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论文范文

在喝水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在喝水”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生儿黄疸论文范文(共2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篇1:如何预防新生儿黄疸

如何预防新生儿黄疸 -资料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应注意如下几点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资料

(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5)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6)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7)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篇2:新生儿黄疸怎么治疗

新生儿黄疸怎么治疗 -资料

湿热蕴郁中焦,发为阳黄

【新生儿黄疸症状】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哭声响亮,不欲吮乳,口渴唇干,或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深黄,舌质红,苔黄腻,

【新生儿黄疸治法】清热利湿

【新生儿黄疸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茵陈10克,栀子6克,大黄6克,黄柏6克,郁金6克,砂仁(后下)2.4克,滑石12克,苡仁10克,青皮6克,炒三仙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新生儿黄疸按语】本证为阳黄证,因湿热蕴阻脾胃,肝胆疏泄失常而为病。起病急,全身症状及舌象均表现为湿热壅盛之象是其特征。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多表现为此型。故治以茵陈蒿汤加味,疗效尚稳妥。本方采用茵陈、栀子、黄柏、滑石、苡仁清利湿热;青皮、川朴、炒三仙、砂仁调气化滞;大黄、郁金逐热散瘀行血退黄。全方组方合理,共奏清热利湿退黄之效。

湿热内蕴,气滞血瘀

【新生儿黄疸症状】患儿神疲易倦,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逐渐加深,灰暗无华,右胁下痞块质硬,肚腹膨胀青筋显露,或见瘀斑、衄血,唇色暗红,舌见瘀点,苔黄。

【新生儿黄疸治法】清热利湿,调气活血

【新生儿黄疸方药】青黛3克,紫草9克,乳香6克,白芷6克,焦楂9克,茜草9克,绿茶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新生儿黄疸按语】本方症为黄疸性肝炎,实热型,湿热郁于肌肤,气不得运,血不得行,胆汁外溢,以致皮肤巩膜发黄,病程较长,逐渐加重,属于阴黄。对于此类黄疸,医生除常用青黛、紫草、乳香等清解热毒,活血化瘀药退黄外,还常用绿茶来降转氨酶,

资料

名老中医认为,绿茶主治肝胆湿热,有清肝、醒脑、祛湿、利水、退黄之功。

湿邪内蕴,肝脾失和

【新生儿黄疸症状】患儿神疲易倦,皮肤、巩膜发黄,色泽晦暗,尿黄染尿布,大便色浅黄,质稀粘不成形,食纳不佳,舌质淡,苔白微腻。

【新生儿黄疸治法】健脾化湿,利胆退黄

【新生儿黄疸方药】生麦芽9克,茵陈15克,金钱草9克,穿肠草6克,通草3克,黄柏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三次分服。

【新生儿黄疸按语】本证属阴黄。肝胆湿热蕴郁于里,上不得越,下不得泄,熏蒸瘀遏,浸于肺,发于皮,则周身发黄;或由于湿邪内阻,脾阳不振,胆液为湿所困阻,浸淫肌肉,溢于皮肤。故治疗以清热利湿退黄为主,同时注意护脾胃之气,升发胃气,方以生麦芽配伍茵陈既是此理。金钱草、穿肠草、通草、黄柏均为通利之品。对于黄疸较重或日久不愈者,考虑湿热夹杂,内蕴与血分。血瘀不行则黄疸日深,可用活血化瘀之品,加丹参、血竭之类,多可获效。

寒湿阻滞

【新生儿黄疸症状】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持久不退,精神萎靡,四肢欠温,纳呆,大便溏薄色灰白,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

【新生儿黄疸治法】温中化湿

【新生儿黄疸方药】茵陈10克,干姜5克,白术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新生儿黄疸按语】本证多由孕母体弱多病,气血素亏,胎儿禀赋不足而致;或因湿热熏蒸日久不愈转化而成。往往起病缓,病程长,预后较差。临床表现为阴黄,虚寒之象明显。与湿热郁蒸证的'鉴别可以从黄疸的色泽及全身寒热证象来区分。茵陈蒿利湿退黄,干姜性温,干姜、白术共奏温中燥湿之象。甘草调和诸药,清热解毒。四味药配伍,清热去湿利胆、治血化瘀退黄之功尤佳。

篇3:新生儿黄疸多久能退

新生儿黄疸多久能退

新生儿黄疸妈妈们都听说过吧,不过新生儿黄疸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生理性黄疸,也就是正常的黄疸,无需治疗几天之后就会自己退去。另一种是病理性黄疸,这种黄疸是需要进行治疗的。那么这两种都是黄疸,我们应该如何来区分它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呢?

生理性黄疸

一般情况下,大约有50%-60%的足月新生宝贝和80%以上的`早产宝贝,在出生后2-3天就会出现生理性黄疸。这种黄疸在4-5天达到高峰,一般表现比较轻微,仅有皮肤和巩膜(白眼球部分)轻微发黄。宝贝的全身状态通常较好,每天照样能吃能喝,精神活泼,2周左右黄疸就会自行消退。当然,早产儿黄疸持续时间可能会稍微长一些,但一般也不会超过3-4周。

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是由于某种疾病而引发的黄疸,主要特点是黄疸出现得比较早,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之内就会出现,而且黄疸的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也较长或黄疸消退后又复现。引发病理性黄疸的疾病较多,常见的疾病有新生儿溶血症、胆道闭锁、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以及一些遗传性疾病。

中国大学网

篇4:新生儿皮肤发黄就是黄疸吗

A: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

资料

出黄疸时,孩子没有什么不舒适的.感觉,大便不发白,小便亦不太黄。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治疗,一般在一周左右消退。虽然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也要注意密切观察。如果孩子黄疸出现得较早,黄疸较重,不能很快消退,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是很多,需要及时请医生检查治疗。

篇5:新生儿黄疸指数正常值

很多新生儿出生的时候都会去检查黄疸指数,对于新生儿黄疸指数的正常值是多少很多人都不清楚,那么新生儿黄疸指数多少对是正常的,新生儿黄疸指数偏高了怎么办呢?

