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研究论文

生石花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生石花”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研究论文(共1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研究论文

摘要加工贸易作为浙江这一外贸大省的重要外贸方式之一,对经济增长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综合运用加工贸易增值系数、加工贸易对浙江省GDP的拉动度及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将加工贸易对浙江经济增长的作用做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加工贸易对于出口创汇、经济增长具有重要贡献,加工贸易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增长0.282个百分点,进而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加工贸易的建议。

关键词加工贸易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在发展一般贸易的基础上,我国积极实施鼓励发展加工贸易的政策,使加工贸易实现了跨越性发展。从1979~,我国的加工贸易年均增速达26.9%,比同期外贸平均增速高12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额的比重也由1980年的4.38%增长为20的55.3%。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增长和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浙江作为外贸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如何,值得我们关注。1浙江加工贸易的发展状况

1992~年的十几年里,浙江省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由1992年的91.52亿元增长到了2004年的1477.34亿元,尤其从始加工贸易增幅较大,从20的630.57亿元发展为2004年的1477.34亿元,增长了800多亿元。2004年浙江省加工贸易有了新的发展。统计显示,2004年前11个月,浙江加工贸易出口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9.3%,对出口增长贡献率达23.3%,在整个贸易中的地位开始上升,并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第一,内资企业从事加工贸易的积极性提高。长期以来,受国家贸易政策、企业自身条件和利益的限制,外资企业倾向加工贸易,内资企业倾向一般贸易。这在2004年有所改变,内资企业从事加工贸易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第二,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增长迅猛,产业链延伸。2004年加工贸易从上游原料环节就从一般贸易转为加工贸易进口,通过深加工结转,延长加工链条,直到成品的再出口。

加工贸易对浙江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2.1加工贸易增值系数分析

增值系数是衡量加工贸易创汇水平的质量指标,增值系数=加工贸易出口额/加工贸易进口额,增值系数的提高表现为加工贸易在质量上的扩张。

从表1可以看出,浙江省的加工贸易的增值系数均大于1,并且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点多提高到了近2点的水平,表明浙江加工贸易出口额大于加工贸易进口额,即加工贸易处于贸易顺差。增值系数整体上的上升趋势,说明浙江省加工贸易的顺差额逐渐增大,出口创汇力增强。

2.2加工贸易对浙江省GDP的拉动度分析

加工贸易对GDP的拉动度表示GDP增长率中有几个百分点是由加工贸易贡献的,亦即加工贸易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与GDP增长率之间的乘积。拉动度=(△X-△M)GDP增长率∕△GDP,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在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省的加工贸易净出口的贡献度与GDP增长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这是因为浙江省在20世纪90年代初民营企业兴盛发展参与加工贸易,大量的加工设备进行进口,此类贸易只有进口而无出口,导致浙江省加工贸易从总体上进口额大于出口额。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在初加工的基础上,浙江省民营企业中一些参与加工贸易的企业建立起了自己的生产能力,因此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浙江省加工贸易开始出现顺差,加工贸易进出口与浙江省国民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度越来越大,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2.3加工贸易对浙江经济增长作用的线性回归分析

在浙江加工贸易对GDP拉动度分析的基础上,文中选取相关数据,通过建立GDP与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及GDP滞后一期的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为了减少数据的波动,更好的说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提高拟合效果,本文对GDP、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取对数。建立二元回归模型:㏑GDP=a+b㏑GDP(-1)+c㏑TJ+u其中:㏑GDP--GDP㏑TJ--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GDP(-1)--GDP(-1)将有关数据带入SPSS,输出结果如下:㏑GDP=1.862+0.594㏑GDP(-1)+0.282㏑TJT:(7.585)(8.559)(4.685)R2=0.996DW=2.107F-statistic=1335.128

从上述结果得出以下结论:①方程的拟和优度很高,R平方高达0.996,表明上述方程式的解释力很强,可信度很高。所有参数估计量都通过了检验,表明㏑GDP(-1)、㏑TJ及常数项显著。从DW值可以看出方程中的随机变量不存在序列相关性;②对方程式运用戈里瑟方法进行异方差检验,以及运用逐步回归检验法检验自变量的多从共线性。通过检验得出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和多重共线性。

由回归模型可以得出,加工贸易对GDP有促进作用,加工贸易每增长1亿元,GDP将增长0.282亿元。加工贸易对GDP的推动作用不是很大,这主要是因为浙江省的`外贸方式主要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占进出口额的比重只有二、三成,这与全国加工贸易占五五成的形势形成较大差距,这种外贸比重上的失衡使得加工贸易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有所限制。

结论及对策建议

上述的各种数据及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加工贸易对浙江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加工贸易的发展,对于实现贸易方式多元化、分散贸易风险,扩大对外出口,减轻就业压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提出如下进一步推进加工贸易发展的建议:

(1)加大对加工贸易的宣传,消除长期以来企业认为加工贸易两头在外产业链短受外商控制,不利于产业自主发展的这种认识偏见,促进浙江省加工贸易的发展。政府合理设置公共保税仓库,为深加工结转货物提供便捷、低廉的交易平台。

(2)以一般贸易带动加工贸易发展,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浙江的一般贸易虽然居全国第一,但走的仍然是低成本、低价格的老路,由于缺乏品牌和技术,这些产品、产业在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处于低端的不利局面,面临的不仅是贸易摩擦,更有难以跨越的贸易壁垒。因此,应在巩固浙江一般贸易优势的同时,更加注重以一般贸易带动加工贸易发展,走出一条利用加工贸易跨越贸易壁垒、提升技术水平、加快产业升级的道路。同时,立足于一般贸易为主的比较优势,鼓励和引导企业发挥一般贸易出口的营销渠道优势、成熟的加工制造优势,大力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走浙江特色的加工贸易发展之路。

(3)健全社会相关部门共管机制,坚持鼓励合法发展、打击违法经营并举的方针。加工贸易管理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海关税务、工商、质检、外汇、银行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建立起与国际接轨、以“海关主管、社会共管、企业自管”为特色的加工贸易综合管理体系,创造良好的加工贸易外部环境,推进浙江省加工贸易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兴,蔡宜斌.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J].对外经贸实务,(5)

2赵娇.外贸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7)

3闫国庆,陈丽静.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3)

篇2: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论文

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论文

【摘要】电子商务是经济和科技发展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型交易方式,由于其本身具有方便性和快捷性的特征,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普及。从现实层面来看,电视商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销售额,这对促进国家整体经济的增长也具有良好作用。文章将就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针对电子商务在经济增长方面作用的发挥提出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

【关键词】电子商务论文

所谓电子商务是现代经济科技发展背景下,以电子通信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所进行的商业活动,也正由于电子通信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为我国企业的经营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然而,由于我国电子商务的建设时间仍相对较短,且网络信息技术存在一定的虚拟性,因而给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建设不完善和诚信安全的问题。因此,为切实有效的发挥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要求能有针对性的对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

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在生活节奏日渐加快的现代化社会中,方便快捷的电子商务已然成为人们日常日常工作生活使用最为普遍的购物方式,并对促进经济的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众多企业都对电子商务的建设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而各地政府部门也将电子商务作为了促进整体经济增长的关键方式。通关相关的调查研究发展,尽管我国的电子商务在近几年中有着较为快速的发展,但相较于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而言,其发展之间仍有着较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与发达国家相比而言,我国的电子商务仍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这就导致其在市场的运营中还缺乏相对较为完善的体系而不能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外在环境,也给其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性。

二、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在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于电子商务的实施与时代潮流发展趋势下人们越发方便快捷的购物需求相适应,因此其在经济增长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从现实情况来看,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和对经济结构的优化这两个方面。

(一)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

从我国的生产总值分析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主要体现的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增加人们的消费行为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在电子通信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电子商务的落实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原本人们进行商品购买的时空限制,且为人们的商品购买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对刺激人们消费提高消费支出具有良好的作用;其次,通过增加投资来促进经济的增长。由于电子商务的落实打破的人们商品购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的商品库存需求,为切实有效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促进自身的经营发展,企业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就必须通过投资的增加来扩大库房将,并对物流工作及广告宣传工作进行完善;再次,通过扩大政府的资金支持来促进经济的增长。要确保电子商务得到切实有效的发展就必须要保证物流产业的发展能与之相适应,这就给各地的道路及交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为确保各地的道路交通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就要求xx政府部门能扩大资金支持通过软硬件设施的强化建设来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最后,通过进出口来促进经济的增长。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贸易活动的.地域束缚,对促进我国进贸易活动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尤其是在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更是提高了各国之间贸易往来的频繁性,因此对促进经济的增长具有良好作用。

(二)电子商务对经济结构的优化

在经济科技飞速发展背景下,电子商务对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下的三个方面:首先,电子商务的落实能有效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时代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然无法适应人们越发快捷的生活节奏,电子商务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显然是必然趋势。通过相关的调查可以发现,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行电子商务的建设,其中以家电和服装等人们生活中的必须物品所占的销售份额最大,我国的第三产业开始出现更加快速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对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良好作用;其次,电子商务的落实有效推动了我国大中小企业共同的改革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有效改变的传统商品生产到销售的模式,同时还使生产各环节跟单位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利,对提高信息反馈的效率具有的良好的作用。有利于我国的大中小企业以反馈的信息为依据来进行内部经济决策的调整,促使企业的产品与服务与市场的需求更加适应。而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各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也会因此得到有效的提升,对提高各企业在市场中的经济活力具有良好的作用;最后,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减小地区间的贫富差距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受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各地区之间有着明显的贫富差距,而电子商务不断丰富的销售内容对促进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良好的作用,能有效减少我国各地间的贫富差距。

