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战略的新选择价值竞争论文

kolorsunsetz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kolorsunsetz”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竞争战略的新选择价值竞争论文(共13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竞争战略的新选择价值竞争论文

竞争战略的新选择价值竞争论文

当咱们跨入全世界1体化更趋亲密的新世纪, 尤其是当咱们加入了 WTO后,咱们必需有全世界竞争的视线以及战略。这首先就需要咱们能够对于新的经营理念以及竞争模式的变化有所掌控。那末,仅就企业市场竞争而言,许多胜利的企业在竞争战略上已经经有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些变化的战略中枢已经经显明地表现为以“价值”为核心的竞争,即“价值竞争”。

增添顾客让渡价值--为顾客提供更多更好的价值

企业的市场竞争,从根本上来讲就是缭绕知足顾客需求而开展的。但是,正如菲利普・科特勒所指出的“顾客是价值最大化者”.因而,所谓的知足顾客的需求,就是要为顾客提供最大、至多、最佳的价值。企业既然是以服务于顾客为主旨,而顾客对于知足其需求的东西又是有所选择的,那末,企业所提供的东西要为顾客所接受,就必需为顾客创造出有“比较价值优势”的东西,即对于顾客或者消费者来讲是有更多的实际用途、更好的使用功能、更大的利益知足的东西。

菲利普・科特勒把企业间如作甚顾客提供更多价值的竞争叫做“顾客让渡价值”竞争。

“顾客让渡价值”是由3方面的因素形成:(一)总体顾客价值。这是顾客请求企业提供的完全价值,主要包含4个价值因素--产品、服务、人员以及形象。(二)总体顾客本钱。这是顾客在取得价值的进程中,将付出的主要本钱,也主要由4种因素形成--货泉、时间、体力以及精力。(三)顾客让渡价值。企业在价值竞争中为顾客提供的更多更好的价值。顾客终究取得的让渡价值是总体顾客价值与总体顾客本钱之间的差额,这可以用1个简单的公式表示:顾客让渡价值= (产品+服务+人员+形象)-(货泉 +时间+体力+精力)。

只要顾客的总体价值减去顾客的总体本钱的差额部份越多,顾客所享有的企业为其提供的让渡价值利润或者利益就越大。那末,如斯经营的企业就为顾客创造了更多的价值,其竞争力就越强。比如,沃尔玛公司通过提供最完全的商品选择以及最周全的商品信息,使顾客的时间、精力以及体力本钱患上到极大的节俭同时,通过商誉、人员服务等的价值晋升,使顾客取得了更多的总体价值。这样,1方面降低了总体本钱,另外一方面又增添了总体价值,顾客由此享有了更多的.让渡价值。沃尔玛也凭价值竞争优势,1举夺患上二00一年全世界五00强的头筹。

由此可以说,企业缭绕顾客需求的价值竞争,就是指企业力求提高总体顾客价值中的各种价值因素,尽量降低总体顾客本钱中的各种本钱因素,以使顾客取得的价值至多最佳。

扭转价值曲线逻辑--实现顾客所需的不凡价值

1般的企业都是按固有的战略逻辑从事产品出产或者业务经营,W・詹金(W.Chan Kim)以及雷尼・莫博涅 (Rence Mauborgne)把必定的产品或者行业的经营逻辑视作为由1些基本价值要素形成的价值曲线。他们的钻研表明,拥有竞争优势以及高速发展的企业都是创造了新的非同寻常的价值曲线。

立异价值曲线的竞争战略法子主要是沿解决下列问题的思路进行:

・ 在现有经营行业里被赋与的价值要素中,哪一种要素是应当取缔的?

・ 哪些要素应当削减到行业标准之下?

・ 哪些要素应当晋升到行业标准之上?

・ 哪些要素是从未提供过而应当由企业创造的?

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扭转原本的经营逻辑,使企业创造出新的价值曲线,从而使企业在很长1段时间内都难于遇到有力的挑战。可以说,创造新的价值曲线是施行价值竞争博得巨大优势的首要战略法子。

咱们以法国阿高旅馆扭转传统星级饭店价值曲线为例来讲明这1战略法子的运用。阿高旅馆的管理者对于顾客选择以及使用便宜旅馆的钻研发现,普通1星级以及2星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价值曲线中相对于应的价值要素的差别上。然而,顾客对于便宜旅馆的真正需求是:以低廉的价格取得1夜优良的睡眠。而知足其这1根本需求的最首要的价值要素主要是:床的质量、卫生以及房间安静程度。

于是,阿高旅店推出了“A规划”的价值曲线。他们扭转了传统1星级以及2星级价值曲线的常规配置,降低顾客需求不高的价值要素标准,晋升顾客侧重需要的价值要素标准。这样,既知足了顾客便宜享受1夜舒适睡眠的不凡价值需求,又大大减少了顾客不愿要的服务。

“A规划”给阿高带来了至关大的本钱优势,建造1间房间的平均本钱减少了近1半,他将其用以改善顾客最看重的服务,使其远远超过1般的2星级旅馆水平,但其价格比1星级旅馆略高1些。由此,阿高在便宜旅馆业中具有了传统1星级以及2星级旅馆难于与之比拟的竞争优势。

重构价值创造系统--构筑顾客创造价值的平台

价值创造进程的传统思想是树立在产业经济的假定以及模型基础之上的。基于相应的认识,公司在创造价值的进程中,竞争战略的根本是公司如何在价值链上正确地定位,包含选择正确的业务、正确的产品以及细分市场等等。

然而,在今天快速变化着的竞争环境里,价值创造的基本理念也在产生变化,上述关于价值创造进程的理解以及原来的装配线1样,正在或者已经经由时。全世界竞争、不断变化的市场以及新兴技术使创造价值的新方式不断涌现。

在这样1种易变的竞争环境中,如何创造价值的战稍不再仅仅是价值链中1系列固定流动的支配了。胜利的公司在价值竞争战略分析中,其分析的中心再也不是公司自身,乃至再也不是整个行业,而是整个价值创造系统。他们的价值竞争的新方略是重构价值创造系统。

在价值系统的重构中,不同的经济角色(如供应商、商业火伴、同盟、顾客等)共同合作来创造价值症结的战略任务是,从新支配新的价值群中各角色的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瓜葛,以动员新的联合体以及各个角色去创造价值;潜伏的战略目标是在公司的能力与顾客之间创造1种不断改良的融洽。

在重构价值创造系统的许多胜利企业中,最为典型的公司之1是宜家公司。该公司原来只无非是瑞典的1家小范围家具邮购业务商,现在则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具零售商。

宜家公司在商业上获得胜利的症结因素已经广为人知,主要是简朴、高质量、斯堪的纳维亚式的设计,全世界性的资源系统,顾客可以自己运送的组合式家具,巨大的市郊商店且有大量的泊车场以及小饭馆、餐馆乃至日托设施等。低本钱的零部件、有效的仓储以及顾客的自我服务使宜家公司大量地节省了本钱。

但是,以上胜利因素仅是宜家公司竞争优势的战略要素,其战略的核心是他从新定义以及整合了价值创造系统,该系统通过比过去更有效、更经济地施展各介入者的能力来创造价值。公司为顾客以及供应商提供工作同享、共同出产的支配,这使他们用1种新的方式来思考价值创造问题。其中1种支配是,顾客也是供应商(时间、

劳动、信息、运输等的供应),供应商也是顾客(宜家公司的商业以及技术服务的需求)。这样,宜家公司不是把自己定位在价值链中1系列增添价值流动的某1固定支配,而是价值创造系统的服务、商品以及设计中心。

比如,宜家公司从新设计以及支配了与顾客的瓜葛,公司给顾客提供的不只是低价,他还提供了1种新的分配劳动的方式。基本运作情况是:如果顾客赞成做1些传统上由供应商以及零售商完成的工作,如装配产品、搬运产品到家里等,那末宜家公司愿意以更低的价格提供设计好了的产品。

又如,宜家公司依据新的商业竞争需要,为顾客介入价值创造提供了许多利便。他们在商店入口处,使顾客可以取得目录、卷尺、钢笔以及记录用纸,使顾客具有最好的自我选择环境。同时,顾客在装运货物或者包裹时,如缺少车顶架之类的器具,公司会依据顾客的需要随时借出,或者以本钱价出售给顾客。公司不但向顾客提供共同制造的家具,而且提供改良家庭糊口的方式,包含从内部设计到安全信息以及装备、保险和作为1种文娱方式的购物。

宜家公司向顾客传递着这样的观念:顾客不但只是接受企业提供的需求价值,他们还可以创造价值。公司的战略用意是理解顾客的创意以及如何实现顾客创造自己的价值,并提供以及创造1个让顾客做患上更好的价值平台。换句话说,宜家公司是通过使顾客能够为自己创造价值而创造价值。正如公司手册上所说:“财富是实现你的创意的能力。”

宜家公司重构其价值创造系统的胜利经营给咱们如下价值竞争战略的启示:

其1,如今的价值创造进程已经再也不仅仅存在于连续固定的价值链条中,而是存在于繁杂的价值群中的世界里。因而,公司的价值竞争要从价值链到价值群,设计交互式战略。

其2,几近没有公司能够提供整个价值产出,相反,最具价值的产出的创造需要顾客、供应商、联盟及商业火伴等的共同介入。因而,价值竞争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对于他的价值产出瓜葛以及价值创造系统作出从新设计以及支配。

其3,公司的经营目标不但是为顾客创造价值,还要动员顾客以及供应商参加更多的价值出产流动。当公司不但使其产出更为智能化,而且使其顾客以及供应商更富有智慧时,他们将共同产出最适宜的价值。

篇2:竞争战略的新选择:“价值竞争”

竞争战略的新选择:“价值竞争”

当我们跨入全球一体化更趋密切的新世纪, 特别是当我们加入了 WTO后,我们必须有全球竞争的视野和战略。这首先就需要我们能够对新的经营理念和竞争模式的变化有所把握。那么,仅就企业市场竞争而言,许多成功的企业在竞争战略上已经有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些变化的战略中枢已经明显地表现为以“价值”为核心的竞争,即“价值竞争”。

增加顾客让渡价值--为顾客提供更多更好的价值

企业的市场竞争,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围绕满足顾客需求而展开的。然而,正如菲利普・科特勒所指出的“顾客是价值最大化者”.因此,所谓的满足顾客的需求,就是要为顾客提供最大、最多、最好的价值。企业既然是以服务于顾客为宗旨,而顾客对满足其需求的东西又是有所选择的,那么,企业所提供的东西要为顾客所接受,就必须为顾客创造出有“比较价值优势”的东西,即对顾客或消费者来说是有更多的实际用处、更好的使用功能、更大的利益满足的东西。

菲利普・科特勒把企业间如何为顾客提供更多价值的竞争叫做“顾客让渡价值”竞争。

“顾客让渡价值”是由三方面的因素构成:(1)整体顾客价值。这是顾客要求企业提供的完整价值,主要包括四个价值因素--产品、服务、人员和形象。(2)整体顾客成本。这是顾客在获得价值的过程中,将付出的主要成本,也主要由四种因素构成--货币、时间、体力和精力。(3)顾客让渡价值。企业在价值竞争中为顾客提供的更多更好的价值。顾客最终获得的让渡价值是整体顾客价值与整体顾客成本之间的差额,这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顾客让渡价值= (产品+服务+人员+形象)-(货币 +时间+体力+精力)。

只要顾客的整体价值减去顾客的整体成本的差额部分越多,顾客所享有的企业为其提供的让渡价值利润或利益就越大。那么,如此经营的企业就为顾客创造了更多的价值,其竞争力就越强。比如,沃尔玛公司通过提供最完整的商品选择和最周全的商品信息,使顾客的.时间、精力和体力成本得到极大的节约同时,通过商誉、人员服务等的价值提升,使顾客获得了更多的整体价值。这样,一方面降低了整体成本,另一方面又增加了整体价值,顾客由此享有了更多的让渡价值。沃尔玛也凭价值竞争优势,一举夺得全球500强的头筹。

由此可以说,企业围绕顾客需求的价值竞争,就是指企业力求提高整体顾客价值中的各种价值因素,尽可能降低整体顾客成本中的各种成本因素,以使顾客获得的价值最多最好。

改变价值曲线逻辑--实现顾客所需的非凡价值

一般的企业都是按固有的战略逻辑从事产品生产或业务经营,W・詹金(W.Chan Kim)和雷尼・莫博涅 (Rence Mauborgne)把一定的产品或行业的经营逻辑视作为由一些基本价值要素构成的价值曲线。他们的研究表明,具有竞争优势和高速发展的企业都是创造了新的非同寻常的价值曲线。

创新价值曲线的竞争战略方法主要是沿解决以下问题的思路进行:

・ 在现有经营行业里被赋予的价值要素中,哪种要素是应该取消的?

・ 哪些要素应该削减到行业标准之下?

・ 哪些要素应该提升到行业标准之上?

・ 哪些要素是从未提供过而应该由企业创造的?

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改变原有的经营逻辑,使企业创造出新的价值曲线,从而使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于遇到有力的挑战。可以说,创造新的价值曲线是实施价值竞争赢得巨大优势的重要战略方法。

我们以法国阿高旅馆改变传统星级饭店价值曲线为例来说明这一战略方法的运用。阿高旅馆的管理者对顾客选择和使用廉价旅馆的研究发现,普通一星级和二星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价值曲线中相对应的价值要素的差别上。但是,顾客对廉价旅馆的真正需求是:以低廉的价格获得一夜良好的睡眠。而满足其这一根本需

[1] [2] [3]

篇3:竞争战略的新选择:“价值竞争”

竞争战略的新选择:“价值竞争”

当我们跨入全球一体化更趋密切的新世纪, 特别是当我们加入了 WTO后,我们必须有全球竞争的视野和战略。这首先就需要我们能够对新的经营理念和竞争模式的变化有所把握。那么,仅就企业市场竞争而言,许多成功的企业在竞争战略上已经有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些变化的战略中枢已经明显地表现为以“价值”为核心的竞争,即“价值竞争”。

增加顾客让渡价值--为顾客提供更多更好的价值

企业的市场竞争,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围绕满足顾客需求而展开的。然而,正如菲利普・科特勒所指出的“顾客是价值最大化者”.因此,所谓的满足顾客的需求,就是要为顾客提供最大、最多、最好的价值。企业既然是以服务于顾客为宗旨,而顾客对满足其需求的东西又是有所选择的,那么,企业所提供的东西要为顾客所接受,就必须为顾客创造出有“比较价值优势”的东西,即对顾客或消费者来说是有更多的实际用处、更好的使用功能、更大的利益满足的东西。

菲利普・科特勒把企业间如何为顾客提供更多价值的竞争叫做“顾客让渡价值”竞争。

“顾客让渡价值”是由三方面的因素构成:(1)整体顾客价值。这是顾客要求企业提供的完整价值,主要包括四个价值因素--产品、服务、人员和形象。(2)整体顾客成本。这是顾客在获得价值的过程中,将付出的主要成本,也主要由四种因素构成--货币、时间、体力和精力。(3)顾客让渡价值。企业在价值竞争中为顾客提供的更多更好的价值。顾客最终获得的让渡价值是整体顾客价值与整体顾客成本之间的差额,这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顾客让渡价值= (产品+服务+人员+形象)-(货币 +时间+体力+精力)。

只要顾客的整体价值减去顾客的整体成本的差额部分越多,顾客所享有的企业为其提供的让渡价值利润或利益就越大。那么,如此经营的企业就为顾客创造了更多的价值,其竞争力就越强。比如,沃尔玛公司通过提供最完整的商品选择和最周全的商品信息,使顾客的时间、精力和体力成本得到极大的节约同时,通过商誉、人员服务等的价值提升,使顾客获得了更多的整体价值。这样,一方面降低了整体成本,另一方面又增加了整体价值,顾客由此享有了更多的让渡价值。沃尔玛也凭价值竞争优势,一举夺得20全球500强的头筹。

由此可以说,企业围绕顾客需求的价值竞争,就是指企业力求提高整体顾客价值中的各种价值因素,尽可能降低整体顾客成本中的各种成本因素,以使顾客获得的价值最多最好。

改变价值曲线逻辑--实现顾客所需的非凡价值

一般的企业都是按固有的战略逻辑从事产品生产或业务经营,W・詹金(W.Chan Kim)和雷尼・莫博涅 (Rence Mauborgne)把一定的产品或行业的经营逻辑视作为由一些基本价值要素构成的价值曲线。他们的研究表明,具有竞争优势和高速发展的企业都是创造了新的非同寻常的价值曲线。

创新价值曲线的竞争战略方法主要是沿解决以下问题的思路进行:

・ 在现有经营行业里被赋予的价值要素中,哪种要素是应该取消的?

・ 哪些要素应该削减到行业标准之下?

・ 哪些要素应该提升到行业标准之上?

・ 哪些要素是从未提供过而应该由企业创造的?

