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讨论文

wxp780206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wxp780206”参与投稿,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医疗纠纷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讨论文(共13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篇1:医疗纠纷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讨论文

医疗纠纷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讨论文

近年来医疗纠纷明显增加是不争的事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一年整医疗纠纷是否增加相关报到还不多。医疗纠纷的发生对医院建设发展客观上起了负面作用。医疗纠纷是客观现象不容回避。对医疗纠纷的成因进行分析,发现和遵循其规律积极主动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和妥善处理之是十分必要的。现就这些问题我们所作的一些思考及一些做法和体会做一个总结,以资交流。

一、成因及分析

医疗纠纷成因应当说多数是综合因素所致,引起医疗纠纷的因素大致可分为背景因素、医方因素、患方因素。现就这三方面因素浅析如下。

1.1背景因素

背景因素也可称社会环境因素或深层次原因。医疗纠纷不论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背景因素都在其中起作用,也就是说它对医方因素和患方因素都起着作用。

首先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旧的医疗保障不复存在,新的医疗保障确实存在保障不够;二是受保障人群对新的医疗保障(包括商业保险)需要自己出钱构筑认识不足,心理承受力不足。这两个问题都会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基础原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保-患”矛盾(基本医疗保险与参保职工的矛盾)转嫁成医-患矛盾,或曰社会机制问题。

其次医疗机构一方面是“福利性的公益事业”受到严重低于成本的价格管制,另一方面又完全“断奶”,同时“被推向市场,要引入竞争机制”;对于“救死扶伤”的不同理解;患者是不是消费者的争论;源自商业经营中“顾客就是上帝”翻版“病人就是上帝”等等所引起的医务人员、病患及家属在思想认识上的不知所从必然在日常的医疗服务活动中有所反应。有些认识上的误区甚至是医疗纠纷的直接起因。

第三部分新闻媒体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负责任的炒作,误导造成人们在此问题出现的认识误区也是医疗纠纷增多的重要原因。以致在医疗纠纷中患方将“不如何如何我就找媒体给你们曝光”成为威胁医院的口头禅。

再有由于社会变革造成人们心理承受发生问题及部分人对社会不满,转而把医院及医务人员当做“出气筒”和“唐僧肉”的不在少数。“要致富做手术,做了手术扯事故”并非空穴来风。甚至有些病患明说“你们哪么大个医院,给一点算什么吗?”。在一些人心目中只要是国家的就是不吃白不吃的肥肉。

1.2医方因素

医务人员中付出太多、不被人理解是较普遍的情绪,医生反对自己的子女学医做医生的情况非常普遍。医疗纠纷中按患方不满医方因素可分为服务态度问题、价格问题、和医疗效果及管理的问题几方面。细分下来有服务水平低、医务人员缺乏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工作拖拉、对就诊患者漫不经心、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的某些问题指正其在某些方面处置不够妥当、病情解释或交代不清、违反医疗常规和制度、后勤保障措施不到位、病案缺陷 、医院管理水平不高、记错账、技术水平不高及缺乏经验等。医方因素归结到一条就是未完全遵守国家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及常规。

1.3 患方因素

患方因素导致医疗纠纷的有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患方对此没有相应认识、因缺乏医学知识对疾病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对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甚至有病人进医院等于进“保险箱”认识误区对医院规章制度理解不准确、有个别医疗纠纷因患者为满足某种需求而提出特别要求引起的、家庭经济或人际关系不良的情绪转移、患者及其家属持有不同心理等因素等。患方因素中不排除少数在其他地方(包括非医疗服务行业)“闹事”尝到甜头故意行为。

二、体会与对策

关于背景因素在引发医疗纠纷所起的作用我们很难有所作为。能做的只有在合适的场合进行微弱呼吁。本来“非典”的发生给了全社会对卫生事业发展道路一个反思的机会,至少对卫生队伍整体的评价能更接近其真实情况。但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到多少有利于医院发展的变化出现。因此估计在短时间内医疗纠纷仍会保持上升的趋势。至少不会明显下降。

引发医疗纠纷的患方因素不在我们控制范围。为预防和处理好医疗纠纷我们只有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们体会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处理好与医院发展建设的'关系。医院软、硬件建设上去了,技术水平提高,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有成效了,医院发展壮大了能很大程度抵消引发医疗纠纷的背景因素对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的不利影响。

我院在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的一些具体作法简介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2.1学习运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全面促进医院管理水平提高

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在概念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条例中关于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的原则对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起到“底线”的刚性作用。医院在条例实施前用2个月时间组织各级种类医务人员对条例逐字逐句学习、讨论。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知道医疗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对照条例中对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病案管理部门要求;对病历书写具体要求;对医务人员应告知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的具体要求;对医疗活动中发生了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制度等要求,医院对规章制度全面清理。对医疗活动中与条例规定要求不相适应的工作程序进行调整,从源头上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条例立法精神与民法衔接较好,医院在学习条例时特别加入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内容的学习,使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养成保存证据的意识,提高了医务人员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素养。对部颁的条例配套规章也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疗质量监控管理部门严格按照条例要求,认真履行职责,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制度化。

2.2加强医疗服务质量重要控制环节管理

我院长期把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放在一些重要环节上。首先对接病人最频繁又最容易忽视的挂号室、出入院处、收费处门诊药房、护士站等“窗口部门”加强管理。同时对手术三关、急诊急救病例、以及医院根据工作经验总结的年纪较大、有心肺合并症等八类特殊病人进行重点要求。保证医疗确保质量不出大问题是对医疗纠纷最有效的预防。

2.3每月定期召开临床科主任联席会

会议内容为布置近阶段医疗质量管理重点工作;反馈上一阶段对医疗服务质量监控检查的结果和医疗事故隐患;各科室交流新开展的工作及需要配合的事项;其它需要“关着门”讲的事情。

2.4落实医患沟通制

按卫生部、重庆市卫生局要求将长期以来化解医疗纠纷行之有效的医患有沟通作法制度化。制定了医生、护士接诊新收病人制度,术前谈话制度、重要治疗前谈话签字制度、麻醉医师谈话制度等。在制定上述制度时将多年总结出的能有效减少纠纷的要点作为谈话内容制度化。

2.5 抓好病历书写和操作常规培训

重点在低年资医师中反复训练对某项疾病诊断处理的常规工作,使其形成条件反射。强化病历书写中对疾病诊断标准(诊断依据)的撑握在病历中有明确的反应。强化对治疗中用药和治疗方法的依据的病历书写,使年轻医师养成医疗活动是有充分依据并在病历中有反应的习惯。在出院医嘱中强化向病人交待复查、随访并有记录。病情观察要及时记录。这些要求能很大程度的防范医疗纠纷或便于医疗纠纷的处理。

2.6认真处理已发生的医疗纠纷及时总结

对于已发生的医疗纠纷应认真对待妥善处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协商、行政调解、诉讼三个途径处理。其中要克服怕打官司的想法,因为通过鉴定和/或诉讼能够很好地让患方解除许多误会,对于内部医务人员的处理也更有说服力。当然不管哪种处理都要注意总结避免犯同样的的错误。

三、讨论

医疗纠纷的成因错综复杂,表现形式也五花八门,但只要我们做到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医疗纠纷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一但发生应高度重视,认真处理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减少因解决医疗纠纷对医院发展建设在时间、精力、经济上的牵扯。可以更好地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的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使医院发展建设上不断进步,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

篇2: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对策研讨论文

有关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对策研讨论文

我国建立完善了贷款集体决策、贷款审贷分离、信贷客户资信评定等一系列制度,对防范信贷风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信贷风险仍屡屡出现,信贷资产质量不高的现象仍未控制。本文就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如何有效防范信贷风险进行探索和研究,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试论有关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对策研讨。

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来自于银行方面的原因

1.金融体制改革滞后,理论认识和观念上存在误区。尽管商业银行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实行了“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经营方针,但因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大部分银行从业人员商业意识、风险意识比较淡薄,信贷活动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2.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由于我国金融制度的不完善,各商业银行之间彼此之间进行了盲目、无序的竞争,如放弃原则为企业多头开户,致使企业逃避了信贷资金的监督。同一银行内部,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强健、高效、充满活力的有机整体。

3.商业银行缺乏高素质人才,是导致银行产生信贷风险的'又一个内部因素。信贷管理工作需要大量既憧银行业务又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既有深厚而渊博的经济、金融、法律知识,又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既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又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的人员。

