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医学检验论文

预言家报特派员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预言家报特派员”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消化道出血医学检验论文(共16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消化道出血医学检验论文

消化道出血医学检验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院3月~5月收治的68例上消化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有48例,女患者有20例;年龄25~70岁;病程1~5d;病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有30例,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5 例,胃癌出血 5例,出血性胃炎 10 例,重度糜烂性胃炎引起出血 5例,消化道恶性肿瘤 3 例。随机把收治的68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只单纯采用急救护理,治疗组在急救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心理、饮食、健康教育、体位护理等相关护理干预措施。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均采用急救护理措施: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准备好一切抢救物品,遵医嘱给予适当的止血药物,并建立静脉通道。患者在出血期间不能乱动,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让患者取平卧位,把头偏向一侧,避免呕血造成窒息;在呕血后,及时做好口腔护理,避免口腔造成感染。同时清除口腔中的积血异物,让口腔保持清新,除去异味,避免异味导致再次恶心、呕吐。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

1.2.1饮食干预

积极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与该病相关的饮食知识,并尽可能地按照患者的喜好选择较为合适的食物,当大出血期间的患者,应当禁食、禁饮>24小时,情况好转后再给予其半流体或软体食物;尽可能地使患者朋友保持少吃多餐,同时多选食为柔软、含丰富维生素、低蛋白以及低糖、低脂、易消化食物,忌食生冷、油炸食物。叮嘱进食时细嚼慢咽,防止因为动作过大造成的再损伤;适当配合食用新鲜水果。

1.2.2药物应用干预

合理选择用药,在选择药物时应当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给予其合适的'药物。并根据所用药物的性质,准确把握药物的适用条件及给药方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防止药物给患者的病情带来不良反应。因此,护理人员抓好药物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应当熟悉并掌握该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应使科室内的医护人员熟知药物情况。

1.2.3心理干预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自己大量呕血、便血,而会感到害怕、恐惧、烦躁不安。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时应当积极向患者解释,给予其心理安慰,并讲解该病通过临床治疗是可以得到纠正的,由此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1.2.4健康教育干预

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医护人员为患者讲解出血的病因,预防、治疗措施及疾病预后。让病人及其家属掌握出血症状判断方法及就医指征,可以把健康教育的资料整理成小册,分发给患者,让患者充分了解到消化道出血的可防性与可治性。

1.2.5出血干预

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呕血和黑便,因此在临床中,护理人员需要对出血的特征能熟练掌握,对出血量进行准确估计,通过呕血和黑便颜色、形状对出血速度做出准确判断,由此为患者生命的抢救提供有力保障。

1.3疗效标准

有效性:全部临床症状呕血与黑便均消失;显效性:呕血与黑便均有所好转;无效:全部症状与治疗前未发生任何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症,正确的判断与处理是治疗的关键所在[2]。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干预同样占重要地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从病情出发,在急救护理的基础上,配合饮食、用药、心理、健康教育、出血等护理干预措施。在患者出院后,仔细指导患者识别早期出血征象及应急处理措施,保持良好的心态,生活规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定期到医院复查,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篇2:医学检验论文

老年人膝关节本体感觉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老年人关节本体感觉进行测试,反应老年人膝关节功能,由此来对老年人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估,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X-SENS三维本体感觉测试系统,对北京市海淀区某社区40位老人年膝关节本体感觉。

结果:研究发现,老年人膝关节左右侧本体感觉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结论:老年人膝关节在大幅度运动时对肌肉的控制能力要高于小角度运动。

【论文关键词】老年人;运动能力;膝关节;本体感觉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我国老年人的数量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其中老年跌倒就是一个问题。

有研究显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为60.6%。

[1]跌倒已成为美国老年人死因第六位,是英国75岁以上老年人受损伤后的主要死亡原因。

其中膝关节本体感觉的缺失是老年跌倒的重要因素。

[2]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关节,同时也是运动时最易损伤到的关节。

研究老年人膝关节的本体感觉,可以观察到老年人的本体感觉功能,评估老年人的运动能力,为预防损伤提供一定参考。

本研究采用关节位置重置方法测量膝关节本体感觉,此方法被众多研究者采用。

[3]目前国内本体感觉的研究主要以膝关节居多,且大多以膝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4,5],本文对无规律运动史的老年人膝关节本体感觉进行研究,旨在发现一些规律,并未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受试对象

选取北京市某社区内健康老年人40名,其中12名男性,28名女性。

平均年龄为60.2岁,身高161.8cm,体重66.8kg。

1.2 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

1.2.1 测试仪器

应用X-SENS三位本体感觉测试系统进行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

1.2.2 测试方法

本实验采取受试者主动定位主动复位的方式测量受试者膝关节位置觉。

具体方法如下:①受试者取坐位,固定测试侧大腿,小腿下垂,纵轴与水平面垂直,踝关节自然放松;②佩戴X-SENS三维本体感觉测试仪。

惯性传感器固定于受试者小腿前外侧,传感器Y轴正方向竖直向上,X轴与人体冠状轴平行,Z轴与人体矢状轴平行;③测试开始,受试者根据提示主动伸展膝关节到指定位置,停留5s,记录目标角度值;回到初始状态,然后主动伸膝,重现前次运动角度,记录实测角度值,测试结束;④记录目标角度和实测角度的误差,计算平均数和标准差。

1.3 统计学分析

将资料收集,并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对左右两侧膝关节本体感觉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测试中,左侧膝关节在15°结果为2.90±2.30,30°结果为3.07±1.76,60°结果为2.67±1.50。

右侧15°结果3.17±2.11,30°结果2.93±2.35,60°结果2.60±1.94。

可以看出在膝关节伸膝15°时,左侧差值角度比右侧小,说明在此角度上,医学检验毕业论文膝关节左侧本体感觉要优于右侧。

在30°和60°上右侧差值角度低于左侧,膝关节在这两个角度上右侧本体感觉要优于左侧。

两侧膝关节本体感觉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3.1 膝关节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指在进行各种活动的同时人体能判断出身体及四肢所在位置的信息[6]。

本体感觉主要依赖于分布于韧带、关节囊、肌腱、肌肉、皮肤、关节软骨和其他一些关节内结构的力学感受器。

膝关节由上方的股骨和下方的胫骨组成,同时还有一块髌骨随着膝关节运动在股骨表面滑动。

膝关节周围有一圈韧带连接股骨和胫骨来保证膝关节运动的稳定。

但运动不当或疾病等影响极易造成膝关节损伤。

而在膝关节周围组织中存在大量本体感受器。

损伤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本体感受器也会受到影响。

[7]

3.2 左右两侧膝关节本体感觉比较

本研究显示,在15°测试时,左侧膝关节本体感觉好于右侧。

而在30°和60°角度中则相反。

即大角度测试右侧要优于左侧。

这可能与惯用侧肢体与非惯用侧肢体有关。

惯用侧的活动相比于非惯用侧的活动要多,这可能就使得惯用侧肢体内的本体感受器较多,在动用肌肉的过程中可以募集到更多的肌纤维,同时ATP供能也较充足,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活动更加明显。

进而惯用侧对于肌肉的控制相比于非惯用侧来说更加精细,稳定。

同时,很多国外学者的研究发现,踝关节和肘关节的本体感觉,目标角度和起始角度的差距越小,受试者就会产生更大的误差。

受试者在肘关节屈曲50°位置的绝对误差角度小于屈曲30°位置。

国外学者解释的原因是关节选取的参考角度与其运动的幅度越大,测试的绝对误差角度也越大,因为运动的幅度增大,需要的神经控制信号也就越多。

[8]

这就给预防损伤提供了一定参考。

在平时运动中,就需要有意通过大幅度动作来锻炼自己的膝关节本体感觉,加强关节的稳定,从而预防损伤的发生。

本次实验采用的方法是主动定位主动复位,运用X-SENS三位本体感觉测试系统。

这种方法能否全面的反应老年人膝关节本体感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但本研究也预防损伤提供了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素珍,李继平,成翼娟,等.社区老年人身体机能状态及跌到的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19(6):5-7.