三、我国电子商务的现存问题及解决策略

由于我国电子商务的建设时间仍相对较短,且网络信息技术存在一定的虚拟性,造成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建设不完善和诚信安全等问题的产生,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这就要求我国的电子商务建设中能完善以下两点工作:首先,重视电子商务建设中信息化程度的提升。要求我国能正视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的问题,强化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比如可组织专门的电子商务团队到一些发达国家进行学习交流,充分学习发达国家在电子商务建设方面的技术。其次,针对电子商务的安全诚信问题,一方面,要求企业能对内部的网络安全机制进行完善,确保企业与公安部门之间保持长效的联系,利用公安部门在真实信息采取方面的强制性来保证电子商务中的诚信。另一方面,要求企业与第三方机构之间充分合作,根据国家相关的政策规律来解决消费者的投诉问题。同时企业还应重视网站的安全建设来提高电子商务的安全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现阶段已然成为我国商品交易中一种最为普遍的方式,并且因自身的方便性与快捷性受到了大众的广为喜爱。就现实层面来看,电子商务对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的电子商务仍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其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为确保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就必须针对现存的问题制定有效的策略。

参考文献

[1]范玉贞,卓德保.我国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08)

篇3:农业科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论文

农业科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论文

一、我国农业科技的现状

首先,农业科技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农业机具已经得到不断的改善,进而完善机具的功能,以便于更好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次,农业科技的进步还体现在生产资料已经被开发的更加利于生产种植。例如化肥、种子、农药、除草剂等。这样一来,使得农作物产量更高,进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收益。最后则体现在农艺技术水平,农艺技术水平已经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因此在采用先进的农艺技术水平措施能够有效提高经济效益。由此我们能够看出,随着农业科技不断的提高后,就使得生产效率、劳动效率、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有效提高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措施

(一)提高劳动者素质众所周知,农业科技的最终使用者为农民

而劳动的科技文化水平通常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只有劳动技能得以不断的发展进步才能够使得农业科技得以充分使用,进而发挥出其功能。因此,提高劳动者素质势在必行,有关部门定期组织劳动者进行培训,对其进行农业科技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争取让其做到能够娴熟的运用农业科技产品,最终实现经济增长。

(二)提高生产力要素的组合功能单一的生产要素无法充分发挥其功能,只有将其有效结合才能够让系统效能更加显著

因此,将管理科学、信息处理技术、综合技术配套应用以及农业技术进行整合,充分分析其中内部联系,找出各生产要素的特点,有效对其进行利用,这样才能够使得整个农业科技工作不断进步。通过有机结合让各生产要素达到系统结构平衡,进而发挥更高的效用,提高生产率并促进经济增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只有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才能够有效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篇4: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论文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过在增长的同时也暴露了很多我国经济发展的不足,如成本问题和科技体系的问题等。通过技术创新的方式来加快经济的发展步伐,是指要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技术的创新来提高企业各方面的创新能力,或者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产品质量等,来实现经济和资源的统一。创新可以分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技术创新又可以细分为生产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本文主要研究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综合国力的增强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加。技术创新也成为各国发展经济的战略性对策。

关键词: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

一、技术创新理论

第一次科技革命之后,许多的经济学家就开始对科学技术和创新理论进行探索和研究。其中主要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技术创新理论和熊比特及新熊比特学派创新理论。前者认为技术创新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表现,并且能完成提高劳动生产力的目的,最终实现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提高。后者则认为创新是建立新的生产函数。他认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因此他将创新归纳为五个方面,即引进新近技术或者创新产品,开辟新市场,寻求新的供应渠道,创造企业新结构。后来的新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出现更是完善和发展了西方经济学。另外,还有以索洛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的新古典主义学派,其中他们就把技术创新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率的因素之一,还有技术创新的制度创新学派,技术创新的国家创新系统学派。

二、技术创新的内容

下面笔者将详细分析下生产过程理论和产品创新理论。这两种创新方式是相互作用的,并不是相互对立的,但是笔者为了方便分析,把两个理论分为两部分进行独立的分析,但是实际上两种创新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

1.生产过程创新

生产过程的创新指的是通过改变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等来为企业直接带来经济的增长。而且,由于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这一方法解决了怎么生产的问题,在保持资源和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产量,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生产过程创新能更快的增强经济的增长。生产过程创新还能带来对中间产品的需求。因为生产过程创新往往会涉及到新产品和材料等。另外,生产过程的创新又推动对原材料的需求,能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增长。

2.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是通过开辟新的市场来提高生产量。产品创新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新产品市场的大小。如果新产品的市场需求规模不够大,那么对生产率的提高相对较小。而新的产品所创造的市场的大小取决于它用途的`广泛与否。当新产品能够广泛的被消费者所接受的情况下,其对经济的增长会发挥较大的推动作用。例如手机和电脑等的逐渐普及,就大大的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当新产品不仅能用于消费,还能用于生产中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三、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21世纪,科学技术进步对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技术创新也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技术创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使固定资产结构得到优化,促进各种先进管理方法和决策技术的产生,优化劳动力就业结构,优化投资结构等。其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技术是指人类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技术实力的竞争。技术创新能使企业增加收益,改善企业的市场状况,加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验的积累。不歇的技术创新能连续的提高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增强竞争优势。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此外,技术创新的绿色化不单单能促进经济的增长,还能对整个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起到协调的作用。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劳动力的利用效率,和劳动力的种类和质量。促进产业结构的完善性和先进化,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傅家骥的一本书中曾说道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唯一方法。

2.优化经济结构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必然的影响经济结构的改变。例如农业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第一次大的产业结构的变化。纺织机械和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人力劳动被机器所代替,带来了第二次大的产业结构的变化。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使得信息业得到快速的提高。技术创新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进而促进生产率的增加;另一方面,技术创新能促进劳动工具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此外,技术创新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增加人们对自然领域的认识,克服了自然原材料的限制。由此可见,技术的不断创新对经济机构有着深远的影响。索洛将技术进步看作是实现持续经济增长的唯一途径。

3.增强综合国力

我国的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日益增加。技术创新增强综合国力主要是通过增加民族国际竞争力来实现的,例如,开发新的产品或者先进的设备等。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综合国力的提升越来越依靠科学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等无形的要素。技术的创新改变了需求结构以及新兴产业的出现,改变了世界竞争格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现实财富的创造力。各国综合国力的比拼可以说是先进技术方面的竞争。

4.促进技术进步

在有关技术进步的不同定义中,有一个定义将技术进步分为三个方面: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虽然对技术创新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定义,但是通俗的来讲,技术创新就是新技术的开发,包括两个方面即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从纵向维度来看,技术创新涉及到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等一系列过程。从横向的维度看,新的组织管理形式、市场销售网络等建立和形成。所以,可以说技术创新是集科技和经济为一体的过程。通过技术创新可以不断进行技术变革,可以及时的把握最新的市场和技术机遇,不断创造出新的经济价值,促进经济的增长。

四、结语

知识的存在、传播和创造有赖于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技术创新在优化传统产业的同时,开拓了很多新兴产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通过技术创新可以不断开发新材料和新能源等给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为我们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创造开辟道路。在实际的操作中,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全面发展,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想要得到重要的一席之地,技术创新则是一条捷径,能帮助国家或者企业实现此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庭莲.论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J].新疆有色金属,.

[2]章新华.浅论科技创新政策在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篇5: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论文

[4]李清泉.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5]周小亮,李婷.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演化下促进经济增长的条件研究[J].东南学术,.

[6]陈聪,韩仪湘.关于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综述[J].商业时代,.

[7]田巧雨.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

篇6:固定资产再生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思考论文

固定资产再生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思考论文

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

1.确定最大滞后阶数。滞后期的大小关系到模型残差是否存在自相关性和模型自由度问题,本文选取常用的LR、AIC、SC三个指标,检验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滞后期p=1时,LR、AIC、SC三个指标同时取得最优值(数值带*),此时既能有效消除残差中的可能存在的自相关,又能使得模型自由度达到较优,保证了模型估计参数的有效性,即滞后期p=1是最佳选择。

2.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不论滞后期为1阶还是2阶,都因为F统计量概率较小而拒绝假设“lnFI不是lnGDP的Granger原因”,都因为F统计量概率较大而接受假设“lnGDP不是lnFI的Granger原因”。其经济学意义为:不论滞后期为1阶还是2阶,lnGDP和lnFI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经济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作用不明显。

3.建立模型。

(1)模型建立。应用Eviews6.0软件建立滞后一期向量自回归模型。lnGDP和lnFI两个模型的R2(0.9981)和Adj.R2(0.9979)值都较高,说明模型拟合优度较高,F值较大(6284.143),AIC(-2.7638)、SC(-2.6198)较小,说明模型总体上是显著的。即该模型较好的反映lnGDP和lnFI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VAR模型的回归方程为:lnGDP=0.6637×lnGDP(-1)+0.2864×lnFI(-1)+0.4057方程表明,西安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自身滞后一期因素lnGDP(-1)和固定资产投资滞后一期因素lnFI(-1);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因素主要是lnFI(-1)和lnGDP(-1)。由估计系数大小可知,lnGDP(-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lnFI(-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小。经济学意义为: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长期内西安市经济增长同时受到固定资产投资滞后因素和GDP滞后因素的影响,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下一年经济增长就会增加0.2864%。