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改变原有的经营逻辑,使企业创造出新的价值曲线,从而使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于遇到有力的挑战。可以说,创造新的价值曲线是实施价值竞争赢得巨大优势的重要战略方法。

我们以法国阿高旅馆改变传统星级饭店价值曲线为例来说明这一战略方法的运用。阿高旅馆的管理者对顾客选择和使用廉价旅馆的研究发现,普通一星级和二星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价值曲线中相对应的价值要素的差别上。但是,顾客对廉价旅馆的真正需求是:以低廉的价格获得一夜良好的睡眠。而满足其这一根本需求的最重要的价值要素主要是:床的`质量、卫生和房间安静程度。

于是,阿高旅店推出了“A计划”的价值曲线。他们改变了传统一星级和二星级价值曲线的常规配置,降低顾客需求不高的价值要素标准,提升顾客着重需要的价值要素标准。这样,既满足了顾客廉价享受一夜舒适睡眠的非凡价值需求,又大大减少了顾客不愿要的服务。

“A计划”给阿高带来了相当大的成本优势,建造一间房间的平均成本减少了近一半,他将其用以改善顾客最看重的服务,使其远远超过一般的二星级旅馆水平,但其价格比一星级旅馆略高一些。由此,阿高在廉价旅馆业中拥有了传统一星级和二星级旅馆难于与之比拟的竞争优势。

重构价值创造系统--构筑顾客创造价值的平台

价值创造过程的传统思想是建立在产业经济的假设和模型基础之上的。基于相应的认识,公司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竞争战略的根本是公司如何在价值链上正确地定位,包括选择正确的业务、正确的产品和细分市场等等。

但是,在今天快速变化着的竞争环境里,价值创造的基本理念也在发生变化,上述关于价值创造过程的理解和原来的装配线一样,正在或已经过时。全球竞争、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新兴技术使创造价值的新方式不断涌现。

在这样一种易变的竞争环境中,如何创造价值的战略不再仅仅是价值链中一系列固定活动的安排了。成功的公司在价值竞争战略分析中,其分析的中心不再是公司本身,甚至不再是整个行业,而是整个价值创造系统。他们的价值竞争的新方略是重构价值创造系统。

在价值系统的重构中,不同的经济角色(如供应商、商业伙伴、联盟、顾客等)共同合作来创造价值关键的战略任务是,重新安排新的价值群中各角色的作用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动员新的联合体和各个角色去创造价值;潜在的战略目标是在公司的能力与顾客之间创造一种不断改进的和谐。

在重构价值创造系统的许多成功企业中,最为典型的公司之一是宜家公司。该公司原来只不过是瑞典的一家小规模家具邮购业务商,现在则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具零售商。

宜家公司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已广为人知,主要是简朴、高质量、斯堪的纳维亚式的设计,全球性的资源系统,顾客可以自己运送的组合式家具,巨大的市郊商店且有大量的停车场和小饭馆、餐馆甚至日托设施等。低成本的零部件、有效的仓储和顾客的自我服务使宜家公司大量地节省了成本。

然而,以上成功因素仅是宜家公司竞争优势的战略要素,其战略的核心是他重新定义和整合了价值创造系统,该系统通过比过去更有效、更经济地发挥各参与者的能力来创造价值。公司为顾客和供应商提供工作共享、共同生产的安排,这使他们用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价值创造问题。其中一种安排是,顾客也是供应商(时间、劳动、信息、运输等的供应),供应商也是顾客(宜家公司的商业和技术服务的需求)。这样,宜家公司不是把自己定位在价值链中一系列增加价值活动的某一固定安排,而是价值创造系统的服务、商品和设计中心

比如,宜家公司重新设计和安排了与顾客的关系,公司给顾客提供的不只是低价,他还提供了一种新的分配劳动的方式。基本运作情况是:如果顾客同意做一些传统上由供应商和零售商完成的工作,如装配产品、搬运产品到家里等,那么宜家公司愿意以更低的价格提供设计好了的产品。

又如,宜家公司根据新的商业竞争需要,为顾客参与价值创造提供了许多方便。他们在商店入口处,使顾客可以获得目录、卷尺、钢笔和记录用纸,使顾客拥有最佳的自我选择环境。同时,顾客在装运货物或包裹时,如缺乏车顶架之类的用具,公司会根据顾客的需要随时借出,或以成本价出售给顾客。公司不仅向顾客提供共同制造的家具,而且提供改进家庭生活的方式,包括从内部设计到安全信息和设备、保险以及作为一种娱乐方式的购物。

宜家公司向顾客传递着这样的观念:顾客不仅只是接受企业提供的需求价值,他们还可以创造价值。公司的战略意图是理解顾客的创意和如何实现顾客创造自己的价值,并提供和创造一个让顾客做得更好的价值平台。换句话说,宜家公司是通过使顾客能够为自己创造价值而创造价值。正如公司手册上所说:“财富是实现你的创意的能力。”

宜家公司重构其价值创造系统的成功经营给我们如下价值竞争战略的启示:

其一,如今的价值创造过程已不再仅仅存在于连续固定的价值链条中,而是存在于复杂的价值群中的世界里。因此,公司的价值竞争要从价值链到价值群,设计交互式战略。

其二,几乎没有公司能够提供整个价值产出,相反,最具价值的产出的创造需要顾客、供应商、同盟及商业伙伴等的共同参与。因此,价值竞争的首要战略任务是对他的价值产出关系和价值创造系统作出重新设计和安排。

其三,公司的经营目标不仅是为顾客创造价值,还要动员顾客和供应商参加更多的价值生产活动。当公司不仅使其产出更加智能化,而且使其顾客和供应商更富有智慧时,他们将共同产出最适宜的价值。

篇4:企业基本竞争战略选择

对一个企业来说,如何选择一种基本竞争战略作为其首要目标对赢得成功是十分必要的,企业的营销管理者在考虑选取竞争战略的基点在于:所选取的战略能最佳地利用公司的优势,并且最不利于竞争对手重复使用。在做决策之前,第一步要研究的是哪些因素对企业构成威胁?驱动产业竞争的力量来自哪里?

因最近在与建筑行业某企业接触,顺便研究了有关建筑行业的产品,下面以水泥行业为案例:我国水泥行业极度分散,竞争的地域特征浓厚;低标号水泥产能过剩,地方保护主义,以及不正当竞争,导致大多水泥企业连年亏损。    通过下面表格简单阐述,企业可选择的基本竞争策略:

基本战略竞争优势特点表现形式

总成本领先战略使成本低于竞争对手——以有竞争力的成本提供供应品要求具备较高的相对市场份额或其它优势,如采购产品的设计便于生产;

保持较宽的产品系列以便于分散成本;

对所有主要客户群服务

标歧立异战略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标歧立异、形成一些在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以更多的选择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标歧立异战略具有排它性,这一战略与提高市场份额两者不可兼顾,实现产品歧异将意味着以成本地位为代价在设计或品牌形象、技术特点、外观特点、客户服务、经销网络及其它方面具有特性,

篇5:波特论竞争战略和战略选择

波特提出,企业有三种基本的战略选择,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他指出,一个企业要获得相对竞争优势,就必须做出战略选择。企业若没有明确地选定一种战略,就会处于左右为难的两难境地。那种试图在不同战略之间摇摇摆摆走钢丝的做法,会画虎不成反类犬,不可能获得多种战略的效果。对于这一观点,至今在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中还有着广泛的争议。

三种基本战略

总成本领先战略

总成本领先战略通常靠规模化经营来实现。所谓规模化,通俗的说法就是“造大船”。而“大船”必须同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联系起来才有意义。如果仅仅强调规模之大,而不注重成本之低,那么这种所谓的“规模”就同古埃及法老造金字塔、中国秦始皇筑长城无异,不具备经济学上的成本分析意义。只有类似于福特汽车在20世纪初期通过流水作业线把T型车价格降到二百多美元,以及更早一些时间的卡耐基把每吨钢材价格降到十几美元的举措,才是真正的规模化经营。国内有些人简单地把企业并购扩张理解为规模化,而不注重“航母”和“舢舨”的单位成本比较,有失规模化的真谛。

规模化的的表现形式是“人有我强”。但是这个强首先不是追求质量高,而是价格低,

所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低成本地位的公司仍可获得高于本产业平均水平的收益。换句话说,当别的公司在竞争过程中已经失去利润时,这个公司仍可以获利。企业实施总成本领先战略,不是要开发性能领先的高端产品,而是要开发简易便宜的大众产品。正是这种思路,使工业化前期的企业往往选择这一战略。它们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使过去只能由上流社会甚至皇宫王室享用的奢侈品,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至今,这种战略依然有效。波特就以哈尼斯费格公司(Harnischfeger)为例说明该战略的作用。1979年,这个制造起重机的公司只有15%的市场份额。后来公司重新设计产品,在质量可被接受的前提下绞尽脑汁降低成本,采用模块化部件和新的结构设计,以便于生产和维修,降低材料消耗,建立低成本的装配线,采取大批量零配件订货以压低采购价格。这些措施使该公司的产品价格下降了15%,而市场份额迅速增长到25%.可见,总成本领先战略往往立足于最大限度地减少研发、服务、推销、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费用,表现为市场份额的扩大。

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说简单一点就是“与众不同”。凡是差异化战略,都把成本和价格放在第二位考虑,首要的是看能不能做到标歧立异。这种标歧立异可能是独特的设计和品牌形象,也可能是技术上的独家创新,或者是客户高度依赖的售后服务,甚至包括别具一格的产品外观等等。

差异化的表现形式是“人无我有”,以经营特色获得超常收益。当然,差异化不是不讲成本,不过成本不是首要战略目标。差异化的实质是实现用户满意的最大化,从而形成对本企业产品的忠诚。这种忠诚一旦形成,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就会下降,因为人们都有“便宜没好货”的思维定势。同时也会对竞争对手造成排他性,抬高进入壁垒。但这一战略通常是同市场份额相冲突的,二者不可兼顾。市场份额的扩大,一般会意味着产品特殊性的下降。

篇6:竞争消失战略

当人们突然在上海高科技馆的一侧发现一顶黄蓝色相间的巨大帐篷的时候,太阳马戏团已经拉开了在中国演出的帷幕,

在此之前,他们的大帐篷刚在韩国驻扎了60多天,之后将迁徙到墨西哥。每天表演者在里面的主要工作就是训练、表演,再训练、再表演。表演者尽量彼此保持快乐而轻松的关系,然而劳累和疲倦往往会在重复的迁徙中蔓延。有的人在旅途中结婚,甚至带着孩子一起漫游世界。给予这些流浪的表演者心理慰藉的就是一成不变的大帐篷。在很多方面,帐篷都是一个舒适而超然物外的存在。

这是个独特的组织形态,他们是世界最顶级的表演团体,也是一个拥有一流的创意机制和运营经验的卓越公司。

很多人都期望能够建立自己的企业,发展自己的兴趣和事业。这样简单而实际的想法真正变成现实的并不多。当机会触碰并撩开你面前的迷雾时,有多少人能够从产业与产业的融合间看到新的商业机会?有多少人能够将这样的判断和眼光落实成一个实际的商业运作?

