递而往视,尺寸相乘,则山岗沟涧水源,下高深浅,以分寸而度。(均见《通典》卷一六零)

水战之具,其船阔狭长短,随用大小。胜人多少,皆以米为率,一人重米二石。其楫、桌、篙、橹、帆、席、[桓以糸易木]、索、沈石、调度、与常船不殊。(见《通典》卷一六零)

楼船,船上建楼三重,列女墙战格,树幡开弩窗、矛穴,置抛车、垒石、铁汁,状如城垒,忽愚暴风,人力不能制,此亦非便于事。然为水军,不可不设,以成形势。

蒙冲,以生牛皮蒙船覆背,两厢开掣桌孔,前后左右有弩窗、矛穴,敌不得近,石矢不能败。此不用大船,务于疾速,乘人之不及,非战之船也。(见《通典》卷一六零)

斗舰,船上设女墙,可高三尺,墙下开掣桌孔。船内五尺,又建棚,与女墙齐,棚上又建女墙,重列战敌。上无覆背,前后左右树牙旗、幡帜、金鼓。此战船也。(见《通典》卷一六零)

走舸,舷上立女墙,置桌夫多、战卒少,皆选勇力精锐者。往返如飞鸥,乘人之不及。金鼓旗帜列之于上。此战船也。(见《通典》卷一六零)

游艇,无女墙,舷上置桨床,左右随大小长短,四尺一床。计会进止,回军转阵,其疾如风。虞侯居之,非战船也。(见《通典》卷一六零)

海鹘,头低尾高,前大后小,如鹘之状。舷下左右置浮板,形如鹘技翼,以助其船,虽风涛涨天,免有倾侧。覆背上,左右张生牛皮为城,牙旗金鼓如常法。此江海之中战船也。(见《通典》卷一六零)

军行遇大小,河渠沟涧,无津梁舟筏,以木罂渡。用木缚罂,受二石,力胜一人。罂间阔五寸,底以绳勾联,编枪于其上,形长而方,前置拔头后置稍,左右置桌。又用枪筏:枪十根为一束,一束一人,四千一百六十六根,即成一筏,皆去钻刊,以束为鱼鳞次,横检而缚之。可渡四百一十六人。以此为卒,用少用济。(见《通典》卷一六零)

又用蒲筏,以蒲九尺,围填倒成束十道,缚以束枪为筏。量长短多少,无蒲亦用苇筏,量大小以济人。(见《通典》卷一六零)

又用挟□,以善游者系小绳先浮渡水,次引大□。于两岸立大橛,急定□,使人挟□浮渡。大军,可为数十道。(见《通典》卷一六零)(□=桓以糸易木)

篇14:《李卫当官》经典台词

《李卫当官》经典台词

顾盼儿:我主要是有几句话要问你。你说,什么样的男人,才是真正的男人?我身陷青楼,可谓阅人多矣,多少达官贵人,客商巨贾,文人墨客,他们当中有的有权,有的有钱,有的自恃有才,可他们都缺一样东西,那就是真诚。我觉得真正的男人,应该是象他那样,率性而行,可心里面呢,又有个标尺,愿意帮助别人,从来没想到别人报答他,嫉恶如仇,可有从来不...人家得罪了他,这样的`男人,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李卫:还是我那死去的爹说得好啊,什么人都可以做,就是别做好人。一做好人哪,恶人全来了。

差人:赌一把。

李卫:大官人您见谅,小可虽略有薄技,但从来都是三不与赌。

差人:什么叫三不与赌?

李卫:一不与师长赌;二不与妇孺赌;这三吗,我不与官家赌。

差人:怎么着,怕我们这些吃官饭的,输了不给钱?

李卫:哪里哪里,只是赌局之上无大小之分,小可 怕有所得罪。

碟有些模糊,将就着看吧.继续:

陈班头:慢着。这位爷面生得很哪,在哪儿发财呀?

李卫:离这儿不远,门口有两座大石狮子。

陈班头:请问尊姓大名,您说的那两座石狮子,是不是指县衙门口的那两座石狮子?

李卫:请问您的尊姓大名,您倒是在哪儿发财呀?

陈班头:嘿嘿,离这儿不远,门口也有两座大石狮子。

李卫:同行。什么话都别问了,各办各的事。

陈班头:慢着。

李卫:怎么着,石狮子咬石狮子呀。

陈班头:别东拉西扯的。请问您说的那两个石狮子,是不是指县衙门口的那两座石狮子?