新生儿刚出生检查黄疸指数的目的是检查新生儿是否健康或者有没感染乙肝病毒。新生儿由于肝脏功能还没有发育好,在出生的第一周内足月的新生儿中有百分之六十会出现黄疸。主要是因为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现象。黄疸分为生黄疸和病黄疸。判断新生儿是生黄疸还是病黄疸要根据黄疸指数,也就是血清胆红素值。

篇6:新生儿黄疸指数正常值

新生儿黄疸指数正常值比如说黄疸,指数是12毫克/100毫升,就是代表100毫升的血液中有12毫克的胆红素。正常情况下,生黄疸会在新生儿出生后的2-5天出现,1~2周内消退,

资料

生黄疸的指数正常值为: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因此,新生儿黄疸指数正常值在2mg/dl到15mg/dl之间。

新生儿病黄疸多是由于疾病所引起的,使胆红素的代谢出现异常,它发生在新生儿的特定时期,使生黄疸明显加重。如果新生儿的黄疸指数超过12mg/dl,或者是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h/dl时,新生儿就有可能是患病黄疸。

新生儿黄疸指数偏高了怎么办?

临床上常见的'新生儿病黄疸的原因有: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当新生儿是病黄疸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因为病黄疸严重时可并发胆红素脑病,会使新生儿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因此,当发现新生儿黄疸时间过长,并伴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等症状时,疑似是病黄疸时,一定要立即到正规的专业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科学的治疗。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了解新生儿黄疸指数的正常值对新生儿的健康有着重要意义。专家提醒,当新生儿出现黄疸的时候父母先不要着急,先带宝宝去正规的检查确定病因,然后再采取治疗措施。

篇7:新生儿黄疸的判断方法

新生儿黄疸的判断方法 -资料

1,黄疸出现的时间,

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3天左右出现,少数在生后第二天起就看到皮肤轻微发黄,或延迟到生后5天出现。以后逐渐加重,通常于黄疸出现后第2—3天最明显。

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早,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如果一个新生儿生后几小时就出现黄疸,一般最早出现的部位是巩膜和面部,那么提示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2,黄疸的程度。

生理性黄疸:主要靠测定血清胆红素来判定。生理性黄疸的最高值,是新生足月儿不应超过12mg%,早产儿不应超过15mg%。黄疸出现的顺序是最先从巩膜、面部、颈部然后蔓延到躯干和四肢。

病理性黄疸:黄疸进展快,从面部逐渐波及到躯干、四肢,如果发现新生儿手足心均被黄染,多提示其血胆红素值超过12mg%,

资料

有一个判断黄疸的简单方法:

轻度:仅仅是面部黄染;

中度:躯干部皮肤黄染;

重度:四肢和手足心都出现黄染。

3,黄疸消退的时间。

生理性黄疸:新生足月儿一般在生后7—10天黄疸消退,最迟不能超过生后2周,早产儿可延迟至生后3—4周退净。

病理性黄疸:常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3周。如果新生儿生后2周仍有黄疸,无论血清胆红素是多少均提示是异常情况,家长最好带其到医院作必要的检查,以便找出引起黄疸的原因。

4,其它细节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除黄疸外,其它各方面都表现正常,如吃奶、睡眠、哭声、大小便、体温等。

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精神状态明显不是特别好,有时候还出现了双眼往一个方向凝视或者惊叫或者抽搐。

篇8: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怎么办?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症状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由于妈妈对胎儿的血液产生抗体,而抗体透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中,破坏胎儿的红血球,造成胎儿产生贫血的现象。出生后因为胆红素的量太多,便形成了黄疸。与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所产生的黄疸不同,刚出生时就有严重的黄疸,有可能会发生脑性麻痹和幼儿听障等后遗症。

需要说明的一点,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宝宝都会发生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所以爸妈们也不用过分担心。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症状

1、巩膜多见轻度黄染,在急性发作时有发热,皮肤粘膜往往明显苍白。

2、皮肤无瘙痒。

3、有脾大。

4、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现。

5、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不超过85μmol/L,主要为间接胆红素增高。

6、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急性发作时有血红蛋白尿,呈酱油色,慢性溶血时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24小时粪中尿胆原排出量增加。

7、在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时,红细胞脆性增加,地中海贫血时脆性降低。

溶血性黄疸怎么办

新生宝宝一旦发生溶血性黄疸,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光疗:将宝宝暴露于波长440nm的光线下,能使他的血清胆红素下降,防止核黄疸的发生,如核黄疸已经发生则可使其恢复快一些。经这种光线照射后,胆红素被光氧化变成无色物质,从尿和胆汁排出体外。这种治疗简便易行,有一定疗效。

还有一种简便的方法是将40W蓝色荧光管7支作为光源。将宝宝置于保温箱中,除去衣服及尿布,用黑眼罩(纱布裹黑纸)遮盖双目。将光源置于离体表33―35cm处,每小时改变一次体位以增加光照面积。光照时间大多为24―48小时,最长可达96小时。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液体补给(以防脱水)和护肝治疗。经这种治疗,宝宝皮肤黄疸消退和血清胆红素下降均较快。