盖・拉里贝特用了时间,从街头的杂耍艺人成为年收入9亿美元的全球文化公司总裁,对于每一个怀揣创业梦想的企业家来说,他的经验值得借鉴。

太阳马戏团拥有庞大的表演团队、复杂的国籍、精细无比而数量巨大的装置,他们在世界各地的城镇灵活漫游,每个演员除了演出之外不关心任何琐事。巨大的票房,强力而有效的推广,敏捷而强硬的市场运营策略,繁杂而多产的产品线路……太阳马戏团拥有整体而细致的全球化扩张战略的实施路线,

很多人将蓝海战略看做是简单的创新概念,实则不然,蓝海意味着你不仅要有卓越的战略眼光,还要有强有力的整合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当你进入蓝海之后,如何才能继续留在蓝海,并且不断地扩大蓝海的领域。对于一个上市公司来说,仅仅拥有细分市场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源源不断的增长率、利润率来支撑未来的发展。

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Gupta教授看来,当人们越来越不愿意一而再、再而三地去看同样的演出时,至少在未来20年,太阳马戏在新市场(中国、印度、东欧、拉丁美洲)的增长是无限的。因为太阳马戏团将马戏团的特性、剧院的特性以及音乐剧表演的特性融合在一起。盖・拉里贝特凭借远见发现了这个市场的未曾被占领的空白需求。同时,他也确保了梦想具有财务上的可执行性,把梦想变成具体的产品和服务。

如何实现企业梦想,在找到蓝海之后?这是我们需要再次询问的问题。如何用有效的机制和管理方式来实现目标?

来自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马戏团,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管理方式,却开辟了一条非常顺畅而有效的蓝海航线。

篇7:竞争战略读后感

竞争战略读后感

企业生产的产品,从表面上看,是具有一定外观形状的物质品,但抽象地作一下分析,它们是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或功能。产品的使用价值或功能相同,能够满足的消费者的需要相同,在使用过程中就可以相互替代,这些产品相互之间就是彼此的替代品,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间就可能形成竞争,从而对各自的企业经营产生影响。并且,替代品还限定了行业内的厂商可能的最高限价,从而限制了一个行业的潜在收益。

一、替代品的产生原因

主要有三:一是经济因素。某行业的产品如果价格比较高,受广阔市场前景的吸引和利益驱动,市场上可能就会出现功能类似但价格较低的产品。二是原材料因素。有的产品受原材料的限制,不得不发展替代产品,如某些不可再生的能源产品等。三是科技进步因素。随着人们对产品的要求逐渐提高,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将不断产生出新材料和新工艺以替代老产品,而且更新换代速度将加快。例如,网络产品、通信产品、家用电器、计算机技术的互相渗透、融合,将大大改善人们生存的时空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数字化和信息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还有社会发展的要求、环保的需要等,也促进了某些行业替代品的产生。

二、企业外替代品的分析

替代品生产商的分析主要包括两个内容:1)判断哪些产品是替代品;2)判断哪些替代品可能对本企业经营构成威胁。前项工作较易进行,后项较为复杂。在判断威胁最大的替代品时,应特别重视以下两类替代品研究:容易导致价格改善的替代品和现行盈利率很高的替代品。

三、替代品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替代品的威胁:替代品限定了公司产品的最高价,替代品对公司不仅有威胁,可能也带来机会。企业必须分析,替代品给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带来的是“灭顶之灾”呢,还是提供了更高的利润或价值。若替代品生产企业采取迅速增长的积极发展战略,则它会对本行业构成较大威胁。

替代品设置了行业中企业可谋取利润的定价上限,从而限制了一个行业的潜在收益,使本行业企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若替代品具有较大的赢利能力则会对本行业的原有产品形成较大压力。替代品的价格越有吸引力,这种限制作用也就越牢固,对本行业构成的压力就越大。因此,可以说一个行业的所有企业都与生产替代产品的行业形成竞争。

四、企业如何应对替代品的威胁和机会

公司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降低成本或增加附加值来降低消费者购买替代品的风险?下面我们从信息产业的案例出发专门从战略的层面来论述替代品的对策:

在起步阶段的信息企业极易受到伤害,他们很难挺过替代品泛滥这一关,这也是中国信息内容服务业的难题。

前面的分析使我们看到,是替代品产生的便利性,严重地压低了信息服务的价格,造成了利润区的消失,使得信息服务企业成长异常困难。因此信息服务企业若要健康地发展,必须要认真研究阻断替代品的战略,要建立必要的堤坝,提升替代品的难度,防止由于替代品的过分廉价造成利润的严重流失。

为替代品设障的战略措施有这样一些方面:

(1)向专业化深度服务转移,建立专业深度壁垒

在网络服务领域中,区域性壁垒是不存在的,但是专业性壁垒还是存在的。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专业知识的深度是保护信息服务利润的最好屏障。一个信息内容专业的外行,即使要抄袭一个非常精深的信息服务企业也是很难抄得像的。在一个自己很有优势的领域中,将会容易地在本业内建立威信,建立良好的商誉。走专业化、深度服务之路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2)创造技术手段的壁垒

互联网给出了方便的普遍信息服务模式,但是在信息服务的技术渠道上还是有创新的机会。比如在政府机构的内部网上,用户产生着利用内部的环境提供信息服务的要求,而这对很多互联网信息企业还是一项难题,如何将面向微机的信息服务模式改造为面向内部网服务器的数据提供模式,进而再由用户内部网的服务器向用户服务对很多机构来讲还是一道难题。这种难题正是领先企业发展的大好机会。由于技术上的困难会阻止或延缓很多竞争者的进入,所以领先的企业要尽快地抓住这一机会迅速发展起来。待到其他企业进入之时,领先企业已经牢牢地建立了价格主导的地位。电子政务为数据库外包业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机会,领先的信息服务业要特别关注那些技术有难度的机会,正是这种难度能够围出一定的利润区,让企业有机会发展起来。

(3)延长服务价值链,造成竞争者模仿的困难

我们知道,如果服务链越短,寻找替代品就越容易,如果我们的后延服务很多,服务链很长,那么替代品就很难找。竞争者未必有那么多的优势组合。国家信息中心的中经网公司由于将其信息收集能力、数据建设能力、网络通信管理能力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中经专网》这样的产品,使得自己可以远程管理维护在用户内部网上的一群数据库的服务,这使得其在一段时间内有着相当的竞争优势,虽然其公司很多工作也不是没有问题,但是这种模式的优势还是让其能够在大多数信息服务企业不景气的情况下获得发展的利润。

为了求得企业的发展,很多信息服务企业将信息服务的提供与后续的服务工作结合起来,这样就增加了竞争力,而信息服务的收入可由后续的服务项目费中回收,如股票市场信息与联机

下单交易结合,旅游信息服务与饭店预订,机、车票购买结合,电子商务的订货与包装、发运结中国信息协会《信息化参考》 第5期合等等。延长服务链除了能使模仿困难外,还可以增加收费模式,而这对于解决信息服务价格低、收费难的问题是很有好处的。

(4)建立品牌壁垒

对于信息服务这样的深度服务的业务,用户要一眼能对质量做出判断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信息服务企业认真地推行品牌建设战略,必须一点一点地积累自己的信誉,要做长期的宣传。

品牌对于信息服务企业非常重要,正因为其质量很难判断,这样就存在受骗的风险,品牌将作为信用的代名词而发挥作用。由于品牌产品给用户以更高的可信度,因而就有着更高的价格。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服务业经营的也是一种“信用”,因此,企业必须从小处做起,一点一点地积累信任,从而使用户的品牌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品牌战略要求企业管理非常规范,这样才可以保证服务质量的稳定,另外必须非常注意细节,因为用户在无法判断整体质量之时,就会转而从细节来推断整体,如同女士们买衣服是从里子的做工来判定衣服的档次一样。为了推行品牌,企业需要在质量上增加许多的'投资,这对于一个新企业来讲可能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但是这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选择,对于信息与咨询这样看重信誉的产业中,拉开价格差距的最重要手段就是品牌,信息内容服务业要提升水平也只有走这条路。