李卫:县衙门口?我说过是县衙门口的了吗?您说的那俩石狮子也太小点了吧!

陈班头:您是府台衙门的?

李卫:府台衙门?我说过是府台衙门的石狮子了吗?反正我那个衙门口的大石狮子比你那个衙门口的大石狮子,要大那么一点,还要问吗?

陈班头:得罪得罪。

李卫:莫名其妙。

岳思盈:你想假扮钦差?

李卫:嗯。

岳思盈:那可是满门抄斩的罪啊。

李卫:还有什么满门?那两个已经被抓进去了,我们俩也不想活了,横直都没人了。我们俩拼一下,没准儿能把两个满门都给救下来。

冯月清:大人到此尚是微服,放掉人犯,事干重大,如果臬台府追问此事,下官无法交代。

李卫:臬台?

冯月清:对。

李卫:你是说那个三品臬台?

冯月清:对。

李卫:他算个屁。想当年在山东兖州,一个三品臬台,本大人我说宰我喀嚓我就给宰了。你说说,县令几品?

岳思盈:七品。

李卫:拿剑来。

你去把他喀嚓了。

四爷:老十三,你说,隔壁那个愣小子,今天单枪匹马假冒钦差,怎么就会一招奏效呢?

十三爷:我看哪,他不光是胆大,更重要的是他占了一个邪字。

四爷:你的话只说对了一半,他这样邪者来居然奏效,是因为他背后有一个正字。正是这个正字使得冥冥中有人相助啊,比如我们吧,才使得他一招奏效。

十三爷:四哥你这话,倒是把我绕进去了,要说正,他能正得过咱们吗?可是咱们到这里,已经半个月了,却一直没有奏效,咱们的正怎么就不管用呢?

四爷:嗯,这话说到点子上了,由此我悟出一个道理啊,佛为什么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因为魔是邪啊,他什么手段都敢用,可是道呢?太正太守规矩,只知道明来明去,所以处处撒不开手,处处被魔所制,因此啊,正,是指正心诚意,但是为了制魔,我看哪,不妨也来一点邪的手段。

十三爷:这就叫做亦邪亦正,外邪内正。

年羹尧:可以摘掉他们的顶子了.

李卫:摘顶子?

年羹尧:(指帽子)

李卫:这还不容易?来啊!把他们的帽子给我摘了!

四爷:怎么样?钦差不是那么好当的。你以为这真是唱戏呀,八府巡案一瞪眼,想杀谁就杀谁。

李卫:唱戏也不是每一出都能唱出彩儿来的。

四爷:你这张嘴呀是真厉害。

李卫:十三爷,别看你在京里做大官,见的世面不少,可是台上唱戏,我李卫听得也不少,戏里写得一点儿都不错:那硬骨头个顶个都是清官忠臣,*官硬骨头的,我李卫还真没见过.....

篇15:80后创业者-卫东村

卫东村,一个坐落在云南西双版纳,拥有超过180年历史的古朴村寨。这里的人们每天与布朗山为伴,过着节奏舒缓,“与世无争”的生活。而就是在这样一个普通村子里,却有一位“不安分”的80后,通过不断的挑战与坚守,让自己在事业和生活的“快车道”上高速奔跑。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小伙

布朗山是全国著名的普洱茶产区,所以卫东村绝大多数村民的生活都与种茶和制茶息息相关。但李杰起初认为自己在种茶或制茶方面并没有什么天赋和兴趣,他因此调侃自己大概是村里最“格格不入”的人。

在21岁时,“不安分”的李杰决定挑战一把人生,开始创业。首先,李杰利用自己家紧邻村中心广场的优势开了一个小卖部。不久之后,李杰又开办了卫东村首家KTV。虽然小卖部和KTV仅是李杰创业路上的初体验,却给卫东村简单、质朴的生活注入了不一样的活力,这让李杰很有成就感。

突破事业 坚守品质

开启了创业之路后,李杰没有停下脚步,安于现状。他一直在观察和思考,希望能在茶叶行业有所突破。在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和摸索后,李杰终于在赚到创业之后的第一桶金。尽管此后李杰在创业途中遇到很多挫折和困难,但他仍然对茶叶市场充满信心,并决定将种茶、制茶、贩茶从副业变为主业,实现事业的突破。