(二)来自企业方面的原因

1.企业认识上出现偏差,长期以来,受计划体制的影响,许多企业领导片面地认为企业是国家的企业,银行是国家的银行,银行贷款就是国家的贷款,赚了钱是国家的,亏损也是国家的,生产经营活动完全不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理所当然地认为,企业盈利是由企业创造的就应该由企业来支配,一旦企业亏损,就依赖政府,依靠银行贷款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根本不考虑企业是否有能力偿还贷款,长期负债经营。银行则背上了企业转嫁过来的包袱。

2.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低下、社会负担过重、设备老化,经营管理仍然走外延扩大再生产的老路子,以粗放式经营为主,市场应变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比较有限,所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低下,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产品积压,难以销售,亏损严重,银行贷款无力偿还,积累了大量的不良债务,从而形成信贷风险。

防范信贷风险的对策

(一)加快金融改革步伐

首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加快商业化进程,彻底地改革信贷管理体制,科学地制定贷款授权授信制度,不能简单“一刀切”,靠牺牲基层活力单纯求安全。要给基层行适当的信贷经营权,做到信息与信贷决策权对称,权力与责任对等,激励与约束同步。同时要彻底改革信贷政策,科学地设定信贷标准,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而非公有制经济中有活力、有发展前景的企业遍布各地,这应该是我们基层银行发展的机遇,建议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关注一下这些方面的动向。其次建立金融竞争机制,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建立金融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金融整体运行效率,它包括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是指实现资金资源的最佳配置,按资金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竞争价格提供产品服务;生产高效率是指金融企业内部资金资源有效利用,达到规模效益最大和交易成本最低,这样整个市场的活力来自于竞争,通过竞争择优汰劣,促进生产要素向合理的方向流动,实现资源最佳配置,从而使金融体系的最低成本发挥最大效能。

(二)建立信贷风险预警体系

针对目前信贷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信贷风险“事后处理多,事前防范少;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静态分析多,动态分析少;局部分析多,全局分析少”的现状,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总行都已经建立了科学完善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具体内容包括:提高贷前分析效率,改善贷中决策质量,优先贷后管理技术。制定行业信贷组合方案和行业信贷政策,提高区域风险监管效率,为利率定价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要加强银行内部的资金利率管理,支持区域信贷授信管理,支持客户评价和授信工作。要求各行认真执行和严格落实,只要彻底的落实好预警体系的各个环节,就能够有效地防范信贷风险。

篇3:有关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对策研讨

摘要:我国建立完善了贷款集体决策、贷款审贷分离、信贷客户资信评定等一系列制度,对防范信贷风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信贷风险仍屡屡出现,信贷资产质量不高的现象仍未控制。本文就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如何有效防范信贷风险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银行信贷;信贷风险;防范对策;政府干预

一、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来自于银行方面的原因

1.金融体制改革滞后,理论认识和观念上存在误区。尽管商业银行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实行了“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经营方针,但因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大部分银行从业人员商业意识、风险意识比较淡薄,信贷活动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2.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由于我国金融制度的不完善,各商业银行之间彼此之间进行了盲目、无序的竞争,如放弃原则为企业多头开户,致使企业逃避了信贷资金的监督。同一银行内部,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强健、高效、充满活力的有机整体。

3.商业银行缺乏高素质人才,是导致银行产生信贷风险的又一个内部因素。信贷管理工作需要大量既憧银行业务又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既有深厚而渊博的经济、金融、法律知识,又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既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又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的人员。

(二)来自企业方面的原因

1.企业认识上出现偏差,长期以来,受计划体制的影响,许多企业领导片面地认为企业是国家的企业,银行是国家的银行,银行贷款就是国家的贷款,赚了钱是国家的,亏损也是国家的,生产经营活动完全不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理所当然地认为,企业盈利是由企业创造的就应该由企业来支配,一旦企业亏损,就依赖政府,依靠银行贷款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根本不考虑企业是否有能力偿还贷款,长期负债经营。银行则背上了企业转嫁过来的包袱。

2.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低下、社会负担过重、设备老化,经营管理仍然走外延扩大再生产的老路子,以粗放式经营为主,市场应变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比较有限,所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低下,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产品积压,难以销售,亏损严重,银行贷款无力偿还,积累了大量的不良债务,从而形成信贷风险。

(三)来自于政府、政策等其他方面的原因

1.政府干预。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出于本位主义的角度,片面地追求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争贷款、争投资、争项目,运用各种手段,乃至是行政手段来寻求银行的信贷支持,银行被迫执行“行政贷款”、“条子贷款”,这些贷款往往无法收回,形成滞帐、呆帐。

2.国家政策、经济发展的环境变化和运行态势,也对银行的信贷资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根据国内和世界的经济、政治环境,在不同时期采取相应的货币、金融等经济政策,银行信贷行为一旦与经济政策的变化或经济环境的变化无法完全适应,也容易形成不良信贷,同时由于货币紧缩,市场购买力下降,企业产品大量积压,占用大量资金,从而影响贷款的效益。

二、防范信贷风险的对策

(一)加快金融改革步伐

首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加快商业化进程,彻底地改革信贷管理体制,科学地制定贷款授权授信制度,不能简单“一刀切”,靠牺牲基层活力单纯求安全。要给基层行适当的信贷经营权,做到信息与信贷决策权对称,权力与责任对等,激励与约束同步。同时要彻底改革信贷政策,科学地设定信贷标准,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而非公有制经济中有活力、有发展前景的企业遍布各地,这应该是我们基层银行发展的机遇,建议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关注一下这些方面的动向。其次建立金融竞争机制,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建立金融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金融整体运行效率,它包括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是指实现资金资源的最佳配置,按资金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竞争价格提供产品服务;生产高效率是指金融企业内部资金资源有效利用,达到规模效益最大和交易成本最低,这样整个市场的活力来自于竞争,通过竞争择优汰劣,促进生产要素向合理的方向流动,实现资源最佳配置,从而使金融体系的最低成本发挥最大效能。

(二)建立信贷风险预警体系

针对目前信贷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信贷风险“事后处理多,事前防范少;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静态分析多,动态分析少;局部分析多,全局分析少”的现状,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总行都已经建立了科学完善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具体内容包括:提高贷前分析效率,改善贷中决策质量,优先贷后管理技术。制定行业信贷组合方案和行业信贷政策,提高区域风险监管效率,为利率定价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要加强银行内部的资金利率管理,支持区域信贷授信管理,支持客户评价和授信工作。要求各行认真执行和严格落实,只要彻底的落实好预警体系的各个环节,就能够有效地防范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1]曹幸仁.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处置[J].中国城市金融,,(4).

[2]李勤.信贷进与退的实践思考[J].中国城市金融,,(7).

[3]王文胜.处置不良资产的路径选择[J].现代商业银行,2004,5(上).

篇4:数学课堂低效成因分析及对策论文

数学课堂低效成因分析及对策论文

【摘要】在教学设施落后、师资条件差的农村学校之中,还没有从普遍意义上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中的无效、低效现象俯拾即是。本文中笔者就从几种典型症结分析数学课堂低效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低效;原因;改进策略

新课程改革几年来,数学教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广大教师所认同,各种极具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方法不断涌现,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地推动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亮点,还只是停留在点上的,特别是在一些条件优越的学校中产生的,从面上来说,不符合课改精神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尤其存在于教学设施落后、师资条件差的农村学校之中。考察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没有从普遍意义上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中的无效、低效现象俯拾即是。究其原因,笔者试从几种典型症结分析数学课堂低效原因,并提出改进策略。

1.不重视有效的组织教学

1.1 教师过于严肃,学生轻易不敢举手发言,唯恐出错遭到批评。教师只好点名并未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有些学生站起来不知所措,受到批评后,情绪低落。

1.1.1 教师没有激情,语言平淡,学生未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整节课非常沉闷。

1.1.2 课堂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只顾讲解,偶尔点名批评,不见成效;操作课中学生合作学习,课堂乱糟糟,教师无力控制混乱的场面。

1.2 多样激励,激发情绪;有些教师对调皮的学生多次教育后,发现成效不明显,就会失去耐心,从而造成对全班学生都以极为严厉的面孔面对。这种情绪延伸到日常课堂中,使得教师的亲和力降低了。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要以亲善的面貌对待学生,用自己亲切的微笑、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其次,教师要善用激励性的话语,毫不吝啬的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细微创新及时而充分的给与肯定:比如“第二组的同学听讲最认真”、“你回答的声音真响亮”、“你的想法很独特”、“你真善于动脑筋”、“你的回答给了大家很好的启发”等等个性化的评价,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再者,要关注课堂中开小差的学生,了解他们学习不专注的原因,可以多让他们回答简单的问题,及时给与表扬。合作学习交流时,要注意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将能按照教师要求操作的小组评为“合作之星”等。