[2]郝燕萍,刘雪琴.老年跌倒相关评定量表的研究概况[J].护理学杂志,(07):77-79.

[3]Goble DJ. Proprioceptive acuity assessment viajoint position matching: from basic science togeneral practice[J].Phys Ther,.0(8):1176-1184.

[4]马燕红,程安龙,白跃宏,等.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本体感觉促进训练对膝关节位置觉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9(10):16-17.

[6]钱京京.人体本体感觉的研究及其进展[J].中外医疗,.(06):18.

篇3:医学检验论文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论文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450例健康体检者, 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粗糙、内中膜增厚及斑块的发生率。

结果 450例健康体检者中, 发生颈动脉内膜粗糙116例, 占25.8%;发生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50例, 占11.1%;发生颈动脉斑块40例, 占8.9%;40例斑块中, 硬斑块5例(12.5%), 混合斑块9例(22.5%), 软斑26例(65.0%)。

斑块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颈动脉超声可以动态观察血管硬化程度, 尽早发现动脉硬化及斑块, 提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有效防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健康体检;价值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 是很多老年病发生的导火线, 也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健康体检中, 动脉硬化早期表现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 而颈动脉超声检查是无创诊断和评估血管壁病变的一种有效方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到健康体检中, 它可有效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1], 尤其是对45岁以上亚健康的人群意义更为显著。

本文以4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 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6月~6月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5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88例, 女162例,

篇4:消化道出血临床医学论文

消化道出血临床医学论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儿科于5月~8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儿80例,随机分治疗组40人,男23例,女17例,最小年龄4d,最大年龄12岁,平均年龄3.2岁。对照组38人,男20例,女20例,最小年龄5d,最大年龄10岁,平均年龄3.9岁。患儿均有呕咖啡样液体、排黑便等症状。其中治疗组其原发病包括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8例、胃溃疡10例、十二指肠溃疡9例、原因不明3例。对照组其原发病包括急性胃黏膜病变15例、胃溃疡14例、十二指肠溃疡5例、食管炎4例、原因不明2例。全部病例在性别、年龄等参数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禁食、放置胃管等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用止血芳酸15~25mg/kg+5%葡萄糖液50~1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5d,止血敏15~25mg/kg+5%葡萄糖液50~100mL静脉滴注,每日3次,连用5d;治疗组在禁食、放置胃管等积极治疗原发病的治疗基础上用凝血酶100IU/kg溶于生理盐水10mL口服,每8h1次,同时配合生长抑素,首次缓慢静脉推注0.25mg(用1ml生理盐水配制),而后立即进行以每小时3.5ug/kg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给药。两次输液给药间隔大于3-5分钟的时候,重新静脉注射本品0.25mg,以确保给药的连续性。当出血停止后(一般在12-24小时内),继续用药48-72小时,以防再次出血。

1.3观察方法

监测各组患儿的生命体征、血常规、大便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记录每天黑便的量和次数,观察胃管每天引流液量,同时做大便隐血试验。

1.4疗效判断

显效:用药2天内粪便潜血阴性,胃管引流液隐血。有效:用药2天内仍有活动性出血,但大便次数及胃管引流液减少,且在用药4天内粪便潜血阴性,胃管引流液隐血。无效:用药4天后仍有活动性出血,大便次数及胃管引流液未见减少。

2结果

治疗组在显效例数及总有效率均比对照组高,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项目显效n有效n总有效n总有效率治疗组(n=40)3083895%对照组(n=40)18123075%统计量22=7.5002=1.0672=6.275P值P=0.006P=0.302P=0.0123讨论小儿上消化道出血是儿科较常见的严重性疾病之一,由于儿童的血容量比成人少,因此同样的出血量对成人来讲可能只属于少量出血,而对儿童则可能是大出血、甚至危及其生命。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患儿生命。由于儿童胃镜的开展,使得儿童上消化道出血的'确诊率大大提高。儿童上消化道出血占消化道出血的80%。儿童上消化道出血前三位原因依次是:溃疡病、各型胃炎、食道静脉曲张。不同年龄、常见原因有差异:

①新生儿:咽下综和征、急性胃粘膜病变、新生儿出血症。

②婴幼儿:反流性食管炎、胃炎、急性胃粘膜病变、Mallory-Weiss合征、先天性畸形、出血性疾病。

③年长儿:溃疡病、各型胃炎、食道静脉扩张。临床表现可见:

①呕血和黑便。一般幽门口以上、胃内积血达250ml以上则会发生呕血。呕血的颜色可反映出血量、出血发生的时间、出血是否停止。上消化道出血时,由于位置高、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长,通常为黑便或柏油样大便。

②贫血症和失血性休克。急性大出血时,失血量超过血容量的20%即可发生失血性休克。慢性出血或反复少量出血仅表现为贫血。

③氮质血症

④其它:腹痛,发热凝血酶,是一种由凝血酶前体所形成的蛋白质水解酶,属于凝血因子Ⅱ,可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导致血液快速凝固。局部应用后作用于病灶表面的血液很快形成稳定的凝血块,用于控制毛细血管、静脉出血,或作为皮肤、组织移植物的黏合、固定剂。PH<5时失效。凝血酶对血液凝固系统的其他作用尚包括诱发血小板聚集及继发释放反应等。局部止血时用灭菌生理盐水溶解成每毫升含50U~1000U,喷雾或灌注创面;或以明胶海绵、纱条沾凝血酶贴敷创面;也可直接撒布粉末状凝血酶至创面。消化道出血用生理盐水或牛奶(温度不超过37℃)溶解本品,使每毫升含50U~500U溶液口服或灌注,用量500U~0U/次,每1~6小时用1次。根据出血部位和程度,可适当增减浓度、用量及次数。在其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遇酸、碱、重金属发生反应而降效。

2、因为其在PH<5时失效,为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宜先服一定量制酸剂中和胃酸后口服本品,或同时静脉给予抑酸剂。

3、本品还可用磷酸盐缓冲液(pH7.6)或冷牛奶溶解。如用阿拉伯胶、明胶、果糖胶、蜂蜜等配制成乳胶状溶液,可提高凝血酶的止血效果,并可适当减少本品用量。

4、本品严禁作血管内、肌内或皮下注射,以防引起局部坏死甚至形成血栓而危及生命。生长抑素是一种由神经内分泌细胞、炎症细胞、免疫细胞产生的调节性多肽,多种形式的生长抑素共同构成生长抑素相关肽家族。具有代表性的有Somafostatin(施他宁)、Octreotide(SMS995,奥曲肽)、Vapreotide(RC2160,伐普肽)、Lanreotide(BIM23014,兰乐肽)等。生长抑素可以抑制生长激素、甲状腺刺激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可以抑制由试验餐和5肽胃泌素刺激的胃酸分泌,可抑制胃蛋白酶、胃泌素的释放;可以显著减少内脏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降低侧枝循环的血流和压力,减少肝脏血流量;减少胰腺的内外分泌以及胃小肠和胆囊的分泌,降低酶活性,对胰腺细胞有保护作用;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可影响胃肠道吸收和营养功能。临床主要用于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食管静脉出血;消化性溃疡应激性溃疡、糜烂性胃炎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本研究结果表明,生长抑素和凝血酶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未发现有任何毒副作用。故在临床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可以推广应用。

篇5:上消化道出血课件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常常引起心悸、冷汗、心率加快、血压下降以及昏厥等症状,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通过这篇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充分认识上消化道出血,积极做好防治工作。以下是上消化道出血课件,一起去看看吧!