2、输血:血清间接胆红素如超过20mg/dl(342μmol/L),需采用换血输血。供血者须先作G6PD缺乏的过筛试验,必须没有G6PD缺乏方可供血,以免输血后加重和黄疸。避免亲属供血。黄疸不严重者不需输血。

如何诊断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1、粪胆原及尿胆原含量增加。

2、血清胆红素增加凡登伯试验呈间接反应。

3、血中网织红细胞增多。

4、血清铁含量增加。

5、骨髓红系统增生旺盛。

篇9:新生儿黄疸的中医临床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症状。在新生儿时期最常见,发病率高达

34. 94%[1]。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多不用治疗,而病理性则可能引起后果严重的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导致患儿出现死亡或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对该病采取中医治疗、预防、护理,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选取 年1 月~ 年10 月我院出生的全部新生儿黄疸病例,,共27例。其中生理性黄疸16 例,病理性黄疸11 例。根据临床表现,轻度黄疸15 例,中度9 例,重度3 例。患儿住院天数最短5天,最长10天。27例患儿中,足月儿19 例,早产儿8 例;女婴12 例,男婴15例。

1.2护理方法

1. 2. 1 一般护理 每天在护理时至少要测4 次体温,观察是否有发热,若发热说明有并发症产生,应及时处理;嘱产妇及时给新生儿供给奶水,注意患儿吮乳情况,若患儿吮乳有力,进食量亦可,并多喂水保证热量供应。在护理时应注意脐部清洁,并每日勤换柔软的尿布。

1.2.2重点护理 皮肤是重点观察项目,应注意观察其皮肤面目黄染的发生时间、颜色深浅,消退及加深时间等。若黄染的发生时间过早、过晚或时间过长,其颜色较深,或该退不退,均说明其黄疸为病理性黄疸,病情较重,应及早治疗。观察小便时,应注意小便的`颜色深浅。

1.2.3 辨证施护 护理人员掌握好药物的性能与禁忌,根据不同分型辨证施治施护,如湿热熏蒸型选用茵陈蒿汤加味;感受邪毒型选用犀角散加减;寒湿阻滞型选用茵陈理中汤加味,瘀血内阻型常选用血腑逐瘀汤加减。

2. 结果

2. 1 护理结果 全部病例均痊愈,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随访患儿均生长发育正常,无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2.2 护理疗效判定

依据高等医学院校4 版教材《儿科学》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2] ,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 umol/L ,早产儿>256umol/ L 为病理性黄疸;如小于以上数字则为生理性黄疸。痊愈:辨证施护后黄疸消失,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 ≤17. 1umol/ L) ; 好转: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血清胆红素下降,但未降至正常值( ≤17. 1umol/ L) ; 无效: 黄疸未消退,血清胆红素持续不降。

3. 讨论

中医认为:黄疸的出现多由孕母感受湿热或寒湿传入胎儿,或小儿出生后感受湿热邪毒所致。无论孕母怀胎,还是小儿出生后,感受湿热或寒湿之邪而致病发病,皆有湿在其中。其治法为热则清之,寒则温之,湿则化之、祛之。临床常将其分为湿热熏蒸、感受邪毒、寒湿阻滞、瘀血内阻四个证型进行治疗。

祖国医学的精髓在于辨证施护,而中医护理的关键也是辨证施护,在本组患儿的治疗中,中药茵陈至为关键。茵陈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是治疗黄疸的主药。由于其作用突出,故可配伍用于各型黄疸。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茵陈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在增加胆汁分泌的同时,也增加胆汁中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量。因此,茵陈在治疗黄疸时,是必不可少的药物。在辨证治疗新生儿黄疸要注意小儿年少,用药时宜轻宜小,中病即止[4]。虽然用药是医生的职责,护理人员也要掌握好药物的性能与禁忌,对临床观察病情、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很有帮助。

新生儿黄疸主要表现为: 皮肤黄、目黄、小便黄,大便颜色淡或呈白色,出现发热、拒食、精神不好、嗜睡、两眼呆滞等症状。因此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中,皮肤是重点观察项目。应注意观察患儿皮肤面目黄染的发生时间、颜色深浅,其颜色是逐渐加深,还是逐渐消退,加深及消退的时间等。如果黄染的发生时间过早、过晚或时间过长,且颜色较深,或该退不退,均说明其黄疸为病理性黄疸,病情较重,应及早治疗。观察小便时,应注意小便的颜色深浅,闻尿味臊淡或重,如颜色深黄,尿味臊重,说明湿热较重;如颜色淡黄,尿味不大,说明其湿热不重。患儿大便的颜色为黄色味大,说明其热象较重;若为灰白,说明有瘀血内阻[3]。

总之,新生儿黄疸除给以及时积极治疗外,临床护理也非常重要,特别是辩证施护,更能有效地促进黄疸婴儿的康复,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本组27 例新生儿黄疸经合理的护理,收到很好的疗效,说明辨证施护在本病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高桂娥,综述,吴曙粤,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药治疗概况,广西医学,,11月,29(11):1732-1734

[2]王慕逖,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05.

[3]李建,齐汝敏,张运英,新生儿黄疸的中医治疗.中国临床医生,,30( 12).