在种茶过程中,李杰曾尝试通过修剪茶树的方式提高茶叶产量,但随后发现这样做茶叶产量虽然有所提升,但茶却变得苦涩难喝。李杰深知茶叶的品质将决定茶叶的价值,所以他果断放弃了修剪树枝,以保证茶叶优质的口感为自己事业发展的首要目标。而在对种茶不断钻研的过程中,李杰对品质的坚守也有了更多感悟。

逐梦皮卡 阻力就是动力

就在茶叶生意刚刚起步的20夏天,李杰邂逅了日产皮卡,从此结下不解情缘。当时郑州日产“组队”到卫东村进行巡展。李杰回想当时的情景,还会感到“意犹未尽”:“那是我在我们村第一次见到那么硬朗帅气的车。”除了被英姿飒爽的外观吸引,李杰还有更实际的用车需求,他需要开着车进货,为客户送茶叶,还希望可以开车接送亲朋好友外出自驾游。而他“一见钟情”的日产皮卡正好满足了李杰对未来事业和生活的所有设想,他说:“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拥有一辆日产皮卡。”

事业虽有起伏,但李杰心中对皮卡的追逐并未停止。但经过创业磨炼愈发成熟的李杰深知坚守的价值,而为了实现“皮卡梦”,也鞭策他努力开拓事业。此后他更频繁地带着茶叶样品到勐海和其他更远的城镇村寨,积极寻找潜在客源以及能够合作的茶农。

在拓展业务的同时,李杰带着如今已经成为妻子的女友,特意到景洪的郑州日产4S店。“因为当时还没钱买车,所以刚开始我们只敢在店外面看看,都不敢进去。但随着对车以及日产品牌的了解越来越多,我更加坚定了购买日产皮卡作为人生第一辆车的决定。”李杰腼腆的笑道,眼神中却充满了认真与执着。

在经过三年“水中望月”之后,李杰终于在圆梦。他拿着刚赚到的五万元跑到景洪,以首付加贷款的方式购买了自己同时也是卫东村的首台皮卡。当李杰晚上把皮卡开回村里时,引起了全村的轰动,但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买价格昂贵的皮卡。李杰面对亲朋好友的质疑也表现出了执着的一面,“我是通过三年时间去了解不同的品牌和产品,最终日产汽车对于消费者的诚意和产品打动了我。相比价格,我更看重品质,所以我肯定选择日产皮卡。”

“兄弟”相助 高速前进

有了皮卡之后,李杰仿佛多了一个给力的“兄弟”,在创业和生活中也有了更多发展空间。对于茶叶生意,李杰除了坚持采用古法种茶、制茶,保证茶叶拥有优质的口感以外,还亲自开车将优质茶叶送到每位客户及经销商手中。他认为除了优质的产品以外,还要用服务来表现对客户的尊重。而在运送茶叶的过程中,日产皮卡结实耐用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它超越其他品牌同级别产品的出勤率让李杰更加坚信购买日产皮卡是最正确的选择。

如今,李杰对品质的坚守终于收获了回报。目前李杰与妻子共同创办的“李杰茶叶初制所”的茶叶年产量已经从最初的300公斤发展到超过一吨,优质的茶叶和周到的服务也让李杰一家的年收入超过50万元。

虽然“新点子”很多,但李杰对车的要求却一直很执着,他始终信赖日产品牌,认为结实、耐用才是一台好车的标准。李杰表示,“现在我开的是一台日产纳瓦拉(Navara),这是我20以来的拥有的第三辆日产皮卡,日产品牌一路陪伴我并见证了我事业的突破,个人成长还有对梦想的坚守。”

而此前质疑李杰买皮卡的村民们,在感受到日产皮卡的出勤率高等优点之后,都逐渐转变为忠实的“日产皮卡粉”,卫东村也因为全村半数以上的日产皮卡车主,成为名副其实的“皮卡村”。虽然大家因为需求不同,购买的车型也不尽相同,但对日产皮卡的评价却是出奇地一致,那就是实用靠谱。

未来有梦 日产助力

对于未来,李杰还有更大的梦想。首先他希望能创建自己的茶叶品牌,让更多人享受到卫东村的好茶。而对于以后的购车目标,李杰坚定地表示:“我特别想买一辆日产泰坦(Titan),它真是太漂亮了!我真心希望日产汽车能够在中国市场引进这款皮卡,相信日产汽车这么好的品质,一定能大卖。”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第一次在家门口看见日产皮卡的赤诚青年。