2.不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数学课堂中,不难看到,有的课堂师生配合默契,学生专注听讲,积极思考发言,教学时间紧凑,教学效率高;有的课堂形如一盘散沙,教师自顾讲课,学生我行我素,效率低下。后者往往是没有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以下分别从学生作业习惯、听讲习惯、发言习惯透视课堂低效的现象。

2.1.1 教师仅就板演习题作简要评讲,至于其他学生的练习有没有完成,出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常常被忽略。甚至随堂练习由于检查不到位,有些学生不写,教师也不知道。一节课下来,教师对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太清楚,及至课后作业改过后,才发现问题百出。

2.1.2 随堂练习或者操作活动结束后,学生还未能完全进入听讲状态,教师就开始评讲,讲解完后,部分学生不知所然;学生只注意教师的讲解,对于同学的回答不会耐心倾听。

2.1.3 整节课看似热热闹闹,教师每提一个问题,全班学生都集体大声回答,甚至有时一名学生回答错误了,由于声音较大,其他学生也跟着说,对错误竟也浑然不觉;教师每提一个问题,没有思考的停顿,都要求学生立刻回答,并极力表扬回答得快的学生。

2.2 互批作业、及时反馈;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不时地练习,教师要依据练习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化解难点,所以练习一定要有效。教师应加强课堂行间巡视,及时发现问题。让同桌学生学会互批作业,课堂中及时了解错题原因,以便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突出重点,关注学困生。一节课结束后,教师不仅要完成“教”的任务,还要对学生“学”的状况了然于心。

2.3 动静结合、学会倾听;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听清楚了要求,才能认真思考。操作活动前,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不急于动手,先仔细听清楚操作的要求和将要探讨的问题;操作活动后,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停止操作,耐心倾听别人的发现,准确表达自己的见解。刚开始时,学生可能并不能按照要求做到,教师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听讲习惯。

2.4 充分思考、独立回答;数学课堂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的提问应该精炼有深度,所以要留有充分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课堂的短暂安静比一味热闹更有意义。齐答尤其不适合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课堂,长期以往,班级中中等偏下的学生完全依赖反应速度快、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跟着他们人云亦云,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回答问题,不能一味求快,要给反映慢的学生思考发言的机会。

3.不重视教学时间的把握

3.1.1 教师对课堂中每个环节的讲解都非常用力,唯恐学生听不明白。

3.1.2 教师语言罗嗦,不断重复并非重点的话语。

3.1.3 有些基本练习所用时间让听课者感觉太过“奢侈”。

3.1.4 对课堂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的把握不予考虑。

3.2 抓住重点,锤炼语言;经常拖堂的教师是很让学生反感的,然而有些教师由于观察不到学生的情绪,长年累月的拖堂,也浑然不觉。一个不能把握好教学时间的教师,是不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充分考虑教学时间的安排,比如,一节课中的复习、新授、基本练习、拓展练习、课堂作业等部分分别用时大约是多少,教师要了然于心,教学过程中要随时调节。如果时间确实不够,干脆将一部分知识安排到下一节课中去教学。其次,教师整节课的用力不能太均匀,必须要突出重点。现象中提到的用时“奢侈”,就是教师不懂得节约练习时间,随堂作业形式太过单一:比如较简单的习题可以改为口答;板演的习题可以事先抄好题目;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习题重点讲解,不必面面俱到;可以发挥同桌互相听说检查的.优势。再者教师还要不断要锤炼自己的语言。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体现出精炼的特征,重复罗嗦不仅不会加深学生的印象,还会造成学生的听觉疲劳,挤占学生思考发言的时间和机会。

4.不重视教学素材的整合

4.1 教师按照教材中的编排顺序依次进行讲解、练习,全课结束后,将书中剩余习题或者练习册中的习题作为回家作业。这些习题中往往难题较多,大部分学生课后完成会出错,如果不专门找时间讲解势必影响到第二天的新课教学,故而一些教师自以为很有责任心的上起了“黑课”,有时还为学校的批评深感委屈。

4.2 钻研教材,整合素材;一般教材的编排都是科学的、合理的,教师按照教材的顺序讲解本没有错。然而,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接受能力,教材编排者不可能完全考虑到。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根据本班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内容。首先教师课前要充分钻研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其次教师对书中每道习题的安排意图应该了然于心,适当进行整合:比如同类型的习题不要过多重复练习;书中的难题带领学生稍作分析,给与恰当提示;结合练习册,在书中习题的基础上适当补充一些拓展题,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了提高,也避免了教师课后的费时费力。

参考文献

[1] 刘兼 孙晓天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

[2] 汪潮 《教学新理念》上海文化出版社 7月

[3]金培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江苏教育研究》第11期。

篇5: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分析的论文

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分析的论文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探讨激发英语学困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力图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学习能力,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英语水平。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很多老师在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应试教育得不到合理的纠正和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评价的缺陷,我们英语教学陷入困境,再加上各种原因使得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成为制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如何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使“学困生”尽快走出困区。是摆在每一位英语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在英语教学中,我体会到:只有树立信心,正确对待、付出耐心和爱心,采取必要的措施,“学困生”才能慢慢赶上来。这一难题才会得以解决,进而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成绩。那么,学困生究竟是何种原因产生,又应该以何种方法克服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体会,简单总结如下:

一.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所谓“学困生”即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通常是指智力正常的儿童由于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对学习丧失信心,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低下,暂时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新课程标准》要求。他们拖着整个教学进度的后腿,长期困扰着广大教师,从而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其实英语学困生并非一开始就“学困”,这部分学生起初是满怀希望地学习英语,但事与愿违,不知不觉地加入了学困生的行列,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内因

1、学习心理问题。经过仔细调查、耐心交流和分析归纳,笔者发现“学困生”成绩差主要存在一些心理因素。这些学生在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活动时,感到自己的英语水平有限,无法准确、有效地表达意思,从而产生紧张、害怕的感觉。这种感觉使他们思想负担重、顾虑多、心理压力大、学习效率低。有时还会碰到同学或老师的冷遇甚至讽刺、挖苦、斥责。这样他们就会丧失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学习的兴趣也荡然无存。

2、学习态度不佳。初中英语学困生年纪还小,做事总以兴趣为出发点。他们只看到了英语学习既费时费力又不见成效,而不能正确理解学好英语对社会和自己将来的人生有多大的意义。尤其是中小欠发达城市及其乡镇的学生,由于周围缺少英语使用的环境,认为英语的使用距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只要掌握了汉语,自己日后的生活就不会在语言上出现问题。所以一部分学困生是因为英语难学而不想学英语,还有一部分认为学英语无用而不学英语。

3、学习策略使用不当。有些学生学习方法单一、呆板造成学习成效低。这部分学生虽然学习较刻苦,但只局限于死记硬背,对所学的知识没有理解,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老师也忽视了对他们的学法指导,学生学习成绩总上不去。

还有一类学生没有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只是依赖被动地学习。他们的学习就是跟在教师的后面,甚至抄袭别人的作业。课前无预习,学习缺乏针对性;课后没有认真复习、巩固和提高,不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二)外因

1、家庭环境的因素。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利的家庭环境会产生负面影响。在被调查的学生家庭中,除4名父或母接受过高等教育(仅占0.15%),194位父或母高中毕业(7.41%)外,其他200名家长只有初中或小学学历,还有180名父或母为文盲或半文盲。这些家长在英语方面的知识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一些没有学会的知识或遗漏的知识无人辅导,其他学科的作业家长可以起到检查的作用,而对于英语作业则无能为力。还有些家长对于英语的认识和重视的程度不如语文、数学两科。他们认为将来不用到外国去,也不用和老外交流,对孩子英语学习成绩的好坏不在乎。致使孩子也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学生就不能自主的、创造性地去学习。

2、教师自身的因素。真诚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教师的语言要生动风趣,能够吸引学生。语言是教师传递知识、影响学生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只有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有逻辑性,才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而有些教师上课枯燥乏味,教学不得法,方法陈旧,缺乏针对性,使得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些因为自身业务水平低,教学能力差,或工作不负责任,也让学生不喜欢上他们的课。还有些教师将那些”学困生”当作包袱,鄙视他们,放弃他们。看到他们学习不好的时候往往不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会对他们训斥、甚至说出一些侮辱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语言;而且也只会向家长及班主任告状。而这种做法只会伤害孩子的心灵,伤害他们的自尊,并且使得他们对英语更为反感,也就更加的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丧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二.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一)化解“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想要解决“学困生”心理问题,首先就要激发起学习兴趣,克服不良心理。兴趣是学生积极认知事物和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孔子在《论语》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歌德也曾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可见兴趣对学习是何等的重要,尤其是对于那些对英语学习已丧失了兴趣的“学困生”。为重新激发他们对英语的热情,首先可以在第一节课时给学生来一段即兴的英语演讲,或者让他们欣赏一段精彩的英语对白。其次给学生创设一个愿意学可以学利于学的平台,简言之就是“我搭台,你唱戏”。例如可以特意让这些“学困生”轮流在早自修领读英语,晚自修默单词时负责批改,让他们做一回小老师,起初他们可能还不会很有兴趣,但久而久之,这种做小老师的感觉会让他们对英语的态度不再反感,然后当他们领读的不错的时候给予适当表扬,逐渐引发他们的兴趣,将他们慢慢带入到英语学习当中来。