篇10:新生儿刚黄疸高的原因

1、新生儿的体内红细胞过多,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了过多的胆红素,胆红素是导致黄疸产生的直接原因,所以新生儿会出现黄疸偏高。

2、胆红素的代谢需要肝脏里面的肝脏酶参与,新生儿的肝脏功能不是很完善,所以导致了肝脏酶分泌不足,从而使得胆红素排出不及时,导致了黄疸偏高。

3、胆红素的排出需要胆道参与,新生儿胆道功能尚不健全,所以导致胆红素堆积在体内无法及时的排出,造成了胆红素过高,导致了黄疸偏高。

4、胆红素还可以从大便中排出,但是新生儿胎便比较粘稠,导致胆红素排出不是很顺畅,从而使得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过高,导致了黄疸偏高。

5、另外母子血型不合也会导致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堆积无法排出,另外病理性的黄疸可能是由于新生儿的疾病导致,比如新生儿窒息、早产、感染等因素菌可以导致新生儿黄疸过高。

6、母乳喂养也可以导致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堆积造成新生儿的黄疸偏高。

篇11:新生儿刚黄疸高的原因

一、生理性黄疸高怎么办

1、正常的生理性黄疸,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只要能吃能睡能拉,不发热,很大声地哭,大便颜色呈金黄色,就无需过多的干预。2周内会自然消退,宝爸宝妈们不必担心。

2、如果宝宝的黄疸在2周内没有消退,不必过分担心。只要黄疸指数在14mg/dl以内的话,可以增加给宝宝的喂奶次数,让宝宝多排大小便,加快胆红素的排出。(注:切忌停止喂母乳和喝葡萄糖水!俊宝妈参考了崔玉涛、郑玉巧、松田道雄等著名儿科医生的著作和咨询北京儿童医院的专家确认,以上两点都是错误的。)有的纯母乳喂养的婴儿黄疸持续3个月也未引起其他障碍。

3、常晒太阳:只要在条件允许下,让宝宝多晒太阳,这是最好的去黄疸方法。(不能让宝宝暴晒哟,夏天在上午7点,下午4~6点,把宝宝的眼睛遮档好,避免阳光照眼。)注意:有的父母怕宝宝太小所以在自家阳台上隔着玻璃窗晒太阳,这样是无效的,因为玻璃窗会阻挡阳光中的紫外线,晒到宝宝身上起不到作用。

【俊宝妈的作法是让俊宝到户外在树荫下晒太阳,让俊宝趴在婴儿车里尽量多露出宝宝的皮肤。】

二、病理性黄疸高怎么办

只要觉得宝宝看起来愈来愈共同,精神及胃口都不好,或者体温不稳、嗜睡,容易尖声哭闹等状况,应及时就医,通常大夫会给宝宝开茵栀黄口服液喝,不要担心副作用,纯中药制剂,俊宝后来黄疸反复也喝了,效果显著。壮哉我大中医,呵呵!

如果黄疸值高于15~20mg/dl,那么儿科大夫就会要求宝宝“照蓝光”来改变胆红素为不会伤害大脑的结构代谢物。医生会考虑是否与溶血、感染或入量不足有关。不是疾病原因所致的黄疸,尽可能通过多喂养,增加排便量达到退黄效果。因引起新生儿黄疸的胆红素只能通过排便排出体外。照光只做为辅助治疗。

晒太阳,这是必须的!

篇12:新生儿黄疸的蓝光治疗临床研究

新生儿黄疸的蓝光治疗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不同方式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持续蓝光照射,研究组进行间歇蓝光照射,分别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1.7%和90%,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两组不良反应上,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症不良反应较少,疗效可靠,可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新生儿时期症状,既可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是由于某些疾病的表现,发生病理性黄疸可能会对新生儿的大脑造成损伤,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为此应给予积极治疗。蓝光治疗(波长425~475 nm的光照射),是临床上新生儿黄疸的首要治疗方法,能使患儿体内的间接胆红素转变为无毒的水溶性衍生物,从而降低患儿体内的血清胆红素含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1-3]。但由于持续蓝光照射常常引起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因此探索间歇蓝光照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1月~2月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黄疸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月~20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其中男52例,女68例,年龄2~28 d,平均11.2 d。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含量在221~428 μmol/L。随机对患儿进行了间歇和持续蓝光照射分组,每组为60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对两组患儿全部给予首先均给予益生菌、酶诱导剂,并进行纠酸和补液治疗。蓝光照射时间上,研究组采取间歇照射进行3~6 h照射后间歇2~4 h;对照组采取持续蓝光照射,持续照射12~18 h间隔8~12 h后继续进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对两组患儿治疗后均进行了60 h的随访调查,显示,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1.7%和90%,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不良反比较:见表2。研究组患儿共发生不良反应12例,其中发生腹泻3例,皮疹5例,发热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对照组患儿共发生不良反应31例,其中发生腹泻14例,皮疹10例,发热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黄疸是新生儿的一种常见症状,在早产儿中尤为多发,新生儿黄疸可以是一种正常情况,也可能是病理反应。如果黄疸指数过高将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蓝光照射治疗作为临床广泛使用的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在治疗技术上得到了不断的.改善和提高。通过蓝光照射皮肤,可以将未结合胆红素在蓝光的作用下,及时转变为双吡咯并经胆汁从尿中排出,能够有效低降低血胆红素,防止黄疸加重,预防胆红素脑病等病症的发生,与药物治疗比较,疗效较好,且便于操作。过去传统的持续蓝光照射方法虽然在疗效上较好,但常常带来新生儿腹泻、皮疹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4]。

采取间歇蓝光照射方式,进行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可以达到传统持续蓝光照射的疗效,在疗效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良反应发生比例上有明显的减少,同样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统计学分析比较,在两者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上,间歇蓝光照射组明显比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症不良反应较少,疗效可靠,具有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4 参考文献

[1] 李华娟.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36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41(16):49.

[2] 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05.

[3] 杨羊珍.新生儿黄疸日光早期干预的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杂志,2006,2(5):411.