(2)模型检验及脉冲响应分析。对VAR模型进行AR根检验,由图1可知,模型两个特征跟绝对值的倒数都小于(或等于1),即在一个单位圆内(或上)。这说明该VAR模型是平稳的。图2表示西安市地区生产总值对固定资产投资一个标准差新息扰动的动态反应路径,由图2可知,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正向冲击导致地区生产总值波动在第一年达到最大,之后呈现逐年缓慢下降的趋势。这说明西安市投资增量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的时效比较长,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推动的衰减速度并不快,应该再采取除投资以外的方式来快速推动西安市经济发展。依Engle定理,假如一组变量存在协整关系,则协整回归可以转化为误差修正模型。描述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调整的误差修正模型为:DlnGDP=0.151427EC-1+0.109157DlnGD(P-1)+0.461981DlnF(I-1)-0.003485EC-1是误差修正项,系数的大小反应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本误差修正模型中修正系数为0.151427,说明经济增长受多种其他因素影响,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均衡关系对当期非均衡误差调整的模型自身修正能力较弱。

(3)方差分解。方差分解的基本思想是把系统中的每个内生变量(共m个)的波动(k步预测均方误差)按其成因分解为与各方程新息相关联的m个组成部分,从而了解各新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本文利用方差分解方法来研究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将西安市生产总值的单位增量分解为一定比例的自身贡献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结果(见表5)。由分析结果可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对西安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随预测期的增加,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对其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度逐渐变小,在第一期时取得最大值72.64%,即使第十期依然达到40.62%,这有效地支持了前面脉冲响应分析的结论。

主要结论及建议

1.长期内西安市经济增长同时受到自身滞后因素和固定资产投资滞后因素的影响。由VAR模型可知,西安市经济增长的'滞后因素对其自身的影响系数为0.6637,影响显著,说明西安市未来一年的经济发展较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当年对经济的预期。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滞后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为0.2864,影响也较为显著。针对这种状况,建议相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提高人们对经济的信心,增加对西安市经济发展的乐观预期,从而有效的促进经济增长。

2.短期内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对本地区经济增长有单向推动作用。由VEC模型可知,西安市经济增长的滞后因素对其自身的影响系数为0.109157,影响的显著性不高,说明短期内人们不会轻易改变对经济的预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大。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滞后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为0.461981,影响显著,说明短期内固定资产投资能较好地促进经济增长。针对这种状况,建议相关部门适当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以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积极拓宽固定资产投资渠道。政府投资存在“挤出效应”,会减少民间投资;同时,政府投资也存在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因此,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是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有效途径。政府应该给予民间资本更大的发展空间,大力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4.在适当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同时,高度重视技术进步及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效避免投资回报率递减规律及资本资源稀缺性两大瓶颈,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可持续。

5.一方面要强调固定资产投资的作用;另一方面应该减少对其依赖,大力提高西安市的消费需求,只有居民消费增长支持的固定资产投资及经济增长才是持久的。由宏观经济理论可知,居民消费倾向的大小是拉动投资的重要影响因素。

篇7:奢侈品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的论文

奢侈品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的论文

内容摘要:奢侈品消费以其超大的需求潜力成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而传统的消费理念则对奢侈品消费存在误解,这种误解抑制了消费需求,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需要更新消费理念,正视奢侈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服务于当前经济增长方式由出口带动向内需拉动转换。

关键词:奢侈品消费需求经济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表明,世界经济减速将成为事实。世界经济增长3。7%,比放慢1。2个百分点。其中美国经济增长0。5%,放慢1。7个百分点;欧元区增长1。4%,放慢1。2个百分点;日本增长1。4%,放慢0。7个百分点。加上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美元持续贬值,汇市、股市、债市、期市及商品现货市场都受到冲击,对各国的经济稳定和发展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以上因素决定了我国出口形势比较严峻,出口增速减缓和贸易顺差的缩减将不可避免,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正在减弱,我国的经济增长将更多地依赖于消费和投资的拉动。在这一形势下,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就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由于奢侈品的需求潜力很大,因而,正确规范和引导奢侈品的消费,对于扩大内需进而拉动经济增长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关于奢侈品的内涵

沃尔冈拉茨勒在畅销书《奢侈带来富足》中这样定义奢侈:“奢侈是一种整体或部分地被各自的社会认为是奢华的生活方式,大多由产品或服务决定”。现在,奢侈品在国际上的概念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奢侈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人们消费奢侈品看中的往往是它的炫耀性功能,觉得奢侈品是过度消费消耗的东西,以至于挥霍等。

例如,“捷达”和“奔驰”轿车都是代步工具,在代步方面没有价格所显示的那样大的差异,差别在于他们代表的意义不同。“奔驰”的符号价值在于成功、财富和身价。在西方经济学中根据需求收入弹性将消费品分成了必需品与奢侈品两大类,把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即需求的增长率高于收入的增长率)的消费品称为奢侈品,另一类则称为必需品。在我国的传统概念里,奢侈品消费几乎等同于贪欲、挥霍、浪费。

其实,从经济意义上来看,奢侈品消费实质上是一种高档消费行为,本身并无褒贬之分;从社会意义上来看,奢侈品消费是一种个人品位和生活品质的提升;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奢侈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内涵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是不断变化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理念的演变,许多昨天的奢侈品已经变成今天的必需品,而今天的许多奢侈品也会变成明天的必需品。例如,在13、14世纪,糖和香料是奢侈品,但在当今社会它们却成为普通的生活必需品。奢侈品内涵的变化反映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当前更引起我们关注的是奢侈品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

奢侈品的特征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奢侈品更新周期短且对市场的刺激效果显著

作为奢侈品的商品,除了具有商品本身固有的功能以外,还具有一种炫耀性功能,即显示消费者身份和地位的功能,所以,奢侈品应当是引领时尚的前卫商品。这一特点决定了奢侈品必须不断地推陈出新,从而具有较短的更新周期。

以服装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服装的功能角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的都市人追求时尚,展现自我,服装的发展渐渐淡化了它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功能,其装饰和炫耀功能似乎已成为服装的灵魂。例如高档的.时装,面料考究,做工精细,价格昂贵。作为普通服装的基本功能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失去,但作为高档时装的炫耀性功能不久就会减弱,奢侈品的消费者更看重其装饰和炫耀功能,因而会随着流行趋势的变化而及时更新。在消费理念不断更新的今天,很难想像一成不变的款式和风格能立足于激烈竞争的服装市场上。有市场眼光的厂家总是紧追流行趋势,不断推出个性化的款式,开发风格迥异的服装,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异、求个性的需求。一面是厂家层出不穷的新款推出,一面是消费者为追求时尚而不断膨胀的时装需求,这造就了服装市场供销两旺的局面,从而极大地刺激了市场销售额。

20,尽管雪灾、地震、股市泡沫破裂、经济衰退预期不断打击着消费者的信心,但纺织服装国内零售年1—9月却持续维持25%以上的高增长,屡超市场预期,直到2008年10月行业零售增速才出现放缓,显示了服装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的问题是需求仍然不足,2008年1—9月,行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增速维持小步上升态势,纺织品与服装的库存金额却分别同比大幅上升了33。10%和25。09%,显示行业产需矛盾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刺激需求。

除时装外,其他奢侈品消费也具有类似的特征,对市场有显著的刺激效果。据报道,上海顶级私人物品展集中展示了顶级名车、游艇、私人飞机、珠宝名表、名酒以及各类豪宅别墅、高尔夫俱乐部、私人会所等。据统计,顶级私人物品展3天一共接待了超过7000位富豪,成交量达2亿元人民币。

(二)奢侈品需求潜力大且能充分吸纳购买力

奢侈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这就是说,随着收入的增长,需求的增长就会更快。奢侈品不像需求收入弹性比较小的必需品那样,受所谓消费饱和的约束,即使收入水平提高,人们也不可能较大地增加消费。例如,对于食盐这种商品,即使人们收入提高了,人们也不会因此而增加消费。奢侈品消费就不同了,以旅游为例,当收入水平较低时,人们还不敢奢望旅游,一旦收入水平提高,人们就会增加这种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可以从普通旅游变为豪华旅游,从国内旅游转向国外旅游,国外甚至已经开发了太空旅游项目,所消费的资金可想而知。可见,奢侈品消费的需求潜力是很大的。能够充分吸纳新增的购买力。

目前,由于我国的收入分配体制、结构不尽合理,导致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我国年的基尼系数达到0。458,已进入联合国规定的收入差距过大的范围,为数不多的高收入者拥有大部分的居民储蓄。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收入越高其边际消费倾向越小,因此,高收入者的收入只有很少一部分用于消费,大部分收入沉淀下来,这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开发质量好、价值高、品牌响、炫耀功能强的奢侈品,以刺激高收入者的消费欲望,吸纳他们充裕的购买力。将沉淀的资金通过消费引入市场,转化为生产资金。