(二)化解“学困生”学习态度的对策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英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英语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的语言,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日益加深,英语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英语能力是初中生必备的。另外通过学习英语可以开阔眼界,了解一个与东方文化不同的新世界。以此来引起学困生对英语学习价值的认识,改变其一贯的冷漠态度。

而对于那些因为不喜欢英语老师而变成“学困生”的学生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如果学生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花时间学这门课,而成绩突出。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心目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朋友。

(三)化解“学困生”学习策略的对策

1、帮助“学困生”养好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在英语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教师在进行学法指导的同时,对学困生要施加恰当的压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早读课时督促他们开口大声朗读,布置适当的作业及预习新课的内容,并督促他们按时完成。帮助他们课前利用工具与音像资料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学会倾听、仔细观察,获取关键信息;大胆模仿,勇于开口表达,善于合作,积极参与;课后规定他们定时听录音,及时总结、使用、巩固所学的词汇、句型,及时复习,养成按时完成作业(书面、口头),不懂就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帮助“学困生”形成有效地学习策略。此外,教师应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促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以利于他们实现高效的学习。比如,教给学生音、形、义、景相结合的记忆单词方法,如联想记忆法和利用构词法识记词汇;利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巩固、学习词汇、句子、语法以及文章的谋篇布局,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利用合作学习策略降低学习难度,实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

3、保持“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小学阶段有明显不同。小学的英语教学主要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好奇心和兴趣为目标,所以教学活动多为游戏式,学生没有过多的学习压力。而初中的教学侧重语言知识的教授,随着词汇量逐渐增加,抽象词汇大量出现,语法规则的系统讲述,学生会感到学习英语不再是件轻松容易的事。这时教师一方面要告诉学生只要付出努力,学习就会出现进步,让学生认识到努力与成绩之间是正相关的。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出现困难时要坚持不懈,不要轻易灰心丧气。

(四)赢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培养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想转变”学困生“对待英语学习的态度,必须要获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首先,英语教师要经常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在关心孩子身体的同时多关心其英语学习,既要克服经济上的困难,给予学习用品的满足,又要在劳作之余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其次,英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向家长反映子女在校的英语学习情况。通过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使家长关心子女的成长,重视子女的英语学习。同时,可以让家长督促孩子做作业、听磁带、背书,默写生词等,这对学困生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五)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

教学方法单调,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学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主要因素。为此,必须改进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1)采用灵活教学法,激发“学困生”学英语的兴趣。如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那就要靠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了。如记忆单词,笔者平时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读、背,而是采用游戏或竞赛的方法来促使学生主动地去记忆词。背单词是每个学生都很头疼的问题。笔者经常采用一种竞赛的方式来让学生背诵,而且是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首先让他们两人一组,然后互相练习,就所学习的本课的单词进行互译:一个学生先说中文,另外一个很快说出中文,然后互换。接着就把所有的学生分成两组,然后两组中的学生分别抽出一组进行比赛。教师说出某单词,哪组的学生最快说出其英文或中文,其所在的大组会得到一分,然后换另外两小组继续进行比赛,保证每组都能进行比赛。最后统计出各组总分,多者为胜。

(2)课堂上创造语言环境,活跃教学。要想学好英语,课堂上既要有教师的教,又要有学生的练。只有讲、练结合,及时反馈,使学生取得的收获变成有形的事实,才能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例如,笔者就常常要求学生利用单词和句型自编儿歌、自制谜语等。此外,为了让学生能体验到真实生活中对语言的需求,使他们从“不得不学”到“想要学”转变,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3)加强学法指导,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教师在知识传授中要结合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注意提高学生的思想情感素质,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索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真正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教师要尽量选取简单易读、趣味性强的短文。如小故事,幽默笑话,各国文俗文化等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从培养兴趣入手,逐步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三.结论

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工作。教师需要长期不懈地坚持,在思想上、行为上、课内课外多下苦功夫:在教学中要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优化课堂教学,让学困生体验成功;加强学法指导,减轻学困生的精神压力及强化学习内驱力;发挥集体力量,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自觉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困生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春梅.学困生的学习障碍与教育对策[j].

[2]杜福兴.谈英语学习动机及其继发与保持[j].

[3]戚焱,陈玲.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观念与策略的研究与分析[j].

篇6:农村工业污染成因及对策分析

农村工业污染成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目前,农村工业污染严重,农村工业发展对农村环境和农业资源危害加重,农村可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受到威胁.农村工业污染的`防治需要政府、社会中间层组织、企业及社会公众这四者有机结合.探讨协调政府、社会中间层组织、企业与社会公众多维关系的同时寻求防治农村工业污染防治解决路径.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提出治理农村工业污染对策,以期为新农村建设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提供帮助.作 者:周帮扬    李娟    梅章慧    ZHOU Bang-yang    LI Juan    MEI Zhang-hui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期 刊: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JOURNAL OF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09(2) 分类号:X32 D912.6 关键词:环境法律关系主体    农村工业污染    防治对策    环境弱势群体   

篇7: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论文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农村也大力推行机械一体化。于是,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的拥向城市,为国家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可是,在农民背井离乡,使自己生活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不断繁华的情况下,新的问题即“留守儿童”问题却日渐突出。按照学界的一般定义,所谓的“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分离并“留守”在老家的少年儿童。根据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的抽样数据推算,我国20农村的“留守儿童”人数约是万人。随着来农村外出打工人员的流动规模进一步扩大,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将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据前人的有关调查显示:65.9%的老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在心理上存在较大的问题。“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的研究,前人认为较为突出的是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在对“留守儿童”其他问题方面的研究,前人也做了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误入歧途。

综上所述表明:“留守儿童”问题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前人从众多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为我们今后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然而在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对“留守儿童”激动、悲痛、情绪忧郁以及意志力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在解决对策过程中,关于同伴关系及“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对其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的'影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据此,笔者打算运用调查与访谈等多种方法,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探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对策,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改善他们存在的不良心理,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身心能够积极健康的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通过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笔者对“留守儿童”有了基本的认识。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的前景下,我们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更加的担忧起来。为了更深入的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笔者随机对山东省160名“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访问,根据数据显示“留守儿童”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敌对

笔者对“留守儿童”与其他人发生矛盾时所采取的处理方式进行了调查统计,见表1

表1:“留守儿童”与别人发生矛盾的处理方式及所占比例

从表1中可以看出:43.3%的“留守儿童”会采取吵架的行为,16.2%表示自己会闷不吭声,18.9%向父母诉苦,还有21.6%会采取其他发泄方式,寻找心理平衡。可见,“留守儿童”采取打架或其他行为方式解决问题的还是占绝大部分,由此,可以推断,“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孤僻、偏激、不团结、搞破坏、易产生敌对等不良心理问题,从而导致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严重者有的参与盗窃、抢劫,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

2.人际关系敏感

“留守儿童”在情绪、性格上存在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其人际关系的发展。根据对“留守儿童”是否愿意和同学一起参加集体活动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统计显示:16.7%的“留守儿童”认为对活动不感兴趣,不愿跟同学一起参加,显得不合群,人际关系十分敏感,不愿与人接触,喜欢独来独往,孤僻自闭;46.6%的表示别人叫我去才去,显得内向,不积极;也有36.7%的表示非常愿意参加。

3.悲痛、厌恶、焦虑、忧郁

“留守儿童”年幼就离开父母,从小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从精神上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内向、不开朗,较为突出的是情绪悲痛、焦虑、厌恶、怨恨、忧郁。根据笔者的调查统计显示,81.1%的“留守儿童”非常的想念父母,一旦谈及其父母,表现的非常焦虑,悲痛不已,泣不成声。而18.9%的表示不太思念,长期跟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对父母已经失去了以往的那种浓厚的亲切感,有的甚至讨厌父母、怨恨父母。这些“留守儿童”当中,在提到父母的时候,大多表现得很默然,有的避而不答,有的则是闷不吭声。再者,在调查中还发现,85%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其中16.2%的患有不同程度的忧郁情绪,具体表现在:做事畏缩不前,胆小怕事,行为不积极,表情木然等不良心理状态。