上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几个部分,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等部位病变引起的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有很多,但以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引起的出血最为常见。那么上消化道出血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呢?在临床上,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有哪些?上消化道出血该如何治疗?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篇6:上消化道出血课件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但在外科临床工作中以胃、十二指肠溃疡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出血最为常见。以下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一)上胃肠道疾病(25%):

(1)食管疾病,食管炎、食管癌、食管消化性溃疡、食管损伤等。

(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黏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炎、卓-艾综合征、胃手术后病变等。

(3)空肠疾病,空肠克隆病,胃肠吻合术后空肠溃疡。

(二)门静脉高压(22%):

(1)各种肝硬化失代偿期。

(2)门静脉阻塞,门静脉炎、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受邻近肿块压迫。

(3)肝静脉阻塞综合征。

(三)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15%):

(1)胆道出血,胆管或胆囊结石、胆囊或胆管癌、术后胆总管引流管造成的胆道受压坏死、肝癌或肝动脉瘤破入胆道。

(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溃破。

(3)动脉瘤破入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主动脉瘤,肝或脾动脉瘤破裂。

(4)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

(四)全身性疾病(25%):

(1)血液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其他凝血机制障碍。

(2)尿毒症。

(3)血管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弹性假黄瘤等。

(4)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或其他血管炎。

(5)应激性溃疡败血症:创伤、烧伤或大手术后、休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脑血管意外或其他颅脑病变、肺气肿与肺源性心脏病等引起的应激状态。

(6)疾病因素:

①食管自身病变食管肿瘤、食管瘢痕狭窄等,造成食物或较小食物存留。

②纵隔病变纵隔肿瘤或脓肿形成占位病变,压迫食管,造成食管狭窄,易存留食物或细小异物。

③神经性病变咽反射消失或吞咽反射减退,易造成误吞误咽。

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溃疡病约占多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占1/4,近年来急性出血性胃炎和糜烂性胃炎伴发出血的病例也有所增长,约有5%左右病例的出血病灶未能确定,即使剖腹探查也未能找到出血原因。

篇7:上消化道出血课件

一、西医

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由于很多疾病和病变可以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每一个病种的.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指征不尽相同,其中具体的治疗措施也有所偏重。

(一)抗休克和支持疗法

建立一条通畅的静脉补液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输入全血、血浆、右旋糖酐或平衡液,以维持重要脏器的有效灌注。定期复查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尿素氮等,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保证一定的尿量。

(二)止血剂和血管活性药物

静脉注射维生素K1或对羧基苄胺,在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可用白芨、三七、止血粉,也可通过胃管用冰生理盐水灌洗,垂体后叶素可使内脏小动脉收缩,减少门静脉血流而致门静脉压力降低,发挥止血作用。近年报道心得安有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作用。

(三)手术疗法

手术疗法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仍占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胃十二指肠溃疡或肿瘤引起的出血,如经上述非手术疗法不能控制出血,患者的病情稳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凡对出血部位及其病因已基本弄清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经非手术治疗未能奏效者,可改用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首先控制出血,然后根据病情许可对病变部位作彻底的手术治疗。

二、中医

(一)辨证分型

1、胃中积热证:吐血紫暗甚则鲜红,常混有食物残渣,大便黑如漆,口干喜冷饮,胃脘胀闷灼痛。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 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方药] 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主要药物:大黄、当归、白芍、大蓟、小蓟、侧柏叶、白茅根、茜草、栀子、甘草。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者,加代赭石、竹茹、旋覆花;热伤胃阴,加麦门冬、石斛、天花粉。

2、脾不统血证:吐血暗淡,大便漆黑稀溏,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益气健脾,养血止血。

[方药] 归脾汤加减。主要药物:黄芪、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白及、仙鹤草、乌贼骨、阿胶、脾胃虚寒者加熟附片、炮姜或改用柏叶汤;出血量多者,可加地榆炭、侧柏叶、血余炭。

(二)经验方

[功效] 回阳止血。

[药物组成] 制附子9克,红人参10克,生白术10克,炮姜炭10克,炙甘草8克,灶心黄土(包煎) 60克,三七粉(分吞)5克,乌梅20克,阿胶15克。 [用法] 水煎两次,取汁约300毫升,熔入阿胶,待药液微温少少服之。

[主治] 气随血脱证。

(三)适宜技术

1、针刺疗法

胃中积热证:取上脘、内庭,针用泻法;

肝火犯胃证:取不容、劳宫、梁丘、太冲、地五会,针用泻法; 脾胃虚弱证:取中脘、脾俞、足三里、隐白,针用补法加灸。

2、穴位贴敷法

(1)栀子1克,郁金6克,白芷6克,大黄15克,共为细末,韭菜汁调成糊状,敷于膻中、上星、上脘三穴,药干另换新药。适于热盛伤络型。

(2)白芷、炒栀子各适量,水煎,布包药渣趁热敷胸口,适于热盛伤络型。

(3)紫珠草、地稔根各150克,水煎,浓缩 500毫升(可按此比例制取药液),用时先取 300毫升,用胃管注入胃内,左右变换体位,使药液与胃各部充分接触,然后抽出。另取200毫升注入胃内保留。

(4)吴茱萸末适量,醋调敷于涌泉穴。

篇8:上消化道出血课件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众多,故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一、病史与体征

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仍然是主要的诊断步骤。

小量而缓慢的消化道出血,一般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软弱或头昏,有的仅在作呕出物或粪便的潜血试验检查才被发现。一般而言,上消化道出血以呕血或黑粪为主,这还取决于出血的数量及其速度。如出血量大,速度快,呕出的血液呈紫红色或鲜红色,严重的常伴有出血性休克征象,过快的肠蠕动致使出现暗红色甚或鲜红色的血便,易与下消化道出血相混淆。如血液贮留胃内,与胃酸接触后转变为酸性血红蛋白,使呕出的血液呈棕褐色或咖啡渣样;如血液停留在肠内较长时间,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铁与肠内硫化物经细菌作用结合成硫化铁,致使粪便变黑如沥青,又称柏油样便。出血量超过60ml即可引起黑粪。

急性大量出血或出血持续不止,则出现心悸、冷汗、烦躁、面色苍白、皮肤湿凉、心率加快、血压下降以及昏厥等循环衰竭现象,若短期内失血量超过总循环血量的1/3,可危及生命。在出血后数小时内,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可能变化不大,不能用以评估出血的严重性。出血后3~4小时到数日内,组织液进入循环血内以补偿其血容量,即使出血已停止,可见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继续下降,并见骨髓刺激征象,表现为晚幼红细胞、嗜多染色性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增多。后者在出血后4~5天可达5~15%。如在出血后2周,网织红细胞持续增多,提示有继续出血。大出血后数小时白细胞数增高,约在3~4天后恢复正常。血尿素氮增高,可达40mg/dl, 由于肠内血液蛋白消化产物的吸收以及休克后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所致。出血停止,血尿素氮在2~3日内降至正常。如病人无呕吐或失水,肾功能良好,血尿素氮不断增高则常提示有继续出血。