[4] 曹亚民.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1(5):79.转

篇13:运用健康教育对新生儿黄疸的干预

运用健康教育对新生儿黄疸的干预

毕业论文是检验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文档,如何写好毕业论文也成为每个即将毕业的学子最关心的事情之一,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论文范文

摘要:目的:对住院的母婴同室15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用以提高其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达到主动配合治疗的目的。方法:根据黄疸的性质,有针对性的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分析并研究运用健康教育对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结果:136例生理性黄疸患儿在2周内皮肤黄染得以消退,2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病情得以控制。结论:制定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对疾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从而有效缩短了黄疸持续时间,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健康教育;干预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出现黄色的临床现象。当血清胆红素>85.5~102.5 μmol/L时,新生儿即呈现黄疸。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绝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2~5 d开始出现黄疸,足月儿在10~14 d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3~4周消退[1]。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早(24 h内);黄疸重,手足心发黄,血清胆红素>205μmol/L;黄疸退而复现或迅速加重,血清胆红素每天升高>85.5 μmol/L等;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由于生理性黄疸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表现与病理性黄疸易混淆,且大多数家长对此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因此,针对患儿父母开展有关新生儿黄疸的健康教育就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护理措施。在1月~1月期间对156例新生儿黄疸症患儿进行了观察,并运用健康教育对其进行了辅助治疗和有效干预,现将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病名例数黄疸开始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血清胆红素黄疸原因生理性黄疸136生后2~3 d1~2周85.5 μmol/L以上无明显诱因母乳性黄疸12生后4~7 d1~2个月106 μmol/L以上母亲泌乳不足新生儿溶血症6生后24 h内1个月155 μmol/L以上母婴血型不和、贫血其 他2生后2~7 d2~4周126 μmol/L以上先天性疾病1.2 治疗:一般情况下,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仍需密切注意观察,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病理性黄疸或黄疸程度重的患儿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下。

1.2.1 一般疗法:①提早喂奶诱导建立正常肠道菌群,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肝循环,不用对肝脏有损害及可能引起溶血的药物;②纠正缺氧和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注意保暖,供给营养。

1.2.2 对症治疗:一般采用光照疗法。溶血性黄疸患儿需延长蓝光治疗时间,可连续照射24~72 h。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但早产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产生白蛋白少,故除进行光疗外还要同时给予输白蛋白以减少游离胆红素,促进黄疸的消退,减少发生核黄疸的危险[2]。

2 健康教育

2.1 健康教育的方法

2.1.1 会谈法:安排正式会谈和利用工作间隙,按照预定的健康教育内容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交谈,以建立护患双方相互合作和信任的关系,并获得对方对患儿疾病所持态度和问题的自我陈述。

2.1.2 观察法: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安排较多的时间与患儿家长接触,从其语言、语气、行为和对治疗的配合程度的'观察中了解并分析健康教育的效果。

2.1.3 心理评估:通过观察和交谈中收集的资料,对患儿家长进行多方面评估,根据个体差异选择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分析其理解和接受程度,并作出改进和补充。

2.2 健康教育内容

2.2.1 生理性黄疸:①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许多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生2~3 d后面色发黄,过几天更明显了,感到很害怕,甚至误认为孩子得了肝炎。实际上,这个时期的黄疸大部分是正常现象,只有少数情况是由于疾病造成的。我们通过向新生儿父母提供关于新生儿黄疸的书面和口头信息,增强了他们对医护人员的信任,逐渐消除了思想顾虑。②有些家长由于经验不足或生活习惯,在对婴儿的日常生活照顾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因为害怕受凉而不愿为婴儿洗澡、换衣;因为害怕受风或见光而紧闭门窗,甚至连窗帘也从不拉开。而出现黄疸的患儿常会因皮肤搔痒和干燥脱屑而烦躁、哭闹,且室内通风不足和光线黑暗会延长黄疸持续时间。因此,我们重视日常生活宣教,指导他们形成科学的生活习惯,鼓励并帮助他们经常给宝宝洗澡,保持婴儿全身皮肤的清洁,勤换衣物,天气晴朗的时候让婴儿隔着玻璃晒晒太阳,充分接触阳光,同时保持室内的光线充足。看到孩子由烦躁变得安静,黄疸程度明显消退的表现,家长们认识到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并积极地配合治疗,间接达到了减轻黄疸、缩短黄疸持续时间的目的。③母乳是婴儿的最好食品。现在有些年轻的母亲或担心身材变形,或以工作忙为借口,不愿给婴儿哺乳,是造成新生儿黄疸的因素之一。据临床研究,早期新生儿黄疸程度与出生后体重下降有密切的关系。目前提倡母乳喂养从母亲产后半小时开始,这样既可避免浪费极有营养价值的初乳,还能加强新生儿肠蠕动,促进胎粪排出,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结合临床,向患儿家长阐明母乳喂养不但能促进患儿黄疸的消退,更能达到促进自身的恢复和预防育后并发症的目的。以此鼓励患儿母亲保持健康的心态,坚持施行母乳喂养,且哺乳次数不应少于8~12次/d。经过反复耐心的宣教,患儿父母均能采纳建议,转变态度,愉快地接受了喂哺母乳的任务,为改善患儿的身体状况和黄疸的顺利消退打下坚实的基础。