可见,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在不同程度上都会产生一定的情绪问题。

4.学习心态

根据调查统计,89.2%的“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护,5.4%由亲朋好友监护,还有5.4%由老师或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64.9%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加之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不高,成绩不理想,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因此,极易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劲头不足等不良心理。

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缺乏良好的亲情教育

“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塑造出一切日后的行为。”这是麦肯侬(Mack-innon,1950),有关早期童年经验对人格影响的一个总结。

笔者大多对中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进行的调查,年龄多处在7—14岁之间。在这个阶段,正是儿童成长过程的第二关键期,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依恋关系是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础,良好的依恋关系能够满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要,能够帮助孩子形成对社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然而,在笔者的调查结果中显示,16.2%的家长平均一周与孩子联系一次,10.8%平均每月联系一次,29.7%表示不定时的联系,43.3%的很少联系。

由此可见,相对于其他同龄儿童来说,“留守儿童”自年幼便远离父母,缺乏频繁的联系,从而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呆板、不与人交往、怀有敌对、破坏等不良的人格特点。这些不良的人格特点会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致使“留守儿童”往往在情绪上变得焦虑、悲痛、厌恶、怨恨、忧郁;在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

2.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管教

调查结果表明,89.2%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去教育现代的儿童是行不通的;而5.4%是由亲朋好友做监护,还有5.4%的是由老师看管或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对于别人的孩子,通常是不敢管、管不了、也没法管,于是采取通融政策,只要不犯大错误即可。在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留守儿童”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最后导致出现一系列的不良问题。

3.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对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其学校的教育也会影响到“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现在大多数的学校、老师十分关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成绩差”的学生。“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明显的比其他同龄儿童差,学习方面显得困难重重,自然而然不引起学校、老师的注意,加之“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自闭,沉默寡言,人际关系十分敏感,极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作为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使其心理问题更为严重。

篇8:英语后进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路桥金清中学 王勤谦

摘要:面向21世纪,我们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但随着招生的扩

大,英语差生面越来越广。所以补差工作是势不可挡,本文主要分析后进生成因以及对策。

关键词:学习动机 教学观念 自信心 尊重 爱

所谓的后进生顾名思义,也就是后来进步的学生,后进生这个概念,是60年代前后出现的,

此前用差生、双差生比较多。后进生指思想行为、学业成绩、智力发展等方面低于合格水平,

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缺陷的学生。教师或家长往往称他们为暂时表现差的学生,或暂时后

进生。人们使用后进生这个概念,出于一种辩证思想,出于一种教育者的爱心。那么,英语后

进生也就是在英语学习方面达不到教学目标对该生年级段所提出的基本要求的学生。后进生的

产生,是学生个体在社会化进程中不和谐的反映。引导、促使每一个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是

教育的任务,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为防止和减少出现后进生,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有必要

来认识一下成因。笔者在农村高中从教多年英语,接触过很多英语后进生,通过调查和分析,

笔者发现后进生的形成受内因和外因的影响,内因主要表现为学生态度、动机、意志力、性格

倾向、学习迁移及情感因素等方面的问题;外因与学生的英语学习环境、教师的教学观念、教

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师的知识与能力,以及教师的个性品质等因素有关。

1、内因分析

1.1、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从初一开始接触英语时,就凭自己的兴趣学习。他们只对课

堂上生动有趣的内容和方法感兴趣,而对英语基本技能(单词短语的记忆及基本原型的模仿应

用)感此索然无味。于是就不专心听讲。这样,他们既使在课堂上记住了一些语言知识,下了

课就忘得一干二净。随着高中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多,这部分学生学习上的问题更加突出。由于

初中阶段英语基础不牢固,既使此时他们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学习吃力,自信心大减

1.2、缺乏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引导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

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动机是个体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

为。多数学习后进生在大量语言知识的识记过程中毫无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欲望。这是较典型

的缺乏学习动机的表现。

1.3、缺乏意志力

不少后进生一进入高三阶段就不知所措,有成百上千的英语单词没有记住,数百条短语没有

掌握,语法知识一片空白。于是,他们开始发愤学习英语,经过一番努力,效果并不理想,于

是就又退缩了,说到底,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就是由于害怕困难,缺乏克服的意志。笔者的学

生林某就属于这类型。林某人还较聪明的,领悟力也较高,就是缺乏毅力。在高一、二时把希

望寄托到高三奋斗。到了高三,开始的一段时间很刻苦地背单词,但由于不知的东西太多了,

逐渐丧失信心,过了二个星期,笔者发现该生再也不读英语。

1.4、性格倾向

一些学习由于长期生活在较闭塞的乡村,很少接触外人和陌生人,加上父母与他们又缺乏交

流,因而形成了内向,孤僻的性格。他们不愿开口,不善交往;而开口少,与他人接触少,往

往模仿能力也差,这就使及他们更不愿参与各种英语练习活动,内向的性格使他们回避与别人

交往,碰到问题常常不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在课堂上害怕表现不佳有损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目

中的形象,降低自我价值。因此,他们缺乏自我表现的习惯和勇气。具有这种性格倾向的学生

,不仅学习上的困难无法解决,而且经过的语言知识也不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再现。笔者发现任

教班级的后进生中,有1/2学生是性格内向的,这些学生不敢举手发言,当被叫到时,有的低

头不语,有的声音很轻,像在自言自语。进行Pair work时,他们总是不投入,缺乏跟同学合

作精神。

1.5、学习习惯

多数后进生课前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不做笔记;课后不复习巩固,作业马虎,完成任务

了事;学习缺乏主动性,尽管词典就在身边,遇到一个不认识的单词也要问老师,养成了懒惰

的学习习惯。笔者所教的后进生中有90%的同学不预习、不复习,上课尽管坐着一动不动,认

真听讲,但一听就忘,因为从不做笔记,有时教师叫她/他记,才勉强记在在书本上。坏习惯

是产生后进生的一个主要因素。

2、外因分析

目前,大部分高中学生每天有课堂上的45分钟能接触到英语,加之班额较大,既使在英语课

堂上也只有少数优秀学生能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教师难以照顾到不同学力、不同层次和不同性

格的学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产生后进生的因素。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

面。

2.1、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一堂课上单词、词组、语言点、对话或课文等教学内容

一项接一项,对于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犹如看电影似的过了一遍,根本掌握不了。特别是

教师在公开课时,为了表现自我,教师经常唱独脚戏唱一节课,一个个环节下来,不管每一个

环节学生有何反应,不考虑学生是否已接受。

2.2、将英语语言条文化,使活生生的语言变成了固定的规则,使英语课成了死记硬背的代名

词。还有一些教师试图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巩固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使语言教学“理科化”。

由于教师教学法过于机械,学生或朗读,或做题,或回答问题,忽视语言的交际性,使得一些

学生对英语学习逐渐失去兴趣。

2.3、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有些学生面对规则的单音节词都不知所措,对他们来

说,英语单词实在难记。

笔者在刚任高二新班英语时,发现来自别班的学生学习方法很有问题,可能高一时教师忽视

了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学法指导。学法指导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必须引起教师的

高度重视。教师应在起始阶段就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学法指导。

2.4、教师对学习后进生鼓励和表扬少。不少教师上课缺乏表情和激情,对学生出色的表现常

常无动于衷,很少鼓励较差的学习试一试。在农村,课堂是学生唯一能操练英语的场所,如得

不到教师的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会受到影响。

2.5、教师课堂提问面有局限性。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很少被教师提问,甚至一学期一次都没有,这样就滋长了学生的学习惰性

,扼杀了学习主动性及兴趣。且教师提问女生多于男生,提问对象又相对集中在教室中间的一

些学生。笔者以前也曾犯过这类错误,每次提问起,总是叫好的同学或中间的同学,因为笔者

不善于记同学们的名字,结果发现,后进生就是自己不提问的那些,如今笔者强迫自己记学生

的名字,每节课被提问的同学尽量不重复或少数重复,后进生的数量逐渐在减少。

3、对策和建议

英语学习后进生产生的原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由于英语学习后进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一

味简单地进行知识到课,搞提海战术,只会使其对英语学习产生更强烈的厌学情绪。只有摸清

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解决困难。

针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中学英语后进生偏多的现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对策:

3.1、爱和尊重是转变后进生的前提

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师真诚的爱和尊重是启迪心扉的钥匙,后

进生往往最需要的就是这把钥匙。我们作教师的千万不能用过分的语言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