二、不同病变的内镜表现

(1)食管静脉曲张的内镜表现:通常接曲张静脉的形态,大小(直径)部位及有无红色征(RC)。

(2)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内镜表现:PHG内镜表现为胃锦膜呈淡红色细斑点或猩红热样疹,镶嵌黄白色微细网状结构衬托间隔呈蛇皮状,即Male病变。胃内有出血的病例,往往在蛇皮状病变中有出血性红斑点。

(3)消化性溃疡新近出血的内镜表现:新近出血的单纯性溃疡有不同的内镜表现,对判断是否再出血有重要的意义。内镜表现通常分为:活动性出血;见到非出血性血管;黏附血凝块;非血管渗血;扁平斑点;清洁基底。

篇9:医学检验论文摘要

医学检验论文摘要

摘要:文章以目前高职院校医学检验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的教育现状为出发点,分析和论述了高职院校医学检验及其他专业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从六个方面重点阐述了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思路,最后对我国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提出了……

摘要:医学检验专业从临床医学二级学科转变为医学技术一级学科,更名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制由五年改为四年,培养目标由“医学高级人才”改为“应用型人才”,医学院校的课程体系发生了相应的调整。本文从如何明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理顺课程设……

[摘要]目的了解某院检验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检验科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共有217名检验人员发生职业暴露72例,职业暴露发生率为33.18%,其中实习人员职业……

【摘要】临床沟通是目前我国医学实验室对检验师所提出的全新要求之一,其目的是为了能够确保检验工作的整体效率,提高实验室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使得检验过程能够进一步实现规范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培养检验师的沟通能力以及认识到临床沟通的重要性具有重……

[摘要]分析武陵山片区地方高校医学检验专业发展现状,结合该片区域经济发展对医学检验人才的需求,主要从专业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探讨武陵山片区地方高校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途径,为武陵山区及……

【摘要】临床实习质量关系到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该文从实习基地硬件设施建设、师资培养、教学管理和临床带教等各方面分析和总结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学经验,并探讨改进措施,旨在提高医学检验专业的临床教学水平。 【关键词】医学检验;临床实习;临……

[摘要]要想保证疾病诊治的准确,就需要有高质量的医学检验。医学检验可以为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只有做到保证检验的质量,才能更好地为患者进行准群治疗,才能药到病除。检验质量是治疗的基础,必须做到检验的准确无误,保证检验的质量。因此,医学检验教……

摘要: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操作技能是毕业生立足社会的基本技能。在充分调研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从实践教学的理念、内容、环节、评价和保障入手,构建“实践导向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综合应用型人才评价”一站式实践教学体系,……

【摘要】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岗位需求构建课程体系,对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进行全面优化,从而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打造适应临床岗位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

摘要:随着临床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检验学科已从临床诊断的辅助手段发展成为一门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起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的独立学科。近年来社会公众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对医疗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检验医学涉及临床各科,如果检验流程或结果……

2002年美国教育学家Michaelsen提出基于团队学习的教学法(又称TBL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成人教育模式[1]。该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团队协作意识。本校医学检验专业的授课特点是小班上课,课堂可控性强,适合应用T……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解决措施。方法:选取86例需要临床医学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抽取3分血液标本,根据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离心时间及处理方式分别采取不同的血液标本处理方式,分为A组、B组及C组;分……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医学检验患者200例,随机分组,就常规检验管理(对照组,n=100)与依据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行针对性管理(观察组,n=10……

【摘要】目的了解民办医学院医学检验本科新生专业认同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加强专业认同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医学检验学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采取整群抽样方式对长沙医学院级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检验专业本……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检验技术开始增加,这也对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检验科人员不仅要与时俱进,还要能够对多种标本进行正确的分析,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最准确数据。文章对现有的基层医学检验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

【摘要】医学检验专业医学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英文文献、使用英语撰写科技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主要讨论了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提高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医学英语;英语教学;医学……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以近三届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了特色鲜明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能力模块”型课程体系;实施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摘要: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问题,探讨在校期间对学生开展生物安全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的方法,增强学生生物安全意识,提高其生物安全防护能力。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安全意识;安全防护 生物安全防护是指在实验室环……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存在着方式单一、主体单一、内容单一、缺乏灵活性、缺乏高职教育特色等诸多问题。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现状进行分析,为建立一套与“工学结合”检验专业特色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科学的、立体的、客观的学……

摘要:目的运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医院信息发布系统(IDS)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构建医学检验危急值的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强化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力。方法通过对LIS、IDS和HIS进行功能整合,形成检验危急值甄别、确认……

摘要:分析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行业调研基础上,遵循以核心能力为本位、与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相结合、渐进性接触临床的原则,优化整合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摘要:简述专业英语教育在高校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及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改革医学检验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形式、教师自我修养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教学改革;医学检验;专业英语 ……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医科院校大学生科学研究训练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向。检验专业以操作技术学习为核心,科研力量相对薄弱。通过以作者指导检验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经历为出发点,从……

摘要:医学检验实习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毕业实习使知识向能力转化,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如何做好实习教学工作,符合检验医学学科特点,适应现代化社会医学需求,提高学生临床实习效果,本文将以ISO15189……

摘要:学习态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学习态度如何,对其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至关重要,也是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观反映。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如何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我……

摘要: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价,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检验技能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生物化学检验为例,从技能操作、检测原理,检测结果和结果判读四个方面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进行评价,为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

第一篇:医学检验专业职业暴露防范课程增设 摘要:目的了解医学检验专业中职生临床实习前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对医学检验专业中职生开展两次问卷调查,第一次针对学生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第二次针对学生实训课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就……

摘要:目的了解医学检验专业中职生临床实习前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对医学检验专业中职生开展两次问卷调查,第一次针对学生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第二次针对学生实训课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得分无人及……

摘要:分析化学是中职检验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制订出实用性及操作性强的课程标准,分析化学课程组进行校内教与学的调研,并对调研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较全面地了解课程在教与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分析化学课程进行明确的教学定位,更新教学……

【摘要】在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同时可以较好的提升学生的实践掌握能力,可以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医学的发展形势。本文主要针对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以便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合理的运用案例教学,进而可以提……

摘要:以国务院及教育部推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为指引,以广州医科大学与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共建金域检验学院为实例,围绕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搭建、教师团队组建、特色培育方案制定等方面,探索和实践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促进医学检验教育发展的作用。关……

摘要: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医疗器械维修与营销专业学生特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医学检验仪器课程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建设思路,在行业调研、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归纳的基础上,选择行业真实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建设项目,从课程标准制定、教材编写、教学……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为医学临床科学检验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我院8月-12月的12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检验失误例数,分析原因。结果1256例患者共检验2127次,产生305次(……

摘要:目前我国各企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颇高,我国的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比较陈旧,形式简单,内容乏味,考核制度不健全,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所以,我们应实施多学科融入式教育模式,开展创新性、设计性、综合性和验证性实验教学,完善我国的教学模……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临床检验工作正逐步从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模式转变,这就对当前医学检验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临床实习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能否成为高素质检验医师的关键环节,如何让他们通过实习,提高综合分析问题……