(5)寻找产品不受替代影响的新用途,或寻找产品最少受替代威胁的细分市场,采取专一化战略。

专一化战略的整体是围绕着很好地为某一特殊目标服务这一中心建立的,它所开发推行的每一项职能化方针都要考虑这一中心思想。这一战略依靠的前提思想是:公司业务的专一化能够以较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较广阔范围内竞争的对手们。这种避免与替代品直接竞争的战略需要企业积极转变产品开发观念,不断创新,开发新用途,把握好上市时机,抢占新的细分市场的市场份额。如果企业能早于竞争者进入市场,就可以利用价格和成本优势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但也必然地包含着利润率与销售额之间互以对方为代价的关系。

(6)联合本行业企业采取措施共同行动的替代或反替代竞争战略。

由于行业产品过于强大,有的替代与反替代往往需要联合行业所有企业才能开展。例如针对微软的垄断,各国法律和政策没有任何对策,市场主要是通过盗版软件作为廉价替代品的方式,来抵消和缓解部分垄断压力。但是,随着大力推动正版化,以盗版作为竞争替代品的方式遭遇极大的法律和道德风险。这时候,如果只是一味打击盗版,而对垄断没有任何相应的措施,那么无论是对软件业发展还是对用户信息化的成本都是一个严峻挑战。事实上,微软在全球软件市场的垄断形象已经招致许多国家的反感,一些国际巨头如HP、DELL也正在加速逃离Windows阵营。欧洲打算罚它6亿多美元,亚洲中、日、韩联手开发Linux,试图从根本上全面摆脱微软。

替代品对每个企业来说都必须要面对的,它既是威胁又是机会,企业通过对替代品分析和了解,要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机会,加以利用扩大自己的优势,最好发展成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让替代品厂家望尘莫及!

篇8:战略竞争优势

许多公司没能把他们内在的潜力转换成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因此注定要失败,如何竞争,这就需要对三角中的成员之间的关系进行不懈的思考,这些成员包括:我们自身,客户以及竞争对手。对做生意来说,至关重要的就是占有战略竞争优势,一个生意本身必须要符合以下三个标准才能占有竞争优势:,第一,对客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第二,是能够被客户充分认知的;第三,是持久不变的。

许多公司的弱项并不存在于其技术或生产方面的某个环节,而在于如何把公司的知识和技术转化为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早在1957年,西门子公司就已经研制出Model ,即世界上第一台能够被连续生产的晶体管化电脑,直到1959年,IBM公司也没有研制出此类产品。然而,IBM公司却最终成为此领域的龙头老大。IBM公司的前任领导者Thomas J. Watson Jr曾说过:我们之所以能够总是在销量上保持常胜,是因为我们知道如何说服客户,如何成功的组装电脑,以及如何抓住客户使他们继续使用我们的产品。

1979年时,欧洲的Olympia, Olivetti 以及Triumph-Adler公司都在电子打印技术方面比日本同行领先了三年。然而这些公司却没能利用这个优势进一步占有国际市场。在录影机生产领域也有类似的例子。专家们曾认定由Phillips/Grundig开发的Video 系统远远胜过Matsushita的VHS系统,尽管如此,欧洲的相关公司却不得不意识到(按日本经济策略专家Kenichi Ohmae的说法)“由于他们没有注重挖掘自身产品的潜质来占领国际市场,结果丢掉了占据领袖地位的大好时机”。20世纪90年代,微软之所以能够击败Wordstar,Harvard Graphics 和Lotus 1-2-3,不是因其制作的软件更好,而是因其产品占领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以及其巧妙的软件集成系统,

这些例子说明取得和占有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常常被人忽略。如何竞争,需要对战略三角的成员之间的关系进行不懈的思考,这些成员包括:我们自身,客户以及我们的竞争对手。

要处理好这个战略三角获得竞争优势,公司不仅需要对这三个“角”有充分的认识,而且要深谙其间的关系。传统的商品销售业务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客户身上,尽量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不过,如今各个市场领域的各种高质量产品已多如牛毛,它们皆能满足相应的客户。所以,仅仅在单独某一方面做得很好已经不再具有优势,成功与否更取决于业务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而非单纯的竞争,即,在于取得竞争优势而且要保持这种优势。

那么什么是战略竞争优势呢?它是指超过其他商业对手的一种表现水平,它必须要符合下面三个标准:

●其表现特点对客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

●其优势能被客户充分认知;

●是持久不变的 ;使对手无法简单效仿。

把这三个标准―“至关重要”、“可被认知”、“持久不变”综合起来,对一个公司来说是要求苛刻的。但是,只有那些能够满足上面三个标准的优势才可被称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优势。再精美的商品包装若在客户眼中是可有可无的话,就不能被称为“战略优势”。如果一个公司仅仅发掘了超过对手的优点,而这个优点却不能被客户认知,那么无论如何,这样的优势也不能称其为“战略优势”。最后还有,只能在短期内领先对手的优势也不算是真正的竞争优势。比如,降价这种手段可以轻易的被对手模仿,但如果连续的降价是由成本的持续性降低所引起的,那么对手们就不能无亏损的持续降价销售了。

毕海 编译

如今各个市场领域的各种高质量产品已多如牛毛,它们皆能满足相应的客户。所以,仅仅在单独某一方面做得很好已经不再具有优势,成功与否更取决于业务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而非单纯的竞争,即,在于取得竞争优势而且要保持这种优势。

篇9:竞争战略读后感

竞争战略读后感

1969年,波特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大气与机械工程学位;1971年,波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商学院;1973年,波特荣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并入主哈佛商学院,成为哈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授,当年仅26岁。最有名的一部作品《竞争战略》便出自这段时期,出版这部令其登上世界管理思想领域巅峰的作品时,麦克尔・波特年仅才33岁,这部作品也使得波特成为哈佛炙手可热的教授,他的理论更是商学院必修的课程。在学校,他为大企业新任经理人开大师班;出了校门,他的竞争理论影响了全球的跨国公司及世界各国的政府。

《竞争战略》一书以一组用以对产业和竞争者进行分析的综合性方法和技巧的介绍开篇,进而逐个剖析了零散型产业、新兴产业、成熟产业、衰退产业和全球性产业中的竞争战略。书的最后部分介绍了企业面对重大战略决策时所需的分析技巧:纵向整合、业务能力扩展、放弃通讯进入新业务领域等,有助于经理们对竞争者的突然行动、自身产业的新闯入者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化做出预测并做好准备。

波特竞争战略的基础是产业分析,他认为行业的竞争情况由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决定: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的议价能力、供应方的议价能力和产业内对手的竞争强度。要对抗这些竞争力量,企业就要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实行低成本或者产品差异化的策略,二者必居其一。这套理论的逻辑性比较强,在实践中也被证明是有效的,尤其是运用在比较传统的行业时。比如,鼎盛时期的长虹的竞争优势就是建立在低成本的基础上。

与上面的五力模型相比,波特更具影响的贡献是在本书中明确地提出了三种通用战略。

波特认为,在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涵着三类成功型战略思想,这三种思路是:1、总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3、专一化战略。波特认为,这些战略类型的目标是使企业的经营在产业竞争中高人一筹:在一些产业中,这意味着企业可取得较高的收益;而在另外一些产业中,一种战略的成功可能只是企业在绝对意义上能获取些微收益的必要条件。有时企业追逐的基本目标可能不止一个,但波特认为这种情况实现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因为要贯彻任何一种战略,通常都需要全力以赴,并且要有一个支持这一战略的组织安排。如果企业的基本目标不只一个,则这些方面的资源将被分散。

但是,随着技术的变革和各行业竞争情况的变化,主要是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的增加,波特的竞争战略也表现出一定的不足。在逻辑上,当我们在一个更加宽阔的视野内考察时,可以发现,波特理论的中心是“产品”――顾客是因为低价格,或是某种独特之处,才选择这种产品的。在实践上,仔细观察当今成功企业的战略,就能够发现有些是波特理论所不能解释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微软公司。微软可以说是当今最伟大的公司之一。但是微软的成功并不是源于“最佳产品”,不是因为它便宜,更不是因为它独具特色。实际上,从MS-DOS到WINDOWS,微软的大多数产品都不是最好的,至今还有不少人宣称,苹果公司的产品是最有个性的。尽管如此,微软还是牢牢的占据了行业领导者的地位。它的竞争优势既不是因为低成本,也不是产品差异化,而是源于整个系统的支持,我们可以称之为“系统锁定”。

另外还有一类公司,它们在每个具体产品的市场份额都不是最大的,成本不是最低的,产品也不是最有特色的。但是,这些产品可以很好的集成在一起,给目标顾客提供最完备的解决方案。结果这些企业同样取得了成功。这种战略选择的重点在于顾客,可以叫做“顾客解决方案”战略。

因为波特的理论分析是基于已经比较成熟的行业进行的,所以,在技术、产品,客户、企业竞争合作关系变化越来越快的经济环境中,像上面所说的例子会越来越多。 所以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和使用波特的竞争理论,不能有“唯大师论”的想法。