汽车领域的世界十大奢侈品牌:法拉利、福特、大众、宝马、莲花、宾利、凯迪拉克、菲亚特、奥迪、劳斯莱斯,大部分已进入我国的高端汽车市场,正在充分吸纳富豪们的购买力。我国每年的奢侈品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并以年20%的速度增长。正在成为继日本和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世界顶级生活体验中国峰会”,“上海国际品味生活展”纷纷亮相中国,世界顶级品牌纷纷在中国选址开店。美国高盛公司关于中国奢侈品市场的研究报告指出,2008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9%。法国精品企业联盟“科尔贝委员会”预言,中国将在前后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在这种形势下,应当致力于打造本土的奢侈品品牌,比如被国内外同行誉为“中国第一裁缝”的永正裁缝、高档的红木家具、在中国历史上与皇家相关的贡品如南京云锦等,都蕴藏着丰富的奢侈品品牌的生长基因,很有可能成为我国未来奢侈品品牌的符号,使我国的奢侈品市场被本土奢侈品占有,提高奢侈品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三)奢侈品消费能够催生新的服务项目并引发新的经济增长点

奢侈品消费首先催生的是商业广告。在许多情况下,奢侈品消费具有炫耀性动机,是一种“显眼的消费”、“装门面的消费”、“摆阔气的消费”,显富、炫富比使用商品更重要,因而要求商品或服务除了具有较高的质量以外,还必须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要广为人知,甚至人所共知。这就要借助商业广告的力量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通过在重要媒体的黄金时段反复地广告宣传,将“某商品是名贵商品”的概念植入消费者的意识中,使社会公众形成共识,公认某商品是名牌商品,从而使该种商品具有了显富、炫富功能。这种运作模式便催生并极大地刺激了商业广告的发展,为广告商提供了大量的业务,也使自己的产品具有了更高的附加值,同时也为有此需求的消费者造就了可据以显示身份和地位的名牌商品,从刺激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不失为一种积极有作为的措施。许多名酒、名车、名牌服装等名牌产品都离不开商业广告的宣传。如果没有奢侈品消费对名牌效应的追求,也就失去了催生商业广告的土壤。据有关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电视行业广告总额是450亿,央视广告收入为110亿。足见打造奢侈品品牌对商业广告的贡献。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这种需要反过来又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学所研究的正是如何使稀缺的资源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需要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这种需要最初总是表现为对奢侈品的追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奢侈品变成了必需品,又会产生新的奢侈品需要,再度推动经济的发展,经济和社会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进步的。由于人的需要层次不断地提高,创造了一系列新的消费需求热点,休闲娱乐便是其中之一。随着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们开始转向文化精神的消费与追求,更多的时间和钱财用于休闲和娱乐,文化娱乐业被公认为是21世纪最具前途的朝阳产业之一。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时,文化娱乐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将会明显地提高,我国已进入文化娱乐消费的快速增长期。人均年收入超过3000美元,消费就会出现“脱物化”的倾向,人们开始出现普遍的文化娱乐和旅游动机,费用的投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于休闲娱乐方式需要的不断创新,使得许多高新技术,甚至当代科技的前沿都被广泛应用于娱乐项目和游乐园的设计当中,这势必会进一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又例如体育健身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满足人们身体和心理健康的体育健身业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也将成为今后长期存在和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此外,奢侈品消费还极大地带动了服装、住房、汽车、家装、保健、旅游、信息等行业的发展,引发了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过度和畸形的奢侈品消费会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助长人们的炫富攀比心理,误导社会价值取向;资源配置可能偏离共同富裕的社会发展目标,大量的奢侈品被富人无节制的挥霍,扶贫工程所需资源却得不到满足;纯粹“装门面”、“摆阔气”的奢侈品消费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所以,应当正确规范和引导奢侈品消费,使之真正成为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何莽,夏洪胜。我国奢侈品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商业时代,2007(29)

2。王微微。关于发展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思考。中国物价,2008(9)

篇8:发展加工贸易促进贸易平衡研究论文

发展加工贸易促进贸易平衡研究论文

[摘要]后危机时代我国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出口急剧萎缩,然而加工贸易确是当前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文章对造成加工贸易顺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应进一步调整加工贸易政策:通过建立健全加工贸易产业退出机制。完善加工贸易产业评价体系;利用出口转内销政策,将加工贸易内销和外销都作为政策的导向;利用加工贸易平衡的调节器――内外销弹性调节机制,促成加工贸易发展趋于平衡。

[关键词]加工贸易;贸易平衡;出口转内销;弹性调节机制

正确认识和处理进出口贸易失衡,已经成为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人民币升值及各国采取贸易保护政策与措施的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加工贸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市场急剧萎缩,很多企业不敢接单或无单可接,为了缓解出口压力,一些加工贸易企业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如何处理内销与外销的关系,本文提出笔者的思考。

一、加工贸易失衡的数据分析

一国长期的贸易顺差,必然会遭受他国的贸易报复。从一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来看,贸易平衡应该是长期发展的趋势,也是最好的选择。那么,我国目前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只有认清这个问题,才能尽量减少顺差,规避他国的报复行为,减少贸易摩擦,使我国进出口贸易趋于平衡、健康发展。

引起我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很多,我们主要从贸易方式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找出其中的原因(见表-1)。

从表-1数据可知,2005―20,我国进出口贸易延续长期贸易顺差的态势,且贸易顺差的额度都较大。其中,一般贸易成为进出口贸易顺差的来源之一(年除外),但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且加工贸易的贸易顺差呈递增态势。

按照通常的理解,既然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而非一般贸易,作为进出口贸易的主要贸易方式,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应该大于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从表-2数据可知,2005--2007年,加工贸易确实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第一大贸易方式,但2008--2009年一般贸易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第一大贸易方式。2005--2009年,加工贸易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一般贸易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到2009年,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在进出口贸易总值中占比为48.2%,加工贸易占比为41.2%。

从直接数据来看,这种进出口主要贸易方式的转变和贸易顺差的来源是相悖的。因为,一方面,贸易顺差一直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且呈递增态势;另一方面,加工贸易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确呈递减态势。这种相反的变动趋势告诉我们,虽然加工贸易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为了减少贸易摩擦,促使贸易趋于平衡,我们需要重点调整的是加工贸易而不是一般贸易。因此,处理好加工贸易的进口与出口,适当地将加工贸易外销的部分份额转向国内市场,减少加工贸易顺差,是我国减少贸易顺差,实现长期贸易平衡的关键。否则,虽然人民币存在升值的预期,但我国进出口贸易顺差依旧,会招致更多的贸易摩擦。

二、加工贸易顺差的原因分析

既然加工贸易顺差是我国贸易顺差的最主要来源,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加工贸易的大量顺差,为什么一般贸易不是造成我国贸易顺差的最主要原因?只有认清造成加工贸易顺差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贸易顺差,促进贸易平衡。

(一)从加工贸易内涵的角度

对加工贸易内涵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一是把加工贸易理解为国际生产分工的一种实现形式,主要反映的是全球生产分工协作关系;另一种理解为一种特殊的贸易方式,即国家对进口料件加工采取海关保税监管的贸易方式,是政府部门操作层面上的保税监管加工贸易。本文所称加工贸易为第二种解释,加工贸易俗称“两头在外”贸易,即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材料、辅助材料等全部或部分从境外进口,在境内加工装配后,成品销往境外的贸易。

从海关监管层面上看,加工贸易主要表现为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加工贸易又称为保税加工,加工贸易货物通常称为加工贸易保税货物。但加工贸易保税货物又不完全等同于加工贸易货物,加工贸易货物只有经过海关批准备案才能保税进口,经海关批准准予保税进口的加工贸易货物才是保税加工货物。也就是说,加工贸易合同项下所进口的货物不全是保税的,只有海关批准才给予保税待遇。由于海关给予暂时免纳关税的待遇,减轻了加工贸易企业的资金压力,加上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导致大量外资涌入,加工贸易企业数量增多,加工贸易规模逐年增大,加工贸易呈现顺差。

(二)从加工贸易实质的角度

加工贸易顺差的直接表现:加工贸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从表-3数据可知,2005--2009年间,每年加工贸易出口总值都大于加工贸易进口总值,且加工贸易出口总值增速明显快于加工贸易进口总值的增速。

我们可以从加工贸易的实质角度加以解释。传统加工贸易是一种典型的“两头在外”的贸易,加工贸易企业从境外进口料件,在境内保税加工后返销境外。由于在境内加工生产,加工生产过程必然凝聚了物化劳动,导致加工成品出口价格必然高于加工料件进口价格。另外,加工贸易进口料件递增,导致加工贸易进口总值增加,进口总值增加又必然造成加工贸易出口总值增加。于是,规模的扩大和成品价格高于料件价格导致加工贸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

(三)从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角度

近几年,我国政府出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思考,对加工贸易政策进行了相应调整,目的在于“限制”和“发展”。“限制”主要体现在提高加工贸易的门槛,通过加工贸易商品和企业分类管理来实现,限制“两高一资”产品、低附加值产品的加工生产:“发展”主要通过鼓励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引导加工贸易健康有序发展。

1 产业结构升级因素。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发展壮大之根源在于劳动力成本优势。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人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优势相对于周边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渐丧失,以工资来衡量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不具有比较优势。因此,那些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的生产成本不断升高,出口成本优势降低,在整个加工贸易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比如鞋业、玩具业等。从近几年国家对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来看,政策倾向从以往的劳动密集型“两高一资”产业转向高附加、高科技含量的产业,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加强科技研发与创新,政府也出台了对于高新技术加工贸易的鼓励措施。在政策