摘要为全面提高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强化专业知识及实验技能,必须从建设师资队伍、监控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为社会发展服务。关键词 医学……

摘要:通过了解分析国内外医学检验高等教育教学情况,提出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检验人才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客观分析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与长效合作机制建设存在问题,就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医学检验人才的有效途径提出几点初步设想。关键词:校企合作;医学……

摘要:为了解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实习生的现状、心理特点和他们对就业的需求情况,对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实习生的相关情况和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获得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调查,可掌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实习生的实习情况、对就业和考研的看法和心理健康状……

摘要:伴随临床医学技术的进步,临床中对于患者病情的检验技术不断提升,诸多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均需通过医学的检验结果的帮助。当前医学检验已经成为医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疾病判断。临床中提高诊断质量的关键点在于……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行业和相关检验技术的发展,为临床医学检验提供了更高的便利,有效的提高了临床医学检验质量。但是在临床医学检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对其检验质量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本文将会对其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然后从临床医学检验前……

篇10:医学检验学士学位论文

医学检验学士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检验技术也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自动化。但方法、技术的使用是需要相应的高素质工作人员和建立严格的室内质量控制制度才能保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本文通过分析临床医学检验过程实际存在的或已发生的若干问题,从检验前、中、后三个方面对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对策

临床医学检验是一门综合了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统计学等多种学科交叉渗透的科学技术。临床检验与临床医学日益紧密连接,为临床筛检疾病提供重要依据,其检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临床诊断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2]。本文通过临床医学检验前、中、后三个方面对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对应的措施。

1临床医学检验过程存在的若干问题

1.1临床医学检验人员质量管理意识的淡薄。在临床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由于质量管理意识的淡薄,认为质量控制只是为了应付检查,从而在临床检验中容易出现一些潜在的质量隐患。一些检验技术人员在工作中未严格执行检验操作规程,并抱有应付的态度,对检验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更加不负责任。另外一些上层领导者主要负责安排工作任务,重视经济效益,忽略医学检验质量,导致检验工作出现严重问题。

1.2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机制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大部分医院的检验科都建立了相应的质量管理机制,这些管理机制也对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并未将这些制度真正落实,从而影响到检验工作的质量。1月发生在浙江省中医院的一起重大医疗事故—检验科技术人员工作中严重违反操作规程,造成部分治疗者感染艾滋病毒。这个事故证明了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确保把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的重要性。

1.3临床检验技术人员与临床医师缺乏良好的沟通。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平常忙于自己的业务工作,二者之间缺乏一座“便捷、实用”的沟通桥梁。临床医师越来越依赖医学检验报告,但他们对医学检验专业了解过于简单,缺乏从检验专业视角的探讨和分析。许多检验工作者把自己定位于“化验员”的角色,对临床医师的疑问、咨询没有做出良好的沟通。笔者工作中遇到一次血培养结果阳性,马上报告临床医生,医生也根据药敏给患者用药,同时也做了进一步检查以及复检,最终确诊患者并没有菌血症或败血症感染。培养出的细菌仅仅是因护士抽血消毒不严格污染了皮肤表层的细菌。由于没有及时沟通,没有向医生了解患者病情,草率发了报告,导致诊断错误。

2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

2.1全面提升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意识。只有全面提升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意识,才能使工作人员从主观方面意识到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才能积极主动地做好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首先,医院应鼓励检验人员加强自身学习,多阅读有关检验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其次,医院应定期召开座谈会,通过检验人员的相互探讨和交流,及时发现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3-4]。我们常规的工作模式:单次检验→发放报告。由于工作繁重且试剂成本高,除了异常的结果一般不会复查,那我们应如何保证我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呢?检验人员必须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把工作质量作为核心,严格控制检测误差,杜绝差错事故。比如:接收标本前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和检验项目;如果患者检测血脂,要交代患者检查前3d不要食用高脂食物,空腹12h后抽血;收集细菌培养标本时要严格无菌操作;仪器的维护、试剂的添加、质控人员最好为同一操作者,这样可以降低失控率和差错事故。

2.2加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在现阶段的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中,只有检验工作者严格依据标准操作规程办事,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医学制定的相关管理机制对技术人员进行监控,从而保证检验质量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2.3促进临床医生与检验技术人员积极沟通。检验医学在现代医学事业上的作用越发明显,不仅与患者息息相关,而且与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密切相关,其自身特点决定了必须与临床科室保持紧密的联系,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5]。检验人员应与临床医生定期交流,交换意见,可将医生的建议和专业问题深入阐述。除了合格的标本、准确的操作外,临床用药等治疗措施也会影响检验结果。检验人员应对所发出报告给予恰当的解释,收集患者和临床医生的反馈意见,接受合理的建议,改进检验工作和开展新业务,满足临床要求。

3结语

质量是行业发展及赖以生存永恒的话题,当前的医疗环境下,临床医生和患者对我们的期望值是很高的,我们质量控制的目的应当是满足你(临床医生)、我(实验室自身发展)、他(患者)的需求和期望。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通过加强对临床医学检验过程中各个重点环节的质量控制和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为医院临床诊治和就诊患者了解病情提供精确的检验数据,不断实现医学检验的自动化、网络化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医学检验的准确性和医院的诊疗水平。

参考文献

[1]孟娟.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J].当代医药论丛:下半月,,19(3):175-176.

[2]何在虎.浅谈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9):1760,1763.

[3]何克钢.质量控制在临床医学检验环节中的有效策略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40):13.

[4]匡萃峰.浅谈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J].医学信息,2015,28(20):124-125.

[5]季建芳.浅谈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J].中国中医药咨讯,,3(18):263-264.

篇11:医学检验的相关论文

医学检验的相关论文

组分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传统经方和验方基础上,针对中药复方的功效和主治研发而成的,由中药组分组成的中药制剂。组分中药的药效物质清楚,在疗效上与传统中药的疗效一致或更显着,具有标准物质准确、质量可控和使用剂量小,便于大规模生产和推广使用特点,是中医药现代化的科学发展方向[1- 2].

目前组分中药的研究受到一些学者质疑[3],例如从中药材提取出来的有效组分能完全代表原来的中药材吗? 中药材的药性和功能主治能够套用在有效组分上吗?同时,组分中药与目前中药新药审评注册体系不吻合,按照现行有关规定,复方组分中药制剂属于中药 6 类新药,但作为原料的有效组分又同于中药 5类新药,到底是按着 6 类新药还是按着 5 类新药的标准进行要求?而且更主要的焦点是基于辨证论治的临床诊疗模式和病证结合的中药新药审评注册技术规范,与组分中药理念存在矛盾,从而影响组分中药开发。目前,虽然组分中药基础研究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还没有相关的新药上市,使科研究成果在临床应用以造福广大患者[4].