2.2.2 病理性黄疸:①母乳性黄疸:经临床统计,70%以上的产妇分娩后0~24 h仅分泌不足5 ml的乳汁,是母乳喂养儿发生早发性母乳性黄疸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情况下,鼓励母亲继续授乳,适当增加水分与热量的摄入,减轻新生儿体重降低程度,提高母乳喂养率,对促进黄疸的消退和预防新生儿脑损伤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有些患儿在继续接受母乳后仍出现黄疸,家长们就增加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在进行心理开导和常规健康教育的同时,向患儿家长介绍发病原因和应对措施,适当调整母乳喂养的次数和时间,如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黄疸严重,患儿一般情况差时,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的方法,使得家长们减轻了心理负担,接受了正确的喂哺方式,达到了配合治疗、促进疾病恢复的功效。②对于新生儿溶血症,常要向家长讲明病因、治疗方案等与疾病相关的知识,积极反馈患儿的病情转归,客观的介绍临床上此类疾病的预后情况,消除了患儿父母内心的疑虑和不安。在进行长时间兰光治疗的过程中,也能保持足够的耐心,及时为患儿补充营养和水分,为疾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③病理性黄疸患儿除结合以上宣教内容外,还需指导患儿家长密切观察皮肤黄疸的转变情况,注意过迟消退或黄疸逐渐加深或退而复现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早期控制感染、贫血、心肌损害及核黄疸等并发症。

3 小结

通过对患儿家长进行有关新生儿黄疸方面健康教育,使其对此疾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加深了了解,逐渐消除了顾虑,并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136例生理性黄疸患儿均在2周内皮肤黄染得以顺利消退;2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病情得以控制,皮肤黄染逐渐消退,无出现并发症病例,达到预期目标。充分显示运用健康教育对各类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

4 参考文献

[1] 崔 焱.儿科护理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90.

[2] 孙智勇.早产儿生后黄疸情况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19(1):59.

篇14:黄疸是什么原因

黄疸是什么原因

1.胆红素生成过多

这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溶血)后,非结合胆红素形成增多,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运输至肝脏,必然使肝脏(肝细胞)的负担增加,当超过肝脏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与结合能力时,则引起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此外,大量溶血导致的贫血,使肝细胞处在缺氧、缺血的状态下,其摄取、结合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必然会进一步降低,结果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更为增高而出现黄疸。

2.肝细胞功能低下或有功能肝细胞量减少

这是由于肝脏的肝酶功能低下,或者由于晚期肝硬化、或暴发性肝炎、肝功能衰竭,肝内残存有功能的肝细胞量很少,不能摄取血液中的非结合胆红素,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更为增高而出现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也是由于这个原因。

3.肝细胞破坏结合胆红素外溢

在肝炎病人中,由于肝细胞发生了广泛性损害(变性、坏死),致使肝细胞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发生障碍,故血清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而部分未受损的肝细胞仍能继续摄取、结合非结合胆红素,使其转变为结合胆红素,但其中一部分结合胆红素未能排泌于毛细胆管中,而是经坏死的肝细胞间隙反流入肝淋巴液与血液中,导致血清中结合胆红素浓度也增高而出现黄疸。这时病人转氨酶多会升高。

婴儿黄疸高怎么办

1.多晒晒太阳:

刚出生的婴儿很容易出现黄疸的现象,有时侯宝宝在出院前就有黄疸升高,有时是回家几天以后才出现。所以妈妈需要细心观察,如果发现宝宝的面部偏黄,但是症状不是太严重,这时可以抱宝宝外出晒晒太阳,晒得过程中,让宝宝的皮肤尽情地接触阳光,每天多晒晒太阳也可以退黄。

但是晒太阳时不能隔着玻璃晒,同时要注意遮住宝宝的眼睛,以免炙热的阳光灼伤宝宝的眼睛。

2.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同时也可以给宝宝服用妈咪爱等调节肠胃的药物,帮助宝宝排便,可以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3.坚持母乳喂养。

一般情况下,停止母乳喂养,宝宝的黄疸症状会明显消退,但是母乳为小宝宝最理想的食品,还是不要随便停,也无需过早采取母乳和配方奶粉混合的喂养方法。除非血清胆红素的值实在太高,才建议暂停母乳喂养三五天。

4.及时去医院就医就诊。

生理性黄疸一般是出生后2-3天出,到14天左右就退了,如果宝宝黄疸症状持续未消退,且逐渐加重,或突然加重,还有,宝宝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状,这时家长应及时送宝宝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宝宝的病情。

篇15: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新生儿常常出现的黄疸,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类。对于生理性黄疸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而病理性黄疸如果不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可引发胆红素脑病,急性期死亡率可达50%~70%;而存活的患者中也有80%左右将出现较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1]。因此如何及时诊断和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为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收集重庆市长寿区妇幼保健院6月~6月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共163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63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例,其中男87例,女76例,早产儿5例,年龄在1~42 d,其中142例年龄在1~28 d,平均13 d;所有患儿均符合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其中胆红素生成过多患儿89例,肝脏摄取和(或)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患儿48例,胆汁排泄障碍患儿26例。

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如下[2]:①出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②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 μmol/L、早产儿>257 μmol/L,或每天上升超过85 μmol/L;③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 μmol/L。

1.2 治疗方法:对于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患儿予以药物治疗结合光疗治疗,本组中有138例患儿达到光疗的指征,采用蓝光照射进行治疗,每天间断照射8~12 h,注意使用眼罩保护眼睛,对患儿生殖器也使用黑布遮盖保护。在光疗的同时针对黄疸病因给予抗感染、抗溶血等药物治疗。本组25例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患儿不适用光疗法,予茵栀黄口服液同时合用门冬氨酸钾镁针等保肝,退黄治疗,密切监测患儿血清胆红素波动情况[3]。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根据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将疗效分为:①治愈:皮肤黏膜黄染消退,且不再重复出现,足月儿血清胆红素<85 μmol/L,无其他并发症;②好转:皮肤黏膜黄染减轻,足月儿血清胆红素在85~221 μmol/L之间,无其他并发症;③无效:皮肤黏膜黄染无明显变化或减轻后再次出现黄染,足月儿血清胆红素仍>221 μmol/L。