篇10:《竞争战略》读后感

1969年,波特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大气与机械工程学位;1971年,波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商学院;1973年,波特荣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并入主哈佛商学院,成为哈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授,当年仅26岁。最有名的一部作品《竞争战略》便出自这段时期,出版这部令其登上世界管理思想领域巅峰的作品时,麦克尔・波特年仅才33岁,这部作品也使得波特成为哈佛炙手可热的教授,他的理论更是商学院必修的课程。在学校,他为大企业新任经理人开大师班;出了校门,他的竞争理论影响了全球的跨国公司及世界各国的政府。

《竞争战略》一书以一组用以对产业和竞争者进行分析的综合性方法和技巧的介绍开篇,进而逐个剖析了零散型产业、新兴产业、成熟产业、衰退产业和全球性产业中的竞争战略。书的最后部分介绍了企业面对重大战略决策时所需的分析技巧:纵向整合、业务能力扩展、放弃通讯进入新业务领域等,有助于经理们对竞争者的突然行动、自身产业的新闯入者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化做出预测并做好准备。

波特竞争战略的基础是产业分析,他认为行业的竞争情况由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决定: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的议价能力、供应方的议价能力和产业内对手的竞争强度。要对抗这些竞争力量,企业就要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实行低成本或者产品差异化的策略,二者必居其一。这套理论的逻辑性比较强,在实践中也被证明是有效的,尤其是运用在比较传统的行业时。比如,鼎盛时期的长虹的竞争优势就是建立在低成本的基础上。

与上面的五力模型相比,波特更具影响的贡献是在本书中明确地提出了三种通用战略。

波特认为,在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涵着三类成功型战略思想,这三种思路是:1、总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3、专一化战略。波特认为,这些战略类型的目标是使企业的经营在产业竞争中高人一筹:在一些产业中,这意味着企业可取得较高的收益;而在另外一些产业中,一种战略的成功可能只是企业在绝对意义上能获取些微收益的必要条件。有时企业追逐的基本目标可能不止一个,但波特认为这种情况实现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因为要贯彻任何一种战略,通常都需要全力以赴,并且要有一个支持这一战略的组织安排。如果企业的基本目标不只一个,则这些方面的资源将被分散。

但是,随着技术的变革和各行业竞争情况的变化,主要是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的增加,波特的'竞争战略也表现出一定的不足。在逻辑上,当我们在一个更加宽阔的视野内考察时,可以发现,波特理论的中心是“产品”――顾客是因为低价格,或是某种独特之处,才选择这种产品的。在实践上,仔细观察当今成功企业的战略,就能够发现有些是波特理论所不能解释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微软公司。微软可以说是当今最伟大的公司之一。但是微软的成功并不是源于“最佳产品”,不是因为它便宜,更不是因为它独具特色。实际上,从ms-dos到windows,微软的大多数产品都不是最好的,至今还有不少人宣称,苹果公司的产品是最有个性的。尽管如此,微软还是牢牢的占据了行业领导者的地位。它的竞争优势既不是因为低成本,也不是产品差异化,而是源于整个系统的支持,我们可以称之为“系统锁定”。

篇11:《竞争战略》读后感

《竞争战略》一书以一组用以对产业和竞争者进行分析的综合性方法和技巧的介绍开篇,进而逐个剖析了零散型产业、新兴产业、成熟产业、衰退产业和全球性产业中的竞争战略

竞争战略者本著作共有三部分: 一般分析技巧;基本产业环境;战略决策;每一个部分都有足够吸引人的地方,让人能够更好的分析自己身边企业发展的战略意图。

一、“一般分析技巧”的学习心得

本书第一篇是基于对产业结构和竞争对手的分析,建立了竞争战略制定的分析基础。之所以称之为“一般分析技巧”,在深入研读完全书之后,才得知本书所讲的分析技巧是站在各产业之间的大范围来分析的,并不是针对某个产业或某个企业进行战略分析。因此,在利用本书作为战略制定的指导时,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分析自己所在产业的发展情况及将来趋势,进而分析该企业在产业中的定位与优势所在,全面分析之后方可制定出适用于本企业的战略方针。此外,本书的指导思想还可以用于帮助个人的发展,如分析自身的外部竞争环境与内部自身的优劣势等,从而制定出长远目标以鞭策自身的发展。

正如书中所说:“形成竞争战略的实质就是将一个公司与其环境建立联系。”尽管相关环境的范围广阔,其中包含着社会的,也包含着经济的因素,但公司环境的最关键部分就是公司投入竞争的一个或几个产业。由于产业结构强烈地影响着竞争规则的确立以及潜在的可供公司选择的战略,所以产业结构的分析,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产业外部力量主要在相对意义上有显著作用,因为外部作用力通常影响着产业内部的所有企业。因此,关键在于这些公司对外部影响的应变能力。

一个产业内部竞争激烈,这既不是偶然的巧合,也不能归咎于“坏运气”。相反,产业内部的竞争根植于其基础经济结构,并且远远超越了现有竞争者的行为范围。这点可由波特的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来分析说明。包括:进入威胁、替代威胁、客户价格谈判能力、供应商价格谈判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这些作用力汇集起来决定着该企业的最终利润能力。当然,最终利润能力会随着这种合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些作用力随产业不同而强度不同。

从本书的全文来看,波特多为研究国外的企业,其五力模型忽视了政府或国际贸易组织在驱使行业竞争方面的作用。其他相关书籍有考虑到中国相对于国外的特殊情况。在现实社会中,为保证有序、公平的竞争,政府或者国际贸易组织等对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影响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似乎更应该考虑政府在市场竞争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因此,企业为了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应密切关注政府,经常地研究政府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财政金融政策等。例如物流业被规划为国家十大振兴产业之一,这对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机遇,同时也存在挑战。

波特在产业结构分析中指出了可能在产业竞争中产生潜在影响的大量因素,但并非在任何一个产业中这些因素都很重要。然而,这一模式可以用来迅速决定某一具体产业竞争特点的关键性结构特征。这就是分析注意力和战略注意力应该着重关注的地方。每个产业都有自身的特点,且在同一行业中的不同企业其面临的关键竞争因素不尽相同,如发展成熟的企业与新进入者所面临的竞争因素并不相同,发展成熟的企业可能已经形成品牌战略,而新进入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突破进入壁垒,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任何成功的企业都是在不断的分析自身的优劣势、所处的地位,同时想尽一切办法获得竞争对手的信息对其进行分析。书中并没有明确指出谁是企业的竞争对手,因为具体的企业应具体分析。要想对竞争对手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需要有大量数据,而大部分数据不经过一番努力是难以得到的。因此要系统地收集竞争对手未来目标、现行战略、假设和能力这四要素的相关信息,有些竞争对手未来的目标是将来在市场上起到领先的地位,有些则是把目标放在技术革新上;有些企业的现行战略是为未来目标做奠基的,而有的企业将会采取与现在相反的战略。

在分析了自己与竞争对手之后,对市场信号的获取与分析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市场信号指一个竞争对手的任何行动。这种信号能直接或间接反映竞争对手的意图、动机、目标或内部情况。竞争对手的行为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提供信号。有些信号是虚张声势,有些信号是警告,还有些表示了某些行动的趋势。市场信号是市场中信息传递的间接方式,即使并非全部也有大部分竞争者的行为表达了某种信息,有助于分析竞争者情况和制定战略。因此,发现和准确地识别各种形式的市场信号,对于制定竞争战略是至关重要的。

毋庸置疑市场信号是很重要的,但是对市场信号的注意是否可能分散精力呢?在译解市场信号方面的微妙性可能会造成一种观点,即对市场信号太多的注意是一种与生产相矛盾的精力分散。一种观点认为,与其去猜测对手的紊乱的行为和信号,不如将其时间和力量用于竞争。

虽然可以想象出一种情况,即高级领导都集中精力于各种信号,以致忽视了经营管理和取得有力的战略地位。但这种想象并不足以为忽视有价值的潜在信息辩解。战略制定本身就包含着对竞争者及其行为的某些明确和不明确的假设。市场信号可能极大地增加企业对竞争者的了解,并因此而增强这些假设的准确性。“无视市场信号就等于无视全部竞争者。”从现实企业来看,他们对市场信号的重视程度是很大的,即使会分散精力还是要重视对市场信号的注意,否则企业所采取的战略就可能毫无意义。

二、基本产业环境分析

在学习了一般分析技巧后,现在基于以上分析技巧来对重要的产业环境类型进行更具体的战略分析。产业环境在诸如产业集中程度、产业成熟情况和面对国际竞争的情况这几方面的基本战略含义上的差别极大,针对以上几个方面为基础,书中提出了五种重要的基本产业环境进行分析讨论,其中有零散型产业、新兴产业、向成熟转化的产业、衰退型产业以及全球性产业的战略分析。

下面利用本书提出的分析技巧和方法对家电企业进行分析:

近年来,随着价格战向价值战的转化,中国空调市场一直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空调销售形势大好,国美、苏宁和大中等连锁店均完成了销售计划。而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具备节能、健康、时尚外观的空调产品日趋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由于市场传播机制日益完善,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逐步提高,多年来,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格力、美的、海尔逐渐从众多空调制造商中脱颖而出,并逐渐确立了业内三巨头的优势。