从李杰的身上,能够看到一个80后创业者,通过不断挑战与突破,实现对高品质的追求,从而在事业与生活上收获不凡的成绩。而日产汽车则通过不断优化的可靠产品为李杰以及卫东村百姓所追逐的梦想加油助力。

篇16:听吉春亚和李卫东老师示范课心得体会

听吉春亚和李卫东老师示范课心得体会

年12月11日有机会听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吉春亚、李卫东老师的示范课和知识讲座,一天之中,听了四节课、两节说课和下午的知识讲座,收获颇多,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相比较之下,顿生几许感慨:教书难,教好书更难!   !一、游戏中快乐习作 .    教学是一门艺术,老师只有将它演绎得好,才能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快乐。上午第一节是习作指导课。吉老师用魔术的形式开课,让学生猜哪个杯子扣住了硬币,深深地吸引了四年级的学生。吉老师在游戏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说出来、写出来,最后与学生一起总结出习作方法。这样,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习作知识,让听课教师敬佩不已。 第二节是《月光曲》。吉老师带着学生进入贝多芬优美的月光曲中。 课后,吉老师与教师们进行了互动交流。教师们提出了习作指导、备课、教师培训等方面的问题,得到吉老师的热心解答。  下午,吉老师从四方面阐述习作教学的要义,她提出了《作文教学四步走》,分别是“游戏作文――引‘趣’”“单元作文――达‘标’”“技巧作文――入‘格’”“生活作文――写‘真’”。在讲座中,吉老师运用许多鲜活的实例解读了她对习作教学的独特见解,令听课老师深受启发。二、“实”是课堂的灵魂所在 首先李卫东老师的课前互动简短有效而与课堂有机统一。上课之前,孩子们还是比较紧张的,李老师在开场时,与孩子们的那一番聊天,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李老师用两三句话介绍自己,让孩子们对自己有所了解,接着让孩子们用简短的话介绍自己,一个女孩说完之后,老师充分肯定该生,并说:“真高兴!这么快,我就交到了一个新朋友。而且还是个女朋友。”孩子们开怀地笑了,台下的老师也笑了,李老师用幽默的语言使孩子们紧张的心情放松了,轻松地投入到了课堂学习中。同时这也在悄然传递一个信息:老师和孩子可以成为朋友,是平等的。而这恰是此堂课所感悟的。 其次他的课堂注重让学生积累词语。这堂课理解感悟了好几个词语,有“傲慢”、“轻蔑”“懦弱”“恼怒”“和睦相处”等。我感受最深的是引领学生理解“奚落”这个词。首先李老师要求同学们先读,读得字正腔圆,接着指名读,齐读,等字音过关后。接着引导学生读句子,理解“奚落”的意思――看不起、挖苦、讽刺,从找近义词的方法中理解到位。然后深入理解课文,充分感悟文中铁罐的傲慢,明知道陶罐不敢与之抗衡却还要问,自然引出成语――明知故问,接着顺理成章让学生知道,这明知故问的.目的就是存心让陶罐出丑,故意给他难堪,这就叫――“奚落”。就这样,李老师不仅在具体的一个语句中来理解词语,而且在整体的语段中再次回首、关照关键词语。不仅关注了词语的本身意义,还关注了词语的表现方式;不仅关注了词语的深刻内涵,还关注了词语在整个语段中的地位和价值,让阅读的厚度随着词语的深入理解逐步凸显。  感受最深的是在课文的最后李老师让孩子们讨论的问题。他问到:这是一篇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孩子们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纷纷结合自身的理性分析,得出丰富多彩的答案。有的说:嘲笑别人就是嘲笑自己;有的说: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有的说不要光看别人的短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有的说:不要太骄傲,骄傲使人落后……孩子的思维活跃,发言精彩。原本以为,课堂会到此为止,然而李卫东老师却再次抛出了一个问题:假如铁罐没有被氧化,永远坚固,而陶罐却碎了,此时他能不能看不起陶罐?一听到这个问题,我脑中马上浮现一个念头:这就是名师与我们的区别。我们的孩子乍听也愣住了,然而我们的李老师却在全班沉默之后去引导孩子们朗读“我们生来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孩子们似乎恍然明白,作为罐子,其本质在于盛东西,在盛东西上是平等的,就应该彼此尊重,引申到人,也同样如此,我们的尊重不应该因为对方的优、缺点而有所区别对待。看似波澜不惊,可内心的情感却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教学中的人性、人情与人文在潜移默化中有机融合,文章背后的意义被挖掘得淋漓尽致,拓宽的不仅是学生的视野,更是学生做人做事的本领。听课到此,你能不为李老师思想的高度喝彩三、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走进文本  情感教学一直以来就受人关注,可惜的是,常常会只有自己陶醉于文本中、沉溺于课文所蕴涵的人文素养之中。我想是我们老师自己没有为学生创设好平台吧?在课堂上,首先老师倾注了自己所有的情感,才能感动学生。其次创设一定的情景,比如音乐、图片、影像、小故事、笑话、关爱的小动作都可以渲染情景,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引发联想、想象。给学生展现更为广阔、丰富的空间。给课堂注入活力,更能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升温。 李卫东老师的讲座,体会到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走进文本的重要性,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被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和思考到的“体验课程”,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同时让我感觉在前进道路中的茫然,也许这就是自身的某些理念在与先进的教育观念在发生着摩擦、碰撞吧。并且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教学水平好像是大海一浪、泰山一石。以致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教无止境”,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篇17:东风雨观后感