能用冷酷的表情刺痛他们幼小的心灵,否则会使他们的思想上出现反感,产生悲观等不良情绪

。我们要用热情、诚恳和信任的思想感情去感染他们,打动他们的心灵。对他们微小的进步,

加以鼓励、肯定,必然就会激起他们的上进心。这使我想起去年任教的高一(2)班的赵某同

学毛遂自荐的故事,开学初当笔者酝酿课代表的人选时,这位学习成绩不怎么好的同学向笔者

毛遂自荐,当时笔者有点矛盾,但理智告诉笔者要尊重他的选择,因信任是转差的一剂良药。

果然,他当了课代表后,成绩也进步很快。因此,教师的爱和尊重是他们进步的起点。

3.2、发现闪光点是激发后进生自尊心的关键

自尊心是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之一,而后进生大多数都有自卑感,缺乏

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此,老师在转化中对后进生不能歧视,不能厌弃,不能过多地公开批评。

要全面地、深入地、客观地了解他们,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长处,善于发现挖掘身上的

积极因素。使他们能够施展所长,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后进生不自暴自弃,树立自尊

心和自信心。学生刘某虽然很聪明,但没有用在学习上,上课不是低头走神,就是做小动作。

学习成绩一般,经多次教育,收效甚微。学校每年一次的圣诞英语晚会的短剧,我叫他去扮演

一个角色,他乐意地接受,并花费很多时间去背台词,最后这个短剧《汤姆逃学》演出很成功

。事后我找时间个别与他促膝谈心,又一次表扬了他的优点,并指出他学英语潜力无穷。此后

,他英语进步很快,一颗迟闪的星开始闪出点点光芒。总之,我们教师应该永远有颗火热的心

,以高尚的奉献精神去努力工作,使每一颗星都闪闪发光。

3.3、从预防入手,切实抓好入门教学

英语入门教学是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该阶段决定着学生今后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提高与发展

首先,教师要及时摸清新接任班级学生的情况,其中包括学生的原学习学校、学习基础、父

母文化程度、学生个性、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对有困难倾向的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和思想沟

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多开

口,多与他人交往,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体验到英语教师对他们的特别关爱,建立起融洽的师生

关系。这样有助于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增加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自觉性和毅力。

其次,针对农村拼音基础差和模仿能力不强的弱点,转化后进生强化语言教学,着重培养学

生的拼读能力,使学生掌握读音规则,过好语言关,为学生记忆和积累词汇奠定基础。

再者,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督促和检查,使学生养成

在课堂上大胆模仿、积极参与、课后坚持操练、及时预习和复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4、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改进课堂教学

教师要充分信任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调人人参与,改变后

进生作为读者或局外人的角色,改变他们自我封闭的性格。在教学中,要承认差异,因材施教

,分层要求,让后进生有所收获,不断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为了

使学生学好英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听讲--接受--记忆--

做习题”的学习模式。通过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听、说、读、写

多种训练中不断地体验、熟悉和掌握英语。特别是对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

手段,生动活泼的方法,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其学习兴趣,让他们乐于学习和参与。在教学

过程中,还应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5、从实际出发,有效进行补偿教学

个别辅导和补偿教学是“帮困”的必要措施。补偿教学 必须以学生自学为前提,可以通过结

对子和成立学习小组等形式,创设学习氛围。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组织补偿教学。

对待学习后进生,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还要有恒心,切忌粗暴、训斥或忽冷忽热。有效的补偿

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入手,多从学习方法上给予必要的指导,及时表扬

他们所取得的进步,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3.6改进评分方法,淡化竞争气氛。分数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工具。坏分数常常使学习

后进生心惊肉跳,常常使他们受人歧视。前苏联合作教育学派认为,简单地用坏分数对学生的

学习加以“判决”,会直接挫伤他们的学习的情绪与动机。主张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分数,或

者在学生作业完成得不好时暂不打分,直至改正错误后再打个好分数。笔者认为,这种记分方

法对学习后进生是可行的,尤其适合于平时的测验,因为平时测验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形成性

评价的目标是发现学生学习问题,及时反馈纠正,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而不是为了给他们

贴标签,再如,鼓励性评分也是一种可以采用的方法,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就可以得

到一个好分数。实践表明,它对激发学习后进生学习动机是有效的。

总之,英语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做好以下五个方

面的结合,即预防矫正相结合,心灵沟通和补偿教学相结合,改革教学与指导学法相结合,开

发智力和挖掘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综合转差和学科特点相结合。

参考文献

1、何芳《转化后进生的理论与方法》知识出版社

2、章小英等《农村初中英语学习困难生归因调查报告》中小教外语教学2000.6

3、郑东升《让农村英语“贫困生”脱“贫”》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增刊

4、胡元胜《抓住一个闪兴点,让自暴自弃的学生燃起新的希望

篇9: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分析的论文

一个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将导致信息使用者无法真实还原出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这将可能会误导其对于信息的使用,干扰到使用者所作出的相关决策,更甚的将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针对现阶段市场上存在不真实的会计信息的情况进行讨论,不断优化我国会计行业的市场规范,对于促进我国会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相关概述

会计是将货币作为计量单位,通过对市场上的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实现一种经济管理的工作。会计可以运用计量、报告等一系列的方式为相关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日常经营成果、财务情况的重要数据,方便其进一步作出相关决策。同时会计也是企业负责人考核其内部人员的经济职责是否照常履行、管理决策正确性、实现经济盈利的重要保障。而对于会计工作者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为各种信息使用者及时提供其所需要的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会计工作者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将会是各单位评价企业会计工作优劣的基础,而会计信息真实程度则又决定了会计工作的成败与否。如果一个单位的会计信息失去了真实性,会导致所涉及到得到所有者、投资人、债权人、政府管理机构以及其他信息使用者无法获取到真实的数据,进而降低信息提供单位的社会信誉度。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工作者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没有达到真实的反映出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的目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其对使用者提供了缺乏真实性的信息,导致包括企业所有者在内的政府管理机构、投资者、债权人等有关人员的重大决策造成了不利影响的情况。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目前,市场上呈现的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是由多个方面导致的,在众多因素中相关利益的诱使、不完善的市场监管机制、行业相关制度的缺失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里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如下分析:

1.利益诱使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的发生

市场上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各种利益因素的诱导驱使。对于企业来说,其利益收益者为企业所有者、政府机构、投资方等群体,他们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利益环节。而当任意方面的利益受到牵扯时,那么就为了个别人员不遵守有关的国家法律或是规定准则制造了可能性,任意改变标价,随意调整利润,任意制造企业盈亏账单等不正当行为,都是这些利益相关者为了一己私利而做出的违背个人准则的事实。在日常生活中,一部分中高层管理者的核算企业盈亏项目的时候甚至缺乏专业的程序和操作,这也造成了企业会计信息无法真实显现出其实际损益的情况,在人为因此的影响下使得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缺失。此外,部分企业所有者为了实现企业本身的长久发展,获取更大的利润,往往会向政府机构或是其他单位出示不真实的企业财务信息来掩盖其本身党的不足,从而致使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情况的发生。

2.不完善的监管机制扩大了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的范围

一般而言,对于会计行业的监督工作分为企业内部监督、社会公众监督以及政府统一监督。就企业内部监督方面来说,普遍存在内部监管部门制度及人员的不完善,缺乏实际监控效力,加之企业的内部管理混乱,使得相关数据、信息失去了原有的真实可靠性。其次,就社会公众监督而言,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市场中的会计事务所所承办的审计业务独立性不高,加上事务所的收费制度和内部管理系统并没有得到明确规范统一,而一些的从业会计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又不过关,使其权责不对等的现象普遍存在,进一步方便了市场中虚假信息情况的出现。最后,对于政府部门的统一监督方面,其力度显然是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首先政府部分无法仅凭借执法行为就有效制止行业中虚假行为的出现;其次政府的部门之间同样缺少沟通,财务、审计、税务等单位之间的业务交叉不大,难以合二为一针对市场中的现象做出及时的判断,从而使得政府对于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的现象没有充分重视。

3.会计行业相关制度的缺失使得信息失真的现象存在

我国会计行业发展的时间尚短,因此无论是对会计行业制度的修订还是会计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都在很大程度上缺少专业的经验。反映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会计行为的规范准则也难免会存在披露之处,这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越来越多新的会计业务和经济行为不断发生,而会计行业相关制度缺失导致的信息失真问题也将进一步扩大其影响范围和幅度,为新业务的往来时项目的统计、计量和汇报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三、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提出的对策