调整的影响下,加工贸易进口的料件主要为资源性商品和初级产品,附加值低,出口的则主要表现为工业制成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加工贸易出口产品附加值高于加工贸易进口产品附加值,于是造成加工贸易顺差。

2 产业链条延伸因素。对于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比喻现在已不那么合适,传统的“两头在外”要么出口创汇少、生产工艺简单,要么对外贸易依存度高、缺乏核心竞争力,尤其是来料加工,在只赚取加工劳务费的同时,反而招致大量的贸易摩擦。虽然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本土企业参与较少,但加工贸易本土化程度在不断提高,本土加工贸易企业正逐步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能力和产业的配套能力,加工贸易产业链条逐步延伸。一方面,改变了过去那种“大进”的方式,在国内采购料件的比重逐渐增大,延长了加工贸易产业链条,带动了上游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另一方面,改变了过去那种“大出”的方式,向深加工、精加工延伸,允许企业开展外发加工、深加工结转,在外发加工税收优惠上给予支持。通过这种“大进大出”的转变,带动了整个加工贸易产业链条,使整个产业逐步形成积聚效应。这些举措,增加了国产料件的加工投人,减少了进口料件的数量,降低了加工贸易进口总值,提高了加工贸易产品出口的附加值,增加了加工贸易出口总值。

(四)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角度

从7月1日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升值态势,这种趋势将持续。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下,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初级产品成本降低,导致进口数量增加。而这些初级产品以料件的形式用于加工生产,转化为成品出口,人民币汇率升值不会过多影响成品出口,因为进口的料件作为贸易性投人品投入加工生产,人民币升值已经自动反映在成品的生产成本上。但是,投入生产的国产原料由于人民币升值,以美元表示的成品出口成本增加,价格上升。因此,人民币升值使加工贸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

人民币升值还有利于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扩大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贸易性产品的出口,也导致加工贸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

三、利用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促进贸易平衡

通过对加工贸易顺差原因的分析,我们进一步明确,

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加工贸易政策调整,适当增加加工贸易进口,减少加工贸易出口,才能有助于减少加工贸易顺差,实现贸易平衡发展。由于加工贸易进口总值长期大规模小于加工贸易出口总值,因此,我们把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研究重点放在减少加工贸易出口总值上。

(一)适时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限制类商品目录

通过加工贸易禁止类、限制类商品目录的调整,一方面,将以往部分允许类商品纳入限制类商品目录管理,将以往部分限制类商品纳入禁止类商品目录管理。通过该目录的调整,将那些大量出口,在加工贸易顺差中占有重要比重,但又属于国家禁止、限制发展的产业纳入该目录之中,从而减少加工贸易出口总值,优化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另一方面,通过目录调整,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开展高科技含量的加工贸易产业发展,将附加值较高的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对象。这样,通过增加加工贸易进口总值的方式,减少加工贸易顺差。

(二)进一步调整出口退税率

出口退税制度是为鼓励出口创汇、增强企业出口竞争力而产生的,在加工贸易顺差的情况下,对加工出口产品从国内采购的料件给予退税,会影响出口产品的价格。因此,应适时调整出口退税率,调整出口退税的商品范围和退税比例。

(三)调整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账管理

通过台账的“实转”、“半实转”、“空转”、“不转”,结合区域差别待遇、企业类别差别待遇,对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的调整,可以灵活地控制加工贸易企业交纳的税款保证金,增加或减轻加工贸易企业的资金压力,从而调整加工贸易的进口和出口。

(四)调整部分加工贸易优惠政策

现行加工贸易政策是建立在“超国民”待遇原则的基础之上的,是改革开放增加外汇储备的产物,优惠政策导致加工贸易的迅速扩张,导致加工贸易顺差的规模逐渐增大。在加工贸易长期顺差的情况下,应适时调整部分加工贸易优惠措施,真正体现“国民”待遇,减少加工贸易顺差。

(五)建立健全加工贸易产业退出机制

国际贸易理论中的阶段保护论告诉我们,当一国产业处于发展初期且具有发展潜力时,政府应当予以保护,当该产业发展壮大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产业竞争力或达到一定保护期限时,政府就应当减少或放弃对该产业的保护。借用阶段保护论的观点,我国应该将加工贸易作为一种阶段性的贸易形式,在当前加工贸易长期顺差的情况下,出于减少加工贸易顺差的目的,对那些已经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应该结束或减少对其让利幅度;对那些依然需要政策呵护发展的加工贸易产业继续实施保护,以提高加工贸易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加工贸易向贸易平衡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就是应当逐步建立健全加工贸易的产业退出机制,将加工贸易转为一般贸易,从而在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同时,促进加工贸易趋于平衡。

加工贸易产业退出机制的实质是基于一定时期我国进出口贸易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加工贸易产业的不同特点和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区别地采取不同优惠政策,直至取消优惠,引导加丁贸易的转型升级,适时将加工贸易转为一般贸易的行为机制。

1 建立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实施机制。现行国家的政策虽然作了相应的规定,将加工贸易产业(商品)进行分类管理,结合商品的税目进行细分,适时动态调整相关目录,明确哪些是鼓励发展的产业,哪些是限制发展的产业,哪些是禁止发展的产业。但相关政策调整后,企业往往不能第一时间知道该政策,有时对相关政策理解也存在着偏差,这就要求政策调整应配套相应的调整实施机制,明确谁通知、谁解释、谁服务,让企业能第一时间掌握政策发展方向,调整企业生产。

2 建立加工贸易产业评价体系。除了对加工贸易产业进行细分评价外,还要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加工贸易能力与水平进行评价,对我国外贸政策和外贸环境进行评价。运用该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后,找出该加工贸易产业退出的“临界点”,当达到并超过该“临界点”时,表示该产业已经具备足够的国际竞争力,可以转为一般贸易。

3 参照国际惯例,可以给予加工贸易产业一定的“过渡期”。当该产业达到“临界点”后,给相应企业预留一定的时间,让企业考虑如何将该产业与企业自身发展、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相结合,给企业技术创新或产业转型提供足够的时间,顺利实现产业退出。在建立加工贸易产业退出机制基础上,我们还 要考虑,加工贸易产业退出机制的建立与减少加工贸易顺差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建立相关模型,以期对相关加工贸易产业的退出提供实践经验。

(六)加工贸易出口转内销政策的调整

为了缓解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压力,将部分出口转向国内市场。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将造成加工贸易顺差的原部分出口商品转为内销,并给予税收优惠,调低加工贸易货物内销缓税利息率,鼓励企业逐步建立国内营销和物流体系,创立自己的品牌,从而达到减少加工贸易出口总值的目的,在加工贸易进口总值不变或正常波动的情况下,减少贸易顺差。

具体而言,政府要将加工贸易出口转内销作为政策大力宣传,改变企业长期固有的“外销”思维;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简化内销手续,商务主管部门、海关、税务、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积极探索,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建立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奖励机制,对创立内销品牌按规定给予奖励;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加工贸易企业内销收款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加工贸易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帮助加工贸易企业利用现有资源,研究国内消费市场的特点,打造企业内销的核心竞争力。

四、加工贸易平衡的调节器:内外销弹性调节机制

通过出口转内销,将外销的一部分转到国内市场,满足国内需求,是一种最直接的减少加工贸易顺差的方法。因此,我们认为,应将加工贸易外销和内销都作为加工贸易政策的导向。为应对加工贸易失衡,可以建立一种弹性调节机制,在加工贸易顺差时,在政策上适当倾斜于内销,适当增大内销优惠,增加内销数量和比例;当加工贸易逆差时,在政策上适当倾向于外销,减少内销优惠政策和比例。通过这种内外销政策的弹性调整,使加工贸易内外销协调发展,加工贸易趋于平衡。

需要注意的是,将加工贸易内销作为一种政策导向,需要针对不同产业、不同产品、不同市场特点、不同消费群体,有区别地加以对待。内销与外销的产品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外销产品内销要考虑产品结构、国内营销渠道、自主品牌建设、售后服务和研发,这些对于长期关注国外市场的加工贸易企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何力,用海关监管的转型升级适应和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J]商务周刊,,(13):68

金龙布,加工贸易本土化策略[J]大众科技,2009,(1):198-200

金志刚,论加工贸易的“产业毕业制度”[J]对外经贸实务,2009,(6):23-25

李文博等论我国出口加工型企业的转型[J],东南学术,2009,(1):58-63

张汉东,胡朝麟外贸出口转内销不应成为政策导向[J]对外经贸实务,2009,(12):20-23

篇9: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研究论文

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研究论文

一、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影响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长期都存在着不平衡,农村剩余劳动力总规模很大,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且中西部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比率远远高于东部地区,中西部的劳动力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及收入水平,大量自发的流入东部地区,生产要素在各地之间流动,改变了生产要素占有水平不平衡的状况,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增长。地区性的劳动力流动在客观上加剧了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但同时也有助于城乡差距的缩小,是造成地区之间的工资收入增长呈收敛趋势的主要原因。