东风雨观后感

东风雨观后感

世界上幸福的人,幸福的理由都一样,而不幸的各有各的悲哀!东风雨,太多感慨!世上的人都各有各的悲哀,似乎为了全人类的幸福,却有太多看不见的看的见的记得住的亦或是记不住的凄凉!

从太专业的角度分析,即失了影片带给我的萧瑟,也掉了那些许的人情味儿,再者也不具备那样的能力!?

东风雨,无论共产党间碟,亦或是日本军阀,人物都不会让人觉得太单调乏味,正面反面,不再有明确界限,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都有自己心中的理想,却也都有自己的凄苦!似乎就算是最坏的日本军阀,你都不再找的到恨他的理由,你会想到,其实他也只不过是为他的国家,他的理想而战而已!一个人为自己的理想而战都什么能责怪的理由吗!这样说也许会有人说太牵强!换种说法吧,东风雨中有两个角色很是带来了一种新意:一个是浩二扮演的“东京来人”,一个是中共在日本高层的间谍,他是日本人,影片中他说过“我是日本人,但我是中共党员,我没有背叛日本,背叛日本的是把日本人民带入水深火热的日本法西斯,例如东条英机”?

日本人是中共间谍,同样的,在中共当然也会存在日本人的间谍!看谁的智商情商更高而已,鹿死谁手,历来不是单方面因素决定的!?

“天空中的蝙蝠,一半兽,一半鸟,我和你在一起,是想变成鸟,飞到亮的地方去”这句台词是范冰冰扮演的`欢颜对男主(柳云龙)说的话,道不尽这话里有多少的希冀,又有多少的奢望,可惜两个人,注定不能在一起,一个是夏天,一个是冬天,欢颜遇到他,就像冬天里的暖炉碰到了雪!惺惺相惜,互许情缘,却终究敌不过身上那一份使命,即使组织上已经怀疑他们已采取行动开始调查(柳云龙一直说我们是清白的)却依然执着要完成任务甚至不惜生命、爱情,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爱情才更显的凄美,欢颜被突然掉在空中,云龙心中痛苦心痛却不能出手,能做的只望着她,撕心!但我想,欢颜临死前看到他怕是满足了吧!?

李小冉扮演的郝碧柔,似乎胆怯懦弱,实则在大是大非民族大义之前,显出了非常人般的坚毅勇敢!她可以为了不让柳云龙被日本间谍发现而去撞车,她可以在日本人的酷行之下依然坚持到最久。欢颜去牢中看她时她已不成人形,问欢颜“帮我看看,我的腿还在吗”听到她说日本人把她的腿接上,打断,再接上,再打断,接连反复…碧柔曾对柳云龙说过“我怕日本人的酷行,我从来没有被打过”柳云龙开玩笑说即使你怕你也要坚持到最久让我有时间离开,一句看似玩笑的话,碧柔却记在了心上,是以她在狱中坚持到了最久,直到欢颜带给她解脱!这个女子,可爱更可敬!不怕便不在乎,怕能坚持如此之久,怕是男的也不定办的到吧!片中老易恰好和碧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易,典型的为了求生,两面互为间谍,墙头草!?

柳云龙,片中的男主,充满绅士风度,睿智多才,一手好钢琴,弹的行云流水,如此完人!?

聊聊数语,感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