为了减少市场上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出现,针对提出的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的原因,结合实际操作中的一些事实,提出了可以在增加企业会计处理透明度、加大监管机构监管力度、健全会计信息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对于其进行改善。

1.增加会计处理的透明度,减少相关信息人为可操作性

依照我国市场上存在的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的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会计制度规范,对相关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操作进行严格规定,才能在使目前多数企业所涉及到的会计处理程序合理化,这也为实现市场上会计信息真实、准确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对企业在会计信息处理的源头部分进行有效的防范控制。而要制定合理的会计制度准则,一方面要发动有关政府单位颁布的各项准则与国家的法律条例相一致;另一方面,政府机构也需要对市场上新近出现的各种会计信息交易事项尽可能及时的推出相关法律法规对设计企业进行约束,规范企业会计信息处理。同时,证监会还需要对市场中的各种企业信息披露情况进行着重监管,确保企业所披露出来的信息,尽可能的涵盖全面,并且供信息使用者所使用的所有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

2.加大监管机构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政府的监管部门应该建立信息监管机制,有效约束企业在市场上的对于信息收集,处理,使用等方面的操作,加强政府对企业在市场上所公布会计信息的监督管理,也可以成为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准确性的有利保障措施。通常情况下,对于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情况的监管机制可以分为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本身建立切合其实际的内部监管机制,提高其监管人员的自身思想觉悟与道德水平,对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进行监管。另一方面,可以由政府或社会上的一些组织建立相关的政府监管体制和社会监管体制,对市场上的各类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审计监管,逐步演化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根本防护措施。最终,通过政府监管体制、社会监管体制和企业的内部监管体制多种监管体系合作完成对于行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监管。

3.进一步健全企业会计信息的制度建设

加大力度完善我国企业的相关制度建设,努力构建出一个符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产权体制。加强企业内部的两权分离操作,在确保企业所有者的资本可以保持稳步增值状态的情况下,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改善其企业经营者的工作条件,增强其工作责任感,充分调到其成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科学的避免政府监管部门和社会监管机构对于企业决策所形成的干预情况,防止原有的信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信息失真。此外,企业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也应随着业务的开展不断扩大其披露范围,使其切合发展的要求。

四、总结

总结来说,企业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在实际生活中是很难完全杜绝的情况,而各方面对其信息的整改也并非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但我们必须对信息失真的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减少企业会计处理的认为可操作性、加强对市场监管机制的构建、完善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制度的建设,从根本出发,为建立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市场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石曼琪.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J].品牌,,12:162-164.

[2]朱晓丹.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04:217-218.

[3]赵莉.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01:269-270.

篇10:影响建筑工程技术的成因及对策分析论文

影响建筑工程技术的成因及对策分析论文

摘要:建筑行业在我国城市化建设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是一项复杂的管理工程,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管理问题,尤其是建筑工程的科学管理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相关,需要分析建筑工程的施工影响因素,基于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现状来优化当前的建筑工程管理,根据建筑工程的管理影响因素制定完善的解决措施,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和优化。

关键词:建筑工程;影响因素;质量控制

一、当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基础管理问题。当下建筑市场发展尚没有建立一个科学的管理秩序,所使用的管理制度并不科学,与实际的施工现状存在一定的背离,缺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保障的措施。当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管理措施执行效果与实际的施工进度不符合,对于施工人员行为约束也不到位,对建筑施工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建材购买和存储管理方面,施工人员使用建材时制定的管理规章制度与实际的建设要求不符,对施工人员的行为管制也不到位,给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尤其是施工过程中推行的建筑材料购买和存储管理的制度不科学,大多的采购人员在建筑材料质量管理上没有严格约束,采购人员无法按照质量标准进行建材的筛选和购买,盲目地追求低成本无法提高建设质量。在建筑材料仓储管理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基础管理的问题,尚未科学规划施工场地,在施工现场受到了一定的影像,对建筑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约束。

(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新兴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用较少,依旧采用传统的施工技术,施工人员缺少继续学习和进步的意识,专业提升速度慢,对新型的施工设备缺少研究和学习,在施工中无法科学控制施工质量,把握最好的施工效果。

(三)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尚未设立专业的质量监管负责人。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合理施工行为缺少专业的质量监管人员,无法科学处理施工现场出现的矛盾,无法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为建筑工程的施工负责人过度追求施工进度以及成本控制,对现场的人员缺少监督管理和行为管束,而且建筑施工中的子工程较多,工程分包也容易造成施工质量参差不齐,无形之中也增大了施工质量管理的难度,现场建设混乱的情况也会经常发生。

二、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首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使用的管理技术薄弱,管理人员尚未建立明确的管理技术体系,施工现场没有明确基本的管理方案,现场缺少管理设施,无法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进行软件与硬件设备的搭配,从而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带来了影响。其次,政府部门在施工监管中执行力度不足,尚未建立明确有效的监管工作,多数的监管工作人员无法保障自我的工作效果,在施工现场执行效果没有达到预定的标准,政府推出的强监管的措施也无法顺利执行,使得整个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无法百分百落实。再次,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专业人员素质水平不一,多数的施工人员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组成的,缺少专业的施工管理知识,无法切实执行管理部门出台的质量管控措施,常常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施工,由此无法保障建筑工程的管理效率。最后,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过多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主观地管理,缺少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实际施工中,管理人员的主管责任意识不强,尚未引进国内外优秀的管理案例和理论知识,甚至存在一些排斥心理,由此无法直接提升建筑工程管理质量,实际的建筑工程管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给后续的建筑工程管理升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解决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问题的措施

(一)健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体系,增加管理层级,落实各方责任。在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仅有一层管理人员是不足控制整个施工现场的。随着建筑工程的规模扩大,各个施工项目的分工程需要落实不同的人员承担责任,执行管理和监督的工作。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阶段,搭建完整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重点监督和提高建筑工程的责任体系。通过对实际施工情况的考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有的施工人员落实相关的责任与义务,使得每一个人都认识到自己在施工期间需要承担的措施,为了切实完善施工人员的技术以及能力,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可以定期安排专业技术培训,将施工期间的新型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技术引入到实际的施工作业之中,借此来完善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水平,间接完善提高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

(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做好风险预防及控制。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外界因素的干扰对于质量的影响也是绝对的。在施工准备阶段以及施工期间做好多变因素以及外界因素的风险预判以及控制。首先,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环境进行调查,搜集地质信息,包括施工期间的天气信息,结合建筑工程的施工实际施工情况做好施工安全的预防措施。其次,在施工期间,对现场的施工秩序、安全防范做好多层保护,落实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强调施工期间的安全制度,做好突发性风险因素的控制,降低外界因素对施工进度的影响,把控好施工现场的秩序,才能切实提高施工作业的效率。

(三)落实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约束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涉及到的项目种类很多,需要强化管理流程和细节,为了避免施工期间多项事务的处理标准不一、程序混乱的现象发生,项目施工管理应当落实每一项管理事务的制度规范,包括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物料管理以及进度控制计划。在落实质量管理计划的时候,做好监督预防机制,及时验收子工程的施工成果,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组织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四、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进步,现代化的建筑施工管理要与时俱进,综合现阶段的工作质量和特点进行问题的改善,满足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需求,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本文分析了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了其中出现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几点完善和优化的措施,有效改善建筑工程的质量,顺应时代的进步提升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翠云关于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6):140~141.

[2]李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华民族居,(30):189~190.