二、利用劳动力流动促进经济增长

1.优化产业结构

劳动力归根结底是趋向于流动到收入较高、发展较快的部门或地区,所以,引导劳动力有序流动的核心,就是要创造条件,使劳动力流动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为达到这一目的,有必要强调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在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劳动力、注重农业基础的同时,大力发展工业和服务业,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加强对流动劳动力的教育培训

大量的流动人口受教育的水平低下,无法适应产业结构升级,职业技术教育应该为劳动力流动提供支持,为此,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农村基础教育,优化农村教育体系,强化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城乡职业教育的统筹,发展新形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使劳动者具有自主保护自我合法权益的`意识,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及其专业的职业技能水平,发挥社区在劳动力教育和培训中的作用,共同服务于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增强农村流动劳动力的市场竞争力,推动经济的增长。

3.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培育劳动力市场的必要条件,政府应加快失业、养老、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加大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规范劳动力市场的用工合法性,保障劳动力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建立住房保障制度和良好的供应体系,探索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管理和分配,建立形成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安抚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流动劳动人口的后顾之忧,保证劳动力平等地进入市场,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劳动力资源获得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篇10:金融服务贸易进展对经济的作用探究的论文

金融服务贸易进展对经济的作用探究的论文

林洁(2009)运用面板数据验证了金融服务贸易总额、出口以及进口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5]。陈恩、黄桂良(2010)以香港地区为样本,认为金融服务贸易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6]。Y.J.Cui和F.Y.Shen(2011)根据中国1997—2010年数据对金融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7]。这些研究为金融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本文将商业存在模式引入金融服务贸易,根据1997—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与金融服务贸易相关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分模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说明金融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促进金融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

跨境交付模式的金融服务贸易。跨境交付模式的金融服务贸易即本国金融机构在国内为境外消费提供的金融服务,这些内容主要记录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服务贸易账户中的保险与其他金融服务子项。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自1997年开始按照IMF颁布的《国际收支手册》(第5版)的原则编制,其中统计了保险服务和其他金融服务的国际贸易额。跨境交付形式的金融服务贸易数据可以由这两者的相关数据整理获得。我国自2001年入世后,金融服务(包括保险和金融项目)贸易取得重大进步。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金融服务贸易总额达227亿美元,保险服务贸易额15亿美元。我国保险服务贸易额增长迅速,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在资本方面仍实行较为严格的管制,所以增长较为缓慢,并且短期内也不会有太大的增长。

商业存在模式的`金融服务贸易。商业存在模式的金融服务贸易是外资金融机构在东道国进行的金融服务,与上述跨境交付模式的金融服务贸易不同的是,相关数据无法在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直接获得。由于银行业在我国金融业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所以可以通过考察中资银行海外资产和外资银行在华资产来反映我国商业存在模式的金融服务贸易状况。根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11年末,在华外国银行类金融机构营业性机构资产总额增长236%。45个国家和地区的181家银行在华设立209家代表处;14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37家外商独资银行(下设245家分行)、2家合资银行(下设7家分行,1家附属机构)、1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26个国家和地区的77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94家分行。外资银行在我国27个省(市、区)50个城市设立机构网点,较2003年初增加30个城市。同时,共有6家外资法人银行分行获准在其所在城市辖内外向型企业密集市县设立支行。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以境外收购和设立分行为主,如工行收购印尼Hal玻椋硪行、澳门诚兴银行等的股权。截至2011年,我国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设立6家海外机构,参股2家境外机构;5家大型商业银行设立105家海外机构,收购(或)参股10家境外机构;8家中小商业银行设立14家海外机构,2家中小商业银行收购(或)参股5家境外机构[8]。

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模式的金融服务贸易。境外消费模式的金融服务贸易是由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金融服务,如对非居民消费者提供的金融服务;自然人流动模式的金融服务是一国自然人居民到非居民所在地为其提供金融服务。这两种模式的金融服务相对于其他两种,不仅在中国发生的概率小,在整个世界也相对小一些。根据历年国际贸易统计报告显示,境外消费、自然人流动两种模式在实际中所占份额很小,分别为10%~15%和1%~2%,而跨境交付和商业存在分别占35%和50%。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以商业存在及跨境交付两种模式的金融服务贸易进行测度。1997—2011年金融服务贸易额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不均衡,并存在顺差趋势。

模型建立与样本数据

为检验金融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构建包含商业存在及跨境交付两种模式的金融服务贸易模型为lnGDP=β1lnNM+β2lnFI+μ(1)式中:GDP———经济增长;NM———跨境交付模式的金融服务贸易;FI———商业存在模式的金融服务贸易;β1,β2———待估计的系数;μ———随机扰动项。变量取对数主要是为了消除时间序列数据的异方差,但并不改变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在指标的选取上,经济增长以国民生产总值表示。根据上文的分析,NM以保险服务和其他金融服务贸易额之和计算;FI以中资银行海外资产和外资银行在华资产之和表示。数据来源于1997—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以及《中国金融年鉴》并经过计算整理。由于样本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因此首先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定数据的平稳性,为避免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所导致的“伪回归”,采用协整检验来说明其长期均衡关系。最后,进行Granger检验,验证变量之间的前因后果的推动关系。分析过程借助软件Eviews60进行。

模型检验与数据分析

平稳性检验。由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动态路径不仅有可预测的成分,还含有随机的成分,容易产生单位根,导致伪回归,因此本文采用ADF法检验法(Dickey&Fuller,1981)进行平稳性检验[9]。该方法通过在回归方程右边加入因变量的滞后差分项来控制高阶序列相关。为了对常数项、时间趋势项及存在的单位根作检验,可根据参数α,β和γ是否为零的假设进行检验。方程中加入p个滞后项是为了使残差项εt成为白噪声序列。最优滞后长度p可根据AIC准则和SC准则确定,选择AIC和SC为最小的滞后阶数。由于ADF统计量的分布是非标准的,可用Mackonnon临界值进行判断。变量lnGDP,lnNM,lnFI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中看出,虽然时间序列LGDP、LMN和LFI是非平稳的,但其一阶差分是平稳的,可以进一步判断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

协整检验。时间序列回归前需检验各变量是否存在协整关系。从经济上而言,协整关系表明经济变量之间短期受随机扰动项影响可能偏离均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回到均衡状态。本文是多元变量的检验,因此采用极大似然法(Johnansen&Juseli玻酰螅1990)进行检验[10]。可以看出两种模式的金融服务对于GDP都存在着正效用,跨境交付模式的金融服务贸易每增长1单位,将带动GDP034单位的增长量,而商业存在模式的金融服务贸易每增长1单位,将显著带动GDP188单位的增长量。

Granger检验。由于协整检验仅仅是对变量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检验,而因果关系还需以Granger(1969)的检验方法进行判断[11]。其基本思想是:变量x和y,如果x的变化引起了y的变化,x的变化应当发生在y的变化之前。即如果说“x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则在做y对其他变量的回归时,x的滞后值能显著地改进对y的预测,就认为x是y的Granger原因。根据AIC准则确定各变量滞后阶数为2,对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从结果看,lnNM是lnGDP单向的Granger原因,lnNM是lnFI单向的Granger原因。

结论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在样本区间内是非平稳的,但变量的一阶差分是平稳的,它们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各变量通过长期均衡关系相互影响。结合协整方程结果,金融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效应,跨境交付模式的金融服务贸易每增加1单位,将引起经济增长034单位的变化,而商业存在模式的金融服务贸易每增加1单位,将引起经济增长188单位的变化。跨境交付和商业存在模式的金融服务贸易、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跨境交付模式的金融服务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单向原因,并且促进了商业存在模式的金融服务贸易的增长。

综上,金融服务贸易是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的国际经济交易中90%以上是金融交易”(张小锋等,2009),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加强。因此,应调整服务贸易政策,完善金融体制,推动金融服务的现代化[12],同时改善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的软环境,最大化地实现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促进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有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篇11:电子商务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

电子商务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

毕业论文是每个毕业生都要经过的一道门槛,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下怎么写毕业论文?