三巨头称霸空调市场

在如今的空调市场上,品牌集中度较高,空调三巨头格力、美的和海尔几乎牢牢把持了整个市场,其中格力以超强的实力占据行业老大的地位。美的凭借的是产品和渠道的创新以及强大的广告宣传推广攻势销量位列前茅。海尔则一直致力塑造国际化知名品牌的形象,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真诚到永远的服务宗旨和创新意识跻身三甲之列。现着力分析海尔的竞争战略:

海尔国际化品牌形象的树立

中国家电行业中大多企业都在讲品牌战略,但是只有海尔真正将品牌作为企业的基本战略。海尔的品牌营销策略是:宁可牺牲速度、利益,也要保证质量、保证名牌。一方面不放弃品牌,并尽力使利润的减少降到最低,但绝不打价格战。产品质量是品牌形象的重要保证和前提,自然不用多说,在这里主要提海尔与众不同的亮点:服务和创新。

1、真诚到永远的服务

海尔树立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的秘诀之一就是“高质量的服务”。海尔的售后服务可以用14个字来概括:带走客户的烦恼,留下海尔的真诚。这一点从海尔服务的四个步骤就可以看出。24小时接听电话――消除客户的烦恼;24小时服务到位――控制客户的烦恼;及时上门服务――解除客户的烦恼;实施五个一工程――带走客户的烦恼。五个一服务工程是:(1)一双套鞋;(2)一块垫布;(3)一块抹布;(4)一张帐单;(5)一份说明书。

2、创新提升品牌价值

海尔产品的创新走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叫概念功能创新,即不断创新产品的概念功能价值。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海尔取得突破性的增长,决定性的因素是海尔的名牌战略。在名牌战略中,提升品牌价值,海尔有一个重要的武器,就是海尔的价值体系不断创新。

海尔创牌成功的关键就是从始至终关注着消费者对空调使用的潜在需求。20,在权威部门举办的评比活动中,首度亮相的海尔空调“08奥运风”以创造A级空气质量为基础,凭借创新“自清扫”专利技术,自动清扫过滤网,持续刷新空气品质,实现从内而外的全面健康,高性价比超过了日、韩高端产品,赢得了评委会高度评价。

海尔空调不仅在中国市场上赢得创新殊荣,而且在美国市场上也风光无限。近期,根据美国消费者的需求,海尔空调迅速做出反应,率先研制出制冷、净化两用一体窗机,不仅拥有正常的空调功能,还能够清除空气中的各种烟、尘、漂浮物等,完全达到了美国空气清新标准,很快就获得了美国专利。同时,海尔在美国市场还研制成功了全球首台无氟超高能效窗式空调,创出四项第一:第一个使用新型环保制冷剂;美国窗机能效比第一;进入全球第一大销售渠道;同规格产品零售价最高。差异化的功能使两种新品迅速被市场接受并受到美国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市场竞争力日益强劲。创新是海尔的原动力,海尔凭借不断创新的精神打造海尔国际化知名品牌的形象。服务、质量和创新一个都不能少。

从以上分析来看,海尔的战略目标是成为世界名牌,不仅是产品质量、服务、创新俱全,而且海尔还被评为“中国物流管理觉醒第一人”。全球性产业意味着竞争者在主要地缘或国家性市场的战略地位从根本上受到它们全球总体地位的影响。如IBM在法国和德国的计算机销售战略地位由于拥有协调一致的世界性制造系统与同一公司内发展的技术和营销技能而显著改善。参与国际竞争的公司积累的战略优势的程度随着产业不同而大相径庭,所以必须认识到“全球性”不可避免地是一个程度问题。全球性产业中有许多战略选择。一个企业必须作出的最基本的选择是决定进行全球性竞争还是寻求一个局部一隅市场,在那里它能实施防御战略从在一个或几个国家性市场中开展竞争。

海尔的进入战略

海尔自称其国际化战略采用的是“先难后易”战略,即先进入国外最讲究.最挑剔的市场,占领制高点,然后居高临下进入其他国家市场。但是从海尔进入美国市场的发展线路看,海尔采取的战略实际上是“先易后难”战略。

一般而言,企业的国际化过程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渐进模式,即“先易后难”模式。另一种是“全球启动”模式,可以说是“先难后易”模式。“先易后难”包括目标市场的选择先易后难和经营方式的先易后难。目标市场的先易后难指的是企业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首先选择自己熟悉的.地理位置或风俗习惯相近的海外市场作为国际化发展的目标市场,然后选择相对陌生、地理位置更遥远或文化差异更大的海外市场作为目标市场。比如我国内地许多企业在海外的投资都是从香港开始的,因为香港地理位置同内地接近,文化同内地基本相同。又如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海外的工程承包活动,是从尼泊尔、坦桑尼亚等国开始的,因为我国在 20世纪周年代初以来对这些国家提供过大量的经援项目,使中国的工程公司对这些国家的文化和经营环境比较了解。

“全球启动”模式是指企业从成立之初就实施国际化战略,一成立就是跨国公司,从而越过了一般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许多阶段。比如美国的LASA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销售微处理机标准技术的公司。其创办人有美国人、法国人和瑞士入,资金来自欧洲,经营总部和研发总部在美国,产品销售部在法国,财务管理在瑞士,而生产则在苏格兰(以利用苏格兰的投资优惠政策)。

海尔1995年开始向美国出口冰箱。起初是以OEM的方式,然后才开始打自己的品牌。而在美国设立“海尔美国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和投资建立“海尔美国生产中心”则是在近5年之后,这时海尔已积累了较多的有关美国市场的知识。海尔在地理位置的发展也是传统的先近后远。除了进入方式以外,海尔的产品战略和投资方式也是先易后难。从产品种类来看,海尔的策略是首先以一、两种产品打入美国市场,站住脚之后再多元化发展。目前在小型冰箱上,海尔基本站住了脚,接下来是扩大战果:销售和生产海尔的其他电器和电子产品。海尔在曼哈顿的总部大楼第四层的近4000平方英尺的展厅;已开始展示和推销海尔洗衣机、冷柜、大容量电冰箱、纯平电视和其他海尔产品。海尔在坎姆登的冰箱工厂周围还留有足够的地皮供未来进一步建工厂生产海尔空调、海尔洗衣机、海尔电视机用。海尔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目前采用的基本上是当地化战略。它在洛杉矾建立了“海尔设计中心”,在纽约建立了“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在南卡罗莱纳建立“海尔生产中心”,在美国形成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经营格局。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美国市场,更快地针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海尔在美国销售的许多产品都不是海尔原有的产品,而是专门针对美国市场设计和生产的。比如出口到美国的“大统帅”BCD一275海尔冰箱,就是根据海尔海外信息站反馈的信息,针对美国人对冰箱外观、制冷能力、使用习惯等区域化特征而专门设计、开发与制造的。

学习了本书之后,对于分析一个企业采取怎样的战略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仅是成功制定自身的战略决策,还要洞悉它的竞争者、顾客、供应商和新进入者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竞争对手所采取的战略是否对本企业产生消极影响、是否构成威胁等。本书的最后一篇“战略决策”加强和深化了分析技巧以及产业结构分析中所提出的概念。如以涉及到资本总量和决定问题的复杂程度衡量,业务能力扩展是企业面临的最重要的战略决策之一。当一个企业有足够的能力进行业务扩展时,可采取此战略,因而可以占领更广阔的市场。

综上为学习了波特所著的《竞争战略》得到的启发与心得体会,这对于今后从事相关行业工作时,有很好的帮助;对选择什么类型产业的企业提供了指导思想;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心态也形成了良好的效应。《竞争战略》使我受益匪浅。

篇12:浅谈中小企业的战略竞争

由于中小企业实力较大型企业更为逊色,规模经济效益差,技术力量不足,水平较低,因此,中小企业要想立足市场,需要采取积极的进攻型战略才能改变被动、落后的形势。也就是说,中小企业在总体实力逊色的情况下,要抓住主要矛盾,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战略,集中力量,争取在局部市场形成优势,扬长避短,提高自己在市场的地位,促进发展,从而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那么,中小企业有哪些竞争战略可供选择呢?