“证”是最充分体现中医理论精华内涵之一,应用辨证论治方法,可取得显着疗效,是中医药生生不息的源泉。同时,我们也客观地看到,辨证论治是基于个体化诊疗模式产物,体现个体化和灵活性的特点,适用于一对一的治疗;处方也是以饮片为主,辅助部分经典成药。目前医学诊疗模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医院现代诊疗设备齐全,患者众多,医生分工精细,药物规模化生产,在此背景下,个体化诊疗行为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当代临床诊疗的需要了。

“证”是反映疾病的某种状态,是动态的、变化的和阶段性的,同时又互相夹杂,要进行量化和客观评价有很大的难度。这些特点决定了在辨证论治实施中,不同患者和同一患者不同阶段应用的治疗处方是不一样的。同时因为临床上往往是多个辨证方法的组合应用,包括八纲辨证、病因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经络辨证、三焦辩证等相结合,又由于医生的经验和习惯不同,处方差异非常大。这与组分中药固定配方和成分、规模化生产和推广使用存在矛盾。所以,对于组分中药新药研究,如果按临床汤剂处方思路,辨证论治思想指导新药开发,组分中药就无法自圆其说,无法找到突破口,也难以应用于临床。如何在继承中医基础理论的上发扬,取得突破?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长期以来重视“证”的观察研究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病的观察研究,突出了临床诊疗的个体化而弱化了疾病的共性特点。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局是有一定规律的,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因和发病基础理论为依据,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继而针对规律性病机采取共性方法进行干预,即“辨机论治”,也应该成为指导临床诊疗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

“机”即疾病的.“机理”,是结合临床实践和充分应用当代科学研究成果,是对疾病共性规律的认识。

“证”是动态和变化的,“机”是相对恒定的和有规律的,掌握了疾病的机理,开展“辨机论治”,适合当代的医疗模式,适合现代中药包括组分中药、中药注射液特点,也有利于推广应用,满足临床的需要。

例如慢性心力衰竭中医机理认为是气虚血瘀水停,应用益气活血利水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芪苈强心胶囊的临床研究结果可以作为佐证[5].

在临床工作中如何进行“辨机论治”呢?建议把“四诊八纲”升级“五诊十纲”.在中医传统的四诊“望、闻、问、切”的基础上,增加“查”诊,“查”为现代医学的一切检验检查方法,与时俱进,做到诊断明确和精细,明确疾病的病机。传统的八纲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宜在此基础上增加“有无”,这是涉及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的重大临床问题,故需增加此条目。例如诊断为“胸痹”者,必须了解其冠状动脉有无狭窄;肾区腰痛者,必须了解有无肾结石;咳嗽咳血者,必须了解肺部有无肿物、有无血栓,从而明确病机,继而提出治疗方法。

病机理论早在《黄帝内经》已奠定了基础,《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审查病机,无失气宜”和“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结合现代医学进展,把中医病机学说进一步精细化和客观化,通过“五诊十纲”,探讨“辨机论治”,以丰富临床诊疗手段和方法,为组分中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撑,从而推动包括组分中药在内的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伯礼,王永炎。 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以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J]. 中国天然药物,,3(5):258- 260.

[2] 叶祖光。 中药复方与组分[J]. 中药中国新药杂志,2011,20(16):1487- 1490.

[3] 刘丹,贾晓斌。 “中药组分”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分析及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171- 173.

[4]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 28 号)[S]..

[5] Li X, Zhang J, Huang J, et al.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double- blind parallel- group placebo- controlled study of the effects ofqiliqianggxin capsul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 J AmColl Cardiol,,62(12):1065- 1072.

篇12:医学检验计划生育论文

关于医学检验计划生育论文

1医学检验工作现状

1.1检验手段落后:先进的医学检验技术是保证计划生育质量的重要保障,然而我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起步较晚,尤其是县乡的技术服务站,在科室设置、功能配置、技术管理、服务内容等方面未完全成熟。马茹君,丁宏等人指出,我国大多数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医学检验手段相对落后,检验项目不够健全,配套的检验设备也相对较少,缺乏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这与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不适应,也与现代化的医学检验技术不协调。

1.2人员配备不当:大多数基层县乡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在人员编制上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通常情况下一个服务站只有3~5位编制人员,在专业医学检验员配备上尤其欠缺,大部分的医学检验人员还兼任其他技术服务工作,部分服务站的检验人员是临时聘请的。许多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检验人员需要承担许多护士、医师的工作,工作量多、责任大,所需要承受的工作压力也比较大。黄玲,毛宗福认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人员配备不当的现状,决定了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流动性大等特点,也造成例医学检验工作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此外,从事医学检验工作的工作人员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较低,对检验结果的判断也不够准确,从而无法准确、系统、完整的为计划生育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这种现状在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相当普遍,不仅威胁着广大育龄群众的生育健康和身心健康,也给计划生育的临床服务造成一定困扰。

1.3缺乏足够重视:计划生育作为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一项重要手段,需要为育龄群众提供有效、安全、方便、及时的节育避孕措施。然而在实际工作实施过程中,大多数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客观条件有限,在计划生育工作中需要完成结扎、上环、引产、人工流产等任务,为了保证“四术”工作的完成,往往忽略了手术前后相关的临床医学检验工作。而计划生育服务对象大部分是健康或者亚健康群体,使得部分医学检验人员对检验工作不够重视,常常会凭感觉、靠经验做事。对于医学检验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严重影响了计划生育工作的质量和实施效果,也引发了某些后遗症、并发症,不仅不利于节育避孕工作的落实,而且对育龄群众配合计划生育的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

2对策与建议

2.1明确医学检验内容:在计划生育实施过程中,应严格参照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医学检验内容,正确选择节育措施及术后康复指标。秦玉明建议,在进行宫内节育器的放取、药物流产、人工流产前,需要对阴道分泌物进行检验,并在手术前做血常规检查,初步判断受检者是否存在严重贫血、炎症等病症,若检验结果呈阳性,则需要结合受试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待其病情好转以后再进行手术。在放置皮下埋植剂前,需要进行肝肾功能、宫颈刮片、血常规检查,排除严重贫血、恶性肿瘤、肝肾功能异常、凝血障碍者。男性结扎前需进行血常规、尿常规检查,对于泌尿系统感染者,需要先治疗后手术。在妊娠引产、钳刮术、男性结扎术中,还需要进行乙肝、肝肾功能、凝血、血型等项目的检查。

2.2提高医学检验质量:贾贤杰,邓睿等人指出,在计划生育实施过程中,应进行全面的医学检验质量管理,借鉴全科医学理念和方法,切实提高县乡计划生育技术的服务质量。

一是将核对制度落实到底,在收集标本进行检验工作时,严格核对年龄、性别、姓名、项目、检验目的、化验单、项目等是否与标本相符。

二是执行报告制度,一般在送检当天生成报告,特殊情况不能及时检验的标本需要妥善保管;对于未达到要求的标本应重新采集;若检验结果可疑或与临床不符时需主动联系临床医师,必要时重新检查;对于检验项目以外出现的阳性结果需要主动报告。

三是预防感染与清洁,采血时严格无菌操作,坚持每人一针一管,防止出现交叉感染;检验室应定期消毒,保持整齐清洁,摆放好各种仪器,定期校对仪器、检查试剂,以保证灵敏度和质量。四是做好后续工作,检验结束后,妥善处理标本和污物,检验中所用的容器、器材等应及时清理,经清洗、杀菌、干燥后放回原处。

2.3提高认识:提高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从思想上明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重要地位,破除传统思想,接受新观念。医学检验作为实施计划生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手术者身心健康、预防后遗症及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节育避孕措施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相关文献提出,各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应充分认识到医学检验在国家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对医学检验工作的重视,完善检验项目的建设和质量管理体系,充分体现和谐计生、人文计生、科技计生的现代化计划生育理念。