【摘 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正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电子商务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电子商务将成为我推动我们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电子商务是通过如何机制对国民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

【关键词】电子商务; 国民经济; 经济增长。

一、电子商务对我国国民经济的作用与影响。

电子商务对我国国民经济的作用和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商务缓解了传统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压力。

改革开放 30 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在全球的经济地位大大提高。但是近几年中国的经济连年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靠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得以实现,消耗大量资源也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以煤炭为例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耗国,最保守计算,到 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耗总量将直逼 30 亿吨标准煤,这是难以想象并且很有难度的。这些煤炭燃烧消耗之后产生的生有害气体严重影响地球的自然生态环境。如果这种状态一直进行下去而得不到改善,那么中国经济将面临资源严重紧缺甚至枯竭的风险,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造成巨大压力。

电子商务是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与重要举措。在资源配置方面,电子商务有着传统产业无法替代的优势。

电子商务大大提高市场效率,通过利益杠杆优化资源分配资源配置将趋向最优状态。电子商务降低了传统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从而降低资源消耗,减轻了传统产业对资源环境的破坏,最终影响到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2、电子商务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

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互联网、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得到逐步提高。电子商务也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电子信息等相关行业将会取得快速发展,从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方式向着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率、高产出、保护环境的集约型方式转变。电子商务通过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电子商务为中国企业创造发展机遇。

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依赖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基础。如今的时代是市场激烈竞争的时代,企业若要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来提高交易水平和服务质量,降低商品成本来确保自身的竞争优势。电子商务的运用将给为我国企业经济的发展创造机遇。

首先,电子商务可以提高信息使用效率,降低信息成本。电子商务突破行业和产品物理特性以及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得在全球范围内随时随地进行网上交易,大幅度扩大了交易范围。通过互联网传递和储存,企业的信息成本大大降低,从而对电子商务发展也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其次,电子商务减少交易的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和购买成本。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为供货厂和消费者提供一个直接交易平台,大大缩短了买卖双方之间的距离,从而企业可以降低库存甚至以零库存的模式进行生产经营管理,降低了库存成本。另外,电子商务可以降低销售询价、报价和确定存货等活动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最后,电子商务使得供货商和消费者及时获得对方的最新数据。通过互联网,企业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到市场上的各种需求信息,解决传统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信息交换的速度和准确性,降低交易双方的成本,从而为顾客提供所更好的商品或者服务。

二、电子商务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国内生产总值( GDP) 是国民账户核算体系( System of NationalAccounts,简称 SNA) 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也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被公认为能衡量测试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最佳指标。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三种。本文根据支出法来对电子商务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详细分析。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最终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总额。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用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国内生产总值( GDP) =消费( C) + 投资( I) + 政府支出( G) + 净出口( X - M) 。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增加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等因素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1、消费对经济的作用。

电子商务为人们提供了种类丰富的产品,更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物质和文化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热衷于网上购物,增加消费支出。电子商务的.发展为计算机、互联网、物流,会出现更多的就业岗位,进而刺激消费。电子商务高效便捷、能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性,极大地吸引了商家与消费者,双方共同促进经济发展。网店规模将逐渐增加,消费者也更多地传统面对面的直接交易转向网上交易,从而促进了消费和流通。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势必会引起相关电子产品的消费大大增加,促进计算机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

2、投资对经济的作用。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方式,在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之后,逐渐被接受并成为业界热议的焦点话题之一。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企业在库房、存货、物流运输工具等基础设施方面增加固定资本投资。电子商务将促进网络广告的发展,激发了企业对广告的投资需求。从现实来看,电子商务可以扩大资金来源、支撑体系建设。面对 年的全球金融风暴,我国电子商务利用其优势,成为企业度过经济寒冬的重要选择。因此,投资机构对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对其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充满信心。

3、政府购买对经济的作用。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道路和交通工具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这方面的政府采购也相应会增加。这些配套服务需求的增长能够使得消费者对价格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会引起市场的波动,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此外,由于电子商务对网络数据安全性、企业商业信用和个人信用有严格的要求,政府也会增加相关采购支出来保证电子商务的正常运行,因此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4、净出口对经济的作用。

电子商务掀起了国际贸易领域里的一场深刻的革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广泛应用,对于世界市场重新构造,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创新,促进国际分工的扩大和深化及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增长的发展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进步,电子商务越来越显示出自身优越性,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国际进出口贸易的主流。电子商务的应用能够使一国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和主动,从而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篇12:电子商务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

【摘 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正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电子商务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电子商务将成为我推动我们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电子商务是通过如何机制对国民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

【关键词】电子商务; 国民经济; 经济增长。

一、电子商务对我国国民经济的作用与影响。

电子商务对我国国民经济的作用和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商务缓解了传统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压力。

改革开放 30 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在全球的经济地位大大提高。但是近几年中国的经济连年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靠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得以实现,消耗大量资源也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以煤炭为例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耗国,最保守计算,到 2020 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耗总量将直逼 30 亿吨标准煤,这是难以想象并且很有难度的。这些煤炭燃烧消耗之后产生的生有害气体严重影响地球的自然生态环境。如果这种状态一直进行下去而得不到改善,那么中国经济将面临资源严重紧缺甚至枯竭的风险,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造成巨大压力。

电子商务是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与重要举措。在资源配置方面,电子商务有着传统产业无法替代的优势。

电子商务大大提高市场效率,通过利益杠杆优化资源分配资源配置将趋向最优状态。电子商务降低了传统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从而降低资源消耗,减轻了传统产业对资源环境的破坏,最终影响到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2、电子商务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

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互联网、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得到逐步提高。电子商务也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电子信息等相关行业将会取得快速发展,从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方式向着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率、高产出、保护环境的集约型方式转变。电子商务通过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电子商务为中国企业创造发展机遇。

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依赖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基础。如今的时代是市场激烈竞争的时代,企业若要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来提高交易水平和服务质量,降低商品成本来确保自身的竞争优势。电子商务的运用将给为我国企业经济的发展创造机遇。

首先,电子商务可以提高信息使用效率,降低信息成本。电子商务突破行业和产品物理特性以及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得在全球范围内随时随地进行网上交易,大幅度扩大了交易范围。通过互联网传递和储存,企业的信息成本大大降低,从而对电子商务发展也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其次,电子商务减少交易的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和购买成本。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为供货厂和消费者提供一个直接交易平台,大大缩短了买卖双方之间的距离,从而企业可以降低库存甚至以零库存的模式进行生产经营管理,降低了库存成本。另外,电子商务可以降低销售询价、报价和确定存货等活动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最后,电子商务使得供货商和消费者及时获得对方的最新数据。通过互联网,企业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到市场上的各种需求信息,解决传统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信息交换的速度和准确性,降低交易双方的成本,从而为顾客提供所更好的商品或者服务。

二、电子商务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国内生产总值( GDP) 是国民账户核算体系( System of NationalAccounts,简称 SNA) 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也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被公认为能衡量测试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最佳指标。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三种。本文根据支出法来对电子商务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详细分析。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最终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总额。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用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国内生产总值( GDP) =消费( C) + 投资( I) + 政府支出( G) + 净出口( X - M) 。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增加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等因素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1、消费对经济的作用。

电子商务为人们提供了种类丰富的产品,更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物质和文化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热衷于网上购物,增加消费支出。电子商务的发展为计算机、互联网、物流,会出现更多的就业岗位,进而刺激消费。电子商务高效便捷、能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性,极大地吸引了商家与消费者,双方共同促进经济发展。网店规模将逐渐增加,消费者也更多地传统面对面的直接交易转向网上交易,从而促进了消费和流通。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势必会引起相关电子产品的消费大大增加,促进计算机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

2、投资对经济的作用。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方式,在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之后,逐渐被接受并成为业界热议的焦点话题之一。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企业在库房、存货、物流运输工具等基础设施方面增加固定资本投资。电子商务将促进网络广告的发展,激发了企业对广告的投资需求。从现实来看,电子商务可以扩大资金来源、支撑体系建设。面对 2008 年的全球金融风暴,我国电子商务利用其优势,成为企业度过经济寒冬的重要选择。因此,投资机构对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对其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充满信心。

3、政府购买对经济的作用。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道路和交通工具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这方面的政府采购也相应会增加。这些配套服务需求的增长能够使得消费者对价格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会引起市场的波动,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此外,由于电子商务对网络数据安全性、企业商业信用和个人信用有严格的要求,政府也会增加相关采购支出来保证电子商务的正常运行,因此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4、净出口对经济的作用。

电子商务掀起了国际贸易领域里的一场深刻的革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广泛应用,对于世界市场重新构造,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创新,促进国际分工的扩大和深化及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增长的发展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进步,电子商务越来越显示出自身优越性,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国际进出口贸易的主流。电子商务的应用能够使一国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和主动,从而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篇13:不同贸易方式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论文

不同贸易方式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论文

摘要: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两种主要贸易方式,但是由于这两种贸易方式自身的差异使得每一种贸易方式的出口、进口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以8月到12月为样本期,对我国的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加工贸易 一般贸易 长期均衡关系 误差修正 模型

依托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而发展起来的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成为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另外,通过加工贸易使得我国获得了相对较为稀缺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也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我国的产业结果调整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加工贸易会使得我国我国的贸易依存度较大;特别是我国一直处于世界经济产业链的末端,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一些初级的、低附加值的产品,从而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一直是学者质疑的焦点。

与加工贸易相比,一般贸易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并且从长远角度来看,一般贸易的发展可以带动一国的其他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从而使得经济较快增长。

近年来,我国的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份额已经超过一般贸易,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然而,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如何,成为较为关注的话题。本文将以208月到月为样本期,对我国的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

1模型建立

本文所研究的贸易方式主要是指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这两种主要的贸易方式。实证分析所使用的序列均为对应变量的对数收益率,其中,ex1、im1、ex2、im2、y分别表示加工贸易出口、进口,一般贸易出口、进口、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数收益率。

1.1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关系检验

在进行长期均衡模型建立和误差修正分析之前,首先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如果序列单位根检验所对应的统计量值大于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这表明在该显著性水平下序列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序列;也可以通过对应的P值来判断,如果P值小于0.05,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序列为平稳序列。接着,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如果迹统计量值小于临界值,表明存在协整关系。

1.2长期均衡关系模型

本文建立的长期均衡模型为:(1)其中:、(i=1、2)分别用来衡量长期情况下,加工贸易方式和一般贸易方式下出口、进口的经济增长效应,且i=1、2分别表示为加工贸易方式和一般贸易方式;如果系数大于0,表明存在正向的影响,小于0则表明影响效果是负向的。