2.2 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本组患儿中,适用光疗的138例患儿治愈87例占63.0%,好转42例占30.4%,无效9例占6.5%;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25例患儿中,治愈10例占40%,好转9例占36%,无效6例占24%。总体治愈97例,好转51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0.8%。

3 讨论

黄疸是新生儿期较为常见的症状,其中大部分属于生理性黄疸,临床只需观察即可,不需要特殊治疗。然而,有相当一部分黄疸表现为持续时间长、血清胆红素含量高等特点,属于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多数表现为间接胆红素升高,若治疗不及时胆红素可沉积于大脑引起胆红素脑病,此外还可能影响新生儿的肝功能等,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甚至可能导致新生儿死亡,因此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早诊断,早期治疗。

针对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方法包括:①药物治疗,包括白蛋白、激素等,近年来临床强调综合治疗,常使用如微生态制剂、思密达、茵栀黄口服液等,增加胆红素的排泄从而达到退黄的目的;②光疗,是治疗病理性黄疸的常用方法,针对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患儿,其作用机制在于蓝光对胆红素的'异构化作用,主要使用蓝光箱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对眼睛、生殖器等的保护;③换血疗法,可以移去患儿体内抗体和红细胞,有效的减轻溶血,适用于有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患儿,但换血容易导致感染、肠坏死等多种并发症;④其他疗法,如近年兴起的基因疗法等[4]。

由于引起本病的病因较复杂,对于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治疗在使用药物或光疗法进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该积极寻找病因,如对于感染引起的进行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对于溶血引起的则要抑制溶血等,去除病因加强护理,同时给予一定的营养支持,及时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特别要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溶血或影响肝功能的药物。此外,有文献报道部分患儿因家长警惕性不高,健康知识不足,导致治疗不及时,引起多种后遗症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应加强对新生儿家长的宣传教育,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皮肤粘膜黄染,因及时入院诊治。总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属于新生儿常见病,临床上应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临床医生应该针对每个患儿的情况如症状,病因等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4 参考文献

[1] 陈克正,张 喆.足月儿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与胆红素脑病的关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7(3):162.

[2] 沈晓明.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16.

[3] 樊明方.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3(1):1.

[4] 凌赛泳.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方法近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1(3):486.

篇16: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运用分析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运用分析

摘要:目的 对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8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及观察组(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儿的胎便初排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5%,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循证护理应用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 能够使患儿的黄疸症状显著改善, 对缩短新生儿退黄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护理;新生儿黄疸

黄疸是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新生儿黄疸指的是在新生儿时期, 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导致的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 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主要的临床特征[1]。除了对患儿进行药物、光疗等方法治疗外, 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也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本文选取12月~5月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月~205月经确诊并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 根据患儿出生日期单双日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3例, 女17例;日龄2~26 d,平均日龄(7.8±6.1)d;自然分娩患儿25例, 剖宫产患儿15例。观察组中男25例, 女19例;日龄3~27 d,平均日龄(8.2±6.3)d;自然分娩患儿27例, 剖宫产患儿17例。两组患儿性别、日龄、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密切监测, 给予新生儿早接触及早吮吸、母婴同室等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 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 2. 1 循证准备 对循证护理的本质、概念、起源、实证分析与应用、实施步骤等进行全面的了解, 对相关的文献资料等进行学习, 并根据文献资料并结合科室护理经验, 确定循证问题及循证护理的方案[2]。

1. 2. 2 循证问题 对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制、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影响因素、治疗方法等进行全面的研究, 并根据本科实际护理经验, 对新生儿具体病情和特点进行充分的考虑, 并确立了如下循证问题:①新生儿黄疸的相关知识;②抚摸、蓝光治疗的方法;③治疗以及护理的效果。

1. 2. 3 循证应用 ①蓝光治疗护理:在对患儿进行蓝光治疗时, 需要注意将暖箱蓝光照射的距离调整好, 一般为50~75 cm, 要将患儿双眼用黑布眼罩遮住并进行妥善固定, 将患儿的手脚用棉被进行包裹, 避免患儿因抓、拉、扯等动作而造成伤害。在进行蓝光治疗时, 要对患儿的体温进行监测, 并且要注意每隔2 h对患儿翻身1次[3]。②饮食指导:应该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让患儿尽早饮食, 以加速粪便排泄, 通过这种方式来使血液胆红素浓度得到降低;对母乳喂养进行指导, 一般哺乳次数>6次/d, 只要不是严重的母乳性黄疸, 则没有必要停止母乳喂养;如果患儿存在严重的躯干和四肢黄疸症状时, 则需将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③抚触护理:护理人员要对患儿进行抚触护理, 尤其是要对患儿的背部和腹部进行用力均匀、适度的抚触, 如果患儿出现不安、肌紧张、异常哭闹等反应则需要停止抚触护理[4]。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对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指数进行记录并比较, 同时记录两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②临床疗效:显效:经过5 d的治疗, 患儿的黄疸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或基本消失, 血清胆红素浓度恢复正常;有效:经过5 d的治疗, 患儿的黄疸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者显著改善, 血清胆红素浓度虽然未恢复正常但是显著降低;无效:经过5 d的治疗, 患儿的黄疸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血清胆红素浓度均未变化。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的形式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 1 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指数、胎便初排及退黄时间 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指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措施后, 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但是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同时观察组患儿的胎便初排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77.5%和95.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小结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 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 部分患儿在发生黄疸后一段时间不需要治疗就能够自行消退, 但是还有部分患儿的病情较为严重, 则需要一定的治疗和护理干预[5]。在本次研究中, 将本院收治的8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胎便初排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5%,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将循证护理应用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 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 能够使患儿的黄疸症状显著改善, 对缩短新生儿退黄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雪芳, 郑肖玲, 邓明映, 等.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13(17):274-275 .