3讨论

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是将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到底的一项技术保证,也是新时期下将生育稳定在较低水平的一个重要阵地,更是维护群众生殖健康权益的一项基本保障。加强医学检验工作的建设,是当前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迫切内容,各级人口管理部门应提高对医学检验工作的认识,在人力、物理、财力上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尤其是在设备配置和人员配备方面需更倾斜,为优质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提供良好的条件。

改善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服务能力不仅有利于计划生育服务水平的提高,而且是开创我国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的关键。面对检验人员参差不齐,整体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不高的现状,应当加强对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通过现场指导、集中培训、进修、自学等方式,结合针对性的培养计划,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8]。提高医学检验工作质量需要明确医学检验内容、提高医学检验质量和提高对医学检验工作的认识,此外还需引进先进的检验设备、检验技术、管理理念和检验方法,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下为广大育龄群众的生育健康服务。总之,我国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医学检验工作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加强对医学检验工作的重视,才能更好的实施计划生育从而达到预期目标。

篇13:医学检验论文选题

医学检验论文选题

1.1性状鉴别

蛇胆的性状鉴别是根据胆囊的外形特征、色泽、大小、质地、胆蒂位置、胆管(形状、长度及韧性)、胆汁稠度、气味等进行比较的鉴别方法。蒋碧英[5]描述了正品蛇胆的性状鉴别要点;张穗[3]对14种蛇胆及其常见伪劣品进行了外观性状鉴别。这种传统手段简单方便,可直观地将蛇胆与一般伪品区别开来,在早期药材收购、加工部门的现场鉴定中较常使用;但由于蛇胆的形态学特征往往因加工方法和条件不同而变化,鉴别效果因人不同(经验、主观影响等),因蛇而异(蛇的种类、大小、生理状态等),因观察环境(季节、光线等)而变化,误差较大,现阶段仅作为真伪鉴别的参考指标。

1.2显微鉴别

根据蛇胆的组织残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进行显微鉴别是蛇胆原药材鉴别的方法之一。杨育民等[6]依据蛇胆内含物的形状、大小及颜色等显微特征鉴别了蛇胆及其伪充品鉴别;陆惠文[7]根据蛇胆与伪品等各自的组织学特点将待检胆囊标本制成石蜡切片,经HE染色和显微观察,鉴别了蛇胆(眼镜蛇、金环蛇、灰鼠蛇等)与伪品蛇胆(鸡胆、青鱼胆等)。该法虽鉴别效果较好且简便,但仅适用于仍保留有显微特征的原料药材和成药。由于胆的内含物随着蛇的生理状态不同而有差异,组织学特征也因切片的取材位置不同而不同,因此增加了鉴别的难度;此外,目前大多数含蛇胆成药不保留蛇胆的显微特征,故此法不宜推广。

1.4分子生物学鉴定

由于蛇胆保存和制剂加工过程中的处理方法往往破坏了蛇胆的'完整性,因此依据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性质进行鉴别有一定困难,分子生物学方法能克服上述问题,呈现更客观的结果。众所周知,物种的多样性是基因多态性的结果,而基因多态性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它比在形态、组织和化学水平上检测更能代表其变异类型的遗传标记。王义权等[21]将分子标记技术运用到蛇类药材的鉴定研究中,对游蛇科10种蛇基因组DNA的多态性进行了分子遗传标记的研究;通过提取金钱白花蛇及其伪品药材和原动物样品的模板DNA,分析其Cytb基因片断鉴别了金钱白花蛇[22];

沈曦等[23]通过比较12SrRNA和Cytb基因的部分序列鉴别了几种蝮属蛇类;刘向华等[24]从药材蛇胆的胆衣和胆汁、原动物棕黑锦蛇的肌肉和胆汁中提取DNA,经PCR扩增12SrRNA基因片段,鉴别了蛇类药材。分子生物学鉴别方法虽能有效鉴别出蛇类药材的种属来源,目前在蛇类药材的鉴别中应用较广,但由于市售蛇胆样品的复杂性,蛇胆DNA的含量较低,故此法在蛇胆鉴别中的应用较少,具体应用方案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篇14:妇科医学检验论文

妇科医学检验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1月~1月收治的需要进行妇科医学检验的患者120例,年龄24~51岁,平均年龄38岁,患者所患的妇科疾病种类有所不同,其中因为阴道炎而接受治疗的70例(58.3%),因为人工流产或者放置节育环而进行相关检验的30例(25%),因为妇科手术或者其他原因而进行医学检验的20例(16.7%)。所有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的检验均在我院相关的检验室进行。

1.2方法

利用随机原理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各60例,为了便于记录,把这两组分别命名为1组和2组,并把每一个小组都再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把木质刮板以及棉签作为取样工具对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取样,在1组中采用盐水镜检法进行检测,在2组中运用革兰氏染色法对其进行检测。在利用盐水镜检法时,相关的检测人员必须注重氢氧化钠的加入,从而保证检测率的准确性。革兰氏染色法就是在对相关分泌物进行镜检前对其进行染色,进而观察相关的细菌的检出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的获取以及分析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为了方便相关研究的进行,把本次研究的结果以四张图标的形式所呈现。

2结果

通过相关验证性措施的采取,可以发现利用棉签作为取样工具的感染检出率高于以木质刮板作为取样工具的组别。其中利用棉签作为取样工具的`综合检出率为84%,以木质刮板为取样工具的综合检出率为75%。利用革兰氏染色法比利用盐水镜检法的检出率要高,其中利用革兰氏染色法的综合检出率为93%,利用盐水镜检法的综合检出率为81%。

3讨论

妇科疾病是对大多数的妇女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的最主要的病症之一,在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就是念珠菌性阴道炎以及由于滴虫而导致的阴道炎,对于这种类型的阴道炎的确诊主要以医学检验的结果为准,因此提升妇科医学检验的检出率对于提升妇科疾病确诊的准确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妇科疾病的检验方法有很多,本文主要对盐水镜检法以及革兰氏染色法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把棉签作为取样工具比木质刮板作为取样工具的检出率更高,这是因为利用木质刮板作为取样工具,在对样本进行运送的过程中可能导致样本的丢失,因此其比较适合运用在检测室和取样地点比较近的检测过程中。把棉签作为取样工具,虽然会致使一部分的样本被棉签吸收,但是在运送过程中,样本基本不会脱落,因此这种取样方法更适合应用在检测地点和取样地点距离较长的检测过程中。另外采用革兰氏染色检测法比采用盐水镜检法的检出率高,这是因为我们所检测的滴虫以及霉菌的活动能力会被多种因素所影响,像检测时的温度以及送检的时间等都会对其的检出率造成影响。当利用盐水涂片的方式对滴虫以及病菌进行检测时,由于此检测的是人的上皮细胞中滴虫和细菌的存在情况,上皮细胞在盐水中所表现出的透明程度又不是特别好,进而就会对检出率造成影响。革兰氏染色法是利用染色的方法对于滴虫以及霉菌的相关成分进行染色,其操作过程更加简便,所能检测出的分泌物内容也比较多,更适宜用在妇科疾病的医学检测过程中。在妇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检测方法的选择直接会对相关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不利于患者治疗措施的及时采取,因此相关医疗机构在对患者进行妇科医学检测时,必须根据医院条件,尽可能的选择检出率比较高的检测方法,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条件。

篇15:胃癌医学检验论文

胃癌医学检验论文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86例非贲门胃癌患者,来自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经临床、胃镜及病理诊断证实。男81例,女105例,平均发病年龄(55.19±14.05)岁。随机选取298例来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健康体检者,其中男198例,女100例,平均年龄(39.20±14.12)岁。以上个体均为无血缘关系的广东汉族人,既往无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史。