1.3误差修正模型建立

本文建立的误差修正模型为:(2)其中:、、(i=1、2)分别用来衡量短期情况下,加工贸易方式和一般贸易方式下出口、进口的经济增长效应,以及误差修正效果,且i=1、2分别表示为加工贸易方式和一般贸易方式;为误差修正因子,是由长期均衡模型得到的,即为;同理,如果、系数大于0,表明短期时存在正向的影响,小于0则表明影响效果是负向的`;小于0表明会向均衡水平恢复,并且绝对值越大表明恢复速度越快。

2实证分析

本文研究的样本区间为年8到年12月,通过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出料加工贸易三个具体的加工贸易形式总和来衡量我国加工贸易水平,由于无法得到国内生产总值的月度数据,于是本文用工业生产增加值月度数据来代表国内生产总值的月度数据;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出料加工贸易、一般贸易、工业生产增加值等数据均采用的是季度数据,且数据均来源于CSMAR数据库。

2.1序列平稳性检验和协整关系检验由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序列ex1、im1、ex2、im2、y均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序列。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得到ex1、im1、y之间,以及ex2、im2、y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可以建立长期均衡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分析。

2.2加工贸易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

本文通过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和出料加工贸易三个具体贸易形式的总和来衡量我国加工贸易水平。

2.2.1长期均衡关系分析

通过模型(1)进行回归得到的长期均衡关系为: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长期而言,加工贸易出口、进口均存在经济增长效应;由于加工贸易出口对应的系数为正值,表明其具有正向的经济增长效应,而加工贸易进口对应的系数为负值,表明其具有负向的经济增长效应;由回归系数大小可以看出,出口对应的系数绝对值稍大于进口对应的系数绝对值,表明,长期来看,加工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要大于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是差异程度不是很大。

2.2.2误差修正分析

通过模型(2)的误差修正模型对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进行分析,得到的回归结果为: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同长期均衡关系的结果相同,短期而言,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均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并且加工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进口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影响;即加工贸易出口增加短期内会促进经济的增长,而加工贸易进口增长会阻碍经济的增长;就影响程度而言,由于加工贸易出口对应的系数绝对值稍微比进口对应的系数绝对值大些,所以短期而言,加工贸易出口对经济的影响程度要大于进口对经济的影响程度,但是影响的差异性不会很明显;并且误差修正因子的系数为负值,表明会向均衡方向进行修正。

2.3一般贸易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

2.3.1长期均衡关系分析仍然以模型

(1)的表达式对一般贸易出口、进口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进行分析,通过最小二乘回归得到的回归结果为: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长期而言,一般贸易出口、进口均存在经济增长效应;由于加工贸易出口对应的系数为正值,表明其具有正向的经济增长效应,而加工贸易进口对应的系数为负值,表明其具有负向的经济增长效应,这些表现同加工贸易出口的长期情况时相似的;由回归系数大小可以看出,出口对应的系数绝对值大于进口对应的系数绝对值,同时差距较一般贸易出口与进口的差异而言较大,这表明,长期来看,加工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要稍大于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即影响的差异程度存在差异。

但是同加工贸易相比,长期来看,就出口而言,由两者的系数大小可以知道,加工贸易出口对经济的长期促进作用要比一般贸易的更加明显,同样,加工贸易进口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也比一般贸易出口表现的更为突出。

2.3.2误差修正分析

借助于模型(2)对一般贸易的出口、进口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动态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的回归结果为: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短期而言,一般贸易出口和进口均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并且一般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正向的,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表现为负向;也就是说一般贸易出口增加短期内会促进经济的增长,而一般贸易进口增长会阻碍经济的增长;这些就影响程度大小来看,由于一般贸易出口对应的系数绝对值稍微比进口对应的系数绝对值大些,所以短期而言,一般贸易出口对经济的影响程度要大于进口对经济的影响程度,而且影响的差异性还是比较明显的;并且误差修正因子的系数为负值,表明会向均衡方向进行修正。

与加工贸易相比而言,短期来看,一般贸易出口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要小于加工贸易的影响效果,同时,一般贸易的进口对经济的阻碍作用也要比加工贸易的小一些;但是,就向均衡水平的恢复效果来看,一般贸易的恢复速度要比加工贸易恢复速度要快一些。

3政策建议

为了充分发挥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我国的政策制定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利用我国的劳动力优势,充分发挥加工贸易出口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由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加工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较为明显的,因此,我国的政策当局应当制定相应的措施,适当的鼓励加工贸易出口,使得加工贸易出口的经济增长效应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些年来,我国也十分重视加工贸易特别是加工贸易出口的发展,不断地对现行政策措施进行改革,并推出新的政策,从而推动加工贸易结构的不断优化。同时,我国通过贸易政策、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等不断的平衡我国的经济结构和进出口结构,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就业的安排都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3.2重视一般贸易的发展,优化我国的贸易结构

过分依赖于加工贸易会使得一国的贸易依存度过高,而且极易受到国外的经济局势的影响,使得本国经济的风险较大。通过加工贸易的发展,我国可以获得了相对较为稀缺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此时,我国应当致力于发展一般贸易,将这部分资金和技术、资源用于一般贸易的进口、出口上,从而优化我国的贸易结构,同时也可以改善我国长年来的贸易顺差局面。

参考文献

[1]喻春娇,喻美辞.关于加工贸易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再考察[J].北方经贸,2005(01).

[2]范柏乃等.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1952―[J].国际贸易问题,2005(08).

[3]王风云.加工贸易及转型升级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

篇14:浅析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随着世界服务贸易结构日趋向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业倾斜,金融服务贸易所占比重将大幅上升,未来服务贸易的竞争将主要集中于金融服务贸易。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也经历了迅猛的发展,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77.4亿美元,10年来增长了近7.7倍。

金融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证上都有一定的进展,但大多数研究和文献都集中于金融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单向影响的分析,忽略了经济增长对于金融服务贸易的反向作用。然而,经济增长与金融服务贸易之间可能存在双向因果的影响机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主要采用基于 VAR 模型的分析方法,利用 1997-2012年期间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金融服务贸易进口额和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等统计指标来考察我国经济增长与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在之间的双向动态关系。

一、文献综述

国外较早开始研究贸易自由化对经济增长影响问题。Francois与Schuknecht(1999)等人评估了各国经济增长与服务部门自由化间的联系,证实了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Mat?too、Rathindran与Subramanian(2001)的研究显示服务部门开放影响长期增长绩效,并且金融服务部门要强于基础电信部门。Eschenbach 与 Hoekman(2005)发现金融服务等部门的改革与服务业FDI流入 呈 显 著 正 相 关 。 Khoury 与 Savvides(2006)的研究表明金融服务部门的开放度上升对高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低收入国家没有明显作用。该研究意味着服务部门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依赖于经济发展水平。

最近几年关于金融服务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问题逐渐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刘辉煌(2001)分析了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对整个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双面影响。詹艺丹(2007)认为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是通过提高金融体系效率来推动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要抱着谨慎态度选择恰当模式、步骤与时机来实行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阮明烽、沈颖(2011)发现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和金融发展以及经济增长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崔艳娟、赵琛、徐晓飞(2013)主要研究跨境交付和商业存在模式的金融服务贸易,发现跨境交付和商业存在模式的金融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对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效应。

二、实证分析

1.数据选取与变量定义

本文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参照同类文献模型的可行性,并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和经济意义,以金融服务贸易进口额、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来度量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以国内生产总值来度量经济增长,直接建立金融服务贸易与经 济 增 长 关 系 的 模 型 。 令 GDP、EX?PORT、IMPORT分别代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和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进口额,选取1997-2012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数据来源于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和世界银行WDI数据库。为消除汇率和通胀因素的影响,以上数据均折算成美元。笔者在分析时均采用各变量的对数值,记为 lngdp 、lnexport 、lnimport ,上 述 变 量 的 一 阶 差 分 用dlngdp 、dlnexport 、dlnimport 来表示。

2.单位根检验

由于大多数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的,此时对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尽管有较高的回归系数,其结果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被称为虚假回归或者伪回归。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单位根检验来说明数据的平稳性,采用ADF检验法,模型的所有变量都通过了单位根检验。

3.协整检验

一些时间序列虽然自身非平稳,但是其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这个线性组合反映了变量之间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称为协整关系。协整检验就是用来说明变量之间是否在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各变量虽然具有各自的长期波动规律,但如果它们是协整的,则它们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

三、结论

本文利用我国1997 年到2012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并基于VAR模型的方差分解法,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动态考察。结果表明,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对解释经济增长预测方差起着重要作用,其中金融服务贸易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明显,而经济增长对于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预测方差的贡献度则相对较小,且具有一定滞后期。一方面,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进口和出口均会促进经济的增长,但二者促进作用的程度不同。金融服务贸易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大于金融服务贸易出口的促进作用,这可能是金融服务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机制并未充分发挥出来。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将通过经济规模的扩大、产业结构的升级、科技水平的提高来推动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但这一机制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即经济增长对于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的反馈效应需要一定时间。

研究表明,在新一轮经济和金融全球化中,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加强。因此,我国应通过积极调整服务贸易政策和完善金融体制来推动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而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又将通过竞争压力、技术转移、制度创新、吸引外资和产业竞争力等来推动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需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吸收科技进步成果,促进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建立二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反馈机制,以充分发挥经济增长对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

[浅析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