1.避实就虚的“缝隙经营”战略

在市场经济中,一项投资少,利润高的经营项目,往往被许多企业选中,从而形成一窝蜂、你倾我轧的状况。中小型企业由于规模、资金和技术力量等方向的局限,在与同行大企业竞争中难免处于劣势。为此,中小型企业在确定经营方向时,要努力避开与行业内大企业、大公司的正面交锋,充分发挥自己灵活性和适应性强的优势,拾遗补缺,填补市场需求的不足。避免竞争是每位经营者都能采用的经营战略。

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应随时注意和寻找这样的缝隙领域,根据自身的特点,有选择地进入。中小企业在寻求缝隙领域时,要能及时分析市场的变化趋势,善于捕捉机会,一旦看准了生产项目,要果断做出进入决策,并借助企业内外的技术人员和专业力量,迅速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抓紧组织生产,并在最短时间内拿出产品推向市场。因为在市场竞争中,每个中小企业都在寻求这样的“缝隙”领域,市场缝隙领域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中小企业之间的平等竞争,谁能抢先进入,谁就占领优势,否则就要坐失良机。

2.建立联盟的协作战略

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一方面要避开大企业锋芒,尽量减少与大企业间的竞争,另一方面还要利用大企业,以求得自身的生存。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广泛的联盟来整合资源,加强竞争力。联盟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业务相同的企业之间的联盟;第二种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纵向联盟,中小企业如果能在这种联盟中找到大型强势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将会促进自己的稳定成长。大企业依赖大批量生产方式,凭借规模经济性取得了产品成本的优势,这一点是中小企业所望尘莫及的。然而大批量的生产方式必然要引起社会分工协作的发展。大企业为了获得“规模经济性”,必然要摆脱“大而全”的生产体制的桎梏,求助于社会分工与协作,这在客观上就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生存领域,增加了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依赖性,同时中小企业也由于大企业的发展为其创造了生存发展机会,所以称这种相互依赖关系存在的协作,为生存互补战略。第三种是互补型企业之间的联盟。中小企业之间也应加强协作,以求得共同发展。在“生存互补”的协作战略选择时,关键问题是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好依存的对象。联盟使企业能够以“系统的力量”对付“个体的力量”,容易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3.集中市场、发挥优势的专知战略

中小企业在自身实力不强的条件下,很难直接做全国市场,明智的做法是集中力量于自己最熟悉的一个或几个区域市场,而不要四处出击,把有限的资源分散,争取在区域市场内做到最强。并且要以自己独特的技术和生产技艺形成自己的特色,防止大企业或其它中小企业对自己开拓的市场的渗透。利用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保护自己企业已有的专有知识和技术,形成有利于自己生长的“专知生产领域”。

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通过技术开发和工艺创新,以取得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科技发明成果,或设计出新结构、新规格、新式样的产品,

这些都可以作为中小企业开拓新的细分化市场,满足新的社会需求,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扩大产品差异性的手段,从而以独特的优势取得竞争的主动权。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企业比中小企业具有更强的科研能力、商品化能力和市场控制能力。中小企业在利用“专知”战略时,应注重产权保护,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已取得的专知产品的专有权和垄断权,以免受其它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驱逐与倾轧,赢得相对平稳的发展环境。因此,凡是要采取这一策略的中小企业,一定要选择和保护好自己的专知领域,尽量在一定市场上形成垄断权。中小企业还可以在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之间选择,避开对手渠道力量雄厚的城市市场,首先进攻农村市场或者三级城市市场。

4.挖掘潜在市场的开发战略

市场是万变的,社会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动之中。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要针对目标市场的变化特点,抢先设计新产品、抢先投入生产、抢先进占市场、抢先转移市场。要步步领先,就得首先了解掌握潜在市场的需求。在市场经济中,常常出现一些需求只是得到局部的满足,或根本未得到满足,有的甚至正在孕育着即将形成的社会需求,即所谓的“潜存生位需求”。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首先要努力做好发现和预测潜在需求的工作,通过对市场的调查和分析,一旦发现有前景良好的潜存市场生位,就应着手做好开发、生产、销售、管理工作,发挥中小企业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以便建立更大的首移优势,加固经营壁垒,以变应变,提高竞争进入障碍,形成垄断能力,延长中小企业垄断这一市场区隔的时间,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开发和占领潜存小生位的区域战略,对中小企业来说是较为适合的。因为中小企业的灵活多样性,对满足各种不同市场需求有着较强的灵活性,它可以在较短时期内迅速开发出新产品,满足潜在的需求。中小企业通过对潜在需求的满足,可以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和新的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取胜。

5.灵活多样的多角化经营战略

多角化经营又称多元化战略,是指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从而扩展企业经营范围,充分利用企业资源,降低企业风险,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它属于开拓发展型战略,是企业发展多品种或多种经营的长期规划。现阶段我国大量公司采用多角化经营战略以增强其经济实力和经济规模,因为多角化经营战略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司发展战略,具有迅速扩大公司经济规模、使公司整体业绩超过各业务部门业绩的简单加总的协同作用。多角化战略是国际上大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经验。他们很少有一项主业占企业总产值的60-70%以上,绝大多数有三项以上主业,从而避免了一项主业必然把企业带入衰退期的厄运,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纵观国内外从一小企业起步,一直保持长期、稳定发展,成长为国际著名的大企业,他们无不实施多角化战略,不断调整企业战略重点,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

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实行多角化的经营战略,从而避开与大企业在同一领域竞争的不利局面。过去人们常认为大企业适合搞多角化经营,而中小企业则不宜。实际上,中小企业也适合于搞多角化经营。

从目前来看,中小企业实行多角化经营,主要应从以下三种形式上选择。第一种是现有产品经营范围内的多角化经营,即在本企业行业范围内的多品种经营。第二种是扩散关联性的多角化经营,即除生产本行业产品外,还生产与本行业有关联的多种产品。第三种是全方位的非关联性的多角化经营,即生产经营与本行业无关联的产品。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应更多的注重选择前两种,因为开发的产品领域、涉及的技术跨度不大,便于利用企业目前的优势。但对一些中小企业也可以选择第三种,这样可以使企业不断的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提高新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

篇13:企业基本竞争战略

竞争战略的功能在于采取进攻型或防守型行动,在产业中建立进退有据的地位,成功的对付五种竞争作用力,从而为公司赢得超额的收益,而在和五力抗争中,有三种可以提供成功机会的基本战略方法,可能使得公司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

(1).总成本领先战略:

它在70年代由于经验曲线概念的流行而得到日益普遍的运用,在成本领先战略下要求达到有效规模的生产设施,在经验基础上全力以赴的降低成本,抓紧成本和费用的管理,并最大限度的减少在研发、服务、推销、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费用。

总成本战略下竞争优势的体现:(A).行业内竞争对手:因为低成本可以获得高于行业平均的收益,因此其在和竞争对手竞争时可收到保护,缓冲地带更广;(B).下游客户:低成本也有利于哦国内公司在客户的威胁中保卫自己,因为客户公司的压力最多只能将价格压到效率居于其次的竞争对手的水平。(C).上游供应商:低成本也构成对强大供应商威胁的防卫,因为低成本在对付卖方产品涨价中具有较高的灵活性;(D).潜在进入者:规模经济或者成本优势本身就是进入壁垒;(E).替代品:低成本地位使得公司在于替代品竞争时所处的地位比产业中其他竞争者更加有利;

赢得低成本优势必须具备较高的相对市场份额或其他优势,如良好的原材料供应。一般而言,实行低成本战略需要很高的购买先进设备的前期投资、激进的定价和承受初始亏损,以攫取市场份额。而高市场份额又可以进一步引起采购经济性而使成本进一步降低。

(2).产异化战略:

产异化可以以很多方式体现出来:设计或品牌形象、技术特点、外观特点、客户服务、经销网络及其他方面的独特性,

差异化战略下竞争优势的体现:(A).行业内竞争对手:差异化战略利用客户对品牌的忠诚以及由此产生对价格敏感性的下降使得公司得以避开竞争;(B).进入壁垒:客户的忠诚已经某一竞争对手要战胜这种“独特性”需付出的努力就构成了进入壁垒;(C).上游供应商:产异化下带来较高的收益,可以用于应对供应商压力;(D).下游客户:因为满足客户的特殊性要求,使得客户缺乏选择余地,对价格敏感性不高;(E).替代品威胁:采取差异化战略而获得顾客忠诚度的公司,在面对替代品威胁时,其所处地位比其他竞争对手更有利。

一般而言,差异化面对的是具体的小众的细分市场,因为实行差异化战略时,往往与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相矛盾;而且,建立差异化竞争策略活动的成本往往是高昂的,如广泛的研究、产品设计、高质量的材料或周密的顾客服务等,这些都需要耗费较高成本,因为可以说实行产品差异化意味着以成本地位为代表。

(3).目标集聚战略:

其主要是主攻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某产业链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个地区市场。目标集聚战略也可以选择对替代品最具抵抗力或竞争对手作为公司的战略目标。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都是要在全产业范围内实现其目标,而目标集聚战略确实围绕某一特定目标服务而建立的。目标战略下常常意味着对获取的整体市场份额的限制,也必然包含着利润率和销售量之间互为代价的关系。

实行目标集聚战略的最终能形成在狭窄的市场目标中获得差异化优势或者低成本优势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夹在中间战略:

所谓夹在中间战略指公司未能沿三个方向中的至少一个制定自己的竞争战略,或者在这三个战略中游移不定,由于这三个战略具有潜在的不一致性,因此这种夹在中间战略几乎注定会失败。

三种基本战略的风险:

根本的风险有两种:(A).未能形成或者保持这种战略;(B).既定战略带来的战略优势的价值会随着产业演变而发生变化。具体而言的话,这里主要例举总成本领先的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意味着要为设备现代化再投资、要坚决放弃陈旧的资产、要避免产业链拓展以及对技术上的进步保持敏感性,所以要保持总成本领先战略公司需付出较沉重的负担。

相关专题 竞争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