1.2研究方法

1.2.1Hp的检测

采用ELISA检测Hp感染。

1.2.2基因组DNA提取

抽取静脉血4ml,常规酚/氯仿抽提基因组DNA。

1.2.3PCR扩增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睷FLP)

1.2.3.1TLR4Asp299Gly,Thr399Ile基因多态性检测

将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以8%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GV1染色。

1.2.3.2CD14C159T基因多态性检测

引物设计及反应条件参照文献,引物为F:5′TGCCAGGAGACACAGAACCC3′,R:5′TGTCATTCAGTTCCCTCCTC3′,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以8%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GV1染色。

1.2.4统计学分析

病例组和对照组人群Hardy瞁einberg平衡采用2拟和优度检验,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采用直接计数法计算,2检验差异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水准为α=0.05),相对风险度用OR(Oddsratio)值及95%可信区间(95%CI)来评价。

2结果与讨论

我们的研究中,正常人的Hp感染率是61.3%,通过对湖北汉族人群Hp感染的检测,发现非贲门胃癌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1,OR=7.573,95%CI:3.585~15.995)。Correa等认为,胃黏膜在有害因素作用下产生损伤,黏膜细胞再分裂、增生以修复损伤的过程中可启动细胞凋亡,以清除无法修复的具有遗传缺陷的细胞,但有些胃黏膜细胞可因某种原因逃避凋亡,细胞寿命得以延长,增加其进一步受损的机会,胃黏膜经肠化、异型增生逐渐向恶性细胞转化。虽然Hp具体致癌机制至今仍未清楚,但Correa提出的以炎症为触发因素的胃癌发生机制理论受到人们的重视,也肯定了炎症在Hp胃癌的发生中的作用。活体内,胃上皮细胞可以表达TLR,故很有可能TLRs表达于胃上皮细胞并与Hp相互作用,从而调节致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生成,引起胃黏膜的'炎症。进而在Hp感染性活动性胃炎的背景下,通过胃上皮的前期病损、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逐渐发展,导致了胃癌的形成。TLR4/CD14基因突变可使机体的免疫系统失去正常处理胃腔HpLPS等病原分子的能力,进而使胃黏膜在其长期刺激下产生感染、炎症乃至癌变。TLR4基因突变可导致对LPS无反应,或LPS信号途径的抑制。野生型TLR4的表达增强可使LPS信号传导增强。

通过对TLR4基因Asp299Gly和Thr399Ile多态性的检测,未发现其896bp处A→G和1196bp处C→T的突变,提示此2个等位基因突变在中国湖北汉族人群中少见,说明TLR4基因不是胃癌的易感基因。就此我们对中国汉族人与日本人及德国人的TLR4Asp299Gly和Thr399Ile基因多态性分布进行了比较,中国汉族人与日本人的分布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分布无明显差异性,均未检测到突变体,但与德国人(9%)的突变频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001)。欧洲人和亚洲人在该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的不同,将有助于阐明不同种族和不同地区人群在疾病发生机制上的差异。CD14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长臂(5q2331),CD14启动子区-159位点存在单个碱基的替换,该等位基因位于Sp1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附近,主要影响CD14的表达,且TT纯合子患者单核细胞表面CD14的表达密度。有研究认为在-159位点的T/C的突变可能导致CD14启动子的活化增强,促进CD14基因的转录,使单核细胞高表达CD14,且CD14可以调节LPS诱导的IL1及TNFα的分泌,从而使炎症应答增强。因此,CD14159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导致个体在对Hp感染的免疫应答中不同的CD14表达水平及免疫应答程度的基因方面的因素。为此我们对该位点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发现TT基因型在非贲门胃癌患者中(45.35%)高于正常人群(29.2%),二者存在显著差异,T等位基因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78)。当我们按照Hp的感染情况分组后,我们发现非贲门胃癌Hp+组TT基因型亦高于对照组Hp+组。我们的结果表明CD14159位点TT纯合子或者T等位基因可能是Hp+非贲门胃癌的易感基因。此外,CD14附近以及与CD14连锁的其他基因多态性也可能影响疾病的表型与预后,因此,对CD14邻近的基因也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篇16:中职医学检验论文

中职医学检验论文

一、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教材编排较为繁杂不够精练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的教材大多编写得较为细致。先排除有一定多余内容不做讨论以外,过多过细而没有重点的教材不仅给教学增加了难度,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很多时候学校为了教学的完整,所有专业使用的都是同样的相关技术专业的教材,忽视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重点。这样的教材也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2.教学有一定的滞后性

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没有及时地对最新的医学检验技术方法进行教学补充,使用一成不变的教材以及一些旧的试验课程设备,这样都导致学生进入社会以后不能快速地融入到实践中上手各种工作。教学实验课程中很多的实验设备以及环境的建设都存在滞后性,不能满足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需求。

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社会背景情况

1.国家行业需求

近年来,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尤其是一些地方的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地方医疗体系建设的速度较快。这样,地方不同层次的机构对于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需求都在不断地增大。尤其是基些一层的医疗单位、检验单位都需要补充大量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并且要求其有能力、留得住、用得上。甚至是一些企业也需要一定的检验技术人才。而与中职学校进行合作是获取人才的有效途径。虽然这样的行业需求背景让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有发挥作用的地方,但是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也必须要进行解决。

2.人才规格的提高

由于检验医学的发展同样迅速,新的技术、理论、方法不断地出现,所以对人才的规模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论对人才的技术能力还有人才的团队合作能力、执行能力等要求,也都在不断提高,这就给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提高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

三、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思路

1.改革教材编写的要求

(1)简而精。首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要顺利进行,就必须针对教材进行改革创新,结合对实用型人才需求的情况合理地对教材进行精简,教材的知识点都必须直指重点。教材的编写应该像“压缩饼干”一样,增强实用性,避免内容的过繁、过深。

(2)重点突出。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区域的需求不同,所以对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的难度要求不一样,对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需要了解的深度也不一样,所以就不能使用同一种教材。教材的编写也应该突出需求、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有所侧重,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就必须要使用完善、内容深度够的教材;对于实践型人才培养就必须要更多地注重试验课程、操作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与时俱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虽然也是一门通过不断实践而不断完善的学科,但是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却没有及时地在教材中补充。我国中职教育中教材的使用就存在内容过老,缺少最新科学研究状况的情况。虽然不能够频繁地对教材进行修订,但是可以通过学校进行教学资料的补充,以一年为周期,整理新的研究成果以及新的知识内容,补充到实际的教学中去。

2.要增加教学过程中的弹性

由于中职教育中依旧存在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基础能力有差别的问题,不同学生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习过程中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小班教学的方式,教师要及时地关注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习效果不好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地统一组织到一起进行指导。

3.对实验课进行改革

(1)引入多媒体。必须要加强多媒体课程在实验课程的渗透,更多地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实验的具体操作,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接受操作技能。

(2)开放课外实验室。通过在课外开放实验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课外能够有老师负责管理实验室,欢迎学生课外来进行操作,这对于中职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3)强化技能培养。在学生真正参与到临床实习以前,必须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实验操作的规范,要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学生的考试操作科目。老师要让学生自行选择实验课的操作学习内容,尊重学生的兴趣再加以指导。

相关专题 消化道医学