篇11: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论文

一、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不良工作环境的影响不良的工作环境是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直接来源。

1.不良教学环境的影响

首先教学的物理环境,包含教学设施设备等物件所构成的环境和自然环境,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幼儿园无法配备完善的教学设施,提供不了良好的教学场所、教学用具,另外自然环境也不很理想。基于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幼儿教师需要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使教学达到优良的效果〔1〕。其次是教学的人文环境,幼儿教师队伍结构的不完善、幼儿教师聘任制度的不健全、缺乏监督小组以及对聘任教职工的监督,幼儿教师培养机制不健全等,都是导致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2.不良组织氛围的影响

组织需要领导们的领导,一旦缺乏领导的支持就会丧失凝聚力,幼儿教师在所处的组织里也会产生较大的工作压力。诸多调查显示,幼儿教师时常会抱怨部分领导缺乏欣赏与支持性回馈,组织之间缺乏基本的联系,组织氛围会遭到破坏,幼儿教师一旦丧失心理依靠,感受不到来自组织的关怀,就很容易导致职业倦怠日益加深〔2〕。

(二)消极的职业因素的影响

1.外在的期望过高,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过大

虽然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就某种程度而言比较受世人的尊敬,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人们的价值观开始趋向多元化,幼儿家长与幼儿以及社会各界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期望也日渐开始产生众多的分歧,其中难免会衍生一些不切实际或者急于求成的期望〔3〕,无形中增加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根据诸多研究者的调查发现,幼儿教师的成就动机其实很高,但是在现实中,幼儿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也许并不会那么明显,从而就会造成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较大,在工作责任感以及工作疏离感之间徘徊不定、自责难安,最后使其自信心受损,导致职业倦怠的加深。

2.工作缺乏创造性

在现实生活中,部分教师开始出现安于现状的心态。造成这样的情况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来自于教师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放任自流;另一部分原因则是来自对幼儿的学习和身心发展了解并不深刻的幼儿家长。此类型的幼儿家长更愿意幼儿教师对幼儿实施“小学化”的教育,对幼儿教师的创造性活动和成果持以不理解和不接受的态度,教师的创造性逐渐被磨灭,对工作的热情也大不如前,这也是导致幼儿教师逐渐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

3.角色冲突的影响

幼儿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往往不止一个,幼儿教师面临的既有角色间的冲突又有角色内的冲突,角色转换本身对幼儿教师这一群体的身心就会造成一定的压力,所以这也会成为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心理的来源之一。

(三)消极的个人因素的影响

1.消极的人格特征的影响

就某种意义而言,个体的人格特征是可以决定个体的行为方式的。上海师范大学刘丹探讨了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根据职业倦怠量表和卡特尔16PF把被试的分数进行分类并对结果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研究结果分别指向谦虚顺从、兴奋性、怀疑、刚愎以及忧虑性的人格特征是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4〕。

2.个人工作能力的不足

工作能力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幼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有力支撑。一些幼儿教师开始出现无法及时跟上时代步伐的情况,如果不及时提高自己的能力,就会有被他人超越和被时代淘汰的危机,幼儿教师的自信心就会受到强烈的打击,消极的情绪会产生负面影响,职业倦怠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滋生。

(四)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社会群体、社会交往、道德规范、国家法律、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心理虽然是个人的情绪生成,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与社会因素有关〔5〕。

1.价值观念多元化,自由选择的范围较广

幼儿教师作为知识阶层人员,其价值观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再加上现实中面对的各种困难,例如工资待遇不理想、负担压力过大等,幼儿教师会产生较大的心理波动。而不当的价值观会诱使部分幼儿教师一味追求个人和局部利益。所以,在这样的背景和不完善的人生价值观的影响下,部分幼儿教师是极有可能产生职业倦怠心理的。

2.社会支持系统的不完善

幼儿教师这一职业非常需要社会支持系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社会支持系统可以给幼儿教师提供良好的帮助〔6〕,当幼儿教师面临职业压力和社会压力彷徨无措的时候,没有社会支持系统提供帮助,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其职业倦怠,使其失去对这一职业坚持下去的信心。

3.不良人际关系造成的心理压力

人际关系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是相当重要的〔7〕,不良的人际关系将会对幼儿教师的职业生涯造成很大的影响。除了家人之外,从事幼儿教师一职最多接触的就是自己的同事和朋友们,所以不良的人际关系不但会引起持续的精神紧张,甚至可能有害健康,从而造成职业心理压力〔8〕。

二、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管理,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

1.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首先,需要完善幼儿教师录用制度。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幼儿教师队伍,需要进一步改革幼儿教师录用制度,使幼儿教师录用制度不断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其次,保障有良好的教学环境〔9〕。社会以及幼儿园应该针对幼儿教师教学工作的特殊性,以发展的眼光建立科学合理的幼儿教学环境保障制度,要针对幼儿教师教育成果的特殊性,构建宽松、和谐的幼儿教育教学环境,保障教学环境建设的财政投资,使幼儿教师有良好的教学环境。

2.创设良好的组织氛围

想建立良好的组织氛围,领导者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力求让每一位幼儿教师都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升和充实自己,并且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职业综合素质,促使幼儿教师在工作中进一步更新观念,理清思路,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10〕。

(二)幼儿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积极的心态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回归教育初心

幼儿教师首先要做到“善己”,即认清自己的消极、悲观、碌碌无为的价值观,并积极寻求改变;其次是拒绝狂妄自大,谨记要把重点放在教学上来,回归教育初心,做回真实的自我;最后,需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感。

2.正确对待外在的高期望、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身为幼儿教师要正确面对外在期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切不可反应过激〔11〕,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处理事情。对于不合理的外在期望,幼儿教师需要做到不要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适当保持自己的个性,对于合理、有望实现的期望则通过努力创新和改变来逐步实现。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幼儿教师首先需要提高自我修养,不断学习和积极进取,努力提高个人素养;其次,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最后,需要调整好心态,保持崇高的追求、勇于直面现实问题。

3.激发创造性思维

首先,用新眼光观察问题,就是要求幼儿教师能够独具慧眼,善于从平凡之中发现新事物。其次,需要教师从新角度提出问题,即要敢于质疑事物,勇于提出问题,以独特和全新的视角来看待问题。第三,以新思路分析问题,即要求幼儿教师能够突破旧框架,找出新路径。最后,用新的办法解决问题,即幼儿教师要能够摒弃旧的思路和方法,勇于挑战旧思维、老套路,敢于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难题。

4.平衡角色冲突

面对角色冲突,幼儿教师要努力寻求改变。首先,幼儿教师要争取做幼儿和幼儿家长真正所喜欢、所期望的幼教人员;其次,幼儿教师要学会自我角色认知以及对他人角色的认知、对角色期待的认知,恰当处理好多种教育角色的转换,恪守自己的职业责任;此外,幼儿教师还要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履行职能。

(三)幼儿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提高教育教学素养

1.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幼儿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善于剖析自我,适当反思工作;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学识。

2.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能力

幼儿教师要做到端正态度,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了解国家相关的政策,明确教育方向,懂得因材施教,努力实现教学目标;善于对幼儿进行引导启发,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善于营造积极的氛围以及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幼儿教师要做到内外兼修,做到表里如一,注重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注重自我仪表,增强自身魅力;做到尊重他人,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感情,尊重他人的劳动和成果,学会谦虚、自尊自重;要学会平等待人、常怀感恩之心,幼儿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帮助,这样更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12〕。

(四)政府要积极完善社会支持系统,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

诸多研究表明,完善社会支持首先要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增加幼儿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同、给予幼儿教师充分的信任、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持以合理的期望,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其次,要运用激励原则,提高幼儿教师成就感〔13〕,并切实解决幼儿教师的合理诉求。

参考文献:

〔1〕谢蓉,曾向阳.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与职业幸福感的提升〔J〕.学前教育研究,(6):67-69.

〔2〕赵娜,秦金亮.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职业倦怠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3):72-76.

〔3〕丁海东,李春芳.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6):59-63.

〔4〕刘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人格特征、情绪智力关系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5〕赵海云.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应对策略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6〕耿玉平.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7〕蒋怀滨,林良章,吴雪梅.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其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6(11):1296-1298.

〔8〕左志宏,席居哲.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承诺特点:新手与熟手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8(11):21-24.

〔9〕杨颖,鲁小周.幼儿教师的生活质量与职业倦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4):298-301.

〔10〕李开炜.幼儿教师人格因素、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11〕张鑫.幼儿教师职业倦怠、职业认同和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12〕毛艳美.社会支持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

〔13〕张囝囡.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关系〔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篇12:大同市干旱类型、成因分析及对策

大同市干旱类型、成因分析及对策

干旱是大同市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已成为制约大同市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根据干旱发生的时间和对农作物影响程度分析干旱类型及干旱成因,总结干旱发生规律,提出防御对策,以利于防旱抗旱,为农业减灾夺取丰收做贡献.

作 者:李效珍 鲁巨 杜翠芳 秦雅娟 Li Xiaozhen Lu Ju Du Cuifang Qin Yajuan  作者单位:大同市气象局,山西大同,037004 刊 名:山西科技 英文刊名:SHAN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3) 分类号:P426.616 关键词:干旱类型   成因分析   对策  

篇13: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随着交通量日益增大,使道路路面面临严峻的考验,很多道路沥青路面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开裂、泛油、松散、坑槽等现象,有的.道路甚至当年通车即发生了病害,正常维修期大大提前,直接影响了车辆的运行,也增大了养护管理资金的投入.对此,现就其原因及防治措施作出详细的分析.

作 者:包坎卓  作者单位:青海省第一路桥建设有限公司,青海,西宁,810000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26) 分类号: 关键词:沥青路面   病害成因   分析   防治对策  

相关专题 医疗纠纷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