[2] 肖震萍, 徐友岚, 李婉仪.健康教育路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2, 26(15):111-112.

篇17:什么是黄疸肉

问题:什么是黄疸肉?黄疸肉是什么意思?

黄脂肉表现为皮下或腹腔脂肪组织发黄,稍呈浑浊,脂肪松软不坚实,有时有异常腥味,外观很差,肌肉组织色泽正常,其他组织不发黄,脂肪组织与其他组织分界明显,器官无异常,经济价值低,

黄脂肉随放置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一般认为,这是由于动物进食含有多量不饱和脂肪酸及带有天然色素的饲料(如:鱼粉、蚕蛹及黄色玉米等),或者缺乏维生素E引起的代谢病,导致脂肪组织色素沉积造成的。当畜体受到外伤时,血液流出管腔外,血红蛋白氧化分解后形成一种含铁黄素的颗粒,也可造成黄脂肉。单纯由饲料引起和外伤引起的黄脂肉,在没有其他不良变化时,可以食用。如伴有不良气味时则不可食用。

www.HacK50.com-找入门资料就到

篇18:什么是黄疸性肝炎

问题:什么是黄疸性肝炎?黄疸性肝炎是什么意思?

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的整个病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即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其临床表现如下:

篇19:黄疸指数怎么测呢

刚刚出生的宝宝很多时候黄疸指数比较高,这是因为宝宝湿热导致的,主要症状是宝宝的粪便尿液都很黄,而且许多并发症也会相继出现。防患于未然,观察宝宝的尿液跟粪便是很难看出是否有黄疸指数的,这就需要测试一下,那么黄疸指数怎么测呢?可以在家自己动手吗?

家里一般都是不能测试黄疸的指数的,要测试的需要一种仪器的,在家可以观察下宝宝的脸蛋皮肤、手脚这些地方黄的程度,给宝宝喂点葡萄糖水,一般足月生产的宝宝会在第二周末的时候黄疸就会消退的了,满月的时候去医院做保健的时候再让医生测量下就可以的了。

宝宝测的是经皮黄疸,原则上测身体黄的最明显处,如果都差不多,选择能够有代表性的3个部位就可以了不过不用太担心,原则上只要黄疸指数不超10,都是可以打疫苗的,具体请以接种室接种医生意见为准。

许多人会认为喂母乳与黄疸指数高有关,其实并不尽然,专家认为要把其他造成黄疸原因都排除,才能说是因为母奶造成黄疸。由于前1个星期的黄疸,有可能是因为喂食不足所导致脱水,这时如果指数小20mg/dL就没有问题,因为至今还没有因母乳性黄疸产生脑病变报告的文献,所以一般不建议终止母乳喂食,但如果黄疸指数超过20mg/dL,可以暂时停止喂母乳,用婴儿奶粉辅助。如果在48小时之内黄疸改善再重新喂食母乳,胆红素可能会稍微回升2~4 mg/dL,对宝宝不会有影响。母乳所产生的黄疸,大约会在1~3个月内完全消失。

那具体黄疸指数怎么测?这需要到医院跟医生说明情况,让医生判断是否有必要做测试,自己动手是不能够测试黄疸指数的。有时候宝宝吃了某些食物会造成假性黄疸,比如胡萝卜、番茄、橘子等等,这个时候会让皮肤看起来比较黄,但实际上是没事的。

篇20:溶血性黄疸怎么治疗

临床上有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黄疸的症状,如急性溶血性疾病、慢性溶血性疾病、贫血、肝细胞坏死、胆道阻塞等等都可以引起黄疸。而在我们日常中,最常见的黄疸是溶血性黄疸,患有溶血性黄疸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烧、寒战、头痛、呕吐、腰痛、还在皮肤发黄等等的表现。

溶血性黄疸一般有急性发作的,当我们发现自己皮肤偏黄,而且有食欲不好的情况,那我们就需要到医院地行检查,自己是否患有溶血性黄疸的可能,下面来简单的了解一下什么溶血性黄疸。

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巩膜及黏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正常胆红素最高为17.1μmol/L,其中结合胆红素3.42μmol/L,非结合胆红素13.68μmol/L。溶血性黄疸是由于大量红细胞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现的黄疸。

首先确定是否有黄疸,皮肤黏膜发黄不一定有黄疸,可能为摄入大量胡萝卜素的食物或某种药物所致。

其次,明确何种类型的黄疸,黄疸的分类有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者有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尿胆原(+)、尿胆红素(-)、骨髓中红系增生明显等表现,据此做出诊断。

溶血性黄疸的治疗,首先是针对溶血性疾病本身的治疗:清除病因、去除诱因、对症治疗(如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浆置换,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某些类型地中海贫血、药物治疗无效的自身免疫性溶血的患者行脾切除等);其次为对症退黄治疗,临床上常用的有茵栀黄、思美泰等,但必须强调,如溶血未解除,退黄是困难的,而且效果是暂时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引起溶血性黄疸的疾病很多,因此,当我们发现自己患有溶血性黄疸的时候,需要再做相应的检查,了解一下自己是患有那一种溶血性黄疸。了解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治疗的效果会比较好。

相关专题 黄疸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